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4-10-05

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共17篇)

1.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一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摘要】区域活动越来越受重视,但不可否认在很多幼儿园所开展的区域活动中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并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才能使我们对区域活动的认识逐渐深化。本文将根据如何使区域活动进行有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能更正确全面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5-0153-01

一 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或“活动区活动”,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在活动区角中通过自主选择,与材料和其他积极互动,在自己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的一类教育活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区域活动的主要理论支持。而学前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通过作用于环境而获得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关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游戏学习无疑是很有效的途径。

二 区域活动合理的设计

1.有计划的区域活动设计

目前,很多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开展没有足够的重视,许多幼儿园里区域活动只充当幼儿园的一部分游戏设施,而不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而是单纯让幼儿游戏的“小型游乐园”,虽为区域活动,实际上却是幼儿自由游戏的地方。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并不考虑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这些情况使区域活动真正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区域活动的意义。我们应正确认识重视区域活动,让幼儿不仅仅在“小型游乐园”中玩,而是在“小型幼儿园”中学习。这样就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区域活动计划,才能让区域活动不失去它真正的意义。

2.区域活动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区域活动展现了顺应幼儿自然发展方面的突出功能,但同时也体现了将幼儿发展成社会所需的样子的局限性,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经验为基础而展开的活动,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幼儿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效率。这正是许多幼儿园走进的误区,即区域活动过于独立性。应将区域活动与其他主题活动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区域活动往往是幼儿自发的,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进行的活动。若在区域活动中大多数幼儿对某一活动感兴趣,教师就可以考虑将这一活动形成运用到全班幼儿参与的主题活动。同时,区域活动还可以作为主题活动的延续而持续地发挥其重要的功能。作为其他主题活动的延伸活动,可以更好地巩固其他主题活动,活动因为良好的传授会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与模仿兴趣,从而延伸到区角继续进行感受和分享,进行有经验的交流,这有助于幼儿的进一步巩固、自主学习、探索与发现。

三 区域活动恰当的实施

1.区域活动材料充足的投放

实际上,在许多幼儿园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根本没有区角,有的也很简陋,幼儿园里的教师经常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成品的活动材料,既浪费资源,使用率又低。对此,可利用自然物品和废旧物品这样会比成品活动材料更具有探究性、可操作性,还会节省资源,更环保。活动区域的材料决不能长期毫无变化,只有短期、定期进行更换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并不使幼儿渐渐失去游戏的兴趣,材料的投放还应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层次性,满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

2.教师正确的指导

一些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只是表面,并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只是让幼儿按老师规定的方法去“玩”,虽有指导单并不明显。

要做到有用的指导就需清楚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活动的地方,即教师可以很好地观察到幼儿不同的个体差异,了解其个体水平。指导能力较强的幼儿时,不要过于具体,进行间接指导,给他们自己充分发挥的机会,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在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通过言语提示;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采用示范法或直接给予帮助。幼儿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幼儿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其次,也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及每个幼儿的特长,有效地引导幼儿学习与他人合作和共同活动,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帮助和带动下进行活动,达到提高和进步。

儿童是用更多种“语言”来表达、表现的,这也许是儿童的天性。一百种语言与一种语言,反映了幼儿的主体性,他们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等待成人去理解、尊重。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特点,通过区域活动合理的设计从而进行恰当的实施去发展幼儿的能力,让幼儿在一个真正“有准备的环境”中学习,并通过语言点拨、通过行动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指导。让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去学习、去适应世界,不断提升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3

[2]张晓琳、赵春梅、杨东玲.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4]张燕.活动区教育质疑[J].学前教育研究,(6)

〔责任编辑:李锦雯〕

1996

2.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二

一、数学课堂有效活动的“三维度”理论

根据数学新课程的要求, 课堂活动不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而应该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的手段及方法。这些手段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反映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一堂数学课, 从学生课堂活动的角度来看, 它应该是层次分明的, 为了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 即学生通过眼看 (课件、动画、影片、图片等) 、手动 (剪、裁、贴、拼) 、口读、耳听等感知活动来达到对知识点最初的感性认知, 然后上升到通过讨论交流、探究争辩、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理性认知, 最后升华到情感的体验, 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此为数学课堂学生活动的三个维度。

1. 感知的活动——数学课堂活动的第一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特点是:体验、观察、操作、感受知识。

案例1:在教学《梯形》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等腰梯形的概念及性质。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的等腰梯形的观察、度量、折叠等方法来探究等腰梯形, 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等腰梯形的认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学生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通过这种感知的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 易于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听、触觉意识, 这样获取的知识, 不仅易于内化, 更易于保持。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等腰梯形的认识, 对等腰梯形性质的数学模型掌握会更加牢固。

2. 思维的激发——数学课堂活动的第二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表现形式有:讨论、交流、探究、推理、归纳等。

在上例的学生动手探究等腰梯形的活动之后, 肯定会有满肚子的话要说, 此时我设计了一个相互交流活动的环节。让学生充分交流, 然后教师在交流活动中因势利导, 层层深入。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可以得到思维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数学说理、合情推理等方面的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 即应该是建立在第一维度的基础之上的, 课堂活动的第二维度也就成为实现数学课程目标, 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式和手段。

3. 情感的体验——数学课堂活动的第三维度。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说教就能实现的, 它是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对某一知识、某一事件、某一现象的爱憎、看法、评价的自然流露, 在教师的引导下, 使班级形成感染的力量, 从而纠正错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上例中, 学生通过前面两个维度的活动,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

由此可见, 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应该具备层次性和梯度感, 要层层推进, 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而在新课改实施的几年时间里, 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及听同行的各类公开课, 我发现大家都能在一节课堂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但课堂活动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活动才是对教学有效的活动?究竟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发展真正具有教育价值?我认为:如果我们能结合数学课堂的“三维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来设计学生活动, 必将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二、数学课堂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

1. 巧设生活化情景, 彰显活动魅力。

设置数学问题情景, 提供数学思考的机会, 从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把握好新知教学的起点,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 在课堂活动设计中, 我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乐于活动, 而且也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 并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和道理。

案例2:在《有理数的加减》教学中, 我设计的情景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一班和二班进行足球比赛, 在上半场一班以1∶2输了1球, 在下半场以3∶1赢了2球。那么在整场比赛中一班累计净胜了几个球?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活动情景, 依托了小学里学过的加法、减法运算和学生熟知的足球运动。这样处理学生容易得出运算结果, 只是需要研究怎样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算式来表示。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要联系实际, 关注生活。如教学增长率问题、利率问题、测量问题、以太阳从地平面上升起来的现象讨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用概率来预测是否亏本、利用数据的收集整理来货比三家等问题, 都要尽可能选择生活化题材,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2. 建构数学实验室, 积累活动体验。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活动, 是主体头脑里建立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 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发展智力, 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好的活动平台。在教学活动设计中, 我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方式, 为学生建构“数学实验室”, 将抽象的数学学习落实在具体的活动当中。

案例3:在讲“圆的概念”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活动:先设问, 将细绳的一端固定, 拉紧细绳, 另一端在纸上慢慢移动, 会形成怎样的图形?有的学生马上讲出了答案, 有的还在比划, 还有一个学生的答案竟是椭圆 (他在比划中因细绳未拉直而画了一个近似椭圆的图形) , 我也没否定。然后, 我利用《几何画板》做了圆与椭圆形成的不同演示。当我做椭圆形成的演示时, 大家都瞪大了眼, 在“哦”的一声后, 我知道大家已明白了圆和椭圆的概念。于是就请学生将实验结果——圆的概念在课堂上宣读, 同时也让学生提早知道了椭圆的概念。

设计意图:构建“数学实验室”这一活动平台, 可使学生理解一些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 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使“做数学”成为可能。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 积累有关的经验, 发展数学思维, 这体现了“纯文本教学”向“体验教学”的转变。所以“数学实验室”是我设计数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3. 挖掘教材趣味点, 激发求知欲望。

在数学学习中,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才能使他们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来学习新知识。在数学课堂活动设计中, 我对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加工, 将其转变为有趣味性的数学学习活动, 让数学成为他们爱学、乐学的学科。

案例4:在讲“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以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 可以设计两个活动。活动一:教师让1名同学站起来, 然后让“与他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 站起“1个、2个、3个……”, 结果是“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活动二:教师让2名同学同时站起来, 然后请与这2名同学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其他同学站起来, 结果“站起了一排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玩的、操作性强的简单活动设计, 可将枯燥的教学中不易理解的结论和知识的本质很好地揭示出来, 展现在学生面前, 设计得恰到好处, 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再次体会知识和结论。

4. 注重动态化探究, 折射多元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 在数学课堂活动设计中, 我有意识地将教材习题或例题转化为探究性问题, 使静态的知识融合在动态的探究学习之中。

案例5:教学《运动图形中的变量关系》操作实验,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ABC中, ∠ACB=90°, AC=6cm, BC=8cm, 点P、Q分别在线段BC和AB上, 点P以0.8cm/秒的速度从点C向点B运动, 点Q同时以1cm/秒的速度从点B向点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则在运动过程中, △PBQ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 若能, 请求出这时的时间t。

学生自主探究步骤为:

学生自主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线段PQ的运动过程, 其他学生观察△PBQ形状的变化。

在线段PQ的运动过程中, △PBQ能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形状有哪几种可能?

再次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 验证自己猜想的结果, 说明在△PBQ为等腰三角形不同形状下边的关系有何不同。

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模型动手实验, 分小组讨论, △P-BQ为等腰三角形处于不同的形状时所对应的t的值。

设计意图:在此动态探究活动中, 学生明确了通过常量和变量的动静交替转化, 从而可以解决问题。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 学生经过观察, 使数学教学变抽象为直观, 使难点分散, 易于理解。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动手探究, 验证自己由观察而得出的结论, 符合循序渐进, 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分析图形的变化, 从而运用分类思想对不同情况下时间t的值进行讨论,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渗透了数学建模思想和函数思想, 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以提高。

5. 设置开放性空间, 展现创新意识。

由于数学活动中的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世界, 因此更加真实和开放;更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无论在时间、地点上, 还是在内容、方式上, 都为学习者发挥创新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因此数学课堂活动必然是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正是这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而是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 这样的知识就是“活的”, 就像人一样具有生命力了。

案例6:教学《平面图形》时, 我设计了两个开放性的活动, 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活动一:先欣赏课本图案, 感悟设计意图, 再请学生自己构造一些图案, 使每一个图案中含有2个三角形、2个圆和2条线段, 并给图案加上恰当的解说词。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 设计出符合题意的图案, 并提醒学生会评选出若干幅富有创意的作品。活动步骤为:

(1) 利用作图工具, 设计图案, 并添加解说词。

(2) 在学生设计后, 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提出明确要求:小组内交流并评选出2~3幅富有创意的作品。如有争议, 小组成员举手表决, 以票数多者获胜。

(3) 与学生一起提议按画“正”字来确定最佳作品和优秀作品。

(4) 与学生一起欣赏作品 (部分) 。

(5) 与学生共同听小作者们的介绍。与全班同学一起为获奖作者热烈鼓掌。根据学生发言情况, 作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设置开放性的教学活动, 给学生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 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活动中探索、创作, 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体现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并使学生的能力内化为素质。

活动二:利用红白两种颜色不同但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木板各4块, 拼成课本所示的图案;利用8张红白硬纸片, 想办法拼成与课本不同的图案。请几位学生利用视频展示台和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 直到没有新图案为止。

设计意图: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学生接受非常简单。要求直接进行开放式的设计,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出生活的美。

再好的课堂活动设计, 若不能有效的实施, 活动的效果会严重缩水。相反, 有效的实施策略则可以弥补活动设计的不足。

三、数学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

1. 建多边多维的立体互动。

数学课堂活动, 首先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师——本——生的多边互动。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经验和知识, 灵活的、多角度的领悟课本知识, 通过探索、思考来掌握新知, 同时寻找、探讨与同学共同感兴趣的课本内容。教师则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 将新知创设成为一个丰富形象的活动情景。课堂活动不仅仅是师、生与课本之间的互动, 更是师生交往互动、生生交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教学探究活动, 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探究共同体”, 教学相长, 滚动发展。

其次,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 必然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多维互动, 教师或学生的个体或群体在课堂活动时, 可能渗透着多种学科知识。学生通过交互活动, 让学生之间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充足的探究时间, 敞开心扉, 自由地做思维体操——探究, 将活动变为师生积极主动的交往, 成为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互动过程。

2. 做称职的学生活动的调控者。

虽然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活动是学生的活动, 但是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 由于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难免会出现偏差, 所以教师必须进行恰当的调控, 选择合理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及时纠正偏差, 推广好的经验。

(1) 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活动开展的要求、程序和规则, 是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的前提。有许多课堂活动由于教师交待不太清楚, 导致学生在有的环节上或者不知怎样进行, 或者自以为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结果使活动偏离了预定的目标。

(2) 做好学生课堂活动的相关辅助工作。如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 及时反馈信息, 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尽快了解教师对自己学习的评价。

(3) 统筹安排学生活动的形式, 能很好体现小组分工与协作, 让学生既能整体参与, 又各司其职形成一个整体。在组织学生特别是需要分工协作时, 教师要注意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性别的学生适当搭配组合。

(4) 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监督,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对遇到困难的及时提供帮助或帮其寻找活动伙伴, 为活动做好适当的铺垫, 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补救。

3. 做积极的课堂活动的促进者。

(1) 确保活动小组合作关系的和谐。如在小组内有的学生表现欲不强,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热情的激励和支持;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强烈, 这就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多倾听、多观察, 以便给其他不太爱表现的同学以机会, 防止出现活动小组内优等生的活动垄断和学习成绩后进生被边缘化, 从而促进组内民主。

(2) 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提升。当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混乱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当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停留于浅层时, 教师要激起学生向深层思索、追问, 换个角度看问题;当课堂活动偏离了活动目的甚至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纠缠时,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归学习目标;而当学生在课堂活动预设之外合理生成了新的知识时, 教师又要及时帮助学生加以引导、转化和提升。

(3) 控好学生课堂活动的节奏。在课堂活动中, 当学生热情高涨、情绪兴奋、难以自我平抑时, 教师要及时提醒, 以免高耗低效。如果活动较复杂, 学生活动难以一步到位, 既影响对知识的掌握, 又抑制学生的情绪, 教师应改进活动设计, 适当降低难度, 以免影响活动效果。

(4) 作好课堂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活动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提取活动中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目前许多课堂活动之所以热热闹闹走过场而收获不大, 正是因为结束后没有进行必要的总结。教师在帮助学生总结时, 尽量不要包办代替, 最好引导学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结论。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活动教学, 通过课堂活动可以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构筑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反思以往的数学课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从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 以有效课堂活动的“三维度”理论为基础, 从课堂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课堂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来探讨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活动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的动起来。

关键词:课堂活动,数学,有效设计,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毓佩.中学数学科技活动[M].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2.

[2]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

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园常见的组织课程形式,指教育者依据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类型和活动材料,将活动室空间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感兴趣的区域中通过与同伴、材料以及环境的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它与集中教育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相互补充的。那么,怎样才能开展好区域活动呢?要说的话题会很多,今天我只是从区域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两个方面来谈。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使其与差异性教学的先进理念相融合,将会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极为有利。

1.科学设置区域活动的内容

对于区域活动的内容设计类型要丰富,通过设置多种区域来全面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可以分为语言教学、数学教学、感官教育、艺术教育、日常生活练习等。以动静交替作为区域活动的组织原则,可以设置语言区、数学区、感官区、音乐区、美工区、生活练习区、角色游戏区、科学区、建构区等。根据幼儿需要,采用活动区域分时段轮流开放、一区多用的方法来提高其使用效率,避免相互干扰。

2.环境设计要考虑到安全性、秩序性和互动性

对于环境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安全性,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使得在设计环境时必须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例如,教具的大小与重量要适合幼儿、放置要稳固、高度要方便幼儿、避免使用尖锐的物品等;其次要考虑到环境设计的秩序性,因为学龄前儿童对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可以采用树立标志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例如,将材料的颜色与标记颜色一致的顺序摆放、放置玩具的物品框与柜子要对应等。另外,要通过环境的暗示性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间接指引。例如,在分区柜上贴上标志,使儿童了解进入区域的人数。也可以在活动室的地面上贴上线性标志,让儿童自由围坐起来观察老师的示范。通过环境的秩序来引导幼儿逐渐学会自我管理;最后在设计环境时要体现互动性,在活动室为儿童提供互动机会来营造社会交际情境,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忍耐精神与尊重别人的品质。

3.材料投放要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指导性

对于材料的投放首先要有针对性,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应幼儿认知、学习的发展规律,加强引导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例如,对于自我服务能力差的小班幼儿,我们可以投放一些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材料,比如,叠毛巾,用投放区角的真实炊具做炒菜姿势等。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操作,对其自我服务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养成有序、独立、专心的良好习惯。由于四至五岁的幼儿正处于阅读敏感期,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图书、文字游戏图、诗歌故事三步卡,从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其次,由于幼儿阶段孩子的需求不同,故需要制作并收集多种材料,从而全方位地开发幼儿的大脑;最后要使材料的投放具有指引性,帮助幼儿自我纠正、自我学习,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对于“小猴子上树吃桃子”的活动引导,可以在墙上固定一棵大树的图形,用可以活动的桃子粘在树上,让孩子们拿着小猴子的模具从树下往上爬去摘桃子。活动中,他们就会了解到猴子是可以去树上的,并且是喜欢吃桃子。

二、实施区域活动设计的指导策略

1.营造充满关爱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既是环境的管理者,又是幼儿的监护者,在活动室中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适合其发展的材料,而且也有责任为其营造一种充满关怀与爱、自由的精神环境。在区域活动中要注重活动规则的制定,通过设立标志使幼儿明确区域活动规划,注重习惯的培养。例如,在进入活动区域前给每个活动区域设置标志,然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标志性的牌子,让幼儿找到与自己牌子标志相对应的区域进入,这样不仅不会使区域混乱,还能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幼儿在活动时按照规则办事,不会发生冲突而致使场面无法控制。做得好的就对其进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做得不好的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教育其正确活动。在管理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语言要轻声细语,衣着要大方得体,行动要自然友善,举止要文雅优美,从而赢得幼儿的尊敬与爱戴,使幼儿心情愉快地参加活动。

2.认真观察学生,适时帮助其专注活动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善于观察评估幼儿所进行的活动,并及时给予支持。在其活动前期,由于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此时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引导,试探性地了解幼儿的兴趣并评估活动内容是否适合幼儿,从而决定自己是邀请幼儿参与其他活动还是与自己为其选择的材料进行互动,帮助其正确选择材料。例如,三至四岁的儿童适合开发语言能力,此时应为其选择有声读物,让其与有声读物进行互动,从而培养其语言能力。此时也可以为其选择能够发出各种声音的玩具动物,锻炼其识别大自然动物的叫声,开发其艺术能力。

3.介入和隐退有序,鼓励幼儿自主发展

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教师的介入要适宜。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得由教师决定。只有当幼儿由于其本能与经验不足,导致无法继续活动的时候,才需要教师给予一定支持。当孩子在刚开始还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时,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帮助其找到适合发展的材料。当孩子在很顺利、很专注地进行某项活动时,教师应适时隐退,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打扰而中断幼儿的思维,影响其活动进程。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自由还给幼儿,让其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专注其中,从而获得愉悦、自主的发展。教师只需随时听候幼儿召唤,为延伸活动预备环境并管理区域活动的秩序。可以通过点头、嘟嘴、眼神、手势等无声语言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尽可能多地使区域内儿童专注其活动。如,在美工活动区中,刚开始请孩子练习编辫子,能力较强的孩子编了几次就掌握了,觉得活动太简单了,孩子不感兴趣了,于是老师让幼儿在编好的辫子上做文章,有的幼儿就用编好的辫子练习粘贴杯垫,有的孩子把辫子做成门帘,还有的孩子尝试盘贴成花朵的形状或其他好看的图案,这就加强了操作的难度。尝试中孩子们互相模仿学习、互相讨论,这样一直调动着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索、讨论、总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学会了学习。如果老师只限制他们固定用一种方法,则幼儿的情绪和活动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可见,给幼儿一些自主和权利,对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其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环境设计的安全性、秩序性和互动性,材料投放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指导性设计方案对于开发儿童智力非常重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提高个人素养,营造有准备环境、认真观察学生并适时帮助其专注活动、介入和隐退有序以鼓励幼儿自主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海燕.优化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三步曲[J].基础教育研究,2009,8(1):13-14.

[2]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0,4(2):70-72.

[3]梁海云.自主、规范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之设计与实施[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1):71-73.

[4]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篇四

关于教育活动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看法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活动有各种差别。从形式看,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从活动主体看,有管理者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从内容上看,有课内外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发展个性特长等各种活动。教育活动,不论广义与狭义,其宗旨都是进行人的培养和训练。教育活动具有目的性、实践性、双向性、三维性、多功能性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由幼儿园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组成。广义地说,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在幼儿园内所发生的一切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对幼儿而言,这些活动之间的界限是不清晰的,经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狭义地说,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有游戏和教学两大类活动。

“预设”和“生成”是幼儿园课程的两种形成方式,课改的变化之一就是对生成性课程的关注。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预设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来源于教材,教学的目标、要求和过程等教学设计已有教材编写者完成,执教者只需要根据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写出教案;而生成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之外,是因为教师发现了预设课程所未及的有意义的教学素材,包括幼儿在生活游戏中遭遇的问题。这类由生活事实转化而来的教学内容是极其有意义的,因为是教师发现了它的价值才选择的。但是,课程的“生成”理念太过于制度化,大多数教师在为了“生成”而“生成”,为了“生成”不得不到生活和游戏等低结构的活动中去寻找事实材料,并将其模式化,像教材中预设的教学活动一样,进行从目标到过程的完整设计,但是由于缺乏对活动设计的仔细推敲,从而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过去,在预设一个教学活动时,教师的基本思路往往是:我们想让幼儿得到什么?那就是教学目标;通过什么让幼儿得到?那就是教学内容;怎样让幼儿得到?那就是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从“教”单边出发的预设行为,预设的是一种确定性的行为。传统的教学预设更多的到此为止,因为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任何意外和偶然,只需要教师的一个严肃眼神便能峰回路转,怪怪的配合教师的教学任务。

今天,在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时,要求教师的思考逻辑绝非那么简单。而是:幼儿需要什么?我们想让幼儿得到什么?那才是教学目标;通过什么让幼儿得到?幼儿从中可能得到什么?那才是教学内容;怎样让幼儿得到?幼儿可能会怎样去获得?那才是教学方法。应该说,这是一种从“教与学”双边出发的预设行为,不仅预设了确定的行为,还预设了许多可能性的行为,甚至更预设了出现不确定行为的弹性空间。实际上,这种教学预设是对幼儿了解基础上的一种验证。于是证实某些假设,这是教学的成功,而推翻某些假设,也是教学的成功,我们确信一点,教师实施的课程与幼儿经验的课程总是有距离的,教学假设无论多么准确,都不可能完全吻合,而我们已经预设了多种可能性,我们也预设了迎接各种非预期性事件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幼儿抛出的“球”教师该不该接?如何接?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生成”与“预设”的问题,教师预设了太多的情况,试图让幼儿根据自己预设的情景进行,但是幼儿与教师毕竟不属于同一个年龄阶层,社会经验等各方面都无从比较,教师是从自身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而幼儿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疑问点出发去抛“球”,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接“球”。

教学智慧源于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但是同样时间的教学实践未必能产生智慧,只有善于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教师,更容易从应对性行为的经验中产生应对非预期性行为的智慧。反思就是不断追问为什么,智慧就表现在追问中的价值判断和时机判断。教学活动中的任何一个非预期性为,只要被教师关注并作了价值判断,那么即使是该接而没有能力去接球,对教师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5.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五

班级姓名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行为目标中,幼儿通过活动应该达到的最低水平属于()

A.行为主体B.行为动作C.行为条件D. 行为达成程度

2、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往往可以见诸于()

A.无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中B.低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中

C.高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中D.完全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中

3、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取向既采用“量的研究”方法,也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受什么理性支配的。()

A.工具理性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解放理性和工具理性

二、填空题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________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内容取向和评价取向,由此而决定该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___________的确立。

2、较为常见的目标取向有目标、___________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等。以生成性

目标为取向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在_____结构的幼儿园课程中可以看到。

3、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_______。在本质上,表现性目

标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把教育活动看成儿童______发展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

4、艾斯纳的“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他强调的并不是儿童在参加这些教育

活动后能做些什么,而是识别儿童将_____的形式。

5、表现性活动目标是_______,可以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创造性的进行________表现。

6、在设计高结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时,活动设计者往往会采纳________目标取向。

7、低结构的教育活动,活动目标强调_______,目标比较______;高结构的教育活动,活

动目标强调,目标比较。

8、在为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设置活动目标时,活动设计者心目中必须有很强的________。

这种确定活动目标的做法,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9、在为低结构化的教学活动设置活动目标时,活动设计者心目中应有________。应根据

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置活动目标,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0、大致地说,除了连续体上的两个极端外,低结构化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强调幼儿的,强调幼儿发起和高结构化的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强调强调_____________的习得。

11、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取向一般分为目标取向、过程取向和_______取向。

三、简答题

1、生成性目标适用于何种幼儿园课程设置中以及该课程有什么特点。

2、简述“教学活动内容即教师教学的材料”的弊端以及弥补弊端的办法

3、为低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时应注意什么?

4、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同的评价取向及分别受什么理性支配的5、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一般原理

6、在对不同结构化的教学活动评价时应注意什么?

四、论述题

1、以“幼儿在尝试将不同颜色的染料混合在一起后,能准确地讲述将其中某两种颜色的染料混合后产生的变化”为例,分析行为目标的四要素,并论述行为目标的可取与不足之处。

6.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六

华师《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总体来看,()正处于戏剧意识的萌芽期,幼儿娱己的成分大于娱人的成分。.小班.中班.大班.全体 正确答案:

2.现在幼儿的()是关键,也是更好地开展活动的依据。.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状况.创造力 正确答案:

3.游戏化综合艺术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应以()为基本活动形式,活动具有趣味性。.教学.小组活动.集体活动.游戏 正确答案:

4.教师可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幼儿园戏剧教育目标。.心理发展.创造力.欣赏力.模仿力 正确答案:

5.幼儿园艺术教育从本质来说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教育。.情感.知识.理论.行为 正确答案:

6.()幼儿戏剧性综合艺术活动具有合作性、表演性的特点。.小班.中班.大班.全体

谋学网

正确答案:

7.()幼儿游戏化综合艺术活动的指导应立足于游戏性、启蒙性。.小班.中班.大班.全体 正确答案:

8.()是创造性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塑造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期.青春期.大学时期.成长期 正确答案:

9.()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人格.习惯.风俗 正确答案:

10.3.5~5岁幼儿的绘画处于()。.涂鸦期.象征期.图示期.成熟期 正确答案:

11.幼儿艺术教育,是指以幼儿艺术为媒介和主要手段、以()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领悟.体验.审美.成长 正确答案:

12.奥尔夫乐器的诞生来源于一个教育原理:人们只有在()中才能体会音乐。.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教学.音乐实践 正确答案:

13.()是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知识的一个窗口。.语言.音乐.绘画

谋学网

.创造力 正确答案:

14.具有教育性的游戏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地位。.主体.从属.被动.领导 正确答案:

15.创造性戏剧具有(),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即兴性.娱乐性.观赏性.体验性 正确答案:

华师《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的特点包括().创新性.综合性.自主性.艺术性 正确答案:

2.综合艺术活动要想在教育环节中达到科学的教学方式,就需要合作,包括()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在教师与家长 正确答案:

3.奥尔夫音乐教育特点包括()、主动参与性、从本土文化出发、自生命开端。.有益性.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 正确答案:

谋学网

4.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幼儿戏剧通常分为歌舞剧、童话剧、.幼儿话剧.木偶剧.故事表演.喜剧 正确答案:

5.游戏精神是一种()的精神。.自由.愉悦.超功利.平等 正确答案:

6.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韵律造型.声音造型 正确答案:

7.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划分,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目标可以分成()。.认知

.情感与态度.创造.操作技能 正确答案:

8.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的组织形式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通常采取集体活动、()。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单独活动 正确答案:

9.撰写艺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原则包括()。.系统化原则.系列化原则.行为化原则.渐进化原则 正确答案:

10.加德纳提出的八种智能中排在前两位的智能是()。.自我认识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

.逻辑一致理智能 正确答案:

谋学网

华师《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在线作业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大班幼儿戏剧性综合艺术活动具有娱人性、自创性的特点。.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2.中班幼儿处于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开始关注其形式了。他们除了喜欢描述熟悉的事物、令人愉快、色彩明快的作品外,也能感知一些意蕴明显的、与众不同的作品。.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3.幼儿教师只需要具有一定的弹琴、跳舞、唱歌、画画、纸工、泥工、陶工、表演等艺术表达技能,不用有一定的艺术理论修养。.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4.幼儿园综合艺术活动的评价必须对综合艺术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5.对于命名的涂鸦画,教师应该以“画得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6.奥尔夫认为,旋律可以脱离节奏而存在,节奏则不可能脱离旋律而存在。.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7.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简单精练、直白的语言。.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8.幼儿戏剧表现出鲜明的游戏性特点。.错误

谋学网

.正确 正确答案:

9.幼儿绘画能力的涂鸦期是5~7岁。.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10.中班幼儿游戏化综合艺术的指导应立足于创新性。.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1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可以代替幼儿实践。.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12.对作品的评价应采用幼儿与幼儿之间横向比较的方式。.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13.幼儿戏剧故事情节简单紧凑、富有童趣,一般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14.不同的艺术活动对多元智能的发展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每个活动都不是只体现一种智能。.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15.幼儿园游戏化综合艺术活动内容应符合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兴趣,不需要具有挑战性。.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7.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七

一、幼儿园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 通过游戏活动可强化教学效果, 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让学生充满学习热情。具体表现如下:1.通过游戏活动, 可唤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积极热情。由数学知识本身看,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而幼儿因年龄与认知限制, 思维能力低。若想要幼儿主动融入数学学习活动, 则需要将数学知识巧妙地渗透到游戏情境之中, 让幼儿在玩中学习。2.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 增强幼儿情绪与实践体验, 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在游戏化教学中, 可营造出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 消除幼儿消极情绪, 让幼儿在多种游戏与实践活动中增强亲身体验, 自由活动, 感受学习乐趣。同时, 为了完成游戏任务, 幼儿需调动多种感官, 交流讨论, 从而发展智力,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学习“5以内序数”时, 教师可设计“捉迷藏”游戏, 将小动物分别藏在五棵树上, 引导幼儿找出这些动物, 并认真观察, 回答“哪种动物躲在第几棵小树上”。这样, 既有助于幼儿认识序数, 增强幼儿实践体验, 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二、幼儿园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 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游戏中, 可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轻松成长。那么,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 该如何有效组织游戏化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 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若要唤起孩子们的游戏欲望, 幼师则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来设置良好的数学游戏环境。由数学本身来看, 是数和形的有机统一, 在教室周围随处可见。比如, 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处所———活动室, 其四周就蕴含着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结合活动目标, 活用数学材料, 诱导孩子们自主发现与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兔妈妈”带着一群“兔儿”在“草坪上”玩耍, 让幼儿感知总和、大与小等数学知识;小鸟栖息在大树上, 小鸡在树下玩耍, 让幼儿感知数学空间方位。

第二, 围绕教学目标, 组织多种趣味数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 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因。在幼儿园数学游戏化教学中,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动机, 诱导幼儿主动构建数学概念, 教师则需要从幼儿兴趣、爱好入手, 再围绕教学目标, 组织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 让幼儿产生学习需求, 主动参与, 建构数学知识。如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宝宝》。活动目标:借助游戏与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初步排除图形颜色、大小的干扰, 学会辨认, 分类图形。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 整合讲解演示法与操作法, 以“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等游戏与操作活动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 让孩子们动起来,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使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等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活动之中, 认识多种图形。比如, 游戏活动:说图形, 拿图形。幼师说出图形名称, 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从课桌上拿出相应的图形, 比比哪位小朋友找得又快又准。活动方法:幼师依次说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 小朋友们则听口令拿出正确的图形, 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教学之后, 还可利用“图形宝宝找家”的游戏巩固知识, 让幼儿学会正确分类图形。师:在刚才的游戏中, 小朋友们表现很棒。现在图形宝宝又需要你们的帮助了, 它们想回家了, 你们可以将它们送回家吗?幼师给每位小朋友几个形状不同的图形宝宝, 跟着老师一起将这些图形宝宝送回家。准备好篮子, 上面贴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图片;引导小朋友们将自己手中的图形放到标有相应的图案篮子中。这样, 通过游戏与操作活动, 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 学会辨认图形, 学会正确分类。

第三, 根据游戏形式与性质, 灵活指导。在幼儿园教学中, 因幼儿年龄限制, 自我调控能力不高, 若要保证有序的游戏活动氛围, 则需要幼师适时调控、指导与引导。同时, 在形式不同的游戏活动中,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尽相同的, 需要根据具体实际灵活指导。如在数学个体游戏活动中, 幼师通常以旁观者角色关注孩子们的游戏情况, 不干预游戏活动, 而是适时指导;在结伴游戏活动中, 幼师需巡视观察, 参与到幼儿活动中, 给出活动建议, 有效指导。而在小组合作游戏活动中, 幼师一般以评判者或者组织者的角色予以指导, 诱导幼儿讨论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

8.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 课程设计 结构化程度 实施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77-01

当前,社会各界特别是幼儿的家长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与教学活动特别关注。从教育学理论上讲,幼儿园的课程和教学需要通过它们的结构化程度得以体现,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结构化程度高就表明该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教学目标,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相类似,幼儿园的教学结构化程度低就表明该教学活动重视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儿童自我的学习,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这样就提高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重视对教师满意度的评价。因此,通过课程与教学的结构化程度角度来分析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能够有效辨析幼儿园各种类型课程与教学活动。

1 幼儿园课程是由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学活动构成

将幼儿园教学课程设计方案与其他教学方案相比较,得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中儿童发起活动的比重。这样就可以直观表明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教育原理。幼儿园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就是由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学活动所组成的连续体。通常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的结构化程度是从低到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连续体,这涵盖了所有的教学活动并能够找到与其对应的位置。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自身性质能够决定其结构化程度。由此,幼儿园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包括:重视对教学过程而非教学结果;要以儿童为教学主体,而非以教师为主体;要通过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与个性化需求为教学理念,而非以教师的课程计划安排。由此,反映了幼儿园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应发展的教育方向。

2 连续体示意图对于幼儿园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实施的价值

2.1 连续体示意图对于幼儿园课程设计

通过连续体示意图能够清晰地展现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学活动,以此确定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教学活动的教育方向。例如:幼儿园教学以分科教学为主,则为单一概念和技能的教学,这种教学活动由教师为主导,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并组织完成教学任务,由此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成为结构化程度较高的教学活动。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探索,这样此类教育活动就注重教学过程,成为结构化程度较低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应该能够综合考虑和应用各种教学活动,将结构化程度控制在有效弹性范围内,以便教学活动可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内在本质,并且根据幼儿园教学的实际进行教学活动的调整和创新。

2.2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

对于每一种教学活动的自身独特性质,能够展现其教学活动的价值和优势,但是同时,也使得教学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进行幼儿园教学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根据该项教学互动的特征和结构化程度的弹性,对于超出的弹性范围进行调整,否则就不能展现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而且还出现了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比如,幼儿园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实施方案教学,那么如果按照单元教学进行方案教学的实施,具体就是让教师根据狭窄的专题,让儿童开展这方面探索的内容,由此实施的方案教学就不能展现其自身具有的教学特征,也不能实现其结构化程度的弹性范围;再比如,通过单一概念或技能教学活动来设计和实施主题教学,则幼儿园教师设定教学场景和内容,引导儿童进行统一的时间学习同一专题教学内容,由此实施的主题教学就是简单集合各学科。如果让儿童为主体进行设计单一概念和技能的教学活动,也导致教学活动的无效。因此,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必须首先设计好其教育价值,然后在通过教学活动的合理组合,才能形成有机系统的幼儿园教学课程教学活动群。

3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将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学活动进行绘制成一张连续体示意图,能够清晰分辨不同幼儿园的教学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实施,并对教学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教学评价。

幼儿园的教学课程设计,对于高结构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目标更加具体和目标性强,这种教学目标以儿童行为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目标,例如:教师指导儿童进行绘画;而在教学活动结构化程度低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比较简单,并且比较宽泛,仅仅体现了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般教学目标。例如:教师组织儿童观察太阳一天运动轨迹,这样使得儿童对太阳的运动产生好奇和兴趣。因此,较高结构程度的教学活动进行着单一概念或技能的教学,再到具有较低结构程度的教学活动开展的“方案教学”,这样使得教学目标的陈述渐趋泛化。

因此,结构化程度高的教学活动,就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这样的教学目标比较强,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落实到每个活动中。然而,在教学活动结构化程度比较低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就体现出对儿童的教学中心和教学过程的关注。因此,教学目标比较强,就需要更加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远离了关注儿童和关注教育过程的价值取向。然而,结构化程度较低的教学活动失去了知识完整性才实习知识建构性的目标。这需要加强以其他各种学科为基础,才能将结构化程度低的教学活动达到快乐和具有知识性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是与其教学价值取向一致,较高结构程度的教学活动容易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就更加标准化和客观化。

4 结语

通过对幼儿园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的研究得出,幼儿园的课程是由多种教学活动组成的,每一种教学活动具有独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每一种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都通过一定的结构化程度进行教学陈述,体现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性质。因此,幼兒园的课程包括了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又包括了多种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严仲连.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2):27-32.

[2]车艺.从方案教学看幼儿园课程的过程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0(3):13-15.

[3]朱家雄.从教学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谈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03(10):5-6.

[4]苏贵民,谭菲.韩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及发展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12,34(5):12-16.

9.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九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一)选择能让幼儿接受的活动

为孩子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时,要从动作、音乐和道具等多方面来考虑。音乐作品的长短不一,为了便于幼儿接受,老师基于幼儿年龄的特点和音乐能力上的发展状况,应进行一些删减或增添,改编以便幼儿理解和接受。一般情况下,农村幼儿园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城市幼儿强一些,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在学习小班音乐律动《可爱的小孔雀》时,教材的音乐很短,但在实际教学中可增添到三段音乐:第一段教师跟幼儿一起创编孔雀梳洗的动作;第二段幼儿自由编动作,如孔雀开屏、梳理羽毛等动作;第三段,幼儿继续创编动作、自由发挥。经过改变后的乐曲,结构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幼儿容易表现,更利于幼儿接受。

(二)选择能让幼儿可操作性的活动

中班幼儿仍然对模仿动作抱有浓厚的兴趣,选择韵律动作时多选模仿动作,动作的难度上可以学习移动动作和复合动作。如韵律活动《雪花飘飘》,在“雪花飘飘”创造性活动的第一阶段中,我让幼儿先观赏一段优美的MTV《雪绒花》,片子再现了风雪交加的冬天的景象,然后,我与幼儿一起讨论:在雪花飞舞的日子里,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幼儿根据>文秘站:<自身的经验,开始了卓有成效的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我给予了幼儿自主表达的时间,幼儿用肢体动作讲述着他们心中的故事,而且带着幼儿鲜明的个性特点,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效果;第三阶段,我让大家分享交流,共同评价,找出他们的.亮点,帮助创编肢体动作;最后的MTV“雪花飘飘”起到了小结提升作用。应当说,这样的学习时间是幼儿最乐意和愿意支配的,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二、综合方法的运用

音乐是一种旋律的艺术,是一种节奏的艺术,不同的乐曲其性质和风格各异,感受和理解音乐是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能用自己的动作去丰富地表现音乐呢?引导幼儿感受,理解音乐的方法有很多种,故事讲述,创设情景,引用多媒体,让幼儿多通道感受,激发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韵律活动的创编:体验快乐情感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韵律活动的教学是由教师先编好动作或舞蹈教给幼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主意见,更谈不上创新意识。而创造性韵律活动成品都是幼儿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出来的,目的是向幼儿提供创造性参与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让幼儿自由地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与弱、快与慢,或提供音乐鼓励幼儿进行动作创造合作表演。如在教韵律活动《草原小姐妹》时,第一次我先让幼儿欣赏音乐、学习基本动作;然后在第二次时进行创编舞蹈活动。首先要求幼儿边听音乐,边根据故事情节自编舞蹈,这时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做自己即兴想出来的动作,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其次,要求幼儿逐句创编,选取相对合适的动作进行练习,这样既尊重了幼儿的意见,也提高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最后请幼儿将创编的动作组合表演,并要求幼儿指出用了哪些人的动作,幼儿从中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在韵律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

(一)教师在练习中可采用全体散点位的方式,向需要模仿的幼儿提供榜样,向需要思路的幼儿提供思路,向需要伙伴的幼儿提供伙伴,向胆怯不够兴奋的幼儿提供鼓励、暗示,充分为幼儿提供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现的机会。

(二)动作引导,激发兴趣。教师在组织活动、动作引导时,语言尽量简单,否则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要求过多,也会导致幼儿无所适从。例《小猫化装》系蝴蝶结的动作,老师直接导入,小猫是怎样系蝴蝶结的,左边系一下,右边系一下,老师可在导入时用动作加以提示。《赶花会》中开花的动作,老师引导花越开越大,一变(造型定格)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幼儿听得明朗,动作做得形象。

(三)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实际的韵律活动中,要注意音乐速度的选择,应注意用音乐去跟随儿童的动作,待儿童逐步学会动作之后,宜选用中等速度,待儿童控制动作能力逐步增强了,再用原曲。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时时观察孩子学习进度,跟着幼儿的速度走。

10.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十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数字提示往瓶子里装相应量的豆,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能认真观察,尝试为瓶子娃娃找到合适的帽子、衣服,初步感知匹配意义,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3、喜欢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做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和家长收集一些带盖的瓶子。

2、彩色的纸许多、花生和豆、瓶子上贴数字。

3、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找个瓶子娃娃做朋友。

1、教师谈话引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瓶子娃娃,这些瓶子娃娃想找你们做朋友,你们高兴吗?”

2、请每一个小朋友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娃娃做好朋友,说说自己的瓶子娃娃是什么样的?

二、喂瓶子娃娃吃豆。

1、教师以瓶子娃娃饿了的口吻引入活动,启发幼儿想办法帮助瓶子娃娃。

2、请幼儿按照瓶子上粘贴的数字,喂瓶子娃娃吃豆。

3、教师以瓶子娃娃的口吻感谢幼儿。

三、给瓶子娃娃找帽子。

1、教师以瓶子娃娃丢了帽子的口吻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帮助瓶子娃娃的愿望。

2、请幼儿帮助瓶子娃娃找到自己的小帽子。(能“戴上”不掉的瓶盖)

3、教师以瓶子娃娃的口吻感谢幼儿。

四、为瓶子娃娃选衣服。

1、请幼儿帮助瓶子娃娃选择大小合适的衣服,为瓶子娃娃“穿”上。

2、表扬鼓励做的好的幼儿。

五、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

1、教师引导幼儿和瓶子娃娃一起唱歌,启发幼儿想办法让瓶子娃娃发出声音。

2、演唱《大猫和小猫》,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并不强弱不同的力量摇瓶子。

3、引导幼儿说说和瓶子娃娃唱歌心情怎样?

11.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篇十一

一、注重兴趣激发,创造快乐的活动现场

瑞典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兴趣激发的重要性更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活动中要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大班“手的联想”中,我就提前学习了手影游戏,准备了手电筒和白色的幕布,绘画之前,我“变身”魔术师,一边念叨着“这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一边给小朋友们变出孔雀、狐狸、狗等小动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叽叽喳喳讨论开来。很多孩子已经按捺不住,我还没要求孩子们学习手影,大家就已经开始自己尝试模仿老师的动作变出手影。再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画泡泡”中,我先带领小朋友们玩泡泡游戏,我一边吹出色彩斑斓的泡泡,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泡泡的形状和色彩,孩子们一边追赶泡泡,一边大喊着“泡泡是圆的”“泡泡有好多颜色”,欢快的游戏为孩子们画泡泡做好了认知铺垫。

二、注重师幼互动,创造合作的活动现场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行为与幼儿形成互动,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活动中的平等地位,从而调动起幼儿的学习潜能。我们还可以采用小团体创作的方式,大家一起配合完成作品,也会让幼儿的创作激情高涨。在群体力量的作用下,幼儿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美术作品不但能够做到新颖独特,而且能充分流露出孩子真实的情感。在大班“我学叔叔捏面人”的活动中,在了解捏面人的方法后,我便让孩子们自己组合成小组,积极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出现问题后及时询问身边的同伴,而此时我只是偶尔扎进孩子中间与他们讨论制作方法,有的幼儿不同意我老师的说法,我带领大家为敢于反驳老师的幼儿鼓掌。在这个活动中,没有老师手把手指导的幼儿反而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这就是教师适当放手、培养幼儿自我探究能力的结果。

三、注重道德渗透,创造德育活动现场

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构建的阶段,美术活动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特别适合教师对幼儿开展情感教育。三八节的时候,我带领中班幼儿为自己想要感谢的人制作一副工艺品当作节日礼物。我先自我表态:“老师要把礼物送给妈妈,因为老师忙于工作好久没去看过妈妈了”,有了老师的带头,幼儿们踊跃的举手发言,有的幼儿说:“我要送给奶奶,奶奶年纪大了还要为我洗衣服、烧饭”;还有的幼儿说:“我要送给食堂的阿姨,他们每天为我们烧好吃的饭菜”……一番讨论后,孩子们纷纷开始利用自己在幼儿园中学到的知识制作工艺品,有的画手指画、有的做中国结、有的折纸、还有的剪窗花……孩子们埋头制作,此时此刻,在孩子们那颗幼小的心里盛满了感恩。看着孩子们用心的样子,我已经看到了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德育的成效。

四、注重想象诱导,创造创新活动现场

鲁迅认为:“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自信的、大胆地用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个性。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动物王国”的一次绘画活动中,一位小朋友把长颈鹿的脖子画得特别长,插进了云霄里,我带着探寻的眼光询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画,孩子天真的跟我说:“因为那样小朋友们就可以顺着长颈鹿的脖子到云彩里去玩了。”这正是展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儿童有他们自身的认识特点,只有让孩子在想象的天空下才能够进入快乐的创造乐园,所以,在指导儿童的绘画的时候,我们必须采用儿童惯常的思维认识世界、描绘世界。当我看到孩子们把小猪的脖子画的像长颈鹿的时候,当我看到孩子们把河水涂成粉色的时候,我从不指责孩子们的对错,因为孩子们可能是说“小猪吃食把脖子伸长了”“我要给小河换套漂亮的衣服”,这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的眼光和思维,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有效的引导。

五、注重回归乡土,创造生活活动现场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应该“跟老师学、跟伙伴学、走向社会与自然界去学。”我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根据常州本地实际情况,注重对幼儿的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开发出许多新的美术教学内容,如《恐龙园之夜》《雄伟的天宁寺》《红梅公园的春天》……带领幼儿们参观明城墙、篦箕巷、青果巷等常州名胜,到幼儿园外进行写生活动,积极将乡土资源引入美术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充分的体验。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和素材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丰富多彩的乡土素材激发起了幼儿更强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无论是参观活动,还是手工制作,或者观察写生,这些活动在无形之中激发起幼儿对于自然、文化和家乡民俗风情向往与热爱,有效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

大胆想象、自由探索、体验快乐,这是每个美术活动的共同目标,愿我们身边每一朵祖国的小花都能在快乐中领略到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幼儿园美术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朱家雄.《儿童绘画心理与绘画指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8

[3]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2012.7

12.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十二

1.户外实践活动组织步骤

(1) 实践活动前奏曲。在每次进行实践活动前, 我们会记录每条路行走所需的时间, 认真研制行动计划, 预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等, 并寻求家长的帮助。在每个参观活动前, 我们都会进行“家长调查表”的发放, 告知家长参观实践活动的内容, 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下去。同时我们根据活动的主题预设活动内容。实践活动前的预设活动增强了目的性, 提高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孩子参与准备过程可以培养其责任心, 最后我们会请孩子自主讨论带什么材料, 并提醒家长让孩子自行准备, 给予孩子自我服务的机会。

(2) 实践活动进行曲。在实践活动中, 引导幼儿对周围出现的事与物进行仔细的观察。例如, 在去鹿场的沿途中那条小路就有许多值得让幼儿观察的美好景物 (当时是五月) , 嫩绿的桑叶、一望无际的麦田, 路边长而宽的榈叶等, 我们让孩子停下来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亲一亲, 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 萌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引导孩子去观察、探究、提问、验证与解释。

当我们走出幼儿园, 面对广阔的大自然, 一些不安全因素也悄然而至。因此, 教师要给予孩子适度的纪律约束。如在“采草莓”活动前, 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安全注意事项:怎样安全过马路?到了草莓园里如何采草莓?孩子们通过讨论和实践, 懂得了安全规则, 提高了自觉遵守纪律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3) 实践提升圆舞曲。在实践活动中, 我们会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践中的观察与发现。对于沿途的发现, 孩子们学会了用各种符号来记录。如在“金黄的油菜花”过程中, 孩子们对油菜花进行了写生记录, 回来后, 孩子们意犹未尽, 总是急于和同伴分享收获。于是我们及时展示孩子的写生记录, 帮助孩子重温经验, 表达感受。老师及时帮助幼儿提升, 为幼儿理清思路, 并进行归纳和概括。同时孩子们进一步围绕主题关注周边的环境资源, 进行自主的深入的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如, 在“奔牛老街”活动结束后, 老师和孩子一起交流自己在参观老街过程中的发现:你看到了什么?让孩子们回忆, 然后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度的讨论:老街老在哪里?最后带孩子观看老街视频, 进一步了解老街的历史, 使幼儿萌发爱家乡、爱老街的情感。

2. 适合不同年龄幼儿户外实践活动形式

(1) 小班——亲子实践, 在家长介入中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 亲子实践参观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身体和心理更需要成人的关心和呵护。在亲子实践中, 家长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 进一步增进了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交流, 使孩子和家长体验到了浓浓的亲情。

(2) 中班——班级结伴, 在同伴互助中进行实践活动。中班幼儿开始渴望与同伴的交流和分享, 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让中班的孩子增强交流、互动, 寻求同伴的支持。从老师层面来说, 实践活动需要教师考虑的问题非常多, 当老师碰到问题时可以寻求同伴的互助, 可以两个班级、三个班级的老师共同商讨参观的内容、方法、形式、要求, 大家一起集思广益, 寻求更好的策略。

(3) 大班——级组联动, 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实践活动。这种团队合作的形式比较适用于大班幼儿。大班幼儿对于户外实践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因此从刚开始的几个班级到后来的一个年级组一起外出, 在此过程中除了班级老师之间的相互协调外, 再加上其他老师和后勤的配合, 更加体现了团队之间和合作和默契。

3. 适合不同资源类型的实践方法

(1) 自然资源——在观察、操作中感知和实践。观察是幼儿学习和创造的基础, 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可见观察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在参观实践活动中, 观察法比较适用于自然资源的参观。除此之外让幼儿动手操作, 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 社区资源——在调查中深入了解。所谓调查就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 客观地考察有关现实。在针对社区资源的参观实践中, 我们一般采用此种方法。如, “参观供电所”活动, 我们就让孩子针对自己思考的问题主动去调查, 主动建构了关于用电方面的常识和知识。

13.幼儿园数学活动方案设计 篇十三

幼儿园类型:农村 班级:大班 人数:32 设计人:彭柳

年龄特点:

1、生理方面:有意行为开始萌发,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2、动作方面: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3、语言方面: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表达能力也逐步发展,能够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感知觉方面: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

5、思维方面: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一)提出操作要求。

师:“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师:“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捡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二)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师: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三)游戏:按标记举”石头“。(分类练习)

二、幼儿操作--铺”石头“((一)谈话引入。

师: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二)提出几点要求:

1、要把”坑“填满。

2、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3、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三)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三、开动脑筋--拼”石头“

(一)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二)幼儿再次操作

(三)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四)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踩”石头“:

师:”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一)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二)游戏重复2~3次。

活动延伸:

14.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十四

中期汇报

一、研究背景:

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学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中华民族屹立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把这些瑰宝集中起来,编成系列教材、故事教育我们的青少年”。我们回民幼儿园作为一所民族幼儿园。自1994年建园以来,我们就一直坚持民族传统教育的尝试,将对幼儿开展民族传统教育作为我们的研究专题,同时我们坚持以科研促教研的原则,努力不懈的进行教育科研的探索。数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形成了我园鲜明的教育特色。

1997年我园的《清真食谱对幼儿平衡膳食影响的调查》的研究。了解了本园幼儿及其家长对清真食谱的满意程度;比较分析了清真食谱对幼儿膳食平衡的影响。课题获区第六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2000年我园进行了《幼儿园传统教育环境创设的初探》的课题探究,探索了幼儿园民族传统教育环境创设的内容和方法;确立了幼儿园民族传统教育环境创设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课题获区第七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该课题研究为我园开展民族传统教育奠定了基础。

(一)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1)营造出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促进幼儿在环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2)引发、支持幼儿与民间艺术教育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实现与环境的有效互动。(3)引发幼儿在民间艺术环境中,产生对优秀民间艺术的认同和喜爱之情。

(二)研究环境创设的特点:(1)体现艺术性、教育性、童趣性(2)体现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的综合(3)注重教师制作与幼儿参与的结合(4)注重情景性与生活化结合

(三)研究环境创设的途径:(1)民族建筑(2)民族壁画(3)民族陈列室(4)班级民族墙(5)班级民族角

2003年我园进行了《幼儿园民族节日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浩瀚的大海中汲取部分适合幼儿园幼儿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能激发幼儿爱国主义情感的内容,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和活动形式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以此达到幼儿全面发展。课题获区第八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该课题主要成果是总结了以节日为主题的幼儿“民族节日”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及活动途径。

我们将民族节日活动分成“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和“民间园本文化节日”活动两大类。

(一)民族传统节日 ☆ 春节 ☆ 元宵节 ☆ 端午节 ☆ 开斋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二)民间园本文化节日 ☆ 迎新节 ☆ 民间故事节 ☆ 美食节 ☆ 服饰节 ☆ 丰收节 ☆ 风筝节 ☆ 戏曲节 ☆ 民族日的活动

综观多年的教科研实践与研究,我们在民族传统教育方面已初成体系。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重视园本课程开发是幼儿园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课程改革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从幼儿园环境、条件和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构建幼儿园富有特色的民族教育课程,对更好地促进幼儿素质发展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重视和加强园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我园发展,形成教育亮点的需要。

为此2004年10月我们又申报了区级课题《幼儿园民族传统教育活动方案的实施与研究》。该课题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信息,从而培养“健康、快乐的中国娃”。

二、研究目标:

1、整合多种民族活动的资源,探索民族传统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2、丰富园本课程的内涵,引导幼儿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与丰富。

3、基本构建回民幼儿园民族教育的园本课程。

三、研究过程:

1、在我园的民族传统教育研究与实施中,我们突现四性:即民族性、愉悦性、自主性和兴趣性。使民族传统教育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效益。

2、在民族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二期课改精神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融合。

在课改精神的引领下,幼儿民族传统教育课程的活动的内容已从单一转向多元;活动形式已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刻板转向灵活;活动的选择从统一转向个性需要;活动的性质已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从重集体教育转向重个体的差异。幼

儿在活动中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潜能得到了开发,民族文化得到了熏陶,民族精神得到了启迪。

3、在研究幼儿民族传统教育中,我们整合多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以完善园本课程。

我们的民族传统教育活动,注重了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满足了幼儿个性的需要和发展;通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民族教育活动,促进了幼儿多元智能的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教育更多的是以熏陶、启迪为出发点,营造浓郁的民族教育氛围,给予幼儿粗浅的民族文化知识,对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极大的帮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民族之花扎根于幼儿幼小的心灵中,为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悠久历史文化尽自己绵薄之力。我们的民族传统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四、自选式民族分室活动研究过程与初步成效

在我们整理与归纳民族传统教育的内容,不断完善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开展了“自选式民族分室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在此重点介绍一下“自选式民族分室活动”的分类和内容选择

我们把每周的民族分室活动作为课题实施的一个突破口。在民族分室活动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主性等,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材料等,激发幼儿去自主探索、操作和活动,从而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一)学会自主,学会选择

在每周的民族分室活动中,教师不仅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及教育的独特性,同时更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幼儿在自己不断的尝试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二)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班际的、混龄的民族分室大活动对幼儿交往意识、交往能力、相互合作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我们的混龄民族分室活动中幼儿必然也必须与陌生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进行交往。在活动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不同的活动室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机会大大增多,使幼儿

在彼此的交往中,克服自我,培养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

(三)学会表达,学会表现

我们的民族分室活动就是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具有教育性、趣味性、操作性、创造性、探索性的自由的宽松的活动环境中,自主探索、大胆表现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在民族分室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进一步研究思考

幼儿园进行了多年的民族传统教育以后,我们发现民族传统教育的内容是可以挖掘和开发的,我们为此已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如何重视全方位的民族文化渲染?如何提高教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后阶段的课题实施中我们将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思考:

1、、进一步丰富民族传统教育内容的内涵,广泛收集民族传统教育的活动内容,不仅仅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有所体现,而是要将民族传统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2、进一步完善民族传统教育方案的内涵,整合民族传统教育的有效资源,使《幼儿园民族传统教育活动方案》既突显民族风格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3、怎么在民族传统教育中渗透民族大团结的意识?

4、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如何重视民族传统教育中社区资源开发和利用?

15.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篇十五

1. 锻炼身体,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游戏是儿童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启发他们的心智、情感等多方面要素的重要方法, 对于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教学中, 幼儿经过反复地训练和操作, 自身的身心平衡能力、动作敏捷程度、身体素质等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从而来不断地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必须要充分重视幼儿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教学, 实现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2. 寓教于乐, 使幼儿收获良好的情趣体验

将传统民间体育游戏运用到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中去, 通过有趣的幼儿教学情境来提升他们的兴趣度, 强化他们的主观学习热情, 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他们审美能力、感悟能力的提升, 使幼儿能够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 而且处于好动的年龄, 通过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来不断地促进他们主观学习欲望的提升,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他们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 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传统文化渗透, 塑造幼儿精神品质

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有助于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 来全面的塑造幼儿的精神品质, 强化他们的内心和精神视野,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来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有助于强化幼儿的感悟能力, 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敬畏和热爱, 进一步地塑造爱国主义情感, 实现自身综合软实力的增强。总而言之, 幼儿园体育与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本身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 必须要对之进行充分地重视。

二、幼儿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与实施

1. 创设体育游戏教学情境, 提升趣味性

创设体育游戏教学情境, 提升趣味性。要想让幼儿充分地融入体育游戏过程中去, 就要结合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接受程度, 来为之营造合适的游戏教学场景, 全面的提升他们的兴趣和主观学习欲望。第一, 可以以故事性的场景来作为引入, 实现游戏本身与故事情节的有效结合, 这样能够不断地让他们融入到有趣的教学情境中, 从根本上来提升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度。第二, 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学习, 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来寻找合作伙伴, 并设定好自身的角色, 能够自主化的进行互相学习, 以此来不断地实现幼儿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2. 塑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塑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凸显幼儿主体地位。以幼儿为核心来进行体育活动教学, 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 从而来强化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 必须要与幼儿多谈话, 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 结合这些要素来对他们进行教育, 实现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内容的开发和设计, 从而来全面的提升幼儿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教学实践中, 老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引导, 真正让幼儿发挥主动性实现对于游戏活动过程的把控, 这样可以在根本上保证体育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不断地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因材施教, 开展多种民间体育游戏教学

因材施教, 开展多种民间体育游戏教学。每一个幼儿的发育程度、情感体验、个性特征和接受程度等都表现出较大的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学会因材施教, 来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体育游戏设定, 这样可以灵活并丰富教学形式, 从根本上来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 还应该分别结合大班、中班、小班等来进行民间体育游戏形式和内容的选择, 这对于不断地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够学到真正的东西, 以此来全面的提升体育活动教学质量和效果。总之, 传统民间体育游戏作为重要的幼儿体育教学方式, 必须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才能够不断地保证幼儿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来促进他们更好地进步和成长。

结语

积极促进幼儿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教学, 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情感教育和精神品质的塑造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趣味性, 能够全面塑造幼儿的身心素质, 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 应该创设体育游戏教学情境、塑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 开展多种民间体育游戏教学等, 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幼儿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教学质量, 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梦玲.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岭南民间游戏资源的运用[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2, 03:47-50.

[2]卢颖.浅谈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2, 05:136-137.

[3]陶文莹.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探析[J].学苑教育, 2015, 21:88-89.

16.浅析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十六

【关键词】幼儿 数学教学活动 设计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是指依据数学教育的目标,选择一定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幼儿施加数学教育影响的具体方案。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真正设计好却是不容易的。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合理、新颖地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

一、数学活动与幼儿生活有机结合

1. 活动材料来自幼儿生活

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只有选择合适的、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孩子有所得。因此要从孩子的身边选择材料,如:幼儿学习排序时,请孩子回家找找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排队,看看谁找的又多又好。这样一来,既给了孩子参与活动材料准备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孩子在寻找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又如学习看图列算式时,就选取唾手可得且幼儿非常熟悉的各类积木、玩具等,幼儿十分喜爱。

2. 活动内容选择生活化、游戏化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而儿童只有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样不仅儿童的学习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如幼儿学排序,我们利用幼儿洗手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怎样解决洗手不推挤的现象。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去的,有说要互相谦让,其中有幼儿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洗手的办法。我们肯定了幼儿的想法,特别表扬了说出排队办法的小朋友。另外,在活动中我们还以模仿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更感轻松、愉快,例如,模拟“买菜”,使幼儿在挑选合适价钱的菜、付钱、算账的过程中了解了有关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

3. 数学内容渗透到一日生活及其他活动中

中班升入大班,我们将孩子的动物标签改成了数字标签,让孩子对数字有更多的接触;幼儿叠放衣服总是不整齐,取衣服时十分不方便,于是,我们就请孩子想办法。在大家的讨论下,决定在衣服框上标好数字,这样一来,衣服摆放整齐了,孩子也知道了对号取衣,真是一举两得。又如:幼儿的桌子总是歪歪扭扭,于是我们就在一个桌子的两个对角相对应的地面上画了小圈,无形中也渗透了有关对角线的知识。

另外,我们也在其他的活动中渗透了数学内容,如在叶子贴画的活动中让孩子说说树叶像数字几,并请幼儿为树叶排排队,分分组。除了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我们还鼓励孩子用表格记录操作结果,促进孩子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升华。例如:要求幼儿记录:看谁排序方法多?看谁的数字分合形式多?要求孩子操作一次记录一次。记录的方法可由自己选择,这样一来,孩子创造出许多有效的记录方法。

二、注重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

教学活动是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渠遣。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要发挥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优势,教师务必在“指导方法”上注重艺术。

1. 导入活动,抓住幼儿兴趣

教学活动伊始,幼儿的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整?教师新颖、别致的导入能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教学进入最佳境界。导入活动,我们常常设计一些悬念,在活动《认识单双数》时,我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圆点要出游,却遇到了麻烦。你想知道他们出了什么问题吗?”孩子们一下子全投入到活动中来。

2. 在观察的基础上适时指导

以往的活动中,我们常等不及孩子说出答案,便替孩子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孩子对老师充满了依赖,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日益减淡。现在,我们更多的是给孩子宽裕的时间,让孩子独立的完成任务,实在有困难的小朋友,就稍做提醒,以鼓励孩子多尝试为主。

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年龄尚小,还未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还不懂学习是为了什么。尽管如此,我们也要让孩子有意识地去理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意义和目的的认识愈明确,他学习的动机就愈强烈,学习积极性就愈高,其学习效果也就愈显著。因此我们结合现身说法,以及与幼儿讨论,或先人成功经验来说明学习的社会意义及其对以后的影响,使孩子从小明白今天的刻苦学习是明天投身事业、建设祖国的必要准备,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自觉地学习。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

教师要根据活动目标和各章的教法提示,先考虑教学内容的范围。在设计时,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进行。如幼儿的大脑皮质在学习开始时,活动能力较低,以后会逐渐提高。根据这一点,在设计活动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开始的活动时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后再逐渐提高难度,把活动引向高潮。又如,根据大脑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在安排和设计活动时,难度和分量适当的内容才有利于兴奋与抑制的集中;相反,难度过大或过小,分量过重或过轻的内容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会加重大脑皮质机能活动的负担。由此,在设计和安排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适当(不多也不少),难点不要大多;难点应该安排在活动的中间部分,不宜安排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

在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时,还要考虑活动的新颖性,并力求使自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出来。如有的教师善于用语言引导幼儿,在安排活动时,就可以多考虑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和引导幼儿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7.如何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 篇十七

这里所指的发展水平是指幼儿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发展水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天天接触幼儿,已经很熟 悉了,对幼儿的了解肯定很透彻,很深刻,其实不然。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幼儿的身体、心理的发展 和成人是不一样的,尽管我们许多教师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但对幼儿的了解往往还是从成人的角度来揣摸 。要想真正了解幼儿,随时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就应该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他们进行交谈(包括 集体、小组和个别的交谈),也可以通过倾听幼儿的谈话来了解幼儿。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我们才能掌握大多 数幼儿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哪些掌握得好,哪些还有欠缺;幼儿最喜欢哪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最不喜欢哪种 形式的数学活动;幼儿最喜欢哪些数学学具,不喜欢哪些学具;哪些幼儿有哪些长处,哪些幼儿有哪些不足之 处等等。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才可考虑具体活动的目标,考虑所选择内容的范围和多少,考虑 设计的合理性与新颖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

二、选择合适的具体活动的目标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包括总目标(教给幼儿有关数学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单元目标(10以内数及加减运算、量、几何 形体、时间、空间五个单元的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在每一个单元目标下,根据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不同 的年龄特点,提出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每一个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在选择具体的活动目标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将总目标时时放在心上,在每一个 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中都要体现这个总目标。具体地说,就是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合理地安排有关内容,使 每个活动设计都包含着知识或技能方面的要求、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培养 幼儿智力方面的要求、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的要求。如在“复习6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 过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的内容体现出幼儿对运算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以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幼儿在操作时的表现(如取放用具的动作轻、快等)体现教师平时对幼儿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 ;还可以通过对幼儿运算时的速度、准确性等的要求体现对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方面的培养; 通过幼儿饱满的学习情绪、积极参与运算竞赛的热情体现教师对幼儿身心和谐的重视程度。当然,不是每一个 活动都能体现总目标的方方面面,如其中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这一条,在上述活动中就不可能全部 体现。但是,每一个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都应该或多或少地体现总目标涉及的各方面的内容,都不应该违背 总目标提出的在知识、技能、兴趣、学习习惯、智力、身心和谐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教师要了解有关的幼儿数学教育的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具体活动目标可能 包括哪些目标。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是教师设计具体活动目标的参照物,教师可根据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 目标来确定具体活动目标,了解自己需要设计的具体活动目标在单元目标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应该考虑哪些 方面的内容;具体活动目标在本年龄阶段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在其他年龄阶段有哪些相关的要求等等。如上述 的“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这个活动的设计,就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了解到,这个活动是在大班 下学期进行的,可包括以下的目标:通过复习使幼儿进一步理解6以内加减的含义,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 6以内的加减运算”,复习加法交换律。

最后,根据具体目标所包括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目标。再以上述“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为例,教师可根据 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参照以前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目标容量。如可将这个活动目标定为:(1 )进一步理解6以内加减法的含义;(2)培养幼儿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6以内的加减运算能力;(3)熟练掌握加 法交换律。其中,第2条目标是本活动的重点目标。为什么把第2条列为本活动的重点目标呢?这是因为,这个 活动的名称是“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因此,使幼儿通过复习熟练掌握6以内的加减运算无疑应成为本活动 的重点目标;此外,第1条目标和第3条目标已在其它一些活动中列为教学的重点进行过了,而幼儿虽然已经学 过了6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但没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过加法和减法的练习。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

在选择了合适的活动目标以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活动目标和各章的教法提示,先考虑教学内容的范围。还 以“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为例,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应包括:(1)交替出现加减运算的式题,让幼儿进行运算 ,要求算得又快又准确;(2)请幼儿列出得数不超过6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加法交换律;(3)在进行 6以内的加减运算时,注意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了。在设计时,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 进行。如幼儿的大脑皮质在学习开始时,活动能力较低,以后会逐渐提高。根据这一点,在设计活动时要由易 到难,循序渐进。在开始的活动时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后再逐渐提高难度,把活动引向 高潮。又如,根据大脑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在安排和设计活动时, 难度和份量适当的内容才有利于兴奋与抑制的集中;相反,难度过大或过小,份量过重或过轻的内容不利于注 意力的集中,会加重大脑皮质机能活动的负担。由此,在设计和安排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适当( 不多也不少),难点不要大多;难点应该安排在活动的中间部分,不宜安排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

在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时,还要考虑活动的新颖性,并力求使自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出来。如有的教 师善于用语言引导幼儿,在安排活动时,就可以多考虑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和引导幼儿去理解和掌 握数学知识。需要提醒的是,设计的新颖性不是要教师玩花样,不是要教师绞尽脑汁想出什么惊人之举。新颖 性是与合理性、可行性相结合的,离开了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新颖只能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

在上述的例子中,我们不妨这样设计:(1)根据教师口头应用题的题意列出得数不超过6的加减算式,在列 出算式后必须说出算式中的加数与被加数、减数与被减数分别表示题目中的哪一个数字,表示什么意义;然后 请幼儿算出算式的答案,并说说这个答案表示什么。例如教师可出这样的一道题:“小平吃了3颗糖,小明吃了 2颗糖,小平和小明一共吃了几颗糖?”请幼儿列出算式:3+2=,请幼儿说出算式中的3和2分别代表什么(3代 表小平吃了3颗糖,2代表小明吃了2颗糖);然后请幼儿算出算式的答案:3+2=5,请幼儿说出5代表什么(代表 小平和小明一共吃了几颗糖)。通过对算式中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的分析,幼儿就进一步了解了6以内加减运 算的含义。(2)出现许多得数不超过6的加减运算式题,让幼儿分组,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运算。这部分的内容要 多一些,时间要长一些。一旦幼儿出现运算错误,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分析,看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在运 算过程中,引导幼儿看清加、减符号,以免算错。(3)请幼儿列出得数不超过6的加减运算式题,然后将其中的 加法式题找出来,请幼儿写出交换加数与被加数以后的加法式题。如幼儿写出3+2=5,教师就请幼儿将3和2互换 ,问幼儿答案有没有变,为什么不变(因为它们只是交换了位置,数字并没有变)。

四、考虑活动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充实

在活动基本设计好了以后,教师就要考虑设计的是否合理。此时,除了要考虑是否遵循了前面已提及的幼 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外,还要考虑时间的长短是否合适。在小班,数学活动以20~25分钟为宜。在中班和大班, 数学活动以30~35分钟为宜。教师要考虑自己的活动设计是不是难点太多,如果太多,就有可能超出预定的时 间;如果没有难点或难点太少,就可能达不到预定的时间。

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在活动设计中,是否注重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否安排了幼儿操作活动、 参与探索活动的内容,如果没有,势必影响幼儿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

最后,教师还要再一次考虑自己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估计正确,预定的教育目标能否达到,教育内容是 否合适,活动设计是否体现了自己的特长,是否合理,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上一篇:幼儿园春季保育知识培训01下一篇:天津高考生物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