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2024-12-01

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精选16篇)

1.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一

低碳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尝试

舟山六横中心小学 郑红芬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孩子是地球未来的领导者和主人,童年时期是孩子们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低碳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孩子们开始,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养成爱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形成未来良好环境群体的基础。也是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素质的关键。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人们已经感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美术教学中变废为宝,倡导低碳教学,使更多的孩子切身感受到低碳和环保的重要性,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绘绿色心愿

在美术书里,有许多体现环保理念的课,比如浙美版第1册《来来往往的车辆》、《我做的笔筒》、第2册《各种各样的树》、第4册《瓶子变个样》、第5册《黑白撕贴画》、第10册的《小小果壳箱》等。在上这些课时,我可以结合这些课的内容,课堂上开展“低碳小达人”的打擂赛,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创设自己的低碳设计。比如在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这一课时,我请孩子们画出倡导人们都乘公交车,而且在车身上绘出呼呼人们环保理念的图案。孩子们的想法琳琅满目,有的画“爸爸你要少开车,和我一起乘公交车。”有的把公交车外面的图案想象成一片一片叶子的绿色,让人们能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夏天的凉爽,都喜欢乘公交车。有的把公交车能源想象成太阳能公交车,节约了资源。当老师把学生们的环保心愿画展览,互相欣赏时,孩子们互相欣赏着对方的绿树环保奇思妙想,互相感动着。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又在人人参观,人人评价,互相审视、交流的过程中,对孩子们的环保心愿作了集思广益的过程。

孩子们经过审视同学的作品,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会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的构思有创意,谁画的突出主题,通过大家品评,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孩子们的自信心会提高,他们的创作性会更强,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他们表达绿色心愿的作品就像将要喷发的火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低碳经济”推动下,大力推广低能耗绿色家电等用品已成为大众共识,绿色环保设计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与欢迎。2008年的奥运会里的奥运村的许多能源设计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处处体现了要倡导低碳经济的生活。为了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作为老师,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浙美版第7册《台灯设计》一课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节能降耗、减排知识之后,又提供了一组相关数据,告诉学生们大力推广低能耗的绿色用品已成为现在社会的一种趋势,建议同学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一点。这个渗透使学生的作品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后反思,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环境恶化,地球灾难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益于国家与社会的这些“窗外事”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他们能对这个提议进行认真思考。因此,我就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收获了孩子们许多的环保创意。不少同学认为可以对生活中的许多废物进行再次开发利用,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可以进行再创造。于是,有的同学设计的是用许多瓶盖组合成的台灯。有的是用废旧光盘设计的台灯灯罩。有的同学设计了集自动关灯、电话于一体的台灯,这种灯在电话铃一响或主人在接电话的时候,它都会亮着。有的同学设计的是利用手摇式发电的台灯,他设计的台灯一侧有个小巧的手柄,而小小的装置可以和床头柜的抽屉连在一起,只要用手柄摇上500多下,就能维持家里台灯一星期左右的能量供应。而主人只要活动一下手臂就可以,真可谓是环保又练身。这样的设计还有不少,整整一堂课,我都被孩子们的创造感动着,为他们的设计惊喜着。因为由于得到老师的夸奖,他们的小脸上洋溢着少见的自豪,甚至有个别学生设计了一稿还意犹未尽。虽然这些设计还很幼稚,大多数实践起来可能会很难,但是我毫不怀疑,在我的学生中一定会走出未来优秀的设计师!作为教师,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人激动的呢!这节课的成功经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只要安排合理,“低碳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这些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挖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唤醒学生的创意激情,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三、收集废旧,变废为宝,激发创意

利用废旧物品在美术课上制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不仅可以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和观察能力,还能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是一项十分有趣又有意义的训练。

如何对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废旧物品成为我们美术课上的“新亮点”,需要我们老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同时教育孩子们要时时刻刻注意收集身边生活中的废物,如:牙膏、面霜、药等包装盒,不同的大大小小瓶子和瓶盖,小巧的规则形状的泡沫盒,皮鞋盒,不同颜色的旧报纸、广告纸、旧挂历,废弃的光盘,舟山易见的各种贝壳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开展美术手工活动的时候就不用孩子们老是掏钱去买材料。

孩子们在拿来废品时,可以结合孩子们的天性玩,让他们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创意。比如我在教孩子们做来来往往的汽车时,叫孩子们带来许多的长方体的废旧盒子,孩子们把废旧的盒子粘上圆形的卡就做成了各种汽车。然后我启发孩子们想象你的汽车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功能,把汽车的花纹进行装饰变化,或者进行镂刻。一边玩一边改进,做得非常开心。做出来的汽车也是五花八门,造型各异,在学校举行的六一儿童节上,我还让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时装,孩子们穿着废旧编织绳做出的草裙,报纸做出的职业装。各种挂历拼成的碎裙,光盘连成的摩登衣服,戴着美丽的广告纸串成的花环,在台上迈着模特步,一展小小模特的风采,这样的环保展示成了六一儿童节的亮点,家长和领导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返璞归真,关注细节,创设低碳化的常态美术课

如果把观摩课、优质课、研讨课等称为美术教学研讨的“盛宴”,那么,摒弃盛宴中华美的包装,减少了人力、财力、精力付出后的常态课是否也能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别于公开课的精致,常态课追求的是简单与高效。只要教师能做一位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关注教学细节,巧于利用各类课程资源,那么,低碳化的常态课也同样可有大气风范。在课上,一支粉笔,一个精心准备的教案,教师只要娓娓道来,即使不用多媒体,老师在黑板上唰唰地示范,也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比看多媒体的许多资料还要高效有用。比如我在教浙美版第2册《神气的大公鸡》这一课时,让孩子们回忆了生活中的大公鸡,然后我唰唰几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了一只金鸡独立的大公鸡。又画了二只正在激战的斗鸡,孩子们就一下子被老师的演示吸引住了,而且牢牢地记住了大公鸡的特征,既不用多媒体,又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绘画欲望。这种节约材料、节约精力、节约时间的做法与低碳生活的理念是完全吻合的。当好一个平凡的美术教师,每节课都这样地去思考、准备,显然是完全能够心有余而力也足的。“低碳生活”理念倡导我们既要减少不必要的生活消耗,又不能降低生活质量,这种低碳化的常态课其实早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内心的融合、持久的关注和对优质精彩的求索。让我们的美术教学回归质朴,多些真诚、少些做作,关注低碳教学,关注朴实与高效。

环境保护,低碳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只是环境教育中的其中一个部分,要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需要老师们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让我们从孩子们的课堂上抓起,想方设法在学校中广泛开展环保教育,使他们成为未来的环境保护者,让环境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2.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二

在我们欠发达地区当前美术教育中,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 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 能力的提高, 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 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那么针对这种现状,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我认为可以从几种具体的创新式美术教学方法的实施和运用入手:

一、尝试教学法的运用

尝试教学法,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 自由探究, 主张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 先学后教, 从尝试入手, 从练习开始, 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 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

(一) 学练结合, 学生为主。

在“自己做帽子”这节课上, 我首先向学生提出自主练习的要求:仔细看书中的制作步骤, 然后用自己带来的学习工具和材料尝试做一顶帽子, 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交流制作的方法。通过大约十分钟的尝试练习, 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做起来了, 就让他们把自己做的帽子戴在头上到讲台前展示一下。结果其他学生发现他们的帽子形状差不多, 有些还散掉了。原来他们都是根据第一种制作方法来做的, 有的在做第三步骤时折角斜拉不到位, 所以出现了上述情况。这时, 我利用幻灯片把各种现实中的帽子和自己用各种材料做成的帽子比较, 讲解了几种制作方法并且强调了制作要点。然后再让学生去做, 最后让他们每个人戴着自己做的帽子在教室里展示一番。我认为这种“先学后教, 以学为主;先练后讲, 以练为主”的尝试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 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 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需的。

(二) 组织教学, 适当引导。

当然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就必须有创新思想的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所谓创造型教师, 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 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 并有自身独特的见解, 能够发现和运用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角色的换位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组织者的作用。

在美术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 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视学习为乐趣。

二、体验性学习法的使用

所谓体验性学习主要是从学生角度出发, 通过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体验学习, 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求, 研究创造, 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 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体验性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 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 具有自闭性、被动性, 甚至排他性;为学生主体增加了障碍和困难, 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 教师的作用就是使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 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 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 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 具有趣味的, 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

如在实施“画触觉”这一课的教学时, 我让学生抚摸自己的脸、身上的衣服以及学习用品等, 体验触摸不同事物的感受并且说出来。脸很细腻, 桌面有凉又滑, 橡皮软软的, 笔硬硬的……再结合自己对点线面和色彩的不同感受来画触觉。这样通过实践体验, 让学生把抽象的感觉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知觉行为。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实践是认知的基础, 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 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 从而获得感性认识, 完成对客体的认知。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 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 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 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

三、合作式教学法的实施

合作式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采取分组或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形式, 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等形式,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激励、竞争提高。合作式教学扩大了教与学之间交叉活动的自由空间。学习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孔子云:“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式教学彻底摒弃了闭门造车式的学习方式, 俗话说“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合作式教学法以其在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 成为美术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交流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在学会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促进了学生智商和情商的相互共同发展。合作中, 相互间的评价让每位学生产生竞争意识, 获得进步。弥补了一个教师面向众多差异学生,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人的创新精神的造就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是通过多方面综合培养的结果。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 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初中美术课中尝试教学法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尝试;

一、“先试后导”实现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以往美术教材的编写,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封闭性,教师作为美术课程的实践者,缺乏自主性、灵活性。教师只能按美术大纲的要求消极、被动、忠实地授课,部分课程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按照《美术课程标准》,教师可以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对课程的发展进行创造性研究。这就要求现代美术教师,与时俱进,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由严格按大纲要求被动授课的“执行者”变成据新课标精神灵活、主动、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先试后导”的教学方法。“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多下功夫,据此我们可以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也就是“先练后讲”。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先学后教”实现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敢于对他人美术作品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过去的美术教育中,是以专业与技能的训练为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师示范,学生学画学做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评价也以“像”或“不像”作为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教育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针对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學模式。“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四、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

当今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只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所能左右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已经是主流思想意识。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紧跟时代的步伐。如今,用自己的“一桶水”装满学生的“一碗水”,教师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了,甚至比教师的想法更独特、更优秀,这样不妨让学生当一回“老师”,老师当学生的“助教”。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这些“老师”总是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其他同学,而且,多有经典之作和出乎意料的惊喜。实践证明,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结束语

4.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四

l教学语言概述

语言是人类独有,且能够表达内心想法并实现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其中涉及到了语音和词汇以及语法。教学语言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设计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教学语言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起到师范性作用,使学生语文修养不断提高。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问题分析

2.1教学用语口语化严重

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用语十分口语化,而且并不规范。其中,部分区域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的时候,因为自身普通话不标准,所以,普通话经常夹杂地方口音…。长期以来,会对学生语音发音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准确的发音,也无法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蕴,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速或快或慢,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比如”、”那个”等口语词汇,亦或是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语言词汇,就难以实现教学语言作用的充分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语言艺术美不足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繁多,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面对多样化的`体裁与题材,如果在教学中始终采用相同方法讲述课文,就很容易导致教学语言与内容之间的联系脱节,而教学语言单一枯燥,艺术美严重缺乏,难以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代入感严重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联想效果。基于此,学生在课文理解方面也不深入,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2.3教学语言对话沟通不完善

5.游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五

内容摘要:游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游戏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美育教育。尤其在低年级美术课教学活动中,游戏活动的融入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这对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游戏”设计

《美术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很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力求使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开发性、趣味性得到有机的结合。于是我尝试着让各种游戏活动走进了美术课堂。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游戏”是一个将课堂教学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的可行方法,它更是拉近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一、合理运用游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的诱导性游戏。这种游戏一般设计在教学的开始环节,它是整节课的导入、基础,是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的线索。同时,在导入时插入游戏环节,这样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集中精神的目的,为进入课程的下一环节作铺垫。在《摸一摸 画一画》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觉,运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感知觉。这样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十分艰难,所以我毅然决定使用游戏作为开课统领。我用两个黑色严实的袋子装着两种感觉的物品,并用十分神秘的话语吸引孩子迫切的希望能亲自体验这样的触觉。我提出参与的条件,用点、线、面在黑板上画出自己手中的触觉。孩子将小手伸进袋子那瞬间的表情,有恐惧、有好奇、有微笑、有疑问……这一系列的表现,使未参与的学生激情高涨,使课堂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手中的触觉,课堂的氛围,孩子创造了许多表现感知觉的绘画表现形式和成果,同时很好的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只有巧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同时,这种直观的活动使得学生可以一边玩一边通过实验直接感受到摸一摸的乐趣,远远超过了听老师枯燥的讲解。

二、巧妙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活动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新课讲授,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这时如能恰当融入游戏活动,学生能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使课堂气氛轻松化、教学趣味化,这对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就是通过游戏发现了有趣的事情,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以我们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挑战性的游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倒影》这课时,正好是个大晴天,我领着孩子们到操场上列队,学生都觉得奇怪,到了操场学生们一字排开,我让学生做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动作,学生们开始很莫名其妙,有个细心的的学生大声说到,看地上,我们做的动作操场上都有。所有学生都来劲了,对着地面摆起了各种各样的poss,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时我就顺着问了句,这影子我们怎么画?学生们陷入深深地思考,随后一双双小手踊跃地举起来,都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照样子画一个轮廓,再涂黑。有的却很有发散性思维地说就像剪蝴蝶那样,对折下画一半剪下来就有影子了。游戏后的一个小问题让学生马上从游戏的快乐,转移到课堂的思考之中,这本身的转变不就是游戏结果给学生带来的无限思考,从而引发学生对如何画倒影方法的讨论,也使一般的讲授转换到自主探索。使游戏教学顺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接受美育熏陶,在自由、民主、活跃的气氛中表现自我。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游戏的设计应该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目的,以这节课的重难点为主题,紧扣内容,在最大能力范围内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游戏的设计:

1、明确游戏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游戏前要明确设计该游戏的目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游戏的宗旨为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事先要研究出课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定出教学目标,保证游戏的设计能围绕这些目标来进行。

在我设计《我是一只小小鸟》一课中的游戏“选美比赛”时,游戏的目的就是:

一、使学生认识到鸟类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意识。

二、调动学生思维,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对鸟外形特征的认识。

2、给游戏一个响亮的名称。

好的游戏名称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选择游戏名称时,要针对自己设计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能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特色的名称,做到通俗易懂,同时要注意艺术化,还要符合儿童的心态。如“谁是今天的小画家”、“争当小小建筑师”、“速写夺冠”等等。

在上《我的同学》这课时,学生们欣赏完一组人物肖像名画后,我让大家模仿大师给自己的好朋友画张像,并告诉大家要比一比谁的画可以与大师的画媲美,谁就是今天的小画家。当时,我宣布今天的游戏就叫“谁是今天的小画家”。学生们情绪高涨,认真作画,人人都来争当小画家,许多学生画出了比平时更好的作业。

3、采用新颖、简明的游戏方法。

这是游戏设计的主要部分,没有正确方法,游戏就无法进行。设计游戏的方法要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都想参与,同时游戏方法不能过复杂,它应是在教师做简单介绍后,学生能够即刻进行的。教师要说清楚游戏的步骤,按照顺序一步步进行,一般可分开始、进行、结果三个部分,不能发生颠倒,否则就会影响游戏的效果。

我在上三年级《生活用品》一课时,组织了一个“打补丁”的游戏,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大组,先请每组第一排的同学上台来用我前面教过的方法画一个圆柱体或长方体的生活用品,再请同座修补或装饰他画的生活用品,然后请后排的同学依次画第二件、第三件„„同座负责给生活用品添加细部特征,直到完成一堆生活用品的组合画。游戏要求每次打的补丁都要注意与前面同学的画有联系,适当地安排好位置,使画面有一定的层次感,最后看画面效果评比出优胜组。如果不讲清楚游戏的方法与步骤,这种全班参与的游戏是无法进行的。

4、制定有效的游戏规则。

规则是游戏中需注意的一些事项及附加说明,主要为了提醒学生游戏过程中要按照既定的方法进行。这对游戏的顺利开展起重要作用,主要有时间、纪律、行为动作等方面的内容。在前面所述的“打补丁”的游戏中,我事先就定下了几条游戏的规则:⑴每位同学的板演只有十分钟的时间,请全班同学帮助用数数的方法计时。⑵所画的生活用品不可以与前面同学相同。⑶每位同学要遵守纪律,否则取消冠军资格。有了这几条规则,“打补丁”游戏得到了顺利地开展。

三、巧设游戏让课堂得以延伸

心理学表明,临下课前5分钟学生较易感到疲劳,注意力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维持饱满的情绪,教师可以设计—些竞赛类游戏,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身心疲劳,也可以在欢声笑浯中结束这节课,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乐学而不倦。在上二年级《手》这一课时,我先安排了一段有关手的律动操,让学生们在优美的音乐中活动活动双手,然后我还教了学生“我喜欢你”、“我要好好学习”、“你真了不起”等几句简单的手语,并鼓励相互交流表演,最后还让大家用手语来评价同学的作业。这小小的游戏使原来坐听师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虽然花费了一些课堂教学时间,但学生大大增加了观察手特征的兴趣,学习的效率也增加了不少。

一堂结构合理的课有新课的导入、新知的传授,实践练习、巩固运用几个主要环节。并不需所有的环节都融入游戏活动,只要根据需要用上一两个即可。

6.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六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可以想象一个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把课上的索然无味,形成嚼蜡,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态势语言,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以听觉和视觉来调动感染学生,可能使课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的内容:浅谈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态势评语言的信息量大、吸引力强、可靠程度高的特点,它可以通过手势、眼势、面势、身姿、体距等方面来展现,而把它融入课堂教学,教师们通过努力都能运用和掌握,所以对态势语言的探讨有很强的适用性、可行性。

三、论题的研究方法

论文主要从体育教师及体育比赛中的手势等态势语言在组织教学和组织比赛中的灵活运用和积极作用所受启发,然后逐步观察其他科目教师教学中态势语言的运用,再结合社会演出团体、主持人风格特点,逐步从直观表象总结规律、探寻特色、寻找规律、形成论文,采取了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索性研究法等。

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

论文通过对态势语言的全面分析,了解态势语言的特点、分类、运用等内容以及手势语、眼势语、面势语、身姿语、体距语等态势语言的运用,详细论证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来自于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态势语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深远意义,期待同行们做更深入的探究。

五、论文进度安排

1、选题时间:2011年3月7日-3月21日

2、完成初稿时间:2011年3月22日-4月7日

3、二稿完成时间:2011年4月8日-4月30日

4、终稿完成时间:2011年5月3日

六、论文的写作提纲

1、态势语言的特点

2、态势语言的主要种类

3、态势语言的运用

(一)手势语的运用;

(二)眼势语的运用;

(三)面势语的运用;

(四)身姿语运用;

(五)体距语的运用

七、参考文献

1、布卢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

2、《怎样识别形体语言》 美〃艾帕尔〃梅拉别思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8.7

3、彭红《交际口才与礼仪》 华东师出版社 2007.6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第10期《让身体也会“讲话”》

5、高顺斌《普通话口语训练教程》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5.8

浅谈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中文摘要:态势语言有信息量大、吸引力强、可靠程度高的特点,主要有手势语、眼势语、面势语、身姿语、体距语等,态势语的灵活运用,对促进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全面调动感染学生有良好的作用。

中文关键词:浅谈 态势语言 运用

态势语言,是一种以说话人的表情、手势、动作、眼神等来传递信息,诉诸听话人视觉的无声伴随语言。老师授课中的比比划划、音容笑貌、眼神表情等动作,可以说是态势语言的具体表现。态势语言也同口语一样是师生交流感情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有声语言不足以表达思想情感时,若配以恰当、必要的态势语,往往可以弥补口语表达式的不足,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直观,更充分,更形象,更具体。一位优秀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艺术,还要努力掌握态势语言技巧,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调动、感染学生使讲课达到一种趋于完美的境界。

一、态势语的特点:

1、信息量大。根据科学测试:“人的记忆,80﹪是靠视觉来确立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听觉获取的外部信息是有限的,也是比较抽象的,甚至有时是比较模糊的,而一旦恰当准确的加入了态势语言,教师的描述就会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信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2、吸引力强。态势语言是以立体、形象的、动态的表情动作,如面部表情的变化、协调自如的手势,身体所处位置的变化等。这些动作通过学生的视觉,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听觉的注意力不宜长久地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源上,因为这样容易疲劳。教师在授课中倘能不断地作出某些态势语言,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变化集中点,获得新鲜的刺激,有利于减轻学生视觉的疲劳和心理感受的疲劳,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精力的旺盛。

3、可靠程度高

外国学者研究表明,要了解说话人的深层心理,单凭语言是不可靠的,真所谓“言不由衷”。我们在教学中,老师的目光也应十分敏锐地观察着每个同学的神情,捕捉学生内心的反应,猜度可能产生的各种思想,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疑问。

二、态势语的主要种类

态势语是人们在交际时用肢体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速度的非有声语言,这种肢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发挥独立表达功能,又可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表达功能。态势语言主要包括手势语、面势语、身姿语、体距语等种类。

三、态势语的运用

态势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教学中能起到更直观、更准确、更形象的效果,是教师展现课堂艺术,实现教学氛围和学生交流的有效手段,具体运用中有:手势语的运用、眼势语的运用、面势语的运用、身姿语的运用、体距语的运用等。

(一)手势语的运用

手势语即用手、腕、臂的活动来表达的信息。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体态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手势来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达。

1、手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可替代语言

如体育课的组织教学集合手势、整队手势以及体育裁判、交通指挥等更是如此。(2)可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讲话人总是以手势辅助说话,为讲演烘托气氛,人们常常以拍桌捶腿表示“高兴”;频频捶胸以示“悲痛”;不停地搓手是“为难”的表现;拍拍脑门为“悔恨”的意思,以此来增强表达情意的感情色彩,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

2、对手势语的要求

(1)自然——手势必须配合讲解,发自内心,动之于衷,形之于外。

(2)适当——手势的速度不能过快。一闪而过,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手势的频率过高会变成手舞足蹈的滑稽表演;手势的幅度太大,有失大雅。

(3)优美——自然、真挚、适当的手势,就是美的、优雅的。它不仅能有效地帮助教学,而且也表现出教师的风度和气质,有助于优化教师的教学形象。

(二)眼势语的运用

眼势语即为通过眼势表情所表达出来的信息。

1、作用:

布卢姆的实验研究指出:在影响教学成绩的三个变量中,学习者的认知前提能力占50﹪,情感前提占25﹪。眼势语能增进师生的情感。(见布卢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

2、眼神:

有经验的教师能恰如其分地、巧妙地将眼神与有声语言相协调,来表达千变万化的感情,甚至去组织教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环顾,视线向前作潜在意识的自然流转,以照顾“全视野”内的交际对象的方法。这是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一种眼神。

(2)专注,目光较长时间地停留在一人身上,然后再变换注视对象的方法。这种眼神通常用于表达启发、引导、提醒、批评、赞许和鼓励等感情。

(3)虚视,即目光似视非视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视而不见”。这是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眼神。虚视要有一个中心区,这个中心区一般应在学生中部或后部。虚视可能穿插在环顾和专注之间,它可以调整和消除环顾可能带来的飘忽或者是专注可能带来的呆板感。虚视还可以表示思考。

以上三种眼神的方法,都要求教师在中既具备较强的意识的控制能力,又自觉地赋予眼光以一定的内容——感情色彩。

(三)面势语的运用

教师教学中面部表情分为平常的或常规的和变化的两种。(1)常规的面部表情

和蔼、亲切、热情、开朗——现带微笑——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

教师所面对的是要接受知识的学生,双方要进行默契式的配合,关系是十分融洽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的面部表情的基调是“微笑”。嘴角的一丝微笑会使人显得矜持高雅、大度包容、充满迷人风度,会在无形中给你的课堂增加色彩,吸引信学生。如果说“一本正经”,面色阴沉,就将令人生畏、望而生厌,大大削弱讲课的效果。

微笑是言语交际的润滑剂,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使自己的课在令人满意的微笑中结束,成为运用这一态势评议的能手。

(2)脸色阴沉——给学生以恐惧感。随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而变化的表情,给学生以亲情感、愉快感。

(四)身姿语的运用

身姿语指人的躯干发出的信息。教学中常用的身姿语有:

(1)站立姿势要求:稳健、挺直,给学生传递正直、挺拔之美的信息,令学生可依赖、可依靠,并给学生一种鼓舞作用。

(2)稍息姿势:要掌握一个度,适度就是美。

(3)走的姿势:①身板挺直,两肩要平,不要弯腰曲背;②走势不能太快,让人感到紧张,慌乱;也不能太慢,让人着急。要有一个适当的频率,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听觉的注意力不宜长久地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点上,教师的走动或其它的言语行为变化,都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变化集中点获得新感的刺激,以保护注意力和学习精力旺盛。

(五)体距语的运用

因与人的空间距离的变化所传递的信息,称为体距语,并创立了一门学科,称为界域学。美国霍尔士研究得出,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存在四个空域。

(1)亲密区:0-45㎝这间,即用手可能摸到的距离。关系不亲密的人进入这一区域,会使人感到不自在,讨厌,躲避甚至攻击。教师在对异性学生辅导时应注意,尤其不得进入15㎝以内,以免引起误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亲近区:40-420㎝,即双方用手臂伸直可互相接触到的距离,一般同志间、朋友间、师生间交往的距离。若某同学总是离你远远的,可能对你反感或有意见。

(3)社交区:120-360㎝,适用于与他人的直接交往,表明一种相互认识或熟悉关系。上级对下级布置工作,首长讲话一般都在这个区域,身份越高、距离越大。

(4)公共区:360-无限远,适用公众场合,例如演讲或开大会,在这一区域内人们彼此并不接近,但感到了相互的存在,有一种参与感,群聚感。

研究表明,空间距离还受人的气质,个性因素的影响。气质豪放,个性外向形的人,喜欢与人接近,对陌生人也如此;而气质抑郁,个性内向形的人,则不喜欢以靠得太近来表达感情亲密。

教师使用空间距离语,也要考虑这些因素。

四、课堂教学运用态势语的积极意义

态势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它可以传递丰富信息,有着生动、形象、经济便利的特点,是教师教学中现成的“教具”,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利器,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口语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虽然它也能在特定情境下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但其作用的发挥是体现在与口头语言的配合上,千万不能以态势评议代替口头语言来进行“哑巴式”的教学。

教师教学中的态势语言的运用,必须做到自然、适度、真挚、优美、动之于内而形之于外。当师生双方都懂态势语言并能灵活运用交流时,便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一致,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得到充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布卢姆 《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

2、美·艾帕尔·梅拉别思 《怎样识别形体语言》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8.7

3、彭红 《交际口才与礼仪》 华东师出版社 2007.6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第10期《让身体也会“讲话”》

7.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七

而美术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 更具特殊意义。美术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种类多、直观性的特点, 教科书上的图例是批量的印刷品, 早已缺失了绘画作品的原貌, 建筑和雕塑等三维空间艺术只用单调图片是显得苍白与缺乏说服力, 一个美术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 如何完善地实施情景教学, 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更何况视频多媒体技术被称做四维艺术或4D艺术, 由它展现的空间和时间效果是油印图片等传统教学资料无法比拟的。

例如, 《雕塑艺术的特点》 (人美版美术欣赏, 高一年级二册第一课) 这一课以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 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为目的。雕塑是三维的艺术, 运用对雕塑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三维空间的认识与审美。说明圆雕和浮雕的不同的时候, 课本上提供了《思想者》 (铸铜圆雕, 罗丹) 和《渡江》 (大理石浮雕, 刘开渠) 的图片。最初学生看书上这两幅图片是多少有些感觉困惑的, 当我把一个关于《思想者》的视频给他们放映了一遍, 当镜头围绕雕塑转了一周, 学生开始明白了, 原来雕塑给人的震撼是一种实际占有空间体量的视觉感触……因此,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那么如何才能使多媒体视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地显示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的教学来谈谈。

一、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认知内驱力, 促进积极思维, 会产生积极作用。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 先让学生欣赏与这故宫相关的科教记录片片段, 然后在用FLASH动画显示故宫全景鸟瞰图让学生试说宫殿建筑的名称, 一边不断出现亮点并显示一些有关的动画和声音讲解, 在巩固复习时用电脑软件设计出一系列选择题, 运用电脑手段、游戏方式, 请学生选择, 并显示得分情况。最后进行思考、研究。通过多媒体视频, 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等耳熟能详的情景场面, 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而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联系起来, 加强对建筑艺术的直观性,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 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 这些均可使学生提高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上课时思想高度集中, 思维极度活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来强化学生思维力度, 提高记忆效果

美术欣赏学科知识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的特点, 而学生在认识美术的学习活动中, 虽说其全部心理过程都起作用, 但感知是认识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心理学认为, 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 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 教师在讲授时, 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美术作品原作效果,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想象的属于全人类的伟大艺术成就。多媒体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剪辑了的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 把本不能再现的一些美术作品“真实地”或“近似地”再现于学生面前, 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形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美术常识的印象, 提高了学生记忆美术知识的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能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提高课堂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大信息量, 完成教学目的,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益, 是教改的主要目标之一。运用多媒体手段于美术教学, 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他们对美术学习充满求知欲, 更好地吸收新的美术知识,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如讲述理论性较强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时, 可根据教材内容编制图示线索纲要 (含文字、数据、图表) 一步一步随电脑显示出来, 这样整个知识体系就会脉络清晰, 一目了然。又如讲授中国古代园林时, 把世界三大园林用关系图列出, 再列图说明中国园林主要类型。又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难点和重点对建筑艺术的木结构特点, 仅凭课本提供的一些图片, 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在电脑上展示中国古代木构架中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在这节课中, 通过电脑屏幕插入各种说明性的辅助板书, 需要时主板书再出现, 这就使得图示线索纲要式的板书清楚明了。通过观察图表尤其是主板书的演示, 大量信息显示出来, 学生不但对教材内容理解得更深透, 并且面对属于调查和解释疑难的学习任务时, 就能展开更有意思的讨论。多媒体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高层高素质次人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四、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可以加强学生情意,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

美术教学的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决定了美术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 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 创设情境, 来激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图片难以展示的美术作品, 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 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氛围, 从而提高审美修养, 受到感染和教育, 其效果一定优于教师的口述和单调的图片。由于电影剪辑、电视录像、歌曲录音剪辑等有生动的画面, 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 加上教师的解说, 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 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 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

五、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有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利用多媒体将音频、视频、字符、叙述、游戏、地图和其他各种介质元素结合起来, 构成一个可由学生控制的学习工具, 学生可以得到某些美术作品与美术家的全方位信息, 比如:《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关于故宫的建筑美方面的一些问题, 其内容相当丰富。通过多媒体技术,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途径来了解故宫的建筑特点和色彩特点。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独立性充分施展的过程中, 便会不知不觉地显露出来。多媒体视频技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与伦比的。

以上所述, 只是我结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来说明多媒体视频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并如何使之达到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一点看法。而多媒体视频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教学手段, 以它的独特性, 先进性, 高效性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我们面前, 它还有更多的内容和优势等待我们去开发, 去探索。我们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才能相得益彰, 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才能算上一堂真正的好课。

8.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50-01

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一般都是老师讲授作画。教师拿出一幅范画,学生临摹。这样的教学,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情绪低沉,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效果不好,时间大量浪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呢?笔者就此谈以下看法:

一、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的

传统式教学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下,我们经常看到课堂是死气沉沉、压抑个性的;学习中,学生只注重描摹对象,忽视自身感受的表现。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这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心灵和情感的相互沟通和相互感染的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师生人际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能够使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敢于面对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从而诱发学生更多的创作灵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愉快的学习氛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才能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或者教师也可以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做学生的听众,学会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课堂上始终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更有利于学生想象驰骋、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例如有一次上五年级的《多面人》一课,笔者尝试在没有介绍一点关于毕加索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相关资料的前提下让学生欣赏《多拉·玛尔》,并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看画后的感受。大家开始的时候还不是很敢表达,小心翼翼地表达着自己观后感。后来大家见有的同学说一些很奇怪、很丑等等这些字眼老师都没有批评,还仍旧微笑着的时候,都开始大胆地表达了。尽管大家的评价说得不着边际,但能看到大家勇于表达的态度,那是教师期望的。因为学生之所以敢这样大胆表达自己想法,是因为他们认为老师是包容的,并不用担心自己的言语是否恰当,才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氛围,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速写: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上美术课《手的速写》后,学生通过观察手的形状、结构,将手的不同动作画出来。先由学生说出手的功能、作用,再对照自己的手描绘出手的构造。教师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手印在纸上,再对照教师的范图临摹,最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左手的不同造型畫在纸上。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了解手的功能和结构,并且将自己的手用速写的方法绘画出来。在《自行车的速写》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使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写生,什么是临摹。讲解时,先由学生说出自行车的结构,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使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绘画技巧,学生再根据教师的绘画步骤画出他们所见过的自行车。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笔者又设计了一个内容,画出未来的自行车。学生根据自行车能锻炼身体,而且环保的优点,创作出未来的自行车。学生的想法很多,有的学生把自行车加上飞机的翅膀,用力蹬就会飞上天空。学生的想象力与绘画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从中掌握了速写的知识。可见速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制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阻碍既来自教师,也来自学生自身。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能都有一种感觉,一提到想像创造,低年级的学生总是胜于高年级的学生。是高年级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比低年级的学生低吗?当然不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反思一下,学生从小到大,是不是在一直用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的标尺来严格要求着每一位学生,是不是拿着一把所谓绝对标准的裁剪刀去修整着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萌芽。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都是好奇心激发了人们去发现去创造的行为。而又有多少人在“少见多怪、见怪不怪”的人世“标准”中失去了善于发现的能力和敢于创造的勇气。如:《大家都来做》《我在空中飞》《乘上火车去画画》《办年货》等课程,乍一看内容不像是美术课本,倒像是游戏课教材。但课程的意识非常好,给教师学生留出了大量的想像空间,让教师和学生去共同创造。这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造平台。

四、先学后教:效果好

“先学后教”能实现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先学后教”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学习尝试,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学一学。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这种方法,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画,先尝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先学后教”的教学新模式,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理念,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

“先学后教”能培养学生的美术自学能力。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这根本谈不上动脑自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先学后教”的教学法是从问题开始,经自我解决问题,再经过讨论,是学生主体意识学习的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新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法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9.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九

倪家营学区倪家营小学 许建英

多媒体技术具有把看、听、说、做统一起来的功能,而且能方便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思考点,引导幼儿发展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集游戏、学习于一体,发展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陶冶幼儿美的情操。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呢?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产生了兴趣,幼儿才能形成学习的动机。多媒体技术采用音像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中,运用多媒体后,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秋日的私语》,雨滴嗒滴嗒地从天空中下来,秋天的大门徐徐打开,一朵朵的菊花盛开了、银杏变黄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在这种诗情画意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把所听、所看的秋天告诉大家。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情感的体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感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多媒体技术能变死为活,变静为动,声、乐、画、光、色集于一体,能创造出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教学情景,或营造出一种纯美的意境,使幼儿沉浸在新奇的境界之中,自然会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例如:语言活动欣赏散文《落叶》,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优美抒情的散文。我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现:秋风吹来,树叶一片片从枝头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在地上,小虫子爬过钻到叶子底下,把树叶当作房子;树叶落在小河里,小鱼游过来,把树叶当小伞……绚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活动的画面,使幼儿感受美、热爱美的情感油然而生,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从而达到使幼儿情感沟通、认识统一的教学境界。如果单凭教师讲解、语言描述,是难以让幼儿深刻体验散文的意境的,思想感情也不会产生共鸣,也就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灵活突破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在进行美术活动《可爱的乌龟》时,画面布局是幼儿比较难掌握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制作了课件,将布局的难点利用课件来帮忙,同时运用了幼儿较易接受的拟人化的手法及音效,让幼儿感受乌龟住在海水里的不同地方画面的感觉及乌龟的感受,让乌龟开口说话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布局的重要性,这样易让幼儿接受。教师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变静态挂图为动态画面,变说教为形象视觉刺激,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感觉的协同作用,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四、运用多媒体演示,提供良好的想象空间,拓展幼儿的思维。多媒体能随意的放大、缩小、定格、移动画面或画面中的事物,有利于幼儿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在故事《聪明的小动物》中,当小动物发现大灰狼要吃他们时,教师采用了定格和播放紧张的音乐声,此时让幼儿展开联想,小动物怎么办,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想出了许多逃跑的办法。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精神。

游戏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教育方式。把幼儿的学习寓游戏活动之中,适合幼儿活泼好动及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为此,我们从选择题材、设计教案入手,制作了大量的课件,如手工《蜗牛出来了》、故事《小鸭找朋友》、《下雨的时候》等,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示,使孩子们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便于他们掌握。同时还把教师从传统的演示中解放出来,需要什么样的动态画面,只需轻轻一点,便可随意调用,并且可以连续播放,通过暂停来强调重点难点,让幼儿主动的学习。如在《数积木》游戏中,教师运用练习题的形式进行分类。当幼儿获得成功时,计算机里的“小博士”就会用好听的声音说“你真棒”、“你太聪明了”、“太好了”等;如果幼儿做错了,则会说“你要努力呀”等鼓励的话,这就迎合了幼儿的学习心理,而且也避免了教师人为情绪的影响,从而使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呈现丰富的语言情境,使其活跃思维,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如:故事《猫医生过河》教学中,整个情节都围绕着小伙伴怎样帮助猫医生过河而展开。为了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和想象,我们制作了课件。课件中先呈现猫医生过不了河的危难情境,接下再显示小伙伴帮助猫医生过河的种种情境。这样制作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悬念,让幼儿积极思维,想出许多帮助猫医生过河的办法。当幼儿猜测成功后,电脑及时给予音效鼓励。然后我们再回到前一幅画面,让幼儿进一步展开想象。这样不但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达到完美整合。

10.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十

摘 要: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美术基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提出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美术基础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美术基础教学 存在问题 数字技术 对策研究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离不开诸如对美术等学科的重视和教学研究。特别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时期,传统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等为主。学习过程中由于构建知识的信息来源单一,不少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学习困惑和障碍,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为此,我们针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初步梳理出一些美术基础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难点问题,试图摸索和创新改进教学新途径。

一、美术基础教学传统方法存在问题调查分析

1.首先是美术学习方式的调查。

学生选择听老师讲解的较多。随着课程深入,训练课程逐渐增多,自主练习开始增加,学生更多选择互相探讨,请教老师的反而减少。由此可见,教师不仅把学生领进门,而且在学生进步提高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探索更有效的手段改进教学。

2.其次是对美术学科不同内容学习兴趣的调查。

这样能够了解学生对美术的基本认知和学习态度。从问卷反映情况看,学生对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不如素描、色彩等操作性训练内容兴趣浓厚。其中选择美术理论知识只占14%,这也反映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上轻理性重感性的思维特点。

3.绘画训练是学生美术专业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也是这次调查的重点。

从各个科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看,学生在专业训练中遇到的困惑明显增多。如对形体结构的理解,构造复杂的形体很难把握和描绘出来;写生过程中观察能力和整体概括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指导方法;特别对透视规律的理解,存在很多困惑;色彩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依赖感性经验,缺乏系统有效的途径上升到理论认识。

对以上学习问题解决方式的选择,更多的学生表现出对教师的依赖和示范作品的模仿,缺乏主动探索精神。或者说学习过程中还没有更多手段和资源满足教学中师生互动,强化学习效果。

4.调查中我们有意增加数字技术辅助学习的选项。

因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多做这方面尝试。但因直接用于课堂辅助教学的资源有限,很多学生并未得益这方面帮助。

综上所述,学生在美术基本知识和能力形成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符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恰恰是传统教学手段非常局限单一,缺乏更直观生动有效的方式解决,急需寻找应对策略。故此我们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对美术基础教学进行创新研究。

二、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美术基础教学的策略研究

1.运用制图软件的直观性、交互性的特点指导美术基础知识学习。

应用最广泛的制图软件有CorelDraw、Photoshop等平面软件和3dsMAX、SketchUp等三维软件,其完善的功能和易操作性可以直接用于辅助美术教学。

学习美术首先离不开对空间的认识。传统方法是通过教师讲解和欣赏作品理解。我们可以运用3dsMAX三维软件制作模型动画直观生动地演示空间造型原理,通过虚拟的三维视窗让学生了解空间的三维特征,建立空间概念。

对于形体的构成关系的理解,基本是教师准备许多示范图片和石膏模型观察,复杂形体构造只能凭学生想象。而在虚拟的3D界面,我们可以完成几乎所有有基本形体生成和向复杂形体转换的过程。实现交互操作,加深印象。

学习素描对光影变化规律理解是个难点。一般做法是在具有避光措施的教室内,通过素描灯照射写生台上的石膏几何体讲解。因学生观察角度的局限性,难以完整地体会光影变化。而用3D软件可指导学生随意控制光线和观察角度,动态分析光影变化对物体明暗体积的影响。其直观可控性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素描表现形式上,有线结构素描的训练,目的是用简洁的表现手法抓住形体结构本质。面对复杂的形体很多学生因不能透视其内部结构而无从下笔。在3D软件中我们只要切换形体显示模式,再复杂的形体结构其被遮挡的边线也会一一呈现。这样做会极大地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增强学习信心。

写实绘画离不开对透视规律的运用。早在几百年前的欧洲,达?芬奇绘画大师已对其规律做过详细阐述,后来形成完整的画法几何原理。但对于刚刚接触绘画的学生来讲未免过于深奥枯燥,很多美术教师讲解该内容时都叫苦连连。Sketchup软件成功开发了透视模拟功能,智能地对场景透视线进行模拟和呈现,通过交互操作,观察透视的不同变化,使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迎刃而解。

对于色彩知识的认识,过去的做法是通过观察实物和示范图片进行理论讲解,形式单一。现在诸如CorelDraw、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集成了强大的色彩处理功能,我们借助这些技术可以非常完整生动地认识色彩的原理。

实际上很多制图软件都是基于美术原理开发出来的。我们正是利用这一特征反过来指导初学美术的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和互动操作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美术的认知。

2.熟悉和掌握相关数字技术开拓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过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困惑我们运用数字技术进行了很多辅助教学尝试,制作了相关课件,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我们的视角还非常有限,但软件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可运用空间还非常广阔。开发运用数字技术应成为美术教师的共识。

一般美术老师都精于美术绘画能力,对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简单的文档处理和网络资料搜集,教学中只是制作简单的展示图片和影视资料等课件。对操作繁琐的制图软件望而却步。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许多设计软件开发非常开放且功能强大,能满足各方面需求。面对中国用户提供不同中文简体版本,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对于美术老师来讲,只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完全可以通过教程自己研习掌握。也可以通过教研方式大家共同探讨软件功能用以指导教学,从而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资源。

3.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数字技术创新美术教学的新模式。

数字技术辅助美术基础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为进一步将这一经验加以推广,我们创建了专业网站,开设多种板块,便于网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1)软件研究板块。选择适用辅助美术基础教学的相应软件,制作相关教程,并附应用案例,便于更多老师学习交流。

(2)问题研究板块。根据每人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共同研究。

(3)课件制作板块。可以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课件,便于其他教师下载应用。

(4)方案征集板块。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网上征集数字技术解决方案。

(5)经验交流板块。针对数字技术创新美术教学模式,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

11.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十一

在教学中尝试“动态分组”的研究,背景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近年来,初一新生除就近免试入学的学生又多了近1/3的借读学生,随机编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都差异很大。第二,由于客观方面的原因,艺术教师教授班级多,教学本身内容广,形式多样。第三,新旧教学观念、新旧教学方法必然碰撞,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如何创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教学中尝试“动态分组”研究,就是面对着各方面差异很大的学生, 面对着艺术教学主观感性强的实际情况,面对着新的课程改革,我们必须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既竞争又和谐的环境,“动态分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求知,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动态分组教学方法的应用

1.在常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实际的情况可随时调整。分A、B、C三组,情况一般不公布。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面向全体,统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确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对C组的同学,予以特别的关爱,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量减小他们学习的困难,引导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情感, 提倡向教师、A组、B组同学发问,充满自信,学习主动,不自卑。对于A组,要适当地给他们提高要求,强化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善于提问,勇于创新,A、B组同学之间要加强合作,还要帮助C组的同学学习,共同提高。要想方设法让A组的同学发挥创造力,又要互相展开竞争,学得更欢。对于B组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参与—体验—内化—外延”,把单纯的知识学习变为知识、方法、态度、能力兼顾的学习,学得自觉,敢于向A组的同学挑战。在实行动态分组教学中,体会最深的是:教师必须对学生非常熟悉,及时调整分组;必须准确地给予不同的组别不同的评价,兼顾横向与纵向评价。

2.在专用教室合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某些课题比较大, 学生个人难于独立完成的实际情况下,教师运用根据A、B、C各组学生进行异组合作,搭配成不同个性特点的团队, 真正实行教学的效率与公平齐步走。教师设计出各种学习方案,具体任务分配由简到难,供学生选择,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给予学生充分民主,一般都有4—6人为合作团队,观察学生合作过程和结果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 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又能保障项目活动的顺利完成, 避免通常简单将学生按座位以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围坐,结构松散,目标不明确;少数人强化,多数人袖手旁观,或在动中瞎胡搅、起哄、走过场的现象。既能做到“同组异质”取长补短,又能形成“一体化小组”,有利于团队间竞争。遇到困难时先本组内协商解决,或求助于邻组的同学,或请老师参与讨论。这样,在动态分组前提下的合作团队,既能减轻C组学生面对众多优秀同伴的心理压力,又能加强A、B组成员能力,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和创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的应用

课外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组的原则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老师不加任何地调整。对能力较强的小组,老师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艺术创作;对能力一般的小组,老师鼓励他们多去体验尝试;对能力较差的小组,老师引导他们可多采用模仿的方法去练习。让他们在课外的活动中找到自信,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组教学案例

例如在设计、应用《多变的色彩》中,结合生活实际,我展示大自然中的色彩,C组参考资料分析色彩的明暗关系造成的气氛所属。B组要求分析色彩纯度、色相与气氛关系,拓宽思路,A组分析出色彩的调和关系。个人一旦形成固定思路就很难突破,此时若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及时点拨自会峰回路转,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分工合作设计色彩情景制作,要求出新,在制作阶段结合绘画、盖印、拼贴等手法表现色彩,完成作品,学生完成了由讨论主题—收集素材—设计草图—搭配色彩—展示评述等一系列由简到难的工作。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们表现出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大超出我对他们的认识。通过动态分组组合团队的学习,学生主动走进美术,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活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个性和创造才能,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这些安排, 都通过教师作为学习组织者的地位得以实现,其结果是全体同学都能得到积极参与的机会,都能投入有趣的研究活动,成果共享。其余课题的教学也都这样组织,我限于篇幅便不再赘述。

三、动态分组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成绩

实验班的学生与未参与实验的学生相比, 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强,兴趣浓厚,动手探究的能力强,善于提问,自信心强,乐于互相帮助、合作,成绩提高快,实验班比普通班学习兴趣高13个百分点左右, 优秀率高10个百分点左右。在学校组织的小小艺术节中试验班的参赛作品入选率达63%,远高出对比班的35%。美术教学中巧妙运用动态分组,激发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发挥各种分组方式的优势,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相互切磋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而且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分组中自然建立起的美术教学良性循环,保证了优质高效的教學目标的最终实现。

12.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十二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课堂教学,集体创作,多元评价,习惯养成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 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 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在每个环节都丰富有趣, 紧密衔接。我认为,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堂,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欢快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 在香甜的水果一课中, 我采用了故事导入, 课件出示王母娘娘和孙悟空对话的图片, 请一年级的小同学配音, 讲了蟠桃大会王母娘娘请悟空来到人间选最香甜可口的水果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 紧贴课题,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学习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 在这样的故事情境里,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进来。

二、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讲解与实物、图片、投影以及多媒体直观表演等形象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如在香甜的水果一课中, 我先采用送礼物的方式, 拿出盛满各种新鲜水果的果篮, 盖上方巾, 请一位同学上台帮老师打开礼物。这个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先摸一摸, 说出它的形状, 师生一起在形状、颜色、细节、味道等方面说出水果的特点, 加深学生对不同水果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让学生猜谜语, 出示有特点的水果图片,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水果的不同特点, 这样设计, 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果的造型、质感等特点。

在示范环节, 使用投影仪示范几种基本技法, 并且完成一个苹果的制作, 接着在投影仪上欣赏其他用橡皮泥塑造出的水果作品。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 就是要不断变化教学形式, 这几个教学环节紧密衔接, 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本课的知识点, 并且通过投影仪示范, 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了基本技法。一系列的游戏环节, 让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创作欲望, 迫不及待地想参与进来。这样,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 教师扮演了同学朋友的角色, 引导学生在乐中学, 从中体会美术课的乐趣。

三、给儿童提供集体创作的空间, 放手让儿童去创作,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学生练习环节, 我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 这样可以突出儿童的主体性,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退居次要地位。让他们共同讨论, 商量素材的取舍、构图、配色等, 选择、综合好的建议和方法, 分工合作。在集体创作中, 儿童积极商量, 合作互助, 彼此协调, 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的发展, 让作品更完美, 这就是集体创作的魅力。开始时就提醒同学们:“孙悟空一会下去选水果”, 提高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并且在制作过程中, 播放 “水果也疯狂”的短片。在短片里, 有各种各样新奇独特的水果造型, 篮球形状的橘子, 像章鱼的香蕉, 芒果小狗, 等等, 学生一边做, 可以一边观看这些图片, 看到这些拟人化的水果, 会给他们打开想象的大门, 不要让学生拘束于水果的颜色和造型, 并且可以让作品更加拟人化。给同学们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氛围, 他们会做出更好的作品。

放手让儿童去画去制作, 是开发儿童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在喜欢画画的孩子头脑里都藏着一个小精灵, 这个小精灵就是一种艺术潜质, 一种欲望, 一种冲动。这个小精灵可不管家长需要什么, 社会赋予他们什么责任, 人家就要自己的高兴, 自己的习惯, 自己的喜爱。能做到这一点的儿童, 才是真正把绘画当成兴趣的儿童。追求的过程也一定是快乐的、自由的并带有创造意味的, 孩子也会从中得到最大的精神快感。

低年段的学生积累了一些绘画的经验, 并对美术造型有了初步的感觉和经验。进行绘画与手工制作活动时, 主要在于启迪儿童的智力, 丰富儿童的经验, 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制作活动中激发了创造性, 进而发挥想象, 创造出更新颖多样的艺术造型和作品。

四、多元评价, 使学生得到更好发展

在小学美术课堂, 你可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因为你的赞美, 你的一句话, 可塑造一个画家, 成就一个天才。赞美, 我们可以用语言, 也可以用一个眼神, 或一个小小的动作来表示, 给学生鼓励, 不仅限于物质的, 精神上的肯定和奖赏也是有力的。

“评价应多几把尺子, 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的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差异性显现出的不同状态, 进行既关注全面性又能保护个体化的评价, 强调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角度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

美术教学评价应重视激励、调控与发展, 这就要求评价要多元化。将多元评价转化为动力, 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在评价中激励、启发、引导, 进而使学生的作品更完善, 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信心。

( 一) 互动评价

美术教学活动应该更多地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视觉感受以及语言的描述表达能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应利用多种形式创造机会, 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 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 还要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评价他人的作品, 避免学生专挑别人缺点, 只留意个人优点的自我行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 交流评价, 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 二) 个人自评

学生恰当地自我评价, 有利于学生监控个人发展, 开发自我创作潜能, 还能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 自信地肯定自己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人自评的环节实施, 经常在课前优秀学生作品交流和课后作业展示时, 先让学生自己评价作业的优缺点, 谈谈个人对于作业自我改进的想法, 或者在作业背面记录个人对作业的自评评语及等级评定, 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自我评价, 提高学生的鉴赏和美术技能水平。

( 三) 教师评点

教师富有感情且客观性的评价, 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呼应; 生动幽默的评价,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教师善意中肯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多肯定少否定, 增强学生自信。学生的作品是他们真情实感的表现, 要以学生的角度和评价的标准去欣赏学生作品, 品读学生的心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 “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所以, 教师一定要以欣赏的眼光评判学生的作品。

其次, 多鼓励少批评, 保持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批评要讲究艺术, 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

( 四) 丰富评价语言, 挖掘潜能

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鼓励不是一味地说好, 而是应肯定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性格,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优势有所认识。

因为人的潜能是多元的,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及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评价。评价语言可以丰富多彩, 如线条作品: 线条流畅, 富有变化。画面主题突出, 夸张, 有趣味, 构图准确, 构思巧妙; 画面中的人物大小对比恰到好处。色彩方面评价: 色彩明快, 颜色到位, 用笔大胆等等。教师应用较多的具体性的评价语来评价学生作品。当然, 肯定评价后, 也应该给他一个小小的建议, 给学生一个提高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除了运用口头语言, 还可以运用表情语言、肢体语言, 调动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参与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动作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 把自己的情意传给学生, 这样才可以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方法得当, 持之以恒,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 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 注意力缺乏长久性, 自我约束能力欠缺。所以, 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注重长期积累, 在方法上注重激发欲望, 反复训练才能形成好习惯。要求学生首先要养成带齐美术用品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要求, 课要堂堂精彩, 要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作画的习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 并能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我注重培养学生大胆创新, 敢于表现自我的好习惯。在美术创作中, 有些学生比较胆小, 不敢参与课堂交流, 不愿意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更不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为了激发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课堂教学中, 我鼓励小组合作, 更在作品评价阶段, 让同桌互评, 在进行推荐展示, 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到自信和展示的勇气, 使学生真正感到同学们和老师是欣赏他的, 从而鼓励他在今后的课堂中主动去说, 主动去想, 主动去创新。

六、用饱满的热情激励 “后进生”, 唤醒 “后进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对于后进生更应该激励。画不出来, 制作不出来, 没信心的学生, 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去激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信心, 改变 “后进生” 的失败心态, 找出作品的闪光点。学生作品不够完整, 色彩涂得不仔细, 也许一幅工艺作业制作得有点粗糙, 但其中经常有一些新奇的想法。要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 去寻找闪光点, 增强其成功愿望, 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我对后进生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这张画的颜色画得漂亮极了。鼓励性的语言, 如你的想象力丰富, 如果构图方面加强些, 我想画得会更好。可行性的激励语言, 如老师惊奇地发现你的画有了进步, 如果构图上再下点功夫, 你的画一定能画得更好。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 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合适有效的评语, 有助于学生美术作业的完成, 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老师, 要巧用激励性的语言, 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创作欲望。

孔子曰: “好知者不如善知者, 善知者不如乐知者。”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应该不断实践反思, 探究改进, 求活出新, 变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认真钻研教材,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通过美术课, 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创建一个愉悦的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闫学.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菜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4]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5]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13.尝试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 篇十三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学生喜欢上我的美术课,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参与意识强,纪律好,别的老师说我很受学生的爱戴,说我是否有什么秘招,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14.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十四

中小学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传统的“注入式”、“―言堂”仍普遍存在,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学生自学能力弱。创造能力低,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尝试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笔者认为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有利于推动美术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均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 “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精神,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这正是当前实行创新教育所必须的。

二、“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是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先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当前,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后才进行练习,根本谈不上动脑筋自学。而尝试教学法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现象。尝试教学法,从问题开始,经自学自我解决间题,再经讨论才去听教师讲解,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笔者在《美术字》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一边看步骤图及课本中的美术字写法与步骤,一边进行练习,给于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 当学生碰到了百思不解的.难点时,教师再及时给予讲解,这样在学生学会写美术字的同时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尝试教学法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先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尝试,通过自学相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在中学美术课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学生艺术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轻松,视学习为乐趣。尝试教学是察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摸索与实践,定能让这颗现代教学中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5.美术课堂尝试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范文 篇十五

【关键词】情感教学;高中美术

随着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情感教学法由于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等有点已经在高中美术教学领域被广泛的运用。那么怎么样更好的在高中美术中运用情感教学呢,本文提出如下几点拙见:

一、高中美术教学出现的尴尬现状:

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有限,教师教学的方法落后以及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个人文化素养有限,专业知识不扎实,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仅仅依靠参考书进行授课,离开了参考书和多媒体,教师的课堂就无法进行.除此之外,教师的个人文化综合素质不高,例如,教师的文史哲知识不全面,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其鉴赏能力有限.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分析和鉴赏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有限的.再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的落后,仅仅是按照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也比较低,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因此,作为高中美术教师,他所面对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基础,不像小学或者初中生一样,高中生对于美术鉴赏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的是当一个指导者的身份给予学生指引,而不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当一个主导者,教师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关系到高中美术教学的进步与否的问题,但是当前的美术教师却缺乏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得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在课堂上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高中美术教学的硬件设备不足,教师教学的方式比较枯燥,教学课程的设置也不够合理等等原因阻碍了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发现,随着高中美术这门课程的发展, 这门学科也逐渐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也逐渐的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是高中美术教学的课程包括核美术鉴赏,美术绘画和美术设计等等几门重要的课程,高中美术鉴赏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欣赏作品的能力,在绘画课程上,教师会创收给学生一些绘画的技巧,绘画的设计课程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美术鉴赏的理解和自己的绘画功底相结合,学会美术创作.这样看来,教学的设计应该是教学生学会鉴赏,然后学会绘画,再学会设计这样的环节才符合教师教学的规律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但是在高中美术课程的设计上出现了美术鉴赏到美术设计的环节的跳跃,学生直接跳过了美术绘画的环节到美术设计的环节,可见,高中美术课程设计的不合理性.除此之外,高中美术教师教学的方式不够新颖,没有与时俱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等等原因导致高中美术教学停滞不前。

二、情感教学对高中美术教学的作用

高中美术教学融入情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就要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融入情景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加快速的感受到美术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学生就更加能够融入教师教学的情景和氛围中来,学生感受到了美术作品的魅力,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渐的提高。

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融入情景教学,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性比较强,并且教师拥有学生所没有的专业知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或者是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教师在课堂上扮演者主导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比较少。但是随着高中美术课堂融入情景教学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美术嘴皮在课堂上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美术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了,学生也更加了解老师,老师也更加知道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不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三、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怎样融入情感教育

教师要以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使得教学的方式和教学语言更加的幽默化和多样化,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情景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鉴赏一副美术作品时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慢慢的学会感受美术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最后,要让学生在课后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老师是怎样解决的,不断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师要运用情感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鉴赏和美术绘画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美术创作的能力和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情感教学中能够培养出自己的一套创作的思维和方法,同时情感教学也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在自己的文化作品的创作中能够传达更多的更加细腻的情感。

随着教学领域的发展,教学方式和方法也逐渐的在创新,高中美术教师在运用情感教学法的时候,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地进行完善,没有一种教学方法使完美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完善和发展,使之它能够真正的为美术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玮.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N].2011(09)

[2]姜玉亮.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学周刊[N].2014(01)

16.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创新运用 篇十六

[摘 要]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独特文学形式,在繁多的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其内容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将绘本引入中小学不同学科中,不仅起到优化课程资源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思维训练、阅读理解、美术欣赏、作文表达等方面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校本教学,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理解与阅读、文化与导引、音乐与欣赏、美育与创作等具体方式来融入课堂,通过相应的绘本进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在不同学科中进行结合和实践,增强知识的互相融合。在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升中学素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绘本;创新运用;中学美术课堂

绘本(Picture Books)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独特文学形式,在繁多的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其内容极其丰富,主题广泛,既有引导认知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品德培养、生活琐事类型的贴近孩子的生活小故事,也有讲述历史典故、科学原理、生命意义的大题材。一些经典的绘本作品,突破了语言国籍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能运用到不同领域的中学教育中,受到儿童文学作家和中学美术教学研究专家的认可。绘本中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精彩的画面互补互融,具有高度浓缩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提升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开始尝试将绘本与主题课堂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创作课型的延生,不断尝试中产生不同的创新运用。

一、绘本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阅读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实体图书的魅力却有增无减,特别是在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上,全球优秀的教育专家都一致认为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增强脑内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形成,改变其一生。绘本的题材丰富多样,分类的方式并不统一。按照教育意义来分,包括科学认知、情绪管理、爱与分享、品德培养、创意创造、语言表达等方面;按照知识学科分类,包括数学认知、语言认知、美术欣赏、英语读本等;按照内容题材来分,包括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童话幻想及现实写真等等。更多的绘本是创作者经过创意的汇集、精心的编排来表达内心对故事的情怀,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多的功能是阅读中的思考和回味。

绘本的普及性极强,线上线下都能随时获取绘本资讯。线上主要指网站、手机应用软件、公众号和一些专门的自媒体平台,如“凯叔讲故事”“悠贝绘本馆”“咔哒故事”等。线下主要是城市绘本馆孕育而生,例如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设立了线下绘本馆;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绘本阅读推广人,如台湾的“花婆婆”方素珍,“爱讲故事的鸟老师”向华,浙师大儿童文化研究院彭懿教授、中国首届原创图画书大赛评委余治莹等,他们有些是从自身对绘本的热爱逐步走上绘本推广的专家,有些是从翻译文字工作到原创绘本作者,在绘本的推广之路上,能结合儿童创想教育和绘本创作工作,为中国的绘本阅读助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中学生美育的重要性,美术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课程,课程性质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在中学美术课堂中,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绘本作为载体引入课题,理解绘本内容,加入引导方法,充分发挥绘本在不同知识中关联探究的功能。不同的绘本对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情商教育、科普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帮助,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会欣赏、理解和表达,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美术学科的特点。

二、绘本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创新运用

语文课堂中引入绘本,是结合了绘本补充课外阅读量,文字精练画面想象空间大的特点。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绘本时是采用教内容为主的方法,其过程为:采用跟随图片看故事情节,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课题;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往往是教师一幅幅引导学生读懂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的引导代替,只能围绕绘本小范围地想象;最后是拓展延伸。单一的引导内容教学的模式牵制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权。通过课后反思,学生问卷调查,进行课程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与阅读

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快捷且简便,但同时失去了对阅读的重视和阅读方式的培养。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是让孩子独立阅读,去思考问题,发现线索,探求答案,其中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静下心去欣赏文字、画面的美,能展开想象去遨游书中的世界。小学低段的孩子只具备具体形象性的表象思维,绘本的导入,以画面来传递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字的读本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也符合早期教育阅读的特性。绘本往往是儿童文学作家和优秀插画师的创意碰撞,他们经过反复推敲,用孩子能理解的词汇语法,巧妙融入主题,与画面一起汇聚成完整的故事。读者们从认知、吸收、思考、发现、转化到理解、想象,培养了语文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辨别能力。绘本阅读,通过声音、画面等传递,帮助学生们进行口语训练和书面语言的顺利转化,获得阅读欣悦和审美体验,这些都能提升他们对书的兴趣,激发对阅读的热情,从思考中产生心灵的顿悟,打下终身阅读的扎??基础。

2.文化与导引

上一篇:写风景的小学作文下一篇:消防工程资料员工作流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