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员工作总结

2024-09-18

精神科护理员工作总结(共8篇)

1.精神科护理员工作总结 篇一

精神分裂典型的症状有哪些?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精神疾病,据相关媒体报道: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即每一百人中约有一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可能患上此病,而一年之中的发病率在千分之二到十之间,按不同诊断标准而有差异。若在直系亲属中已有患上此病者,则其发病之机会便会大大增加,可达百分之十以上。了解症状,及时发现病症。下面由专家为大家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因为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都有镇静和催眠的`作用,患者服药后常会出现反应迟钝、思维笨拙、嗜睡等现象,不了解药物机制的人会误认为是药物把人给吃傻了。

1、患者整段的谈话或写作内容缺乏逻辑性,叙述不很切题,不能围绕谈话的中心思想明确表达意义,与其交谈有十分困难的感觉,使人感到迷惑不解(思维松弛)。语句之间缺乏联系,言语凌乱(思维破裂)。

2、患者在说话时联想突然中断,脑内一片空白,之后转换为新的话题(思维中断)。同时感到思维被抽走(思维被夺)。在脑中突然涌现一连串的联想(思维云集或强制性思维)。有时感到脑子里的想法不是自己的,是外界强加的,是别人借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思维插入)。上述情况下患者伴有明显不自主感,不受自己控制。

3、患者在思考时感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思维化声)。自己的想法被扩散出去,所有人都知道(思维扩散)。

。专家最后强调,疾病早期发现阶段只有通过患者、家属及其周围人的细致观察并仔细辨别患者的异常情况才能初步判断出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而且只有进一步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才能准确的得出是否患病结论,从而为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沈阳市虹桥医院为了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方便患者的咨询已经开通了专家咨询热线:024-xxxxxxxx,我们的专家会根据的您的问题为您做出全面的解答,指导您正确治疗疾病,最后祝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2.精神科护理员工作总结 篇二

1 改善就医环境, 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我院现居于旧院址, 环境有些老化。但我院新院址即将于明年年初投入使用。在未搬迁的期间内, 我院努力将“人文关怀”的精神发扬下去, 并应用于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过程当中。

1.1 体现人文关怀的“温馨小屋”

精神病患者就医时一般都是在家属陪伴下进行的。而受一些精神症状的支配和影响, 有些患者比较吵闹, 此时不仅易招致其他患者家属的围观, 还有可能使患者觉得被一群陌生人围观导致过激行为, 更影响医生的正常问诊秩序。为此, 我院专门就此情况进行修改就诊区。改建后的就诊区, 为患者家属提供了一个等待室, 室内备有沙发, 一次性水杯, 开水, 纸巾, 当天的实时报纸, 以及我院患者工娱疗时自己写的书法, 绘画等。一方面是使患者家属舒缓情绪, 另一方面也是让患者家属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我院。

1.2 在患者入院接待时的人文关怀

大部分患者由于对环境的陌生, 会表现出恐惧, 焦虑等心理状态。也有患者无自知力或者对自身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而吵闹。在做入院接待时护士应面带微笑, 主动、热情的去感染患者。使患者放松心情, 配合护士进行下一步工作。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 并对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设施, 住院制度等;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安排病房等。

1.3 查体时的人文关怀

众所周知, 精神科最重要的就是患者的人身安全问题。因此, 患者入院时的检查身体及随身携带的物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防止患者将危险物品如:刀具, 打火机, 绳子, 玻璃制品, 尖锐物品等带入病房内, 并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解释这些物品在精神科病房内的安全隐患。取得家属的理解, 并请家属将此类物品带走。同时告知家属, 患者如在住院期间进行吸烟, 剃胡须等日常行为时, 有护士进行服务, 如为患者点烟等。

1.4 病房内的人文关怀

病房环境以关爱患者为主。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较长, 为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到家的温暖, 医护人员在窗台上摆放盆鲜花;冬季在患者的座椅上放有坐垫;在卫生间及水房门口贴上"小心滑倒"等字样;墙壁上贴有一些常见小疾病的介绍和处理办法;黑板报内容一个月更换一次, 内容多为精神患者常见的注意事项, 图文并茂, 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和牢记;一周更换一次刊物, 使不喜欢看电视的患者从书籍上找到乐趣;床单元每天清扫2次, 每周更换一次被罩床单;节日期间科室内挂上灯笼, 拉花, 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互动节目, 增加节日的气氛, 体现出我院的文化氛围及对患者的关怀。

1.5 特色服务, 用心关怀

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科室内为方便患者, 准备了针线包, 指甲剪, 镜子等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医护人员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态, 关心, 照顾患者。在夜班值班期间做到四轻, 在同起夜患者进行交谈时, 做到不打扰其余患者的睡眠;医护人员不定期的从家里带来新鲜的水果食物、干净的衣物给家庭贫困的患者吃穿;除了在治疗时接触患者而直呼其名外, 其余时间在称呼上用敬语活着特定称谓称呼患者, 如:您好、谢谢、请、某老师、某师傅、叔叔、阿姨等, 让患者觉得被尊重, 同时也使得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事虽小, 但从细节方面更能体现出医护人员的人文精神。

1.6 对出院患者的关怀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医护人员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 了解患者在院外的具体情况, 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巩固疗效指导方案, 指导患者和患者家属做好巩固和保健工作, 让患者及患者家属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 培养护士的人文素质,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人文素质要求现代医务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 高尚的道德感、积极而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2]。在现今医疗体系中, 作为一名合格护士, 不仅仅要求熟练操作技术, 扎实的基础知识, 较强的自学能力, 端庄的仪态等, 在具备这些基本点的同时, 还需要不断为自己进行充电, 学习心理学, 护理美学, 伦理学, 交际心理及技巧, 法律等科学知识, 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 不但要关注患者的躯体疾病, 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关心爱护患者, 使患者对医疗更加满意。可见, 加强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对完善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3 人文关怀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作用

关爱是一种人性, 是一种伦理章程, 是一种感情, 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专业关怀能增进人的希望、快乐、健康[3]。

3.1 护患关系更和谐, 患者对护士的依从性提升

虽然患者患有精神疾病, 但同样需要公众对其的尊重, 理解和关爱, 甚至有的患者因为家庭等原因, 在精神方面的渴求比正常社会人还要高一些。通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贯穿人文关怀的精神, 使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更高, 能更好的配合护士进行护理工作, 同时能让护士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的实时动态, 更好的掌握患者的现阶段病情, 为护理工作剔除了安全隐患, 为安全护理做好了铺垫, 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3.2 减少与患者家属的纠纷

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 因其精神症状的特殊性, 大多都是封闭式的住院。在住院期间, 有些患者更是因为病情的不稳定, 不能或者只能少见家属。有些患者家属不理解护士工作, 导致发生护患纠纷。通过贯彻了人文关怀精神之后, 我院的护理人员持续收到了多名出院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信;更让护理人员脱离了护患纠纷所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 使护理人员能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让住院患者感受更好的贴心服务, 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方式。

4 小结

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体现。自我院实施以上措施以来, 护理人员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护理的安全性增强。由此可见, 实施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是当今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性, 是护理工作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梁莉, 杨海洁, 孙丽红.从技术至上走上人文关怀[J].医学与社会, 2002, 15 (1) :34.

[2]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21-217.

3.精神科护理员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医学科学,健康教育;门诊护理工作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精神科护理也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和加强健康教育,将会完善提高精神护理工作。健康教育是通过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 精神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特点及内容

门诊是体现医院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医院管理水平的反映[1],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护理理论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医学和人文学交叉的学科,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列入重要位置。 由于精神科疾病患者与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也与其他科有所区别,一般分阶段进行。在入院初期、康复期、出院前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入院初期,患者往往缺乏自知力,精神症状明显,不能很好的配合教育计划,接受教育的能力差,此时主要以劝导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督促其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料理为主;在康复期刊,患者的病情基本控制,自知力有所恢复,有接受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育的目标一般是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可能病因、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怎么配合治疗提高疗效以及不同患者需要的具体知识等;而在到出院前期,患者基本康复,这一期的教育目标是让患者掌握如何避免疾病复发、如何调控情绪、如何适应社会的技能等,为出院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在每一阶段要进行效果评价,如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应重复该阶段的教育,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教育计划。精神疾病大多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我国对晋升病患者的治疗模式又是急性期住院治疗,待精神症基本控制后出院回到家中,大多数的照料工作由患者的家属来承担。

由于他们缺乏与精神病有关的知识,常常使得他们不能很好的照料患者。患者的自杀、服药过量、不按时服药、自行停药等行为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病情的康复。此外家属对患者持有不正确的态度,如歧视,看不起、排斥或者害怕等,也极大的影响了患者回归社会。因此,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精神科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患者和家属在精神科进行健康教育有以下方面意义:(1)对患者的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回复自知力,增加患者回到家庭和社区后的服药依从性,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减少在住院的次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按时服用药物,改变烟酒滥用习惯,避免不良刺激,增加人际交往,重归社会(2)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将增加他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使他们更好的照料患者,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关精神病知识的增加可以改变他们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使得他们不再歧视、排斥或害怕患者,从而有利于患者重归社会。

3小结

健康驾驭的基本任务是传播健康信息,要认真分析患者的教育需求,确定教育目标,拟定健康教育计划,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并对其评价。计划—实施—评价是一个连续过程,评价应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始终。评价的目的是随时修正补充发展计划,不斷改进和提高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明霞、成翼娟 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护士进修杂志1998,6(13)62.

[2] 黄丽华健康教育在基础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1998,6(13)63.

[3] 殷砚芹;;产科健康教育的护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12期

[4] 桂小红;高血压病人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年01期

4.精神科分级护理 篇四

精神科分级护理是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和对自身、他人及周围环境安全的影响程度分为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特级护理

(一)护理对象

1.精神障碍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2.有明显意识障碍,有极严重的自杀、自伤危险或自杀未遂者。3.被迫入院、极端兴奋躁动,有严重冲动伤人、外走危险者。4.因精神药物引起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如恶性症状群、急性粒细胞减少等,出现危象、危及生命者。

(二)护理要点

1.设24小时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制定护理计划,填写护理记录。

2.做好基础护理,认真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常规,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3.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以备抢救之需。4.实行封闭式管理。一级护理

(一)护理对象

1.严重的自杀、自伤和极度兴奋躁动,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者,或有严重的幻觉、妄想,可能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者。2.重症病人,生活不能自理者。

3.特殊治疗需要严密评估病情和加强监护的病人。4.新入院不合作的病人。

(二)护理要点

1.安置于重点病室,严密监护,重点交接班,实行封闭式管理,病人的活动不能脱离护士的视野。

2.病人以重病室内活动为主,外出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生活物品由工作人员保管。

3.严格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危险物品,定期检查病人有无外伤。

4.有自杀、自伤、冲动、毁物行为的病人,遵医嘱予以保护性约束。5.做好基础护理,严密观察治疗后反应,填写护理记录。6.酌情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二级护理

(一)护理对象

1.一级护理病人病情好转而且稳定,或仅有一般躯体病症。2.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和他人。

3.有轻度自杀、外走观念,能听劝说且无行为者。4.生活自理尚需协助,或年老体弱、儿童病人。

(二)护理要点

1.安置于一般病室,以半开放式管理为主。可在病室内自由活动,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加户外活动。个人生活物品可由病人自行管理。2.定时巡视,密切观察、评估病情及治疗反应,填写护理记录。3.督促或协助病人进行生活料理。

4.有计划地安排病人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和工娱治疗等。5.加强心理护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三级护理

(一)护理对象

1.经治疗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等待出院的康复期病人。2.无自杀、自伤、冲动、外走危险的病人。3.生活能自理的病人。

(二)护理要点

1.安置于一般病室,可实施开放式管理。用物自行管理,在规定时间内允许病人外出或假出院。

2.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鼓励病人参加病区管理,集体活动和工娱治疗,逐步培养和锻炼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

3.邀请病人参加工休会,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鼓励病人参加病房的集体活动和工娱治疗。

5.精神科护理常规-2014专题 篇五

成都市德康医院 成都市精神病院

精神科护理常规

成都市德康医院 成都市精神病员

二0一四年四月

目 录

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 精神科安全护理常规 患者饮食护理常规 患者心理护理常规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护理常规

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常规 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常规 患者出院护理常规

兴奋躁动状态患者护理常规 木僵状态患者护理常规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护理常规 消极患者护理常规 冲动患者护理常规 外走患者护理常规 拒食患者护理常规 进食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睡眠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痴呆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常规 心境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神经症患者护理常规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人格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护理常规 儿童孤独症患者护理常规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新入院护理

1.礼貌接待,根据病情和家属要求安排床位。检查患者随身携带的物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准备情况。对患者进行卫生处理,更换病员服,检查躯体情况,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2.介绍医院情况、住院规则、探视制度、安全管理要求等。3.填写体温单、床位卡、饮食通知单。

4.入院前3日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各4次,3日后变更为2次。血压入院前3日每日测量1次,3日后变更为每周1次。特殊情况遵照医嘱执行。

5.入院前3日每日进行护理记录,班班病情交接,3日后变更为一般记录、交接,病情有特殊变化随时记录、交接。

6.常规化验检查3日内完成,各类辅助检查一周内完成,心电图检查24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遵医嘱执行。

二、对病情突然变化者应报告医生,并做好详细交接班

1.精神症状突然变化:如出现严重药物副反应、自伤和冲动行为等。

2.体温:≥37.5℃以上需连续监测至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常规测量(37.5℃-37.9℃每日测3次,38.0℃-38.9℃每日测4次,≥39℃每日测6次),在体温单上记录并详细交班。

3.血压:收缩压在90mmHg(12KPa)以下或140mmHg(18.7KPa)以上,舒张压在60mmHg(7KPa)以下或100 mmHg(13.5KPa)以上者。

4.3日无大便者,少尿或无尿者,大小便性状改变者。5.一日未进食者。

三、根据病情和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内,组织患者参加娱疗活动。

四、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对卧床不起的患者,要经常变换体位。保护性约束、木僵、身体衰弱和危重患者等,须防止压疮发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五、对安全护理及特殊护理患者应按护理工作制度、质量标准及

医嘱执行。

六、按要求完成新入院和住院患者的风险筛查和评估工作,并落实相应护理措施。

精神科安全护理常规

一、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

1.护士要熟悉病史,重视患者的主诉,掌握病区内每位患者病情特点,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护理要点、注意事项。

2.加强病区内重点患者的病情观察,对有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外走企图和行为的患者,新人院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生活不知自理患者,疾病急性期症状活跃、拒绝治疗的患者重点监护,限制患者活动范围,患者外出活动需有专人陪同。

二、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及时发现危险征兆

1.护理人员要尊重、关心、同情、理解患者,以真诚、平等、主动的姿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2.及时满足其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到护士温和、亲切、可信赖。

三、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检查

1.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具体做到:入院患者立即查、住院患者天天查、外出患者返回查、探视患者详细查。

2.检查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3.一旦发现危险品如利器、绳索等及时收回。

四、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和工作制度。

1.发药时要确保患者服下后方能离开,防止患者藏药或吐药。2.保护性约束患者应严格遵照《保护性医疗措施管理办法》执行。3.凡有患者活动的场所,均应有护士看护。夜间、凌晨、午休、进餐前、交接班等时段,更要加强巡视。

患者饮食护理常规

一、遵医嘱为患者提供食物,认真执行饮食查对制度,避免发生

错误。

二、进餐前督促卧床患者起床,餐前洗手,对需要特别管理的患者及特殊饮食的患者应事先做好安排。

三、家属所送食物必须经当班护士检查后方可交给患者食用。

四、患者进餐时,除紧急的工作外,全部上班工作人员均应参与进餐管理工作,对进餐患者进行巡视、观察及安排,以免遗漏患者进餐。五、一般患者应给普通饮食,采取集体用餐形式。患者进餐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进食护理及相关健康宣教,教导患者细嚼慢咽,不将未吃完食物带出饭厅。

六、对兴奋躁动患者尽量避免环境上的刺激,应与其他患者分开,必要时喂食。

七、对老年体弱,生活自理差的患者,应予以无骨、无刺、易消化的饮食。

八、对违拗症状的患者,可不采取集体进餐,可将食物送到床边,密切观察。

九、对暴饮暴食的患者,应注意进食情况,避免抢食他人食物,要定量、单独进食。

十、对胰岛素治疗期间的患者,要注意进食情况,进食量不足时要补充,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十一、因药物反应引起吞咽不能或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应安排在专座,必要时予以软食或流质饮食,防止噎食。

十二、拒食患者护理参见《拒食患者护理常规》。

患者心理护理常规

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二、了解并掌握患者的个性特征及工作、生活、家庭、社交、婚姻等情况,发病的社会因素及其与精神和躯体症状的关系,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

三、以关心、同情的态度,对病情作具体、客观的科学分析,并

提出战胜疾病的方法。

四、根据病情特点,分别采用指导、鼓励、保证、暗示、劝解、疏导、培养兴趣或调整环境等方法。

五、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发病基本规律,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达到由消极变积极、由悲观变乐观、由被动变主动。

六、每周进行集体心理护理一次,由责任护士安排内容并负责实施。

七、依据病情实施个别心理护理。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护理常规

一、服药依从性干预:针对精神障碍患者,以动机访谈的方式,强调患者的参与和责任,帮助患者客观地分析服药的利弊,纠正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错误认知,增强患者的服药信心,从而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二、给药护理措施

1.发药时,确认患者将药物服下,防止患者弃药藏药。2.口服给药时,长效缓释片不可碾碎服用,以免降低药效。3.肌肉注射给药时,宜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进针应深,并要两侧交替,注射后勿揉擦。注射长效针剂时宜采用“Z”字型注射法,减少药液外溢。

4.静脉注射给药,速度必须缓慢,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5.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倾听患者的主诉,发现问题及时与患者的主管医生进行沟通。

6.当患者处于兴奋冲动、意识障碍或者不合作时,可遵照医嘱强制给药,给药方式以肌肉注射为宜,也可选择口崩片或水溶剂。

三、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尤其是对初次用药第一周的患者以及正处于加药过程中的患者,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症护理。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予以心理抚慰,消除不安和恐慌,严防患者在不良反应的作用下,产生沮丧、悲观等负性情绪体验,而发生意外。

四、关注患者躯体状况,保持患者皮肤清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维持基本的生理需要。如患者因饮食习惯改变或药物不良反应而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时,可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如患者吞咽困难,可缓慢进餐或遵医嘱予以软食、流质饮食,必要时行胃肠外营养。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睡眠情况。

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

1.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①患者所用精神药物的作用、特点以及使用方式;②与患者一起探讨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讨论可行的缓解措施;③结合患者以往的治疗经历讲解疾病的转归、复发以及巩固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坚定长期用药的信心;④嘱患者坚持随访,按时门诊,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停减药物。

2.通过集体宣教或1对1宣教的方式对家属进行患者药物治疗相关健康宣教。内容包括:①疾病的发病机制、病情表现及治疗用药过程;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③巩固与维持治疗的重要性;④定期带患者门诊随访,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⑤复发的征兆。

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常规

一、治疗前护理(一)病区治疗前护理

1.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胸部X光片,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

2.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治疗目的、过程、效果、疗程。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的认识和感受,安排患者与已经实施治疗过的患者交流,分享感受,以减轻或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主动配合。

3.治疗前1日,协助患者清洁头发,避免因油垢影响通电效果。4.治疗前6小时禁食、禁饮。

5.停用当日治疗前一次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如患者在服用利血平,则须停药3-5天后方可安排治疗)。排空大、小便,取下头上发

夹、手颈耳部的饰品、眼镜/隐形眼镜,并保持头发干燥。

6.准备好签署完整的治疗申请表、治疗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文书资料。

(二)中心治疗室治疗前护理

1.准备好各种静脉用药,抽吸备用。2.由治疗室护士接患者至治疗室。3.检查治疗申请表、治疗知情同意书等治疗相关文书是否签署完整。

4.了解患者现状、躯体情况及治疗前准备情况,检查患者有无活动假牙等,有特殊情况,立即汇报医师判定是否进行治疗。

5.确认患者是否还需要解便并协助解决。

6.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患者体温≥38℃或脉搏≥130次/分或血压≥140/90mmHg,应立即汇报医师判定是否进行治疗。

7.协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选择患者适宜的手指安装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建立静脉通道。

二、治疗中护理(一)为患者去枕平卧,解松裤带及衣扣,指导其将身体自然伸直,自然呼吸,并听从医师指令。

(二)通电前20分钟,遵医嘱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三)根据麻醉师的指令,缓慢静脉推注麻醉剂。

(四)根据麻醉师的指令,快速静脉推注肌松剂,并仔细观察患者肌肉震颤情况。

(五)患者脚部小肌肉震颤停止后,立即报告医师、麻醉师进行治疗通电。

(六)治疗通电后认真观察患者反应及意识、呼吸、心跳、氧饱和度等情况。

三、治疗后护理

(一)中心治疗室治疗后护理

1.治疗结束后,根据麻醉师的指令,将患者转移至醒复区,分别

在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完成一次生命监测。

2.保持醒复区环境安静,维持静脉通道通畅至患者意识恢复后撤除。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阻塞或呼吸窘迫的迹象。在患者意识尚未恢复或烦躁不安的情况下,需加床栏并专人守护,防止发生坠床。

3.检查患者有无牙齿松动、肢体骨折等情况,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反应,如患者出现大汗、呕吐、头痛剧烈、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及其他明显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

4.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情况。

5.根据医师和麻醉师的指令,将意识恢复的治疗患者送回病区。(二)病区治疗后护理

1.认真了解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情况,将患者安置于床上休息。2.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有无延迟性呼吸抑制及抽搐发生。3.治疗结束后2小时内禁食、禁饮,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协助进食,保证摄入量。

4.患者清醒后,鼓励下床短时、低强度活动,加强观察,并注意观察其记忆力有无改变。

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常规

精神科康复训练主要是对具有功能缺陷的慢性精神病患者采取各种有效的康复措施,以最大限度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训练。其贯穿精神疾病的全过程,应尽可能从疾病的急性期开始进行。

一、精神疾病各治疗期的康复护理(一)急性治疗期的康复

1.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随着精神疾病诊断的确定就应当开始。2.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进行技能训练,包括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教会患者应对症状的技巧,提高和恢复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巩固治疗期的康复

根据患者情况予以独立生活技能训练,如药物治疗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以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为出院后的康复做准备。

(三)维持治疗期的康复

治疗重点是预防新的发作,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社会功能。具体康复措施有:生活、学习、就业行为的康复技能训练,社会交往及业余活动安排等训练。在精神疾病的康复中要注意,对于慢性患者要注意对他们的家属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防止患者产生依赖,尽可能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要对患者的一切包办代替。

二、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一)精神康复的评估

1.了解患者既往的经历,目前的社会功能水平,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躯体和精神状况,以及患者对疾病和未来的态度和希望。

2.精神疾病的诊断、目前的症状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对患者行为影响的评估。

3.使用Hall和Baker的康复评估量表、独立生活技能调查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量表对患者社会功能进行评估。

(二)制订康复计划

1.包括所涉及的目标及具体实施步骤。康复目标以家庭、社会对患者要求以及患者实际存在的能力来确定。

2.设定明确清晰的康复目标。(三)确定康复进程

1.制定康复干预措施:针对患者的功能损害,制定出最适宜的干预措施,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改善机会。

2.定出具体康复步骤:定出实现短期康复目标和长期康复目标的时间表。

3.康复疗效评估:通过临床观察、量表复评和阶段性小结,确定目标、计划是否合理、是否修订或完善。

4.确定新的目标,制订新的康复进程。

患者出院护理常规

一、根据医嘱为患者做好出院前的准备工作,核对患者用药。

二、协助患者更衣,整理物品,清点病室用品,书写护理记录。

未使用完的药物交给家属带回,并详细说明用药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做好出院前指导工作。

三、核对患者,将患者身份识别腕带取下并收回。

四、总务护士清查患者库存物品交家属带回。

五、办公室护士整理病历,交质控护士质控,2日内完成。

六、征求患者和家属对病区的意见,向患者告别并送出病区。

七、对病室和患者床单元进行终末处理。

兴奋躁动状态患者护理常规

一、兴奋躁动状态的患者,根据医嘱和病情需要,安置于重症室加强护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落实相应护理措施。

二、对兴奋躁动状态患者,护士要注意语言和态度,不要用言语刺激患者,以免加重其兴奋程度。

三、对兴奋躁动状态患者,护士应随时注意突然发生的冲动行为,保护患者安全,必要时报告医生处理,并根据病情和医嘱采取相应保护性医疗措施。

四、在进行治疗时,要保护好器械和用品,防止患者损坏或夺取用以伤人或自伤。

五、各班均应严格进行安全检查,对兴奋患者毁坏的门窗、门锁、床等物品均应急修,防止意外发生。

六、对持续兴奋躁动状态的患者,应进行医护查房,根据病情特点,共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兴奋。同时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和交接班。

七、要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营养,对于少食或拒食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喂饭,必要时予以鼻饲。并加强晨晚间护理,预防合并症的发生。

木僵状态患者护理常规

一、木僵患者的护理应列为重点工作,详细记录,重点交班,认真做好床旁交接。

二、护理操作要耐心、细致、周到,动作要轻,言语要温和,避免在患者面前随意议论病情。

三、加强用药护理,确保有效治疗,认真观察各种治疗后的反应,如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做好相应的处置。

四、加强基础护理,注意保暖,保持床单元的平整干燥;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擦背,及时更换脏衣裤,防止压疮发生。

五、定时为患者按摩肢体、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和足下垂。

六、定时为患者清洗口腔,清除口腔分泌物,鼻饲营养饮食、水及口服药物,保证患者每日摄入量及治疗。

七、掌握患者的排便规律,及时为患者使用便器接便。如患者12小时无尿排出,可先行诱导排尿,必要时遵医嘱导尿。患者连续3日无大便应通知医生处理。

八、加强巡视观察,防止其他患者对木僵患者造成伤害,同时还需防止木僵患者突然转变为高度兴奋状态,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行为,确保患者的安全。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护理常规

一、应安置在单人间,专人护理,病室光线应暗淡,尽量减少刺激,安放床栏,床栏应加棉垫包裹。

二、注意观察血压、呼吸、意识、瞳孔的变化,体温39℃以上应予以头置冰袋,呼吸困难时遵医嘱予以氧气吸入。

三、密切观察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形式、经过及间歇时间,有无大小便失禁、舌咬伤、外伤、呕吐等。

四、发作时,专人护理,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防止口腔分泌物吸入肺内,发生吸入性肺炎。

五、做好安全护理,避免坠床摔伤。

六、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七、保证营养供给,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鼻饲饮食。

八、随时确保各种抢救药品和设备的完好。

消极患者护理常规

一、对情绪低落,有自杀、自伤言行和企图的消极患者应安置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密切观察患者的动态变化,加强夜间及清晨巡视,阻止患者蒙头睡觉,严加防范,确保安全。

二、护理人员应坚守岗位,引导患者参加适宜的娱疗活动,以稳定情绪,转移、分散注意力。

三、认真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随时清理危险物品。家属探视时,护理人员向家属做好安全宣教,取得其配合,共同对患者进行安全监管。

四、及时掌握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异常心理活动、病情变化、饮食及睡眠等情况,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五、注意患者进食情况,对少食或拒食的患者,可行喂食或鼻饲等,必要时遵医嘱补液治疗。

六、对重度消极行为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护,发现患者有可疑自杀、自伤迹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必要时遵医嘱予以保护性约束,应安排家属24小时陪护。

七、加强用药护理,确保有效治疗,使精神症状能得到尽早控制。

八、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重点交班。

冲动患者护理常规

一、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做好分级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工作。

二、对有严重攻击、破坏行为的冲动患者,应安置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清除病室内一切危险物品,防止患者突然冲动出现伤人、毁物行为,力争将冲动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了解并及时满足患者合理的心理需求,避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减少诱发因素。

四、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安排患者的娱疗活动,对有冲动倾向的

患者应明确告知其行为后果,引导患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使患者注意力被转移分散,其旺盛的精力得到一定的疏泄,不良情绪得到了有效宣泄。

五、对频繁、严重攻击行为的患者重点监护,必要时遵医嘱予以保护性隔离或约束,并做好保护性隔离、约束期间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六、加强用药护理,确保有效治疗,使精神症状能得到尽早控制。

七、认真观察各种治疗后的反应,如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做好相应的处置。

八、患者症状缓解后,做好心理护理,巩固病情。

九、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重点交班,认真做好床旁交接。

外走患者护理常规

一、当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外走企图者应安排在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内活动,以便观察,积极处理。

二、工作人员态度应和蔼可亲,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解决不了时须耐心解释,避免用简单生硬的语言刺激患者。

三、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引导患者参加集体活动,以转移、分散其注意力。

四、患者外出参加治疗、检查、活动时有专人陪同,禁止单独出入病区。进出病区时做好防范。对出走企图强烈的患者应重点监护,不宜参加室外活动,必要时遵医嘱予以保护性隔离。同时,应安排家属24小时陪伴。

五、工作人员进出病区大门及护士站、医护办公室、值班室、配餐室、处置室等功能用房应随手锁门。病区公用钥匙严加保管,防止丢失。不得将门禁卡、钥匙交给非医务人员使用。门禁卡、钥匙若有丢失,应立即寻找,并报告护士长。

六、发现外走患者,立即组织人员寻找,并逐级汇报,通知家属、单位帮助寻找,必要时报警。

七、外走患者安全寻回后,应予以劝慰,并加强监护。

八、详细记录患者情况,重点交班,认真做好床旁交接。

拒食患者护理常规

一、详细了解患者拒食的原因,尽量劝导患者进食。

二、对有阵发性行为紊乱,躁动不安的患者,可留下饭菜,待症状缓解后再劝说进食。

三、对抑郁情绪的患者,要不断进行心理疏导,尽量调配患者喜爱的饮食。

四、对完全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予以喂食,防止噎食、误吸等意外。

五、严重拒食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物质,保证患者摄入量。并根据营养师的建议和患者躯体情况,调整营养物质种类。

六、详细记录患者情况,重点交班,认真做好床旁交接。

进食障碍护理常规

一、生理护理

(一)保证营养,维持正常体重

1.评估患者的体重情况,患者对限制自己体重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自我诱吐、使用泻剂或利尿剂的情况,以及患者达到标准体重和正常营养状态所需的热量。

2.与营养师和患者一同制定体重增长计划,鼓励患者按照计划进食。

3.对严重缺乏营养又拒绝进食患者,在劝其进食的基础上可辅以胃管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4.在体重恢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体重增加的速度,应以每周增加0.5-lkg为宜,过快易导致急性胃扩张和急性心衰。

5.使用固定体重计每日定时测量患者体重。

6.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电解质、酸碱度、白蛋白等)直至以上项目指标趋于平稳为止。

7.评估皮肤、黏膜的色泽、水分和完整性。如有异常,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

二、心理护理(一)纠正体像障碍

1.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向患者表示关心和支持,使患者有被接纳感。

2.评估患者对肥胖的感受和态度,鼓励患者表达对自己体像的看法,包括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方面及对体像改变的感受,以及重要关系人物的看法和态度对自己的影响。

3.将患者实际的身体尺寸与其主观感受做对比,帮助患者认识其主观判断的错误。

(二)重建正常进食行为模式

1.帮助患者正确理解身材与食物的关系,制定宣教计划,帮助患者认识营养相关问题,向患者说明低体重对健康的危害性。

2.对于厌食的患者要提供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鼓励患者自行选择食物种类,或提供适合患者口味的饮食。

3.对患者进食时间加以限制,一般要求不超过30分钟,以保证患者的进食速度。患者进餐时,护士应陪伴在旁,并至餐后至少1小时,以确保患者按量摄入食物,无诱吐发生。

4.对于贪食症患者,要制定限制饮食的计划,逐步限制高脂、高糖食物和进食量,使患者易于接受,逐渐建立规律适量的饮食习惯。

5.注重对患者情绪反应的评估,如有无抑郁、自杀的危险和滥用药物的情况,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睡眠障碍护理常规

一、失眠的护理(一)消除诱因

1.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间的理解和沟通,了解患者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2.支持性心理护理:运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心理刺

激、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使患者学会自行调节情绪,正确面对心理因素,消除诱因。

3.认知疗法:失眠患者由于过分担心失眠,常常造成焦虑,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眠,消除对失眠的顾虑,解除心理负担。

(二)睡眠卫生宣教

1.教会患者自我处理失眠的各种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睡眠、工作的时间尽量固定。

2.睡前两小时避免易兴奋的活动、刺激紧张的电视节目、长久谈话、进食等,避用浓茶、咖啡、巧克力、可乐等兴奋剂。

3.白天多在户外活动,夜间使用睡前诱导放松的方法。

4.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光线过亮或直射脸部;维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噪音干扰。

5.正确应用镇静催眠药物。

(三)重建规律、有质量的睡眠模式

1.刺激控制训练:属于行为疗法的一种,帮助失眠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觉醒模式的手段。

2.睡眠定量疗法:教导失眠者减少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限制待在床上的时间,在于拥有有效的入睡时间。

3.其他疗法:根据患者失眠的情况,可适当选用暗示疗法、光疗等。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逐步纠正睡一醒程序,使之符合通常的昼夜节律,从而获得满意的睡眠质量。

二、其他睡眠障碍的护理

(一)保证患者安全:对家属和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其对该病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有效防范意外的发生。

(二)消除心理恐惧:开展健康宣教,帮助他们认识该病的实质、特点及发生原因,以纠正其对该病的错误认识,消除恐惧、害怕心理。

(三)减少发作次数: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和探索疾病的诱发因素,尽量减少可能诱发因素,建立生活规律性。(四)必要时服用相应药物。

痴呆患者护理常规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有无焦虑、抑郁、情绪失控、兴奋欣快、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2.评估患者定向力、记忆力等认知障碍严重程度。3.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情况。二、一般护理

1.专人陪护,避免意外伤害、迷路或走失。2.饮食护理:加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卵磷脂及维生素的摄入。中、重度痴呆患者进食时,喂食速度要慢,每次的量要少,防止噎食窒息发生。

3.指导进行日常活动的训练,加强体育锻炼,对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

4.心理护理:安排熟悉的责任护士和床位,增加患者的安全感。5.情感支持:给患者充分的尊重,宣传痴呆有关知识,让家属及周围人群能认识到患者的异常行为是疾病导致的。

三、症状护理

1.安全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为其加床栏或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跌倒。对痴呆患者潜在的健康状况要有所警觉,及时发现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异常,保证患者的安全。

2.日落综合征护理:日间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减少午休时间,增加日光照射,使患者保持一定的兴奋。晚间睡眠前用温水洗脚,保持环境安静,改善睡眠质量。

3.四处徘徊综合征护理:避免独处,外出时须有人陪伴,佩戴识别患者身份的手腕带,有助于走失时及时查找寻回。

4.认知功能训练:进行3R训练(往事记忆提取、记忆空间定位、记忆再激发)、娱疗等。

5.精神症状护理:患者出现偷拿、集物、异食、随地方便等症状时,应耐心劝诱,切忌粗暴阻止。

6.预防并发症:做好大小便护理,勤翻身、拍背,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四、健康指导

1.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知识,通过心理护理及社会干预,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2.指导家属予以合理膳食。

3.对患者家属进行预防并发症、功能训练、视听觉刺激、自我照护能力、交流技巧、3R训练等技能宣教。

4.加强安全护理,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家居环境制定安全照护措施。避免让患者独处,外出有人陪伴,并佩带写有患者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的卡片、手环等,利于警方或他人送回患者。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一、生活护理(一)饮食护理

1.观察患者进食情况,予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鼓励患者多饮水。

2.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如吞咽困难可予以软食,防止噎食。

3.对严重呕吐无法自行进食者,由护理人员协助喂食,必要时予以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二)睡眠护理

1.纠正顽固性失眠,在药物调整基础上,采取措施协助患者改善睡眠状况,指导患者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白天参加各种工娱活动。

2.改善睡眠的环境,保持室内宁静、舒适、光线适中、空气清新。3.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放松心情,控制情绪,睡前用温水洗澡,注意足部保暖等。

4.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的睡眠时间。(三)个人卫生护理 1.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排泄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舒适。

2.对疼痛异常敏感患者,护理时应注意操作轻柔,尽可能少碰触患者皮肤。

3.护理人员应予以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坚定治疗的信心。

二、安全护理

(一)对于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以平静、理解的态度予以保证及介绍环境,以减轻患者恐惧。

(二)护理接触中应注意方式,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正确疏导,避免直接冲突。可根据病情设立专人护理,予以隔离或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冲动性的自伤或伤人。

(三)密切关注患者言谈举止,分析掌握心理活动和需求,保证患者安全。

三、特殊护理(一)过量中毒护理

1.病区内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如纳洛酮等,并配合医生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及能量代谢的平衡。

3.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二)戒断症状护理

1.密切观察戒断症状的出现,适时用药。

2.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遵医嘱对症给药。痉挛发作时设专人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

3.吸烟者戒烟后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应劝告吸烟者不要实施减肥计划,加强其对戒烟益处的认知,以克服体重增加引起的消极作用。

(三)躯体合并症护理

1.物质依赖患者多有不同类型的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肝功能异常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损害,及传染性疾病等。

2.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脉搏。3.对肝功能异常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要减少刺激性食物对消化系统的损害。

4.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有手指颤抖、共济失调等情况,应加强照顾,防止发生跌倒或其他意外。

5.对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四、药物护理

严格遵守用药制度,按时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静脉用药时注意及时调整液体的滴速,并观察心率、呼吸、血压、瞳孔、意识的变化等。

五、心理支持

(一)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尊重患者,采取接受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叙述不适的感受,并向患者表达提供支持帮助的意愿。

(二)加强认知干预:针对具体情况,向患者提供有关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知识,让患者能主动认识物质滥用的危害,自觉配合戒除毒品。

(三)矫正不良行为:护理人员要努力规范患者的行为,对患者的不良行为不迁就,严加防范患者的觅酒或觅药行为,严禁毒品和酒被带入病区。

(四)运用良好的应对方式:指出患者不良的应对方式,同患者一起分析、识别及运用更有效的正确应对方式。

(五)建立正性的自我概念: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对患者好的行为予以肯定,改变患者对自己负向的评价,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提高自尊。

(六)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对物质的渴求心理。(七)帮助患者认识复吸的高危因素及采取处理的方法,回避与以往滥用药物相关的人、地点、事物。

六、健康教育

(一)加强精神活性物质的精神卫生宣传工作,提高对有成瘾性的药物的警惕性。

(二)加强心理咨询和宣教,减少生活事件和家庭及环境不良影响导致的物质滥用,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和管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常规

一、安全护理

(一)病区的安全管理 1.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保证患者安全,禁止将危险物品带入病区,以防意外发生。危险物品包括:玻璃制品、绳索物品(鞋带、腰带、购物袋等)、刀具(水果刀、削皮刀、剪指甲刀等)、打火机等。

2.患者入院、外出活动返回、探视返回时均应进行安全检查,并在此前向患者家属做好宣教工作。

3.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如病区门窗、锁、桌椅等物品损坏时,及时进行维修。

4.对于护士办公室、患者活动室等地,人走锁门,防止医疗器械成为危险物品。

(二)严密观察,掌握病情

1.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要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诊断、护理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评估高风险的患者。

2.严格遵守分级护理制度,每15-30分钟巡视病区一次,对于重点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

3.注重探视、急救、医嘱执行及高危药品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强晨晚间护理、午间及夜间护士稀少时间段的巡视,确保患者安全。

二、生活护理

(一)饮食护理:(参照患者饮食护理常规)(二)睡眠护理:(参照睡眠障碍患者护理常规)(三)卫生护理

1.生活可以自理的患者,在护理人员督促下料理个人卫生。2.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有专人做好相应的护理。

三、心理护理(参照患者心理护理常规)

四、药物治疗的护理(一)确保药物服下。

(二)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及服药效果。(三)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五、健康宣教

(一)注重首次治疗的疗程。(二)坚持服药,减少复发,(三)树立乐观的精神,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四)早期症状的及时发现,定期门诊随访。

心境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一、躁狂状态的护理(一)保证安全,防意外

1.及时了解掌握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消除或减少引发暴力行为的因素,有效的防范暴力性事件的发生。

2.护理人员应能够尽早发现和辨认潜在暴力行为患者的一些先兆表现,及早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稳定患者的情绪。在疾病急性阶段尽可能地满足其合理要求,对于不合理、无法满足的要求也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直率的方法直接拒绝,以避免激惹患者。

(二)合理安置患者的居住环境

1.对情绪高涨的躁狂患者应安置于安静、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中,室内陈设力求简单、实用,一些唾手可得的危险物品应及时移开。

2.若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暴力行为时,护理人员应保持沉着、镇静,设法分散患者注意力,疏散周围其他患者,争取其他医务人员的支援配合。既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又要注意自我保护。

(三)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1.为患者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必要时安排单独进餐。

2.鼓励患者自行完成一些有关个人卫生、衣着的活动,对其不恰当的言行予以适当的引导和限制。

3.安排好患者的活动,使患者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和睡眠。

4合理安排有意义的活动,引导患者把过盛的精力运用到正性的活动中去,以减少或避免其可能造成的破坏性行为。

二、抑郁状态的护理

(一)躯体症状的护理

1.保证营养的供给: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2.改善睡眠状态。

3.指导和协助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工作。(二)安全护理

1.及时发现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图的强度与可能性和可能采取的自伤、自杀方式,有效地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可能多地与患者保持接触,对患者的言语、行为、去向等情况,随时做到心中有数。

3.妥善安置患者,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房间陈设要尽可能简单、安全,对各种危险物品,如:绳带、玻璃、刀剪等和各类药品,要妥善保管。

(三)症状护理

1.进行有效的治疗性沟通,鼓励患者抒发内心体验。2.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协助建立新的应对技巧。(四)保证用药安全及药物治疗

(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工作

1.讲解抑郁症的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家属对疾病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2.讲解维持量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常见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和掌握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

3.讲解疾病复发可能出现的先兆表现,按时门诊复查。

4.锻炼培养健康的身心和乐观生活的积极态度,生活要有规律,积极参加社会娱乐活动,避免精神刺激,保持稳定的心境。

神经症患者护理常规

一、保障患者安全

1.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对有抑郁情绪,自杀、自伤倾向的患者,注意防范患者发生自杀自伤的情况。

2.做好安全检查,避免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和其他不安全因素,以防止患者在症状影响下发生意外情况。

二、满足生理需要,提高躯体舒适度 1.提供基础护理,保证患者饮食、睡眠、排泄等生理需要的满足。2.对主诉躯体不适的患者,注意区别是心因性还是器质性问题,对于后者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遵照医嘱予以相应处理。

三、减轻精神症状或接受症状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2.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接受患者的症状,提供支持性心理护理。3.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4.帮助患者学会放松,教给患者应用意向引导、深呼吸或其他放松技巧来逐步放松肌肉。

5.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的感受,协助其识别和接受负性情绪及相关行为。

6.帮助患者注意症状之外的其他事情,终止负性和应激性思维。7.帮助患者矫正扭曲的认知,或改变各种不正确的看法,从而使患者改善或消除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8.重建正确的疾病概念和对待疾病的态度,顺其自然,接受症状;转移注意,尽量忽视它;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9.运用说明、解释、分析、推理等技巧,帮助患者接受症状。10.教会患者负性思维阻断的行为技术,以阻断负性思维。

四、提高应对能力和社会功能

1.与患者共同探讨其压力源及诱因,与患者共同制订出适合患者的压力应对方式。

2.反复强调患者的能力和优势,忽略其缺点和功能障碍,以利于和减轻无助无用感。

3.用行为示范方法,让患者学会对压力的处理。4.协助患者获得家庭的理解和可能的社会支持。5.帮助患者改善自我照顾能力,协调患者增强对社会环境和家庭的适应能力,鼓励患者努力学会自我调节,尽早摆脱依赖性。

6.实施家庭治疗,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指导患者的配偶和亲友对患者的疾病应建立积极、关心、帮助的家庭气氛。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一、脱离应激源

1.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包括对患者康复后生活或工作方面的指导或安排、必要时重新调换工作岗位、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生活规律。

2.提供安静、宽敞、温度适宜、色彩淡雅以及陈设简单、安全的环境,减少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和干扰。

二、安全护理

(一)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评估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的危险度。

(二)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表现,注意有无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的征兆出现。一旦发现患者有明显行为征兆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证患者及周围人员安全。

(三)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四)患者有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导致行为紊乱、冲动时,予以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以保证患者安全。

(五)对意识障碍患者加强观察和护理,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走失、跌伤或受其他患者的伤害。

三、生理护理

(一)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平衡,安排患者与其他患者一起集体进餐,或采用少量多餐方式,必要时需专人耐心劝导并协助喂饭,或遵医嘱行鼻饲流质食品,或静脉补液。

(二))改善睡眠,保证夜间的睡眠质量。

(三)协助料理个人生活,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二便护理、会阴护理等。

四、心理护理

(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接触患者

1.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关怀、体谅、尊重患者,接纳患者的病态行为。

2.耐心倾听,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静静陪伴、抚触、鼓励关注的眼神,以传达护士的关心和帮助。

(二)予以支持性心理护理

1.鼓励患者倾诉疾病发作时的感受和应对方法,对患者当前的应对机制表示认同、理解和支持。

2.合理解释、指导患者的症状,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帮助宣泄:通过鼓励患者用言语描述、联想、回忆、表达及重新体验创伤性经历等,以达到让患者宣泄的目的。

4.鼓励患者参加活动:安排适当的活动,增加与他人交往以分散其对创伤体验的注意力,减轻孤独感和回避他人、环境的行为。

(三)帮助患者纠正负性认知

1.帮助患者找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告诉患者其认知评价(即各种想法)是如何导致不良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的。

2.指导患者通过现实检验来发现自己的消极认知和信念是不符合实际的,并找出认知歪曲与负性情感的关系,从而矫正这些认知障碍。

(四)暴露疗法技术:患者认识到他/她所害怕和回避的场所已经不再危险,以帮助患者面对痛苦的记忆和感受,控制情绪,理性处事,正视现实,最大限度消除不合理理念。

(五)帮助患者学习应对技能

1.教会患者管理焦虑的方法,以更好地应对应激。2.帮助患者学习以问题解决法来处理压力情景。

3.帮助患者学会应激处理的各种积极有效的认知和行为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4.帮助患者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应对应激,促进身心康复。

五、家庭干预

(一)帮助患者和家属学习疾病知识,使患者和家属对应激相关障

碍的发生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模糊观念引起的焦虑、抑郁。

(二)帮助家属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境,做到既关心和尊重患者,又不过分迁就或强制患者。

(三)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恰当处理与患者的关系。

六、药物护理

帮助患者了解和自行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人格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一、建立治疗性信任关系

(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充分理解患者,并帮助患者找出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二)认真听取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带有多疑情感的陈述,在患者用语言进行攻击或企图找借口来掩盖自己多疑的感受时,切忌直接反驳,以示护理人员的尊重,显示出护理人员是随时可依赖的人。

(三)教给患者一些社会交往技巧,以使患者能够扩大自身与外界的接触,参加必要的活动。

(四)护理人员要时刻检查自己的情绪,即便患者使你恼怒,也要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让患者感受到能与护理人员愉快相处,从而减少多疑。

(五)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不要过分的热情,以避免因过分热情引起患者的多疑。

二、指导患者参与日常活动

(一)帮助患者找出并表达影响社交的因素和感受,纠正受损的社交技术。

(二)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清楚、简单地说明问题,以减少患者的误解。

(三)在患者能信任他人之前,先同他/她所信任的人进行交往。(四)鼓励患者参与集体活动,但要避免竞争。

(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均可因操纵行为

而影响其社会关系,应指导患者用社会上能接受的方式与人交往,并向患者说明操纵行为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以及操纵行为带来的后果。

三、针对冲动行为的护理

帮助患者探究诱发冲动的因素,讨论这些行为给自己及他人带来的危害及痛苦,或用其他的方式代替冲动。

四、针对攻击行为的护理

(一)明确、严肃地向患者讲明攻击行为将造成的后果,及时制止患者的行为,并让其知道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必要时予以隔离或约束,并根据医嘱用镇静药控制。

五、针对分离的护理

(一)帮助患者与他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认识到交流的意义,提高交流技能,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纠正行为异常

1.群体疗法:群体的作用引导患者改正异常行为。2.塑造榜样:为患者创造学习的榜样

3.行为限制:用奖惩的方法纠正患者的行为。

六、针对自残行为的护理

(一)及时评估患者既往自我伤害史,包括自我伤害的行为方式。(二)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变化,与患者共同探讨如何将愤怒的感觉(或情绪)合理疏导。并与患者达成协议,如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定寻求护士帮助。

(三)与患者共同探索采用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愤怒。

七、其他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一)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1.鼓励患者说出当前的压力问题,指导家庭成员支持患者独立以增强其自尊心。

2.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对患者的过多要求予以适当的限制。3.鼓励患者提问题,获得信息,制定决策。(二)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1.对社交隔离的护理:①为患者提供一个日常活动的日程表(包括每天的治疗活动和日常起居);②有条件的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护理治疗;③每天为患者提供相同的医护人员,以利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治疗关系;④鼓励患者参加小组活动;⑤争取患者的合作,鼓励其参与制定护理计划以及设定护理目标。

2.对语言沟通障碍的护理:安排多种语言沟通活动,话题可涉及当前的时事、社交技巧以及娱乐活动等,讨论时避免引起紧张和焦虑的话题,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1.充分理解患者的表演行为。

2.用专业性、治疗性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接触,对其夸张的言行要保持中立态度,避免在情感上被患者影响。

3.教给患者在各种情境中与他人相处的技术,扮演合适的角色。4.帮助患者澄清自己的感觉,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四)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1.护理人员应保持中立,抓住一切合适的时机,客观地指出患者所说的与现实不一致,以增强患者对自我的责任感。

2.护理人员要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谦虚又自信,避免带有防卫机制与患者交流。

3.帮助患者纠正被抛弃感、被否定和拒绝感、惭愧感以及自我怀疑观念,从而提升自尊心。

(五)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

1.心理护理:及时察觉患者的焦虑情绪,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情感。

2.纠正行为:确定患者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持续时间,帮助患者找出并建立一些选择性的应对压力的措施,挖掘那些能使患者高兴或满意的其他活动如参加文体及娱乐活动。

3.采用个别心理治疗和增加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以减轻精神紧张,逐渐体会生活的丰富和乐趣,改善强迫紧张的生活方式。

八、健康教育

(一)向家属讲解人格障碍的形成是与患者早期所受的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关。

(二)让家属明白,患者的行为虽然是令人不能接受的,但作为家庭成员,家庭必须接受他们。同时使患者知道,家庭不能接受的是患者的行为而不是患者本人。因此,创造舒适的家庭环境,与患者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是家庭护理的核心。

(三)教导家庭成员正确对待患者行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护理常规

一、生活护理

(一)保证患者正常的生活需求,如睡眠、饮食及活动环境等。(二)密切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大小便次数、性质及量是否正常,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

(三)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做好晨晚间护理。定期为患者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趾)甲,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

二、安全护理

(一)患者居住的环境应简单实用,随时检查有危险隐患的物品和设施,如锐器、火柴、药品等。

(二)居住的房间窗户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禁止从事攀爬、打闹等危险活动。

三、教育训练

(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1.医护人员及父母对患者要有耐心,应坚持不懈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

2.训练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必要的技能,如洗脸,洗澡,如厕,穿衣服、鞋袜,整理床褥,吃饭,收拾餐具,扫地等。

(二)语言功能训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协调进行,通过生活活动进行语言缺陷的矫正训练,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

(三)劳动技能训练:可从自我生活服务劳动培养开始,逐渐进入社会生活服务劳动技术的培养。在实际的劳动中进行日常工具的性能

和使用方法的教育,进而到职业技术教育。

(四)品德教育:尊重患者与严格要求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对不同情况不同处理,把缺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严格区别开来,对患者尽量少批评,少惩罚,多予以表扬和鼓励。

四、药物治疗的护理

因患者对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引起不适的表达较差,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更应严格观察病情演变及用药情况,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五、健康教育

重点是针对家长与老师,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特征和预后,鼓励从患者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对患者的发展前景寄予恰当的希望。鼓励患者多与外界接触、多说话,多练习,及时表扬和强化,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切忌操之过急和歧视打骂。

儿童孤独症患者护理常规

一、生活护理

(一)保证患儿正常的生活需求,如睡眠、饮食及活动环境等。(二)保证患儿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做好晨晚间护理,为患者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趾)甲,保持患儿的清洁卫生。

二、安全护理

(一)密切观察患儿的活动内容及情绪变化,找出不安全的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专人护理,控制活动的区域,避免其接触危险物品。

(二)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若患儿的情绪处于激动、兴奋时,应将其安置在安静的环境中,予以适当的引导,转移其注意力。

(三)鼓励患儿参加有组织的活动,如出现不可避免的暴力行为和自伤行为的情况,要及时予以保护,避免伤害自身及他人。

(四)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耐心、态度和蔼,避免激惹患儿,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

三、教育训练

(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1.根据患儿的智力以及现有的生活技能状况,制订具体明确的训练计划,由简单到复杂。

2.鼓励患儿持续不断地完成每一项训练内容,直到患儿掌握并固定下来,切不可半途而废。

(二)语言能力训练

1.根据患儿言语能力水平,制订计划,从认物、命名到表述,从简单的音节到完整的句子,锻炼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让其参加语言交流的游戏。

2.带领患儿接触社会、自然环境,如动物园、公园等,使其在感知事物时进行言语功能的强化。

(三)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1.训练注意。2.模仿动作。

3.姿势性语言的学习和表情动作的理解。4.提高语言交往能力。5.利用游戏改善交往。

(四)行为矫正训练:用阳性、阴性强化法,系统脱敏,作业疗法等方法。注意训练时要有耐心,切忌急于求成,步骤要由简单到复杂,方法具体、直观、生动。同时,对患者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表扬。

四、药物治疗的护理

1.督促患儿按时服药,服药后要检查口腔,确保药物服下。2.保证剂量的准确性,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安抚劝慰,避免患儿过分紧张。

五、健康教育

(一)帮助家长认识到疾病的性质,讲解疾病的可能原因,减少家属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对孩子生病的自责和内疚感。

(二)家长要冷静和理智地接纳疾病,树立信心,积极与专业人员配合,共同训练和教育孩子。

(三)将训练方法、注意事项教给家长,使家长能够独立操作。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一、生活护理

1.观察患儿的进食、睡眠、大小便的自理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

2.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每日水的入量,培养患儿按时进食的习惯。

3.对于年龄较小或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儿,需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如注意冷暖、保证良好的卫生状况、定期洗澡、修剪指(趾)甲等。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安全护理

1.利用各种护理方法稳定患儿的情绪,保证安全。

2.专人护理,控制患儿的活动区域,避免接触危险物品。3.避免患儿从事竞争性较强或冒险的游戏,并向其讲解其中存在的危险性。

三、教育训练

1.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护理人员应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予以指导和训练。

2.注意力的训练: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对注意力进行训练,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逐渐延长,注意障碍逐渐改善。

四、药物治疗的护理

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密切观察服药情况,以及服药后的表现,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一、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1.利用各种机会让患儿与其他同伴相处,引导患儿正确与他人交往,使其体会各种交往方式的不同感受,促使其改善交往方式。

2.鼓励患儿参加有一定约束力的集体活动,让其共同参与制定活动规则,通过阳性强化训练其自我控制能力。

二、心理护理

1.以耐心、关爱、同情、包容的态度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和合作。

2.帮助患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事例、榜样,特别是现身说法来影响和教育,努力转变其不正确的观念。

三、行为矫正(一)矫正攻击行为

1.示范法:将有攻击行为的患儿,有意地放在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学生集体之中,以达到减少他们的攻击行为的目的。

2.消退法,患儿的攻击行为是为了自我显示,目的是想引起旁人注意。对此,可以暂时不加理会其攻击行为,使他们得不到他人的注意。同时,应及时表扬他们有积极意义的行为,使之得到强化。

3.引导患儿用非武力解决问题,同时学会忍让。(二)矫正说谎行为

1.减少说谎的机会,注意教育方法,既要有严格的纪律,也要给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创造讲真话的环境。

2.当患儿说谎时,要立即提出批评;在患儿做到不再欺骗时,及时予以表扬。

(三)矫正不良习惯行为

1.替代性反应法,即选择一个适当的行为来替代自己某种坏习惯,直到坏习惯消除。

2.鼓励患儿参与制订计划和目标,并做好记录,达到目标要自我表扬和鼓励。

四、药物治疗的护理

让家长和患儿理解药物治疗的好处和可能的副作用,消除顾虑,配合医生治疗;告知家长应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定期接受咨询。

五、健康教育

讲解疾病的性质,使患儿和家长对病态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患儿学会正确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一、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防止太多变迁与刺激,对环境中有可能发生变化时提前告诉患儿。

二、心理护理:以耐心、关爱、同情及温和的态度接触患儿,取得患儿的信任,耐心倾听患儿诉说自己内心体验,指导他们如何去适应环境,增加克服情绪障碍的信心。

三、治疗过程的护理:严格执行各项医嘱,督促服药,协助医生开展各项心理行为治疗。

四、健康教育

1.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向患儿家长宣传有关儿童精神?知识。对孩子微小进步要予以充分肯定,锻炼孩子的独立社交能力。

2.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交谈。切忌将患儿独自关闭在家中与社会隔绝。

6.精神科护理学专科重点 篇六

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年龄与性别因素、器质性因素、神经生物化学改变心理因素:生活事件、自然灾害。社会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移民因素

2、确定精神症状的存在有两种检查方法:面谈、观察

通过面谈,病人描述其病态的内心体验,称为:症状。

通过观察其言谈、表情、动作行为发现的异常,称为:征疾。

3、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按心理学概念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方面。

4、认知过程是由感知觉、思维、注意和记忆活动等所组成的,是精神活动中最复杂的过程。

5、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轻、内感觉不适、感觉倒错。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幻觉又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有:时间障碍、空间~、运动~、自身体形~

6、思维的特征:具体性、目的性、连贯性、实践性、逻辑性

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迟缓、~奔逸、病理性赘述、思维松弛、~破裂、~贫乏、~中断思维内容障碍分为:妄想(原发性和继发性)、超价观念

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疑病~、钟情~、罪恶~、嫉妒~

7、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性质、情感稳定性、情感协调性三种改变

情感有:稳固性和长期性。情感性质改变: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

情感稳定性改变:情感脆弱、~淡漠、病理性激情。情感协调性改变:情感倒错、~幼稚

8、临床上常见的意志障碍: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

9、临床上常见的运动行为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刻板运动、模仿动作、作态。

10、定向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范围缩小和意识内容的变化。

11、精神科基础护理分为: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

12、精神科护理观察原则:目的性与计划性、客观性、整体性

13、常见意外事件:暴力行为、出走行为、自杀行为、噎食

噎食发生原因: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副作用、脑器质性损害、意识模糊

14、精神分裂症具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

精神分裂症Ⅰ型的以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

精神分裂症Ⅱ型的以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孤僻内向

15、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中精神症状分为:联想障碍、心境障碍、意志、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被控制感、影响妄想、被洞悉感、原发性妄想

精神分裂症常见的临床类型:青春型、单纯型、紧张型、偏执型、其他类型

16、心境障碍的类型:双相障碍、抑郁症、躁狂症

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躁狂治疗首选:碳酸锂 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抑郁心境、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17、神经症分为: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

强迫症临床表现:强迫观念(强迫性怀疑、~回忆、~穷思竭虑、~对立思维、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及行为(强迫性洗澡、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

恐惧症分类:单纯性恐惧症、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神经衰弱的主要特征: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惫

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分离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性障碍。

18、常见的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强迫型~、癔症型~、偏执型~、分裂型~、冲动型~、焦虑型~

19、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音~、兴趣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方式

孤独症临床表现的核心:社会行为缺陷。

20、1952年出现了第一个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

精神药物分类:抗精神性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物

锥体外系症状的表现形式:急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

SSRI的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急性期血锂浓度以0.8~1.0mmolL为宜,维持治疗的血锂浓度为0.4~0.8mmolL。粗大震颤提示血药浓度已接近中毒水平。锂中毒:血锂浓度超过1.4mmolL。中毒症状与处理: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一旦出现中毒反应需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盐水和高渗钠盐加速锂排泄,或进行人工血透。

21、电抽搐的较常见并发症:骨折和脱位。

22、智能障碍可分为:痴呆、精神发育迟滞两大类。

23、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

24、紧张综合征包括木僵和蜡样屈曲两张状态。

25、精神障碍病人安全护理主要包括:掌握病情、加强巡视、严密观察、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意外。

26、谵妄是常见的急性脑器质性精神症状;痴呆是常见的慢性脑器质性精神症状。

27、精神活性物质包括:酒精、阿片类、大麻类、镇静催眠剂、可卡因、兴奋剂、致幻剂、烟草、挥发性溶剂。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大麻、致幻剂、阿片类、挥发性溶剂、烟草。

名词解释

1.电抽搐治疗:以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2.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3岁前)的广泛发育障碍,表现社会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兴趣局限,刻板的行为方式,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部分伴其一方面能力较好。

3.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人体有组织形态方面改变所致的经精神障碍,并以此与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相区别。

4.精神活性物质:又称成瘾物质、药物。是指来自体外的可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各种物质,包括酒精、阿片类、大麻类、镇静催眠剂、可卡因、兴奋剂、致幻剂、烟草、挥发剂溶剂等。使用这些物质后。会出现各种心理、生理症状,导致行为或反应方式的改变,使精神活动能力或社会功能明显下降。

5.戒断状态:是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不同药物所致的戒断症状因其药理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例如酒精戒断后出现的是兴奋、失眠,甚至癫痫样发作等症候群。

6.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症状,具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7.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此类精神障碍有反复发作倾向。缓解期间精神状态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

8.人格障碍: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病人对环境适应不

良,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病人自己感觉到痛苦。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年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18岁以前诊断为儿童行为障碍,18岁以后诊断为成年人格障碍。

9.精神发育迟滞:是指个体在发育阶段(通常指18岁以前)精神发育落后或受阻。临床表现为认知、语言、情感、意志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缺陷、不足,在成熟和功能水平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是导致残疾的原因之一。

10.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精神症,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且其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

11.遗忘综合征: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

12.暴力行为是指病人强烈的攻击性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可致伤残死亡

13.柯萨可夫综合症:对具有近事记忆丧失,同时有定向障碍及虚构者。病人的意识清晰其他认知功能仍可被保持完好,常伴有反应性迟钝与缺乏主动性。

1.第一代抗精神药和第二代抗精神药的区别。

①传统抗精神病药又称典型抗精神药物。

药理作用: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副反应:产生椎体外系副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代表药:氯丙嗪、氟哌啶醇。

②非传统抗精神病药又称非典型抗精神药物。

药理作用:除了阻断多巴胺受体外还阻断5-羟色胺等其他受体。副反应:较少或不产生椎体外系症状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代表药: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

2.抗精神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①中枢神经系统作用:1抗精神作用2.镇静作用3.镇吐作用4.降体温作用5.致痉作用6.对锥体外系统的作用7.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②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1.对心血管的作用2.抗胆碱能作用:口干,便秘,视物迷糊,肠麻痹,尿潴留。

2.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

①锥体外系症状

(1)急性肌张力障碍:临表:斜颈、扭转痉挛、角弓反张、下颌脱臼、咽部肌肉痉挛。处理:加服盐酸苯海索。

(2)震颤麻痹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临表:动作缓慢,碎步,面具脸,唇舌、双手震颤。处理:安坦2mg,每日2-3次。

(3)静坐不能:临表:来回走动、坐立不安、不能静卧。处理:口服安坦、安定或心得安。

(4)迟发性运动障碍:临表:不自主、有节律地刻板式运动。处理:肌注或静滴异丙嗪。②心血管反应③精神方面的症状④血液学变化⑤肝功能损害⑥内分泌及代谢的不良反应。⑦皮肤的过敏反应

⑧恶性综合征:临表:持续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大汗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处理:立即停药,使用肌松剂和促进中枢多巴胺功能。

⑨自主神经系统副作用10药物过量中毒。

3.抗抑郁药物。

(1)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药理及机制:阻止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代表药:阿米替林、多塞平有较强的镇静作用。氯丙咪嗪、丙咪嗪有激活作用。用法和剂量:起效慢,需要1-2周(2)四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

(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药理作用:阻止中枢儿茶酚及5-h7的氧化。服药期间避免食用含酪胺的食物(啤酒,奶酪)

(4)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

4.心境稳定剂(抗狂躁药物)。1.碳酸锂首选。药理作用:锂能替换钠、钾、钙、镁。禁忌症:心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重症肌无力、低钠、妊娠后的三个月内。用法和剂量:定期测查血钾浓度调整剂量。急性血钾浓度以0.8-1mmol/l为宜。维持治疗的血钾浓度以0.4-0.8mmol/l为宜。不良反应:粗大震颤提示血药浓度已经接近中毒水平。

锂中毒标准:血钾浓度超过1.4mmol/l即可出现。临表:共济失调,肢体运动协调 障碍,肌肉抽动,言语不清和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亡。

处理:立即停用锂盐,大量给予生理盐水或高渗钠盐加速锂的排泄。或进行人工血液透析。

5.掌握精神症状的特点①症状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外在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的出现伴随痛苦体验⑤症状给病人带来或轻或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6.精神科护理观察原则:①目的性与计划性②客观性③整体性④要在患者不知不觉中进行 记录方式:①叙述性记录(A外观B行为C言谈)②以问题为导向的记录(S主诉O客观资料A评估P计划)③P护理问题I护理措施O结果

7.精神科基础护理:(1)日常生活的护理:①重视卫生宣教②口腔卫生护理③皮肤毛发护理④排泄护理⑤关心病人冷暖⑥关心和帮助患者修饰仪表仪容(2)饮食护理:①做好餐前的准备(环境饮食餐具洗手)②加强就餐时的护理与管理(定位就餐,有秩序,分类)(3)睡眠护理:①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②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③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④针对处理失眠病人,加强巡视严防意外

8.暴力行为的危险人群和因素:人群:急诊病人和强制入院的病人。因素:①年龄较轻②急性期发病③情绪高昂且焦虑不安④有明显的幻觉、妄想⑤无自知力⑥过去暴力病史⑦意识障碍⑧环境和工作人员的态度

9.暴力行为处理:①密切观察,及时发现②创造一个无威胁的环境,保持环境的安静③建立一个具有合作气氛的会谈环境,同情心,尊重病人④给与适当而明确的指引⑤当暴力行为出现时,护士应团结协作共同处理病人的暴力危险

10.如何预防自杀性行为的发生:①评估病人自杀危险因素和自杀意愿的强烈度②创造安全的治疗环境③严密观察病情,对高度自杀危险者采取一对一的守护方式④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⑤适当而及时的引导⑥协助生活护理⑦遵医嘱服药⑧充分动员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11.自杀的危险因素:①有企图自杀史②有精神病史③有自杀家族史④近期内生活中发生有重大变故⑤有自杀的想法及具体计划⑥社会支持系统缺乏⑦病人认知及解决问题能力无效⑧情绪低落⑨患严重疾病或处在严重疾病的尾期⑩频繁的意外事故或外伤史

12.出走的原因及预防:原因:①精神症状所致②环境影响③个人愿望未得到满足④对治疗恐惧或不理解⑤工作人员工作疏忽或态度造成。预防: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病人心理。②加强入院指导③加强安全防范措施④丰富病人住院后的生活⑤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⑥工作人员的态度友善⑦鼓励家属的探视⑧建立出走应急机制。

13.噎食的原因及防范:原因:①抗精神药物的锥体外系副反应②脑器质性损害③意识模糊下进食。预防:①严密观察病情及有关药物的副反应②加强饮食护理

14.噎食的处理:①就地抢救,立即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②尽早进行气管插管③如心跳停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5.常见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征的特点。(1)常见的器质性综合征:①谵妄(急性脑病综合征):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常有昼轻夜重的特点。②遗忘综合征:以近事记忆

障碍为主要特征③痴呆综合征(慢性脑病综合征):表现为全面性智能减退。

16.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护理措施与临床表现。临表:①记忆障碍常为本病的首发症状②智能衰退日益严重③错视、虚构、妄想④视觉空间定向能力障碍⑤心境障碍⑥性格改变⑦社会功能衰退⑧精神症状(意识模糊或谵妄)⑨躯体方面(苍老皮肤色素苍白)。治疗:一般生活上的照顾和护理极重要:①注意病人的饮食,营养和日常的清洁卫生②鼓励病人参加适当活动,以减缓其精神衰退③避免让病人单独从事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活动④对卧床的病人要防止褥疮、合并感染和骨折的发生。

17.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类型的临床特点。类型:I型: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急性阶段II型:阴性症状(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临表:①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②心境障碍: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③意志、行为障碍: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④其他常见症状:1.幻觉(感知觉障碍)2.妄想(思维内容障碍)被控制感,影响妄想和被洞悉感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3.紧张症候群(木僵状态)⑤自知力缺乏⑥无意识和智能障碍。精神分裂症常见的临床类型:1.单纯型:青少年期发病,起病缓慢,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行为缺乏,幻觉妄想不明显。

2.青春型:多发病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语词新作,思维障碍,情感不协调,意向倒错。行为幼稚。3.紧张型:多青壮年发病起病较快,以木僵状态多见,以紧张症候群表现为主,此型可自动缓解。4.偏执型(妄想型):中青年,起病较缓,妄想,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治疗效果较好。治疗:以药物治疗(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奥氮平)为主---电抽搐治疗---心理社会治疗---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18.精神分裂症的护理:(1)基础护理(生活、饮食、睡眠、大小便护理)(2)安全护理(冲动行为的处理):掌握病情,加强巡视,严密观察,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安全管理(3)症状护理:①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病人: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不要过早指明病态的表现3.不要引导病人反复重复病理体验4.防治意外发生②以兴奋为主要表现的病人:不激惹病人、约束带、单独隔离。③以木僵为主要表现的病人:1.做好基础护理2.采取保护性医疗3.态度和蔼,注意“四轻”4.放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④对意志行为抑制的病人:制定长期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计划(4)药物治疗护理:发药到手,看药服口(5)心理护理(6)康复护理(7)健康教育:掌握症状复发的先兆,帮助病人明确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的必要性

19.神经症的共同特点:A。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B.多有一定的责质和人格基础C.症状变现多样,没有发现器质性改变D.无精神病性症状,有相当的自知力,有求治要求E.社会功能相对完好F.并存大多持续迁延

20.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1.时间2.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3.人格显著的,持久的偏离了社会规范4.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5.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6.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见佳

21.精神发育迟滞的临表和分类。临表:智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分类:①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可培训):IQ为50--70,语言发育迟缓,但仍有一定的表达能力,领悟力低,分析综合能力缺失,思维简单,勉强可达小学水平,生活能自理,可以简单劳动。②中度精神发育迟滞(可教育):IQ35--49,语言发育不完全,部分简单生活,从事简单非技术性工作,但质量很差。③重度精神发育迟滞:IQ20-34,不能学习,无社会行为能力,生活需要人照料④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IQ20以下,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对危险不能躲避,全部生活需要人照料

22.精神发育迟滞的护措与健康教育:安全、生活与生理方面:提供安全的环境,保证营养供给和充足的睡眠,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病情,保证质量护理顺利实施,精神症状护理。健康教育(社会能力培养和行为的矫正):社会功能护理:个性素质,基本能力: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简单劳动技能和职业

技术训练。

23.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抗焦虑作用较强的有地西泮(安定)抗抑郁作用---甲基三唑氯安定(阿普唑仑)治疗睡眠障碍---氟西泮(氟安定)缓解肌肉紧张---劳拉西泮

给药注意事项:1.做好三查七对2.现场服药3.药车保管4.知情同意5.对不合作的病人6.减少给药次数7.观察作用和副反应8.注射用药注意事项

21.电抽搐治疗:适应症:1.重度抑郁发作,有强烈自上、自杀企图或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2.极度兴奋狂躁发冲动而伤人者。3.拒食、违拗、木僵、缄默者4.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禁忌症:1.心脑肝肾疾病2.发热、严重呼吸系统疾病3.骨质疏松、骨关节病4.出血性疾病5.青光眼6.利舍平治疗者7.老人儿童及孕妇等。并发症:骨折及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头痛,下颌关节酸痛,焦虑,恶心,呕吐。

22.儿童孤独症的护理:临表:社会交往障碍时核心。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方式。护措:1.训练注意2.模仿动作3.姿势性语言的学习和表情动作的理解4,提高语言交往能力5.用游戏改善交往6.健康教育

23.人格障碍的临表: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始于15岁以前,18岁后才可正式诊断②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③癔症型人格障碍:以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为特征,其行为过分做作,夸张,具有戏剧表演性质,较多见于女性④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表现为敏感多疑,固执己见,自我评价过高,多见于男性,始于成年早期⑤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又称孤独型人格障碍⑥冲动型人格障碍:又名爆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以行为和情感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冲动发作时不考虑后果⑦焦虑型人格障碍

2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安全护理1.评估可能受伤的因素:有无暴力行为,自杀观念以及出现的频率和强度。2.加强安全护理:适当安置病人,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3.严密观察:①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皮肤黏膜情况。②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做好抢救的准备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采取心理行为治疗。④接触病人是,避免直接冲突4.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意外发生:①意识障碍,安置于重病室,由专人监护②癫痫发作是防止下颌脱臼,舌咬伤等伤害③烦躁不安、躁狂状态的病人可暂行约束。④对抑郁状态的病人,避免独处,单独活动。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⑥幻觉、妄想、不与病人争辩,不指责。

25.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躁狂发作1.临床表现: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2.治疗:碳酸锂为首选药,应监测血锂浓度3.护理措施:①提供安全和安静的环境②维持适当的营养,休息和个人卫生③指导病人参与有益的活动,以发泄过剩的精力。④协助病人认识自己的疾病,同时学习新的,应对技巧⑤维持用药⑥密切观察碳酸锂的不良反应⑦心理护理⑧健康教

26.抑郁发作:1.临表:抑郁心境,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2.治疗3.护理措施:①预防病人采取伤害自己的行为②维持日常生活需求③鼓励病人抒发自己的想法④阻断负向思考⑤学习新的应对技巧⑥健康教育

7.精神科护理记录书写规范 篇七

1 精神科护理记录书写格式

1.1 新入院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生命体征、性别、年龄、第几次入院、入院诊断、护理级别。在家主要表现, 病人几时入病房, 病人意识如何、定向力如何、对周围环境反应如何, 对问话 (是否) 切题回答, 有无特殊行为和动作, 更衣是否合作, 查体有无外伤、压疮等, 有无躯体疾患。饮食、睡眠情况如何, 针对病情给予的治疗和护理, 根据病情给予入院宣教。要求班班记录, 连续记录3 d。

1.2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

危重病人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内容有:生命体征、意识、定向、表情、思维、行为动作、主被动接触、对周围环境的反应, 目前的精神症状、躯体疾病病情和症状、主要治疗和护理、护理效果。出入液量、饮食、睡眠、特殊注意事项、日间小结、24 h总结等。

1.3 一级护理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病人意识、表情、情绪、思维、情绪、动作、注意力、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现存的精神症状、心理需求 (有无) 躯体不适、进食情况、睡眠质量、晨 (是否) 留取检验标本、晨起 (自行、督促、协助) 洗漱, 1周记录1次, 病情有变化随时记录。

1.4 二级护理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病人近两周仪态、意识、思维、情绪、行为动作, 接触主动情况, 问答 (是否) 切题回答, 对周围环境的反应, 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 对治疗护理的配合, 饮食食欲、大小便, 睡眠几小时、睡眠过程 (睡眠障碍的处理及效果) , 心理需求及心理护理, 参与活动, 生活料理 (自行、督促、协助) , 每半月记录1次, 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1.5 三级护理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病人近1个月的病情 (波动、稳定、症状变化) , 仪态、意识、定向力、思维、情绪, 对问话是否切题回答, 主被动接触, 对周围环境反应, 参加各种工娱疗活动情况, 心理需求及心理护理情况, 对健康教育内容、接受, 对疾病认识情况, (有无) 自知力, 对治疗和护理的合作程度, 生活料理 (自理、督促) , 躯体疾病情况, 睡眠恢复程度, 饮食、大小便。1个月记录1次, 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1.6 更改护理级别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病人近期仪态、意识、思维、定向力、情绪、主被动接触, 对治疗和护理配合程度, 饮食、睡眠, 病情 (波动、稳定、精神症状变化) , 遵医嘱改几级护理。

1.7 抢救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几时几分病人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如何, 几时几分报告医生, 几时几分开始抢救, 生命体征变化过程如何 (以时间顺序) , 执行医嘱时间几时几分, 几时几分医生口头医嘱, 吸氧, 使用 (抢救器械、药品) 如何, 几时几分抢救结束, 病人抢救结果如何。 (抢救时不能完成记录, 抢救结束后6 h内补全记录) 。

1.8 请假离院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近期病人病情、仪态、意识、思维、情绪、主动接触情况, 对周围环境反应, 自知力如何, 生活自理, 遵医嘱于几时几分办理请假, 由家属谁接回, 做健康指导及离院期间注意事项宣教, 几时几分离院。

1.9 请假出院返回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病人于几时几分请假出院返回, 由其家属谁送回。其他按新入院病人记录。

1.10 转入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几时几分病人由于什么原因在哪科治疗, 由其家属谁送入我科。其他按新入院病人记录。

1.11 转出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近期病人病情, 仪态、意识、思维、情绪, 主被动接触、对周围环境反应、心理需求, 治疗护理效果, 因什么治疗的需要, 遵医嘱于几时几分将病人转至哪科, 由其家属谁护送, 几时几分离科。

1.12 出院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于几时几分遵医嘱办理出院, 由家属谁接病人出院, 出院诊断如何, 治疗护理效果如何, 对家属谁及病人进行出院健康指导, 告知院外注意事项, 几时几分离院。

1.13 死亡病人护理记录

内容包括:几时几分病人病情加重, 报告医生于几时几分开始抢救, 几时几分病人心跳、呼吸、颈动脉波动如何, 几时几分医生判定病人临床死亡。死亡诊断、随即进行尸体料理, 于几时几分由谁送入太平间。

2 精神科护理记录书写应遵循的原则

护理记录的书写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连续的原则。规范统一性要求记录操作、护理措施均要符合护理规范, 护理记录也要与医生记录的内容时间相符, 做到医疗与护理记录的统一。护理记录应该有一个筛查提炼过程, 即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的程序, 按着不同阶段重点不同,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即排出主优、中优、次优问题。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重点不突出或无重点。注意书写的顺序问题, 为防止遗漏可按一定顺序书写, 可以先写观察到的、再写听到的、查到的、实施操作的、最后写说了的内容。在处理关系上, 可以按照做过、做了、做着的顺序进行描述, 做到条理清晰。某些应量化或描述其性质的事物, 记录时必须量化, 并描述性质, 如症状、颜色等。对病人进行指导或要求病人配合的事情要有可操作性。注意书写中的因果关系即逻辑性, 对于一个做了的事情描述一定要有因有果, 因果互为, 记你所做的, 做你所写的, 没有做的不能记录, 不能与实际工作相脱节要注意使用的语言问题, 记录时应该使用总结性或即时性的描述语言, 不应出现不客观。

3 体会

8.精神科护理管理与意外分析 篇八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 护理管理 护理意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42-01

管理是一种有意义有目的的行为,即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从功效角度而言,管理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活动提高系统功效的过程。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健康促进服务,防止和杜绝差错的发生。我院是一所以精神科为特色,同时兼顾内、外、妇、儿、残废军人康复的综合性医院,2010年至2012年6月由于医院的扩编,新增床位100余张,新增医生、护士50余人,环境的改变,工作人员的重新调整与安排,新医生、新护士的带教与指导,致使精神科护理工作频繁发生意外事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发生意外的均为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住我院的精神病患者,其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26人,情感性精神障碍2人,均为男性,年龄16-71岁,平均(39.26士5.03)岁,住院时间1个月一37年,平均(19.73土9.70)月,病程l一37年,平均(15.28土7.53)年。

2.意外发生的原因统计如下

我院精神科现有定编床位750张,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累计住院患者数653人,发生意外患者数14人,意外发生率为2.1%。其中:噎食死亡2例,自隘死亡l例,1例用刀具致他人死亡,意外死亡率为0.3%。外逃3例,外走率0.23%。滑倒7例。

3.原因分析

3.1医院护理人员编配不合理

我院去年新增护士40余人,80%以上为未取得执业证的新护士,新老护士之比为了1:1,加重了老护士的心理负担和工作负担,新护士安全意识不强,业务生疏增加了病区安全隐患。

3.2护理岗位编制不足,岗位职责不清

临床护士与床位之比为1:6.5,医院非医疗、护理的事务性会议及活动太多,占用了大多数医护人员时间,护理人员在班不在岗,使病区护理人员空缺,加重了在岗护士的工作量与意外风险。护士与护理员岗位界线不清,护士上护理员的班,护理员上护士的班,岗位界线不清,责任不明,一旦出现应急性医疗护理事件,耽误抢救时机。

3.3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大

我院编制不足,新老护士编配结构不合理,以至年近50岁的老护士还在上夜班,年轻护士不安心岗位工作,去年新来的护士有3人递交了辞职书,加重了老护士的工作负担,身心疲惫,得不到人性化的关爱。

3.4长住老年精神病患者生理机能衰退

牙齿脱落以及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潜藏着患者噎食和摔伤的危机。我院精神科为半开放式管理,患者长年住在高楼内,因护理人员缺编,年老体弱的患者因行动不便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带出娱疗接触阳光的机会少,加之老年患者随年龄的增长骨钙流失,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疾病及滑倒骨折的机会增加。

4.讨论

护理管理特别是精神科护理管理的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医院护理质量、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的关键。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是医疗纠纷的重点,意外的发生使患者丧失了生命和健康权,给患者家属造成了严重的心灵痛苦,给医院和护士本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给所有精神科护士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护理管理者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为医院护理工作准确定位,保障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发生“缺位”和“越位”现象,发挥护士的工作潜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将护理差错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4.1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地计划好护理人员编配结构,保障护士不超负荷运转,身心疲惫,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

4.2树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护理管理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关心、爱护每一位护士,使护士安心本职工作,而不是轻易辞职、跳槽,保障每一位护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4.3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通过推行护士风险管理教育和强化风险管理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护理人员自觉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方案的主动性,增强护理人员依法施护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提高护理人员抗风险的技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4.4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讲座及急救操作技能的培训。急救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处理应急性护理事件时胸有成竹,忙而不乱,将护理意外事件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总之,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应该有全局意识,前瞻意识,做好护理意外事件的预先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华. 精神科护士压力源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 2010(11)

[2] 梁雪玲.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14)

[3] 余拾香,黄利群.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与对策[J]. 中国民康医学. 2007(23)

[4] 马成芝,王连东,赵红. 如何增强精神科护士法律意识[J]. 中国民康医学. 2007(18)

上一篇:独树一帜的近义词是什么 独树一帜是什么意思及造句下一篇:14作笔记、写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