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作文(精选20篇)
1.改革开放作文 篇一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祖国大地沧桑飞变,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的家乡靳杖子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村里各家各户住的是草房,步步是土路,到处是垃圾。那时候下雨天得穿水鞋,轿车根本开不进来,自行车陷到坑里就得用棍子剜,晴天的时候道也不好走,秸秆什么的几乎把道都占满了。东一个坑,西一个坎儿的,风一刮就尘土飞扬,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可现在就不一样了。
那一天里,我们一家四口在去奶奶家的路上,我打开车窗,又一次嗅到了家乡的味道―花香。每次回到故乡,总是老远就看到那条悠长的林荫小道。雾气朦朦的清晨,爸爸骑着车,载着我在小道上穿梭。我伸出小手,轻轻掠过树梢,冰冰的雾气沾湿我的.手尖。深吸一口气,故乡那淡淡的土香混着湿湿的水气钻进我的喉咙,凉透我的心田。家乡的槐树总是在淡淡的放着清香。等到二月一过,它便绽放出一张张白花花的笑脸,静静地把醉人的香气送到千家万户。
故乡是富饶的。走进硕果累累的果园,让你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你瞧,那如抹了胭脂般的苹果,红得那么鲜艳,红得那么可爱;玛瑙似的红果,金灿灿的梨,一个个像一张张微笑的小脸儿,在互相交谈着。低处的田野里,金黄的谷穗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龇着牙咧着嘴的玉米……
乡村之美,不仅要有美的外表,还要有美的内涵,家乡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挖掘文化底蕴,保护历史传承,家家户户都有仿古门楼,镶着花边的水泥路穿过街头小巷,夜晚一盏盏路灯守护在小路两旁,一个个舞者们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在广场上尽情的潇洒舞姿,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村里还有“山楂树之恋”、“恒河漂流”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各地游客。
走一走,看一看,小山村的变化让我信心百倍。我为生活在如此“绿富美”的山村里倍感骄傲和自豪。我要努力学习,准备长大了也为家乡的建设奉献一份力。
2.改革开放作文 篇二
学生为什么写作文?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 为了所谓的提高写作水平?带着这样的功利色彩, 为文而文的写作,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就不可能发挥主动性, 也不会有积极的创造性火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我们该让学生树立为表达、为交流的写作意识, 巧妙地抓住一些契机, 诱发一些话题, 引导学生作文时仿佛在跟对方说话、谈心, 使其心灵放松, 语言流畅。比如, 数学老师结婚了, 我启发每个学生给她写封信:回忆往事, 表达心愿, 送上祝福, 再把信装订成册, 作为给她的新婚礼物;班队搞活动要请家长参加, 让学生写邀请函;五十年校庆时, 让学生畅想百年校庆, 记录下来, 作为五十年后回校的验证……这样自然状态下的写作, 甚至不提“作文”二字的写作, 反而顺应了学生的需要, 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畅所欲言。开放的写作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二、写作时空的开放
一是时间的开放。命题作文提前通知,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挑选素材, 思考结构。平时的周记不统一规定时间, 哪天有事哪天记, 哪天有时间哪天写, 原则上一周一篇, 这周不写, 下周多写一篇也行。
二是空间的开放。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 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叶圣陶老先生也提出“让作文成为生活的需要和组成部分”。为了达到作文和生活的融合, 作文就要向生活开放:让作文记录生活, 让生活丰富起来。教师就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开展多彩的活动。如一日军营活动, 各种学科活动, 集体十岁生日活动;还有走向农村摘草莓、野炊, 走向大自然放风筝、捉蜻蜓, 听风声鸟语, 观云开花放……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底蕴, 也就不愁写作材料了, 他们完全能饶有兴趣地把自己参与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并且文中自然会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焕发出熠熠的生活光彩。
三、写作形式的开放
开放的作文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实践证明“剪剪、贴贴、想想、画画、编编、写写”是学生最乐意的作文方式, 尤其是低年级的起步阶段。读到一段有趣的故事、儿歌、好玩的笑话以及精彩的段落描写, 看到一幅漂亮的图画或者自己的照片, 剪贴在作文本上, 写上几句简单的说明、感受, 就是一篇自己的作品。可以用写的方式记录, 也可以用画的方式记录, 可以是真实的, 也可以是想象的, 甚至还有编故事画连环画的呢!那一本本作文本就极具个性:五彩绘制的封面, 各显特色的书名, 五花八门的内容, 配上各式各样的花边图案。看了就让人爱不释手!
开放的作文形式并不拒绝模仿。模仿是小学生作文的捷径。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优美, 无论语言特色, 表达形式, 还是观察角度, 立意谋篇都是典范的“例文”。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仿作。模仿并非是拘泥课文, 生搬硬套, 而是鼓励变化, 灵活运用, 以及对多种“例文”的融会贯通。如改写儿歌, 续写课文, 改写故事, 仿写作文。
四、写作评价的开放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真诚的赞赏送给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作文水平一般或暂时落后学生的作文中的“闪光点”, 抓住一点就要放大。当然, 无要求的放任自流会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 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则使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思而生厌, 欲速而不达。所以老师的评价要合理、适中、恰当。开放的作文评价应立足于“激发兴趣”“促使进步”, 从“建议”的角度出发, 使学生看了褒扬的话信心倍增, 读了批评的话也得到激励。
评价的方式除了教师的讲评, 还有互评、自评。学生之间不固定的互评, 不仅能培养客观评价的品质、批判性的思维, 促进相互了解合作, 而且能通过读他人作品打开自己的思路, 取长补短。互评互改时养成的作文自改能力又是受益终生的。
除了对作文的内容作评价外, 还要对作文的全过程作评价, 如写作的态度、搜集材料的方法、反复修改的习惯等等。所以每次作文除了评出“优秀作文奖”, 还要评出“最大进步奖”“最佳修改奖”“最好习惯奖”等等。
3.改革开放作文 篇三
【关键词】改个评语 激发兴趣 良好品质 创新思维 自改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60-02
针对以上现状,我们以改革小学作文评语为突破口,力求寻找一条操作性强的,容易被广大小语教师认可的途径,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促进全体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们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改革现有的小学作文评语的写法入手,变以往作文评语那种单纯侧重对学生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为侧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话谈心。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就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语言运用等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评语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评语的改革,学生不但改变了对评语的态度,而且对作文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变化。许多学生以往对教师的评语根本不看,或者只粗略地看一眼。通过改革不看老师的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其实,小学生写作文只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学生每次完成作文之后,都有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即使是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也要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这句话太长了,用标点把它分开行吗?这里最好先写一写周围的环境,你说对吗?等等。要尽量避免一些裁判式的,冷冰冰的评语。
兴趣是写作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就有了写作的热情,有了热情,学生的作文才会畅所欲言,才会有创新、有活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了。
二、评语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文如其人这些话都是对作文与做人关系的很好阐述。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还是小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一种流露。改革小学作文评语,拓宽评语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通过情感式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我们要求老师对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及时地加以引导。通过谈心式的,对话式的评语,指导学生的行为。如三年级作文片断训练《第一次××》,有位学生写他第一次买菜,结果却因没有找钱而挨妈妈骂的事,他在作文中写道:今后,我再也不去买菜了!教师看了之后在评语中写道:第一次买菜,忘了找钱是很正常的事,失败总是有的,再向妈妈要求去买一次菜,相信肯定能做好的,试一试,好吗?这位学生在第二周日记中说,他真的又去买了一次菜,这一次妈妈还表扬了他呢!老师又在评语中鼓励他把作文给妈妈看看。果然,妈妈看了之后也很有感触,特地给老师打了个电话,感谢老师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评语改革过程中是很多的。
三、评语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作文真实性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灵魂。现在的学生作文由于引导不当,学生找不到写作的素材,只好编选一些空洞的、虚假的内容。因此出现了写好事一个班捡到二三十个钱包等许多笑话。通过评语改革,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一些身边的小事、趣事,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
四、评语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文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很多,如命题上的创新,选材上的创新等等,但不管是哪种途径,教师评语中的引导都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有的老师把创新教育看成是高不可攀的。如写《我的爸爸》,有位学生没有写爸爸怎么关心我们学习和生活,而写了他爸爸的两个缺点:爱抽烟、爱发火。老师在评语中说:写一个人的缺点,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特点,你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愿意把你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五、评语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
在改革教师作文评语的同时,还要求针对教师评语,进行对话式的交流和作文修改,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评语的作用,也带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这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能回忆起来吗?;让奶奶整理书包可不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对吗?等等。这些互动式的评语,增加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六、评语改革,有利于融洽师生的关系
这是评语改革一项意想不到的收获。情感式的评语,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尊重理解学生,用商量的语气就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一改以往说教者的形象,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也都很愿意敞开心灵与老师交流。
4.改革开放作文 篇四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岁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转眼之间,祖**亲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意气风发走过40年。
爷爷的祖国:“泥房木房混合住,粗茶淡饭少钱粮,文化生活更贫乏,想看电影串村庄,煤油灯下苦思量。”这是爷爷回忆年青时的写照。爷爷常会笑着说:“我们那时候有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那时腿是我们主要交通工具……”。爷爷还常开玩笑说,你奶奶是我找人借5元钱买的,奶奶每次听到这,总会瞪一眼爷爷,然后我幸灾乐祸地“哈哈哈……”大笑起来。
爸爸的祖国:“老老少少住新房,吃饱穿暖没问题,文化生活更充实,观看电视精神爽,家家电灯喜开颜。”这是爸爸回忆年青时的写照。事实证实:“中国像一头睡狮,静静的睡着,但是,当它苏醒的时候,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爸爸总自豪地说:“我和你妈结婚时不仅有彩电、席梦思、空调,电脑,还用上了冰箱和太阳能,生活真是幸福!”
我的祖国:“改革开放结硕果,市场经济放光芒。吃穿住行样样精,今昔对比两重天,犹如地狱与天堂。”这是我现在的生活写照。00后的我,完全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成长:住的是别墅;出门是专车;吃的是应有尽有;穿的是五颜六色……你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与四十年前那个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5.改革开放30年作文 篇五
奶奶告诉我,过去的四大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缝纫机,不再是最值钱的东西了。而这些东西已被电视、冰箱、空调、汽车和手机所取代。电视让大家不出门就可以看到外面发生的事情;冰箱可以把吃不完的东西保存起来;空调在任何时候都能调节房间的温度;汽车成了人们的日常代步工具;手机让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通讯。这四十年给人们帮助很大!
爷爷说,现在科技发展特别的快。以前天天还要带个钱包出门,还有可能弄丢呢。如果要去买一个很贵的东西,还要装好多钱,多麻烦啊。我想到现在,天天只要带一个手机出门,如果要买东西,只要扫扫二维码就支付好了,而且支付宝还可以摇一摇领红包呢!上个星期,妈妈从成都带回来了一盒牛肉丝,我觉得很好吃,还想吃一盒。妈妈只用手机扫了一下盒子上的二维码,再选择要什么商品,点击下单后,牛肉就可以给你邮寄过来。这样不用出门就可以吃到成都的牛肉了。
6.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 篇六
40年前,我们穿衣服崇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40年后的今日,商场里的各种衣服玲琅满目,任君挑选;40年前,坊间流传“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40年后的今日,则是“米仓满,面仓满,鸡鸭鱼肉随便选”;40年前,筒子楼里冒黑烟;40年后的今日,高楼大厦遍人间;40年前,自行车都属于“三大件”;40年后的今日,满街都是小轿车……
而这些,仅仅只是老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的航母下水了,我们的飞船上天了;我们的环境变美了,国际地位上升了——改革开放40年来,生活在红旗下的小伙伴们,必须深切感受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我们发自肺腑地想要呐喊一句:厉害了,我的国!
朋友们,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是否有故事要与大家分享、有心里话要说给党听?写下你的故事,说出你的心里话,让我们共同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增光添彩!
7.“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篇七
激发习作兴趣, 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积累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件事感兴趣, 才能做好某件事, 因此, 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日常生活中, 老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都会直接影响孩子, 教师首先要留心周围的事物, 随时点播, 就会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一次写雪景的习作中, 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完后, 几乎千篇一律的写着: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树啊!房子啊!全白了。“白”是雪景的特点, 但是学生突出的仅仅是这一点, 我看后, 觉得雪景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让人感觉不到雪景的美。一次偶然的机会, 触发了我的灵感, 天冷了, 教室的窗户上结满了好看的窗花, 学生很好奇, 我就利用他们的好奇心, 指导他们观察窗花, 学生们看了后说:窗花有的像森林, 有的像狗熊, 有的像猎人在打动物……。通过仔细的观察, 我要求学生写小练笔, 学生们写得不错, 在写作中, 不仅知道用一些比喻、拟人, 而且能突出窗花的特点。进行点评后, 我再一次领学生去看雪景, 这时, 他们就把观察窗花的方法用在了观察雪景上, 观察得很仔细, 写的雪景也比上一次有了较大的进步。
开放课堂, 走进生活, 从生活中找到素材
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 尤其是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模式, 更加封闭了学生创作的源泉。因此, 让学生通过开放的课堂, 走进生活, 从生活中找到走进习作的素材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习作本来就是对生活的描述, 只有对生活十分了解的人, 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习作来。如在教学“我学会了……”时, 许多同学都写了学会了做饭、炒菜。但是在他们的描述中, 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我先烧好了水, 然后把米放进锅中, 一会儿, 米饭就熟了。”试想一下:没有洗的米能吃吗?放在什么样的锅中, 多长时间能熟呢?由于他没有真实的体验生活, 没有亲手做过, 因此, 叙述中漏洞百出。另一位同学在叙述自己炒菜的过程中这样写到:“我把菜洗好、切好, 把油放在锅里, 一会儿油热了, 我赶紧放菜, 不一会儿, 菜出锅了, 我一闻, 还真香啊!”大家都知道, 火没点, 盐没放, 这样的菜能香吗?看到这里, 我着急了, 怎么办呢?正在这时, 学校食堂的菜香味飘到了我跟前, 对, 带他们去食堂, 让他们亲自观看一下, 当他们亲自看了师傅们做饭、炒菜的过程后, 脸都红了。回到教室, 我再一次要求他们, 根据今天所观察的过程, 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 亲自体验一下做饭、炒菜的经过, 然后把具体的经过叙述出来。第二天交上来的习作, 真是与以前的大不相同, 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写作的素材。
在游戏中习作, 在习作中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 人们常说:“不会玩的孩子, 也不会思维。”游戏又是孩子们最爱的内容。因此, 我就想, 能不能把习作中的难点以游戏的形式突破, 这样学生的习作压力小, 加之自己有亲身体验, 这就是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在一次教学“有趣的游戏”这一习作时, 我大胆采用了游戏的方式。走进教室, 我仅拿了一条方巾, 孩子们很奇怪, 不是作文课吗?老师怎么书都不拿?我知道, 我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但是, 我依然沉住气走上讲台说:“今天, 老师想与大家一起玩游戏!”顿时, 教室了炸开了锅, 连平时最害怕习作的学生也一改往日的面孔, 积极投入到游戏中来, 在同学们的一阵猜测后, 我默不作声的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大的娃娃头, 我补充好五官, 唯独留下了鼻子未画, 学生说我画错了, 少了鼻子, 我顺势就说:“那今天我们就比赛画鼻子。”学生一阵欢呼。之后, 我讲述了画鼻子的游戏规则,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要求上台画鼻子。一堂课下来, 教室里的气氛十分热烈, 学生们玩的入情入境。当学生们写习作时, 学生能抓住上台同学的各种表现进行描述, 一堂作文课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如果上课伊始, 让学生通过回忆玩游戏的经过, 而不是开展游戏活动, 我想学生的思路未打开, 只是干巴巴的口述, 让人无法感受到游戏的“趣”在哪。通过学生自己亲自体验, 写出的习作真实感会更强。
开阔视野, 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的空间中驰骋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正是因为海的广阔无边, 天的高大, 才使得鱼儿、鸟儿们自由飞翔。那么学生的习作不也是如此吗?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 人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 作文教学更是如此。过去, 我们用固定的习作模式来让学生写习作, 学生的作文就被禁锢了, 也就失去了习作的真正含义。我在教学“20年后的……”时, 就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本来这是一篇想象作文, 应该让学生自由叙述, 但是学生选择写“20年后的我”时, 我就要求他们, 20年后的自己变化只能依据现实中我们的影响去写, 他们写20年后自己成为大老板、大富翁、科学家, 我认为实现不了, 一一反对。因此, 习作交上来时, 雷同太多。事后反思, 由于自己用旧有的经验来判定某一个人的想象, 这不就把学生关入了死巷, 让他们不得不按图索骥吗?再一次写想象作文“假如我会克隆, 我要克隆……”时, 我就放开了学生的手脚, 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这样一来, 学生的思维拓宽了, 想象也大胆起来, 有的写克隆地球, 有的写克隆太阳, 有的写克隆山川树木, 甚至还有的写要克隆自己的。由于学生思维的开阔, 想象的空间变大, 所写的内容就包括了方方面面, 这也是学生思想的真实反映。
8.作文教学改革刍议 篇八
一、作文教学改革
一般我们认为有了人类社会,教育也就产生了。自古代开始,语文教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三个历史时期,其一定程度上受到每个历史时期相应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语文教学不断地演变、发展,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不断地进行改革是必然的。在原始社会,作文教学尚且隐藏于人们没有文字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并不为人们所知,它们用于口头语言学习交流生产劳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象形文字、书简的出现,西周学校的产生,伟大学者以及代表其言论的教学教材的诞生,作文教学的雏形形成,可见,作文教学经历了由言语到语言文字的改革。纵观古代语文教育,隋唐科举制的产生对作文教学改革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加之科举“一文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使得“为官”与“作文”紧密捆绑,直至明清“八股文”,无不如此。从此作文教学带着政治目的与个人主义功利色彩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在封建社会开科取士的选拔制度下,“文章千古事”是作文教学的最好映照。具体来说,在明清时期科举八股取士的方式下,作文以八股文的形式出现,占据了几乎所有读书人的思想,其扮演博取功名的“敲门砖”。这种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形式主义,成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文人思想也因此受到禁锢。清末鸦片战争时期,近代西方现代思潮的不断涌入,新旧文化发生碰撞,许多有识之士在“民主与科学”的思潮中甄别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漫长科举制度下的作文教学弊端也逐一显现。众多学者中,梁启超对作文教学思想见解独到,可谓高屋建瓴,他发表出版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作文教学法》两篇专论有效促进作文教学改革道路科学化,对近代作文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梁启超作文教学四原则,“坚持从实用出发,教学生写日常应用的文字;坚持从实效出发,教学生写一次得一次的好处,反对多作而草率从事;坚持从实际出发,教学生写有实际内容的文章;坚持从实感出发,教学生写真情,说真话”可以看出,他纠正科举制度下的作文无实用价值之弊病,首先要求学生写贴近生活的有用文章,主张革除旧弊,将八股文、试帖诗、绮丽文、矫揉文以及无病呻吟的文章祛除。其次,作文教学要有实际效用,学生通过写作要有所得,十年寒窗,苦读苦背经书的方式不可取。然后要求文章从实际出发,形式主义、凭空胡诌的文章要不得。最后,作文教学要从学生自身实际思想情感出发,表达主体真情实感,禁锢人们思想的写作方式理当革除。由此可见,梁启超作文教学法的提出为近代作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科学地前进道路。
随后,一批批从事语文作文教学的工作者从梁启超作文教学理论中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而又因其理论的系统性、前瞻性,为现代作文教学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现代作文教学改革并未能完全按照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的方向前进。其过程中,作文教学曾深受“左”的思潮和“政治第一”的文艺服务观的影响,大部分作文命题是为政治宣传服务的,如“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53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56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58年),这种命题作文方式是科举考试的沿袭,成为作文教学改革史上的倒退。而高考制是继科举制之后作为我国目前最公平、最公正、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制度。其对全社会的影响力是国内其他考试所无法比拟的,其中,语文作文是目前各科所有试题中占分最多、用时最长的一道试题,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作文教学只重结果而轻过程意义,可以说是改革中的又一退化。进入二十一新世纪后,许多学者和国家教育部都意识到了改革的问题所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负责任的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要有独立的写作思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写作研究提出了以人为本、张扬写作主体个性、倡导创新的新内容。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为作文教学谋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应试与教学两者仍处于不和谐状态。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新课改为时代背景,新课标为指导,对作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究。当前,作文教学研究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各种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涌现,如:随笔化写作教学、诊断式作文教学、粘连作文教学等等。在仔细研究后,不难发现这些思想观点的实质是对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作文教学理论活跃的局面前,作文教学的效益仍然不尽人意,原因可能是语文教育专家的研究侧重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存在一定距离。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自身素养和视野限制;二是目前社会中、高考应试教育的压力影响;三是受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影响。
(一)教师自身素养和视野受限制
教师作为作文教学中的施教者,首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不容忘记,自然应该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为此,教师要善于写作并有经常习作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才能指导学生的作文。
其次,在新课标、新课改的引导下,仍不乏有许多教师观念陈旧,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学习方法,熟能生巧的观点促使他们拼命布置作文,造成学生厌倦作文,一味造字,胡编乱诌,套用模版,无真情实感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此低质量的作文实属无益。如此一来,作文教学改革中对于写作数量与写作质量关系的探讨便上升到哲学中质与量的问题。作文训练量的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的飞跃,那么前提是这些作文训练应是有效的,梁启超认为的实效是让学生写一次得一次的好处,教师和学生反复对一篇作文进行修改以求达到预期要求。因此,教师应在保证有效作文训练的前提下追求作文教学训练强化。
最后,作文教学改革收效甚微还受教师的认识与视野的影响。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很多教师目光短浅,虽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但只是为了让学生在应试中取得高分,过分注重写作技巧、语言表达(字词句修辞),忽视作文自身的存在意义。
(二)目前应试教育的压力
目前,作文教学改革还遇到了许多其他问题。应试教育影响严重,特别在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学生以及家长在这一过程中把作文视为得分工具,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默许了这种现象。于是,平时作文训练中大规模的出现胡诌、浮夸、矫揉造作、套用模版现象;考试文体轻实用、应用文体,作文远离生活,结构混乱。同时,教师没有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随意抽取作文命题,作文评价敷衍了事;作文教学的始末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程式化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兴趣、创造、想象力。诸多问题的存在,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学生作文中也实属凤毛麟角。
(三)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各异
学生作为作文教学中的受教者,又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接受新知是教学中最乐观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教师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作文还需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这些都是现今学生所缺乏的能力和条件。那么,在培养这些能力的同时应考虑学生身处的特殊时期,中学作文教学的对象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变化多端,思维、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独立意识变强,好奇心浓重,个人兴趣广泛,感情情绪化,追求个性。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善于引导、激励,对于青春期的学生以防叛逆、厌学、小情绪的出现。因此,作文教学改革应与当前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
三、现实启示
纵观作文教学改革历史进程,结合现今作文教学现状及对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前人梁启超的作文教学思想扮演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现阶段的作文教学改革来看,他的思想无疑仍然对现今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其作文教学思想的道路上继续探索改革,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社会环境影响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该如何面对作文。
首先,作文教学告诉教师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也就是梁启超作文教学原则中的“规矩”。“所能教人的只有规矩”,“如何才能做成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教师应该提升视野与认识事物的境界,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是培育人才而非应试机器,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不断充实自身语文素养,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际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背诵范文、模仿范文以求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效果,显然在作文教学理论中是行不通的,教师应传授学生写作技能和方法,实践中教师们探索总结的“观察—分析—表达”作文写作方法比较适合传授给学生。
其次,梁启超主张作文在堂下完成就是给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时间。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更是把观察生活作为学习作文的基本功,这样可以有限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胡诌乱造现象的发生。教师不应将作文圈定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时间是必须的,“分析”是教师与学生对作文的一次次沟通交流,更是学生创造性产生、逻辑性思维整合的过程。作文教学中的“规矩”并不是固定模版,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创新,将创新思维融于写作。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然后在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下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写作素材加之创新思维都是为了作文的表达。
最后,学生如何将素材、创新思维表达出来离不开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知识积累、语言表达,教师更应提倡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杜甫的千古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是读与写二者相辅相成关系的最好例证,阅读引导学生增长知识,将文质兼美的文章经过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教学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名家名篇,同时要做读书笔记。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成长关键时刻,教育应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作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照顾学生的小叛逆、小情绪。作文需要有效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枯燥乏味的情况,加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教师应该用物质(奖品)和心理(鼓励、表扬)两种正面方式强化作文教学,也就是斯金纳强化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利用正强化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尽可能的肯定表扬,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至今,作文教学改革探索的道路仍在前行,未来的改革中会有许多未知的问题出现,作为将来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我们,继承前人优秀作文教学理论的同时,我们应该紧跟社会发展进程,研究出创见性的作文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梁启超.作文入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徐林祥,张中原.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5]黄全愈.美式校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房文青.高考作文改革与高中作文教学探讨[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8.
[7]代光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8]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9.八年级改革开放作文 篇九
晚清时期,愚昧的清朝政府高傲自大,闭关自守,使得中国逐渐走向衰退,直到外国打进城来,用上了洋枪、大炮,而中国军队还用着冷兵器时才猛然醒悟。战争后,在经过多年的摸索,是邓小平爷爷大力提倡与外国建立交往,促进发展,就在短短的三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出生于七十年代的爸爸妈妈,他们的童年没有遥控汽车,没有洋娃娃,没有各种电脑等,有的只是自制的毽子、铁丝圈,虽然有些粗糙,但也自得其乐。逢年过节,能够穿上一件新衣服、吃上家中自制的零食那就算是一种享受了。然而我的生活比蜜甜,芭比娃娃买了一个又一个,什么遥控汽车啦、拼图啦、各式运动器材等应有尽有。吃的就更别谈了,吃着香脆的署片,鲜美的鱼丝,嚼劲十足的牛肉干等零食,真是品种繁多,口感不错。而那时候的妈妈上小学是步行几里的崎岖的羊肠小道,背着小黄书包,每天清晨很早就得起床,放学回家后还要帮助大人烧火做饭等,和妈妈的童年比起来,我是多么幸福啊。每天上学放学都有家长接送,而且能背上各种卡通形象的大书包,里面放满了各种课本和文具,多么“丰满”啊!放学回家后,做完作业还可以休息,真是太幸福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的住房条件也明显改善。您瞧,一栋栋现代化的工厂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楼鳞次栉比,就拿我们家来说吧,爸妈以前住的是低矮破旧的小平房,环境也非常糟糕,如今,不到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子,早也变成了一百平米的大房子,生活在宽敞明亮的家里,我们真是幸福无比。
改革开放三十年,外国人不再是“一级保护动物”了,无论大小城市,都可以亲眼目睹不同肤色的外国友人,人们也不再象看西洋景似的看他们;改革开放三十年,贫穷落后的中国早也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北京奥运会,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中国以51枚金牌的成绩登上了金牌榜首……
10.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作文 篇十
在一旁的奶奶边聊着微信边接着说:“别看我们现在买东西这么方便,想买什么买什么,你可能想不到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物资缺乏。粮、油、肉、糖、棉、布等日常食品、用品,都是是凭各种票供应。那时,想买的确良布,扣子,袜子,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些东西,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的。我以前的工作就是卖这些东西,那时候所有卖东西的商店都是国营的,所以我的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挣得也多,后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允许私营企业,许多国营企业都倒闭了,所以就有了下岗职工,但是许多下岗职工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的企业和商店,比以前挣得更多了。”
这时爸爸抱着妹妹进门了,爸爸给妹妹和我买了好吃的、玩具和衣服,都是最新款式的,我高兴的冲了过去,对爸爸说:“爸爸,我们在谈改革开放呢!”。“是吗?”爸爸笑着说,“改革开放还需要我们这一代和你们一起继续努力呀!现在我们住上了电梯房,开上了汽车,这在以前都是连想都不敢想的,短短几十年,国家发展太快了,这都是改革开放的功劳呢,现在有视频电话、微信等让人和人的联系也不再有距离,不需要再支付昂贵的电话费,交通便利,高铁速度快,一个国家从南到北当天可以轻松地到达,人民生活越来越便利,说到便利,就连支付方式都改变了,刚才我给你们买的东西都是扫二维码支付的,现在出门连钱包也不用拿了,科技在进步,等你们长大了,科技会更加发达,互联网会让世界越来越小。”
这时,我们才发现爷爷早就进门了,正在听我们谈话,他放下钓鱼竿,说:“虽然国家发展快速,许多人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但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还有许多穷人,许多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扶贫,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还是实现共产主义,让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爷爷,我知道,前几天我在微信众筹上给一个白血病的小女孩捐了10元钱。”“恩,好孩子!”
11.开放作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 篇十一
【关键词】关注社会;审视自我;培养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将作文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开放作文教学,把学生的目光推向社会生活前台去关乎“人”的思考,逐渐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考习惯,陶冶学生情操,让“人”融入“文”,“文”又包蕴着“人”。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程
①关注热点焦点,了解时事动态。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之所在,它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开设“一周热点纵览”专栏,把从各渠道收集的热点焦点向学生介绍,打印成文下发交流。这些“点”很多都是学生视而不见的世事盲“点”,有别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或者是他们视野未及的“风景”。从这些“纵览”中,学生渐渐地认识到:在我们周围,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世界,那里风起云涌,时刻上演着或喜或悲,或忧或乐的“乐曲”。学生在接受这样的认知后,在作文选材时,就会把触角有意识地投向这个多元化的“大海”,摒弃那些老生常谈的琐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都关乎“人”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
②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道德信仰危机”、“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奥运”等都是很好的大众话题。在教学中应经常引入这些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思考,激发他们去探索其意义。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向棕熊泼硫酸”一事,笔者曾将这一热点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谈自己的感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许多有见地有质感的观点,如:学历和道德水平成正比吗?德育重于智育吗?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此举的真正动机何在?等等。学生讨论很热烈,它激发的是学生对社会进程中“危”的深层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到作文选材中,进一步融入自己的生命中。
二、引导学生审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的是人对于自身的把握和认识,是对于自我的一种深层思考。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强弱影响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自我意识的正确与否,和人文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去审视自我意识,就是在教育学生学做人,自我意识增强了,作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就提升了。
①调整价值取向,弘扬浩然正气。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受社会风气影响呈现出狭隘的功利色彩,崇尚名利,追求荣耀,过于急躁和浮动。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和网络的影响,许多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消失,人生目标的散漫是许多学生沉湎网络、空乏无聊的原因,因而重塑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尤为重要。应用美好的情感占据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学习“感动中国人物”,鼓励他们尊崇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去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灵,升华思想。学生只有在美好情感和观念的支撑下,才能彰显文字的功力,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对于学生作文中显露的个性,要去倾心地呵护,密切地关注学生随时迸发出的个性的思维火花。对那些崇尚真善美的闪光点,要充分加以肯定和鼓励,并用尊重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火花去照耀自己的作文教学的路子,让作文教学成为培养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境界崇高的学子的人文学科。
②走向社会生活,打造美好心灵。每周开设“新闻广角”,介绍生活中的材料。作文是源于生活的,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活水,我们的作文课堂要向生活打开一扇窗,让学生走向社会和自然,深入生活,接触人民,培养关心社会、热爱自然、同情弱者、爱护生命的赤诚之心,去触摸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愫,去感受一山一水的博大胸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味“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精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生活中打捞鲜活的作文素材。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大语文”的理念。
三、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吸纳人文精华
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会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除了课堂的教材外,还要广闻博记,感受语文本色。
①诵读古典诗词,关注当代名作。唐诗宋词里,忧国忧民、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等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是一脉相连的。学习古典诗词,能够让学生在熏陶中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教化,自我的品位和内涵会不断地提升。援引当代文学的例子,树立学生的社会和历史意识。
②涉猎多种学科,拓宽阅读视野。新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九年要达到阅读量400万字以上,除了纯文学作品外,还提及了“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不同学科知识能开拓学生作文的视野。为此一方面每年指导学生读一本中外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并做好读书笔记。另一方面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读《新华文摘》、《科学世界》、《人物传记》、《南方周末》等优秀期刊。
12.开放式作文教学初探 篇十二
1. 丰富写作流程,加强自由习作训练
(1)坚持新思路。
我坚持开放作文教学的新思路,鼓励学生自由习作,从而改变学生“写时无话,不写有话”的现象。在选材、指导、写作、修改、评价、赏析的主要流程上,让学生自己做主,实行学生之间的互导、互改、互赏、互结的训练环节,实现“教师一学生、学生—学生、学生一家长”的双向传递的互动训练模式,立足于“观察指导课、阅读吸收课、信息交流课、写作练笔课、佳作欣赏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进行自由习作训练。这样就能把握学生写作的脉搏,督促其勤写常练,及时反馈,准确评价学生的作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2)涌进新信息。
多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报,有目的地搜集信息,积累丰富的感性素材,是解决学生作文“难为无米之炊”的良策,作为教师要多加引导。通过阅读,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平时我还要求学生争取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因为这是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长见识的好课堂。还培养学生记录生活中重大的、有意义事情的良好习惯。每逢有精彩的体育比赛、文娱演出、国内外大事的现场直播,我都要求学生看后在日记中及时写下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和体会,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想写,以至逐步达到乐于写作、善于表达。
(3)开辟新路径。
在作文教学中,我还开辟新的训练途径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生活,如自编童话、诗歌改写、活动纪实等。在这些途径中,灵活训练学生的各种语言、激发写作兴趣。另外,我还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事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写。比如,在讲台上放一盆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最后自己确定写什么话题,用什么形式来写。
2. 改进指导方法,强化教师主导作用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本属于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是“开放式”作文教学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遵循了“放而有序,序而有活”的原则,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如何正确、科学地指导,指导得“恰到好处”,显得非常重要。
(1)相机诱导。
作文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教师不要过多地进行干涉,只要在学生写不下去、难以深入的时候加以诱导即可。
(2)分类指导。
同一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能力、作文习惯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例如,训练学生通过一件事,写一个熟悉的人。要写出这个人的特点来,如何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指导?首先确定不同水平学生的训练目标,在习作过程中,依据不同的训练目标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潜能生,伸出热情的手“扶一程”,作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基本达到要求;对于中等生和尖子生,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给他们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步能够独立思考、独立作文。
(3)矫正指导。
小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各种差错时,教师要切实做好矫正工作。在实践中,我通常选一篇犯有典型错误的文章,投影展示,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共同讨论、集体批改,以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在讨论批改的过程中,我教给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步骤。然后,学生再分别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此时应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这样,既进行了整体性指导,又能针对个别差错进行个别矫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这是尤为重要的。
3. 拓展社会生活,促使学生言之有物
(1)观察得材。
日出月升的情景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四季景物的变化要从不同角度去留意,工作与生活的情形要从不同角度去目睹,这样写作素材才会像潮水般地涌来。对于“冰点状态”下的学生,如何升温融化?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切人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周围的生活、环境的观察思考,创造条件启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去初步产生创造的欲望。如我让学生描绘一下秋天早晨的雾景,起初学生大多只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写出晨雾由浓到淡,到逐渐消失的过程,对美没有能够充分表达。于是我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先整体感受太阳初升时晨雾缭绕的飘渺之美,然后选择学校旁的房屋店面、小河边的常绿灌木、河面上变幻的雾气作对象。这样学生一下子兴奋不已,产生了舒畅愉悦的审美体验,高涨的创作冲动油然而生。
(2)听“古”得材。
听长辈们讲时代变迁、名人轶事、家乡民俗等,是我经常布置的家庭作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图片,做好记录,也是写作的源泉之一。再相机举行汇报、展览、演讲等活动,加以消化、吸收。
(3)实践得材。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尤其喜欢有趣的活动。为此我指导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寻找作文乐趣及内容。课外活动是学生娱乐的小天地,我就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班队活动。如跳绳比赛,学生全力以赴投入。由于学生处身于乐趣中,所以写作起来就不费劲了。另外,只要是学校组织的任何集体活动,比如祭扫烈士墓、参观二郎神遗迹公园、硕项湖游湖赏樱花、敬老院爱老敬老、为地震灾区爱心捐赠、秋游野炊等,我都让学生把活动的内容、经过、感受写出来。
(4)漫谈得材。
组织学生漫谈交流从家庭、学校、社区耳闻目睹的事,从而不断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由读写课”是我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看似占用了语文教学的时间,实质上这种做法是很有价值的。内容不限、形式不限地让学生进行演讲,可以说说上下学途上的见闻,也可以是饭后家人的活动等,只要语句通顺连贯,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所说的内容即可。
4. 加强学科联系,丰富习作内容
13.听爷爷讲改革开放作文 篇十三
每当早晨,我背着书包,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地去上学的时候,爷爷总会笑着说:“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而我总是一脸疑问,难道以前爷爷、爸爸他们不是这样的吗?
一天晚上,我做完作业,就让爷爷讲讲以前的故事。我好奇地问爷爷:“您、还有爸爸小时候也是这样幸福的生活吗?”爷爷笑着说:“当然不是,有很多事情,你还不知道。我就着急地叫爷爷赶快给我讲讲。爷爷满脸回忆着以前。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以前,生活没有现在的好。那个时候,国家还很贫穷,人们的生活生活水平还很低。在那时候,物资很少,买肉要肉票,买粮要粮票。而且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吃得上肉,小孩子的`也都是穿旧衣服、背旧书包。那时候的街道很窄、坑坑洼洼的,街上的车子很少,谁家要是有辆自行车,就会觉得很稀奇,哪有像现在交通这么的方便。以前也是没有电视,更何况说电脑呢。
听到这,我拉着爷爷的衣角,充满好奇地说,那后来呢,后来发生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爷爷笑着说,你这个小故事迷,那么着急。我对爷爷笑了笑。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街道变成了水泥路,也比以前更热闹了;交通也越来越方便;通讯方式也越来越简 便;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14.改革开放,乡村的变化作文 篇十四
记得几年前,家乡不少地方还是荒山野岭,野生动物希少,村民住的大多是土砖房,交通不发达,到处是烂泥路。
几年后,我回到家乡,家乡变化可真大。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荒山得到开发,变成了茂密的树林,野生动物也得到保护,国家还专门颁发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家乡的土房不见了,砖房拔地而起,家中已有电视机、空调、电脑,厨房不再烧木头,已经改用了液化气,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啊!家乡变化可真大,科技可真发达,我相信不久祖国会更强胜。
15.论析小学作文教学改革 篇十五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现今我国小学作文教学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累牍,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阅读。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2)体验生活。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3)课外练笔。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4)口头作文。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
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作文
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倾向: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应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学生普遍认为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16.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初探 篇十六
【关键词】作文 教学 改革
作文,既反映了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反映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水平、思想修养和文学修养。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现阶段学生的作文水平良莠不齐,有的作文空话连篇,语句不通,结构混乱,材料贫乏,很多学生的作文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脱离生动的现实生活,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激不起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导致学生出现厌倦甚至抵触情绪。下面就谈谈本人对作文教学改革初步探索的一些体会。
一、更新作文的指导思想
学生在文章中出现较普遍的假话、空话、人文分离的现象跟我们应试教育有密切关系。学生为了不在考试中吃亏,不得不讲假话。老师也经常告诫学生:“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记住!一定要让阅卷老师觉得满意!”学生的心声也因此而不能出现“异样”的声音,天南地北的学生都把一些自然生活的物象赋予同一含义,如写老师必用“蜡烛”“春蚕”等,你决不能写老师的懒惰等不良行为;写领导的关心,总是“和蔼可亲”“无微不至”的。学生明明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但为了分数却写言不由衷的话,缺少了作文的真情实感。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思想,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要以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为出发点,教“作文”先教“做人”,矫正某些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如虚荣心、急功近利、人云亦云的懒惰心理等,指导学生踏实做人,诚实作文。以人为本、人文合一的作文教学思想,就是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把学生的写作能力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只有建设一个让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只有让学生真心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用自己的手畅快地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真实的世界,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才能真正实现人文合一的指导思想。
二、改革作文教学的环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要对作文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1.改革作文命题方式
作文能够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其综合能力。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思想修养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及环境的影响,他们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同一作文题目,大家都去写当然出现写作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形。因此,命题作文应当改变以往统一命题“一刀切”的做法,提倡命题多样化,提倡自主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给学生造成一个宽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便于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思想实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再受约束和局限,他们将张开思想的翅膀,充分地抒发各自的真情实感,从而改变以往的作文“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弊端,写出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
2.改革作文的训练方式
“一课一练”的快速作文,已成为当前一种普遍的作文训练方式。传统的“一课一练”,是教师讲授一篇课文,学生就模仿一篇作文。我认为,在新形势下,必须打破这一传统的作文摹写方式,代之以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例如,不同文体,不同写法的单项写作训练或综合写作训练。其中较典型的是“先读后写”式。其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反复阅读一篇典范的精美文章,并向他们点拨阅读该文应留心哪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反复研读中,不仅把握住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手法等,同时还应列出该文的写作提纲,然后快速写出一篇读后感或“一篇一得”式阅读心得体会。这种快速作文训练方式,不止是一种写作技巧训练,更应是一种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除了提倡快速作文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修改的时间,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更容易出现更优秀的作文。
3.改革作文的批改方式
作文批改一直以来都是“吃力不讨好”,我在教学实践中,变这种传统的批改方式为教师部分批改、学生互改和师生共改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批改方式。这种批改方法的特点是加强教师批改的指导引路作用。
(1)教師范改。即在全班作文中挑选几篇不同层次的作文由教师精批细改,并在讲评课上围绕训练重点详细讲评。这样做既能为学生提供评改的样板,同时也减轻教师的负担。(2)学生互改。就是教师在范改的基础上把其他作文交给学生批改。这样做可以使优差互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3)师生共改。即选出好的学生习作由学生宣读,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得失,最重要的是善于及时发现学生见解中的独特之处,随时进行诱导、引路和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文学鉴赏水平。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作文水平较低和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实施作文教学改革,我们应正视问题,不要回避困难,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就不会累,并且容易上手。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与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多花点工夫钻研。那么,写作兴趣又怎样培养呢?
1.多表扬鼓励
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好,一句话有表现力,我们都可以作为表扬的理由。然后再适当地指出作文出现的问题,但问题不宜一次指出过多。
2.多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开辟“优秀作文园地”,并常办常新。其方式是在教室后墙或教室外走廊墙壁上布置一方“优秀作文园地”栏,将每次作文的佳作或者有特色的习作张贴在栏内,待下次作文评改后即及时更换。因其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展示,大家争先观看,其启发、促进作用不言而喻。向校刊、当地刊物推荐学生佳作。每学期定期进行作文比赛一、二次,对班级竞赛获奖者颁发奖状奖品等。这些做法可以使学生日常写作激发和培养起来的写作兴趣得以持续和巩固,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注重身教,使自己成为写作能手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教师就应该多练笔,学生若能经常在报刊杂志上自己老师发表的文章,学生能不受到感染吗?能对写作不产生兴趣吗?
总之,学生作文兴趣和能力的提高,需要全体语文老师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17.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作文 篇十七
吃晚饭时,我看了看碗里的鱼和鸡翅,觉得没有一点是食欲,唉,于是拿起筷子在碗里左挑右选。爸爸看了说:“你看哪块漂亮?别挑了,要是在三十年前的话,一星期才能吃上一顿肉。”听了爸爸的话,我连忙问:“三十年前到底是什么样?”爸爸说:“三十年前呀,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比方说,三十年前,买肉和粮食要凭票限量供应,很多人家连饭都吃不饱,现在的很多蔬菜、水果当时都见不着;大部分人都穿布鞋胶鞋,不管男女老少都穿一身灰色衣服,谁也没有见过现在的各式各色时装;对一家人来说,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都属于很贵重的物品,听新闻、听歌曲大多通过收音机或是单位的大喇叭,哪像现在这样电视、冰箱、空调、电话、手机样样俱备,还可以上互联网,满马路是私家小汽车;小孩们玩的游戏多是捉迷藏、打沙包、弹弹珠、滚铁圈,根本没有现在的MP3、PSP、任天堂、世嘉等;还有,三十年前,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孩子,住的都是平房或杂院,往往几代人同住在十几平房米的小屋里,用水都要到外面的公用水龙头接,更不用说煤气、暖气了。这三十年啊,各方面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很多事情你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话让我似懂非懂,我继续问:“为什么三十年前和现在差距这么大呢?”爸爸笑着说:“那是邓小平爷爷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结果,这三十年来,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科技发展了,国家变强大了。我们收回了香港、澳门,多次举办了亚运会、世博会,第一次举办了奥运会,还实现了宇航员太空出舱行走,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啊,我好像有点懂了,原来改革开放这么好,如果继续把改革开放坚持下去,明天的日子会更加美好,国家会变得更加强大!
18.改革开放40周年作文 篇十八
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梦是什么颜色的,那我必须会告诉他,是红色的。
是五星红旗上的红色,灿烂而招展;是初升朝阳的红色,热烈而蓬勃;是中国人心脏搏动的红色,铿锵而有力。
华人华侨遍及世界各地,做着不一样工作,有着不一样的时差,然而,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鲜红的中国梦。中国华人华侨也为了自我的中国梦,为了改革开放贡献了自我的青春,见证了中国40年来的改革和发展。
**年,中国这头雄狮慢慢觉醒,步履艰难,然而有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一场改革开放的春风便吹满了中华大地,吹醒了沉睡中的中国,睡醒了广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中华民族最终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的十年,国家政策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一座座高楼崛起,一片片经济带在建设,一家家企业遍地开花,而与各个国家相关合作政策的出台更是拉近了华人华侨与祖国的距离,让改革开放春风不仅仅吹遍神州大地,更吹进每一位侨民的心,在每一位侨民的心里,种下一个鲜红的中国梦。
**年,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这十年,经济特区建成了,新增了;香港澳门回归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出现了。整个中国,正蓬勃发展,国家经济繁荣富强,军事力量显著增长,我国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全国各地的经济都发展迅猛。在沿海地区设立的经济特区,如**等,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那些华人华侨,也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见证着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参与着改革开放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二十年,华人华侨在国外的政策越来也好,侨眷在祖国的生活越来越好,衣食住行的改善则更让侨民感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为人们带来的完美生活,让在国外工作的子女的放心家里的父母,也让留在祖国的亲朋放心让儿女们去实现自我的抱负。
**年,改革开放**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年,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名族振兴。载人火箭升天了;探月卫星发行成功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实现了;奥运的大幕也在中华大地拉开,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随着中国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许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外国投资,中国大陆投资移民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是一个侨民大国,“中国侨务工作肩负着维护侨益、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的重任,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为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大舞台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华人华侨的政治认同发生了改变,呈现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认同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飞速发展的见证。
今年,是改革开放走过的第40个年头!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华侨华人和海归群体进取投身经济建设。侨商投资企业占外商在华投资企业的70%。侨资企业不仅仅为中国引进了资金,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发挥了进取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海外华侨华人与广大留学人员以天然优势承担起中华文化传播者的主角,在中外交流过程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为我国提升“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和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过不一样方式,向住在国政府和主流社会进取传递祖(籍)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成为向世界诠释和宣传中国的“民间大使”和中坚力量。
19.浅谈中学作文教学改革 篇十九
长期以来, 中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究其原因, 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可见, 要根治学生作文中的弊病,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非改革作文教学不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使全社会更加关注素质教育的实施, 也为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
二、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实施办法
1. 更新作文观念
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 我们的思维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
“开放”指中学作文教学向学校各学科、家庭和社会开放, 注重教学与外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是个相互实施积极影响的开放的教学体系。训练观念是开放的, 训练的时间、空间是开放的, 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作文训练。
“多维”指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整体多重的, 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的训练, 而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生的成长, 而是让所有学生学会听话、说话和作文。
“创新”是指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在充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 才能激发中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 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和全面素质。
2. 实施作文教学新策略
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运用什么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定。我们根据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 采用以下教学新策略。
(1) 坚持日记作文
与命题作文相比, 日记的优越性有以下四点: (1) 时间的开放性。日记可以选择适当的时刻, 当灵感来的时候, 握一支富有生命活力的笔, 刷刷地“喷涌”出融入自我情感的文字, 那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2) 内容的开放性。日记松开了学生的手脚, 为其插上翅膀, 把他们引进了一个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 (3) 情感的真实性。日记的价值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蕴含于文字中的、对生活的真实感悟, 是“我”的心路历程。 (4) 作文的习惯性。日记不拘形式, 不限文体, 贴近生活, 让学生回归到写作的主人位置上来, 觅得一份自由舒展笔触的感悟。天天练习, 有利于作文习惯的养成。
(2) 开辟活动作文
所谓活动作文就是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 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 使作文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倾吐情感的过程。活动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方法, 也不仅是作文素材, 还是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 更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 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造的学校。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大玩了一场, 然后下笔成文, 学生的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3) 实践应用作文
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师生双方都只把作文当作是每周2节课的事, 只当作单纯的语言文字的操练, 甚至是应试的工具。不仅是简单的记叙文, 就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文, 也只是在作文本上装模作样地操练。写信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亲人无法收到。在这种十分功利的写作目的的驱使下, 学生很难得到成功的愉悦, 很难感受到写作的实际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应用文训练开拓渠道和机会。可以让学生在寒暑假里给教师发信, 平时让学生自己写请假条、借条, 捡到或丢了东西, 自己写启事;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 给自己的亲人写感谢信等, 学生都非常踊跃参加, 效果也很好。
(4) 激活网络作文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以其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 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 教学信息储存的大容量, 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 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 使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的功能大为增强, 教学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可以精确、生动而安全地再现一些在传统教室里不可能出现的事物、现象、情景及过程, 并可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网络环境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崭新的天地。
20.如何深化作文教学改革 篇二十
一、重视观察积累,写作左右逢源
写作课上,学生为写不出作文而愁眉苦脸,咬破笔头,写作时,不是胡编乱造,就是抄袭套写。写作能力始终不见提高,究其原因,一是缺乏生活积累,二是缺乏语言积累。要改善首先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动手做一做,多用眼看一看,还要动嘴问一问,动脑想一想,为自己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其次是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体现“以读为本”,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开展大量课外阅读,一是利用学生手中的书,二是利用学校图书室的书,指导学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再次是让学生配备积累本,积累大量课内外的好词佳句,唐诗宋词,谚语格言,不同种类的成语接龙,并让学生熟读成诵。
二、平时勤于练笔,写作化难为易
读和写是息息相关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和发展。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教材,随学随写,使写作化难而易。练笔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求学生有感而发,提倡“用我笔写我心”。诸如此类的练笔,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
三、课内合作探究,确保写作质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课前“自主探究”,课内“合作探究”,以确保学生写作的质量。课前“自主探究”,即: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课内“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对话”,在课堂上,我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进行材料交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伙伴面前畅所欲言,把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一股脑儿地“倒”出来。说者滔滔不绝,听者津津有味。让学生在这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待习作写好后,再一次进行合作探究,那就是小组内各成员诵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听取后提出修改意见。这种做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精神。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的批改与评讲也极其重要。总之,教师的思想变了,教法更新了,把写作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说、多写上面来了,学生的意识强了,兴趣浓了,写作能力便自然而然提高了。
【改革开放作文】推荐阅读:
奶奶眼中的改革开放作文09-23
改革开放新起点作文400字08-11
小康征文改革开放后家乡新面貌作文700字06-30
改革开放过程12-02
论文改革开放12-27
改革开放主要内容08-05
改革开放的看法08-19
改革开放我家变化08-28
改革开放成就原因09-12
改革开放宝贵经验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