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精选10篇)
1.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适用 参考学时:3周学分:3 课程编号:0208302S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及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它是机械设计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在本课程设计中要求正确运用上述先修课中学过的知识,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以掌握设计进度。设计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
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题目: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以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为最低要求。
1.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任务: 1装配图一张(0号图
2零件图2--3张(传动零件、轴或箱体 3设计说明书一份,约6000-8000字 2.学时分配: 1传动装置总体设计、传动件计算:3天
任务布置,减速器装拆实验,拟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的运动和动力参数,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2装配图设计第一阶段:2天
通过绘图设计轴的结构尺寸并选择轴承型号;确定轴的支点距离和轴上的力作用点;计算轴的强度和轴承的寿命。
3装配图设计第二阶段:2天
设计传动零件、轴上其它零件及与轴承支点结构有关零件的具体结构。4装配图设计第三阶段:2天
设计减速机的机体和附件。5完成装配图:2天
标注尺寸、编写技术要求、对零件编号、列出明细表及标题栏,最后完成装配图。
6绘制零件图:2天 7完成说明书:1天 8答辩:1天
四、教材及参考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三版龚桂义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第三版龚桂义主编
机械设计(第七版濮良贵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杨可桢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机械工程手册机械工程手册编委会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机械零件手册(第五版周开勤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五、成绩评定: 根据图纸设计质量、说明书的书写正确度及与图纸的对应程度、图面清洁程度、平时考勤及答辩时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按5级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综合评定。
起草人:邵建敏专业负责人:王良文教学院长(主任:李伟
2.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我校的校园网已经建立,由于教学信息资源的匮乏,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建立相应课程的教学网站势在必行。
教学网站是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学系统,借助于多媒体和流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平面设计课程是我校高职艺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网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力。
2 网站的前期准备
2.1 需求分析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网站的浏览者是教师和学生,需要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及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供学习者使用,提供课后习题以检查学习效果。此外,网站还应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一个有信息反馈和实时或非实时交流的系统。
2.2 风格定位
课程网站的风格应当美观大方、简洁明了,界面的设计体现友好和谐、方便用户操作。风格取决于布局和色彩。
网页布局结构大致可分为“国”字型、拐角型、标题正文型、左右框架型、上下框架型、封面型等[1]。无论采取何种结构的网页,都应遵循突出主要内容、主次分明这一原则。本站点的网页采用拐角型结构,正文部分纵向分隔为两栏,这是一种规范理性的分隔方式,类似于报刊的版式。
网站的页面主色调为海蓝色,海蓝色令人想到独立和创造,代表着美好的未来。通过调整透明度和饱和度对色彩进行变淡或加深渐变等的处理,产生新的海蓝色的近似色彩,整个网页看起来色彩统一,又不乏层次和变化。页面中还使用了淡灰色的背景图像,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对于协调页面的均衡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2.3 方案设计
2.3.1 网站栏目及栏目简介
根据需求分析,平面设计课程网站需要建立以下几个栏目:
(1)课程简介。简要介绍了平面设计课程的性质和说明,使用的教材及参考教材。
(2)课程建设。本栏目具体介绍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手段,课程的教学特色,考核方式和课程评价。
(3)教案与视频。该栏目提供了平面设计课程的CAI课件下载,重点章节的教师授课现场视频以及说课形式的课程整体介绍视频,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或复习。
(4)学习指南。网络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不能只提供教案课件,还需要提供学习指南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2]。本栏目包括本课程的知识结构、教学大纲、各章节学时分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以及课程进度表。
(5)实验实训。该栏目提供了平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包括平面设计的精彩案例制作步骤以及所需素材的下载,用于拓展知识面。
(6)习题与试卷。包括各章节的相关习题、历年考题以及平面设计师认证考试的模拟试题,方便了学习者的自我检测。
(7)学生作品。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和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展示。此栏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展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起到宣传作用。
(8)讨论区。在讨论区学生可以进行学习交流、资源共享、信息发布以及作品展示等,该栏目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
2.3.2 网站拓扑图
图1为网站拓扑图。
2.3.3 确定设计工具
开发一个好的课程网站要选择好开发工具和开发技术,网站的静态部分使用Dreamweaver来制作,利用Photoshop设计网页界面和处理图像,网站的动态交互部分采用ASP和SQL实现,IIS为系统运行服务器。
3 网站建设
3.1 设计首页界面
3.1.1 绘制首页草图
确定了首页各项栏目及位置之后,开始设计首页的版面,将首页做一个简单的规划(如图2所示),包括导航栏、网站Banner、正文、版权信息。
3.1.2 首页效果图
使用Photoshop制作效果图,将文件规格设置为宽度780像素,高度800像素,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效果图制作完成后借助参考线进行划分,然后使用切片工具沿参考线切片(如图3所示),并将其存储为Web所用格式,系统则自动生成一个文件夹,保存所有的切片。
需要注意的是:切片时要按照Dreamweaver表格能实现的区域进行划分,切忌切片过于复杂[1];为了整个网站风格的统一,网站中的其他网页也采用类似的形式。
3.2 创建站点
在制作网站时创建一个本地站点文件夹,这个文件夹用来存放和管理站点中的所有文件,该文件夹的四个子文件夹,分别是image、video、courseware、works,分别用来存放网页的图片、教学视频、电子课件和学生作品。
启动Dreamweaver新建站点,站点名称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网站”,本地根文件夹则设置为上面所建的本地站点。
3.3 网站建设中的关键点
3.3.1 网页的布局
网页的布局方式一般有:表格布局、框架布局及层布局。本站点中的网页采用表格布局,表格比较容易设置和定位,方便管理调用,比较适用于排版统一的网页[3]。不采用单一层进行布局是因为层的绝对定位方式导致网页的稳定性不高,层的位置会跟随显示分辨率的变化而移动,造成页面混乱。
3.3.2 模板和库的使用
由于网站中所有网页的布局和界面大体一致,在制作和修改网页时借助模板减少重复的工作量。避免了相同部分的输入,而且在更新网站时,只需修改模板,系统就能自动更新基于这个模板的所有网页。
此外还将网页中的内容的许多共性部分(如版权信息等)定义为库元素,将其应用在每个页面需要的地方。与模板类似,当相关信息发生改变时,不必每个页面都进行修改,只需修改库元素就会自动更新全部网页。
3.3.3 锚点链接
实验实训、学习指南、学生作品等网页的特点是内容分类多,但各项包含的内容少。如学生作品分为海报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等七个分类,而每一类展示的作品只有八幅,这样就可以在页面的右侧设计一个内部导航条,为其添加锚点链接。
这种设计方式是将全部内容放置在一个页面上,浏览时利用锚点在同一页面的不同位置进行跳转。这样一来,在浏览不同类别的内容时无需打开新的页面或刷新页面,提高了浏览速度,而且维护方便,省去大量重复代码,减少了文件容量。
3.3.4 流媒体
教案与视频页面需要将教师授课视频上传至网站,考虑到传输网络的带宽、观看者等待时间和视频分辨率等因素,将所有视频统一转换为Flv格式。Flv的全称是Flash video,是一种流媒体的格式,边下载边播放,形成的文件较小,加载速度快,分辨率适中。
3.3.5 以学生为中心
在网站的规划和实现方面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例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进度和学习目标,并配合难易度不同的课件、教学视频以及课后习题;在讨论区设置教师答疑版块,集中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设置反馈意见电子信箱,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网站栏目和内部导航条的划分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等,真正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3.3.6 网站的更新
一个好的课程网站不仅需要建设,更需要不断更新维护。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课程网站,但是建成后没有后期的更新维护,成了“一建了之”的工程,降低了网站的生命力,没有达到促进教学的最终目的。
平面设计课程发展速度很快,软件不断升级、国际流行设计不断变化。笔者刚接触Photoshop时的CS版本升级到现在CS4版本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增加了几十项功能。为了让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吸纳最新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完善的教案、习题、视频等教学资源[4],并将讨论区里优秀的学生原创作品提炼出来充实到网站中,实现网站的滚动建设,延长生命力。
4 总结
课程网站的建设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网站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一年的运行证明效果良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课程网站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摘要:校园网在各级高校的普及为网络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建立课程网站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阐述了平面设计课程网站建设的必要性、网站的定位与结构。介绍了运用图像处理软件与网页设计软件相结合的网站设计方法,分析了网站设计中的关键性技术,并强调了网站更新维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平面设计,课程网站,网页设计,布局,模板,流媒体
参考文献
[1]智丰电脑工作室.Dreamweaver8网站设计制作入门与提高[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90-292,298.
[2]王向红.“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网站设计和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51-52.
[3]王凤兰,赵应旺.花卉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站的构建初探[J].农业与技术,2007(7):164.
[4]李士梅,龚盛昭.基于Web技术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维护[J].广东轻工职业学院学报,2008,7(1):10-11.
3.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6-01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已经在中学基本站稳脚跟,如何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规范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仍然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在学习了李冬梅老师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后很受启发。这里结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新课程设计的原则进行一些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最基础的工作。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路,而教学思路必须遵循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原则,这样才能把知识、教材和学生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才能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搞好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实践的蓝本,要搞好教学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与传统文化课程的差异
传统文化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更新,但就总的知识体系而言始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知识系统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教学设计模式也就难有根本性的突破。无论怎么思考,知识的量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都是相对稳定的。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普及现代科技的学科,有它建立的基础体系,但这个系统是不需要普通信息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普通信息技术人员重在对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我们原来选用的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就侧重了前者,而我们现在选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就着重体现了后者,因此我们感觉到人教版的教材更适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和学。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色,不能把信息技术设计成理论课,它的特点就是应用。如果一堂信息技术课走进了传统文化课的设计思路,既失去了课程开设的意义,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是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浪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跳出传统教学设计的思维范畴。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基本目的应该就是在中学阶段普及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传授基本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由此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基本信息理论的介绍,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指导学生对基本信息工具的应用。注重体现“学习——理解——应用——创新”的基本教学设计思路。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喜爱QQ聊天,喜爱玩游戏等等,就是体现在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兴趣。学生对教师按计划准备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就是还没有深入到教师所设计的环境。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爱接受的形式,还要进一步的思考。同时教学设计还要能体现允许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体现学生吸收知识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本课程的发展特色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和突破的学科。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完善,也许今天传授的信息技术知识明天就要被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所取代,就会成为历史。就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理论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存有生命力的只是信息技术的原理,这点现实已经证明了,很多过去的信息技术知识就已经淘汰。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性,要体现指导学生思考原理,而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对已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注意引导学生设想知识的延展性,这同时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结合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组织。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基础条件,一个脱离了基本硬件条件的教学设计,只能是一种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很好落实的。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样是中学,城市和农村就存在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农村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教学大纲有要求,但落实起来同样要因地制宜,不能按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要求学生。
五、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灵活的评价方式
4.课程设计教学设计 篇四
1、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事迹.。
2、根据内容自拟题目。
3、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写法指点:
小朋友,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妈妈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 回味一下你的家庭生活,便会在亲人一件件日常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父母的爱。那就快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记下来。写时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并打动读者的心呢?
这次习作要求小朋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必须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尤其要详细描写那些能够体现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并尽力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这次习作可以选择哪些事例呢?
其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怀是无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你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关怀你的小故事来写一写。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妈妈给了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你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你最大的帮助等等。
其二、写与父母之间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们接受父母的教育、关爱,这之间还可能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比如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活动,或者你们之间闹的小笑话。这些故事虽然不是催人泪下,但是写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会打动和感染别人的。
其三、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上,父母往往寄托了厚望,一定倾注了爸爸、妈妈很多的心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开导,也可以作为写入我们习作的素材。
其四、写跟父母之间的小误会。在生活中,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父母欢乐的时光,我们与父母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误会发生,可能有些小摩擦。还可以让我们与父母更好进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误会,加深感情,和谐相处。
我用生动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父母对他们爱的涟渏,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纯纯欲动,想把父母对自己爱的故事一吐为快。但此时我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再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父母对自己疼爱的事例,其意图是让学生在组内互相启发,让学生获得多的习作材料。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汇报这一小组的集体成果,让全班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材。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不可能在这很短的时间内涵盖各个方面。于是我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事例,让每个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
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接下来面临的是如何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如何来记述的问题。我采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探讨如何来写的问题。学生在交流,同时如何来写的方法也逐渐明晰。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代表说出了许多表现父母关爱自己方法:有的说抓住父母关爱自己的语言;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疼爱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神态来表现;还有的说要抓住一些细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来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不经意的交流中获得了如何来写好本次习作的表达方法。其实,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说到这么多的内容和方法,却不易。但要把这些内容很好地写下来,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此刻我利用课件展示一篇下水文表现的是:一位生病的妈妈在雨天为自己的孩子送雨伞的故事,故事中抓住妈妈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了妈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要疼爱自己孩子的典型事例,突出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学生在欣赏图文并茂的情境朗读时,很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时他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要将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赶紧跃然纸上。
本次习作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采取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许多感性的和理性的材料。为这次习作教学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作文教学合理地使用课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教师亲自拟写下水文,能够体会到学生习作时的艰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和自己一样,都享受着那博大而无私的母爱。从而拉近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间接地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同时让学生领悟习作其实并不是太难,只要平时善于积累素材,写作时就可以轻松应对。
虽然有所收获,但也不尽人意,好多地方值得我反思:
从作文看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令我堪忧,这不能不说是我语文教学上的一大失误,所以我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自身到学生都真正树立起大语文观的思想。本次的教学没有留给孩子们足够的写作时间,所以没来得及让学生互评和个别点评。
5.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五
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化工过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化工过程设计的综合能力,我们从2002年起,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类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类本科生,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整合成“化工过程与设备课程设计”。学生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先进行化工工艺部分的设计,再进行化工机械设备部分的设计计算,整个设计过程协调、统一,强调设计的过程综合思想。两个教研室统一协调设计题目,由化工原理课程教师指导完成单元过程和单元设备的工艺计算,在此基础上,由化工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指导完成单元设备的机械设计和结构设计。在设计内容上突破了单纯的设备工艺设计,突出强调了过程设计,并在过程设计中强调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处理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按小班指导,每班配备两名指导教师,其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停课两周集中进行。指导教师集中讲课,跟班指导答疑。
经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训练,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化工过程及设备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学生的工程观念有较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加强,达到了课程设计的要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及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以及制图能力等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工程观点。
课程设计时间:2周
课程教学2~3天,其余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并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精馏过程系统设计。主要有乙烯—乙烷精馏塔设计,丙烯—丙烷精馏塔设计。工艺设计要求如下:
(1)完成精馏塔的工艺设计计算; ① 塔高、塔径 ② 溢流装置的设计 ③ 塔盘布置
④ 塔盘流动性能的校核 ⑤ 负荷性能图
(2)完成塔底再沸器的设计计算;
(3)管路尺寸的确定、管路阻力计算及泵的选择;(4)其余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5)控制仪表的选择参数;
(6)用3#图纸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及主要设备(精馏塔或再沸器)的工艺条件图各一张;
(7)编写设计说明书。2 设计基本要求(1)设计方案简介
根据给定的设计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对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说明。(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工艺参数的选择、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结构设计、设备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以及必要的核算。
(3)管路阻力计算及输送设备选择(4)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5)工艺流程图
要求标出工艺物流的流向,流量,主要换热设备的热负荷、主要的测量点和控制点。(6)绘制主体设备的工艺条件图
工艺条件图以单线条表示,注明主要尺寸,接管方位图,技术特性表,接管表,并有完整的标题栏。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
① 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下达);
② 说明了目录;
③ 设计方案简介和简要流程说明;
④ 主体设备的工艺计算(包括必要的表格和插图); ⑤ 主要辅助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 ⑥ 设计结果汇总表; ⑦ 工艺流程图; ⑧ 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⑨ 设计评述; ⑩ 参考文献;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教研室
2003.10
化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制药与生物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教学周数:2周学分数:2学分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一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设计, 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
2.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 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4.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对板式精馏塔装置进行设计,主要内容与要求如下:
(1)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根据给定任务,对精馏装置的流程、操作条件,主要设备形式及材质的选取等进行简要论述;
(2)精馏塔的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塔主要部位的压力和温度的确定;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确定塔高、塔板及塔板尺寸,对塔板进行流体力学校核计算,并绘出塔的操作负荷性能图;
(4)管路及其典型辅助设备(如再沸器、预热器、冷凝器)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5)编写设计说明书;(6)绘制精馏装置的工艺流程图和精馏塔设备装配图。
精馏装置的工艺流程图,一般按1:100比例绘制,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料流向,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精馏塔设备装配图,一般按1:100比例绘制, 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局部结构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等。
三、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先给学生讲授板式塔精馏塔的基本知识:
教师应事先准备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所需的规范和有关资料,安排适量的答疑时间指导学生。2.设计报告基本要求 2.1设计说明书的基本要求
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书面清洁,字迹工整;计算要求方法正确,误差小于设计要求,计算公式和所用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图表应能简要表达计算的结果。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封面课程设计题目、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2)目录(3)设计任务书(4)设计方案简介
(5)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表(6)工艺设计计算(7)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8)设计结果汇总表
(9)设计评述,设计者对本设计的评述及通过设计的收获体会(10)参考资料 2.2.图纸
工艺流程图采用2号图纸,设备装置图采用1号图纸,要求布局美观,图面整洁,图表清楚,尺寸标识准确,各部分线形精细符合国家化工制图标准。3.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时间按排 序号 1 2 3 4 5 6 内容
讲课、布置任务
阅读指导书和查阅资料
设计计算
编写说明书
绘图
考核和答辩 1.5 3 2 2 0.5
设计期间可组织学生观看塔设备教学录像,参观化工基础实验中心模型室了解塔内构件,使用课程设计软件帮助掌握和检验设计结果。
天数
备注
四、课程设计的考核
1.每位学生上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小结。
2.答辩,通常包括个别答辩和公开答辩两种形式。个别答辩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公开答辩是在个别答辩的基础上,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在全班公开答辩。
3.根据课程设计报告、答辩成绩、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由指导教师按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五、主要参考资料
6.《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大纲 篇六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设计素描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48学时
适用对象:
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初学者
考核方式:写生考查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素描(设计素描)是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素描在训练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几乎所有的造型艺术门类都把素描列为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素描课程教学主要从传统的素描学习入手,通过对造型的基础知识与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因此,设计专业的素描作为设计造型的基础课,着重解决学生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以造型意识为核心,调整传统的绘画素描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在尊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通过素描的线条、肌理、明暗、空间结构的表现,不仅塑造了对象,而且通过形象的联想、夸张、变形和构图,选择画面主导形象和自由驾驭画面的能力,使画面形成一种具有节奏、韵律、秩序、构成的效果。从物体的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结构的认识。对物体进行归纳、剖析、置换、创造性地经营画面。从设计画面到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对物体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安排画面,拓展视觉经验的过程,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还可以对物体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们的探索意识,挖掘他们的艺术创新的潜能,对事物各层面的探究。在绘画表现中采用与常规相悖的手法,以各种材料混合或借用自然肌理的效果,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素描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对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进行训练,包括:形体观察能力、形体刻画(表现)能力、形体创造能力,并着重培养学生在造型方面的意识形成,培养学生的画面构成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审美,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的:造型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传统素描造型能力(明暗、体积、结构)的提高,审美意识的引导,设计意识和理念的培养,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1、激发造型意识,训练造型能力,提高造型手段;2、利用素描去实践形象的组成,探讨形象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基本的造型要素,并运用造型方式对形式语言表现手段更深一步的研究;3、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基础练习
第一节
素描基本功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和理解素描的概念。
2、掌握线条表现手法,对素描工具灵活运用。
3、了解素描基础框架:构图、透视、比例、观察、光影、体积、结构。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素描概述、素描工具材料、练习线条。
以造型意识为核心,调整传统的绘画素描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在尊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解、认识事物并赋予联想。通过素描的线条、肌理、明暗、空间结构的表现,不仅塑造了对象,而且通过形象的联想、夸张、变形和构图,选择画面主导形象和自由驾驭画面的能力,使画面形成一种具有节奏、韵律、秩序、构成的效果。
工具材料:笔类:铅笔\木炭÷钢笔等。其他。
初学画面弊病:花\脏\乱\腻等。
(2)、形体观察以及观察的新方法(整体性)、理解形体、素描语言表现。
A:形体观察——整体性观察方法:判断形体的整体性特征,由外轮廓向内结构的延伸,掌握形体的动态特征和形体之间、形体内部结构之间的比例。观察的训练是脑和手的协调性练习,在观察中把握的原则:整体与局部、分析与综合、比例与结构,特征与轮廓,对比观察的原则。
B:形体结构——形体乃是有“形”——物体之外形,轮廓,形态."体"——体积,体量,结构,形可以离开体而存在,而体不能脱离形而显现.形不回因光线变化而变,体则受光影影响.
C:形体比例:结构的准确依赖于比例的准确,比例的准确依赖于对比的运用。
D:形体明暗:光影变化影响形体明暗变化,光影调子十表现形体体积的重要手段:三大面\五调子。
E:质感\量感\空间感
F:形体透视:
a:透视基本知识点:视域,视平线,画面,心点,余点,天点,地点。平视,仰视,俯视。
b: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G:素描语言:表现素描或者表达素描的独特方法系统(技法系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素描的语言特征;传统素描的基础框架:构图、透视、比例、观察、光影、体积、结构;形体。
素描的语言特征单纯,简单明了,直指形体表达.素描的表达也是个体对形体的体验,沿袭西方传统素描造型,力求把握:构图、透视、比例、观察、光影、体积、结构;形体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学会整体的观察方法并养成素描的整体性思习惯。对素描的造型语言能够掌握并利用。
重点:科学观察方法的养成对素描的表达尤为重要,看_即观察,是在大脑控制分析下的对形体的看.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掌握形体的相关概念和定义。
2.练习线条,利用线的变化突出形体的变化和节奏,熟练使用素描工具。
3.试着练习形体,加强线的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课堂实践,教师示范法。
第二节石膏形体写生素描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几何形体是组成所有复杂形体的基本元素,学会观察和认识几何形体,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形体的观察分析表现能力,并逐步从几何形体的表现中学习形体的明暗\光影\体积等的变化。激发学生造型意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对形体结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能指导写生;
(二)、教学内容
1.避免初学画面弊病。
2.主要内容:以简单几何形体为训练单元,进行结构÷光影÷透视等方面的训练,侧重于对形体的观察,着重分析性,分析形体的结构和关系。
形态形体结构的分析要求学生对形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观察,用几何形体研究方法分析复杂形体结构,观察与理性分析并重,在形体之间寻找其关系.
3.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几何形体;结构;形体结构;关系。
几何形体:立方体\圆球\圆柱体\连贯体\柱头\几何形体的组合等。
柱头形式:多利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
结构:形体的内部框架,包括个部分的组合与穿插、衔接、次序关系等。
结构分类:自然结构(物的生长),工业造型结构,运动结构,静态结构等。
结构的理解:
(1)、从解剖学的角度理解。
(2)、从视觉触摸的角度理解。
(3)、从眼睛观察到的客观结果理解。
结构的表现:
(1)、抓物象突出的点留心与周围突出点的距离并找到表现这种距离的结构关系,最终表现在画面上即“堆起”一个部分和“掏空”一个部分的大起大落的表现
(2)、正确理解结构间——形体的组合\复杂形体的结构(突出点之间)的关系:
A、运用解剖和透视知识。
B、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的客观结果。
关系:形体内部、形体与形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即它们在画面上的前后、主次、虚实、轻重、交错、重叠等.__在对比中求均衡,在统一中找对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感性观察、理性分析,能分析由几何形体组成的物体的形体内在结构和关系以及形体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完成明暗调子素描(单个结合形体\几何形体的组合)1—3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课堂实践,教师示范法。
第二章
形体练习(石膏几何体写生)
第一节、形体多样化的认识与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形体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现代艺术的新认识,从而理解和分析形体的内在结构,学会由繁到简的表现形体。运用明暗表现手法表现形体的结构和体积。
在现在绘画与设计创作中,我们发现大量的创作手法与表现形态与传统的绘画形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着主要是因为当用绘画表达我们的主观感受时,不同的意识形态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将自然形态简化,将原由的次序打破,将创作者的主观认识和表现情感代替,将会带来全新的画面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被释放出来了.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从物体的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结构的认识。
将所观察三维客观形体客观地再现于画面:空间\体积感\光感\等的表现手法。
对物体进行归纳、剖析、置换、创造性地经营画面。从设计画面到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对物体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安排画面,拓展视觉经验的过程,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还可以对物体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形体多样化、发散思维。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发散性思维、对形体展开想象与造型能力。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利用明暗手法表现形体的空间\体积感\光感\等,并能较好地处理好画面的各种关系。
(3)、完成形体多样化练习作业4-6张(形体结构分析与表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讨论法,作品赏析法,课堂绘画实践法,教师示范法。
第三章
形体演化练习(穿插石膏几何体明暗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图形作为视觉传达的最重要的信号,在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设计的基本元素是图形,以图形来表达设计理念。将图形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在素描的练习中不断体会和领悟到图形的实践意义,并逐步提高对图形的观看与表达能力。可为艺术、园林设计专业提供帮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语言符号:
1、主要内容:
图形语言的直观性为受众提供形象性的符号,在设计专业教学里,图形语言也是一种表达的符号系统.在设计作品中,图形与文字语言还是存在差别的,图形语言符号要求具有明识性\典型性等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图形语言(结构,明暗,质感,空间,节奏,秩序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图形语言.
第二节:画面语义练习
1、主要内容:
假设把画面存在的各种符号看作是文章中的字词句的话,文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语境,所谓语境是指:语言赖于生存、运用和发展的环境,它制约着语言,决定着语言的命运.这种环境在设计的画面里同样存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播学,语言学,画面语义,语境,图形命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把握画面语境,并对文字语言进行图形语言的转换。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课堂完成:素描写生作业1—2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课堂实践,教师示范。
第四章
图形关系练习(石膏几何体组合写生)
(一)、目的与要求
现代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在与,前者注重重构成画面的新关系,建立画面的新秩序,而后者相对比较在乎感性层面的认识和表达.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写生组合,使学生能在画面中安排好形体与形体的相互关系,处理好画面的主次虚实关系,能将画面的要素作新的构成安排,并很好地利用这种关系于今后的作品练习中。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合写生
1、主要内容
文字语言偏向于抽象,图形语言偏向于直观和形象,利用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做相应练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图形想象能力.在有明确目的性或明确命题的设计创造中,我们不仅要用元素来构成画面,而且要从众多的元素中提炼,筛选出最合适的图形来进行组合.这种组合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形式的问题,还要考虑画面符号之间的关系问题.
(1)、中国传统绘画画面中"黑"与"白"的经营.
(2)、设计作品的构成关系分析.
(3)、几何体组合的秩序,节奏等研究。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从众多的画面元素中提炼,筛选出最合适的图形来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画面并控制画面,能够运用于设计素描作业中。
第二节、张力问题的探讨。
1、主要内容
(1)、形体表现中的技巧产生张力;
(2)、线条的张力_弧形线和圆形线的张力感;
(3)、由形体对比所产生的张力__运动与静止、方与圆对比、刚柔对比、强弱对比.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打破形体正常的空间结构关系、图形图底关系、疏密关系、主次关系、节奏关系等.用不同的新的视点和图形元素构成画面,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作品分析。
2、完成:几何体组合写生作业1—2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作品赏析,课堂讨论,课堂实践,教师示范。
第五章、形体具象描绘(静物写实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从多角度增加学生对素描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素描造型表达能力,丰富画面的造型语言,增加设计视觉要素.写实与具像素描的练习与结构性素描练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单纯的结构性素描联系容易让学生走向肤浅和浮躁,不能很扎实地进行一定深入性的刻画锻炼,于造型能力的提高不利,为此,在素描课程中可适当开展此类练习.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静物素描的写实训练1
(1)、局部写真__细部比较丰富,具有表达的可能,并能深入.
(2)、物体外部肌理的描写__选择表面肌理感强的形体作为练习对象,如苹果\香蕉\陶罐等.
(3)、具象物体的画面位置__着重表达形体的空间位置感.
设计素描的写实训练2
(1)质感的表达.__如:玻璃杯\陶罐等。
(2)综合材料的素描表达.__梨子\衬布等手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具象,写实,写真,肌理,质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锻炼比较扎实的形体刻画能力,比较强的写实表达能力。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局部写真作业1-2张。
(2)、外部肌理的描写1-2张。
(3)、具象物体的画面位置1-2张。
(4)、质感的表达与综合材料的素描表达.作业1-2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讨论法,作品赏析法,课堂绘画实践法,教师示范法。
第六章 选择性创作素描练习(静物写生).
(一)、目的与要求
在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技法的训练,达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这种激发应该在课堂中给学生更多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创作素描练习的目的就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注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主观因素的选择。
为自己的画面需要而进行的有选择性的素描练习,带有研究性.
(2)、简化物体的组合与选择。
对复杂的景物进行简化选择.
(3)、从艺术创作角度去选择物体。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主观选择,研究型素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复杂形体的主观选择能力,主观处理画面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主观因素的选择练习1-2张。
(2)、简化物体的组合与选择1-2张。
(3)、从艺术创创作角度去选择物体1-2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讨论法,作品赏析法,课堂绘画实践法,教师示范法。
第七章 选择性创作素描考核(任意静物和石膏的组合写生).
(一)、目的与要求
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对课程学习不足之处进行补充练习。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主观因素的选择。
为自己的画面需要而进行的有选择性的素描练习,带有研究性.
(2)、简化物体的组合与选择。
对复杂的景物进行简化选择.
(3)、从艺术创作角度去选择物体。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主观选择,研究型素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对复杂形体的主观选择能力,主观处理画面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主观因素的选择练习1-2张。
(2)、简化物体的组合与选择1-2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讨论法,作品赏析法,课堂绘画实践法,教师示范法。
素描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验
其他教学环节
小
计
第一章基础练习
(线条,工具的使用)
第二章形体练习
(石膏几何体形体结构写生)
第三章形体演化练习
(石膏几何体明暗写生)
第四章图形语言练习
(穿插石膏几何体明暗写生)
第五章形体具象描绘
(静物写生)
第六章选择性创作素描练习
(静物组合写生)
第七章选择性创作素描考核
(组合写生)
—
END
7.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篇七
《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一般机械设计能力的实践环节。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知识独立完成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1]。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 应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大量信息和技术资料的消化中, 经过反复思考, 设计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合理设计方案。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 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次全面训练。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仅以减速器设计为主, 虽然减速器是很典型的机械部件, 基本上涵盖了《机械设计》课程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有关知识。所以减速器设计这个题目, 被许多高校采用作为机械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然而, 课程设计的题目单一, 设计过程千篇一律, 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机械式的模仿设计, 而非主动积极思考[2]。而且现有的与减速器设计有关的资料多种多样, 学生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 只要按着资料上的步骤, 按部就班地做, 就能轻松地完成设计任务, 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和新鲜感。学生在设计过程中,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 课程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1.1 独立应用先修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对先修课程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高, 要求学生要能够灵活运用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然而, 大部分学生在对零件的材料进行选择时不能运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知识, 往往都是照搬教材上的例题选择材料;在进行轴的强度计算时不能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对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轴进行强度校核计算;在画零件图和装配图时, 不能够树立边计算、边画图、边修改的总体设计思想, 不能运用机械设计课程所学知识;在标注零件的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时, 不能运用公差与技术测量的相关知识。部分学生基于完成任务的观点, 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设计过程中不注重独立设计能力的培养, 出现普遍的照抄图册中的减速器的结构, 而不能综合考虑零件的强度、刚度、工艺、装配、调整、润滑和密封等问题。
1.2 对机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工艺设计缺乏感性认识
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以实践教学为辅,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 学生自学为辅。设计过程中, 由于学生对减速器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等工艺过程缺乏实际的感性认识, 致使对大量的工艺问题缺乏认真的考虑, 不能把零件必须具备的良好工艺要求贯穿于设计过程中[3]。
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2.1 改革设计内容, 注重学生素质培养
为了避免现有课程设计存在的弊端, 提高学生兴趣, 加强学生独立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在现有课程设计内容基础上, 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在工程实际中找一些综合性、创造性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设计题目中大致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机三部分内容。设计内容应有已往课程设计要求的理论设计计算与结构设计内容, 应能体现综合运用前修机械类课程知识的设计方法, 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增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使课程设计的效果上升到新的层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教师应只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 并列出参考书目, 鼓励学生去查资料、翻手册, 培养他们对信息及数据的归纳和整理能力。另外, 应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精神, 多从方法上启发学生, 提倡有特色的设计, 把各种结构有机地组织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更好地实现预期功能。
2.2 改革设计手段, 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CAD/CAM/CAE应用技术已经引起设计领域的深刻变革, 世界机械制造业已进入数字化设计、分析与制造的新时代, 先进的三维设计及其制造方式正在全面地展开。CAD技术的进步, 将使得以半理论半经验的计算公式进行静态计算或估算成为过去, 取而代之的是分析计算量大、复杂、动态的工程问题, 并使以现代力学作为机械设计理论基础并进行设计分析成为可能[4]。
在机械设计课程过程中, 鼓励学生运用CAD三维造型技术进行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机构运动仿真, 运用CAE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由于其整个设计过程处于三维空间, 与真实生活空间十分吻合, 因而能为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此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与CAD/CAE应用技术相结合, 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机会, 克服了学生单纯学习计算机知识, 而忽视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倾向。
2.3 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让学生接触工程实际, 了解同类系列产品的性能、结构特点及生产过程。使学生懂得机械设计与机制工艺是紧密不可分割的, 获得产品的有关工艺知识。在课程设计之前可安排学生到工厂参观或者以多媒体的方式观看相关的工程案例, 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设计思路, 使设计与工程实际接轨。
3 结论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中, 通过改革设计内容, 使之更接近工程实际,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积极性, 培养整体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加强了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机械设计和仿真分析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接触工程实际, 进一步增强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杰, 张丽, 于影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农机化研究, 2003 (3) :243-244.
[2]匡兵, 黄美发, 孙永厚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5, 25 (4) :67-69.
[3]邓杰.创新教育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资讯, 2007 (14) :112.
8.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篇八
[关键词]课程设计;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3-0051-04
0引言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以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等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机械设计的技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控制科学等与机械科学不断交叉融合,使传统的机械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械的概念和机械设计过程相对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工程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存在很多问题,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无法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工程设计人员。因此,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与课程设计脱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的第一次比较正规而全面的设计,由于其涉及课程多,知识面广,且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以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后续,是在将机械设计课程完全授完之后再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这样使得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产生了断续:另一方面,由于单纯针对授课,学生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程中很重要的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从而使课程设计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必要的复习上。同时,由于课程的断续,在课程设计开始阶段,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题目从最开始进行重复式的机械设计基本计算,又花费了一般2~3天的时间。加上事先对设计题目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思考,学生自身又有一定的惰性,临时抱佛脚,缺乏系统思维,乱抄乱设计。这都使得设计过程时断时续,时间紧张,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社会工作,给学生和社会造成了很不必要的浪费与困扰。
1.2设计题目单一化
传统的课程设计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题目和给定数据多年不变,只需要按设计任务中给定的数据、方案及规定的设计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形成相互抄袭的后果“’。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缺乏新思维,师生同受其害。同时,传统课程设计题目与专业、毕业设计相关度不大,使得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无用武之地,缺乏学习兴趣,设计与专业课程学习不同步,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充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计算机绘图欠普及
传统机械课程设计,手工绘图贯穿始终,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加上空间想象力不足和缺乏工程设计经验,学生面对二维设计图纸难以想象出机器的整体结构,导致学生对设计缺乏全面认识,似懂非懂,极大地影响了设计的积极性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技术及Solid—work、Pro/Engineer三维设计软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使机械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4协作与团队意识差,缺乏创新意识
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每个学生一个题目,题目类似而参数不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缺乏沟通与交流,虽然能够巩固单个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现实生产中,任何一个机械设备不可能单靠一个人就设计完成,也不可能单靠某一个人的设计方法就能完善所需要的功能,必须集思广益、广泛讨论。因此,必须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使其逐步与社会接轨。
以往的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紧张,工作量大,老师往往忽略或不明显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从而局限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单一的、互不协作的课程设计,时间紧张,思维狭窄而受限,就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即便是学生有好的想法,也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没有老师的认真点拨和严密的思考论证而流产。
创新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去推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设计训练,必须充分利用其契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5考核制度不完善
传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分二、三、四周三种模式,所布置设计任务根据时间不同稍有区别。在这几周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很认真,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设计,因此对自己最后辛苦所得的成绩也比较在意。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图面成绩50%(包含草图和抄正图成绩)、平时成绩30%和答辩成绩20%。但图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成绩,老师们各凭印象标准,自行决断,并不能像正式考试那样给出一个让学生一目了然、欣然接受的成绩,考核缺乏标准性和透明度。这既有可能造成学生成绩评定的不公,又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答辩成绩学生相对心里有数,但倘若老师们在答辩过程中所问问题难易有所偏颇,也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产生不好的影响。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2.1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过程相融合
改变课程设计与教学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在机械设计课程开始阶段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使课程设计与教学相同步,把课程设计分部、分阶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分步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带着设计任务听课,既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思索自己设计任务中的若干问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老师交流、沟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逐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
在最近两年的机械设计课程中,将课程设计与教学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学
习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和更好的课堂效果,而课程设计过程中又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与以往相比,单最开始的方案设计和基本计算就节省了3天时间。由于课堂讲授与课程设计同步进行,课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难点、重点大部分学生已经心中有数,遇到问题大都能自己解决,或在书本中随手就能翻到,既节省了学生自己的时间,也节省了老师的时间,使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解答设计中个别的疑难问题。而最后的答辩,学生对常见问题的掌握程度由以往的63%增加到了85%,引申问题的掌握程度由50%增加到75%,疑难问题的掌握程度由33%增加到50%。图面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常见绘图错误减少二分之一,局部结构错误减少三分之二,没有发生整体结构错误。
可见,无论是设计过程中对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是最后的绘图效果和答辩结果,都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这表明,将课程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可行的。
2.2题目的多样化和实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挑战是最好的催化剂。选择一些多样化、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的题目,加强专业特色,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其工程设计的理念。例如,机械设计专业学生可布置机床传动装置、石油工程系学生可布置钻井和抽油机中的机械传动装置、机电专业的学生可布置六自由度机械手等方案。
信息社会,交流是共同提高的重要手段。参考其他院校引入一些新的题目,从题目的质量和数量上提高设计的质量。也可结合机械厂所拥有的设备,选择合适样机进行现场教学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改进。例如,各类传统和数控车床、铣床等传动装置的设计。这既有助于学生后期的毕业设计,也有助于与学生工作后的工作相接轨。
2.3改革设计手段,加强计算机的运用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在三年级进行,学生已经学完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对CAD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和了解。同时,由于在机械设计课程开课的同时,已经布置了设计任务,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学习某一种设计软件。早期的CAD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Solidwork和Pro/En—gineer是参数化的三维CAD/CAM软件包,具有零件三维造型功能、装配设计功能、工程图功能以及仿真分析功能等,正逐渐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学习和掌握某一种或多种设计软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能力、设计效果是一个全方位的尝试。
两年多以来,教研室已在多个班级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图,结果表明学生对CAD技术软件有很好的掌握,同时对Sloid—work和Pro/Engineer三维软件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所有采用计算机绘图的同学在进度上都比手工绘图的同学快,且在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少。尤其是采用三维软件绘图的同学,绘图过程中对设计对象的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能发现更多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结构方案。这无疑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4分组设计、分组考核,加强团队意识
课程设计任务布置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设计题目比较类似但又不同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组成一个团队。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自己的课程设计之外,也了解同组其他同学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路,拓展学生设计的知识面。同时要求学生积极为其他同学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检查并指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方法和结构设计问题,督促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以往老师们要逐一检查每个学生的设计计算、结构方案和设计进度,结构方案类似的学生所犯错误有很多类似或雷同之处,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去纠正和讲解。分组设计可以指定小组长除督促同小组成员的设计进度外,定期集体检查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将大多数问题查阅资料后自己解决,部分疑难问题讨论后不能解决得,等待和老师讨论。这既有利于锻炼学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加强沟通,培养团队协作和团队创新的能力,同时还节省了老师和同学的时间。如此分组之后,学生课程设计的进度大幅度提前,以前那种等待老师讲解和等待老师解决问题的现象基本消失,所有同学都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学生由于完不成任务而二次答辩的现象也不复存在。
加强课程设计过程的监督,考核制度透明化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考核制度透明化,可以在设计伊始就向学生公布考核过程中老师主要的考核标准,评分依据,同时接受同学的监督,鼓励同学提出好的意见、建议。这将使得学生心中有数,做到心态平和地将所有精力放在设计任务上。
以往课程设计的考核与答辩是单个学生逐一进行,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学生分组设计之后,将考核与答辩均分组进行。考核过程中注重小组的整体进度与表现,同时兼顾个人。这有利于督促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而答辩过程中除共性问题外,注重个性问题的问答,将问题普及到每一个人,不再是针对个人的设计。这有助于督促学生加强与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其团队意识,拓展其知识面。这都使得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设计知识内容,拓宽了其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其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其团队意识。
2.5课程设计与机械创新大赛相结合,注重后续培养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与机械创新大赛相结合,作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新平台,注重学生的后续培养。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目标之一即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课程设计的时间毕竟很有限,最长的不超过一个月,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课程设计之后,继续引导有较强创新思维的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将是一个更加重要的过程。
燕山大学创新基地是机械学院为众多机械爱好者提供的学习和交流场所,有许多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每年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多种创新竞赛,例如机创杯“机械争霸赛”、科技制作大赛、滑翔机航模比赛、小型智能机器人比赛等。而由教师们指导的学生科技作品在全国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例如学生科技作品《健康节能饮水机》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天津赛区比赛中获得第五名及二等奖的好成绩。
为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兴趣,把大赛作为一种标杆,引导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本着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后续教育,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需要。
3结束语
21世纪是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型、素质性”人才。为了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将逐渐从培养设计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发展。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也必将越来越注重学生设计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9.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篇九
《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编码:0240016 课程英文名称:Products with Design and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必修课 适用年级:三年级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总学时:30学时
编写人:信劲东、蔺倞、曹晓玲 审定人:石宁、陆亦工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在《产品造型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后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产品造型课程设计,使学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综合掌握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创造出新颖别致、具有创造思维的产品造型设计作品。同时,使学生在设计定位、设计创意、设计能力、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
2、设计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实践,学生应达到学习目标(1)掌握产品造型设计的方法和程序。(2)基本掌握产品造型美学法则。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产品市场调研,确定产品造型设计定位,最后小组内每位同学设计一个产品造型设计方案。
(4)理解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原则。(5)基本掌握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
二、课程设计方式
自定课程设计选题(电子产品、日用产品、创新产品等),指导教师定期指导、检查课程设计的工作进度及质量。
三、课程设计内容
1、接受设计任务和要求,明确设计内容。
2、分析产品结构。
3、制定产品造型设计计划表(1周)。
4、市场调研,确定产品造型设计定位。(至少要有功能需求分析、同类产品市场调研、目标人群分析、使用环境分析)
5、产品造型设计草图方案(每位同学至少3个)
6、设计方案评估,确定一个设计方案。
7、外形设计工程图(基本尺寸的确定)
8、优化设计方案,进行细节设计。(1)功能与形式关系的确定。(2)造型的美学法则分析。(3)人机关系的分析。(4)色彩方案的确定。(5)材料的选定。
(6)实现技术的可能性(*不做要求)。
9、设计表现及优化后的外形工程图(1)平面表现:手绘或计算机。
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2)三维表现:PROE或犀牛建模及3DS或C4D渲染。(3)外形工程图:CAD工程图。
10、编制报告,设计展开版面。
四、课程设计时间、地点
1、时间安排:第五学期共一周
2、地 点:机械系、计算机实验室
五、课程设计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出勤情况;设计完成情况;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同学间的协作能力等表现综合评定。
(2)设计作品成绩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设计作品成绩(70%)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王效杰.产品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2、教学参考书
10.《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十
课程编码:100790学
时:
27学时
学
分:1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课程类别: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性质: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机械类、非机械类和近机械类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机构的类型、正确地对机构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让学生对机构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3、训练学生收集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计算、制图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计算来解决机构设计问题的基本技能。
课程设计教学的任务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选择一般用途的机构为题目,根据已知机械的工作要求,对机构进行选型与组合,设计出几种机构方案,并对其加以比较和确定,然后对所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确定出最优的机构参数,绘制机构运动性能曲线。
二、课程设计时间:1周
三、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原理课程进行中或完成后集中进行的教学环节,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每个学生都应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拟定设计计划,保证设计进度、设计质量,按时完成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工作。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反对不求甚解,这样才能确保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并在设计思想、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提高。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骤:
(l)设计准备 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图纸,复习有关课程知识;准备设计所需的工具和用具,拟定设计计划。
(2)机构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绘制各种方案的机构运动简图,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研究运动形式的变换与联接,并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比较,绘制出传动系统示意图。
(3)机构运动设计 对所选定的机构方案进行运动综合,要求既满足机械的用途、功能和工艺要求,又满足机构原动计运动规律及机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要求,并将机构运动简图、速度图和加速度图以及相应的运动线图画在图纸上。
(4)机构动力设计 在机构的运动设计基础上,根据各构件的质量及转动惯量确定机构的惯性力、惯性力偶矩、各位置的运动副反力及应加于原动件上的平衡力矩,绘制平衡力矩及运动副反力的变化线图,以便清楚地了解在一个运动循环中,平衡力矩及运动副反力的变化情况。
(5)整理说明书 将课程设计的有关内容和设计体会以文字形式编写成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绘制一张1号图纸,完成规定的设计内容,并书写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答辩要求如下:
2、课程设计答辩要求:
经过一段集中时间的课程设计后,要进行课程设计的答辩,其目的是进一步检查和总结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所用有关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以及对课程所涉及的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进一步掌握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程度和能力。学生应正确回答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答辩过程也可以融入课程设计过程中,随时对设计的某一环节提出有关问题,以期达到更准确了解学生对设计的态度、创新意识及独立完成的能力。
3、成绩评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成绩相对机械原课程考试成绩是独立的,单独记载。课程设计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成绩不及格应重新设计。根据学生的设计态度、设计质量、创新性及答辩情况综合评定学生课程设计的成绩等级。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
任何一部新的机械都要经过设计、研制、生产和使用等四个阶段,其中设计阶段通常分为机构运动设计和结构设计,机构运动设计是根据机械的设计任务和要求,拟定机械中各机构的方案,利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对该机构方案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从而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经济可靠、运动性能和动力性能优异的机构。而结构设计则是根据机械中各构件 的工况和失效形式,选择合理的材料,确定合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绘制具体零件的工作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图。经过审批投入试制,通过试验考证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因此,机构结构设计是机构运动设计后所进行的设计阶段,是把具有发明创造性的机构方案设计转化为实际应用机械的具休实施设计阶段,而机构方案设计是机构运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运动设计正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两大类:
1、图解法
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用图解的方法将其结果确定出来,并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具有直观、定性简单、检查解析的正确性方便的特点,尤其在解决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时更为方便。图解法进行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工程图算能力,要求计算准确、作图精确,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2、解析法
运用求解方程式的方法求解未知量,计算精度高,并可借助计算机,避免大量重复人工劳动,可以迅速得到结果,能够看到全貌。用解析法进行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图解法和解析法各有优点,互为补充,两种方法并重。工程实际要求学生(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应熟练地掌握这两种方法。
五、课程设计的参考软件:
C语言,FORTRAN,QBASIC等
六、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
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解析法内容的程序设计,计算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平衡力矩的结果并绘制出曲线。
七、微机实验室安排 上机全部集中在机械学院CAD中心完成(现有微机180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安排上机学时15小时。
八、课程设计报告
收集整理课程设计报告工作关系到课程设计的成败,通过这项工作,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其主要内容有:
1、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学生证明自己设计正确合理并供有关人员参考的文件,它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说明书也是科技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逐步形成,课程设计结束时,再作必要的补充和整理。而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视设计任务而定,大致包括:(1)设计题目(包括设计条件和要求)。(2)机构运动简图或设计方案的确定。(3)全部原始数据。
(4)完成设计所用方法及其原理的简要说明。
(5)建立设计所需的数学模型并列出必要的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及说明,写出设计计算结果。
(6)绘出计算机程序框图,写出自编的程序。若调用其他子程序.应写出子程序名,并自编出主程序。
(7)用表格列出计算结果并画出主要曲线图。
(8)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写出课程设计的收获和体会。(9)列出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2、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1)说明书应该用钢笔或油笔写在 16开纸上,要求步骤清楚、叙述简明、文句通顺、书写端正。
(2)对每一自成单元的内容,都应有大小标题,使其醒目突出。(3)对所用公式和数据,应标明来源——参考资料的编号和页次。(4)说明书应加上封面装订成册。
九、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平面设计基础学习课程07-10
平面设计课程CORELDRAW 第十课10-28
关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06-09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汇报09-14
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09-27
苏科版《3.4平面镜》教学设计07-08
小六下平面图形的总复习教学设计07-13
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8-29
工程平面设计06-26
平面设计前景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