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好人事迹材料

2024-09-06

教师好人事迹材料(共10篇)

1.教师好人事迹材料 篇一

纷纷扬扬的思绪犹如一辆纺车,纺出我对您的鄙视,纺出我对您的感谢。老师,一个多么漂亮的字眼,每当看见这两个字,我就会想起我们那如母亲般慈祥的班主任——寸老师。

寸老师30多岁,中等身体,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着慈祥。由于过度操劳,寸老师的眼角已有了皱纹,两鬓已长出了丝丝银发,熬夜备课的眼里充满了血丝。

寸老师讲课声情并茂,活泼好玩,每当听寸老师讲课总会有一种设身处地的感觉,我们同文中的主人公一起开心,一起难受。记得有一次,我们上《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寸老师要求我们小组分角色朗读。我们组担任晏子的`角色,我们一边读,一边听寸老师的讲解,仿佛自己真的成了文中的主人公晏子,用自己的聪慧才智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堂课给我留下来深入的印象。

寸老师对待工作仔细负责,一丝不苟。每天我们完成的作业,寸老师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检查,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假如发现哪个同学的作业有错,就会在错题旁写上正确答案让我们改正。记得有一次,由于我们组同学马虎大意,所以全组同学的训练册都有错,老师把我们组的同学都留下来,本以为寸老师会严肃的批判我们,结果她什么也没有说,而是耐烦的给我们一道一道的讲解错题,看着我们认仔细真的改完,她重新把改正的错题批改了一遍,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去批阅全班当天的作业。

寸老师的学问非常丰富,语、数、英、科的学问她都了如指掌,同学们有不会的问题都喜爱请教她。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奥数题不会,课间和同学们一起商量,恰巧寸老师经过,大家便请教寸老师,老师坐在椅子上,和我们一起分析,经过她的循循诱导,我们终于做出了答案,大家开心极了,老师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寸老师不仅学问丰富,而且多才多艺,记得那是五班级的第二学期,学校开头准备“六一”儿童节的节目。有一天,窗外传来了一阵动听悦耳的音乐,把同学们深深的吸引了。我正想去看看,上课铃就响了,我也慢慢忘了这件事,直到六一儿童节,寸老师登台演奏,我们才明白那奇妙的音乐是寸老师为“六一”细心准备的陶笛吹奏曲。

是啊。老师是一个多么宏大的名称,寸老师又有着一颗多么漂亮的心灵。

2.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篇二

——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新筑中心小学

张碧

2013年4月

我热爱这份职业!

——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张碧,女,2001年踏上工作岗位的。蓦然回首,她始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关心学生,工作勤奋,带病工作,积极努力,乐于奉献,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于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赢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一、关爱学生,塑优秀人才

多年来,她深信 “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她都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她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她的影响下,一些顽皮的学生也变得温驯起来,倔强从头也开始耷拉下来,仇视目光也变得感动起来,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们也觉得没有理由在这样的老师面前狡辩、放肆。她注重班风学风建设,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要求学生搞好学习的同时,更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注重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用她的爱心换

学生的真心。对于所谓的“差生”,她认为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有他们有了自信心,有了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有时,为了挽救一只掉队的大雁,她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家长私下沟通,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她的鼓励帮助下,曾有多名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她用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有个学生毕业后,来信评价她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热爱工作,创优异成绩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她深深地知道: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从小处讲,它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处讲,它关系利民族和国家的兴旺和发展。因此,她从来没有把教师简单地当作谋生的职业,而是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做全身心的投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说德为师之魂,那么才就是师之本。这些年来,她一直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语文骨干

教师和教学能手。工作一向勤奋、扎实、一丝不苟,并且成绩突出。曾经有人问她:“你为什么不改行?”她毫不犹豫地说:“我热爱这份职业!”做一名教师,是她人生的选择;做一名优秀教师,是

她人生的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她愿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尽心尽力,培育国家栋梁之才。篇二:身边好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身边好人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张林武同志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0月调入潮安县人民法院工作,2005年5月被确诊患鼻咽癌,在与病魔抗争了近5年后,于2010年2月17日不幸逝世,时年57岁。

张林武同志调入法院工作以来,20余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人民法院基层工作的最前线。他承办的3700余件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被投诉,无一引发上访。在2006年至2008年底病重期间,仍坚持办案132件,结案率达100%,调解率达75%,承办案件无一上诉或被投诉。张林武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三个别给”——“别给当事人留下遗憾、别给组织带来麻烦、别给自己的生命留下空白”展示了当代法官的境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张林武同志先后荣获感动潮安十佳人物、个人二等功、个人一等功、全省优秀法官、全省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广东高院院长郑鄂都就张林武同志的事迹和开展向张林武同志学习活动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法院报》、《南方都市报》、《潮州日报》、广东卫视和潮州电视台对张林武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5月18日,中共潮州市委追授张林武同志“人民的好法官”荣誉称号。7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追授张林武同志“人民的好法官”荣誉称号。篇三:助人为乐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邹志宁:好人就在身边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武宁县中医院团支部书记邹志宁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助人为乐精神的动力。数年来,他以一个共产党员最朴素的心愿,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先后获得“武宁县十佳团干部”、“武宁县优秀志愿者”、“九江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等荣誉称号,成为了群众心目中的身边好人。

1、释疑解惑,青年身边的贴心人。

由于自己是年轻人,又担任团支部书记,所以邹志宁更能够洞开青年人的心扉,总能及时发现青年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释疑解惑,及时为他们消除烦恼,成了青年身边的贴心人。记得单位里原来有一位青年职工,虽然来医院工作已有六年之久,但由于自己是外地人,自身交际圈子并不广泛,加之家庭条件也并不算好,虽年过三十,依旧孑然一身。为此,该职工十分困惑,工作积极性不高,整天怨天尤人,不思进取。邹志宁得知情况后,立即找他谈心,出手相助,为他创造机会,介绍一小学教师同他相识。这位青年职工如今喜结连理,脸上常挂笑容,在工作上也进步很快。

2、乐善好施,群众心中的指明灯。

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发现谁有困难总要伸出援手。邹志宁是武宁县志愿者协会的创始成员之一,自成为一名正式的志愿者以来,他参加敬老爱老、帮孤助残、抗震救灾、环境保护、义务献血等各种

志愿活动达100余场,累计300小时以上,累计献血超过4000ml。记得2013年,医院里有一位尿毒症患者,由于家庭极度贫困而无法维系透析治疗时,其家庭听说邹志宁是一个热心人,可能会发挥一些建设性的作用,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希望帮发动捐款,救救他的家人。邹志宁爽快应允,率先垂范,发动了全院性的捐款,得到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支持,募得善款5000余元,使这位尿毒症患者能够继续治疗,有机会熬到国家免费血透政策的下来,为她留住了生的希望。

3、有求必应,邻里眼前的好帮手。

邹志宁是个热心肠,邻居有事他必伸出援助之手,热心帮忙。邻里之间遇到了什么困难,也总是会想到找他来帮忙。如谁家电灯不亮了,或是谁家电视机出现故障了,总爱找他来看看,为邻里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成了邻里眼前的生活好帮手。在他居住的单元六楼,是一对年逾花甲的空巢老夫妻,儿女常年在外工作,除了逢年过节之外,很少回家。他担心老人在家中孤单,常陪老人聊天,共话家常,就像老人的亲生儿子一样,深得老人的欢喜,也使得老人的心态和精神状态非常好,脸上总是面带微笑,晚年生活安乐、祥和。可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已是凌晨时分,急促的门铃声响起,他急忙起身开门,可怜的老太语无伦次地说,我家老头胸前闷得慌,大汗淋漓,你快帮帮我。邹志宁虽不是临床医生,但从自己的医学知识中判断老头可能是心脏病患了,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情况,一边将老头从六楼背到了一楼,这时救护车刚好到了楼下,并带来了急救药品,通过简

单抢救后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并陪同到医院急救,经过及时抢救,老人转危为安,老太笑了,邹志宁才放下心来准备回家休息,一摸到自己冰凉的胳膊,才想起出门时忘了给自己穿上外套。这样帮扶助人的好事不知道做了多少,换来的是邻里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风貌。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小事。他就是这样一个好人,从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在身边默默地奉献着。篇四:身边的好人事迹材料

“身边的好人·乡风文明带头人”事迹推荐材料

大榆树中学

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有的只是一如既往,不计得失,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朴实无华的她在教育这块沃土里坚持信守承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地奉献着?? 她于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她曾经两次离职进修,于1987年6月取得中师学历;1990年6月取得大专学历。在教育教学中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在学校,她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妻子,好儿媳、好嫂子、好弟妹。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照顾兄弟姊妹,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几十年如一日,受到领导、同事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她就是我们大榆树中学的刘宝琴老师。

下面就选择几个典型的事例说一说这位身边的好人。

那是1981年9月的一天下午,刘老师带领10来个小学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从远处迎面飞奔来一匹拖着缰绳的骡子,她急呼:“赶紧躲开!”同学们急忙躲到路的两边,但是有一名小女生惊呆在了路中间,在这危急时刻,她飞奔过去,把小女孩推向路边,奋力拉住受惊的骡子,由于身单力薄,受惊的骡子脱缰而去,她却倒在了血泊中??。至今嘴巴上还留有一道长约九厘米的伤疤,那年她才18岁。

百善孝为先。刘老师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她的 婆婆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公公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肺心病。二老均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家庭的困难,她不抛弃,不放弃,为了更好的照顾二老,婚后就同二老住在一个间房里,这一住就是六年??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刘老师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

如果说孝敬老人天经地义,长期照顾和资助叔嫂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公公、婆婆去世后,小叔子又到了已婚年龄,为了给其成家,她东奔西跑可以说是操碎了心,终于在1998年用多年的积蓄给小叔子安了一个家。她总算可以为自己打算了,但正值为自己筹建新房时,小叔子又离婚了,没办法刘老师又借贷款为其多盖出两间新房供小叔子居住。从2000年至今,刘老师家不但为其无偿提供食宿,还为小叔子又买了房子,2014年春节小叔子终于有了对象,现在刘老师又为其结婚而筹备着,期盼着他有一个好归宿。

2000年的十一长假,学校放假10天,这10天,对于刘老师来说,就是10年。放假的第一天,婆家大嫂突然脑梗塞,住进了医院,由于两个侄女年幼(大的8岁,小的4岁),大哥又忙于秋收,照顾大嫂的重任自然又落在了她的肩上,150多斤重的大嫂卧床不起长达10天,每天喂饭、喂药、洗漱更衣、倒屎倒尿,她还要经常给她翻身、擦洗按摩,每次翻身都要费好大的劲,特别是每次的大小便都令她筋疲力尽。为了不耽误照顾大嫂,不耽误秋收,不耽误正常上班,她坚韧的支撑着。照顾大嫂、照顾两家的3个孩子及家务长达一个多月,大嫂终于站起来了,而她却因疲劳过度晕倒了2次(就连自己的丈夫都不知情)。2001年的春天,为了解决大嫂家的经济困难,竟然劝说丈夫把自己家唯一的5亩农田无偿的转让给了大伯哥耕种至今。在她的鼎力资助下,大伯哥家在2012年也盖上了新房。

她不仅对兄弟姊妹照顾倍加,对亲戚朋友也是关心备至,从1996年至2008年亲戚家的5个孩子相继无偿居住在她家完成了初中的学业。2013年,同村姨婆婆家的孙子患上了脑结核,表弟夫妇陪孩子住院长达半年,家里的二位老人体弱多病,其他子女又不在身边,她为了解除表弟夫妇的后顾之忧,又主动承担起照顾二位老人责任,病了送医院、节假日把二老接到家中,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河镇行政综合执法队员林宗红见义勇为事迹材料

林宗红,女,三河镇人,是三河镇行政综合执法分局的一名执法队员。她工作认真负责,用爱心构筑和谐城管,用真诚感化周围的群众,消除他人的误解;她为人正义,有爱心,先后解救过落水儿童、轻生男子,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古镇三河,提起林宗红,许多街坊邻居都会竖起大拇指:?我们林大姐没的说!?身为肥西县三河镇行政综合执法分局的一名普通队员,林宗红和她的同事们一样,每天负责古镇的路面巡查,及时劝阻纠正违章行为,维护正常的城市管理秩序。路巡中也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份外事?,她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难,决不袖手旁观,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充分展示了行政综合执法队员的高尚情操。

勇救落水少年

?快救人啊„„有人掉到河里了!?去年7月17日,在三河小南河仙归桥附近,传来了一位七旬老人急促的呼

救声。原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小南河清洗毛巾之时,由于码头台阶湿滑,不小心掉进了3米深的河里。

危机之时,正在沿街巡查的林宗红刚好路过,听到呼救声,她急忙赶了过来。此刻,落水儿童由于抽筋缘故,头已没入水面,由于林宗红不会游泳,她于是一边关注着现场,一边高声呼救,很快她的同事和两名路人就赶到了现场,四人采用手拉手的救援方法,一手抓起在水中浮浮沉沉少年的手,把少年一把拽上了岸边。少年上岸后,已是奄奄一息,林宗红急忙为他做了人工呼吸,经过紧急抢救,那位少年转危为安。待到孩子家长匆匆赶来要找寻救命恩人时,林宗红和她的同伴早已消失在人群中。

智劝轻生男子

去年国庆长假的一天,林宗红照例在万年街附近巡逻,这时突然有人跑来向她反映:有一名男子喝了农药,坐在马路边神情恍惚。

林宗红二话没说,立刻赶到事发现场,只见一名二十多岁的男子坐在路边,满脸泪水,不停的呕吐,旁边,呕吐物已洒了一地。?大哥,你怎么了?我们能聊聊天吗??可是那名青年男子只是睁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她,已说

不出话来。顾不上太多,林宗红急忙叫来一辆三轮车,在车主的帮助下将那位男子架到了车上,并以飞快的速度赶往三河医院。在车上,林宗红一边观察男子的表情,一边掏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幸亏来得及时,不然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病人的状况已基本稳定,但还需转往市里医院进一步治疗。?经过三河医院医生的及时抢救,那位男子的中毒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很快,120急救车也赶到了。而那位男子,在林宗红的劝说下,已放弃轻生的念头,并配合地上了急救车。经及时抢救,那名轻生男子转危为安。

用爱心传递真情

干行政综合执法这一行没有双休日、节假日,随时都会加班,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工作,三伏天的炎炎酷暑、三九天的凛冽寒风„„但林宗红从来没有抱怨过。在工作中,她坚持用爱心构筑和谐城管,无论是亲朋好友的不理解,还是群众的责难和误解,她总是耐心地进行解释。在工作之余,她同样默默地向社会传递着真情。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规范,检查?,林宗红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日

复一日,基本没有什么‘大事’。我要去巡逻了,再见!?看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我们不禁感叹:是的,城管工作无?大事?,但只要做好了每件事关民生的?小事?,谁又能说她不是在做?大事?!

不是女儿胜女儿 人间自有真情在——小庙镇高岗村村民钱旭芬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钱旭芬,女,小庙镇高岗村人。她恪守孝道,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照顾身患重病公婆、照顾家庭的重担。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理想和爱好,为公婆支起一片蓝天,为丈夫分担家庭重担,赢得周围村民交口称赞。

在小庙镇高岗村三北村民组有这样一户人家,儿媳妇自过门开始至今,七年如一日的照顾着身患重病的婆婆,像亲生女儿一般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给予这个家庭以温暖。

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

3.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篇三

八个月大,从坝区到山区

1963年4月,杨德品出生在由旺镇木兰村的一户普通人家,12月的一天,家里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正是老麦乡杨柳村寺后组杨水荣、余正英夫妇,由于夫妇俩先前生过几个孩子没到一岁就都夭折了,所以这次来目的是领养杨德品。就这样,八个月大的杨德品被养父养母带到了新家。

八岁患眼疾,双目失明

一转眼,杨德品来到新家已有八年,虽然当时的家庭生活是苦了些,但是杨德品八年的童年生活还算开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杨德品对父母说他眼睛痛,父母当时就急了,连忙把他送到大队联合诊所找医生看,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医生看了之后也没说出导致眼痛的具体原因,父母只好带着杨德品回家了。回到家后,杨德品整整睡了五天,第五天的一个早晨,睁开眼睛,突然眼前一片黑暗,父母这才发现,这个可怜的孩子双目失明了。虽然到了上学年龄,可是由于双目失明,当同龄人都开心上学时,杨德品就只能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杨德品一天天长大,到了婚嫁年龄,可是像这样一位盲人且家庭困难,又有谁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呢?所以,至今杨德品还是孤身一人。他总说,上天还是对他好的,虽然眼睛瞎了,却让他健康地活着。

母亲摔跤变瘫,失去生活一大支柱

母亲是家庭生活的一大支柱,20xx年的一天,家里没有做饭的柴火了,杨德品当时83岁的老母亲余正英就背着篮子到山上打算找些柴火回家做饭,由于年纪大了,在背柴火的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腿,回到家又因下雨地面太滑,又在自家院场重重地摔了一跤,把髋关节给摔断了。由于家里太穷了,没得到正规治疗,从那时起,母亲余正英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过,由当时已经80岁的老父亲杨水荣照顾,父亲到地里干农活时,总会带着杨德品去,指导他做些简单的农活。虽然日子依然困苦,但是父子俩干完农活回到家里,看到母亲总微笑着看着他们,他们的内心却是快乐的。他总说:“听见父母笑,我就开心了。”

父亲病逝,肩负起家庭重担

,父亲突然病逝,无疑给这个本来就困苦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自父亲去世后,杨德品就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家里、家外、照顾母亲都由他一个人打理。

在村里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杨德品常常在晚上12点以后去村里的一口井里挑水,从杨德品家到井边必须经过一条进村公路,白天车多人多危险,所以杨德品只能选择晚上去,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母亲见了每次都哭,母亲说他爱笑,尽管摔得很疼,可是杨德品总会微笑着安慰她说:“妈,不疼,不疼。”

提起干农活,父亲去世了,去地里只能靠自己,所以杨德品只能在去地里的路边或是地边放个石头做记号,以防走错。每逢雨水季节去地里干活,是最让母亲心疼的事。常常在地里干着活,突然就下起大雨,杨德品就只能站在地里任雨淋,他也想找个避雨的地方,但是由于眼盲,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可以避雨。

11月份,家里没做饭的柴火了,杨德品就到离家1公里的地里去砍长在地边3米多高的核桃树。连爬了好多次都没爬上去,杨德品就在树干上砍了好多阶梯,最后才爬了上去。他一边摸索着一边砍,突然一不小心砍到了左脚的大拇指,由于眼睛看不到,他自己以为伤的不严重,所以还是坚持继续砍余下的树枝。后来,有村民去地里干活,看到他在树上,而且树干上和地上有好多血,就告诉他脚趾伤的很严重,他这才从树上下来,去村卫生室包扎。在他脚受伤疼得厉害的时候,他也从未喊过一声,在家里,他依然像往常一样,把每顿饭做好,端到母亲床前。

这次受伤后,母亲很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去地里,杨德品也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所以他们家的地上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母亲坐在田埂上或柴草垛上,陪着在地里干活的儿子说说话。干完活,背上的母亲再指引着儿子回家……

村民们都很感动,经常替他到地里干农活,他也懂得知恩图报,经常帮助邻居做些轻巧的活,比如掰玉米、剥核桃。

由于家里太困难了,杨德品母子俩一年到头舍不得吃一次肉,他在家边的菜地里种了些蔬菜,他说自己种的蔬菜就够他们母子吃了。他在地里种的两亩玉米收成还不错,打算养上几只鸡,自己用石磨把玉米磨成面,等母鸡下了蛋,再孵出些小鸡。这样,母亲就能够吃上鸡蛋和鸡肉了。

遵从母亲心愿,放弃住进养老院

邻居们都说杨德品喜欢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从来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始终保持微笑。

杨德品母子虽然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但生活起居困难的情况让大家牵挂,民政、残联等部门也为他们安排了入住养老院,这样母子俩的生活算是有了着落。可当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时候,母亲心里却不愿意离开,她只想在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里度过余生。细心的杨德品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却能感受到母亲的焦虑,他不愿母亲为难,微笑地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关心。他说:我看不见,我妈就是我的眼睛;我妈走不了,我就是妈的双脚;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在哪里,都不会让妈饿着,生活再难,也要笑眯眯地走下去……

4.敬业奉献好人事迹材料 篇四

◆心系学校 脚踏实地为学校做事

曹校长在韩达营子小学工作的十几年来,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他忙忙碌碌的身影,十几年来,他很少休过安稳的周末及节假日,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以校为家。在他的眼里,学校的事情远比自家的事情重要。除了正常的上班时间,每到双休日、节假日,他几乎天天要来学校转转,一天不来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他每天早早起床到校后,总是先查看校园里每个角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每天下午放学他总是最后一个离校,等所有的孩子都安全离校了,他才下班。韩达营子小学教职员工中只有两名男教师,值宿工作非常困难,曹校长就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值宿工作,很少回家。

由于学校比较偏远,家住当地的老教师陆续退休后,学校教师缺编的现象比较严重,曹校长主动请求上级领导把妻子由原来离家很近的二道沟小学调到韩达营子小学来工作。每天他们夫妻二人上下班只有一辆代步的摩托车,夏天还好,冬天天气寒冷,下雪天的路面又特别滑,但是他们从未因遇到困难而迟到过一次。而今已年近50的他依然保持着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千方百计把学校办好,为了彻底解决学校的师资问题,曹校长先后动员即将大学毕业的侄女和外甥女报考特岗教师,回到家乡贡献一份力量。目前韩达营子村小学在校生有130余人,按照国家课程设置各学科已开齐开全,保证每个孩子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培养方面,他是最孜孜不倦的育人者,每学期都举行各种大型的活动,结合不同的活动,为学生在书写,朗读,演讲,文艺,绘画等方面的特长训练搭建平台。组织各种竞技活动,对有突出表现的,给予鼓励,还根据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的实际,评选劳动标兵,让每个孩子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不单纯的追求学习成绩的优异。经常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征求家长对办好学校的意见和建议,韩达营子村小学现在在曹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现在韩达营子村小学适龄儿童基本都在本村就读,学前两年的幼儿有大、小两个班,生源很稳定。

◆ 恪尽职守 做家长与学校的纽带

曹校长总是说,家庭是儿童与世界最早的接触点,是一切教育的开端,更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和影响最持久、最广泛的地方。处理好学校与家长的关系至关重要。在他的带领下,韩达营子村小学致力于学校与家长和谐共建的机制,努力做到教师与家长随时沟通,在学校办公室的显眼位置放置每个学生的家长联系电话。

曹校长的家与学校距离十余公里,不在同一个村。在来韩达营子村小学工作之前,曹校长与当地村民几乎没有相识的,但是在这所学校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曹校长就结识了在校学生的所有家长。每学期开学,他都要召开一次家长见面会,他要求每个教师不摆架子,亲切对待家长。曹校长不仅严格要求教师必须按时家访,自己也充分利用更多的时间走访,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给予支持与帮助,对孩子教育理解不到位的家长耐心开导,从他来到韩达营子小学,学校真正做到了零辍学率。四年级的梁宇同学是外乡镇与韩达营子村接壤的村屯的学生,孩子患先天性脑瘫,家庭也十分困难。由于当地没有村小,去他们本乡镇中心小学读书路途遥远,十分不便,孩子面临着辍学的危机。曹校长知道后,主动接收梁宇同学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并且与班主任老师共同关注和鼓励这个特殊学生。从最初入学的不守规矩,到现在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课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看到孩子的进步,不仅是

曹校长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感到欣慰,家长的心里更是暖暖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在那之后,学校先后又接收了几个身体有各方面残疾的孩子。曹校长不仅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他们,在各种表彰奖励大会上也经常对他们爱护有加。让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到来自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长处,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挺起胸膛走路,健康活泼的成长。曹校长不仅受到学生的爱戴,也是每个老师学习的模范,更是家长们尊敬的好校长。

近年来,学校与家长做到了充分沟通理解,这也是在当今村小学额大幅减小的形势下,韩达营子小学依然学额稳定的最根本原因。用心去服务,用爱去服务,曹校长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融入到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中,把他满腔的热情奉献给热爱的教育事业,把爱心送到每一位学生家长的心中。

◆勇挑重担,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在曹校长的努力下,学校无论是管理,还是教育教学成绩,在同级村小中都遥遥领先。附近乡镇的村小学生都纷纷转入到韩达营子小学就读。2012年春季,韩达营子小学学额达到150余人,学校原有的校舍以及教学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韩达营子小学争取到“香港应善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投入了资

金,重新改建了校舍。2013年夏季开始新建校舍,那年暑假,曹校长基本是在学校建筑工地度过的,每天工人还没开工,他就来到工地查看,查验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电路等设施设备,不留一丝危险隐患。直到工人们下了班,他才回去休息.同年11月,学生和教师们如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也有了自己的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可是曹校长并不满足,校舍完成后,他又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努力为孩子们营造环境优美,健康向上,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2014年韩达营子小学在他的努力下,获得农安县“校园文化优秀村小”。现如今,韩达营子小学校园环境优雅,学生懂得爱护校园设施,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到处飘扬的鸟语花香,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朗朗的读书声回响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上级领导心目中,曹校长能吃苦、虚心、诚信,又踏实肯干;在老师眼中,他热情、温和、真诚待人;在学生的记忆里,他严厉、慈祥,以身作则。自 1984年走上讲台至今,32年风雨,他在教育系统这块园地里坚持信守承诺,默默奉献,成长为具有高度信誉的教育工作者。曾被评为 “县优秀教师”,连续多年被上级不同的主管部门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

5.村身边好人事迹材料 篇五

在古镇三河,提起林宗红,许多街坊邻居都会竖起大拇指:‚我们林大姐没的说!‛身为肥西县三河镇行政综合执法分局的一名普通队员,林宗红和她的同事们一样,每天负责古镇的路面巡查,及时劝阻纠正违章行为,维护正常的城市管理秩序。路巡中也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份外事‛,她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难,决不袖手旁观,为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充分展示了行政综合执法队员的高尚情操。

勇救落水少年

快救人啊……有人掉到河里了!‛去年7月17日,在三河小南河仙归桥附近,传来了一位七旬老人急促的呼救声。原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小南河清洗毛巾之时,由于码头台阶湿滑,不小心掉进了3米深的河里。

危机之时,正在沿街巡查的林宗红刚好路过,听到呼救声,她急忙赶了过来。此刻,落水儿童由于抽筋缘故,头已没入水面,由于林宗红不会游泳,她于是一边关注着现场,一边高声呼救,很快她的同事和两名路人就赶到了现场,四人采用手拉手的救援方法,一手抓起在水中浮浮沉沉少年的手,把少年一把拽上了岸边。少年上岸后,已是奄奄一息,林宗红急忙为他做了人工呼吸,经过紧急抢救,那位少年转危为安。待到孩子家长匆匆赶来要找寻救命恩人时,林宗红和她的同伴早已消失在人群中。

智劝轻生男子

去年国庆长假的一天,林宗红照例在万年街附近巡逻,这时突然有人跑来向她反映:有一名男子喝了农药,坐在马路边神情恍惚。

林宗红二话没说,立刻赶到事发现场,只见一名二十多岁的男子坐在路边,满脸泪水,不停的呕吐,旁边,呕吐物已洒了一地。‚大哥,你怎么了?我们能聊聊天吗?‛可是那名青年男子只是睁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她,已说

不出话来。顾不上太多,林宗红急忙叫来一辆三轮车,在车主的帮助下将那位男子架到了车上,并以飞快的速度赶往三河医院。在车上,林宗红一边观察男子的表情,一边掏出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幸亏来得及时,不然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病人的状况已基本稳定,但还需转往市里医院进一步治疗。‛经过三河医院医生的及时抢救,那位男子的中毒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很快,120急救车也赶到了。而那位男子,在林宗红的劝说下,已放弃轻生的念头,并配合地上了急救车。经及时抢救,那名轻生男子转危为安。

用爱心传递真情

干行政综合执法这一行没有双休日、节假日,随时都会加班,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工作,三伏天的炎炎酷暑、三九天的凛冽寒风……但林宗红从来没有抱怨过。在工作中,她坚持用爱心构筑和谐城管,无论是亲朋好友的不理解,还是群众的责难和误解,她总是耐心地进行解释。在工作之余,她同样默默地向社会传递着真情。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班级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六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的铃声调皮地钻进了我们的耳朵里,作文 班上的好人好事。同学们都迈着轻快的步伐朝门外跑去。

【范文网】

“咣当”只听见一声巨响,原本摆放整齐的凳子从桌子上滑落下来。要寻找“肇事者”显然不太可能,于是同学们便把凳子摆放好,便想起身离开。可这时,陈澜同学的心情可和同学们不太一样。她先是吸鼻子,好像在制止哭泣,接着就是轻声的抽泣,然后就是放声大哭。同学们赶紧上去安慰她:“陈澜,别哭了。”“陈澜你怎么了?”“对呀,你为什么哭呀?”“你倒是快说呀,这样我们才能帮你呀!”……听着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陈澜也慢慢不哭了。她带着哭腔说:“凳……凳子掉下来的时……时候砸到我的脚上了,还擦破了皮,好……好痛!”

只见这时,钟佳桦同学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手上还拿着一个药瓶,她卷起陈澜的裤角,用棉签沾了点药,把药均匀地涂在陈澜破皮的地方。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扶着陈澜,陪着她走下楼梯。一边走还一边告诫她,千万不要再摔了。

7.《林西好人》事迹材料(赵学军) 篇七

——“林西好人”评选活动事迹材料

林西县繁荣寄宿制小学

赵学军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我是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只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才无愧于人名教师光荣称号。二十九年来的教学生涯,我始终践行:以“以身作则”为准绳要求自己,“严慈相济”为宗旨对待学生,“精益求精”为目标开展工作,“无愧于心”为原则回报家乡教育事业。

1985年5月,正值青春年华的我,怀着立志报效家乡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号召,通过考试,被招聘为繁荣中心校一名民办教师。从此步入了教育之门,也搭起了为孩子追梦的舞台。

一进学校,学校的校长让我带三年级。由于教师太少,一个年级的语文、数学、品德、自然等几门功课都是我一人上。34名学生,工作任务繁重呀!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备课、批改作业道深夜。经常与孩子们做游戏、谈心、辅导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但作为年轻人,我干得乐此不彼。从此我与学生打成一片,不久我发现,深深地爱上了这帮小家伙。而且他们也无比喜欢上我这个小老师,孩子们都亲切地称我“小师哥”。

那是一个艰苦的岁月,工作生活条件很差,民办教师的工资每月只有15元,而且拖欠教师工资有时几个月甚至几年。正值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许多教师不屑于当“孩子王”这点微薄的收入,纷纷“跳槽”或下海经商,就连小商小贩每月的收入也是民办教师的几倍。1987年,在林西啤酒厂工作的表哥,让我辞掉“民办教师”当工人(有机会转正),当时家里人、亲戚朋友都纷纷相劝,放弃收入微薄的教学工作,趁着年轻力壮,找一份有前途工资又高的工作。我也曾犹豫过,也曾彷徨过,可面对朝夕相处的孩子们一双双天真无邪、渴求知识的眼睛和一声声“老师”亲切的呼唤,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次大好的机会,坚守在这块清贫但充满快乐,充满希望和收获的教育阵地上。和孩子们在一起天是高的,地是阔的,心是宽的,梦是甜的。

1988年7月,我教育生涯中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了,毕业典礼那天,我和孩子们共忆三年来的师生情谊,共叙三年来的酸甜苦辣,共话美好的未来和梦想。现在想起那种场面,我还是幸福和激动不已,甚至流泪。如今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很多人现在还和我联系,有的打电话,有的聊QQ,有的在我空间留言,都很想很想再回到小学在上一回学,再让我给他们上一回课。我感到既幸福又欣喜,感到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是无尚光荣的。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淳朴的农村环境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坚毅性格。1992年7月,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和不懈的努力,终于考取了赤峰市乌丹师范民普班,并以优异的成绩于1994年7月毕业。怀着报效农村家乡,奉献农村教育事业的信念,又踏上了新的教育之旅。由于工作需要,被调到离家十八华里的偏僻的永利村小学教学点工作,刚到学校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破旧的校舍窗户四处漏风,桌子和板凳缺胳膊少腿,一块使用了很久水泥黑板已经斑驳陆离,14个一二年级的孩子蜷缩在教室里瑟瑟发抖(已是深秋时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没想到这里的教学设施如此简陋,教学环境如此差。但是我没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自己动手修桌椅,订朔料布,抹黑板,盘炉子,搞卫生,布置教室。整整忙了3天,教室面貌焕然一新。一二年级的孩子小自理能力较差,尿裤子是经常发生的事,从家里拿来孩子的衣服给他们换洗。低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和学习习惯较差,我首先做好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有趣活动,经常和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渐渐地学生们都很愿意接近我,上课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兴趣也浓了,习惯养成也好了,接下来,我不断地开展适合少儿心里特征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承担了“大成全韵语教学”教改实验。在教学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于指导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教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课堂结构明显变化,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历次的全乡统一考试中我的一二年级语文、数学成绩均名列前茅,深受领导和教师称赞和家长、学生的爱戴。在永利教学点工作3年的时间里,一年四季,顶风雨、冒严寒、战酷暑,骑自行车有时甚至徒步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从没因为迟到、早退和事假耽误学生一节课。在永利教学点工作2年的时间里,让我学会了坚守、坚强、坚韧,在永利教学点工作2年的时间里,让我懂得了缺少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也是我终生难忘的岁月。

1996年9月由于承担实验课教学工作,被调回繁荣小学,承担“发展小学数学”课题实验班工作。这是一套迥异于普通教材的教材,是通过传统的珠心算的方式,结合脑科学,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自主操作和探究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取,只有“打铁还需本身硬”。一方面,我深入钻研教材,背口诀,练双手模拟拨珠和脑拨珠,结合教材特点,经过不断地苦练和探索,终于掌握了计算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手脑拨珠,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使学生左右脑协调得到充分开发。做到心灵手巧,计算准确、迅捷。独特课堂学习方式,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经过不懈的努力,通过实验比较分析,实验班比普通班明显提高10个百分点,在历年的全县统一考试中均名列前茅。1998年9月实验项目获得市级科学技术成果奖,2000年6月通过林西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确定为科学技术成果。同年授予教改先进个人和县级模范教师称号。

二十九年的教学工作,使我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工作,忙碌的生活,每天早出晚归,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自1998年至2014年任繁荣村小负责人及繁荣寄宿制小学教导主任以来。虽然工作岗位变了,但始终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始终没有放弃和离开课堂,边管理、边教学、边研究、边指导。在教科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做新课改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多次承担县乡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开展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和引导教师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骨干教师,我校先后5人获得教学能手,2人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获得县级学科带头人,2人获得市县级教学基本功大奖赛一等奖。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和拼搏。我校的教学质量,在历年的全县教学质量检测中位居前列。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体现了人民教师一颗报效党,报效国家,报效人民的赤诚的心。做为教师,献身教育事业,就是为国尽力,为民造福的崇高境界的具体体现。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师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以己之材,哺育花朵是教师奉献精神的突出体现,是教师甘当人梯,扶生成长的集中反映。二十九个年头过去了,我的根基牢牢的扎在这三尺讲台,从没动摇过。看着曾经教过的孩子们长大成材,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为社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欣慰了,天底下哪有比这更值得欣慰和自豪的职业啊。这平凡的工作使我品味到:“春蚕”也好,“蜡烛”也罢,无怨无悔的爱着每一个孩子,用自己智慧的钥匙,为孩子们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去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这就是无私,这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荣之所在,教师的伟大形象之所在。做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无怨无悔!

8.身边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八

事情追回到今年3月19日那天午时,居家养老服务员袁顺田同志兰姨家搞清洁卫生,突然看见兰姨口吐很多鲜血横倒椅子上,袁顺田同志本能地申手去抓台面上的固定电话求救,但兰姨肥胖巨大的身体刚好挡住了固定电话。这个时候,袁顺田同志临危不乱,一心想着迅速救人,为了争取时间,她一边用自我的手机呼叫120救护车,一边向距离兰姨最近的女婿单位跑去求救,同一时间,救护车和兰姨的女婿一齐来到兰姨家,迅速将半昏迷状态的兰姨送往医院抢救。因为袁顺田同志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处事果断,为抢救赢来了时间,使兰姨得到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还有一次,是今年3月初的一天,袁顺田同志和往常一样到兰姨家搞清洁卫生,刚到不久,突然听见厨房传来“砰”的一声响,随着响声一看,只

见煤气炉周围一团大火,袁顺田同志临危不惧,立即冲上前把煤气瓶关上,并迅速灭了火,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以上这两件事故,如果不是有服务员场,临危不惧,遇事不乱的话,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9.保安好人好事事迹材料 篇九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员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从源头抓起,加大岗位培训力度,研究制定了保安培训计划,每星期对保安员实施有计划的学习和培训,同时根据不同人员素质的高低来进行教育培训。自以来,在公司举办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专题培训班和保安班长培训班中,共计培训保安350人次,使保安人员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荣誉感,为公司的队伍建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保安人员的思想教育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保安员的素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克服了各种困难,不断地磨炼自己,以集体利益为主,维护了公司形象。

二、认真履行职责,敢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12月,在担任####小区保安中队长期间,据小区居民反映,近期卧室的窗户在夜间总是被人莫名其妙的打开,带领保安员在小区的绿化丛中蹲守了4个晚上,终于将一患有心理障碍的男青年抓获,并扭送至公安机关。2月20日,带领4名保安员在执行夜间巡逻任务中,发现并缴获一辆形迹可疑的五菱面包车,该车是被盗车辆价值4万余元,车上载有赃物价值8000多元。

自20担任##镇派出所协警队队长以来,协助派出所民警抓获嫌疑人200多名,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20多条。

三、落实保安规范化管理,做好各项保安工作

响应公司号召,正确树立以“服务促质量,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管理目标,边学习、边运作、边完善,努力奋进,逐步成长,并不断向目标靠拢。

10.好人常慧珍事迹材料 篇十

山村里的特别“母子”

多年前,常慧珍的婆婆姜润梅的弟弟因病去世,撇下身患智障的弟媳田碰妮和年仅15岁的侄子姜贵生无人照料。尽管家中人口多,吃饭都成问题,但姜润梅还是将可怜的母子收留了下来。姜润梅去世后,常慧珍又和自己的儿媳,一起悉心照料田碰妮和姜贵生。

常慧珍和姜贵生就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特别“母子”。姜贵生不能与人正常沟通,但最听常慧珍的话;不论家中有什么好吃的,常慧珍都专门给姜贵生留一份,等他回来吃......

两代人爱心接力

常慧珍婆婆收留这对母子起初的那些年,田碰妮的情况还好点,吃饱饭便独自呆在家中,不干活也不惹事。姜贵生则不同,时不时打了邻居的孩子,或者被人欺负了。姜润梅在照顾一大家人的同时,还时常得给张两家赔情,向李四家讨公道,日子过得贫苦而艰难。

1990年4月,当时担任大东庄村妇联主任的常慧珍,来到重病的婆婆床前,弥留之际,婆婆拉着常慧珍的手说:“慧珍,我没有金银财宝留给你,能留下的只是一颗关心人、帮助人的心,碰妮母子就交给你了。”望着婆婆期待的目光,常慧珍在婆婆身边大声说:“妈,您放心吧!儿媳有一碗米,就有田大妈母子半碗。”于是,吃喝拉撒、请医送药、缝补洗涮,这一承诺就是24年。

冬天,常慧珍冒着大雪按时去给田碰妮母子烧炕,不料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一连几天起不了身。看着躺在床上的婆婆,孝顺的儿媳杨宝红默默接过了婆婆的“班”,她一边照看5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一边与婆婆一起照顾田碰妮母子的生活。

不管他们对不起良心

常慧珍的家中并不富裕,多年来,一家人仅靠4亩薄田维持生活,

田碰妮因受伤瘫倒在床上后,常慧珍只好将家中的炉火搬到了她的房间,自己家则每天靠柴禾烧炕取暖。那段时间,常慧珍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赶到一里以外的田家,端屎、倒尿、生火。之后,她又赶回家中,做好饭菜后,再给田家母子送去,病中的人脾气暴躁,常慧珍就变着法的逗她开心。她自己也是70多岁的`老人了,也需要别人照顾,可她总是用自己苍老的双手承担起了这对母子的生活,把爱给了这对智障母子,她总牵挂着她们就是没有关心自己.....

几年前,田碰妮在她70岁生日即将到来时离开了人世。她的死让姜贵生的去向成了村中人热议的话题,大家纷纷认为常慧珍两代婆媳已经付出太多,现在应该把姜贵生交给当地政府或民政部门抚养,但是,常慧珍义无反顾的把姜贵生带回自己的家。

邻居们纷纷劝说常慧珍,“将母子送到相关部门,或者让人家的女儿接走吧。”常慧珍听了摇摇头:“我不能那样做,我不管他们,对不起良心。我有能力,我就管一天,我倒下了,还有儿媳妇。”

上一篇:当今社会男人更累辩论下一篇:八步打通CRM选购的“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