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工作职责

2024-09-24

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工作职责(共13篇)

1.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工作职责 篇一

项目质量管理负责人职责

1.项目部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项目部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贯彻落实质量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制定并完善工作质量的规章制度。

2.负责根据项目质量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和办法,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工作。

3.在项目经理、总工的主持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项目部和人员对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等进行审核、论证。

4.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应立即赶赴现场,召集有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5.组织交流,推光工程质量工作的典型经验,表彰先进,开展先进工作,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6.协助项目经理、总工实施三级质量管理责任制,抓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2.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工作职责 篇二

1.1 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发生契约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以及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问题。在社会生产力低的情况下, 人们的生产劳动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处于粗放式、无组织、零散的个体行为, 即使努力工作其最终所得的报酬也不足以满足其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在这种生产力发展程度下, 社会化生产分工还没有开始, 缺乏较为稳定完善的代理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以及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 委托代理领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出现了积累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商人, 但由于其能力、精力和专业化知识的贫乏而无法实现良好财产经营管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程度高以及能力和精力充沛的职业经理人, 他们能够有效的行使所有者授予其财产经营管理的权利。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下的两权分离为委托代理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伴随委托代理关系而来的是所有者期望公司财富最大化与管理者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二者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利益矛盾和冲突, 公司所有者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对管理者进行激励和约束。[1]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有关事件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同。交易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充分或可靠, 而另一方掌握的信息较少或可靠度不高, 便形成了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掌握充分、可靠信息的一方会向掌握信息少或可靠度低的一方通过其可靠充分信息的出售而在市场中获益。掌握信息较少或者可靠度低的一方也会主动向掌握信息充分且可靠的一方购买信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当事人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其不对称发生的时间, 可以将信息不对称划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 前者主要发生在交易双方达成协议之前, 而后者往往出现在协议签订后。逆向选择是由于在交易中掌握充分且准确信息的当事人隐藏了信息, 而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中掌握信息充分且准确信息的当事人隐藏了行动。

1.2 基于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为了有效缓解现代产权制度下所有者与管理者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而在利益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所有者必然采用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措施。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下, 一方面, 大股东委托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公司, 形成了大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另一方面, 大股东为了监督高管对自己投入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委托专业能力强的财务负责人监督和制约公司其他高管资本使用情况, 这样又形成了大股东与财务负责人的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在这两层代理关系中, 财务负责人和企业其他高管同属于代理人地位增强了其为自我利益最大化而合谋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动机。

信息不对称常会给委托代理活动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股东无法准确评价财务负责人的工作实效, 导致财务负责人出现逆向选择行为, 危害公司利益。盈余信息是企业相关决策者关注的焦点, 财务负责人在会计信息生成和报表披露中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财务负责人和企业其他高管为了在公司站稳脚跟、稳固职位而避免被更换的风险等一致的私人利益, 有可能共谋对企业的盈余信息进行管理甚至操控。利用现有财务会计制度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 同时借助职位优势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加工和粉饰。另一方面, 股东面临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以盈余为考核指标的监管和被兼并的市场竞争压力。为了保住“上市公司”这个稀缺资源, 大股东也有在一定程度上默许管理层和财务负责人合谋盈余管理的动机。

2 基于高阶管理理论的分析

2.1 高阶管理理论

高阶管理理论最早是由Hambrick等于1984年提出的。这一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将高层管理者特征、企业绩效和企业战略选择三个变量统一于整个高阶管理理论框架当中, 准确地分析出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认知模式在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 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管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高层管理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可以更好地解释和分析企业的管理行为, 预测其经营管理的最终发展方向。相比于其他研究派别的理论, 高阶管理理论的预测能力更强, 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其研究结果对企业的决策行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2 基于高阶管理理论的分析

国内外已有的文献主要是把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作为企业高管团队, 视为一个整体对其与企业多元化、企业过度投资行为、高管离职、财务重述等方面进行研究。然而, 任何高管团队都不可能是匀质的, 由于不同公司治理环境下管理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薪酬激励机制以及任期等方面存在异质性, 各管理成员都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到管理和决策当中, 对企业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 加强企业管理决策研究对于科学指导企业的战略决策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阶管理理论为本文财务负责人性别、年龄、学历、任期四个方面背景特征对盈余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财务负责人作为企业生成财务报告工作中的直接领导者以及自身所具有的财务特长优势, 对企业高层做出各项战略方案提供财务方面的专业化支持。财务负责人在面临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有选择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做出选择时, 不同性别的财务负责人对决策所面临风险反应的差异性可能会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务负责人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高学历的财务负责人接受新事物和新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目前, 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财务负责人市场, 财务负责人在选拔和任用上主要是通过“内部产生”和“外部聘用”两种方式。两种聘用方式下产生的财务负责人都会面临着和企业其他高管一起履行大股东相关受托责任的现实。财务负责人是否会为了保住职位与处于同样境地的其他高管一起合谋进行盈余管理, 进而影响企业盈余信息质量, 有待于本文进一步的研究。

3 基于激励理论的分析

3.1 激励理论

管理学激励理论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 要求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站在管理学激励理论的角度, 系统地研究了薪酬福利分配公平性、合理性、公正性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认为, 员工在取得一定成绩并得到相应回报后, 其不仅关心其所得报酬的绝对量, 还关注其所得的相对量。员工会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与自己所得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在自己获得的“补偿” (包括薪酬、工作环境及获得的重用等) 和自己的“投入” (受教育程度、个人努力、工作时间等) 的比值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个体获得补偿与投入的比值之间进行比较。纵向比较, 即把本人过去和现在的报酬与工作努力程度比较。

3.2 基于激励理论的分析

本文借鉴管理学激励理论, 主要吸收“公平理论”的研究成果, 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合理性、有效性, 进而发现财务负责人的薪酬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 作为公司高管中的一员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但当我国财务负责人将自己的薪酬与处于同样地位的公司其他高管、同行业其他公司高管、自己的付出相比较会发现差距依然较大, 这就会使得同样作为公司高管的财务负责人产生不公平的心理, 进而也可能影响到财务报告质量。正是上述现象的存在, 我国上市公司已经逐步建立了对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的薪酬激励机制: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奖励年薪, 其中基本年薪只是财务负责人薪酬总额中较少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讲, 薪酬激励可能促使财务负责人追求公司长期发展而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盈余信息。我国目前薪酬激励机制以净利润和股票价格这两种盈余指标为衡量基础。盈余包括了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两个方面, 二者在反应盈余持续性方面有显著的区别。如果薪酬激励机制中没有有效的区分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以及应计项目和经营现金流对盈余持续性和可靠性的差异, 仅仅把盈余总额作为单纯的薪酬考量标准, 有可能引发财务负责人为了自我薪酬最大化而盈余管理甚至盈余操控的可能性。由此可见, 对财务负责人的薪酬激励是把“双刃剑”。薪酬激励制度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财务负责人为了获得高薪而操控盈余, 进而降低盈余信息质量;薪酬激励不到位也可能会影响财务负责人提供高质量盈余信息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Ross, S.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The principal’s proble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3, 63:134-139.

[2]Hambrick D C, Mason P A.Upper echelons: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managers[J].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 1984, 9 (2) :193-206.

3.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 篇三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药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行GSP在企业的施行。

负责起草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指导、督促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

负责建立企业所经营药品并包含质量标准等内容的质量档案。负责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质量审核。

负责药品质量的查询和药品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报告。

质量管理人员的否决内容:

对验收不合格的药品进行否决;

对储存和陈列养护中发现的不合格药品进行否决;

对企业不合格的销售行为进行否决。

对质量体系中不合理的职责、流程、文件进行否决。

对不适合的储存环境、不专业的服务进行确认、否决。

协助开展对企业职工药品质量管理知识的继续教育或培训和企业内部其他的继续教育或培训。

负责质量不合格药品的审核,提出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意见并对处理过程实施监督。

负责药品验收的管理,负责指导和监督药品保管、养护中的质量工作。

负责收集和分析药品质量信息

直接责任:

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负责。

对不合格药品的确认、处理、报损、销毁负责。

对首营品种和首营企业的审核负责。

考核指标: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准确性。

各项岗位职责完成情况。

任职资格:

具有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技术职称,并经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熟悉法律法规,懂药品经营管理知识,具有药学技术、药学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综合知识水平。

4.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范本 篇四

1、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试验室的检测质量工作。

2、负责制订、修订试验室的质量保证措施。

3、对试验室的各项检测质量负责,领导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定期向主任报告检测工作质量情况。

4、审查检测报告,负责质量事故的处理和对检测质量争议的处理。

5、负责检查各类人员的检测质量和工作质量。

6、负责质量管理体制条例的执行。

7、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工地试验室的工作和试验质量进行审查或抽查。

8、主持事故分析会和质量分析会。

9、技术负责人不在岗时,履行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二)

1.负责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2.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质量监督检查。

3.熟悉各种质量检查技术标准、规章制度、规范规定。

4.坚决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5.做好管区内的质量达标和文明施工管理。

6.参加值班经理组织的每周一次文明施工综合检查和不定期质量检查。

7.严格贯彻执行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质量管理制度。

8.掌握和督促检查指令责任制在各分包单位的落实情况。

9.参加每周综合检查。

10.组织质检人员学习和贯彻执行质量管理目标、规程、标准和上级质量管理制度。

11.按规定和标准健全质量台账,评定单位工程质量,向技术经理提供质量动态管理情况。

12.参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质量鉴定。参加质量事故调查,对发生质量事故的人员进行处理。

13.按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标准收集、汇总有关原始资料、质量验评资料。

14.参加现场生产协调会,报告施工质量动态情况和文明施工情况。

15.真实填写每日质量工作日报。

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三)

1.负责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1、负责制药工艺流程设计及药材提取工艺设计;

2、负责中药及仿制药的技术开发;

3、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般现场问题;

4、对药品生产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药品质量;

5、负责进行医院检验的产品技术支持;

6、负责制药设备的定购、接受、安装、调试,以及操作人员培训;

7、负责下属及新进员工的培训指导

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四)

1、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法规;

2、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监督执行;

3、供销单位合法性审核;

4、经营管理系统职责权限设置;

5、不合格品的管理;

6、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7、协助开展培训;

8、其它应该质量部门履行的职责。

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五)

1、组织整理、编制符合质量认证体系的质量手册和文件程序,并申请通过认证;

2、组织质量体系认证和推广、实施与监督完善工作;

3、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各项认证体系进行维护,促进其顺利实施;

4、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工作,对质量管理内审过程进行监督;

5、分析公司质量管理状况,并上报高层领导作为决策依据;

6、参与制定公司质量方针、目标;

7、协调公司内外部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各项质量体系的运作和实施;

5.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工作职责 篇五

美国加州大学总校院校研究负责人常桐善博士

美国的认证制度营造了一种注重实证的大学办学绩效评估氛围,对推动大学自主发展有积极效用,有以下特点:第一,认证过程中专家介入的时间较长。第二,美国的认证完全是由大学从底层向高层推动的过程,学校有自主权决定是否参与或多大程度上参与认证,市场的力量也会迫使大学积极参与认证。第三,重视学校决策的形成程序。第四,对数据的真实性有很高的要求。

美国大学的内部评估机制有两点特别突出:第一,大学对本校教育绩效和质量的自我问责体制。问责制在充分保证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要求大学对其质量和效益负有保证责任。第二,内部质量评估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加州大学一直在做学校内部的质量评估与保障工作,其特点主要是问责的内容丰富且全面,数据分析的重心在于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参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

《大学》:常博士您好!美国高等教育评估机制包括内、外两大体系,您如何评价美国高等教育的外部评估机制?

常桐善:美国的外部评估机制可以大致归纳为两方面:一是认证机制,二是社会非盈利机构组成的评估机制。

认证在美国有很深的历史积淀,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美国大学认证是7-10年一轮次,包括院校认证与专业认证。其中院校认证由全国6大区域的认证机构负责,主要是对大学整体评估,如经费分配、决策模式、教学质量等;专业认证主要由专业协会负责,随着新兴专业的发展,专业认证机构数量会发生变化。认证目的是评价大学或者专业是否具备了办学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教师的配备、资源的配置等是否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通过了专业认证意味着大学具备了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条件,但不反映任何办学绩效的等级。同时,为了保证对大学认证的水平,美国教育部会对认证机构进行审核。

总之,美国的认证制度营造了一种注重实证的大学办学绩效评估氛围,对推动大学自主发展有积极效用,为美国大学的发展和强大注入了管理和质量上的保证。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但在找到更加合适的评估机制之前,认证仍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好的审核大学办学资格的办法。

社会非盈利机构组成的评估机制也非常庞大,有的主要是通过标杆指标体系和实证数据向社会展示大学的办学绩效和教育质量,对大学发展有非常大的激励和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非盈利机构的评价机制对大学的发展和监督作用甚至大于认证机构。比如VSA(Voluntary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的指标包括学生第一年后的保留率、毕业率、师生比、班级人数、学生学习参与程度等。这些指标在中国不一定使用,但在美国大学教育质量评价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大学》:与国内的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相比,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有哪些特点?

常桐善:就我多年的观察和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体验,我认为美国的认证制度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有待我们加以思考和借鉴:

第一,美国认证过程中专家介入的时间较长。美国认证过程中专家介入后的认证期有的要持续好几年,专家会关注学校持续的改进与发展,所以,认证期间就包含了对大学的评、鉴、改三个阶段。国内评估的主要流程也是学校先开展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后,由专家审批自评报告,进而学校再整改,最后进行实地验收与审核。不同的是,国内专家进驻高校后一般几天之内就结束了评估。专家是不会介入后续的改进过程的,所以改进往往得不到保证。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评估只是一种形式,对改进没有督促作用,后劲不足。为了有效的利用评估结果,国内的评估部门需要设计和加强“后评估”工作。

第二,美国的认证是自下而上展开的。美国认证制度与国内教育部开展的评估活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美国的认证完全是由大学从底层向高层的推动的过程,学校有自主权决定是否参与或多大程度上参与认证。虽说大学有这个权利,但是美国很多用人单位在招募员工时,要求毕业生来自于通过认证的大学。这样市场的力量就会迫使大学积极参与认证,也必然会促使大学认真对待认证,而非走形式。因为大学必须考虑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表现,以及大学在社会上的声誉,否则就不会有人选择你这所学校。认证关注学校学术、教学、研究等,也关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现实状况。而国内的教育评估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路径,一般由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国家或教育部负责指标的制定等等。这种做法相对难以调动大学参加评估的积极性。

第三,美国认证重视学校决策的形成程序。美国认证相当重视学校教育的学术、教学、研究各个方面的政策、决定及相关制度是通过什么程序做出来的,谁参与了决策过程。更直接说,在决策这个被认证的领域,认证部门就是要知道教师、学生、学术委员会在与学术有关的教育、科研等政策制定中的参与程度。美国资深院校委员会(WSCUC)2015年修订的《2013认证手册》中关于“组织结构与决策过程审查标准”的指标就包括:各级领导到位、诚信、高效,并承担相应责任;大学的组织机构与决策过程应该是清晰的,时刻与目标保持一致,支持有效决策,并始终将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教育有效性置于优先地位进行考虑;学校必须有充足的专业人员开展有效的管理与领导;学校必须明确规定各级教职工参与学校的决策过程。在美国大学内部,学术委员会与校长的分工明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界限清晰,各司其职。在大学运行中,由学术委员会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决策,内容包括学科设置、课程安排、学生毕业要求等。而校长则需要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供给充足,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因此,一方面学术委员会的专业性决策是保证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接受认证时,由外部认证专家评估其决策整体框架的合理性,这样的模式也有利于杜绝或者降低行政机构为迎合认证而弄虚作假的可能性。

第四,美国大学认证对数据的真实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大学对数据库的建设和院校研究有很高的要求。美国大学有非常完整的数据系统,能基本满足认证、评估对数据的需求。认证机构明确规定大学必须建立院校数据系统,包括内、外部数据,并要求及时分析数据、解释结果,最终纳入规划和决策中。同时要求大学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院校研究功能的有效性及所产生数据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在加州大学我们不会因为认证才去有针对性地收集数据,学校有专门的数据系统,里面的数据及时更新,可以从中获取任何认证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这种相对全面、规范的数据库对于认证以及其所有其他的评估工作有两方面的突出作用:一方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美国的认证数据是通过数据库产生的,这种做法保证了数据的客观、准确,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或杜绝了数据误差以及人为作假的可能性。我在去年参与国内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评估时,获知自评报告中的绝大多数数据都是临时收集的,数据系统中能产生的数据不到20%。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另一方面,建立规范性的数据系统对提高数据分析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效用。数据蕴含的意义是能让人发现存在的问题,界定需要改进的领域,根据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没有数据,就很难聚焦研究存在的问题。国内大学常常为了某一项评估而临时收集数据,在这种关系下,数据是当前的、静态的,而美国数据库是动态和累积的,从中可以纵向看到学校的变化,看到学校较之过去五年、十年的改进,最终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横向比较,与其他同类学校进行对比,“知己知彼”,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策略。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有很全面的数据,美国的认证结果还是比较可信的。

《大学》:您认为美国大学的内部质量评估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常桐善:美国大学的内部质量评估各具有特色,但都做得非常细。就质量保障而言,美国大学的内部评估机制非常值得国内高校学习。其中有两点得突出:第一,大学对本校教育绩效和质量的自我问责体制。社会、政府向大学投资,大学办学就要兑现其对质量和品质的承诺。问责制在充分保证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要求大学对其质量和效益负有保证责任。

第二,内部质量评估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这种评估模式主要是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大学预设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毕业后又能做些什么工作。这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旨在形成学校内部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内驱动力,也就是“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所提的“全员参与”。虽然这项工作开展起来有相当难度,但美国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已经非常细致且到位。与美国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相比,国内的教育评估一般更多关注教育资源的投入,如学科建设、开设哪些课程、教师怎样教、用什么教科书等。但这些指标只能间接反映本科教育质量,而最直接体现教育质量的应该还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另外,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结果也更加有利于学校有的放矢地改进相关教育活动。

《大学》:您能否以加州大学为例具体地谈谈其内部的质量评估是如何开展的?

常桐善:加州大学一直在做学校内部的质量评估与保障工作。其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三点:第一,问责的内容丰富且全面。问责,实际上就是自查,加州大学总部院校研究部门每年都会专门做一份加州大学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加州大学问责报告》,涵盖教学、科研、公共服务及大学财务收支运行14个方面,138项指标。需要加州大学下属10个分校参与完成。撰写和发布《问责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大学的透明度,很多数据是向公众开放的,许多信息也可在办公室网站上查看。

第二,数据分析的重心在于学生。整个评估工作是在学生背景下开展的,在对相关学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如从学生入学成绩、在学期间的参与度、对专业的满意度、毕业率,到毕业后的追踪等,强调的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程式评估,其中重要的一项评估指标就是学生的毕业率,因为美国的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不是都能毕业的,这与美国大学体制的灵活性及学生资助体系的多元性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就是与美国大学的学术权力严格执行有关。

第三,教师和行政人员参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每个专业、每门课程,对学生学习成果最终达到什么程度等都有明确要求。为此,针对各项指定成果,通过数据跟踪,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评估。在学校内部评估过程中,学校的教师和行政人员都要全身心投入到这些活动中去,积极参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共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评估文化和融洽的评估氛围,我觉得这一点对大学开展内部评估、保证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学校教师和行政人员参与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情况,加州伯克利大学开展的本科生学习主动性项目(Undergraduate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很能说明问题。这是一个全校性的举措,以支持学校各部门对全体学生明确本科阶段教育目标和评价程序。该项目的目的是希望教师和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有共同的理解,让学生在注册时就知道最终课程学习结束后,他们应该能够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做什么工作。以伯克利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教师达成共识,本科生必须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数理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他们的课程教学和评估结合起来。这样从教师教和学生学都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同时为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也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问责的实质是纳税人给大学投了经费,就有权利对大学进行问责,大学必须采取行动回应社会问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问题导向的持续性评估模式,也就是社会提问、大学回答、社会评价、大学改进、社会再评价的往复循环的过程。“媒体问责”是大学增强透明度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社会监督大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也是督促大学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强有力推手。

美国大学认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形成的过程做全面、深入的评估,远比关注一两次考试结果重要,这对加强本科教育的投入和质量的保障意义重大。在美国大学,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外,也注重对教师的绩效评估和专业发展的支持。

《大学》:您认为问责制对美国大学有哪些影响?面对社会大众对大学质量和发展的关注,美国大学又是如何应对的?

常桐善:问责的实质是纳税人给大学投了经费,就有权利对大学进行问责,大学必须采取行动回应社会问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问题导向的持续性评估模式,也就是社会提问、大学回答、社会评价、大学改进、社会再评价的往复循环的过程。这个模式也就是管理学者常说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英语是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简称为CQI)。这种社会问责也经历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大约半个世纪前,纳税人或者捐款人给大学投入后,希望大学培养出了一定数量的学生,他们也就满足了;但现在不行,这种模式不再能满足社会的期待,纳税人不仅要求大学能培养一定数量的学生,同时还要求大学能拿出证据证明你培养出来的这些学生到底能做些什么,你是否兑现了接受经费时的承诺。这个要求不算太高,但对大学来说要拿出有效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一旦社会有问责,大学就要对此做出回应,给出证据,有时需要通过问责报告的形式给予说明。加州大学的问责报告做得很好,前面已有说过了,我们办公室每年都会专门做一份内容全面的问责报告,同时很多数据是向公众开放的,许多信息也可在办公室网站上查看。我们院校研究办公室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提供证据证明大学的办学是有效的,你授予的每一个学位对社会、对学位获得者是有价值的。当然,如果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的办学是无效的,我们会努力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这是问责产生的直接效用,也是美国大学院校研究的核心价值。顺便说一下,在过去几年,我在中国大学大力推广院校研究,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办学更加专注于办学绩效,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通过院校研究的实证性分析来发现大学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社会问责提供一份满意的答卷。当然,除非你学校的办学绩效能让公众满意,否则院校研究是无力提供一份满意的答卷的。

另外,美国大众媒体对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也非常关注。我自己认为这也是一种“问责”形式,我常常称之为“媒体问责”。在美国,各类媒体经常会向大学索要数据。在加州大学,我们基本上都会满足媒体的需求。可以说,“媒体问责”对大学发展和质量保障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大学增强透明度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社会监督大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也是督促大学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强有力推手。在信息化时代,大学必须正面对待“媒体问责”,不要单纯地将媒体视作“曝光”的机器。

《大学》:您刚才提到,本科生的教育质量是美国高校内部问责关注的重点,请您再具体谈谈这是如何做到的?

常桐善:前面我已经提到了美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估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课程教学相联结。其中,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教师是否知道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明白要取得的学习成果?这几个方面紧密联系,对此切实审核和督查,那么大学的整个教育质量一定会得到改进与提升。

在美国高校,要开设一门课程,需要衡量它与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之间的关联性,相关教师会坐下来讨论课程设置会给学生的学习、未来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对整个本科生培养阶段的价值在哪里?以及课程采取的评估方式与专业整体评估方式之间的关系怎样?加州大学伯克利的网站上对每一个专业的每一门课程,对应的目标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同时还有具体的评估指标,这形成了非常细致的内部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而国内对此考虑不多,常被忽视,我和一些大学领导和教师交流中发现,很多专业在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都处于分割的状态。往往教师对自己开设的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中的设置目的认识不清,教师教学的茫然就自然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无所适从,最终教师、学生都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学习后的成效又应该体现在哪里?所以本科生教育质量评估和保障常常难以有效地开展。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美国大学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非常重视过程。在评估方法上,称之为“过程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对应的是“结果评估”和“总结性评估”。比如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评估,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学校提供了哪些活动项目等等,来评估学生究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技能的形成过程,了解学生的薄弱地方,有的放矢地提出改进办法。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和行政人员的精力投入。美国大学认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形成的过程做全面、深入的评估,远比关注一两次考试结果重要,这对加强本科教育的投入和质量的保障意义重大。

在美国大学,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外,也注重对教师的绩效评估和专业发展的支持。一方面,对教师的评估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主要体现在绩效上,包括多方面的评估反馈,如学生评教,同时也有明确的同行评价机制,特别是在教师晋升时,同行评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对教师发展,学校通过提供充足的支持项目和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通过评估,促使和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投入。课程开设等都需要教师大量精力的投入,但现在国内很多教师忙于各种项目、课题,在大学里产生了我前面提到的很多“空中”教授,教师借助学校平台的“职位能量”发展、增强个人的“社会能量”,却忽视了其自身的教学职责,这种现象亟需重视和扭转。

《大学》: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

6.管理评审质量负责人体系运行报告 篇六

报告部门:西藏林芝土木水利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报 告 人: 达娃

报告日期:2011年8月03日 2010——2011实施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报告

回首11年检测中心整个体系运行情况,在检测中心全体员工的配合及领导的支持下,有效实施运行了整个体系管理程序,其中有进步,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根据11年管理评审计划(通知)要求,现将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运行情况汇报如下,供大家审议。

一、检测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

11年检测中心整体工作量较去年相比,明显增多。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检测中心在整个管理体系运行中,全体人员积极响应,领导重视,并能够以客户所需为焦点,对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文件、方针目标进行深入的学习,使我检测中心质量方针、目标为员工所理解和执行,各责任部门、人员均能够按体系运行要求各负其责,保证了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正常运转,质量管理体系活动运行状况良好。

根据10年检测中心整个运行情况,为更好的保证检测中心整个体系运行的充分性与有效性,保证检测方法的规范、准确,11年检测中心共制定了8个质量、技术控制计划,分别为:日常监督计划、内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培训计划、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仪器设备检定计划、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质量监控计划。各计划的完成,验证了检测中心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保证了检测方法的准确。下面我就全年整个体系运行情况做简要的概括。

1、服务客户、抱怨处理工作 为保证检测活动运作和判断的诚信性,检测中心全体员工以信守承诺及严格遵守行为规范,维护委托人机密信息,让客户放心满意,确保方针、目标的实现为己任,认真的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当中。检测中心全体检测人员均持证上岗,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

检测中心始终以热情、诚信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客户,尽可能的满足客户要求,经统计向客户发放客户满意度调查表,13份,收回13份,客户满意度达100%。

到目前为止,客户抱怨纠纷的事尚未发生,但我们仍时刻关注客户的要求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

2、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按《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程序》要求,11年对合格供应商进行了重新的调查、评价、选择活动,共选择了2家合格供应商(详见供应商评价登记表)。对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如:标准物,及消耗品和服务的采购均在合格供方范围内选择。在对服务和供应品的供应商评价以及对供应品和服务的验收等环节实施了有效的控制管理,为检测活动提供了有效的质量保证。

3、文件控制情况

根据相关内(外)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工作量和工作类型需求的变化,本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文件的更新、补充、作废、编制、审批、发放、收回及标识等环节的控制管理工作如下:

(1)外部技术文件:对所有技术文件,包括新购置的更新补充的、已作废的标准规范等外来技术文件均进行了确认、批准、登记、编号、标识

控制管理,防止过期失效、作废文件的误用。使文件(规范标准)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文件的有效版本。

内部技术文件: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了换版,指导书内容作了部分修订。(2)内(外)部质量文件:内部体系文件进行了换版,外部质量管理文件因新版发放,更换了 6份,文件均按要求进行了批准发放,且均处于受控状态。

4、学习培训情况

11年检测中心质量监控重点加强人员培训的力度,着重加强培训后的有效性验证,在技术负责人的组织下,按照《人员培训控制程序》编制了具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计划,保证和满足了检测中心检测活动的需求。人员培训形式多样化,遇到问题随机培训,现场考核验证培训效果,使各检测员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新的检测方法。

按体系运行需要已组织7次全员培训,网络学院自学每人平均超过20学时,经考核全部有效;

检测中心人员的技术能力,是决定检测中心整体素质的必要保证。检测中心人员培训,在技术方面,保证了检测方法的准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质量方面,使全体员工对检测中心管理体系及各项制度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好的配合了体系运行工作。

5、记录控制

全年检测中心在运行管理体系和检测试验工作中所形成的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均按《记录控制程序》要求,实施了确认、批准、登记、标识控制管理。并按要求对具体责任人员明确了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和整理等环节的管理责任,严格执行管理体系运行规定,使我检测中心记录控制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控制防止记录损坏、变质、丢失。

6、质量活动不符合的纠正/预防/改进运行情况

本依据《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实施纠正措施程序》,《实施预防措施程序》对于本在日常监督、内部和外部审核时发现存在的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改进运行情况做如下分析总结。

(1)在实施日常监督计划中完成了31个项目的监督,收到日常监督记录表317份,其中不符合监督项14份,所出现的不符合均为一般不符合。针对不符合项,综合管理部及时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了现场整改,经验证能够满足要求,并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在实施日常监督中,质量监督员能够按照程序,按照计划,对所监督项目进行实际的监督检查,对未构成不符合项的问题由责任人现场纠正,避免发生潜在的不符合。

完成《现场检测工作监督记录》27份,按照质量监控计划定期组织质量监督员对检测活动进行监督,工程检测室全部检测工作均严格按照“检测工作控制程序”进行。

(2)7月份检测中心内部审核发现不符合项3个,(详见本报告内部审核部分)不符合项中归属本质量管理方面的有 2 个,针对不符合项,综合管理部及时组织了人员培训,加强了检测人员对新规范的理解,加强了对管理软件的日常维护;其他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改进运行情况(详见技术负责人及其他工作报告)。

(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计划于10月份对我们进行复评审。

7、设备维修保养及测量溯源管理情况

检测中心对测量用的检测设备、参考标准及标准物质的检定、校准均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能够保证其量值的准确,并能溯源到国际单位制及国家计量基准。依据年初的质量技术控制计划,共组织实施日常设备维修保养记录43次。通过对试验仪器的日常维修保养,避免了因各种小问题而导致试验机瘫痪的现象出现,有效的保证了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8、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为确保检测中心质量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检测中心按《内部审核程序》与《管理评审程序》两个程序,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持续改进。

(1)根据内审计划的安排,检测中心于2011年8月01日至2011年8月2日开展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由本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了本次内审活动的开展;按照已批准的内审计划,召开了内审预备会,明确了内审组长、成员,明确了日程进度及小组成员分工,按《内部审核程序》开展现场内审活动;通过本次内审共查出3项不符合,即:①部分检验记录不完整。②新上岗人员对标准掌握不够熟悉。③留样室过道较凌乱。针对出现的不符合项,检测中心及时的召开了会议,分析原因,明确了整改措施,由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整改方案认真负责的进行了整改。全部不符合项经整改、验证效果有效。上述程序运行体现了我检测中心不

断追求改进的需求,同时充分验证了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适应性、持续性及充分性,管理体系运行是有效性的。

(2)通过本次内部审核,相比去年内审不符合项数量有所减少,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本质量负责人建议: 9.样品管理控制情况

11年整个样品管理基本能够按照《样品管理程序》进行有效的运行,保证了样品管理的规范性。

10、结果质量控制

按能力验证计划组织完成了外部比对2次,其中包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分析实验室能力验证一次,编号为CNAS T0522工业分析检验能力验证,结果未通知;编号为CNCA-10-A16工业分析能力验证,结果未通知;参加山东省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能力验证一次,编号为577012和804012的工业分析,全硫、发热量,结果全部合格。

13、结果报告

共抽查报告59份,对检测中心结果报告的规范性、编制涵盖的信息、签发、合格率、存档等各环节进行了抽查。未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报告出现,通过报告抽查,验证了我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满足了检测中心质量方针目标,保证了量值的统一和数据的准确,报告无结论性差错,合格率100%。

(二)管理体系文件的完善与持续改进

本检测中心管理体系完善与持续改进方面,主要根据检测中心内部和外部实际工作情况需求和要求,对体系文件进行了换版。换版后的文件通过内部审核满足准则要求。

(三)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和充分性与有效性

通过上述对检测中心全年整个体系运行分析,检测中心方针、目标、管理体系和技术运行能力等检测工作的完成状况,验证了管理体系是持续适宜、充分有效的。1、11年检测中心针对外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客户的反馈(包括抱怨),以及内部(如:设备、设施、人员、机构、技术能力(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情况需求的变化,对管理体系及时进行修订改进,使管理体系在整个运行实施过程中充分有效,验证了检测中心管理体系是能够适应内部需求,是持续有效的。

2、检测中心11年进行了3年一次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复评审。在这次评审过程中,检测中心管理体系能够满足评审要求,针对评审组提出的问题,做到了及时纠正、预防、改进工作,充分验证了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适应性、持续性、充分性与有效性。检测中心全面积极按管理体系展开控制活动收到了实效。

(四)目标分解完成情况

(1)在目标分解计划中质量负责人负责保证检测中心管理体系的贯彻和执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有效;方针目标贯彻到主要岗位100%;内部审核覆盖率100%;对于体系运行出现的不符合及时处理,不符合处理率100%;及时纠正,不断寻求改进机会。

(2)目标分解计划完成情况:检测中心管理体系的贯彻和执行,通过全年检测工作的完成状况、内审考核,验证了本检测中心的方针、目标、管理体系是持续适宜、充分、有效的;是能够适应内部需求,是持续有效的。

二、存在问题

根据检测中心全年的体系运行情况、内审情况中的不符合项分析,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加大检测中心检测人员(尤其是新员工)的技术水平仍然是比较突出重要的工作。日常监督工作仍然需要提高监督力度,提高质量监督员的监督意识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保证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建议

11年检测中心整体的工作量较去年相比,明显增多,在检测中心全体员共同努力的下,全年工作基本满足要求,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因工作量大,人员变动,人员补充不及时,给整个检测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根据11年检测中心全年体系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不符合项,提出如下几条建议及实施办法:

1、加强人员培训,重点加强技术文件的学习。

11年整个检测中心人员技术水平偏低,尤其对标准掌握不够熟悉,12年加强人员培训,改变往年流于形式的培训方式,培训教师提前掌握培训的内容,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每人带着问题听讲,培训完毕由培训教师一一解答,只有带着问题听课,提前预习标准,才会有所收获,实现培训的真正意义。另外建议部分技术管理人员参加外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人员对本室技术文件的审核,各负其责,保证本室的技术管理资料满足技术要求。

2、加大日常监督的管理力度。

细化12年的日常监督计划,明确质量监督员的具体职责及工作内容,要求具体的质量监督员,认真负责的监督好自己所负责的项目,由质量负

7.质量负责人工作总结(小编推荐) 篇七

本人自任职以来,严于律己、严格执法,认真执行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条文,对待本职工作耐心细致、谨慎求实,避免了工程质量隐患,力求达到精益求精,较好的保证了工程质量和社会效益。我作为检测站的质量负责人,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因此在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进行内外比对检测

认真参与外部比对试验,今年在省建设厅组织的钢筋、胶粘剂和模拟样窗的检测比对试验中我站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并为我站明年的复评审赢得了宝贵的一票。

对于检测站内部比对都能做到积极的组织并对每次的比对结果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力求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和兄弟单位及本单位检测人员进行沟通,及时纠正在检测过程中可能因素引起的偏差,从没出现任何一项不合格记录。

二、制订一套完整的检测管理制度、检测流程、样品接收保管及保密制度。

三、为了验证本站体系文件运作的合理性,使检测环节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作为质量负责人每年年初都及时制定了内审和管理评审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了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和管理的不断完善。

四、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

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使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是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是检测数据科学、准确的有力保障,所以在检测工作中努力做到:

(1)按量值溯源的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对国家明确规定的强制性计量检定的试验仪器设备,都按要求及时送检,每次检定结束收到检定报告后,都对检定仪器重新复核,详细记录归档。

(2)对部分不属强检范围的试验仪器设备,虽是数量繁多,都按有关要求进行自校验。确保使用仪器的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3)众所周知,检测部门对仪器设备的要求相当高,为了确保使用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每年初都制定仪器保养、期间核查计划,并按时实施。对于使用频率高或使用环境恶劣的仪器,还缩小保养周期。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仪器运行状态,发现问题立即责令停用,待重新修复,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才按规定重新办理使用手续。同时,还制定规章制定,要求检测人员对每天仪器使用情况作详细记录,并跟踪实施效果。

回顾过去,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工作中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我的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提高。但有许多不足和遗憾之处,缺乏新的理念。我也想了一些思路和办法,由于忙没有付

诸实施。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不但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还要努力付诸实施,使分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丰南检测站质量负责人

8.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工作职责 篇八

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同一般生产工作相比,具有独特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目标。它的独特性表现在许多工作是随机性的,并且发生的地点和工作量是不可预料的。大部分工作不是预先确定和能细致安排好时间有计划方式去执行,而且设备维修工作常常不引人住目,它所完成的工作是对生产后勤支援和服务性的。工作性质不像生产作业那样有节奏,按序进行,也不像生产那样重复性的单工序操作,而是需要在短时间内非常紧迫投入艰巨的复杂,多样性的劳动。由此设备维修工作者、其他直接操作人员或与其相关的管理人员,其工作性质要求这类人员应有独特的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应具备有较强的技术分析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严格要求自己,有自发要求工作迫切感和责任感。

(3)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自遵心强,能很好自我约束,能艰苦地学习。

二、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结构层次

企业有关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人事结构层次,可分为企业的领导层(决策层),职能管理层和执行层,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需要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现分别对3个层次的人员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 领导层

领导层主要包括厂长、总经理、总机械师,其职责包括有关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方针,政策的制造,目标选择,规划决策,资源分配等。他们的行为如何,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关系很大,因为他们是决策者,他们对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热心和重视程度如何,特别是在经营承包或担任企业法人期内是否有效地利用国家授予经营管理的资产是否实现增值,保值;是否依法缴纳税金;费用和利润如何;对企业的设备资产是否保证合理使用,实行正常的维护和修理保持设备完好状态;是否重视对企业的设备资金投入,更新和改造设备,不断地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等,均决定于领导者的行为。目前有的高层次决策人士短期行为的表现严重,只求眼前的利益不考虑企业的发展,不重视设备的更新改造,对设备资金的投入很少,有些在设备投次项目上决策失误,造成企业和国家损失很大。如何纠正这种不良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领导层个人思想觉悟和管理理念,知识和技术水平等素质。领导层的人员必须开阔眼界,克服短期行为,正确处理好暂时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重视后勤支持的工作,充分发挥资源的使用效果。

2. 职能层

职能层主要包括设备动力部门处长、科长,其职责为在企业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制定本部门目标,规划和实施计划、措施,对本部的员工工作效率的考核;设备规划和维修计划的实施;设备资源使用的运筹,以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措施,激发本部门的员工的责任感,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尽心尽责热爱本职岗位的工作。

3. 执行层

执行层主要是指各专职人员,例如,设备管理与维修的专职人员,包括设计、工艺、计划、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及各工种维修和值班人员,要求他后保证按时,按质的执行,并认真负责本岗位的职能工作。在工作上讲究工作质量和效率,工作有创造性,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努力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为企业后勤工作服务。

三、企业设备管理领导人的具体职能

(1)组织领导全厂设备动力系统的管理工作。

(2)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对设备管理与能源管理的方针、政策、规定及企业的管理细则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提出具体措施,确保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与全厂生产设备新度系数不能下降;维修费用率逐年降低(净产值);无重大设备事故。

(3)提出设备(动力)管理与维修的工作方针、目标和对设备(动力)部门与生产,辅助车间有关设备(动力)的考核指标,经厂长审定后组织贯彻执行。

(4)依照企业的发展规划及生产经营的需要,组织制定设备的更新,改造规划,审查重大更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精密,大型稀有设备的报废和再造。审定一般设备的报废的技术鉴定。

(5)按照技术改造及更新计划,负责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选型、安装、调试、验收)。

(6)审定年、季、月度设备维修计划、并监督按进度执行。

(7)组织动能生产与供应,保证生产需要,做到安全经济运行,合理使用,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

(8)深入现场检查设备使用,维护,检修情况,定期召开设备(动力)工作专业会议,布置协调,检查设备(动力)工作,对重大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及抢修并提出处理意见及预防措施。

(9)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爱护设备和保护环境及节约能源的宣传教育。组织预防灾害及紧急重大事故的预案。

(10)审定设备(动力)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11)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设备管理经济活动分析,提出措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

(12)对企业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提出意见,选定关键性设备的监测点,并对工厂安全生产的灾害,事故的防止和环境保护提出预防措施。

(13)组织重大设备的选型、购置、修理、再造等谈判、签订合同或招标等事宜。

(14)对设备(动力)人员有权提出奖惩意见,及有关人力资源管理规定事项。

四、企业设备管理的负责人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 设备管理的专门知识

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过程和工艺装备,以及企业管理的计划、生产、质量、安全、环保、营销、财务等管理的基础上,还有技术经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工业会计、工业统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此外,应具备以下设备管理专业知识:

(1)设备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办法的内容和界定。

(2)设备管理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

(3)设备管理与维修发展简史及本企业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4)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类别、含义、范围及考核方法。

(5)现代设备维修的基本模式如:TPM、RCM等,能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选择应用。

(6)创新采用现代设备维修的策略、模式、方法如,精益维修,绿色维修等。

(7)熟悉设备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后勤学等的基本原理及内容和方法。

(8)了解摩擦学及润滑工程的基本原理及设备润滑工作的有关内容和方法。

(9)了解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以及特种修复技术。

(10)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有关知识。

(11)了解设备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评估操作实例。

(12)有关设备进口采购、选型、合同、索赔以及工程招标等有关商贸知识。

(13)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选用等规定。

2. 设备管理综合能力

按照设备管理与维修部门应是后勤保障与多学科、多工种的特点,设备管理的领导人在上述的职能以及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外,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领导人的组织协调,综合分析、判断决策等领导的综合能力,在必备的业务能力外,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如下:

(1)建设和创新的能力,对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现况能进行评估和综合分析,能借鉴现代设备管理先进理念、模式、策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业务的开发、实施、评价和优化。

(2)善于引导和沟通各专业人员去积极努力工作,充分调动发挥各自的技术专业能力,并形成一种努力向上,团结互助的气氛和团队作用。

(3)对不断出现事变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亲自深入现场,及时处理问题,并寻找问题的根源,提出建议和决策。

(4)对企业有关设备的安全风险,潜在的危险问题,进行安全风险的评估,对将来会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即“预防先于维修”的预见的能力。

五、案例分析

例1某工具厂对精密机床进行了定期精度检查,其中对螺纹磨床共18台进行了一次精度检测,结果平均精度指数:工具车间0.7353,量规车间1.3065,丝锥板牙车间1.428。从实践的经验看当螺纹磨床精度指数接近1.5时,已达劣化的临界极限,必须采取措施,不然加工产品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废次品率增大。具体表现产品表面波纹明显;设备故障频率增大;砂轮主轴产生抱轴;停机损失大。

对此进行分析、决策:如更新采购进口螺纹磨床,当时英国Matrix和德国Linder两公司每台报价均为百万美元的昂贵价格。是买新的还是改造旧设备,经认真分析讨论,厂领导层最后决定采用新技术改造螺纹磨床。

具体措施是派工程技术人员去广州机床研究所学习静压技术应用在磨床主轴的改装,同时又对改装用零部件的制造和部件装配等工艺作了细致的研究。同时,对全厂螺纹磨床及其他磨床共50台,将原来的滑动轴承改为静压轴承,并配备了供油系统。

效果:提高了主轴旋转精度和刚度,加大了切削用量,明显消除了波纹,使生产效率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故障停工损失,大大节约了设备投资费用。

例2沈阳某重型机器厂根据生产需要进口一台大型数控镗铣床。由于价值较高,需进行调研与评估。

具体措施:由厂总机械师负责组织有关设计、工艺、维修操作直接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小组出国考察;他们深入生产厂、商咨询有关事项,进行多次接触和谈判,仔细查看设计资料和深入现场操作样机,并提出采用寿命周期费用的方法进行评估。

分析决策:挑选德国两个公司的产品进行比较,最后选定一家的大型数控镗铣床,认为设计资料齐全,LCC分析数据准确,其中使用维修阶段的维持费用较少。另外,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操作性均良好,以及售后服务,备品备件等方面等因素确定。

9.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岗位职责 篇九

综合管理部是煤站综合办事与协调的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在煤站的领导下,以煤站为中心开展工作,服务于煤站,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组织和实施煤站领导的工作指示,实现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服务领导、服务基层。具体工作职责是:

1、辅助决策。深入调查研究,联系员工,及时、全面、准确地发现新问题、新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向煤站领导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当好领导的参谋。

2、督促检查。协助领导对重大决策、会议决议、重要工作以及领导批办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办,抓好落实,保证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3、综合协调。做好煤站后勤、办公设施、公务用车、等工作管理和安排;为领导召开重要会议和各种重大活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做好煤站与上级部门和外单位的协调接待工作;协调煤站员工的思想活跃工作。

4、会议管理。协助领导组织办公会议及召开的其他例会,做好会议记录,整理重要的会议纪要,做好会议决定的传达工作。

5、建章立制。协助领导组织拟定煤站的规划、章程和制度;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负责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实施。

6、公文管理。根据煤站领导指示,负责起草行政方面的综合性文件;负责煤站文件拟稿、核稿、打印;负责煤站各部门请示、报告、汇报的送批、送阅;负责上级机关、地方单位来文的处理工作。

7、事务管理。负责煤站宾客接待、假期值班、事记编写、领导办公文具配备等日常工作;负责书报信函的收发工作;负责办公电话网络交费的审核工作;做好办公电话、网络的管理工作;负责综合性报表

等统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安排、通知卫生、考勤、作息时间、车辆管理、放假时间的安排工作。

8、档案管理。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和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做好上级和煤站机密文件、资料、领导核心会议有关内容的保密工作。

9、印章管理。负责保管印章,办理对外介绍信及证明;负责管理公章的刻制、启用、文件发放、收缴工作。

10、内务管理。做好人员的选聘、考核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韩家岭发煤站

10.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工作职责 篇十

中轻联王旭华处长对“质检机构今后工作的要点和发展方向”作了专题报告, 指出改革步入深水区, 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今后检测机构的发展方向是改革, 创造自主品牌, 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转变观念服务行业。温州市质检院书记、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温州) 主任、上海市皮革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分别介绍检测工作经验和体会, 一致认为职业打假人盯上检测机构, 媒体关注度增高, 目前检测机构已成为“高危”行业, 所以呼吁今天参会的全体要本着“推心置腹、互利合作”为原则, “打造自主品牌, 广泛合作, 结成联盟”, 做好鞋类检测工作, 为行业提供优质服务。

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通报《我国鞋类标准化工作及鞋类标准现状和发展方向》和标样工作情况报告:“两项标准样品 (重金属和富马酸二甲酸酯) 已经发布;三项项鞋类标准样照顺利研制中;两项在研的物理性能标准样品 (勾心和鞋底耐磨) ”, 同时对新近发布的GB/T15107-2013《旅游鞋》及QB/T4331-2012《儿童旅游鞋》标准进行宣贯。其后参会的所有代表就鞋类产品检测领域中遇到的问题展开激烈谈论, 既有对检验市场的展望, 也有对检测技术的研讨。

11.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人职责 篇十一

1.在院长和分管副院长领导下,负责领导本科各项工作;科主任是本科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当对院长负责。

2.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信息服务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3.负责医院信息系统的管理,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有序、正常运行。

4.负责制定本部门业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在获得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5.做好本部门人员的继续教育,业务考核,提出调整、晋升及奖励意见。

6.检查本部门各组任务的执行情况与服务质量,并组织协调。

7.协调与用户的关系,组织本部门人员做好用户的业务指导与咨询工作。

12.简单质量负责人岗位职责 篇十二

2. 组织编制质量管理文件,并指导、检查、督促实施。

3. 审核供货单位、购进产品及购货单位合法资格,建立质量档案。

4. 收集分析质量信息,负责质量查询、投诉或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

6. 负责指导和监督产品收货、验收、保管、养护、出库、运输等过程的质量工作。

7. 负责不合格品的审核,对不合格品的销毁处理过程实施监督。

8. 负责组织储运设施设备校准及验证工作。

13.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工作职责 篇十三

问:为什么要对《办法》进行修订?

答:现行《办法》是2005 年1 月1 日施行的。从促进兽药产业转型升级, 更好地保障养殖业发展和兽医公共卫生的需要看, 《办法》有关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 有必要予以修改完善。

一是取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门槛较低。按照现行《办法》, 兽药生产企业只需提供三批样品, 经检验合格, 即可取得兽药文号。由于申请条件较低, 仿制生产兽药国家标准产品非常容易。目前, 我国1 756 家化学药品 (含中兽药) 生产企业, 大多数都申报了大量的兽药文号, 一方面导致兽药产品同质化严重, 市场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导致企业缺乏技术研究和产品创新的动力, 同类产品生物等效性差。

二是企业提交虚假样品的行为难以监管。现行《办法》规定, 企业自行提交检验样品。出于节约生产成本、确保样品质量等原因, 有的企业甚至通过市场购买或委托生产的方式, 提交的并不是本企业生产的样品。对此, 兽医部门难以审查样品的真实性, 企业弄虚作假行为很难有效控制。

三是兽药文号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定有待完善。《兽药管理条例》和《办法》对撤销及注销兽药文号的具体情形、撤销兽药文号后再申报的要求、发现兽药文号违法行为的处理程序等, 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问:这次《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涉及五个方面:

一是增加兽药文号申报资料要求。在原来提交申报资料的基础上, 要求企业提交兽药生产工艺、配方以及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或授权书等资料。

二是实行比对试验管理制度。对申请非技术转让或非本企业研制的非生物制品类兽药文号的, 逐步实行比对试验管理, 比对试验结果作为核发兽药文号的主要依据。实行比对试验管理的兽药品种目录及比对试验要求由农业部制定, 开展比对试验的检验机构名单由农业部公布。

三是实行现场核查和抽样制度。对申请非本企业研制的生物制品类兽药文号, 以及非本企业研制或非转让的非生物制品类兽药文号, 实行现场核查和抽样管理, 并规定了现场核查程序、内容和要求, 具体由省级兽医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对申请自主研制并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以及转让知识产权的兽药文号, 仅要求提交样品资料以考察样品的真实性, 不实行现场核查抽样。

四是细化兽药文号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对改变组方添加其他成分、产品主要成分含量高于或低于相应标准等违法情形, 明确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撤销兽药文号, 与2014 年农业部第2071 号公告对兽药违法行为从重处罚的情形保持一致, 便于执法工作开展。三年内被撤销兽药文号的或者连续2 次复核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的, 对其再申请兽药文号进行限制。

五是简化兽药文号编制格式。删除了兽药文号编制格式中“年号”的规定, 便于管理兽药文号, 也有利于企业节约生产成本。

问:《办法》设立了比对试验制度。 什么是比对试验? 设立这项制度主要出于什么考虑?

答:通俗地讲, 比对试验就是申报兽药与原研兽药进行比对, 以判断其差异。比对试验主要包括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休药期试验。其中生物等效性试验主要有血药浓度法和临床疗效验证两种。原则上生物等效性试验优先采用血药浓度法, 不能采用血药浓度法的, 进行临床疗效验证。在强调申报兽药与原研兽药之间具有药学等效性的基础上, 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休药期试验等比对试验, 判断两产品中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内的速度和程度是否相当、药物代谢及药物/代谢物的消除是否等同, 以判断两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 保障两产品兽药的一致性。

问:比对试验的产品采取目录管理是出于什么考虑? 此前企业已获得产品批准文号的怎么办?

答:比对试验是我国兽药管理一项新的制度, 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按照积极稳妥、突出重点、不断完善的原则, 《办法》规定实行比对试验的产品按照目录管理。《办法》规定列入目录需做比对试验的兽药品种, 且发布前已获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 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按照要求补充比对试验并提供相关材料, 未在规定期限内通过审查的, 将依法撤销该产品批准文号。

问:实施比对试验的单位有没有条件要求?符合比对试验条件的单位能否做自己的产品?

答:为配合《办法》的有效实施, 农业部兽医局已起草了兽药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简称兽药GCP) 和兽药非临床管理规范 (简称兽药GLP) , 近日可发布执行。符合兽药GCP或兽药GLP规定条件的研究单位、企业和专业公司等, 按照兽药GCP或GLP规范完成的有关比对试验资料, 可用于兽药批准文号申请。为了确保比对试验的公平、公正, 目前暂不接受企业自己完成的比对试验数据。

问:对比对试验的样品有什么规定?

答:确保样品真实性是这次修订《办法》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特别是对做比对试验样品的抽取, 要求更加严格。《办法》规定, 对现场抽样的产品若已列入比对试验品种目录的, 抽取的三批样品中, 有一批必须在线抽取, 而且规定应当用在线抽取的样品做比对试验, 以确保样品的真实性。

问:《办法》对注销和撤销产品批准文号的情形进行了细化, 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补充、完善产品批准文号的注销和撤销情形, 也是这次修订《办法》的重点内容之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规定, 《办法》对注销文号主要规定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兽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或者申请后未获得批准的;二是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超过6 个月或者关闭的;三是核发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所依据的兽药国家质量标准被废止的。对撤销文号主要规定以下四种情形:一是改变组方添加其他成分的;二是除生物制品以及未规定上限的中药类产品外, 主要成分含量在兽药国家标准150%以上, 或主要成分含量在兽药国家标准120%以上且累计2 批次的;三是主要成分含量在兽药国家标准50%以下, 或主要成分含量在兽药国家标准80%以下且累计2 批次以上的;四是其他药效不确定、不良反应大以及可能对养殖业、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存在潜在风险的情形。

问:新《办法》于2016 年5 月1 日起开始施行, 如何贯彻落实?

上一篇:2024福州水处理设备公司-最佳排行下一篇:境外费用外汇支付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