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精选10篇)
1.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 篇一
[原创]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序)
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理念运用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是我多年前就产生的一种想法。我就想,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产生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国际上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并且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在经商办企业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比较深的,他们的企业文化无不打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东方特有的文化,她即是中国的、亚洲的,更是世界的。分析世界一些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一些思想观念和行为做法,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和行为惊人地相同或相似。比如,美国通用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的“简单文化”,就与中国儒家的《易》文化相通;再如西方企业家讲的人本管理,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民为重”也是如出一辙;更不要说诸如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具有普遍价值的思想观念了。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着一种共同的感受,有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企业文化必将成为
世界商业舞台的旗子。
我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多地是谈论向西方学习(这当然是应当的和必要的),但是却在有意和无意之中,冷落了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是手里拿着金饭碗,却向人家去要饭啊!因此,我就想,一定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发扬光大,把她融入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使企业文化本地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理念就是要在企业文化中注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使企业既有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又有“厚德载物”的人文内涵。具体来讲,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例如,大庆油田的企业精神,就是由铁人王进喜的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而形成的新时代的“铁人精神”。王进喜的老铁人精神,其实质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新铁人精神在继承和发扬老铁人精神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使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相结合的新内涵。再如,海尔集团的管理模式的公式:日本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值得指出的是,这个公式中的日本管理(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其实质也是源于中华传统文化;而美国管理(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其实质就是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因此,海尔文化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管理文化”的一个范例。但是,在我国像大庆油田
和海尔这样的企业毕竟还不是很多,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如何才能实现呢?根据我多年研究企业文化和构建先进企业文化的经验,我感觉,主要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挖掘。就是从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企业中,挖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企业文化因素,并将其发扬光大。在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有识之士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我们翻译出版了一批,反映了西方国家的企业家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实施企业经营管理的书籍;我们国内也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的图书。这些图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运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本人在20多年的从事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研究和实
践的过程中,始终紧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不断地注入企业文化之中。
二是推广。所谓推广,就是整理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结合企业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其纳入企业文化体系之中,为企业所用。在企业中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通过企业文化设计,为企业找出贯彻中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从而为企业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比如,我在为一家企业进行企业文化设计时,针对该企业改制重组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进行了企业文化设计,其中有一条 “企业善待员工,员工热爱企业” 的基本理念,受到了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欢迎。这条理念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善”和“爱”的观念。“善”是中国佛教的一条基本理念;“爱”是中国儒家的一条基本理念。这样做,既满足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又达到了传统文化运用的目的。
三是教育。教育是继承与创新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传统文化运用的过程中,教育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在企业中长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其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中扎根,形成遵循优秀传统文化行事的习惯。在这方面,除了坚持通过企业文化设计,向企业宣传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还坚持讲学,办培训班,向企业领导和员工推介传统文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华
传统文化佛道儒思想精华。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围绕佛教的“空”观念进行,其中包括“无我”、“无常”、“涅槃”等主要观念;第二部分是围绕道家的“道”观念进行,其中包括“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大象无形”等主要观念;第三部分是围绕儒家的“仁”观念进行,其中包括“民为重”、“仁者爱人”、“诚实守信”
等观念进行。
2.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 篇二
1.1 风险的概念和风险存在于国企的形式
所谓风险, 一般是指未来的一种不确定, 是衡量与期望值偏离的波动程度的一个概念, 这里并不是说结果一定是坏的方面, 有可能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 虽然背离了期望值, 但不一定是坏事。基于此, 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就可以被定义为:“风险, 是一个事项将会发生并给目标实现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从而企业风险也就正式地纳入到企业管理决策当中了。
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因素很多, 有战略、财务、市场、运营和法律风险等方面;如果从是否可以给公司带来利润作为一个标尺的话, 风险又被分为纯粹的风险, 这种风险只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另外一种就是机会风险了, 操作不当可以造成损失, 但如果机会把握得好, 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机会盈利。
1.2 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如何开展
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公司的总体目标, 要对企业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与经营过程都开展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让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部分, 形成企业内部比较成熟的管理文化。一个企业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 需要健全风险的管理策略, 同时细化风险的理财措施, 构建起风险管理组织网络, 同时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也要为风险管理服务。通过合理的、有保证的一个过程与方法, 确保完成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
目前国有企业资产经常发生一些损失现象, 这里面重要的原因就是风险管理比较薄弱, 缺少必要的机制进行风险防范。国有企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着许多不规范行为, 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这是由于管理的体制、制度或者机制的原因, 但与风险意识不强也有直接关系, 需要进行规范和加强。
2 正确认识和处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
2.1 我国相关情况现状分析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很多的西方企业, 特别是大型企业开始通过自身内部的审计机构评估同时监督自身的管理风险, 以便于确保经营安全、高效的目的。风险管理和自身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 经过长时间的融合与发展, 二者关系日益紧密, 越发的不可分割。一般情况下, 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职能部门, 虽然部分公司在名义上确定董事会对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负责, 不过由于企业本身结构就不完善, 内部审计机构在实质上还是接受经理层面的管理的, 报告的层次并不高。由于中国的公司和企业在风险管理上水平还较低, 很少有企业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程序, 当然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这些金融机构除外。所以在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内部审计仅仅是个建议者金额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在分线管理中。主要还是通过咨询与建议等控制评价及管理协调的方式参与到风险管理之中。通过风险的导向审计与自我的控制评价来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状况以及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从而向决策层或者控制层提出风险控制建议。
实际上, 内部审计和企业的风险管理初步进行结合已经悄然出现在国内部分大型上网企业当中, 虽然尚处于实践阶段, 还不是特别的系统与规范, 但却是明显提高了企业面临风险的管理效率与效果, 这也指明了一个方向, 企业的风险管理必然要与内部的审计进行整合。举个例子, 中石油公司2000年在海外上市之后, 不断地通过改革适应国际上资本市场的一些要求, 中石油就提出了走内部审计道路, 就是要求以经营管理的战略和决策目的当成最终的依据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 就是凸显出内部的审计对一些具有高风险的领域和管理决策层加大了关注度, 并合理进行分配审计的资源。控制审计的对象是总部的内部, 管理的审计主要对象则是一些分散的地区公司, 进行精细审计的对象则是下级部门。另外, 中石油倡导允许审计人员参与到管理的过程, 这样便于及时和有针对性的对基层机构进行工作上的指导或者发现问题协调解决, 而且能够帮助被审计机构对风险管理进行缺陷分析, 确定改进的措施。中石油这种在战略层和管控层以及作业层同时开展审计与咨询工作, 转变了内审查错纠弊的简单功能, 向服务和咨询结合的方向延伸, 由为结果与过程并重审计代替了单纯的结果审计, 并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内部审计和企业风险管理。这都是有益的探索, 为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2.2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联系
在内部的审计定义里, 包含有风险管理的内容。新定义的内部审计认为所谓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提高对机构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以及监督过程的效率, 推动单位达管理目的。可见风险管理对内部审计从定义上就进行着改变, 同时, 内部审计在职能和价值等方面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很明显的就是, 将内部审计开始转向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当做自身的主要工作范畴之后, 内部审计得到了新的发展, 内部审计的领域扩大了, 内部审计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拓宽了, 这些对内部审计的重新定位, 也重新修订了内部审计的准则, 调整内部审计的程序, 对内部审计提高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区别
在萨班斯法案中显示, 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合规的进行经营, 确保企业高效的运营, 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 关注的重点是财务层面, 但对于决策是否正确不参与其中, 它能够确保投资人信息对称, 而且为投资者提供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董事在审计满前一般会趋于保守, 所以审计解决不了利益冲突的问题。
风险管理的目标则是对企业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关心的是是否作出了科学的决策, 更多关注的属于战略层面, 解决的是投资者的信任, 为投资人提供长远利益使董事会趋于理性, 从体系上解决利益冲突的结构问题。
3 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角色定位
如果把企业的风险管理当成一个框架, 那么其中的内部审计的工作和工作的对象之间要具备相当高的整合性。这里的内部审计能够在监督和评价上对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有利于对风险管理进行改进, 这样内部审计也就成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3.1 全面风险管理审计的功能价值
当内部审计结合企业的风险管理之后, 工作的范围也就自然的扩大了, 扩大到企业管理中的可以说是全部的领域与过程, 会对企业的风险与机遇进行集中的、全面的评估, 有时可以得到董事会允许, 参与制定风险管理的战略, 这些结果都会对管理决策层产生影响。
COSO在2004年的报告中, 就把风险管理审计的焦点进行了转移, 从企业内部的控制延伸到企业战略目的、管理决策层对风险的忍耐度以及主要风险的评价指标和企业绩效的评价分析等方面, 而这些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现代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领域。这就变内部审计被动的接受管理层要求进行服务, 转变为从战略或者风险评估的目的出发, 主动向管理决策层提供合理的及时的保证与咨询的服务。风险的管理审计时, 审计师需要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程序, 然后计划审计的我活动;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进行规划, 并分配审计的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 风险管理的审计保留了风险审计的各种特点, 而且把审计关注点延伸到企业的重要战略层面和管理层对企业面临风险的忍耐度以及主要的风险评价和企业的绩效评价。这些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3.2 咨询服务
自身的控制评价是通过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审计师合作作出的评价, 用来对管理程序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此一来, 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师就可以获得关于企业面对的风险管理信息, 从而经过分析进行评价。协助管理人员履行其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职责。内部审计的参与完善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保证了框架的可行性。
3.3 如何进行管理的协调工作
当在组织结构上风险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的时候, 董事会提出审计要求, 内部审计才能够协助管理决策层完成风险管理建立工作, 包括风险战略制定, 风险评估与分析的指导和措施的协调与实施等。这里提到需要明确风险的管理责任由管理决策层承担, 内部审计需要经过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批准, 同时, 内部审计机构也要对董事会或管理决策层声明, 由于协调事项缺乏独立性, 所以提供的服务无法得到保证。管理协调也是内部审计在特殊情况下对企业风险管理某种程度的直接参与。
3.4 管理咨询和管理建议
内部环境和组织支配资源以及企业面临的风险等都是内部审计内容和形式的决定因素, 并根据发展在不断的变化。企业风险管理还没有建立时, 内部审计机构发现风险问题, 要提醒管理决策层和董事会引起重视, 并提出一般的解决意见。在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之后, 内部审计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意见。
4 结语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不仅为内部审计自身提供了发展契机而且作为企业内的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必要和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能够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从组织体系上风险管理着力于构筑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即企业内部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 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企业雇员所具备的忠诚度和对企业运作的高度熟悉使内部审计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拥有注册会计师无可比拟的优势, 内部审计可以比民间审计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及时性的风险管理服务, 这种优势是所有外部审计和外部咨询难以超越的。
参考文献
[1]杜晓玲.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2]李春媛.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价值工程, 2010 (32) .
[3]王育宪.企业管理的一个新分支——风险管理[J].管理世界, 1985 (3) .
[4]李莉.全面审计风险管理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 2005.
3.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 篇三
关键词:连锁超市 物流管理现代化 标准化
超市最早源于西方国家的超级市场,英文supermarket,是一中可以让顾客直接面对商品进行挑选、购买、实行自我服务的开架式高级市场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于20世纪末传入我国,并迅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超市作为零售业异军突起的一种销售模式使一些发展迅速且实力雄厚的超市商家开始突破地域界限占有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连锁超市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超市是目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最直接途径。通过邯郸本地的调查问卷发现,消费者在选择超市时主要有三个因素在起作用,即价廉物美、品种齐全、交通便利。而价廉物美则是消费者选择超市的首要决定条件,即第一诱因。那么面对几近相同的进货渠道和价格折扣,如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自己产品的成本呢?物流成为连锁超市业商家们的首选。合理的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商品的成本,间接地增加顾客源,提高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 我国连锁超市的经营现状
自1990年12月,我国第一家超市——东莞美佳超级市场开业以来,十七年间,连锁超市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并日益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和欢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场所。连锁超市从最初的食品经营到日用杂货,服装和小型家电的销售,“一站式”消费模式为连锁超市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源。虽然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连锁超市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经营理念已获得长足发展。在2005年前30强连锁企业中,超市(包括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的销售量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占30家企业总销售额的45.2%,店铺数增长了17.6%。在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连锁企业30强的名单中,连锁超市仍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世界零售业巨头开始介入我国的连锁超市经营,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万客隆等,必然会对我国的连锁超市业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与国际巨头们相比,我国的连锁超市尚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着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体系低下,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 我国连锁超市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连锁超市在物流管理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如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兼并和重组达到统一配送,降低了流通费用和进货成本等等。但总的来说,我国连锁超市业的物流管理水平还不高,还不能适应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的连锁超市物流管理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
物流运营成本较高。目前,我国连锁超市有自营店、加盟店和便利店几种形式,而这些店面中只有一少部分是由连锁超市总店的物流中心根据各分店面的需要和销售情况统一配货,在实际情况中,绝大部分的分店,尤其是加盟店则根据自己店内商品的流量自行进货。这样的渠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商品成本升高,货物配给不均衡,库存积压量加大,物流运营成本不仅无法降低,还间接转嫁到商品上。
配送率低。绝大部分连锁超市由于信息传递环节较多,易造成信息失真,配送成本增加的情况。现在有很多连锁超市还仅仅停在取货、送货的初始阶段,技术含量不高。这样低的配送率不仅造成整年装载率低,回车空驶率高、运力大量浪费,而且还影响着货物的递送速度和效率。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连锁企业的配送比例一般为80%~90%,而我国连锁超市的平均配送率只有30%~60%。
标准化、个性化服务程度低。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现在绝大多数的超市仅仅在门面装修上做到了统一,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装卸、搬运、运输存储上都没有统一的要求,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条码信息技术也只在POS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运用,品类管理、销售结算几乎无标准化可言。
三、 加快我国超市业的物流管理现代化发展
加强信息化管理。努力构建连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的通信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预先制定货物的运送和配给方案,开设电子订货业务等等,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做出快速的反应。完善企业内部决策支持系统、自动补货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等,尽快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提高标准化程度。不仅要在店面装潢上做到标准化,还要注意在销售、顾客服务、商品陈列上做到标准化管理,例如:商品售价、折扣促销等方面。另外,在专业部门设置和人员服务上也要做到标准化,有统一的要求,能够迅速地将总店的决策方案转变为销售执行。
改善配送措施。可以变原来的单一配送为共同配送和混合配送,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货物的配送效率。同时把单纯地服务型配送变为盈利性配送,使库存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保管。
作者单位:颜会哲,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丽霞,河北工程大学外事办公室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钱芝网.连锁超市物流优化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05(33):11-12.
[2]李军.论大型连锁超市的物流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2):10-11.
[3]纪雯. 中国连锁超市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10):59-61.
[4]杨涛,杨路明.对中国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体系的探讨[J].商业现代化,2005(12):152-153.
4.农业经营管理 篇四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企业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中小企业差距更大。我国中小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在外部政策环境日趋改善,但经济竞争形势更为严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中小企业竞争力弱等问题又格外突出,难以应对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建设,因为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关键字: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执行力、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工商登一记注册企业数为1089.8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户数为1078.9万户,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九。然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却仅2.9岁。为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一下促进中小企业管理建设,更好的发展自己。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从夫妻店或者个体经营发展起来的,有浓厚的家族特征。所以它自身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式的产权结构:产权大多是家族成员拥有,其特征是产权占有主体的唯一性及产权占有关系的排他性。原因在于中小家族企业的创业者和家族成员大多具有根深蒂固的业主观念,他们希望绝对地控制和拥有企业产权,不愿意吸收外来资本,拒绝他人参股,更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分红。这就必然导致中小家族企业产权的封闭化。
2、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体:在中小家族企业里,由于企业所有者非常看重对公司的控制权,不愿意也不放心将企业控制权交予其他人士掌控,大多数家族企业主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
3、任人唯亲,差序格局明显:中国家族企业受传统血缘关系的影响,在没有完善的用人和激励机制下情况下,家族企业员工的加入大多是家族成员的亲戚、邻居、朋友、老乡等以关系进入,所以关系资源对于中小家族企业非常重要的。中小家族企业管理者任命也是有着严格的差序格局。
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以上几个问题,中小企业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克服这些问题,所以中小企业管理建设中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以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的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拥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德鲁克说,企业要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哪些是我们在既往时期内做得出色而且未感到费力,但对手并没有做好的事情?第二个问题是:哪些是我们在既往时期内做得不好而对手却毫不费力地出色完成的事情?这两个问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扬长避短。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通过技术创新赢得市场地位,将企业的特有能力与顾客所重视的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打造出顾客认为是本公司的产品没有其他的替代品。只有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更好的发展壮大自己。
三、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企业长期形成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氛围,常常要通过企业制度和物质形态表现出来。不同的企业文化由不同的企业管理制度,表现出不同的物质形态,相应地也创造出不同的物质财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包含三层次结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基础,是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实质,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在精神文化基础上表现出来或形成的形式和结果。优秀的文化不仅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导向、凝聚、辐射及激励等作用,它可以统一企业成员的欲望及意志,激发员工的热情,为实现企业的远大目标而不懈努力。企业应该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为其导航和支撑,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索尼公司创建1946年,原名为东京通信株式会社,创业之初只有20名工人,500美元资产。目前,索尼公司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建了子公司和工厂,集团70%的销售来自于日本以外的其它市场,全球超过了70%的员工是非日籍员工,数以万计的索尼用户遍布世界各地。索尼的企业哲学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十分重视人的因素和民主作风,特别看重中层管理人员的作用,并设法淡化等级观念。该公司领导努力将工厂的车间搞得比工人的家庭更舒服,而把管理人员的办公司尽量布置得朴素
低调。另外,索尼人始终不满足现状,时时有“饥饿感”、“紧迫感”伴随,这可谓索尼文化的另一个特色。正因如此,他们能不断学习世界上比自己先进的东西,经过消化创造出别人没有的东西,适应市场,赢得声誉。
四、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略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组织的全局的长远的和重大的问题所做出的运筹规划,是实现组织长期发展目标的总方针、重点的部署和资源的安排。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资源投入正确是战略的重要责任。德鲁克说,在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即“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战略规划强调的是责任——促进资源转化为成果的责任,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抓住了战略规划的关键所在。
未来的事务是不可预料的。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更重要的工作不是预测未来的变化,而是要把握住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把握“已经发生的未来”,并采用一套系统的策略来观察并分析这些变化。这才能在制定战略决策的时候看得更高更远,做的更好。苹果计算机公司诞生在一个旧的车库里,它的创始人之一是乔布斯。苹果公司的成功,在于他们把计算机定位于个人计算机,普通人也可以操作。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前,计算机是普通人无缘摆弄的庞然大物,他不仅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还得花上一大笔钱才能买到手。乔布斯推出了供个人使用的计算机,这引起了计算机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更为重要的是,苹果公司还开发出了麦金塔软件,这也是软件业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性的突破,开创了在屏幕上以图案和符号呈现操作系统的先河,大大方便了计算机操作,使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为自己工作。苹果公司靠这一系列的创新,诞生不久就一鸣惊人,市场占有率曾经一度超过IT业界的老大IBM。
五、赢在执行力
余世维说过,中国的企业不缺技术、人才与战略,他们面临的真正危机是:执行力严重缺失!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始重现内部培养和提升学习力。现在众多的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原来领导者的一句话,或者贴在墙上的标语、口号,真正得到贯彻的只是凤毛麟角,于是企业终于开始把注意力转到了执行力的层面上。一些企业初始条件相似,并且采用了几乎相同的战略,但最终的结果却相去甚远,有的企业取得了成功,有的却失败了。
施乐公司在其战略转型的过程中,选择了和IBM类似的战略,并请到了IBM的财务总监来担任CEO,但由于施乐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组织保障,造成了执行力不够,其战略转型最终以失败收场,企业走向衰败。
因此我们说,企业在发展速度加快、产品质量要提高、发展规模要扩大、寿命要延长的要求下,除了决策层要善于不断扑捉发展机遇、制定出好的战略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具有实施这一战略的执行力。执行力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管理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正如台湾著名学者汤明哲指出的,一家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40%靠执行力,30%靠运气。
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是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中小企业不断创新的动力来源。因此,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的创新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激励的几个措施:
(一)将奖励与绩效联系起来对于组织来说,提高组织绩效是运用激励机制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使员工的个体需要与组织目标一致起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要保证激励的有效性,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应该将奖励与绩效联系起来,建立起合适的约束机制,并且要适合激励机制。激励与约束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应该及时、适当地授予那些达到了特定目标的员工一些奖励,而相应地,应该处罚那些表现一般或者较差、绩效不高、甚至违反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员工。此外,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绩效考评机制,即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具备可以把握和衡量的尺度,对于企业全体员工的考核,都必须赏罚分明。通过这种方式,员工就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积极为企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能够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在建立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时,必须注意到是否能够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所以,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加薪、升职、颁发奖金和其他多种方面的物质刺激。如果员工认为他们所获得的额外奖励相对于他们为这些奖励而需要付出的劳动来说,太少甚至相差太远,那么,这些额外奖励就没有起到任何激励作用,不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反而会导致他们消极怠工。因此,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应该能够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但是必须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并达到适当的激励程度,从而使中小企业和员工双方都实现利益最大化,实现双赢。
(三)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要完善和创新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金钱不是万能的。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应该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相辅相成、不可替代的。不能抛开员的物质需要而去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同时,仅仅通过满足员工物质需要的激励方式,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是是不可靠的。中小企业管理者不仅应该合理运用物质激励,而且应该从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着手,对员工进行精神上的激励,尊重、理解和关心员工。可以通过各种岗位和工作调动的机会,使员工在自身的角色变换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对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进行准确定位,使其人力资本更好地与其劳动贡献相结合。
以上是我对中小企业管理建设的一些看法,我的知识水平有限,中小企业管理建设还有很多其他的的方面的建设的管理。希望这些能改变中小企业的现状,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卫东.现代企业管理[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朱立龙.管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4
[3]余世维.赢在执行[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12
[4]龚礼财.最有效的企业管理之道[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1
[5]蔡萍.浅谈中小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
5.现代学校的经营管理 篇五
现代学校的经营管理
置身于日益深入的教育改革中的学校,被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浓烈而鲜明的经营和竞争的色彩,学校由管理走向经营,已经是必然的选择。 管理学校,核心是如何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工作效率,完成目标任务;而经营学校,核心是如何提高学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谋求生存发展,实现资本增值。因此,经营学校与管理学校相比,更加关注学校在市场中的地位,做到“内外兼修”;更加强调服务、竞争和创新,谋求主动发展;更加努力去满足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份额。 但是,学校并不是追求利润的经济实体,“经营学校”只是一种时代要求,并不是学校的本质属性,学校的宗旨仍然是育人。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谈学校的经营,应该是富有教育特色的经营,是一种经营性的管理。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思想和学校文化的确立 任何一所优秀的学校,总是以积淀深厚的教育思想和学校文化作支撑的。经营学校,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首先是校长和教师对以下的这些问题应该有十分清楚的回答和理解,形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文化特色。 1.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校长和教师的价值取向和教育行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不断的使人和社会走向文明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传承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教育一方面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有利于对人类文明的传递,都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教学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包括教学过程在内的多种活动、多个空间、多方互动的综合的过程。校长和教师应该站在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的角度来看待教育形势,看待学校教育的得失成败。所以,以应试为唯一价值取向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2.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在这三个发展中,学生发展是目的,学校发展是载体,教师发展是关键。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学校的发展又能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但是,如果只有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发展,那就是混淆了手段和目的。因此,办学者应该努力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3.学校的产品是什么? 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学校始终是为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服务的。学校为全部学生和所有教师的发展提供的服务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体现服务的观念,追求精细服务,追求零缺陷服务。 教育服务是一种商品,在教育市场中,优质教育、特色教育、品牌教育是稀缺的教育资源。 4.学校管理的境界有哪三个层次? 管理的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员工把事情做规范;第二个层次,让员工成为该职位上的专家;第三个层次,让员工感受到工作是一种生命历程,感受到生命因工作而快乐。学校管理的境界,同样有这三个不同的层次:让老师在把工作做规范的基础上,一个个都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并进而让全校的这些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感受到在学校是快乐的,工作是快乐的,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学校经营机制的建立 1.实行校长职业化和职级制 中小学校长应该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应该是一个懂经营、会管理的关注市场的产业经营者;应该由专门的机构培养和培训并授予执业资格。校长培训机构根据校长的执业经历和校长经营学校的水平,给校长进行职级的区分,不同职级的校长享受不同的年薪。职业化校长队伍的数量应该大于学校的数量,便于学校的主管部门选聘相称的校长来经营学校。校长被聘为了某所学校的校长,在聘期内,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有独立的学校经营权,有相称的报酬,责、权、利结合。聘期满后,接受聘任方的考核,兑现奖惩,并决定是否继续聘任。 2.建立自主经营的办学模式 学校有了自主经营权,才能主动解决学校中不适应社会要求、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调动教师与学生积极性的各种矛盾和弊端,才能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才能有压力、有活力。学校建立了自主经营机制,才会促使学校去研究社会需求,研究同类学校的运行状态,积极地投入竞争。学校的自主经营一般包括自主筹集日常经费、自主招生、自主用人、自主内部分配、自主进行教改实验 3.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 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使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使学校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实现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在经费包干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岗位的设置情况,自主完成教师的考核和招聘,并签定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合同期满,教师接受学校考核,经考核合格,可续签合同,也可辞聘,双方建立平等的双向选择关系,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4.建立优质优酬的分配机制 分配机制,是影响教师积极性最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教师劳动的报酬一直存在两个方面的倾向,一种倾向是不考虑教师劳动在量上的差别,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另一种倾向是考虑了教师劳动在量上的差别,但不考虑在质上的差别,只要工作量相同就获得相同的报酬,忽视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和教学质量的差异,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大锅饭。在分配上,应该根据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区分出教师劳动报酬的差异,体现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5.建立关注过程、引导成长的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既是对教师过去工作的诊断,也是对教师未来工作的导向。由于教师劳动结果的滞后性,所以评价指标的设立,应该更多的关注教师工作的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淡化终结性结论。另一方面,评价的指标,应该指向未来教育发展对教师的需要,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引导教师与时俱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营学校,除了教育思想、学校文化和办学机制的经营,要特别注意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建设学习型的学校,是实现教师团队专业化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学习型学校最显著的特征,是把学习从“个人――要求式”的行为,变成了“团队――自愿式”的行为。学习型学校的学习主体是全体员工;学习方式是团队协作和个人思考;学习时间是终身;学习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包括社会、人文、科学等各学科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本身。 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健康向上的、崇尚学习的组织氛围,让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要用高尚的精神、共同的理想凝聚全校教师,形成团队学习的制度。 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转变为全校教师的理想和追求,形成学校的核心精神和核心能力。 要为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先导,专业引领,为教师转变观念、打开视野奠定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体系,让教师在“问题情景”和“主题情景”中,实现“思想力”的提升和“执行力”的提高;再一方面,通过推进课程改革和开展学科建设,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回归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服务于教育实践。 《中国教育报》
6.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A) 篇六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命题教师: 许开录打印份数30适用班级:09经管班
(注:考生在试题卷上不要求答题,须将试题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
班级:姓名:学号:
一、多选题(选出正确的答案,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农业的根本特点是()A、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B、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C、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D、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
2、农业按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般划分为()A、原始农业阶段B、传统农业阶段 C、近代农业阶段D、现代农业阶段
3、现代农业企业的基本形式包括()
A、规模化的家庭农场B、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C、公司制的农业企业D、农户个体经营
4、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包括()
A、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B、集约型农业增长方式C、传统农业生产方式D、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5、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 C、控制职能D、协调职能
6、农业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A、农业土地资源的管理B、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管理 C、农业资金与设备物资的管理D、农业生产成本的管理
7、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是()
A、布局区域化B、生产专业化C、经营一体化D、管理企业化
8、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龙头企业带动型B、中介组织带动型C、科技带动型D、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9、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主要类型包括()A、确定型决策B、非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D、集中型决策
10、农业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包括()A、土地租赁B、土地代耕代种 C、土地转让D、土地作价入股
二、判断并改错(先判断后改错,只判断,不改错,只能得1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是相同的。()
2、经营和管理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经营侧重于企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协调,管理则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
3、合理农业生产结构一经确定,就不再改变。()
4、主要依靠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来促进农业增长的方式称为农业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5、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农业土地的合理流转与连片集中。()
6、制度创新和变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经济更有效的增长和发展。()
7、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比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更具效力的现代农业组织形式。()
8、农业的区域化布局是农业生产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与分工。()
9、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农业土地存在报酬递减现象。()
10、农业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资源的产出率。()
三、简答题(只答要点,不做论述。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区别?
2、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和特点?
3、简述现行农业制度安排的主要缺陷?
4、简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简述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土地流转的关系?
四、计算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决策问题的收益如下表,要求用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进行经营决策,确定出既定自然状态下的最优方案。
2、某农业产业化企业为满足目标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提出了二个备选方案,一是新建一条生产线,需投资80万元,经营期限为8年,当市场出现高需求时每年可获利30万元,中等需求时可获利20万元,低需求时将亏损12万元;二是改造现有生产线,需投资40万元,经营期限为5年,当市场出现高需求时每年可获利20万元,中等需求时可获利10万元,低需求时将亏损6万元;如果市场出现高、中、低需求的概率分别为30%、50%和20%,试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从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怎样才能管理好一个农业企业。
7.现代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探析 篇七
一、我国现代服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现代服务企业的数量、规模、经营水平以及竞争力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在企业数量、经营规模、规范化水平、经营成功率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服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比较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现代服务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问题。对此,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并就如何有效解决现代服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服务观念未转变,观念上的障碍未突破
许多服务企业对现代服务内涵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有的服务企业认为,服务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是附加性的;有的服务企业认为,客户享受服务只是一次性的,不在乎长久性的服务吸引;有的服务企业认为,按照大众普遍需求向客户提供服务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利益回报;等等。总之,许多服务企业对现代服务内涵的理解与现代服务企业应提供的服务有很大的偏差。对现代服务内涵的正确理解应是一切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其工作重心应以服务产品为载体,谋求为顾客提供完整、优质、甚至具有特色的长久服务。
(二)不太注重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效益之间的平衡
当前,我国许多服务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忽视企业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效益之间的良性平衡,在追求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同时不注重保持服务质量,过分地追求经营管理效益和降低成本,造成服务质量的相对下降,从而导致企业与顾客关系的破坏,因而导致企业经营收入及利润的进一步下降,使企业陷入“经营管理的恶性循环”。现时,我国许多地方的部分酒店或餐饮企业就是陷入“经营管理的恶性循环”的典型代表。
(三)经营管理模式“包打天下”,不能适应不同的服务市场需要
当前,我国许多服务业企业都采用“包打天下”的经营管理模式,不能因应不同的服务市场需求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以满足不同服务市场的需要,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四)只能提供普通而又容易被模仿的服务
普通的服务手段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使得企业迅速失掉既有竞争优势。当前,我国大部分服务企业缺乏对服务品牌的创树及管理意识,对服务品牌的认识涉入较少,甚至没有感知,对服务品牌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接受阶段,缺乏自我品牌的创造意识;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大多是普通而又容易被模仿的服务,其服务手段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因而使得企业既有的竞争优势迅速失掉。
二、抓好现代服务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向顾客提供最大的服务让渡价值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争夺顾客,企业要赢得长期顾客,就要创造顾客满意。要做到这一点,企业要比竞争对手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及其消费行为。营销大师菲利普. 科特勒提出:“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和服务的可感知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用户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于企业/产品的忠诚度,最终直接影响到服务企业能否“留住”顾客。正因如此,每个公司都想了解自己客户的满意度状况,以利于制定后续的经营管理策略和规划。而服务让渡价值的大小往往又与顾客的满意度成正比。因此,要想让顾客满意,就要向顾客提供最大的服务让渡价值。
(二)坚持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效益兼顾的发展理念
只追求服务质量、不讲经济效益与只追求经济效益、不讲服务质量的理念和做法的效果一样,都不利于现代服务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发展。QT等公司的成功发展实践经验证明:现代服务企业只有坚持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效益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坚持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效益之间的良性平衡、在注重经营管理效益的同时注重保持或提高服务质量,才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赢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三)与时俱进地创立符合服务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的经营管理模式
不同的服务对经营管理的要求不同。现代服务企业只有根据本企业所从事的服务工作探索出适应服务市场和本企业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经营管理模式“包打天下”的局面,才能赢得竞争优势。经营管理模式是经营管理方式的总称,服务企业为了市场的需要,可以灵活采取多种多样经营管理方式。比如:针对低成本服务,可通过规范服务、加强管理,树立质优价廉的形象,以质优价廉赢取顾客的认可,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地位;针对高端技术服务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市场,可通过提供个性化、高满意度的优质特色保价服务,在赢得顾客的同时赢得利润。
(四)创树特色服务品牌形象
无特色的优质服务难以让企业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现代服务企业要想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根据本企业的人文特点、所处的地理环境、顾客的需求等创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特色服务品牌。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服务企业提供的种类繁多优质特色服务相对地让消费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逐一了解、识别并记住各具特色的服务;而且传统的服务价格、服务方式、服务品种等竞争方式正在逐渐对顾客失去既有的吸引力,即使服务的方式再好、质量再高、独具特色也不能一味地被社会公众所主动认识,社会经济已进入“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在现代服务企业提供特色服务种类繁多、“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现代服务企业要在社会公众头脑中树立起优质特色服务品牌形象,单靠有优质特色服务还不行,还必须面向社会公众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自己的优质特色服务;优秀的服务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口碑,现代服务企业应在树创特色服务、确保做到优质服务、赢得好口碑的前提下,采用形式多样、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等最能引起公众共鸣和记忆的宣传方式,多宣传企业服务模式的变化、与行业内其他品牌的不同之处、服务的提升点、典型感人的服务事例等,进一步增强宣传的效果,让企业的优质特色服务想象在社会公众的头脑中“快速扎根”、并在社会公众的头脑中树立起优质特色服务品牌形象。
三、QT公司在旅游服务行业中的经营管理策略探析
(一)QT公司基本情况
QT公司是X省一家从事旅游资源投资的大型现代服务型企业。旗下的旅游资源涵盖景区、酒店、旅行社以及交通等多个方面和领域。2015年,该公司以改革创新统揽全局,与时俱进地调整经营策略、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对外营销和企业内部挖潜工作,转变销售服务理念,坚持服务质量和效益并行理念,注重企业特色形象品牌建设,使QT公司在新常态下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其资产总额已超过200亿元,经营收入也已突破30 亿元,投资额达到50 亿元,年利润超过5000 万元。
(二)QT公司的经营管理策略解析
1、转变观念,持续挖掘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空间
基于旅游服务行业的现状转变观念,转变经营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2015 年,QT公司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强化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顾客需求调查和分析;根据本企业实际和自身定位,制定并实施树创品牌服务形象标准;强化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培训、服务过程的有效监控、符合消费者利益且可完成的服务承诺与宣传;实施具有推动作用和正确导向的激励机制、持续不断的改善服务和提高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服务补救措施。
2、坚持服务质量与效益并行的经营理念
面对“2013年、2014年亏损面扩大、亏损额上升”的严竣形势,QT公司在确保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坚持突出效益的观念,制定适应服务市场需求的经营发展策略,立足于市场和内部挖潜,狠抓扭亏增盈。具体为:酒店要走“业务轻、资产重”两条腿扩张之路,既在物业和管理输出上做文章、又要发挥资产效益;旅行社要在电商平台建设、门市扩张上加快步伐,统一品牌形象,发挥规模效应,摊薄经营、服务成本;各景区要以游客的质优价廉等需求为导向,开发旅游新产品,均衡四季游。
3、统筹策划,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加强营销,在旅游市场中树立特色服务品牌形象
QT公司拥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和强大的旅游产品供给能力。2015年,QT公司通过统筹策划,整合资源,改变线路与产品的常规编排,策划具有公司内在特色的线路产品,打造该公司的品牌系列;通过推进智慧景的区营销一体化系统建设强化统一营销,改变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营销现状,科学合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有序营销推广,利用优势景区的成熟市场带动成长型景区的市场拓展,以最小的市场拓展成本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与市场的无缝对接、特色服务品牌的快速传播与形象塑造、经营管理效益的显著增长,使公司在扭亏增盈的同时在旅游市场中树立起特色服务品牌形象。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我国现代服务产业虽然在不断壮大,却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决策者、经营者只有不断更新经营服务观念,坚持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效益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平衡;注重与时俱进地创立适应服务市场和企业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树创优质特色服务并设法在社会公众的头脑中树立起优质特色服务品牌形象,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松威,王雅君.现代服务型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
[2]李悦迎.新时期服务性企业管理的思路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
[3]焦士影.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服务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J].经营管理者
[4]刘宁俊.印刷企业向现代服务型企业转型任重道远[J].中国印刷,2015
8.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 篇八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农业发展;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22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担任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因此,应对农村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以实现对于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农村的经营管理,应基于农村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人口数量、劳动力水平等各项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本文主要讨论了农村经营管理存在的缺点以及相关完善措施。
1 农村经营管理缺陷分析
1.1 管理层认识不足
在农村的管理层中,很多人认为对于农村实行经营管理是没有必要的,认为农村的发展只要依照现有发展套路进行即可,并没有将农业的发展放到一个变化的大环境中进行考量,也缺乏对于农业突破发展线路的相关探索,且认为有关财务透明体制、减少农民生活负担等措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导致了管理层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散漫,被动性强,也阻碍了农业的创新发展。
1.2 相关体制不健全
农村经营管理模式涵盖的工作范围主要为农村财务审核、农民负担监督、农村土地承办等,工作议程设置十分复杂。虽然如此,我国当前有关农村经营管理的管理法规和相关体制却处于严重不健全状态,不能实现对于农村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也没有适当的惩罚措施对不合理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相应处置。奖罚体制的缺失造成了经营管理的主动性较弱,也就很难使农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1.3 土地经营规模不大,农民收益增长慢
目前,农民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很难实现大规模的经营管理,也就不容易实现对于农业项目的创新实践,一些大型机械无法在小规模的土地上进行作业,由此导致了农民的土地经营积极性较弱,农民收益低,田间劳动量投入较大的不合理发展状况。长此以往,农业的发展便有可能在这种不良循环中走向停滞,最终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态势。
1.4 农村劳动力科技水平比较低
当前,城市中普遍存在“民工潮”现象,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质量较低,具体体现在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以及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农民对于与农业相关的科技的接受能力较弱,很难实现对于机械化设施的操作,加之对一些科学的种植栽培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导致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处于低水平状态。
2 完善农村经营管理的对策
2.1 加大对农民的农业知识教育
针对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状况,要想实现农村农业的快速创新发展,首先就要对农民实现农业知识教育,使农民掌握农业的相关知识,以指导他们科学、高效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国家可以选派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农业知识教育,教育的方式选择应符合农民的信息接收习惯,把科技性知识转化成简单易懂的语言,以方便农民对于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在进行农业知识培训时,培训员要充分调动起农民积极性,鼓励农民对于不懂的问题进行询问,以激发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动性,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创新性发展。
2.2 注重信息化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营管理信息化发展较缓慢,这也就阻碍了信息的透明度以及管理层与农民的有效沟通,长期如此,则易引起积攒管理层与农民间的矛盾,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农村的经营管理要尤其注意信息化的发展。一是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基于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及农民的合理要求制定相关条例,并及时将决策信息告知农民,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二是农村管理层应加快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广播、有线电视以及网络的畅通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传达度的问题,因此,要想实现信息化发展,就要完善不同的信息传播路径建设,使相关决策能够快速、准确传达到农民耳中,避免农民由于信息获取缺失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负面影响;三是经营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能够与农民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沟通,及时知晓农民的需求,了解农民对于当前所执行的相关决策的态度,以知道决策层制定出更加符合农民需求的决策,便于对农业生产实现有效经营管理,最终整体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进程。
3 结语
完善农村经营管理是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农村地区实行的经营管理应基于本地区农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并结合本地区劳动力的质量、农民的需求对于不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使经营管理决策真正符合广大农民的需求,适合农业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经营管理决策发挥其推动农村地区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中华.起好步 开好局 扎实做好2011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J].农村经营管理.2011,(01).
[2] 迟培强.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建设与管理实践[J].中国农资,2013,(12).
[3] 张文娟.农村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7).
9.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 篇九
1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基本情况
至2005年6月,我县有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340余家,其中农药化肥企业240余家,种子经营户100余户,分布在全县37个乡镇及部分行政村。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占80余户,占总数量的23.5%,其余大部分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和交通相对便利的行政村。所经营的化肥品种有50余个、农药品种有100余个、种子品种有50余个,基本满足我县农业生产的需求。
2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及从业队伍的现状
2.1经营渠道多样化。从过去单一的供销系~家经营农资产品和农业系统经营种子,到目前供销系统、农业系统及部份个体经营户(主要是种子)三驾齐驾的格局。我县目前所有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中,农资系统占142家,占总量的59%,农业系统占98家,占总量的41%,同时也形成了一批松散型的规模经营企业;种子个体经营户18家,占全部种子经营企业的18%,其余则由农业三站和农资系统经营。市场的多样化促进了农业投入品经营的竞争格局。
2.2经营品种系列化、配套化。过去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所经营的产品,要么是农药化肥,要么是单一的种子。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种子、农药、化肥、农用配套设施等一系列品种,为消费者提供一条龙服务。
2.3网点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农业投入品经营网点已从乡镇所在地向规模行政村和交通相对方便的自然村发展。据统计,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75%以上分布在行政村。由于网点众多,市场竞争加强,商家从单纯追求销售数量转为服务质量的提高,送货上门、缺货预约、夜间营业等等,部分资金实力较好的经营户还在农忙季节对困难农民赊货,大大方便了消费者,同时也发展了自己,扩大了影响面。
2.4经营人员法制意识增强,专业知识逐步得到提高。从过去的单一经营体制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市场格局,经营者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增强,专业知识也得到进一步充实。一是管理部门举办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参加的人数比例逐年扩大,自觉办理上岗证的人员也逐年增多,持证上岗比例从过去的85%左右扩大到2005年的98%。进货时严把质量关,从主观上杜绝假冒伪劣,行动上遵守法律法规。
同时通过近几年管理部门组织的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经营者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充实,从过去单纯的卖货到现在能为消费者提供使用知识、注意事项及技术咨询,自身的信誉也等到了提升。
3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存在的问题
3.1经营规模偏孝流通体制不健全、发展壮大难。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从数量来看已基本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的需求,但总体规模小,大多处于分散状态,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据调查,大部分经营企业的注册资金都在5万元以下,从参与调查问卷的133经营企业显示的数据,60%的经营户年经营额在10万元以下,10-20万元占26%,年经营额在30万元以上的只占14%,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全县只有2户。
企业规模小,加上流通体制不健全,就很抵抗市场风险,同时也不能产生较好的经营效益,也难以不断壮大自己。
3.2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是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队伍的一个弱点。所有经营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只占总数的35%,40岁以上的占65%,其中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30%,60岁以上的也不在少数。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63%,其中部份还是小学文化;高中以上文化只占总数的37%。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势必难以适应市场千变万化,同时在日常经营中也很难有作为。
3.3经营队伍不稳定、经营年限短、变更频繁。经营队伍的不稳定,也是制约我县农业投入品经营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经营者没有长期打算,干一年算一年,从2003-2005这三年中,农药化肥经营企业转让或者关门歇业的有近30家,占总数的12.5%;还有部分设在行政村的经营点处于半歇业状态,主要表现为货源不足、经营无规律等,一些松散型联合体因无制度约束,分合频繁。
目前我县所有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以农药化肥经营户为例),经营年限普遍较短。从参与调查的情况看,经营年限在5年以下的有50户占40%,10年以上的35户占27%,其余为中间类。
3.4无序竞争现象严重,货源渠道混乱,产品质量不容乐观。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后,在一定程度繁荣了市场,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现在的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大多是承包性质,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加上经营行为准则的缺乏,无序竞争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竞争是市场规律,它可以起到优胜劣汰、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的作用,使消费者等到实惠。但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后果是产品质量的下降、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现象,加上目前部分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进货随意性大,甚至靠流动批发商,致使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给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留下可乘之机,管理部门查处的伪劣农资产品和种子案件,货物的来源大都来自于不规范进货。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农业投入品经营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的受害者是农民消费者入。
3.5专业性不强、经营品种混杂,不利于专业化经营体制。由于以承包经营为主,规模小,大多数没有形成专业经营体制,他们在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和种子的同时,兼营日杂用品、日用百货;一些行政村的经营点还有兼营副食品现象存在,甚至有主业变付业。根据我们对参与问卷统计,同时兼有经营日杂用品和日用百货的农资产品经营企业有75户,占55%,极易产生安全隐患。
3.6农业投入品经营行业利润低,物价不稳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市场刚开始转型,经营农资产品利润大,经营企业发展快。而近几年市场基本饱和和竞争的激烈,利润已大不如前,一些大宗产品甚至出现保本或亏损。其中化肥的零售利润已不足3%-5%,农药和种子也仅在8-10%左右,加上生产企业成本不断攀升,价格不稳定,涨价频繁。以尿素为例,在2003年下半年吨价还是1300元左右,到2004年上升到2000元,上升幅度近54%,2005年又创新高。
3.7无证无照经营现象多,冲击合法经营企业。由于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加上我县地域广、交通不发达、监管部门协调不够等原因,一些乡村小店无证无照经营农业投入品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大多经营规模孝无长期打算,时常出现坑农事件,特别是种子质量问题尤为突出,但出现纠纷以后消费者往往无法得到合理解决。据我们调查,几乎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有无证无照经营农业投入品情况,不完全统计,多达365户。这种现象的存在,除了容易发生坑农事件外,由于他们大多是经营食品小百货的小店,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4农业投入品经营的管理对策
农业投入品市场健康稳步的发展,除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还必须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模式和适合于我县的经营思路,以及部门协作、行业自律和经营人员素质的提高,具体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经营人员守法意识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科技宣传、咨询等机会,宣传农业投入品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知识,以提高经营者遵法、守法的自觉性,使各级领导支持、重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工作;引导广大消费者自觉维权,利用96323这个举报投诉平台,抵制和举报假冒伪劣产品,形成一个强大的~压力和监管机制。
4.2加大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我县的农药、化肥、种子经营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以我们现有的人员配置、执法手段难以适应我县面广、点多、交通不便的现状,从而不能对所有的经营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除了我们自身的素质和执法水平亟待通过不断学习、交流和实践来提高外,地方政府应重视农业行政执法队伍的基础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从而保障执法经费、完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稳定执法队伍。
4.3重视岗前培训,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为规范市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实行一定的准入制度,对经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应该成为一个经常性的制度,经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使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二是专业知识培训,使经营者掌握一定的经营理念、懂得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方法、能指导农民科学用肥用药用种;同时引导经营者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合理公平竞争,不卖假劣产品,提高服务质量。
4.4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品牌经营,推行信誉承诺制。要使农业投入品经营得到长足发展,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借鉴连锁超市经验,推行连锁经营和品牌经营,改变现有规模孝散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现状。我县可以发展2-3个连锁实体,推出2-3个经营品牌,实现经营连锁化、品牌统一化、进货渠道规范化,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同时推行信誉承诺制,一旦发生质量纠纷,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举报、投诉和索赔。
4.5加大违法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对零售环节杜绝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抽检力度,严把流通关。除了平时不放松的同时,积极开展“绿剑”集中行动,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屡次违法不改的经营户从严处罚,特别是对经销明令禁止销售农资产品行为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在处罚的同时,要通过各种媒体予以曝光,增强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增强管理机关的影响面和威慑力。
4.6开展诚信企业建设活动,增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在做好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和重视培训等工作的同时,联合工商、质监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诚信企业建设活动,对守法经营、信誉好的企业授予“诚信企业”称号,奖优惩劣,籍以增强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
4.7加强部门协作,共同规范和繁荣市常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除了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外,应联合其他执法部门,如工商、质监等,共同探讨一套长效管理模式,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同时,作为农资产品经营主渠道的供销和农业部门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利用技术优势,开展综合防治、配方施肥、高产栽培等技术的宣传和咨询,大力推广配方肥、专用肥、高效低残留新农药、新种子、新技术,使广大农民用上放心肥、放心药、放心种,造福于广大农民消费者。
10.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 篇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农发〔2018〕1号)的要求,扎实做好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我部研究制定了《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
农业部办公厅
2018年2月8日 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支撑。
一、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新时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坚持以“三权分置”重大理论创新为指导,聚焦突出问题、瞄准关键环节,蹄疾步稳、不折不扣地落实改革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制定落实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推动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健全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继续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做好农村改革40周年纪念活动有关工作。
2.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服务。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建设,制定土地经营权流转示范合同文本,研究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网签备案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信息发布、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探索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和政府服务信息有效对接。
3.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2018年是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收官之年,必须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已基本完成的省份,认真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解决未确权、缓确权等遗留问题,全面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尚未完成的省份,要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倒排时间表,加快工作进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书面报告。加快确权登记数据的收集、质检和汇交,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入库,农业部将组织开展确权登记数据的现场核实核查。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为推进承包地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要有效利用确权成果,加大应用推广,为适度规模经营、发放涉农补贴、土地承包权退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提供支撑。
4.推动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工作提质扩面。做好调解仲裁综治考评,引导督促各地调解仲裁机构依法规范运行,及时受理案件,扩大仲裁工作覆盖面。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强化仲裁分级培训,探索建立仲裁人才评价标准,认真落实仲裁规章制度,提升仲裁工作质量。深入开展调解仲裁法律政策宣传和重点问题研究。加强与信访、司法等渠道衔接,凝聚各方资源,推动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
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发展质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5.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紧扣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需求和薄弱环节,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编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建设内容、政策措施,并推动规划立项实施。深入推动《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贯彻落实,强化政策考核督查,指导地方抓紧制定落实意见。
6.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引导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形成适度经营规模的家庭农场。组织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支持家庭农场规范流转土地、加强财务管理、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制度,健全名录管理,开展家庭农场精准管理服务试点。做好家庭农场全面统计和生产经营情况典型监测,发布发展报告。推动建立健全家庭农场财政、金融、用地等扶持政策。鼓励各地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和行业协会。
7.促进农民合作社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开展国家示范社评定。引导合作社强化民主管理,完善治理机制,加强规范运行。鼓励合作社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培育自主品牌。引导合作社采取合并重组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扎实做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支持合作社发展工作,把国家示范社和联合社作为扶持重点。省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承担项目执行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有效落实。指导合作社向登记机关报送报告并向社会公示。配合工商等部门加强监管,依法注销违法经营的合作社,对连续两年未从事经营活动的合作社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严禁借合作社名义搞非法集资。8.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鼓励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林权入股等多种出资方式发展股份合作,激发各类资源要素活力。支持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工艺制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合作社以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开展联合合作,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健全法人治理机制。配合银监会开展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研究制定合作社规范发展信用合作有关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依法开展互助保险。支持合作社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把合作社作为农村“双创”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等领创办合作社,到合作社就业创业。9.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于2018年7月1日起施行。要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让基层干部和合作社学法守法用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新导向新要求为重点,大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和辅导员培训。抓紧合作社和联合社示范章程制修订工作,配合工商、财政、保监等单位做好合作社登记管理、财务会计、互助保险等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各地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法规纳入“七五”普法计划,并推动制修订地方性法规,做好立法与新法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依法对发展合作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10.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落实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6部门《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制定实施意见,加强指导、扶持和服务。选择部分省份开展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探索政策扶持方式,培育一批组织联系紧密、产业深度融合、带农作用突出的联合体。举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培训班,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研究联合体示范标准,开展联合体发展成效评价。鼓励具备条件的省份组织认定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发布示范联合体名录。
11.推动龙头企业转型升级。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完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办法,鼓励县级开展龙头企业认定工作,充实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开展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编写龙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激发和弘扬农业企业家精神,引导龙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中国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打造龙头企业展示展销、对接合作的大平台。编制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购经理指数,发挥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农业产业化微信公众号,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2.加快“一村一品”发展。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和提档升级,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和环京津贫困地区千村“一村一品”推进行动,总结推广“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形成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新增长点。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运行评价,加强示范村镇带头人培训,推动村企村社对接。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注重示范村镇品牌培育,厚植产业发展基础,壮大特色农业小镇,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13.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加大《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宣传贯彻力度,制定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宣传文件。深入实施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财政专项。召开农业生产托管会议,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开展督导督查,指导各地制定扶持政策,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文件落地见效。
14.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指导和监管。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建设,鼓励各地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服务标准或规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引导服务组织合理确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价格,防止个别组织形成价格垄断,发生价格欺诈,切实维护农户利益。加强对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指导和管理,研究制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合同,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质量。探索建立服务组织名录管理制度,强化动态监测,促进服务组织规范发展。
15.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产业链带农惠农机制,统筹兼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扶持小农户,把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与其带动小农户数量挂钩。鼓励将政府补贴量化到小农户、折股到合作社,支持合作社通过统一服务带动小农户应用先进品种技术。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服务带动、就业创业等方式,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小农户的服务覆盖率,实现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带动农户共同发展。深入总结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经验,研究制定具体支持措施。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对接,以奖代补支持龙头企业密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培育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激发农村资源发展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16.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这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全面部署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指导各地清查核实农村集体各类资产,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实行台账管理,确保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将清产核资结果纳入平台管理,提高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17.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在继续做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基础上,再选择工作基础好、干部素质高、有代表性的150个县市和50个地市开展试点,条件成熟的省份可以开展整省试点,同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扩大改革试点面。各方面试点要在成员确认、资产量化、股权设置、收益分配以及权能完善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全面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确保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
18.制定完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深入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相关问题,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工作。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规范性文件,开展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鼓励各地探索将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量化为集体成员股份的具体办法。鼓励采取资产租赁、农业开发、生产服务、乡村旅游、联合发展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19.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督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围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等内容,重点对省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试点县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等进行培训,确保领导干部全面了解改革目的和政策要求,从全局出发抓紧抓好改革工作。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强化督查的广度和深度,督促各地严格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和政策措施,用督查成果推动改革深入。
20.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修订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切实维护合作社成员经济权益和监督管理权。加强农村民主管理,落实民主理财,规范财务公开,强化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定期审计,重点开展集体重大事项、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
四、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农民负担监管,扎实做好农经统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经管部门履职尽责能力,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1.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落实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制”,严格执行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和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加强村级组织负担监管,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及时纠正向村级组织乱收费、集资摊派、要求配套等加重负担的行为。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联席会议将组织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各地也要开展自查工作,坚决纠正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22.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针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积极开展涉农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专项治理。重点治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用电用水价格、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组织考核评比及创建达标等领域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规范涉农收费和价格管理,坚决清理纠正违规收费和不执行惠农价格行为。完善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将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相关政策纳入监督卡内容,接受农民群众监督。
23.规范开展一事一议。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坚持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向农民筹资筹劳要严格落实贫困、伤残等特殊群体减免政策。推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示制度,发挥农民群众、新型经营主体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24.强化农村经营统计服务。适应深化农村改革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需要,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统计工作。落实新修订的农经统计调查制度,按时保质完成农经统计年报和半年报工作,强化统计数据分析。继续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关键指标试统计,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完善统计方式。鼓励基层加强统计信息员队伍建设,组织编写农经统计工作手册,指导基层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加强统计成果应用,完善农经统计APP,扩大农经统计数据的公开度和影响力。25.推进基层农经体系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将近年来中央文件关于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用业务工作开展推动体系建设,将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重点工作与农经体系建设一体推进、同步落实。强化正向引导和激励,宣传推广加强农经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示范带动基层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推荐阅读:
做好农业项目管理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11-01
遥感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与展望07-07
农业与经济管理08-30
转变现代农业07-11
发展现代农业07-30
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10-31
现代农业产业规划06-29
建设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11-01
现代农业发展创新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