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阅读指导教案(10篇)
1.世界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篇一
八年级下册必读《简爱》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小说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如何从作品中感悟到小主人公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经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最近我们读了《简爱》,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本书了解多少。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介绍夏洛蒂.勃朗特。
二、作者作品: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之姐,是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父亲是个穷牧师。全靠他们一位小有资产的姨妈资助他们上学,并留给他们财产。后来三姐妹利用这笔财产的一部分自费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诗歌合集。童年的夏洛蒂常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用小本写一些奇特的故事。基于父母遗传的天分和他们后天的努力,三姐妹都有名擅长写作,1847年,他们都发表了小说,夏洛蒂用柯勒贝尔的笔名发表了《简.爱》。夏洛蒂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也曾与妹妹艾米莉一起于1842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属于被马克思称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
《简.爱》是她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实际上,勃朗特三姐妹自幼便热爱写作,常常一起在本上写一些关于伯爵的小说,可惜日后都丢失了。夏洛蒂还出版过诗集。她的其他小说有:《雪莉》(1849)、《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简.爱》故事简介:简爱父母早亡寄居在舅舅家,舅舅病逝后,舅母把她送进孤儿院,来到桑恩费尔德,当男主人公罗彻司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师,罗彻先生脾
气古怪,经过几次接触,简爱爱上了他。在他们举行婚礼时,梅森闯进来指出古堡顶楼小屋里的疯女人是罗彻司特先生的妻子,简爱不愿作为情妇,离开了桑恩费尔德。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在牧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业。在牧师向简爱提出结婚时,她想起了罗彻司特先生。当赶回桑恩费尔德时古堡已成废墟。简爱赶往罗彻司特先生住的芬丁,扑到了罗彻司特先生的怀里。
三、整体感知: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简?爱》。
1、说说人物: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小说中的片段,品味小说中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
3、明白主题: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们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四、延伸讨论
有很多读者对于《简 爱》有自己的见解,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附文章)
五、后续活动,深化效果
《简.爱》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小说形象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
所以,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第一人称叙述的语言。并且在读后,将你读到的印象最深的情节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六、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有人说,小说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小说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小说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七、布置作业:继续阅读《简.爱》
1、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画画圈圈,也可以在书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做好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摘抄精彩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的读书痕迹。
2、制定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划定时间表,一个月左右时间把本书读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通过不同阅读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分析精彩片段,分析人物的形象。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爱的哲学。教学过程:
一、我来讲故事
请同学们来讲一讲简爱经历中的一些大的事件。
例:我来讲述“红房子的故事”。简爱小时候寄宿在舅妈家,一天表哥又欺负她,简爱和他发生争执。舅妈袒护表哥,不分清红皂白地把她关进了红房子,在那里简爱因极度恐惧,幻想自己看见了舅舅的鬼魂,就吓晕了。
(劳渥德往事”……简罗初遇……婚礼**……荒野呼喊……)
简爱的这些故事,表现了她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渴念。概括其成长历程,不必面面俱到,我们只要把其中一些主要的情节提炼出来。这就是提要式读书法。
二、我来品细节
《简爱》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善用细节,细腻地展示人性的复杂与隐秘。《简爱》一书中,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1、“我早就知道,你会用某种方式、在某个时候,对我有帮助。我珍爱的救命恩人,晚安!”他的声音里有奇怪的活力,眼神里有着奇怪的激情。
罗切斯特这一神态的细节,你读出了怎样的内心?
2、……一直睡不着。我在欢快但是不安的海洋上颠簸,直到早晨。在那海洋里,烦恼的巨浪在欢乐的波涛下翻滚。……理智会抵抗痴迷,判断力会警告热情。我兴奋得无法入睡……
这时,仅仅说了一句“我恰巧醒着”,就快速回到房间里的简爱心情怎样?
小结:这种反复体会和感悟的方法,叫精读。写景、炼词、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表达技巧……细品它们,会让我们直抵人物的心灵深处。
关注细节描写,揣摩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和意图,会有效地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阅读过程中有感而发,可在书上作适当标注,这就是圈点式读书法。
三、我来析形象
在这些精彩的故事情节中,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你最想评价哪一位?
请以:“我想评价一下……”句式说话。
例:
1、我想评价简爱。她善良、睿智、坚强、自尊,集许多美德于一身,虽然经历坎坷,缺少关爱,但她始终自强自立。她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风华绝代。
2、我想评价罗切斯特先生。他自信坦诚,善良平等,但又暴躁、多疑。尽管罗切斯特被家庭和社会的多种因素制约着婚姻和幸福,但他也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思考:小说中似乎没有完全的坏人,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在西方,大多数优秀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那就是关于基督教、圣经和信仰。它们认为,因为有主的庇护和普渡,每一个人,即使再不完美,都会有可圈可点的闪光的地方。
当然,能普渡我们的“主”,其实只有自己。《简爱》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让我们明白:
人,生来也许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
四、我来品对白
人物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他们的一些对白,振聋发聩。
视频播放:罗切斯特故意用英格拉姆小姐来试探简爱,简爱感到受伤后的真情表白。
思考:罗切斯特也爱上了简,为什么不直接表白?简爱的对白中一直强调什么?
资料链接:十九世纪欧洲的婚恋状况
嫁给一个家财殷实的人,对女人来说是利害攸关的大事。 女性的容貌优劣,与男性的财产大小是相提并论的。 法律和天主教教义规定,天主教徒不可以离婚。
女性的贞洁和清誉非常重要,情妇被社会唾弃,还有可能被抛弃。思考:
1、那么,这样一个相貌平平,身份卑微的女子,她怎么会爱上罗切斯特的?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
2、那么,其貌不扬的简爱,又是靠什么赢得罗切斯特的爱情?
3、罗切斯特如此倾心于简爱,他为什么要对简隐瞒呢? 罗:“所以你就坐在那里等你自己的人来?” 简:“等谁,先生?”
罗:“等绿衣仙人呗,晚上月光皎洁,正是他们出没的好时光。是不是我冲破了你们的圈子,你就在路面上撒下了那该死的冰?”
简:“绿衣仙人几百年前就离开了英格兰,就是在去海村路上或者附近的田野,你也见不到他们的一丝踪迹。我想夏天、秋夜或者冬季的月亮再也不会照耀他们的狂欢了。”
他们两个在说什么?
这段对话让人感到有点莫名其妙,实际上这是一次高水平的交流。罗切斯特用绿衣仙人,暗示简爱那天晚上是否在与人约会;那么,简爱则告诉他什么?
(简爱暗示他自己在英国根本就没有爱人。)
像简爱这样,能够和罗切斯特处于同一高度对话,没有一定的知识内涵,没有一个聪慧的头脑,决难企及。心灵的契合,使彼此相见恨晚。这些经典对白,我们可以适当摘录下来,这又是一种很有用的读书方法——摘录法。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这几个角度,尝试和大家再次有步骤、有目标地领略了《简爱》这本名著,过程中,我们用提要式略读、精读、圈点式、摘录式等读书方法。
当然,我们也还可以从很多别的角度去欣赏名著。《简爱》,就是一个灰姑娘的童话,她向我们讲述有关爱的哲学:真爱是必须建立在尊严和平等的基础上;她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即使是一株野百合,只要自尊自强、自立自爱,也一定能掌控多变的人生,收获属于自己的春天!
六、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撰写《简爱》读后感,600字以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通过不同阅读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分析精彩片段,分析人物的形象。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爱的哲学。
阅读经典片段,完成以下问题。
简·爱
⑴那天下午,因天气不好不能散步。我于是溜进餐室,里面有一个书架,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⑵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远处,只见一片白茫茫云雾,近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受风雨摧打下的树丛。连绵不断的冷雨,在一阵阵凄厉寒风的驱赶下横扫而过。
⑶当时,我膝头摊着书,心里乐滋滋的,就怕别人来打扰。但打扰来得很快,餐室的门开了。
⑷“嘿!苦恼小姐!”约翰·里德叫唤着,随后又打住了,显然发觉房间里空无一人。
⑸“幸亏我拉好了窗帘。”我想。我真希望他发现不了我的藏身之地。约翰·里德自己是发现不了的,可惜伊丽莎从门外一探进头来,就说:“她在窗台上,准没错,杰克。”
⑹我立即走了出来,因为一想到要被这个杰克硬拖出去,身子便直打哆嗦。⑺“什么事呀?”我问。既尴尬又不安。
⑻“你到这里来。”约翰·里德说。他在扶手椅上坐下,打了个手势,示意我走过去站到他面前。
⑼约翰·里德是个十四岁的学生,比我大四岁。他长得又大又胖,但肤色灰暗,一副病态。
⑽这阵子,他本该呆在学校里,可是他妈妈把他领了回来,住上—两个月,说是因为“身体虚弱”。但他老师却断言,要是家里少送些糕点糖果去,他会什么都很好的,做母亲的却认为约翰是过于用功,或许还因为想家,才弄得那么面色蜡黄的。约翰对母亲和姐妹们没有多少感情,而对我则总是欺负。他经常欺侮我,虐待我。弄得我每根神经都怕他。面对他的恐吓和欺侮,我无处哭诉。佣人们不愿站在我一边去得罪他们的少爷,而里德太太则装聋作哑,儿子打我骂我,她熟视无睹,尽管他动不动当着她的面这样做,而背着她的时候不用说就更多了。
⑾我向来对约翰逆来顺受,因此便走到他椅子跟前。他拼命向我伸出舌头。我明白他会马上下手,一面担心挨打,一面凝视着这人那副令人厌恶的嘴脸。突然他二话没说,狠狠给了我一拳。我一个踉跄,从他椅子跟前倒退了一两步才站稳身子。“这是对你的教训,”他说,“谁叫你鬼鬼祟祟躲到窗帘后面,谁叫你两分钟之前眼光里露出那副鬼样子,你这耗子!”我已经习惯了约翰·里德的谩骂,从来不愿去理睬,一心只想着如何去忍受辱骂之后必然而来的毒打。
⑿“你躲在窗帘后面干什么?”他问。“在看书。”我答道。“把书拿来。”他又说。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
⒀“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现在我要教训你。这些书都是我的,连整座房子都是,要不过几年就归我了。滚,站到门边去,离镜子和窗子远些。”
⒁我照他的话做了,起初并不知道他的用意。但是 他把书举起,拿稳当了,立起身来摆出要扔过来的架势时,我本能地往旁边一闪,可是晚了,那本书己经扔过来,打中了我,我应声倒下,脑袋撞在门上,碰出了血来,疼痛难忍。我的恐惧心理已经越过了极限,另外的心 理紧接着占了上风。
⒂“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像罗马暴君!”“什么!什么!”他大叫大嚷,“那是她说的吗?伊丽莎、乔治亚娜,我还能不去告诉妈妈吗?不过我先要……”他向我直冲过来,我只觉得他揪住了我的头发和肩膀,我已经跟他肉搏,我发现他真是个暴君,是个杀人犯。我觉得一两滴血从头上顺着脖子淌下来,感到一阵热辣辣的剧痛。这些感觉一时占了上风,我不再畏惧,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伊丽莎和乔治亚娜早已跑出去讨救兵,里德太太来到现场,后面跟随着贝茜和女佣艾博特。我们给拉开了,我只听见她们说:“哎呀!这样撒泼,竟敢打约翰少爷来。”
⒃里德太太又补充说:“把她拖到红房子里去关起来。”于是马上就有两双手按住了我,把我拖上楼去。
【注】杰克:即约翰·里德 伊丽莎、乔治亚娜:约翰·里德的姐妹(节选自《简·爱》 宋兆霖译,有删改)
17.那天下午,“我”有哪些不幸的遭遇?请分5点概括。(5分)18.第⑽自然段是插叙,有什么作用?(4分)19.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7分)
(1)“远处,只见白茫茫一片云雾,近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受风雨摧打下的树丛。连绵不断的冷雨,在一阵阵凄厉寒风的驱赶下横扫而过。”这一处是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用。
(2)“约翰对母亲和姐妹们没有多少感情,而对我则总是欺负。”为什么约翰总是欺负“我”?请分两点概括。
20.结合全文,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并概括“我”的性格,然后补填表格。(6分)
情节 “我”的表现
“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开端
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发展 ②
软弱,逆来
① 性格
顺受
“‘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像罗马暴君!’”、“我高潮
不再畏惧,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
结局 “我”被关进红房子。
③
21.选出与本文作者属同一国家的作者()(2分)
A. 安徒生 B.雨果 C.莎士比亚 D.契诃夫
答案:17.①我被约翰·里德狠狠地打了一拳 ②我受到约翰·里德的谩骂 ③我被约翰·里德扔过来的书打中并倒下,脑袋碰出了血。④我发疯似地同约翰·里德对打起来 ⑤我被拖到红房子里去关起来。
18.补充交代约翰太太对儿子的溺爱与放纵以及我的悲惨处境,为下文写我被打而又无人帮助做铺垫。19.(1)这里是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悲凉的气氛,衬托我悲凉、不安的心情,为下文写我的悲惨遭遇做铺垫。(2)原因:
①约翰受到妈妈的宠爱甚至溺爱,养成自私、霸道的性格。他平时打骂“我“时,里德太太装聋作哑,熟视无睹,这助长了约翰欺负“我”的气焰。
②“我”是个孤儿,寄养在约翰家里,爸爸什么也没留下,是个寄人篱下的穷光蛋。(占了他家的便宜)20.①喜欢读书、喜欢安静(不喜欢被人打扰)②“便走到他椅子跟前”、“我已经习惯了约翰·里德的谩骂,从来不愿去理睬,一心只想着如何去忍受辱骂之后必然而来的毒打。”“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我照他的话做了” ③勇敢,有反抗精神。21.C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通过不同阅读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分析精彩片段,分析人物的形象。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爱的哲学。教学过程:
一、根据名著内容结合相关提示,完成作业。
《简爱》
1、阅读《简爱》第三十七章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是的,先生。”“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侯。” “是的,先生” “真的吗,简?” “完全当真,先生。”
文中的“先生”是谁?简爱怎么结识“先生”的?“先生”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
罗切斯特。结识:简·爱通过在报纸上登求职广告(1分),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从而结识罗切斯特(1分)。原因:罗切斯特德的疯妻子放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1分),罗切斯特为救人最后离开,却被一根掉下的大梁砸坏了一只眼和一只手,另一只眼也跟着发炎瞎了(1分)。
2、依据下面提供的有关名著信息,完成后面的问题。
信息一:“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说道。
信息二: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哥的欺侮,她奋起反抗。
信息三:在与罗切斯特结婚时,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她强忍悲痛,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信息四: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残疾的情况下,简•爱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根据提供的四则信息概括出简•爱身上令人赞美的精神品质。
追求平等;勇敢执著;无畏坚韧;独立自尊; 感情丰富(坚贞不屈)。(2分)
3、“明媚的仲夏照耀着英格兰;天空如此明净,太阳如此灿烂,在我们这波涛围绕的地方,难得有一个这样的天气,现在却接连很多天都这样。……干草已收了进来;桑菲尔德周围的田地一片青翠……树木郁郁葱葱,十分茂盛;树篱和树林枝繁叶密,色泽浓重,和它们之间满地 阳光的明 亮的牧草地形成很好的对比。”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渲染出 明快愉悦或生机勃勃的氛围,暗示了简·爱同罗切斯特的误会将 消除(解决、冰释),爱情将 确立(持续、发展)。
4、“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剥去,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
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这段文字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牲?文中的“你”指的是谁? 性格坚强、追求人格独立、追求平等自由,罗切期特。
5、简·爱人生追求的两个基本动机是对 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6、《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主人公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
7、罗切斯特 和简爱是 英 国文学家夏洛蒂·勃朗特 写的小说《简爱》中的两个主人公,《简爱》是“人生追求的 二重奏 ”
8、“你以为,因为我贪、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段话是简爱的名言,它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或精神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坦率真诚,勇于追求幸福等。
2.世界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篇二
那么, 如何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变负担为享受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一、因“材”施教设疑激趣
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名著的内容节选, 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我尝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名著的阅读教学, 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智取生辰纲》时, 我从杨志和林冲打斗开始, 讲到杨志不肯留在梁山, 又从杨志误杀泼皮牛二, 讲到戴罪被梁中书重用。这样, 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杨志一路上押送生辰纲的心理, 更给学生们留下了悬念:失了生辰纲的杨志将何去何从呢?梁中书会善罢甘休吗?抢了生辰纲的吴用等人的命运又该如何呢?学生们产生了好奇心, 便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格列佛游记》, 我从《宫廷游戏》和《语言的妙用》这两个精彩的片断入手, 引导学生品读。学生了解到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飞岛国的教授们所谓的改进本国语言, 原来就是简化言辞、以物示意, 认为这样改革的好处是对身体健康有益, 对更加简练地表达思想也有好处。另外, 它还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 因为各国的货物、器具大体相同或者类似, 所以对它们的用途就很容易了解。学生读到这一定会感觉到这些情节荒诞可笑、想象奇特。教者再追问: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游历的几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这些国家的人和事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吗?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学生受书本中精彩片断的感染, 加之有这些问题的追问, 便会产生迫不及待想阅读原著的欲望。
二、因“剧”制宜开渠引流
现在, 许多改编自经典名著的电视剧都相继热播, 我们要用好电视这个资源, 抓住中学生喜欢看电视的心理, 引导他们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从一定程度上讲, 学生在屏幕上学到的东西并不亚于学校中所学, 可以说电视是学生走进名著的“第二课堂”。的确, 要了解名著, 一部有声有色的电视作品或者电影, 比起一部厚厚的原著, 来得更轻松、更形象、也更快捷。更重要的是, 许多学生本来不怎么喜欢读名著, 但看了相关的电视剧之后就很想读那些名著了。就连一些不喜欢读名著甚至读不懂名著的学生, 看了名著电视剧以后, 也轻轻松松地知道了很多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
有人会说, 学生看电视的效果比不上看原著。这话不假。问题是, 有些学生根本不会去看原著, 如果再不看电视, 不是更糟糕吗?这些学生能从电视中了解名著, 不是也很好吗?而对于那些喜欢读书的学生, 看电视剧就更能激发他们读名著的愿望。特别是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国文学名著, 本来学生的阅读障碍就是原著中有很多人名难认难记, 但看过电视后就能大大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
三、因“势”利导广种“博”收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认为, 名著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也相等。其实, 只要留心, 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名著的影子。比如一些民间俗语“智不智看三国, 勇不勇看水浒”、“少不读水浒, 老不读三国”等, 都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 经常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关于名著的各种信息, 让生活中的源头活水去滋润名著的田园。
另外, 社会上铺天盖地的动漫、连环画中也有很多是对名著的戏说。什么《大话三国》《大话西游》《大话红楼》, 什么《水浒外传》《后西游记》, 什么《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等等, 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尽管社会各界对此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但这些作品还是吸引了大批的中小学生。究其原因, 无非是作品轻松调侃的笔调, 幽默有趣的情节, 令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 捧腹大笑, 烦恼尽消。大多数学生把这些作品当成一种打发时间的消遣。但我认为, 如果引导得当, 就可以把这种作品变作学生阅读名著的钥匙。因为我不反对学生读这些Q版名著, 许多学生就带到学校来看, 有疑难之处, 还来问我。后来他们越读越有趣, 借着这种好奇心就读了很多名著。
3.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指导 篇三
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个人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力求认识倾向,带有情感的色彩,促使人们顽强地追求、探索、愉快而积极地学习。
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乏兴趣,很难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当今文化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快捷,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网络、电视、报纸上得到,即便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没胃口。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热情,是促使学生搞好阅读的关键。为把学生引进文学名著的殿堂,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首先巧设悬念,吊起学生阅读名著的胃口。所谓悬念,也就是读者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其次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比如,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推荐活动”,每堂语文课前,由一名同学向全班推荐名著的经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我捐一本换五十多本”的读书观念;坚持在一定时期师生共读一本书。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话题,成了大家心灵的需求,学生觉得,不读点名著,似乎挺没品味。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
再次,运用新型资源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节目,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成功阶梯和内在动力,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滋生动力。我们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种乐趣,带着自己的兴趣阅读,收到更为积极的阅读效果。
二、掌握阅读方法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时期,也是阅读最佳时期,在这珍贵的阅读时间里,怎样才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阅读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首先教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材料。名著有许多,国内的,国外的,古典的,现代的,无论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自选有益的课外读物,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其次教学生学会用圈点批注法。“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中学生由于阅历的局限以及过分的追求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流于表面。而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阅读名著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段落、篇章,加以品味,把握人物的形象。
再次教会学生学会用精读、略读、朗读、默读、速读等阅读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以及阅读的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法,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
三、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指的是读者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那如何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合理利用时间读书。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东汉学者董遇善于抓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利用这三种空余時间读了好多书。教师应教育学生坚持每天总空出一小段时间来读书,哪怕就读那么几页,长期积累下来就是一本了。最好在睡觉之前安排时间阅读,因为晚上睡觉时大脑会处理长期记忆,如果读完书马上睡,那么大脑处理的杂讯会很少,会把读到的东西记得很牢,所以读完书马上入眠是最有效率的。
其次去图书馆借书。要养成到图书馆借书看的习惯,图书馆里有看不完的好书,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阐明借书与读书之间的关系,大概意思是说书如果不是借来的,人们就不会用心去读它。由于书是借来的,借的总是要还的,所以就有了阅读的紧迫感,就形成了读书极快的习惯,由此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学校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实施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图书馆邀游知识海洋,博览群书。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奠定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再次是有效的动笔。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养成自觉做摘录,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这样的摘抄既可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也可以作为不定期对名著阅读的检查的一个有效的依据;不拘一格写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书的感受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可以边读边写,可以读完以后再写。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阅读指导课教案-走进童话世界)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童话故事。
2.掌握科学、正确、有效的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课前准备:阅读各类童话故事。
推荐阅读《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图片:童话中的人物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1.课件展示: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画,仔细看。
2.你认识他们吗?(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同学们真是过目不忘啊,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他们的?这些都是美丽的童话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认识他们吧!
板书课题:走进童话世界
二、呼唤旧知、指导文本。
1.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童话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云房子》和《小动物过冬》。
2.课前,你们都已经读过老师发给你们的童话故事了吗?你知道这些童话都是谁写的吗?(郑渊洁)。郑渊洁是著名的童话大王,他写了很多小朋友们喜欢的童话故事,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出示图片)这是谁?”(是郑渊洁童话中的人物)
皮皮鲁:喜欢他吗?你为什么喜欢他?
鲁西西:知道她吗?她是鲁西西,是皮皮鲁的妹妹,等会我们就去认识她。
舒克、贝塔:大家都看过动画片。
罗克:
五个苹果:这就是那能折腾地球的五个苹果,读了我发给你的《五个苹果折腾地球》以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今天老师把剩下的几个苹果的故事也带来了,同学样有没有兴趣看?这就要看同学们等会的表现了,谁表现的最棒就让谁先睹为快。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就看你的表现喽!
2.通过读书同学们认识了皮皮鲁、舒克、贝塔等这么多可爱的童话人物,看来读书可以让你收获很多,那么你是怎样去读这些童话故事的呢?谁能介绍一下你读书的方法?
学生介绍。3.师:这样简单的泛读只是让你们对童话有一个大致了解,要想读懂童话就必须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走进童话故事的情境当中,像人吃东西那样,要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现在我们就一起静心细读郑渊洁的另一篇童话《鲁西西系列----女明星和图钉公主》。
4.用什么方法来读一个新的童话故事《鲁西西系列----女明星和图钉公主》。3.5.出示问题:童话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你觉得哪个人物最有特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同学们抓住展现这个人物形象的段落、句子、词语多读几遍,用笔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下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请同学们(用这位同学教给我们的方法)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把这篇童话读一遍。
三、阅读童话故事《鲁西西系列----女明星和图钉公主》。
1.学生自由阅读后提问:童话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你觉得哪个人物最有特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
3.看来同学们真正的把这篇童话中的人物读活了,对,就是这样,读懂童话首先要读懂人物。
板书:读懂童话要读懂人物
4.但是我们仅仅读懂人物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这篇童话要留给我们什么,作者写下这篇童话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
5.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内学习,把你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自由交流。
6.小组汇报。(同学们讨论这么热烈,收获一定不少吧)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起来说一说。读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体会?这一点你从哪个人物身上体会最深?说得真好,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可真有效率,奖给你们第四个苹果的故事。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从另外的几个人物身上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也就是说读懂童话还要读懂道理。)
四、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到了现在,我发现同学们已经真正的把这篇童话读懂了,那现在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到底是怎么读童话的?思考一下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读懂人物的呢?(如果给我们一本新书,或者去学校图书室借一本书,我们能在上面圈圈画画吗?不能,要爱护书籍。那我们碰到好词好句又该怎么办呢?对,摘录,做读书笔记。真是好办法。)然后又是用什么方式去读懂道理的呢?(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得知识,集思广益。当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读书碰到问题时,也可以拿到学校和大家共同讨论解决。)读一篇童话是这样,读一本童话书也是这样,读更多的课外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世间真理。
2.童话是一扇窗子,展现美好辽阔的视野。童话是一弯清流,洗涤疲惫尘垢的心灵。
迷人的童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童话,更多的课外书。好吗?同学们给了老师一个读书的承诺。
四、拓展延伸
1.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吧,每人写一句倡导同学多读书、读好书的宣传口号,把我们的读书方法宣传出去,让我们的校园到处都是朗朗书声。拿起你的纸和笔,现在就行动!出示图片。
你的口号非常棒,可以拿出去做宣传了,看来这五个苹果折腾地球的结果得让你公布给大家。一定有宣传效果。
同学们的口号都非常好,非常有号召力,我们可以就此开展一个宣传活动,也可以把你的口号加上说明的文字发到网上去,让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
2.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板书设计:
走进童话世界
读童话
要读懂人物
5.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 篇五
语文组郭锦文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名著则是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选的篇目。但学生不愿读名著,一方面不重视语文的学习,另一方面迫于升学的压力,被很多作业压着,没有时间来阅读长篇名著。为了扭转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选择名著的片断,引导学生一起欣赏,对于这些片断的美妙之处,教师要充分的给予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片断的好处,然后会想到找到这些书来阅读,这样就达到了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是比较集中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2、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课文联系紧密的内容。
鲁迅作品多,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顺便介绍《朝花夕拾》,里面还有什么内容,可以借来看一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前了解鲁迅的其它作品,了解九年级将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自一举两得。
3、长篇故事,不妨演绎一下精彩的故事情节,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鲁达出走后又如何,他怎么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只要选择其中一个片段绘声绘色地讲,相信学生兴趣是会被调动起来的。那么他们去阅读《水浒传》原著的兴趣就会大大的提升,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4、利用电视传媒的效果。
利用媒体阅读名著也渐成时尚。如近期安微卫视频道推出的“《水浒传》”就为“引”读名著提供了契机:让学生在看电视的同时,要求他们去阅读原著,比较两种作品的区别,这样,学生们会饶有兴趣地读《水浒传》。
如正播放学生爱看的《聊斋》鬼故事,告诉学生,书上写的有比这更精彩的,除了学过的《山市》《狼》,还有《婴宁》《小翠》等,更有趣,看的同时,还可以学点文言文。也了解作者本人以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5、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阅读长篇名著最难解决的就是时间问题,都在课堂完成肯定是不现实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周六、周日等较长时间的就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养成习惯,才能完成阅读任务,我的做法是,写读后感,每一位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不规定必须读多少,写在自己的周记本上,填写自己阅读了几页,然后阅读课上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效果较好。
6、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名著阅读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课内阅读的不满足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第6册《出师表》课文时,要有意识地介绍《三国演义》中相关故事,让学生渐渐感到文中讲的故事很精彩,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趁热打铁,向学生提供整本书,让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达到阅读整部名著的目的。
6.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篇六
名著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怎样指导才能让学生克服困难,有兴趣、有信心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并且收到实效。为此,我们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一)读前准备策略
策略一:科学制订计划
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升学压力,名著阅读必须协调好与学科学习的关系。科学的计划可以让学生做到阅读名著与学科学习的有机和谐。
制订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明确一个学期阅读名著的数量、品种、进度安排等,把阅读名著这一必修内容贯穿到学期学习的全过程,既不影响学科学习,又能够开展阅读活动,实现升学考分与涵养性情的“两手抓”,共同促进。
制订每一天的阅读计划。每一天有哪些时间可用于阅读,每一天读多少,应该切实、具体地安排。这样一天一天读下去,每天那个时间就是我读书的时间,那个时间我的任务就是读书。这样,日积月累,慢工出细活,读书的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名著阅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落实了。
制订寒暑假读书的计划。寒暑假时间集中,除了对学科知识进行强化提升,参加社会实践以外,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就应该是读书,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读书要求,并且要在开学检查落实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读书的效益。
策略二:开发阅读资源
要求中学生阅读近30部名著,首先必须要有书可读。而中国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还不富裕,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想办法开发阅读资源,丰富阅读渠道,给学生提供原著,让学生有书可读。
学校应该建设好图书馆,并向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图书馆,要求阅读的近30部基本名著,单本书的数量应该达到一个年级学生人数的数量,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人手一册,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至少应该三五人一册,这样才便于教师有计划组织开展阅读活动。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购买名著。购买的办法很多,比如读什么就买什么,既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一部一部读完,又便于分散经济压力。也可以组织学生交叉购买,即你买这一部,我买那一部,你读这一部时我读那一部,然后交换。这种做法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但不便于统一阅读进度。为降低购书成本,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批发。
网上阅读和书店阅读可以降低经济成本,但阅读条件和时间可能会受到限制。策略三: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十分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的兴趣,才能产生阅读的欲望,阅读活动才能起步。
激发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对作家、作品有较多的了解,对作品的价值、阅读的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起来才相对容易且富于成效。
教师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讲解是有效的办法。教师的讲解系统、全面、准确、权威、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容易接受。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作家故居或相关的名胜古迹、纪念场馆,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读书节、名著阅读读书笔记评选、名著阅读征文、名家讲座、名著阅读演讲比赛、名著阅读板报比赛、参观书展、参观或参与签名售书等等,是学校营造名著阅读氛围的有效方式。这些方式的采用,代表着学校的舆论导向,起着营造氛围的良好作用,会产生具有“磁力作用”的“磁场”,会吸引学生自觉加入名著阅读的行列,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读中引路策略
策略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很多学生对名著有畏惧感,阅读不能坚持下去,有的甚至半途而废,特别是对文言作品。究其原因,名著凝聚着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对自然的严肃思考和独特看法,主题重大,意义深远,往往显得沉重,让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快餐文化没有培养起深层阅读的兴趣,反而培养了学生对浅阅读的习惯性接受,加之学科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影响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持久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力。为此,教师应该在阅读意志力培养上做足文章。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的心态。读名著,需要沉静的心态,需要一边读一边思考,需要玩味体会作品精妙的语言,深邃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学生拿到一部名著,也许不能坚持读下去,这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得让学生明白,静下心来读完了肯定会大有好处,就得冲着读完的好处,努力读下去,按自己的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我们还得让学生明白,读名著要细嚼慢咽,不能希望每天的阅读都一定有收获,欲速则不达。读名著需要字斟句酌,眉批旁注,赏阅玩味,最后才能消化吸收,这样的阅读才会让读者拥有获得知识的乐趣和得到精神世界的陶冶。这样慢慢引导,学生逐步进入作品的境界,与高尚的人格对话,与作家的心灵对话,完整读完一部名著后,学生阅读名著的意志力,自然会培养起来。
策略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
学生读名著有困难,因为他们与名著有时代距离,语言和形式可能会有隔膜,外国文学名著还会有文化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便于学生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当时的时代生活中来阅读理解作品。
读名著与评论结合,有利于学生丰富名著的知识背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文学名著的原著很精彩,很多的文学评论家对于这些文学名著的解读也很到位。文学评论家的这种解读,实际上是教学生如何去品读这部名著。所以我们老师可以向同学推荐一些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评价名著的文章,学生在自己初读的基础上,有名家的指点,会更深入地理解原著。评论家的相关评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有给予肯定的,也有提出批评的,让学生也去了解,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区分高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看待某部文学名著,进而形成自己对名著的独特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讲,提供这样的知识铺垫是很重要的。
读名著与影视作品结合,可以让学生丰富作品的文化背景。学生正处于读图时代,虽然读图不能代替文字的书的阅读,读图也很难获得书本阅读那种独有的效果,但图像资料特别是影视作品,经过导演的再创造,重现的时代文化背景,对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特别是理解有历史距离、文化差异的文学名著,是有帮助作用的。不过,我们提倡读名著,要读的是文字的书,绝不能用影视作品来代替文字的书,也切忌在阅读一开始就完整地让学生观赏影视作品,我们还要切记让学生观赏影视作品,需要的仅仅是影视作品提供的文化背景。策略六:指导阅读的方法 实践早已证明,“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读书获得实效的重要经验和方法,是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涵养性情的好方法。因此,在读名著的过程中动笔,是阅读名著的重要策略。
批注的方法。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早已成为历史佳话,这些评点文字早已成为研究名著本身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有必要启发学生在读书时随时拿着笔,在字里行间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
笔记的方法。名著中经典的场景,精彩的比喻,富于启发性的议论性语句,如果能够进行摘抄或制作成卡片,既代表着阅读的收获,也是很有意义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三)读后评价的策略
名著阅读要追求实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进行评价,否则名著阅读活动可能流于形式或限于肤浅。当然,名著阅读的效果不一定是显性的、及时的,它可能是隐形的、延时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评价,反而应该以评价为导向,跟踪阅读活动的实情,强化阅读活动的效果。
策略七:开展展示活动
读书交流会或名著故事会、主题班会、名著故事片段表演等等,都是很好的展示活动。既可以了解学生实际的阅读状态,展示阅读的成效,也可以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化,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成就感,增进阅读效果。
策略八:小论文写作
研究性论文写作,是名著阅读高层次、高要求的评价活动。要真正独立完成名著的研究性论文写作,必须集中一个点,进行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研究。
策略九:与中考、高考对接
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的思维是以考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我们要利用中考、高考的正面导向作用。所以名著阅读应该与中考、高考对接,而且只有在中考、高考中体现出读名著阅读的好处来,家长、学生的观念才会转变,学生才会下功夫去阅读,阅读的效率问题、时间问题才会解决。我们希望降低名著阅读的重心,让名著阅读成为日常学习的对象,成为语文基本素养提高的主阵地之一,通过名著阅读来提高中考、高考语文成绩,借中考、高考来促进名著阅读。
7.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有效策略 篇七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 必须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之初向学生宣讲其重要意义, 使学生明确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同时将近年来文学名著阅读成为各地中考必考内容的信息告诉学生,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熟悉的才是最感兴趣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大都比较熟悉, 而许多课文就是节选自文学名著, 教师可以抓住时机, 及时推荐。例如:初一学了《社戏》以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作品, 学了《皇帝的新装》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等。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推荐的理由, 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营造一种氛围。德国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激励、引导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有利于学生取得进步。与其强迫学生阅读, 不如营造一种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 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前, 笔者就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视片段, 同时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 学生在对神话世界的向往和求知欲望的感召下捧起文本, 阅读的效果就毋庸置疑了。另外, 笔者还在班级设立图书角, 鼓励学生多捐书, 多看书。坚持师生共读一本书, 共同探讨问题, 交流心得体会。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所读的名著中的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 我们还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 对学生的阅读成果加以展示, 如读书笔记展览, 开故事会, 读书心得交流会, 文学名著知识竞赛等, 同时评出优胜者, 给予奖励,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古语云:“凡事豫则立, 不豫则废。”根据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安排, 初中三年至少要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六部名著。虽说是三年, 但由于初三要面临升学的压力, 很难有时间来完成名著阅读的任务, 因此初一时我就引导学生制订两年内读完这六本书的阅读计划, 每年读三本, 分解到上半学年、下半学年和暑假三个时段来完成。每读一本书, 根据本书章节的多少, 再进一步分解到每月、每周, 并在班上贴出一张统计表, 统计每个学生每周的阅读进度, 便于教师的督促和调控。例如:在指导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 全书共三十五章, 建议学生用两个月的时间读完, 平均每周读4~5章, 并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三、教授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名著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了好的方法, 就好像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名著的方法, 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名著阅读中去。
1.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培根指出:“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 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 反复地读。”精读, 即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研读, 掌握重点, 汲取精华。这种方法适用于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妙词佳句等。略读, 即要求学生看序言、提要、目录、后记等, 以了解全书的性质、内容和规模, 最后浏览全文, 综述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熟悉的或者比较浅显易懂的作品。
2.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学期初, 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 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作者介绍、故事梗概、人物性格、精彩语段赏析、读后感等。要求学生读了名著后要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感想, 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独到见解的能力。
3. 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人们常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结构、知识积累及思维水平等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对作品和人物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为他们建立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平台, 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学习, 集思广益,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 从而获得最深刻的理解, 深入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8.刍议名著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篇八
【关键词】阅读教学 计划系统 针对高效 认知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81-01
学生发展的内涵亦包括学生能主动发展,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生教育奠定基础。笔者结合具体语文教学实际,致力于将高效深度解读的阅读理念渗透于语文学科阅读指导中。
一、依托文本特点,有效引导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新课程理论尤其强调语文教学的功能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侧重于从客观知识灌输到主观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笔者尤其重视学生自主阅读的科学指导,将科学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全面科学教育教学目标,以确保语文学科自主学习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所以,在自主阅读指导中,笔者秉持科学教育的理念,尝试从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三个方面对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进行指导。
(一)计划性指导
计划性指导是指在指导学生过程中结合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个体特点,制定符合学生个体的学习计划,并能有条不紊进行自主学习。平时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品味经典,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的指导。如高一上半年我建议学生按顺序先后完成《红楼梦》、《边城》、《呐喊》、《茶馆》五部名著的阅读任务。为有计划性实施,我指导学生及时梳理文章情节,要求学生按照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提炼概括章节纲要并形成读书笔记,有利于宏观了解作品脉络和文本主题,达到总体认知和全面了解的阅读目标。
附:学生阅读计划表实例
(二)系统性指导
系统性指导是指按照知识点分布情况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指导,凸显对知识点深入系统探究。如在名著阅读指导中,注重从主题到人物,从谋篇布局到艺术技巧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阅读,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尝试使用比较分析法进行人物剖析,争取更透彻把握文本,更深入进行文本价值开发和总体评价。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家》时,引导学生对《家》中人物进行比对,也鼓励学生将《家》中人物、主题等方面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所以,我在同学的读书笔记中看到:有同学将《家》中鸣凤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命运进行比对;有同学将《家》中鸣凤和《红楼梦》中晴雯进行性格对照;还有同学把《家》的背景和主题与《四世同堂》比较分析;从人物出身、性格、际遇、命运甚至作品的价值观等方面对人物进行点评或解读。经过系统指导,学生对人物把握更全面、更到位、更具体、更深刻。
学生阅读名著之人物形象比较实例:
晴雯与鸣凤
同样身处社会底层的《红楼梦》中的晴雯跟《家》中的鸣凤,他们都在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晴雯出身低微,却率真热情,英勇刚毅、蔑视权贵、敢怒敢言,坚贞不屈,在“抄检大观园”中,晴雯的作为,是她反抗封建的具体体现,她的行为是叛逆的,最终在残酷的封建统治下结束了生命。晴雯走了,带着对统治势力的愤愤不平和众多遗憾。
鸣凤在高家所受的一切苦难在她自己看来是命中注定。”在森严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她安守仆人的本分,面对令她五雷轰顶的事实,这位弱女子毅然纵身跳进湖中,以死抗争封建大家族和不公平的命运。
(三)针对性指导
针对性指导,是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教师统筹安排下,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例如,在指导寒假语文自主学习时,侧重于借鉴经典渗入写作,设置了用阅读来引导写作的能力训练环节,启发学生认真学习名著中的艺术构思及艺术手法,并尝试模仿借鉴,现学现用,活学活用。例如,阅读《家》这部作品时,我引导学生模仿“鸣凤之死”这一情节中的细节描写,学习“瑞珏分娩”章节中的环境渲染等等。就语文学科而言,通过这样的实践,同学们既增加了名作名篇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了个体的文学素养,可谓收效显著。
二、尊重主体认知,激发自主阅读
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环境,提高阅读能力。”但笔者调查得知,绝大多数高一学生对高中语文自主阅读的认识,模糊不清,使阅读成为理想化。因此,针对语文学科自主阅读,老师应建构高效阅读环境。
笔者在充分了解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参照学生的语文基础、个人兴趣、阅读水平及其他个性特征后,采取学习小组集中研讨方式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逐步养成独立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其在集体自主中学会学习,学会阅读,从而提高个体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实践下来,已经达到自主阅读预设目标。
读书小组心得交流:
(1)陈飞:最深切的体会是很多年轻的生命惨死于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毒害下。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的高觉新,没有追求幸福的空间。一切都只能是“性格决定命运”。
(2)周伟彤:我还没有读完。我只读到鸣凤投湖自尽那一情节。我都是哭着读完这段文字的。或许人无法选择出身,但是那么可爱的鸣凤却因高老太爷将她许配给冯乐山做妾,而最终寻找自杀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实在是悲惨至极,也悲壮至极。
9.世界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篇九
——谈高中生名著阅读指导方法
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课题组
杨敏
【摘要】新课标增加了名著导读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接近名著,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可现状是它并没有受到重视,教师指导不甚科学有效,学生阅读的时间没得到保证。笔者认为教师应正确地“导”,对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辅读活动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应积极、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关键词】名著导读;现状;指导对策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学习语文,当然要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但也不能死守课堂只读课本。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从不光顾课外读物的同学,绝无可能学好语文;从不阅读经典作品的人,绝难提高科学人文素养。语文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应当有所选择,使学生把最宝贵的时间花在最该阅读的作品上,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研究的目标所在。
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缺席颁奖典礼,她在诺贝尔获奖的官方网站上发表了获奖致辞,说:“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突然冒出”,“因特网用其虚无引诱了整整一代人,理性的人们即使承认他们为此而上钩,但却难以再得到自由。”现代社会对书本的追求和阅读现状非常糟糕。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关注他们的阅读现状,对其阅读进行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已经是当务之急。对中学生名著导读进行设计研究有其现实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引领和指导工作,肯定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现象。尽管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有了相应的新教材,新教材构成中有名著导读专题,推行了学生推荐书目,在教学上已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也注意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但语文阅读教学仍然过多局限在课本“积累”的层面上,学生自发阅读过于散漫收效不高,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学认识、教学发展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仍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储存知识为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究;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轻主动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在于教材。关键在教师的观念没完全改变,同时也是欠缺更丰富更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和书目、时间精力所限不能系统化制定个性化阅读方案。
二、名著导读的指导对策
(一)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回归,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现在很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升学率,而学生是否阅读名著则很少有人过问。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也十分有限。更多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对于《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学生阅读的名著,老师只是考试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情节和人物,强化“名著速成”,应付考试的要求,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泡在作业堆中,根本无暇分身再去搞课外阅读,这成为制约学生课外读名著的关键因素。所以,保证学生经常阅读名著,保证学生达成课标要求的阅读量,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把相关阅读要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把名著阅读和常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结合起来进行。
同时,教师应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语文本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这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首先是喜欢这一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自己必须对名著有浓厚的兴趣。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授者,而且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内在的刺激力。”的确,一个不喜欢阅读,不喜欢阅读经典名著,一个不知经典名著“妙处”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使他的学生感到经典名著的魅力,自然也无法让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给学生,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阅读,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提高文学修养,这样才能教给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用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问题,给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否则,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全然不知,又怎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引导者、合作者?
(二)落实教学措施,指导读书方法。
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回归,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必须将名著阅读要不败神话 dongding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那么,怎样利用语文课堂的有限资源,将名著阅读的措施与方法落到实处呢?
1.明确阅读篇目,制定阅读计划。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好书与坏书,往往良莠不分,拿来就读,长久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新课标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每册书的后面都向学生推荐了三篇名著,这样,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听取学生建议的同时,明确本学期的阅读篇目。另外,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计划无目的地去读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的,何况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啃,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认为每学期的指导计划要尽量细化,计划中应包括阅读任务、阅读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具体内容和措施,不能流于空泛。在阅读时间和进度上,要求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语文自修课作为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5—20页左右,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目的就能达到。本次活动的阅读书目是我们课题组成员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阅读体验,独立编订,实践证明操作性比较强。我们计划在新的教学轮次继续使用,并且逐步充实,争取成为具有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
2.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要让学生一时的兴趣成为终生的热爱,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就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如下阅读方法:(1)快速阅读法:训练学生能静心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并能记准作者、记清主要情节、人物及其关系等,读后能回答一般的问题。
(2)圈点评注法:阅读过程中,养成圈点评注的习惯。对生字词能查字典,能自由选择对文中的情、景、人、美词、美句、美段加以欣赏,并做一定的评注。(3)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4)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5)创造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从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3.开设阅读课程,创设阅读氛围。要完成每学期的阅读任务,离不开学生的课下阅读,但只靠课余时间,缺少课内的带动,会出现散漫低效的阅读状态。名著阅读课是为推动名著阅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设立的新课型。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设置很灵活:可每两三周定期抽出一两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队会活动时间;高一、二年级时,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自主阅读,赏析精品,展开交流;教师进行名著导读,介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
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强,自控能力较差,要他们长期坚持阅读名著有较大的困难,这就必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磨练他们的阅读意志。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实现名著的“悦读”。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趣的活动可以是:
(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孔子”、“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学习中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在探究中交流读书成果。(2)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3)讲名著故事接力比赛:组内成员接力名著故事,也可以每组推荐成员接一章节,全班共同完成一个故事,还可以任选一个名著故事比哪个组讲得多,讲得精彩。(4)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全班交流再集结成集。
4.开发阅读资源,做好读书笔记。充分利用课文教学资源和现代媒体资源,既便于学生解读名著,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如,对照《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所作的节选,把节选的精彩片段作为阅读的引子,引导大家进入名著的神圣殿堂。对这些课文,不妨采用朗读、赏析、做读书笔记等形式使大家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又如在阅读《三国演义》之前,可让学生集中上网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阅读时,针对一些精彩章节,借助《三国演义》的碟片在多媒体的播放效果,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入一些,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作品大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时就要求他们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或摘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或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出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让学生获取更深刻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真正的阅读需要足够大的空间,也需要正确的选择和引导。“让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同行”!这是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状况下对语文教学的深情呼唤。
三、结论
1、中国古谚语: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无非读书。广泛的阅读已成为提升语文教育新境界的不二法门,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开阔阅读教学的新视野而努力,采取灵活多样阅读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走进作品中去,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我们提倡一种“主体性的自由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个性出发的自由选择。此次“中学生名著导读设计研究”课题的选定,正是为了给这样的主体性阅读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材料,尽最大努力开拓学生精神自由的空间。
参考文献
[ 1 ]董奇
《中学生阅读》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郑和均,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1:
158.[ 3]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J ].教育科学研究, 2004(11): 26-29.[ 4]张林,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J ].心理科学, 2003, 26(5).[ 5]成帆
10.世界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篇十
新课标对课外阅读做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强化。然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成绩”,很难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面对种种困难,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力求通过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坚持名著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以下是笔者几年来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时空的距离,初中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少亲近感,缺乏兴趣,甚至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而且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怯而止步。为了激发兴趣,笔者坚持以下作法: 1.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有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
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笔者坚持在一定的时期师生共读一本书;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我捐一本换五十多本图书”的读书观念,为了规范管理,保护好图书,还制订了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由班级喜欢读书、责任心强、并能热心为同学们服务的同学承
担。读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就要依靠学生来开展,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密切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2.要把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特点,深入体会人物恃才傲物的特点,了解杨修悲剧的深层原因,领会曹操的奸诈凶狠、表里不一的特点,讨论杨修该不该杀。这样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成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的期待。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关于读书方法,前人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有些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就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的成效,不仅在于他们读什么,更在于他们怎么样读。
1.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要用评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人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2.加强讨论,合作探究
这是学生领略作品深层意思的有效方法。理解文意有多重角度,这与读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结构、知识积累及思维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 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作品有多维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的多重意义,甚至于提出许多连文学评论家都不能一一品评的独特见解,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启发,求同存异,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从而获得最充分的理解。这种讨论式的阅读理解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对作品的真切理解,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从而臻于阅读理解的最佳境界。
3.倡导自主阅读,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书目
积极探索新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尽力“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笔者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凡适合自己年龄和口味的书,无论是科技的,历史的都可以读。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倡导自主阅读,允许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如阅读《骆驼祥子》就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截然不同的评价。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经常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教会一定的阅读方法。
1.适当安排课时指导
确保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指定的时间里,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读室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名著的影片或专家评论,多次组织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阅读小说,如《苦儿流浪记》、《水浒传》等,利用活动课时间观看相关影碟。在此基础上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和不可磨灭的感情。从而使他们喜欢书,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阅读。也可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爱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2.组织课外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组合可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的接触面尽量大一些,进行合作探究阅读,教师实时指导。如:(1同质分组,分好、中、后进生组(适合分层的读书活动。
(2异质分组:优、中、后进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差生的读书活动。(3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适合小型的份量不重的综合性读书活动。(4自由分组:适合选择多种内容的综合性读书活动。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为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影响。合作探究小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名著阅读。
3.安排形式各样的活动,注重评价与展示学生的成就
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学生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阅读成果加以展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动地去阅读。对学生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如设立小灵通信息,让学生阅读报刊杂志,观看电影电视,收集资料,内容可以包括专家评论、名家杂谈、易中天品三国等。教师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组织学生定期互相交流,通过“小灵通”讲台各抒己见,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介绍读书经验,这样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开展“读书小明星”活动,树立榜样;办手抄报,写评论,将其中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举办“名著知识知多少”竞赛;开展“与名著人物对话”的语文活动课,实现“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评出最佳组织奖,最佳读书明星奖等,颁发奖状,告知家长,促进阅读。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向名著进军应是日常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今
后,在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名著阅读仍将是笔者努力探讨实践的方向。
新课标对课外阅读做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强化。然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成绩”,很难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面对种种困难,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力求通过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坚持名著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以下是笔者几年来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时空的距离,初中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少亲近感,缺乏兴趣,甚至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而且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怯而止步。为了激发兴趣,笔者坚持以下作法: 1.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有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
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笔者坚持在一定的时期师生共读一本书;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我捐一本换五十多本图书”的读书观念,为了规范管理,保护好图书,还制订了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由班级喜欢读书、责任心强、并能热心为同学们服务的同学承担。读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就要依靠学生来开展,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密切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2.要把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特点,深入体会人物恃才傲物的特点,了解杨修悲剧的深层原因,领会曹操的奸诈凶狠、表里不一的特点,讨论杨修该不该杀。这样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成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的期待。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关于读书方法,前人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有些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就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的成效,不仅在于他们读什么,更在于他们怎么样读。
1.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要用评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
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人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
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2.加强讨论,合作探究
这是学生领略作品深层意思的有效方法。理解文意有多重角度,这与读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结构、知识积累及思维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作品有多维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的多重意义,甚至于提出许多连文学评论家都不能一一品评的独特见解,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启发,求同存异,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从而获得最充分的理解。这种讨论式的阅读理解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对作品的真切理解,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从而臻于阅读理解的最佳境界。
3.倡导自主阅读,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书目
积极探索新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尽力“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笔者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凡适合自己年龄和口味的书,无论是科技的,历史的都可以读。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倡导自主阅读,允许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如阅读
《骆驼祥子》就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截然不同的评价。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经常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教会一定的阅读方法。
1.适当安排课时指导
确保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指定的时间里,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读室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名著的影片或专家评论,多次组织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阅读
小说,如《苦儿流浪记》、《水浒传》等,利用活动课时间观看相关影碟。在此基础上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和不可磨灭的感情。从而使他们喜欢书,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阅读。也可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爱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2.组织课外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组合可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的接触面尽量大一些,进行合作探究阅读,教师实时指导。如:(1同质分组,分好、中、后进生组(适合分层的读书活动。
(2异质分组:优、中、后进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差生的读书活动。(3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适合小型的份量不重的综合性读书活动。(4自由分组:适合选择多种内容的综合性读书活动。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为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影响。合作探究小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名著阅读。
3.安排形式各样的活动,注重评价与展示学生的成就
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学生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阅读成果加以展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动地去阅读。对学生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如设立小灵通信息,让学生阅读报刊杂志,观看电影电视,收集资料,内容可以包括专家评论、名家杂谈、易中天品三国等。教师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组织学生定期互
相交流,通过“小灵通”讲台各抒己见,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介绍读书经验,这样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开展“读书小明星”活动,树立榜样;办手抄报,写评论,将其中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举办“名著知识知多少”竞赛;开展“与名著人物对话”的语文活动课,实现“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评出最佳组织奖,最佳读书明星奖等,颁发奖状,告知家长,促进阅读。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中学
【世界名著阅读指导教案】推荐阅读:
阅读名著《平凡的世界》心得12-14
初一世界名著作文11-06
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读书心得分享12-17
世界经典名著100部09-18
世界文学名著简介10-14
必读的世界名著有哪些09-09
世界名著读后感3000字08-19
读挪威名著《苏菲的世界》有感08-14
世界名著中的经典语录09-14
世界名著六年级读后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