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多变的价格》

2024-06-27

20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多变的价格》(7篇)

1.20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多变的价格》 篇一

本文由mxzt123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萍乡中学 2009 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备课组

一、情况分析: 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担任高三地理教学的四位老师,都有多年任教高三的经验。2.学生情况:本届高三文科共有九个班,六个应届班,三个实习班。班习班基 础相对更好,应届班差别较大,整体基础一般。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解题 能力不够理想。备考依据:

二、备考依据: 8 本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 《地理教学大纲》 工作目标:

三、工作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 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 材主干知识。(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具体措施:

四、具体措施:(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网络,进行 全面系统地复习。

1、分析考纲,把握考纲变化。

2、全面了解教材,把握重点。

3、突出主干,落实基础。知识系统化。

4、注重总结。特别是地理事物、现象规律分析。(2)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每位老师都要对近十年的高考题进行研究,要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3).教学质量摆第一:

1、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 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 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将集体备课 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2、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第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注意 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失,养成每课一反思的习惯,并能记录 下来。本学期每篇讲读课文的备课中都能体现课后随笔。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4)精选、精练、精评 进入高三,练习越来越多了。第堂课要有练习,每个单元有小测验,每个月 有月考。怎么样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好的题目,掌握最多的知识,往往成了成败 的关键。首先,教师对试题要精心挑选。所以老师要多做题,要分析试题,要把握 高考题的特征,要学会自己命题。然后,老师将自己精心挑选的试题在合适的时间布置下去。有的可能适合 做课堂练习,有的可以做例题,有的适合做考试试题。而且要注意时间上的安排,要做到短、频、快。题不在多,关键要精。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还要强调答 题的规范化,用词的专业化。(5)课外辅导要灵活。多种方式,多种时间,多种场合。不同的学生不同 的辅导。关注学习困难学生,重视补缺补差,重点班有希望的地理单科偏差的同 学要个别辅导,对重点、普通班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授课内容安排:

五、授课内容安排: 每周 5 个课时,总记用 110 个课时完成。地球和地图:4 个课时 宇宙中的地球:10 个课时 大气:10 个课时 陆地和海洋:7 个课时 资源和灾害:4 个课时 生产活动:8 个课时 居住地与地理环境:4 个课时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4 个课时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 个课时 人口再生产:3 个课时 城市地域形态:2 个课时 旅游活动:4 个课时 世界地理:15 个课时 中国地理:20 个课时 国土整治:10 个课时

2.20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多变的价格》 篇二

丰都一中政治教研组 游光明

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高考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以课本为主建构体系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四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生活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当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除了 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我认为: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40分钟左右,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用30分钟时间记忆,30分钟理解,30分钟做题,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但同时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去认真做好第一轮的复习,不可太毛躁,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不能只看看。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平时培养,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平静自己,一步一步地走,稳扎稳打,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轻松制胜。

3.20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多变的价格》 篇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作家进行文学交流,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为此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有一天下午,走出地铁站后,觉得困倦难当,就到对面的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里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当参加座谈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儿媳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温暖和寒冷是一对反义词,既指自然界的温度,又指现实社会的某种现象。B.文章开篇用拟人的手法写到北方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为了突出北方的寒冷。C.作者自述怕狗的这件小事,表明了作者的胆小和家乡生活的不尽如人意。D.“一扇落满晚霞的窗”既写出对印章的观感,也寄托着对艾芜先生的崇敬之情。E.作者运用辩证和反衬的方法,表达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突出了文章主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还要进入鉴赏的层面去深入体会。B项说“用拟人的手法写到北方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为了突出北方的寒冷”错,作者叙写东北四季分明,与下文香港“不凋的绿”形成比照,凸显对家乡的热爱,强化“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主旨。C项对怕狗之事的解读有误,实际上作者是借此引出妈妈接我的情节,表现亲人间的温情。

答案:BC 2.文中两次点题,使“寒冷也是一种温暖”有了双重含义,请根据文意解释这两重含义,并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对第二次点题含义的感悟。(不少于2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及探究的能力。第一问,“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在文章中出现两次。第一次,“寒冷”是指故乡的寒冷,但“温暖”是指亲情体验及对故乡、亲人的那种情愫;第二次,在文章结尾,属于文章的升华部分,“寒冷”是指文学大家的作品受冷落,“温暖”是指虽受冷落,但他们依然坚守,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感觉到心灵上的温暖。第二问,需要结合第二层含义及自身的体验来谈个人的感悟。作答时要观点明确,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两重含义:①故乡冬季寒冷,却带给作者自由的身心体验和温暖的亲情体验,寄托着作者依恋故乡,思念亲人的温馨之情。②创作出具有深厚品质的文学作品的大家,虽然在当今社会遭遇冷落,但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炒作、不谋利,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让作者觉得亲切。感悟: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回忆雨僧先生 季羡林

①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②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③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④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义,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⑤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⑥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许就是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⑦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做客,也曾被请到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⑧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原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作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⑨在“十年浩劫”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老九”。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⑩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⑪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⑫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年三月二十二日

(选自《季羡林小品》,有删改)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述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D.文章⑧⑨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错,目的在于说明他讲课认真、严肃。D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错,并不影响文章的真实性,这些作者的揣测,意在表现作者对雨僧先生的为人比较了解。E项,“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其中“详细”和“与雨僧先生交往”错,并不都是详细记述,且有些不是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琐事,而是作者的听闻和揣测。

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4.作者说雨僧先生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从文章内容来看,这二者应该是不矛盾的。关键是从“特立独行”和“真正的人”两个关键词思考作答,“特立独行”是指其为人有个性,不同流合污;而“真正的人”是从他的为人、他的品性、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及他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说的。作答时结合二者分析即可。

答案:不矛盾。因为从作者的叙述来看雨僧先生确实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他的性格和人格似乎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但他有独特的个性;有坚定正直的操守;有自己的志趣爱好,而且造诣深厚;他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说他虽然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却是“一个真正的人”。(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归于泥土 耿立

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乡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乡充满眷顾。你离家久了,对故乡生分了,故乡就成了一种疼痛。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故乡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乡的存在。故乡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告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故乡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坷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我不理解父亲,就埋怨说把最后的这地给人算了。但他固执地说:“没有了土地,那怎算农民。到泥土里转一转,薅一把草,捉一下棉花和芝麻上的虫子,也比闲着强。”

⑥不能亏待土地,你亏待了它,它就报应你,收成不好,炊烟不起。与土地厮守的人,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哪块泥土性硬,你就多掺和点肥料,多给些水;哪块泥土面软,你就让它歇一茬歇一季。泥土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你伤了它,它就给你脸子看。

⑦父亲用抓钩敲砸土块,说:“到挪不动了,再说不种庄稼的事,能种一茬是一茬。”是的,故乡是用一茬一茬的庄稼来计量生命的长度。有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茬念想;送走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

⑧庄稼的茬子是无穷尽的,人的一生是有尽头的,而在泥土上劳作的人是无穷尽的。即使乡村都起了高楼,即使乡村的路面都铺成了柏油,农民也还是和土地亲近。那时,庄稼还是一茬一茬,还有播种还有收获。真的没有了播种没有了收获,大地上没有了农民,没有了庄稼,那大地还会留存什么呢?

⑨霜降了,庄稼叶子颜色慢慢发暗,没了精神,树的枝条开始删繁就简。“删繁就简三秋树”,那删繁就简的手,是霜降,是节气。

⑩霜降过后,父亲说:“泥土也该躺倒睡一会,谁不累呢?泥土也要歇息一下筋骨。与泥土厮守的人要讲良心,让泥土安静地睡一觉,不要打搅。”泥土睡觉的时候,连故乡的狗也会噤声。有时土地有了鼾声,那雪就会覆盖下来,鼾声就成了白色。

(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用身体的部位不适引发疼痛类比,说明故乡在人心灵中打下的烙印,通俗形象,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⑥段中“报应”“它就给你脸子看”等词语,表明泥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人不能亏待土地。

C.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土地观。

D.这篇散文以泥土为中心,托物寄情,抒写了泥土、庄稼、人三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抒发了对泥土的热爱,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呼吁人们要呵护土地。

E.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自身经历和审美形态等层面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对泥土进行了述写和认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设置悬念”不恰当;B项,“泥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说法不当,“报应”“它就给你脸子看”意在强调人如果亏待了土地,土地就不会给人带来沉稳的收获;D项,“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文中无此意。

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6.《庄子·在宥》中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归于泥土”内涵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作答此题,应注意审题,“归于泥土”是文题,理解应从全篇入手,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同时又要联系生活体验作适当的阐发;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格式,讲究层次,观点突出。

答案:要点:①我回故乡,泥土把故乡记在皮肤上,在我的皮肤上刻上乡村的徽章,故乡的泥土、故乡的一切永远让人眷顾;②惊蛰回归,泥土释放生命,送走一茬庄稼,泥土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深情赞美泥土的无私奉献精神;③来了霜降,泥土回归宁静,人对土地应心存感激,亲近和敬重生长收获、养育生命的泥土;④生命归于泥土,人与土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农民以在泥土中的收获来计量生命的长度,启示人生应辛勤耕耘,不懈努力,才能收获如泥土般的沉稳、宁静与满足。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题。

暗影生异彩 季季

①我跟一群十七岁的女孩子聊天,她们问起我平时有什么娱乐,当时我几乎愣住了。当我提到我的娱乐包括了“暗中静坐”时,那些十七岁的女孩子差不多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充满了疑惑和惊骇,同时掺杂着一种想要探索真相的兴味。

②其实,不能领会暗中静坐的乐趣,对于十七岁的女孩们来说,是多么正常。她们的生活本就瑰丽多姿,哪知道生存的背后尚有暗影呢?我也曾经十七岁,曾经活得多姿多彩,曾经充满了泡沫般华丽飞扬的梦幻,而那些,终于都在生存的这条路上渐次挥发,终而远离了。

③我幼时住在乡村,最能领略先做垃圾再做泥土的过程之艰辛与庄严。乡村的农家,大都有一间做堆肥的房子,所有会腐烂的垃圾都被堆在那仅有一扇门可供出入的房子里。过一段时间,垃圾都已腐烂,就被装进牛车,运到田里。到了那个时候,它们的身份和价值有了奇异的变化:它们不再是垃圾,不再是堆肥;它们化为泥土,而且化为沃土,使地上的生命活得更好。它们失去了本来的自己,但是它们成为了能滋养生命的泥土。

④在我的生命发酵和腐烂的那段时间,我时常想起垃圾、堆肥、沃土之间的逻辑关系。那段时间,我承受高温和沼气的煎熬几至窒息,但是我深知更多的垃圾可以做更多的堆肥,而更多的堆肥可以造就更广阔深厚的沃土。这种逻辑关系看似十分浅显,然而蜕变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的:那是一种长久的窒息,是只剩一口气的苟延残喘。然而,我自那无窗的、满是恶臭的房子走了出来,在生命这片土地上寻得一处安身的泥土,让这泥土重新滋养我自己,滋养我的儿女;更重要的是,许多过去被窒息了的欲望,又在这滋长的过程中伸出了敏锐的触角。这些触角时常在我脑海里张牙舞爪,跟我的脑子争辩。它们总是跟我的脑子说为什么我在你的生活里长时间扮演抽象的角色?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生存的那方泥土中扎根成长为一种具体的生命?面对那样的抗辩,我只能说:我赖以生存的这方泥土太小了,或许,也太贫瘠了。这方泥土滋养我自己和我的儿女都显得贫瘠,怎么还容得下那许多欲望的触角扎根成长呢?

⑤细究起来,这些欲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的生命共存亡的。它们起先也许很小,很少,然而,岁月、情感、天象、知识逐日滋润它们,使它们渐次壮大,日益增多。它们不是蝼蚁,不能一脚就可踩死;它们也不是游鱼,离水即成涸辙之鲋。它们是不死的精灵,是固执的恋人:纠缠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于是我顿悟了:若连这些欲望都没有,我的生命或将更为庸俗贫乏吧?从这个比较宽容的角度来面对那些挥之不去的欲望,我对它们竟只有心存感激了。天涯觅知音,与君共生死,这偕行的路途是何其庄严啊!

⑥从小我就向往一个比教科书更宽阔渊博的知识的世界,我向往那个静态的世界所呈现的动态世界的相貌。我向往高山大河、波涛壮阔;向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和草原上的牧人;向往神游太空,伸手摘星,翻掌覆雨;向往大博物馆的阴凉、古朴、丰盛;向往原始森林的小径和荆棘。我尤其向往的是许许多多在我内心中澎湃不已的人间角色:小贩、农民、工人、推销员、艺人、精神病患、孤儿……我渴望进入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闲话家常,了解他们的爱憎悲喜。我挚爱这些坚忍或者沉默的手足同胞,他们在我内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一个大政治家或大企业家。

⑦我的欲望如此多,而今我却为卑微而烦琐的现实生活所禁锢。我不能出走,不能自如地去接近那些向往已久的事物,去和我的欲望合而为一。就在这样的困顿无奈中,我终于自寻出路,和我的欲望取得了另一种妥协。白日已尽,俗缘暂失,我在暗中静坐:只见那许多欲望的精灵都化为实实在在的生命,在我眼前歌咏不止。暗影幢幢,我竟得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了。它们不再仅是脑中的幻影,它们是嶙峋高山,是我航行过的大海,是绿得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是故宫,是荆棘,是一群群劳动者疲乏的脸和枯涩的眼……我不仅看见,而且还倾听:草原风声,浪涛击岸,林中猿啸,民歌悠远……这是一片大好风景,一片在暗影中更显得清晰的异彩。只在这时,我才真正地无虞匮乏,充满喜乐。攀登高山,乘风破浪,仿佛一下子就可成功。人生至此,尚复何求呢?而这样壮观的娱乐,又有什么可以取而代之呢?

⑧这样的娱乐,或许要被人讥为“只不过又落入梦幻的陷阱罢了”,而我是不在乎这些的。那些欲望,对我来说,也不会是永远的幻影。我不知何时能逐一将它们由幻影化为真实,如今我只知道每日在暗中静坐时,我能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而且我相信在这浑噩尘世里,也有许多人俗缘半生,却也能曲径通幽,在暗沉沉的黑影里,瞧见那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

(选自《海内外华人名家名篇选》,有删改)7.结合文本,就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有人认为本文无非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将“暗中静坐”当成一种娱乐,这对你有何启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探究题。第(1)问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谈看法是这一问的重点。要注意表述的条理性。第(2)问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个性”表明允许有差异,但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后,一定要能自圆其说。

答案:(1)不同意。首先,作者在第⑤段中对欲望表达了感激之情。其次,作者在第⑥⑦段中对欲望的描写采用了赞美的笔调。再次,作者在第⑦段中对欲望在静坐中复活表达了“喜乐”的感情。最后,作者在第⑧段中写出了对欲望的认识。所以,本文的主旨不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而是呼唤人们回归心灵世界。

(2)启迪:人的内心宝藏非常丰富,不能只知向心外的世界去挖掘而荒置自己的心灵,这样做的话就会错过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生活是美好的

【埃及】艾哈迈德·哈桑·齐亚特

生活是美好的,只有被称为人的这类动物歪曲生活之美。因为人类并未像其他万物生灵那样循着天定正途、大自然的引导生活,而是按其自定法则生活,这些法则乃是其依据唯我主义、狂妄自大和个人好恶所随意制定的。所以,他常对同类行恶,与异类为敌。

或许兽类会为食色而相互残杀,鸟类会为食色而相互厮咬,但那种残杀和厮咬只是短暂的行为,既无预谋,亦无后仇,更没有伴随其后的罪恶。而人类与之不同,他是平安之中的浑浊,生活之中的灰尘。他有记忆力,所以对往事念念不忘,将仇恶牢记在心;他有洞察力,所以常为自己制造布满恐惧的未来。他的现在是永无休止、永不消歇的激烈厮杀:他要么为记忆中昨天的旧恨复仇,要么为预见中今天的食物而不择手段地攫取,要么为想象中明天的恐惧而小心防范。

生活是美好的,比之更美好的是生灵,是能够感受、品尝、体会到这种美好并以其点缀自身的万物生灵。鸟儿美于花园,因为它懂得怎样将花园中的五颜六色装点到自己的羽毛上,将花园中的乐曲集于自己的啭鸣;狮子美于森林,因为它能够使森林的威严活生生地体现在它的威严之中,将森林的雍容和庄重体现在它的雍容和庄重之中;骆驼美于沙漠,因为它将自己存于大漠之间,使大漠中的山丘化为它的形体,将大漠的黄沙描绘在它的肤色之中;鲸鱼美于大海,因为大海是它生命的一部分,平静的海水、汹涌的波涛和湍急的水流便是构成它这部分生命的内涵。

生活是美好的,它的美并不局限于某个民族而不惠予另一个民族,亦不局限于某个阶层而不惠予另一个阶层。让我们全身心地去追寻,尽情地去享受吧!凡有听觉、视觉和感觉的人,都会在每一个景致中发现美,都会在每一个地方感受到美。那些对生活之美熟视无睹的人,生活的自然之花在他们身上已然枯萎,他们的感官已经麻木,所以,存在于他们和世间万物之间的真实和正确的思维纽带也已然断裂。

生活是美好的,美的感受,其表现是欢乐与幸福。你会看到:哪儿笼罩着暮气与忧伤,哪儿的生活便是被疲惫困扰,被丑恶蚀化,被邪恶败坏。那里生灵的悟性便会死亡,或者美丑被倒置,善恶被颠倒。大自然之美须由心灵之美去感应,生活的清纯须由心灵的清纯与之对应。对于那些感觉阴暗、暮气沉沉的人来说,他们是永远品尝不到生活的醇美的。

要成为心灵美的人,方能视万物皆美,包括原本丑的东西。何时你意识中充满了美的感觉、美的感受,世界便会在你心中显得无比美好,苦味在你口中便会变得甘之如饴,苦酿便会在你口中变成玉液琼浆,你会情不自禁地向往去尼罗河、花园岛和乡村一游,同鸟儿一道鸣唱,同蝴蝶一道飞舞,同鱼儿一道戏水。你可同富翁们比富有,同他们赛欢乐。你可以自豪地对他们说:美好产生出来的幸福远远超过金钱产生出来的幸福,金钱属于你们,你们只能自己享用,而美好则属于主,可把它施与众人!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之子啊,你是这美好的继承者,你为何将头扭向别处,对它视而不见,将忌妒和仇视的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奢侈的人们?他们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君不见,开罗市区和郊外,有着不可胜数的天然美景,向生灵撒播着无限的享受,这些美景和享受足以遏止你对富有的嫉恨,足以平缓你对生活的愤怒。这美丽的尼罗河在它神奇的两岸之间奔涌向前,为两岸平添了许多娇媚。有谁能阻止平民百姓在尼罗河中泛舟荡桨,又有谁能阻止他们乘舟劈浪戏水,又有谁能阻止在尼罗河两岸举行各种比赛盛会和娱乐集会?你可以任意在早晚哪个时分在尼罗河岸边徜徉,都会感到在笼罩着岸边和水中的无边静谧之中,尼罗河仿佛在人烟罕至的旷野上奔流。

(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鉴赏》,有删节)8.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者认为,与人类相比,兽类之间为食色而相互残杀,鸟类之间为食色而相互厮咬,都只是短暂的行为,既无预谋,亦无后仇,更没有伴随其后的罪恶。B.鸟儿美于花园,狮子美于森林,骆驼美于沙漠,鲸鱼美于大海,作者认为,只有来自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万物生灵才能够感受、品尝、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C.在作者看来,凡有听觉、视觉和感觉的人,都会在每一个景致中发现美、感受到美,人们对生活之美之所以熟视无睹,是因为他们的感官麻木,不善思维。

D.如果一个人将忌妒和仇视的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奢侈的人们,就会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就看不到那不可胜数的天然美景。

E.文章以排比的方式进行架构,层层递进,“生活是美好的”成为每个层次的引领性语句;以议论、抒情为主,也有概要的叙事,全文蕴涵着浓厚的哲理意味。

解析:A.理解恰当。B.基本准确,但“又高于自然”不符合作者的意思。C.“不善思维”这一分析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因为“他们的感官已经麻木,所以,存在于他们和世间万物之间的真实和正确的思维纽带也已然断裂”。D.理解错误。“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的是那些生活奢侈的人的做法。E.对散文的写作手法分析恰当。

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项不给分。9.导致生活不美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归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类依据唯我主义、狂妄自大和个人好恶随意制定生活法则,对同类行恶,与异类为敌;②人类对往事念念不忘,将仇恶牢记在心,为了复仇而相互厮杀;③人类常常因眼下的利益和对未来的恐惧而不择手段或小心防范。

10.文章最后一段,概述了开罗市区或郊外的美景、尼罗河的美景,写这些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意在指出人世间不是没有美好的景致,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人们对它视而不见;②这些美景人人都可以欣赏,它不会像个人的财富那样为某个人所有;③欣赏这些美景可以平缓一个人对生活的愤怒,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11.文章围绕“生活是美好的”这一中心,从认识生活之美、发掘生活之美、感受生活之美等不同方面来谈。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4.20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多变的价格》 篇四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

1、课前15分钟,依据自学指导,通研课本内容,把握知识体系,掌握重点内容,区分易混易错点,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探讨,研究探究题思路,充分展示,相互点评,分层达成目标。【考纲要求】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5、我国的宗教政策 【考点梳理】

考点一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2)民族团结

①含义: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③措施:从根本上要靠少数民族人民自力更生,还需要国家支持,其他民族的帮助与支援。考点二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内容:①自治地方划分: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

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编制:郭静 校对:段金兰 课时:2课时 时间:2015、9、21 领导: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考点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

1、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内容:包括连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地位: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含义:政府依法对设计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②目的: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弘扬科学精神

(1)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2)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考点四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会主义伟大实践。

2、我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派参政扩大了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拓宽了社会利益表达渠道,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及管理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根本目的和本质,依法治国是基本治国方略。【易错易混点辨析】

1、在我国,宗教活动收到法律保护。

2、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3、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6、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7、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差别。

8、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9、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政府。

11、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试题探究】

2014年5月28日至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Ian带花为已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长期建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怎样提升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课堂检测提升】

(一)基础检测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启示我们,我国()①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当前已经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文化④当前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09 名,占代表总数的13.69%,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3.近年来,江苏着眼国家利益,服从服务大局,坚持真情援疆、科学援疆、持续援疆,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地支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这样做()

A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同步富裕 B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能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 D能确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据此回答4——5题:

4.会议强调,全党要牢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之所以强调维护民族团结,其原因在于()

①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坚持民族团结稳定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证 ③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

④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当前,搞好我国的民族团结问题,就必须继续推进对口援疆工作。推进援疆工作()

A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B是消除各民族之间差距的有效途径

C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切身利益 D是实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措施

6.2014年9月18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宁夏银川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促进西部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是社会进步的保证 ②我国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④我国民族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已消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4年山东省民族工作要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各项社会事业,推动民族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全面发展。作为公民,维护民族团结应该()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严厉制裁民族分裂分子 ④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民族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更好地搞好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下列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理解正确的是()①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 ②包括自治州和自治县 ③包括自治区和民族乡 ④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成立至今,恢复并建立了各级爱国宗教团体,我国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保护宗教遗址,还积极支持、帮助宗教界爱国人士出国访问,开展国际友好交流活动,这说明在我国()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 ②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③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宗教文化得到了国家的尊重和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赈灾救济中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了()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D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1.九江东林大佛修缮完工等宗教活动或现象,充分体现出了我国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实尊重和保障信教群众合法权益。下列活动与现象中,也能体现尊重和保障信教群众合法权益的是()①信教者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传教②各族群众可以自主选择宗教信仰

③宗教界人士可以依法参与政治生活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二)易错小题

1.某地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①就能消除民族分裂现象 ②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为巩固民族关系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处理与宗教界人士之间的关系,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信仰上互相尊重。这一正确结论的依据在于()A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B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我国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完全适应 D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三)高考真题

1.(天津文综)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47个聚居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这表明()①民族团结是促进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这说明,民族团结是()①社会发展的前提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③民族平等的基础 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同学为一次政治讨论课准备了一些材料,内容涉及民主党派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的协商、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居民委员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据此推断,这次政治课要讨论的主题是我国的()

A政党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4、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先后制定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对多项全国性法律制定了适合西藏特点的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

A、覆盖了民族区域自治权全部内容 B、规定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C、保障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D、协调了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

5、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内地西藏班中学也开设藏语文课;西藏地区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7座,每逢重大宗教节日都循例举行各种活动。由此可见()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 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自助训练】

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这是基于,民族团结是()

①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

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

④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4年12月,兰新高铁(兰州—乌鲁木齐)正式通车,祖国大西北,尤其是新疆进入高铁时代。兰新高铁的通车,实现了新疆与内地快速客运连接,同时使既有的兰新铁路货运运能得到释放,为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与外运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兰新高铁建成通车的积极影响让我们更加确信()

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证

③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转移支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①是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可以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③有利于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④是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2015年4月15日,布达拉宫广场上国旗飘扬。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据此回答4-5题。

4、近年来,党和国家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实现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新发展。这样做是基于()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②领土完整是、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③发展是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④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支出:“经过西藏人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团结奋斗,西藏已经走上了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西藏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原因主要有()

①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我国坚持拼组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我国尖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方针”

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学案10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参考答案 试题探究:

①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政治、经济、文化只能,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经济发展,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做到依法行政。

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坚持团结稳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改进党的建设,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基础小题

1——5:CCBCC ; 6——10 :CCDBD ;11:C ; 易错小题 1——2 :CA ; 高考真题

5.20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多变的价格》 篇五

1.2015年1月M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M省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报告》。这一过程体现了()①人大通过履行质询权,规范政府行为 ②人大切实履行决定权 ③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 ④政府作为人大的职能部门,接受人大领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质询权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排除①。审议并通过政府报告,体现了决定权,故②正确。通过人大与政府的关系,可见民主集中制原则,故③正确。政府不属于人大职能部门,排除④。

答案:D 2.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情民意,部分人大代表在互联网上利用各种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征求网民意见,并及时予以反馈,深受网民欢迎。这表明()A.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B.人大代表听取民意,反映民生,对人民负责 C.人大代表的发言必须代表其选民的利益

D.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已成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

解析:人大代表与网民在线沟通,有利于了解民情,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做到对人民负责,故B项正确。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排除A项。人大代表享有发言的免责权,所以没有必要限定必须代表其选民的利益,排除C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属于民主监督的途径,排除D项。

答案:B 3.(2014·广东卷,30)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 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 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 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理解。我国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使我们中华民族纪念历史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法律层面,是赋予纪念日和公祭日以法律效力,故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是决定权,而不是立法权,故应选②而排除①。国家作出此决定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③表述的不是目的。

答案:D 4.“为什么城市‘牛皮癣’和乱涂乱画现象随处可见?”“占道经营、乱摆摊点、乱搭棚户、乱悬广告的行为为什么屡禁不止?”日前,某市由50多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基层代表组成的“质询团”,对该市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进行了“面试”,以即席问答的形式专题质询城市管理工作的热点问题。上述活动()①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的监督 ②表明了人大与政府之间的制衡关系 ③表明人大监督法律实施,是法律监督机关 ④体现了民主集中制这一组织活动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进行了“面试”,体现了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的监督,①符合题意,应选。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②不符合题意。A、C两项不选。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③不符合题意,B项不选。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④符合题意,应选。故答案选D项。

答案:D 5.(2014·北京卷,29)在下列“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模拟情境中,“我”的行为不当的是()A.当我被选为人大代表后,在人大网站专门开设群众信箱征集各方面意见 B.当我调查到某工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时,立即拿出代表证要求厂家停产整顿 C.当我调研发现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提出相关议案 D.当我了解到规划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向该局提出质询

解析: 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A项正确履行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B项混淆了人大代表的权利与政府部门的职能。C、D项正确行使了人大代表的权利。答案:B 6.(2014·江苏卷,12)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分组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后,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①决定权 ②审议权 ③表决权 ④提案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代表审议和投票,行使了审议权和表决权,②③符合题意。①混淆了人大的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材料中没有涉及人大代表提案,排除④。答案:C 7.(2014·江苏卷,14)为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国家拟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这项改革应经历的程序是()①相关部门组织个别地区进行试点 ②各地全面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司法》修正案 ④国务院公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试点是为了完善相关制度、降低改革风险,①是第一位的。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后续顺序应为③→④→②。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0.(2014·湖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材料一:《决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材料二:《决定》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

解析:考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发展等知识。解答第(1)问要明确市场决定作用,通过“现代市场体系、市场规则、诚信”等信息,利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市场秩序的知识阐明措施。第(2)问解答要注意“人民主体、根本政治制度”,从党的领导、人大代表、公民参与等方面分析。

答案:(1)①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遵循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市场准入规则、竞争规则和交易规则。②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市场调节有局限性。既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2)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国家权力机关要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③人大代表要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依法行使职权,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④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正确处理权力机关与人民、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2.(2014·山东卷,41)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和政党的知识。设问中明确要求使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从政党的角度看,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从党的地位、指导思想、执政方式等角度分析;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角度看,要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职能分析。

6.20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多变的价格》 篇六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价格问题

1、什么是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3、影响价格的因素

除价值决定之外;

(1)供求影响价格: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

供求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不平衡与平衡。不平衡包括供过于求(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供小于求)

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2)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供给变化与需求变化对价格的涨跌的变化影响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价格的影响

归纳:总思路:A.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有:

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格是受价值规律支配的。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③货币的价值量(成反比)。

④纸币的发行量。

⑤国家的宏观政策(价格政策等宏观调控)。

⑥其它: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季节、购买心理、流通环节的多少等。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B.不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有: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优质产品之所以优价是因为其价值大);

②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当然,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有实力定较低的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只有商品价值对价格起决定作用,在通常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主要受供求的影响。)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个别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①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讲解:这就是为什么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很高而经过一段时间价格回落的道理)。注意:a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因此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没有意义。b个别生产者不能改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个别生产者没有意义。c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能赚钱,可能亏本。

d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在流通中实现。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产品数量)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价值规律问题(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1)基本内容

第一,在商品生产领域: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第二,在商品交换领域: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生产决定交换,两者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正确理解等价交换

a等价交换的含义:货币出现以前: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出现以后:价格与价值相符。b等价交换原则只适用于商品经济活动,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否则会诱发权钱交易、见利忘义。c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d等价交换原则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别场合,(是从总体上说的)、(只存在于平均数中)。e商品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买卖双方地位平等、机会均等地进出市场,平等竞争,平等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唯一表现形式。价格与供求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价格:之所以会波动→因为供求影响价格。之所以不会无限涨落→直接原因是价格也会影响供求。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变化,价格不一定变化。

供求紧张≠供不应求 市场形成价格(价格由市场决定):即价格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影响。供求、价值都可能是某商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只有价值才是根本原因。

(3)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棒子)。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鞭子)。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筛子)。

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既不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规律,也不是某一个社会(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这也是正是我们为什么放弃计划经济而选择市场经济的客观原因。)辩证地看待价值规律的作用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需要辅之以政府的宏观调控。b在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三个方面的调节作用,可以归结为一点,即:促使社会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c市场能够较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说到底是通过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

三、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这种普遍现象被称为“需求法则”)“买涨不买跌”不违背需求定理。(需求定律认为,一般来说,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化,但“买涨不买跌”似乎与这一定理相反。但是当我们引入“预期价格”这个概念时,我们也完全可以将这种相反的情况纳入需求定理的意义范围内。因为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心里的预期价格却是低的。比如当物品的价格从9元上涨到10元时,人们会认为从现在这个10元开始,这个物品现在的价格是最低的,因为他们预期以后的价格会越来越涨,11元、12元、13元...。因此当价格上涨时,人们的需求购买行为选择的仍然是价格最低的时候。反之亦然。可见人们的“买涨不买跌”仍然是受需求定理支配的。)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可代替程度高的商品需求弹性大,可代替程度低的商品需求弹性小。

补充:最高限价(也叫限制价格、低价政策)和最低限价(也叫支持价格、高价政策)

最低限价:对需求弹性小的某些商品(如粮食),政府可以实行最低限价(即此时高于供求形成的正常价格),以保护生产者的利益;但其结果是该商品供过于求,则政府必须以相应措施应对。

最高限价:对于需求弹性大的某些商品(通常对消费者的生活有重要影响,如医院的专家门诊),政府可以实行最高限价(即此时低于供求形成的正常价格),意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其结果是该商品供不应求,可能导致抢购或黑市交易,则政府必须以相应措施应对。(2)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①替代品的含义

②互补品的含义

③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反之亦然。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即替代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化;互补品之间的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供给定理)。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供给量增多;反之,供给量减少。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寻求降价空间,形成竞争优)。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取更多利润)。提价:刺激生产;抑制消费。

本课结论:不管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遵循价值规律,时刻关注价格的变化,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补充: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宏观)。(市场的这一作用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强调了市场调节资源在各部门的流入流出中达到均衡,实现了资源在不同部门的优化配置。)②市场通过利益杠杆的作用,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微观)。③市场促使生产者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中观)。

三、误区点拨

1.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吗?

错误。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影响价格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毫无意义吗?

错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 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以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关吗?

有关。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商品的数量有关。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常数,商品的数量多少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增多,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反之商品的价值总量减少。

4.有人认为,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保持不变。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同比例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同比例降低。

5.有人认为,价格上升,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以上说法是不准确的。一般地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消费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6.当供不应求时,“物以稀为贵”,当供过于求时,“货多不值钱”、“谷贱伤农”。所以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吗?

错误。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影响价格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都相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不同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要求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等,在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则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2)由于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发生背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并非每一次商品交换都能实现双方价值量相等。因此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7.2009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多变的价格》 篇七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曾被餐桌上的人们“深恶痛绝”的地沟油,经过科技改造,变身为具有很高环保优势的生物航空燃油。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具有同一性 ②矛盾具有斗争性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科技可以改变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2015年世界哲学日致辞中指出,世界哲学日的核心理念是,人们深信哲学可以为造福人类、推动和平、解决复杂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也曾经笑谈:“哲学,就是对无解的问题做出费解的回答。”他们强调哲学的作用在于

①培养人们的批判性精神以变革社会 ②推动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以造福人类 ③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基本的科学方法 ④提供人类个体解放和集体解放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下列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指导 B.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 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 D.老子“道”的观念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1 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6.费尔巴哈认为,上帝的全知全能和无所不在等等特性,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宗教是人类的精神之梦,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他认为克服这一矛盾的途径就在于诉诸经验的法庭。从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看,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7.“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该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缺乏科学依据,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正确认识了心与理的关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把“理”作为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与此哲学观点相同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 B.心外无物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10.有人认为,在哲学自身的发展进程中,一切民族的哲学融合为一,一切阶层的哲学融合为一,一切民族的哲学与一切阶层的哲学都走向综合哲学和世界哲学,是现代人类哲学发展的根本趋势和必然的也是唯~的归宿。这一观点

①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淡化了唯物与唯心的界 限④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一位著名哲学家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

A.哲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B.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D.哲学能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12.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发展三种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未有此心,先有此理 ④整个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 A.③→④→②

B.①→④→②

C.②→④→①

D.①→③→②

13.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世界重新燃起了对马克思的关注”,马克思故居开始成为旅游热点,《资本论》在德国一度成为畅销书,莱比锡大学重新树立马克思雕像„„危机使许多人意识到“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还活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发展的科学 B.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C.具有科学性与完整性的特点 D.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永恒的真理 14.继白菜基因组测序项目完成后,我国科学家日前完成了甘蓝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近缘种植物基因组比较,发现了物种间和种内基因组呈现多层次不对称的进化规律。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下边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理在事先 B.我在故我思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7.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从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A.真理的条件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人的主观随意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可见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能够使我们正确对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19.台风鲸鱼于2015年6月21日上午在南海中部海面上生成,6月22日在海南登陆。对于这次台风,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②是科学之科学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的统一④吸收了合理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成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1.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22.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上述材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③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3.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 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4.在古代,人们认为哲学是蕴涵着所有知识的母体。到了近代,哲学又成了“科学之科学”。这两种观点

①认为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②否认了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认为哲学不能离开具体科学而存在 ④看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5.孟子日:“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等,都是在广泛吸取各种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其中尤其包括中国本土的思想文化。这些理论成果都是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实践经验,不断地加以总结、概括而形成的一个又一个的理论创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坚持和发展,这是基于 ①它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人生的行动指南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绝对真理” ③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科学,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就必须 ①真正地让人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推动时代进步 ②正确地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成为科学的科学 ③始终决定当前和未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趋势,当好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如实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8.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这是 A.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9.据《新闻纵横》报道,2010年以来干旱不断,云南连续4年发生干旱,四川连续3年出现干旱,西南地区干旱范围逐步从云南扩展到四川、贵州、广西,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2088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上天在惩罚西南;而专家则称,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使降雨减少、水利工程欠账过多、过快发展让需水量大增才是西南干旱的罪魁祸首。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30.一直以来人们以为饭后水果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据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却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易引发腹胀、腹泻。由此可见()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要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必须借助于实践 ④人类在实践中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31.材料 人类在探索世界、追求智慧的历程中,产生了哲学,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哲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有人认为它们的斗争是科学与谬误之争,因此今天我们应坚持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反对唯心主义这一谬误。

对于材料中的观点,你是怎样认识的?(9分)

32.下面是201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中的作文材料: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学生甲乙对此进行议论。

学生甲:文化塑造人生。要造就和谐的自我,必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学生乙: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学习哲学能够使人正确认识自我,从而造就和谐的自我。

(1)请运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对甲的观点进行评析。(10分)(2)乙的观点你同意吗?请运用“哲学的作用”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8分)33.材料: 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加强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度,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这些新媒体的报道中,还存在着“吹”的成分,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所谓“吹”,就是在网络宣传中随意夸大所宣传的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编造“新闻”。剔除新闻宣传中“吹”的成分,已成为改进和加强我国网络宣传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新闻的“实”就是是客观事实,新闻必须是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因此,我们要反对网络报道中的“吹”,坚持网络报道中的“实”。

运用《哲学与生活》,知识回答,网络报道中的“实”与“吹”,说到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 7 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带给我们的启迪。35.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建设性。10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面对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1)结合材料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9分)(2)请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二,剖析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9分)

试卷答案

1.B 2.A 试题分析:客观唯心主义者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材料中“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者,①项符合题意;这些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表明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②项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不能脱节,③的说法错误;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排除④;故本题答案应选A。3.C 哲学可以为造福人类、推动和平、解决复杂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可以对无解的问题做出费解的回答,这强调哲学可以培养人们的批判性精神以变革社会,并提供人类个体解放和集体解放的力量,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与题意不符。哲学可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非提供基本的科学方法,③说法错误。本题选C。4.A 5.A 试题分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故选项A当选。B、C、D观点均错误,故排除。GU 答案选C。6.C 费尔巴哈认为,上帝的全知全能和无所不在等等特性,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这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反映;他认为克服这一矛盾的途径就在于诉诸经验的法庭,这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7.A 【试题解析】“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该观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正确。8.D 9.B 材料中的话强调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主观 唯心主义观点。B项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A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0.B 11.D 12.B 讲析:该题为综合知识和能力考察题,既有对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理,要求考生对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特征明确认识,也有对古典名句的理解,气者理之依也,强调客观存是主观意识的物质依托,但气、理属于古代的认识,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是其主要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一切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基础的分析上,这是它的重要特点。未有此心,先有此理属于唯心主义。13.A 【试题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特点,C中“完整性”的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能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正确且符合题意。D中“永恒”的说法错误。14.A “发现了作物种间和种内基因组呈现多层次不对称的进化规律”,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干肢不符。15.C 漫画中的公鸡的“论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观点也是主观唯心主义。A、D两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项属于唯物主义。16.B 17.D 18.C 19.B 20.C 21.C 22.C 23.A 24.D 25.C 26.C 27.C 28.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把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物质形态当做世界本原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庄子认为,气是生命的源头,气是世界的本原,故庄子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适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排除。29.C 30.C 试题分析: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对于饭后水果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不同认识,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表明人类在实践中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发展,故入选。②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涉及的是认识而不是真理,题中事例并不是强调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故排除。31.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别,其划分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分)②从本质上看,唯物主义对世界本源问题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唯物主义发展经历过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前两者都有对物质含义解释的不科学及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2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是我们应该坚持提倡的。(2分)③唯心主义对世界本源问题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作为一个哲学基本派别,对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认为它是谬误也是片面的。(2分)

讲析:该是分析题,辨析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清楚,正误明确,并进行分析说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不能简单用科学与谬误来概括,需要对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发展演变说明有正确也有不足,科学的是什么,唯心主义也要客观分析,要说明唯心主义是什么,有没有积极作用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即可得分。32.(1)①甲肯定了要解决内心的矛盾与冲突,造就和谐的自我,需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3分)

②甲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4分)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3分)

(2)①乙看到了哲学的价值,但没有分清哲学的性质。(2分)

②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3分)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指导我们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实现自身的和谐。(3分)

33.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3分)②网络报道属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是真实报道还是凭空捏造,说到底是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3分)

34.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人类对月球的探测表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既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人类对月球的 探测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ks5u解析】该题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然后从思维和存在何种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来回答。35.(1)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检脸。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每点3分)(2)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做法。③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坚持了可知论。(每点3分)

上一篇: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下一篇:瞬间感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