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实习总结

2024-06-22

中西医实习总结(精选6篇)

1.中西医实习总结 篇一

我所在的大学时医科大学,我学的专业自然也就是医科。做一名医生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想,自从考上一颗大学后,我的梦想朝现实走的更近了一步。但是做一名真正的一声是很难的,需要不断的临床实践和实习才能够做到。

人命关天,做一名医生必须要有能够救死扶伤的能力,我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中,我相信我会努力做好的。正是这种原因,我开始了我的实习。

通过三个半月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之入学誓言,医师的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努力奋斗!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医师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诊疗工作规范化,辅助检查合理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诊疗有依据,临症处理科学化,诊疗工作记录规范化。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热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上级医师的查房会诊,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的提问,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正确书写处方、医嘱、病历等医疗文件,按时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任务,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协助护士做好病人出入院的健康宣传教育,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够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够熟练对内、外、妇、儿及重危急症病人进行常规应急处理,对各科室的急、危、重症患者能够迅速熟悉病情并做出及时应对,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自己辛勤的工作得到了患者的信赖与好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临床实践学习,对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症施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本人通过三个半月的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胡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及其他卫生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护理常规培训,多次参加医院医务人员业务技术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法律制度日益健全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医疗服务是全方位,全过程地让病人满意,因此对医务工作者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但要有熟练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全新的安全防护意识,必须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构建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工作!

实习中我学到的能力和医术不是我所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我在学校中学习的东西都是理论方面的,没有临床实践过,所以我在刚开始的时候很紧张,我怕出现任何的错误,我怕以后我不能够在医生上工作了。不过在经过几天的实习后,我就放开了包袱,我知道了其中的诀窍,我开始认真的实习了。

三个半月的实习,真的是让我懂得了太多、太多。我会在以后经常实习的,我会在实习中学到更多的东西的,我会成为一名医生的!

2.中西医实习总结 篇二

在继承中医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我校适当引入西医教学模式, 调整并制定了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制定了新的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西医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 增加了西医临床见习、实习环节。为检验该项教改的初步成果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掌握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生西医临床见习、实习效果, 为进一步完善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教学体系提供可靠的依据, 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选取我校2个年级的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生121人。其中, 2004级76人, 2005级45人。2004级中医专业本科生先后完成14周西医临床理论课学习、16周西医临床见习实习、36周中医理论课学习, 调查时已进入中医临床实习2个月。20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已完成14周西医临床理论课学习和16周西医临床见习实习, 调查时准备进入中医临床实习阶段。

根据中医专业西医临床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结合中医专业临床教学特点, 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中医专业本科生西医见习实习情况。调查问卷由2方面问题构成: (1) 封闭性问题———针对本科生在西医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最大收获和面临的最大困难设计2方面意见, 每方面意见可同时选取多个指定选项; (2) 开放性问题———针对“见习、实习最大收获”“见习、实习最大困难”和“个人对见习、实习的建议”3项设计问题, 被调查对象可自由回答。

问卷以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对象当场独立填写后收回, 共发放问卷121份, 收回有效问卷121份, 有效回收率100.0%。

2 结果

2.1 中医专业本科生在西医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最大收获 (见表1)

2.2 中医专业本科生在西医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 (见表2)

2.3 开放性问题

共有13名中医专业本科生回答开放性问题, 问题涉及见习实习时间、操作机会、实习收获和困难等方面。

3 讨论

3.1 中医专业本科生在西医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最大收获

首先, 68.6%以上的本科生认为在西医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最大收获集中在3方面:课堂理论知识得到临床验证;初步掌握各种基本操作;熟悉并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由此可见, 本次教改制定的中医专业西医教学大纲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比较匹配, 诊疗操作安排适宜, 能够使中医专业本科生熟悉并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西医诊治原则, 达到预期的中医专业西医部分教学目的。

其次, 最大收获为了解危重症患者抢救措施、疑难病例诊治原则的本科生比例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中医专业本科生的西医临床见习、实习时间短, 不可能掌握所有疾病的诊治原则, 对危重症、疑难病只能作一般了解。今后教学中应向中医专业本科生强化:熟悉并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西医诊治原则, 了解危重症患者抢救措施、疑难病例诊治原则, 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2 中医专业本科生在西医临床见习、实习中面临的最大困难

81.0%的学生认为对患者合理用药最困难。这是由于目前临床上药品更新较快, 品种繁多, 加之见习实习时间短、各科轮转频率快, 带教教师对如何用药、药理作用的讲授较少。根据本次调查反馈, 建议今后带教教师查房指导和讲课时, 应有意识地加强辅导中医专业本科生对各种疾病治疗几大类别药品的合理使用, 尽可能减少其在西药使用方面的困难。

35.5%的学生对病历不能正确分析及确定诊断。正确分析病历和对疾病的确定诊断, 需要中医专业本科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 这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临床带教教师应将诊治患者的思路、方法、态度逐一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并转变为工作能力。另外, 带教教师的带教意识及水平高低会明显影响实习效果, 因此, 应增加一些主治医师的教学查房及其观摩活动, 以提高带教教师的带教水平和教学意识。

3.3 开放性问题的分析

选择回答开放性问题的学生仅占1/10, 但回答的是其最迫切的感受或需求, 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分析、归纳开放性问题, 发现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多, 除表2所列4项外, 还涉及疾病诊断、治疗、用药剂量、实习时间短、动手操作机会少、学到的知识少、工作流程模糊、手术机会少等方面的问题。

回答开放性问题的65.0%的学生希望延长见习、实习时间或在某个科室的时间 (有学生提出延长内科见习、实习时间) , 以便获得更多的操作机会;同时也希望带教教师能在查房和操作中多给予指导。可见, 适当增加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生西医临床见习、实习时间势在必行。

另有回答开放性问题的25.0%的学生对临床用药和用药原则很模糊, 认为药物剂量不好掌握, 希望教师能详细讲解。这进一步说明中医专业本科生在见习、实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对患者合理用药。所以, 通过理论讲授和临床实践提高中医专业本科生合理用药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显示, 本次中医专业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使学生在理论授课结合临床实践、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治原则的掌握、操作技能的培养等方面有很大收获,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们将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和教学意识, 使学生在较短的西医见习、实习期间得到更多的收获。同时不断改进教学计划, 适当延长西医阶段临床见习、实习时间。

摘要:针对教学改革中新制定的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调查中医专业本科生在西医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最大收获和面临的最大困难, 发现中医专业临床教学的薄弱环节,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医专业,临床教学,见习,实习

参考文献

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临床总结 篇三

【关键词】肺炎;中西医结合;头孢菌素;参芪益肺糖浆;治疗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34-02

肺炎可以说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指的是肺实质炎症,通常是由不同病原体诱发的,主要分为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以及霉菌性肺炎,如果病程>3个月则属于慢性肺炎[1]。慢性肺炎往往难以根治同时容易发生周期性的复发以及恶化,从而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探讨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在肺炎患者治疗过程当中,联合使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者90例,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3-19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炎诊断标准,除外合并有严重心、肝以及肾疾病的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以抗感染为主,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的抗生素,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予以吸氧或者沐舒坦化痰,从而刺激患者排痰与补液,纠正患者的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

1.2.2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前提下,联合使用中医治疗措施,口服参芪益肺糖浆30mL,3次/d[2]。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要定期进行X线片以及血常规检查,从而及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药敏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调整用药。

1.3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的疗效判断标准如下。显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同时白细胞计数正常,X线胸片检查显示炎症吸收,并且痰菌培养转阴;有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明显的好转,同时白细胞计数正常,X线胸片显示炎症大部分吸收,并且痰菌培养转呈阳性;无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以显效以及有效统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19例,有效率为57.83%,研究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对照组4510161957.8%

研究組452023295.6%

P <0.05<0.05<0.05<0.05

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炎症情况均出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炎症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缓解情况比较(x±s)

组别CRP(mg/L)TNF-α(pg/mL)IL-6(pg/mL)IL-8(pg/mL)

对照组治疗前36.5±19.128.8±8.648.2±11.322.4±7.9

对照组治疗后8.4±2.216.1±3.519.3±3.812.1±3.8

研究组治疗前36.8±18.928.7±8.548.1±10.822.3±7.5

研究组治疗后5.1±1.311.3±3.511.4±3.29.1±3.4

3结论

肺炎在中医当中属于“风温”、“肺炎喘咳”以及“肺热病”等病证的范畴,往往因为患者禀赋不足、起居不慎或者寒温失调而导致肺卫不固,除此之外风寒之邪入侵也会诱发该病。本病病位在肺,同时传变规律以及辨证治疗往往根据卫气营血理论,所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辨证分析。本病西医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抗感染、化痰以及止咳,临床的治疗效果尚可,不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益广泛,西医治疗的效果呈下降趋势。本病中医治疗的关键是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以及消痈排脓。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参芪益肺糖浆,其成分主要是党参、黄芪、紫河车、白术、冬虫夏草以及鸡内金。其中黄芪可以补肺固表、补脾益气、利尿消肿以及利尿排脓,而党参可以补中益气并且健脾益肺;紫车河能够益气养血,同时白术可以健脾益气并且燥湿利水。冬虫夏草作为我国传统的药膳滋补用品,有着止咳、补肺以及养精气的作用;鸡内金则能够健脾益胃,通过诸药合用,可以共奏补脾强身以及益肺固表的功效。除此之外,药理学研究的结果显示,黄芪以及党参可以提高血液当中IgA、IgG以及IgM水平,从而显著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紫河车当中含有的多种抗体以及干扰素一方面能够发挥抗感染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同黄芪以及党参合用有利于患者修复肺组织损伤,刺激炎症吸收,并且抑制肺炎双球菌,同冬虫夏草何用能够全面调节患者免疫力,最终发挥治疗效果。本组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中西医治疗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疗效确切,显著优于单用西医治疗,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2):11-15.

[2]杨祖旺,邓红玲,李小丹,等.参芪益肺糖浆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3,24(2):6-7.

4.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总结 篇四

朱丽云 2009013136 一院09 中西医

摘要:本文大致总结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进程,中西医各自体系的理论指导的优缺点以及两者结合所产生的优势,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关键词:中西医

结合研究思路

原则 正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和方法,以便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 人体与环境的要求, 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与生命问题的科学。

鸦片战争打开的不仅是我国的国门,也打开了我们国人的眼界,随着西学东渐的脚步,我国的传统医学受到了西医学的冲击,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进程,并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如中西汇通四大家等,由此至今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特别是在20 世纪中叶兴起和开创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不仅架起了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桥梁, 促进了中西医学术交流、渗透和结合, 而且加速了中医药现代实验研究, 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走向世界。通过不同时期医家的努力,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1992年,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已将《中西医结合医学》列为一个独立学科。1尽管中西医结合医学

【】在各方面都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中西医是

无法结合的。他们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

认为中医的特点是从整体方面的变化和反应体表的现象中观察人的生理、病理现象,从直观所获得的规律来辩证论治。所谓“有是证,则用是药”、“添一证,则添一药”。而西医则是以近代科学解剖具体形态和功能变化来诊断和治疗疾病。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如何结合?首先我们要看到这两种医学体系各自所存在的问题。由于中医的行之有效的临床治验来源于经验总结,而缺乏现代科学实验的依据而不被公认及推广。而西医建立在解剖基础上的理论又难免陷入机械唯物论的弊端,在治疗上对集体的整体调整远不如中医得心应手。为此,为有中西医的理论相结合,相互补充,从而创立出一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去指导临床实践,使中西医结合有质和量的飞跃。2

【】为了是中医的临床效果得到西医的认可,从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势必要和西医的实验手段相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那么该如何进行这项结合呢?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方两种医学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过程。一般地,中医学的特点所在是辨证论治,体现的是整体观念,重视人体整体以及人体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而西医的特点所在是辨病论治,体现的是微观观念,重视的是局部的气质和功能的变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其独特的针对性。因此,要做到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首先必须要坚持两个结合,即宏

观和微观的结合,以及辩证和辨病的结合【3】。

在研究方法上,由于我国的传统医学主要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很少有通过实验的手段从而得出规律性总结的过程,近现代尽管有中西医结合的例子,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或经方实验录等,但大多都是不系统的。故此,西医的研究方法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循证医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计算机科学方法等,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利用。

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度,既不可关门造车,自我膨胀,名曰结合,实则仍是中医的独角戏;也不可崇洋媚外,绝对西化,完全抹杀了中医的作用。再者,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中医也好,西医也好,还是中西医结合也好,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人类的进步服务的,所谓“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参考文献:

5.中西医实习总结 篇五

一、慢支(久咳、咳嗽、喘证)

(一)实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1.风寒犯肺证————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清热解表,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桑白皮汤加减

5.寒饮伏肺证————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加减

(二)虚证(多见于缓解期及慢性迁延期)

1.肺气虚证————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补肺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2.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止咳化痰——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肺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加减

2.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肾虚证————补肾纳气————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肺炎球菌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1.邪犯肺卫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宽胸止咳——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3.热闭心神证——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益气养阴,润肺止咳——竹叶石膏汤加减

四、肺结核(肺痨)

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

五、肺癌(肺癌、肺积、息贲)

1.气滞血郁证——活血散瘀,行气化滞——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毒蕴证——祛湿化痰,清热解毒——导痰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心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1.急性期

1)痰浊壅肺证——健脾益肺,化痰降气——苏子降气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息风止痉——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缓解期

1)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止咳化痰——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七、心衰(心悸、喘证、水肿)

1.心肺气虚证——补益心肺——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 2.气阴亏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减

3.心肾阳虚证——温补心肾——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金贵肾气丸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5.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减 6.痰饮阻肺证——泻肺化痰——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八、原发性高血压(风眩、眩晕、头痛、中风)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内盛证——祛痰降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4.肝肾阴虚证——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九、冠心病

(一)心绞痛(心痛、厥心痛)

转自医学教育网()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浊内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开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3.阴寒凝滞证——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脉止痛——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炙甘草汤

6.心肾阴虚证——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丸加减

7.心肾阳虚证——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丸

(二)心肌梗死(真心痛)

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寒凝心脉证——散寒宣痹,芳香温通——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加减

3.痰瘀互结证——豁痰活血,理气止痛——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祛瘀止痛——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滋阴,通脉止痛——生脉散合左归饮加减

6.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通脉止痛——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7.心阳欲脱证——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龙牡汤加减

十、慢性胃炎(胃痛)

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2.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四君子汤加减 3.脾胃湿热证——清利湿热,醒脾化浊——三仁汤加减 4.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胃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胃络瘀血证——化瘀通络,和胃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十一、消化性溃疡(胃脘痛)

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2.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和胃——黄芪建中汤加减 3.胃阴不足证——健脾养阴,益胃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4.肝胃郁热证——清胃泄热,疏肝理气——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5.胃络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

十二、胃癌(胃痛、反胃、积聚)

1.痰气交阻证——理气化痰,消食散结——海藻玉壶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4.胃热伤阴证——清热和胃,养阴润燥——玉女煎加减 5.瘀毒内阻证——理气活血,软坚消积——膈下逐瘀汤加减 6.痰湿阻胃证——燥湿健脾,消痰和胃——开郁二陈汤加减 7.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健脾和营——八珍汤加减

十三、肝硬化(水臌、单腹胀、鼓胀)

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寒湿困脾证——温中散寒,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

3.湿热蕴脾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肝脾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5.脾肾阳虚证——温肾补脾,化气利水——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6.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化气利水——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十四、原发性肝癌(肝积、徵瘕、肥气、鼓胀、癖黄)

1.气滞血郁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湿热瘀毒证——清利湿热,化瘀解毒——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3.肝肾阴虚证——养阴柔肝,软坚散结——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加减

十五、急性胰腺炎(腹痛)

1.肝郁气滞证——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小柴胡汤加减 2.肝胆湿热证——清利肝胆湿热——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肠胃热结正——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大承气汤加减

十六、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尿血)

(一)急性期

转自医学教育网()1.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疏风散寒,宣肺行水——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

2.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3.热毒内归,湿热蕴结证——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

五味消毒饮加减

4.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健脾渗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

5.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益气扶正,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加减

(二)恢复期

1.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肺肾气阴两虚证——补肺肾,益气阴——参芪地黄汤加减

十七、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尿血)一)本证

1.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异功散加味

2.肺肾气虚证——补益肺肾——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4.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参芪地黄汤加减

(二)标证:

1.水湿证——利水消肿——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2.湿热证——清热利湿——三仁汤加减 3.血瘀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4.湿浊证——健脾化湿泻浊——胃苓汤加减

十八、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

1.风水相搏证——疏风解表 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 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 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4.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 利水消肿——疏凿饮子加减 5.脾虚湿困证——温运脾阳 利水消肿——实脾饮加减 6.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7.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 兼利水湿——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

十九、尿路感染:(淋证、热淋、劳淋、虚劳)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淋——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丹栀逍遥散加减 3.脾肾亏虚 湿热屡犯证——健脾补肾——无比山药丸加减

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证——滋阴益肾 清热通淋——知柏地黄丸加减

二十、慢性肾功能不全(癃闭、关格、肾劳、溺毒)1.本虚证

1)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六君子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济生肾气丸加减 3)气阴两虚证——滋肾平肝——杞菊地黄丸加减 4)阴阳两虚证——温扶元阳,补益真阴——全鹿丸加减 2.标实证

转自医学教育网()1)湿浊证——和中降逆,化湿泄浊——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2)湿热证——清热和中(中焦),清利湿热(下焦)——(中焦)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加减 3)水气证——利水消肿——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 4)血瘀证——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加减 5)肝风证——镇肝息风——天麻钩藤汤加减 二

十一、缺铁性贫血:(虚劳、血劳、萎黄、黄胖)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 益气养血——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心脾两虚证——益气补血 养心安神——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 4.虫积证——杀虫消积 补益气血——化虫丸合八珍汤加减 二

十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髓劳、血虚、血证)

1.肾阴虚证——滋阴补肾 益气养血——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肾阳亏虚证——补肾助阳 益气养血——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3.肾阴阳两虚证——滋阴助阳 益气补血——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

转自医学教育网()物汤加减

5.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6.热毒壅盛证——清热凉血 解毒养阴——清瘟败毒饮加减 二

十三、急性白血病(急劳、热劳、血证、瘟毒、虚劳、徵积)1.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 2.痰热瘀阻证——清热化痰,活血散瘀——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解毒——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五阴煎加味 5.湿热内蕴证——清热解毒,利湿化浊——葛根芩连汤加味

二十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劳、热劳、血证、瘟毒、虚劳、徵积)1.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解毒祛瘀——青蒿鳖甲汤加减 2.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膈下逐瘀汤加减 3.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4.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二

十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癜、紫斑、阴阳毒)1.血热妄行证——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清热止血——茜根散或玉女煎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 健脾养血——归脾汤加减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加减 二

十六、甲亢(瘿气、瘿病、瘿瘤)

1.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2.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消瘿散结——天王补心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消瘿散结——生脉散加味 二

十七、糖尿病(消渴)

(一)无症状期——滋养肾阴——麦味地黄汤加减

(二)症状期: 1.阴虚燥热证:

1)上消(肺热伤津正)——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消渴方加减 2)中消(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 养阴增液——玉女煎加减 3)下消(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证——益气健脾 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加减 3.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 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加减 4.痰瘀互结证——活血化瘀祛痰——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脉络瘀阻证——活血通络——血府逐瘀汤加减

(三)并发症:

1.疮痈——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六一散加减

2.白内障、雀目、耳聋——滋补肝肾 益精养血——杞菊地黄丸、羊肝汤、磁朱丸

二十八、风湿热(痹症)

1.风寒湿阻证——祛风化湿,散寒宣痹——蠲痹汤加减 2.热邪痹阻证——清热宣痹——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3.气血两虚,寒湿阻滞证——温补气血,宣痹止痛——独活寄生汤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宣痹止痛——五阴煎加减 二

十九、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痛痹、痛风、历节)

(一)活动期:

1.湿热痹阻证——清热利湿 祛风通络——四妙丸加减 2.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 祛风通络——丁氏清络饮加减 3.寒热错杂症——祛风散寒 清热化湿——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二)缓解期:

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活血化瘀 祛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合指

转自医学教育网()迷茯苓丸加减

2.肝肾亏虚,邪痹筋骨证——益肝肾 补气血 祛风湿 通经络——独活寄生汤加减

十、癫痫(痫证、癫痫)

1.风痰上扰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加减 2.痰热内扰证——清热化痰,息风定痫——黄连温胆汤加减 3.肝郁痰火证——清肝泻火,化痰息风——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4.瘀阻清窍证——活血化瘀,通络息风——通窍活血汤加减 5.脾虚痰湿证——健脾和胃,化痰息风——醒脾汤加减 6.肝肾阴虚证——补益肝肾,育阴息风——左归丸 三

十一、急性脑血管病(中风)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中风)

1.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平肝熄风,育阴潜阳——镇肝息风汤加减

2.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补气养血,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3.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证——豁痰化瘀,通经活络——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二)脑血栓形成

1.肝阳暴亢,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通腑泄热,化痰理气——星蒌承气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镇肝息风——镇肝息风汤加减 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祛风通络,养血和营——大秦艽汤加减

7.痰热内闭清窍证——清热化痰,醒神开窍——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 继以羚羊角汤加减

8.痰湿壅闭心神证——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

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立即用大剂量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辨证论治部分参阅“脑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外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转自医学教育网()

一、休克

1.热伤气阴————益气固脱,清热解毒养阴————生脉散加清热解毒养阴之品

2.热伤营血————气血两清,益气生阴————清营汤加减

3.阴厥————益气固脱,养血育阴————人参养营汤加减

4.寒厥————回阳救逆————回味四阳饮加减

5.厥逆————益气固脱,阴阳双补————保元汤合固阳汤加减

6.阴脱————益气固脱,养阴育阴————独参汤合四逆汤加减

7.阳脱————益气固脱————独参汤合四逆汤频服

二、疖(疖)

1.暑疖————清热利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2.蝼蛄疖————补益气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疖病————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加减 1)阴虚染毒————养阴清热解毒————六味地黄汤加减 2)脾虚染毒————健脾和胃,清化湿热————四君子汤加味

三、痈(有头疽)

1.热毒蕴结证————和营托毒,清热利湿————仙方活命饮加减

2.阴虚火盛证————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加减

3.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十全大补汤加减

四、急性蜂窝型组织炎(发)

1.锁喉痈————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2.腓*发————清热解毒,和营利湿————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3.手发背————清热解毒和营————仙方活命饮加减

4.足发背————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仙方活命饮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五、丹毒(丹毒)

转自医学教育网()

1.风热化火证————散风清火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2.肝胆湿热证————清肝泄热利湿————龙胆泻肝汤或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化火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4.胎火胎毒证————凉营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加减

5.毒邪内攻证————凉营泻火解毒————清瘟败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六、急性淋巴结炎(外痈)

1.颈痈————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加减

2.腋痈————清肝解郁,消肿化毒————柴胡清肝汤加减

3.胯腹痈————清热利湿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4.委中毒————和营祛瘀,清热利湿————活血散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七、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八、脓肿(外痈、流注)

1.余毒流注证————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2.火毒结聚证————清火解毒透脓————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

3.瘀血流注证————和营祛瘀通滞,清热化湿————活血散瘀汤加减

4.暑湿流注证————清热解毒化湿————清暑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益气补血,清热托毒————托里透脓散加减

九、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掌深部间隙感染(蛇肚疔、托盘疔)

1.热毒结聚————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2.热盛肉腐————泻火解毒,透脓止痛————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十、全身性感染

1.疔疮走黄————凉血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

转自医学教育网()汤加减

2.火陷————凉血解毒,泄热养阴,清心开窍————清营汤加减

3.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托里消毒散加减

4.虚陷————温补脾肾————附子理中汤加减

十一、破伤风

1.风毒入络(轻证)————疏风解表,解毒镇痉————玉真散加减

2.风毒入经(较重型)————祛风镇痉,化痰通络————五虎追风散加减

3.风毒入脏(重症)————祛风化痰,解毒镇痉————存命汤加减

4.风毒深陷,正气衰微(极重症)————扶正救脱,回阳固阴———生脉散加附子

十二、头皮血肿

瘀血内聚————活血化瘀,行气消肿————通窍活血汤加减

十三、头皮裂伤

1.外伤出血————益气止血,祛瘀宁心————当归补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气血双脱————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独参汤合参附龙牡汤加减

十四、头皮撕脱伤

1.气虚血脱证————益气摄血,回阳固脱————益气摄血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养血活血,理气止痛————和营止血汤加减

3.气血虚亏证————补气养血————归脾汤加减

十五、脑震荡

1.昏迷期————开窍通闭————苏合香丸合至宝丹 2.苏醒期————疏肝活血安神————柴胡细辛汤加减 3.恢复期————益气补肾,养血健脑————可保立苏汤、归脾丸

十六、肋骨骨折

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复元活血汤加减

2.肺络损伤证————宁络止血,止咳平喘————十灰散合止嗽散加减

3.筋骨不续证————续筋接骨,理气止痛————接骨紫金丹加减

4.肝肾不足证————调补肝肾,强筋壮骨————六味地黄丸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八珍汤加减

十七、烧伤

1.热伤营卫证————轻度烧伤,无需内治

2.火毒伤津证(渗出休克期)————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加减 3.阴伤阳脱证(渗出休克期出现休克)————回阳救逆,益气护阴

————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4.火毒炽盛证(感染期)————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 5.火毒内陷证(全身性感染)————清营凉血解毒

————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6.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兼清余毒————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加减

7.脾虚阴伤证————补气健脾,益胃养阴————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十八、急性阑尾炎(肠痈)

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2.湿热证————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剂加

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3.热毒证————通腑排毒,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

转自医学教育网()脓散加减

十九、急性胰腺炎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清热燥湿通便———柴胡清肝饮、大柴胡汤、清胰汤I号

2.脾胃实热证——清热泻火,通里逐积,活血化瘀——大陷胸汤、大柴胡汤

3.脾胃湿热证————清热利湿,行气通下————龙胆泻肝汤、清胰汤I号

4.蛔虫上扰证————清热通里,制蛔驱虫————清胰汤II号、乌梅汤

二十、急性胆囊炎

1.蕴热证————疏肝清热,通下利胆————金铃子散合大柴胡汤加减

2.湿热证————清胆利湿,通气通腑————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3.毒热证————泻火解毒,通腑救逆————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二

十一、肠梗阻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腑攻下————桃仁承气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加减

2.肠腑热结证————活血清热,通里攻下————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3.肠腑寒凝证————温中散寒,通里攻下————温脾汤加减 4.水结湿阻证————理气通下,攻逐水饮————甘遂通结汤加减

5.虫积阻滞证————消导积滞,驱蛔杀虫————驱蛔承气汤加减

二十二、单纯性甲状腺肿(瘿病)

1.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四海舒郁丸加减

2.肝郁肾虚证————疏肝补肾,调摄冲任————四海舒郁丸合右归丸加减 二

十三、甲状腺腺瘤

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软坚化痰————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2.痰凝血瘀————活血化瘀,软坚化痰————海藻玉壶汤合神效瓜蒌散加减

3.肝肾亏虚————养阴清火,软坚散结————知柏地黄丸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二十四、甲状腺癌(石瘿)

1.气郁痰凝证————理气开郁,化痰消坚————海藻玉壶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合逍遥散加减

2.气血郁滞证————理气化痰,活血散结————桃红四物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3.瘀热伤阴证————养阴和营,化痰散结————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二

十五、急性乳腺炎

1.肝胃郁热证————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加减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

3.正虚邪恋证————益气养营活血,清热解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二十六、乳腺增生病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散结止痛————逍遥散加减 2.痰瘀凝结证————活血化瘀,软坚祛痰————失笑散合开郁散加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4.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温阳化痰,活血散结————二仙汤加减

二十七、胃和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1.第一期(穿孔期)

转自医学教育网()气滞血瘀型————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通气血————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2.第二期(闭孔期)

毒热炽盛证————清热解毒,疏肝利气,泻下湿热————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3.第三期(康复期)

1)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调理脾胃————黄芪建中汤加减

2)胃腑血瘀证————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加减 3)肝胃郁热证————疏肝泄热和胃————化肝煎加减 二

十八、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1.胃热内盛————清泄胃火,凉血止血————泻心汤加茜草根、侧柏叶、白芨、石斛、乌贼骨、仙鹤草等

2.肝火犯胃————泻肝清热,降逆止血————龙胆泻肝汤加丹皮、白芍、生大黄、乌贼骨、藕节炭等

3.脾虚不摄————益气健脾,温中止血————黄土汤加地榆炭、乌贼骨、黄芪

党参、仙鹤草等 二

十九、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湿热蕴结证————清热燥湿,调和气血————芍药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肝脾不和证————调和肝脾,止泻缓急————痛泻药方加减

3.脾胃虚弱证————益气健脾,除湿升阳————参苓白术散加减

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十、泌尿系结石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淋排石————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济生肾气丸加减

十一、睾丸炎及附睾炎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龙胆泻肝汤加减

2.火毒炽盛证————清火解毒,活血透脓————仙方活命饮加减

3.脓出毒泄证————益气养阴,清热除湿————滋阴除湿汤加减

4.寒湿凝滞证————温经散寒止痛————暖肝煎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三

十二、前列腺炎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4.肾阳虚衰证————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三

十三、前列腺增生病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闭利尿————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加减 3.脾肾气虚证————健脾温肾,益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加减

4.肾阳衰微证————温补肾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加减

5.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清利小便————知柏地黄丸加减 三

十四、肾癌

1.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四物汤合右归饮加减

2.肾阴亏虚证————养阴清热凉血————知柏地黄汤加减 3.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八正散加减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加减

5.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三

十五、膀胱癌

1.肝气郁滞证————疏肝解郁,通利小便————沉香散加减 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加减 3.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通利小便————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减

十六、肛门直肠疾病

1.风热肠燥便血,血栓性外痔初起——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或槐角丸加减

2.肛周脓肿实证————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肛周脓肿实证,外痔肿痛——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或仙方活命饮加减

4.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5.热结肠燥便秘————泄热通腑————大承气汤或脾约麻仁丸加减

6.血虚津乏便秘————生津润燥————润肠丸或五仁汤加减 7.气虚下陷————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加减 三

十七、痔

1.风伤肠络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湿热下注证————清热渗湿止血————脏连丸加减 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止痛如神汤加减

4.脾虚气陷证————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加减 三

十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加减 2.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 3.热毒证————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四妙勇安汤加减 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益气通络————十全大补丸加减 5.肾虚证

1)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加减 2)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加减 三

十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清热利湿————桃红四物汤合

萆薢渗湿汤加减

2.气虚血瘀,寒湿凝滞证——益气活血,通阳利水——补阳还五汤合阳和汤加减

十、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1.气血瘀滞证————行气活血,祛瘀除滞————柴胡疏肝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萆薢渗湿汤合大黄蛰虫丸加减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附趣味记忆法)

一、妊娠剧吐(恶阻、子病、病儿、阻病)————脾肝痰气,香橘小生。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加茯苓汤 4.气阴两亏——益气养阴,和胃止呕——生脉散合增液汤

二、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胎堕难留、胎死不下、滑胎)

(一)先兆流产————肾气血血伤,寿胎保桂汤。1.肾虚——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3.血热——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

4.血瘀——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圣愈汤

(二)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太太学,托生人。1.胎动欲堕——祛瘀下胎——脱花煎

2.胎堕不全——活血祛瘀,佐以益气——生化汤 3.血虚气脱——益气固脱——人参黄芪汤

(三)习惯性流产————甚气人,补胎假。

转自医学教育网()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固摄冲任——补肾固冲丸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3.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安胎——加减一阴煎

(四)流产感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流产感染,勿打。

三、异位妊娠(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徵积)

(一)未破损型——活血化瘀,消徵杀胚——宫外孕II号方

(二)已破损型

1.休克型——回阳救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 2.不稳定型——活血祛瘀——宫外孕I号方

3.包块型——活血化瘀,消徵散结——宫外孕II号方

四、妊高症(子肿、子晕、子痫)————屁,甚气人,屁干谈;白,真正气,瞎叫牛。

1.脾虚——健脾渗湿,行水消肿——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正气天香散 4.阴虚肝旺——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 5.脾虚肝旺——健脾利湿,平肝潜阳——半夏白术天麻汤 6.肝风内动——滋阴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7.痰火上扰——清热豁痰,熄风开窍——牛黄清心丸

五、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妊娠胎萎燥、胎弱证、胎不长)————肾气因饱,瘦与太瘦保长胎。

转自医学教育网()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填精养胎——寿胎丸合温土毓麟汤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滋养胎元——胎元饮合寿胎丸 3.阴虚内热——清热凉血,养阴安胎——保阴煎 4.胞宫虚寒——温肾扶阳,养血安胎——长胎白术散

六、妊娠合并疾病

(一)心脏病————心心洋气,养龟三五篓。1.心气虚——益气养血,宁心安胎——养心汤加减 2.心血虚——养血益气,宁心安胎——归脾汤

3.阳虚水泛——温阳化气,行气安胎——真武汤合五苓散

4.气虚血瘀——益气化瘀,通阳安胎——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二)糖尿病————三消加阴阳,小女六金。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肾阴亏虚——滋阴益肾——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滋阴助阳——金贵肾气丸

(三)急性肾盂肾炎————因心事,知道佳。1.阴虚火旺——滋阴清热通淋,佐以安胎——知柏地黄丸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 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淋——加味五淋散

七、产时并发症

产后出血(产后血晕)————血瘀,甚多。

转自医学教育网()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参附汤

2.瘀阻气闭——行气逐瘀——夺命散加当归、川芎

八、产后病

(一)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血崩)————去学学,不生宝。

1.气虚——补脾益气,固冲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瘀——活血化瘀,调冲止血——生化汤合失笑散 3.血热——养阴清热,安冲止血——保阴煎

(二)产褥感染————敢惹惹,吾请缨。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热入营血——清营解毒,散瘀 泄热——清营汤

3.热陷心包——清心开窍——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

(三)产后缺乳————岂敢通下。

1.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2.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九、产后并发症

(一)产后关节痛(产后身痛、产后痹症、产后遍身疼痛、产后风)————学学外伸,黄花独养。

1.血虚——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瘀——养血活络,行瘀止痛——生化汤 3.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4.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

(二)产后排尿异常

1.产后小便不通————去伸去学,补济木物。1)气虚——益气生津,宣肺利水——补气通脬饮 2)肾虚——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3)气滞——理气行滞,行气利尿——木通散 4)血瘀——养血活血,祛瘀利尿——加味四物汤 2.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去伸,黄甚 1)气虚——益气固摄——黄芪当归散 2)肾虚——温阳化气,补肾固脬——肾气丸

十、外阴瘙痒————是肾血,必知归。

1.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杀虫止痒——萆薢渗湿汤 2.肾阴虚——滋阴降火,调补肝肾——知柏地黄丸 3.血虚生风——养血祛风,活血止痒——当归饮子

十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一)外阴炎————试试,龙胆无味。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2.湿毒浸渍——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二)前庭大腺炎————热喊仙羊

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仙方活命饮 2.寒凝瘀滞——温经散寒,化湿涤痰,和营散结——阳和汤

(三)阴道炎(带下病)

转自医学教育网()1.滴虫性阴道炎————湿甚,龙胆金币

1)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 2)肾虚湿盛——补肾利腰,清热利湿——肾气丸合萆薢渗湿汤 2.念珠菌阴道炎————脾肾,碗内

1)脾虚湿盛——健脾燥湿,杀虫止痒——完带汤 2)肾虚湿阻——温肾燥湿,固涩止带——内补丸 3.细菌性阴道炎————湿湿,止无 1)湿热——清热利湿止带——止带方 2)湿毒——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4.老年性阴道炎————甚湿,止一止

1)肾阴亏损——滋阴降火,固涩止带——知柏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滋阴补肾——易黄汤合知柏地黄汤

(四)宫颈炎(带下病)————试试,龙胆之五;脾肾,碗内。1.湿热内蕴——疏肝清热,利湿止带——龙胆泻肝汤 2.湿毒内侵——清热泄毒,燥湿止带——止带方合五味消毒饮 3.脾虚——健脾利湿——完带汤 4.肾虚——补肾固涩——内补丸

(五)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热毒勿打,湿热活命。

1)热毒壅盛——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

2)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仙方活命饮

转自医学教育网()2.慢性盆腔炎————试喊奇奇,人少学(校)里 1)湿热壅阻——清热利湿,祛瘀散结——银甲丸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消徵散结——血府逐瘀汤 4)气虚血瘀——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十二、月经病

(一)功血

1.无排卵型功血(崩漏)1)血热————虚实保清。

(1)虚热——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合生脉散(2)实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2)肾虚————阳右阴左。

(1)偏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2)偏肾阴虚——滋肾养阴,调经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3)脾虚——补气摄血,固冲调经——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脾虚固举

4)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血瘀四笑

2.排卵型功血(月经失调)

1)子宫内膜修复期延长(卵泡期出血)————气虚失学,举两古桃笑。

(1)气虚——补气摄血,调经固冲——举元煎

转自医学教育网()(2)虚热——滋阴清热,调经止血——两地汤(3)湿热——清热利湿,止血调经——固经丸

(4)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2)黄体功能不足————脾肾阳肝阴,补柜清单两(张)。(1)脾气虚弱——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不固——补肾调冲——归肾丸

(3)阳盛血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经散(4)肝郁血热——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丹栀逍遥散(5)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固冲——两地汤 3)黄体萎缩不全————脾湿气,归四血。(1)脾虚气弱——健脾益气,调经止血——归脾汤(2)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调经止血——四妙丸(3)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血府逐瘀汤 4)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婶婶使竿,两建清单。(1)肾阴虚——滋肾养阴,凉血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2)肾阳虚——补肾助阳,益气止血——健固汤(3)湿热——清热利湿,调经止血——清肝止淋汤(4)肝郁气滞——疏肝清热,化瘀止血——丹栀逍遥散

(二)闭经(闭经、女子不月、经水断绝、经闭)————敢气人,去还谈;贵人加血温仓。

1.肝肾不足——滋肾柔肝,调补冲任——归肾丸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凉血调经——加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寒凝血瘀——温经祛寒,活血化瘀——温经汤 6.痰湿阻滞——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苍附导痰丸

(三)痛经(痛经、经行腹痛)气寒湿气肝,各少清八条。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逐瘀止痛——膈下逐淤汤 2.寒湿凝滞——温经祛寒,活血止痛——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活血止痛——八珍益母汤 5.肝肾亏虚——滋肾养肝——调肝汤

(四)经前期综合症(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敢干屁信誉,才知见鬼痛。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2.肝肾阴虚——滋肾养肝,清热降火——知柏地黄汤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健固汤合四神丸 4.心脾气虚——健脾升阳,益气固表——归脾汤 5.淤血阻滞——温经通络,活血散瘀——趁痛散

(五)围绝经期综合症(经断前后诸证)————阴阳两虚,左右二至。

1.肾阴虚——滋肾养阴,佐以潜阳——左归饮 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

3.肾阴阳两虚——益阴扶阳——二仙汤合二至丸

转自医学教育网()

十三、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一)宫颈癌————敢干屁事,但知儿真玩黄毒。1.肝郁化火——疏肝理气,解毒散结——丹栀逍遥散 2.肝肾阴虚——滋补肝肾,解毒清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化湿止带——真武汤合完带汤 4.湿热瘀毒——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散结——黄连解毒汤

(二)子宫肌瘤————气寒痰是因,各少开清清。1.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膈下逐淤汤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活血消徵——少腹逐瘀汤 3.痰湿瘀阻——化痰理气,活血消徵——开郁二陈汤 4.湿热夹瘀——清热利湿,活血消徵——清宫消徵汤 5.阴虚内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青海丸

十四、子宫内膜异位症————气寒是痰气甚,哥少清单桃李归。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膈下逐淤汤 2.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清热调血汤

4.痰瘀互结——化痰散结,活血逐瘀——丹溪痰湿方合桃红四物汤 5.气虚血瘀——益气化瘀——理冲汤

6.肾虚血瘀——益肾调经,活血祛瘀——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

十五、子宫脱垂————气甚湿,不大胆。1.气虚——补益中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2.肾虚——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

转自医学教育网()3.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十六、不孕症————肾气养人敢于谈,于文让开少苍。1.肾虚

1)肾气虚——补益肾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2)肾阳虚——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 3)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郁——疏肝解郁,养血理脾——开郁种玉汤 3.淤血阻滞——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4.痰湿内阻——燥湿化痰,调理冲任——苍附导痰丸

十七、***产并发症

(一)***不全————赶阴气,输两步。

1.肝郁血热——清热解郁,凉血止血——舒郁清肝饮 2.阴虚血热——滋阴清热,止血固冲——两地汤和二至丸 3.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

(二)宫腔或宫颈内口粘连————血瘀不甚。血瘀——活血化瘀,益气补肾——补肾化瘀汤 三)***术后感染————邪毒勿笑。

邪毒壅盛——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儿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一、新生儿黄疸

转自医学教育网()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退黄————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上感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三、急支

1.风寒咳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杏苏散加减

2.肺热咳嗽————辛凉解表,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四、肺炎

1.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五、病毒性心肌炎

1.邪毒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安神————银翘散加减

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安神————葛根芩连汤加减

3.痰瘀阻络————豁痰活血,化瘀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4.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5.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安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六、鹅口疮

转自医学教育网()

1.心脾积热————清心泻脾,解毒泻火————清热泻脾散加减

2.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七、疱疹性口炎

1.风热乘脾————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凉膈散加减

2.心火上炎————清心泻火————泻心导赤汤加减

3.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八、小儿腹泻

(一)、常证

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二)、变证

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九、急性肾小球肾炎

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湿热内蕴————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三仁汤加减

3.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宁心安神————己椒苈黄丸

4.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十、肾病综合征

1.脾虚湿困————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参苓白术散合五苓

转自医学教育网()散

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十一、多发性抽动症

1.肝亢风动————清肝泻火,熄风镇惊————千金龙胆汤加减

2.痰火扰心————泻火涤痰,清心安神————礞石滚痰丸加减

3.脾虚肝旺————益气健脾,平肝熄风————醒脾散加减

4.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柔肝熄风————大定风珠加减

十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参苓白术散或异功散加味

2.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加减

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精养血————右归丸加减

十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热伤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

2.气不摄血————益气健脾,摄血养血————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凉血宁络————大补阴丸合茜根散

4.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桃仁汤加减

十四、支气管哮喘

(一)发作期

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哮喘————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气虚弱————补肺固表————玉屏风散加减 2.脾气虚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3.肾气不纳————补肾固本————金贵肾气丸加减

十五、风湿热

6.中西医实习总结 篇六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脘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 在肱桡肌腱与拇长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脉、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枕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少商

[定位] 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舯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定位]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五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操作] 直刺0.5~1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过为“原”;《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曲池:

[定位] 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踝连线的中点;

[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隐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操作] 直刺1~1.5寸。[附注] 手阳明所入为“合”。肩禺:

[定位] 肩峰锻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解剖] 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隐疹,瘰疬。[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桥脉交会穴。迎香:

[定位] 水沟穴旁0.5寸,当鼻孔外缘直下,与水沟穴相平处取穴。

[解剖] 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主治] 鼻塞,鼻衄,口歪,口噤。.[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足阳明胃经..四百: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饥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饥,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夏至的肌支,面神经分支。.[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跳动,口眼歪斜。.[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附注] 足阳明经、阳跷脉、任脉交会穴。..地仓

[定位] 口角旁0.5寸。.[解剖] 在口轮匝饥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分支。.[主治] 口歪,流诞,眼睑跳动。.[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下关:

[定位] 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主治] 耳聋,耳鸣,齿痛,聍耳,口噤,口眼歪斜。.[操作] 直刺0.5~1寸。.[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天枢:

[定位] 脐旁2寸。.[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 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在(内部为小肠)。.[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徵瘕。.[操作] 直刺1~1.5寸。.[附注] 大肠的募穴;《千金》孕妇不可灸。..足三里: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主治] 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痨羸瘦。.[操作] 直刺1~2寸。.[附注] 足阳明经所入为“合”;本穴有强状作用,为保健要穴。..丰隆:

[定位] 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解剖] 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下肢痿痹。.[操作] 直刺1~1.5寸。.[附注] 足阳明经穴。足太阴睥经..三阴交:

[定位] 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操作] 直刺1~1.5寸。.[附注]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孕妇禁针。..血海:

[定位] 髌骨内上缘上2寸。.[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效此。.[解剖] 在股骨内上踝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隐疹,湿疹,丹毒。.[操作] 直刺1~1.5寸。.手太阴心经..神门: [定位]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迟动脉通过;布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主治] 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病,胸协痛。.[操作] 直刺0.3~0.5寸。.[附注]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手太阳小肠经..听宫:

[定位]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主治] 耳鸣,耳聋,聍耳,齿痛,癫狂病。.[操作] 张口,直刺1~1.5寸。.[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足太阳膀胱经..肺腧

[定位]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操作] 斜刺0.5~0.8寸。.[附注] 肺的背腧穴。..胃腧:

[定位]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椎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 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操作] 斜刺0.5~0.8寸。.[附注] 胃的背腧穴。..肾腧:

[定位] 第二腰椎辑突下,旁开1.5寸。.[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歪侧支,深层为第一丛。.[主治]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操作] 直刺0.5~1寸。.[附注] 肾的背腧穴。..委中: [定位] 国横纹中央。.[解剖] 在国窝正中,有国筋膜;皮下有股国静脉,深层内侧有国静脉,最深层有国动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国静脉出血。.[附注] 足太阳经所如为“合”。..秩边:

[定位] 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静脉;深岑当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为坐骨神经。.[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5~2寸。..承山:

[定位] 委中穴直下2寸。.[解剖]在腓畅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操作] 直刺1~2寸。..昆仑:

[定位] 外踝高点与跟踺之间凹陷中。.[解剖] 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布有腓肠神经。.[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疼痛。.[操作] 直刺0.5~0.8寸。.[附注] 足太阳经所行为“经”;《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至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解剖] 有趾背动脉及趾跖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主治]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操作] 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附注] 足太阳经所出为“井”。.足少阴肾经>..太溪:[定位] 内踝尖与跟踺连线凹陷处。.[解剖] 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主治] 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便秘,消渴,咳血,气喘,咽喉肿痛,齿痛,失眠,腰痛,耳聋,耳鸣。.[操作] 直刺0.5~0.1寸。.[附注] 足少阳经所注“输”;肾经原穴。.手厥阴心包经..内关:

[定位]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解剖] 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饥;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主治] 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癫痫,热病,上肢痹痛,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操作] 直刺0.5~1寸。.[附注] 手厥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同阴维脉。.手少阳三焦经..外关:

[定位] 腕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解剖] 在指总伸肌和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主治] 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病,上肢痹痛。.[操作] 直刺0.5~1寸。.[附注] 手少阳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足少阳胆经..风池:

[定位]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小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劲项强痛,感冒,癫痫,中风,热病,打摆子,瘿气。.[操作] 针刺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附注] 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阳陵泉: [定位] 腓骨小头下方凹陷中。.[解剖] 当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出。.[主治] 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脚气,黄疸,小儿惊风。.[操作] 直刺1~1.5寸。.[附注] 足少阳经所入为“合”;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悬钟:

[定位]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解剖] 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主治] 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咽喉肿痛,脚气,痔疾,.[操作] 直刺1~1.5寸。.[附注] 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足厥阴肝经..太冲:

[定位] 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解剖] 母长伸肌腱的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动脉;布有跖背神经。.[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歪,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操作] 直刺0.5~0.8寸。.[附注] 足厥阴经所注为“输”;肝的原穴。.奇经八脉.督脉.命门

[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解剖] 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脊间韧带;有腰动脉后支,棘突间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 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带下,泄泻,腰脊强痛。.[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大椎:

[定位] 第七颈椎棘突下。.[解剖] 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劲神经后支。.[主治] 热病,打摆子,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风疹。.[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百会: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7寸。.[简便定位法] 耳尖直上,头顶正中。.[解剖] 在帽状健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主治] 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不寐。.[操作]平刺0.5~0.8寸。..水沟 [人中]:

[定位] 在人中沟的1/3~1/2交界处。.[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主治] 癫狂病,小儿惊风,口眼歪斜,昏迷,腰脊强痛。.[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附注] 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交会穴。.任脉..中极:

[定位] 脐下4寸。.[解剖] 在腹白线上;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内部为乙状结肠)。.[主治] 遗尿,小便不利,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操作] 直刺1~1.5寸。.[附注] 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膀胱的募穴。..关元:

[定位] 脐下3寸。.[解剖] 血管同中极穴。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主治] 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痨羸瘦。.[操作] 直刺1~2寸。.[附注] 任脉与足三阴交会穴;小肠的募穴;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气海:

[定位] 脐下1.5寸。.[解剖] 血管同中极穴。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主治] 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经闭,虚脱。.[操作] 直刺1~2寸。.[附注] 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神阙:

[定位] 脐的中间。

>[解剖] 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内部为小肠)。.[主治] 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操作] 因消毒不便,所以一般不针,多用艾条或艾柱隔盐灸(内部为小肠)。.[附注] 《甲乙经》谓不可刺。..中脘:

上一篇:培养兴趣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关键下一篇:初三化学糖类蛋白质化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