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

2024-07-13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16篇)

1.《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 篇一

《二维数组》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教学,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二维数组的定义,二维数组的引用的方法;

2、掌握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选用教材为李腾编著的《编程语言基础——C语言》,该教材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特点如下:

1、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编排上面向应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采用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各章节均有案例,贯穿整个课程进行难点讲解,以实际应用作为突破口,使学生能够真实体验到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兴趣,促进理解;教学与项目开发融为一体,浅显易懂,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

3、实验实训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丰富。课程设计中案例学生熟悉。本节课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4章的4.2节:二维数组。

三、学生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学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计算机专业知识薄弱,C语言程序设计是他们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学习时较困难,入门较慢。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中数组的概念他们容易理解,简单的一维数组对他们不太难,但涉及二维数组的编程较为困难。

另外,中职学生对于上机实际操作要比学习理论知识更为有兴趣;简单的实验项目都能完成,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也较差。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演示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议一议,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通过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本次课教学重点 1)二维数组的定义; 2)二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在教学过程的叙述中,要抓住教学的重点、最能体现教学理念的内容和最能展示教学艺术的环节,作较为详细的叙述。

2、本次课教学难点 1)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2)二维数组的实际应用

3、难点解决办法

1)通过演示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并从一维数组入手,逐步引入二维数组的概念,弱化实用性不强的细节;

2)围绕字符数组进行难点讲解,以实际应用作为突破口,使学生能理解二维数组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3)针对难点设置上机实际操作内容,进一步掌握二维数组程序设计方法。4)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布置任务项目,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达到学习目的。

五、教学理念、方法及手段

本次课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

1、任务驱动:通过书上实例这一任务,掌握二维数组程序设计认方法。并掌握相应知识点,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2、讲练结合: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实验室,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互动形式。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进行实际程序设计,通过运行调试自己设计的程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程序设计的成功感受,加深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设计(时间分配)

1、任务提出,演示成果程序,明确目标,提出要求。(3分钟)(1)演示程序成果,在屏幕上输入源程序,并运行。

(2)任务分析:完成本次课的任务所需知识―――二维数组的应用。

2、知识回顾(3分钟)

数组的概念,一维数组的定义,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一维数组的初始化,注意事项。

3、上机实训1(3分钟)

简单程序:用一维数组编程,实现在屏幕上显示1,2,3……10。

(上机技能训练的操作、指导、辅导过程,以学生实际操作动手为主,教师进行辅导指导、师生共同探讨完成,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考提问:如何输出一个表格。

4、导入新课(6分钟)

(1)通过练习1,分析在屏幕上输出中存在的问题。(2)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与初始化。

5、上机实训2,(6分钟)输出一个二维表: 1 5 9 11 12

6、上机实训3:4.6编程将数组a[3][4]转置(8分钟)(1)调试程序时要注意观察程序运行情况。程序出错原因,提醒以后编程时注意。

7、上机实训4,从键盘输入年、月、日,计算该日是这一年的第几天(10分钟)

8、课堂小结及作业(5分钟)

9、Question & Answer(1-2分钟)

七、学法指导

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从事观察、分析、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对计算机语言知识有效的学习策略。

2、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去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3、引导学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使学生觉得计算机有很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 篇二

C / C + + 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核心课程。通过本系列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程序编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编制高效可靠的程序,进而具备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高校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关于C /C + +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一般着重概念和语法规则,缺少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实验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面对繁复枯燥的语法规则和程序结构,学生也很难的有学习兴趣。因此,根据质量工程的相关要求,研究教学改革方案,找出目前C /C + +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进行现代化研究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C / C + +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本人承担了多年的C /C + +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分析总结如下:

( 1) 教学中过度依赖课本,“照本宣科”现象比较普遍。受中学教育模式影响,大多数教师授课时倾向于依赖选定的教材或很少几本参考教材授课,课程章节固化,凡事以课本为主,课本里有什么就讲什么,授课内容“流程化”“格式化”。这虽然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完整,学生也能直接沿用中学培养的习惯获得知识,但这只不过是“填鸭式”教学的延伸。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丧失,对课本外的东西提不起兴趣,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 2) 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小。在有限的课时教学中,传统方式仅能将基本的、重要的概念、语义语法规则教授给学生,而对其应用方式、更深层次的知识点、探索及发散性的科学问题涉及较少。课程考核也大多片面强调书面成绩,对于C /C + + 语言程序设计这种实践性要求强的课程,书面考试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反而误导部分学生靠“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点和程序片段蒙混过关。

( 3) 课程衔接性差,在知识体系中,没能很好形成与“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衔接,也没有把C /C + + 语言知识应用于专业问题的描述和求解中。在教学中,缺少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引导,书本与现实隔离,很难做到“学为所用”。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对C /C + + 语言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模式、上机实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3 C / C + +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

结合C /C + + 课程的特点,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

3. 1课程教学改革

( 1) 打破课本章节格式,探索“实例驱动式”和“阶梯式”教学方法针对C /C + + 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特色,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引入具体化的实例,使得概念的抽象都来源于实际的例子。比如在C语言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上课时能听懂,看别人的程序也能看懂,但自己动手去写时却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不是个例,而是学习语言类课程时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示范,为学生“看”和“写”搭建桥梁,培养程序设计思想。例如,从做面包到C语言程序编写的示例( 图1)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步考虑面包的制作工序,操作中需要摒除详细的细节部分,抽象出核心的流程,然后一步一步代入C语言的程序设计结构和语法规则,使得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熟悉度和参与感。

通过“做面包”的例子,可以结合变量在内存中存储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变量需要先声明才能使用”的知识点,同时也铺垫了函数的概念,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加入分支结构( 面包的不同口味) ,循环结构( 制作多份面包) 等。通过动员学生逐步思考,一起动手做面包,把计算思维与有趣的课堂互动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润物细无声”地把编程思维传达到学生心中。而后在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编程思维的基础上,再结合我校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把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中来,深入引导实例教学,实现学生从“课本学习”到“实践学习”的转变,通过项目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所学知识的用处,也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知识的获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将同类型问题找出来,将这些问题按难易程度排队上课,先让学生解决最简单的问题,再依次提高问题的难度。通过教学,学生对于同类问题的解决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比如上面提到的做面包的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分级扩展,从做一份面包到做多份面包,从做单一口味的面包到做多种口味的面包,从做面包到卖面包,进而面包分类,存货处理等等。通过与实际例子结合循序引进,反复强调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打牢基础。C语言的开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此时着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而C + + 的学习着重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一般开设于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在C + + 面向对象语言学习时,结合类和对象的概念以及继承和派生等等知识点还可以对“做面包”的问题再做进一步扩展,从做面包到做馒头、饼干等各种糕点,鼓励学生动脑思考逐渐扩充功能,可以自己编程开发一个具备制作、买卖、分类、存货处理等功能的糕点铺。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各种生活场合,提高学生兴趣,强调编程思想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在日常中也会经常回想起课堂所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 高效利用团队教学资源,体现从计算机基础课到专业课的顺利交接

C / C + + 语言程序设计立足于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人机互动”概念,构建编程思维理念,掌握核心程序设计方法,开发“发现问题,凝练问题,求解问题”的能力。它是计算机基础课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衔接,所以在课程设计上,要逐步培养学生从“使用计算机工具→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计算思维。但这个目的只通过一门课程是无法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院系优秀的教学资源,组建教学团队,使得课程选取→大纲制定→计划培养→落实实施形成系统化,脉络化的结构,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交互,增加知识的穿插讲授,使得各个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对不同专业需求的分析,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注重课程的衔接,在实际操作中注重教学团队中任课教师课堂情况的反馈,通过强化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双重渠道,避免课程之间的脱节。针对一门课程,学生学分的获取和讲授课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本门课程的结束,在形成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后,可以有效利用每门课程的信息反馈,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再强化,达到扎实学习,学以致用,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的良性循环机制。

3. 2上机实践改革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关键在于动手实践,但即使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真正动手也往往受限于上机时间和实践平台。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大多此类课程都由实验指导书作为参照,学生按图索骥的输入一些代码,完成一些任务。评判的方式也大多依赖于教师,学生实践得不到实时反馈,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课下也不会有意识去编程实践。通过借助我校搭建的ACM/ICPC竞赛平台,学生平时有充足的题目可供练习。而且所有题目规范,输入输出格式明确,评判也由机器在后台完成,正确与否也能实时反馈。通过多组数据的测试,竞赛平台能够发现并迫使学生修正编程中存在的容易人为忽略的问题。另外,ACM/ICPC竞赛平台还可以按照班级、年级、专业等排名,学生也能实时监控自己做题的数量、成功率等,并可以通过Q&A的环节进行错误求助并与其他同学沟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起来,出错的题目,知识点通过讨论也能自己在课余时间解决。

通过与ACM/ICPC竞赛平台的结合,主要实现了以下几个 方面的探索:

(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兴趣学习小组

在ACM/ICPC的平台的辅助下,激发学生分组分队共同解决问题,成立程序编写互帮互助小组,采用不定时竞赛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并辅以奖励和惩罚措施,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不落队。通过组队,同学之间也有了更好的沟通渠道,每个人成为团队的一部分,培养了学生的分享和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 2) 鼓励学生涉猎算法等相关知识,培养计算思维

通过ACM选拔,ACM战队的主力队员会通过集训学习数论、计算几何、动态规划、二分图、博弈论、网络流等相关知识,但竞赛选拔的队员屈指可数。这些优秀的种子选手和现有的ACM培训资源却未被大多数学生利用。C /C + + 语言类教学和大多数计算机类课程所追求目标,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我们采用了通过优秀学生和ACM集训队带队教师的不定期讲座和培训,以及培训资料等资源的共享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程序设计的队伍中来,并已经在学生中通过口耳相传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力。在上机课中适度引入部分难度稍大的,需要借助其他相关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自己动脑,动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

3. 3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设置的目的不是考试,而是解决问题,特别对于C /C + + 语言程序设计类需要实践的课程尤其是这样。传统的卷面考试不仅不能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反而诱导出诸如靠划重点、死记硬背程序企图蒙混过关拿到学分的问题。所以在对C /C + + 语言程序设计考核时,我们采用了平时成绩和期末机考相结合的方式。考试成绩分三部分组成,上课活跃度占30% ,分组实践占30% ,期末机考占40% 。其中,上课活跃度包括出勤次数和上课提问情况; 分组实践指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分析、解决实例的情况,一般在上机时根据进度提出难度稍高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查阅课外资料等来完成; 期末机考是从ACM平台上抽取一部分题目作为期末考核,考察学生实际编程能力。

4结束语

在研究与探索C /C + +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阶梯式”“实例驱动”的教学方法,辅以ACM竞赛平台,优化配置团队教学资源,追求实用性、系统化、高效率的课程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对程序设计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编程思维,计算思维。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教学改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效地提高了C /C + +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摘要:针对C/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语法规则繁琐、概念抽象等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课堂教学、上机实验及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从教学方法、实验设计及课程考核三方面提出改进方案,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为最终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以“阶梯式”“实例驱动”为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团队共同促进教学的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对C/C++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

3.“变压器原理与结构”说课稿设计 篇三

关键词:变压器 机电机械专业 技工院校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变压器原理与结构”一课是陈小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机与变压器》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门教材是国家高职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实践性强,通俗易懂。

1.教学大纲

根据电机与电压器课程的教学计划要求,该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变压器原理与结构的,即要求学生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效率等。

2.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突破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在电压器工作过程中,采用一次绕组方式与二次绕组方式时电压的比值等于它们之间线圈匝数的比值。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怎样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解题。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选择幻灯片演示四道题目,并且给出解题过程。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说教学过程中会详细说明准备过程)。

3.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方面。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素质目标方面。本节课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第三,情感目标方面。本节课着重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的和谐性以及促进学生课后自习习惯的养成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笔者传授该课程的对象是技工院校机电机械专业大二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电工和电子基础知识,为该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比较低,他们不喜欢抽象式教条,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

2.教法

本节课应该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学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本课可以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加明白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使用实物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变压器的内部结构;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向学生演示题目以及解题过程,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学法

提问法: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解题法: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解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总课时为45分钟。

第一步:举例说明,实物拆装(5分钟)。

可以向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变压器的使用领域以及使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拆解变压器,让学生了解普通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变压器双绕组结构时主要有心形以及壳形两种形式。

第二步:讲故事和提问题,让学生明白变压器的基本功能(15分钟)。

为了使学生明白变压器的基本功能,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广泛使用电力变压器,为什么还要研究开发电子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与电子变压器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没有标志的电源变压器通过怎样的办法使其能够得到利用?直流电能够在变压器中使用吗?通过讲故事和提问题,让学生明白采用一次绕组方式与二次绕组方式时电压的比值等于它们之间线圈匝数的比值,删去教材中繁琐的论证说明变压器变压作用。不过,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强调,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了解变压器变压作用的推导过程。

第三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10分钟)。

多媒体教学材料需要教师课外精心准备,结合大纲要求,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变压器工作原理。

第四步,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讲解典型样题(10分钟)。

将事先准备好的典型样题通过播放幻灯片的形式演示给学生看。题目演示时,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思考后,再播放解题过程,让学生比对校正。该部分教学安排是因为考虑到技工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通过加强练习巩固消化知识。

第五步,小结(5分钟)。

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总结过程中还要对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比如将重要概念、重要结论以及解题方法等在黑板上呈现给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了解了双绕组变压器结构具有心形和壳形两种结构模式;变压器磁路主体铁心是电路主体绕组;一次绕组方式与二次绕组方式时电压的比值等于它们之间线圈匝数的比值。

四、教学反思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是笔者一直思考并为此努力的方向。

4.说课稿语言 篇四

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世界的语言与宗教》。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环节来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七年级地理课本第上册的内容。《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知识与我们日常语言、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特点之二是:了解世界性语言,加深对国外语言和宗教的了解,放眼世界。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要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读图分析、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与差异,并尊重世界各国的语言和宗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记住人数最多的宗教。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能通过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3)由学生的相互交流,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培养学生讨论、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推广普通话;同时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激发学生学好外语的兴趣。(2)树立正确的种族观,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2)教学难点: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4、教材处理

由于本节课讲解世界语言和宗教分布是重点,但是书上的两幅分布图太小,也太繁杂,于是,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将每一种语言和宗教在世界的分布单独展示出来,这样更方便学生找分布地,也便于他们记忆。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知识掌握上,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世界主要的三大人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从而知道不同人种的语言、文字的不同、信仰宗教也不相同。主要的语言和宗教在学生生活中存在一些,所以难度不大。;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是语言和宗教的分布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运用了下面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2)启发式教学,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3)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读图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被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和三大宗教,并依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

3、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大家都说世界很大,想要去看看。既然要去看,就得交流,就得会一些不同的语言,为了以后我们能够走得更远,看得更多,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世界的语言。

2、新课教学:我们每天都在说话,都在与外界交流,我们所说的话就是一种语言,汉语。人们的交往离不开语言,(提问)语言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可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特征之一。

(过渡)既然语言有这么多作用,那你知道的语言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问)有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世界上有3000-4000种语言,而且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都不完全相同。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不相同。有的语言没有文字,有的有文字,在有文字的语言当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这些语言和文字也是联合国文件、发言等的工作语言。师生互动:学生看图3—8,图的周围有六种语言对我爱和平的表示。

(过渡)知道了世界主要的六种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那么,我们来具体看看这六种语言。

首先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我们每天说的是哪种语言呢?汉语为什么会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呢?请同学回答并分析。

汉语除了在中国使用外,还有哪些国家使用?为什么?结合地图找出国家和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华人聚居的地方。语言迁移。)(总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类最多的语言,是我们中国的主要语言。它历史悠久,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聚集的国家和地区。

(活动)引导学生看图3-9,激发学生思维。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近十几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地提高,世界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国家不断地增多,最好的证明就是外国人学习汉字,让同学举例说明。例如:SHE的有一首歌《中国话》,可能大家都听过,里面有句歌词是这样的:“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可以表明世界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在不断地增加。所以我们应努力学好汉语,这样也能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过渡)我们知道了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那接下来学习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提问)1.英语使用范围最广,那它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地区,主要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2.为什么它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国殖民掠夺,市场和原料,使语言迁移。)学生活动:学生回答1,并在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思考问题2(小结)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地区,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英语的分布如此广泛,和历史上英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它对外的殖民掠夺是分不开的,英语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蔓延、英国的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等活动而逐步扩展的,让使用英语的国家不断增加,最终使英语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广的语言。

(过渡)在英国强大之后,法国、俄国、西班牙等国家也不甘示弱,它们在进行殖民扩张的同时,也把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语言带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和同学一起用地图找出这些国家和地区。

最后,我们来看阿拉伯语,相对于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来说,阿拉伯语比较热爱和平。没有太多的殖民主义色彩。通过地图找出阿拉伯语的分布地区和主要的国家。(总结)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分布广泛,主要原因是殖民掠夺,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主要集中在中国以及华人聚集的地方。

学生活动,填表后交流。语言 主要分布的地区和国家

汉语 亚洲、东南亚等地区,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地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 俄语 欧洲的东部,亚洲的西北部、北部等地区,主要是俄罗斯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 西亚、北非 〖复习巩固〗

教师提问: 1.哪六种语言文字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一种?它主要在哪些国家使用? 3.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它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4.如果有一个老板,他觉得世界很大,他想去看看,但是,他只会汉语,他想要带个秘书去旅行,这时,刚好有两个人来应聘: 甲:会使用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乙:会使用汉语、越南语、泰语、法语、苗语、葡萄牙语。

如果你是这位老板,你会选择哪位秘书?(甲,老板本身会汉语,甲会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选择甲可以看更大的世界,了解许多不同的文化。)

五、说课综述

5.小班语言说课稿 篇五

语言活动《熊哥哥和黑猪弟弟》

小班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适合幼儿学习的阅读故事。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以熊哥哥和黑猪弟弟请客的对话来练习幼儿的合作表演能力,非常适合幼儿学习复述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学故事,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2、学故事表演,能大方、自然、较准确地表现角色的语言及心理,提高幼儿表演的兴趣。

3、理解故事的含义,我觉得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角色之间的对话,感受角色情感上;难点应放在故事表演中如何准确地体现角色的语言和心理上。

三、说教法

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依据纲要的精神,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感知法和模仿教学法

第一种是欣赏感知法,就是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教具演示讲解故事;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思考和想象;以谈话法指导幼儿故事表演。

第二种模仿教学法,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的内容结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再根据幼儿思维直观性特点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心理,准备了头饰、挂图、幻灯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说学法

语言教学目的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语言和认知能力,因此发挥幼儿主体性,结合教材特点,我应教给幼儿一些学习方法。

1、以比较法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培养幼儿的合作表演能力。

2、学会根据故事情节、角色形象及语境特点,表演故事,培养幼儿 表演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

首先,我出示教具中的动物形象小兔头饰,说:“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是谁,引起

幼儿的好奇心立即被激发,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帮助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导幼儿看挂图、了解故事内容,了解几种动物的外形特征。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各种食物

小熊小猪今天要到草地上去玩,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物,要请谁吃呢?(引导幼儿说出画面中的食物)

2.逐图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含义。

片段一: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熊哥哥在吃什么样的水果)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红红的苹果。

——是谁来了呀?(黑猪弟弟)

熊哥哥见到了黑猪弟弟可能会说什么呀?(幼儿自由说完后,师小结:)黑猪弟弟又会怎么说?(幼儿自由说完后,师小结)

小结:熊哥哥和黑猪弟弟真懂礼貌,见面了会互相问好和分享食物。

片段二: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黑猪弟弟在吃什么样的饮料)我们一起来说 一说:甜甜的可乐。

——是谁来了呀?(熊哥哥来了)

黑猪弟弟见到了熊哥哥可能会说什么呀?(幼儿自由说完后,师小结:)熊哥哥又会怎么说?(幼儿自由说完后,师小结)

小结:黑猪弟弟和熊哥哥真懂礼貌,见面了会互相问好和分享食物。

(三)、分角色表演表演故事,学说礼貌用语。发散幼儿思维

1、教师请几名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讲故事,鼓励幼儿模仿小动物进行对话,加强语言能力,提醒幼儿在表演时注意礼貌对话。

3、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师生一起表演黑猪弟弟和熊哥哥请客的情景。

4、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幼儿合作表演黑猪弟弟和熊哥哥请客的情景。

5、鼓励幼儿进行扩展性表演

6.语言《大跳龙》说课稿 篇六

瓜州县渊泉第一幼儿园 吴银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大跳龙》,此内容选自《龙杯》。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内在联系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还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跳龙》层层递进,内容诙谐幽默,画面生动形象,便于幼儿观察讲述和情境表演。孩子们会在喜欢上这个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的丰富自己的词汇,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大跳龙》就是一个关于捉弄的有趣故事,一只可怕的大跳龙藏在了兔子的窝里,兔子害怕地去找小猫帮忙,小猫无助后找来狗熊,狗熊丧胆地又去找大象,大象来了也是一筹莫展。在动物们无助和慌乱的猜想中,故事的氛围变得越来越紧张,而最后的谜底是什么呢?到底谁是大跳龙呢?为什么他会知道所有动物最害怕的事呢?故事的结局所有动物都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激发起孩子们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结果。我们班的孩子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口语表达能力强。孩子们的这些特点都为学习故事《大跳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大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班的孩子观察力比较强,他们会在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仔细的观察图片上动物们的表情变化、设想故事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物们是什么表情,并通过模仿动物的表情和动作,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这样即有益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有利于孩子审美能力和判断力的培养。所以我选择故事《大跳龙》 在此进行教学。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

2.积极参与讨论,能大胆并完整地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3.通过讨论猜测和表演,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说重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在活动中,我把理解故事内容,说出故事中角色的简单对话设为此次活动的重点。

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我把幼儿大胆并完整地表达对画面的理解设为此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学法

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表演法来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视听结合欣赏,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故事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表演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表现故事生动的情节,为突破重点难点服务。

根据“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学原则,我通过“春姑娘的礼物” 引入图片;“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启发引导——整体感知”;“激发愿望——大胆表现”的学法,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演演,让幼儿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对故事中五种动物的特点有所了解。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

六、活动流程

(一)师幼一起玩游戏照镜子

以游戏方式开始这节课的教学,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接下来请幼儿看图片学动物的动作(兔子、猫、熊和大象),猜一猜它们为什么害怕?从而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为下一个环节的进行打好基础。

(二)幼儿欣赏故事前半部分,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播放课件,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前半部分,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提问:你觉得大跳龙可怕吗?兔子害怕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大跳龙藏在窝里干什么呢?接下来兔子会做什么?兔子是怎么对小猫说的?说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幼儿猜测兔子与小猫的对话。老师扮兔子,小朋友扮小猫,学一学他们说的话,要注意表情和语气。

引导幼儿讲述小猫寻求狗熊的帮助,狗熊被大跳龙吓坏了的过程,并且学说对话。

幼儿讨论:大象和青蛙,哪个厉害?大象为什么会害怕大跳龙?接下来请幼儿讨论,你们觉得大跳龙是什么样的动物呢?再次让幼儿思考,想象大跳龙到底是什么。

(三)教师播放完整故事视频,幼儿感受故事。

(四)小结提升,拓展表演故事。

讨论: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你会怎么做呢?是不是听到声音就要逃跑呢?引导幼儿明白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勤思考。

7.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篇七

关键词:灵活,创新,趣味性,考核

《C语言程序设计》是目前最常用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功能强大,历史悠久。其显著特点有:(1)C语言是架构式语言,所谓架构式就是代码与数据的分隔化,即程序的各个部分除了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独立,从而使得程序的结构清晰,便于使用、维护与调试。(2)C语言功能齐全,它具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类型,并引入了指针概念,可使程序运行效率更高。另外C语言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支持多种显示器和驱动器,且计算功能、逻辑判断功能也比较强大。目前已经逐步成为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的主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调试方法和基本算法等,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灵活应用该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最终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1 教学方法探讨

C语言牵涉的概念比较复杂,规范繁多,内容都比较抽象,使用灵活(同一功能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容易出錯不少初学者都感到困难因此教好《C语言程序设计》,让学生轻松学好这门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研究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明确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着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在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教改方案。教学内容的改革本着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设计时,要坚持“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编程应用为驱动”,将理论课和实验课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显著教学效果,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1 拓宽视野,改变偏见

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来说,由于许多学生在以前并未接触过,通常会认为计算机语言是很深奥、很难学的,有很多学生在还没有正式开始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时就失去了信心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始的几个课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由于C语言是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有学生认为C语言过时了,不值得学,应该学习面向对象的C++语言或VC++语言,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甚至带点抵触情绪。因此学习C语言的第一步应该是拓宽学生的视野,针对C语言的具体特点,以及该门语言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应用上,从实用性和专业性的角度根本改变学生的偏见。否则课堂内容再精彩也无法吸引学生,更无法促使学生学好这门课。

1.2 精心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是整个教学成功的关键,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地讲授C语言的语法,而C语言语法的学习比较单调与枯燥,教学内容组织不好,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就不理想,从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是读预先备好的课件,讲课内容生硬,没有一点变化,学生反响很大,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为了消除程序语言对学生的神秘性,教师应该对所讲的例题从分析到设计都在课堂现场实现,并当场演示。

课堂教学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Flash为主要开发工具制作了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演示课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注重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原则,将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以课程内容讲解为中心,结合生动形象的例题解析,结构严密,构思精巧,通过直观的图形、动画动态传播演示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C语言的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其解决实用问题的导向作用,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枯燥的理论演绎运动起来,通过设计巧妙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围绕教师的思维而运动。要让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些有趣实用的题目去诱导学生学习,给学生的思维中留下一定的期望与神秘感,促使学生驱动自己的好奇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1.3 以问题为核心,以数据类型的发展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教学内容组织是否恰当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对教材仔细分析,充分理解课程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刚开始学习C语言时,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且存在着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的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说明外,大部分知识点从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而运用,因实际问题的需要,有利于加深记忆,同时也解决了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与如何使用该知识点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环节中,对程序设计的认识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其次是应用,即如何在自己的程序中对知识点加以应用,应用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目的。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的语句和结构,最关键的还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场景(问题),让学生体会在不同的场景中该如何与机器进行交流,即如何写出能与计算机进行沟通的程序,让计算机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对各种不同问题的尝试解决,不但有利于对计算机语言的熟练掌握,而且对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特点也会有更深的体会。

1.4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要使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效果,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有以下两方面。

(1)教学过程中,在讲程序设计例题时,并不一次性的将正确的程序写出来,而是将结果有偏差的程序给出来,然后运行得到一个结果,让学生观察结果,通过对照给定程序的结果与要求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来修改给出的程序,对于最快找到问题症结的学生,给予平时成绩一次加2分的奖励,从而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2)编写程序代码时,适当故意输入一些错误的代码,对于及时发现错误代码的学生实行每发现一个错误奖励0.5分的激励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采用这两种方法时,课堂气氛活跃,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很少。

另外还要布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如果有学生在下一次课的课堂上能将程序设计好,给出正确的结果,并能将正确的思路的讲出来,通常会给予3分的平时成绩奖励,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后积极性。

2 实验内容精心设计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基本以算法设计为主,内容枯燥不易编写,学生上机积极性不高,程序设计过程的成就感不强[2]。本着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原则对传统的实验进行了大幅度拓展,将实验内容按理解实验、验证实验与提高实验为主线贯穿整个实验环节。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思路,先做基本的理解实验,通过理解实验来理解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点;再通过验证实验将书上的例题与老师课堂上的例题进行验证,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的步骤,进而能自己设计书本上的习题的程序;最后布置一个算法设计与过程设计相结合的提高性实验,一步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对每一个知识点,尽可能的先不布置算法方面的作业,而是设计一些紧扣知识点的趣味性的小程序题,学生在实验时,越做越有趣,每次上机后都有一定的成就感。再布置算法方面的实验时,学生由于通过前面的趣味作业对每个知识点和程序设计的过程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与应用,就不再有畏惧感。

当然趣味性的题目只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手段,要真正让学生学好程序设计C语言,关键还是让学生掌握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讲的例题,还是课后布置的作业,我们都设计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用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方面的培养,每年都能培养出一批程序设计优秀的学生来,这点在好多学生后来通过国家计算机等试三级、四级、程序员考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参加各类与计算机相关的比赛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3 强化课程设计,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是整个课程学习的总结与提高,通过必要的课程设计,切实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通常课程设计贯串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内容以具体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为基础,重点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课程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总体方案设计、制定进度上。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经常到学生中去答疑,检查学生设计进度与设计方案、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辅助解决。课程设计尽量做到每个学生的设计有所差别,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环节。对学生的设计方案不追求最优,只要合理就支持学生坚持完成,最后在考评阶段进行重点点评。

课程设计结束时学生必须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同时还要进行答辩。学生答辩结束教师给予正确引导,指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完善。答辩前学生要事先准备大量的知识点,答辩过程不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设计的优缺点也了解了别人的设计思想开阔了视野。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好评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所学内容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和系统性了解;(2)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3)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创新意识[3]。

4 改革评价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由理论与上机实践两个方面组成,只注重哪一个环节都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式,才能使效果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方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是:理论部分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分,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机实验成绩占20分,70分钟的时间主要由一道改错题、二道程序设计题目组成,其中改错题重点考核学生的语法与思维分析能力;程序设计题主要考核学生的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部分占总成绩的20分,平时作业成绩占1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对待平时作业的态度。采取这种考核方法,不但可以避免在考核学生时的片面性,兼顾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个环节,更主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对培养高素质、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创造了条件[4]。

5 结束语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只有较好地组织这两个环节,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好的有用的知识,才能避免理论与实践脱钩,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很多理工科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如何更好地组织好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人们努力去探索,只有不断努力,精心组织实施,才能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取得长足的进展也才能使教学改革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大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71(1):36-38.

[2]周龙昌,陈小鹏,王琳琳,等.精心设计实习内容,提高认识实习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113-115.

[3]杨忠.仪器仪表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3(6):20-22.

8.基于C语言的递归程序设计分析 篇八

关键词 递归;循环;C语言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1-0031-01

递归作为一种正对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解决方案,在整个编程语言学习及程序设计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对于这样一种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的编程技术,在讲解上和学生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困难。

1 递归的基本条件

循环结构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之一,主要应用在处理某些需要重复执行特定语句的情况下,通常在使用循环时我们需要明确三个重要条件:

1)循环的初始条件。可以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而这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仍与原来的解决方法相同,只是所处理的问题的规模有规律地递减。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同,调用函数的参数每次不同(有规律地递减),如果没有规律也就不能运用递归方法求解。

2)循环的中止条件(或在什么情况下循环运行)。每个子问题必须比原来问题的规模更小,即使小一号也行,如果能够迅速减小规模更好。

3)程序有趋于结束的趋势。必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束递归的条件。当问题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一般的时候应该是规模足够小),问题的解是已知的,在这个地方能结束递归调用,不然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陷入死循环。

而递归作为一种算法,在数学上我们时这样定义它的,以n的阶乘为例:

0!=1(*)

n!=n*(n-1) 当n>0时 (**)

其中(*)称为基本实例(基本实例的值必须是直接获得的);(**)称为递归归约。递归被定义为:自身定义为一种含有自身简化的形式。那么从形式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①每个递归定义必须有一个(或者多个)基本实例;②递归归约最终归结到基本实例;③在基本实例处停止递归。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递归的算法形式条件和循环的条件是非常类似的。

那么在运行递归函数时,逻辑上我们可以认为递归函数有无限的自身拷贝,完成某个递归调用后,控制返回到先前的调用环境。这同循环算法在思想上也是异曲同工的。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编写一个循环结构来替代递归。

造成这种可替代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为止的编译系统处理递归函数时,在编译之后都是自动将递归转化为循环的。但是和循环不同的是,编译后的递归需要创建一个内存栈来存储递归过程中的临时变量,对于递归函数的调用和返回操作,则分别对应栈的入栈和出栈。

因此任何一个递归程序都可以通过引入堆栈的形式来转化为循环,这种转化其实就是模拟计算机实现递归的过程。你可以考虑人脑来计算递归的过程:先倒过来向前递归,到达最初点以后再正过来向后递推,堆栈的作用就是记住过程中的临时变量。虽然这样做只不过是模拟递归的执行过程,将原来由编译器实现的事情在程序中用代码实现了一遍,但是确实可以通过循环和堆栈的数据结构特性来实现递归的算法和递归函数的功能。

2 递归问题分析

递归程序最少有两种方法可以写出。第一种是想办法把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能用数学表达式写出的,可以直接把数学表达式变为程序;第二种是按照递归的基本条件,分析所给问题的结构,一个问题总具有一定的规模,想办法把规模变小,使小规模的问题与原问题具有相同的解法,当规模足够小时,该问题的解是已知的,这时可以套用后面所讲的一般递归程序的结构来写递归程序。

例1:求n!。经过分析n!可以表示为

假定n!是一个long型,则直接写出程序如下:

long func(int n) //求n!

{if(n==1 || n==0)

return 1;

return n*func(n-1);

}

例2:求Fibonacci数列(非波纳契)的第n项,该数列表示如下:

按照例1的方法,写出程序如下:

longfib(int n)

{ if( (n==1||(n==2) )

① return 1;

else

② return fib(n-1)+fib(n-2);

}

如输入n=4,程序(具体程序用行标号代替)的执行过程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以上程序,大部分学生对递归函数的执行过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例3:用递归的方法将一个正整数n按位输出,如输入2008,输出2 0 0 8,n的位数不确定,可以是任意正整数。

分析:①函数应该是处理整数n,并且是输出,用PrintNum(int n)来实现这一功能;②如果n的规模很小(只有1位),可以直接输出后结束程序;(这里应该知道n的位数是问题的规模);③把问题的规模变小,去掉n的某1位(在实际讲解时是去掉个位,因为去掉个位比较容易一些,我们用k=n%10保存个位,n=n/10就可以去掉个位),余下位形成一个新的规模比原数小的数,再在新数上递归调用函数,这个新数按要求输出后,去掉的这一位因为是个位,所以应该把它输出到新数的后面。

通过以上分析,写出程序如下:

void PrintNum(int n)/*该函数能把n按要求输出*/

{ int k;

if(n<10){ printf("%2d",n); return ;} /*如果规模很小,则直接处理后结束程序*/

k=n%10; /*在n中提出个位数字*/

PrintNum(n/10);/*把规模更小的子问题递归调用函数来处理*/

printf("%2d",k);

}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学生对递归函数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递归程序的写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一般递归程序的结构如下,几乎所有递归程序都可以按照这个结构去分析并写程序。

ReturnType Function(问题描述及规模)/* 在程序内部我们应该认为函数Function已经具备处理这类问题的功能,它可以直接被调用 */

我们根据这个结构,要求学生回过来简单看一下前面的三个例子,多数学生便会对递归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之后引入汉诺塔问题,该问题的分析方法类似于例3,并套用这个结构,让学生自己试着写该问题的程序,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能自己写出递归函数来。

3 总结

在C语言中,函数一直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递归又是最难掌握的一类函数,本文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首先分析递归的基本条件,从由易到难的顺序,设计了一些教学实例,重点让学生了解递归函数的写法以及执行情况,最后总结出递归函数的一般程序结构,使学生能正确设计递归程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Robert Sedgewick.C算法(第一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9.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九

大家好!我是**县第二幼儿园的王**,我今天进行的是大班语言领域活动《量词大闯关》,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学背景设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断增强,每每与孩子说话或者做手工的时候,总会时不时地听到孩子跟我说:“老师请给我一个勺子,请给我一个剪子···”经常有幼儿用错量词,闹出很多笑话。于是我根据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及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设计了这次语言活动《量词大闯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它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根据孩子们熟悉的各类闯关游戏,我充分利用电子设备将课件游戏与语言活动有机融合,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量词的正确使用。

二、教学目标:本活动目标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的现状,涵盖了:

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正确使用量词表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能力目标:通过闯关游戏,能够大胆进行表述活动;

情感态度目标:以愉悦的情绪参与活动,体验闯关游戏的快乐等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本次活动内容与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确定了本活动的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正确使用量词表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2、活动难点:通过闯关游戏,能够大胆进行表述活动。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法:整个教学环节我都直接运用图片和实物,请幼儿观察直接正确运用量词进行大胆表述;

2、多媒体教学: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整个活动过程贯穿于一个比赛游戏活动之中,运用欢庆的音乐和动画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游戏教学法:整个活动我通过创设情境、闯关游戏等,使幼儿始终在一个竞赛的氛围中,同时也通过游戏感觉到轻松的教学活动氛围。

五、教学准备:本此活动选择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准备:包括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两方面:

1、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表示单一物品的量词。

2、物质准备:课件、篮子三个、录音若干段。

六、教学过程:依据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小熊到超市去买东西,用错了量词闹出了笑话引出量词的概念,初步感知对量词的正确使用(如一本书、两朵花、三条小鱼、四个西瓜)。明确什么叫做量词以及量词的用处。

(二)、闯关游戏,不同形式加强幼儿量词的正确使用

1、游戏:“大胆说出来”出示课件图片让幼儿通过抢答的形式大胆的表述事物的量词,幼儿自主学习量词的使用,幼儿注意观察、猜想,敢于大胆并正确使用量词对画面物品的进行描述。此环节为突破难点做了很好的铺垫。

2、游戏:“宝贝往前冲”出示课件,请幼儿仔细听录音,判断对错并能够纠正错误。通过提高幼儿的听辨、改错能力。调动幼儿运用看、听、说等多种感官,大胆的表述。本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听完录音之后先让孩子们进行判断,然后通过神秘的电脑判断对错,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与神秘感,并对幼儿及时鼓励。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充分发挥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

3、游戏:“小组大比拼”。幼儿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讨论篮子里面的实物,然后通过幼儿代表说出来,每小组五样不同的生活中常见表示单一物品的量词,幼儿说对的多得分就多,此环节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竞争、合作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对量词的使用,体验量词游戏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通过总结各小组的分数,总结幼儿本次活动的成果。对幼儿分层次进行表扬和鼓励。

(四)、活动延伸游戏、生活可以更广泛的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七、教学延伸

1、生活中继续寻找、正确使用量词。

益智区:不断丰富“有趣的魔箱”中的量词卡片并摸一摸,说一说。

八、教学反思:

10.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十

大家好!

我是大一班的保育员卢xx,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凤凰康轩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大班上册语言活动《老奶奶的开心房》。下面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谈谈我对本次活动的设计:

一、说教材

《老奶奶的开心房》是一篇描写一群乐于助人的邻居们帮助老奶奶修房子的故事,教材上画面清晰,人物表情丰富,这便于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教材分四幅图画逐步呈现了老奶奶怎样从爱叹气变成一个开心老奶奶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幼儿也在不断的成长,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我设计了符合幼儿大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老奶奶的开心房》,引导幼儿要向邻居们一样乐于助人,通过ppt和图片对比理解故事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根据已上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幼儿的认知、心理特征及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ppt上生动的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通过玩“找不同”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对比房子的前后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用较完整的话说出“我帮助过××做过某些事情”。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整篇故事与老奶奶出门前后表情的变化,体会老奶奶邻居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从而引导幼儿也要向邻居们一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宝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观察图片之间的对比,说出房子粉刷前后有什么不同,体会邻居们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难点:让幼儿理解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四、说活动准备

1、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

2、物质准备: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该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主要是以幼儿为主。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享受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快乐。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我采用了“图片观察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进行欣赏,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及其意思。其次运用“游戏法”,通过游戏“找不同”让幼儿亲自体验找出两张图片不同之处的快乐,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乐于助人品德的深刻内涵。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导入活动;基本活动;延伸活动。

1、导入活动(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每天跟老师在一起玩开心不开心呀?那咱们今天有一位老奶奶,我们一起去看看她是不是也和咱们小朋友们一样每天都开开心心呢?(通过此问题引出接下来的基本活动)

2、基本活动

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老奶奶家看她,由此引出幻灯片,共设计五张,通过观察第一幅图片,教师提问:老奶奶怎么样了呀?为什么会不开心?引导幼儿观察屋中的陈设,都有些什么?(为后面的讲解作铺垫)。出示图片2,引导幼儿知道老奶奶出远门散心去了,教师提问:邻居们来到谁的家了?他们都在干什么呢?(与导入部分相呼应)。这时让幼儿发挥想象,房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出示图片3,让幼儿简单看一下,明白房子变漂亮了,老奶奶十分高兴。紧接着出示图片4,我设计了两幅图片,通过玩“找不同”的游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说“我发现什么东西由什么变成了什么”。教师提问:房子变漂亮了,这些都是谁干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是邻居们的功劳,借此鼓励幼儿也要向邻居们学习,突出重点。出示图片5,邻居们给老奶奶送来了鲜花,也送来了祝福,教师提问:他们会说些社么呢?(借此渗透礼仪教育),观察图片上人物表情,使幼儿理解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

3、延伸活动

通过提问的方式,邻居们帮助了老奶奶,他们都这么有爱心,那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也都很有爱心,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说“我帮助过××做过××事情”,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七、设计亮点

11.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究 篇十一

摘要:在应用型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对课程合理定位,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案例引导为教学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案例引导 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2.1-4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遵循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规律,突出实践应用的一种人才教育培养模式。“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计算机、电子、通讯等专业学生在跨入大学校门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增加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浓厚兴趣以及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及开发能力都至关重要。

一、现状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生刚接触计算机语言,同时C语言作为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常规教学内容重在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所选编程实例大多用于语法规则的验证和说明。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于接受,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2、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枯燥,学生多按实验教材和教师指导的程序一步一步完成,课下很少相互间进行交流,学生虽然有一定收获但是也束缚了手脚。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开始的前几次上机过程还饶有兴趣后又感觉枯燥无比,逐渐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产生较大误区,觉得C语言没有多大用处,从而放弃认真学习C语言的机会。

3、在教学方法上,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简单地按照课本顺序循序渐进地教学,每一节课都要记住许多语法细节而实践环节少,学生不知综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吃不透、用不活所学语言知识,在开发综合应用程序时,软件设计能力较差。

二、C语言教学方法探究

1、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十足,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与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的影响都是十分关注的,同时,他们对于课程知识的适用性了解很少。如果课堂教学能从教育心理学出发,通过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编程很奇妙,很有趣,并愿意在编写出来后通过不断修改完善,相互分享,从而增加他们完成一个程序后的成就感,进一步激起他们深入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欲望。

2、改进教学方法,把编程解题思路和程序测试等放在首位

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由整体到具体,由设计算法到书写程序并进行调试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及正确的思维模式。课堂教学组织过程重在从一个较完整的程序例子开始,该例子包含了该语言中的主要语句,目的是使学生先对程序有个初步的印象,再简单介绍该例子中用到的语句,让学生对该语言的学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当作授课的重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正确思维模式。

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另一个拦路虎就是程序调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学生在上机输入程序后,编译时还会出现各种问题,加之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看不懂message窗口中的英文提示信息,导致大多数学生面对机器不知所措,而这种情形又降低了他们学好这门课的信心以及学习这门课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好的方法使学生少出现这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这门课程的信心。

3、将算法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每道题的讲解者从构造算法出发,着重于讲解算法的逻辑,以训练学生的实际编程序能力为目标。C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一般不是在于语法,而是如何根据算法编写程序问题。一题多解,注重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而语言只是形式。没有正确的算法,计算机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此在算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实例进行,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和语句。同时让学生知道根据同一个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从易于理解到精简的算法,从而比较这些算法之间的优劣。了解算法的优化。通过对算法的优化练习,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写算法的水平。使得学生真正了解到算法是程序的灵魂。

4、以实例为引导,讲解语法规则

《C语言程序设计》中很多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比如,在介绍程序控制结构时,我们可以从简单的猜数游戏入手,从而对分支结构做重点阐述,再进一步增加难度过渡到条件的嵌套和循环的学习中。所以教学中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以这几点做为案例选择的基准:1)选择的案例能够包括已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2)案例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兴趣相关,能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引发学生的相互讨论;3)案例的内容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编程语言的信心。

5、循序渐进的课堂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以案例分析为第一教学阶段,利用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对这个功能程序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自我讨论,分析结果和问题,最后归纳总结;以自主训练为第二教学阶段,引导学生能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达到快速、准确掌握技能的目的;以总结评价为第三教学阶段,通过引导学生的交流体会,进一步归纳尚待解答的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全面思考并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计算机相关科目的教学目标也随之有了深远的影响与改变。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C语言的语法并不完全是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而让学生学会用C语言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对学习编程这条道路上体会到更多学习乐趣,尝试成功的喜悦才是这门课程的基本学习目标,从而让《C语言程序设计》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

参考文献:

[1]谢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7-140.

[2] 胡艳华.《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改简论》[J].计算机教育,2011(2):107-109.

[3] 第惠多斯.《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 篇十二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各电气类专业都开设《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由于现在单片机编程使用C语言, 因此增设了《单片机C51程序设计》课程, 那么《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其先导课程, 它的开设就是十分必要的。该课程已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专业基础课。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教学要真正体现“专业”、“基础”的特点。因此, 在教学中一直探索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让学生能轻松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程序结构等程序设计的基础;二是如何使学生学以致用, 能根据设计要求, 熟练地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并熟练调试程序, 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前者是知识的传授问题, 后者是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出发点是学习语言, 注重C语言的语法学习, 将学生陷入繁琐的语法学习中, 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传授, 而没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 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枯燥、难学, 学完也还是不会独立编程, 更不知道和自己的专业以及后续课程有什么联系, 当然也培养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我院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施中, 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革。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 为了达到既能让学生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采取任务驱动法, 即以项目为驱动力, 从分析任务开始, 讲解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编程知识和技能, 在讲授知识点过程中, 引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 以小组讨论形式共同设计制作完成项目。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设计具体教学项目, 分析建立能力模块, 构建内容体系结构, 见表1。

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行为 (见图1) 。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 直观地说明在实施项目教学中,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与教学活动的具体关系和项目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

三、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为了达到项目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合理选择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因此, 在选择项目时, 我们考虑了以下问题:所选项目是否包含C语言编程的关键知识点;所选项目是否是现实的、实用的;所选项目是否能充分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所选项目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项目的难度是否适中。

2. 教师要发挥好协助作用

项目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精神及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 提供学习资源, 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 并能在每个项目结束时给出正确的学习效果评价。

3. 学习效果评价一定要合理

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综合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各环节的表现、完成作业的质量, 另外还要注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力的发展。要适时鼓励学生, 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及学习过程的思考, 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片面的、不正确的评价可能会阻碍学生的思考, 或削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改革后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使学生通过项目编程, 掌握语言的编程知识, 培养了编程实践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了创新和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3.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十三

说教材分析

“梦”是我们熟悉且能引发想象的主题。这首诗歌将孩子们甜蜜的生活融入到优美的文学表达与充满诗意的意境中,创设了一种优美、温柔的梦境。充满童趣和文学美,给人以遐想。它无论从意境还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为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能使幼儿从巧妙的构思中获得丰实的美感。《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活动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又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我将从情感体验入手,结合幼儿原有经验,在欣赏中分析理解,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并通过操作性地创作,学习运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梦。

说学情分析

再将视线投向我们园大班幼儿。他们聪明、活泼、好奇、探究欲望强,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表现力。同时,“梦”这个话题也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能勾起他们充分的想象。因此,我将充分让幼儿体验、交流、操作、创作、表达、共享经验,让他们把诗歌的美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在多感官参与下自主、自信的获得提高。

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育主题内容和其蕴含的教育价值,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现有水平及发展需要,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我预设了三个目标,分别是

1. 理解诗歌,体会梦的温馨与甜蜜。(活动重点)

2.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分析叠词“柔柔、轻轻、细细”的作用,学习仿编自己的梦。(活动难点)

3.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及初步的赏析能力。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同时幼儿在与环境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一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活动准备上从三方面入手: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与家长相互交流自己做过的美梦。

物质准备:1.课件:诗歌的动画制作成可操作的白板课件

2.每一个幼儿提供一张纸,辅助性贴画、画笔一支

3.轻柔充满梦境的音乐

环境准备:区角中创设相关主题的活动环境,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供幼儿操

作、游戏、进一步积累经验。

说学法与教法

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应该多提供丰富的学法供幼儿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本活动,幼儿的学法有情境体验法、交流讨论法、表演法、操作法、多感官参与法等。

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创设宽松、自由、师幼互动的活动氛围,采取的教法有示范法、启发引导法、课件演示法、经验迁移法,以此帮助幼儿解决重难点问题,促进幼儿更加优化的游戏、学习、表达。

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实现目标的具体实施环节,要体现层层深入、重难点突出,同时,《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一、 交流自己做过的美梦,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1.教师生动讲述自己的一个美梦。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一个美梦。

教师是幼儿最好的学习伙伴,也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引导者。为了勾起孩子们的同感共情,我首先直入主题,说出自己甜蜜的梦。教师生动地讲述,将会带领孩子们进入梦境,情感体验更直接,且起到了示范作用,营造了宽松、自由、温馨的氛围。

教师的感染力作用之下,孩子们一定也想表达。迎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就让幼儿先相互交流自己做过的美梦。相互交流,突出了生生互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幼儿、个别指导的机会。当每一个孩子们满足了说的欲望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幼儿在集体中表达,能力强幼儿的表达也是一种示范,起到经验共享的作用。能力弱的幼儿有了一次表达后,再次在集体面前讲述就会自信得多。

二、 赏析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和运用。

1.利用白板课件,完整欣赏诗歌。

2.分段赏析诗歌,理解并表演朗诵。

3.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开始切入到活动的重点环节:赏析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和运用。

结合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按照总(完整欣赏,初步说说自己最喜欢、记忆最深刻的诗句)再分段赏析(从“我”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最后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每段赏析时采用教师有感情朗诵后幼儿回答重点问题,再让幼儿通过课件演示验证诗歌内容并带领全体小伙伴有感情表演朗诵。最后交流朗诵和赏析后的感受,层层深入地体验诗歌所营造的童趣画面和表达的美好情感。对于诗歌中出现的“柔柔”、“轻轻”、“细细”这三个叠词,要重点表达和拓展,感受叠词表达创造出的美感和温馨,让幼儿举一反三地稍加运用。最后一段则从情感体验入手,让幼儿放松、开心、夸张地表演朗诵:“在梦里,我咯咯得笑啊! 笑个不停。不,这不是梦,这是真的!”最后再总体感受(赏析完再带领幼儿交流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感受到现在生活的美好、甜蜜,渗透热爱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感恩之情。)

三、 仿编诗歌。

1.每一个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画面创作“我的梦”,并有感情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

2.教师帮助个别幼儿将创作的内容制作到白板中,让幼儿利用课件朗诵自己仿编的“我的梦”

学习文学作品,就是让幼儿赏析后进行运用,从而发展孩子们的语言及文学素养。有关“梦”的话题,孩子们有充足的素材,如何运用诗歌的语言进行表达是有难度的,这也是本次活动难点环节——仿编诗歌。

以往,由于时间和幼儿能力差异的原因,我们的课堂上,仿编就成了老师几个孩子的`“一言堂”。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的。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大胆自信地创作。我首先采用创作诗歌画面的方式,让幼儿根据提供的画纸、辅助性贴画、画笔创作自己的梦。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直接用画笔创作。这样的材料提供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了多层次的表达手段,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当幼儿创作完画面的内容后,再根据画面内容仿编诗歌,降低了难度。教师在巡回倾听幼儿仿编后,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幼儿,将他们的诗歌内容制作到白板中,让幼儿边操作白板边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搭建交流学习、共享经验的平台。

四、 延伸活动。

区角中创设有关这个主题的环境,提供操作性材料。如语言区提供白板课件,供幼儿朗诵和创作;表演区提供道具,让幼儿表演诗歌,或创作新的诗歌进行表演;美工区提供各种画笔和纸张、废旧材料,让幼儿创作“梦”主题的绘画和手工……

14.中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篇十四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的名字叫王歆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微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等环节来展示本节课的说课。

一 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编制生动有趣的情节来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易于被幼儿接受。《小蜗牛的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选用了幼儿所熟悉的小鸟、大象、小兔子等动物形象,以小蜗牛的内心想法、行为活动为主线展开情节讲述。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二 说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有了相应发展,能够比较好的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但是此阶段幼儿理解水平有限,要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还纯在一定困难。

二 说教学目标

按照《新纲要》的教育木匾,并且结合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确定本次活动目标为:

1、情感目标:体验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朋友间的友爱,乐于帮助他人,给别人带来快乐。

2、能力目标:提高欣赏童话故事的能力,并且发展感受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能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 说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活动目标,我确定了活动的重点、难点如下:

1、活动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并且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2、活动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3、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中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等方面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

四 说教学准备

一)物质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2、空白圆形卡片、彩笔,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二)知识经验准备:中班的幼儿已经能看懂单一的图画,并能够根据画面说出有什么东西,发生率什么事。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主要采用里如下的教法:

1、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是幼儿通过直接观赏故事图片来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讲述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3、讨论法: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

4、提问法:提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观察法、发现法、讲述法。

1、观察法:幼儿仔细观察故事的画面,了解故事讲述的内容,大致理解故事内涵和情节。

2、讨论法:幼儿通过与同伴一起交流讨论故事里讲述的内容,大胆猜想,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3、讲述法:幼儿在大致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且尝试复述故事。

六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一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教师出示两张表情(微笑、哭泣)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

在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

【设计意图】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且引出主题。既能激发幼儿积极听讲的兴趣,也将活动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二)进行部分:讲述故事内容,提出具体问题。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简单的问题:

(1)故事的名称;(2)故事有那些角色;

(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2、分段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教师分两次提问(播放课件前,播放课件后):

(1)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大家知道小动物们在为自己的朋友们做什么?(2)朋友感到怎样?

(3)咦?看看小蜗牛这怎么了?猜猜它为什么不高兴?(播放故事录音:小蜗牛不开行的原因)

(4)小朋友们来帮小蜗牛想个办法,想想它还能为朋友做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结合经验充分想象并讲述,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合作讨论。

3、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欣赏结束,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逐级提问

(1)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一件什么的事情?(2)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大家?

(3)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小蜗牛了不起?

教师逐步引导儿童理解故事的含义: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但它有帮助朋友的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于是就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教师要着重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思想内涵,并且进行情感教育。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感官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解决活动重点。

三)结束部分: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更深刻的理解故事主题

教师要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帮助他人给别人带来快乐的:

(1)我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2)我为小朋友做了什么;(3)我为老师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简单表述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并且激发幼儿主动帮助他人,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兴趣。并且解决活动难点。

七 说活动反思

15.论《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数组 篇十五

关键词:C语言,数组,下标

1、数组的概念

程序设计中,为了处理方便,把具有相同类型的若干变量按有序的形式组织起来,这些有序排列的同类数据元素的集合称为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属于同一个数据类型。用一个统一的数组名或下标来唯一地确定数组中的元素。在C语言中,数组属于构造数据类型。一个数组可以分解为多个数组元素,这些数组元素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或是构造类型。因此按数组元素的类型不同,数组又可分为数值数组、字符数组、指针数组、结构数组等各种类别。

2、数组类型

2.1 一维数组

2.1.1 一维数组的定义

一维数组的定义形式:

类型说明符数组名[常量表达式];

类型说明符是任意一种基本数据类型或构造数据类型。

数组名是用户定义的数组标识符。

方括号中的常量表达式表示数据元素的个数,也称为数组的长度,可以是整型常量或整型表达式。

例如:int n[5];

这条语句定义了一个具有5个整型元素的名为n数组。这些整数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

2.1.2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给数组赋值的方法除了用赋值语句对数组元素逐个赋值外,还可采用初始化赋值和动态赋值的方法。

数组初始化赋值是指在数组说明时给数组元素赋予初值。数组初始化是在编译阶段进行的。这样将减少运行时间,提高效率。

例如:int array[5]={1, 2, 3, 4, 5};

还有一部分情况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对数组作动态赋值。

2.2 二维数组

2.2.1 二维数组的定义

二维数组一般形式是:

类型说明符数组名[常量表达式1][常量表达式2];

其中常量表达式1表示第一维下标的长度,常量表达式2表示第二维下标的长度。C语言对二维数组采用的定义方式,使我们可以把二维数组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一维数组,它的元素又是一个一维数组。

例如:

int a[3][4];说明了一个三行四列的数组,数组名为a,其下标变量的类型为整型。该数组的下标变量共有3×4个,即:

在c语言中,二维数组中元素是按行排列的,即在内存中先顺序存放第一行的元素,再存放第二行的元素。

2.2.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二维数组初始化也是在类型说明时给各下标变量赋以初值。二维数组可按行分段赋值,也可按行连续赋值。例如对数组a[5][3]:

1) 按行分段赋值可写为:

2) 按行连续赋值可写为:

这两种赋初值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

和一维数组一样,二维数组也可作动态赋值,它常常和二重循环联系在一起。

2.3 字符数组

2.3.1 字符数组的定义

用来存放字符数据的数组就是字符数组。在c语言中没有专门的字符串变量,通常就是用一个字符数组来存放一个字符串。字符数组中一个元素存放一个字符,字符数组的定义形式和数值数组类似。

2.3.2 字符数组的初始化

字符数组可以在定义之后用赋值语句加以赋值。

由于字符型与整型是互相通用的,故上面的定义也可以可写为:int a[5];但这时每个数组元素占2个字节的内存单元。

字符数组也允许在类型说明时作初始化赋值。

例如:char c[10]={`c`, ``, `p`, `r`, o`, g`, r`, `a`, `m`};

C语言允许用字符串的方式对数组作初始化赋值。例如:

用字符串方式赋值比用字符逐个赋值要多占一个字节,用于存放字符串结束标志''。

除了上述用字符串赋初值的办法外,还可用printf函数和scanf函数一次性输出输入一个字符数组中的字符串,而不必使用循环语句逐个地输入输出每个字符。

注意在本例的printf函数中,使用的格式字符串为"%s",表示输出的是一个字符串。而在输出表列中只给出数组名即可。

不能写为:printf ("%s", c[]) 。

2.4 指针数组

2.4.1 指针数组的定义

一个数组,其元素均为指针类型数据,称为指针数组,也就是说,指针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相当于一个指针变量。

指针数组的定义格式为:

类型名*数组名[数组长度];

例如:float*p[3];

因为下标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于指针运算符*,因此p先与[3]结合,形成p[3]形式,这显然是数组形式,它有3个元素。然后再与p前面的"*"结合,"*"表示此数组是指针类型的,每个数组元素(相当于一个指针变量)都可指向一个float变量。上述定义等价于:float* (p[3]) ;

说明p是一个含有3个元素的数组,数组元素为指向floa型变量的指针变量。

又如:

int*pn[5];/*定义一个5个元素的指针数组,数组元素为指向int型变量的指针变量*/

2.4.2 指针数组引用

不论指针数组是什么类型,指针数组的每个数组元素都用来保存一个地址值,在Turbo C下,每个数组元素是一个unsigned int型变量,占用2个字节。

指针数组定义后,可以使数组元素指向一个变量和其他数组的首地址。下面是一个指针数组定义和引用的例子。

程序运行的结果为:

How are you

说明:

(1) 程序中c1, c2被定义为字符数组并初始化;c3是一个指针变量,指向字符串所在字符数组的首地址。

(2) 语句char*pArray[3];定义了三个元素的指针数组pArray,数组元素是指向char型变量或数组的指针变量。

(3) 语句pArray[0]=c1;将字符数组c1的首地址赋给pArray[0],指针变量pArray[0]指向了c1的首地址。

(4) for循环中,语句printf ("%s", pArray[i]) ;依次打印了三个字符数组的内容。比如,pArray[0]里存放了c1的首地址,print ("%s", pArray[0]) 和printf ("%s", c1) 的作用是相同的。

3. 小结

3.1 数组是程序设计中最常用的数据结构,要掌握数据的定义方式。

3.2 数组的赋值常采用初始化赋值和赋值语句方式赋值。在用赋值语句赋值时,不能整体赋值,而必须采用循环语句法。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M], 2002

16.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篇十六

关键词:C语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6-6122-02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专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C语言,不仅为后续C++、Java等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从事软件编程的必备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高职学生认为C语言界面灰暗、语法繁杂、枯燥无味,对C语言望而生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少学生虽然学习了C语言,但是不会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更不用说解决实际问题了。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 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学生文化基础差,C语言学习入门难

高职生源广泛,既有普高生,也有职高生,还有中职对口升学上来的,当然还包括一部分自主招生录入的学生。不论以何种方式进入高职,他们总体文化基础比较差,对C语言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一方面,C语言的运行环境不论是Turbo C还是Visual C++都是纯英文运行环境,对英语能力要求较高,而我们的学生在英语方面恰恰是弱项。另一方面,编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我们的学生相反,形象思维能力好一点,逻辑思维能力大都较弱。所以基础差导致学生入学之初看到C语言的运行环境,还没有开始学习怯步了。

1.2 学生缺乏学习C语言的兴趣

C语言程序设计在教学中既有语法的学习,也有编程思想如程序结构、数据结构等的学习。C语言数据类型和运算符丰富,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的自由度很大,这本来是C语言的优点,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恰恰都变成了缺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再加上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语法开始,按部就班,缺乏贴近生活的实例,导致学生学了很多语法,确写不出一个程序,久而久之,对C语言的学习便失去了兴趣。

1.3 缺乏良好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教师先在教室里讲解课本内容,然后在机房实践中学生将老师讲过的程序录入到机器中,运行出正确的结果就完事大吉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老师的指挥棒指到哪里,学生执行到哪里,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一旦遇到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学生就会无从下手。

1.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编程的入门基础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抽象思维转向C语言的计算思维,能用C语言的方式思考问题,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这些都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进行练习,实践教学的效果对C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基本上还延续着几十年约定俗成习惯,理论课完毕后,老师布置与其相符的任务,学生通过上级来验证上课的内容是否正确,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重视程序运行的结果,忽视程序设计的过程。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选取的例子都是课本上的例题,这些题目往往更注重C语言本身的语法规则,离社会实际比较遥远,学习之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在上课过程中,一位老师指导众多学生,无法详细的为每位学生进行辅导,学生遇到问题也是一知半解,实践课不能起到巩固理论课学习的作用。

1.5考核方式单一

大部分院校对C语言的考核都以考试为主,操作为辅,或者干脆不进行操作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语法,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重语法轻编程能力培养的现象,本末倒置,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对策

2.1激发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

C语言是程序设计的入门基础课,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程序,也不知道什么是算法,对C语言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学生肯定会畏学,甚至厌学。因此在C语言学习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当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所学课程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在学习C语言之初,我们要多准备一些用C语言编制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C语言是有用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供一些简单的验证性的实例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运行,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也可以编程,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

2.2 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用C语言的方式进行思考

在C语言教学中一个难点是兴趣的培养,另一个就是编程思维的培养。我们早已习惯现有的思维方式,但是C语言使用的却是自己独有的机器思维方式。在刚学C语言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不理解明明3+2一看就知道等于5,我们却在C语言中定义变量,进行运算再输出结果这样复杂而又陌生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小学生都会的问题。学生们大感困惑与迷茫,实际上这就是C语言的处理方式,即输入à处理à输出。其中的处理过程最为关键,也就是算法,编程能力最核心的体现。我们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算法能力,在教学中,时刻让学生用C语言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3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C语言程序设计主要培养学成的编程能力,这个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不像Photoshop、Flash等课程形象、直观、生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例如在讲到变量交换时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引入中间变量,引入中间变量进行交换后他们眼花缭乱,变量不知所踪。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使用现实中的实例——两个人交换座位,来进行模拟变量交换,学生马上就理解为什么引入中间变量了。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实例,是我们的学生更好的掌握C语言。

2.4 加强实践锻炼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程序设计师,就必须在实践中锻炼,不断积累编程经验。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既有验证型程序,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也要有扩展型程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只有验证型程序,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只要录入代码即可;如果只有扩展型程序,学生因为太难会无从下手,只有二者结合起来,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2.5 建立立体式教学,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脑和手机的便捷使用,我们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结合这些高科技,建立全方位立体式教学环境,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我们建立了课程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在线编程,系统在线监测程序正确与否;教师也可以在线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有网络,学生就可以进行C语言的学习。同时积极鼓励同学参加各种程序设计大赛,如蓝桥杯、ACM程序设计大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辅之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方红琴,立体式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2(12).

[2] 丁辉.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3).

[3] 屈喜琴,石卉,陈忠贵.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软件导刊,2012(6).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800字高中下一篇:关联词语填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