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明方案

2024-08-02

创新发明方案(精选14篇)

1.创新发明方案 篇一

1.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也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效率为核心,重建企业形象。

2.开拓知识,创新服务。

3.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黄汉清

4.前不久,美国希尔曼律师事务所中国合伙人见到我,开玩笑说,你做的事情,都是我没有做过的。他们是专门做合并收购的,而我想一个点子或一件事,从来不去用别人用过的方法。我的每个交易案,都有很多创新的地方,这就是我最自豪的。

5.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质技能创新的优良工具。我们一定要推行以自我批判为中心的组织改造和优化活动。自我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总的目标是要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

6.处处都推倒这道冷漠的墙,给有创新精神的人,革新者,创造着开路,这就是管理机关和领导人的重要任务。 阿法纳西耶夫

7.所谓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而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引进新组合,实现创新。 熊彼特

8.微软离破产只有个月。他的意思是说,假如企业无法不断的创新进步,也许一年后就不复存在了。企业如此,人亦如此。

9.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10.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司汤达

11.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朱清时

1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正因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13.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尤其是有效的管理。——阿法纳西耶夫

14.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15.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

16.凡能独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对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吴有训

17.干部怎样对市场?创与闯。既要创新创造;又要有闯劲冲劲。——张瑞敏

18.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19.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

20.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斯迈尔斯

21.作为一个未来的总裁,就应具有激发和识别创新思想的才能。——斯威尼

22.科学技术史证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朗加明

23.渐进就是守旧。因此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务必一步到位。——张瑞敏

24.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潜质。——詹姆斯·莫尔斯

25.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郭光华

26.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亚瑟·柯斯勒

27.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28.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29.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

30.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31.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歌德

32.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33.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34.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创新的奥秘》

35.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

36.凡能独立工作的人,一定能对自己的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路线。——吴有训

37.凡是创新的时代总会有人死在半路上,但是这些失败或者遇到困难的公司并不代表他没有价值,他的价值就是告诉大家其实这个领域是可以一试的。 —— 李学凌

38.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

39.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 ——本田宗一郎

40.或者创新,或者消亡。尤其是在技术推动型产业,再也没有比成功消失得更快的了。 —— 比尔·萨波里托

2.创新发明方案 篇二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缩略词的英译, 由原苏联的G.S.Altshuller博士于1946年创立。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 从抽样的20万件专利中选出4万件作为解决发明问题的代表, 提出一套进行发明即产品创新的方法理论TRIZ。20世纪80年代前, 它对别国严格保密。1992年后随着苏联解体, 一批TRIZ专家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 才逐渐流传到美欧亚和世界各国[1]。

TRIZ的出现, 给创新这一现代社会中最活跃的元素带来了革命。TRIZ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创新理论, 它还是一种思维模式, 能够帮助我们形成一种系统的、流程化的创新设计思考模式, 有助于人们在几乎所有事情中找到创新的方法[2]。

2 创新理论TRIZ的40个发明原理

技术系统经过设计、制造、装配和调试, 或者在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某个阶段, 人们会发现对技术系统的某项或某些需求会产生矛盾, 对于技术系统某一个参数的改进会导致另一个参数的恶化, 即技术系统在改进或者说“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冲突。系统冲突是TRIZ的一个核心概念, 指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固有矛盾。如果要改进系统的某一部分属性, 必然引起其它的某些属性恶化。

对于冲突问题, 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折衷的方法, 而TRIZ则强调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把冲突彻底消除。G.S.Altshuller对大量的发明专利研究发现, 尽管它们所属技术领域不同, 处理的问题千差万别, 但是隐含的系统冲突数量是有限的。Altshuller从几百万个专利中进行筛选, 来寻找发明性问题以及研究它们是如何解决的, 从具有发明性的专利中提炼出了解决冲突或矛盾的40条发明原理[3] (见表1) , 利用这些发明原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问题解决了, 技术系统进化的障碍就消除了, 技术系统就改进了、进化了、发展了。

3 拓展发明原理的内涵, 探讨符号化表达方法

发明原理的内涵应该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在原理的运用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创新性发明。原理的符号化表达, 直至数学表达, 是这些原理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就40个原理的前9个探讨探讨。

3.1 分割原理:

将技术系统分成相对独立的部分;将技术系统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增加技术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如多级运载火箭、火车和自行车链条等。以2=1+1表示将整体分成相等的2个组成部分;或以10=1+1+1+1+1+1+1+1+1+1表示将火车设计成10等份的组合体;不等份的分割表达为5=1+4, 或5=2+3等。

3.2 分离原理:

将产生干扰的子系统分离出去, 或将需要避免干扰的子系统从技术系统中分离出来。如空气压缩机安置在隔离间中, 远离工作场所;在会议厅施加电磁信号屏蔽, 以保持会议不受手机通信的干扰。以2-1=1, 或1=2-1表示这一思想。

3.3 局部功能化:

将均匀结构变成不均匀结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功能。如小锤长出两个羊角结构起钉用, 快餐盒分格与不同的菜肴相对应。以7=1+1+2+3表示结构或功能上的分化。

3.4 非对称原理:

由对称变成不对称, 或增加不对称的程度。如搅拌器由圆形罐变成偏心罐增加搅拌效果, 密封圈由圆形变成椭圆形增加密封性能。以1<3表示, 一侧是1, 另一侧是3, 将非对称的概念表达清楚。

3.5 并行原理:

相同/相似技术系统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并行操作。如互联网上的PC计算机的空间布置, 血液分析仪对血液各种成分的同时性分析。以1=1=1=1, 或2=2=2=2表示这种并行性。

3.6 多用性原理:

使一个系统具有多个功能, 或一个零件有几个作用, 从而简化系统结构。如婴儿用的橡胶奶嘴兼有测量体温的功能, 手机兼有照相机、录音机和MP4的功能。以{f1, f2, …, fm}=F (x1, x2…, xn) 表达这一思想。

3.7 嵌套原理:

将构件嵌套在一起, 以减小技术系统占用的空间。如俄罗斯套娃, 就算计的嵌入式系统。以平面上{ρ=1, ρ=2, ρ=3}三个同心圆表示嵌套含义。另外, 嵌套还可以从结构延伸到功能, 以f1 (f2 (f3 (x) ) ) 表达。

3.8 反重力原理:

产生与重力相反的作用, 从而消除重力的负面影响, 实现系统的某个功能。如氢气球广告, 飞机的机翼结构, 轮船的浮力原理。以表示。进一步的发展应该是对不良影响的消减作用, 以表示更恰当。

3.9 预加反作用原理:

预先施加反作用, 提前在结构中产生一应力, 以抵抗工作时产生的应力。如溶液中加入缓冲剂预防极度酸性状况的发生, 在不需要涂漆的表面位置上喷漆前以塑膜覆盖, 在混凝土预制板浇注之前给内置钢筋施加拉应力, 以A表示[4]。

4 结束语

创新原理的规范化、形式化发展, 将来会走向逻辑化、数理逻辑化, 甚至数学化。结合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发明与创新的自动化时代必将到来

参考文献

[1]沈世德.TRIZ法简明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HEATHER M.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raining Tools andSystems Using the TRIZ Methodology[EB/OL].TRIZ Journal, February, 2001.http://www.TRIZ-journal.com

[3]40 Inventive Principles with Examples[EB/OL].TRIZ Journal, De-cember, 1997.http://www.TRIZ-journal.Com

3.挑战创新发明之路 篇三

他正在制作国内最大的反光镜

我国一项最大的球面反光镜,历经2年多的时间,近日由共和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胡国华即将制作完成,成为了北京海淀科技园区的新亮点。

记者闻讯赶到了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通过有关部门,找到了这位光学专家。胡国华虽然已经退休,但他发明专利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见到胡国华时他精神焕发,说話声音洪亮,思维敏捷,在他的办公室里,陈列着许多光学产品,办公桌上放着新型光学机械部件的设计图纸,这表明他充满活力,在不断的探索和研发新的专利项目。

胡国华热情向记者介绍了这项国内最大反光镜的制造过程,说起来这真是一个奇迹。据胡国华介绍,这个反光镜直径为2.4米,是为航天部门一个研究所研制的一套光学设备中的一个部件,做为反射模拟太阳光的反光镜。胡国华在退休以后认为时间更加自由,成为从头开始的新起点。在他的内心深处燃烧着继续发明专利产品的火焰。于是,他来到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一家高科技产品研发制作公司工作,他把自己的光和热继续奉献给国家。他近两年内先后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并又准备申请数项新的专利。

2007年4月,一项科技项目要制作一件全国最大的反光镜。在有光学院士参加的光学专家评审会上,专家们对于制作国内这么大的反光镜有不同见解,有的专家认为过去国内曾经在一所最具权威的单位制作过一个直径2.16米的反光镜,但使用不到一年即破裂了。而不得不重新购买国外设备。后来这个单位又承接这一制作任务,因为制造过程中需光学研磨、镀膜、安装运输,但由于玻璃应力问题而极可能在中途破碎,一年后终于放弃。此外,国内无法取得所需巨型光学玻璃,如向国外购买光学玻璃材料需600万元。有的专家建议,用几块小的反光镜拼成一个大的反光镜……这时,胡国华提出一个新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做一个金属的底盘在上面附着一个薄片的玻璃,同样是按照光学的方法加工出来,它具有稳定的光学表面,人们去搬动它操作它时,力量都放在金属底盘上。胡国华的方案在专家们看来是一个奇怪的办法,但又是可行的,到会的一位中国著名的光学院士发现胡国华提出的设想可行而本行的专家又是不会这样想的。他马上赞同地对胡国华说:“你的设想很好,今后有什么难题我来找你!”

会后胡国华继续寻找能够制作这种巨型反光镜的企业,一直找不到,只好准备研制一套大型磨床来做加工。正在这时,胡国华的合作人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说他们能接收有关加工。这个公司的总经理叫常步信,曾是航天部的劳动模范,退休以后办了一个光学加工厂,专做国内大厂家都做不了或不愿意做的大型特殊光学镜片。胡国华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了常步信,胡国华结合老常多年从事光学加工的经验共同讨论了制作反光镜的方法,老常先后找到几家制作木模和翻砂铸铝工厂。首先制作了金属底盘的木模,接着做出沙模,再将熔化的铝合金浇铸成型,经过长时间的时效处理,消除应力。然后在大型数控机床上加工成为金属底盘。另一方面,对玻璃也先制作出钢模,然后进行热成型,消除应力,和金属盘胶合在一起,成为具有玻璃表面金属底盘的复合件,进行光学研磨加工,经过几个月时间粗磨、细磨、抛光、在高温真空下光学镀膜,最终成为成品。记者在采访时,一位航天研究所的博士这样评价胡国华:“在老胡那里没有难题,再难的事到了那里就会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谁能够想到,这一全国最大的反光镜竟然是两位老科技工作者在退休后制作的,他们一位是航天部一等功臣获得者胡国华,一位是航天部劳模常步信。

他在马来西亚做了第一个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工程

2008年8月的一天,胡国华去马来西亚考察项目,由于马来西亚曾有一人花一亿元搭乘俄罗斯飞船进入太空而举国上下出现了太空热。当时,胡国华正在马来西亚一所工厂访问,有一位负责人问他,能不能搞一个太空游戏项目。胡国华当即想出一个太空飘浮方法。回国后,立即申请了“磁浮型仿太空舱及磁性太空服专利”并且也在马来西亚申请了专利,专利公开后许多单位纷纷来信表示支持。有意思的是在这次考察中,他却得到了另一个惊喜的收获。

他住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一个宾馆里,这是一个拥有257间客房的大型宾馆。在和总经理交谈时,谈到这家宾馆的热水供应系统,这位宾馆总经理说到每个月要耗掉油燃料的费用是4万多元,一年就要40多万元。他寻问胡国华先生,有没有更好的环保的办法降低成本,实现节能。胡国华听后,马上告诉他可以建立一个太阳能供热水系统,充分利用马来西亚热带地区的光资源。胡国华的提议立即引起来这位总经理的兴趣,他高兴地邀请胡国华来帮助他完成这一工程。胡国华本来是一位光学专家,但他精通物理学,为了这份真诚的友谊胡国华答应下来,开始投身于太阳能能源利用开发的行列中来。

回国之后,胡国华多次去国内太阳能开发公司考察,并且很快掌握了太阳能利用的技术。他立即设计了一套先进的利用太阳能的方案,寄给了马来西亚宾馆的这位总经理,其方案是采用国内已经成熟的真空玻璃集热管收集阳光热能产生热水技术。很快这位总经理便与胡国华签定了在吉隆坡制造安装马来西亚第一个最大的太阳能热水供水系统工程的合同。

2009年3月,胡国华邀请了一位国内太阳能热水工程方面的专家,参与这一工程,他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采购了近300种工程需用的各种部件,并制作了部分承重架,装满一个65个立方米的货柜,运往马来西亚。4月底,他们来到马来西亚,迅速组织人员安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安装调试完成,在20层楼的顶,安装了近4000支玻璃集热管。占用了480平方米面积。这个系统解决了这家宾馆一天50立方米的热水供应问题。由于马来西亚阳光充足,没有冬季,利用太阳能来产生热水的利用率可达到85%以上,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而且净化了环境,成为一个绿色工程。宾馆总经理高兴地称赞胡国华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专家。

随后胡国华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多所酒店设计了太阳能供热水方案。胡国华又在东马来西亚发现其水力资源丰富,可以建设小水电,接着他考察了不同类型的中国小水电站,初步掌握了小水电的有关设计方法和设备的配置。胡国华说:这些技术在中国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而在国外有些国家仍应用不够,因而他们缺少有关技术和设备,中国企业正可以大展伸手。

他梦想中国出现“爱迪生”

胡国华从24年前获得共和国实施《专利法》以来第一项专利之后,至2009年已经发明专利20多项,他对发明专利持久的热情让人感动不已。他是如何热爱专利发明的呢?

1966年胡国华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所工作。1970年,他带着原研究课题,转入航天207研究所,从事光学研究。当时他所在的激光组需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科研设备,对此,胡国华利用业余时间,自行设计了一套价廉、通用、系统的现代化光学实验装置。

1980年,邓小平在一份内参资料上看到了胡国华自费设计的“全息照相和光学信息处理实验系统”获得成功,迫切需要解决实验室和研究经费的消息后;马上批示,给予关照。胡国华得到了所、院、部和中央负责同志的支持,更加坚定了他科研攻关的信心,连续获得了8项较大的科研成果,其中4项分别获得国家或部级科研成果奖。这4项获奖产品技术是:“现代光学实验系统”获国防科委二等奖;“陆地卫星图像处理设备”获航天科技进步一等奖;“光栅假彩色编码”获航天科技进步三等奖;“电子密度分割彩色医学应用”获航天科技进步四等奖。

胡国华永远也不会忘记他获得共和国第一号专利的那个日子。1985年3月29日,胡国华因查资料来到国家专利局,得知中国《专利法》即将开始施实,并从4月1日起开始受理专利申请。他走到那一排灰色的平房,这里正在装门窗、铺地砖。听说这里可能是受理专利申请的地方,当即萌生了争取申请获得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的念头。当时胡国华在从事的科研工作中已经有许多发明,他想到要将一个先进的世界上没有的,能确保申请以后获得授权的发明申请第一个专利。因为中国第一个专利会被世界所报导。他希望这个专利是成立的,不要“瞎掉”。 回来之后,他仔细考虑过去的许多研究成果,其中一项是将卫星图片用光学空间滤波的方法,对彩色相纸多次曝光,产生假彩色圖像,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当即,他想到改用另一种方法,即:以红、蓝、绿彩色滤光片作为“空间滤波器”,而实时产生假彩色光学图像。这一发明肯定在这一专业领域世界上还没有人做过,有高技术含量,又有应用效果,而符合发明专利必须具备的“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条件。同时,还有另外三项也可以申请专利。于是他满怀信心拿起笔在一张硬纸板上,刷刷写下一行大字:“申请专利在此排队第一名航天207所”,然后,胡国华又回到国家专利局,他一边走一边想,如果在那排平房前还没有人排队申请他就是第一位申请专利人。当他来到国家专利局那排平房前时,他看到还没有人在此排队,于是他把纸板挂在了门框上,这时呼拉一大群人就排在了后边,原来他们也是来申请专利的,有的人甚至已经在这里徘徊观望了七八天。

1985年12月,胡国华顺利地拿到了中国专利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为“85100001.0”名称为“可变光学滤波实时假彩色显示装置”,是一种用于分析卫星图片的光学装置。胡国华和航天207所因新中国“第一号发明专利”而载入历史,其所获专利证书也被国家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历史进入21世纪之后,他虽然已经退休,但胡国华发明创造的热情更加高涨。2006年前曾有10项专利发明,从2007年至2008年又有11项专利发明问世。其中具有影响力的发明为:模拟太阳照射光源的变焦装置、磁浮型仿太空舱及磁性太空服、高效持续太阳能热水供给系统……

4.大学生创新发明论文 篇四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既是职业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是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高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实行改革方案,越来越多的院校围绕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探索。

本文通过搜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上的文献,对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以期为未来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提供全面可靠的文字资料,对创新教育进一步深化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概况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输入“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培养”,发现第1篇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论文发表于1983年,自相关研究论文逐渐增多起来,但都是本科院校的相关研究,最早有关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论文发表于的期刊,20xx年第1篇硕士论文发表,至此有关高职学生创新培养研究方面的论文逐渐热起来。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潜力很大。

从研究角度看,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很有意义,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何小青[1]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关乎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 、挑战性、意志力、进取心等六个方面的创造性入手,构建有利于实施创新个性培养的高职教育体系。孔英[2]提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创新第二课堂活动,设置创新情景,培养创新技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技能训练和突出创新能力的考查等方面入手。汤云珠[3]指出职业学校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营造民主氛围,切实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基地,形成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吴兴富[4]强调必须从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活动,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技能,重视动手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积极学习和积累社会科学的宽厚基础知识等几个方面培养创新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内涵

对于创新及创新能力内涵的界定,不同研究者根据不同的领域有不同认识,陈霞[5]认为创新的字面意思是更新、出心与改变等,其基本内涵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为满足个人、集体或社会需求而进行的改进或创造新事物、新方法、新环境等活动及其获得的有益效果。温江寒[6]认为创新能力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有三个方面:一是创新精神,即在创新活动中高度的劳动热情、自信心、独立思考的品质和探索精神;二是创造性思维,即在创新过程中的思维,它是创新活动的核心;三是实践、动手能力。何勇向[7]认为创新能力应该由强烈的创新意识,健康的个性和独立性,良好的智力,结构合理的知识积累,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因素构成。陈青[8]认为创新能力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独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能力。

2.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

我国高职教育在20世纪末才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与国外职业教育相比相对滞后,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不成熟,刘滨滨[9]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构建适用于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重新架构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容和优化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内容。杭国英[10]强调建立人文与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增强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创新 思维训练 系列课程、扶持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培养系列课程。强伟纲[11]强调要将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渗透,构建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双维度培养的课程体系。胡清认为课程设置应以普适创新素质课程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创新课程为提升,以开放式活动课程为拓展,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陈涛[13]通过考察高职院校的实践活动,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将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概括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有学者认为,当前推动高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创新课程体系。

(2)我国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高职创新培养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深度逐渐增加,目前有代表性的培养模式有:

①以项目驱动的三元制创新培养模式;依托由学校、校办生产基地和社会企业三方联动的专家工作室,以课题项目驱动,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将校外元素引入校内学习活动中,使产品研发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项目实施与专业技能操作相结合,使学校的教学紧跟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②自主成长、环境优化和多元融合的培养模式,尊重学生自主成长规律,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优秀潜能,优化校园 文化 氛围,培育有效的创新教育环境,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取长补短[;

③基于创客空间的运行模式,创设创新工坊,为学生创新提供各类工具、仪器、材料等,对有创新意愿、创新意识的学生开放,同时还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创新氛围,培育创客文化;

④基于三育人教育理念的培养模式,打造创新校园文化、建立文化创意基地、构建“三化”创新教育体系,通过复合育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⑤“二进、三做、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进是企业项目进课程,企业人员进课堂,三做是实施项目引领、旧案新作、实案真做,实现教室和实训室结合,办公室和工作室结合,教学与社会服务结合的“四结合”;

⑥“五课堂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课堂教学、学生专业社团、工作室、合作企业及虚拟公司,形成第一、二、三、四、五课堂的“五课堂联动”机制,多层次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以上创新培养模式都是各学校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而成,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成功的案例和可借鉴的 经验 ,当然也存在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总结形成系统完善的培养体系。

3.高职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者们对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徐艳琴[20]通过调查认为缺乏对创新的认识,缺乏系统的教育,创新教育形式单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缺乏等。瞿丹英认为一是缺乏校园创新文化,教师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未能形成开放性、研究性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缺乏创新教育培养计划,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学生缺乏创新原动力,满足于常规学习;四是创新教育体制不完善,大多数高职院校局限于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技能竞赛等,尽管对创新教育起到积极作用,但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难以形成长效机制。还有学者集创新理念、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尚处于开发阶段,缺少可模仿的创新案例,缺乏对学生创新激情的适当引导[22]。李文芳[23]将我国高职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方面:①较多专注局部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培育体系;②缺乏实施考核和效果评价;③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抑制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④重视相关理论的研究,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等。

4.解决创新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①以创新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导向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②搜集整理创新素材,形成创新案例集,开展创新项目剖析、指导、创新技能训练及实践等;③深化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④依托政行企校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校园众创空间;⑤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科技社团、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品质;⑥制定合理有效的创新培养考核体系;⑦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24]。此外高职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引导、激励学生创新,并通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业、就业与职业发展能力。

三、结语

5.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发明教育 篇五

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发明教育

在当代信息社会里,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当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的动向,对于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造就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而建立创新发明教育体系又是高校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必须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高校中建立和完善创新发明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作 者:王玮 Wang Wei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刊 名:设计艺术英文刊名:ART OF DESIGN年,卷(期):“”(3)分类号:G71关键词:文化 创意产业 创新发明教育

6.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篇六

主备人:张掖铁路学校 陈多良 参与者:张掖铁路学校 毛喜祥

【认的目标】

1、认识雕版印刷业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应用。

2、了解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创造力。

【预习检测】

请认真阅读课本40―42页的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课时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张图片:

(1)老师这是准备向同学们讲述我国哪一种重大发明?这种发明出现于何时?

(2)所示图片在世界上地位如何?

(3)请你说出这种技术的实施过程,并试着用橡皮、泥块等做一做。

2、你一定还记得刚过去不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那璀璨的焰火布满天空。那些带给你无限快乐的焰火主要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呢?这些原料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并回答下面两题。

(1)唐初著名的练丹家和医药学家 在他的 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 ,也叫 。

3、“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称赞的是哪一座桥?这座桥在历史上地位如何?它是由哪朝哪一工匠设计的?为什么说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代表?

【共同探究】指图说出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那里?

【归纳整理】雕版印刷和火药是怎样发明的? (学生讲述要点)

【拓展练习】

1.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一项是隋朝时期出现的( )

A B C D

2、唐初有个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将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他是( )

A、郭守敬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春

3、有关印刷术发明的问题,不正确的叙述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B、隋唐时已有活字印刷的佛经

C、《金刚经》是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D、我国印刷术发明是雕版印刷开始的

4、欧洲最初见到的中国印刷品是( )

①雕版印刷品 ②纸币 ③纸牌 ④活字印刷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在隋唐时期出现的( )

A、造纸术 印刷术 B、印刷术 火药

C、指南针 火药 D、造纸术 火药

6、世界最早雕版印刷品(现存)是晚唐印刷的( )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金刚经》 D、《千金方》

7、唐朝时,有一位日本人去长安集市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 )

A、《全唐诗》 B、青瓷 C、唐三彩 D、茶叶

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气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1)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的前两种是什么?

(2)这“三种发明”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课后反思】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创新发明方案 篇七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发明专利在自主创新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广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科技核心竞争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于2012年决定在全区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并相继推出了《广西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和《广西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创新主体的热情,广西的自主创新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新的突破。

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广西自主创新活动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如何更好地提升广西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近年来广西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及有效的状况出发,分析了广西自主创新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2 广西自主创新的现状和特点

2.1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迅速,但基础依然薄弱,国际竞争力不足

2.1.1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情况

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及全国同时期状况(见表1)可以看出,2011-2014年,广西共提交45 887件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中2011-2014年的申请量分别为2 757件、6 511件、14382件、22237件,申请量在全国的排名实现快速提升,由2011年的第24位提升至2014年的第12位。

注:表中的申请量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数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及月报。

从年增长率来看,广西2011—2014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同比增长率均超过50%,2012年、2013年更是超过了120%,远远高于同时期国内申请量的增长速度,在全国各省市的增长率排名中始终保持在前两位。

从发明在3项专利申请中的占比来看,2011—2014年分别为34.0%、47.8%、61.9%、68.8%,呈现稳定增长,发明创造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得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广西近年来自主创新活动呈爆发性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2.1.2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和有效情况

迅速增长的申请量为授权量和有效量的持续、高速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来看(见表2),广西2011—2014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共计4 763件,每年的同比增长率均超过40%,呈现较快增长,尤其是2013年、2014年2年的同比增长率远超国内同时期的授权增长率,在全国各省市的增长率排名更是从2011年的第19位飞速跃升至2014年的第1位。

从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来看(见表3),广西的中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也处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近年来,广西发明专利有效量增长迅速,特别是2013年、2014年2年的同比增长率远超国内同时期的授权增长率,在全国各省市的增长率排名更是从2011年的第16位飞速跃升至2014年的第1位。

但是,通过对授权情况进行分析后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广西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还比较少,从全国的排名来看,授权量的排名始终徘徊在20名以外,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2011—2014年累计授权量仅占全国同期授权量的0.84%,这说明广西自主创新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截止到2014年年底,广西发明专利有效量为5 643件,但有效量在全国的排名仅为第22位,相对前几年没有明显提升,与有效量数万计的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这一点也可以从表3中的“专利密度”得到印证,专利密度是指每万人口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虽然经过几年的快速增长,广西的专利密度已从2011年的0.4件/万人提高至2014年的1.2件/万人,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4.08件/万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要完成全区专利密度至2015年年末达到3件/万人的任务十分艰巨。

值得欣慰的是,从对上述关于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增长率的分析情况来看,可以预见广西发明专利有效量和专利密度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有望实现加速追赶。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及月报。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及月报。

2.1.3 PCT专利申请情况

PCT是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英文缩写,PCT专利申请是通过PCT途径递交的国际专利申请。PCT专利申请量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的整体技术竞争力及掌握先进技术的水平。

从PCT专利申请量来看(见表4),广西2011—2014年的PCT专利申请量在30件左右浮动,没有出现增长,在全国各省市的排名也始终在第23名左右。2014年,广西的PCT专利申请量仅占国内总量的0.1%。而同时期内,国内PCT专利申请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每年的增长率均保持在10%~20%。由此可以看出,广西缺乏国际先进技术,在国际上的技术竞争力还远远不足,相比于我国在国际上创新能力的日益提高,广西在核心关键技术和科技攻关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及月报。

2.2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但缺乏创新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

2.2.1 创新者结构

2011—2013年,广西提交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机关团体及个人的申请量及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专院校、企业和个人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呈现爆发性增长,特别是企业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34.75%上升至2013年的42.34%,已成为创新主体。这表明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社会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唯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并已通过专利制度来加强对自身创新成果的保护。但与2013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中企业占比60.6%相比,广西企业所占比例仍然很低。要继续推动广西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较大飞跃,就必须进一步调动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2 主要创新者

从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进行分析,广西主要创新者情况见表5,2011—2014年累计数排名前10位的创新者分别为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工学院(现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叶长东。

前10位创新者中,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占据6席,显示出广西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在自主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广西前10位创新者中仅占据3席,分别是两家知名的国有大型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家就是在国内名列前茅的农药企业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授权量最多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仅有94件,这表明虽然企业创新活动较为广泛,但仍然缺少创新能力十分突出的龙头企业。

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则更为缺乏。以获得国家创新基金资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作为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自主创新活动是相对较活跃的。2013年,267个在实施项目中,申请专利220项,占当年广西发明专利申请量的2.47%,获得专利授权数80项,占当年广西发明专利授权量的6.18%,专利申请数量及授权数较2012年分别增长34.82%和25.86%。

但是,每个项目当年平均申请量仅为0.82项,平均授权量更是仅有0.3项,授权量占国家创新基金项目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总数的比例只有0.77%,各项指标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省份的中小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从2014年排名前10位的创新者来看,情况与前几年大体相同,中小企业只有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作为节能环保产品的制造商,首次进入了前10名,也反映了节能环保产业近年来在广西的蓬勃发展。

2.2.3 医药、农业、食品领域的创新相对突出,高科技领域创新较少

将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按照技术领域进行分类,广西2011—2014年授权量排名前10位的创新领域见表6,分别为医药、农林畜牧、食品、生物技术、测量、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工艺及设备、水泥陶瓷、无机材料。排名前10位的创新领域的授权量占到2011—2014年广西总授权量的54.4%,属于广西的创新优势领域。其中排名第一、第三、第四位的医药、食品、生物技术均属于广西的千亿元产业,而排名第二的农林畜牧则属于广西的传统优势产业。从广西2014年排名前10位的创新领域来看,情况与前几年大体相同。其中,肥料领域和石油煤气炼焦领域首次进入了前10名,表明肥料作为广西重点支持的农业科技攻关领域及石化行业作为广西的千亿元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

但从各领域的授权量来看,创新优势领域的授权量仍然偏少,排名第一的医药领域也仅有484件,在全国同领域中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同时还发现,广西在计算机、通信等高科技领域中的创新较少。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电子信息等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的创新数量均未能进入前10位。

2.2.4 专利代理专业人才匮乏,影响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和质量

经过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广西的自主创新成果数量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同时也对广西专利代理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暴露出代理专业人才匮乏、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薄弱等问题,影响了自主创新活动和知识产权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广西专利代理机构在2011年时有10家,执业代理人有58人;2014年机构仅增加到11家,执业代理人仅增加到66人,增加幅度仅为13.8%,远低于同期专利申请量706.57%的增长幅度。尽管自治区采取多种措施引进区外专利代理机构12家,但仍然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专利申请需要。

注:表中的分类号是根据国际分类表(IPC)确定的主分类号,技术领域由主分类号与技术领域的对照确定;数据来源于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

3 结论及对策研究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广西的自主创新基础薄弱,近年来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但国际竞争力仍然不足;企业已快速成长为广西的创新主体,但缺乏创新能力突出的龙头企业;医药、农业、食品领域属于广西的创新优势领域,但在全国同领域中的竞争力不足,涉及高科技领域的创新较少。

针对上述对广西自主创新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的对策。

3.1 加强顶层设计、战略研究、体系建设和人才培育,构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广西的自主创新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仍然受限于滞后的科技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更应充分认识到目前广西自主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持续开展研究,加大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研究,根据广西自主创新活动的特点提出发展路线图,做好顶层设计,并持续加强对于自主创新的支持和投入;不断建设和完善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培育和引进专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开展相关自主创新中介服务;还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加大经费投入,并根据自主创新服务特点,提高对于专业人才的绩效奖励,提高专业人才的智力回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3.2 更加注重发明专利质量的提高

经过近年来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广西发明专利申请量呈爆发性增长,但也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为了进一步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在政策上更加注重发明专利质量的提高。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将与发明专利质量相关的指标纳入区域专利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并逐步强化其所占权重;采用与发明专利质量相关的指标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评审、科研和产业化项目验收、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的评价指标;调整和完善发明专利资助政策,从对专利申请的资助为主逐步转为对获得专利授权的奖励。

3.3 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扶植和培养创新龙头企业

要使自主创新有新的突破,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使更多的企业参与自主创新。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资助力度,减少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本和风险,激发其创新意愿;加强对创新优势企业的指导,帮助其制定专利战略、开展专利管理及专利运营,扶植和培养出一批创新龙头企业。

3.4 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广西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做好企业的技术需求与高校和科研单位技术成果的匹配,扩大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对已达成的产学研合作要进行跟踪、协调和反馈,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建立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研发模式,集中力量加快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3.5 继续加强优势领域的创新,加大重点领域的创新扶持力度

继续加强在医药、农林畜牧、食品、生物技术等优势领域中的技术创新,提高这些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技术竞争力,对产业进一步的创新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可加大财政投入,采取专项扶持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大汽车机械、有色、冶金等重点产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推动重点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活动。

摘要: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文章研究了近年来广西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有效及PCT专利申请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从创新者结构、主要创新者和创新领域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总结了广西自主创新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广西,发明专利,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昌华,梁涛,黄宝中.广西专利发展现状及战略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1(6):30-33.

[2]宋志国,何莉莉,罗婧芝.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1(11).

[3]梁雪强,黄文九,罗良为.广西知识产权现状及战略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4]孙圣东,量雄报.基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广西知识产权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31).

[5]董雄报,杜萌卉.广西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14(5).

8.发明有方法 创新乐趣多 篇八

论坛由中国发明协会秘书长鹿大汉主持,他结合十八大会议精神,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生力军。在人类社会迈入生态文明的新时期,培养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激励青少年开动脑筋,激发青少年发明创新的兴趣,对于带动学校、家庭、全社会共同参与发明创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此次青少年创新论坛邀请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人教部副部长赵喜元、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建强、山东十佳校外辅导员陈明泉三位专家给在场的学生们作报告,以上三人的演讲题目分别是《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数学发明法的实践与启示》、《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想象力》。

赵喜元副部长从事知识产权工作20余年,曾在多地作过若干场关于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方面的讲座,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发明与专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他鼓励小朋友们未来都能成长为像爱迪生、乔布斯那样“通过发明改变世界”的发明家、企业家。

常建强是中国发明协会会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委。他在全国各地作了数百场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的专题讲座,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常建强凭借自己对科技教育的执着,积极探索以低成本发明创造为突破口的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辅导的学生在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五百多人次,学生发明获得国家专利218项。他提出的“数学发明法及其应用”、“依托项目进行发明创意活动技巧”等具有较强推广价值的创新教育理论和方法也受到了相关部门的褒奖,同时也受到了青少年们的广泛好评。

陈明泉也是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创造学会讲师团讲师,山东省十佳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员,济南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委。2001年至今,陈明泉在中小学创造发明教育方面探索出了中小学阶段发明创造教育的一套模式,提出了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方向、目标、标准。陈明泉拥有个人发明30余项,辅导的学生申请专利已达1000余项,共获得科技发明比赛省级一等奖以上20余项。

9.创新发明方案 篇九

鼓励员工积极开展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产学研、创造发明活动的

奖励办法

文件编号: QD-XZ-096 A/0 页码:

编制: 审核: 批准:

1、目的:为了引导广大员工积极开展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创造发明以及产学研等科技活动,以增加公司知识产权积累,提高公司科技含量,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制定本办法。

2、范围: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所有有关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创造发明、产学研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

3、术语:

3.1、《技术改造》:指在公司内成功开发某个项目、或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革新改造形成新的更高标准的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引用取得成果的系列活动。该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主要参加人员/职责、行动计划、使用技术、获得(或预期)成果(主要指经济效益),所有活动内容做成书面报告(含电子版)。

3.2、《科技创新》:指在公司范围内运用新发明、新技术进行项目开发、产品开发、技术开发或设备改造并取得明显成果的活动,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主要参加人员/职责、行动计划、新发明新技术说明(通过查新)、获得成果(主要指技术成果、成果要鉴定),所有活动内容做成书面报告(含电子版)。

3.3、《创造发明》:指公司员工在公司内、利用公司资源开展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发明创造活动,包括实用新型技术和发明,成果需获得国家专利机关的授权,并形成详细的文字说明文件(含电子版)。3.4、《产学研》:指公司员工参加公司组织的与外面科研院所、大学等研究机构开展的科技攻关并取得科技成果的活动,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主要参加人员/职责、行动计划、获得的成果(包括技术成果——必须通过查新和专家鉴定、经济成果)。所有活动内容做成书面报告(含电子版)。

3.5、《科技进步奖》:指公司通过向区、市、省、国家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申报在公司内开展的科技活动项目(可以是《技术改造》项目、《科技创新》项目、《产学研》项目或《创造发明》活动等)从而获得科技奖励。

4、奖励办法:

4.1、《技术改造》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或《产学研》项目奖励办法:

4.1.1、奖金提取:如果申报《技术改造》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或《产学研》项目成功获得政府资金扶持,可以提取扶持资金的5%作为奖励基金奖励参与获得政府资金扶持项目的主要人员。

4.1.2、个人分配:行政部与主要参与部门主管根据各主要人员在取得资金扶持项目中的作用大小,讨论后提出初步的奖金分配方案,报总经理批准。

4.1.3、如果个人参与多个项目,且都获得资金扶持,个人可以从多个获得扶持项目中分别计提奖。

4.1.4、奖励项目的时间界定:获得政府资金扶持项目以政府批准资金扶持为准,当年获得扶持的项目才能奖励,每个政府扶持项目只奖励一次。

4.1.5、公司内评奖时间:以为时间单位评定,每年年终总结时评奖一次。

4.2、员工《创造发明》的奖励办法:

4.2.1、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奖励:公司在职员工发挥自身技术专长,发明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且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知识产权属公司拥有,每项可奖励1000元; 4.2.2、获得《发明专利》的奖励:公司在职员工发挥自身技术专长,发明与公司业务相关的且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技术,知识产权属公司拥有,每项可奖励2000元。

4.2.3、《创造发明》的奖励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为准,一项颁奖一次;每年年终总结时集中颁奖一次。4,3、获得《科技进步奖》的奖励办法:

4.3.1、获得区《科技进步奖》:奖金全部用于鼓励参与项目的主要工作工作人员。

4.3.2、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以奖金总额的20%作为奖励金奖励获奖项目的主要人员,提取10%作为公司科技活动基金,用于公司内科技人员的培训、交流、开展业余文化生活的费用。

4.3.3、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以奖金总额的15%作为奖励金奖励获奖项目的主要人员,提取15%作为公司科技活动基金,用于公司内科技人员的培训、交流、开展业余文化生活的费用。4.3.4、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以奖金总额的20%作为奖励金奖励获奖项目的主要人员,提取15%作为公司科技活动基金,用于公司内科技人员的培训、交流、开展业余文化生活的费用。

4.3.5、一个项目同时获得两级以上科技部门奖励,以拟提取奖励金额度高者作为奖励金奖励主要人员,不重复奖,拟提取奖励金较低部分转入公司科技活动基金,依此类推。

4.3.6、《科技进步奖》以科技部门正式下文颁奖为准,行政部与关联部门主管讨论具体的分配方案后,交总经理批准,及时发放。4.3.7、如果《科技进步奖》是以《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或《产学研》项目作为基础进行申报,且该项目不仅获得政府资金扶持又获得科技奖,取拟提取奖励金额度高者奖励一次,不重复奖励。

5、拟获奖励人员的资格:以公司正式颁奖时在职为准,否则当自动放弃获奖资格,不予颁奖,其已评定部分奖金转入公司科技活动基金。

6、文件生效:该文件通过讨论,经公司领导审批之日起生效。

7、文件有效期:有效期一年,一年后重新审批生效。

肇庆鸿特精密压铸有限公司

行政部

10.创新发明方案 篇十

(二等奖)

获奖者:黄启明

作品简介:《高压钠灯滤波节能匹配器》通过功率因数补偿电容把钠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5以上,节约了大量的线损。通过滤波隔离装置使其系统谐波电流总畸变小于6%,解决了谐波对电网的污染问题。该发明的突出的创新点是:通过提高高压钠灯的功率因数和双重滤波装置,不仅使现有的高压钠灯大到了节电20%以上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高压钠灯产生的谐波电能再次利用进行做功,达到节能的目的。

文化月饼(三等奖)

获奖者: 曹乐

作品简介:月饼馅料中具有可食的精美图案结构,使月饼增加了文化情趣色彩,为月饼生产企业开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流体隔膜吸排烟装置

(三等奖)

获奖者:洪重光

作品简介:一种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装置的压力流体源和流体吸入口相互配合,将污染源产生的烟尘集中在吹出口和流体吸入口之间的烟尘通道中,不会使烟尘向四周扩散。

积压揉搓式洗衣机技术

(三等奖)

获奖者: 陈新华

作品简介:该洗衣机具有全自动洗涤功能。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模仿手洗的方式在洗涤盆内注水、洗涤,水泡过衣物即可,节水效果极为明显;二是不用强力搅动水和衣物,功率消耗低,节省用电;三是采用均匀的挤压、搓揉方式,消除机件对衣物的高速摩擦而产生的磨损和撕搅被坏,延长衣物的寿命,适宜洗涤的衣物种类多;四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洗涤剂在洗涤液中的浓度;强化了洗涤液对织物的交流和渗透作用;采用循环洗涤和脱水方式,确保衣物漂洗的效果。

国境口岸媒介生物采样箱(三等奖)

获奖者:王保刚

11.创新发明方案 篇十一

鼻炎发病的临床症状各异, 危害极大, 当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时, 会出现呼吸障碍, 引发血氧浓度降低, 影响其它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与代谢, 而出现一些如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 胸痛、胸闷、精神萎靡等, 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并发症。如未能得到及时治疗, 影响嗅觉粘膜时, 就会出现嗅觉障碍。当长期反复发作的鼻窦炎未得到及时治疗, 炎症就会扩散至邻近器官、组织, 而并发如额骨骨髓炎、眶壁骨膜下脓肿、眶内蜂窝织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多种危重急症。目前, 治疗鼻炎的药物也有多种, 但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鼻炎也可采用手术治疗, 但可能产生一些后遗症等。

李想发明的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改进方法为鼻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该发明是涉及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组分的改进, 由青霉素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磷酸钠组成, 各组分含量按重量比为:青霉素160万单位;氢化可的松6~9毫克;地塞米松磷酸钠4~7毫克。该发明的药物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80万单位的青霉素钠、6~9毫克的氢化可的松, 将其混合溶化;2.取80万单位的青霉素钠、4~7毫克的地塞米松磷酸钠, 将其混合溶化;3.将两种混合溶液混合在一起, 即得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

该发明专利专利号: (2007100126659.9) 的药物改进方法可从根本上治愈鼻炎;还可避免手术后遗症等。并且具有三方面的创新优点:1.工艺简单, 容易投产, 生产成本较低, 治疗效果显著,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2.设计理念新颖, 运行可靠、治愈率高, 弥补了国内外在治疗鼻炎药物技术领域的不足;3.实用效果非常突出, 推广后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 医学界针对鼻炎的治疗一直停留在快速解除症状上, 使用一些普通的鼻炎药物, 只能暂时性地改变鼻腔通气状况, 而对消除炎症没有太大作用, 一旦停用, 就会再次发作;因药物滥用, 使病菌随着鼻炎一次又一次的发作;一次又一次的用药和更换药, 不断地变异而具有耐药性, 使用一般药物根本无法作用病菌, 从而使鼻炎越来越难治, 甚至发展成鼻癌。近年来, 全球10%~25%的人受到变应性鼻炎的困扰, 然而, 有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 约九成的鼻咽癌是因鼻炎久治不愈恶化所致。在工作学习中, 成年人会因为鼻炎导致头痛, 脑子昏沉, 工作效率低下;而青少年则由于鼻炎造成精神不集中, 记忆力及学习成绩显著下降。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 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

李想发明的药品改进方法经临床试验证明, 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多种鼻炎的治疗, 治愈彻底, 不易复发。实为理想的治疗鼻炎的药物, 药源广谱, 成本低廉, 有效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必将在世界医药界掀起一层浪潮。

12.汽车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篇十二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点火系、启动系组成,但是柴油机比汽油机少一个点火系统。柴油机燃油系统包括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等主要部件及柴油箱、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喷油提前器和高、低压油管等辅助装置。

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的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悬挂系和制动系五部分组成。

国产汽车品牌有:红旗、长安、长城、奇瑞、吉利、荣威、比亚迪等。国外汽车品牌有:丰田、大众、奥迪、奔驰、现代、起亚、标致等。

13.四大发明中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篇十三

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

造纸术:

蔡伦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破布、鱼网、树皮、麻头等都可以造纸,其中树皮造纸更是他的发明。他的造纸工艺更为精细,造纸术到他这里,摆脱了纺织品附庸的地位——此前都是利用纺织之后抛弃的副产品来造纸的,蔡伦将造纸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工艺。

印刷术:

火药是9世纪初或更早时间,由中国练丹师们发明的。10世纪,中国古代首先将火药用于军事。后来火药由蒙古人和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直至19世纪,黑色炸药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爆炸材料。

印刷术:

14.创新发明方案 篇十四

记者 (以下简称记) 专程采访了被誉为“台湾发明大王”的林永祯教授, 并就科研创新、两岸科技合作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于创新:我的人生, 是一个励志故事!

记:林教授, 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这么多年来, 您的创新成果很多, 能否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林:说起创新, 最早要追溯到2004年。当时, 明新科技大学鼓励教职员申请专利, 而我刚刚就任研究及技术推动中心主任。为了更好地营造学校的科研气氛、推动科研创新活动的展开, 我决定以身作则, 从自己做起, 从零做起。

2006年, 我作为明新科技大学参展代表, 幸运地获得了台北国际发明暨技术交易展发明奖项。其实最初, 我只是想试着做一些东西, 根本没有想到能够获奖, 更没有想到自己会走上这样一条发明之路。

林永祯 (左) 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铜牌奖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对科技研发越来越感兴趣, 并逐渐走上了这条科研发明的道路, 并先后荣获了多个发明奖项。2006年在“台北国际发明暨技术交易展”, 获“国科会”颁奖厂商洽谈询问度团体与个人第一名“人气王” (全台湾唯一) ;在“2008年台北国际发明暨技术交易展”中, 获最佳人气奖第二名, 发明竞赛交通运输类铜牌奖及环保类铜牌奖;2009年获台湾国际发明得奖协会 (TIIAWA) 与美国高登大学 (Golden State University) “发明终身成就奖” (全台湾仅5名) ;2010年4月获“2010莫斯科阿基米得国际发明展”金牌奖;2010年10月获“2010年第62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铜牌奖;2011年6月获“2011年意大利国际发明展暨发明竞赛”金牌奖、银牌奖与铜牌奖。2011年11月获“2011年第五届波兰国际发明展”特别金牌奖、金牌奖与铜牌奖;2011年获台湾“教育部”“未获‘迈向顶尖大学计划’及‘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之大专院校实施特殊优秀人才弹性薪资”设计、文创、餐旅、休闲类奖励 (全台湾仅2名) ;2012年1月获“经济部技术处”“乐活百年·抢鲜大赛”创意发想类优秀奖 (获前10名) ;2012年3月获“莫斯科阿基米得国际发明展”银牌奖;“2013乌克兰国际发明展暨发明竞赛”金牌奖;2013年登国际杰出发明家“名人堂” (全台湾仅6名) ;“2014乌克兰国际发明展暨发明竞赛”金牌奖;2015中华海峡两岸科技发明交流协会第一届世界华人杰出发明家创新科技贡献奖 (全台湾仅10名) 等。

博士生毕业时与父母家人合影

目前, 我已经申请并获得通过的专利有46件, 其中包含了多项美国、中国大陆的发明专利。此外, 尚有多项专利正在申请中。本校创校49年来只有两位教师以技术报告通过升等教授资格, 需要研发技术能力优异受到审查肯定, 我是其中之一, 另一位是本校现任黄信行教务长。

对于我而言, 所有的专利研发都是从家人或者朋友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研发的, 像娃娃车 (大陆称为“婴儿车”) 闷死事故、清洁员摔下车死亡、落水者未抓到救生圈溺死、女儿发烧等意外发生的状况, 都是我的发明灵感来源。在此基础上, 我先后设计出了娃娃车收音式求救安全装置、垃圾车后方随车人员安全装置、增加抓握面积的“多功能式救生圈”、贴片式测温器等多项科技发明。若是辅导企业我会建议企业去观察客户潜在的需求加以满足, 也就是找寻狩野分析的魅力需求加以满足。如果说我最初的想法是是希望不要再有人因意外而丧命的话, 那么我今天之所以将自己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科技研发上, 就是为了帮助社会上的一些人解决实际生活过程中的一些困难, 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 我的专利范围并不像一般的发明家那样, 始终专注于某一个特定的方向, 而是涵括了生活的诸多方面, 其中既有车辆安全、垃圾车、医疗、工程等领域的发明, 也有节水、餐饮、救溺、生活用品等领域的创新。专利中有盲人用餐安全与定位装置、手推及电动之轮椅扫地机、具调味功能的厨具、贴片式测温器、食物味道口尝剂、链接伞组合结构与多功能救溺圈结构等。

我的部分事迹被访问后记录于《成功源自解决疑难:20篇精英成名史》 (Success Comes from Solving Problems:20 Famous Elites Tell Their Stories一书, 2 014年9月出版, I S B N:9781625031457, 汉世纪与亚马逊出版) 。本书纪录了台湾二十位成功人士的故事, 包括全球最优“央行”总裁彭淮南博士, 台南赖清德“市长”, 新北朱立伦“市长”, “教育部”吴思华, 佛学大师圣严法师, 世界武术名人李凤山师父, 咖啡纱发明人陈国钦董事长, 台湾肝病之父宋瑞楼院士等, 其中报导我的字数是最多的。繁简英三个版本销售展示渠道已有24国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巴西、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加拿大、瑞典、荷兰、捷克、挪威、波兰、克罗地亚、印度、韩国、新西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 142个网址锚点。本书经由我的建议, 作者已经通过台湾“教育部”捐赠80本给偏乡中学与明星高中, 另20本寄给台北少年观护所, 这些宝贵的励志故事能激励更多年轻人努力向上、从失败中学习经验, 并为社会带来更多正面的力量。

有同事看到我得奖, 获得几十项专利, 说我是全校通过专利最多的人, 我告诉他们我也是全校未通过专利最多的人, 只是大家没看到我没通过的部分。其实, 我参加展出与竞赛却没有得奖的发明专利也很多, 而自己私下里花费的精神与金钱更多。学习新知、研发与竞赛花掉我大部份的收入, 房子贷款、子女教育与家用都靠太太赚钱支付。

我曾经遭遇许多困难, 我不断地努力去克服。所以我常说, 我的人生, 就是一个很好的励志故事!当然了, 如果有什么光环落到身上, 要谦虚, 那一定是许多人帮忙的结果。

记:这么多年下来, 您对科技研发有哪些体会可以跟我们分享。

林:说到关于发明创造的体会, 这么多年来, 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第一点, 我们要多试。只有这样才有比较多的机会, 参加比较多竞赛可以累积经验, 使准备更有成效。

第二点, 要随时将我们头脑中的点子记下来。有时一个问题在长期思考之下, 突然灵光一现, 在脑中冒出一些点子, 此时要赶紧记下来, 以免忘记。有时出去旅游, 许多平常的压力消失, 一些原本想不出来的点子, 旅游时变得容易想出来, 所以我也尽量每年寒暑假跟家人出去长途旅游。

第三点, 在搞科技研发的时候要有焦点。对某些专业领域累积较多的专业知识, 与企业多接触, 在创新发明时, 所研发的创新才不会不切实际。

第四点, 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方法。多参加创新的研习研讨会, 吸取最新的创新知识方法, 与国际创新大师交流互动, 整理出自己的创新模式。

第五点, 一定要有恒心, 要做到长期、持续的投入。要掌握有系统的创新方法, 并多练习以熟悉方法与运作。在这方面, 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和偷懒。以我个人来说, 由于从土木系先后转任到旅馆系、管理研究所, 因此必然会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准备课程与辅导学生需要比系所其他老师花费较久时间。此时一定要勉强自己抽空去研究最新的知识, 构思创新发明、申请专利、参加竞赛。否则很容易因教学辅导与系所事务忙得不可开交, 渐渐丧失创新发明的动力。此外, 我基本上每年都要花费数万新台币去研习新知, 其中我觉得萃智 (TRIZ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就是很好方法。

最后一点就是我上面已经说过的, 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够获奖除了是自己的努力以赴, 还有许多人帮忙才会有成果。没有这些人的热心帮助, 我们很可能会一无所成。

记:您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在教学活动的间隙完成的。因此, 我们很好奇:您是如何合理地调配教学与科研这两项事务的?换而言之, 就是您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呢?

林:我平常白天许多教学活动、行政方面的许多委员会议、撰写评鉴报告、举办学校教师的创新创意研习、担任导师辅导学生、其他老师找我讨论创新, 比较难静下心来思考新的东西。大都要等别的老师下班后, 大约六点才能有不被干扰的时间思考发明创造。扣除吃饭时间, 到晚上十点只有四小时, 就尽量去看新的信息, 构思创新, 但是此时精神体力也差了, 非常辛苦, 很羡慕能专心做研发的研究人员。有时没课, 我会去参加研习, 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让自己不要习惯于原有专业领域的限制。

教学相长, 把创新的成果教给学生, 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成果回应或发问, 不仅能够促进他们对科技研发的兴趣, 而且也能够刺激发明者自身的思考。毕竟, 每个人看待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这样一来, 原本以为只是一个面向的事物, 最终却能够给人一种更多面向的认识与体会。

而在我看来, 恰恰是这一点, 对我帮助最大, 给我的启发和收获也最多。

关于萃智:一种很好的创新利器

记:您在上面已经说过, 您个人非常推崇萃智理念, 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路径。那么, 您能否结合自身的创新实践为我们具体地阐释一下萃智这一理念呢?

入选国际杰出发明家名人堂

在慎斋小学开展营教创新活动

林:“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创新, 要创新就要有工具, 如同作战要有武器一样。这个创新的方法首推TRIZ (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 历史事件说明TRIZ是能帮助人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方法、工具、程序。我认为萃智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利器, 可以提供给发明者一个清晰的发明创新路线图。

我看到有关报道, 大陆也很重视萃智。2007年, 温家宝总理先后两次对创新方法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08年10月9日, 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推进创新方法工作, 并正式成立了科技部部长万钢担任主任的创新方法部际联席会。在会上, 万部长指出, 必须关注创新型国家推进创新思维工作的运作模式和先进经验, 并以德国机械设计理论教育方法中包括大量的TRIZ方法为例, 阐释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巨大价值。他进一步强调,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创新方法工作的推进, 要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素质教育体系, ……要培养一大批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创新型人才, 催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 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萃智又称萃思, 是TRIZ的音译, 其英文全称是A Theory of Solving Inventive Problems或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意义为“创意性问题解决理论”, 也有人缩写为TSIP或TIPS。TRIZ是1946到1985年期间由前苏联海军部专利科学家真理奇·阿舒勒 (Genrich Altshuller, 大陆通常翻译为根里奇·阿奇舒勒) 与其同事所建立的创新技术理论。在长期的科技研发历程中, 他察觉到任何一种技术系统的创新过程都有其一定的型态与过程。因此他开始从250万件专利中着手进行研究, 挑出其中4万件被视为具有较佳创新方法的专利, 来探索其解决之道与运用方法, 企图从其中归纳出基本原则与型态。

他发现, 每一个具有创意的专利, 基本上都是在解决“创意性”的问题。所谓“创意性”的问题, 其中包含着“需求冲突”的问题, 也就是他所谓的“矛盾”。此外, 他也发现解决这些冲突的基本解法被一再使用, 而且通常是在隔了数年之后。他据此推论, 如果后来的发明家能够拥有早期解决方案的知识, 那么他们创新发明的工作将会更为容易。经由研究过这些专利文献, 他找到可以预测突破性的发明性问题解决模式。

萃智引导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发现新观念与开发新产品的途径。萃智提供系统化的创新方法。学习萃智并遵循其法则, 能够使个人与研究计划团队加速用创造成果解决问题。根据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学习应用萃智的实践结果, 一个掌握萃智理论的科技人员与不掌握萃智的科技人员其发明创新能力提高6至10倍。科技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学习萃智理论, 可以由普通的专业人员突变成为一个新型的创新发明技术精英, 大大提升人的价值, 可为企业创造极大的效益。

人们遇到问题时, 会习惯性用原来的思考方式去思考, 如果原来的思考方式能解决问题, 它就不会是个难题。要解决难题就要跳脱原来的思考方式。萃智引导我们有步骤地去思考, 让我们能解决难题。若能耐着性子, 一步一步依照萃智步骤进行, 大多数的难题都能解决。我在中华系统性创新学会接受国际萃智协会理事长Sergei Ikovenko所教授的MATRIZ培训认证班台湾第一届Level 1到Level3课程。为了推广萃智系统化创新方法, 我与逢甲大学宋明弘教授团队, 利用周末、假日, 一周一个学校, 义务去台湾的中小学校教授萃智创新方法。我团队成员汪周礼先生, 利用TRIZ方法做软件回避设计也有良好之成果。

记:面对资源、环境的倒逼压力, 大陆经济已经进入一种“新常态”, 即发展速度从以前的高速增长转化为中高速增长, 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对于这种转化, 台湾地区已经有过相当的经验。那么, 大陆可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林:萃智的S曲线分析是一种分析工具, 它是一种以S曲线演化趋势为基础的分析工具, 用来决定一个工程系统的发展在S曲线的什么位置, 并该采取何种措施来改善它。

S曲线像是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将产品视同其他生物一样, 在它们的生命中历经四个演变过程: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当大陆的资源 (环境、资金) 比较充分时, 就象是在快速成长期, 藉由消耗资源经济就快速成长, 但是资源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当资金不能持续大量提供, 环境质量长期消耗到某种程度不能持续消耗时, 经济快速成长的动力就不足, 这就是S曲线理论第二阶段后期。S曲线理论第二阶段的策略建议有:利用特别改造的超系统 (系统之外对系统有影响的系统) 资源, 添加跟删除组件, 将工程系统适应于全新的领域或应用之中。

引用到大陆的经济上, 利用特别改造的超系统资源, 可以使用不同的资源, 所以除了环境、资金之外要找其他资源例如人才, 台湾是邻近大陆与大陆关系密切的超系统, 大陆可以引进台湾的人才。添加跟删除组件, 组件可以解释为大陆经济的组成元素, 所以可以是添加知识、人才、讯息平台、服务方式等, 并删除高度消耗资金破坏环境的产品制造。将工程系统适应于全新的领域或应用之中, 可以将制造为主转为服务为主。

因此, 我认为大陆可以选出觉得台湾创新经济做得比较好的几种产业 (例如自行车、温泉) , 分析台湾做得好的因素, 选择几种适合大陆发展的产业, 将人才、管理方式引进大陆去做创新经济。

把别人做得好而自己做的较不好的部分结合自己做得好而别人做的较不好的部分的方法叫做“典范转移”。小米、阿里巴巴学习别人优点结合自己优点, 就会创造出好成绩。

此外, 可以“在地国际化”:保留在地特色, 以国际化营销表达方式宣传, 也非常重要。

记:我们知道, 任何一种创新成果都需要产业化的支撑, 而这就要求创建一种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长效机制。对于这种长效机制的创建, 您有什么具体的看法?

林:建议学术机构与产业经常保持联系。学术机构研究时, 能知道产业需求, 让研究成果能为产业利用。产业创新时, 征询此创新学术界是否有正在发展的技术可以应用。

本校现任黄信行教务长产学合作成果很多。他当初花许多时间到企业的工厂驻点, 仔细观察工作与产品制造细节, 才能帮助企业做出良好的改良产品与制作机具。某段时间他担任研发长, 因行政工作很繁忙, 他的产学合作成果就直线下降。这可以佐证花时间在企业身上比较能对企业有好贡献。

关于两岸合作:积极发展, 审慎乐观

记:随着大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日益加快, “中国制造”必将更多地转变为“中国创造”。在这个过程中, 海峡两岸应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对于这种合作, 您有哪些具体的想法?

“全民写传记”活动有10人入选个人出版, 抽选3人拍摄影音纪录片。

林:由于个人方面的原因, 我有些朋友经常来往于海峡两岸, 这里就不再谈那些宏大的主题了, 而只就一些具体而微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就我的了解, 台湾的发展为稳定成长, 已经累积了足够的经验, 所以运用经验与方法产生综效一起来解决问题。大陆由于发展快速, 经验累积较台湾来得少, 所以全力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一旦用错方法且没有足够的经验加以筛选, 往往走入错误的解题方向, 且大陆目前还在做“逆向工程式”的研发, 在创新方面较台湾相对弱了许多。我认为, 海峡两岸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1.两岸学界可以利用寒暑假互相交流授课。我本人曾经与北京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王海燕教授交流过这一设想, 就是可以考虑寒暑假互相去对方学校交流授课一周, 互相观摩学习。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两岸教师交流教学经验, 而且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感知与理解。台湾清华大学许栋梁教授2015年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半年是很好的合作方式。

与家人合影

我之前也有两岸学界交流的经验。西安工业大学文传系主任敬晓庆负责该校通识教育, 他2012年底到台湾明新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考察通识教育课程, 听闻我的创新教学具有特色, 特地与明新的学生一起在教室里聆听我的通识课程“系统化创新方法”。敬晓庆认为, 我在创新教学中利用不同颜色、形状的便利贴让学生练习作图分析设备系统非常精彩。2013年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漆月同学到台湾交流研修课程半年, 经选修我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概论”课程, 将课程创新成果参加台湾“2013绿色产品创意竞赛”, 在10校54队中荣获大学组金牌奖。2014年西京大学杨城同学到台湾交流研修课程半年, 经过打听也选修我的通识课程“系统化创新方法”。

2.学界科技研究重点项目合作。这一点, 可以通过若干学界或企业难题来进行交流合作, 并以此为平台, 解决两岸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些科研项目。

3.两岸产业互补。利用对岸所具有而己方没有的优势条件 (原料、设备、专业人才、市场等) 来帮助己方产业与公司。台湾有许多公司设计的东西到大陆生产, 比在台湾成本低很多。大陆有许多公司聘请台湾的专业服务人员, 到大陆提高服务水平。我也与美商IEG集团、勉觉创新顾问公司合作协助推动大陆的创新工作。

4.企业策略联盟。关于这一点, 我只是有这样一种初步的设想。但两岸企业的这种联盟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效应, 并为两岸创造一种“一起赚全世界的钱”的局面。

记:两岸之间的合作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特别是在科技领域。那么, 就您个人的体会, 这种合作之间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进而言之, 我们应当如何克服这些障碍?

林:就我个人的体会和观感而言, 这种合作之间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两岸之间的政治、法规、规范、基准、术语不同步, 互相之间不够了解, 再加之本位主义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构筑了这种障碍, 对两岸的发展协作构成了明显的阻碍。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觉得最好是先找出一个容易突破的点, 尽量就共同面对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讨论并加以克服。这样一来, 产生第一个科技领域合作成果之后, 就为以后更多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架构。然后, 慢慢来, 一步一步地来, 坚持下去, 一定会水到渠成, 问题迎刃而解。

记:从长远来看, 你是如何看待两岸科技合作的前景?

上一篇:手工制作的感想下一篇:拥抱生命中的不完美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