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精选10篇)
1.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 篇一
入境·悟情·得法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语言简练生动,情感真切自然,用心读完后,仿佛亲自来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明朗清新、一碧千里的神奇秀美的景色,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的热烈欢腾的场面,更是对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表达自然美、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培养读书能力与习惯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在读书中、在情感体验中感悟文字内容、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语言表达,养成阅读时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读书习惯,丰富情感体验课的内涵。下面就以第一自然段为教学材料,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这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借助音乐,通过朗读想象,走进语言文字,感悟表达自然美和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培养读书产生见解的习惯。根据这一目标,设计了如下几块操作程序,不仅使文章的景、情、意水乳交融、相映生辉,而且学生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着草原的无限秀美。
一、聊天导入、揭示学习目标
老师从最近学生生活中比较关注的话题——“911空袭事件”谈起,组织学生发表看了有关电视新闻后的想法,引导到读书也应该用心投入、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然后随机出示学习目标:阅读时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再调动起学生已有的读书经验,可以从“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等方面去产生读书感受,学生明确目标,每一步学习有的放矢。
二、朗读文章、走进语言文字
在舒缓优美、极具草原风味的音乐声中,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内容,学生边听边用心感受,看着画面想象草原景色;指名读过以后,学生带上心中已经产生的感觉再作轻声朗读体会。朗读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等多种功能,这一读书过程,正是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形象,是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重要过程,更是交流读书感受的前奏曲。音乐有着将情感与画面感性表达出来的神奇魅力,加上老师的角色投入,很好地营造了草原的意境,创设了静静地读书、静静地走进语言文字的氛围,学生情不自禁产生了读书感受。
三、读悟文字、表达读书感受
这段文字主要从“草原的天空、天底下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三个层次来叙述,而且各层在语言表达上又各有侧重:第一层不仅写出了草原天空的明朗、空气的清鲜这些草原特有的景象,而且作者对自己的愉快之情直抒胸臆,所以此处引导学生从草原天空的景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逐层深入谈感受;第二层次描述了草原神奇秀美的景象,像是一幅连绵不断、色彩明艳的画卷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的惊叹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教学时重在朗读语言感受草原的色彩美、动态美,并结合“绣上的白色大花、翠色欲流”等词句交流其神奇之处;最后一层的处理,学生抓住“既…又…既愿…又想”等关键字眼体会到在这种境界里,简直不知该怎么做才能表达出心中的惊叹、愉悦、舒服的感情!这是整堂课目标实施的重要环节,学生始终处于读书感悟的紧张状态、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细致入微地捕捉语言,交流感受,提高了对语言的敏感力,充分享受审美乐趣。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产生了自己的读书见解,对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语言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还是在这读书体验中,学生自然运用了三条读书产生见解的方法,即:
1、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读书感受;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展开联想和想象谈读书感受。这些读书方法的随机出示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这一读书过程,使之更清晰。
四、吟诵文章、抒发愉悦之情
学生经历了这一读书过程,心中自然产生了诸多感受,故安排配乐吟诵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朗读出来,用有声语言再现美,表达美。这时的读更是像作者一样在倾诉草原的美景、满心的愉悦。然后顺势背诵积累,以利于积累老舍先生凝练集中、节奏鲜明、景语即情语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
五、学习小结、交流读书收获
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教师引导可运用以上方法去感受,阅读时养成自己的读书见解的习惯。最后摘录自己最喜爱的描写草原景色的句段。
这一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培养其语感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感受、鉴赏自然美、语言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在这个读书过程中,学生有着双重身份:一是走进教材、走进语言文字、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去交流、对话的读者;另外就是经历了读书体验后再站在教材外,对作者的语言表达的评赏者、学习者。情感体验是读书过程,学生最终获得了读书方法,而这方法不是理性分析出的,而是读书实践这种感性的活动方式体验感悟而得。这也是我们研究的如何进行高年级学生读书探究、在情感体验课型中赋予其新的内容、深的内涵,学生获得更多读书本领的尝试性操作。
2.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 篇二
教材解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幻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未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这两首诗的显著特点是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喜欲狂” “白日放歌”不仅因为诗人自己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陆游在《示儿》中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这两首诗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明白如话,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读起来节奏鲜明,声韵铿锵。设计理念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设计流程
第一教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知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图片。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他的到来!(生鼓掌)3.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同学们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二、自学古诗,读通顺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诗全文)2.分组自学古诗。
(1)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2)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提出要求: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汇报员把本组同学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3.学生汇报。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4.知识讲解: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5.生读诗,背诗。
三、深读诗文,悟诗境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2.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3.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4.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5.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诗情
1.小结: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2.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读一读吗? 3.出示《春望》。建议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想想这首诗与课文的内容、主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教时 《示儿》教学设计
一、读通顺、背诵全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示儿》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读背这首充满深切爱国之情的小诗不成问题。赛一赛。
要求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顺口的多读几遍。指名读《示儿》,结合正音,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停顿和重音提示。2.背诵、默写。
会背的同学可在本上练习默写,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写。
二、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1.给出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
结合注释,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国。王师:指南宋军队。2.学生质疑。
三、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感悟诗情 1.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读后集体交流。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3.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五、扩写练习
1.出示“遗嘱”范例,引导学生以作者的口吻写一篇遗嘱。
2.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让学生创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写具体。
六、阅读拓展
3.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 篇三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了每个词语不同读音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能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
2、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体会歌词中的思想感情。
3、描红古诗《示儿》,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4、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陪”“将”,注意字形左窄右宽。
5、口语交际。根据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语文与生活
(一)学习第一题。
1、学生读题,要求学生自读这部分内容,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讨论:古诗中“妻子”该怎么读?
3、教师小结: “妻子”一词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应该读作“qī zǐ”,“一个词尾如果是„子‟、„儿‟、„头‟,就应该读轻声”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二)学习第二题。
1、出示题目 学生自读第二题。
2、学生比较,交流。弄清里面词语的意思。
老子:(lǎo z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老聃(dān)。(lǎo zi)是口语中的父亲,或者是骄傲人的自称。地道:(dì dào)是指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
(dì dao)。1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2真正的;3指工作等够标准,实在。照应:(zhào yìng)配合,呼应。(zhào ying)照料。
东西:(dōng xī)指“东”和“西”两个方向。
(dōng xi)有两种理解:1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2特指人或动物(多指厌恶或喜爱的感情)兄弟:(xiōng dì)“兄”和“弟”。
(xiōng di)三种理解:1弟弟;2称呼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3男子跟辈分相同的人或对众人说话时的谦称。
对头:(duì tóu)三种解释:1正确,合适;2正常;3合得来。(duì tou)有两种解释:1仇敌,敌对方面;2对手。
3、学生再次齐读这些词语。
4、教师小结
(三)学习第三题。
1、学生读句子,想一想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讨论选择。
2、全班交流。(1)运气读“yùn qì”;(2)运气读“yùn qi”;(3)孙子读“sūn zǐ”;(4)孙子读“sūn zi”)
3、学生再读体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第二部分:诵读与欣赏
1、自由读歌词。
2、指名读,正音。
3、讨论理解。
4、欣赏歌曲(会唱的可以考虑教学生唱一唱这首歌)。
5、教师小结
三、总结,布置作业 唱会《爱我中华》。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把上节课的“语文与生活”中的句子复习一遍,指生读。
二、教学第三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钢笔字的特点,揣摩运笔方法。
(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4)以“死”,“州”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在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反馈时注意评点、纠正)
三、教学第五部分:写好毛笔字
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字“陪”“将”。①字形特点 ②笔画特点
2、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书写作业
5、学生再次练写。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一节课需要准备的东西。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制成小卡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宁多勿缺。活动材料:一张中国地图,MTV《爱我中华》 活动进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民族吗? 2、学生们畅所欲言。
过渡: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真是别具一格,你们想走进他们吗?
二、创设情境,走进民族
1、出示四幅民族图,说说分别讲的是那些民族? 2、小组探究:
根据搜集来的资料,判断图上是哪几个民族,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判断的。要求:小组长要让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要互相倾听他人意见。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
小组选代表发言,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过渡: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真实丰富多采,你能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家庭成员向大家介绍吗?
三、自组小组,自选介绍
1、出示各民族的照片,展示各民族的风采。2、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小组,练习导演。
(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由组成旅游团体,自导自演,展开研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往活动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教师更多的是提供帮助、指导,甚至协作研究,与学生一起讨论。)3、畅所欲言的介绍会,师生共同评议。4、谈谈这次旅游的感受。
四、发展思维,内化积累。
1、出示一些典型的民族照片,让学生判断是哪个民族,并说说这个民族的代表性节气、风俗。2、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指导学生找出各民族的聚居地区。
3、观看MTV《爱我中华》,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你打算怎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拓展延伸:
全班共同努力,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把反映各民族的生活资料,整理成一本民族集锦。
板书设计: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要求:①介绍一种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4.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背诵课文最后六小节。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就是——船长。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把你心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或者你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
二、我相信同学们不仅勇于提问,而且一定善于思考,快速自读课文,在文中能找到答案吗?
1、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谁在书中找到答案了?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2、让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是啊!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他是一名英雄。他那舍生望死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有感情地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给你的同伴听,并说说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哪儿?。
三、学生交流:
预设1:课文第3小节,在危险关头,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而是指挥着救援工作。他想到的只有60人。唯独没有想到他自己。谁能读好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指导读)茫茫黑夜,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诺曼底”号轮船不幸被“玛丽”号巨轮剖开了一个大口子。人们的表现如何?(引读、看课件二)
预设2:课文第5、6小节,人们的呼号和嘈杂与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愿意来读一读他和手下的对话。(指导读)
预设3:课文25、26小节,你能把这部分读一读吗?让我们齐读一下。
预设4:课文29节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人们心中定格。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看课件三)谁也想来试试。……
四、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读到这儿,你能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齐读。
5.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难点:学习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指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霍金,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面对轮椅上的霍金,假如同学们都是一名记者,给你一次采访的机会,你想向轮椅上的霍金问些什么呢?(生答)好,大家提得不错!
3、(放背景音乐)师:一天,霍金应邀去做一个学术报告。报告作得非常精彩。可就在报告即将结束之际,一位女记者抢先一步来到霍金的面前。她向霍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ppt出示女记者的提问,背景音乐停。)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女记者的提问。(学生读女记者的提问。)
4、师:同学们,女记者的这个问题你听懂了吗?
(学生思考,回答:命运让霍金失去太多了。ppt出示这句话。)
二、用心灵跟文本对话
5、师:是呀,在女记者眼里,命运让霍金失去太多了,那么命运究竟让霍金失去了什么?失去了多少呢?(让学生短暂思考。)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去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作一些记号。(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6、师: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命运究竟让霍金失去了什么? A、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残酷”具体体现在哪儿呢?请继续。
B、“1963年,……”“完全”意味着什么?是啊,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读出感情 C、“1985年,……”“彻底”是怎样理解的呢?(指名)是啊,命运对霍金实在是残酷。
D、“40年过去了,……”这里的“彻底”又意味着什么呢?(指名)看来,命运对霍金真的很残酷。让我们仔细端详一下轮椅上的霍金。出示: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龇牙咧嘴”的样子。(指名读)他的朗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出示霍金的照片)是呀,无需多言,病痛的折磨,命运的无情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在了他的脸上,他的身上。
Ppt命运让他失去了,失去了,失去了。
是啊,命运真的让霍金失去太多了。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一个失去这么多的人就在咱们的教室里,你的心情怎样?(学生交流)
7、同学们,从你们的话语中,我分明听到了一颗颗充满同情、充满仁慈、充满伤感的心,这就是“悲悯”。是啊,这位女记者和大家一样,所以她————(出示ppt3,学生读上面的话,注意语气。)
三、用心灵与强者对话
1、同学们,在一般人如果遭遇如此残酷的命运,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指名说)
2、医生曾经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面对残酷的命运,如果霍金软弱一下,说,算了吧,反正一共只有两年了!那么,就有可能痛苦的活着,平庸的消失。但是,霍金却对命运说:反正就是一死,你的能耐再大,也不过如此。随你的便吧!”结果,两年过去了,许多个两年过去了,轮椅上的霍金不仅艰难而又顽强地活了下来,还被人们称为了什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宇宙之王科学巨人物理天才生活的强者(板书)……
3、这些称号与这样一个不能走、不能动、不能说话、全身仅有三个手指可以活动的残缺之躯联系在一起,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
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到第七小节,来解开心中的疑惑吧!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可以用笔勾勾划划,圈圈点点,俗话说:不懂笔墨不读书嘛。读完以后,与你的同桌讨论交流一下。(学生读书,讨论交流。巡视)
4、交流:
出示: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
交流要点:①这是一句排比句,“飞出了、飞出了、飞出了、飞到了、飞向了”这些词写出了霍金虽然身体不能动,但他的思维却非常活跃,越飞越远。(读好排比句)
②联系“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让我们感受到病魔能禁锢霍金的躯体,但阻止不了的是霍金的思维。(读出鲜明的对比)
③他的思维在科学王国中自由的驰骋,读:“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计算着——”
过渡:其实,病魔阻止不了的不只是他的思维,更阻止不了的是霍金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课文还写了一件具体的事例呢!
5、指读第五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哪儿让你感受到这一点?
交流要点:①“顶礼膜拜”(双手合掌,高举过顶,然后跪下,用头顶住受礼人的脚,指的是佛教徒对佛最虔诚的礼仪,这里写出了人们对霍金的无限崇拜。)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可霍金却宁愿一个人静静的思考宇宙的命运,还撒了一个善意的谎。
②“好几个小时”对常人都不容易做到,更何况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呢?
③“立即给一个咧嘴笑容”这是一个细节描写。看出霍金对学生能提出不同意见表示赞许,可见他是多么谦虚。(板书:不断探索)
小结:瞧,作者用了一个典型的事例,就使我们对霍金有了如此深切的感受,我们以后写文章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那就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个感人的事例,再一次感受霍金对科学的不断探索的精神。
6、正因为霍金对科学的孜孜以求、不断求索、忘我工作,读:“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断出——” 而这样的成就,是这样一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人所创造的,读(出示):“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龇牙咧嘴的样子。”
四、用心灵与自己对话
1、同学们,那位女记者内心对霍金不无悲悯,那么他是如何看待命运对他不公的呢?请找出有关文字来读一读。(生读)
这段话是通过电脑合成器传出来的,是标准的伦敦音,听不出任何情感。(生读)
2、联系刚才女记者的那番话,你有何感想?哪一句话最让你激动?(板书:乐观感恩)
3、除了这番话,让我们感动的还有霍金的神情。霍金的脸上是怎样的神情?“恬静的微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微笑?(无所谓的笑;自豪的笑;恬静的笑;坦然的平和的笑。)
4、但是,如果霍金能开口说话,他会如何说这一段话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齐读最后一小节。同学们,如果你是台下的一位听众,你又会对轮椅上的霍金表达怎样的敬意呢?
6、“非凡”为什么题目不用“非凡的霍金”,而要用“轮椅上的霍金”呢?(板书:非凡)
7、同学们,此时此刻会场上的音乐渐渐响起(放背景音乐),如果你就是现场的观众,簇拥在这位科学巨人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8、同学们,今后,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遇到不幸时,记住这样一位生活强者,他就是——(指板书)。学习他,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
五、布置作业
1、以“轮椅上的霍金,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
2、课外阅读(选其一):推荐霍金的著作《霍金传》、《时间简史》
板书: 轮椅上的霍金 物理天才(不断求索)非凡
生活强者(乐观感恩)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课文的切入点抓住女记者的提问来组织教学,合理选择并调整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体会霍金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课结束后,我觉得有几个地方不到位: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主要是对几个重点的把握还需精雕细刻:例如对一组排比句的朗读,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他的思维越来越远,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来引导学生读出情,可采用一组一组加进读的形式,读出层次,读出情感。
6.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 篇六
【教学目标】
1.懂得象声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会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写下来。
3.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教学重点】
学会在习作时使用象声词,使习作更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教学难点】
如何恰当,准确使用象声词。【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
2.评价策略多元化:教师收集整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象声词,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新颖有趣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动眼看场景,动耳辨声音,动脑想情节,动口说故事,动手写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听说,主动评议,主动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鼓励模仿发音或记录下来。2.各种配音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识象声词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声音,我们大家来听一听,猜一猜,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敏!
羊——咩咩咩 猫——喵喵喵 公鸡——喔喔喔 火车——咣当咣当 闪电——咔嚓咔嚓 风——呼呼
2.师述:用来表示这些声音的词语就是象声词。(板书:象声词)
3.老师带来一首有趣的童谣,跟着老师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师范读)猿猴啼,老虎啸,叽叽喳喳(zhā)麻雀叫。狮子吼,灰狼嗥(háo),咩咩咩咩(miē)羊在笑。小狗汪,老猫喵(miāo),喔喔喔喔鸡报晓。
小鸭嘎(gá),青蛙呱(guá),小牛哞哞(mōu)在唤妈。乌鸦哇(wā),喜鹊喳(zhā),蜜蜂嗡嗡在采花。雷轰隆,风沙沙,滴答滴答雨在下。
北风呼呼,落雪簌簌(sù),马鸣嘶嘶(sī)满山路。当当锣声,咚咚响鼓,噼里啪啦放爆竹。
4.你看,这首童谣运用了很多的象声词,这些象声词有什么作用呢?(生动、形象)
二、联系生活,积累体验,学用象声词
1.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83页,默读,迅速地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请一生读)投影出示写作要求:请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师问:请找出习作要求中的关键词。(这位同学很会审题)
2.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下方的图,是怎样的场景,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概括吗?在这个场景中你会听到哪些声音?(这位同学概括的很好/谁能比他概括的更完整)3.选定第一幅图,相机指导学生明白3个要求:想象合理、叙述有序、用词准确。(1)想象合理:你还能从这幅图里联想到哪些声音? 师提示:雨过天晴,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
学生回答:雨声、雷电声、天晴后小动物们的声音„„ 师说:这就是合理的想象(板书:想象合理)
(2)叙述有序:你能把这些声音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时间顺序)排列说出来吗?(先„„然后„„最后„„)交流后,师出示排列好顺序的象声词(板书:叙述有序)
(你们不但用耳朵听,还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真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3)用词准确:下雨的声音有很多种,你能说出哪些? 学生回答:啪啪、潇潇、沙沙、滴答滴答、淅淅沥沥、哗哗„„ 师提示:①不同时节的雨,声音一样吗?(春雨、夏雨、秋雨)②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声音一样吗?(窗台上、雨伞上、树叶上)③下雨过程中有雨声的变化吗?(沙沙——哗哗——滴答滴答)
师出示前面提到的所有的象声词(纵向为有序的象声词,横向为多种雨声)师点出:细雨绵绵不能用“哗哗”,使用象声词还要准确。(板书:用词准确)4.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描写雷阵雨场景的片段,请你在作业纸上填写准确的象声词。
雷阵雨(片段)
忽然,天暗了下去了,“咔嚓咔嚓”几道闪电划破了天空,雷声“轰隆隆” 地传来,风“呼呼”地刮着,树叶沙沙作响。紧接着,黄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了。只听得一阵阵“哗哗”的雨声,雨顺着树叶滑下来“滴答滴答”地落在行人的伞上。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小鸟在碧绿的枝头“叽叽喳喳”地唱起了歌。
5.师点出:象声词一般都要加上引号。
6.小结:这个片段我们展开了合理的想象,进行有序地叙述,加上准确的象声词后,文章便有声有色了。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三、明确要求,选择素材,运用象声词
1.生活中有哪些场景的声音令你印象极其深刻?请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2.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棒,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生活中的两个场景。师展示2个场景(春节、马路)的图。
师提示:春节到,鞭炮声、人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你的耳畔萦绕着怎样的故事? 下班高峰期,各式车辆的喇叭声、一首马路交响曲,你听懂了吗?
3.接下来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准确的象声词,用通顺的语言有序地描写一个场景。可以是书上的四幅图例,也可以写老师提示的情境,还可以写生活中你熟悉的场景,题目自拟。(开始动笔,尽量不用橡皮,用修改符进行修改。)4.学生起草写作,师巡视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5.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四、评价习作,反馈问题
1.评价习作(教师评价内容:语句是否通顺,想象是否合理,叙述是否有序,用词是否准确。)
2.选一篇较好的赏析,学生对照黑板上的3个要求点评,如有优美的词句可以圈出来,展示给大家看。(你很善于观察生活,能敏锐地捕捉一个个有意义的声音)3.选一篇有问题的习作,让学生对照3个要求指出问题,当堂给出修改建议,即二次反馈。
4.总结:通过今天的写作,我们认识了象声词,学习运用象声词写好一个场景,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聆听,我们的习作就会更有情趣。板书设计: 生动 想象合理
学会运用象声词 叙述有序
形象 用词准确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很快就对象声词充满了兴趣;通过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模仿和习作训练,较好地完成了习作的任务。
不足之处: 学生由于对各类象声词积累的并不多,教学中我借助了媒体来让学生分类听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再根据声音说出各类象声词,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习作中可能用到的象声词作了准备。随后,我有播放含有象声词的片断,学生非常感兴趣,说话热情高,可见直观教学永远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象声词叙述情景的时候,句式很单调,一般都是用“……发出了……的声音”,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别扭,不流畅。同时,由于学生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学习使用象声词上,反倒忽视了叙述内容的具体,描写内容的细致。我让他们学习了一断使用象声词的优秀片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使用象声词的经验,他们就能从例文中更好地体会到:要在叙述具体、描写生动的前提下使用象声词才能锦上添花,象声词在句中的位置也可以灵活安排。
7.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 篇七
高邮市汉留小学 高永忠
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6课。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2、根据文章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写的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出生动感人的气息。
教学内容: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大作家老舍描写草原的一篇力作。本文语句优美、行文流畅、结构清晰,写作手法独特新颖,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要读出热情友好的蒙古情操。同时“景色美”这一部分内容的阅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还应凸显阅读对话教学理念。首先,围绕文本解读核心,精心预设对话话题--“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以及表示作者感受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其次,让学生充分经历阅读对话教学的三个层次。再次,在阅读对话教学过程中,时时关照学生自我的体验。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初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感悟蒙古人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教学难点:
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草原美丽辽阔歌曲。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继续和同学们去那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草原旅游。请同学用一两个词说说草原给你的印象。(加深学生对草原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二、欣赏草原美丽景色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学生按照写草原景色和写作者感受把全段分成两层。
(二)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设计如下思考题,引导学生逐层读议。
1、草原的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心情?
2、天底下草原的景色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找出具体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句子,谈谈这种景色怎么美丽?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教学建立的形象更加完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草原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为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受作了铺垫。)
(三)在这种境界中,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设计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体现在不能直接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而要进行独立思考,思考的依据又离不开课文的词句。这样,学生要读懂这句话就要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不但要读,还要联系上下文想、说。体现了“语言-思维-语言”的学习过程。)
三、感受草原人的热情好客
出示四幅图片,在文中找到与图片向对应的文字,读一读。
1、迎客:说说草原人迎客有什么特色?从这些可以看出草原人什么性格?
2、会见:大家语言不通,初次见面,什么能如此亲切?体会民族团结互助。
3、款待:读句子,感受草原人的热情。
4、联欢:用一些词语赞美草原上的姑娘们和小伙子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
5、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6、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四、品味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场面描写
五、作业:课外阅读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和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8.苏教版六上习作4 篇八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
我从来不会剪纸,更别说剪出美丽的图案了。但是今天,我却上了一节既有趣又特别的剪纸课。
一上课,老师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两张红色的彩纸,让我们做一个游戏:按照老师黑板上的图案剪出一个“喜”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我这下可犯难了,这怎么做呀?我从来没有尝试过。但是我抬头看到其它同学都在兴致勃勃地边听老师讲边做着,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也埋头做了起来。首先,我把纸对折两次,再在上面画上图案,又用剪刀剪下来,打开一看,“喜”字就隆重出场了。虽然它又肥又胖,但我感觉还是很漂亮,看那火红的“喜”字,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接着,老师又手把手的教我做出各种各样图案的“喜”字,有桃心型的,凌形的……漂亮极了。
9.苏教版六上习作4作文评讲 篇九
桥林小学
翁成敏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学会仔细观察并细致地描写,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2、懂得作文修改的重要,并学会修改的方法,自己进行修改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剪纸:同学们,又看到这四幅熟悉又精美的剪纸了,还记得习作的要求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仔细观察
发挥想象
(二)习作欣赏 1.习作大家读
讨论:之前布置大家互相阅读各自的习作,结合这两点要求,你觉得谁的习作是你心目中最棒的?说说你的理由。指名2-3人汇报
还有谁的习作不一定是最棒的,但却有了明显进步,你想表扬他?指名2人汇报(学生提前进行相互间的阅读,并评出最佳习作奖和最大进步奖,填好表格)
2.习作老师读
老师也拜读了所有同学的习作,大家都能仔细观察图中的剪纸,而且想象力非常丰富,每个人编的故事都很独特,看得出来你们的用心和认真。其中:(出示投影)我最喜欢这样的题目:《花骨朵绽放了》
王文舒 《牛背上的友谊》
黄磊
《渴望勇气的小姑娘》
陈紫轩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
这样的题目既能紧扣中心,又耐人寻味,令人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出示投影)我最喜欢这样的故事开头:
“这个姑娘是谁啊?舞跳得太好看了!”“那个姑娘不是舞阳吗?没想到她跳得可以和天仙媲美。”这时,一位老者微微颤颤地走了过来,深情地望着正在翩翩起舞的姑娘,喃喃地说:“花骨朵绽放了,绽放了„„”
王文舒
独特的人物语言设计不落俗套,老者的话不仅适时点题,更设置了悬念,迫不及待想一睹为快。
指名作者读,提醒出示到谁的片段谁就读给大家听
(出示投影)我最喜欢这样的环境描写:
烈日炎炎的夏季,太阳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大地,大院子里的牲口被晒得昏昏欲睡,树上的知了有气无力地叫着。
黄磊 简洁的文字背后展现的是生动的故事情境
(出示投影)我最喜欢这样的细节描写:
这时,一个娇小的身影出现在大草原上。她有一头瀑布般乌黑发亮的长发,身着米黄色绸衣和碎花长裙。那水灵灵的大眼睛仿佛有了心事,一直焦急地看向远方。
卞文馨
寥寥数语的勾勒,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一个美丽又忧伤的姑娘。
(出示投影)我最喜欢这样的结尾:
我蓦然跳出这个想象的世界,又恋恋不舍地看了看这幅美丽的窗花。这就是中国的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洪天昀 将想象的世界和现实自然地联系,不忘作文的主旨是对剪纸艺术的赞美。
(出示投影)我最喜欢大家的故事
故事里有歌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洪天昀 故事里有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孙涛 故事里有对联:“烟锁池塘柳
桃燃锦江堤”——陈子颖 故事里有孝顺:灵雪不畏艰难采药为妈妈治病——朱嘉怡
思念刻苦练习跳舞赚钱养家——胡思雨 故事里有善良:牛背上的孩子主动帮助他人——胡瑞 故事里有宽容:不计前嫌帮助哥哥嫂嫂——张清雯 故事里有智慧:用食物引着骆驼前进——王天宇
林墨 故事里有勇敢:克服幼年的失败阴影勇敢骑马——卞文馨
胆小的娜娜冲进森林寻找许愿鸟——陈紫轩
3.习作大家品
这里有一篇习作,想请大家一起品读,(1)想想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生阅读、讨论
(2)出示古人名言: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曾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一个绿字精妙传神。他就说过:“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我们的文章也要精益求精,会越改越好。那么应该怎么改呢?
(3)(投影出示老舍和叶圣陶的修改名言)
老舍先生有话要说: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叶圣陶先生也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
指名读,他们都认为修改文章一定要——读(4)这篇习作还可以做哪些修改呢?
教师提示:修改作文要先看整体再看细节。作者能做到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故事合理完整,那我们就从题目开始看看每个细节上是不是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学生自读,思考
(5)结尾部分略显单薄,很多同学的结尾也显得匆忙,这里有两段话,大家可以读读,参考一下。(投影出示)
(6)采访习作作者:听了大家的建议,你觉得有道理吗?能改得更好吗?我们一起期待。
4.习作自己读
(1)大家很用心,会帮别人修改习作了,那该怎么改自己的习作呢?(2)下面就请大家结合其他同学的优点,试着来改改自己的习作。学生修改习作
(3)指名一生汇报修改情况(之前共同品读的习作作者)(4)修改好后誊抄在作文本上
10.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 篇十
一、教材分析
读懂例文《家乡的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得要学会问,学会查资料。能就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阅有关的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二、学情分析
能就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阅有关的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三、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题目自定。
四、教学重难点:
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写出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指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
1.轻声自读例文,思考:这篇习作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记叙了哪些材料?
2.再读例文,思考:作者详细写了哪些材料?略写了哪些?为什么略写?这些材料是怎么来的? 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
4.小结:要围绕一个主题选材,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搜集材料,安排详略。
5.再读例文,思考:在例文的材料写作上,作者所写的侧重也是不一样的。你看出来了吗?为什么? 6.小结:在写作时,要搜集多方面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写这一事物。用不同的写法,这样会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多彩。
二.指导选材
1.提示: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家乡特产的各方面材料,选择一个主题,围绕主题选材,确定详略,列一个提纲。
2.组织交流。
3.提示: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启示?修改你的提纲。三.进行习作 1. 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第三课时
一.小结
1.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二.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1.组织交流。
2.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3.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三.尝试修改
1.教师巡视修改情况。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4(苏教版六年级上)】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16、《草原》教学设计14(苏教版六年级上)12-01
小学语文:16、《草原》教案两套(苏教版六年级上)06-19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近义词06-22
小学语文:第三单元《推敲》3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08-03
苏教版六年级下语文09-24
小学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两首-山行》1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06-2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08-12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教学设计11-26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