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精选13篇)
1.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 篇一
运动人体科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它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及康复指导的专门高级人才。
2、研究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运动解剖学,02运动生理学,03体育保健学,04运动生物化学,05运动生物力学,06体育统计与测量。(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所属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为教学、训练、健身等实际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6、课程设置:(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体育学原理、体育教学论(必选)、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生理运动学、动技术运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应用数理基础(必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电生理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向必选)、运动创伤及检测方法(运动医学方向)、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应用数理基础2(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大强度训练基础概论(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药物滥用及其控制(运动医学方向必选)、健康心理学、细胞生物学、非运动创伤医学(运动医学方法)。
二、就业前景
运动人体科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发达国家,这一专业无论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还是研究领域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并且具有广泛的就业口径。目前在我国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专业人才还很少,从1990年至今,拥有该专业的院校全国仅达36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本应越来越大。但从全国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就业率不很乐观。主要是因为目前人们对其了解认识都还不够,但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必然成为新世纪的一大主题。
近年来,各种大大小小的俱乐部,健身中心也都应运而生。但是,健身者要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还需要根据体质状况和健身目的选取合适的运动内容、形式,而对于多数减肥者来说,还需要一定的饮食指导。另外,随着我国进入老
年化社会,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老年人体质也成为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在体质监测的基础上开启运动处方来使老年人口的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因而,各健身中心配备具有专门知识的健康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以目前状况来看,各健身中心健身设备先进完备,健身教练也不少,健康指导却十分缺乏。因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将得到改善。
三、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为教学单位、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保健康复和健身俱乐部、体育器材公司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指导运动训练、保健康复和全民健身、器械推广等工作。
四、推荐院校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体育学院。
以上信息由跨考教育考研培训为您提供。
五、为什么要考研
本科学的知识有限,深度也有限,接触的专业方面的实验、课题什么的也少,这也限制了对专业的认识。如果实在没有思路,可以主动承认以前对这个问题关注不够,希望老师能够帮忙指点清楚、流利地介绍本人的基本信息和相关兴趣爱好、研究专长自我介绍的形式更胜于内容,真正看重的是考生的谈吐和举止自我介绍的过程中,不必始终正视考官,可以在言谈过程中环视一下其他老师时刻保持一种镇定自若、自信冷静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会报考这个专业,以及今后的打算
2.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 篇二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重在夯实专业基础, 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运动人体科学的专业基础课包括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物化学等, 这些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为后续各专业课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作为运动人体科学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改革也经历了多次。从教学内容的补充完善到实验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比例的调整, 目标始终放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上, 但改革效果仍然不很理想。该文拟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 进行初步探索, 讨论如何进行课程融合, 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系统运用能力。
1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基础课的现状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开设于1998年, 当时该院运动健康科学系只有运动人体科学一个专业, 随着学科的发展,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又派生出运动康复专业, 从而使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涵盖面变窄了许多, 并且培养方案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以便更好地与运动康复专业进行区分。2012年, 该系又开设了康复治疗学专业, 在这种情况下,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要更注重专业基础, 否则跟另外两个专业相比不具优势。
目前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 专业基础课的课时比例占26.18%。专业基础课包括系统解剖学、运动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重要基础理论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习医学院学生的部分专业基础课, 还要掌握运动相关的专业基础课, 课务量大, 学习任务重。而这些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 专业术语多, 相对来讲比较抽象, 学生反映难学。以往的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讲解, 课程之间缺乏联系, 学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容易“陷入”各个孤立的知识点, 无法将各门课程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 缺乏系统性思维能力, 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构架的形成[2]。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 这学期上运动生理, 而上学期讲的人体生理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遗忘, 甚至没有印象, 致使教学效果差, 学生学得也吃力。作为专业基础课, 有部分内容有重合或叠加, 对学生及老师都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概括来讲, 在目前的课程设置及授课效果中,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多、内容多、难理解。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多、术语多、联系紧密、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理解, 学生不易掌握[3]。 (2) 知识呈碎片式、难成体系。每门课程独立开设, 虽然每门课程呈现出一定的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 但相对于整个专业基础来讲, 呈现在学生脑海中的是碎片式知识, 难成体系。 (3) 学习周期长、内容衔接困难。课程的学时多、学习周期长, 导致学生在知识的衔接上更困难, 以至于针对单独的课程问题, 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 一旦需要知识综合运用并分析时, 学生就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入手, 根本不能联系及运用各学科知识来分析并解决问题。 (4) 实践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联系性差。虽然开设实验课程, 但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通常是依葫芦画瓢, 加之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 根本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更谈不上联系实际。如何提高这部分课程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理解透、掌握好是教改的关键所在。
2 改革途径——进行课程融合
根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 分析并挖掘它们之间的深层关系, 进行课程融合, 将其融合成一门大课程或课程群, 按照一定的逻辑认知顺序进行授课,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知识构架的形成,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此, 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 考虑进行课程融合, 合理安排各个课程之间的比例, 加强各门基础课程间的沟通交流, 将重合的部分删掉, 然后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将这些课程进行横向整合、纵向打通, 将这些课程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学生面前, 相信学生们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 打破原有按专业分教研室研讨的做法, 实行专业基础课教师集体研讨教学方案、集体备课的方法, 使教学内容实现无缝对接。
以往教学教研室的划分都是按专业进行的, 老师主要按照承担某一专业的课程来划分教研室, 每位教师负责相应专业的课程讲授, 这样便于每个专业教研活动的开展, 但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衔接以及融会贯通。因为专业课不仅仅是专业基础课, 还有很多专业必修课、主干课, 如果专业基础课都学不好, 更何谈其他的专业课的学习。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原则, 经考察与慎重思考, 实行按专业基础课划分进行教研活动, 尤其是联系特别紧密的几门专业基础课 (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 的教师集中进行教研活动, 探讨教学方案、教学方法, 集体备课, 使课程按照结构-功能的顺序进行讲授, 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打破原有教学格局, 以知识构架为主体, 建立课程群教学。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即一门课程一个教师讲授, 将课程打散, 按一定的逻辑发展顺序 (即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顺序) 将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 可以实行一门课程多名老师讲授, 或将多门课程柔和, 不同章节不同的专业教师讲授的模式。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这三门专业基础课, 可以将三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分系统进行讲解, 形成一个课程群, 多名教师一同授课, 解剖老师先讲形态, 然后生理老师讲功能, 解剖老师继续讲运动中的动作分析及运动类型, 生理老师讲运动中的功能及不同环境下对运动的影响, 生化老师讲其运动过程中的供能方式及其生化机制, 这样不仅课堂新颖, 而且学生的知识会成体系, 学习效果将以指数级增长。同时可以使学生弱化对每门课程的区分, 强化对知识联系及知识结构的重视, 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
(3) 根据群课程教学进度, 穿插安排学科交叉综合性实验,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实验课都是单个实验单独进行, 最后进行一个综合性实验, 并且都是针对一门课程来安排的, 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对具体知识的巩固应用, 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进行课程群授课方式, 可以按照课程的进度, 安排一些多门课程交叉的综合性实验,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 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解剖学上讲完呼吸系统的结构之后紧接着生理上的呼吸系统的功能来安排一个肺活量测定实验, 这样学生们对呼吸系统不仅有结构功能上的整体认识, 而且能够结合实际, 理解并分析肺泡通气量等形成的原因。又如在讲完运动生理学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和运动生物化学的血乳酸及乳酸阈之后, 就可以安排一个结合运动实践的小型综合性实验, 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及代谢的关系, 既便于学科间知识的紧密联系, 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4)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在课程考察上突出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独立, 实践活动除了实验教学、教学实习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跟相关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之外, 其他跟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较少。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在平时应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及实验实践资源, 这样他们有什么想法或在毕业论文设计时有好的主意, 教师可以鼓励并给予支持, 培养其由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与此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增加实验课的比重, 注重学生求知探索欲的培养。在课程考核上加大实践技能所占的比重, 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基础课的社会或教学实践中来。在培养方案中要始终贯彻理论及技能考试并行, 并在以后紧抓执行, 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5) 考核方式改革, 实行厚基础, 重能力的学科交叉式考核。
以往我们的学科交叉或基础理论与技能考核都集中在第三学年的下半学期进行, 并且考核的内容相对简单, 题目也较单一。学生往往在考核前进行突击复习就能过关。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结合当今信息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考核[5]。专业基础课各课程教师按一定题型建立试题库, 由后台将几门专业基础课的内容随机打散并重新组合, 这样就相当于基础课的小综合考试;抑或试题由几个专业基础课教师一起讨论命题, 将知识点柔和在一起进行考察, 这样更能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
3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甚为重要, 一旦一门课程没有学好, 会影响其他几门课程的学习。该文结合教学实践, 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研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及考核等方面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大胆地探索和设想, 推行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理论结合实践、循序渐进、自成体系。特别在教学内容与实践方面进行大胆地设想, 形成课程融合、实践融合、考核融合一体式的融合教学模式, 探索融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为培养“厚基础、重能力”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做了大胆的探索研究。
摘要: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基础课教学过程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融会贯通的能力, 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 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 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进行课程改革, 思考适宜于具体授课对象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及教学难度, 使学生在掌握现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能够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知识构架, 对培养其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该文拟对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 教学中, 探讨如何进行课程融合, 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系统运用能力。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基础课,课程融合
参考文献
[1]葛孚章, 亓建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课模块化设计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 :124-125.
[2]卢起, 肖才坤, 李涛.高职体院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改革研讨——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运动, 2013 (6) :122-119.
[3]余晓慧, 熊伟, 周璐.新时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 (4) :39-41.
[4]张佑琏, 吴明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设置独立综合实验课的思考与实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 :68-69.
3.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刍议 篇三
关键词:高校 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室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传授体育保健康复的相关技能,探讨运动中各种生理现象及生理变化不同水平的机制,掌握与运动相关的若干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资源配置,忽视资源共享
在运动人体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以往学科分离、各自为政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运动实践的要求,长期延续的结果必然使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与实践面临重大、复杂的障碍。同时,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研究条件、研究成果、经费水平、建设规模,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即便是在学术传统和基础积累方面,也显得十分薄弱。因此,需要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模式来加强专业高效的实验平台建设。
(二)组织机构之间相互独立
在目前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组织结构中,往往根据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又单独设置不同的实验分支机构。这些机构或分支都不可避免的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强调自身的完整性,而对其他分支的建设情况却较少关注。这就使得实验室的整体建设中资源重复配置严重,实验设备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和充分的利用,极大地限制了实验室的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教学和管理方式落后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长期以来都存在动手能力差的弊病,这主要是学校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实验”思想的束缚,致使实验教学被置于尴尬的境地。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必须通过“教师讲解 + 学生动手方能实现,封闭的教学模式必将使学与用脱节、知与行不一”。此外,这种落后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使学科之间、师生之间、理论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之间难以相互沟通和融合,对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当前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思考
(一)加强实验室的特色建设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隶属于体育系的基础实验室,它的主要任务是验证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解决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身体机能、能量代谢以及运动损伤等问题。随着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实施,它不仅承担着完成实验教学的功能,而且承担着健身活动过程中的身体检测和健身指导等功能。
(二)加强交叉学科建设
在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大而全、多而贵”,这些资源不但能够应用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课程中,在其他学科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利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实验室资源在学科-学科之间的共享力度,使实验室的外延性功能得到体现,在本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带动相关学科的进步。
(三)加强实验室的社会功效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实验项目的特色决定了它与社会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已不仅仅使学生受益,对于指导大众健康与健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血压、心电图、尿成分、血糖等项目的检测与分析,评定身体的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身体体质测评、健康监督、健身等生理学问题咨询,同时根据他们各自的身体状况,尤其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特殊人群,提供有针对性地锻炼方案,即运动处方,全面指导大众健身,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除具有指导大众健身的功效外,对于指导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测定运动员心肺功能、运动前后的血乳酸浓度变化及尿蛋白的检测,可以评定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从而判断运动员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可以制定有效的训练处方,另一方面也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测试标准。
(四)加强实验室开放力度
实验室开放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实验室作为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着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在原有实验室开放的基础上,选择一批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对学生有吸引力,基础条件较好的实验,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在实验内容、时间和条件等方面都有保证的情况下,面向广大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五)加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人才培养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在配备专职实验人员,新转入教师时,必须经过一年的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参加学术研讨、考察学习,并主持、参与高水平研究项目,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克服浮躁心理,端正学风,勤奋治学,强化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
目前,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加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以开放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全面提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段立军.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 )
[2]王 红.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 11)
[3]陈 华.略谈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体育科学研究,2006, 6
[4]王 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实践探索[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09,4
4.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篇四
排名 | 方向 | 占比 |
1 | 医疗设备/器械 | 27% |
2 | 娱乐/休闲/体育 | 15% |
3 | 批发/零售 | 14% |
4 | 计算机软件 | 7% |
5 | 贸易/进出口 | 7% |
6 | 制药/生物工程 | 6% |
7 | 机械/设备/重工 | 6% |
8 | 医疗/护理/卫生 | 5% |
9 | 学术/科研 | 5% |
10 | 新能源 | 3% |
5.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 篇五
说明:此资料是本人考试时抄在准考证上,绝对准确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心动周期等长收缩呼吸商牵张反射有氧耐力运动后过量氧耗
问答题:
1、血液的生理功能
2、肌肉力量影响因素(年年考,真讨厌)
3、运动员心脏特点
论述题:兴奋性突出传递过程、原理
案例分析:运动后肌肉中乳酸增加如何影响呼吸
运动解剖学
名词解释:额状面离心工作内脏心传导系统核反射弧
问答题:
1、大脑皮质运动中枢位置及投影特点
2、水由口入经尿道排除途径(用箭头表示)神经
3、肩关节组成特点(和某年题目一模一样的,变态)
6.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 篇六
1 分子生物学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的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分子生物学的价值体现在将各种生物分子 (蛋白质、核酸等) 的特性联系起来, 从分子角度阐释生命科学的最基本问题, 诸如生命的稳态、生命的存活与死亡、生命的繁殖、生命的发生及进化的机制等[1]。
1.1 核酸分子生物学
核酸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分子遗传学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该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 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核酸与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 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和基因表达调控的调控等。
1.2 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分子生物学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其研究难度较大, 比核酸分子生物学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然对于蛋白质的结构以及其与功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对于它的基本规律的认识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1.3 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生物学
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内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分子基础。其研究的目标是阐明这些传递机制的分子机理, 明确每一种信号转导与传递的途径及参与该途径的所有分子的作用和调节方式以及认识各种途径间的网络控制系统, 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2 分子生物学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1 进行科学的运动选材
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取得优异成绩、攀登世界冠军宝座的最强有力的因素。运动选材是竞技体育、科学训练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取决于其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包括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等, 可以分为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两个部分。其中运动员生来就具有的一些特性, 即遗传性, 就是先天性部分。科学的运动员选材就是对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的遗传性做出准确的预测[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T) ,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 以及卫星DNA等技术已经应用到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中, 因为运动员的一些运动能力, 形态技能具有很大的遗传性, 所以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运动员选材上将更准确、更加的科学[3]。
2.2 运动对肌肉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由于分子生物学对蛋白质以及核酸的研究优势, 其理论与方法已经应用到肌细胞的一些功能蛋白与相应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中。其中对于不同的运动条件下的肌纤维的膜受体蛋白、膜载体蛋白、膜脂质, 与收缩相关的蛋白、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相关基因及其表达调控, 肌肉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变化特征与机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4,5,6]。
2.3 运动疲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运动疲劳一直以来都是体育科学界非常重视的课题。关于运动疲劳研究的机制正向分子甚至原子水平发展, 找出引发运动疲劳的最终机制, 就很容易研究出避免疲劳或尽快消除疲劳的方法和手段, 从而指导运动训练[7]。
目前分子生物学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 引起运动性疲劳的细胞内分子, 如酶、基因、信号传导因子、连接蛋白等; (2) 细胞外分子, 如神经递质、激素、转运蛋白、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分子等; (3) 细胞膜分子, 如受体、膜转运蛋白等; (4) 细胞内外广泛存在的分子, 如葡萄糖、脂肪酸、水、无机盐和氨基酸等。其中, 对于细胞内外广泛存在的分子的运动性疲劳机制已较为明朗[8,9]。
2.4 运动减肥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肥胖作为一种营养代谢紊乱疾病,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运动对于减肥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目前关于有氧运动促进甘油三酯水解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正在展开。目前对于运动减肥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主要是研究各种信号转导系统对脂滴包被蛋白 (Perilipin) 的影响, 进而对脂肪分解产生作用。其中主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包括肾上腺素-c AMP-PKA途径, 胰岛素-c AMP-PKA途径以及TNF-a途径等[10]。
2.5 运动影响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长期科学有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运动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 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对神经元质膜受体、细胞内信号传导以及核内基因表达转录调控上。主要包括对BDNF、NMDA受体、AP21及转录因子CREB等影响因素的研究[11]。可以预见, 经过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如PT-PCR技术、蛋白质质谱技术、基因芯片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 将使得运动对于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将更加的深入。
2.6 运动与生物节律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人体的运动能力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这种变化与生物节律有关。运动中能够有效的利用生物节律指导训练比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节律的规律, 但是它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被认知。目前生物钟机制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 (1) 由振荡器所组成的震荡环; (2) 生物钟与外界环境保持同步的机制: (3) 位于节律输出通道上的基因[12,13]。
3 结语
7.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 篇七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Sports Somatic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HI Fe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somatic science experiment courses, in which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lienated from the practice of sports, and there exists a lack of inter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is thesis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of "one core、 two systems、three modules、four levels". These ideas will be of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reform in experiment teaching.
【Keywords】Sports Somatic Science, experiment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评价、运动营养学等十几门课程,该类课程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三大系列之一〔1〕。实验教学是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背离了实验教学的宗旨与规律,妨碍学生综合认知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创新思维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深化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对于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飞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
1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院校实验教学基本沿袭着苏联50年代的教学模式〔3〕,实验教学偏重于验证性和操作性实验,学生多以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序化操作为主,实验结果作为理论课的验证。这种传统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多数偏重于理论知识的验证,脱离体育运动实践
体育学知识具有实践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而目前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多数是选用验证性实验来证实理论讲授内容。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实验教学内容按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是由微观到宏观、机能状态到形态结构、瞬时的动态变化到相对的稳定状态。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评价等不同课程,虽然自成体系,但是在体育科学知识链中密切相关,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而现有实验教学内容按课程各自独立设置,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利于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
1.3实验课教学目的不明确,缺乏专业针对性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等不同专业均开设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不同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侧重点应有所区别。而目前多数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均是按照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忽视其他专业的培养特点。实验课教学目的不明确,实验项目缺乏不同专业的层次要求,不适应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
1.4不同课程之间存在较多实验内容和方法的低水平重复
由于现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课教学,导致各门理论课按照自身需要开设实验。所设实验内容和项目自成系统,相对独立,很容易形成相近课程实验内容的重复。例如台阶实验这一实验项目同时存在于《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三门课程教材中,造成实验课开设混乱。
2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2.1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理念决定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定位的层次、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决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与成效,决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与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是实验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以“体育学大学科、侧重应用性”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理念,在体育学的平台上组织实验教学,注重生命活动普遍规律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可以避免专业越分越细、基础越来越窄的倾向,帮助学生养成整体、系统、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根据生命科学知识性强、技术方法先进,以及体育学知识实践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注重实验内容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密切联系,充分体现现代化教育的鲜明特色,形成良性互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分专业、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综合技能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
2.2整合不同学科实验教学内容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生物力学及体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彼此间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但是,它们在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彼此均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运动训练监测和训练效果评价的科学体系,揭示运动与人体机能之间的关系。而以往该类实验课的设置与相应的理论课程挂钩,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内容重复,学生难以对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形成一个整体的清晰概念〔4〕。因此,整合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综合性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是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2.3灵活实验课程设置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考虑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特点不同的基础上,灵活设置实验课。将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分成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和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两部分分别进行授课和让学生选修。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中实验课内容根据各课程教学计划授课,实验课和理论课教学进度保持一致;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分成体育教育模块、运动训练模块、大众健身模块分别作为三门选修课供不同专业学生选修。在学生毕业论文阶段,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开设创新性实验。
3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内容
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实验教学目标,依据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按照“保证基础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研究素质与能力”的指导思想,遵循“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整合、优化实验项目,构建“一个核心、两个体系、三个模块、四个层次”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一个核心”是指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培养目标,“两个体系”指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和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三个模块”指体育教育模块、运动训练模块、大众健身模块,“四个层次”指实验教育体系分“基础、综合、设计、创新”四个层次构建(见图1)。
图1运动人体科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3.1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技术体系培养目标面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三个专业学生。通过该平台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学会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分析运动人体科学现象和通过测量获得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以及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条件的选择等,初步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体系的主要实验项目包括运动解剖学的形态观察;血压计、心率表等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常见运动损伤的检查、包扎等体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等。
3.2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
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根据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三个专业学生所应掌握知识侧重点不同,分为体育教育模块、运动训练模块、大众健身模块等三个模块内容。实验教学重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能有用”。
3.2.1体育教育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象是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新世纪体育教师应掌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方法,并能运用于实践,即监测体育教学和指导业余运动训练。其中综合性实验以《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项目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锻炼、测试项目为切入点,以某个项目或项目的某个技术环节为线索,以问题的形式编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设计性实验可安排安排学生撰写实验设计、操作实验、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创新性实验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设计〔4〕。该模块的主要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3.2.2运动训练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象是针对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使学生能掌握运动时人体内部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运动对机体组织的影响、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运用运动生理生化的特点和规律为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科学化服务等理论及知识;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该模块的主要实验项目如表2所示。
3.2.3大众健身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象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及以有志于从事大众健身行业的其他专业学生。实验项目选择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和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SGETCERTIFIEDGUIDE》。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人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社会适应各指标的测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人体体质的组成、各指标所反映的人体体质健康的意义,发展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设计方案及实施加深对体质健康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表3所示)。
4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是将体育知识与实验能力培养相结合、基础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因此应当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琳华.创新教育与高师体育实验教学改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3):310-312.
〔2〕〔4〕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116-120.
〔3〕周叶中,陈学敏.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0,33(5):75-82.
8.运动的人体育锻炼活动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尝试用扭扭棒表现人物的简单动态
体验大胆创作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扭扭棒表现人物的简单动态难点:学习仔细观察动作造型,大胆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运动人物
活动准备:
1.前期收集、讨论过奥运会的各项运动项目
2.材料和工具:各色扭扭棒、剪刀
3.范例:用扭扭棒做成的跑步、跳绳、游泳等姿势
教学过程与指导:
一、聊一聊,知道一些奥运会的小知识
1.师: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正在进行,你认识这些火炬手吗?
2.重点提问:你知道他们是什么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吗?
3.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说说各种奥运运动项目。
小结:奥运会是每四年举办一次,今年的奥运会就在北京举办,我们国家的.许多运动员都在积极备战奥运。
二、观察范例初步了解奥运小人的制作方法
1.请幼儿观察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活动,哪些部位不能活动,初步了解关节的活动与动态表现之间的关系。
2.出示范例,请幼儿摆出和范例上一样的动作,并说说这是什么运动?
3.重点提问:如果你也能参加北京奥运会,你想参加那个运动项目?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
4.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各种运动的显著特征。
5.教师采纳几位幼儿的动作,当场用扭扭棒示范表现。
例如:跑步
制作步骤:
⑴先把一根扭扭棒对折,中间做成圆形代表人的头部
⑵再互相缠绕表示身体,余下的是双腿
⑶再用另一根扭扭棒从身体的下端往上缠绕至颈部,其余的是人的双手
⑷跑步的姿势是双手前后摆动,双腿跨步状。把扭扭棒人物的双手和双脚扭成跑步姿势就完成了。
三、幼儿自由设计运动的人
1.启发孩子当运动员,用扭扭棒设计各种运动姿势。
2.重点指导:鼓励幼儿互相做动作示范,仔细观察后设计。
四、展示作品
1.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模仿。
9.小学科学《人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九
一、目的要求:
1.能用类比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3.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4.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5.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同时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二、教学重点
1.能用类比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教学难点:
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同时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A.让学生分析校园建筑物的构成。
B.说说过年时吃的鸡有哪些器官构成。
2.学习新课:
▲认识人体的组成:
A.活动目标
1.能在自己的身体相应的位置找出自己知道的器官和系统。
2.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
B.活动过程
1.提问:人从外部形态上人体分为哪几部分?
2.鼓励学生在一张纸上将自己所知道的人体的内部器官写出来。
3.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对学生已有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人体内部器官的样子画出来,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性,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4.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内部器官与教材第20页图进行比较.然后对照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的身体相应位置指出来。
5.理解——器官:肝脏.胃.肺.心脏等。
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6.在学生对人体的主要内部器官有所了解后,告诉他们教材中的每幅图都表示一种系统,让学生对人体的构成先有一个总体的.概括的了解。
7.在分析人体的结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然地将话题转到上单元研究的建筑物的结构上,从而引领学生对建筑物和人体的构成作类比研究。
8.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循环系统,将人体的结构层次逐一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进行类比,可以鼓励学生回答图中细胞相当于楼房结构中的哪一部分,组织.器官分别相当于楼房中哪个部分。
通过类比,逐渐认识到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某某细胞某某组织一某某器官一某某系统有机体”是人体构成的基本层次构成。用类比的方法去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9.仿照刚学到的方法将人体的结构或身体内任意一个系统与某种机器或植物进
行类比,强化对人体基本结构的认识。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铁分子——各种形状的铁块——各种零件——各种操作系统——机器
▲观察细胞
A.活动目标
1.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
2.能描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形状。
3.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
B.活动过程:
1.洋葱切片—— 为学生多提供一些不同细胞的标本。
2.活动开始,学生描述自己对细胞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积极性。
3.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根据本书提供的资料弄清显微镜的基本使用要求。有关显微镜的使用在中学生物课中还会作进一步学习,让学生对显微镜进行简单的操作,观察时要睁开双眼.尽量做到规范操作。,五、小结:
1.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等关键词打乱顺序,让学生将其迅速排列,根据学生的正确程度对其进行评价。
2.复习:
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
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相当于墙(由许多砖砌成);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相当于房间(由不同的墙面围成);
系统(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相当于单元(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房间组成);
10.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 篇十
摘 要 体育教学是高校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人体科学是高校体育的基础以及应用学科,是高校体育实践的支撑学科。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以及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指出运动人体科学的对于高校体育实践的重要性,并从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对高校体育的作用和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 高校 体育实践 应用 作用
一、运用人体科学与高校体育
(一)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
运动人体科学是我国高校体育学类的一门本科专业,它是一门新专业,其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它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知道与了解相关的发展动态、熟悉国家有关于体育事业和体育科研的相关政策、方针以及法规,并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等。运动人体科学体现了体育与医学的紧密结合、运动与健康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高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组成内容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包括学习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全面的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以及学习体育运动技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运动员等主要内容。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可以将高校体育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其主要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科研。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其面对广大的全体学生,运动训练则主要针对高水平的一线运动队。
二、运动人体科学在高校体育实践中的作用
(一)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对高校体育的作用
1.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运动人体科学为高校体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最后一站,它衔接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有利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更新了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得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更加符合适合的发展与需求。体育教师不仅仅使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教练者,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以及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都需要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其提供支撑。
2.有利于高校高素质运动人才的培养,为高校体育科学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运动人体科学对于竞技体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帮助教师在训练运动员时得到比较可靠的数据,是他们能够进行科学的训练。例如,通过测量血乳酸来判定运动量的方法,它由德国人首创,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教练员的问题;运动生物力学科学研究者通过分析海豚转身制定了新的训练计划。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把训练和科研组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运动人体科学有助于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而科学的训练离不开营养和伤病防治等手段,因此,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有效运用,有助于高校高素质运动人才的培养,为高校体育科学训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有利于高校体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是体育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人体科学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兴奋剂的检测方法和手段、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儿童和少年的生长发育以及体质的鉴定、运动损伤及其治疗的方法、运动营养以及各种营养补品和训练过程的肩宽指标以及实施监控的范围等内容。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于人体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有助于高校体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二)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运动处方的有效运用。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即为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处方为发展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向,教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方法,解决了科学健身的问题,实现了运动与健康的结合,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运动生理学的有效运用。运动生物学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以及运用数字化技术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评定等等一系列的运动生物学科学研究成果对于体育竞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是适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门新的学科,新的专业,它对于高校体育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立足于当前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的现状,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秋萍.人体运动科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41-42.
[2] 高维伟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保健推拿》课程改革的阶段研究报告[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4):73-75.
[3] 黄山等.对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改革的研究[J].宿州师专学报.2004.19(1):129-131.
[4] 姚鸿恩,李宗珊,周军等.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1-5.
11.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 篇十一
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普遍比较低
这主要表现在目前我国众多高等院校当中对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开展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验教学。虽然,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可以使学生学到基本的知识框架和从事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方法。但是,理论教学只起基础性的作用,只学习理论知识是万万不够的,没有实验教学的实践,理论知识的框架必然不能稳固。
(二)对实验课的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在许多高等院校当中,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所占的比重相对偏低,这也是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现状。在实际教学当中,实验课应该跟理论课并重,甚至实验课的比重要大于理论课,这才符合教育体制改革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高等院校往往难以保证足够的实验课程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知识面仅限于纸上谈兵而严重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进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观念落后,实验课程缺乏创新
我国体育现代化的进程相对落后。首先,传统的教学观念导致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往往在落实的时候会受到无形的抵制,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难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创新,难以适应新时期学生对运动人体实验课程的需求;其次,在仪器设备方面,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要远远落后于科技的进步和新的教学理念的推进。学生在进行实验课的时候使用的是20世纪的陈旧设备,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缺乏新鲜感。
二、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方法探析
运动人体科学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是近几年我国的人体科学发展得并不是很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所以我们需要认真探讨我国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提升人们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认识
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人们对于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了解不是很全面。一般在体育课上老师会直接教给大家理论性的知识,或者直接教给大家动作,很少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这使人们对于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了解总是停留在单独的某一个领域。所以在这个方面,老师一定要注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结合。
(二)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课堂教学设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关体育设备是教学的基础,尤其是当我国的体育课程有所进步的时候,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也一定要跟上这节奏,人们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接触新的元素,并且将自己所了解的内容与新元素进行结合,教学中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我国的体育进行更高水平的发展。
(三)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宣传力度
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宣传力度,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宣传能让更多的人对此进行进一步了解,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该体育项目的发展,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体开始研究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这样我国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总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新时期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这样的局面下,学校更应该敢为人先,响应时代的号召,积极推动实验教学改革,针对当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把天平朝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向倾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 篇十二
目标
1.认识眼睛和耳朵,以及它们的作用。2.知道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材料
1.眼罩、单元动画《独一无二的我》 2.沙锤、响板、三角铁、小鼓 过程 导入
导入一 单元动画导入
教师:(播放动画)蒙蒙诺诺是怎么找到自己照片的啊?(引导幼儿发现眼睛的重要性)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们还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吗?请小朋友捂上耳朵,还能听到老师讲的话吗?
导入二 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往四周看一看。你们都看见什么了?现在请你们用手把眼睛捂住,还能看见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现在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
活动
活动一 小眼看世界
1.戴上眼罩,体验黑暗
教师:(分发材料)你看得见吗?能走路吗?(引导幼儿体验黑暗带来的不便) 教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戴着眼罩,穿过这些障碍物,看看会怎么样。(在教室前面摆法一些椅子等障碍物,摆放2-3个即可,同时老师在旁边注意保护,以免幼儿跌倒磕碰)2.眼睛的作用
教师:刚才戴上眼罩的小朋友走的跌跌撞撞的,谁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幼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
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让幼儿体验黑暗,明白眼睛的作用)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还要关心和帮助眼睛看不到的人,对不对?(引导小朋友爱护眼睛,培养小朋友助残意识,关心帮助残障人士)
活动二 听声辩音比赛
1.请幼儿聆听几种乐器的声音,并尝试记住这些声音的特点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配合幼儿回答演奏乐器,引导幼儿回忆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让幼儿在戴着眼罩的情况下,辨别几种乐器的声音
教师:这边的小朋友戴上眼罩,老师演示乐器,这边的小朋友当评委。(将小朋友分成两组,第二轮轮换进行,让幼儿辨认乐器的声音)
教师:老师请出一个小朋友来演奏乐器,让戴着眼罩的小朋友猜测是哪种乐器的声音,好不好?(引导幼儿探究声音的兴趣,体验耳朵的重要性。)
评估
1.是否知道眼睛和耳朵的作用。2.是否参与了眼睛和耳朵的游戏。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个“盲人摸物”的游戏。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轮流来体验闭着眼睛摸东西的感觉。教学建议:
1.幼儿戴眼罩的时间不宜过久,可能会造成感觉不适。
2.在进行声音的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周围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进行。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13.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篇十三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骨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2、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3、基本结构: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4、骨髓大部分都有造血机能,呈红色叫红骨髓
5、关节的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6、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
7、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8、成人的脊椎有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椎间盘和复杂的韧带关节连结而成9、椎骨的形态:每一块椎骨都是由椎体、椎弓、及椎弓上发出的突起共同组成10、第七颈椎又称隆、棘突较长不分叉在体表容易摸到、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11、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腰曲凸向前、骶曲凸向后
12、脊柱的功能:除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外、还能作屈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
13、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连结而成
14、颅骨:颅骨共有23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可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15、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由8块颅骨构成、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2块,它们共同围成颅腔,支持和保护脑。颅骨的顶叫颅盖、底叫颅底
16、面颅:位于颅的前下部、由15块颅骨构成、包括梨骨、下颌骨、舌骨各1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骨、腭骨各2块
17、额、顶、颞、蝶4块骨的相连接部叫翼点
18、只有下颌骨由于咀嚼运动的发展与颞骨组成颞下颌关节
19、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及手骨
20、肩胛骨外侧角有一浅窝叫关节盂、内侧角平第二肋、下角平第七肋
21、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肩关节的特点是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囊松而薄,因此肩关节运动较灵活、能作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
22、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前、后壁都有肌和腱加强、前下部比较薄弱、所以肩关节前下部脱位比较常见
23、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构成
24、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
25、髋骨:由骸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26、骨盆:由左右髋骨、骶骨和尾骨连结而成
27、骨盆由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联合上缘连结而成
28、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特点是股骨头较小髋臼深、关节囊厚而坚韧
29、髋关节可以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运动
30、膝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内、外侧髁与胫骨的内、外侧髁和髌骨构成
31、膝关节囊内:胫骨、股骨之间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
32、膝关节主要能作屈、伸运动、当膝关节在半屈位时、小腿可轻度旋转运动 第二节 骨骼肌
1、胸锁乳突肌:此肌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面转向对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
2、胸肌:胸大肌和肋间肌。胸大肌使臂内收和旋内、肋间肌分2层、浅层叫肋间外肌可提肋助吸气、深层叫肋间内肌可降肋助呼气
3、膈:是一块呈穹隆状的扁肌,分隔胸、腹腔。
4、隔上有3个裂孔、为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
5、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6、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包在腹直肌鞘内
7、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壁的浅层、肌束斜向前下
8、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
9、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
10、腹股沟管:位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11、头肌:包括面肌和咀嚼肌
12、面肌:主要有: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枕额肌
13、咀嚼肌:主要有:颞肌和咬肌
14、上肢肌: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15、三角肌:位于肩部、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
16、臂肌分前、后两群。前群主要有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部的浅层,收缩时可屈肘关节。后群主要有肱三头肌:位于臂的后部,收缩时可伸肘关节
17、臀大肌:可后伸髋关节
18、股四头肌:可伸膝关节、屈髋关节
19、股二头肌:可屈膝关节
20、小腿三头肌:可提脚跟
第二章 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2、临床上常将十二指肠以上懂得消化管为上消化道、以下的为下消化道
第一节 消化管
1、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2、每个牙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3、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三部分
4、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
5、咽:位于颈椎的前方、上端附于颅底、下端在第六颈椎下缘平面与食管相续。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用通道
6、鼻咽:位于鼻后孔后方,向前通鼻腔,借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
7、口咽:向前经咽峡通口腔
8、喉咽:向下经喉与食管相续
9、食管的三处狭窄:第一处在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第二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的交叉处,距切牙25CM;第三处在食管穿膈处,距切牙40CM
10、胃:有两壁、两缘、两口。两壁为前壁与后壁;两缘为胃大弯与胃小弯;两口为贲门和幽门
11、胃可分为四部分:贲门部、幽门部、胃底、胃体
12、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
13、十二指肠:分为:上部、降部(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水平部、升部
14、大肠:可分为盲肠、结肠、直肠三部分。特点:①肠壁表面有三条平行的结肠带②有结肠袋③有肠脂垂
15、盲肠:大肠的起始段、在盲肠与回肠相接处、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内、形成上、下两个唇状的粘膜皱襞,称回盲瓣
16、阑尾: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称麦氏点
17、结肠:按位置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18、直肠:位于小骨盆腔内。两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
第二节 消化腺
1、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在右侧其最高点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交点处,在左侧其最高点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的交点处,右侧约与右肋弓一致,腹上区可达到剑突下3~5CM
2、肝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脏面有两条矢状位的纵沟和一条横沟。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分
3、胆囊: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具有储藏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4、胆囊可分作胆囊底、体、颈、管四部分
5、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叉处稍下方
6、输胆管道:将胆汁送到十二指肠的管道。肝内部分包括胆小管和小叶间胆管等。肝外部分由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7、肝总管与胆囊管合成胆总管
8、胆汁的排出途径:肝细胞分泌胆汁→胆小管→小叶间胆管→肝左、右管→肝总管(→
Ⅼ胆囊管→Ⅼ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
9、胰:位于胃的后方,约第1、2腰椎水平
10、胰管:在胰头后与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第三节 腹膜
1、腹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
2、壁腹膜与脏腹膜互相移行形成的潜在性间隙称腹膜腔
3、大网膜:呈围裙状,由起自胃前、后壁的脏腹膜自胃大弯下垂,下垂至腹下部后反折上行,连于横结肠,大网膜具有保护脏器、包围炎性病,限制炎症蔓延的作用
4、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襞。分部:①肝胃韧带 ②肝十二指肠韧带
5、陷凹是腹膜腔在盆腔脏器之间形成深浅不等的腹膜陷凹
6、直肠子宫陷凹:位于腹膜腔的最低处,当有腹膜腔积液或积血时,此陷凹是重要的穿刺部位之一
第三章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第一节 呼吸道
1、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等器官,临床上常以喉为界,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2、鼻旁窦:鼻腔周围的含气空腔。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各窦均开口于鼻腔,其中额窦、上颌窦、筛窦的前中群都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3、喉:位于颈前部正中,咽腔喉部的前方
4、喉的构成: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5、喉腔:上方一对称前庭襞,下方一对称声襞
6、喉腔被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三部分:①位于喉口至前庭裂之间的部分称喉前庭②位于前庭裂和声门裂之间的部分称喉之间腔,此处容积量最小。向两外侧稍凹的间隙称喉室 ③位于声门裂之间以下的部分称声门下腔
7、左主支气管细长,走行方向较水平,右主支气管粗短,走行方向较垂直。故误入气管内的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第二节 肺
1、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
2、左肺狭长,右肺略粗短。中央处有一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此处是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的部位
3、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弧形凹陷,称左肺心切迹
4、左肺被一条自后上斜向前下方的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除在斜裂外,还有一条近于水平方向的右肺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
1、胸膜属于浆膜,薄而光滑,分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
2、壁胸膜:可分为四部,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
3、胸膜腔是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形成的潜在性密闭腔隙称胸膜腔
4、在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形成一半环行较深的间隙,深呼吸时,肺的下缘也不能进入其内,该间隙称肋膈隐窝,它是胸膜腔的最低处,胸膜炎如产生渗出液时,其液体多首先积聚于此
5、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第四章 泌尿系统
1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第一节 肾
1、肾是暗红色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质软,表面光滑。外侧缘凸隆,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
2、肾:位于腹膜后脊柱的两侧,肾贴腹后壁上部
3、肾的被膜:三层,纤维膜、肾脂肪囊、肾筋膜
第二节 输尿管
1、输尿管:起自肾盂,在腹膜后沿腰大肌前面下行,至骨盆上口越过髂总动脉分叉处,进入盆腔,到达膀胱底,斜行穿过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底的内面
2、输尿管的三处狭窄:①在输尿管起始处②在小骨盆入口处③在穿膀胱壁处。这些狭窄常是结石滞留的部位
第三节 膀胱
1、膀胱底部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内,因无粘膜下层,其粘膜薄而光滑无皱襞,称膀胱三角,是膀胱肿瘤与结核的好发部位
2、成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其前方有耻骨联合,后方在男性有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和直肠,女性有子宫和阴道
第五章 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1、男性的内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2、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呈扁椭圆形
3、附睾是储藏精子的器官,位于睾丸的后上缘,由十几条睾丸输出管和一条蟠曲的附睾管组成。附睾:呈长扁圆形,上端膨大称附睾头,中间为附睾体,下端缩细称附睾尾
4、在阴囊根部、睾丸后上方处,输精管的位置最表浅,是临床施行输精管结扎的常用部位
5、精囊腺:位于膀胱底的后方、输精管的外侧,为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腺体,其排泄管与输精管末端合并成射精管
6、前列腺:位于尿生殖膈和膀胱之间
7、男性尿道的分部: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8、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两个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
2、卵巢左右各一,位于子宫两侧,贴靠骨盆侧壁
3、输卵管:连于子宫底的两侧。可分四部:①子宫部②输卵管峡③输卵管壶腹④输卵管漏斗
4、子宫的形态:成人子宫呈前后略扁,倒置的梨形
5、子宫的分部:可分三部,上部圆凸称子宫底、下部狭窄称子宫颈、底与颈之间部分称子宫体
6、子宫内腔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位于子宫体内、称子宫腔;下部在子宫颈内,为梭形腔隙,称子宫颈管,它下口通阴道,即子宫口
7、子宫的位置:位于骨盆腔中部,介于膀胱与直肠之间,呈前倾前屈位
8、子宫的固定装置:①子宫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活动②子宫圆韧带:是维持子宫前倾位置③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状态④子宫主韧带:阻止子宫下垂的作用
第六章 脉管系统
1、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1、心血管系由心和血管组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运送血液从心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
3、静脉:是将全身各器官的血液运回到心的血管
4、毛细血管:是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分布广泛,并互相连接成网状,具有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功能
5、体循环:左心室开始,流回右心房
6、肺循环:右心室开始,流回左心房
7、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两肺之间。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底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心尖在左侧第五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
8、右心房:上壁有上腔静脉口,下壁有下腔静脉口;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一较小的冠状窦口
9、右心室:可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10、流入道:入口右房室口,口周缘有三片呈三角形的瓣膜称右房室瓣(三尖瓣),阻止血液返流入右心房
11、流出道:有肺动脉口,肺动脉口处,有三片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阻止血液返流入心室
12、左心房:有五个开口,分别为左肺上、下静脉和右肺上、下静脉开口,前下方有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13、左心室:也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流入道:有左房室瓣(两尖瓣);流出道:有主动脉瓣
14、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及其分支
15、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的左后壁,主要分布于左心室侧壁和后壁,以及左心房等处
16、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根部的前壁,主要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窦房结和房室结等处
17、主动脉可分三段: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18、升主动脉: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
19、主动脉弓:三个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20、上肢动脉主干是腋动脉;腹部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脉;盆部动脉主干是髂内动脉;下肢动脉主干是股动脉
21、上腔静脉系的主干是上腔静脉,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收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除心外)的静脉血
22、颈内静脉(升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头臂静脉。其汇合处所形成的角,称静脉角
23、浅静脉有两条主干,头静脉和贵要静脉
24、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缘,注入腋静脉
25、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缘,注入肱静脉
26、肘正中静脉:连接于贵要静脉与头静脉之间,临床上常用于注射和采血
27、下腔静脉系:全身最大的静脉,在第五腰椎平面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
28、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自足背静脉网,注入股静脉,临床上在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输液
29、小隐静脉:在足背的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网,注入腘静脉
30、肝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方汇合而成,收集食管下段、胃、小肠、大肠(直肠下段除外)、胰、胆囊、脾等腹腔不成对器官(肝除外)的静脉血
31、肝门静脉的属支①肠系膜下静脉②脾静脉③肠系膜上静脉④胃左静脉⑤附脐静脉
32、肝门静脉的属支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最重要的有三处①食管静脉丛②直肠静脉丛③脐周静脉网 第二节 淋巴系统
1、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
2、胸导管:全身最大的淋巴管,起于乳糜池,注入左静脉角,收集左侧上半身及整个下半身的淋巴
3、右淋巴导管:注入右静脉角,收集右侧上半身的淋巴
4、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呈大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位于左季肋区,与第9~11肋相对,脾的长轴与第10肋一致
第七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视器
1、眼球膜由三层膜构成:①眼球纤维膜②眼球血管膜③视网膜
2、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均无血管、无色透明,具有折光作用,故称为眼的折射系统
第二节 前庭蜗器
1、前庭涡器又称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2、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的粗短直,所以咽部的感染易经此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咽
3、骨迷路: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是耳蜗、前庭、骨半规管三部分
4、膜迷路:分为蜗管、球囊、椭圆囊和膜半规管
5、蜗管:听觉感受器,称螺旋器
6、椭圆囊和球囊:球囊斑和椭圆囊斑,二者均为位觉感受器,感受直线变速运动及静态头位置的刺激
7、膜半规管: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第八章 神经系统
1、按其位置和功能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的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在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
2、脊神经31对,因此脊髓也可分成31个节段。即颈髓8个节段,胸髓12个节段,腰髓5个节段,骶髓5个节段,尾髓1个节段
3、脊髓的灰质包括前角、侧角和后角三部分
4、侧角:位于脊髓胸段和上腰段的前角和后角之间,在脊髓的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的位置有骶副交感核
5、后角:内含联络神经元,有的在脊髓节段中起联络作用
6、薄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下半身和下肢的感觉
7、楔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上半身和上肢的感觉
8、脊髓丘脑束:传导来自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等神经冲动
9、皮质脊髓束: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0、脑干:自上而下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
11、小脑:位于颅后窝
12、间脑:位于中脑前上方,大部分被大脑遮盖
13、下丘脑:包括视交叉、漏斗、垂体、乳头体
14、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四对灰质团块的总称,它们分别叫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5、内囊:属投射纤维,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束构成
16、内囊分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3部分
17、内囊一侧损伤:三偏症: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偏盲;两侧损伤:死亡
18、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它接受对侧半身的痛、温、触、压觉等
19、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 20、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
21、听区:位于颞横回
22、语言区:是人类大脑皮质特有的区域,优势半球,多数为左半球
23、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有三层,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24、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腔隙称硬膜外隙,隙内除静脉丛及大量脂肪外,还有神经根通过,临床上麻醉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其内
25、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腔内充满脑脊液
26、脉络丛的作用是产生脑脊液
27、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28、脑脊液主要由两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29、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30、抽取脑脊液位置:第三、四、五腰椎棘突之间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共有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2、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3、脊神经前支粗大,主要分布于颈、胸、腹和四肢的骨骼肌和皮肤。其余脊神经的前支均交织成丛。脊神经丛主要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颈丛深支:主要为膈神经,沿心包的外侧面下降至膈
5、臂丛: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和腋窝
6、臂丛的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
7、肌皮神经:支配臂肌前群
8、正中神经: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前臂肌前群
9、尺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半
10、桡神经:支配臂和前臂肌后群
11、腋神经:分布于三角肌
12、股神经:支配股肌前群,还有一长分支为隐神经
13、坐骨神经: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在梨状肌下方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经过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之间的重点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14、坐骨神经在股后分支分布于股肌后群
15、胫神经分支分布于小腿后群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
16、腓总神经:自坐骨神经发出后,沿腘窝的上外侧缘下降,绕至腓骨头的外下方,分 为腓浅、深神经 17、12对脑神经的名称: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窝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18、动眼神经:其中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提上睑肌;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19、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20、三叉神经:主要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21、眼神经:分布于泪腺、结膜、眼裂以上的额部皮肤
22、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面部皮肤、上颌牙和牙龈以及鼻、口腔等处的粘膜
23、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分布于下颌牙和牙龈,颊和舌前2/3的粘膜及口裂以下的粘膜和皮肤,支配咀嚼肌
24、展神经:为运动性神经,支配外直肌
25、面神经:管理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活动,分布于舌前2/3粘膜上的味蕾,管理味觉,面肌
26、舌咽神经:混合性神经,支配咽部肌,管理腮腺,舌后1/3的味蕾、咽、舌后1/
3、咽鼓膜、鼓室等外的粘膜
27、舌下神经:运动性神经,分布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
28、内脏神经:分为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
29、交感神经中枢部:位于脊胸1~腰3节段的灰质侧角内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推荐阅读: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考研10-31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1-16
人体工程学人体尺寸12-02
观察人体结构四中组织08-16
小学体育人体结构教学12-07
人体解剖学综述12-16
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07-09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07-19
人体工程学课程总结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