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精选18篇)
1.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一
1、主旨题
主旨题主要测试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这类题的常见提问方式为: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通常采用快读方法,先从头到尾把文章浏览一遍,因为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于文章的整体思路及要点之间的联系,而较慢的阅读会使你过分注意细节,甚至个别词,因而影响对主题的概括。特别要注意仔细阅读开头段和结尾段,因为大多数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出现在这两段里。
2、细节题
细节题主要测试学生识别阅读材料中的具体事实和细节的能力。考生必须特别注意作者在陈述中谈到的是何人、何事、何处、何时、何故,在有关此类问题的地方作一个标记,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迅速查找。
3、词义题
词义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在具体文章中,根据上下文理解某个词或某个短语的意义的能力。遇到这类试题,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通过上下文的种种提示来准确猜出这个词的含义。
(2)一个单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合成等形式派生出来很多单词,因此可以根据构词法辨认其中的词根的含义,就可以判断出其派生、转化或复合词的其他词义。
(3)如果遇到非常熟悉的词汇,一定要尽量撇开其基本含义,注意其引申的意义。
4、推断题
推断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等逻辑推理的能力。
5、观点态度题
观点态度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掌握主题思想和具体事实,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如果能按照以上的技巧来答题,我想你的答案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2.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二
关键词:外语阅读焦虑,阅读成绩,情感因素
一、引言
外语学习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外语课堂学习相联系的有关自我知觉、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情感因素。虽然焦虑作为对注意的唤醒, 是一种促进学习的能量 (或为促进性焦虑) , 但过高的焦虑会对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最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是那些能够有效控制焦虑的副作用,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 (Sellers 2000) 。
近年来, 二语习得的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中焦虑现象的存在。Horwitz (1986) 认为焦虑现象是决定学生外语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到目前的研究为止, 焦虑水平可以通过客观有效的方法测量 (Horwitz 1991) 。现代外语焦虑的研究在横向和纵向有了新的突破, 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向单项语言技能焦虑方向发展, 如外语听力焦虑、口语焦虑、阅读焦虑, 以及单项技能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在过去的数十年中, 研究者发现语言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焦虑形式, 与二语学习的表现息息相关。在Horwitz (1986) 对焦虑的研究问世后, 关于特殊语言焦虑的认识和科学的测量方法得到广泛重视。Saito (1999) 通过对英语为母语环境下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研究发现, 交际畏惧、测试焦虑和消极评价恐惧典型地表现为外语阅读焦虑的来源。
目前, 有关外语焦虑原因的研究更多借助语言统计学的相关理论, 深入研究单项语言技能焦虑和语言技能成绩间的关系。自我国新课改实行后, 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显著提高。笔者利用标准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研究新课改实行后进入高校的中国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水平, 以发现其与前人和国外研究发现的相同及差异之处。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第一, 英语专业学生外语阅读焦虑状况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有何异同?第二, 英语专业学生外语阅读焦虑与外语阅读理解成绩之间有何联系?第三, 阅读焦虑的主要诱因有哪些?第四, 男女生在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研究对象和工具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法, 从某省属重点高校2013级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中抽取研究对象。经过筛选不合格问卷, 最后得到212份有效问卷, 其中男生68人 (32.1%) , 女生144人 (67.9% ) 。本研究采用Saito等人设计的外语阅读焦虑样表 (FLRAS) 。焦虑样表内含20道题, 得分范围在20至100之间, 旨在测量学习者阅读外语时的真实感受。阅读理解来自大学一年级水平英语阅读理解试题, 由5篇文章25道多项选择题组成。
三、研究结果
笔者首先对问卷的信度作了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Alpha值为0.759, 大于0.7, 说明中文版的英语阅读焦虑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鲍贵, 2011) 。
1.英语专业学生外语阅读焦虑状况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 笔者于2013年得出的焦虑总分平均值 (55.11) 高于美国大一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平均值 (52.9) , 说明英语专业学生外语阅读焦虑水平高于国外学生。这一结果和前人 (石运章, 2006;黄纪针, 2009) 的研究结果总体趋势一致。但是分析中国学生三个不同阶段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 外语学习焦虑总分平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标准差数值的下降, 说明个体间的内部差异正在变小。综合可以看出, 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感逐年下降。笔者认为近年来外语课程的新课改趋势对学生外语学习的情况产生了影响。这批大学学生虽然正式学习英语的时间只有七年, 但是大部分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触并学习英语, 接触英语年限实际上均在7年以上。他们从心理上已经普遍适应这门第二外语, 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 学习者内部之间的差异在逐年减少, 有力地证明国家外语教育政策对外语学习者的积极影响。
2.英语专业学生外语阅读焦虑与外语阅读理解成绩的关系
注:**P<0.001 (双尾检验)
研究者焦虑人数阅读理解成绩石运章等 阅读焦虑211 -.274黄纪针阅读焦虑160 -.152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 (表2) 表明, 本研究中的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略有负相关, 英语阅读焦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预测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类似, 但是本研究中的负相关已经不在显著性水平上, 说明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焦虑水平对阅读成绩的影响不够显著。
3.英语专业学生外语阅读焦虑的主要诱因
表3表明, 受试在阅读焦虑量表20个题目中的平均得分为2.76, 其中有10个题目平均值超出平均分, 这些可能是导致阅读焦虑的主要诱因。从第18和第13题可以看出, 首要导致阅读焦虑的原因之一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目前的英语阅读能力不满意, 英语阅读自信心不足, 不自信和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不满意导致阅读焦虑更严重。
第二大焦虑来自学生在阅读时于理解文章大意上遇到的问题。如第3、1、10题分别是因为“看不懂文章意思, 不记得在读什么”, “不确定自己是否了解所读英文时, 就觉得很苦恼”, “读完奇怪的英语单词或符号时, 很难记得读过些什么”, 这些都是因为在理解文章时因遇到的生僻词汇或是文意不同而产生的畏难情绪, 从而产生焦虑。
第三大焦虑源为文化背景的缺失。如第5, 19题与文化背景、文章主题相关联。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阅读文章时, 应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但是与前人的研究相比, 由于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多元化社会中, 学生在海外文化方面上产生的焦虑并没有像以前的学生那样明显。
4.男女生在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 所得男女生阅读焦虑分数显著性水平为.001 (P<.05) , 说明男女生在阅读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男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比女生更容易产生焦虑感。阅读分数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271 (P>.05) , 说明男女生在阅读成绩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出男生的阅读焦虑水平与之前相比有了显著的降低, 所以男生和女生的阅读成绩差异不够显著。
四、结语
近年来, 随着国人对英语认知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初高中实行新课改的教学模式, 我国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情况发生很大改变。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外语阅读焦虑水平虽然仍然高于国外同类研究, 但是与前人相比, 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水平在逐年降低。对成绩的影响虽然呈负相关, 但是显著性水平逐年减少。外语阅读焦虑的诱因仍然是学习自信心不足, 词汇生疏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应该多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注重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地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判断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领和鼓励学生多做阅读, 不应只局限课本而应该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 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学生, 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信心。
本研究丰富了外语阅读焦虑理论研究成果,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 受试者仅仅局限于某高校的大一英语专业学生。其次, 研究结果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有待未来研究者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Saito, Y., Horwitz, E.K., &Garaz T.J.Foreign language reading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9, 83:202-218.
[2]Horwitz, E.K.Language Anxiety and Achievement[J].Annual Review of Replied Linguistics 21, 2001:112-126.
[3]石运章, 刘振前.外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及性别的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29.2.
[4]鲍贵.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常用统计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5]秦晓晴.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北京:外语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3.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三
关键词阅读方法技巧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由此可见,阅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是何等的重要。在学生考试的试卷中英语阅读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为35%,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阅读,比如有些学生盲目地大量阅读,但缺乏正确的阅读技巧,因而收效甚低;有些学生只是满足于完成书本的阅读练;有些学生没有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专门训练,考试时阅读得分较低,学习缺乏科学实用性。所以要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就要提高阅读速度,应从以下做起;
一、必须从平时就养成正确、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克服掉阅读过程中影响速度的各种习惯性做法
这些做法主要包括:
(一)用手或笔指着材料阅读。许多学生在阅读时,习惯于发出每个词的读音。有的学生虽没有读出声来,但内心还是 在自言自语、一词一句地有意念地读,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把注意力只停 留在文字符号上,避免嘴唇的嚅动或低声朗读,以免分散注意力,减慢阅读速度。正确的默读,其速度可以比 出声的读快三倍左右。
(二)扩大视幅,减少回视。有的学生往往用手指点着逐词阅读,有时还来回数次往返阅读,唯恐遗漏什么, 影响了阅读速度和连贯理解。为提高效率,要培养学生从整个句子去理解,迅速地从前一个句子扫视到第二个句子,以避免频频回视、重读等不良现象。平时,要尝试精泛搭配、快慢结合的阅读练习,尽力扩展视幅(eye span),即单位时间进入眼睛的阅读量。
(三)限定阅读时间。为提高阅读速度,还需限定文章阅读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 加快阅读节奏,增加紧迫感,从而为考试等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译读,即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膛词逐句的翻译,通过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习惯于在不加限定的时间内,对一小块文章精雕细琢,导致了逐词阅读接受信息的习惯。
二、阅读理解部分是分数大项,考生在这一方面得分不高,除了上面提到的阅读速度问题之外,还有其它一些消极因素影响考生的应试效率
(一)对生词有畏惧心理。这说明考生单词记忆不牢固,对四级大纲中的多义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超纲词或大纲中的难词望而生畏、手足无措。
(二)缺乏对语言的整体把握。这说明考生语法结构方面并不熟练,因而对文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搞不清楚。
(三)综合概括能力欠佳。尤其对于并无明显主题句的段落,要通过微观审视,从宏观上把握其中心思想,领会作者的意图。
(四)不熟悉题型、命题形式和解题方法。
(五)在个别题项上耗时太多。这是考生极易犯的毛病,不仅在阅读理解方面,在其它任何题型上均会如此。应试中,考生务必衡量单个题项的分值,统筹兼顾,全盘考虑,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六)阅读方法与答题步骤欠妥。做阅读理解题时,切忌拿来就读,逐字逐句地研读,应该讲究一定的方法、步骤:
1.先扫视短文或每段的开首句,了解文章的题材和体裁;2.浏览5个问题,了解题目类型,针对不同题型,应用不同的阅读、解答方法。若问题与短文在同一页上,只须标出单个题项的关键词语,如“imply”、“word”、“title”、“main idea”、“reason”、“how many”,等等。若问题与短文不在同一页上,也可迅速地将有关关键词语草写在短文一页,以便于参考;3.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做相对容易的题目,建议采用查阅(scanning)方法。在查阅过程中,有关较难题目的一些信息也会暴露出来,查阅可为解答这类题目节约时间、提供线索。
语境对阅读理解也大有裨益。
三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学习获得的,是在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发展的。在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上要注意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具体阅读理解方法有快读、查读和细读三种,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般说来:
(一)快读(Skimming)。快读的目的是用浏览全言语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并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总的概念,快读时,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文章中每段的段首句和结尾句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息词(signal word),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精简概括,是左右文章大意的关键。
(二)查读(scanning)。查读是指以问题位线索,带着问题,以寻找某一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阅读。
(三)细读(Reading for full understanding)。找到文章中的有关范围以后,即在引范围内逐句阅读,特别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以便对其有较深刻、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联系上、下文,结合常识进行推断。在实际阅读活动中,为了获取文章所传达的信息,有时需要根据文 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还要能够透过文章的字面意义把握作者的真实思想,推断出没有直接明 说的抽象信息、隐含意义或深层结论。
(四)運用构词法、语境等推测关键词义。阅读文章时, 理解词义是基础。不懂得词义,就谈不上理解文章 。而同一单词往往因语境不同而产生词义变化。只有根据上下文,正确掌握适应具体语境的词义,才称得上真 正意义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但大部分生词的词义可以结合构词法、文章中的语境, 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猜测,体会意义。
(五)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把握文脉。为了准确理解文章的内涵,对文章的结构也需有 所了解,把握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即文脉。通常用have done,already 等表示完成 ;for,because,since,as等表示原因; so, thus 等表示结果;while,nevertheless表示转折;but,instead of,rather 等表示相反;that is (to say),e.g,for example,for instance 等用来作进一步的说明,等等。
总之,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时应抓中心思想、作者意图及关键词语,运用联想、比较、归纳、推测等方法,多阅读,多实践,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并有效运用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兰甘.大学英语阅读进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求职信怎么写 篇四
你好!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得知贵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本人诚恳的向您推荐自己。
我叫中国人才网,是广州师范学校学前教育的2014毕业生。怀着对贵幼儿园的尊重和向往,我真挚地写了这封求职信。向你展示一个完全真实与自信的我,希望贵幼儿园能接纳我成为其中的一员。
从小我就十分崇拜幼儿教师这个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提高,我更萌发了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经历了三年的幼师生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更加坚定了自信 、自强、勤奋、谦虚的人格信条。
我十分珍惜在校的学习时间。不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每学期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规定学科的学习,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面貌。自然大方的教态,并在教学中善于创新,在课外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极参与一些对专业课的练习和实践。我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
作为一名有志年轻人,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教师战线上的新生活更愿意在教育领域奉献一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相信,在老一辈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下,也许我不一定会成为最好的,但我一定会是最努力的。
虽然,我们未曾某面,但请你相信,你的选择不会错,希望贵幼儿园能给我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能让我成我贵幼儿园的一员。
祝:贵幼儿园越来越红火。
领导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此致
敬礼!
求职者:中国人才网
5.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五
志愿填报对高考生的发展极其重要,大部分家长和考生都明白这一点。“填志愿就是为了选职业,就是为了好就业”,这样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呢?究竟应该怎么选专业?多个学科、专业领域的学者、行业人士以及在校大学生提醒正在面临选择的学子:热爱比就业更重要。
大学教育≠职业教育
其实,大学教育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前者是提高综合素质、训练思维能力、扩展眼界的地方,后者才是专门培训一个岗位具体的从业技能的地方。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历史学双博士凯瑟说:“大学教育给你的东西远远超过一个岗位的从业技能,所以不要只是为了想找工作而选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的一位同学,父母帮她选择了大气科学专业,但是她进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所需要的天赋和能力,正是她所缺乏的。每次考试,她都觉得是在拿自己最弱的项和别人最强的项在比。几乎每个专业、每所大学都有类似的故事。很多家长强逼学生选择家长认为正确的专业,导致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逃课、挂科,甚至还有被劝退的。
如果在志愿填报之前,文中的家长对考生兴趣能力能有一个深刻全面的了解,故事不会是这样令人唏嘘的结局。志愿填报时我们常常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以为不喜欢的专业也可以凭借理性和毅力学好,然而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才是人的本性。上文例子中的大气科学专业,比较适合研究型与实务型混合的人学习,他们会追求着固定的目标不断进取,不断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成就感。
录取分数高≠好专业
很多同学和家长都觉得,什么专业是热门的,什么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高,就一定是好专业。是这样的吗?
20世纪末,生物学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录取分数线遥遥领先于其他学科,但是后来很多生物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做你热爱的事情,不要考虑就业。你上大学的时候根本不可能知道就业市场在几年后会是什么样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说:“当你读大学的时候,你选择当时社会上最热门的东西,你毕业的时候,说不定就不那么热了。”
就业率高≠这个专业的人都能找到好工作
就业率是很多人选择专业的一个参考因素,其实按就业率来选专业,风险很大。
“就算某个领域再缺人,也是缺那些做得很好的人。”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一位学院院长说。“就业率”只是一个平均数字。然而,具体到你这个人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就要看你在这个领域是否做得出色。
如果学生因为一个专业的就业率稍微高一点,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领域,那么他很可能会在那个“热门”领域里做得很一般,而错过了那个他本来可以做得很出色的领域。
“社会有一种导向,选择能挣钱的。这是很功利的东西。最好的建议是,选自己喜欢的。”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授韩茂莉说。当然,也要选自己适合的。
大学怎么选?避开这三个误区
选择一所合适的、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加宽阔发展平台的大学,是本学期必须解决的重点难题。
很多考生高中三年埋头苦学,缺乏规划意识,忽略了对大学的了解和志愿的选择,以致高考后临时抱佛脚,慌张仓促,报错了学校和专业,抱憾终身。
选择一所合适的、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加宽阔发展平台的大学,是志愿填报时必须解决的重点难题。
那么,如何了解一所大学?有哪些认识大学的途径?考生对大学的认识又存在哪些误区呢?
维度一
大学的文化底蕴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不同的人因为评判的标准不同,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已达成共识的是:一流的大学仅有过硬的硬件还不够,还得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等“软实力”,这也是决定大学高度的因素之一。
一所大学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的形成,往往需要经历长久的时间积淀。同时,从大学的办学历史中,还能了解大学发展脉络、专业学科建设等方面,能为考生了解大学的学科实力提供参考。
维度二
大学的专业实力
大学的实力不仅通过文化底蕴体现,更通过学科、专业实力来体现。要判断一所大学某些专业实力,可通过几方面的因素来进行。
一是看学校所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数。各学科的重点学科可参考2007年批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开设学校名单。
二是看教育部学科排名。目前官方没有对大学进行排名,但对拥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一些学科进行了排名,一般5年举行一次,最新公布学科排名时间为2012年。
三是看国家特色专业数。目前已经公布了七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考生可登陆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进行查询。
维度三
大学的科研实力
大学的首要职能就是育人,而育人就需要有强劲的学科实力、科学的培养计划和良好的办学环境,还有科研项目与成果。因此,要想了解一所大学,不妨搜集一些其学科发展、科研建设等方面的数据来作为参考。
维度四
大学的师资力量
良师,不仅能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使他们成为专业领域的人才与专家,其与众不同的修养与气质,也将对正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选择大学时,学校是否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师资力量处于哪个水平等,都是考生和家长参考的重要因素。
1
查、问、比
三个途径认识大学
第一招:多查
考生和家长可通过高考报考网、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大学官方网站、高考招生权威报刊、公众号等进行资料查询,了解大学招生政策与计划、办学历程和简介、办学定位与目标、办学特色与优势、办学规模和师资、学院与专业特色等。
第二招:多问
除了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外,采用直接沟通的方式,比如致电大学招生办、参加各种招生咨询会,通过大学招办工作人员直接对话来了解大学,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家长和考生在报考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与困惑也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答。
第三招:多比
在选择学校时,考生可根据学校的实力和兴趣志向,详细浏览各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和科研实力等,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侧重点,并进行比较和排序,提前确定多所心仪的大学备选。
2
认识大学
三个误区要规避
什么样的大学才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之前稍不小心,就可能陷入大学选择的误区。
误区一:仅以排名论英雄
当下各种机构的大学排名层出不穷,为广大考生和家长评判大学实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是需要提醒大家,各类排行榜其实都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在认识大学时,大学排名可以作为了解大学的参考,但不要过分看重。
误区二:仅因位置选大学
很多考生家长在认识和选择大学的时候都会考虑大学的地理位置。一般来说,大家偏爱两种选择:一是青睐大城市,二是喜欢就近择校。
很多考生偏重于选择像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大城市,认为这里不仅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就业平台也更高;对于报考以上地区相对欠缺优势的考生,家长则希望考生能够就近选择大学,这样离家近可以节省费用。其实,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地理位置可能没有东部地区有优势,但在综合实力上毫不逊色。
误区三:仅以分数定优势
6.大学英语专业想学好英语怎么学 篇六
背诵是学好英语的基本条件,UGS的宣传光盘上看到一些约600M的中英文材料,都是很专业的,每天背诵其中的一页,学习专业英语,扩充词汇,大约需要早晨1个小时左右。另外,一些基本句型的熟练掌握对自己英语的基本功和学习的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要下死心把这些基本句型倒背如流,这些句型其实拿起市面上随便一本口语教材就以足够了。还有《边上班边学英文》,一个比较简单的系统的实用的英文书籍。
阅读方面,自己的专业和工作都是制造系统信息工程方面的,这方面的世界级一流网站是CIMData,每个周会出一个当前行业的新闻汇总,一个70页左右的PDF文件,用Foxit软件看,还可以进行批注。以前边看边整理国际公司的一些资料(一个200多页的Word文档了,涉及近100个公司)所以阅读起那个PDF文档,速度就有点慢了,以前需要2,3天的时间,随着以后Word文档的完善,阅读这个文档也就半天到1天时间吧。在阅读的时候锻炼快速阅读,泛读的能力,了解内容的框架。通过阅读这个文档,可以培养一种国际化的视野,了解全球最新的动态,掌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这样,阅读不仅吸收了知识,也自然而然地吸收了语言。
听力方面,看一些双字幕的压制好的原版美剧,通过视听来学习英语,通过同时代的事情来学习鲜活的语言,通过文化来了解语言的魅力,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并且要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这也是一个娱乐方式,通过美剧可以放松心情。等听力过关了,可以看英文版的Friends,则更可以愉悦身心了。其他方面的听力材料还有VOA,慢速和标准版的,《新概念》等。现在比较缺一本日常英语习语方面的书籍。
7.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七
英语阅读综合了词汇、背景知识、语篇分析等能力, 是学生英语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广泛大量的阅读对发展学生全面语言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正确率, 是一个不可不谈的重要话题。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现状, 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应对措施, 旨在使学生能有效的提高阅读水平, 在阅读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单位针对目前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的时间、材料、目的等方面的调查显示, 学生平均每周用于课本英语学习仅为4小时, 其中用于英语阅读的时间仅为9分钟左右。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极少进行英语阅读, 甚至不进行英语阅读。在进行阅读的学生中, 其主要阅读材料也是以备考材料为主,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并不是以提高英语能力、感受西方文化、获悉新的信息为主要阅读目的, 而是针对于考试进行的阅读。此外,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计划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并没有阅读计划, 如制定每天阅读的时间长度、阅读书籍报刊的种类、阅读物的难易程度, 每天需要阅读刊物的数量等。 (2) 没有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3) 阅读文章不进行必要的自我总结, 也就是说他们不对本次阅读的速度质量及理解程度做任何监控和记录。 (4) 对阅读缺乏信心。由于词汇量少、语法知识不扎实等原因, 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阅读有严重的恐惧心理, 因而丧失了阅读兴趣。 (5) 缺乏西方历史、社会、人文、地理等文化背景知识。 (6) 对阅读时遇到生词过于纠缠。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习惯, 即每当遇到一个生词就要查出该词的意思, 这样做的后果便是直接影响了阅读的速度。
2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水平的现状,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
(1) 通过快读阅读强化训练, 提高阅读速度。
学生阅读时的速度是根据阅读的速度词/min (words perminute, 每分钟单词数) 来统计的。因此, 在进行阅读前, 教师一方面应让学生大体统计出所读文章的词汇数量并按自己的实际能力制定出速度词/min,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时把自己的阅读比率记录下来。通过采取这种强制的计时阅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压力下读得快一些, 从而逐步提高其阅读速度。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 当学生阅读速度达到相应标准后就可以把强制的快读能力训练转换成不计时的正常阅读。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是:精读: 70词/min;速读: 100词/min。
(2) 阅读要持之以恒。
中国有句古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西方也有一说“The Roman is not built in a day”。指的是知识是靠日积月累形成的, 急功近利式的临时抱佛脚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因此, 要想使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一定要养成坚持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阅读才能增长自己的知识面, 加强自己的语感,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最终获得成功。
(3) 跳读和略读在阅读中的应用。
学生在阅读前一定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即事先决定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阅读文章的哪些方面, 忽略不相关的因素。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选定的阅读目的、内容和文体调整阅读速度。如果只是为了了解文章大意, 那么对理解没有大碍的生词就没必要查字典, 可以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 或借助上下文信息进行推测和推理, 必要时还可跳出读物客观地判断作者意图。这种方法就是在阅读中灵活使用的跳读法和略读法。熟练的阅读者能使用跳读和略读抓住文章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一般情况下, 英文篇章的主题句都会出现在各个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处, 因此, 教师应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注重对学生跳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
(4) 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并且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 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观察世界、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等 (邓炎昌, 1989) 。在阅读中, 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领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并更好地把握所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由于中西方文化、社会、语言的不同, 如果在阅读中望文生义只会造成误解, 甚至歪曲文章原意, 影响通篇的理解。因而,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应就所阅读的文章内容, 先向学生介绍其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 使学生对将要阅读的文章有大体的了解, 并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激活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已知背景知识。利用背景知识, 不仅能使学生更快更准确的把握文章内容, 而且也养成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利用背景知识提高其阅读速度和准确度的能力。
(5) 将话语分析引入英语阅读课堂。
阅读语篇的实质其实就是理解语篇的意义, 而语篇的意义是一组观念的集合。将话语分析引入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等推断能力, 因为在语篇水平上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信息的传递和接受以及语篇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 可将话语分析的相关知识, 如衔接、连贯、主述位结构、语境等教授给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语篇知识的引入, 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也必定会使学生在阅读水平上得到极大地提高。
(6) 阅读训练应循序渐进, 阅读方法由细微处入手。
阅读教材应由易到难, 阅读速度由慢到快, 正确率由低到高, 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当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并且正确率稳定在70%的时候, 即可在教材的难度、阅读的速度、正确率的百分比上提高要求。在阅读训练中, 教师除了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宗旨外, 还应注意从细微处着手, 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在阅读训练开始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前先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笔, 并且定义好各种符号代表的内容, 这样就可随时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判断不了的内容和不明白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及多种符号将其标注出来, 并在文章的空白处, 随时记录下自己在阅读中的一些想法及体会。这样, 学生在阅读完毕后便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录有针对性的处理解决相应问题。重新根据上下文补全句子中的省略部分、利用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来推断句子的含义。阅读完的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正确率, 正确率越高, 知识量就会越大, 理解力也就会得到加强。此外, 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正常的现象, 教师首先应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对生词的恐惧感。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或阅读训练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样一个概念, 即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 而不只是一个机械地对单词的理解过程。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种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运用综合能力来更好的提高阅读的效果, 而不仅仅只是纠结在个别单词的意思查询上。因为频繁地查询生词意思只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连贯性, 进而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所以当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单词的时候, 如果该生词不影响整篇的理解, 便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或将该词跳过去并加以记录, 也可以用前缀、后缀、同义、反义等词的结构来推测该词的意思。对于文章在不同句子中出现的同一生词我们还可以通过语境来进行词义的猜测。最后, 对于实在无法猜出词义的生词,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获得该词的词义。这样的阅读过程, 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 养成正确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且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 习得大量的生词, 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3 结语
当然, 以上谈到的这些阅读技巧和策略是远远不够的, 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中单词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毕竟技巧是建立在英语单词认知能力上的。只有通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如地运用各种技巧, 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本文只是针对目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希望能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8.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八
关键词:英语阅读;策略分析;阅读障碍
听、说、读、写是我们学习英语必须要掌握的四大技能。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读”是其他三种技能的基础,因为在国内学习英语的环境中,听、说、写的机会较少,我们通常是通过大量阅读各种英语书报杂志来丰富我们的语感,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常见障碍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阅读能力不强,根据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的观察发现他们在英语阅读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障碍:一是词汇欠缺。很多学生在阅读时的最大障碍是词汇量不够,这将直接导致学生看不懂文章内容,影响阅读效果。很多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查阅不懂的单词,大大降低了阅读的效率。二是语法薄弱。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受到语法的束缚,遇到一些复杂的句子时不懂得分析句型结构,看不懂文章的意思。三是心理障碍。很多学生在遇到较长的文章时会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没有耐心将整篇文章读完。四是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文化常识不了解,难以在头脑中形成图示,不利于理解文章。五是不良的阅读习惯。很多学生阅读时逐字逐句阅读,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透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但这样做大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还妨碍了真正的理解。还有些学生过分重视细节,忽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
2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常用的策略
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障碍,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1加强语言输入和知识输入
因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等特点,教师在平时的授课当中要注意加强语言输入和知识输入。
2.1.1词汇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教师需要注重生词的讲解,如生词的词性、用法,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生词造句。而语法则是词汇构成语言的规则,掌握英语语法,并能把自己的英语语法知识熟练地应用到英语阅读实践中去,这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2.1.2文章体裁。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不同文章的体裁。每一种体裁的文章在写作目的、语言特征、文体结构这三方面都不一样。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区别对待。了解文章的体裁对于了解文章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提高阅读效率。
2.1.3文化背景知识输入。教师要讲解英美文化中的常识,比如英美国家的节日和常见习语的来源等等,鼓励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途径进行有计划的广泛阅读,了解每天国内国际所发生的大事件,以及各个领域如科技、军事、艺术的最新发展状况。要充分利用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开阔视野,随时保持知识的更新。
2.2 加强技能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技能,将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速度并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将已学到的阅读技巧运用于实践,逐渐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技能和技巧。
2.2.1skimming技能训练。略读,快速地浏览文章,找出文章的大概内容,了解作者的意图。通常情况下,通过阅读一篇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可以找到该文章的中心句。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可以找出该段的中心句。
2.2.2scanning技能训练。扫描式阅读,快速地阅读文章,寻找特定的信息或知识,通常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一目十行,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这样学生就能从大量的资料中较快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2.3猜词技能训练。在阅读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生词,学生的常用对策是立马就拿出工具书进行查找,这样做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速度,因此我们要向学生灌输猜词的理念,提高他们的猜词能力。猜词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具体来说猜词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分析前后语境猜测词义;二是通过对词根前缀、后缀的分析猜测生词的含义。例如,在“The Eden Project is in a disused mine in Cornwall, England”这句话中,“dis”是否定前缀,“used”是“使用”的意思,由此可以得知“disused”的意思是“不使用的”,也就是“废弃”的。
3结束语
总之,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同时要加强一些策略的学习,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学增.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
[2]窦艳艳.高中英语阅读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0,(20):135-136.
[3]辛华.高职学生阅读策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0,(04):90-91.
[4]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2,(06):13-18.
9.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九
这种方法就是说,大家可以在阅读文章时自动略去那些不重要的信息(如补充说明人物的身份、职务、地位或补充说明某一事物的同位语等),只看那些围绕作者观点进行说明的关键信息,这样就能极大提高阅读效率,节省阅读时间。
这种方法虽好,但是使用它有一个前提,就是英语基础知识足够扎实。所以要是大家英语基础不好,就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而应该把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搞懂,这样才能逐步夯实阅读基础,提高考研英语阅读能力和水平。
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用《阅读基础90篇》这本书进行复习,这本书收录了从1986年到的考研英语一真题阅读,并且把每篇阅读文章都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讲解。帮助大家一句一句的解析了句子的语法结构,一句一句的详解了句中的考研英语核心单词。这样大家就能在复习前期打好基础,从而为之后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做好准备。
考研英语阅读方法二:词块阅读法
考研英语阅读中经常会重复出现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这些表达方式出现的频率很高,且形式比较固定,使用的语境也比较固定,就像一个板块一样,因而得名“词块”。
所以大家复习时一定要有词块意识,加强对这些固定表达方式的积累。这样大家下次再遇到相同的词块,就能立刻反应出它的意思,从而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节省阅读时间。
考研英语阅读方法三:回文定位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解题而言的。考研英语阅读的四个选项过于相似,大家做题时仅凭主观判断往往容易出错。所以这时大家就可以把四个选项进行回文定位,找出每个选项和原文之间的对应关系,再一一排除错误选项,这样做题就不容易出错了。
大家还可以看看“阅读基础90篇”中赠送的那本“满分兵法册”,这本册子帮助大家系统分析了考研英语八大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而且书中还配有相应的真题实例,讲解的十分清楚详细。大家做完题后看一看这本册子,就能彻底搞定考研英语阅读。
考研英语阅读方法四:抓主题句阅读法
这种方法就是说大家阅读时要锻炼自己抓主题句的能力,这种方法对解答主旨大意题是很有帮助的。主题句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1、出现在首段或各段落的开头,即“总起———分述”型。这种文章是最常见的,作者一般都会用一两句话提纲挈领地提出一个论点,然后展开论述。
2、出现在末段或各段落的结尾,即“分述———总结”型。在结论句之前,往往有it is clear that,in short,therefore等表示推论关系的词语,可以帮助辨认主题句。
3、有时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两个位置上同时出现主题句。这样的文章较少,难度也较低。
10.初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学生怎么写 篇十
“子欲养而亲不待”,曾经看过一则故事:一个小女孩幼时因家境贫寒,深觉都是家人无能,便以白日里上课偷看小人书,晚上大哭大喊来报复家人。家人虽气恼她的所作所为,却依旧十分爱着她,尽可能的满足她的需求。后来上高中,母亲含泪用积攒多年的钱买来一件新毛衣,她却嫌弃太老土,转眼压在箱底。毕业后,为了寻求更高的事业,不顾家人挽留,毅然飞渡他国……最后,在父亲第74次打来的电话——母亲快不行了。她飞奔回来想要看看母亲一眼,母亲却再也不再了,此时她才顿悟,母亲等了自己几十年,自己却错过了她一生……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中华五千年以来就是“孝之国”,其中最具代表的莫过于孔子,他认为孝敬父母不只是让他们吃好穿好,而是陪伴在他们身边,保持和颜悦色。如文中说到的主人公,不是不孝顺,只是她将事业放到了第一位,忽视了母亲的感受,从而使悲剧降临。她哭、她悔恨,母亲一手将自己拉扯大,却还没来得及报答,就人去楼空了。
孝,是一种爱的责任与义务,需要将至性的情感注入在其中。孝敬父母、赡养老人,发自于自己的内心,尽到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孝。
11.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培养
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生使用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有技巧的阅读英语材料有很直接的关系,学生阅读能力越高就能够越准确且快速的掌握英语阅读材料的信息,也正因为如此英语阅读成为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但是目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采用较为单一教学方式,并且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语言教学形式,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对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动机也逐渐降低,而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助推力,如果学生失去学习动机,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1 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指的是人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助推力,动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部动机,另一种是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是由于学习个体的内部因素影响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自我决定感以及欲望,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潜力,具有内在动机的学习者即便是在目标达成之后仍旧能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外部动机指的是有外部因素所激发出的学习动力,比如说:受到奖励或者是被人赞赏等,内部动机所激发出的行为更具有价值,因此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外因刺激所起的作用,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能够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提升英语阅读的水平与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专业英语教学的成效。另外,只有学生具有了学习的动机才能够避免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不断提升学习成效,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促使学生树立信心,从而克服自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2 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逐渐频繁,需要大量英语专业人才,但是在我国的英语专业教育中更加注重听、写的训练,而并有对读、说、译引起高度重视,制约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英语于都的学习中也存在着大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用于教学中,教师为了迎合英语考试的需求,更加注重对英语听写的训练,并不是很重视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从而使学生也不能够对英语专业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的动机也会逐渐减弱,无法明确学习的目标,在英语阅读课堂上表现出浑浑噩噩的状态,不能够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逐渐降低。
2.2 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课程设置欠科学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英语专业预读教学注重主题内同与专科内容,基本不能根据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以及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行设置,而且阅读所选用的教材以及教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是很紧密,这就加大了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难度,导致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动机,进而使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成效无法显著提高。
2.3 英语阅读教学更加注重语言功能
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英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在教学中主要以单词、短语以及英语翻译当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将整个的文章分解成为多个知识点让学生记忆,并没有注重阅读材料的而连贯性以及整体性,无法充分发挥出英语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导致学生只能够弄懂文章表面的意思,并不能进行深层次对语言的把握,甚至可能养成学生机械阅读的不良习惯,制约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过学习动机的培养。另外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才去的教学方法大都是讲授式的方式,教师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英语阅读课程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久而久之会是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动机。
3 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动机的策略
想要是学生的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升学习的动机,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进行合理的规划,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有效的培养。
3.1 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要做好准备活动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且又愉悦的心情以及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使产生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如何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动并尽快的活跃起来,是英语教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英语教师需要在英语专业阅读课堂上讲明学习英语阅读意义以及目的,让学生明了以后,才能够激发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阅读学习当中,并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自觉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情绪,当学生的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等,适时导入新的课程。并在课程开始前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去猜测英语阅读材料的内容,比如说:每篇的阅读材料都有相应的标题,教师可以根标题意思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猜测,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好奇心学生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探索的决心,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文章中的背景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到了课文内容,降低了英语阅读课程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动机。
3.2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改革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设置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划分,并根据学生的同特点等制定教学的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以认知能力合理设置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另外,在进行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时,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改变传统课堂上的仅是以讲授当成是主要教学手段的现状。在开展阅读课程或者能够,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与质疑,并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大沟通交流的机会。在英语专业预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不是课程开始前就向学生展示知识点,这样只会使课堂气氛更加的枯燥乏味,教师最需要做的工作是需要对阅读的材料进行严密的组织计划,提出能够吊顶学生参与的创造性问题,进而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动机。英语教师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出积极主动参与英语阅读活动的氛围,比如说:引用课堂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法,还可以是采取表演、竞赛等活动,在活动开始前要为学生定制明确的目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学生在参与阅读活动中不仅能够了解文章的结构,基本清楚材料内容各部分的联系,促使学生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动机。
3.3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阅读过程更加完整
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不远反思以及总结,促使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英语材料以后开展相关的讨论,检查出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情况,并通过激烈的讨论,可以使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容的同时,能够促使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情景,引导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进行想象,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等方式,让学生以亲身感受英语阅读材料中所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产生要运用语言的愿望,激发出学生英语学习的强烈动机。
总之: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这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英语人才,这就需要英语教师要逐步改变教学的观念,细心的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深层挖掘教材内容,并不断改革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既能够让学生的所学的知识与能力进行相关转化,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又能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动机,有效的提升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彩凤.论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01).
[2]何振中,李子丹.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01).
作者简介
赵静(1987-),女,江西省九江市人。研究生在读。现为九江职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
作者单位
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12.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十二
焦虑可分为正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和负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Barley:1983)。Horwitz(1986)等人发现,在外语课堂上,焦虑的学生不主动要求发言,不积极甚至逃避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活动,由于过于焦虑、着急,甚至害怕而心跳、出汗,忘记了自己本来会的内容,还有一些焦虑的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这使得他们无法吸收语言输入,因此焦虑感越强的学生外语学习成绩往往越低。Mac Intyre&Gardner(1994)、Horwitz&Young(1991)的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感不仅会影响外语总成绩,而且对外语学习的一些具体方面也产生副作用。中国的吴一安,刘润清与Jeffrey(1993)合作对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的素质进行了一次综合性调查,焦虑感是调查中17个自变量中的一个,调查结果表明:焦虑感基本上不影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阅读理解在CET4中占总分权重的40%。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语言性因素和非语言性因素。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阅读差异不仅反映在非控制的智力因素上,也反映在可控制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即语言阅读焦虑因子上。焦虑常与不自在、沮丧、自我怀疑、忧惧相联系(Brown,2002)。语言焦虑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是在语言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Horwitz,1991)。如果外语学习反复给学习者带来焦虑,则焦虑可能变成一种品质焦虑导致紧张不安和害怕,从而影响学习精力和注意力,使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相对减少,语言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外语阅读焦虑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涉及到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语篇词汇覆盖率及语篇的熟悉度,文化因素等。
本研究从英语阅读焦虑出发,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CET4阅读成绩与阅读焦虑的关系,以利于英语教学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取一些积极的策略,尽量降低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负面阅读焦虑。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阅读焦虑感等级分布如何,是否具有普遍性?(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阅读焦虑是否存在性别差异?(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阅读焦虑与CET4阅读理解成绩的关系?
2. 被试。
本研究的对象是185名来自一所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他们刚参加完CET4。其中女生95人,男生90人。
3. 实验材料。
该研究所用的测量工具有两个。一是CET4试卷,试卷中阅读理解成绩作为因变量。二是在Satio(1999)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的基础上,作者自己修正的外语阅读理解焦虑量表,用它来调查这些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和CET4阅读理解几个关系。为了更好地探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状况与CET4阅读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还采用了一些定性研究的手段,如记录与学生之间的一些非正式的关于外语阅读焦虑和CET4阅读的对话,随后加以分析和解释。这些定性研究内容旨在为定量研究提供补充数据和解释。
二、结果与讨论
1. 外语阅读焦虑程度。
根据被试的英语阅读焦虑量表标准分,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感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从下页表1可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焦虑情况:英语阅读焦虑感具普遍性,中、高焦虑程度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占78.4%,外语阅读轻度焦虑感的学习者只占21.6%,这一现状应引起广大教师和语言研究者的重视。
2. 外语阅读焦虑感的性别差异检验。
表2显示,非英语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外语阅读焦虑和CET4阅读理解成绩上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女生在CET4阅读理解中的得分普遍高于男生。
*p<0.05,**p<0.01
3. 外语阅读焦虑与CET4阅读理解成绩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英语阅读焦虑感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CET4阅读理解成绩进行方差分析,来考察不同焦虑感学习者的CET4阅读理解成绩差异,结果(见表3)。F=38.65,P<0.001,可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阅读焦虑感和他们的CET4阅读理解成绩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56。不同外语阅读焦虑感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CET4阅读理解成绩有显著差异,阅读焦虑感越强,CET4阅读理解成绩则越低。
4. 讨论。
访谈内容显示:外语阅读虽不像外语口语那样会引起英语学习者的高度焦虑,但外语阅读焦虑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具普遍性;英语学习者阅读也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如对阅读难易程度的感知、对自我阅读能力的评价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中、高度阅读焦虑感的学生占总数的78.4%,这与外语学习本身有关。
本研究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外语阅读焦虑的性别差异,其研究结果与以往有些相关研究的结论不一致,但与国内王才康(2003)的研究结论一致,这可能与研究被试的选取,研究工具的不同,尤其研究被试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有关系。
不同外语阅读焦虑程度的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CET4阅读理解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焦虑程度高的学生与焦虑程度低的学生CET4阅读理解成绩差异显著。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CET4阅读理解成绩与英语阅读焦虑呈负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566。根据Krashen(1985)[15]的语言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对语言习得而言,有两个必要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接触到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其次学习者的情感过滤必须适度。
结语
情感、学习环境、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等是语言焦虑产生的因素。焦虑作为英语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充分重视,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了解他们的不同个性、学习程度,帮助学生更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并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相应的阅读策略培训,使其在学习中降低外语阅读焦虑程度或者把焦虑转化成阅读成功的积极体验。
参考文献
[1]Bailey,K.M.Competitiveness and Anxiety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Looking at and through the Diary Studies[M].1983,Newbury House.
[2]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3]Horwitz,E.K.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Scale[J].TESOL Quarterly,1986,(20).
[4]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
[5]Young,D.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Perspectives on Anxiety and Speaking[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1,(23).
13.专业英语怎么学习 篇十三
2、既然是英语专业,背单词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打好基础,即积累单词量的工作,才能更深一步的做好今后的更多任务。可采取的方法有:1.有计划的背词典,或根据各个阶段的需要不同背相应所需单词,如四级、六级、雅思、托福等等。2.在网上下载相应背单词的app,网上有很多好用的帮助我们有规律的记忆,不容易遗忘。3.课堂上也会讲解很多单词,这当然是我们必须记住的基础,考试也会出,因此,把自己记不牢或是本身就有些陌生的单词写在小纸条上吧!走在美丽的校园再随口背上几个单词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3、商务英语,顾名思义,我们还要掌握详尽的商务知识,当然老师和学校也会发相关的书籍并进行讲解,但是,不会很详细。可以自己根据当下实时格局,购买有关国际间关系,中国进出口贸易,财经金融,中国知名品牌、集团等等相关书籍
4、不论是选择英语专业或是商务英语专业,仅仅考过基础的全国英语四六级是不够的,在大二就会训练我们做专业英语四级的习题,这是必备的,再高级的当然是专业英语八级,因此考证也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一部分。
5、学习英语也离不开其根本,还是要学会运用,要多读英语原著,多做阅读题,多掌握语法,词不离句。还要多练习听力,不管是听新闻,讲座,或是演讲,要多磨耳朵,把自己置身于英语环境之中才是最好的方法。
注意事项
根据自身学习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稳步提升,才是最有用的。
14.以后大学专业要怎么选择 篇十四
有的学生竟然还问我:“学某某专业,毕业后可以拿到多少薪资”
听到这个问题,我有点哭笑不得。我就有点感慨,当时的我怎么就没考虑这些问题呢。
对于一个初次了解专业的高考学生,面临的都是以上几个问题。在生活最常见的就是把专业一一的列出来并做简单的介绍。其实谁都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能够把这些专业介绍都看完。象我这样懒的人肯定是读不完的。而且各种数据,讲座介绍的都是一些热门专业。这些讲座无疑让这些热门专业更热门(虽然他们都会说不要追求热门专业)。即使对专业比较了解,也很难了解所有的专业,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们从无知,到有知。
1、结合大学冠名中的关键字
从一个大学的名称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大学本身的特色专业。比如,电力大学、建筑大学、海洋大学、石油大学、林业大学,农业大学都表明了这些大学的特色专业。
但是,近几年许多大学进行了合并、更名。对于这些学校,我们需要弄清该大学的前身,以前的“出身”便是保留下来的强势学科。比如燕山大学,其前身是以前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因此该大学的机械设计便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类专业就是该大学的名牌重点专业。
2、注重专业排名
这里说的专业排名,准确说,应该是学科排名,相对来说是较权威的,对于家长根据专业选择院校,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除了教育部的专业排名,还有许多民间机构也做排名。
3、了解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一般是根据学校的传统和特点而设置的,教育部给的名额很多,因而入选数量很多,不能代表同类专业的最高水平,但相对这个学校的其它专业,特色的专业通常比其它非特色的专业要好!
只要把以上3个方面了解到位,学生要走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就算家长做不到胸有成竹,但是也足够给孩子未来把把关了。
1.专业一定由考生选择?
这是流传最广泛的谬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专业。他们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时间去对专业研究,了解。如果你问考生,除了学习很好的考生有明确选择,大多数人是没有想法,或错误的想法。所以专业一定是由家长圈定一定的范围,帮助考生了解选定的专业,指出考生心中的专业是否适合他。最后通过规划,帮助考生在事先圈定好的专业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同时要帮助考生了解报考学校的其它专业,以防止考生可能进入不理想的专业。
2.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考生最后能够选择和进入的专业受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考分,性别,录取规则,招生计划。许多当年出现的热门专业,其实许多不是由于考生的选择引起的。而是由于招生计划引起的。当每个学校都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招生计划占的比例很高的时候,必然成为当年的热门专业。告诫家长不要盲目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四年后不一定是好就业的专业。
3.选报专业可以说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
有的专家说选报专业可以说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由此指出专业的重要性。而另一些专家则指出:学了什么专业以后就做什么工作,这些标准完全相反的指导让考生家长无从下手。
4.要以发展的眼光选专业
要求对于考生,家长用发展的眼光去选择专业,无异乎要求大人用发展的眼光去选择专业。如果你能用发展的眼光去选择专业,最好直接告诉我那些专业最好。
不管怎么说,高三的成败确实关系到了我们人生路程。那时我们填报志愿没有什么可参考的文献,用的最多的就是高考填报志愿指南了,我们翻着那本厚厚的书,终于“草率”的下了决定。
15.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十五
1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现状及其原因
关于人文经典阅读的现状, 不少笔者做过调查研究, 如“浙江工商大学及华南师范大学的梁春芳教授、余皓明教授等对广州和杭州26所高校的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很多大学生虽意识到阅读文学名著的重要性, 但常困惑于不知道该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去读书。” (陈品, 2010) 另外, 吕和发等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期间对国内16所外语院校的317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研, 分析表明中国大学英语专业阅读的动机以求知、求新、消遣、求美、获取人生经验为主。时隔多年, 为了解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状, 笔者对湖北某地区高校大二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数量、时间和方式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70%学生每学期阅读文学经典数量不足4本, 60%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到6小时, 70%的学生阅读方式基本是阅读梗概, 或者观看文学经典的视频, 很少有学生从头到尾阅读, 可见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经典阅读数量时间严重不足, 阅读方式不足以领略人文经典的精华, 其现状不容乐观。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现状的分析,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 外语教育功用性的影响
张中载 (2003) 认为, 外语是功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但由于其本身的功用性和市场经济强大的导向性, 外语教育表现出极强的重功利轻人文性, 而忽视人文修养和人文关怀, 并且已经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黄源深 (2010) 再次分析了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 认为“在知识的传授中, 重语言知识, 轻其他人文知识;在教学方法上, 重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脑力劳动, 轻视或忽略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鼓励独立思考的讨论与争辩。”当今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 根本无暇顾及文学经典阅读, 表现出重实用轻素质、重功利轻人文的特点。
(2)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从《新大纲》来看,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课程占65%, 文学、语言学等专业知识课程占15%,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20%。所以教学是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纲, 通过对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的训练, 帮助学习者获得语言技能。黄源深 (2001) 认为;“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强调通过模仿、复现、记忆等方法来教授占65%的技能课, 忽略了与外语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由此可见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过分强调英语的技能训练, 而忽略了文学、文化等相关专业知识, 即重视工具性, 忽视了人文性。由此, 属于相关专业知识的文学经典阅读也必然得不到重视。
(3) 环境的影响
20世纪末中国社会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各种消费主义文化思潮随之兴起, 产生了一系列文化现象如:网络文化、消费文化及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主要有现代性、商业性、时效性、广泛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种特殊文化现象的批量生产和快餐消费性质, 它的流行对文学经典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冲击与危害。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兴趣发生了转移, 阅读的动机由求知、审美转向了消遣、娱乐, 大量的通俗读物、休闲读物、图文书受到欢迎, 而文学经典却乏人问津。笔者研究结果显示60%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到6小时, 70%的学生阅读方式基本是阅读梗概, 或者观看文学经典的视频, 平时他们在闲暇时间忙着刷微博、看八卦、浏览论坛, 因为信息爆炸, 他们养成了一种“浅阅读”的快餐阅读方式和习惯, 虽然阅读量可能在增加, 但是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谷彦君 (2001) 认为:由于社会的功利导向, 文学作品已沦为外语教学中的“灰姑娘”。
2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培养目标及英语专业学生经典阅读的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1) 加强英语教育的人文性
面对长期以来英语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现象, 胡文仲和孙有中 (2006) 呼吁, “我国英语专业应该回归人文学科本位, 致力于重点培养人文通识型英语人才, 并兼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张兰 (2003) 也强调“英语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 而不是单纯的语言技能教育。”所以, 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专四、专八考试, 而要注重人文素养的积累与沉淀。
(2) 彻底改革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
在课程设置上, 加大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 特别是文学经典课程, 如:英美文学、名著、诗歌、小说、戏剧、文化等;在知识结构的营建上, 低年级注重语言技能传授, 高年级重人文知识、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融入课堂教学中, 尽力改变传统的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脑力劳动, 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采用讨论、朗诵比赛、读书报告、观看由经典作品拍摄的影视录像、编排演出短剧或撰写小论文等形式, 鼓励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讨论与争辩, 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和动机。
(3)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形成学校领导及教师关心重视经典阅读的机制, 加大经典阅读活动的经费投入, 切实加强经典阅读所需的基础设施, 完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 丰富经典书目的数量, 提高图书的质量。完善班级图书角, 书柜设置。通过多种阅读活动如读书比赛、读书报告、课堂讨论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加大课外阅读引导的力度, 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
3 结语
16.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十六
【关键词】英语阅读 阅读障碍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24-02
1.引言
阅读是人们获得书面语言信息的手段, 是通过视觉媒介译解文字符号的一种领会性技能。它指的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将其转换为有意义的言语能力。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对于本族语学生来说较容易,而对于非本族语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反映一看见那么多生词就发怵; 有的学生说生词都查了字典, 但文章内容还是读不懂; 还有的学生说文章中有时即使生词不多, 但理解上仍然存在着极大的障碍和偏差。阅读能力差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问卷调查既访谈的形式调查探究学生的阅读障碍并思考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加以克服。
2.实证研究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两个班的80名专科生。
2.2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先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问卷关注的是专科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会遇到哪些障碍。本问卷以纸质形式向全部受试学生发放,共发出80份,收回80份,全部真实有效。笔者从受试学生中随机选择10名进行访谈。
2.3研究结果与讨论
根据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统计分析, 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调查的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英语阅读障碍可概括为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具体如下:大学英语阅读主要在词汇, 语法和语意, 背景知识, 阅读习惯及技巧和阅读心理方面存在障碍。
2.3.1 知识性障碍
问卷调查既访谈表明学生在阅读中在词汇, 语法和语意, 背景知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这些方面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关,可归纳为知识性障碍。
调查结果表明,在词汇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词汇量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共收单词7675,一般要求4795,较高要求6395,更高要求7675,90%的学生反馈单词量达不到一般要求。这与专科生生源的基础素质偏低, 与各科相比英语的分数更低相关。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小, 有的学生甚至中学学过的1630 个词汇都还没有完全掌握。其次,词汇的范围比较狭窄, 85%的学生反馈不能活学活用已经学过的单词,再者, 很多学生(66.25%)对单词的掌握只是一词一义, 所以对一词多义的单词出现在阅读材料中往往一愁莫展。访谈表明,专科学生在平时不注意词汇的积累和运用,认为背单词十分枯燥,缺乏更多的使用环境,容易忘记。有些学生对字典过分依赖, 在平时的阅读中, 遇到生词, 就会不假思索地查字典, 从而影响了阅读效果。
在语法和语意方面,将近一半的学生(48,75%)对英语语法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对各种句子结构及句型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56.25%的学生对一些联系上下文的代词及表示转折、因果关系的副词、连词识别不敏锐。31.25%的学生在阅读中,时常抓不住关键词和掌握篇章大意, 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单词单句,从而影响阅读速度。访谈也表明,文章中的复杂的长句是学生阅读中的障碍,中文句子是靠隐性联接, 英文是显性联接, 其众多的联系词能够形成结构复杂的内嵌句( embedded sentence)。所以英文句法对中国学生尤其是语法知识薄弱的专科学生的句意理解会造成困难。
在背景知识方面,85% 学生表明在阅读中有时能完全认识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的全部词语, 但不能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因而不解其意; 有86.25% 的学生由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较少, 导致理解能力差, 从而形成阅读障碍; 还有87.5%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随着文章内容的推进不断调整对下文的预测。访谈中,许多学生也表明知识面窄, 不了解英语语言的某些文化含义和社会背景, 特别是缺乏有关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生活习惯方面的知识,从而影响了阅读质量。
2.3.2 非知识性障碍
问卷调查既访谈表明学生在阅读中在存在阅读习惯及技巧和阅读心理方面存在较多障碍,这些方面与学生的知识无关,可归纳为非知识性障碍。
在阅读习惯及技巧方面,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多年形成的不良阅读习惯严重阻碍了阅读效率的提高。如存在回读习惯的占83. 75%, 存在指读习惯的占51. 25%,存在出声读或唇读习惯的占52. 5%;大部分专科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技巧,82.5% 的学生都是边读边译, 阅读英语文章时仍然偏重于汉语思维。76.25%的学生采取的是传统的点式读法, 即逐字阅读。这种阅读法虽然可以获得文章中的某些细节。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 这种阅读只会分散注意力。对某个单词的高度注意, 充其量只能获取对文字的表层理解,根本无法达到深层理解之目的。这些阅读技巧上的问题也构成了影响学生阅读的障碍。
阅读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在阅读时心情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访谈中,许多学生谈到在考试时遇到一篇稍长、句式结构较复杂、生词较多、自己不熟悉的材料时, 容易产生畏难焦虑等情绪, 导致注意力分散甚至大脑出现暂时空白,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这主要由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对自己的阅读能力缺乏自信造成,仅有12.5%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充满信心。
3.克服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教学策略
在词汇与语法方面,词汇是语言信息的载体, 语法是解码语言的工具,扩大词汇量,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有利于阅读速度的提高, 理解能力的增强。因此,词汇量的积累在阅读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由于专科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教师在课堂上应有计划有意识的花一些时间复习中学的基础知识, 并给学生补充一些阅读常用词汇, 对词汇和语法项目要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识别隐性生词, 即那些表面上学生已知的词汇, 但在文中并不是学生所掌握的意思, 有时甚至是不太常用的意思。但英文一词多义现象远比中文多, 学生习惯按已掌握的一种意思套用该词在不同语境的意思。为此, 应注意要培养学生查字典、背单词时在生词第一条目的基础上再多查读几个条目的习惯, 同时要培养学生具备在不同上下文中不固守词汇某一种意思的意识。另外,要培养学生能在一定数量生词干扰下继续阅读的能力。因为一则在一定比例生词情况下进行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则有些生词即使不明其意也并不影响阅读, 若学生一见生词就查势必会影响阅读速度及质量。
在语意及背景知识方面,学生要正确的理解篇章, 在对文章的解读中就必须超越对语义联系的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激活自己头脑中储存的某一状态和事件在现实世界的典型表现形式的知识, 即激活自己头脑中与阅读材料相联系的相关图式, 对篇章的理解过程是读者的背景知识或图式与所接触的词语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可见, 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 鼓励学生从文化入手去阅读更多的书刊, 指导学生加强对异国文化的学习,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技巧与阅读习惯方面,阅读技能的掌握在学生的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阅读技能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阅读训练中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已知技巧的培养, 同时, 还要向学生介绍不常使用或不太熟悉的阅读技巧,用阅读技巧指导阅读实践, 逐步克服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克服阅读心理障碍方面,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针对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英语基础,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渐进性, 由易到难地选择相应级别的阅读测试练习, 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同时, 要帮助和督促学生养成多阅读多思考的好习惯, 阅读理解并不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 它是一种积极参与信息加工的过程, 所以阅读者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以一定的毅志力支配阅读过程, 切不可不懂装懂,马虎应付或轻易放弃, 有意识地培养专心致志,临场不乱, 沉着应对的良好阅读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梁晓辉. 大学生阅读障碍成因及应对[ J]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 ( 2) : 36-42.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周伟. 英语阅读理解与应试技巧[M] .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4.
17.高中生怎么样做好英语阅读理解 篇十七
要扩大词汇量,促进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更是阅读理解的基石。我们在阅读理解时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词语障碍,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作基础,就谈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外语学习者如拥有5000词汇量,阅读正确率可达56%,词汇量达到6400,阅读正确率可达63%。因此,熟练掌握课本单词,适量扩充课外词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有积极阅读的概念
积极阅读需要与所读的内容相互交流,即talkingtoit,questioningit,writinginit,makingitworkwithyou。这就意味着要会寻找文章的内部逻辑,弄清它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形成一个批评的视角。
话语分析认为积极阅读是一个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从文章中寻找信息,建立语篇的衔接。相比较一字一句的被动阅读,积极阅读更能使读者深入地理解文章,因为读者能积极地将文中的信息与已知知识联系起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经过短期的积极阅读不仅能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理解力,所以这种策略值得高中英语老师尝试。
寻找主题句,理解重点把握全文
大多数阅读材料均有主题句,用以说明文章的主旨,其他文字一般是围绕主题句展开说明的。有的主题句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文章的结尾,还有的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出现。阅读时若能把握住这些句子,无疑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一般地说,运用演绎法的文章,主题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采用归纳法的文章,主题句一般在结尾。
培养积极阅读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进化论之父”查尔斯·达尔文认为:“除了傻瓜,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热情和努力,而不是智力。”可见,英语学习兴趣在高中生积极阅读方面是很重要的。在具体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上课有激情,广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积极阅读、扩大知识面。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目前,不少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因为提高阅读能力必须要持之以恒,相当多的学生却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过细的语法试题上。不是说语法不重要,但学习语法只能是一种手段,目的还要落实到运用语言上来。正如课标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积极阅读能力要想得到提高,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成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培养阅读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能激起学生奋发努力、积极进取的学习动机。阅读成就感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目前学生缺乏成就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自信心日渐失落,阅读成功的喜悦越来越少,因为老师手里攥着“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对固定结果稍有偏离便被视作理解水平低下:二是学生生活经历较少,艺术修养不足,思想认识水平较肤浅,对作品的把握不够深刻而又缺乏有效的指导。
可视化操作
在脑海中或者纸上画出文章的导图。如果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或者你是个视觉学习者,擅长通过图片学习的话,这是种很有效的方法。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阅读完把观点画出来。如果你不喜欢绘画,尝试在脑海里描述一个故事,通过简单的问题来获取正确信息。比如:我可以用什么图像?如何使用它们帮助自己和他人理解这篇文章?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练习:Motivation
Motivation(动机) to satisfy one‘s needs is brought about by ―drives‖, These ―drives‖ do not determine man‘s behaviour, but rather direct man‘s energy towards certain aims. For example, man‘s body requires food, which is a biological need, when this need comes up, man feels uncomfortable and his thoughts turn to getting food or satisfying that need. If he is very hungry, it will difficult for him to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anything except his need for food.
While all men feel hungry, there is more than one method for helping free people of this uncomfortable feeling. How needs are satisfying depends on what we have been taught or what we have learned from our experiences. As we grow, we learn shat foods our society considers acceptable, and how they should be prepared and eaten. In some societies, for example, pork is considered a special food while in other societies it is strictly forbidden. In some societies fish is always cooked, but in other societies raw (生的) fish is preferred. The way in which we satisfy a drive is a learned response. Nature has not built a food – getting response into man. He cannot just eat whatever he wants of whenever there is food, his satisfaction of the hunger drive, for example, is limited by the rules of a society. Although we are hunger,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society, we should not steal food, even if it belongs someone weaker than we are.
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drives‖ _____.
A.can be brought about by motivation B..can always decide man‘s action
C.direct man‘s energy toward certain goals D.follow man‘s motivations
2. ____ is a biological need.
A.Motivation B. Drive C. Hunger D. Experience
3. The writer hopes to tell us that ____.
A. man should satisfy his biological needs whenever necessary
B.man‘s needs should always be satisfied without any condition
C.what man should do if he feels hungry
D.man‘s satisfaction of needs is limited by the rules of a certain society
答案:CCD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练习:researcher
Washingtom,April4-The United States has more than 90millon families for the first time ,but each contains fewer people on average than ever ,the Census Bureau(统计局) reported today.
The 90,031,000 famil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veraged 2.64 members each as of last July 1. ―The reason is, in effect, changes in the age structure,‖ explained Campbell Gibson, a population researcher for the bureau. Most Americans born in the great explosion of births after World War II are mow in their 20‘s and 20‘s when they are most likely to set up families, he said.
The fact that many are doing so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families from 80.4million in 1980 to 88.8 million in 1986 and past the 90 million mark last summer . At the same time, the average number of people per family dropped from 2.75 in 1935 to 2.65 in 1986 and then to 2.64,Mr Gibson said.
By comparison, the 1970 Census found the average family contained 3.15 people Families averaged more than four people in 1939 and more than five in 1880. The growing number of ever- smaller families is still going on, but Mr Gibson pointed out that family growth was mot the same as population increase in the 1970‘s. The same age factors (因素) that ar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families also happened then, but in the 1970‘s the proportion(比例) of families in each age group was also growing .
That has not continued in the 1980‘s for a number of possible reasons, Mr Gibson said.
For example, in the 1880‘s more young people have chosen to remain home with their parents instead of setting up housekeeping on their own ,as many did in the 1970‘s. This could be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 cost of housing, he said. Delays in marriage while was not the only factor for the family changes.
1.The smaller figure of families reported here is ______.
A.1980 B. 80,400,000 C. 2.64 D. 90 milion
2.How did Mr Gibsin explain the reason of the increase in families? ______
A.About 9.96million new families have been set up since 1980.
B.All the big families were split into smaller ones.
C.There is a great number of young people who are newly married.
D.There was a great explosion of births during the present Second World War.
3.What is the reporter‘s attitude (态度) toward the present situation?______
A.peopAle should get married at a later age .
B. The average number of family numbers should be 2.64.
C.It‘s not clear in the report.
A. A. D.Young people should set up housekeeping on their own ,as many did in the
1970‘s.
4.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e may infer that _____.
A.delay in marriage will not help the number of families
B.Delay in marriage is the major factor of the family changes
C.The writer felt sorry that many young people now delay their marriages
D. There must be some other factors which have led to the slower family growth in the 1980‘s.
18.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 篇十八
1、反复阅读课本文章
其实相对于自己找的文章,课本的文章更适合我们学习,这是千挑细选的精华,所以与其我们去费劲心机找英语文章来读,首先要确保你课本中文章已经滚瓜烂熟了,而且要反复的朗读,最好能做到背下来才行,这样我们的语感也在慢慢增强中。
2、深度分析文章
我们看文章的时候除了要翻译理解里面的意思外,还要深入的去分析每个句子的结果、语法以及含义,细细品味,也许你就能发现一些句子运用的巧妙之处。
3、课外扩展
【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怎么学阅读】推荐阅读:
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参考11-15
大学生英语阅读比赛07-19
英语专业大学生工作简历10-20
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前景09-17
经贸英语专业大学生个人简历10-3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英语专业08-01
你的专业用英语怎么说10-12
英语四级阅读中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11-18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论文:谈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07-19
高二英语阅读理解怎么做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