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024-09-2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6篇)

1.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篇一

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依法经营,做好企业内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程。

二、引用标准及制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

三、操作规程

(一)计算机系统管理规程:

1、采用医药连锁软件系统,将GSP规范贯穿企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过程,运用该系统对药品的购进、验收、养护、销售、查询进行记录和管理,对质量情况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信息化。

2、质量负责人指定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定期对计算机的硬件及软件进行维护,确保系统准确无误运行。依据各质量岗位的工作职责,授予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并设置登陆名和密码,根据系统设定的质量工作岗位及操作流程,按时做好各项质量工作。任何人不得越权、越岗操作。质量负责人有权根据各部门人员配置的变化而收回或更改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

3、各质量岗位系统操作员对自己的操作行为负责。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操作相应的管理软件。

4、计算机及相应外设异常时,应及时通报系统管理员和质量管理负责人进行检查维修,如果软件发生异常应先检测操作系统、参数文件等是否正常;如果是硬件故障应及时进行硬件修理和更换;除系统管理员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外严禁其他人员自行处理异常现象。

5、网络发生异常时应立即上报系统管理员,同时找出发生异常的因素,明确因素后立即进行处理;进行异常处理时应在尽可能保证整体网络不损坏的前提下进行;因网络故障丢失或毁坏的数据,在系统恢复正常后应立即补上,以保证网络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二)计算机操作规程

1、质量负责人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培训,整体提高员工的计算机及业务操作水平;定期检查系统和数据库安全性,做好各项数据备份工作,一旦发现有不安全的现象时,应立即上报总部并详细记录;每月对各项质量工作进行抽查,通过平台直接将自己的管理贯彻到最终的实际工作上去。

2、各质量岗位操作人员利用医药连锁软件系统,及时准确掌握药品的购进、验收、养护、销售及特殊药品管理的过程,并自动生成符合GSP规范的工作纪录性文件,确保各项质量工作记录真实、准确、按时完成。对于有电子监管要求的药品按药品电子监管管理制度执行。

3、各岗位的电脑操作员要爱惜设备,对公司商业资料要保密,在未经部门负责人或主管领导同意许可之下,不得擅自从公司网络系统内复制或打印任何文件或资料;不得使用非公司使用的任何硬盘、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在公司网络系统内的机器上使用。

4、计算机系统维护人员负责记录公司所有操作员及其使用电脑、附属设施的购买、使用和维修情况,建立专门档案统一管理。定期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检测,并对其数据、病毒进行检测和清理,保证系统进行正常运行。

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篇二

1 提高电脑运行速度

电脑速度越快, 对提高效率帮助越大。决定电脑速度的快慢首先是配置, 但是在同样配置的条件下, 科学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提高电脑的运行速度。这就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通过对操作系统进行相关的优化与设置, 以达到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的目的。

1.1 提高电脑的启动速度

电脑刚启动展开窗口界面时, 都不能迅速打开各种任务, 必须等电脑所有的后台程序运行完毕后才可以进行相关操作。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相应设置, 提高电脑启动速度。

1.1.1 减少自启动项

许多不必要运行的软件也会在计算机开机时随机启动, 如各类多媒体播放器和相关辅助软件等。启动项加载得越多, 进入系统的速度就越慢, 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 减少系统启动加载项。具体可以通过命令或辅助软件来进行修改:运用命令的方法可以通过运行“Msconfig”, 在打开系统配置的“启动”窗口里将一些不需要启动程序前的“√”取消, 然后重启电脑;或者运用360安全卫生或金山毒霸等软件进行优化。

1.1.2 关闭IDE通道自动检测功能

电脑刚刚开机时, 有一蓝色滚动条会转上许多圈, 这是因为IDE通道在自动检测设备类型, 与开机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我的电脑”属性将其关闭, 具体方法为:同时按下Windows和Break两个键打开电脑“系统属性”对话框, 再从“硬件”选项里打开“设备管理器”对话框, 展开IDE TAT/ATAPI控制器, 将“主要IDE通道”和“次要IDE通道”属性的高级设置中的“设备类型”改为无, 这样, 开机时的蓝色滚动条一般只滚动一圈就能快速进入系统。

1.2 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最关键是要减少内存和CPU的消耗, 具体方法如下:安装简化配置操作系统;提高电脑显示性能:同时按下Windows和Break两个键打开电脑“系统属性”对话框, 在高级选项卡里点性能选项中的设置进入对话框, 选择“调整为最佳性能”, 依次勾选“在窗口和按扭上作用视觉效果”和“在桌面上为图标标签使用阴影”后确定返回;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安装常用软件:电脑不用的软件尽量不安装, 功能相似的软件只选择一种, 而且应用软件 (杀毒软件除外) 尽可能安装在系统盘以外的硬盘。安装软件做到精简适用。

1.3 定时进行木马、病毒查杀和垃圾清理

木马和病毒是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经常对系统进行木马和病毒的查杀, 并定期对木马、病毒库进行升级。同时, 做到定期进行系统垃圾清理。

1.4 定期进行磁盘整理

进行磁盘整理时, 需要注意三点:第一, 要关闭所有应用程序;第二, 使用系统自带的功能进行磁盘碎片整理, 虽然速度非常慢, 但是这种工具最安全。但要注意的是, 频繁进行电脑碎片整理也同样会伤害硬盘, 只要一至两个季度进行一次碎片整理就会使我们的系统处于最佳的状态, 也不会对硬盘造成多大的损害;第三, 保留足够的硬盘空间, 通常来说, 较小的磁盘分区应该使启动盘保持15%以上的可用空间, 较大的磁盘分区也要保证有8%以上的空间剩余。

2 熟练使用应用软件, 提高操作效率

要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硬件配置仅仅是外因, 软件操作才是内因。因此, 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是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的关键。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只是提供一个运行环境, 它的许多功能是通过软件得以实现的, 提供同样功能的软件一般有很多种, 那么如何熟练掌握并使用办公软件,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得以实现。

2.1 统一文件名称, 管理好日常文件和文件夹

对每一份文件, 当文件标题发生变化后, 要及时将文件名也同时修改, 同时建立多个文件夹和子文件夹, 这样, 当我们需要查找某个文件时, 即使别人都可以通过文件的标题寻找对应的时间目录和子文件夹, 快速地查到相应的文件。

另外, 不要将有用的文件存在启动盘 (指C盘) , 包括桌面和我的文档, 一旦系统崩溃、中毒, 需要还原或重组系统时, C盘上的数据就会丢失, 所以重要资料都要存在D盘或E盘。另外, 要做到重要数据天天备份一次, 一般数据每周备份一次, 这样, 即使整个硬盘都崩溃了, 我们也可以做到文件损失降到最小, 省去许多恢复数据的时间。

2.2 熟练掌握快捷键, 减少鼠标及菜单操作次数

我们要使用软件的某一个功能, 如果都通过鼠标点击或是通过菜单来完成的话, 虽然操作方法简单, 但其速度并没有使用键盘快捷键来得直接、来得快。对于复杂、功能强大的办公软件来说, 只靠点击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 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快捷键。目前大多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提供了快捷功能, 用户也可以自定义相关快捷键功能。

3 通过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来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 对于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也有一定的作用。至于哪些是计算机操作的良好的习惯, 笔者就自己从事计算机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如下几点。

3.1 爱护设备, 让电脑随时处于健康状态

做好硬件的维护与保养。比如在安装或卸下打印机、扫描仪等外接设备时, 要避免主机和外设同时带电, 也就是说主机未关闭时, 一定要关闭外设的电源再与主机相连, 否则有可能损坏主机或外设上的数据端口。

做好软件的升级与维护。比如定期清空回收站的垃圾, 删除临时文件, 清除系统多余字体及临时文件, 删除不使用的程序等等。还可以利用一些专门的系统维护软件, 简单对电脑进行软件维护。

3.2 有稳定、可靠、方便的操作系统

现在的电脑操作系统有很多, 如Windows、Unix、Linux系统等。最常用的还是Windows XP系统, 使电脑处于稳定、可靠状态显得至关重要。

安装操作系统前, 先规划电脑硬盘上的使用空间。根据自己喜好将给C盘一定的容量用来安装Windows XP, 给D盘一定的空间用来安装一些办公软件及其它应用软件, 给剩下的盘用来存放办公文稿。这样就可以有条理的管理电脑上的资源, 让它们更好的发挥效率。

3.3 有选择地安装应用软件

电脑的应用软件种类繁多, 如果毫无目的地安装应用软件, 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电脑的运行效率。所以有目的、有选择地安装一些必备的应用软件是很重要的。

安装任何一个应用软件之前, 首先要清楚该软件的性能、版权及适用范围, 并确保其没有携带木马及病毒, 否则给会带来很多的隐患, 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

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需求有目的地安装一些必备的应用软件。

对电脑软件和系统做一些基本的规划和设置。如对软件系统进行一些基本的规划和设置, 合理管理电脑的软件资源, 将会使我们的操作更方便、更快捷。

4 结语

总之, 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既有硬件要求, 也有软件要求, 但无论是硬件配置的高低还是软件功能的强弱, 最终都是由操作人员来完成的, 其操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操作人员。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从另一层面而言也降低了计算机的能耗, 那么作为一名计算机操作员, 如果平时多注重对计算机知识的积累, 使计算机处于健康状态, 那样, 性能高的计算机再配上技术好的操作员, 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 更优质地服务于我们所从事的计算机工作。

摘要: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不仅取决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的配置, 还与用户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密切的联系。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的方法总结有三点:通过提高电脑运行速度来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从应用软件的熟练使用着手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技术,工作效率,熟练程度

参考文献

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它肩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连接网络与协调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通过管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功能,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的操作系统种类繁多,很难用单一标准统一分类。根据应用领域来划分,可分为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操作系统的基本介绍

(一)操作系统的功能: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等各种资源,发挥计算机的自动工作效率;协调使用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关系, 合理调度各类设备运行;为用户提供易用的控制界面,方便使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操作系统原为提供简单的工作排序能力,后为辅助管理更复杂的硬件设施而逐渐强化。从最早的批次模式开始,分时机制也随之出现,在多处理器时代来临时,操作系统也随之添加多处理器协调功能,甚至是分布式系统的协调功能。其他方面的演变也类似于此。

1、手工操作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计算机,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运算速度慢,沒有任何软件,更没有操作系统。用户直接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上机时完全手工操作,首先将预先准备好的程序纸带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接着通过开关启动程序运行,计算完成后,打印机输出结果。用户必须是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2、批处理阶段。由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由晶体管取代,运行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软件也开始迅速发展,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这就是早期的对用户提交的程序进行管理的监控程序和批处理软件。3、多程序系统阶段。随着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广泛应用,CPU的运动速度大大提高,为了提高CPU的利用率,引入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并出现了专门支持多道程序的硬件机构,这一时期,为了进一步提高CPU的利用效率,出现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等等,从而产生了更加强大的监管程序,并迅速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操作系统。统称为传统操作系统;4、现代操作系统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急速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微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更加优化,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而体积却大大减少。它的最大优点是结构清晰、功能全面、可以适应多种用途的需要并且操作使用便捷。

二、操作系统新技术

随着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它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结构设计的微内核技术和操作系统软件设计的面向对象技术。

(一)微内核操作系统技术:现代操作系统设计中的一个突出思想是把系统中更多的成分和功能放到更高的层次(即用户模式)中去运行,而留下一个尽量小的内核,用它来完成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核心功能,这就是微内核技术。

1、微内核结构:(1)把那些最基本、最本质的操作系统功能保留在内核中;(2)把大部分操作系统的功能移到内核之外,并且每一个操作系统功能均以单独进程形式存在;(3)在内核之外的用户空间中包括所有进程。这些进程之间是客户/服务器模式。

3、微内核包含的主要成分:(1)中断和异常处理机制;(2)进程间通信机制;(3)处理机调度机制;(4)有关服务功能的基本机制。

4、微内核的实现:微内核实现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微”和性能要求的综合考虑。要做到“微”的关键是实现机制和策略分离的概念。由于微内核中最主要的是进程间消息通信和中断处理机制,下面简述两者的实现。

(1)进程间通信机制:提供通信服务是微内核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内核实现其他服务的基础。无论是发送请求消息和服务器的回答消息都是要经过内核,进程的消息通信一般是通过端口展开。(2)中断处理机制:微内核结构中将中断机制与中断处理分离,即把中断机制放在微内核中,而把中断处理放到用户空间相应的服务进程中。微内核的中断机制,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当中断发生时识别中断;通过中断数据结构把该中断信号映射到相关的进程;把中断转换成一个消息;把消息发给用户空间中相关进程的端口,但内核不涉及到任何中断处理。

5、微内核结构的优点:安全可靠,统一的接口方式,独立灵活的模块结构,较强的升级扩展能力和跨平台兼容性,同时提供了对分布式系统的支持。

6、微内核的主要缺点:在微内核结构下,一次系统服务过程需要模式转换和进程地址空间的开关,这就增加运算量,影响执行速度。

(二)面向对象操作系统技术:面向对象操作系统是指基于对象模型的操作系统。

1、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是把要构造的系统表示成一系列对象的集合。其中的对象是指把一组数据和该数据的一些基本操作封装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个实体。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封装:在面向对象中,封装的含义是将一个数据集和与这个数据有关的操作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动的实体,即对象。封装要求对象内部的代码和数据受保护。(2)继承:继承是指一些对象可以继承另一些对象的功能和特征。(3)多态性:所谓多态性是指一个名字多种语义,或相同界面多种实现。多态性在面向对象语言中是由重载和虚函数来实现的。(4)消息:消息是对象之间相互请求和相互合作的途径。

2、面向对象操作系统在面向对象操作系统中,对象作为一种并发单位,所有系统资源,包括文件、进程、内存块等都被认为是一种对象,对系统资源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使用对象服务来完成的。面向对象操作系统的优点:(1)可以减少修改操作系统对于系统本身的影响。(2)操作系统的安全措施得以简化。(3)对象为进程之间分享资源提供了便利。

三、结束语

4.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篇四

一、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

能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名称及各自的功能,了解主机

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

能画出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图,并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技能:能熟练开启和关闭计算机;

掌握鼠标单击、双击、指向、拖动这四种操作的动作要领。

情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了解,能认识到计算机用途广泛,是存储、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工具。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系统认识,也不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于计算机充满好奇心理,具有强烈学习愿望。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基础课,部分学生接触过计算机,对它的外部结构不再陌

生,但对它的内部结构同学生们都很好奇,让学生们带着这种神秘感

来学习本节课,且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下面的学习打基

础。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机房里上课,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广播系统之

外,还给学生提供课前制作的幻灯片,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通过幻灯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步骤。

(2)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演示操作步骤,对于不习惯动手的同学给

予适当的帮助,以解决问题。

(3)提供给学生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评价的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在进

行自我评价的同时进行反思。

六、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用类比法讲解本课,将所要学的新知识与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类比,学生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

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便能够很好地理解新知识。在鼠标操作上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法,相互教学法等。

七、教学分析:

鉴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组织形式上应

做到轻松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创设任务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总结讲解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于计算机的陌生和神秘感,鼓励学生之间的相

互帮助与合作。具体思路如下:

复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工具性本质;展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学生动手体验开机,探索纸牌游戏的玩法,练习鼠标操作;

结合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讲解计算机系统结构,软硬件的关系等;

学习正确关机。

八、教学过程:

1、复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使用纸和笔能帮助我们进行哪些信息活动?

2.电话能够为我们的信息活动提供哪些服务?

3.使用了录音磁带和影碟之后,我们可以享受到哪些便

利?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计算机,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本质及

其在收集、处理及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放映幻灯片,认识计算机

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是当今最重要的信息处理工具。利用它,我们可以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各种信息。首先通过幻灯片,让

学生们感受一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然后让大家观察我们现代的计算机,看看它是哪几部分构成,谁能说说他们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运用类比法)

(1)将计算机比做人的大脑。

(2)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

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3)人脑的思维部分,相当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

(4)人脑的记忆部分,相当于电脑的内存。

(5)人脑中的信息要由口、笔输出,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大家都看到计算机主机是整个计算机的大脑,所有的设备都连接在主机上,并由它来控制。那么主机里都有些什么呢?

打开主机箱,展示机箱内部各部件(结合大屏幕展示图片); 讲解机箱内部各部件及其功能。

1、利用玩纸牌游戏,练习开机、关机,学习鼠标的使用

指导学生打开计算机,启动WINDOWS。

学生两人一组,探索如何启动纸牌游戏,(将益智游戏引入课堂,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主动去探索认识,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学生自主进行纸牌游戏,我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除了书上所讲的双击图标的方法外,学生们还创造性地找到了其他方法,如:单击鼠标左键选定再敲回车;单击鼠标右键,再用鼠标左键单击弹出菜单的“打开”选项等等。(在表扬那些找到创新法的学生的同时,我请全体学生一起试试这些方法,体会什么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总结,鼠标有四种基本操作。

1、总结直观经验,讲解计算机系统构成(1)认识操作系统

同学们已经亲身体验了计算机的操作,大家一定有许多感想,同学们认为学习计算机容易吗?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引入WINDOWS操作系统。

展示DOS操作界面,及其他操作系统例如:LINUX、UNIX的界面。

对比DOS界面,介绍图形化界面的好处,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功能。

(2)认识计算机系统组成现在同学们认识到,计算机除了硬件设备外还需要软件系统的支持。操作系统是软件的基础。

展示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结合前面所学的实例,讲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关系,运行平台的概念。

2、指导学生关机

演示关机过程,展示关机对话框。

讲述关机注意事项。

学生关机。

教师进行总结与回顾。用图表的形式画出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图,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图。

设计者 : 王福荣单位:河北沧州市第八中学wfr85@126.com

案例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适应范围(标明年级和模块):初中一年级

5.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篇五

计算机操作员初级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

考件编号:姓名:准考证号:单位:

总成绩表

统分人:年月日

09GS30000000-30102050050001

考件编号:姓名:准考证号:单位:试题

1、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试题

2、文件管理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考件编号:姓名:准考证号:单位:试题

3、文字录入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考件编号:姓名:准考证号:单位:试题

4、通用文档处理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考件编号:姓名:准考证号:单位:试题

5、电子表格处理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

考件编号:姓名:准考证号:单位:试题

7、网络登录与信息浏览

评分人:年月日核分人:年月日试题

6.计算机操作员 篇六

●在Excel中新建一个文件,文件名为A8-A.XLS,保存至考生文件夹。

●在该文件中创建一个名为A8A的宏,将宏保存在当前工作薄中,用Ctrl+Shift+F作为快捷键,功能为将选定单元格内填入5+7*20的结果。工具→宏→录制新宏

按Shift+F

设置列宽20

需要停止录宏才可以执行

邮件合并:

●在 MS Word 中打开文件C:2004KSWDATA2TF8-1B.DOC,“另存为”至考生文件夹中,文件名为A8-B.DOC。

●选择“套用信函”文档类型,使用当前文档,以文件C:2004KSWDATA2TF8-1C.XLS为数据源,进行邮件合并,结果如【样文8-1C】所示。

●将邮件合并结果保存至考生文件夹中,文件名为A8-C.DOC。工具→信函与邮件→邮件合并 第一步:选择邮件合并类型

第二步:

第三步:

点击浏览,打开C:2004KSWDATA2TF8-1C.XLS,然后会出现下面的对话框

点击确定之后出现下面的对话框

点击确定。之后使用现有列表就会显示我们当前所选择的数据

第四步:

点击其他项目,出现下面的对话框

依次在相应位置插入数据库域,插入完了之后会变成这样

第五步:预览信函

第六步:合并完成

点击编辑个人信函即可看到如【样文8-1C】效果。录制新宏:

 在Word 中新建一个文件,文件名为A8-A.DOC,保存至考生文件夹。

 在该文件中创建一个名为A8A的宏,将宏保存在A8-A文档中,用Ctrl+Shift+F作为快捷键,功能为添加“数据库”工具栏。第一步:工具→宏→录制新宏

第二步:点击,出现下面的对话框

按下Ctrl+Shift+F,设置新快捷键

数据分类汇总:使用Sheet5 工作表中的数据,以“销售区间”为分类字段,将各月销售额分别进行“求和”分类汇总,结果如样文【7-4E】所示。第一步:对销售区间进行排序 第二步:工具→分类汇总

7.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 篇七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设计,实验网络操作

21世纪已然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动力, 同时对学生计算机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指导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缺陷, 对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进行科学设计势在必行。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对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进行简单的分析, 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希望能够对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技术的设计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技术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来具体设计。

1. 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

首先明确实验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实验教学, 提升学生的网络知识掌握水平和网络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分为两个教学目标, 一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局域网络的设计、组建以及测试等活动;二为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联。

2.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中,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遵循新颖性、实用性、拓展性、综合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原则, 使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内容能够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中, 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通常由演示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以及研究实验等类型所组成,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计算机知识掌握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灵活选择相应的实验过程。

4. 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中, 要注意将实验教学效果置于重点的位置。计算机教学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学生计算机实验技能的不断提升和计算机思维的培养有具体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评价模式, 提升综合评价的效果。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组建”、“小型校园网的建设”等计算机实践活动, 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同时, 这种方式也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将生活与计算机实验相融合, 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实验的兴趣。

二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操作

在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操作的过程中, 要注意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设计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 以及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等, 保证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安全操作。

1. 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的设计

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的设计, 主要包含交换机、网线测通仪以及网线制作材料和工作等等。这种实验平台的设计, 学生可以进行实践的综合布线功能以及各种网线的制作, 这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2.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主要有UNIX操作平台和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UNIX操作平台能够组成面向主题的集中式网络。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能够建立WWW、FIP等站点, 学生可以通过工作站访问Internet互联网。

3.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是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中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对学生计算机网络设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测试与故障排除等方式, 将网络进行互连测试, 开展多项网络互连方面的实验, 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本质和核心技能。

三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设计与操作, 对于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来具体设计计算机实验网络, 通过建设网络介质、线路实验平台, 网络操作系统实验平台,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平台等, 保证计算机教学实验网络的安全操作, 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淑娣、沈连丰、黄爱苹.一种应用于教学实验的多点无线通信网络的设计和研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3)

8.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篇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往往坐不住,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玩游戏的功能。根据这一特点,要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游戏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教学指法、打字时,非常枯燥无趣,教师不要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要点,让学生直接去练习。在教学中要采取游戏引入法,引导学生了解“金山打字通”中的游戏,可以进行比赛。让学生在“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中进行指法练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涨。让学生找出打字又对又快的原因。进一步明确按指法去打,又快又对,这时教师再讲解指法,学生的印象就更深刻了。学生在掌握了技能的同时,也乐学、善学,对计算机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

二、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加深理解

在学习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及让学生认识各部件的功能时,如果方法不当,讲解是很枯燥的,学生是没有兴趣学习的。要根据计算机外表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记住各部分的特点、名称和功能。如:在认识键盘时,先让学生去观察空格键、换档键等都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功能像平常我们用的什么东西,让学生充分地讨论。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作用是输入空格,像我们平常玩的“跳格”,用长长的腿(空格键很长)跳过去。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像箭一样去射中另一个目标。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其功能和橡皮擦掉写错的字是一样的。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发挥任务驱动的作用,体验成功的乐趣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订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完成预定的任务。这是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任务:录入一篇短文,并在文本中体现出一种格式,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设计能力、审美观点。激发了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的兴趣。经过学生自己不断地努力来完成。当看到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有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相互展示作品,给一部分优秀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把他所知道的电脑知识介绍给大家,以此来肯定他们的成绩,获得成功与自豪感,树立学习的信心。

9.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篇九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是1946年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又称为“冯诺依曼原理”。该原理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的工作方式,直到现在,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依然沿着“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内容

①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②将程序(数据和指令序列)预先存放在主存储器中(程序存储),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程序控制)。

③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3、计算机工作过程

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

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做什么事。

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

10.计算机操作系统总结 篇十

虚拟存储器是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仅把作业的一部分装入内存便可运行作业的存储器系统,它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进行扩充的一种虚拟的存储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内存和外存容量之和所决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内存速度,而每位的成本却又接近于外存。可见,虚拟存储技术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存储器管理技术,故被广泛地应用于大、中、小型机器和微型机中。

虚拟内存作用

内存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很大,电脑中所有运行的程序都需要经过内存来执行,如果执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就会导致内存消耗殆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拿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当内存占用完时,电脑就会自动调用硬盘来充当内存,以缓解内存的紧张。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大的随机存取空间而采用的一种存储技术。它将内存与外存结合使用,好像有一个容量极大的内存储器,工作速度接近于主存,每位成本又与辅存相近,在整机形成多层次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器的特征

离散性:指在内存分配时采用离散的分配方式,它是虚拟存储器的最基本的特征。

多次性:指一个作业被分成多次调入内存运行,即在作业运行时没有必要将其全部装入,只须将当前要运行的那部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即可。多次性是虚拟存储器最重要的特征。

对换性:指允许在作业的运行过程中在内存和外存的对换区之间换进、换出。

虚拟性:指能够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使用户所看到的内存容量远大于实际内存容量

工作过程

虚拟存储器是由硬件和操作系统自动实现存储信息调度和管理的。它的工作过程包括6个步骤:①中央处理器访问主存的逻辑地址分解成组号a和组内地址b,并对组号a进行地址变换,即将逻辑组号a作为索引,查地址变换表,以确定该组信息是否存放在主存内。②如该组号已在主存内,则转而执行④;如果该组号不在主存内,则检查主存中是否有空闲区,如果没有,便将某个暂时不用的组调出送往辅存,以便将这组信息调入主存。③从辅存读出所要的组,并送到主存空闲区,然后将那个空闲的物理组号a和逻辑组号a登录在地址变换表中。④从地址变换表读出与逻辑组号a对应的物理组号a。⑤从物理组号a和组内字节地址b得到物理地址。⑥根据物理地址从主存中存取必要的信息。调度方式

调度方式有分页式、分段式、段页式3种。页式调度是将逻辑和物理地址空间都分成固定大小的页。主存按页顺序编号,而每个独立编址的程序空间有自己的页号顺序,通过调度辅存中程序的各页可以离散装入主存中不同的页面位置,并可据表一一对应检索。页式调度的优点是页内零头小,页表对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地址变换快,调入操作简单;缺点是各页不是程序的独立模块,不便于实现程序和数据的保护。段式调度是按程序的逻辑结构划分地址空间,段的长度是随意的,并且允许伸长,它的优点是消除了内存零头,易于实现存储保护,便于程序动态装配;缺点是调入操作复杂。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便构成段页式调度。在段页式调度中把物理空间分成页,程序按模块分段,每个段再分成与物理空间页同样小的页面。段页式调度综合了段式和页式的优点。其缺点是增加了硬件成本,软件也较复杂。大型通用计算机系统多数采用段页式调度。

页式调度

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虚地址空间被分成等长大小的页,称为逻辑页;主存空间也被分成同样大小的页,称为物理页。相应地,虚地址分为两个字段:高字段为逻辑页号,低字段为页内地址(偏移量);实存地址也分两个字段:高字段为物理页号,低字段为页内地址。通过页表可以把虚地址(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在大多数系统中,每个进程对应一个页表。页表中对应每一个虚存页面。有一个表项,表项的内容包含该虚存页面所在的主存页面的地址(物理页号),以及指示该逻辑页是否已调入主存的有效位。地址变换时,用逻辑页号作为页表内的偏移地址索引页表(将虚页号看作页表数组下标)并找到相应物理页号,用物理页号作为实存地址的高字段,再与虚地址的页内偏移量拼接,就构成完整的物理地址。现代的中央处理机通常有专门的硬件支持地址变换。

段式调度

段是按照程序的自然分界划分的长度可以动态改变的区域。通常,程序员把子程序、操作数和常数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划分到不同的段中,并且每个程序可以有多个相同类型的段。在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虚地址由段号和段内地址(偏移量)组成。虚地址到实主存地址的变换通过段表实现。每个程序设置一个段表,段表的每一个表项对应一个段。段式虚拟存储器有许多优点: ①段的逻辑独立性使其易于编译、管理、修改和保护,也便于多道程序共享。②段长可以根据需要动态改变,允许自由调度,以便有效利用主存空间。段式虚拟存储器也有一些缺点: ①因为段的长度不固定,主存空间分配比较麻烦。②容易在段间留下许多外碎片,造成存储空间利用率降低。③由于段长不一定是2的整数次幂,因而不能简单地像分页方式那样用虚地址和实地址的最低若干二进制位作为段内偏移量,并与段号进行直接拼接,必须用加法操作通过段起址与段内偏移量的求和运算求得物理地址。因此,段式存储管理比页式存储管理方式需要更多的硬件支持。

段页式调度

段页式虚拟存储器是段式虚拟存储器和页式虚拟存储器的结合。实存被等分成页。每个程序则先按逻辑结构分段,每段再按照实存的页大小分页,程序按页进行调入和调出操作,但可按段进行编程、保护和共享。它把程序按逻辑单位分段以后,再把每段分成固定大小的页。程序对主存的调入调出是按页面进行的,但它又可以按段实现共享和保护,兼备页式和段式的优点。缺点是在映象过程中需要多次查表。在段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每道程序是通过一个段表和一组页表来进行定位的。段表中的每个表目对应一个段,每个表目有一个指向该段的页表起始地址及该段的控制保护信息。由页表指明该段各页在主存中的位置以及是否已装入、已修改等状态信息。如果有多个用户在机器上运行,多道程序的每一道需要一个基号,由它指明该道程序的段表起始地址。虚拟内存的访问

11.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操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技术要求不断增长,就业人才是否具备优异的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成为了各行各业招聘的重要标准。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从中职学校教育本质理念出发,从学生就业角度考虑,改善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平台,对计算机操作的各项环节进行零距离引导与教改,帮助学生们扫清疑惑,为走向社会岗位打好坚实基础。下面,笔者将从自身计算机教学经验出发,谈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操作教学现状

(一)中职学生层次现状

当前应试教育优胜劣汰的模式使得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不好,学习思想素质方面不达标,尤其在课堂上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差,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笔者通过对中职学校教育体系及学生上课状况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甚至没有运用过計算机,对计算机操作一无所知,更别说对Windows系统的熟练操作使用了,中职学生如此层次现状给计算机操作训练的实施与策划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计算机教学设施现状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施建设状况因其地理区域原因而表现出差异性,部分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设备体系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内陆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在此方面不够重视,导致计算机教学因设施的不完善性而难以跟进教学实践计划。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求学校重视计算机设备,通过对其修缮和改进,促进计算机实践教学向更好层次发展。

(三)中职学校师资建设现状

中职学校的建设一促进学生就业为主要目标,而计算机作为操作实践性课程,其教师的设置往往以兼职角色来进行分配,大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是其他文化课教师来担任,其计算机操作实践专业素养不够,教师在计算机操作实践过程中的教育措施缺乏实践性,甚至教育理念的执行上远远脱离了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潮流。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师质量因素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极大影响,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

二、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措施与体系

(一)加强教学内容实践性

中职学校的教育本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其就业面。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要在结合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来通过操作实践平台进行教学,这样理论内容才更具有操作实践性与可行性,当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实际办公操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形式设置上要多以操作应用型为主,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比如,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系统操作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先熟读计算机教材中对Windows系统的介绍与系统操作步骤,接着我利用实现建设好系统操作模拟化软件,引导学生们先在模拟化软件中进行教学演练,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发现自身的不足,我进行适当教学指正,最后再带领学生们实地操作Windows系统,加强应用训练。

(二)改变教学思路

传统型中职教育计算机课堂根本不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往往以满堂空谈理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本就在学习素质方面和自主学习意识方面差强人意,在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的影响下,学生逐渐在计算机课堂中养成厌学的情绪与想法,从而导致整个中职计算接课程的教学失败,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上不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在实践操作环节上也不能够锻炼学生,这种双重挫伤效应是应用实践性计算机课程的最大影响因素。因此,教师要及时改变计算机课堂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围绕学生为课堂中心,通过系统平台、模拟化软件等等促进学生们融入到实践性计算机课堂中去,提高计算机课堂氛围的活力,让学生们提起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比如,在计算机课程excel表格实践操作办公教学中,我摒弃传统课堂空讲理论的教学策略,先通过绚丽的excel操作快捷视频来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接着走下讲台与学生们就excel进行深入讨论,与他们进行“聊天”,在聊天过程中了解学生对于excel的了解程度,最后根据他们的熟悉程度来进行教学内容难度的设计,让学生们在excel表格中完成我布置的课堂要求,在学生们由疑惑时我进行及时讲解,在学生们较好地完成课堂任务时,我进行适当奖励,保证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教师整体的计算机专业素养

要想使得学生们在中职学校学习阶段获得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那么计算机课堂必须配备专业化的实践应用型教师,因此就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现状来看,必须加强培养教师们的计算机专业素养,让他们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科学化教学套路,能够充分地将理论内容实践化,将实践内容科学化,持续性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日常计算机课程实践讨论时,学科教学小组长带领其他教师进行实践讲学,加强训练教师整体的实践教学素养,专业素养不足的教师可以提出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专业素养强的教师可以给其他教师讲解教学经验,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结语

中职学校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思维,从而在学生就业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选择,让其以优异的自身综合素质来获取企业、单位的信任。计算机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中企业办公所不可或缺的设备,教师必须加强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完善实践体系,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恒喜,刘金平.促进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J].教学与科研,2005(1):76-78.

[2]潘怀.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9).

12.浅谈计算机操作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篇十二

1. Word中快速操作技巧

1.1 快速定位到上次编辑位置

用WPS编辑文件时有一个特点, 就是当你下次打开一WPS文件时, 光标会自动定位到你上次存盘时的位置。不过, Word却没有直接提供这个功能, 但是, 当我们在打开Word文件后, 如果按下Shift+F5键您就会发现光标已经快速定位到你上一次编辑的位置了。

小提示:其实Shift+F5的作用是定位到Word最后三次编辑的位置, 即Word会记录下一篇文档最近三次编辑文字的位置, 可以重复按下Shift+F5键, 并在三次编辑位置之间循环, 当然按一下Shift+F5就会定位到上一次编辑时的位置了。

1.2 快速插入当前日期或时间

有时写完一篇文章, 觉得有必要在文章的末尾插入系统的当前日期或时间, 一般人是通过选择菜单来实现的。其实我们可以按Alt+Shift+D键来插入系统日期, 而按下Alt+Shift+T组合键则插入系统当前时间, 可以一次解决。

1.3 快速多次使用格式刷

Word中提供了快速多次复制格式刷的方法:双击格式刷, 你可以将选定格式复制到多个位置, 再次单击格式刷或按下Esc键即可关闭格式刷。

1.4 快速打印多页表格标题

选中表格的主题行, 选择“表格”菜单下的“标题行重复”复选框, 当你预览或打印文件时, 你就会发现每一页的表格都有标题了, 当然使用这个技巧的前提是表格必须是自动分页的。

1.5 快速将文本提升为标题

首先将光标定位至待提升为标题的文本, 当按Alt+Shift+←键, 可以把文本提升为标题, 且样式为标题1, 再连续按Alt+Shift+→键, 可以将标题1降低为标题2、标题3……标题9。

2. Excel中实用的打印技巧

打印表格是很多朋友在工作中常常要面临的任务, 这里我向大家提供一些Excel中实用的打印技巧。仔细学习并使用这些技巧, 可以使我们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完成工作中的各种打印任务。

2.1 每一页上都打印行标题或列标题

在Excel工作表中, 第一行通常存放各个字段的名称, 如“客户资料表”中的“客户姓名”、“服务账号”、“公司名称”等等, 我们把这行数据称为“标题行” (标题列依此类推) 。当工作表的数据过多超过一页时, 打印出来只有第一页有行标题, 这样阅读起来不太方便。

2.2 用下面方法可以让每一页都打印行标题:

进入要打印的工作表, 选择菜单“文件→页面设置”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工作表”选项卡, 然后单击“打印标题”区“顶端标题行”文本区右端的按钮, 对话框缩小为一行, 并返回Excel编辑界面, 用鼠标单击一下标题行所在的位置, 再单击回车即可。

3. 快速计算表格中的数据

WORD XP具有表格的一些基本计算功能, 只要你在欲计算的表格栏中单击“表格/公式”命令, 然后输入公式即可进行计算。例如要计算表格中一行的数据之和, 可以先把光标定位到该行最右的单元格中, 然后单击“表格/公式”命令, 输入公式“=SUM (LEFT) ”即可。

要用一个公式计算出很多行的数值, 可以这样做:在要计算的表格栏内按CTRL+F9, 此时出现{}标志, 表示处于公式的输入状态, 输入计算公式, 依此类推, 很快就可以将要计算的表格单位全部打上公式, 最后选中整个表格, 按F9, 就可以通过公式算出所要的数值。

4. 巧用纸张编排试卷

大多数老师都习惯用Word编排试卷。在直接用16开的试卷用纸排版时, 有时内容超过4页, 而最终要打印4页, 在不能删减内容时, 只好使用减小字号、缩小图片、压缩空格等手段, 调整到正好四页非常的不容易。其实, 我们反其道而行之, 使用A4纸张进行排版。这样, 在16开纸上4页半的内容在A4纸上有可能就是4页, 纸型变大了嘛。从“文件”下选择“打印” (注意:打印时不能在工具栏中点击“打印”按钮) , 在打印对话框的右下角“缩放”选项中选择“按16开大小缩放”, 便能实现按需打印。

作为一个专业计算机操作员, 不仅要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常用计算机操作, 解决日常办公中的文字、表格等的快速处理外, 还应该学习一定的文秘基础知识, 掌握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 熟悉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 能熟练安装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 具备软、硬件维护的知识和经验。另外还必须在显示器, 计算机主板的维修上有所专长。

学无止境,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专业计算机操作员, 必须要具备与时俱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思维方式。注重学习, 更新知识, 随时掌握新的学习、工作方式。只有这样, 才能在工作中提高效率, 做到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赖建明.计算机录入与排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2]邢素萍.职场制胜:中文版Word2003图文排版专业技能培训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6.

13.个人基本养老保险的计算方法 篇十三

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3元,单位承担8%;

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20%;

失业保险:个人为1%,单位承担2%;

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1%;

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1%;

基数按照国家规定,是您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如果新入职的,是合同约定的月工资。今年北京社保最低缴纳基数应该是2089,如果工资不足2089的,按照2089这个基数缴纳。

(二)如果您无单位,是个人去社保中心办理社保,个人承担的比例较高,具体如下:

缴费基数可根据规定的不同档次(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0%―60%范围)确定,比例一般为养老20%,医疗8%左右,选择的缴费基数高,费用自然也高。

14.计算机语言基本介绍-中国公共 篇十四

计算机语言(computer language)指用于人与计算机之间通讯的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计算机系统最大特征是指令通过一种语言传达给机器,为了使电子计算机进行各种工作,就需要有一套用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数字、字符和语法规划,由这些字符和语法规则组成计算机各种指令(或各种语句),这些就是计算机能接受的语言。计算机语言的概念比通用的编程语言要更广泛,例如,HTML是置标语言,也是计算机语言,但并不是编程语言。

计算机语言的种类非常的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电脑每做的一次动作,一个步骤,都是按照已经用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来执行,程序是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的集合,而程序全部都是用我们所掌握的语言来编写的。所以人们要控制计算机一定要通过计算机语言向计算机发出命令。

(1)解释类:执行方式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同声翻译”,应用程序源代码一边由相应语言的解释器“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一边执行,因此效率比较低,而且不能生成可独立执行的可执行文件,应用程序不能脱离其解释器,但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动态地调整、修改应用程序。

15.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篇十五

目前,对计算机操作视频进行记录主要存在硬件实现[1]与软件实现[2]两种方式。软件实现在原理上一般基于操作系统底层机制,可灵活使用包括VC、VB[3]、JAVA[4]、C#[5]、Delphi[6]等在内的多种开发语言,但这种实现方式大多依赖于操作系统对自身行为进行记录,需要在被记录计算机上安装特定的软件,这样不仅会占用过高的CPU资源,使计算机工作性能受到较大影响,而且跨平台适应性差。硬件实现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大多通过在被记录计算机主机上安装VGA采集卡,实现了对计算机屏幕的录制,并可在用户端安装配套的软件用于观看实时操作视频,但是,使用VGA采集卡存在着采购成本高、用户端软件功能单一等不足。

针对以上实现方式的缺陷,本文介绍了一套自主研发的系统,在不占用被记录计算机任何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包括计算机操作视频、键鼠操作信息在内的计算机操作信息的全面、高效的记录,并将记录数据以压缩码流的形式存储于远程服务器中,同时提供了多种方式实现了对操作信息的查看与回放。

1 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系统总体应用架构

本文研究的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系统总体应用框架如图1 所示,系统由被记录计算机、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以太网络、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器、管理者终端组成。每台被记录计算机都配备一台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对包括计算机操作视频、键鼠信息在内的操作信息进行采集,并将其以压缩码流的方式通过以太网络传输至中心机房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器,该服务器负责对来自多台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的码流数据、设备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集中存储与管理。管理者终端不仅可以通过使用浏览器登录位于一台或多台计算机操作记录设备中的Web Server对其工作参数进行设置,实现对设备工作状态的动态调整; 而且能够通过安装定制的软件连接服务器,查看和回放服务器存储的计算机操作记录数据。

2 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

图1 所示的系统中,核心设备为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该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 计算机操作视频输入与输出接口,同时支持HDMI/VGA/DVI三种接口;2) 计算机操作视频分辨率格式,1 024 × 768,1 280 × 720,1 280 × 768,1 280 × 800,1 280 × 1 024,1 360 × 768,1 366 × 768,1 600 × 1 200,1 680 × 1 050,1 600 × 900,1 280 × 1 024,1 280 × 960,1 920 × 1 080。支持帧率:120 Hz,60 Hz,40 Hz,30 Hz,逐行扫描。支持输入信号分辨率自适应识别; 3) 视频编解码标准,支持H. 264 /AVC Baseline Profile Level 4. 0; 4) 视频编码分辨率,与输入信号分辨率相同( 支持随着操作过程中被记录计算机操作视频分辨率的改变而改变) ; 5) 视频编码帧率为1 ~ 30 f /s( 帧/秒) ; 6) 视频编码码率为1 ~12 Mbit /s; 7) 操作系统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8) 支持Web Server; 9) 固件升级:网络在线升级; 10) 电压AC 220 V; 11) 功耗小于20 W。

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在硬件构造上主要由数据编码与管理主板和数据采集与环出子板组成,如图2 所示。其中1 和2 分别为输入键盘信号与鼠标信号,3 和4为输出键盘信号与鼠标信号,5 和6 分别为输入与输出的VGA / DVI / HDMI信号,7 为输出码流数据,8 为AC 220 V电源。如上所述,设备硬件分别由一块主板与一块子板组成,其中主板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接口转换模块、外围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子板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视频信号采集模块、操作视频信号输出模块、键鼠信息环出模块。下面将分别对各个模块进行介绍。

计算机操作视频信号采集模块主要完成被记录计算机输出操作视频的采集、颜色空间的变换、图像增强等操作,它支持HDMI,DVI,VGA等多种接口,并将输入信号统一去格式化转化为4∶ 2∶ 2 的Y∶ Cb∶ Cr信号输出。操作视频信号输出模块将经由数据接口转换模块环出的信号转化为VGA,HDMI,DVI信号,并送入被记录计算机显示器进行显示。键鼠信息环出模块将以PS/2 格式输入的键鼠操作信息分为2 路,其中一路直接送入数据接口转换模块,另一路输出至被记录计算机主机。

数据处理模块核心为嵌入式SOC芯片,它以ARM11为内核,内嵌v DSP子系统,主要负责对输入计算机操作视频信号与键鼠信息进行编码、管理压缩码流数据、通过以太网络将码流传输至用户管理与数据存储服务器。它实现了在H. 264 Baseline Profile Level 4. 0 标准下对数据接口转换模块输出信号的压缩编码。

数据接口转化模块核心为FPGA芯片,它实现了对输入操作视频分辨率的自适应识别以及对键鼠信息的采集,并将操作视频采集模块输入的LVDS信号分为两路,其中一路送至多媒体信号输出模块,完成了对输入信号的环出,另一路转化为BT656 格式的TTL信号,并以特定格式送入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压缩编码。

外围接口模块主要包括Nand Flash,Micro SD,DDR2,PHY,GPIO和UART等接口,它们分别负责SOC芯片中程序与数据的存储、编码数据的本地存储、编码数据的缓冲、连接以太网并将编码数据传输至远程服务器、作为芯片扩展功能接口与RS-232 调试接口。

本系统电源模块采用了开关电源与线性电源相结合的较为成熟的电源方案,该方案外部走线少,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有效完成了对各个模块进行供电的任务。

3 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系统软件方案及设计

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系统软件主要包括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软件、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器软件以及管理者终端用户软件等。下面分别介绍几种软件。

3. 1 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软件

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软件为运行于该嵌入式设备中的Web Server,为系统辅助功能实现软件,其软件运行平台为嵌入式ARM,操作系统为Linux操作系统。Web Server的功能主要包括: 1) 对计算机操作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 2) 配置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IP地址、网关等网络参数; 3) 配置编码帧率、编码码率、数据传输方式( UDP/TCP) 等参数; 4) 管理用户名、密码等用户信息。

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软件架构图如图3 所示,设备软件分为4 个层次: 物理接口层、设备驱动层、中间件( SDK) 层和系统应用层。物理接口和设备驱动层用以进行Linux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之间的通信,中间件层为系统提供基本的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编解码参数配置、用户管理、网络参数配置等,以方便应用软件的开发,系统应用层主要是面向用户的上层应用软件。

3. 2 B / S用户软件的设计

从整体上来看,图1 中管理者终端与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采用B/S[7]( Browser/Server) 模式进行交互,前者作为Browser,后者作为Server,在本系统中,Browser为管理者终端软件中的浏览器,Server即为3. 1 节介绍的嵌入式Web Server,管理者终端用户通过在浏览器中输入Web Server的IP地址、用户名、密码登陆服务器完成对其的各种操作。这种基于http浏览器/服务器的交互方式,大大扩展了交互范围,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给系统应用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给系统的维护、管理和更新带来了便利。

3. 3 C / S用户软件的设计

图1 中管理者终端与中心机房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器之间采用Client /Server[7]的模式进行信息交互; 前者作为Client,后者作为Server,允许两者通过OCX控件进行信息交互,在本系统中Client为数据集中管理软件,Serve为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器软件,管理者终端用户通过安装在本地的数据集中管理软件完成各种操作。此种模式将用户端与服务器端区分开来,两者独立完成系统分配的不同任务,有效避免了因服务器超负荷工作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有着交互与信息安全控制能力强,用户端操作响应快速,图形用户界面丰富的特点。

在本系统中用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器软件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存储用户名、密码等用户信息,提供事务运行管理及用户日志,存储与管理来自多台计算机操作记录设备的多路码流数据、响应管理者终端用户的各种操作请求等功能。

4 管理者终端用户软件的设计

如上所述,计算机操作记录系统的管理者终端用户软件,既包括Browser,又包括Client,其中Browser可选用Windows XP系统支持的任意浏览器,Client为数据集中管理软件,笔者主要参与了数据集中管理软件的设计,该软件为核心功能实现软件,其架构图如图4 所示,分为物理接口层、BIOS层、操作系统层、SDK层与应用软件层。其中物理接口层提供与底层硬件相连接的接口,BIOS与操作系统实现对底层硬件的控制,SDK提供可供软件开发者调用的核心功能模块接口,应用软件层主要为直接面向用户的操作软件。

软件功能为:

1) 码流直播: 从树形设备列表中选择指定的一台或多台设备,查看其实时编码数据;

2) 码流点播与下载: 从树形设备列表中选择指定的设备,按照时间段检索该由设备压缩编码的码流数据,进行播放或下载至指定的本地存储路径;

3) 本地回放: 播放存储在本地的被记录计算机操作信息压缩码流;

4) 播放控制: 码流点播与本地回放过程中可实现暂停、停止、单帧后退、单帧前进、截图、全屏显示等播放控制功能;

5) 多画面显示: 支持对码流进行1,4,6,8,9,13,16 不同数量画面的播放显示。

数据集中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主要通过调用SDK提供的各个功能模块来完成,主要包括主框架模块、用户检测与登录模块、通信模块、软解模块,其中主框架模块又可细分为直播模块、点播模块、下载模块、本地回放模块。各个模块间的关系如图5 所示,下面对其功能做详细阐述。

用户检测与登陆模块主要用于建立管理者终端用户与数据存储和管理服务器的连接,使后续操作的实现成为可能。在本设计中,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采取了双重验证机制。用户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用户检测阶段首先需要输入Key IP,并与服务器内嵌的USB Key的IP进行比对,相同则进入登录验证阶段,反之等待用户重新输入; 用户在登陆验证阶段需要输入服务器IP、用户名、密码,在三种信息全部与服务器存储信息一致的前提下,成功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反之连接失败。

主框架模块扮演着实现主要操作功能的角色,诸如对一台或多台被记录计算机操作视频数据进行实时直播,按时间段对多路码流进行点播、将存储于服务器端的码流数据下载至本地硬盘、播放下载码流等功能。

通信模块是管理者终端用户与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的媒介,建立了从服务器获取信息的通道,提供了检测服务器状态、登录与登出服务器、获取服务器历史信息、请求下载操作等接口。通信模块基于Win socket编程实现数据通信。通信模块与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后,自动获取服务器基础资源( 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设备信息、数据存储信息、数据编码参数等) ,获取的数据以特定格式的消息形式通知主框架模块,并完成数据的解析与处理。主框架模块对基础资源解析完毕后调用通信模块接口通知服务器初始化工作完毕,此后通信模块一直等待响应服务器消息或调用方法执行用户操作。

软解模块完成码流的解码与播放工作,提供了登录服务器、退出服务器、播放直播码流、播放点播码流、打开本地文件、视频播放控制等接口。软解模块内嵌高性能的Coreavc编解码器,它支持大多数的视频编解码标准和多种形式的GPU硬件加速,与单纯依赖“硬解码”的解决方案相比,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介绍的计算机操作视频记录系统实现了对计算机输出操作视频与键鼠操作信息的采集、编码、传输、存储以及回放查看。本系统主要性能指标为直播码流的延迟时间,经多次测试,在多媒体信号分辨率为1 024 × 768,帧率为25 f /s,码率为4. 7 Mbit /s情况下码流播放平均延迟为0. 72 s,基本达到了实时性的要求。

16.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篇十六

一、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涵义

操作技能在教育心理学上又称动作技能、运动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是构建学生完整技术能力的重要部分。通过认真培训强化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的具体动作完成程序。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指在电脑和网络设备上进行的一系列合乎要求的操作,在“知识—技能—能力”链中处于中介环节。学生要把计算机知识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有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1.目前对计算机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三种看法

(1)“领悟—练习”式。学生进校时的学习基础、领悟力较差,因此在操作技能教学中应先突出知识教学,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明白“怎么做”,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使操作“固化”形成技能。

(2)“分解—综合”式。主张把一个操作项目分解成若干具体步骤,让学生掌握每一步操作要领后,再连贯起来进行综合练习。使学生在可接受性训练中逐步体验成功感,从而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

(3)三段式。认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必须经过不会做(未入门)→ 知道如何做(会而不熟)→ 熟能生巧(熟练操作)。主张目前学生的技能培训应按这三个过程去组织教学,并且相应地按照“知道不知道→会用不会用→熟练不熟练”来评价学生掌握的好坏。

2.计算机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1)认知——定向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要了解和认知上机要做什么样的操作,操作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有哪些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所以学生要记住有关的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从而形成定向印象,即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上机操作的完整表象,以此作为实际操作参照物。

(2)分解——模仿阶段。教师把整个操作项目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即具体操作步骤)示范讲解后,学生逐个学习、模仿,把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像变成具体的实际操作。如果没有第一阶段,学生的上机模仿必定是机械的,就会出现动作忙乱,顾此失彼。

(3)整合——定位阶段。学生在分解—模仿阶段,只是初步验证了教师示范的具体操作步骤,还必须通过整合,把前面模仿到的动作结合起来,使之协调合理,才能成为一体化的动作。在这一阶段,学生必须增加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才能使上机操作趋于准确、连贯。如学生学习Word排版操作时,就必须把前面作分解练习的“页面设置”“字型字体设置”“行距、字距设置”“分栏设置”等操作整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排版操作技能。

(4)熟练——定型阶段。学生的电脑操作达到这一阶段时,其操作速度较高,准确、流畅、灵活自如。如学生中英文输入可达到盲打程度就是一例,这种熟练化的标志往往是其操作的规范和定型。如果没有规范的键盘指法输入,不仅会产生错误操作,而且会产生多余的无效操作,长此以往,无论怎样加大练习量都不可能获得“盲打”效果。

三、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对策

1.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任何一种电脑操作,都必须首先懂得“上机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自己在此方面原有的能力如何”。为此,教师一开始就应当让学生懂得学习这一种电脑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还要提出电脑操作要达到的目标,如学习“怎样使用WORD的有关绘图工具制作一个‘禁止吸烟’的宣传广告”时,可以事先准备几幅优秀作品,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做的事情是制作这样的广告。这样,学生兴趣会大大提高,跃跃欲试,急切的关心如何制作。在这种心理需求下,教师接着进行实际制作示范与讲解,效果就会更好。

2.示范与讲解力求准确规范、及时到位

教师的示范操作与讲解,直接决定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是否准确。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概括且生动形象,既要讲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领,也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电脑屏幕上窗口信息的变化及主要标志。在示范时,动作宜慢不宜快,尤其是关键的操作步骤,要注意示范的时机。如在讲授WORD的“段落”排版时,如果对段落中“多倍行距”不讲解清楚,学生会理解为多倍就是2倍、3倍、4倍等,对1.1倍、1.2倍、1.3倍这样有小数位的倍数不知怎样操作,而且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錯率可能高达80%以上。

3.上机操作练习力求科学、合理、有价值

(1)练习方法要多样化。如在进行Office有关操作课题教学中,经常采用ABC程序训练法,就是把上机练习题按照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划分为A、B、C三组。A组题是验证性操作练习题,主要模仿老师示范操作,体验基本的操作步骤和要领;B组题是独立性操作练习题,内容与A组类似,作适当变化,要求学生独立练习;C组题是探究性练习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允许学生采取协作式学习共同完成这类题。这种练习法学生易接受,效果也不错。心理练习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练习法。学生在每次上机前,先在头脑中将整个操作过程象放电影一样进行模拟,然后再与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这样上机操作的效果会更佳。还有一种在工效学方面提倡的动作—时间分析法,就是测定每一步操作所花的时间,排除多余的无效操作,从而提高操作速度。

(2)注意调节电脑操作的周期,克服学生学习中“高原现象”。有很多学生一开始学习电脑的热情很高,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兴趣就会有所下降,注意力分散,产生厌倦、疲劳情绪。比如电脑文秘专业学生在学习中英文输入法时,在英文输入速度达到90个字符/分钟、中文五笔法输入速度达到40个汉字/分钟之后,成绩进步缓慢,此时学生最容易泄气。这里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在指导方式上的不科学。所以计算机教师要努力改善学生练习方法和练习环境,既要重视标准英文指法训练,又要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中文输入法的编码规律,还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3)分组练习,分层施教,解决“好学生”与“差学生”上机操作的差异问题。给“好学生”定高一点的训练要求,给“差学生”定低一点的练习标准,让他们都能经过努力后有所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

(4)定期进行强化训练,既要加强上机练习的强度,也要提高练习内容的难度。学生通过每学期(学年)一次的强化,按课题进行训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更快形成。

4.上机反馈信息要及时、恰当、有效

如果没有反馈,学生就不能及时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对是错,哪些操作合乎要求,哪些操作需进一步规范。因此,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的操作,强化正确的操作。如何在计算机操作课教学中做好反馈工作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在巡回检查学生上机操作情况时,要注意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出现错误操作的次数、原因。其次,教师应把操作要求以适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的事先要做成文件便于学生操作练习时随时可调出作为参照,有的可以制作成合适的多媒体演示课件,让学生进行对比。此外,教师在学生操作结束时要及时进行小结,通报学生上机操作情况,给予学生鼓励与鞭策。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给予及时纠正,不能让错误越积越多。

上一篇:Word工具栏不见了,怎么恢复下一篇:物业管理工作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