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15篇)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篇一
试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与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能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发挥重要的生态效应,如维持碳氧平衡、杀菌抑菌、合成有机物、保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与维持土壤肥力、净化环境、贮存必要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等,这些功能即是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目前,对城市生态效应的研究主要有几个方面。
1.净化功能。城市绿地在气、水、土壤污染方面的净化与减除效应以及固碳放氧功能及减噪功能。城市绿地对污染物有附着、吸收、同化的功能。
2.保护功能。城市绿地在野生生物保护、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生物栖境方面的作用,为在城市环境中真正融入自然因素、提供城市居民接触自然的场所、减灾防灾、安全防护等功能。
3.优化格局功能。突出城市绿地系统在优化城市景观生态结构、恢复自然、整合城市生态功能、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作用。同时,城市绿地系统具有耦合城市山系、水系、农田系。、城镇系的作用。
4.气候调节功能。城市绿地具有降温增湿、遮阴、防风等功能。着一方面可以调节改善城市的小气候;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城市能源。
5.文化游憩功能。城市绿地为市民提供科学普及、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游憩活动的场所和条件,要进一步开发城市绿地在这方面的功能,同时要使城市绿地在产出这些服务时不会影响城市绿地的自然生存和发展。
6、美化功能。城市绿地中的各种植物一方面自身具有极具审美价值的外形和季相色彩;另一方面可以与城市中的其他景观设施组合成多种多样的审美元素,如与城市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结合,使人文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尽显城市独具韵味的美感。
7.经济功能城市生态的主要功能是生态功能,但也有适当的经济产出,在保证其主要功能产出的将基础上,也可以由经济的产出。如优美的环境可以有助于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等,可以开发旅游度假项目等。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篇二
1.1 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向空气中释放氧气, 对于空气可以起到明显的净化作用, 据科学家实证研究证明, 城市园林绿地对于CO2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 而且对于部分有害气体诸如收氯化烃、氯气、二氧化硫以及空气粉尘等具有良好的吸收、阻滞、过滤作用。
1.2 防治噪声公害
城市园林绿地对噪声可以起到良好的吸收作用, 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这是由于噪声波被树叶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使声音减弱以及噪声波造成树叶微振而消耗声音的结果。据日本近年测定, 宽40m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d B, 绿化的街道可减低噪声8~10d B。
1.3 调节城市小气候的作用
园林绿地具有呼吸蒸腾作用, 在夏季其可以吸收周围环境的大量热能, 降低了上空的温度。据科学测定, 夏季晴天城市道路及建筑等铺装面气温比林下绿荫地面高16℃, 裸露土面比草地气温高3℃。冬季又因散热量较空旷地少而使气温略高, 从而缩小了气温差和日温差。
1.4 保持水土
研究调查显示园林绿地的蓄水能力是非林地的20倍左右, 水土流失量比例为1:44。当雨水下落时, 树冠可以减缓雨水对土壤表面的冲击, 防止表土的流失。同时, 树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够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 树下大量的枯枝落叶、苔藓等覆盖物能吸收数倍于本身的水分, 也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1.5 监测环境污染
城市园林的另一功能就是环境监测能力, 城市园林绿地中很多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比人和动物要敏感得多, 当环境污染到一定程度时, 园林绿地植物会出现明显的“信号”, 例如:用紫花苜蓿、连翘、红松、杉、白松可监测二氧化硫;美国五针松、落叶杜鹃、郁金香、梅可监测氟化物;用雪松、紫丁香、马尾松、落羽杉可监测氯气及氯化氢;用牡丹、矮牵牛、丁香、杏可监测光化学烟雾;用柳树、女贞可监测汞;用向日葵可监测氨。
2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策略分析
2.1 居住绿地
城市生活园林绿地可以让人感觉到自己生活在绿色温馨的自然界之中, 给人一种舒适和安逸之感, 城市居住绿地的规划, 应该结合多方面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中小型居住游园城市绿地, 就要考虑城市居民的便捷性以及舒适性, 可设置些座椅及简单的娱乐设施器材, 在其绿地布局上多采用草皮或吸湿性很强的沙质铺地, 像广场上, 可多采乔木灌丛栽培, 以遮阳避晒。
2.2 由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组成公共绿地规划
公园园林绿地在城市地域分布较为集中, 多在城市中心位置, 便于节假日市民去游玩, 但对于公园园林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公园园林绿地的承载能力, 因为在市区位置多数人口较为密集, 人员流动性较大, 因此, 分区规划与公园规模有必然联系, 如果既要保证公园规模又有考虑绿化环境建设, 其动工规模不宜小于1000m2, 随着以往公共绿地的指标为3~5m2逐步到现在5~10m2, 足以说明公园实施面积规模大小要结合其周围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公园的活动性质等因素;另外, 对于城区中公路和公共绿地的设计上首先要从考虑能够降低车辆的噪音, 为行人行车提供遮阴等方面开始, 道路两侧种植乔木效果最佳, 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形象, 所以道路环境和公共绿地设计中也要考虑到视觉因素, 综合多方面考虑, 协调搭配, 共同创建优美的绿地景观。
2.3 生产、防护城郊生态绿地规划
对于一些有污染的工业厂区的园林绿地设计上, 要考虑主要以抗污染、吸收污染功能为主, 通过园林绿地可以有效的降低厂区所带来的污染危害。另外, 在城郊生态绿地的规划上, 多以防风固沙的功能为主, 组建高大密植的乔木群, 可以减低风速, 阻止风沙天气出现。
2.4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 尊重人文观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设计与规划首先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按“人———园林———人”的顺序来表达设计意图。研究人与园林绿地关系的设计心理学, 是设计创作的基础。优秀的园林绿地:其一, 必须以人的目的、需要、价值观、行为习惯相适应, 不但使人们获得视觉上美感, 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在其中活动的人们获得心理上和功能上的快乐;其二, 城市园林绿地是风景中最具艺术性的作品, 它在寻求场地、空间、文学的完美融合以求达到“生境”“画境”“意境”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倪建国.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2003, (S1)
3.基于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 篇三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58-2
0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因此,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必须加快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1 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概述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由各种类型及规模的园林绿地组成,有着改善城市环境,为人们提供环境优美的游憩地方的积极作用,其规划必须符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发展需求,其特点主要有:①可持续发展化,具体是指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空间环境、技术经济以及管理体制的可持续性,规划的绿地系统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②生态园林化,是指生态效益要占城市绿地综合效益的首位,绿地规划工作的出发点要在生态效益上,具体体现在绿地率和绿视率达到最大化,科学合理地设置人工植物群落,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上;③地方特色化,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要充分挖掘本地区的地方特色,利用乡土化植物及材料创设地方风貌。另外,还可以利用地方自然条件和人文风情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
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分类主要包括:一是以绿地的功能进行分类;二是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绿地系统要与计算口径保持一致;三是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特点,绿地分类应反映出不同类型城市的特点;四是我国各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及气候特点,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各类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名称;五是绿地的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及管理体制,要综合各类因素进行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
按照分类城市绿地系统主要有:第一,公共绿地。此类型的绿地是由市政建设投资修建并且经过艺术布局,具有一定的设施和内容,能够为群众提供浏览、休息、娱乐、游戏、科学技术活动及美化城市等功能的园林绿地。第二,生产绿地。此类型的绿地主要包括苗圃,花圃、药圃、园林部门所属的果园及各种林地,是专门为城市绿化设置的生产科研基地。第三,防护绿地。防护绿地主要是防护林,其功能是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第四,风景游览绿地。风景游览绿地指的是位于市郊具有大面积的自然风景或有文物古迹名胜的地方。第五,专用绿地。此类型的绿地是由单位或群众自建的仅供本单位的人使用,包括居住区绿地,公共建筑及机关学校用地的绿地以及工业、企业、仓库用地的绿地。第六,街道绿地。街道绿地是附属于城市道路的绿地,具有遮荫、防尘、降噪、美化街景等功能。
2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与理念
2.1 规划原则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必须遵循以下5项原则:一是生态优先原则;二是绿地布局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三是以能够为人们提供日常游憩、生活需要的公园绿地为重点原则;四是根据规模大小分级管理园林绿地,就近服务并按规划时序分期建设;五是依据国家相关的规范与标准的定额指标来规划建设城市园林绿地。此外,还需坚持现代园林绿化系统性、前瞻性、参与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及功能结合景观、城镇结合农村、近期结合远期、建设结合管理、需要结合可能的原则。
2.2 规划理念
第一,整体协调发展理念。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从着重考虑城镇“点”和“交通”线过渡到统筹兼顾市域“面”的阶段,要将重点放在区域整体利益的维护上,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将农村空间及生态空间纳入到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内。第二,综合要素统筹考虑理念。如今,人们已充分认识到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规划模式,漠视环境成本所带来的巨大代价以及城市社会极化问题的严重性。因此,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基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元价值目标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第三,有限目标理念。有限目标理念指的是应对具有真正作用的内容进行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当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主要有:①确定全市域层面的自然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发展战略;②进行技术型和战略型相结合的宏观整体结构规划;③合理规划生态空间并确定开敞空间体系要素建立完善的开敞空间体系;④明确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及人文资源及历史文化遗产的防护举措。另外还要建立合理的游憩体系、防灾体系等。
3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规划观念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观,这是城市环境建设和评估的关键指标,也是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第二,适应空间和生态的自然观。绿地系统的具体规划要强调系统布局结构适应自然环境,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共生。第三,保护环境资源观。此观念重点强调的是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第四,整合环境设计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项整体环境规划项目,必须整合环境的设计观和理念去准确把握规划方向和内容。只有树立正确的规划观念,才能保障规划的实效性。
3.2 明确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内容,其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并加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战略性的指导作用,应积极倡导规划战略和战术的融合,实现对动态与稳定城市绿地发展关系的准确把握。另外,我们还要重视绿地系统生态空间布局结构的建立以及发展的多目标性,实现宏观控制、详细约束及具体引导设计的作用。
3.3 规划内容层次化
城市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以及群体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三个层面及尺度的空间状态,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也要从这三个层次入手分为市域大环境生态规划、规划区层次规划、规划建成区层次规划。其中前两个层次主要是宏观把握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和布局;建成区层次的绿地规划要将绿地建设指标体系、结构布局、规划特色反映及具体分类规划作为重点内容,从而实现结构控制、指标约束、分类引导以及可操作性较强的绿地系统规划。
3.4 绿地规划个性特色化
城市绿地空间的个性与特色化体现要有宏观层面规划的整体把握与中观层面详细规划阶段的拓展及设计阶段的完善,个性与特色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城所特征和产业特征等方面。特色的绿地系统规划要能够集中反映人与自然环境的需要、城市社会文化氛围、城市整体空间形态,要适应弹性运作机制。另外,运用强化手法进行绿地系统的规划具有较好的效果,一是从宏观结构布局层面入手,在结构层面充分体现城市特色资源,形成特色绿地系统框架;二是在不同类型的绿地规划中,尤其是公园绿地规划要分类整合、分级体现城市特色资源。
总之,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和理念,才能确保规划的编制效率和可操作性。需要在正确的规划观念的指导下,明确城市总体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实现规划内容的层次化以及特色化,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并且符合城市整体发展需求的城市绿地系统。
参 考 文 献
[1] 潘启辉.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浅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2] 吴凤婷,王兴伟.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绥棱县为例[J].活力,2014(12):110-110.
[3] 邓玉昆,张浩.东莞滨水地区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初探——以东莞市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为例[J].城市建设,2010(20):285-287.
4.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考试 篇四
考试时间:2011年6月20日至2010年6月27日
考试地点:海南师范大学教学区和白沙门公园
考试内容:
1、考试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3-5人,每个小组需完成综合性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图纸一套,具体要求:图纸包括现状分析图(A2)、功能分区图(A2)、视线分析图(A2)、轴线分析图(A2)、交通分析图(A2)、植物规划图(A1)、总平面图(A1),能表现规划设计意图的效果图(透视、鸟瞰均可)、剖立面图2—4幅,各图纸符合制图规范。
2、要求各分析图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字数视图纸内容而定,对总平面图有单独文字说明,内容包括对现状的分析、功能布局依据、视线轴线的分析及确定的依据、道路交通规划思路、植物规划构思等,字数1000—2000。
5.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篇五
一:填空题
1.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2.行列式布局、混合形式布置、散点式布置
3.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路、住宅前小路4.0.65~0.7、不布置任何植物5.树带式、树池式
6.一板两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 和 四板五带式。二:名词解释
1、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叫“视距三角形”。2.雷德伯恩新城是按照“邻里单位”理论,以交通和绿地为主导的规划模式。特点是: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在一起,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布置成口袋形。通往一组住宅的道路为尽端式,相应配置公共建筑,这种规划布局模式被称为“雷德伯恩体系”。
3.有较宽的街道上,在道路中央可作短时间的停留,为避开车辆使行人能安全过街而设的安全岛,其岛上留出行人停留的部分,进行铺装,而其他部分可种植草皮。
4.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 “田园城市”理论,他认为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霍华德对他理想的田园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其设想为: ①限制城市规模,在外围建设永久绿带; ②实行城市功能分区,本试卷共2页第1页力求工业、商业、行政等职能均衡发展;③按规划单元建设,每个花园城市划分为6个区,每个区象一个市镇,人口约5000人。
三、判断题
1—5:错、正、正、正、正; 6—10:错、正、正、正、正
四、简答题
1.景物:是组成城市景观的物体的形式本身,是景观的基本要素;景感:人对城市景物的感觉反应,是有直接景感与间接景感组成;主客观条件:城市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社会景观客观因子;人对景观的不同认识是主观因子。
2.答:居住区绿地设计原则:(1)、可达性:即绿地设计应接近住所,便于居民随时进入,设在居民经常经过并可自然到达的地方。(2)、功能性:要讲究实用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3)、亲和性:即将绿化和各项公共设施以及各种小品设计的是它们平易近人,让居民感到亲密与和谐。(4)、系统性;就是居住区绿地设计与总体规划相一致又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5)、全面性;即居住区绿地应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居民使用特点和使用程度,做出恰当的安排。(6)、艺术性:就是在节省投资且有收益的基础上,突出美学观点,使人赏心悦目,充分发挥绿地的美化功能。
五、应用分析题 1.略
2.导游线: 是引导游人游览的路线。在公园中,导游线与园路基本吻合,故导游线又称为园路;风景视线:公园中的导游线是平面构图中的一条“实”线,而风景视线则是构图中的一条“虚”线,风景视线即可以与导游线的方向一致,也可以离开导游线作上下纵横各角度的观赏。须在“显、隐”二字上下功夫。
6.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篇六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
学生作业任务书
作业三北碚区E组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目的:
1、掌握城市绿地规划的基本理论。
2、熟悉城市绿地规划图纸绘制与文本编制的方法。
二、任务:
在对北碚城区E组团绿地现状进行充分调研与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北碚城区E组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达到专项规划深度)。
三、成果:
1、成果内容
北碚区E组团绿地系统规划成果一套,其内容包括:
(1)文本:
总则
目标与指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北碚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分区)
E组团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等)
(2)图纸:
现状图系列(至少含调研阶段的各层次分析图)
分析图系列(自定,至少包含公园服务半径分析图及结构分析图)
执笔人:杜文武2010.9
西南大学2009级园林专业《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学生作业任务书
规划图系列(主要包括E组团绿地系统规划总图、绿地分类规划图、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3)说明书:对文本和图纸进行解释
(4)基础资料汇编:
北碚及E组团概括,城市绿化现状(含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技术经济指标)等
2、成果形式
文本及说明书为A3版PDF格式、图纸为JPEG格式。
3、其他要求
注明小组成员分工情况。
四、进度安排
(1)4月23日检查进度。
(2)4月30日提交作业。
7.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篇七
1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新建城市园林绿地的边缘化问题
前些年, 由于重视经济建设而使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未规划保留足够规模的绿化用地, 使得各大中城市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均达不到30%的绿地率, 而若在已建成区开辟新的规模化园林绿地, 其拆迁建设费用过高且难度过大[1]。各城市往往采用从开发城市边缘转向尚未建成的环城地带进行园林绿地建设。而我国城市的外围常常具备共有的特点:都市型村庄林立, 通常还有一条围城的垃圾带。这样新规划的城市园林绿地建成后, 其功能的发挥和管理随着固有的问题也随之突显。首先, 其功能的发挥要打折扣, 由于绿地建设在城市外围,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入游憩的居民有限, 往往是平日里冷冷清清, 节假日游人密集, 给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而居住在建成区腹地的居民日常仍得不到休闲锻炼的理想绿地。其次, 在城市外围建设的这种类型的园林绿地, 因其负有增加城市绿地率的巨大任务, 一般面积都较大, 加之周围都市村庄的人员组成流动较为复杂, 城市绿地建成后常常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破坏, 增加维护管理成本, 同时极易成为治安案件的高发地带。建在围城垃圾带上的绿地往往还有一个共同之处, 就是绿地地表60~70cm以下是垃圾填层, 绿地建成3~5年后, 随着水土流失的发生, 埋藏在地表下的垃圾显露, 绿地又面临新一轮的改造, 很难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使本不丰裕的绿化资金捉襟见肘。
1.2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对园林生态问题的忽视
园林绿地无疑是城市改善景观的重要手段, 但是城市园园林林绿绿地地规规划划建建设设首首先先要要遵遵循循园园林林生生态态的的基基本本规规律律[22]。园园林林绿地的建设本应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 如果不能遵循基本的生态规律, 这些绿地的建设不但起不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 反而会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新的负担。如近年来广泛应用引进草种建设的大面积草坪, 每年病虫害大规模发生, 超量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 引起对城市水体、土地、空气的严重污染;居民区绿化树种单一, 配置不合理, 导致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 而一般的物业管理部门目前尚无能力防护, 从而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如此引起的投诉已屡见不鲜。
1.3 新建城市园林绿地中草坪面积设置过大
近年来,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流行大草坪, 这本是向国外学习的经验, 适当建一些本无可厚非, 但目前已发展到流行照搬的地步, 几乎新建的城市园林绿地主体均为大草坪, 如此的城市园林绿地使得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大打折扣, 而且几乎所有草坪草种均为国外引进, 其地域适应性千差万别, 病虫害在各地几乎年年都有大规模的发生, 在这种条件下, 现在的草坪每2~3年就需重新改造, 加之草坪草本身根系较浅, 浇水费时费水, 由此造成的浪费已成为园林绿地管理极大的负担。
1.4 建成区园林绿地的管理问题
各城市建成区原有大型园林绿地一般都是公园, 因而公园绿地的管理得当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绿地效益的发挥[3]。过去公园绿地是国家投资,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体制正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被打破, 大多数公园走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 这样一来, 各公园都采取了一些“自救”措施, 从而对公园绿地管理造成许多不利因素。如园内游乐设施、绿营项目、营业摊点等日增月加, 使游人休闲散步空间愈显紧张。种种经营项目摊位增多, 又使得水体得不到及时净化, 异味冲天, 污染环境, 既不利于游人的身心健康, 也影响水上活动的开展。游乐设施的运转, 摊位的吵杂, 使游人如置身闹市, 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于各公园的双休节假日。
1.5 居民的环境意识问题
居民环境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维护、管理功能发挥的好坏[4]。近年来新建公共绿地的园林树木被人为毁坏、损伤, 甚至被盗、被砍伐现象时有发生, 公园内的休闲设施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新建边缘化绿地中表现更为严重。由于市民环境意识不强, 乱丢果皮纸屑、践踏植物、树木上乱拉乱挂等, 致使居住区内的绿地难以正常生长。
1.6 城市园林绿地的肆意侵占
城市园林绿地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带的公共绿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常常被挤占而改变用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道路急需加宽, 一旦城市道路实施改造, 常常是原有的绿化带被挤占、截断, 城区道路绿化带将变得残缺不堪、难以成线。随着公园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 现存城区中心地带的公园, 几乎都演变为一种模式, 即周围围墙改造成商业用房, 园内建有大量游乐设施项目、经营性商业摊位, 加上管理用房、道路、硬化广场及职工家属房等几乎要挤占原有规划面积的1/2左右, 这样使得这些老公园大部分绿地率已达不到规划时的要求。更有甚者, 一些特权部门、个人以各种名义占用公共绿地, 随意进行商业性开发, 这在各地并不鲜见。
2 实现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城市新建园林绿地要合理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建设不仅要重视城市新区的规划布局, 更要重视结合旧城区改造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政府可通过加强其他基础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 引导房地产商在社区绿地周围进行大规模的商位楼开发, 从而促使旧城区居民向外围社区转移, 以改革旧城区的居住环境。
2.2 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要遵循生态规律
城市园林绿地不仅是城市的外在形象, 更是环境改善的前提, 只有规划建设出符合园林生态学相对稳定的园林生态系统, 才不仅不会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负担, 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致于遗祸后代。
2.3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建设应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在设置上不可过度单一, 应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进入崇尚个性化的时代, 园林绿地的建设不可照抄照搬, 千篇一律, 而要求不同绿地应具有不同特色, 做到一园一韵, 一街一景, 真正达到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丰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2.4 系统内合理调配
随着城市园林绿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做好系统内调配, 减轻原有公园的经济压力, 逐步恢复其功能成为当务之急。城市老公园近年来功能改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城市园林绿地的扩大, 可此从老公园抽调部分人员进入新建绿地的管理岗位, 以提高系统内的劳动生产率, 解决老公园的经济负担, 从而使其有可能恢复到原有功能。
2.5 加强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教育, 提高环境认识水平
城市园林绿地是为居民服务的, 只有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 园林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才能顺畅地进行, 这是一项长期不可松懈的素质教育工作, 可以从学校、单位、社会等方方面面给予关注, 形成长期重视的局面将利于城市园林绿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6 尊重园林绿地的系统性规划和园林生态合理性布局
在城市建设中应合理规划布局园林绿地, 使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杜绝可有可无、可大可小轻视园林绿地的现象, 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园林绿地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阿拉坦其其格, 高建民, 刘敏, 等.浅谈呼和浩特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农学报, 2004 (S1) :164-167.
[2]张瑞霞, 胡涛.浅谈草坪植物多样性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6) :86.
[3]朱宝娣, 于海鹰, 孙壮, 等.吉林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1) :198-200.
8.探讨城市园林绿地公用设施管理 篇八
城市园林绿地公用设施是城市园林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其具体内容和范围参照《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中的规定,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公厕、洗手台、园灯、公用电话、果皮箱、饮水站、路标、导游牌、停车场、自行车存放处、摄影部等。
园林绿地公用设施的功能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目前公用设施虽然可以满足游人的使用功能,但是在布局设置和设计上,还存在因为人性化关怀不够而不能满足游人需求的细节问题。对设施使用舒适性的关注不够,一些设施缺少科学性,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和环境行为学,不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性。出现诸如缺少绿化景观的简单硬质铺装的停车场、字体和背景模糊一片的标识牌、窗口“森严”的公园售票亭、语言生硬的告示铭牌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由于园林绿地设计中的公用设施在设计中常被排除在整体设计之外,导致公用设施与绿地环境缺少协调性,尤其垃圾箱、公用电话、园灯等小型设施,甚至只作为普通市政设施填充到城市绿地中来,不论造型、色彩还是质感都显得过于简陋,缺少与环境的关联性,缺乏艺术性,不能与优美的园林环境相协调,更难以起到体现环境整体特色并装饰环境的效果,更有甚者和绿地环境格格不入,无法满足游人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愉悦需求。
城市园林景观绿地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更是一个城市的“门面”,是外地游客对整个城市的阅读,城市绿地和其中的环境要素担当着对一个城市性格表达的角色。但是目前,城市绿地公用设施常是工厂化批量生产,作为用具放置到绿地环境中,缺少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一些公用设施和其他城市无异,不具有任何地域文化特色,不能体现地方文化底蕴。
公用设施种类多、体量小、数量大,若各种设施之间联系不够,缺少形式风格的系统性,则导致环境杂乱无章。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城市园林绿地普遍存在此类现象,尤其是垃圾箱、标识设施等小体量设施,形式多样,新旧并存,不论从材料上还是风格上都显得杂乱无章,严重损坏环境的整体性。比如,南京白鹭洲公园垃圾箱风格上古典与现代共存,材质上有陶瓷、木材、塑料等多种,并且随意摆放,让环境显得杂乱无序。
缺少日常基本的维护和管理,是目前城市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厕恶臭熏天,满地污水;洗手台无水;垃圾箱旁垃圾满地,苍蝇乱飞;引导标识牌被生长的植物遮挡,诸如此类日常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公用设施破损现象很严重,尤其是一些小型设施,如垃圾箱、标识牌、园灯等,有的虽然进行了维修和更新,但是更新不到位,随意采用不同原来风格的垃圾箱替代原有的破损垃圾箱,甚至用简单的塑料桶来替代。
对于公用设施的设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其纳入环境整体设计。在新建园林绿地中,公用设施的设计要与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环境设计同步进行;对于已建成园林绿地,设计者必须了解原有园林绿地的环境特征,如类型、规模、历史、风格等,使设施设计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成功的表现形式,与周围环境协调,完美地融入环境当中,而不是生硬地添加。
开放的设计程序,是指向公众敞开的参与性和具有反馈机制的设计过程。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是参与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其工作不只是提出构想、选择设计方案,还应对设计思想进行宣传、交流和贯彻实施。加强宣传,激发公众参与设计的愿望和责任。建立常设展示场所,在宣传的同时吸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建设过程中,决策需要公开化、增加透明度;建成后,建立使用评价(POE)制度,了解使用者的反馈意见,并组织专家科学地客观评价,为设施的修正和管理维修以及以后同类的设计提供依据,以促进发展。
装饰性对于公用设施不是第一位的,但是在园林绿地景观中,游人对设施的装饰性有着更高需求和期待。不仅要求能用、好用、耐用,更要美观、要艺术,这需要设计师不能满足于使用现状,要精益求精,设计中既要考虑设施的功能性、科学性,还要考虑人性化、艺术美、地域文化等因素,为游人提供高质量的设计作品。
科学性是指设计中要考虑材料、工艺技术水平因素,以及施工、制作和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的经济效益因素,以确保设计实施的可行性。同时,不同的外表材料具有不同的性格表现;不同的工艺也会使同一种材料表现出不同的性格;设计者只有在对材料和工艺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后,全面考虑,才能让设计从图纸转化为现实,而不是只流于形式。设施的科学性关系到游人使用的安全性,材料的选择要坚固、无毒、无污染,应减少污染、噪音、眩光等干扰和不适的影响。
公用设施作为园林绿地环境的一部分,应该与园林之间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怎样将设施很好地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地环境乃至地域大环境中,这实际上是一个整合过程。具体设计中,应在对环境特色文化的解读的基础上,通过艺术造型,严格要求每个细节,创造出高品质的作品。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追求艺术性、装饰性之时,还应注意减少设施个体的炫耀性,尽可能减少公用设施对环境的干扰,以整体环境质量取胜。
“社会的发展、生产的进步、人口的增加、经济的繁荣促使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延伸。由于地域不同,文化脉络、宗教信仰不同,都对城市设计、城市建筑所形成的城市景观有着某种制约和影响”。设计者要对地域文化内涵进行提炼、汲取,运用到设施的设计创意中,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差异因素,使设施与该城市、地区的文化背景相呼应而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的风格,让外地游人和当地居民在游赏城市园林绿地时,充分体会到地方的文化特色。
园林绿地公用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是绿地公用设施更好地为游人提供服务和良好城市园林绿地环境的保障。
城市园林绿地公用设施的建设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诸多要素,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其建设是一项非常浩大的系统工程。该文仅从理论的角度对城市园林绿地公用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进行资料性和实地性地调查分析,其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各个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公众对园林绿地公用设施的关注,并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以促进其蓬勃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
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 篇九
编 制 说 明
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兽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 划 文 本
一、总则
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六、树种规划
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
人、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
九、分期建设规划
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
十、规划实施措施
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十一、附录
规 划 说 明 书
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
一、概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编制的意义
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三章 规划目标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指标
第四章 市城绿地系统规划
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一、规划结构
二、规划布局
三、规划分区
第六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执行)
二、公园绿地(G1)规划
三、生产绿地(G2)规划
四、防护绿地(G3)规划
五、附属绿地(G4)规划
六、其他绿地(G5)规划
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第七章 树种规划
一、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确定城市所处的植物地理位置、包括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建群种、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三、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乔木与灌木比例、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并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确定绿化植物名录(科、属、种及种以下单位)。
四、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选定
五、市花、市树的选择与建议
第八章 生物(重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一、总体现状分析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含物种、基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
规划)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
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中、远三期。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城市绿地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近期规划应提出规划目标与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中、远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规划和投资匡算等。
第十一章 实施措施
分别按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进行论述第十二章 附录、附件
规 划 图 则
一、城市区位关系图
二、现状图
包括城市综合现状图、建成区现状图和各类绿地现状图以及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分布图等。
三、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
四、规划总图
五、市城大环地绿化规划图
六、绿地分类规划图
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
七、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注: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5000 —l:25000;城市区位关系图宜缩小(1:10000~1;50000);绿地分类规划图可放大(1:2000~l:10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达。
基 础 资 料 汇 编
第一章 城市概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与主要动、植物状况
第二节 经济及社会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目标、人口状况、各类用地状况
第三节 环境保护资料
城市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与其他环保资料
第四节 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
第二章 城市绿化现状
第一节 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
一、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面积及其景观结构
二、各类人文景观的位置、面积及可利用程度
三、主要水系的位置、面积、流量、深度、水质及利用程度
第二节 技术经济指标
一、绿化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建成区绿地率;
4、人均绿地面积;
5、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
2、公园绿地、风景林地的日常和节假日的客流量
二、生产绿地的面积、苗木总量、种类、规格、苗木自给率
三、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情况等
第三节 园林植物、动物资料
一、现有园林植物名录、动物名录
二、主要植物常见病虫害情况
第三章 管理资料
第一书 管理机构
一、机构名称、性质、归口
二、编制设置
三、规章制度建设
第二节 人员状况
一、职工总人数(万人职工比)
二、专业人员配备、工人技术等级情况
第三节 园林科研
第四节 资金与设备
10.玉溪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篇十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处于滇中经济区和滇南经济区的共同辐射地带,是云南省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在国度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占领主要位置。面对21世纪带来的新的机会和挑衅,玉溪市市委、市政府充足认识到环境维护工作在未来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所起的症结作用,1999年玉溪市提出了创立国度环境维护榜样城市的目的。全部创立工作以改良环境、维护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主题。为此,玉溪市政府委托北京大学和玉溪市环境维护研讨所开展玉溪市环境计划研讨工作,城市绿地体系计划便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玉溪市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评价
1.1 现 状
玉溪市1985年以前,仅有高地公园和部分街道有行道树,园林绿化面积为117万m2。自1988年公布了《玉溪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定(试行)》以来,随着玉溪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绿化有了较大提高。建设了各具特点的云溪公园、荷花公园、聂耳公园,兴建了苗圃、街道绿化工程,城区绿化面积敏捷扩展。至1996年栽种了樱花、垂丝海棠、缨络柏、雪松、藏柏、棕榈、刺柏、白玉兰、梧桐、朱槿等十几种木本植物。
1998年末全市城区园林绿地面积4600万m2,城市绿地率为4.6%。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600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2m2。分辨比1985年增加255.56%,66%。绿地的组成构造见图1。
图1 玉溪市绿地组成构造
1.2 问题剖析
1.2.1 面积数量
(1)绿地面积小,数量少
玉溪市城市绿化建设虽然与1985年相比已有宏大的提高,但绿色“贫困”水平仍然十分
严重。突出表示在绿地面积不足,人均指标偏低。未到达国度对一般城市请求的尺度,而且相去甚远。与其他城市相比,玉溪市绿地生态建设也存在较大差距(详见表1)。
综合环境、社会、安全、卫生几方面因素的斟酌,一般以为城市绿地体系只有在到达必定范围的前提下,才干起到净化环境,美化景观和向居民供给充分的游憩休息场合的请求。因此若不能明显地进步公共绿地和人均绿地占领量,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势必得不到充足有效的施展。
(2)防护绿地面积严重不足
防护林面积达不到绿地总面积的1%。全市各功效区之间,尤其是工业区与居民区,工业区之内的居民区都缺少足够宽度的防护林带。建成区外围缺少较大面积专门建设的防护绿地,历来均以石山作为城市外围的天然屏障。
(3)途径交通绿化欠缺
大部分城区途径两侧的绿地宽度都不足4m,范围较小。沿途径配置的绿化体系多是低矮的单行行道树,没有一条途径包含交通主干道、新建途径,配备有带状的林荫路。途径廊道与绿地廊道没有很好地联合,从而不能有效地减少交通噪声及净化有毒气体。
(4)绿化树种少
绿化树种极少、构造简略、情势单调。目前全市重要绿化树种仅有乔木10余种,乔、灌、草联合不佳,绿化生态体系懦弱。这与玉溪地域所处的中亚热带地理地位和温暖湿润、四季如春的气象条件是不相适应的。现已采取的绿化树种滞尘才能不强,不利于缓解目前玉溪市重要大气污染物──尘,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未能很好地施展生态效益。
1.2.2 空间布局
(1)城市园林绿地的空间布局不够均匀,新区建设对园林绿化工作看重水平尤为不够。城市园林绿地重要集中在东、西部地域,除新建的国民广场外,南面高新技巧开发区和城北新区没有一块较大的公共绿地。
(2)城市园林绿地的总体布局比拟零碎,构不成点、线、面、体的绿地体系。各公园、水系和山体城市绿地之间缺少有机接洽。
(3)公共绿地空间范围小,服务半径不合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市政建设滞后,玉溪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m2,公共绿地重要以城市公园为主,情势单调,设施简略。各区间公园散布不均,造成城市绿地服务半径不合理,存在许多绿化服务盲区,不能令居民便利地享受绿化。如东风小区、诸葛小区、园林小区等商住区周围只有简略宅间绿地、居住区途径绿地,居民没有一个较为适合的大型的绿色休闲空间。
1.2.3 建设管理方面
(1)多年来,全市园林绿地体系详细计划工作一直没有开展,造成部分城市总体计划中请求实现的园林绿地边界不清,土地产权关系不明白。已作过计划的,如龙潭公园、红塔山森林公园等计划计划一直未得到实行。
(2)城市绿化执法力度不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相对市政建设滞后,各级各类绿地不完美,计划绿地被侵犯,现状绿地被蚕食。玉溪城市绿地体系发展计划要点
2.1 城市绿地计划原则
(1)把进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城区绿化笼罩率作为绿化工作的重点,以实现协调精美的城市环境及良性循环的生态城市为总目的。
(2)按主城区周边环境林地、坝子区绿化、组团区城市绿化三个层次合理配置和设计各类绿地,使其散布均匀,构造合理,让有限的绿化面积施展最大的生态效益,让市民真正享有并享受绿色空间。
(3)玉溪地处高原坝子,北环玉溪大河,东借红塔秀峰,南向田园平川,融田园、溪水、秀峰、城池为一体,具备非常精美的环境空间条件。应充足应用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合理组织,施展自然生态效应,建设回归自然,城乡景观融合的具有田园坝子风光的园林城市。
(4)注意弘扬历史文化,把园林绿化建设和人文景观联合起来,体现玉溪市作为“聂耳家乡”、“花灯之乡”、“云烟之乡”的鲜明处所特点,建设既具有现代化,又富有处所特点的城市景观风貌。
(5)斟酌城市总体计划计划断定的城市拓展模式,尽可能地应用可开发空间,衔接疏散绿地,开通绿色通道,全方位地营造开放型并留有持续发展余地的点、线、面、体相联合的网络状绿地体系。使中心团体、边沿组团的各组成单元成为一个绿色整体。
2.2 城市绿地计划近期和远期目的(1)2005年绿化目的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达8m2/人,绿化笼罩率到达20%。其中旧城区人均公共绿地到达3.0m2/人。工厂企业的绿化用地到达20%,宾馆、饭店和体育场合等大型公共设施以及城市商业区内的大中型商业、服务业设施不低于20%,其他建设工程地处城区的不低于25%,地处郊区的不低于30%。扩建和改良玉溪环城森林公园,建成8个主题公园和特点公园,同时使园内宜林荒山基础实现绿化。
(2)2015年绿化目的持续进步计划中心区绿地体系的质量,扩展新区绿化,使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达15m2/人,绿化笼罩率到达35%~40%,其中旧区人均公共绿地到达3.5m2/人。工厂企业的绿化用地到达30%。市区绿地率平均请求到达20%~25%;现状旧城区内的绿地率,应争夺到达15%以上;计划的“高绿地率”地域(学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旅游度假区等)绿地率应到达50%以上。扩建新城区周围的山林水面,形成新的景区和景点,同时搞好上游水源维护林建设。
2.3 城市园林绿地体系计划
联合主城区自然条件,计划以“一圈、一区、一轴、二带、一环”来构架城市的绿色空间骨架。“一圈”,即建成坝子地域城市外围山林地、水源维护区、景致名胜维护区、景致旅游区和宜林荒山组成的外围山体绿化圈。“一区”即“主城区坝子田园绿化区”。通过迁村并点,调剂坝子自然村子,退宅还林,退宅还田维护农村耕地。对农村居民点、河渠水网、公路、铁路两侧进行绿化,农田实现林网绿化,形成坝子地域大环境绿化网架。“一轴”即沿昆玉高速公路两侧充足绿化,建设高速公路防护林,形成贯串主城区南北的一条中心绿轴。“二带”即“州大河园林景观绿化带”和“红塔山生态绿色景观带”。沿州大河两岸计划100~150m宽的绿化带,形成嵌入城市中心的“绿心”;充足开发城市近郊景致园林绿地,形成围绕中心组团东部山地的生态绿色景观风光带。“一环”即“中心途径绿环”。沿新建大营街玉带路、中心组团东部环山途径、李棋新区南环路构成主区环路,计划联合途径两侧自然环境,进行重点绿化,形成围绕城市区内生活性和防护性的绿环。
2.4 城市园林绿地分类计划
(1)公共绿地
依据现状自然条件和各组团的服务半径及功效的不同请求,在适合地点新建中心公园、红塔公园、州大河公园等一系列主题公园和特点公园8处(见表2),完美现有市级和区级公园。相邻公园之间树立相互连通的绿色带状廊道。市区公园、游园可“拆墙增绿”,实现“管理封闭,视野开放”,使本来封闭的内部绿地与市区建筑环境和绿色大地融为一体。对现有公园绿地应进一步进步笼罩率,保证到达国度规定指标(公园内绿地占80%以上,途径占10%~12%,建筑占3%以下)。严禁绿地被蚕食。
重要街道体系性地新辟街头绿地,通过计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增强居住区及公共小区绿地建设,用各种情势将点状、团块状公共绿地连结成网。
(2)途径绿化
玉溪市重要途径的绿化请求是:进入市区的公路两旁要有绿化带一板两带。市区三板构造的主干道要有六条绿化带即三板六带,次干道只有一板路面,但要有四条绿化带即一板四带。新建城区和旧城区在拆迁改革进程中要按以上请求令途径建设与绿化建设同步进行。对现有重要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
11.浅谈城市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十一
1.园路的功能作用
园路不仅是园林中分割各个景区、联系不同景点的纽带,更是贯穿整个园林的交通网络,就像人体中的血管,是园林的脉络。其功能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组织空间,构成园景
园林道路的作用是把园林绿地中的景观进行分割和整合,根据地形、建筑和景观的形状,恰当地把园林中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同时,园路本身又是一种狭长空间,利用它的穿插划分,又把园林空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系列空间,通过大小、形状的对比,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空间的形象,增强了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另外,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得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合一。
1.2组织交通
园路承担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任务,以及安全、防火、职工生活、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对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1.3引导浏览
园林不仅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景观”,而是创造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所谓“人随路走”、“步移景移”,就是要做到随着游人位置的移动,园景应该能够引导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上升到“意境”“境界”的升华。园路就是要承担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向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路其实就是园林中游客的导游。
2.园路的分类
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照园路性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2.1主园路
主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主要通道,它联系全园,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从园林景区入口通向园林中各个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后勤管理区,形成全园的骨架和环路,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7米。
2.2次园路
次园路是主园路的辅助道路,呈支架状连接各景区内景点和景观建筑,车辆可单向通行,为园内生产管理和园务运输服务。路宽可为主园路的一半。自然曲度一般大于主园路,以优美舒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线条构成有层次的风景画面。
2.3游息小径
游息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最末梢,是供游人休憩、散步、游览的通幽曲径,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是通达广场、园景的捷径,允许有手推童车通行,宽度0.8~1.5米不等。多曲折布置,并结合园林植物小品建设和起伏的地形,形成亲切自然、静谧幽深的自然游览步道。
3.园路的设计方法
园路具有引导游赏的作用,因此,天然风景中人走出来的园路,凡有可赏之处,必有停留之处,让人们徘徊品赏,或驻足小憩,细细玩味,不会一掠而过。据此,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规划布置园路时,也一定要注意园路与园景的配合与协调。
(1)在有景的地段,园路的走向应服从赏景的需要,也就是要把最好的画面分别展示在园路的对景上。可以采用摄影机拍下来,多次反复推敲后,选定园路的位置。
(2)在少景的地段,一般先定路后设景,故完全可以将设计的景观用立面图或透视图表达出来。
(3)在多景的地段,一定要考虑赏景路线的减速与增留,也即园路的降速设计和增加停留的时间。园路的设计应时刻注意“以人为本”,将安全、方便放在首位。
4.园路铺装类型
园林中的路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不但要求基础稳定、基层结实、经久耐用,同时还要考虑景观效果,因此对铺装的要求是:不仅要考虑路面的承载能力,更要注重路面的艺术效果。现代园林中常见的路面铺装类型有:
4.1整体路面
整体路面主要是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筑的路面,平整度好,耐压、耐磨,施工和养护管理简单,多用于公园主次园路或一些附属专用道路。
4.2块料路面。
块料路面一般使用规则或不规则的石材、砖、预制混凝土做路面面层材料,结合层要用水泥砂浆,起路面找平和结合作用。这类铺地适用于园林中的游步道、次园路等,也是现代园林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形式之一。
4.3卵石路面
卵石是园林中最常用的一种路面面层材料,一般用于公园游步道或小庭园中的道路。中国古典园林中很早就开始用卵石铺路,并且还创造了许多带有传统文化的图案,江南古典园林中目前仍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佳作。
4.4嵌草、步石、汀步、蹬道
嵌草路面是把天然石块和各种形式的预制水泥混凝土块铺成冰裂纹或其它花纹,铺筑时在块料间留有关3~5厘米的空隙,填入培养土,然后种草。
4.5木栈道
木栈道是使用木材作为面层材料的园路,因天然木材具有独特的质感、我色调、纹理,可令步行更为舒适,但造价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所选的木材一般要经防腐处理,因此从保护环境和方便养护出发,应尽量选择耐久性强的木材,或加压注入防腐剂对环境污染小的木材,现在多选用杉木。
5.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园路规划中,要始终注意的两个原则是“结合园景地形布置”和“以人为本”,不能主观地凭想象随意设置。现代城市园林绿地道路规划中,常出现的不适当的现象有:
(1)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的主管意见,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铲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了在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地堆成“坟堆”,强行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出现不符合人们游览习惯的别扭感。
(2)园路布局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种,但不管采用哪种园路形式,最忌讳的就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终点有一个明显的景观和建筑。
(3)在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当,造成交通不便,人们行路过程中挤占绿地的现象;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如:佳木斯杏林湖公园是一个休闲公园,要求生态良好,但其设计中园路占有的面积太大,园路穿插其中形如蜘蛛网,游人在里面不知所向,影响休闲效果。
(4)某些园路交叉口不合理,夹角太小,示考虑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着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有的有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5)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下转第356页)(上接第317页)与圆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某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6.结束语
12.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性 篇十二
1 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1.1 净化空气
空气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 离开空气6min人就会死亡。1 m3生长良好的草坪, 可吸收CO21.5 g/h, 每人呼出的CO2量约为38 g/h, 25 m2草坪就可以吸收1个人白天呼出的CO2。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可吸收CO22 300亿t, 其中森林占70%。空气中60%的O2来自森林, 阔叶林可消耗CO21 t/ (hm2·d) , 释放O20.73 t/ (hm2·d) 。按照3个成年人呼吸消耗O20.75 kg/d, 呼出CO20.9 kg/d计算, 1 hm2森林制造的O2可供1000人呼吸, 一个城市居民只要有10 m2的森林绿地面积, 就可以吸收其全部呼出的CO2。在含硫原料和燃料的燃烧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我国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也是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而硫又是植物体中氨基酸的主要能组成部分, 是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这些绿色植物可称是大气的天然“净化器”。不同树种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如表1所示。
1.2 净化水体
目前, 我国城市排水设施普及率低, 约有35%的建成区无排水设施;污水直接排入水域或渗入地下;40%的城市地下水源受到污染;水体有机污染加剧, 饮用水源质量下降。园林绿地建设中的一些水生植物能净化城市污水。例如芦苇能吸收酚及其他20多种化合物, 1 m2芦苇1年可积聚9kg污染物质, 在种有芦苇的水池中, 其水体悬浮物减少30%, 氯化物减少90%, 有机氮减少60%, 磷酸盐减少20%, 氨减少66%, 总硬度减少33%。另外, 水葱具有很强的吸收有机物的能力, 凤眼莲能从污水里吸取银、金、汞、铅等重金属。水葱、田蓟、水生薄荷等也能杀死水中的细菌。而芦苇、小糠草、泽泻等也有一定的杀菌能力。此外, 草地可以大量滞留许多有害的重金属, 吸收地表污物;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 减少水中细菌含量[1]。
注:表中数据为净吸硫量, 即污染区树叶含硫量减去对防区树叶含硫量。
1.3 净化土壤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 其分泌物能杀灭土壤中的大肠杆菌, 可以净化土壤。有根系分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好气性细菌, 能迅速无机化土壤中的有机物, 在净化土壤的同时增加了土壤肥力。同时, 含有好气细菌的土壤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
2 杀菌
许多植物的芽、叶、花粉能分泌一种叫做杀菌素的挥发物质, 可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真菌和原生物, 减少空气中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原菌等微生物的数量。如悬铃木的叶子揉碎后, 能在3 min内杀死原生物;松林放出的臭氧, 能抑制和杀死结核菌;景天科植物的汁液能消灭流行性感冒一类的病毒, 其效果可与成药媲美;樟、桉的分泌物可杀死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结核菌和流感病毒, 能杀死蚊虫, 驱走苍蝇。如果在疗养院栽植松林, 有利于治疗肺结核等多种传染病, 这些林木都是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义务卫生防疫员”[2]。
3 改善气候
一般人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18~20℃, 相对湿度以30%~60%为宜。在夏季当气温高达40℃以上, 空气湿度很高时, 在绿地环境中会明显感到清凉舒适, 这是因为太阳照到树冠上时, 有30%~70%的太阳辐射热因植物的蒸腾作用被吸收, 从而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春季树木开始生长, 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 然后蒸腾散发到空气中, 可以缓和春旱。秋季树木落叶前, 逐渐停止生长, 但蒸腾作用仍在进行, 绿地中空气湿度仍比非绿化地带高。夏季树木庞大的根系如同抽水机一样, 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然后通过树叶蒸腾到空气中。树木的这种蒸腾作用, 使绿地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 绝对湿度大 (1 mb) , 相对湿度大 (10%~20%) , 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4 降低噪声
植物具有吸收和消纳噪音的作用, 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噪声通过2行桧柏及1行雪松构成宽18 m的林带后, 噪声减少了16 dB。, 宽40 m结构良好的林带可减噪10~15dB。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减噪8~10 dB。为了更好地降低噪音, 以营造乔、灌、草结合的林带结构为好, 阔叶树的减噪效果比针叶树好, 特别是高、篱防噪效果最佳[3]。
5 保护农田
在城市中加强工厂区绿化造林, 并在工厂与农田之间建造防护林带, 对减轻和防止烟气危害农田, 保证农作物、蔬菜的丰收有重要意义。农田防护林, 还能防止风、旱、涝等各种自然灾害。林带能使被保护的农田范围内, 风速降低30%~50%, 空气相对湿度增加10%, 土壤含水量增高1倍以上, 土壤黏粒含量增高, 小麦平均增产15.6%, 棉花增产11.2%。在台风影响下, 有林网的棉花蕾铃脱落率为9.45%, 无林网的棉花蕾铃脱落率为14.42%。证明农林结构的农田生态体系对农业有稳产、增产作用。
6 保持水土
林地的蓄水能力是非林地的20倍左右, 水土流失量比例为1∶44。当雨水下落时, 树冠可以减缓雨水对土壤表面的冲击, 防止表土的流失。同时, 树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够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 树下大量的枯枝落叶、苔藓等覆盖物能吸收数倍于本身的水分, 也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4]。
7 安全防护
为减轻台风的破坏, 在台风经常侵袭的沿海城市、地形起伏的山地城市或是河流交汇的三角地带城市, 多植树或设立防风林带, 可有效防止洪水和塌方, 对保水固土、防洪、加固堤坝具有重要作用。城市绿地在地震区的城市能有效地成为防灾避难场所, 为人们提供避震的临时生活环境。城市绿地还有利于备战, 对重要的建筑物、军事设施、保密设施等可以起到隐蔽作用。绿化植物还可以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波的杀伤力, 同时对红外光侦察设备都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因此, 对于现代化战争, 具有防护和伪装的作用。
8 监测环境污染
不少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比人和动物要敏感得多。一些敏感的植物在环境污染时会表现症状, 人们可以根据植物发出的“信号”分析鉴别环境污染的状况。这种植物称为环境污染指标植物或监测植物。例如:用紫花苜蓿、连翘、红松、杉、白松可监测二氧化硫;美国五针松、落叶杜鹃、郁金香、梅可监测氟化物;用雪松、紫丁香、马尾松、落羽杉可监测氯气及氯化氢;用牡丹、矮牵牛、丁香、杏可监测光化学烟雾;用柳树、女贞可监测汞;用向日葵可监测氨。
参考文献
[1]刘志成, 曾洪立, 张晓佳, 等.园林规划设计[M].1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
[2]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沈国航, 王礼先.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M].1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1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篇十三
阐述了城市绿色廊道系统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及生态价值,并在分析东营市西城区绿地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西城区绿地廊道系统的方法,以加强城市孤立绿地斑块之间以及城市绿地与城郊外围自然环境的联系,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合理构建绿色廊道网络系统,西城区将新增绿地面积1 400 hm2,人均绿地面积将达到66 m2,城市与郊区的`绿地生态系统将贯通为一体,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范围将扩展到整个城区,为提高西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西城区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稳定性提供有力支持.
作 者:黄艺 陈晖 黄志基 蔡满堂 康俊水 HUANG Yi CHEN Hui HUANG Zhiji CAI Mantang KANG Junshui 作者单位:黄艺,陈晖,黄志基,蔡满堂,HUANG Yi,CHEN Hui,HUANG Zhiji,CAI Mantang(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康俊水,KANG Junshui(胜利油田胜大园林公司,东营,257002)
14.上海园林绿地调查报告 篇十四
1、环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中心城范围拓展至外环线,外环绿带在中心城外围形成一道绿色屏障,限制城市化地区无序地向扩展,保证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过渡。同时外环绿带中大量的公共绿地可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向市民提供节假日休闲游憩场所。外环线全长98.9千米,其中浦东长50.7千米,浦西长48.2千米。外环绿带以500米宽为基础(其中沿外环线100米为纯林带),采取“长藤结瓜”的形式,局部地段扩大规模,形成大面积成片绿地。外环绿带总用地面积62平方千米,其中近期实施部分约10平方千米。
2、楔
楔形绿地从城市外围“楔”入市中心,将清新自然的空气引入城市内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然而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楔形绿地不但未能得以实施,相反在城市开发的大潮中被不断侵占蚕食,尤其是浦西部分的原规划楔形绿地因未能很好地控制保护,已所剩无几。根据新一轮总体规划要求,规划确定了8片楔形绿地,其中浦西3片,分别位于吴中路、大场、桃浦地区,浦东5片,分别位于三叉港、张家浜、三林塘、东沟、北蔡地区,总用地面积59平方千米,其中浦西9平方千米,占15%,浦东50平方千米,占85%。由于规划楔形绿地总量(尤其是浦西部分)已不足,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保质保量实施,浦西部分应以纯林带为主,面积不少于90%,浦东部分可结合体育设施、游乐设施及其它低层低密度开发项目,同时应保证纯林带、大型公园的用地面积不低于30%,生产性绿地不低于30%。
3、廊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骨架,它不仅可使城市的绿色空间延续不断,形成丰富的城市景观,为城市注入生气和活力,还能有效地改善和保护城市地区小生态,减少噪声、汽车尾气、灰尘等污染,缓解交通繁忙地区的热岛效应。上海是滨江城市,典浦江、苏州河及其它支流河道贯穿全市,是中心城难得的自然开敞空间。然而这些河道作为景观资源却远未足够利用。生活岸线少、绿化少、水质差,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面貌。依托中心城主要河道、轴线道路、入城干道,规划确定8条主要绿色走廊,沿线充分挖掘潜力,加强绿化力度。8条绿色走廊分别为:
黄浦江(南浦大桥-杨浦大桥)
苏州河
世纪大道
沪闵路——漕溪路——衡山路
虹桥路——肇嘉浜路
曹安路——武宁路
张杨路
杨高路
4、园
园指城市中的集中公共绿地(本规划中特指浦西内外环之间3000平方米以上,浦西内环内1000平方米以上,浦东新区、宝山区、闵行区1公顷以上的公共绿地)。园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不仅有供市民游憩的功能,更有改善地区小生态(吸尘、防噪、蓄水、防灾、缓解热岛效应、提高空气含氧量等)的功能。由于现状中心城的公共绿地量少,分布不均,大多处于超负荷状态,清晨、节假日公园内人满为患,难觅清静,有些地区更是无公园绿地可寻。因此利用城市改造和产业调整的契机,大力进行集中公共绿地的建设显然已是当务之急,也是绿地实施规划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集中公共绿地的规划。
三、创新与特色
统一考虑绿化规划建设与林业发展规划,把中心城和郊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绿化规划。根据绿地系统规划,专项进行了公共绿地实施规划,并将其落实到分区规划及有关地区规划,还初步估算了动拆迁、建设资金等。在布局形态上,规划考虑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实施效果
15.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篇十五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园林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 主要介绍城市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地及工厂企业绿地的规划设计思想、设计要点和设计手法等, 并且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对各类绿地进行实际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 是训练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所以, 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对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至关重要。
2 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2.1 适应社会对园林设计人才的需求, 有利于学生就业
现代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是社会对学校提出的要求。因此, 我校园林专业充分注重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工作, 多次对其进行修改完善, 使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同时加强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 特别注重实验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进入实际规划设计的场所, 从场地分析到设计思路的形成, 最后完成设计平面图、效果图及说明书等。点点滴滴, 使学生明确一个园林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步骤、设计要点及相应的设计图等。这些实验教学环节为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2.2 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专业课教师强化实践教学, 既可以从实践中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 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又可以从实践中学, 检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 教师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又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还可以宣传企业和产品,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学校管理看, 可以缓解专业教师相对课时不足的矛盾, 促使教师研究实践问题, 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 并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专业课教师坚持以不同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可使课堂教学、模拟设计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校企合作, 互利互惠, 形成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教学良性循环。在实践中, 师生发现适合的选题, 深入社会、企业和图书馆, 收集资料, 查阅文献, 开展实际设计工作, 从理论上提升实践成果的价值。师生实践能力的快速提高, 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为社会积累了财富, 为自己找到了专业的信心。
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强化实践环节, 除了学生、企业和社会直接受益外, 最终目的是加强课程和专业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性人才创造条件。
3 课程改革
3.1 实验内容的改革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在我校首开于1991年, 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和建设已渐渐走向成熟。主要内容包括八个实验:道路绿地实测与设计;转盘设计;花园林荫道设计 (或滨河林荫道设计) ;城市广场绿地实测与设计;居住区小游园设计、大学校园绿地设计;工厂企业绿地设计及城市园林绿地环境效益研究。其中, 城市园林绿地环境效益研究是2004年新增的综合性实验项目, 通过对园林绿地与空旷地中温度、湿度、噪声、空气含尘量、空气负离子含量等的对比测定, 使学生了解园林绿地对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 从而在设计中重视植物造景、水体设计及节水型园林的设计等生态学理念引入。其他七个实验是设计性的实验, 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应的设计理论之后的设计实践。其中, 大学校园绿地设计是新增的设计实验。
除进行以上实验项目的增加以外, 在每个设计实验中要加强学生美术功底的培养和设计规划的强化。
(1) 学生美术功底的培养
园林专业美术教学既与艺术院校美术教学有其共性, 又有自己特殊的个性。设在农林院校的美术课不同于艺术院校的美术课。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来说, 美术基础教学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家, 而是培养未来的园林设计师。园林设计师的工作要求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功底, 使他们能够以画代言, 以图代文, 以形达意。
另外,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也是十分重要的,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类艺术, 通过讲解使其提高审美能力。增加学生动手画画的机会, 由浅入深, 渐进提高。
(2) 设计规范的强化
根据历年来毕业生的反馈, 由于学生在校时对国家的各种法规、标准以及设计规范不够重视, 一知半解, 使其毕业后严重影响了设计过程, 往往是设计的东西不符合标准。因此, 国家建筑法律、法规、标准、设计规范、清单规范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已经成为实验课中授课教师必须强调的内容。
3.2 实验设计的改革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应以训练学生方案设计能力为主, 兼顾培养表现技法的能力。传统实验课环节设计过于简单, 学生多数只是局限于平面的构图, 而没有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构思和设计, 方案设计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最终实验课只能训练多数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极少数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 方案讲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更谈不上了。针对此问题, 我们在实验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准备——学生当堂完成方案构思草图——教师课下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课下完成二次方案设计——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方案深化——方案讲解”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加入了方案讲解环节, 并要求学生以当堂快题的形式完成方案构思 (图1) 。并在课后点评, 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 重在应用。通过教室的教学演示功能, 多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对学生的作品, 给予点评指导, 激励学生学好、用好信息技术。同时要把学生学习能力纳入到课后评价中来, 鼓励学生不要墨守成规, 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 激发学生的信息创新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正面评价, 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就感,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3.3 实验方法的改革
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 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有实际设计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 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的教授外, 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 能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所以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案例式教学, 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并获得这些知识, 例如《城市园林绿地环境效益研究》实验操作项目, 通过对不同类型园林绿地和无绿地地区生态因子的测定, 让学生了解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 不同类型园林绿地效益的差别, 使学生知道园林绿地的建设是解决当今城市生态问题的方法之一。激发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是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 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点燃学习的热情。对起点较高的学生, 可以设置高一点的学习目标, 鼓励他们通过课本、网络或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验探究的乐趣, 达成学习任务的完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信息素养。也可以通过参与老师的实际规划设计项目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4 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实验的考核方式是教师对每个实验进行评图打分, 结合平时学生表现给出总成绩。新的考核方式是在教师评图的基础上, 加入学生的自评成绩和同学的评价成绩, 这样给学生一定自主性, 有助于提高他们互相学习和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4 结语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程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专业的交叉与拓展, 实验课程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如何通过实验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实验课的改革和建设, 努力多为学生开设一些探索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课, 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摘要:介绍了我校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实验课程进行的改革与建设。通过进行合理的改革, 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深化了教学层次,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美学意识及创新精神,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学改革,实验课
参考文献
[1]陈兰.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合作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J].成功, 2007, (4) .
[2]李景奇.走向包容的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应与时俱进[J].中国园林, 2007, (8) .
[3]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 2008, (4) .
[4]赵锋, 徐波.课程社会实践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风景园林专业规划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 1998, (6) .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推荐阅读: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研究06-27
国家园林城市城市指标10-12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制度08-07
创建园林城市动员大会10-14
生态园林城市名词解释10-08
提成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建议06-23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知识竞赛活动试题07-17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06-24
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情况汇报08-01
在全市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动员大会上的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