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听课感悟

2024-09-01

高中生物听课感悟(共12篇)

1.高中生物听课感悟 篇一

4月16-18日赴诸暨中学参加了省高中生物优质课与高三复习展示课听课活动,现将活动心得体会交流如下:

一.内容精彩纷呈

本次活动一共有12位教师参加优质课评比,分两个会场同时举行。2位教师上了专题复习课。多位专家作了的点评。

二.主题明确突出

1.本次优质课的主题是:优方法、改评价、高效课堂。

2.围绕着优质课评比,有关领导作了重要讲话,省教研室副主任石世昌老师对一堂好课提出了四个属性:

①充分激励学生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中还应该渗透德育教育。省教研员周初霞老师对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也作了要求:

①在你上课之前,学生对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了解了什么?

②在你的认识中本部分知识结构如何?

③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主线是什么?怎样来展开学习?

④用一句话描述本节课学生的收获。

3.高三复习课的主题是:重点如何突破?试卷讲评如何评?诸暨中学的赵文浪老师做了《神经冲动产生与传导相关曲线分析》的展示,台州中学的特级教师金松涛老师作了《台州市高三理综生物部分试卷讲评》的展示。印象深刻的是金老师基于学生自我诊断的学习讲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化,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学生学习的指导。

2.高中生物听课感悟 篇二

为此,教学工作者应及时走进并有效实施新课改。经过一年的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体会颇深,感受颇多,觉得要真正落实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注意四个“及时”和一个“同行”。

一、及时对新老教材进行比较,领悟新教材的精髓

为了尽快掌握新教材体系,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并与老教材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清晰地感知新教材的变化特点,从中领悟这些变化的内涵。

1. 关注课程理念的变化

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较以前同类教材在编写上有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科学性、选择性;在课堂实施上注重自主学,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课程的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整套教材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教育目标,并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成为体现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载体。真正用好这套新教材,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关注知识内容方面的变化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知识内容,如“生命系统”、“细胞骨架”、“遗传因子”,以及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共同进化”等新概念和新知识。再如,生物教师以往对“系统”的理解大多局限于生物形态解剖学的范畴,而新教材提出了新的系统概念,即:生命结构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对生命结构和生命活动的认识应从系统化思想出发,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系统的概念。

3. 关注新教材中各栏目的功能和应用

教材中部分栏目的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如: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调整、处理好教材,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二、及时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科学开发新课程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和创造者,因此,教师在对新教材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教学实际。

1. 适当增补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网络选取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灵活,从而使“静态教材”转化为紧跟时代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教材”,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学兴趣和热情。

2. 适当调序

旧教材中实验和文字性内容的教学安排上,大都采用先讲授再实验的教学模式,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很少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新教材在编写体系中,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强调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重视规律的揭示过程,将启发法、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入其中。此外,教新材强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之中,让他们对具体实例先有感性认识,然后进行研究、讨论,找出具体实例的共同特征,再进行归纳、表述,形成概念。例如,“新陈代谢”这个概念,教材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概念表述,只是要求学生知道很多感性的生命现象都属于新陈代谢。又如:原教材安排学生先学“水和无机盐”,后学“蛋白质和核酸”,这是由易到难的认知顺序;新教材安排学生先学“蛋白质和核酸”,后学“水和无机盐”,这是先抓主要矛盾的认知顺序。在进行新教材的教学时,如果教师觉得先易后难的顺序比较好,有利于学生学习,让学生先学“水和无机盐”的内容也未尝不可。

三、及时关注教学的注意点,要求到位而不越位

新教材力图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展开教学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探究与交流,以使学生经历“做科学”的过程,加强对“过程能力”的培养。因此,新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了重大变化,从问题探讨入手,分析讨论、本节聚焦、相关链接等小栏目形式涉及各个角落,教学内容丰富且富有弹性。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好教材,针对《浙江省生物学科指导意见》,及时关注教学中的注意点。例如:教材选用了大量插图,图文并茂,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许多图已不是处于从属地位,而是代替文字说明,上升为主导地位(如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其内在的图与文、图与实物的相互迁移能力。又如,在组织问题探讨的教学时,我们应根据讨论问题的难易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展开教学: (1) 直接组织开展讨论。 (2) 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3) 讲课过程中展开讨论。我们往往发现书本中相当多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学习新课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答,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去学习,教师讲授到该内容时,再将这问题引出来讨论,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4) “直接破题”引入新课,这类讨论题较难,教师可以直接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不浪费时间。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把握教学尺度,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到位”是指根据《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及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而“不越位”做无用功。

四、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协调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是现代教育理念所大力倡导的。

我认为,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记忆,新课程教学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方法,两者应该是互融共生的。新课程提倡探究、体验等教学方式,并不是完全否认传统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富于变化的,新课程改革不是简单地用一种形式去否定代替另一种形式,而是在批判中继承,将多种方法有机融合、灵活运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挖掘,进行取舍和整合。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将已有的成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进行对比,寻求结合点,逐步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五、教师的“教学”与“学教”同行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学学会顾明远会长曾说:“教育发展在于改革,教育改革在于创新,教育创新在于学习。”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重新审视当前的教育教学行为,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作用,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我们应大力倡导教师的“教学”与“学教”同行,两者不仅相长,而且互补。从课改的需要看,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者的素质等已经很难适应当代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传统教育思想的许多弊端,在相当程度上束缚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处于教育改革的攻坚阶段,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轨时期,高中生物教师更应自主学习,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从教育观念到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方法等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不容置疑, 在新课程到来之际,教师肯定有许多不明白之处。教师可以不懂,但不可不学,假如教师可以不学,那还能称之为教师吗?“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困”。应让我们教师通过“教学”与“学教”的同行,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

综上所述,面对课程改革,与时俱进、迅速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对教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要达到改革的目标,任重道远,我们应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和新课程共同成长,将新课改进行到底。

摘要:要真正落实好高中新课程的生物教学, 就要做到四个“及时”和一个“同行”, 即及时对新老教材内容进行比较, 领悟新教材的精髓;及时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 科学开发新课程;及时关注教学的注意点, 要求到位而不越位;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及教师的“教学”与“学教”同行, 促使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主动发展, 达到自我完善的崇高的教学境界。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四个“及时”,一个“同行”

参考文献

[1]张洁.为了让“教什么”和“怎么教”更明确.中学生物教学, 第7期.

[2]办学特色在校园.上海教育出版社.

3.高中生物听课感悟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媒体 课后作业 高考题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40

高中的生物考查内容十分细致,很多内容需要学生思考理解掌握,难度比较大,所以,老师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技巧,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的进行生物的学习。

一、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他们在如果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知识点,可能会不好意思去问老师,他们会觉得与老师有距离感,但是问同学,有可能同学也是一知半解,解释不清楚,这样他们就会将这些问题放下来,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在学生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他们的绊脚石。所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在出现困难的时候及时帮助他们。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在教学课堂上跟学生进行必要的与学习有关的交流之外,在课下也要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比如说,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留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消化吸收课堂内容,同时可以向一些平时比较内向很少与老师进行交流的同学询问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在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的同时还可以与那些跟老师缺乏交流的学生拉近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向老师提问,避免问题堆积阻碍学生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在日常课堂作业布置下去以后,老师也可以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课下作业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及时的得到反馈,在下一节课的备课过程中将这些问题再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得到加强巩固。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项理科学科,很多都是需要学生去理解感悟,并且有一些的内容比较有难度,所以,当在课堂上遇到一些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的时候,这时的课堂气氛就会比较沉闷,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困难的学生就会选择逃避,长此以往下去,这些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得自己的生物成为自己的弱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采用一些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得学生可以自发的、努力认真的学习高中生物。

在课堂上,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法活跃课堂气氛,在生物课堂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单纯的讲解,很多学生会在上课的时候犯困打盹、走神或者开小差儿,然而生物是一环扣一环,如果中间有遗漏的地方就会导致后边的内容跟不上,因此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不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一些问题中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安排一些知识竞答,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让学生发现生物的魅力,从而逐渐培养起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会去逃避生物,而是积极地学习思考,继而取得更好的生物成绩。

三、将PPT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依据课本或者是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讲解,依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课下学生的理解感悟,课堂上只有课本和黑板,这样的教学课堂十分的沉闷,并且没有效率。老师在讲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的时候,就要靠老师念一句,学生记一句,非常的慢,并且这样很容易出现错误,宝贵的课堂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学生也不喜欢这样的方式。由于生物的学科特点,有很多图片内容,比如动植物细胞的构成及其细胞的物质运输过程,遗传基因的构成等,如果只是依靠课本上的图片,老师进行引导,学生经常会不知道从何看起。随着技术的发展,老师的教学过程开始引入了PPT多媒体课件,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得到丰富,并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老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根据课堂教授内容,制作良好精美的PPT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对所有的知识进行展示,在遇到动植物细胞构成图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在PPT上进行展示,学生都只看PPT上的内容,并根据老师的讲解记忆,就会减少失误,当遇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时,老师也展示在课件上,学生就可以快速的抄写记录。老师通过制作好的课件内容,使得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让学生一环扣一环的接受知识,加快课堂进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根据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很难完全掌握所有的课堂内容,他们一般就是掌握一个大体上的框架,对于那些细致的知识点并不会熟悉于心,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回味思考,对课上内容毫无遗漏的反复的思考,这样才是真正的把握了所有的课上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可以在课下得到掌握,老师在课前备课时,就要根据课堂内容选择一些经典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争取这些习题可以将课堂内容都包含之中,这样学生在课下完成作业的时候就会对课上内容进行思考掌握,找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学生将这些不足及时的反馈给老师,老师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程度,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就可以及时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清除,使学生不会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困扰。

五、进行高考题型专项练习,帮助学生应对高考

因为在高考中,每一道题目的题型都是比较固定的,考查范围也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逐渐掌握应对高考题型的方法,培养他们对于不同的题型的解题思路,揣摩出题人的思维,找到考查的知识范围,提高解题的速度。老师可以整理出历年来的生物高考真题作为课堂例题,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进行解题,然后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这道题目的考查意图和范围,最后总结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例题的后边再附加一道相同题型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根据老师对例题的分析方式进行解答,培养学生对此类题目的解题的熟悉感,这样他们在高考中遇到类似题型的时候就会准确快速的找到解题的灵感,提高答题速度,为后边的题目争取作答时间,进而得到更高的分数。

4.听课感悟 篇四

好的课堂是快乐的,精巧的课堂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探索的方法。徐老师在这里已经不留意地给了学生解决数列问题的方法。“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像一棵种子已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接下来,徐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一亿零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开始讨论从几边形开始,有的说一边形开始,马就发现不对了,非常有趣,三角形(180度),四边形(360度),五边形(540度)……由于时间的关系,徐老师让孩子们回家完成,在掌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整个课堂,看似老师和学生在玩一样,老师在玩撕纸魔术,学生也跟着老师一起玩,但整个课堂活而不乱,玩中有思维,有争辩,有学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真正体现了教学“从冗繁走向凝炼,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这样的“玩”数学让人震撼,更让人深思。

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专家的课,从中我领略

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

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 题。

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虽然没有太多的成绩,但也能感觉到自己在一

点点进步。这次听名家的课突然感到自己的进步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我将以他们为

学习的榜样,不断的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创建平等和

快乐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徐长青老师的《退中的数学》一课语言幽默风趣,让我感觉学生们不是在上课,而

是他和学生在合演的一台小品。徐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把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的,而是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学生传达了这样的一个观点:“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学生知识,还充分而彻

底地感受到和学习到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最终解决本课的问题已显的不那么重要

了,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将“知难而„退‟”这种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内化成

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受益,也将成为他们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法

宝”。

两天六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一、深入浅出,构建简约的课堂 几位老师的课,没有花哨的课件,但却上得丰富有趣。正是徐长青老师所提倡的“简单的教数学”。在画、算、玩的过程中,安静的课堂气氛下其实学生们的思维正积极活跃着。学生们在一次次猜想与验证中,大脑飞速地旋转着,在想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实实在在地发展和提高,领略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如:徐长青老师做的是《退中的数学》一课,他课中首先是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再寻找策略,最后应用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模式,并在此过程中调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孩子们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方法的渗透、有机融合为一体,共同构筑起了深入浅出的课堂

有幸去杭州领略名师做课的风采,看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或活泼,或幽默,或机智,或严谨,或大气。使我们这些聆听者虽身体疲惫,却心情亢奋,如同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正如携一身尘土去,拮一份智慧回,带一丝反思来„„

1、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为本次活动点了开门炮,执教《用字母表示数》。课一开始,朱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引入,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初步感知“字母可以表示数”、“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数”。紧接着通过精心设计的有层次、有结构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不断丰富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如通过计算三个数列中字母表示的数,明确“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小数、分数„„”;求含有字母等式中字母的值,体会字母可以与数一起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对用字母表示数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最后根据数量关系表证句:小红爸爸的年龄比小红大30岁,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正向、逆向思维),这既是对学生思考力的培养,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2、以“退”为进,巧妙点化学习内容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的世界千变万化,然后万千变化不离其宗,找到了问题的本源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儿童掌握理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儿童“由易为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远比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答案更重要,在徐长青老师的《退中数学》一课中,致于这样的教学理念的行动让听课的我们深受感动,徐老师却在学生的思维遇到困难的时候适时地给出了“退退退,大踏步地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质时候,再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反复演示,仔细品味,这其中传达的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还是一种可贵的数学学习品质,更教给学生一种人生态度。

3、“动静”结合,智慧把握课堂学习的韵律和节奏。听名师的课,都是那么轻松而又愉快:预设和生成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轻重和缓急和谐统一,如行云流水。我觉得,一位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进程节奏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调控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步伐的,每到谜底将要揭示,却总是戛然而止;一位优秀的架势一定善于等待的,在等待中使学生一步一步逼近事物的本质,从而理解数学的真谛。要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很不容易,既需要“生动”,也需要“深刻”,生动是对学生特点而言的,深刻是对学科特点而言的。要上得“生动”,就必须了解学生,善于在抽象的数学与学生具体形象的心理特点之间架设桥梁;要上得“深刻”,就必须理解数学,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可以说,数学课的效率高低就取决于教师能否读懂数学。而读懂学生既需要教育教学的理论做基础,也需要有一定时日的感悟和积累;读懂数学有赖于教师本身的数学功底。总之,大师自有大师的风范,总给人别有一番韵味,带给人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路风尘,辛苦并快乐着,因为前进的路上有收获,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聆听徐长青老师的课堂无疑是一种享受。

短短40分钟,却让本应使人困乏疲倦的下午的听课时光变得如此生动,如此愉悦,如此快乐!听课现场,不时爆发阵阵会心的笑声,那正是徐老师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魅力所致;而笑声背后带给我们的深度思考,那正是徐老师课堂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力量。

一、以“退”为进,探索复杂问题的解决途径

儿童的探究能力究竟有多强?在学习的道路上儿童自己能够走多远?很多

时候我们不知道,不知道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更没有激发他们足够的学习热情。徐老师的课堂却让我们品味到了不一样的滋味,用充满挑战性的复杂问题激起学生无穷的探究兴趣和愿望,由此鉴证了儿童的探究能力有时真的强到我们无法想象。从撕一张纸,到撕两张纸,到三张纸、四张纸,学生的思维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探究从胆怯走向自信;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开始推导,再研究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当学生一步步研究并得出结论时,面对徐老师抛出的“把一张纸撕成4片,照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09片吗?2010片呢?2011片呢?”以及“100000004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的复杂问题,孩子们不再畏难,不再害怕,因为他们学会了“知难而‘退’,以退为进”和触类旁通的思考方法,对于复杂问题的猜想、思考、验证在他们的眼中已不再成为困难。

二、以“变”为轴,巧妙点化学习内容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的世界千变万化,然而万千变化不离其宗,找到问题的本源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儿童掌握理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儿童“由易到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远比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答案更重要,在徐老师的课堂中,致力于这样的教学理念的行动让听课的我们深受感动。“撕纸问题”和“100000004边形的内角和”这两个足够可以考倒很多成人的问题一出现确实让很多学生咋舌,然而,徐老师却在学生的思维遇到困难的时候适时的给出了“退退退,大踏步地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质时候,再进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找规律。”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反复演示,仔细品味,这其中传达的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还是一种可贵的数学学习品质,更是教给学生一种人生态度。也许很多年以后,这个班的孩子会忘却这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传递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装入孩子们头脑中的解决问题的“法宝”却将始终铭刻在学生的内心,无法抹去。

三、“动静”结合,智慧把握课堂学习的韵律和节奏

听徐老师的课轻松而愉快:预设与生成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轻重与缓急和谐统一,如行云流水。由此我想: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把握学生思维进程节奏的,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调控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步伐的,每到谜底将要揭示,却总是戛然而止;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善于等待的,在等待中使学生一步一步逼近事物的本质,从而理解数学的真谛。

他——徐长青老师,用他独具魅力的数学课堂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8月26日我在学校的新课标培训活动中,听了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使我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原来数学课可以这么上”的感觉。本课以“变魔术”开课,徐老师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然后问:4片纸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0、2011、2012片吗?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这节课让我认识了“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教出课堂人文性的教师”;看到了一个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无不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在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径直把矛盾丢给了学生,自己退到台后,让学生自发探究,此时学生思维达到了最高潮,也达到了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台下掌声一片,为孩子,也为老师。整节课活动、游戏中,矛盾—突破—升华,无出不显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成为创造智慧的场所。

徐老师精彩的课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典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对他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常常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贴近生活的情景,引领学生在无意识的情景中捕捉信息矛盾,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许多复杂的规律都隐藏在简单的现象背后,这就看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它了。徐长青老师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化难为易,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在徐老师的报告中,他提出了数学教学要“崇尚简单,拒绝肤浅,做深刻的教学。”他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徐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他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环节他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美丽而快乐的课堂:它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思想光辉的折射;它是数学学科本身逻辑、严谨、充满理性精神的魅力凸现;它是“简约而不简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

听了徐老师的课和报告,徐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令人折服的理论和实践道理,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令我叹服。使我有一种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今后,自己也要去努力经营一个智慧的课堂,让自己的数学教学也变得简单,简单地进入我们的生活,简单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近,简单得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学习徐长青要学到理念、方法,他的简简单单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科的深刻把握之上的。走进深处,方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所在。如果浅尝辄止,只停留在形式上,是永远在不会进入教育的自由王国。

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他的观摩课和报告,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给我今后的课堂指引了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教育全新视觉的思考——做简单的教学,还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每每听到“专家”、“名家”都感觉是高高在上,远离平凡课堂的角儿。今天听了朱德江老师的一节课后,就知道这真正在研究数学教学的名师。

亲切自然的风格从与孩子互动相识的环节就展现出来,并将这种自然之风深化在自己的教学之中。这节课带给我的收获是全方位立体的: 1.生活中的数学。

开课使用一张沙滩上一大一小的脚印,让学生猜哪个是父亲的?哪个是小明的?学生回答大脚印是父亲,小脚印是小明的。这一大一小就引出这节课内容:面积。这一导入让想到,脚印是一个典型的“面在体上”上的情况,也是个特别不规则的图形。用这样一个不常规的图形引出面积来,真是不得不佩服老师的创意与用心。

紧接着各个环节中,用到的学具有“桌面”、“椅子面”、“地板”、“操场”、“橡皮”、“本子”、“邮票”„„让孩子们一直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并应用知识。2.体验式学习落在实处。

“哪些地方是面?”当有学生回答出桌面时,朱老师会很自然又快速的说:“摸一摸你说的面。”

在后面学生们混驳了面积和周长,对比验证时,再一次摸一摸面,摸一摸边长。让孩子们是在切实的体验中链接了概念。

3.充分的预设,对学生及生成“备”得充分,并且将思考与问题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

学习了比较大小后,出了一道规则的图形比较,一道不规则地图的比较,学生很快给出准确答案。之后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挖掉一块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哪个大时,激发了学生思考,出了三种答案。经过小议竟然统一成第二个图形大。我当时真为朱老师捏了一把汗,这要怎么处理才能延续他的自然之风呢?结果朱老师在此“备”得特别充分,先是用课件展示了所两个空框图涂满颜色,这时已经有几个孩子感受到了面积的大小。接着课件把两个图形的面积重叠起来,答案也就出来了。问孩子为什么会以为图形2大呢?学生几乎异口同声:是算成周长面积了。这时朱老师仍然没有放过契机,马上将周长和面积进行了对比,还用桌面的面积和周长进行了摸的校正。

最后设计了一个创造思维的练习,放盒子。打破常规的思维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台阶适时,适度。

为了实现让孩子能用自选的图形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的目标,朱老师是层层设疑,适时搭台阶。先画出一个正方形,问学生面积是多少?然后开始加辅助线成为七巧板,涂色,编号,说说最大最小。之后问正方形有几个6号那么大?因为知道了67一样大,所以很快就会有答案:正方形有4个6号那么大。那么有几个小三角和小正方形那么大呢?在有个前一个的经验的基础上,孩子们独立尝试变得较快较准。

后来的一个练习题中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时,因为是无法用肉眼看出来的大小,给出辅助的是邮票,大小不一,但可以进行推理。台阶适度,又催生思考,真是设计巧妙。

聆听大师的的声音——听吴正宪《乘法分配律》有感

人和路小学 董文帅 真好!我有了一次去郑州大学为期半天的培训机会,我近距离感受到了教育大师的魅力,我听到了大师美丽的声音,我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3月29日上午,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观摩课,吴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在教育和学术界受人敬仰。

吴老师上的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学语文教师,却也听得津津有味如醉如痴。你看,上课前,精神矍铄的吴老师笑容可掬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为了上这节观摩课,让你们在台下等了这么长时间,辛苦了!感谢你们!”吴老师给学生们鞠了一躬。多么谦逊的话语啊!一字一句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位高而身卑,这才是大师的风范。

珍贵的是课堂的设计细节,上课伊始,吴老师课件出示两幅排列整齐花朵图片,问学生:“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重要信息?”学生们乐滋滋地“各抒所见”,而后吴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此环节,我作为外行人也品出其中的奥妙——吴老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生习得知识同时,也发展了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特别是学生表达时,吴老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准确,体现了数学学科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吴老师还注意到对学生表达品质的培养,她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话,学会倾听,学会提问。学生们落落大方有礼有节地交流,再交流,对话再对话,不知不觉中,新知识在学生思想里得到澄清和牢记。整节课,学生的说话交流是主旋律,我想到了“课堂让学生说起来,把学习的思路说出来”的新课标理念,这节课体现得多么淋漓尽致啊!

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这节课,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节美丽的温馨的课堂。你听——“孩子们,按照这种感觉,再写一组这样的算式,没感觉的向老师挥挥手,老师会帮助你。”再听——“写不出来没关系,先回到座位。”“老师等着你,会了再来……”这是课堂上吴老师美丽的声音,声音里包含着对学生的理解、体贴、关怀,我看到了吴老师沉静博大的情怀。学生思考时,吴老师耐心等待,不急不躁,学生不用担心出错,不用害怕老师责怪,心理放松,快乐学习,吴老师为学生营造了温馨宜人的学习氛围。

吴老师关注全体学生,特别在意后进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她让学生再写出一些能体现乘法分配率特征的式子,许多学生马上写出许多类似“12×7+8×7” 和“(12+8)×7”的式子,吴老师还不满足,环视全班,又问学生:“还有没有写不出来的?”相比之下,我们的老师早就满足于小手如林的教学效果了,即使问学生也是诸如“都会了吧?”等此类自我满足无关痛痒皆大欢喜的话语。相比吴老师,我们的老师没有这么宽的视野,还不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我们的老师没有这么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内心的关怀,这就是我们和大师的距离。

爱学生,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教育的细节上,在我们教育教学行为的品质上。尊重、理解、呵护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学习的规律,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对话的殿堂。

吴老师让学生观察特点,问:“你能这样的写出一组算式吗?有感觉的请举手。”这里的感觉,应该是对12×7+8×7 =(12+8)×7这样的等式发现了左右算式的一些特点。一开始,只有7、8个学生举手,在黑板上写。后来,有感觉的越来越多,写的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环节中,吴老师很注重学生对乘法分配率的感知。

然后,让写的学生来说明,左右的算式为什么相等?学生说计算结果相同。吴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12个7加上8个7,就是20个7,从乘法的意义来验证。

当然,最令人称道的应该是吴老师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写的百花齐放,吴老师就让学生来说明意思。在这个环节,吴老师特别注意猜测学生所想,因为不少学生心里明白,但是表达的不够清楚。

乘法分配率在学生的笔下,是“一个数加一个数再乘一个数,…….”语言很不准确,但是用吴老师的话说,这正是学生学习中最难能可贵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展现出学生思维真实的一面,在老师的引导下求证出规律。

我的感受:

以前的教学,往往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吴老师演绎的课堂几乎全是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出了乘法分配率。

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做到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学生的学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跟随着老师的引导去登山。学生之间的对话:“请听我讲,…….”“你还有什么问题?”全是由学生的问题展开学习。

我很喜欢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孵小鸡。

5.听课感悟 篇五

本次数学教研历时一周,从包括我在内的高年级到一年级,所有数学老师都很积极认真的为新课标的践行做了很多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或多或少的进步。下面我就本次听课,浅谈自己的收获。

首先做课的是高洁老师,讲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本堂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内容,是再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且该课程属于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后的第二课时。本节课共分为计算训练,回顾旧知,新知导入,和课上练习,课后小结五大板块。从课程的结构安排和难度阶梯性来讲很是紧凑。

其次做课的是同年级的李存贵老师,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和高洁老师相仿,课程结构也是一致。但是在前后知识的衔接上,更为自然。所谓一个好老师并不是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是怎样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新知。,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有话可说。而且,课上生生互评这个环节,学生进行的很娴熟,可见李老师平时也是一直注意训练,这样学生的能力才会有更大的提升。

自我做课之后就是高维霞老师,高老师讲授的是《三角形的分类》,为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内容。高老师课程非常注重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让学生亲生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对角的分类将数学分类思想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而且在给角命名时还结合了初中的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但是在小组活动中,个人认为,如果在活动前先把要求明确一些,让孩子们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样活动会进行的更为顺利一些,也能为课堂节省更多的练习时间。

接下来是我们的李校长,授课内容为《圆锥的体积》,本节课为冀教版六年级下内容,实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堂课同样充斥着转化的数学思想,李校通过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推导,将转化思想再次重现,从而为圆锥的提及的推导奠定了基础。然后再圆锥的认识中,通过具体的实验,将圆锥的高这一难点攻破,为学生学习圆锥的体积做了铺垫。而且在课上,多次巧用实物,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朱占武老师讲授的内容为《行程为题》,这几科上朱老师通过把路标等生活中的常识问题数学化,以具体的数据为依据讲授了什么是速度,从而将数学融入了生活,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让学生慢慢体会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而且为了真正的生活。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小组活动更为突出,可以看出朱老师平时对小组的分配和训练。而且,朱老师将课上的练习题都让学生有条有理的写到了作业本上,学生将练习当成了作业,这样一来对学生的书写习惯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尹秀芳老师讲授的《认识东南西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的内容,基础是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和位置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在板书方面是个很大的亮点,优秀的板书能够贯穿整个课堂,通过简洁扼要的板书我们能够对这堂课的知识一目了然。在学生小组活动中,师生扮演一人一师一生角色互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而且尹老师在小组活动后的汇报中对回答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奖赏(小红花),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王金慧老师讲授的是《三角形内角和》,王老师在时间观念上掌握的很到位,而且对学生回答为题的方式有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课上也不忘生生互评,还有就是一个细节我觉得王老师的习惯真的很好,在学生做完卷子后,让学生同一家到数学书中。还有一个就是科学家的介绍,王老师这节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有了很大的体现。

席颖云老师讲授的是《认识100以内的数》,本课程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的课程,本课程在回顾旧知这儿环节做的很是有条有理,仅仅10分钟,就便将旧知复习开来,而且很自然的引出新知。每个环节衔接的很自然也很到位。

6.听课感悟 篇六

听《美国史专题复习》一课感悟

4月22日,在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的组织下,我区历史教师参加了联片教研观摩学习活动,我校三位历史老师在三中六楼学习观摩了张丽莉老师关于《美国史专题复习》一课。

张老师轻松自然的教态,干练精准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课让我们真的认识到了差距,不仅是学生间,我校学生与三中学生有天壤之别,老师间也有很大差距。张老师本节课由2013年奥巴马就职演说词作为切入点,讲课过程中又以2008年奥巴马首次当选总统时的2008年经济危机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中,张老师将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与时事紧密结合,将历史知识梳理得特别清晰,将一些重大事件与世界局势的变化分析得很透彻…… 张老师每一问题的切换过渡自然,板书设计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这诸多细节都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功底,很羡慕张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很多锻炼机会,我们很受教,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向各位教师学习!

7.高中生物听课感悟 篇七

教育教学要求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 生物教师要多借鉴其他教师、其他学科的经验, 借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 如何去借鉴呢?最好的方式是听课。听课过程中能取长补短, 能促进教学的革新, 拿他人有效之“异”及有益之“新”, 去推自己教学之“陈”, 教学“活水”自会川流不息。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听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般停留在完成任务或仅执行课堂的记录员的功能, 即从导入到结束各个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 但重点不突出, 往往如蜻蜓点水, 不管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

教师应始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长期以来, 各国都致力于寻找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其中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推崇, 它最重要的贡献是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教师成为研究者。生物教学中作为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方式之一的选择性听课因其摒弃了传统的以评估教师为目的的负面效应, 并因其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而得到了日益重视。本文拟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二、“选择性听课”理论基础

本文所指“选择性听课”对象是从教十年内青年教师, 是指导教师针对青年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 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建议。该办法可以使教师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威胁性”, 从而减轻青年教师心理上的排斥感并对指导教师提出的办法加以认真的考虑, 让授课人在感觉自己的课能上成功时, 能主动地邀请欣赏你风格的人来听课。指出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优点、亮点, 带给青年教师的鼓励, 它包含了更多的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乐于接受建议的态度, 双方是平等的, 这种方法让被听课人有受尊重的感觉, 可促进经验丰富的老师和青年教师更好地合作, 提高新教师的自信, 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生物教学中, 听课从其历史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1.作为常规部分, 由教师听教师的实习课, 并给予其教学技巧方面的建议;2.青年教师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听老教师的课;3.校长、校领导听在职从业教师的课以判断该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的涵盖、课堂控制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管理方的要求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4.听课作为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被广泛地用于课堂研究中。

在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听课中, Freeman (1982:22-23) 介绍了三种听课方法:监督管理方法、选择性方法、非指令性方法, 并将它们与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需要和层次联系起来。所谓“监督管理方法”是将听课用于评估职前教师和从业教师, 并以此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及是否录用和晋升教师的依据;“选择性方法”主要针对青年教师, 是指导教师针对青年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建议, 该办法可以使教师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威胁性”, 从而减轻青年教师心理上排斥感并对指导教师提出的办法加以认真的考虑, 他们认为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同青年教师合作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高教师的士气。“非指令方法”针对的是经验丰富的教师, 按Wajnryb的说法, 他们更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刺激”。

“选择性听课”包含了更多合作和乐于接受建议的态度, “非指令性方法”让有经验的教师听青年教师课, 可以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估而成为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因此, 基于平等和合作的选择性听课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选择性听课”模式的实践

1. 准备活动

制定的听课表包括听课前的任务及目的, 这种目的可以是通过日常交流得出的对被听课人特长、风格等印象, 通过听课活动可以印证或修正这些印象。为得出正面的、积极的反馈, 还要求听课人写下三点通过听课得来的会用于今后教学活动的方法以及三个会做得不同的地方。让听课者记录下成功的案例, 写成教育叙事, 写成反思, 促进授课者的进步。同时也可改进听课载体的设计 (听课本的变革) 。

2. 听课活动

设计了听课表后即可实施选择性听课活动, 它的实施应注意: (1) 听课应有一个重点; (2) 听课人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3) 听课人只是听课人, 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听课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双方讨论所听课的性质、材料、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确定听课的重点, 如课堂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安排、师生互动的情况等;确定听课人的记录方法;听课活动;组织听课后活动。

3. 听课后活动

通过选择性听课, 听课人可以了解不同的方法、课程、教材、学习者, 指出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优点、亮点, 带给青年教师的鼓励, 但听课活动仅止于此, 其意义就未能充分实现。因此, 一些后续活动就显得不可或缺。这些后续活动包括听课表的认真填写、反馈活动等。听课表中除了听课前任务一栏需要在听课前填写以外, 多数栏目都应在听课中或听课后进行。听课表中的信息可以反映听课人潜意识里的一些教学标准, 对被不同对象听课的意见和态度, 以及反馈形式的要求等。在反馈中, 双方都应注意时间和技巧。在时间上, 被听课人可能急于知道导师的反馈意见, 但如果听课人刚听完课就给反馈可能会导致意见不够客观。我们建议听课人先整理听课记录、思考教学行为和考虑反馈策略, 同时反馈意见又不能拖得太久。反馈可在多种环境下进行, 这样双方比较轻松和随意, 有利于活动的进行。当反馈活动完成后, 听课后活动还可进一步扩展到整个教研组, 通过专题的形式就某一典型的教学现象或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 并将听课活动中“优点”或“特别突出”的地方提出来供大家商讨, 以进一步改进听课活动。总之, 如果双方以一种友善、主动的方式对待听课活动并认为它是一种双赢的行为, 那么, 该活动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 它有利于教师之间分享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还能增强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的友谊。

四、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 选择性听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 因而值得大力提倡。开展听课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听课应是自愿的行为, 不应将其和教师聘任和职称联系起来。听课前, 听课人和被听课人之间应就听课的目的进行讨论, 且听课目的应是积极和正面的。

2. 应告诉学习者为何听课, 否则学生会认为他们的老师能力不够或者认为自己是实验品;两者都会导致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具有表演性或者超常发挥。

3. 听课对听课人和被听课人来说都应视为专业发展的手段之一, 因而应有提供反馈等的后续活动。

4. 听课人应接受听课技巧和反馈策略方面的训练。它提供了一种同事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对听课人来说, 可通过他人的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被听课人来说, 可以让自己认真对待教学活动, 并从他人的眼中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 其最终结果是有利于学习者。

总之, “选择性听课”通过缩小研究目标来提升研究深度, 对听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 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主题内容, 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时要关注细节, 不断思考, 找出每个细节背后的教育意义, 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 研究才能不断深入。

摘要:当前听课一般停留在完成学校布置任务或仅执行课堂记录员的功能, 对授课教师帮助不大。作为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方式之一的“选择性听课”让每节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课, 在观察与反思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脉搏, 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同时因其摒弃了传统的以评估教师为目的的负面效应, 并因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而得到了日益重视。本文拟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旨在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选择性听课,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关于同事互助听课制的探讨.2006 (.3)

[2].刘旭著.《听课说课上课》.四川出版集团.2005年7月版

8.高中数学听课要素研究 篇八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听课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教师之间的听课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通过听课加强教师之间教学方法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对提高高中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教师應当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听课就是一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来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其次,在听课后进行的“评课”环节,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学研讨环节,可以让教师在参与过程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相互启发,达到共同提高的“听课”目标。最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的难度较大,是高中阶段最难学习的科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尤其注意教学方法,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听课是一种很好的演示方式。听课的教师可以听教学进程较快的教师的课程,可以把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自己授课方式的一种补充或者借鉴,为教学提供另一种思考思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听课教师在授课时,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教师听课的过程规范

要想听课充分发挥其功效,把听课过程进行规范是必要的。只有规范的听课程序,才能让听课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听课与学生的听课不同,学生听课主要是为了获取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而教师是为了听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透过课堂的教学内容来看穿教学方法的本质。这样高要求的听课,必要的听课步骤将有利于教师听出教学方法的本质。

首先,在正式听课前,教师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该节课教师要进行的内容,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进行提前的了解,及时找到任课教师,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仔细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对比,对自己比较有启发或者是有问题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在听课完成后,听课教师应该认真进行笔记的整理,对疑问的地方,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思考自己该如何进行授课。这三个步骤是保证听课效率的关键,需要每一个教师重视,并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使高中数学能够有效展开。

三、教师听课应当关注的内容

笔者认为,高中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应当关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堂教学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第二,任课教师是如何进行新课导入的,采用何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创设了哪些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第三,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的步骤是怎样进行的,效果如何。比如,教师设置了什么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进行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第四,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锻炼学生什么技能,提高学生的哪些数学能力。教学中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是如何进行渗透的,效果如何。第五,整个课堂的气氛如何,教师是怎样进行引导的。这些内容都应该是教师在听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教学中应当学习的内容。

比如,在进行高中“数列”听课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数列例题的讲解。教师首先创设情景理解类比推理的概念,然后通过等差数列来复习等比数列,理解两种数列在逻辑上的联系。具体地说,任课教师先进行等差数列的复习,然后让学生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如等差数列{an}中,如果an=0,那么a1+a2+…+a7=a1+a2+…+a12,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类比这种性质,由等比数列{bn}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就可以看到当堂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了例题讲解的模式来巩固已学的知识点,用问题来直接进行导入,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类比思想”。因为不是讲授新课,当堂教师并没有十分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没有采取特殊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教学问题设置得很好,教师通过一个例题的讲解,把等差和等比数列都联系到了一起,加强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整个课堂都比较活跃,学生都比较认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整体效果比较好。通过这样的听课,教师就可以吸收任课教师问题设置的优点,同时避免引入单调的问题,提高自身水平。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密切相关,而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听课就是最好的方法。规范听课的步骤和程序是保证听课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对听课规范进行探究,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9.听课后的感悟 篇九

我们学校的公开课活动已经结束了,我一共听了4节语文课,我从中学会了很多,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每一位教师都认真的准备自己课的内容,孩子们的兴趣点始终在课的内容上,能做到这一点每位教师都是了不起的。

我所看到的,想到的,最后都被一句话定格了: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成长;没有幸福快乐的教师,就没有幸福开心的学生。这次的课确实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欣喜:韩晖老师那酣畅淋漓准确的语言,那充满睿智、独具匠心的设计,李平老师那深入浅出、庖丁解牛般的引领,李晶晶老师那规范流利美观的书写,确实让人为之痴迷,为之折服,为之倾倒:课还可以这么上,教育确实是门艺术啊!能做优秀教师的学生该是何等幸运!有幸聆听优秀教师的教诲,该是何等幸福!我反反复复地在听课记录上写这句话:盯住目标,关注学生,研读教材。有两种倾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一种是亦步亦趋念教材,只看表面不看实质(这个是我们在平常上课时要注意的);另一种是天马行空丢弃教材,东拼西凑只要形式(这一点在上公开课时我们经常会犯的毛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许我们的教师终日过于忙碌,被事情逼着奔跑,缺少“磨刀”的机会,缺少交流的机会,缺少反思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们只能低效忙碌吧。有句话我特别喜欢:用力只能及格,用心才能卓越。我们做教师的,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啊!

10.识字教学听课感悟——李泽广 篇十

甘州区安阳乡中心学校 李泽广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为了提前阅读,新课标规定: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

2014年4月22日我在花寨乡中心学校听了易彩银老师和曹学虎老师两堂课并参加了甘州区教学学会语文学会的“三人行走教”教研活动,深有感触。

一、培养识字兴趣

1.清晰、亲切的教学语言 低年级儿童,特别是初入学的儿童上枯燥的识字课容易注意力分散,假如一味地让学生机械识记,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此项学习中保持积极、乐学的态度,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易彩银老师用她清晰、明确又极富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轻松自然地引着孩子一步一步跟她学本领。学生受她的情绪感染,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活泼轻松,秩序井然。能做到这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

2.形象直观的媒体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词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词语正音的时候,老师采用给词语配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准词语的同时对“迷人的夏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给识字方法

1.初读环节,严把读音关

对于生字,学生往往先入为主,有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生字,如果一开始得不到及时纠正,一旦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以后纠正起来就很困难。两位老师扎扎实实地把好了识字的第一关——读音关:开始先让孩子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里的生字,再读准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自读词语后,老师检查自学情况:说说你学会了哪个词?小朋友纷纷起来读时,老师又说“你有什么要提醒的吗?”,引导孩子读准“字音。对学生读错的音节,老师及时纠正。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两位老师带领学生踏踏实实走好了识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

2.指导诵读,理解字义

两位老师指导诵读时先是一行一行来的,第一行朗读时老师做了示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词语和词语之间要注意停顿,然后再进行模仿读。老师还引导孩子读词语时边读边想象,脑子里要出现画面,避免低年级孩子有口无心,不动脑筋地读。分行读好了12个词语后,老师又指导学生读好整篇韵文,说:这些词语看起来一个一个,但串起来组成一篇很美的韵文,现在我们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这样一步一步引导下来,学生对怎样读韵文已经心中有数了。理解字义时,老师逐行击破,重点突出。

3.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二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学完韵文后,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巩固生字。尤其是曹学虎老师的课,整堂课采

用了游戏识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使学生感受到识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曹老师设计了摘果子、送字宝宝回家、字宝宝找朋友、选出识字大王闯关游戏等游戏贯穿课堂始终,游戏设计极具层次性,教学效果好。

(1)下面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哦,瞧,拼音宝宝都躲起来了,你还能读出它们吗?

(2)现在这些词语要和我们做游戏了,跑出来哪个,你就读哪个,看谁得反应最快。

(3)这些红色的字都是这篇韵文的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能读准它们吗?(4)生字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累了,想出去玩玩,只要你认出它了它就能出去玩了。(读出一个飞走一个)

(5)现在生字们都藏起来了,能把它们认出来吗? 孩子们在游戏、竞赛中巩固生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4.指导书写,把好写字关

写字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识字教学的效果。两位老师指导学生写字都做到了细致全面。

第一,认真示范,做好表率。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写字水平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几乎是百分之百地按教师的教导去做。倪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的时候,不仅字写得美,一笔一画指导得特别细。

第二,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特征,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笔画、笔顺及间架结构,通过说使每一位学生对生字有进一步的感知。

第三,书空练习。通过书空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生字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轮廓。

第四,临摹范字。让学生临摹书上“田字格”中的范例,使之在写字之前对每个字如何下笔,怎样设置,用多大力度等基本要领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11.初中生物感悟教学应用刍谈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生物;感悟教学;原则;阶段;注意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般而言,文科才谈感悟,理科似乎不必谈感悟。但事实上,理科也需要感悟。本文所谈的感悟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要求进行反复实践操作,从中能过感悟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教学模式。感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存在价值和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突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得到了教育行业的普遍重视。不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理论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具体的操作。本文拟结合实际就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施行原则和需注意的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感悟教学施行原则

(一)合作原则

感悟教学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遵循合作共进的原则,包括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特别是生生合作,决定着感悟教学的最终效果。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之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一组中,成员之间最好能在兴趣、特长、性格、习惯、能力等各方面形成互补。要尽量确保每一组中都有活跃分子和能力强的人,确保每一个后进的学生都能在组内找到良好的学习参照和带头人。合理调配分组完成后,学生之间在实践中就能切实进行良好的合作,在合作实践分享感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最终共同进步。

(二)鼓励原则

初中生仍然处于认知发展阶段,虽已处于青春期,但心智并不完全成熟,仍然期待受到周围人的肯定。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实践活动中适时地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获得精神动力,不断将实践工作做得更好。比如在生物解剖实验中,需要学生特别细心,在各组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适时给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加班小心仔细,争取实验结果最佳。

(三)创新原则

感悟式教学要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最终目标,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创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要怕犯错。要注意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实践的新方法、新策略。

(四)开放原则

感悟式教学要求师生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将视野扩展到学校、社会、家庭、自然等。特别是自然环境,是学生学习理解生物知识的宝库,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走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生物、学习生物、掌握生物知识。

(五)目标原则

感悟式教学不能随性进行,而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特定的目标去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按目标指引去思考和感悟。如果学生的感悟没有目标,就是盲目的感悟,这样的感悟对学生当然也有价值,但至少不符合教学的价值取向,而且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的感悟相对较少,效益较低。

二、初中生物感悟教学的实施

一般而言,感悟式教学的实施要经历“感受——感悟——提升”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前后相接,缺一不可。下面就三个阶段具体谈谈。

(一) 感受

感受阶段主要是课前,一般是教师设置特定疑问悬念,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目标,获得对相关知识的初步感受。这样的过程有两个作用:一是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达到对所学新知的整体感受,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产生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正符合了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论提出的“先做后学”的理论。“先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的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先做后学”反映了学生合量的脑神经活动过程。学生对缺乏感知和表象的知识是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他们不能理解对事物的抽象,既使他们可以形式地记住一些东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暂的。学生继之于感性认识,会跟着要求进行理性认识,进行更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识,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尽量先做,让他们的头脑充实了再把知识变成理性的条文。二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课前准备”,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进度,做到“以学定教”。

(二)感悟

初中生物感悟式教学中,感悟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决定着整个教学模式的最终成败。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思维和相关智力活动的参与,主动解决相关问题,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灵感和思考,形成感悟。学生通过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来达到对知识的整体感悟。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

(三)提升

所谓提升是指在前两阶段基础上对所感悟的内容进行的提炼过程。提升主要通过相关练习来完成,也是一个巩固的过程。为了有效检验学生感悟所获得的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相关问题,并在适当时候出示给学生,以检验学生感悟的成果。这是一个必要的训练过程,通过有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感悟程度,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以上三个阶段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线,而是前后相贯的过程连续体,教学中不要刻意强调阶段分界,而要讲究自然过渡。

三、初中生物感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操作方法培训。特别是初次使用感悟教学时,由于学生不懂得具体的操作方法,教学中很难按老师意愿进行操作,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培训可能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但对后面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要吝啬这点时间,要对学生在操作规范、流程、方法上予以必要的培训指导,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比如初中生物预习有大预习和小预习,大预习是在假期对初中生物整本书进行浏览,或是在单元前对整个单元进行浏览。这利于学生对初中生物的知识进行整体构建。小预习是在课前对课文进行精读,并勾画出重点概念、词句等,并提出问题。这一点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二)过程中的问题需符合教学目标需要,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不能够设置空泛无意义的或脱离实际过难的问题。

综上,初中生物感悟式教学要遵循合作、鼓励、创新、开放、目标等原则,分为感受、感悟、提升三个阶段,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方法培训,要注意所设置问题的合理性等。

参考文献:

[1] 陳江文.牢记“五要一关爱”轻松解决初中生物探究题.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9(1).

[2] 杨世德.概念关系图对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影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12.高中生物听课感悟 篇十二

关键词:学生,课堂听课,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 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在于人才素质, 而决定一个民族未来地位的重要因素是民族的整体竞争力;高中学生现在的优劣成败直接决定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兴衰;一个缺乏自我学习与探究能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较强竞争力的民族。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根本, 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其素质的核心和基础;学生的课堂听课策略的高低直接决定其学业成效的成败;高中学生由于其课堂听课策略差异导致其思想政治课程学习逐渐发生比较严重的分化;研究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策略, 既是科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重要体现, 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利用自制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策略量表, 对我校高2010级、2011级、2012级随机抽查的部分学生进行无记名测查;同时, 随本问卷对被试进行总结性的学业成效测试。课题研究被试的基本情况如表

2.2 研究过程

(1) 实验准备:测试前培训主试, 让主试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对问卷的解释达到基本一致, 要求被试根据自己近段时间的真实情况独立思考回答。

(2) 问卷施测:对被试进行集体测试, 测试时间大约为30分钟。

(3) 数据收集与整理:对被试的答卷统一收集上来进行城乡及男女生归类统计后用Foxpro6.0整理、管理数据, 剔除无效数据, 然后用spss10.0分析数据。

2.3 研究途径与方案

(1) 先通过科学的问卷调查, 分析城乡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堂听课特点, 再进行年级和城乡区域及男女学生的分类深入研究;

(2) 对被试的测查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

(3) 实验方法:主要采取调查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课堂听课能力特点

课堂听课能力的高低, 直接反映学生学科学习态度和水平, 同时, 也是决定其学业成效的关键。但我们从课题实验对象课堂听课能力的研究可以看出, 他们的课堂听课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在:

(1) 课堂听课 (学习) 方法相对较好的学生大约占65%左右, 而高2012级学生只在58%左右, 只有城市男生较高;三个年级城乡男生的能力超过女生, 学业优秀学生的比例大幅超过学业差生。

(2) 上课基本上能集中精力听课的城乡高中学生不到53%, 虽然学业优秀学生的比例超过较差学生, 但最高也不到60%;只有高2011级的乡镇学生与城乡女生、高2012级城市女生的比例相对较高些。具体如图1。

(3) 能够结合自己的课前的预习而听课的城乡高中学生只有大约40%左右, 最高不过半数, 即使是学业优秀的学生也不到半数;高2010级城乡学生的水平最低, 只在37%左右;其余年级的乡镇女生较高。

(4) 在课堂听课时能够正确做笔记的城乡高中学生大约为67%左右, 城乡女生的比例高于城乡男生的水平;虽然学业优秀学生的比例最高接近80%, 但学业优差学生的差别不大, 其余各种差异不明显。

(5) 真正在课堂听课中能够相对科学地做笔记的城乡高中学生不到70%, 即便是学业成效优秀的学生也如此;其中, 高2011级学生水平最高, 高2012级的水平最低;三个年级城乡女生的水平都超过城乡男生。具体如图2。

(6) 即使在课堂听课时能够作笔记的城乡高中学生, 大多数也是机械地照抄教师的讲课要点, 其比例高达50%左右, 即或是学业优秀的城乡高中学生也超过40%比例, 而学业成效较差学生的比例就更高;高2012级学生的比例最低, 高2010级和2011级乡镇女生的比例较高。

3.2 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特点

通过对被试测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发现, 城乡高中学生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策略特点呈现出:

(1) 城乡高中学生对相关概念及知识通过理解而记忆的比例接近70%, 乡镇学生的比例略高于城市学生, 学业优秀学生高于学业较差学生水平。

(2) 采取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和把握概念与知识的城乡高中学生比例低于50%。高2010级学生的水平最低, 高2011级学生比较整齐;三个年级的乡镇学生超过城市学生水平, 除2012级外, 其余年级的城乡男生的比例高于城乡女生;学业较差差生不及学业优秀优生。具体如图3。

(3) 能运用比较法理解和记忆知识的城乡高中学生在60%左右。三个年级中, 高2011级学生的水平最高, 为65%, 高2010级最低, 城乡女生超过城乡男生的水平, 学业优秀学生显著高于学业较差学生;运用迁移法来理解和记忆知识更加有效, 而坚持这一方法的城乡高中学生比例不及60%, 高2010级和高2012级城乡男生的比例超过城乡女生;学业优差生、城乡区域学生、年级之间差异不大。

(4) 通过网络结构理解和记忆知识与概念的城乡高中学生只占40%左右。三个年级中, 高2012级学生的比例较高, 2010级学生的水平最低;三个年级城市学生的水平低于乡镇学生, 乡镇男生较其他学生的比例要高, 学业优秀学生比例大于学业较差学生。具体如图4。

4 结论

综合分析研究, 城乡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听课策略, 不利于他们学业成效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健康成长,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去培养城乡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听课策略, 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 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 1999年

上一篇:机构教师教育培养方案下一篇:实践报告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