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泉作文

2024-07-3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生活如泉作文(精选7篇)

1.生活如泉作文 篇一

母爱如泉作文

母爱就像泉水一样涌流不息,感觉滋润甘甜,能够包容一切。

母爱让我找到了自信,让我知道了什么叫‘集涓流成大海、汇硅步至千里’的道理。不幸的一天,老师发下英语试卷,我接过试卷,打开一看,十分吃惊: “啊!二十分!”,一个要命的数字。放学后,我背着书包赶忙回家,可是怎么也迈不开步子,走得很慢很慢,此时,我背上的书包重似千斤,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的心情是多么的忐忑不安,不知走了多久,终于熬到了家门口,静了静,缓了一口气,怎么也张不开口叫一声妈妈,只得懒洋洋地敲了几下门,开门的是妈妈,妈 妈带着微笑热情地迎接我的归来,可我的`心跳得厉害,笑也笑不出来,连一声妈妈也没有叫出口,心里老想着:“这下可惨了,一向对我十分有信心的妈妈,这次可 能……”。在家里虽然是温馨的,可这个时候的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妈妈可能看出了些端倪,但没有问我。吃完饭,我忐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些,鼓足勇气才敢把 我的英语分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得很认真,也很宁静,看不出有失望的样子,似乎在思索什么,只是停等了一下,就微笑着对我说:“不要紧的,不是比上次还有 进步吗?继续加油吧!”。我听了这句话,沉重的心情安慰了许多,但眼泪却止不住的流了出来,释怀的心里只有一句话:“敬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加油的!”。

妈妈的关爱,妈妈的包容,让我懂得了母爱“比天空还要高,比大海还要阔。”

2.生活如泉作文 篇二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即使写出的作文也往往是东拼西凑,言之无物。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是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引导学生写生活化的作文。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链接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经济;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二、链接生活,积累素材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这就说明了平时的素材积累才是写作的源泉。

首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从中捕捉写作材料。比如通过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其次,引导学生锁定生活观察重点。只有经常进行有重点对象的观察,并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才有可能积累起鲜明的写作素材,否则,杂乱无章、毫无鲜明印象的观察是丝毫无济于作文的。对于这一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描写就是很好的范例。在文章的描写中,很显然,朱自清先生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观察重点的。他始终把目光投注在“背影”上,无论是对穿着还是动作都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一观察是这篇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点,如果作者没有这种潜意识的观察选择,我们也就难以体味到那样浓郁深沉的父子之情了。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要从众多的人、物、景中择出重点来。

三、链接生活,感情悟理

所谓真情实感也即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所以要获得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去实感生活。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种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让学生们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月下、花间等,去感受美好的景致。或凭窗远眺,写远山,远水或远天,使他们处于一种想说的写作境界。这样何愁写不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何愁他们思维不活,感情不丰,文章不好呢?”没有实地的观察,亲身体验是决不能写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的文章来的。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小学生!

四、链接生活,走进作文

当我们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作文,就能让学生把作文练习融入到生活中,它不是作业负担,而是变成一种既快乐又有收获的事。同时,由习作练习获取的资源和在阅读教学中获取的资源互为基础,相得益彰,是语文能力生成的有效环节,为了更好的落实到生活中去作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活动和指导习作备课时应有新的认识;阅读教学活动与基础技能训练活动中要有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训练内容,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书面表达打好基础,习作训练备课不能只盯住课堂去备,而要放开思路,事先做好有的放矢地做好课外活动安排,如采访活动、参与活动体验、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实验研究为习作而准备。结合课外活动课,开展有益发展学生观察、鉴赏,识别能力的活动,调动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勤于思考的积极性。培养积累知识收集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做一个富有情感,明辨是非,学有所成的人,体现语文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写作文。

3.游长城发生的一件事 钱如泉 篇三

钱如泉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八达岭长城。看着翠绿的群山中那条蜿蜒盘旋的长城,我兴奋得拉着爸爸妈妈买票、进门,动作神速极了。

游览长城的人可真多呀,其中还有许多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虽然一路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但人们都很文明,无论是烽火台还是屯兵堡垒都非常干净。妈妈一再提醒我别随便扔东西,我说:“妈妈,你放心吧。我是文明标兵。不会给中国人丢脸。”很快我们就爬了很远,妈妈累了说:“我们歇一会儿吧!”我说:“我还不累,你们歇着吧,我在前面等你们。”我就大步向前走去。来到一个屯兵堡垒,我解下身上的外套,欣赏着远山的美景。忽然,看见一位叔叔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我跑过去捡起了香蕉皮,放在了自己带的塑料袋里。此时,那位叔叔哼了一声,随即又把自己的面包包装袋、牛奶袋和苹果核给扔在了地上。这个叔叔怎么这样呀!一点儿也不知道他自己所犯的错误还扔呢?不行,我得去说说他。我对叔叔说:“叔叔你怎么这样啊!怎么能在长城上扔垃圾呢?”不料叔叔说:“你一个小孩,你管得着么?”他鼻子又哼了一声就要走。“你站住!”我回头一看,爸爸已经追上来了,他在助我一臂之力:“您这样可不对,孩子给您捡起来了,您就不应该再扔了。”旁边的叔叔阿姨也纷纷指责他,他脸红着捡起来地上的垃圾,灰溜溜地走了。

4.作文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作文化 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 我们势必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应该以生活为起点, 倡导作文生活化, 生活作文化。笔者根据亲身的教学实践及对理论的研究, 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一.作文命题生活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的作文命题方式, 或许能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一点启示。

记叙文题目:

写人:邮递员、一个老朋友、我喜欢的老师、一个不幸的人。

写事:我难忘的一天、和一个小偷的遭遇战、一个兴奋的夜晚、闹鬼的房子、一个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参加过的一次婚礼。

议论文题目:

你所在的这个城市有许多问题———没有足够的停车场, 没有娱乐节目等等。写信给本地的市政当局, 提出你的意见, 说明应如何改进。

假如你去访问一位运动员, 他告诉你他成为名人以后的好处和坏处。例如他穿上印有雪茄烟公司名字的短外套就能得到许多钱。你将这次访问写成一篇文章, 写出对这位运动员所说的话是赞同还是反对。

假如你的表哥写信告诉你, 他要离开他的妻子和家庭, 准备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你写一封信给他, 试着劝他不要这样做, 说明你的道理。

说明文题目:

请你给你的弟弟妹妹介绍摩托车的维修技巧。

请你向一个外乡人介绍你的家乡。

我想, 我们语文教师看了上述文题后, 或许都有自己的一番想法。客观地说, 我们给学生的记叙文题目与上述记叙文题目较为接近, 也就是说, 我们的记叙文题目生活化程度较高, 这也是我们学生比较喜欢写记叙文且容易把它写好的重要原因。但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题目, 却相差甚远,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写这样的文题, 他们一定不会感到没有话说, 一定会有上乘作品问世。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中学生的作文为什么写来写去就是那几句废话, 没有自己的创造?写好人好事, 必定是公共汽车上让座, 或是拾金不昧;写我的妈妈, 必定是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生病的时候守在我床前等。生活中那么多值得写的东西, 为什么他们没有发现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的指导。

1、指导观察, 选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生活范围狭窄, 天天呆在四角的天空, 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这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 能找出一点令人心动的东西来, 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 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

2、开展活动, 丰富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 但学校生活毕竟有限, 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跨出校园, 进入社会, 尽可能接触各种人和事。有意识组织活动, 可以让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春天来了, 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郊外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去感受春风的温煦, 春光的明媚, 春雨的滋润, 春雷的震响……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 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苦, 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可以深入市场, 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名景胜地, 开展摄影等活动。也可以在教室里开展各种活动, 激励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 为作文积累素材。例如, 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赛、辩论赛、专题讨论会等。通过讨论交流, 相互激励, 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

3、组织阅读, 充实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营养, 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 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 也不可能旁征博引, 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通过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 喜欢阅读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比较高, 当然, 这里讲的阅读是指阅读一些好的书籍, 譬如古典名著、现当代名家名作、科技读物、历史读物、文学期刊等等。

学生的生活十分狭窄, 他们成天关在四角的天空里。因此,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到广阔的书海中去遨游, 在书的世界里体验生活, 思索人生, 感悟生活。我们每周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去阅读报刊杂志, 要求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 以便积累作文素材与交流阅读成果。也可以把教室设置成一个小型的图书馆, 让学生时刻闻到书籍的芬芳味, 让学生时刻陶醉在书的世界中。每个同学捐赠几本书, 放在书架上, 由班上的学生管理, 每人可以一次借一到两本, 还可以拿出一部分班费购买最新的书籍。也可以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 要求学生课外自己去搜集资料, 然后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交流。例如, 学完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 我布置学生课外去阅读文学名著《骆驼祥子》, 一个月以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 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三.作文写作生活化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无须给学生那么多限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字, 用多长时间完成, 一定要有深刻意义, 结尾一定要升化主题等。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他们只有套用作文模式, 仿照优秀作文范例依葫芦画瓢, 没有半点自己的感情。一篇文章写出来, 全部都是空洞的语言, 没有半点内容。所以, 在学生写作之前, 我们要创设一定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亲身体验之后再去写作, 用说的语言来写作文。很多学生能说会道, 但要他们写作文, 他们就一个字也写不出, 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作文其实就是说话, 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

四.作文评改生活化

过去的作文评改, 老师经常找出一大堆优点, 指出一连串毛病, 在学生作文本上写满红红的一大版, 这样改完一个班的作文, 老师累得半死。然而, 作文本一发到学生手中, 学生打开作文本, 看一眼分数, 扫一眼评语, 对于老师其它的修改意见置之不理。这样评改作文, 老师累得要死, 学生收获有限。因此,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批改方式。采取面对面的一一批改, 批改以后, 要求学生再写一遍, 然后再批改, 直到他写好为止。当然, 老师的时间有限, 精力也有限, 不可能每次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批改所有的文章, 但是我们可以依照学生作文的写作层次分组, 每次面对面地批改一个组的同学的作文, 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采取自评、互评、老师简单评改等方式。保证一个学期每个同学都有一次机会面对面的批改, 不要求学生一个学期硬要完成多少篇作文, 只要他们能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就行。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 我们势必要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应该以生活为起点, 倡导作文生活化, 生活作文化, 必须做到:作文命题生活化、作文指导生活化、作文写作生活化、作文评改生活化。

5.生活与作文 篇五

一.培养生活的敏感

写作是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之上的, 再高明的作家, 也很难把文章与生活切断。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画家莫奈, 在为伦敦教堂作画时, 将雾画成了紫红色, 引起了一些英国人的争议。他们感到雾应是灰色, 怎么会是紫红色?原来莫奈在作画前对雾和四周的环境作了仔细的观察, 发现因为烟太多, 并受红砖房建筑的影响, 伦敦的雾的确呈现出与别处的雾不同的色彩。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同样的生活, 敏感程度不一样的人, 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 当他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的时候, 就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点点滴滴进行思考, 然后储存在头脑中。不然的话, 见过的只是过眼云烟, 听过的只是饭后茶余的闲谈而已。老舍先生曾经说过, 要“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 养成习惯之后, 虽不记, 也能抓住要点了”。

要想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敏感, 需要在平时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 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五官并用, 那么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 就会被你更多的接收到, 你的观察所得也会更丰富。

二.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般来说, 记叙文所写对象是人、物、景。好的记叙文将人写得栩栩如生, 把景物写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就得抓住人、物、景的特征, 就是这一个不同于那一个的特点。有谚语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说明世上的人、物、景都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因此我们必须具有敏锐的眼光, 认真仔细地观察所写对象, 写准人、物、景的特征。

因为客观的实物和景象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 本身也存在着千变万化。很多描写景物的文章之所以能成为广为传颂的优秀散文, 是因为作者对“物”和“景”变换角度地仔细观察, 抓住了“物”和“景”的特征, 并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这些特征。写人, 尤其是写人物的外貌时, 更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 千万不要千人一面。写不出人或物个性特点的原因, 主要还是在生活中缺乏观察, 或者观察者不够仔细, 没能抓住人或物最主要的特点。

三.多角度审视

有位青年画家想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 画出人人喜爱的画, 为此, 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幅作品的复制品拿到市场上, 旁边放上一支笔, 请观众们把不足之处指点出来。集市上人来人往, 画家的态度又十分诚恳, 许多人就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到晚上回来, 画家发现, 画面上所有的地方都标上了指责的记号。也就是说, 这幅画简直一无是处。

这个结果对青年人的打击太大了, 他萎靡不振, 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绘画的能力。他的老师见他前不久还雄心万丈, 此时却如此情绪消沉, 待问清原委后哈哈大笑, 叫他不必就此下结论, 换一个方式再试试看。

第二天, 画家把同一幅画又一个复制品拿到集市上, 旁边放上一支笔。所不同的是, 这次是让大家把觉得精彩的地方给指出来。到晚上回来, 画面上所有的地方同样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记号。青年画家乃大彻大悟, 以后在画坛上颇有成就。

观察,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 而是要捕捉所看对象的特点, 如果只是驻足于一点, 其观察自然是片面的, 也很难抓住要点。同学们写作, 常常只是味同嚼蜡:写父亲, 总是身材魁梧;写老师, 总是一幅眼镜。于是, 我们作文中的人物好像是一个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一样。

这样写出来的人物, 就缺少个性特征。现实生活中的人, 优缺点是共存的。动笔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之前, 应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了解。这样综合起来, 才可以成功塑造出一个真实的、可信的人物来。

四.寻找内在联系

生活中, 我们除了要学会观察, 学会把握事物的特征, 进行多角度的全面分析之外, 还要勤于思考, 善于联系, 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 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 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只要我们留心, 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 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

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掌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6.留心生活,轻松作文 篇六

一、观察丰富的自然,描绘心中的感受

秋高气爽,桂花开了,校园里到处弥漫着阵阵幽香。我抓住机会,带着学生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闭目养神,尽情地呼吸从窗外飘来的带着桂子花香的空气,用心去感受这十月金秋的气息。课间到桂花树下,去欣赏那朵朵金色的迷人的小花。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闻一闻,用嘴夸一夸,这时学生全都沉浸在香海中了。回到教室再动手写一写,一篇篇抒发内心真实感受的小散文就出炉了。看到的、闻到的、摸到的、想到的…… 总之,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调动起来了。

去郊外游玩,我捡了金黄的银杏叶、梧桐叶,火红的枫叶,碧绿的冬青叶……仔细观察着,不禁想起了学生们:他们是否感受到了多彩的秋天呢?于是我捡回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还把秋天美丽的树叶影像资料带回了课堂。学生们看到后个个兴奋不已。我让他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研究它们,大伙儿便忙开了,有的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有的用手感觉它的外形;有的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秋叶的奇特。研究结束后,我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具体地写一写《秋天的树叶》,他们兴致盎然地写起来。

时间久了,有不少学生也会自己从自然中摄取一些素材来写,给他们一个《我眼中的》的题目,他们会给我一个又一个多彩的自然世界。

二、体验丰富的生活,抒写独特的体验

体验教育是最深刻的教育。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要秋游啦!消息一传出,学生们就如久关笼中的鸟儿重获自由一般,欢呼雀跃……抓住时机,《明天,要秋游了!》让学生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要知道那笔下的文字是他们跳动心灵的尽情释放,那灵动的文字,是他们心中的无尽喜悦抒发着。

谁知老天和这群天真的学生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就在我们秋游活动的前夜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整整下了一夜,要知道这场雨对我们的活动来说意味着什么。有的学生半夜醒来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睡,一直担心到天明;有的学生一早兴奋地睁开眼来,却立即怅然若失。所有快乐、激动的火苗都化成了担心——担心活动被取消。虽然很是担心,却还抱着一丝丝希望,希望雨停,希望活动不要取消。然而通知来了:活动取消了, 按时上课。这一下他们彻底绝望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种由沸点到冰点的心理温度变化,对他们来说太有震撼力了。于是《都是老天惹的祸》一文写成了。 一张张失落的小脸,一道道无助的眼神,一颗颗期盼的心,通过作文喊出了鲜活的心灵告白。正是通过他们笔下的文字,我感受到了他们那小小的心灵中的渴望。不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学生们如愿地踏上了秋游的旅途,我们的心也随风飞扬起来,要知道由满怀希望到失望至极再到欢乐无比,那该是经历了一场怎样的心路历程呀!于是学生们在《今天,秋游啦!》中用生动的语言记下了当天的心情和感受,有的还配上了多彩的照片。

给学生们丰富的生活体验,他们就会有多彩的生活感受,有了丰富的感受,他们的表达就不再枯燥。

三、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表达个性观点

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许多人走过,每天都有许多事在发生。我们都看见了,但看了后是否都思考了呢?也许很少有人会往深里多想一点吧。因为我们要看的东西太多了,顾不得或根本无意识在某一人、某一事或一物那里将目光停留太久,成人使然,而孩子更是如此。所以我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并对此进行思考。

元旦过后,原本学生们都熟悉的热情的保安张叔叔调走了,刚到的保安有点内向,不会大声地叫着学生的名字和学生们打招呼,不会帮学生们整整衣衫,提醒红领巾戴上……于是,《新旧保安叔叔大比拼》出炉了,有外形上的比较,有性格上的区分,有动作习惯上的辨别,有待人接物上的对比,有心中的感受……学生们笔下的两个保安叔叔形态各异、性格鲜明。

班里有人买生物球带到了班上,而且效仿的同学渐渐多起来,明知学校三令五申不许带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到学校,但他们还是违令悄悄地带来。面对学生们的行为我没有强行制止,我向他们了解了有关生物球的知识,并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去做深入了解,没买的想买的也不妨去买来养养看,但不能影响自己和同学的正常学习。我还把“买球成风”的现象作为话题在班上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利与弊都摆出来了,我也看出不少同学也是因为从众心理产生好奇心去买的,并未仔细想买之何用,为何而买。就此事件我让他们写一篇小作文,可以写观察生物球生长过程的连载习作,也可以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丰富其写作素材的同时,教会他们擦亮眼睛去审视周围的人和事,更学会用心用脑去思考,我何乐而不为呢?

四、赏读动人美文,抒发美好情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阅读一篇优秀的诗文就像在与作者进行对话,进行思想的交流。 美的文章能给我们美的享受,给我们心灵的震动,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丰富我们的语言。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饱满了,其表达也就富有情感了。

为此我们做起了美文摘抄,美文诵读的拓展作业。 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积累着好词、好句,同时也被文中动人的文字所感染着。在他们的习作中,这些积累的词句渐渐地流诸笔端。日积月累,我们会在习作园中收获最美的语言,最动人的文字。

7.让生活走进作文 篇七

那么, 怎样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作文, 都会写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习作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 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 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 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 写出有时代气息、有个性和灵性的习作来。写出真实的生活, 写出独特的感受, 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生命力。

一、走进学生生活, 让学生能写

当代的作文教学不仅仅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 而是更多地追寻着一种儿童精神, 倡导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写儿童经历过的真实生活, 让儿童真实地生活和创造, 让儿童展开想像的翅膀描绘美好的梦幻和科幻世界。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了, 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搞好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 走进广阔的生活, 参与生活, 体验生活, 融入生活, 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 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例如在学写动植物时, 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 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 指导他们留心观察, 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面对生活, 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认识和感受, 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 有受到挫折的懊丧, 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 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让学生乐写

学生有了生活, 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 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 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 我灵机一动, 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 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 也由“兔尾”变成“豹尾”, 洋洋洒洒三页多, 且言辞中肯, 感情强烈。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语) , 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 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 激活了脑中丰富的, 沉睡着的生活积累, 因而“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 在作文教学中, 我通过对习作训练过程的优化, 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如在写春景的习作时, 我并没有让学生马上就写, 而是开展了寻找春天的活动, 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 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 让他们去野外观赏一番明媚的春色, 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着结合《我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课, 让孩子们诵春诗、赏春景、品春趣, 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写作, 可谓“万事俱备, 只欠开写”。这样学生的习作充满了生活气息, 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折射出时代的光辉, 题材之广, 构思之新, 表达之巧, 真让人有“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欣喜。

因此, 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 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抓拄契机, 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 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 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 由此看来, 激活学生情感, 激活学生的积累, 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重要。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 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 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 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三、加强习作方法指导, 让学生善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 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 一个环节该写与否, 该详与否, 全然不知, 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 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 更谈不上领悟运用。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 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儿童生活习作指导策略, 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 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 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 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外, 甚至在校外, 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 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 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 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 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 而后的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 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 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生活化作文实践中, 我十分重视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吸收共性, 发挥个性。

1.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让作文教学面向生活,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 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队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 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础。

2.鼓励述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 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 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 首要问题是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如写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 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 写真实的感受, 没有了编造和拼凑, 那一份份童真、童趣发挥得淋漓尽致, 读来令人感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中考写作素材积累:关于圣诞节的语录下一篇:读朱自清的散文有感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