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急救与流程

2024-06-10

多发伤急救与流程(共8篇)

1.多发伤急救与流程 篇一

多发伤急救应急演习总结

为检验和提高我院应对多发伤急救的组织协调和处置能力,于9月7日9时组织多发伤急救演练。

患者9:10转送到医院后,9:01急诊科医生、护士完成了患者基础生命体征检测。9:02医生询问受伤时间、受伤机制及现场情况,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9:17护士建立两组静脉通路,抽血进行各项检查。9:20请胸外科、骨科医生进行紧急会诊,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医生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并给予外科固定、包扎、压迫止血。9:23各科会诊医生抵达急诊科抢救室,了解病情,各自进行检查查体,共同协商检查,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进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输血、CT检查。10:10护士及会诊医生将病人送至CT室进行检查,得出CT诊断。经多科会诊后综合意见,准备去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手术。10:45麻醉科医生会诊,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为患者进行各种术前准备。11:00由急诊护士、手术科室医生及麻醉师共同送病人到手术室。应急演练结束。

11:00演练结束,随后考评组对模拟演练进行点评,从演练总体运行、抢救处理流程、急诊科医务人员抢救应对、各科室配合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价,同时指出了演练过程中暴露的细节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宋宏志副院长现场给予点评,对于此次应急演练给予肯定,从病人的接诊,检查治疗,会诊抢救,绿色通道的畅通等方面给予点评,各相关科室密切配合。整个演练场面逼真感人,演练过程医护人员严肃认真、反应迅速、沟通协调各环节衔接紧密,并指出对于多发伤的抢救,不仅仅是医疗护理人员配合,同时还应包括外科、检验科、放射线等科室的密切配合。院长认为本次演习与要求还有差距,逐个就急救场面进行分析,找出不足提出要求,要求各急救环节能够更加细化,更加有序。此次模拟案例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处置多发伤急救应急能力和救援水平,增强了全院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基本实现了完整的急救生命链的无缝衔接。

下面就此次演习中存在的不足,医疗、护理、感控给予点评,总结如下:

1.在演练中,实际操作欠熟练,体格检查顺序应按照多发伤查体顺序进行。

2.患者在体格检查后身体暴露时间过长,人文关怀不足。

3.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且多组同时建立,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输液速度,注意补液量及针头型号。

4.抢救时对于医生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及时记录。5.沟通时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尽量少用医学术语。

6.个人防护意识欠缺,无菌观念不强,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不清。

2.多发伤急救与流程 篇二

关键词:严重多发创伤,急救,护理

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变化快, 稍一延误即可造成伤员死亡[1]。严重多发伤也是创伤外科领域最严重的一类损伤, 受伤部位较多, 创伤后多合并大量失血, 应激反应较重、伤者病理生理变化较快, 临床死亡率高。若创伤形成后处理不及时、常危机患者生命。因此, 及时的抢救护理与仔细的动态观察非常重要。现回顾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8例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多发伤患者中, 男43例, 女15例;年龄12~58 (34.35±10.20)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 工地高空坠落伤20例, 暴力伤5例, 自身意外伤4例。受伤部位均大于2个以上解剖区域。

2 护理

2.1 程序化急救护理

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实施急救程序护理应先初步判断意识及生命体征, 实施急救程序化护理措施VICGF, 即保持呼吸道通畅 (V) ,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I)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G) , 控制活动性出血 (C) , 配合临床医师进行诊治性操作 (F) 。遵循先救治, 再诊断, 最后救治的思路, 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及伤残率。

2.2 保持伤者呼吸道通畅

严重多发伤特别是伴有颅脑、胸部创伤的患者, 多伴有呼吸道阻塞, 如消化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块、舌后坠等导致的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应快速检查呼吸道使其通畅, 及时给氧, 根据个体病情需要, 给予不同氧流量或加压面罩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保证患者的通气功能, 提高血氧含量, 减轻缺氧对机体损害。护理人员要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 对气管插管患者, 要认真仔细观察导管的深度并详细记录, 确保呼吸道通畅。烦躁不安无法配合者使用约束带并加强监护, 对于神志清醒患者加强宣教, 尽可能取得患者配合。定期听诊双肺呼吸音, 对于监护呼吸异常时要随时听诊呼吸音是否对称, 有无干湿啰音及痰鸣音。气管切开患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分泌物粘稠时加强湿化。使用呼吸机患者注意报警系统是否出现高压或低压量, 确保通气管工作正常。

2.3 尽快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严重多发伤性创伤大多存在血容量不足, 足量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成功的关键。尽早建立静脉通道, 最好留置大号套管针, 必要时行静脉切开, 输液部位避免受伤肢体, 以免液体外渗。前30min输平衡液1500ml再输入胶体, 其晶体与胶体之比为3:1, 根据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 调节液体滴速。

2.4 迅速控制活动性出血

严重多发外伤多合并血管损伤, 短时间内可造成患者的血容量骤减, 最后致DIC而死, 对合并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患者, 及时判断出血原因, 有骨折患者给予夹板固定和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对血管损伤出血要判断活动性出血点, 行局部结扎止血。

2.5 心理护理, 加强交流沟通

严重多发伤患者身心俱创, 容易产生被隔离、恐惧等心理应激。或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 或表现为反应迟钝, 表情淡漠, 对治疗消极配合。接诊护理人员应态度亲切, 耐心主动关怀患者, 配合医师做好各项诊治工作, 解除伤者的痛苦,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 缓解或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使之产生安全和依赖感, 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对于诊治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及时给与解释。应及时了解心理状态, 做好思想工作, 以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 对抢救工作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迅速准确, 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技术、稳重姿态, 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信任和安全感[2]。及时提供抢救信息, 力求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取得理解与支持, 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6 做好患者转科交接工作

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转入普通病房或送手术室进一步治疗, 要仔细将患者情况告知接班岗位, 转科护送途中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防止输液管、引流管脱出, 确保患者安全转科后再离开。

3 小结

通过对58例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 使医护人员认识到, 抢救过程应迅速、准确、有效, 体现整体护理观念, 要求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对伤者的病情迅速做出准确评估及制订程序化的急救措施。因此, 伤者才能得到良好、及时的诊治, 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并减低并发症和伤残率。

参考文献

[1]张维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9, 15 (4) :89.

3.烧伤合并多发伤急救的观察与护理 篇三

【关键词】烧伤;合并多发伤;护理

随着工矿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壯大,由以往的单纯烧伤转变为合并多发伤的趋势日益增多,且该伤情重而复杂,并发症亦多、致残率及死亡率均高[1]。无疑这在护理上存在较大难度,对我们护士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科自2008年-2011年共收治烧伤合并多发伤患者35例,现将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2岁,烧伤原因为硝火烧伤13例、瓦斯爆炸烧伤11例、热粉尘烧伤6例、热钢水烧伤5例,烧伤面积10%-80%,合并颅脑外伤、胸腹部伤10例,合并胸腹部伤6例,合并四肢伤19例,其中死亡4例,1例自动出院,其余均痊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烧伤合并多发伤首先体现在急救护理配合上,积极主动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接到患者将入院通知后立即铺好床单位,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吸氧、吸痰装置,气管切开包,采血、输液用物、深静脉置管包,抢救用物,导尿包、换药用物等等,患者送入病房后护士即需主动配合,通过视、听、触、测等收集资料,准确掌握病情,及时报告医师。大家分工协作,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

2.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松领口、裤带,若鼻腔或口腔有分泌物和呕吐物,应立即清除掉,用负压吸引器吸出。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3-4升/分。如有呼吸道烧伤,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2.3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抗休克,立即建立二条静脉通路,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能较快补充液体,但烧伤多发伤患者一般伤情较重,其体液丢失较单一烧伤严重[2],大多需要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快速补充血容量,烧伤合并多发伤急救的液体复苏治疗是休克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有计划地按输液原则进行,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根据患者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如合并颅脑损伤时为预防脑水肿要求适当限制补液量[3]这样才能有利于帮助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

2.4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瞳孔、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变化,观察患者神志情况,是否有头痛、呕吐症状,本组病例中有2例出现意识改变,护士及早发现,及时行颅脑CT检查,提示颅内血肿,并及时行血肿清除术。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是否有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如胸部伤致血气胸,影响呼吸,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如出现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立即配合医师行腹腔穿刺,本组病例中有2例出现腹部疼痛,护士及时观察到异常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医师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液体,床旁B超检查提示肝右叶有一小裂口,另一例脾脏挫裂伤,均及时手术。如有肢体疼痛、畸形应立即行X线检查,并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先进行简单的固定再酌情处理。

2.5做好术前准备,此类患者如需手术,应在抗休克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备血、备皮、皮试、置胃管、尿管等。

3结果

本组35例患者中30例渡过休克期并治愈出院,治愈率85.7%,4例死亡出院,1例自动出院。

4讨论

烧伤患者因爆炸所致的冲击伤或逃避热源所致的撞击伤、摔伤、坠落伤、挤压伤等造成的颅脑外伤、胸腹部伤、四肢伤,由于烧伤的存在,往往掩盖了其它部位损伤的症状和体征,随着伤情的发展才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在刚接诊患者时应仔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有些患者无现场目击者及准确受伤经过更应该详细询问和密切观察,尤其侧重合并颅脑外伤、胸腹部受伤患者,对合并颅脑外伤的患者应该对神经系统进行严密的动态观察,采取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头颅CT或MRI检查。本组病例中有2例合并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发展及其迅猛,入院16小时后甚至还未全面检查即抢救无效而死亡。合并胸、腹部内脏损伤时,由于血管破裂所致大出血、气胸、腹膜炎等严重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加重了烧伤休克期病理生理紊乱的程度和过程,休克不但出现早,而且非常严重,如不及时抢救,病人将很快死亡[3]。本组病例中有2例烧伤面积分别为43%和71%的患者同时合并胸腹部损伤,由于经管医生对病情估计不足,在休克期就死亡出院。总之对于烧伤合并多发伤的患者,我们护士必须善于及时、全面、连续的观察病情,要有娴熟护理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为挽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何义平,赵雷,彭娜.平时火器伤致严重性多发伤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6.

[2]许建喜,翁志勇,许婷.烧伤合并腹外伤四例.中华烧伤杂志,2008,24(2):110.

4.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篇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1例, 男59例, 女32例, 年龄18~56岁, 平均年龄37岁, 全部患者符合严重多发伤诊断标准。

1.2 护理方法

1.2.1 伤情评估与一般护理

通过“一看、二问、三检查”的原则判断严重程度。护理重点为: (1) 呼吸道护理, 保证呼吸道通畅, 准备吸引装置、气管插管盘, 便于急用; (2) 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变化, 观察皮肤颜色, 防止二氧化碳蓄积; (3) 循环系统护理, 心电监护, 严密观测心功能状态; (4) 尿量监测, 常规留置导尿, 监测肾功能, 了解抗休克的效果。

1.2.2 急救护理程序

提出快速实施:给氧、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配血、皮试、包扎。具体内容: (1) 给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有效给氧, 确保Pa O2>92%。 (2)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快速扩容:立即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应选择上肢、颈内 (外) 静脉、锁骨下静脉为宜, 用16~18号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 操作简单, 穿刺速度快, 容易固定, 管径粗, 输液方便。目的是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和及时给予药物。 (3) 配血: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应立即常规行血液标本采集进行化验检查。 (4) 皮试:青霉素及奴夫卡因过敏试验。 (5) 包扎:对开放性骨折及出血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初步固定伤肢。

1.2.3 急救系列护理

对严重多发伤病人实施急救系列护理。即初步评估病情及实施急救护理措施。评估的主要内容有:脉搏、血压、神经系统、肢体活动情况、有无畸形、维持有效循环、观察病情变化;急救护理措施为:控制活动性出血和密切配合医师进行诊断性操作, 使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伤情得以迅速、准确地判断, 及时解除威胁生命的症状, 保证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

1.2.4 心理护理

严重多发伤患者多伴有休克的表现, 原因是严重的创伤后, 组织分解产物的毒性作用, 强烈的疼痛刺激, 血管破裂体液丢失, 酸碱失衡都可导致休克的发生[2]。因此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很重要, 如果处理不当, 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在各项护理的基础上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 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是抢救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由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休克的强烈刺激, 抢救措施繁多而紧张, 加之仪器的使用, 易使患者倍感病情危重, 面临死亡而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等现象。因此医护人员要稳定患者的情绪, 详细的解释各种治疗的必要性, 消除其恐惧心理, 取得他们的信赖感。同时还要保持室内安静、环境整洁, 减少噪声对患者的刺激, 待病情稳定后, 及时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 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做好了患者的心理工作, 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还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提高治疗效果

1.2.5 饮食护理

很多患者认为疾病的恢复快慢只和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药物治疗有关。其实在恢复阶段, 饮食也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一方面, 有些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折磨, 而有些饮食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延缓或者阻碍病情的好转。因此患者的饮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应该多食用一些赤小豆、猪骨头、黄豆、猪脊骨、红枣、乌雄鸡、鲜湖蟹和新鲜蔬菜及水果等。 (2) 忌偏食: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 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 而机体修复组织化瘀消肿主要是靠各种营养素配合, 由此可知, 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就是营养。 (3) 忌食难消化之物:食物既要营养丰富, 又要容易消化, 忌食山芋、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的食物。 (4) 忌过多食用白糖:大量摄取白糖后, 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 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 这时, 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 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如此钙的大量消耗, 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2 结果

本组严重多发伤患者91例, 治愈51例, 有效3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90.11%。

3 讨论

准确判断伤情及恰当的救护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中, 实施严重多发伤救护的原则, 应用有关急救护理程序, 根据病情实施预见性护理, 同时以整体护理为指导, 以熟练的抢救技能为基础, 以提高抢救质量为目的全程负责制进行护理。并能在“黄金时间”内迅速准确地评估伤情, 及时实施急救护理, 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病人生存质量, 减少了严重多发伤的并发症及死亡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高慧.256例创伤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医, 2005, 18 (16) :703.

5.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篇五

【摘要】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文章结合临床资料,探讨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措施。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抢救

【中图分类号】R60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64-01

多发伤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严重多发性创伤是指在一种致伤因素作用下,多部位或多系统器官受伤,且其中一处为威胁生命的严重伤或并发休克者。严重多发伤由于存在多部位、多系统的创伤,患者生理紊乱严重,病情危急,需紧急救治,所以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急诊科在2005~2008年12月出诊现场救护并安全转送60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7~60岁,其中18~45岁的青壮年占85%;意识清醒44例,昏迷16例,其中生命体征平稳21例,伴有失血性休克39例(血压在0~80/50mmHg),开放伤出血42例,闭合内出血18例。病人受伤至得到救治时间为5-90分钟,平均15.8分钟。

1.2受伤原因及损伤部位交通事故48例,刀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打击伤2例;2个部位伤34例,3个部位11例,4个部位以上3例;以颅脑伤为主6例,以胸部损伤为主8例,以腹部损伤为主6例,以骨折为主27例,其中四肢骨折19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5例。

2急救措施与体会

2.1现场急救的措施护士协助医生使病人平卧,尽快全身检查,查出危及生命之所在,同时做到:①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异物,平卧头偏向一侧,这对严重多发伤的病人尤为重要,特别是颅脑损伤与严重创伤性血气胸,防止呼吸道内血性分泌物阻塞而发生窒息,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使用口咽通气管。②给氧:及时给氧,氧流量6~8L/分钟,以改善脑组织及全身组织缺氧,改善呼吸困难症状。③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开放2条以上静脉通路,选择18号静脉置管针,开放靠近心脏部位上肢大血管或颈外静脉,进行静脉复苏,尽快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及平衡液500ml,及时纠正休克状态。一般创伤性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疼痛性休克等。

2.2颅脑损伤的特殊护理①观察意识: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颅脑外伤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对话、呼唤、给予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精神状况及辨识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②瞳孔、血压观察:瞳孔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窗户。如果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血压持续升高,提示可能有脑疝发生,应尽快加压静滴20%甘露醇250ml,静脉注射速尿,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③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对于颅脑开放性损伤的病人,要控制伤口出血,使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伤口。如有锐利物品刺入头部,切忌在现场拔出,以免大出血使病人迅速死亡。有颅内容物膨出者需用无菌或干净碗覆盖伤口并加压包扎,禁止还纳内容物,以免造成颅内感染。④伤员的转运:先上颈托,伤员宜固定在木板上,切忌推拉、翻转或摇动伤员的头颅或肢体,因为颅脑外伤者大多伴有颈髓损伤。在转运过程中,保持安静,切勿翻动病人,搬运应保持平直体位,如情况危急可舍远求近,暂送附近抢救站缩短急救半径,对及时有效抢救发挥积极作用,平稳后才考虑回院。

2.3胸部损伤的特殊急救①胸廓外形与呼吸的观察以胸部损伤为主的病人伤侧胸廓呼吸运动都明显减弱或消失,叩诊鼓音,应特别注意呼吸变化及胸廓起伏以及听诊呼吸音变化。②创口的处理:开放伤者立即用5~6层凡士林油纱布封闭伤口,外用无菌敷料严密包扎,使开放性伤口变成闭合性。③气胸的处理:闭合性气胸者,如确定是张力性气胸,空气随着呼吸由破裂的肺伤口或胸壁小伤口进入,随之伤口闭合与外界隔绝,容易发展成张力性气胸。应立即利用无菌9~16号针头作穿刺针,使病人平卧位,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间第四、五肋间刺入胸膜腔应急排气。并给予双鼻高流量吸氧,以改善缺氧状态。④病人转运:在搬运和转运过程中均保持平卧位,头部稍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脉搏、缺氧情况,一旦呼吸困难加重、脉搏细速血压迅速下降,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给予处理。伤员转运时救护车需减慢行驶。

2.4以腹部损伤为主的特殊急救①注意神志、血压及腹痛的变化:早期腹痛比较局限,随着渗出液增加,腹痛持续加重,同时向腹部弥漫,常伴有腹胀、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肠鸣音消失、休克加重,因此,应注意神志、血压及腹痛的主要症状。②腹部内脏膨出物的处理:如腹部内脏膨出,应用无菌换药碗覆盖保护包扎,禁止还纳以防感染。③伤员转运:在转运的同时应注意掌握其症状体征,及时补充液体,抗休克,并保证呼吸循环支持。重度休克病人还应取抬高头部15度,下肢抬高30度平卧的休克体位,以利于呼吸及增加回心血量。禁止给病人喝水,必要时还需使用简易呼吸器。

2.5以骨折为主的特殊护理①确定骨折部位:听病人主诉并做全身检查,确定四肢或可疑骨折部位。②闭合损伤处理:用夹板固定闭合损伤部位,以减轻疼痛,防止继续损伤神经血管。③开放伤的处理:对开放性骨折的外露断端,不要复位,只作消毒敷料创面包扎。④可疑特殊部位骨折的处理:对可疑脊柱骨折及骨盆骨折可疑者,保持仰卧于硬板床。禁止弯腰和抬腿,防止脊髓损伤造成瘫痪。⑤活动性出血的处理:有活动性出血者,应给予加压包扎。需上止血带者,必须标记上带时间,并每隔1小时松开1次,每次1~2分钟。并随时观察出血的情况及呼吸、脉搏、血压。⑥病人的转运:在搬运及转运过程中,必须有最少3人在同一侧平衡抬起,放置在长阔木板架上,固定好后嘱救护车不宜颠簸。

3讨论

多发伤伤情严重,常危及生命,是常见的危急重症,病人创伤后前1h在临床上称为“黄金1h”,这个阶段现场急救、途中转运,急诊救治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创伤病人的救治结果。而开始10min又是决定性时间,被称为“白金10min”,因此“120”急救组织、设备、药品要随时处于戒备状态,接到呼救电话后,值班人员在1~3min内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事故现场。迅速安全地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并根据不同伤情进行相应处理,急救中医护人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行驶院前急救的职能,保证院前急救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中民.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J].中华急诊医杂志,2002,11:79.

[2]剡海宁.实用急诊抢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13.

[3]周文,伍俊松,马岳峰.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救治中的地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51.

[4]江爱国,57例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72.

[5]何忠杰,白金10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观念与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24(10):745-746.

6.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救治经验综述 篇六

1 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诊断[3]:我国对于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诊断为有广泛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及颅内血肿。患者常处于昏迷时间>12h, 意识障碍严重, 明显的阳性体征, 体温、血压显著变化, 呼吸频率、脉搏明显异常。

颅脑外伤的急救包括:

1.1 院前急救措施

从到达事故发生现场开始, 迅速对患者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急性评价: (1) 迅速建立良好的呼吸通道:如有呼吸障碍患者, 应及早进行气管插管, 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 补液、补血:根据循环障碍情况, 及时的为患者输液、输血扩容, 维持血压稳定, 减少因低血压、低血氧及高碳酸血症造成的再度脑损伤[4]。

1.2 入院后治疗

1.2.1 非手术治疗

(1) 如果患者颅内血肿较小, 20~30m L, 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或基底池无明显受压, 可通过保守治疗[5]。 (2) 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是导致脑疝的重要原因, 可根据水肿原因, 采用甘露醇和呋塞米药物进行脱水, 但同时注意观察血容量的变化, 并注意防治脑血管痉挛和脑血流量减低的发生[6]。 (3)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7],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损伤, 降低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4) 脑血管痉挛常是由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使用尼莫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明显改善脑痉挛临床症状, 减低致残率。 (5) 有学者研究表明[8],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可以降低脑组织耗氧量, 降低乳酸堆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等有害物质释放, 减少其对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还可以减少钙离子内流, 阻断神经元的损伤。 (6) 催醒治疗。主要是采取多巴胺类似物、精神兴奋剂、抗忧郁药等药物加快患者的苏醒速度, 另外还可以通过与患者交谈、听音乐和给予高压氧来对患者进行催醒治疗。 (7)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目前只是在动物实验中证实, 通过应用阳离子微脂粒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转移, 治疗颅脑损伤, 使得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达到治疗水平, 是一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治疗方法[9]。

1.2.2 手术治疗

多是由于患者颅内血肿较大, 可通过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清除血肿, 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清除血肿的部位: (1) 清除额颞顶硬膜外、硬膜下及脑内血肿; (2) 清除额叶颞前及眶内等挫裂伤区坏死脑组织; (3) 补撕裂硬脑膜, 防止脑脊液漏[10]。但手术治疗的同时, 还有可能在手术同侧或对侧形成新的血肿, 导致脑血管被动性扩张, 形成脑充血和脑肿胀。可以通过实施控制性低血压的同时给予甘露醇及过度换气来防止脑肿胀发生。如上述措施无效, 可实施部分额叶或颞叶切除术[11]。

2 脏器外伤

腹腔、胸腔内既有呼吸道、消化道脏器, 又有实质性脏器以及位于腹膜后的泌尿器官和系膜血管, 胸腹部外伤损伤机制复杂, 且多为复合伤, 病情进展变化快, 若急救措施不及时, 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

2.1 院前急救措施

接诊到脏器外伤患者应即刻给予生命体征的监测, 首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梗阻、张力性气胸及大失血等症状, 对于脏器外伤患者急救的关键就是建立气道和纠正休克。从接诊开始根据患者是否有呼吸障碍, 迅速建立人工气道[13]。同时立刻迅速建立畅通的两条液体入路, 在配血的同时即以快速、大量补充血容量, 1h内输注2~3L,

安徽省立友谊医院 (230011) 如有失血严重者应快速加压输入同型新鲜全血4~6U, 同时补充胶体液。如怀疑有胸腔、肝脏损伤患者可选择双上肢入路, 维持血红蛋白100g/L, 血细胞比容在0.30~0.35。另外用维持血压相对稳定在休克代偿状态, 以保证心、肝、脑、肺、肾的正常生理功能, 并且给予地塞米松,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 尽量减少氧自由基生成, 降低对机体组织的氧化损伤。另外特别指出的是, 对于危重的闭合性外伤不宜做过多过细的检查, 以最简便可靠的腹腔诊断性穿刺为首选手段[14]。

2.2 入院后治疗

脏器外伤患者绝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详细了解受伤时间、部位和受伤机制, 再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体位, 尽快确定患者的危重程度, 以迅速做出诊断并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脏器外伤的关键:顿性分离受损脏器, 结扎或修复直视下的脏器破裂血管, 清除失活组织, 注意脏器填塞, 使用闭式引流管引流。由于脏器损伤的伤情不同、绝大部分为复杂伤, 同时其手术方法各异, 无统一模式。止血是脏器外伤抢救的关键环节。如遇大量活动性出血, 应立即结扎主干血管。经临床医师多方会诊, 迅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最大限度保全脏器功能为准则, 实施手术治疗。

3 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多、毒性较强的一类农药, 它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等途径吸收而迅速引起中毒, 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迅速被抑制, 因此发生毒蕈碱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症状等。机体处于缺氧状态, 进一步发生细胞内酸中毒, 使溶酶体不稳定, 水解酶从溶酶体释出, 机体组织破坏严重, 危及生命安全。

农药中毒的急救措施包括:

3.1 院前急救

在接到患者家属电话求救时, 在询问患者病情、住址的同时, 通过电话嘱家属做急救处理, 如为口服农药者可通过侧卧催吐或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如为喷洒农药者, 可通过为患者洗头更换衣服, 减轻其接触途径,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后在处理。

3.2 现场急救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 首先维持患者呼吸、循环,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 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采取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全部患者均急诊清水洗胃, 洗胃量为20000~30000m L, 辅以吸氧、吸痰。合理应用拮抗剂和胆碱酯酶活化剂, 依据患者中毒情况, 如轻度中毒:阿托品24mg, 每隔30min~1h/次, 氯磷定0.4~0.5g, 后给予1~3g静脉滴注。中度中毒:阿托品4~10mg, 10~30min/次, 氯磷定0.8~1.0g。重度中毒:阿托品10~20mg, 5~10min/次, 氯磷定1.0~1.2g。补液、利尿对所有中毒患者均加强补液及使用利尿剂, 加速毒物排泄。利用车载设备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电变化, 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15]。

3.3 入院急救

轻、中毒患者入院后给予保肝、支持治疗, 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对于重度重症患者可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流灌流。首先按1.5mg/kg给予静脉输注肝素, 10min后开始血液灌流, 灌流开始血流量50m L/min, 逐步增加200m L/min, 灌流2h。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特别注意神志、呼吸、脉搏和瞳孔的改变[16]。

综上所述,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救治措施对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脊柱外伤

脊柱骨折与脱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就是脊髓损伤, 多由于外伤导致椎体、椎间盘或骨折块突入椎管, 压迫神经或椎体所导致的[17]。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 (1) 急救中处理:由于脊柱骨折患者常伴有颈部、腰椎骨折, 常需要在清理患者身上杂物时, 注意不要生拉硬拽患者肢体, 防止因用力过大造成二次损伤, 固定脊柱为正直位, 同时注意伤口的包扎及止血。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最佳时间应在外伤后3h内, 常采用甲基泼尼松龙、神经节苷酯及神经营养因子。其中甲基泼尼松龙主要是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及细胞内钙离子的蓄积, 保护细胞膜。神经节苷酯主要是减轻组织损伤引起的水肿, 促进轴突再生, 减少神经细胞的毒性损伤。上述药物联合作用可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进程[18]。 (3) 手术治疗:由于脊柱骨折或脱位, 均可能使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椎体, 造成脊髓损伤, 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 应及早手术治疗。治疗原则:解剖复位, 解除压迫, 维持脊柱稳定性, 减少并发症。

7.多发伤急救与流程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58例, 女性32例;年龄15~78岁, 平均 (36.8±1.2) 岁;坠落伤12例, 刀伤10例, 交通事故致伤58例, 砸伤10例。主要受伤部位包括:颅脑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软组织撕伤、四肢骨折、五官受伤等。

1.2 急救与护理方法

1.2.1 急救配合

①伤情判断:观察患者伤口和四肢活动情况, 检查患者瞳孔和神智清醒情况, 监测其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 综合上述结果对患者伤势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评估;②第一时间处理活动性出血:这是急救的关键, 可抬高肢体、加压结扎血管、应用止血带等, 避免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必要时利用止血药物;③保持呼吸畅通:多发伤易致气道不通而引起窒息死亡, 急救护理时要迅速清理口鼻腔中的呕吐物、假牙碎牙、血块以及分泌物等。昏迷者可抬高头部和下颌以开放气道。舌后缀者可以安放口咽通气道。呼吸衰竭者要即刻气管插管或呼吸机协助呼吸, 必要时气管切开手术;④建立静脉通道并补充血容量:快速补充血容量是预防休克的关键, 宜在30 min内静脉输注平衡液、血液制品等, 改善血流动力, 促进氧输送。

1.3.2 临床护理

①监测重要脏器功能指标:首先观察患者的脉搏、意识, 监测血压、心电等生命体征。若出现低血压则要提高警惕是否发生胸膜腔或腹膜后出血。其次,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浅变化、面色变化, 监测血氧饱和度, 谨防低氧发生。再次, 多发伤患者受到严重创伤后易发生肾功能衰竭, 护理时要监测尿尿比重及相关生化指标, 若24 h尿量<100 m L或<17 m L/h, 且尿比重<1.01~1.02则表明肾功能衰竭。同时护理时还要注重营养支持, 多发伤患者体能消耗大, 此时若营养不足就会增加感染发生率, 救治难度也因此而加大。在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即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纤维的饮食。对于一些低氧血重症的肠麻痹者可经营养管灌注小剂量的大黄液以促进肝、肠功能恢复。最后基础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要湿化吸痰。骨折患者固定骨折部位后需维持患肢处在功能位, 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盈, 避免二次损伤。留置管道者要妥善护理管道, 防止滑脱或扭曲。协助患者尽可能活动, 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保持病床清洁、干净, 定时为患者翻身和叩背, 维持皮肤清洁。调节室内温度在22~24℃, 湿度在50%~60%, 每天定时紫外线室内消毒并开窗通风。

2 结果

90例严重性多发伤患者中5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其余85例患者经有效准确的急救和护理之后均得到了救治, 救治率达94.44%。其中治愈63例, 好转22例。

3 讨论

尽管目前国内外对多发伤尚无统一的标准, 但有下列情况的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可确定为多发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骨盆等多处骨折、四肢或全身广泛撕裂伤[3]。多发伤具有激发感染率高、休克率高、高代谢、高分解、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 发生率高等特点[4]。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坠落、车祸、斗殴、工伤等已经成为多发伤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在[5]:①伤情变化快、病死率高, 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 其数个部位创伤的相互影响导致伤情迅速恶化, 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②伤情严重、休克率高, 多发伤伤情严重、伤及多处、损伤范围大、出血多, 甚至可直接干扰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而威胁生命;③伤情复杂、容易漏诊, 受伤部位多、伤情复杂, 造成漏诊;④伤情复杂、处理矛盾;⑤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其第一死亡高峰在伤后数分钟内, 第二死亡高峰在伤后6~8 h之内, 第三死亡高峰在伤后数天或数周, 院前或院内抢救时都必须注意预防这3个死亡高峰[6]。急救和护理是要注意先处理后诊断与边处理边诊断相结合、先处理可迅速致死而又可逆转的严重情况[7]。研究表明科学规范的急救配合和临床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存率, 同时降低致残率[8]。我院对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第一时间评估伤势、建立静脉通道、管理呼吸道、维持血供, 保证药物及器械的及时供给和优先使用, 并持续性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 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本组数据结果显示救治率达94.44%。综上所述, 科学有序的急救配合和规范的临床护理是提高严重性多发伤患者救治率, 降低致残致死率的关键。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配合和临床护理措施, 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 总结其急救配合与护理要点。结果 9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5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其余85例患者经有效准确的急救和护理之后均得到了救治, 救治率达94.44%。其中治愈63例, 好转22例。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而复杂, 有效的急救配合和科学的护理是提高生存率的保证。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救配合,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唐新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0) :259-260.

[2]何晓娣, 兰美娟, 赵小纲, 等.影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 18 (3) :298-299.

[3]李治球.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9) :144-145.

[4]张晓霞.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16) :147-149.

[5]朱月琴.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5) :110-111.

[6]高丽虹, 班晓静, 张娟.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9) :214-215.

[7]袁铁英, 张力, 曹秀香.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转运中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11, 32 (8) :1586-1587.

8.多发伤急救与流程 篇八

1多发伤处理的四项原则

1.1 第一时间必须寻找和解除危及生命的损伤。 (1) 解除窒息、疏通气道; (2) 制止大出血; (3) 解除心包填塞; (4) 封闭开放性气胸和引流张力性气胸; (5) 解除过高的颅内压。

1.2 危重者优先, 忌把时间花费在繁琐、可做可不做的检查上, 过多的辅助检查必然浪费伤后宝贵的抢救时间, 特别是搬动伤员到特殊场所更要慎重。如果伤情不稳定, 但辅助检查对诊疗特别有意义, 可创造条件立即做, 如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做头颅CT等, 但应做好意外抢救准备, 并向伤员亲属讲清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性。

1.3 改变诊疗模式, 由平时的诊断→治疗, 变为抢救→诊断→治疗, 伤后60min的处理是决定伤员生命的关键时刻, 称之为“黄金时间”, 故要集中精力做抢救。做特殊检查的必备条件:危及生命的原因暂时得到控制、抢救工作获得一定成效、伤情相对稳定, 搬动不会加剧伤情恶化, 检查很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

1.4 遵循“救命第一, 保存器官、肢体第二、维护功能第三”的原则。

2实施VIPCO急救护理流程

2.1 接诊患者

患者到急诊科后:由3~4人搬动患者, 平稳移动患者, 昏迷的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脊柱损伤合并脊髓损伤, 先用颈托保护头颈部, 采用3~4人搬运法。

2.2 实施VIPCO急救护理流程

2.2.1 V (通气) :

首先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迅速清除口咽腔凝血块、呕吐物及分泌物, 高流量吸氧, 4~6L/min, 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或尽早行气管插管。对开放性气胸者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封闭胸部伤口, 张力性气胸应行胸腔闭式引流。

2.2.2 I (输液抗休克) :

在纠正缺氧时快速建立多条液体通道, 迅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 以防止休克发生和恶化, 选择健侧上肢大静脉或深静脉置管, 在有腹部伤时忌用下肢静脉通道, 可以确保有效静脉通路加压输血输液。轻度休克, 在1h内输入500ml。重度休克, 一般15~30min内输入1 500~2 000ml平衡液。扩容做到早、快、足, 液体首选平衡液, 后输入全血或代血浆, 二者量比2~3 ∶1。最好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 可有效防止急性肺水肿和心功能衰竭的发生。对严重休克伤员, 应适当补充碳酸氢钠, 以纠正酸中毒。7.5%高渗盐水的输注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生存率和升压效果, 其输入量为失血量的10%~20%, 10~15min内可输入200~400ml, 对出血未能控制者可加重出血, 要慎用。若静脉穿刺有困难, 立即报告医师, 做大隐静脉切开或请麻醉师做深静脉穿刺。

2.2.3 P (心泵功能监测) :

监护心脏搏动, 维护心脏功能。及时行心电监护, 检查患者生命体征, 每10~15min监测1次, 动态观察血氧饱和度, 并做好详细记录。患者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立即启动CPR急救程序。2010年新的心肺复苏标准将CPR复苏程序由原来的ABC程序建议改为CABD程序。C为胸外心脏按压专业医务人员在确诊颈动脉无搏动后即行30∶2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按压深度至少5cm, 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A为开放气道;B为简易呼吸气囊给氧, 吸氧,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D为早期除颤。

2.2.4 C (控制出血) :

对出血患者, 要有效地控制出血, 考虑为内脏出血给予行胸腔穿刺或腹腔穿刺。

2.2.5 O (手术治疗) :

对需急诊手术者立即通知手术室, 请麻醉科、护士以最快速度做好术前准备 (抽血行生化检查、备皮、心电图检查、置胃管、尿管等) , 我院实行1h入室, 可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入手术室行手术治疗。

2.3 生命支持

抢救复苏成功后转入进一步的生命支持, 补充抢救药品, 合理收费。

3结果

全组37例患者中35例经过积极抢救, 及时入手术室行急诊手术, 转入重症ICU后续治疗等措施, 均抢救成功, 抢救成功率为94.59%;死亡2例, 死亡率为5.41%, 院前1例因严重多发伤引起心跳骤停死亡, 院内1例因脾破裂合并骨盆骨折引起严重复合伤抢救无效死亡。

4讨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重、各部位损伤相互影响, 诊断困难、病死率、死亡率高, 短时间内需要实施的操作很多, 其中有许多需要同时进行, 如何利用现有的急救资源, 缩短急诊急救各个环节的时间, 护理人员不但要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还要有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业务技能, 以及娴熟的配合。对于病情危、急、重的患者, 科学应用VIPCO急救护理程序可使抢救更有条理, 分工更明确, 及时解除威胁生命的症状, 保证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 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江观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9-180.

[2]詹利红, 孙群周.3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10) :69.

上一篇:400字大学军训感言下一篇:矿山土地复垦评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