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政治学概论重点(精选6篇)
1.大一政治学概论重点 篇一
2016考研政治:毛概论复习重点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
(1)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建立了新中国。
(2)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及如何解决),以及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是发展中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
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构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⑴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⑵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1.从根本上说,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四、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的条件(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一,经济上,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三,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四,国际环境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五、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1、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2、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3、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4、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5、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48年毛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提出来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直接目标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根本目的前提,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联系,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阻碍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有力的同盟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最广大动力:农民中的贫农。
[注:农民以外的个体劳动者即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毛泽东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革命者两方面。由于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即使在五四运动后开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八、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1)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2)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2.大一政治学概论重点 篇二
一、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互补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把这些技术运用到教学领域中,产生了网络教育。虽然网络教育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但传统教育也有其自身的优点,网络教育不能取代传统教育,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应该是一种互补关系。
1. 传统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处于完全的中心地位,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控制,学生必须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处于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传统教学的优势有:
(1)传统教育具有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
(2)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传统教育优良的学习环境、浓郁的学习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密的同学之情等等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能很好地适应各种层次的教学和教学对象,正确引导学生;
(4)能较好地适合大部分领域的学习;
(5)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当然,传统教学的弊端也有不少,传统教育的相关劣势如下:
(1)教学资源受时空限制,学生只能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无选择性接受信息流,不能自主地学习;
(2)教学模式单一,采用班级授课形式,尤其是大班的授课形式;
(3)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对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2. 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教育是指以网络为依托,以多种媒体为传输媒介的开放式、远程教学体统。网络教育具有如下优势:
(1)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3)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创新培养;
(4)实现交互式学习;
(5)多媒体信息有助于知识的获取;
(6)有助于获得最新最快的信息。
虽然网络教育的优点众多,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1)网络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分离,不利于学生感情的培养,学生得不到同步激励,也难以体会到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
(2)网络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网络学习行为难以监控,学习质量难以测量;
(3)在网络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网络交往把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变成人与机器的交流,减少了学生与他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关系,紧张、孤僻、冷漠等心理造成的新的“情感空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3. 建立研究生重点课程网站的必要性
由上面对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分析可知:虽然新式的网络教育充分运用了网络的优点,具有很多优势,但其自身也有其局限性;虽然传统教育的缺点不少,但是它也有其存在的优势。经过对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教育的局限性正式传统教育的优越性之所在,而传统教育的弱点也正是网络教育的优势所在,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既然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互补性的存在,我们就有必要充分发挥这两者的优势,避开它们的劣势。因此,在研究生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引进网络教育的相关思想和工具,实现这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研究生重点课程网站的建设正是顺应这种趋势而提出的,在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资助下,我们建立了项目管理概论的课程网站,从而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二、项目管理概论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户需求的不断地提高,对产品既要求满足产品质量,又要保证交货进度,这主要是由于投资方考虑到投资效益,所要求的产品生产及建设周期都非常短,以往的某些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要求。这就需要采用新型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要求。
由于项目管理有明确目标,是在一定工作范围内对进度、成本预算进行控制,在综合有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达到客户满意。是对一项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因此适应了客观的需要,以保证了组织利益,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使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美国学者戴维·克兰德(DavidCleland)指出:在应付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大型水电站建设中,引进项目管理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己经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项目管理正迅速在我国相关行业推广及应用。当今无论是企事业单位或是政府机构,都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得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各种改革措施。实际上,任何创新和改革都是项目活动。科学的、符合国情的项目管理方案,项目管理研究结果的使用价值,直接体现在项目利润——企业利润的增长上,同时也体现在项目经理的成长上。
由此可见,项目管理是如此重要,相应的项目管理概论作为学习项目管理的入门知识,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项目管理概论是研究生的一门重点课程。为了使同学们学习好项目管理概论这门学科,不仅需要传统的教学手段,还需要现代网络教学手段,这就引申出研究生重点课程项目管理概论的网站开发了。
三、课程网站的开发和功能
研究生重点课程项目管理概论网站开发是基于ASP技术的,开发环境是Dreamweaver。网站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根据网站的总体框架图,我们详细分析网站的具体功能:
1. 首页。
首页主要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项目管理概论课程的简介;课程的最新公告和有关项目管理的最新资讯;一些新资源的下载链接;其他有关项目管理方面网站的链接。
2. 课程概况。
课程概况主要介绍研究生项目管理概论课程的相关教师,介绍学院的师资力量。
3. 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基本要求、授课教案、参考书籍、考核方法。教学大纲列出了项目管理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计划,确定了每一章的内容和相关学时。教学目标主要说明项目管理概论教学的目的和学习完课程后应该具有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主要说明课程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需要遵守的几点要求。授课教案主要是项目管理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用到的相关课件和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课件和视频进行学习。参考书籍主要介绍了一些项目管理方面比较好的通用的书籍以加深学生对项目管理项目知识的学习。考核方法说明了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测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质量而用到的相关考核指标。
4. 案例分析。
管理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外还要对相关管理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项目管理概论作为管理科学也要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案例分析模块主要列举了一些与项目管理相关的重要案例,每个案例后面都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试图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除了这些外,还提供了教师对每个案例的相关点评,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点评中吸收经验。
5.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主要介绍了项目管理教育的相关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教学内容、方法、工具、手段、案例等等,明确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介绍了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加深同学对项目管理概论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6. 项目管理信息化。
项目管理信息化模块包括了项目管理软件和沙盘系统。项目管理软件模块主要介绍了当前有关项目管理方面用到的一些比较常用的软件,详细介绍了相关软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加深学生们对相关软件的认识和使用。沙盘系统模块主要介绍了沙盘的相关知识,使同学们对沙盘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可以在沙盘模拟系统中运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动手动脑能力。
7. 下载专区。
在这里可以对项目管理概论课程的相关资源进行下载,这些资源包括相关课件、视频、软件、案例、试卷习题等,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8. 互动天地。
这个模块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包括留言解答、经验视点、联系我们三个方面的内容。当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在留言解答中进行留言,等待有关同学和老师的解答。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可以记录在经验视点中,为其他同学提供学习方面的指导。任何人员对网站的建设有不同的看法和相关建议都可以通过联系我们模块提出来,使网站得到更好的优化。
四、结束语
本文从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比较中得出了他们两者的互补性,并指出了研究生教学建立相关的重点课程网站的重要性。接着从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指出了建立项目管理概论课程网站的必要性,在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重点课程资助下,实现了研究生重点课程项目管理概论网站的开发。本文分析了网站的总体框架和各个模块的作用,希望各位读者对项目管理概论课程网站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曲汉青,李菲.试论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和共性[J].教育教学研究,2007,(3).
[2]吴赟.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J].远程教育,2008,(4).
3.大一管理学期末重点 篇三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一、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引导、控制。以便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特征:1.动态性;2.科学性;3.艺术性;4.创造性;5.经济性。
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四、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法约尔的一般管理——五个基本原则: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2.十四项原则;等级链与跳板的含义:这种跳板可以进行横向的信息交流,克服了由于指挥的统一性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但只有在各方面都同意而上级又始终知情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二、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1、职工是“社会人”。
2、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三、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代表人物)
1、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孔茨
2、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3、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西蒙
4、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
5、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
四、1)学习型组织: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提出《第五项修炼》
1、系统思考——核心
2、自我超越——基础
3、改善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
5、团队学习
2)自我管理的特点:
1、管理范围的普遍性
2、管理时间的全程性
3、管理内容的复杂性
4、管理方法的差异性
5、管理理论的广延性
第三章计划与目标
一、计划的概念:计划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做的综合的统筹安排,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五WHY——H表示计划的内容
WHY——为什么做?原因与目标
WHAT——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WHO——谁去做?具体的执行者
WHEN——什么时间做?执行时间
WHERE——在什么地方做?执行地点
HOW——怎样做?执行手段和安排
二、计划的作用:
1、计划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
2、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
3、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方法
4、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
三、计划的类型:
1、长期、中期、短期计划
2、战略、管理和作业计划
3、综合、局部和项目计划
四、决策的概念:决策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从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五、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层次划分:
1、战略决策
2、管理决策
3、业务决策
2)按决策问题出现的重复程度划分:
1、程序性决策
2、非程序性决策
3)按决策分析的方法划分:
1、确定型决策
2、风险型决策
3、非确定性决策
六、决策的程序:
1、问题分析
2、确定决策目标
3、探索和提出各种行动方案
4、方案评价分析
5、方案的选择
6、决策的实施和反馈
七、决策的方法:1)主管决策法——经验判断法或非计量决策法
2)计量决策法——运用数学的决策方法
1、适用于风险型决策——决策树法
2、适用于确定型决策——本量利分析法
第四章管理组织
一、组织结构类型:1)直线型组织结构——适用于规模较小、没有必要按职能实行专业化管理的组织2)职能型组织结构——适用于中小型组织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对中小型组织比较适用对规模大的组织不太适用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大型企业和巨型企业5)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计划科研规划等项目的工作或单位
6)新型组织结构:
1、学习型组织结构
2、团队型组织结构
3、网络型组织结构(既是小型组织的一种可行的选择,也是大型企业在连接集团松层单位常采用的形式)
4、无边型组织结构——杰克。韦尔奇
二、组织文化的概念:就是将价值观融入行为,是否将他融入思想的行为,若没有,就不是文化,充其量知识口号,目标和习惯
2)组织文化的功能:
1、凝聚功能
2、激励功能
3、约束功能
4、辐射功能
5、增值功能
三、组织文化的类型
1、网络型组织文化——高度和睦交往,低度合作一致
2、利益型组织文化——低度和睦交往,高度团结一致
3、个人型组织文化——低度和睦交往,低度团结一致
4、俱乐部型组织文化——高度和睦交往,高度团结一致
四、领导者的类型:
1、集权型
2、民主型、3、任务型
4、关系型
5、兼备型、第七章 激励与沟通
一、激励的含义:指激发人的行动动机的心里过程,是一个不断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循环的动态过程
二、激励理论: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2)双因素论(赫茨伯格)
1、满意与不满意
2、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激励因素或保健因素)3)期望理论(弗鲁姆)——M=V*E(激励
力=效价*期望值)4)公平理论——相对性,主观性,不对称性,扩散性5)强化理论——
1、正强化
2、负强化
3、惩罚
4、自然消退6)挫折理论(亚当斯)
三、激励的原则:外在激励内在激励相结合外在激励——满足员工对工资福利安全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需要的激励;内在激励——满足员工自尊,成就,晋升等方面需要的激励
五、沟通的类别
1)按方法划分:
1、口头沟通
2、书面沟通
3、非语言沟通
4、电子媒介沟通
2)按组织系统划分: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3)按信息传递的方向划分:可分为上行,下行,平行和斜向沟通
4)按是否进行反馈划分: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六、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
1、强调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2、提高人际沟通智能
3、构建合理的沟通渠道采用恰到的沟通方式
5、改进组织沟通的各种技术第八章 管理控制
1控制概念:为了能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的有效执行力,就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控制系统强化组织的控制职能
一、按控制目的和对象划分:
1、纠正执行偏差
2、调整控制标准
二、按控制信息获取的时间划分:
1、前馈控制
2、现场控制
3、反馈控制
三、按采用的手段划分:
1、直接控制、2、间接控制
四、按控制源划分:
1、正式组织控制
2、群体控制
3、自我控制
五、作业控制:
1、成本全面控制
2、质量控制
3、采购库存控制
第六章 领导
领导含义: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一、领导的影响力:(职位赋予的权利)
1、法定权利
2、奖赏权利
3、强制权利(非职位)
4、专家权利
5、感召和参考的权利
二、领导的作用:指挥,激励,协调和沟通作用
三、领导理论:1)、特定理论2)、行为理论:
1、连续统一体理论(民主与独裁两个极端领导方式)
2、管理系统理论——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3、四分图理论(依赖组织和体贴精神)
4.会展概论考试重点 篇四
第一节会展的概念
一、会展的定义: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集体性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活动。
二、会展的组成部分:
(一)会议会议的种类很多,按照组织形式划分有:大会(年会)、专门会议、代表会议、论坛、研讨会、讲座、座谈会和集会等。国际上还通常根据会议主办者将会议划分为三部分,即公司会议、协会会议和非营利组织会议。
(二)展览展览的类型丰富多彩。根据展览内容,展览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展览和专业性展览。根据展览性质,展览可以划分为营利性展览和非营利性展览。
(三)节事节事涉及范围极广,按照节事活动的不同属性可划分为:传统节庆、现代节庆、体育赛事、文化娱乐盛事和其他团体活动等。节事活动一般都根据特定的主题来开展,主题类型包括风物特产、文化、宗教、民俗、体育、政治和自然景观等。
(四)奖励旅游奖励旅游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活动,而是带有明确商务目的的旅游活动。在活动内容安排上,奖励旅游除了进行观光游览和娱乐休闲等消遣性活动外,还包括企业会议、展览和业务考察等商务性活动。
第二节 会展的特点综合性 创新性 集中性 技术性和艺术性 发展持续性 区域差异性 时间均衡性 影响广泛性
第三节会展的作用
一、会展的经济作用:
(一)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会展代表消费水平高;会展旅游者的团队规模大)
(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促进经贸合作
(四)优化产业结构
(五)增加就业机会
二、会展的社会文化作用:
(一)提高会展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促进信息交流和先进科技知识的传播
(三)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素质
三、会展的环境作用: 会展活动促进了会展举办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的维护,从而改善了当地的居民生活环境。一个城市或地区要举办会展活动,都会积极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城市和地区建设,这些举动的直接目的是创造争取会展举办权或成功举行会展的基础条件,但客观上改善了会展举办地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第二章会展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 世界会展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
一、世界会展发展的历史过程:萌芽期(原始社会末期—1640年);发展期(1640年—1945年);成熟期(1945年至今)。
二、世界会展发展的现状:世界会展发展的基本格局:1.会议2.展览3.奖励旅游4.节事
第二节 我国会展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
一、我国会展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古代时期(原始社会末期—1840年)
(二)近代时期(1840年—1949年)
(三)现代时期(1949年至今)1.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2.变革阶段(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二、我国会展发展的现状: 我国会展发展的基本状况1.会展活动数量持续增加,会展经济效益日益增长2.会展活动质量和档次显著提高 3.会展场馆建设如火如荼4.会展企业蓬勃兴起5.会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6.会展业整体实力较弱7.会展市场秩序混乱,会展管理体制落后 8.会展专业人才缺乏
第三节 中外部分知名会展活动:
一、世界博览会
二、奥林匹克运动会
三、汉诺威国际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
四、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五、博鳌亚洲论坛
六、大连国际服装节
第三章会议
第一节 会议的概念、类型和构成要素
一、会议的概念
会议的定义:会议是指三个人或三个人以上参与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一种短时间聚集的议事活动。
二、会议的类型
(一)按照会议主办单位划分
1、公司类会议
2、协会类会议会议
3、其它组织会议
(二)按照会议活动的特征划分1商务型会2度假型会议3文化交流型会议4专业学术型会议5政治型会议6培训型会议
(三)按照会议的组织形式划分1论坛2研讨会 3报告会
(四)按照会议的规模划分1小型会议 2中型会议 3大型会议 4特大型会议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于1995年9月4日-15日在中国北京召开。2005年1月26日,在巴西南部的阿雷格里港,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于当日开幕。2005世界社会论坛年会被称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会
(五)按照会议代表的类型划分1会员会议2内部成员会议3业务关系人员会议 4公众会议
(六)按照会议代表的范围划分1国内会议 2国际会议(最早的国际会议:威斯特伐利亚会议)ICCA的统计标准:会议至少能吸引50位出席者;会议必须定期举行,一次性会议不能列入统计范围会议要在至少3个不同国家之间轮流举办
UIA的统计标准:出席人数至少300人;代表国籍至少5国;外国出席人数至少占40%;会议期至少3天
(七)按照会议举办时间的特点划分1固定性会议 2非固定性会议
(八)按照会议的专业领域划分 : 1公司类会议:数量庞大,范围广泛会议时间选择呈现周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会议筹备时间较短会议地点选择具有重复性与会人数较少,具有可预测性会期较短会议主办者决策集中,与会者缺乏自主性2.协会类会议:效益巨大,形式多样会议时间选择上周期性明显会议筹备时间较长会议地点选择变换性强与会人数较多,难以预测会期较长会议主办者决策分散,与会者自主性强3.其他组织会议会议费用具有公共性主要来自行政拨款、成员缴纳的会费以及公众的资助、捐助或者募捐对价格比较敏感更喜欢淡季开会
三、会议的构成要素
会议目标(why)——为什么开会?会议议题(what)——开什么会?会议人员(who)——谁参与会议?会议时间(when)——什么时候开会?会议地点(where)——在什么地方开会?会议方式(how)——怎样开会?(其核心要素是会议目标,它决定了其它要素诸如议题、人员、时间、地点及方式的选择。)
第二节 会议的申办
一、会议的申办方式
(一)公关营销
(二)轮流举办
(三)竞标
第三节 会议的工作流程
一、会议策划阶段
二、会议营销阶段
三、会前准备阶段
四、会议实施阶段
五、会后阶段
一、会议策划阶段
(一)会议策划的原则:会议为主,其他活动为辅;关注流行趋势;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灵活多样,多种选择;安全可靠;计划严密
(二)会议策划的步骤:1.成立策划工作小组
2.形成策划方案:会议宗旨(所谓会议宗旨就是指举办某一特定会议的目的。会议的主办者应以准确和简明的语言加以阐明。会议宗旨(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不可空洞、虚幻;切合实际,不宜过高或过低;区分层次,主次分明)会议名称(会议名称应力求简短、易读、易记并易引起关注。会议可以得名于:所属国际机构的名称;与会国所属的集团;与会国所在的地区;举行会议的地点;所属专业或职业;突出的国际问题;社会主张或政治运动)会议主题和议题(会议主题是贯穿于会议中各项议题的主线,它是为实现会议目的服务的。会议议题是会议讨论的具体问题,是主题的具体化。会议议题设计应注意:议题要服从会议目标;议题要立意高远;处理好主题与分议题的关系;注意议题的高效性;议题表述要准确;议题要符合会议权限)会议参加者会议规模和层次会议时间(会议日期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会议的主要领导、嘉宾和演讲人能否在预定时间参加会议;与会者是否有足够时间准备相关文件和发言材料;会议的各项组织和准备工作是否有足够时间完成;会议具体日期是否具有政治上、宗教上和民族风俗上的敏感性 会议日期选择还应注意以下要求:尽量避开节假日;避免在与会人员工作繁忙的时候召开;避免与同类型的会议或活动相冲突;尽量选择在消遣旅游的淡季)会议地点(选择会议目的地需考虑的因素: 能否获得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否突出会议主题;能否创造良好的会议气氛;会议总成本(含住宿、餐饮等);交通的便利性(会议代表距目的地的距离);会议设施和住宿、娱乐等相关设施;其他(目的地形象、气候、旅游资源等)选择会议场所需考虑的因素: ;地理位置(与机场、酒店和旅游景点的距离);服务设施和项目;服务人员水平;收费标准;安全性可供选择的会议场所类型 :会议/会展中心;酒店;大专院校;市政设施;其他)会议日程(会议日程是会议各项活动在会议期间按单位时间的具体安排。充分考虑会议的形式和时间期限;准确把握会议各项活动的关系,突出会议议程安排;做到全面、具体、轻松、紧凑)会议宣传推广计划(包括媒体计划、宣传资料的设计印刷、会标征集、公关活动等。)会议预算(会议收入:政府行政经费划拨;主办者拨款;与会者的会务费;社会赞助;有偿广告;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业务代理费或佣金、资格费;其他收入,会议支出:行政办公费;营销、宣传和公关费用;场地和设施租借费用;购买其他会议企业服务的费用;工作人员的工资;礼品、赠品的购买或制作费用;税金;其他费用)会议服务方案和工作进程表(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接待、社交和文娱活动、旅游活动、会议材料制作与印刷、视听设备、展览、记者会和其他相关服务方案以及危机处理预案、会场临时工作人员安排等)
二、会议营销阶段
(一)会议营销的常用手段:印刷品广告 直接邮寄 电话营销 电子营销 新闻宣传和公关活动
(二)会议营销材料的主要内容:会议主办者的名称和邀请词 会议日程和主要发言人、演讲人简介 会议地点的情况介绍 与会的名人名单 会议报到注册信息 会后外出考察或旅游观光活动
三、会前准备阶段
(一)制发会议通知(邀请函)
(二)制作会议证件
(三)准备会议文件与材料
(四)准备会议物品和设备
(五)会场布置
1、会场座位格局设计和安排(上下相对式;全围式;半围式;分散式;并列式)(2、座区划分与座位排列
3、会场装饰(会标会徽标语旗帜植物和花卉灯光)
4、主席台布置(座位格局讲台话筒休息室座次安排)
5、座位标识(座次图指示牌座位号标识团组标识席卡)
(六)会前检查(1、发现问题
2、调整计划)
四、会议实施阶段
(一)会议的接站工作
(二)会议的现场报到
(三)特殊人员的接待
(四)危机和紧急事件处理
(五)会议的返离工作
五、会后阶段
(一)会议的善后工作会场清理(会议决算会后宣传会议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向与会者寄送感谢信和会议刊物)
(二)会议评估(1、会议评估的目的:了解会议目标是否得到实现;与会者的满意程度;会议的成本效益;以后的会议需要进行哪些改进。。。。
(三)会议总结(撰写会议工作报告;召开总结大会;举行庆功宴)
第四节会议服务
一、会场服务:
(一)会场布置(礼堂式(上下相对式);围桌式;围桌式;论坛式;报告会式)
(二)报到与签到服务
(三)礼宾礼仪服务
(四)危机处理
二、住宿服务
三、餐饮服务
四、交通服务
(一)接站服务
(二)迎送交通工具与陪车
(三)返离服务
第四章 展览
展览的定义:展览是在特定的地点和期限内,通过物品的展示,以达到商品、服务和信息交流目的的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一)按展览的内容划分:
1、综合展
2、专业展
(二)按展览的性质划分:
1、营利性展览
2、非营利性展览
(三)按展览涉及的地域范围划分:
1、国际展
2、国家展
3、地方展
4、独家展
(四)按展览举办地划分:
1、国内展
2、出国展
世界五大车展:北美底特律车展 巴黎车展 日内瓦车展 法兰克福车展 东京车展
第二节 展览的运作过程
一、展前准备阶段
(一)展览项目策划
(二)展览的申办
(三)展览营销
(四)确定参展商并签订合同
(五)展品运输
(六)布展
(七)预展
二、展期工作阶段
(一)开幕管理
(二)专业观众登记
(三)展览期间现场管理与服务
(三)展览期间现场管理与服务
1、人员进出管理与人流控制(参展商、观众等所有人员原则上须凭证件进出展览场馆。证件不得转借、变卖、涂改和一证多用。证件一经制作,不予更换(姓名、单位等)。参展商和组展商工作人员比观众早半小时入馆,进行接待准备。展览工作人员、观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前出馆,参观人员停止人馆的时间应比清场时间早半小时。展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展馆里的人流量。)
2、展览秩序和环境维护(展位管理:针对参展商可能将展位转让或转租(卖)的情况,制定比较严格的规
定。展品管理:所有进馆物品需接受保安人员的安全检查,原则上展览期间展品一律准进不准出。未经申报或未通过组展商审核同意的展品不得参展。展会开始后,未经组展商许可,任何展品不可从展台或现场撤走。在展会未结束前,任何展台不准拆卸。展品的摆设不得超出参展商展位,不能占用过道及过道上方的空间。专业展通常禁止在展览会现场销售展品。宣传品管理:参展商只能在自己的展位派发各种资料,不得在他人展位和通道上派发,也不得在通道上摆放宣传品和宣传资料。噪音控制:为保证一个相对安静、有序的展览环境,组展商通常对展位发出的音量做出控制,使其不对观众或其他相邻的参展商构成干扰。声像设备的音量应低于50分贝。现场清洁:组展商要负责展
览场馆公共区域的清洁工作和清运垃圾,同时向参展商提供展位清洁有偿服务。
3、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现场服务(展馆内通常设有商务中心,组展商在现场也会设置办公室或总服务台。商务中心可提供翻译、出口贸易咨询、酒店住宿咨询、会议旅行安排及电话、传真、复印、打字、票务、外币兑换等服务。现场办公室则随时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咨询服务。现场服务台的服务项目包括:负责咨询、接待、办理布展手续等相关事项、受理申报加班、受理水电申报及设备租赁和安装、消防咨询、清洁押金及有关收费等。)
4、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展商可以安排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受理发生在展览现场的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投诉。规模较大的展会应邀请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驻展馆处理有关知识产权的投诉。如果展品被证明侵犯了知识产权,组展商有权要求参展商撤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展品,由此引发的后果由参展商承担,包括赔偿主承办单位因第三方指控参展单位和主承办单位侵权而引起的一切费用与损失。)
5、安全保卫工作(组展商应制定和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要求参展商指定安全保卫具体责任人,制定安全保卫措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展览期间,组展商要对展会提供安全保障,展馆出入口要安排保安,展品出入馆要登记,防止可疑人员进入和展品被盗。同时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转。但组展商只负责一般性安全保卫,通常对展会期间具体参展商发生的意外人身伤害、展品遗失或损毁不承担任何责任。)
6、开展参展商和观众意见调查
7、接待重要领导和贵宾参观和视察
8、安排新闻媒体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
9、展览相关活动(如研讨会、表演、评比等)的协调管理
10、核对展览租用面积、参展类别和各项服务收
费,为展览闭幕后的结算作准备
11、与有关方面商谈下届展会的合作与代理事宜
12、为下届展会招展和预订展位
三、展后阶段
(一)撤展
(二)后续工作
(三)评估和总结
第五章节事
一、节事的概念:节事是面向大众,根据特定主题举行的日常生活体验以外的群体性娱乐休闲活动。(广义的节事与我们所说的会展概念相同。狭义的节事不包括展览、会议和奖励旅游,一般使用FSE(Festivals&Special Events)一词,即节庆和特殊事件。)
二、节事的类型
(一)按活动的属性分1传统节庆活动 2现代节庆活动3体育赛事4文化娱乐盛事 5其他团体活动
(二)按活动的影响分类:
1、国际性节事
2、全国性节事
3、地区性节事
(三)按节事的组织者分类
1、政府性节事
2、民间性节事
3、企业性节事
(四)按节事的主题分1以风物特产为主题2以文化为主题3以自然景观为主题4以民俗为主题5以宗教为主题 6其他
(五)按节事涉及的内容分类
1、单一性节事
2、综合性节事
世界三大体育赛事:奥林匹克运动会 世界杯足球赛 F1(一级方程式赛车)
四、节事的特点:大众参与性 民族性 文化性 传统性 经济性 其他
节事策划的原则:1大众化原则 2系统性原则3确定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参与性原则6 市场化原则
第六章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的本质: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激励措施。
奖励旅游的形式:既表现为一项特殊的旅游活动,又具有会展活动的显著特征,是旅游与会展的综合体。奖励旅游的参与主体:奖励旅游者、奖励旅游主办者和奖励旅游服务商。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奖励旅游的含义:
(一)管理手段
(二)精神奖励和长效激励
(三)绩效标准
(四)公费活动
(五)特殊旅游
二、奖励旅游的类型
(一)按目的划分的奖励旅游类型:1慰劳型2团队建设型3商务型4培训型
(二)按活动模式划分的奖励旅游类型:1传统型2参与型
三、奖励旅游的特点
(一)高端性1需求档次高2经济效益高
(二)独特性
(三)创造性
(四)文化性
一、奖励旅游的操作机构
(一)全面服务型奖励旅游公司
(二)“完成型”奖励旅游公司
(三)设有奖励旅游部的旅行社和航空公司
二、奖励旅游的操作流程
(一)了解奖励旅游市场需求,开展市场营销
(二)确定实现奖励旅游的工作目标
(三)制定绩效标准
(四)进行内部沟通与宣传
(五)精心选择旅游时间
(六)严格选择旅游目的地
(七)提出奖励旅游活动方案及具体日程安排
(八)奖励旅游方案和日程的审核与批准
(九)奖励旅游活动计划方案的实施
(十)提供完善的奖励旅游后续服务
一、奖励旅游的发展趋势:
(一)文化性增强
(二)奖励旅游与商务活动相结合(三)参与性奖励旅游崛起
(四)旅游形式多样化
(五)深度旅游增加
三、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措施
(一)加快奖励旅游市场的培育
(二)设计高水准的奖励旅游产品
(三)加大国际市场促销力度
(四)提升奖励旅游企业的实力
(五)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第七章 会展业
会展业的定义:为会展活动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集合。
二、会展业的构成(一)直接会展企业
(二)间接会展企业
(三)会展组织
第二节会展业发展的条件和SWOT分析
会展业发展的条件
(一)区位条件
(二)设施条件
(三)人员条件
(四)科技条件
(五)安全条件
(六)形象条件
(七)外部环境条件
二、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被广为应用的系统筹划方法。SWOT为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分别代表:Stength:优势、强项Weakness:劣势、弱项;Opportunity:机遇、机会;Threat:威胁、挑战。
其中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
SWOT分析的步骤
1收集、整理和分析会展举办地的有关会展发展的各种内外环境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环境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
2详细的鉴别各种环境因素,判断并列出该会展举办地会展发展的各种优势(有利的内部条件)、劣势(不利的内部条件)、机会(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威胁(不利的外部条件)
3对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以选择的会展发展战略和对策
第三节 会展业的管理
一、国际会展业的常见管理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
(二)市场主导型
(三)政府市场结合型
第八章会展市场
(一)对“市场”的几种理解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2市场是经济关系的体现
3市场是某一产品的现实购买者或潜在购买者的总和
会展市场的定义:广义——会展市场,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组织或个体实现效益、供给或需求的,一系列集中时间,空间的交易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狭义——会展市场是指会展需求市场。会展市场划分的意义:
1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会展目标市场
2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对目标市场进行会展产品的开发
3利于针对会展目标市场进行促销4利于开发更广阔的会展市场
一、会展市场的参与主体
(一)供给方面的参与主体1政府2会展计划者3专业会议组织者和展览公司4目的地管理公司
(二)需求方面的参与主体
(三)其他中介组织
5.【艺术概论重点整理】 篇五
(需记忆的标识)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
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基本特征)
(需记忆的标识)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艺术形态
(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根据形象符号体系的不同——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深层的主、客观因素不同——双向组成、可能双向转化)外在、内在、外内在综合性 表现:主体精神和艺术家传达自我思想情致的方式,分为三个交叉性层次 特点:
强烈的主体性(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对象化的存在(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个性是艺术的灵魂。)、美的形式构成★★★★
1、时间艺术(音乐、文学)音乐、文学(诗词)的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序列里动态性地实现的。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特性使这类艺术和时间结缘,在时间里显示它的生命活力和魅力,所以在美学上把它们称为“时间艺术”。
2、空间艺术(绘画=形线、明暗、色彩、雕塑=三度空间性)空间艺术的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地展开。
3、时空艺术(舞蹈)在空间里有程序的展开动态形象,又在时间里延续变动着空间样式
★★
4、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一般诉诸视觉感官。符号体系是静态性的,带有按照自然原型准确塑形或变异塑形的特质,给人以视触感觉,仿佛是可以看见、可以触摸的实体存在。
绘画、雕塑属于造型艺术。摄影、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建筑的一部分,也可划归造型艺术,但又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5、非造型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一般诉诸听觉感官。符号体系是动态性的,带有超越物象原型、自由变化的特质,给人以听触感觉,仿佛是转瞬即逝、扑朔迷离、虚幻性的精神存在。
音乐、舞蹈是有代表性的非造型艺术。建筑基本上划归非造型艺术是因为它的某些音乐性特征。
6、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文学、音乐、建筑、戏剧·表演)是这种综合性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形态 ——
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正确处理演员的“自我”与戏剧中“自我”的矛盾是表演艺术独特的美学课题,基于上述命题产生了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忘我-酷似真实-寓教于情之乐 布莱希特体系:间离效果和史剧诗-本质真实-寓教于思之乐 梅兰芳表演体系:寓教于美之乐 —— 建筑
实用、坚固、令人愉快(三要素)★
古希腊三种柱式:多利亚式:庄重、森严、雄伟具有男性雄健之美;爱奥尼亚式:谨细、精致、温柔具有女性之美;科林斯式:布满雕饰、花盆具有高贵、华美的感觉。★★
(应用)艺术形态的构成的三种方式:★★
艺术形态本体不仅与物化结构和符号体系相关,而且与它深层的主、客观因素不同的组成方式——双向组成和可能双向转化相关。艺术形态深层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组成方式,以艺术家自我主体性为出发点,获得不同的实现,大体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绘画-雕塑-建筑 第二种方式: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音乐 第三种方式: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整体性显现。综合艺术、书法
这三种方式,都是“心”和“物”在艺术中的双向组成关系。其中经常由一方面转化为另一方面,既呈现为双向转化的微妙过程,又呈现为艺术形态的复杂性、交叉性、多元性和多层次性。艺术形态深层的精神构成方式只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 ★★★★
中国书法为什么能够成为艺术品?
书法,可归属于第三类艺术形态构成——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
1、从象形因素出发,中国文字的发展成熟可以分为三期:纯图画期、图画做文字期、纯文字期
2、从用笔的因素讲中国书法艺术四要素:用笔、结体、意态、风神
★★★★
音乐:以流动的、有组织的声音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
文学:通过语言符号这一特殊的物质媒介,通过诉诸想象,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美术: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和物质材料,利用平面或空间,创造出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形象,进而给人以美感的客观对象,又称造型艺术。
舞蹈:以人为物质材料以动作姿态为语言,在时间的流程中以占有空间的艺术样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舞蹈的三要素:姿态、结构、动作)芭蕾舞是西方古典舞蹈最典范的形式孕育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国,兴盛于俄罗斯。)
戏剧: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们因素于一体,通过演员的表演,向观众展示艺术化生活的艺术。戏剧中最基本的情感符号是动作。戏剧动作是经过组织的连续性动作系列,它造就了一个完整的戏剧情境,还能预示未来的发展。道白是戏剧动作的精髓。
电影: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艺术的发生★
对于艺术的争论艺术界虽众说纷纭,但是公认的有以下两点:首先,承认艺术是人的创造物而非自然存在物;其次,艺术这种创造物的主要价值是供人们观赏,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其他实际功利性的用途。
原始“艺术” ★★★(实用功利)
是人类最早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对于原始人来说它主要价值是实用功利属性而非审美属性,是后来艺术史概念上引发出的特定含义
★★★★
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恩格斯)劳动说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人类的美感最早来源于工具的加工制作活动中。
优点:艺术起源于劳动,虽找到了艺术发生的终极根源,并能解释部分原始艺术现象。
缺点:只注意到了劳动的具体艺术形态发生之间表面的、直接的联系,而没看到人类的劳动实践是通过对整个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如意识与观念,本能冲动,社会组织形式,人类体质形态,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间接地、深层地、广泛地给美术发生以影响的。
★★★★
为什么说艺术最早起源于劳动说(原始艺术与劳动生产的关系)
1、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是和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或者本身就是劳动生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间接地为生产劳动的目的服务。
2、原始艺术与劳动生产的紧密联系还表现在它所描写的内容上。如:原始氏族的洞穴画等。
3、劳动对艺术发生要作用,同样表现在艺术的形式方面。如原始艺术中的音乐、舞蹈都是和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4、艺术与劳动的密切联系甚至可以从语源学上得到支持。
总之,艺术最初是从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生产劳动之中萌发的。
★★★★
促使艺术发生的学说
1、模仿说:有关艺术起源的理论之一。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再现模仿,系统论述这一理论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有关艺术起源的理论之一。康德、席勒、斯宾塞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
3、巫术说:有关艺术起源的理论之一。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首创一理论的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4、表现说:有关艺术起源的理论之一。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持这一理论的有法国美学家维隆、雪莱等
艺术发展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历史的传承关系、艺术形式表象方面、内容方面、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 ——
北魏雕像秀骨清像:最早的北魏时期雕塑的佛像以麦积山的为典型,所谓的 “秀骨清相”是指长脸细颈、瘦削轻羸、衣褶飘举脸上露出一种洞查宇宙人生奥秘的哲人的微笑,一副超凡脱俗的出世之态。★ ★★★★
“三一律”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尤其是悲剧)必须遵守的创作法则,其主要内容是“要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的充实。”
艺术在文化中的位置★★★
从总体上讲,文化大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大要素,在精神文化中,包含着艺术这个子系统。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艺术与宗教、道德、哲学、政治和科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艺术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他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影响着它们。所以艺术与宗、道、哲、政治和科学之间有着不能相互代替,但又相互影响、互相渗透的关系。具体去原版里看,P10。
★★★★
艺术的功能有哪些?
审美(最重要最基本)、认识、教育、娱乐、社会组织 ——
艺术的社会功用
答:艺术的社会功用有审美功用、认识功用和社会组织功用,其中审美功用是艺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社会功用
其余功能说明具体去原版里看,P11。
★★★★ 艺术作品
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是“意象”的物态化,是“有意味的形式”,是审美对象。——
为什么说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详见P12 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它是艺术实践这种独立自在的活动产物。—— ★★★★
“意象”是艺术家头脑中的“意念”和现实生活中“物象”的结合体。
“意”是指: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象”指具体生活中传达出来“意”的物象。
★★★★
六法论:(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所提出的六法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根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六法论中所讲的“经营位置”即 构图
艺术作品的“意蕴“就是艺术作品内涵外显的一种精神意境或意味。指艺术作品呈现的客观存在于有限中体现出的无限,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
简析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工具等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称为艺术语言。
首先,艺术也是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与手段。
其次,艺术具有完备的语言体系,即艺术家不需要依赖其他语言、不求助于其他语言手段的协助就可以表达创作意图。——
各门艺术的艺术语言:★★★
1、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有:点、线、面、体、空间、光线、色彩、材质、肌理等。其中点、线、面是描绘塑造形体的最基本元素。在美术语言中,色彩和光线是极富感情色彩的元素,而色彩则更具有情感性与象征性。
2、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
3、音乐语言的主要因素是旋律、节奏、调式、调性、节拍、和声、曲式等,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4、建筑以空间组合、形体线条、色彩、光影、质感和装饰等艺术语言,构成建筑形象。
5、工艺美术以材质、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语言构成工艺形象。
6、舞蹈主要以人体本身的动作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来传达内在的思想感情,塑造舞蹈艺术形象。舞蹈是用动作“说话”的,其艺术语言就是“动作”,这种动作是经过高度美化和规范化,具有严格程式性、具有自身节奏和韵律的动作。
7、戏剧:演员表演是处于戏剧戏曲艺术中心地位,动作是戏剧艺术语言的最核心部分。
8、戏剧和电影都是综合艺术,二者的艺术语言带有综合性,既包含文学语言,也包含造型语言和音乐语言等因素,但又都有各自的特点,戏剧主要以演员的形体动作和台词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电影则是以它自己的镜头、画面、蒙太奇等来创造出艺术作品,传达创作意图、塑造艺术形象的。
9、电影电视艺术统称影视艺术。影视艺术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接近于绘画的造型因素的表现力。表现手段包括镜头、画面、声音、蒙太奇等,能动地和逼真地再现生活的图景。(镜头是指电影摄影机从开机到停拍,只要中间不断开,所拍摄的这一段胶片所包含的画面。蒙太奇一词来自法文,是建筑学中一个名词的译音,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借用到影视中就是实现画面、镜头、声音等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是影视艺术特有的重要表现手段。)
艺术语言的功能: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艺术语言具有独立的审美功能。★★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也指艺术作品所创造出来的典型形象。★
★★★★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
答:这是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尔-贝尔在本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艺术理论。即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特征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有意味的形式就是激起人们的审美感情的形式,如绘画作品中由线条和色彩等因素以特定的艺术方法构成的形式或形式关系,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双重属性是指:审美属性与商业属性,其中艺术的审美属性是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 为什么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是本质属性★★
1、在本质上艺术作品是审美活动的产物。因为它所具有的客观属性——比如音乐作品中的音响效果、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并因此而产生一系列的审美活动。
2、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还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创造了美的新形式——艺术美,这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孕育的智慧结晶。艺术美(或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
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现实美是第一性的,艺术美是第二性的,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深化和升华,是审美创造。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类的现实生活,来自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的物化形态。—— ★★★★
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要尊重艺术家的版权)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价格基本是正比的,但从艺术本身来讲,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格具有不同步性的特征。作品的商业价格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两种价值的评价标准。有差异就有矛盾。
尊重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和版权,不仅是对艺术家付出辛勤劳动的肯定,还是维持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平衡的重要法则。只有尊重艺术家的知识产权和版权,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得以长期稳定的体现促进艺术创作顺利进行,艺术健康发展。
★★★★ 艺术世界的构成
是由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者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艺术家及他的创作活动是艺术世界的主导因素。
艺术家的特点: 主体性、情感性、创造性。★★★
主体性:
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其表现在艺术家首先是个思想者,即成熟的世界观。还表现在艺术家必须是具有独立人格,淡于功名、志行高洁的人品以及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2、艺术家的主体性还在于艺术家主体的情感特点。所谓的情感主要是指艺术家对所表达事物的强烈情感倾向,有时称为艺术激情,这是作品产生强烈感染力的原因。
创造性:
1、卓越的艺术素质: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艺术素质与天才。
2、丰富的知识修养。艺术创作性要求艺术家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艺术修养。知识和修养是艺术家后天专业训练和文化教育的结果。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对艺术创作非常重要。
3、高超的艺术技能。艺术创造性要求艺术家应具有熟练的艺术构思能力和运用一定物质手段将其创造意图传达出来的能力。
—— 艺术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丰富情感、个人天赋的敏感与纯真、丰富的艺术鉴赏与创造经验、广博的文化修养、高超的艺术技能。集体无意识:★
每一个民族都因为其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生活条件、社会制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心理,体现着各民族的审美特点,形成各民族的艺术精神。这些民族心理因素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融入到了艺术家个体的血液、灵魂中,是一种“集体无意识”。
艺术创新★
是基于艺术传统发展而来的艺术表达内容、艺术表达方式的变革,是一种新面目、新风格的创造.艺术创新主要是观念的创新,作品形式、艺术语言、艺术技巧方面的创新只是内在创新变化的一个反映。艺术创新就是超越,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其他人以及超越自己。“重复”就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对别人的重复就是没有创造性地模仿别人。——
为什么说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新)★★
1、创新是社会生活演进的客观要求。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更新性要求艺术家不断创造。
2、创新是艺术欣赏者审美需求变化决定的。求新、求奇是艺术欣赏心理的特点之一。
3、创新是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体现所在。“重复”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艺术家只有不断进行创造,才能保持其艺术的生命力。
艺术创新与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的内涵:所谓艺术个性就是在一定的先天条件、世界观、生活体验、艺术修养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审美理想、感情气质及艺术才能等体现出来的独特性。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使其得以进行创新的内在原因。个性是一个艺术家区别于其它艺术家的标志,没有形成独特个性的艺术家的作品是缺乏独特感染力的。
个性创新与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
艺术创新根源于艺术家独特艺术个性的形成,而艺术家艺术个性的成熟外化于艺术作品就形成了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性成熟的标志。而艺术风格相近的艺术家集群就形成了艺术流派。艺术家怎样才能有所创新?★★
强化创造意识、高扬开拓精神、积极碰撞与独处感悟互补、信赖直觉、捕捉灵感、合理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寓于创新。注重艺术个性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在尊重艺术家先天性格和气质类型的同时扬长避短。
艺术家的作用与价值★★★★
艺术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审美需要的体现。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他对人类自身完善和寻找人类自身价值上所起的作用,是从事其他社会职业的人所不能代替的。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艺术家,是因为人类需要表达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作为专门从事审美创造的艺术家来说,其存在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记录、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并表达其评价和感受,以此来体现其所处时代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追求。
首先,艺术家的作用体现在艺术家的劳动成果中。
一、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记录生活
二、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人类感情体现审美理想
三、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体现人类理想
四、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还有调剂人类精神的作用。
其次,除了通过艺术作品体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艺术家本身以个人的人格魅力也启迪着人们的思想,以自身个人魅力对人产生启示也是艺术家作用与价值体现的重要方面。——
艺术家的价值★
艺术家的价值是指艺术家存在的意义。艺术家的价值可分为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两种。艺术家社会简直的高低在于他对社会所起到的实际作用的大小。艺术家的本体价值是指艺术家对社会可能起到的作用,或者说他具有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潜在能力。艺术家的本体价值一般大于社会价值。艺术家的地位★★
艺术家是其艺术世界的主宰。艺术家的地位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变化,其地位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艺术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艺术家的地位。
1、不论艺术家从事哪种艺术创造,其社会角色等同于其他社会劳动者。
2、艺术与文化中的其他门类有着同等的地位。
3、政治经济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基础,同样是艺术存在及发展的基础,艺术家的地位也必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基础及其他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艺术创作★
是指艺术家、创作者精神实践活动,是艺术构思和意向物化的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是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自律性与他律性
艺术他律性:艺术作为整个文化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精神、文化现象--政治、宗教、哲学、法律等相互理论观点相互影响。
艺术自律性:艺术自身的规律。艺术自律性是自在自为的,在人类艺术地认识世界、审美地体验世界的无限推移深化着、丰富着、发展着、拓展着。
艺术自律性与他律性处于往还张弛的交织中。曲线形、迂回式的发展。
★★★★
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
(1)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2)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3)构成论实验性艺术(4)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
一、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
定义:再现论,是表述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互相关系的理论。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模仿,通过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和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
代表人物: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人物是苏格拉底
达芬奇是再现论的阐发者和实践者,艺术家的心灵应该像镜子一样映照自然。
再现论和再现性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的关系:再现论和再现性艺术,多以现实主义的某些基本原则或元素为原点,加以拓展的。
二、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
定义表现论是表述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俄)、苏珊格朗(艺术是情感的符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潜意识学说)
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的特点作用:表现性艺术,重视主体意识、重视创造个性,重视有意味的形式,在20世纪人类审美领域的开拓方面有它的积极作用和贡献。东西方的艺术的交叉发展
三、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
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是“非模仿、非再现”,而是“纯精神、纯形式”的表现形式。成为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一种势态。
四、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的定义: 西方古典与中国古典美学的不同:
西方古典美学,把自然看作是艺术的对象,“人”则是自然最高的造物,人,是自然宇宙的中心。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自然山川,把自然山川之美看作造化之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观”、“文质统一观”四方面是中国艺术精神及自然论的充分体现。(以下例子要求能学会应用)
1、天人统一观: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现代意义的诠释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它不同于西方的再现论,再现论把人和自然的关系摆在对立的位置上;也不同于西方的移情论,移情论把人和自然摆在并列对等的位置上。例子:
老庄美学---“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易经》的太极图 北京天坛:“天圆地方”说
中国园林建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心物统一观:心与物、审美主体意识与审美客体本质之间存在着对立和矛盾,求取对立统一,和谐处理相互矛盾的元素,是中国艺术美学的一条规律。(今天称之为艺术的辩证法)例子: 唐代张璪:“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即要求主客观的契合统一,同时要求经一部把艺术的审美对象有外部世界潜入内部世界,把客观对象特征的认识转性为对主观感受、情意的抒发。明代王履:“吾识心,心识目,目师华山” 宋代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一画论
3、神形统一观是针对形与神的关系所提出是中国表现性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是指审美主体内心世界洞察性的感悟活动与对象客体内心世界息息相通,神交默会神形统一。
例子:顾恺之画论中作提出的是“以形写神”,“悟对之通神”是形神统一命题的里程碑。南齐画家谢赫提出六法论,以“气韵生动”为第一条,是对“传神写照”理论的天才发挥,成为神形统一观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4、文质统一观:和质的关系,是指艺术外在美和内在美、形式美和意蕴美的关系,他指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文”是指外表或彩饰,“质”是指品质或本质。从陆魏晋南北朝机《文赋》与刘勰的《文心雕龙》来看,“质”偏重于风(情)、骨(理)神、形诸因素。“文”偏重于文辞、笔墨语言、技巧等。
★★★★
艺术创作过程有哪些?
(1)生活体验—形成审美经验(2)艺术构思--自然心灵化(3)艺术表现--心灵物化 ★★★★ 灵感
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它长期潜伏于艺术家潜意识之中。在某种机缘之下“灵感”成为创造性高潮来临的信号,成为精神高度集中自由观照的闪光。他是一种直觉式的顿悟一种突发心灵的奇观。★★★★ 艺术的气势
在艺术中的“气”是指艺术家内心世界思想情感的运动形态,是客观世界激起的主观世界情感波澜和起伏变化。“势”是创造者主体的精神活力与客体生命活力交融而形成艺术生命的开合与节奏。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气势总体效果和表情的联系大约是在三个不同的层次实现的:外层的“自然表情”中层的“语言表情”内层的“气质表情”、艺术世界的诞生过程层次:
外景层:倾向再现,倾向表现,自然的,构成的。中景层:具象化、抽象化、意象化,纯几何平面化。
内景层:分别以情与理的平衡,唯情的,浑然天成,唯理的四条通道实现有意味的形式。★★★★
举例说明艺术世界的四种创作类型。
(1)再现的、具象化、情理平衡的艺术世界:《蒙娜丽莎》陈丹青的《西藏组图》(2)自然的、意象化、情景交融的艺术世界:齐白石提出“太似则媚俗”
(3)表现的、抽象化、唯情的艺术世界:马蒂斯《红色大画室》(4)构成的、几何化、唯理的艺术世界: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移情论”“应和论” ★★
“移情论”“应和论”都是试图审美经验中主客观相互关系的命题。只有当主观心境和客观自然地特质、秩序和构成极度吻合,达到相生相应的程度时,才能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但是移情论提出者里普斯的观点是强调审美活动中主体对课题情感的灌注、移置。应和论的提出者波特莱尔把象征主义概括为“融洽或无间”、“含蓄或无限”两个特征。★★★★ 异质同构论: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格式塔心理学派把自然、社会、人、宇宙作为物理的、生理的、生命的、心理的整体,完整形来认识,并提出 “异质同构论”来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特别是其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世间万物都可归结为某种“力的图式”。任何事物只要其“力的图式”在结构上同人类情感中力的作用相似相近,达到同样丰富复杂的水平,那么这些事物就具有了与人的感情相应和的形态,具有了再现性的或表现性的或象征性的审美价值,从而获得认同。(异质同构的命题对于社会倾向性极强的某些艺术创作明显存在局限和不足。它偏重于形式,不能取代现实主义典型化的创作理论和原则要求,却有可能充实补充强化它的表现力。)
艺术创作的主体条件:
1、艺术天赋和敏感。
2、才能和技巧,勤奋和修养。
3、艺术的独创性。
天才与才能的区别:★★★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个性化,创造出产品,使心灵深处的意蕴得到传达——“外射为现实现象”,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本领才能实现。“这种特殊的本领叫做“才能”。单纯的才能只能在艺术活动的某一方面达到熟练,而天才却能达到艺术本体世界的完备,给一般性的艺术本领灌注生气。在培养和运用这种本领中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活力,这是能真正能创造艺术世界的活力。
★★★★
艺术的程式、经验与艺术独创性的关系。
艺术的程式、经验与艺术独创性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艺术创造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也就是任何艺术家如何对待传统模式--前人的经验和成果的问题。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忽视传统,信手涂鸦会使艺术家陷入迷乱无效的随意性之中,(英)贡布里希也曾用“模拟图式是掌握模拟现实的造型前提”来说明重视传统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过分依赖传统模式,就会重复着别人流于为别人重复,从而淹没在普遍性之中,完全失掉特殊性从而失掉艺术本身。另外我们也从艺术大师的艺术经历中得出“图式模拟—变异—独创”的规律性性踪迹。从习得程式开始,吸收变异,到独创是层层发展递进的关系。
★★★★★ 考核知识点
希腊三大悲剧: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索福克勒斯《俄狄普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 荷马史诗=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歌德《浮士德》(六十年创作)。★★★★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施特劳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 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比才歌剧《卡门》
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 ★★★★ 考核知识点
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德彪西《雨中花园》;
悲剧,“酒神”;喜剧,“日神” “画眼”整个构图的神情集中点 艺术批评被称为“运动着的美学”。“比较宗教学”的创始人麦克斯’缪勒
★★★★ 考核知识点
1、“竹林七贤”指三国魏七位名士的合称,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集于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
2、“元四家” 指元代中国画史的四位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其共同特色是“雅洁淡逸”的山水画风,对中国水墨画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3、“匠气”是指艺术作品中只有呆板、空洞的技法而缺乏情感灵魂的那种庸人习气,能工巧匠能否成为艺术家,其思想和内涵起着决定性作用
4、李可染: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要用最大勇气打出来。解释了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
1)塞尚是站在西方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由“再现”转向“表现”那条横平线上的第一个人,“现代艺术之父”;
2)康定斯基,“热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冷抽象”的代表。3)米罗被,“符号创作”的先驱;克利,‘符号魔术师”。4)孔子被推祟为中国音乐艺术精神的最早最伟大的发现者。
5)南朝宋画家宗炳《画山水序》中越发相信审美主体精神映照自然的创造力。
6)中国现代艺术,从木刻运动、话剧、电影、摄影艺术发源,赋与创作以现实的再现性内涵,由“五四”运动开始到三十年代初,拉开了中国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的序幕。
7)第一幅逼真地再现真实景物的图画是瑞士画家康·威茨(1400—1446)为日内瓦创作的祭坛画。8)尼德兰的凡·爱克发明了“蛋彩画法”,制成有光泽的油彩,成就了早期极辉煌的肖像画。9)鲁迅,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新文学作家,《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10)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变形记》,表现性文学作品。
6.新闻学概论重点 篇六
第一节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变动越剧烈,越需要新闻;关系越密切,越需要新闻。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1)新闻内容已事实为依据 事实特点: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 2)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1、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决定了新闻的选择性。
2、媒体有自己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领域。
3、新闻事实的选择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和背离歪曲事实,而是要按照事实本来面目全面准确地反映事实。
4、实践是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准。第三节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
2、事实需要经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3、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第四节 新闻的基本特征
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新闻真实的三层含义:
1、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2、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3、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要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新闻真实的本质
1、新闻真实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实
2、新闻真实是符合论意义上的真实
3、新闻真实是“质”“量”统一的真实性
第二章 新闻真实
新闻真实观在中国的演变: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规避法律风险和舆论指责,报界流行“有闻必录”说的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为树立新闻专业精神和提升记者社会地位,学界提出了“客观主义”说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战时舆论动员,新闻界提出了“存大信,失小信”说的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为划清与资产阶级新闻真实观的区别,建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本质真实”说的新闻真实观 新新闻主义的真实观:
新新闻主义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用文学手法报道新闻,写作“读起来像小说的新闻”;新新闻主义反对价值中立,主张把报道内容建立在对自我感受的描写上,试图改变新闻界过分依赖新闻源的传统;新新闻主义主张展示场景变化,充分记录人物对话,以细节刻画人物,常常出现第三者的观点。
互联网时代新闻真实的新变化:“有机真实” 进入新的有机方式;“前瞻真实”成为新的真实类型; “整体真实”获得新的实现可能; “真实确证” 面临新的方法困境 第一节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1、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W”要准确无误。
2、事实的细节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3、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
4、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第三节 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前提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
第三章 新闻价值 第一节 新闻价值的内涵 1)新闻价值产生的前提
1、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第一个前提。除此以外,还应包括传受双方的信息势能的位差、接受者的“不知”、接受者的兴趣、关心和需要等。
2、新闻价值的理念,揭示的是一种实用意义的社会关系,要有传者和受众共同来完成。
3、以受众对信息的使用价值的判断为出发点。
2)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它对媒体来说是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对事实的选择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使用价值。3)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新鲜性:事实在时间上的新近;事实在内容上的新鲜。
重要性:事实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大多数人关注的重要程度,即事实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性质。
显著性:事实能引起大多数人关注的程度。4)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1、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
2、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求是客观的。
3、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接近性:事实在地理上和心理上与受众接近的程度。第二节 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 1)新闻价值的发现
1、取决于客观存在的事实。
2、依赖记者的新闻敏感。2)新闻价值的呈现
1、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
3、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本 第三节 新闻价值取向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
第四章 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出近代新闻事业;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功能;新闻事业是提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新闻事业并不一定带有阶级性的:总体上看,新闻媒介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该国政治制度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印记。但这种总体认识不能直接用于说明具体的微观问题。在微观层面,并不是所有具体的新闻都反映国家或阶级的意识形态;观点对立的新闻也并不一定就有阶级性,也可能是同一个阶级、集团内部的不同观点,但可以说具有政治性。
报纸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以一致而坚定的复杂方法来施教,即使是最大的谎言,经过不断的重复叙述,亦可成为真理。因为群众对大谎话比对小谎话更容易相信。社会属性:新闻事业作为一种信息媒介和社会文化事业的特征。政治属性:新闻事业作为一种阶级舆论工具的特征。经济属性:新闻事业中剥离出来的经营部分作为信息与文化经营机构的特征。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章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新闻工作的党性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阶级属性和政党立场。
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立场):新闻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概括起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呼吸,共命运,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思想。
为社会主义服务(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自觉意识)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贴近”的内涵:贴近实际的内涵;贴近生活的内涵;贴近群众的内涵 新闻工作坚持“三贴近”的意义:“三贴近”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三贴近”是用新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立足于基本国情‘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正面宣传:正面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指新闻报道要及时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正面宣传为主的本义与实质,是要求新闻工作者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实事求是地报道社会主义中国的真实面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还应当讲求宣传的艺术性。
第六章 新闻宣传
宣传的含义:宣传是行为主体借助媒体传播特定内容,旨在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社会传播活动。
宣传的要素:主体、内容、媒体、形式、对象
宣传的特点:宣传的本质是劝服;以单向传播为主,宣传者处于主动地位;宣传的对象有两大类,同道者和未被卷入宣传的人群,而以后者为主要对象;宣传者的素养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宣传不是万能的,纯粹的技巧必须与环境背景相契合。
宣传的重要作用:个人宣传有利于塑造自身形象,有利于沟通和被人理解,有利于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国家、政党通过宣传可以表达和阐明自己的政策、主张、观点和要求,进而使人们接受这些政策和主张,并为之行动。
新闻宣传:形式多样的宣传的一种,力图以报道新闻而收宣传之效,常采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种基本形式。两者的紧密联系体现在:新闻宣传包含在广义宣传之中,具备广义宣传的一部分特质,属于社会传播活动,旨在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控;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新闻宣传的特点:新闻宣传必须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新闻宣传要求所报道的事实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新闻宣传是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新闻宣传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的宣传;宣传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传播活动
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新闻宣传的主要使命是动员和组织群众;新闻宣传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新闻宣传效果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接受和满意作为检测标准;新闻宣传要讲求艺术,端正文风; 新闻宣传要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
对外新闻宣传的定义:对外新闻宣传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国际社会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和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认识、观点和态度。
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第七章 新闻舆论导向
舆论: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舆论三要素:公众;事实;意见 新闻舆论的概念: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和表达公众意见,是一种特定的舆论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公众:新闻舆论的主体;事实:新闻舆论的客体;媒体表达:新闻舆论的表达形式
新闻舆论形成的条件:诱发新闻舆论的新闻事件;利于表达舆情的社会环境;有助舆论传播的新闻媒体
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新闻舆论的现实性:新闻舆论的现实性是指新闻舆论反映对象的时新性和传播效果的现实指导作用;新闻舆论的导向性:新闻舆论的导向性是指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是指新闻舆论对公众精神和道义上的感染力与感召力。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因: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做好典型宣传;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和人民的福与祸;坚持正确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导向是政治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把理论导向放在首位。新闻媒体理论导向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坚持正确政治导向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不应忽视其他方面的导向。
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新特点:传媒体制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统筹国内国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
第八章 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含义 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公开性
2、群众性
3、广泛性
4、及时性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监测功能 约束功能 警示功能 反馈功能
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1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3新闻舆论监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4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新闻舆论监督的客体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和公众人物。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1、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2、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3、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
4、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
5、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一)准确监督
(二)科学监督
(三)依法监督
(四)建设性监督 八,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1.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2.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3.接受党、政府和人民的监督
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会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影响案件的独立审判;
2、给案件当事人带来,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新闻出版自由: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
2、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3、出版自由:出版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
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一)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
(二)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对性
1、新闻出版自由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
2.新闻出版自由受到国家利益的制约
3、新闻出版自由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最广大人民共同享有的自由。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出版自由为前提。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充分自由和正确导向的统一。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坚持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第十章 新闻法治
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行政规章;
(六)其他法律依
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包括公民和法人。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四类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法治”:Ruled of law。法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概念,意指依法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状态和手段,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具有普遍遵守的法和保证法得以正确运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关与司法体系。
“法制”:Ruled by law。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第十一章 新闻事业管理
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事业管理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管理
新闻事业管理的对象
1、新闻产品;
2、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传播活动;
3、从新闻媒体剥离出来的单独经营的部分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管媒体
(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
(三)坚持依法管理
(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五)坚持群众参与管理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体制 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中央宣传部负责宏观指导,外宣办负责对外宣传管理和协调。十九大后,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职能。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特点
(一)党委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二)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三)法律法规管理与政策管理相结合;
(四)社会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五)新闻行业行为规范管理与道德准则学习教育管理相结合
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改革创新
(一)要大力推动管理观念的创新;
(二)深化新闻事业宏观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大一政治学概论重点】推荐阅读:
大一机械工程概论论文09-30
大一思修考试重点整理07-08
大一法理学的复习资料总结和考试重点09-30
马工程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10-04
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政治学概论》离线作业答案06-29
读《政治经济学概论》有感12-12
政治经济学自考重点06-28
00009政治经济学重点09-22
高中政治重点问题总结11-30
高一政治必修二重点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