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的审题立意

2024-11-06

高中作文的审题立意(精选8篇)

1.高中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一

高中作文审题立意要点

一、 命题作文审题要点:

(1)抓要素,定内容,高中作文审题立意。对于独词题,一般可围绕这个“词”,提出若干问题,再具体落实这个词所涉及的人、事、物、景等诸要素,确定作文的具体内容;也可以采取补充修饰限制语的办法,缩小写作的范围,将题目纳入自己熟悉的写作范围。

(2)剖析题目标志性词语,确定文章体裁。题目带“记”“我”的,可写成记叙文,有“说”“论”“议”“评”“驳”“ 析”“辩”等的,可写成议论文。

(3)抓题眼,理要点。题目是偏正短语的,写作重点往往落在附加成分上;题目是动宾短语的,写作时要抓住动词做文章;题目是并列短语的,写作时不要忘记二者之间的关系;题目是句子的,写作时要注意强调谓语。

(4)抓住背景与文题的联系,确定立意角度。背景材料与文题有内在的联系。要知道,无论选择哪一个立意角度,结合背景思考才是最可靠的。

此外,审题还必须注意审出题目的现实性、辨证性、独特性。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首先我们要明确“尝试”的含义。“尝试”,是实践、经历和体验的意思。

接着我们从选材上思考,不难想到题目是要求我们写自己的一次新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既然如此,那么取材的范围,可以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可就某一生活范围,写出自己在德、智、体诸方面(或一方面)成长中的新阅历、新体会,作文指导《高中作文审题立意》。立意的角度,可以写一次尝试的成功与体会,也可以写一次尝试的.失败与教训,还可以写一次由失败到成功的实践与感受;当然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文题,都要写出它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

另外从体裁来看,试题已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是记事的记叙文。

从写法上看,应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就此题目来看,单纯地叙述事情过程,而没有画龙点晴的议论和抒情,写不出体验和感受,是不切合题意的。我们既要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又要融议论、抒情于一体。

从语言上看,应当在准确、生动的前提下,注意语言富有生活情趣,耐人寻味。

再例如:1994年上海高考试题

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写一篇200字以内的说明性短文。

就题目来说它为偏正短语结构形式,中心词“店”是说明对象,定语“街头(或乡间)”,“小”限定范围:

①什么店不论,规模必须“小”,“小”是说明的一个重点;

②除了要有“方位”“坐落”和周边小环境的介绍外,还要有“小店”的风格和特点,这是本文说明的中心。

上海高考试题题目:我的财富

财富,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选取生活中喜欢的书、邮票、绘画、打球、长跑等内容。也可写“贫穷”是我的财富。有位学生写“贫寒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使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尊严”,等等,就出类拔萃。

二、供料作文审题要点:

(1)读懂提供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仔细辨析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抓住了关键,把握了材料的精髓,写作时才会有的放矢。

(2)分析材料中的形象或哲理。比如寓言故事中的各种形象,往往折射出某种哲理,有着一定的倾向性,须认真审视。

(3)注意材料中的对比。如果提供的材料中有对比,写作时,要特别留心。如果是多项材料,则要仔细辨析,注意区分其异同。

(4)区分材料的种类。对于单项材料,要注意把握所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意材料的倾向性。对于多项材料,要注意同中求异,从异中挖掘出有分量的观点;注意异中求同,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注意“异中辩异”,从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注意材料间的“互补叠加”关系,将材料合理叠加起来,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5)重视“要求”中的种种限制。如字数、体裁等等。

2.高中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二

关键词:翻转课堂,作文教学

翻转课堂, 就是教师创建视频, 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 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完成的, 而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但在翻转课堂中, 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 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 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1]。该模式因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进行了颠倒,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过度重视字、词、句、段和篇章的分析和运用,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重点都是力图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所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处于忽视状态。如果教师长期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直接结果是学生有可能写出辞藻华丽的文章, 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长期发展下去, 学生的写作思维会受到限制, 深刻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更谈不上文章上有所创新。

2.过分重视写作模式的训练

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 更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围绕高考而进行, 一切以提高分数为主。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 多数教师偏向于学生作文模式的训练, 导致高中生作文构思单调乏味。其主要实现方式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积累词汇, 模仿范文写作方式和写作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就会日益显现, 而新课标所提倡的是学生通过个体体验, 使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上述中的教学方式恰恰与之相悖。

3.缺乏词语句子的积累

所谓作文就是通过文字的组织形成一篇表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 语言对写作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学生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学生缺乏一定的词汇句子, 即语言储备匮乏。虽然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体验, 并且具有良好的感知能力, 但由于缺乏语言基础, 导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想法。而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 过分注重模式训练和写作手法技巧的教学, 而忽视引导学生如何积累词汇, 打好基础[2]。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

1.传授知识的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首要因素, 具体包括教师课前制作教学视频和学生课后观看视频两个部分。在翻转课堂中, 知识的传授是通过学生课下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的, 即学生在家或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相关教学视频, 从而完成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2]。看完视频后, 学生应完成相应的针对性练习, 从而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自己的疑难之处。同时, 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沟通, 了解彼此的收获与疑问, 同学之间进行互动解答。学生梳理新学内容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 准备到课堂中进行讨论和解决。

2.内化知识的课堂活动

顾名思义, 课堂活动主要在课堂展开, 但是它和传统课程的教师讲授, 学生接受不同, 它主要是一个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翻转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 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而教师则退位成为学生的指导者, 这在某种程度上和杜郎口的高效课堂模式相似。不同的是, 翻转课堂并没有像高效课堂那样, 对课堂40分钟的时间进行严格划分, 将课前预习、讨论互学、教师导学和练习促学等环节在一堂课内完成。它反而更侧重学生的互动学习, 学生成为了课堂活动的中心, 在实际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 这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促进了他们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而教师则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 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了。

翻转课堂中课堂活动的环节主要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来完成的, 学生将自己在观看视频时记录下的疑惑提出来。教师根据提出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组, 小组规模控制在5至6人, 首先进行生生互助, 内部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此期间, 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性质可让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探究, 如实验、调查等[3]。教师可根据教学平台反馈的各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适时提供个别指导, 而对小组内部经过团结合作仍然解决不了疑惑的, 教师则发挥指导者的力量, 及时给学生解疑。这种课堂环节, 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且适时地给学生以指导, 能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直接客观的反馈评价

在萨尔曼 ? 汗《让我们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中, 他为我们所呈现的翻转课堂是一个体系发展比较完备的课堂模式。这种课堂的反馈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的反馈评价完全不同。传统的反馈主要通过学生的纸质作业和测试来反馈, 评价则主要通过教师来完成[4]。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 反馈则主要借助电脑来完成, 学生的学习进度, 学习时间, 学习的掌握情况, 完成练习情况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柱行图或曲线图一目了然地展现反馈出来, 并且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也会明显标注出来, 这样就比传统课堂模式的反馈来得直接、详细, 更能很好地对学困生, 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另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要比传统课堂模式的来得更加客观, 更加有促进和指导作用。因为它的评价是由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 老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能给学生以指导作用, 而同伴和自我的评价则可让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到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高中作文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关键

1.教学资源的预备

进行翻转教学的资源包括微课和其他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材料。尽管微课在国内很火, 但适用的微课并不多, 尤其是适用于自己学生的微课不多, 基本上要靠教师自己制作, 教学视频的制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应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 多做微课, 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成微课, 让学生自己选看, 例如, 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中, 笔者就如何开展审题、立意、结构、语言、论据录制了五个视频,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此外, 在录制教学视频的过程中, 还应考虑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针对性、时间长度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其他一些学习材料也与传统的教学资源不同, 是提供给学生看并直接支撑学生学习过程的, 因此, 往往需要教师对现存的资源进行加工和改造, 才能变成适用于学生的资源。

2.学习指导的设计

前置学习是翻转课堂核心部分, 它不仅是简单地看微课, 教师若只提供几节微课给学生看, 学生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习的[5]。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作文要求特点, 设计出合理、有趣的任务, 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 (包括教材、微课和其他资源) , 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 同时达成学习目标。

3.课堂活动设计

在翻转课堂中, 对学生学习最有益的改变并不是在课前的学习, 而是在课堂活动中。翻转课堂通过将知识传授转移到课前, 释放出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教师需要在评测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 让学生在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在作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翻转课堂教学, 笔者根据材料的不同 (叙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议论类材料作文、“多材料类”材料作文、诗歌类材料作文、漫画类材料作文六大类) 制作音视频资料让学生课前学习。视频中除了给出作文典型示例外, 还对材料进行思维导引和立意参考。在课堂中, 教师和学生针对新材料作文进行一系列的讨论与评价, 在这种形式下, 学生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有了更加系统而全面的认识。课堂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参与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4.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中的练习不仅要完成传统练习的任务, 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就是帮助教师分析和掌握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 练习的设计, 需要更多的考虑和安排。如开展审题, 判断文章的立意等都应是学生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 并且能反映出一定的认知偏差。只有这样的习题, 教师拿到统计结果后, 才能判断出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出了错, 这些错误又是由于怎样的认知偏差所导致的, 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讨论的话题和流程, 并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6]。

四、“翻转课堂”作文教学案例

1.课前预习

在“翻转课堂”作文教学尝试中, 我选择以高三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展“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为题的作文教学翻转。众所周知, 新材料作文是高考热点, 所以, 课前教师就审题、立意、结构、语言、论据五个环节配合相关PPT, 分别录了5-10分钟的视频, 并于讲授新课前一天晚上发至QQ群共享, 让学生下载播放。在课程中添加一个小问题。要求学生在看完视频后, 通过“只对老师可见”的方式文字回答。既能检验学生听讲效果, 又能让学生参与讨论。

学生在家预习的时候, 可以选择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方便的方式来上作文课, 可以快放也可以慢放, 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家庭老师”, 不懂时还可以用QQ发信息向同学、老师提问。学生们都反映喜欢用手机看视频学作文, 课前、课后, 想看就看。看累了, 还可以听, 想专门看视频上的板书, 可以暂停, 一遍不懂, 可以再看再听, 是真正能召之即来的手机作文课堂。

2.课堂上讨论

笔者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完成任务的结果, 然后针对学生看过视频后普遍存在的“把握不住中心”、“写得比较肤浅”等问题拿出来和大家讨论解决。接着拿出不久前广州一模考试作文题给大家讨论, 在互动中, 笔者既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同时也把有相似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讲解, 在与某部分同学交流时, 其他学生也发展自己的合作小组, 互相帮助学习, 而不是依靠老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翻转课堂”作文课堂上, 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完成任务, 而是将学习看成是自我需求且有意义的活动。

3.课后反馈评价

课后, 我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了反馈与总结, 督促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结构、语言、论据等知识做进一步的思考, 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写作能力。课下我和学生用手机QQ交流, 还把相关新材料作文上传到QQ上分享。由于有了课前的自主学习, 学生能很快完成任务, 并巩固知识点, 达到了对写作知识拓展的目的。

五、成效与反思

高中作文翻转的学习既具有自主性又具有探索性, 让学生在研讨式教学、课外学习中得到较好发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模式及词语句子的积累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课堂上彻底改变了“满堂灌”的讲解方式。目前的高中学生, 智能手机也基本普及, 基本都具备上网的条件, 也具备网络学习所需的技术操作能力。可以说, 从学生层面而言,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不存在任何障碍。

高中语文翻转实施真正的挑战是, 教师是否设计出合理的学习指导方案,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或任务的解决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教师们又能否开发出相应的学习资源 (如微课)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撑, 并能从学生的作业和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对作文知识的总结和提升, 这些才是真正制约翻转课堂在高中作文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杨刚, 杨文正, 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3) :11-13.

[2]高春香.高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4]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7) :114-117.

[5]张水平.《运用微课程“翻转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3.高中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三

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逐渐源于“新材料作文”,而其无论是从“写作要求”还是“写法”来看都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及话题作文有所区别。其主要特征为命题者提供相关材料,要求考生按原来材料在不脱离主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去进行创作。鉴于此,笔者以下主要通过讲述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并探析了关于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方面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教学分析

0.引言

新材料作文其难点在于“审题”与“立意”,学生极其容易出现思维错乱与分不清主次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在考场上的作文立意,甚至出现“离题”状况。因此,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正确思维方式,囊括在阅读文本基础上的“阅读思维辩证模式”“课堂思维模式训练”等相关方面。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创作水准,使得学生面对新材料作文其审题与立意的时候不再出错。

1.新材料作文在语文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语文学习生涯中新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出:

1.1有效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用作文题目这种形式来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过去传统的考试中几乎是很难看到的,这足以说明现在我国教育对语文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其能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这也是目前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一项教学任务。正如我们都知道“阅读理解”和“写作”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缺一不可。而新材料作文中第一个要求是“学生必须对材料进行精读,仔细注意材料中所表达的敏感词汇,再去分析其主题,并总结出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意义,随后才进行成文”。这一过程是要求学生发挥其探究性思维,而思维能力的水平也直接决定了他们对作文的“立意”,从而影响到写作成绩。因此,在阅读理解中测试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能力是新材料作文教学中的亮点。

1.2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学生写作水平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在其书面表达上,更多的表达在于其思维能力。“新材料作文”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精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去进行多个“立意方向”,根据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材料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所理解的文章主旨。当对立意提炼过后,再根据自己的一句话去展开文章的脉络,一定要思路清晰地进行开头、正文、结尾。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应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解决。当然语言的优美也会给文章添上一定的色彩,这会让老师也能感觉到一个学生的语言功底厚度,会格外得到加分。

2.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分析

2.1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水平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题能力。高考中的作文材料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仅是把握文章内容,思路清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是需要学生根据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自己的观点表达,要涉及到个人与自然、社会、国家等相关的意识度。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

2.1.1学生需要拥有自己的人文情怀。当学生审题能力偏弱,其不可推卸的原因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反映。一般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是进行“机械化分析”“唯一答案”等都偏离了自己的真实思路。这样不仅仅使得学生没有自己的个性,精神世界也是空虚一片。所以,需要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精神世界相互融合,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度,实现对文章“思想内容”及“语言形式”的理解。

2.1.2突出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情感活动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其进行“感悟”和“思考”,进而享受自己的审美。首先这要破除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老师要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并把课堂上的时间都交给学生,真正地展现学习的“自主性”,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思考,凭自己的所有的语文知识去体验对世界的认知。

2.2将思维延伸从多角度理解“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要全方面地理解文章涵义,但可以根据某一个点或者是角度去进行创作。 实际上,一则材料所包含的观点并不具有“唯一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问题,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而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角度”思维,要以作文材料为中心,学生在这篇材料中想到的所有点都可以自己记下来,老师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相似、相反”等方面的角度去进行联想,从而为创造性、多样化的审题立意提供有力条件。

2.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往年的高考命题,其实都是在反应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一般学生都会从“难易角度”去进行分析,这是没有错的,但有关语文教育家表示,简单的“难易”会判断的过于“功利”,因为作文写的好坏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时的,而他们真正能够从写作的过程中意蕴到生活的唯美,这才是对其有意义的。所以,倘若能够从学习如何在语文的角度上去分析作文题,也许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结 语】

综上所述,鉴于新材料作文因它材料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及丰富性而逐渐受到命题人的厚爱。与此而言,教师们也只有从更开放的语文教育模式中去培养学生的“广阔视野、逻辑思维、健康心态”等相关条件才能够使得学生进行作文时审题立意不偏,以此保证学生作文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程焕芹.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4(20)

【2】陈晓彦.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J】.教海探蹊,2014(20)

4.高中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四

一、单项材料

1、查原因

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示例1]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而成五角星图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示例2]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分析: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父子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还要注意,必须以同辈人的口气写信,不能居高临下教训儿子。

3、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用心爱心专心 1

[示例3]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分析:

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其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其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其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会出现立意偏差了。

4、辨是非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示例4]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分析: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骛”,“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

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以上仅仅是分析单项文字材料提炼观点的四种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还可以总结出其他方法。同时,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

二、多项材料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示例 5]

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分析: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共性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 6]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可以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7]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分析: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件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诿,不往一处使劲儿,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8]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5.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好 篇五

历年高考作文题 谈谈话题作文的由来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着转移。当然,人的记忆转移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要求: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注意: 1.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写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2.题目自拟 3.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

2000年高考作文题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分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

受有关,都符合要求。

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2001年高考作文题

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是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才学。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工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工又说:“有 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了水里。

“诚信”被丢掉了,引发你想到了什么?请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验、体会、经历,或信念、看法,也可以编寓言、故事。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2002年高考作文题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要求: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2003年高考

宋国有一富商,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冲倒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就会有人来偷窃。”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商家的东西被偷不少。富商称赞儿子聪明,反而怀疑东西是邻居偷的。这是韩非子的一个寓言,直至今日仍有类

似的故事,或与之情况不同甚至相反的故事。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人的感情的亲疏与认识事物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 请以《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符合话题范围立意自定、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2004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

请以《位臵与价值》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材料丰富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3有文采:词语生动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有创新: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色彩

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元〃陈绎曾《文说》)

选定立意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A能体现材料、话题的本质意义;

B新颖、高远、深刻; C自己有话可说。

1、抓住话题材料的主旨 议论性的材料——抓论点

记叙性的材料——抓关键句、人物的性格、行状 诗歌类材料——抓诗眼 漫画类材料——抓题目和作者

抓住话题材料的主旨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角度符合命题。话题材料的主旨常常是话题表述中的关键问题,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又用它在铁匠铺那儿换了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师徒继续赶路,二人经过了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会很渴,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粒,彼得一见,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

2、注意话引的导向作用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使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 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

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举例一: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

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这位青年抛弃了不该抛弃的东西。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寓意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而这个道理,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方向性提示。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

例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4年辽宁题)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和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3、主题和话题保持一致

主题和话题有四种关系:重合、包含、相交、相离

举例: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

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话题也可以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思考:话题是“诚信”,主题有以下几种,哪几种切合话题? A、诚实守信是做人的美德 B、人无信不立 C、做人要讲道德

D、严于律已,诚以待人 E、以一颗爱心面对世界 ABD

4、主题既要扣材料,又要扣话题。

例:一位科学家对两只小老鼠进行了“精神压力”实验:他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来,另外一只则维持原样。结果那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天天兴奋异常,它大摇大摆地在仿真环境中乱跑,有时竟爬上陡峭的假山。而另外一只老鼠则“胆小如鼠”,走路小心翼翼,遇上风吹草动,便警觉起来,唯恐避之不及。

最后的结果是那只没有压力的小白鼠在登上13米高的假山时摔死了,而另一只老鼠却鲜活地生存着。

请以“压力”为话题材作文。请判断下面立意是否恰当:

A、如果有了过重的压力非常可怕,很可能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畏首畏尾,一事无成。

B、压力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意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C、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压力,没有压力是可怕的。

D、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谈什么是压力,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压力。BCD 举例: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总结:

1、抓住话料的主旨

2、注意话引的导向作用

3、主题和话题保持一致

4、主题既要扣材料,又要扣话题。

话题作文的关键是认真看话题材料。但从实际情况看,不少人恰恰忽视了这一条,以为只要围绕话题写就可以了,话题材料对于大家来说似乎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心去读、去理解。其实,果真如此的话,命题中也就只要出示话题而不必再提供话题材料了,如同数学一样没有必要提供多余的已知条件。既然提供了话题材料,就自有命题者的用意。这用意一方面是提示,另一方面就是限制。不用心看话题材料,不了解命题的限制何在,匆匆下笔为文,也就难免出问题了。

课堂及时训练

有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他立正誓言:这次出海只捕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他捕到的却都是螃蟹,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知道螃蟹比墨鱼价格还高。他后悔不已,发誓以后只捕螃蟹。第二次出海,捕到的却全是墨鱼,于是他又空手而归。这次墨鱼比螃蟹价格更高。他很懊悔,发誓今后要把螃蟹和墨鱼都捕回来。第三次出海,他见到的却都是马鲛鱼,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还没等渔夫第四次出海,他已在饥寒交迫中死去。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再更改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划定的立意范围:谈“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材料与提示明确方向:既定目标要符合客观现实;不合实际的目标要适时改变他。

弊病:审题不细致,立意偏离话题规定的范畴,另起炉灶。

严重患病者:《理想与坚持》《就是我》《有梦才有远方》《生命的最后一小时》《理想与现实》《自信!?》《坚持理想》

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一、化大为小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守住善良;守住正直;

守住尊严;守住诚信;

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 如以“坚持”为话题

力量 创造

坚持(就是)胜利 生命

奇迹 气节 崇高

“坚持实验,取得胜利”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塌方待援,食煤度日”

“苏武牧羊,备尝艰辛”

“红岩志士,宁死不屈”

“海伦身残,完成名著”

二、以小见大

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被绊倒了,摔倒在地上,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可以 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的重要性。

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主题角度切入,谈人生道路、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三、化抽象为具体

比如像“希望”、“理解”、“心愿”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就要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写“希望”,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一位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因素只是把话题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也是化大为小,而不是改变话题的意思。

四、化实为虚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如果照实写来,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文章就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

五、联系时代

比如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杂》,乍一看,确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兼收并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人们对个性的呼唤等等,我们肯定会心头一亮,迅速打开思路: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类思想复杂,对同一事物可以发表各种意见,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听取与借鉴各种意见等等。

六、反面切入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

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引材料的指向是:感情的亲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从反面切入,从“感情的亲疏不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立论,或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或赞扬一些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领导干部,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

(练习一)阅读下面话题,按要求作文。

所谓“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从小时到现在,你肯

定经历过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否也领略到了其中的趣味?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化大为小

欣赏 永不言败的人生,在青春中熔炼的生命,努力拼搏、成就大业的英雄豪杰,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的心灵,宽容大度的精神,默默无闻的品格,温柔体贴的个性,风风火火、干脆利落的风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 练习二

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生活条件比较差,家里养了两只母鸡。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得到一只或者两只鸡蛋。我总会拿出一些稻谷来喂鸡。一天,我回家后,又去鸡窝里拿鸡蛋。只有一只鸡蛋,这时,一只鸡看见我过来,就“咯哒咯哒”的叫起来,于是我拿稻谷给它吃。这时,另外一只鸡也跑过来,我觉得它没有下蛋,就赶它走,赶了几次,还是赶不走,于是我拿起扫帚打了它一下,没有掌握好力量,把它的腿打伤了。第二天,我回来的时候,发现那只被我打伤的鸡不见了。后来听说是因为跑不快,被路过村子的人抓走了。从此之后,我放学后,发现鸡窝里经常没有鸡蛋。这时,我才明白,原来以前的很多鸡蛋都是那只被我打伤,不爱叫的鸡下的。会叫的鸡不一定下蛋,会下蛋的也不一定会叫。

1、从鸡的角度

(化实为虚、联系现实)

肯定“会下蛋 ①多做实事,要少空谈 不会叫”的鸡 ②自我吹嘘与默默奉献(顺向思维)

③踏踏实实与华而不实

否定“会下蛋 ①沉默是金?

不会叫”的鸡 ②要学会表现自己,推销自己(逆向思维)③毛遂自荐赞

④谦虚与自信

2、从主人的角度

①要改变习惯僵化的思维模式

②看问题别太肤浅,不能只重表面,不重实质 练习三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以小见大、由实到虚

材料中用“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语,实质上是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断臂维纳斯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美,只不过是“好事之徒”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罢了。这则材料的倾向性很强,若不顾材料的倾向性,从“不怕困难,努力攻关”、“让维纳斯更加完美”等方面立意,其观点就不正确了。根据这则材料的倾向性,可以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立意,提炼出“残缺也是一种美”的论点;也可以从好事者的角度立意,提炼出论点“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人”。

练习四

材料:人有卖骏马者,比(连续)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请以“伯乐与马”为话题作文

“联系实际”

立意 “酒好也怕巷子深。”

(要有商品包装意识)

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

(要顾及百姓利益)

千万不能盲目崇拜

(要注重货真价实)

马好仍需识马人

(人才环境,要善于表现自己)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文章。她认为人活在现代生活中,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毕淑敏用三间小屋作为自己的精神空间,那么,你有没有精神空间呢?你若给自己构建精神空间,又是怎样的呢?请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

精神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每个人都应在生活中开辟一个精神的空间,来贮存自己在现实中或劳累的、或疲倦的、或受伤的心灵。当然,你的精神空间的构建,可以与毕淑敏女士的相同,也可不同,但写作时,所写的必须是你的精神的空间,而不能写成自然的、物质的、现实的空间。

典型例文一 何处惹尘埃

走出爱与恨的房间,走出情与愁的世界,没有一切的牵绊,在这个世界,我将快乐似神仙。——题记

当花瓣离开花朵,那是春落泪了吗?但有暗香残留,对着微风我畅然一笑

掬一把落红,不是黛玉掬起的那把蓝色相思,而是笑看风比路人忙,送走落红匆匆,是风送落红吗?还是嫣香落后无媒嫁与春风?想是嫁与春风了。可黛玉落泪了!红消香断谁去怜惜?李清照是否该叹“绿肥红瘦”了?而我却默然一笑,回首面对春风。

情亦好,愁亦好,爱亦好,恨亦好,都融化着尘世痛苦的影,你看长须飘飘的老者在梧桐树下把沧桑话尽,古今由来同一梦,今人又何曾梦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长与世人周旋,使人们的心历尽了沧桑。是啊,人到底忘却不了,经营一生到底逃不出牵绊。看杜甫为国而愁,所以花溅泪,鸟惊心;陆游为情而愁,所以说酒是治愁药;多少人又在为机关算尽而愁啊!

看世事一场大梦而已,人生又有几度秋凉,时光易把人抛啊!才红了樱桃却又绿了芭蕉,石火光中的此生,谁不为名利爱恨所绕了呢?

看一江水,悠悠向东流,站在高处,看着世间的恩怨消长谁定?

撒一抔黄土,随风散落,金也空,银也空,死后又何曾握手中;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一土封。何必计较太多啊!到最后只剩一幅骨架陪黄土。

站在岸边看花瓣零落,我无愁。

看那江静了水安流;看那细雨中的双飞燕带来了问候;看飞花轻似梦,看流水柔似绸,落叶无可对秋笑,落花想必无春愁,脱离牵绊我无欲亦无求,只渴望踏落叶赏落红,笑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掬一把落红,不是黛玉掬起的那把蓝色相思,而是笑闻飘落后的暗香残留

撒一把落红,不是李清照说的红瘦,而是笑看春风忙得乐悠悠。

我站在我无忧的世界逍遥无愁。

简评:

文章的作者很有慧根。佛曰:“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何处惹尘埃。”作者以此为观照点,洞悉世间的悲欢离合,笑看自然界的枯荣轮回,参透世间千年的功名利禄,走出爱恨情仇,构筑了逍遥无愁的精神空间,于花开花落、恩怨消长之中获得了人生的大自在。

行文上,作者信手拈来都是诗,挥洒之间显灵气,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非饱读诗书者不能为之。

典型例文二 飘香阁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人人耐不住寂寞一心追名逐利的今天,在原汁原味远离我们,人们要去氧吧呼吸氧气的今天,你,芸芸众生的一员,是否疲倦得欲要出世?但是我不会,因为我的飘香阁,永远飘香的心阁……

(一)墙〃纯洁

那是刚粉刷过的墙,像雪一样白,没有一点点的污浊,白得那样耀眼,那样炫目。它使我想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使我明白了做人应像屈原一样“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高洁,让自己在回顾往事时看不到半点污点……

(二)窗〃忍让

人们常说窗是心灵的眼睛,而我说,它同时又是一个位臵:给别人腾出的位臵。它从不关闭自己,也不阻断你的视线,给你一片宽阔的视野。它是墙上的缺口,是墙主动空出来的位臵。所以我常告诉我自己,要给别人留一点位臵,即使要像落叶一样,以自己的飘落给别人留出宝贵的空间,那也不要伤心,因为你的忍让,别人有了位臵。

(三)灯〃奉献

灯,没有太阳那样灿烂,却有月光那般的柔和。是那一束微弱的光线,打破黑暗的沉寂,给人希望。灯是寂寞的,它的寂寞因无人欣赏它的美丽;灯又是美丽的,它的美丽正是因为它承受了无人欣赏它美丽的寂寞。它在黑夜里孤

军作战,没人在意,但它义无反顾。我欣赏它,我喜爱它,因为我希望它能在我身上出现。

(四)书架〃追求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书架是用来承载书的,书架的天地就是书。我想像书架一样,有曹操的气魄,乔丹的勇猛和盖茨的富有;有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有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强;有诸葛抚琴的镇定,有包公断案的刚劲……是的,我希望自己是个书架,可以承载那么多的东西,却依然有副不变的从容和不变的气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我要努力去做到完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依然护守着我的飘香阁,永远飘逸着芬芳的香阁!

简评:

在这物欲横流、喧嚣纷扰的尘世中,小作者遗世独立,以纯洁之墙、忍让之窗、奉献之灯、追求之书构筑了一个纯净清灵的三维的精神世界——飘香阁,令人心驰神往。视角的独特,立意的新奇,使文章在内容上不同凡响。

语言上,作者也以透明清亮的语言娓娓道来,显出了独特的意韵。品读着“灯是寂寞的,这的寂寞因无人欣赏它的美丽;灯又是美丽的,它的美丽正是因为它承受了无人欣赏它美丽的寂寞”等句子,我们如品一杯香茗,沁人肺腑。典型例文三

诗魂

灯下阅诗,窗外一轮明月的光洒在案前,清风摇曳着墙角的纸风铃。每次阅诗时,我的心总会泛起一阵涟漪,那是我的心绪在随风飘动,也是书中的诗魂让我感动。我怆然,我困倦……于是伏案而憩,梦渐渐地牵着我的手,把我带入了古老的诗的王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哦,我恍然大悟,这不是林和靖时时吟咏的诗句吗?人人都说这是千古佳句,但在我听来,却觉得十分逆耳。不错,林和靖的那段在西湖孤山梅妻鹤子的遗闻轶事常常惹得士大夫们津津乐道,而他也确实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但在我们看来,他却缺少了诗人本应有的诗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虽佳,但那不过是诗人耐不住心中的寂寞,在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荒山密林中随便抖落一下早已被自己埋藏的才华而已。大凡士大夫一族,站在风口浪尖处的他们一旦在政治舞台上稍不如意,就会“激流勇退”。于是,他们要逃遁尘世,把自己的心交给荒山野岭,整日借酒消愁。可他们的愁何日是尽头?人已去,心已死,魂不在,他们便化作了诗王国中的朽木。

但我也看到了另一番情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的身影飘浮在滔滔江流中,但他的诗魂却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中。不为一声沉重的叹息而停下奔走的脚步,不为身世的凄惨而放弃胸中的抱负。即使在潦倒困顿中,仍心系于战乱中的百姓的疾苦,颓败不堪的国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将军空老玉门关”的班固……他们不都是诗王国中的擎天之柱吗?

梦突然把我推到了现实,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只觉得心中流淌着一股热流。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以下几行字:

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奋发的旋律,少一些困顿萎靡的音符;

人生如一艘船,应该多一些长风破浪的激情,少一些野渡无人的逃遁。

简评:

作者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读出了林和靖的逃遁尘世,认为这是诗人“耐不住心中的寂寞,在一个不为人所知的荒山密林中随便抖落一下早已被自己埋藏的才华而已”,“人已去,心已死,魂不在”的诗人只不过是“诗王国中的朽木”。比较之下,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则显示了他崇高的境界与博大的胸襟,作者由此想到了“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将军空老玉门关”的班固,他们才是诗王国中的“擎天之柱”。

作者在千百年来士大夫所津津乐道的诗句中读出了自己的见解,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穷年忧黎元”式的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责任感,翻出了新意,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确实称得上是一篇佳作。

典型例文四 上帝给了我什么

每一个高中的学子都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星星,他们在忍受孤独、寂寞,他们在积蓄力量,他们要在高考的碰撞中迸发出璀璨的火光,然后化作陨石,陨落在某个属于自己的地方。

是的,我也是一颗陨石,一颗未发光的陨石,一颗还未陨落就消失蒸发了的所谓的陨石。

上帝是公平的,人们说。上帝是公平的吗?那他给了我什么?是一场不止的泪雨吗?不,上帝给了我三把钥匙,能打开三间小屋的钥匙。

我打开了第一间小屋,是蜘蛛,不,是拿破伦,是个曾失败而被迫呆在一个小岛的统帅。他沮丧地呆坐在满是蜘蛛网的破旧不堪的小屋里,气得拿宝剑斩断那些在他眼前招摇的蜘蛛网。但他惊奇地发现,一只蜘蛛在线的断开处开始织网,掉下了,又爬上去,永不停顿。拿破受到了启迪,重新找到了生命的力量,重驰战场。对,第一间关着的不是蜘蛛,是力量。

我打开了第二间小屋,是老鼠,不,是沃特〃迪斯尼,是创建极负盛名的迪斯尼乐园的迪斯尼先生。他曾在一个废弃的工作室里过着单薄的生活,画着不计人喜欢的画。整日和一只老鼠同吃同住同玩。他有了个去好莱坞制作一部动物系列的机会,但他对自己画的东西很没自信,忽地他想到了那只跳舞的老鼠,顿时有了灵感,构造出了人人喜爱的米老鼠。是的,这里关的不是老鼠,是灵感,是自己。

我打开第三个房间,我呆住了,里面是空的。不,不是空的,里同关的是那个回不来了的财主。那个向一个部落首领要一块土地的贪得无厌的财主。首领给他一天所经过的土地,他高兴地走,却累死在路上回不来了。因为贪心,所以他回不来了,所以,这个房间是空的。

上帝给了我什么?是三把被我扔进深谷的钥匙,我锁了第三间,却让其它两间永远地开着。

上帝给了我什么?上帝为我修建了精神小屋,那里住着拿破伦、迪斯尼;那里住着保尔〃柯察金等,上帝为我驱走了那个回不来的财主。

上帝给了我什么?上帝给了我面对失败的那份勇气,上帝给了我不再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的那份自信,上帝给了我发光的灵感。

上帝给了我什么?上帝填满了我精神上的空虚,上帝在我的心上刻了四个字:相信自己。

简评:

这篇文章的作者平时较注意材料的积累。文中运用了三个材料:拿破伦从蜘蛛织网中找回了失去的力量,最终又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统帅;迪斯尼从跳舞的老鼠身上找到了灵感,构造了闻名世界的米老鼠;而前往部落首领那里受地的财主则因为贪得无厌而累死在路上,落得人地两空。这三个材料构筑起了文章的骨架,组成了一个中心意思:面对失败时,我们需要力量,需要灵感,而要摒弃贪婪。

6.透视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篇六

一、审题

写好一篇作文的前提是审对题、审好题。无论跑题还是跑体都是作文的大忌。审题有三个要点:稳、准、透

稳:这里是说审清题,分清所要求作文的类型;

准:找准题目的要点,合理切分题面,看清题目本质;

透:理清出题者的意图,准确分析题目的内在表达方向性。

二、立意

立意有三个要点:新、巧、深

新:从旧中套新,新瓶装旧酒。

巧:学会平中见奇。

深:最好在文中能有一些升华到哲理上的东西,也就是说不要只是局限在就事论事,而是最好能就事论理,能借事喻理,由人及情则好些。

作文的类型要先分清,有的放矢——稳

按作文命题的情况我们可以有如下分类: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给材料作文

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的_________”

有的同学没看完填写上“清早的阳光”,然后洋洋洒洒写了一片抒情小散文。结果跑题又跑体。

题目下方有几个例子:“爷爷的书桌”“妈妈的围裙”“老师的粉笔盒”。

这几个范例告诉我们第一个横线上要填人物,而且还是我们身上的人物,第二个横线上要填一个物,这个物要和前一横线所填的人发生一定的关系。

再看其他要求,需要写一篇记叙文。这样看来,审题不准造成的麻烦可就大了。透

审题时一定要在题目和所提出的要求中读出题目背后的信息,或者说是读出出作文题的老师他所预设的写作范围甚至氛围。

如:《可怜天下父母心》着眼点在于“可怜”二字。所以如果写的是有关父母的事情,却没有表达出父母的一种无私奉献,对子女爱的义无反顾的敬佩与悲悯情怀,那么还是等于没把这个题目理解透。

命题作文

(1)简单直接命题:命题不带提示语,但是在题目本身中给出了写作内容的范围,甚至中心。

如:往事(单单看题目就知道要写的是必须是过去发生的某件事)

其实,我真得很棒(要写的是欣赏自我的内容)

同自己谈话(明确点出了述说的人称)

这些命题因为题目中明确指出了涉及的对象,或者叙述的范围,直接明了,意图指向性明确,选材范围集中,所以写作时反而不容易跑题,关键是对题面的理解分析到位即可。

(2)带助读提示的全命题:这样的命题也许有导语,或者有提示语。

如:“生活中,老师、朋友的几句良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自然界中的某一景致......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切地感悟生活。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以“启迪”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其实这篇文章的命题就是“启迪”,但是光看这个词,我们素材的落实就有一定的困难,导语的部分透露出了命题者的主观心声,也促进了写作者思维的开拓,激发了情感,能更快地进入写作的情景。

所以,这类作文题,在看完直接命题以外,导语和附加的提示部分是要加以注意的重点。

(3)中心词命题:边缘型的命题作文。

如:请自拟题目进行写作,题目中必须含有“喜欢”一词。

用“发现”为题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发现”二字的前面、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按自拟的题目作文。

半命题作文

分析提示精心填空

分类:补开头 补中间 补结尾 补两空

原则:

(1)往身边人、身边事上靠。

(2)把题目做小。

_____________的力量(科技、自由、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赞扬)

(3)求实莫虚。

_____________的爱(和平、永远、妈妈)

话题作文

需要注意的是从题目中引发思考,构成联想、想象,这样的作文就好写了,相对来说话题作文的审题障碍是最小的。但是必须问题清晰,话题聚焦,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话题并非作文的题目。

注意:(1)文体必须清晰。(2)话题不等于作文的题目。以礼物为话题(妈妈的礼物、礼物的弊端等,或题目中并没有礼物二字,但内容与礼物相关。)(3)话题的内容必须在文中出现。

给材料作文

一种是给了图画材料、一种是给了文字资料。它考察的角度多样,可以是对材料进行加工、改写、续写、缩写、写读后感或是评论等等。

给材料作文相对难度较大,需要我们在审题中要多角度的思考,能从中提炼出自己一定的观点,再加以联想,引经据典完成论证的过程。这不仅仅要求了我们写作的能力,也要求我们阅读能力。

一只猴子见到一把刀,但这把刀很钝,连小树也砍不断。猴子便去请教砍柴人:“告诉我,你的刀为何那样锋利?”砍柴人说:“我的刀在石头上磨过。”

“磨过就行了吗?”

“磨过就行了。”

猴子高兴的跑回来,拿起刀就在石头上磨起来,刀口越磨越钝,一直把刀口磨得和刀背差不多一样厚。当它拿着把刀去砍柴时,可就更砍不动了。

要求: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思考:它究竟讲的是什么?

方法:看文中有几个主人公。第一个是猴子。站在猴子的角度我们可以有如下想法:他没问清出刀子究竟怎么磨就乱磨,对问题囫囵吞枣,对知识不求甚解。第二个是砍柴人。站在砍柴人的角度我们可以有如下想法:如果要是帮助别人,就一定要帮到底,为人要有责任感。

我的同桌,别人都喜欢写他乐于助人,那你就写他是个吝啬鬼,这种和别人习惯思维稍有差异的变化就是新了。

小蚂蚁爬墙,遇到小鼓包掉了下来,然后又继续爬,终不放弃。很多同学都提炼论点都是赞扬蚂蚁,学习它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你却独辟蹊径写了一篇《学会放弃》,小蚂蚁的最终目的是爬上墙,遇到走不过去的小鼓包,要学会寻找另一条路,达到自己的目的。

妈妈

白松

“白松,快来!”刚醒来的早晨,伴随着我妈的唠叨而到来。“快来把这两个鸡蛋吃了!”“刚吃完饭,都快撑死了,不吃不吃!”我躺在床上,悠闲地看着杂志。进入更年期后,我妈说话时多了,就拿早饭来说,人家就是饱了,还非要人家继续吃。哎,真是的!“都这么大人了,还不听话,快,吃了!”我妈端着碗,来到我身边。我仍看着杂志。“吃鸡蛋对你身体健康很有利,你要不吃以后就成干柴杆儿了。”妈妈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把鸡蛋皮剥了,然后轻轻地吹了吹,送到我口边。

我一边推托一边说:“不了,不了,还是您吃吧!”几经推托后,我妈终于完成了心愿,让我吃了鸡蛋。

“哎,老这么吃下去,我迟早得胖成艾得熊。”

但紧接着,我妈又把一把虾皮送入我口中,说是补钙,又端来一杯牛奶,强迫我喝下去。在一切食物进肚后,我妈心满意足地走了。

她收拾了桌上的餐具,又赶紧穿上工作服,准备出门。

我忽然想到我妈仍没吃早饭,于是喊了一句:“妈,您没吃早饭吧?”妈妈一边往嘴里塞面包,一边就着喝了口水,说:“吃了,吃了,我该走了,在家小心点儿,多穿些衣服。”说完便穿上鞋,赶紧走了。我站起来,望着妈妈远去的身影,发现她忘了穿大衣,“哎,她老冲我唠叨,却老忘了自己。”

此时,一阵秋风向我扑来,但我全身感觉温暖,也许是那牛奶和鸡蛋的作用,也许是妈妈的作用,也许是每天她都重复对儿子的所有动作,但这里面都包含着一份母爱,每天重复的语言再细细品味,都是一份母爱的体现。

现在家中一片宁静,没有了妈妈的唠叨,我还真有些孤单。

评论:本文通过妈妈的唠叨,写出妈妈照顾孩子,却忘却自己的母爱。从平凡的小

事中,写出了新意。

看图作文:僵持(图中画了一只鸟咬住一条虫子,虫子的尾巴缠住了鸟)

僵持

“你放开我!”这是一只蚯蚓的声音。“不放!你先松开我!”鸟还是不肯放嘴。他们两个已经像这样僵持了有30分钟了。淘气的兔子给他们拍下了这张名为“僵持”的照片,并寄到了“森林杂志社”。当天森林里就举办了评论大会,题目就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浪费时间+没有好处。”

鸟认为:松嘴=饿肚子+认输,结果,没面子。

虫认为:松尾巴=没生命+软弱,结果,死路一条。

老虎认为:都松开=自有+大方,结果,成为朋友。

狐狸认为:都不松开=中午饭+不费力,结果,我占便宜。

我认为:只要鸟想通了,蚯蚓不再坚持了,鸟继续找食,蚯蚓继续钻洞,狐狸就是白日做梦了。

7.浅析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七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 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发散思维, 寻找最恰当的内容, 筛选最合适的写作角度的过程。如何审题立意, 关系到写出的作文质量。那么, 对于话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我个人认为: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 一般的话题作文由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四个部分组成。所谓的话题, 仅仅是命题者框定的一个范围, 围绕着某个中心, 而写作者可以由此生发联想, 选择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这个主题。一般来说, 所选择的角度, 都要符合命题者所框定的范围之内。

一、细审材料语

话题作文的材料可以是一段语言, 一幅漫画, 一个小故事, 也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 还可以是几句名言警句等。无论是怎样的材料, 它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其中蕴藏着一定的生活哲理。学生在审题时, 首先思考材料表达了怎样的一个主题, 揭示了什么道理。

如2009年四川省眉山市的中考作文题: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 它让我们欢喜, 也让我们悲伤……, 在生活中, 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雨。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请以“风雨”为话题, 自拟题目作文。从上述一段简短的语言来看, “风雨”有双重含义, 它既可以理解成自然界的风雨, 又可以理解成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风雨。在写作时, 可以选择以自然界的风雨为内容, 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来领悟材料中蕴含的道理, 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风雨为题, 展开思索,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中搜索与其相关的材料对号入座。

二、推敲提示语

提示语是命题者加在材料之后为了引出话题的一段提示性的话, 这段话往往包含着命题者自己对材料的思考, 也包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思考方向和命题意图, 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明确方向和范围, 做到不偏不倚。如2009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作文题: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启示我们, 人必须受艰难困苦的磨炼, 然后才能做大事, 成大业。请以“磨炼”为话题,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命题者的意图在于人生道路上会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 要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想方设法战胜它, 最终走向成功。只要抓住这个意图牢牢不放, 展开想象进行写作就可以了。

三、辨明话题

话题有概念型的, 如诚信;有判断型的, 如团结就是力量;有关系型的, 知道和做到等。学生在审题时, 对于概念型, 判断型的话题, 要辨明其内涵, 可以用层层发问的方法, 引导自己做深入思考, 如诚信, 它包含哪些内容?作为一种品德, 它可贵之处在于何处?它对于人生及社会有怎样的作用?一个人能不能没有诚信?社会能不能没有诚信?如果失去了诚信, 其危害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 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对于关系型的话题, 学生要辨明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如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相信是主观态度, 自己和别人是对象的区别。有的强调相信自己, 有的强调相信别人, 有的强调两者都很重要。至此, 我们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必须相信自己, 有充分的自信, 才是勇敢前行的动力;相信别人也不可少, 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 别人的教训我们可以吸取, 别人的行为得失我们可以参照。因此, 相信别人不是盲目接受别人的一切, 而是有选择地接受。这样就可以明确, 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都必不可少, 但两者在地位上有主次之分。

四、牢记要求

写作要求一般是就写作内容, 字数, 文体等方面做出规定性的文字。如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作文题是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 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有真情实感, 可以记叙你熟悉的人和事, 也可以谈感受与认识, 抒写感情, 发表看法。 (2) 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3) 不少于600字。 (4) 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 地名, 校名等。牢记写作要求, 就是作文内容要合乎题意, 文体要合乎规范, 篇幅达到600字等, 这是硬性规定, 写作者不得违反。在这个框架之内, 学生要敢于突破陈规, 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第一, 从立意和选材上采用标新立异法, 使文章的主题深刻透彻。第二, 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 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涵, 使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刻透彻。第三, 要从事物局部的、外表的、肤浅的认识过渡到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深入的认识, 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可以借助结尾的发掘, 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学会审题只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只有养成平时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并坚持练笔不辍, 作文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摘要: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 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发散思维, 寻找最恰当的内容, 筛选最合适的写作角度的过程。如何审题立意, 关系到写出的作文质量。

8.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篇八

通常情况下,作文按命题方式可以分为三类: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以及材料作文。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要坚持正确、集中、深刻、新颖的原则。下面就重点谈一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一、抓关键语句,找对切入点

抓关键语句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关键语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点。学生要能够提炼出这样的关键语句,透过材料看到其表达的思想和主旨。在材料作文中,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的后半句。掌握了这些技巧,学生在分析和判断时就会很容易地找到这些关键性语句。在训练学生抓关键语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抓关键词句、进行联想、提炼中心。

例如,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材料主要是介绍一个孩子因为担心弄脏衣裤不能够在秧田里稳步行走的故事。妈妈见状告诉孩子:“你不是没有力气,而是注意力不集中,脱掉衣裤就甩掉了很多多余的顾虑。”通过妈妈的话,学生会看到孩子在秧田里站不稳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多余的顾虑”,根据这个关键语句,学生就可以延伸拓展开去,做农活是这样,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正是多余的顾虑让人们患得患失,变得不自信,前怕狼后怕虎。这样的立意切中了材料的实质,是真正地理解了材料。

找准了关键语句,学生就能够在写作中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做到下笔如有神。如《丢弃顾虑,全身心投入伴你成功》《放下,心轻行如飞》《放下,是最好的得到》等学生习作,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抓住了关键语句“放下顾虑”,同时又在围绕中心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写出了有鲜明特色的好文章。

二、提炼出中心,写出新立意

提炼中心法就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而推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作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中心内容,进而才能够写出表意正确的文章。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而且也是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只有明确中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偏题或者是跑题的现象,顺理成章地写出精彩绝伦的作文。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且以其作为材料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的文章切题又有深度。分析概括是在阅读材料时要针对给定材料的内容层面,通过分析,概括出内容要点;提炼加工是针对给定材料的精神层面,提炼出材料的主题。

例如,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材料讲述了一位老工人每天都要徒步行走二十多公里来检查铁路,当有列车经过时他都会敬礼的故事。在对这个故事进行提炼时,学生要看到老工人的工作心态与现代人喧嚣浮躁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安于清贫寂寞,忠于本职工作”,这不就是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吗?学生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进行立意,独特的想法和新颖的立意会使文章别具一格,让阅卷教师在阅卷时眼前一亮,那么自然不会吝惜笔下的分数了。

三、寻求互补法,合理去安排

“互补”来源于几何中的互补角,用在作文审题中,也就是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挖掘其中给出的信息和对不足的内容加以补充,寻求互补。在材料作文中,有的是给出几条材料,这些材料性质是统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面对这样的材料,只有将他们叠加起来找出几则材料的重合之处,才能更为科学合理地提炼出最佳的立意观点。学生要善于利用给出的条件和信息来分析和寻找隐含的信息和内容,促进学生通过互补的方式来完善文章的写作思路,形成自己的立意。立意新颖,下笔自然会轻松,从而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例如,材料作文: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这个材料中的两句话分别对应着两种处事的态度:其一是不要只盯着不足,要懂得发掘和关注手中拥有的资本;其二是不要满足于既定的成就,要去追求更多的目标。前者拥有的是资本,后者拥有的是收获。一个是懂得珍惜现有的,一个是懂得不断追求可得的。实质上由于二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内蕴着平衡心态、抚平情绪、释放不安的境界。需要安慰时,就多想想前半句;需要激励时,就多想想后半句。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侧重其中一点进行展开,也可以想到“胜不骄败不馁”“珍惜拥有,追求未来”等立意。学生的立意清楚、别致、与众不同,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可以顺利地进行写作,展现出学生独特的思想。

四、由因来溯果,体验全面性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联系的形式存在的。材料作文审题时,学生也要善于找到材料中的因果联系。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对于因果关系非常明显的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分析因果关系上入手,促进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文章。

例如,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材料:一个车间的梯子写着“注意安全”的条幅。一次,一位客户来谈合作事宜时提出把条幅写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两种对策的选择不是正与反的对立,也不是基于道德拷问对与错的选择。所以在立意时,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从“注意安全”的角度立意,如《治标与治本》《一步到位的选择》《别再隔靴搔痒》等;也可以从“对别人提出要求”还是“对当事人提出要求”的角度,如《与我有关》《别说:这是你的事》等;或者还可以从“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样的人生》等。学生从多角度来进行立意,启动学生的思维,会给写作带来很大的弹性。作文的立意清晰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在作文之前能够读懂题,看透题,透过题目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提炼出独特的立意,呈现学生的思想,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具有逻辑性的判断和深度的思想分析,会使学生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大脑在运转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写出独特新颖的文章。学生多视角地对信息和材料进行分析,必然会在写作中崭露头角,使写出的文章,令人过目难忘。

上一篇:金融类专业-英文简历制作下一篇:交通安全隐患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