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使命与人生价值(9篇)
1.个人使命与人生价值 篇一
“人生的意义在与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一辩陈词
2011.12.17 人生的意义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风流人物创造了永恒的价值而闪烁发光。浩浩天地,茫茫古今,正是各种个人价值的汇集和沉淀,才有了今天的群星璀璨。无可否认,英雄人物人生意义的体现离不开历史的舞台;然而,对于个人价值而言,我们更无可否认的是他们自己,才是最根本的伟大创造者。每一个平凡的人,也都有着自我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人生追求,也正是对自己个人价值的不断认清、肯定和提升,才彰显出其人生的意义。
先让我们明确几个概念。《辞海》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指的是“人生的价值和积极作用,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两方面的体现”;“在于”即“决定于”;“价值”为“事物的积极作用,引申为意义”;“个人价值”指的是“个人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它是由其本人创造的一种客观实在,不随社会各种不同的评判而转移”。
下面,且听我对我方辩题一一剖析开来。
第一、人是社会的人。人生的意义需要借助社会环境这个外部条件来创造、体现和发挥。那么,个人价值又是由谁创造的呢?当然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借助社会环境的外部条件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个人价值包含其包括个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个人价值,为不同主体对于个人所具有的自由贡献。
第二、从客观上分析,只有自己肯定了的人生价值,人生才有意义。个人价值并非与社会价值相悖离,正是个人价值在自我肯定中不断提升和发挥,同时创造了社会价值。不论社会对个人价值肯定与否,个人创造和肯定了个人价值这个客观实在,人生意义就有了依托的基础。社会肯定了的个人价值,是表明个人价值对社会的贡献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是个人价值上升为社会价值的体现,其根本上就在于自己的肯定。个人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两条:一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奋斗;二是取决于社会的支持。而社会是否支持关键又在于个人的奋斗多社会是否有价值
第三、社会难以成为人生意义在于“肯定个人价值”的取决标准(谨注:这一点据于失去客观公正的社会评判体系的历史混乱时期)。这是因为:首先,社会本身是一个各种力量和关系的杂合体,难以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评判体系。历史上看,作为主流意识的评判也往往有导致令后人沉痛的“笑话”(不难看到,某一个历史时期的评价随着时间的不断淘沥和沉淀倘若有失客观和公正总是会在后来者中给予校正)。其次,社会从根本上无法排除其客观存在的局限、偏差、缺陷、误导。也就是,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存在不公平性、片面性。这些都导致社会无法成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肯定个人价值的取决性标准。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下面我方二辩、三辩将分别从“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人生才有意义”和“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人生不一定有意义”两方面进一步论证我方的观点。谢谢!
2.个人使命与人生价值 篇二
社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道德体系。
近几年, 有关社会道德沦丧的犯罪事件比比皆是, 在众多案例中, 学生犯罪引起的社会关注度更大。在复杂多元的社会中, 金钱、暴躁等负面情绪已逐渐渗透到教师道德体系中, 并侵蚀着老师、学生正常的思想德性。因此, 当前社会道德在行为表现上是不完善、不科学、不系统的, 是一个充满漏洞的道德体系, 尤其是教师道德上的缺失, 会给社会造成沉重的打击和危害。
二、基于社会道德补救的教师道德:内涵与价值
(一) 教师道德的内涵
教师道德由两方面内容组成:一是教师培养学生德性, 二是教师培养自我德性。两者之间虽内涵价值相互独立, 但却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价值。
(二) 教师道德的价值
相对于教师而言, 教师道德是教职职业的根基, 是任何专业能力都无法取代的教育资本。因为切实感悟到的美德是无需修饰和宣传的, 与被动教育不同的是, 德性的感染力和引导力是与生俱来的, 是教师道德最具优势的价值体现。
1. 教师道德引领社会道德的健康发展。
教师道德是社会道德模仿的蓝本, 它的每次思想净化都预示着社会道德改革的发展。除义务、普及教育之外, 教师道德还延伸到了经济、人文等众多领域当中。从这方面看, 教师不仅仅代表了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 它还预示着教育主宰人精神世界不可撼动的权威地位。
2. 教师道德引领学生道德的健康发展。
教师道德的转化意义和引申含义无不影响着步入社会“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影响学生社会行为最直观的教育行为, 道德教育可透过知识教育、行为教育、思想教育等内容, 改变、纠正学生错误思想观念, 让他们学会宽容, 保持自信, 重视诚信, 让这些正面思想感染学生, 使其远离暴力、嫉妒、自私等负面思想。由此可见, 教师道德是引领学生道德的必然手段, 是保证社会道德体系健康发展的基石。
三、教师道德的当代使命
(一) 教师道德的现实困境
1. 教师道德失去思想主体地位。
经济是现代社会普遍推崇的主体价值观念, 与传统思想价值取向不同, 功利趋向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 教育也深受其影响, 成为传授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工具。教师道德的主体地位已逐渐沦陷, 取而代之的是功利化的知识买卖、交易, 教师的主导思想地位也被逐步侵蚀, 失去原有的意识形态, 倡导、敬仰的道德操守变得平庸、低廉、毫无价值。
2. 教育制度禁锢教师道德意识和行动。
制度是一个非正式的约束体系, 它不单禁锢教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还会压缩教育空间, 加深道德与社会之间的裂痕。应试教育、升学制度, 使教师道德受到严重压迫, 专业学科教育的地位一再提高, 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一再下降, 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生源、职称、学习成绩等竞争行为, 使学校的教育环境渐渐背离教师道德, 将教师道德推向了无法生存的狭小空间。
3. 教育道德的认知错位。
在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盛行的年代, 学校在选择教师资源时, 更看重教师的教育能力、资质和水平, 而忽视最关键、最重要的教师道德意识和行为。正因如此, 教师贪污受贿、性侵学生、学术诈骗等犯罪案件屡见不鲜。这表明, 我国教育在教师道德上的认知是错位的、不理智的、不科学的。所以作为映射社会道德的教师, 其不但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使命, 还纠集了一大批具有道德意识而无道德行动的从众者和共谋者, 共同制造了教育无道德的尴尬局面。
(二) 当代使命
要想达到最好的道德教育效果, 完成社会道德赋予的特殊使命, 教师道德必须严于律已, 找准定位, 不失冲动和热情的改变主流思想的思想、文化内核, 从抽象理论和实践经验入手, 从多角度分析教师道德的作用和能力, 并依靠先进教学方法和技术充分发挥出来。其一, 以教师道德行为捍卫社会道德;其二, 打破教育制度桎梏;其三, 教师用道德教育激发学生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喻运斌, 张德建, 张晓光.浅论新时期教师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22 (2) :185-187.
3.个人使命与人生价值 篇三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与使命;招生公平;招生服务
生源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招生工作作为高职院校获取生源的渠道,是学校的生命之源。招生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形象,甚至决定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所以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者认清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招生服务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招生公平
(一)高校招生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高等教育公平具有丰富的内涵,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公平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机会均等——更多的入学机会和更公平地获得入学机会。作为高等教育公平起点的高校招生公平,体现着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是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二)高校招生公平的意义
首先,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招生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意味着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其次,我国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集中在教育水平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且重点高校招生指标偏重大城市、教育发达地区,必然剥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考生的升学机会。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制度倾斜,实现招生公平,有利于地区间的人才流动,优化社会结构,保持社会的良性发展。
最后,招生公平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对我国经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使命:招生服务
招生工作作为高职院校获取生源的渠道,是连接考生与学校的桥梁,是考生了解、认识学校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实现招生公平,保护弱势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做好招生服务是招生录取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招生队伍
1、转变观念,树立高校招生服务意识,从意识观念上保护招生公平。招生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要从过去的管理学生转变为实实在在地服务学生,牢固树立为考生服务的意识,切实担负起为考生排忧解难的职责。
2、加强学习,掌握招生政策与工作流程,从政策引导上保护招生公平。作为一名招生工作者,在国家招生政策时常变动的情况下,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准确把握国家的招生政策,熟悉招生业务和本校的招生情况,对招生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为考生及时准确地提供招生政策等相关信息,帮助考生更好地完成高校报考工作。
3、按章办事,明确招生工作规范,从规范招生工作者责任行为上保护招生公平。规章制度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按章办事有利于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对于各项招生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明确参与工作者的责任、分工和行为准则,能有效规范参与招生工作者的行为,以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4、加强监督,杜绝招生录取违规行为,从内部监督管理上保护招生公平。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高校招生如果不对招生工作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损害广大考生的合法利益,使招生公平难以实现。因此,要建设高素质的招生队伍,建立以高校内部监督为主,考生、家长、舆论监督为辅的监督体系尤为重要。
(二)全方位提升招生服务价值
1、招生宣传要做到及时、全面
招生机构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特别是网络,将高校招生信息及时、完整、透明地向社会大众公布;还要做好招生宣传调查工作,了解考生和家长最关心、最想要了解的学校信息,突出重点展示学校特色。充分利用媒介组合,如政府主办的刊物、网站、各地高招咨询会、校园开放日等,实现招生宣传服务的立体化。信息公开,有助于考生和家长了解学校情况、招生录取工作动态,也有助于外界对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实现招生公平。
2、招生咨询要做到耐心、细致
招生高峰期时常是网上留言不断、电话铃声不停、来访者络绎不绝,而招生工作事务繁多、时间性强、工作人员有限,因此必须建立多维的咨询网络,通过网站、微信、Q群、语音电话等形式接受考生咨询。招生工作者应该准确预测招生变化趋势,研究家长、考生的问题和心理,做好分析预案,接受咨询时做到有的放矢,实实在在地解决考生疑问。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了解政策、解决疑问、放心报考,使每位考生可以平等地争取入学机会,实现招生公平。
3、招生录取要做到顺畅、延伸
招生录取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高校应开通录取结果查询系统和咨询留言系统,及时公布录取最新信息、学校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及考生录取情况供考生参考查询。此外,招生工作者还要做好已录取学生的跟踪工作,通过短信及电话方式联系学生,解答考生疑问、解决考生困难,争取更多学生到校报到,绝不轻易放弃一个考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保护每一位考生的入学机会,实现招生公平。
参考文献:
[1]彭苗.制度改革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招生公平问题及建议[J].大众文艺,2010(24).
[2]张建发.高校招生宣传的服务诉求与服务运作[J].教育与职业,2009(20).
4.人格培育与大学的价值使命解读 篇四
大学是人类文明传承创新圣地,是科学文化向社会幅射转化的基地。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的存在和发展是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必然同这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是城市的名片,是国家的名片,更是文明的名片。这张名片之所以永不褪色,就是因为大学承载着培育一代代优秀健全人格的伟大使命。也正是这样一批具有优秀人格的英才,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不断前进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在世俗功利价值无孔不入地向大学校园渗透时,人们对大学价值的认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浮躁貌似时髦的价值观已开始在大学大行其道,重新认识人格培育的现实意义,建构大学的价值使命,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全社会都必须面对的严峻命题。
如何看待大学的实力
这是一个一切凭实力的时代。实力决定未来。社会对大学实力的关注当然无可厚非,但要值得警惕的是,如果把企业和市场的一些实力数据简单照搬到大学评判上来,并大力追捧,那就可能会给社会特别是给选择未来的青年学生带来致命性的误导。
大学在现实中其功能和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这所大学的实力。大学的实力可细化为硬实力和软实力。
所谓硬实力,就是体现这所大学现实作用的直接显现可以量化、可以比较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大学的投资、规模、面积、基本设施和条件等。这些基础设施和条件,是保证大学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条件下,没有大幅度的投入和现代化的实施,就不可能向高水平的大学迈进。这一点全社会已经形成共识。二是大学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现实生产力的基本指标。一所大学的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就在于它能否解决社会发展的难题,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恩格斯早就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们也看到,一些知名学校的作用,就是通过其知识辐射功能而体现出来。如斯坦福大学的实力就体现在其科研成果转化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斯坦福大学在硅谷有超过1000家企业,所创造的产业价值占到硅谷的50%以上。三是毕业生在社会和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大学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一个大学的学科专业受社会广泛欢迎,毕业生就业率高并且薪水也高人一筹,可以说明这所大学的实力强。所谓软实力,就是指这所大学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影响力、吸引力、美誉度。包括:一是这所大学的历史文化传承。每所大学创办的文化脉络、思想传承都不尽相同。这是这所大学是否厚实有气场的一个重要体现。如北京大学以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作为其历史传承,是吸引无数学者和学生的重要文化基因。清华大学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作为其精神传承也已经融入清华人的血脉中。二是这所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基本制度和学术氛围。每所大学如何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如何强化对社会的服务功能,都需要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其精神理念制度体制。三是这所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及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大学所创造的产品是学生,看这所大学最核心的实力,就是看这所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在培育健全人格方面有无独特的让人为之折服的理念和实践。当一个稚气青涩的年轻学子进入这所大学几年后,成了富有理想和责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人格全面的人才,可以充分证明这所大学实力超群。
硬实力和软实力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办学条件现代化、成果的转化和学科的市场占有,谈软实力是纸上谈兵。但必须指出的是,硬实力是相对变化的,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的职业身份可以有6-9次的变迁,很难用一个固定指标来测算这种硬实力。相比较硬实力,软实力更能持久地发挥大学的作用,它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将更长远、更有意义。事实上,将硬实力和软实力贯穿在一起的就是人格的培育。健全优秀人格的培育,是一所大学软实力的体现,同时它又转化为一种客观的物质能量,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可以推进人类进步的科研成果,这又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这所大学的硬实力。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早就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而我们恰恰不愿意看到的是,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的硬实力相当崇拜,各种排名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大学生跟风似的选择专业和学校,完全是一种市场化、硬实力的比较。面对这样一种大学功利化思潮,需要我们反思的东西有很多。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所作所为如何才能不辜负大学的神圣使命。
大学价值的迷失
论及大学的现代功能和走向,我们不能不看到,大学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地释放其能量,推动着社会发展列车风驰电掣地前进。也许是提速太快,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这种令人欢欣鼓舞的过程中,一些价值理念需要引起我们深刻反省。我们不愿意看到但却实实在在发生着的现象令人担忧。
大学校园中重器轻道的现象令人忧虑。所谓重器轻道是指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关注实用、市场、技能等显性要素,忽视基础性的、能够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和文化内涵的知识。走进大学校园,我们往往会发现,到处贴的是成功人士经验谈,如何才能获取市场需要的技能以及现代白领礼仪等实用性技能性训练,而那些诸如哲学、历史的讲座海报则凤毛麟角,即使有也被挤压到不引人注目的小教室。当然,我们强调大学所学知识需要与社会需求相对接,这是可以理解而且是必须的,但若将大学功能理解成生活就业技能培训的场所,完全迁就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大学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意愿就可能失去。
工具化、程式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尽管我们在教学形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但从总体的教学体制和人才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视角和话语权是微不足道的。如我们评议一个好老师,就在于他如何竭尽全力将其知识体系整体地最大化地传授给学生,且不说知识爆炸时代的知识更新节奏加快,更要指出的是,知识的获取是在质疑和对话中完成的,离开学生的视角和表达,我们的知识传授体系是不完整的。给学生一个批判的眼光、一个勇于超越的心灵,胜过给他无数的固定的知识体系。还有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从来是标准化的,这看似权威公正,但却是对人类成长特性的忽视,更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特性的漠视。一个青年,当他特有的激情、创造和追求因为不符合既定的客观标准而屡屡受到冷落时,则对青年完全人格的培育会产生重大影响。
青年学生超越良知底线的事时有发生。个别学生为一己私利,为了尽快获得荣誉,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驾车肇事杀人案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都逼迫我们反思。为什么一个青春少年竟然瞬间会变成冷血杀手。当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人家庭和生活背景的关系,还有个性形成的关系,但不能不看到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价值教育的缺失。鼓励学生成功、成才是必须的,但同样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投入更多具体举措的是,如何培养学生成人,一个大写的人格全面的人。只有做到这一点,他的一切成果才有意义,否则,他们给社会带来的只能是负能量,给社会带来消极的价值。
教师评价体制尚未完全形成。从总体上来说,教师重科研轻人才培养的趋向没有根本转变。即使投入教学,教师考虑更多的是专业知识性传授,而对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特别是青年学生完全人格的塑造关注还不够。因为从评价指标上来说,科研成果多往往能够得到更多回报,可谓名利双收,而人才培养是一个短期很难看到效益的工程,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出有坚守、有理想、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需要我们的导师是一个有操守、眼界高远、有人格魅力的人,这对老师的职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格培育: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一位学者说过,人与人之间比到最后的不是财富、地位、美貌,而是人格。确实,放到更大的比较空间,我们可以说,人格不仅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一代代目光远大、爱国爱民、敬业乐群、求真创新的完全人格公民,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和根本价值所在。所谓人格,我们一般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一个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主要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操守、社会责任及知识能力的综合体。另一个是从心理学层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情、意等综合性格系统,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一生致力于人格研究的荣格教授指出,人格,作为我们整个生命的最完善的体现,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但这种不可实现性并不能推翻这种理想,因为理想从来都只是路标,而不是目标本身。荣格的这一论断,充分说明人格的理想价值,一个人没有人格,就没有未来,就只是行尸走肉。一个国家没有集体人格尊严,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走得更远更高。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思考的是,不可能把人格培育的任务一劳永逸地完成,永远将理想人格作为我们前行的路标,特别是当我们行到十字路口,走到悬崖峭壁时,多看看路标,我们才能走到人间正道上。当然,理想和现实从来就不是对立的,有理想的灯塔照耀,现实之路一定会充满光明的。一个人有内心人格理想的引领,他一定也会向着健全人格的目标迈进。
为什么说人格培育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由人格的作用决定的。
历史发展浩浩荡荡,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在比较选择中确认自己的行为方式的。特别是在社会和个人的十字路口,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多重的假设和选项,而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锻造出健全优秀人格的人,才会超越一时一地的得失,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制高点,做出合理而伟大的选择,并启迪着民众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我们说优秀人格的价值,就是能够在高远处、在困难处引领推动社会进步,这样的引领和推动力,应当成为我们大学所追求的根本价值。1918年,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做了一名图书协理员,北京大学深厚的学术氛围,关注天下大事、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深深影响和感染着这位年轻人,确立了他为中国独立、人类解放的宏伟人生目标,正是在这期间,他开始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由此他开始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迅跑。
除了视角的开阔和正确,优秀健全人格者总有一种知识丰富、勤于积累、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他们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本色。顺境时不忘乎所以,逆境时不自暴自弃。正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其实,只要有这种精神和心态,就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就会面对艰难困苦有无坚不摧的动力,这是人之为人的最为宝贵的资源。2008年8月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已97岁高龄的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季羡林先生,季先生见到总理后出人意料地表示,要辞掉加在他身上的三大名份: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在这样一个对名师名人趋之若鹜的环境下,在许多人求之不得而想方设法得到的情况下,季先生却辞去其实并不为过的赞誉,就体现着季先生秉承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人格。季先生一辈子将陶渊明的诗奉为人生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不复独多虑。这样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师站在讲台上,他传授的知识必然有温度,他的一言一行当然会为青年学生健全人格的确立起到表率作用。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思想的升华、道德的温暖、文化的敦厚。孔子早就看到君子人格对社会文明道德的塑造作用,强调君子要学习精通礼、乐、射、驭、书、数,就是期望他们通过人格的全面培育,为提升社会道德与和谐起到示范作用,让全社会见贤思齐,变得更美好。世界杰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特别是世界处于战争动荡的岁月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凭借自己的影响,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荣誉和成就面前,他的态度是:一个人的价值,应当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这一深明大义的政治哲学观,奉献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观,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认同。
人格培育:从现在做起
人格培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比上一门专业课或是从事一项科研更加复杂。早在1924年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就曾尖锐而直接地指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已成了老生常谈,但要认真培养起来,那却谈何容易。”
构建健全优秀人格,我们需要有全面的视角。也就是说,我们要将人格培育放到改革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地位。总书记指出,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的职能在不断地拓展。这包括人才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但我们要看到,对这四项职能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等量齐观。人才培养应当更具核心地位。对于大学而言,没有一批批的优秀毕业生,其他职能的发挥就只能苍白甚至是无意义的。从根本上来说,大学首先需要给青年学生提供的是一种崇高的人文价值,以丰富和净化青年学生的人格精神。
构建健全优秀人格,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下更大功夫。大学应当成为道德文化培育、优秀人格精神养育的圣殿。要从学校治理和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要让每位同学在学校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度中,感受到道德成长的力量,感受到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感受到健全人格培育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作为现代大学标志的洪堡大学的诞生,是伴随着该大学创始人洪堡对大学的改革而闻名的。在洪堡看来,大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是科学、修养、自由、寂寞,这四个选项又是紧密相连的,它要铸造的是一个具有内在力量的健全人格。洪堡对大学有着一个高远而神圣的定位:既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也超越我们的时代,通过我们遗留下来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内涵,赋予人性的概念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个任务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和世界的融合达到最普遍的、最活跃的和最自由的交互作用而得到解决。为此,他对大学的学科设置、学科内容、考试方式等都做了全面改革,提出将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融入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内容中,所有这些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大学本质的认识,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出了一大批对社会发展有着杰出贡献的人才。构建健全优秀人格,需要改变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成绩、分数是成长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对于一个学生的真正核心考评,应当是其人格健全发育程度。否则,他所获得的分数成绩越大,可能对社会产生的负能量就越大。对于教师而言,看其最根本的业绩应当在培育塑造人才上所下的功夫,一个对学生缺少爱和关心的老师,一个本身思想行为偏执猥琐的老师,即使出再多的成果,也没有资格站在讲坛上。由此,我们需要改革对学生和教师外在的见物不见人的评价体系,以健全人格培育作为评价体系的原点,进而构建鼓励人才全面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让青年学生感受到理想的力量、信念的价值。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学习方法,特别是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型学习、质疑型学习。学业上的质疑和批判,是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基础。在行为上注重规范督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青年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一环。总书记到北师大看望老师和学生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人格是金。是个人进步之金、社会文明之金、国家昌盛之金。让我们做好准备,在人格之金所铺展的大道上,将健全人格之美一代代传承下去吧!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人生浅谈人生使命散文 篇五
当岁月轻轻的剥离了曾经的年少轻狂,沉淀下来的是历历在目的沧桑,生活告诉我那是历练,更是成长。当我勇敢穿越伫立在面前的失败铜墙,信步踏向成功的殿堂,缕缕清风在耳边低吟浅唱,那已是美丽的过往。
纷至沓来的成功伴着失败,交替出现在我跌跌撞撞的人生轨迹里,一路上自我个性张扬,不失开心的笑,音乐也曾伴着忧伤在指尖轻舞、流淌,身心处在尘世的喧嚣里,却从未迷失、彷徨,只向遥遥的天际飞翔,因为心知道,目标就在正前方。
在万籁俱寂的夜里轻触流年,皎洁的月光缓缓舒展开如画般的长卷,成长的.痕迹里洋溢着成功的欢笑和抹不去的忧伤,随时光的碾石成功日日压碾成诗,失败沉淀成曲,清澈了那段婉转悠扬的往昔,满心的欢喜里承载在败的忧伤,星稀月移直至树梢时,那明暗交替的星际增添了夜的神秘,黑夜里储蓄着能量,只待黎明蓄势待发,忽明忽暗的星星似双双黑眼,见证着那颗脱俗的心,在岁月的碾磨里,卸下淡淡的忧伤,背上自信塞满的行囊,任月光洒满了整个心房,因为心知道,成功就在执着的跋涉里。
在嘈杂喧嚣的人流中轻触流年,弹指之间浏览了形形色色,栖身于熙熙攘攘,让我看清了“首先跟对人,再做对事”的必然,那些过往的清浅日子里,大多的似懂非懂映入眼帘,太多的刻骨铭心拥挤入心,太多的难割舍、难忘记伴随着我,那些不经意的回眸里串起了对那些好日子的回忆,再看花开花落,已辗转数个四季,在人生邂逅的驿站,过往的长久和短暂里,日子苍老了相处的不快,风干了过往的纠结,镌刻了相拥的那份执着,瞬间奠定着永恒,渲染了生命那份浓浓的绿意,化作沉淀心海永远的春暖花开。
6.个人使命与人生价值 篇六
2018年3月31日下午。2017级公管二班与公管一班团支部于西安湖河堤路成功举办了以“牢记时代使命
书写人生华章”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该活动由公管二班团支书王xx主持。公管二班全体同学参加。
第一环节在公管班级全体同学沿规划路线前往西安湖河堤路的路途中开展,由公管二班班长任辉领头,带领大家进行经典红歌接力,调动活动氛围。在一首首红歌中,同学们共同回忆那段峥嵘岁月,逐步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第二环节,到达场地后,同学们按小组组装风筝,在上面签名,并写上对美好人生的寄语和实现“中国梦”的决心,最后进行试飞,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第三环节,公管二班团支书王均君围绕“牢记时代使命
书写人生华章”主题与同学进行互动,邀请优秀团员分享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将建设“中国梦”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结合的经验,使每位同学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
第四环节,公管二班全体同学出动,向路人发放有关十九大精神的调查问卷,在采访路人的过程中,同学们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7.人生价值观与信仰 篇七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是人对某种观念、学说、主义、事物的信奉与崇拜,并把它奉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生活指南,是一个人可以做什么和不可做什么的基本伦理与态度。信仰并不一定是单纯政治意义上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更代表着一种理想生活的意识形态,甚至是对于更好生活追求的.其实,我们都生活在一种“信”的心理现实中,人们总喜欢相信一些什么,不信一些什么,或者对一些什么将信将疑。我们相信什么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人的知觉会在信的作用下重组这个世界。不信什么也看不到什么,即便什么有人的心智也能做到视而不见或充耳不闻。
信与不信其实是都一种心理能量投注的结果,所以不信也是信。对信痴迷并引发一种持续的精神灌注就是信仰,这种灌注把心理能量转换成一种内在升华的心灵感知,世界是能量的,生命也是能量的,所以宇宙与万物都是生命现象。真正阻隔人们心灵感知的是言语,心灵没有言语,言语都是头脑的。想想释加摩尼,耶稣,默罕默德和其他的一些伟大的真神,他们理解上帝(宇宙意识)不需要语言,但人类要理解他们却只能借助言语,言语可表达的东西非常有限,所以我们难以真正知晓上帝的想法是言传带来的困境。我个人相信对宗教的敬奉不能用语言,也不能去理解,只能是用心去感悟。
信仰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很高的价值。信仰有一种对现实的解构或瓦解能力,因为信仰内涵着一种精神图腾,崇拜、敬畏和臣服之心。心理学可能解释信仰这种持续不变的精神投注类似一种自我催眠,会让人的身体,知觉,意识产生一种奇妙的改变,与我们信仰的事物发生一种意象上的连接或神入,诞生一种全新的心理现实感。不过,信仰触发的催眠效应让人的意识扩展,引导心智与博大的宇宙意识融为一体,也扩大了知觉:触、看、听、味、嗅构成的外部世界。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因为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信仰可以摆脱人的虚无感,无价值感,生命的有限感,创造一种幸福与确信的心理现实。聪明人不会把意识停留在硬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上,他们相信存在是超越人的理解与知觉的,宇宙有一种混沌的秩序,无序中的有序。万物皆生命正是一种信仰,宇宙也有她博大的情感与意识。
宗教是一种信仰,科学也是一种信仰,科学以确认的,逻辑的,线形的,因果的方式去解释存在所产生的定律。人与现实、存在的关系,只是一种超然的,非言语的感受系统,这种感受与大自然的混沌,复杂,多样,不确定具有同类质。宗教的,科学的,这些所有的信仰都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心灵是一种比精神更高级的生命存在与知觉。心灵对存在的描述是通过符号、象征、图腾、崇拜、祭祀、仪式、艺术的手法,忘掉言语崇尚信仰可能是人的心灵可以轻舞飞扬的唯一途径。信仰是人接近自然,重归自然的最佳心理途径。信仰与人的 价值观非常密切,信仰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走向巅峰的人是有信仰陪伴的。
2014年全国注册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青年人忘掉了真实的世界,不愿走进现实生活,甚至丧失了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市场社会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而真诚、信任、关怀等高尚的品质与深沉的爱却日渐淡化,不再成为第一要义。这样人们在交往中虽变得日益自由,却日益品尝着孤独。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支持成为部分大学生陷入抑郁和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生信仰:解除大学生人生困惑的超越性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从表象上看源于激烈的社会变迁带来的个体生存困境,根本却源于生活意义的失落,源于人生信仰的丧失。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没有科学的信仰,没理性的追求,也就没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1.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意义哲学家们认为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信仰的无限超越本质。人的存在具有两极性,一极是他的有限性或现实性,另一极是他的无限性或理想性。满足现实的生理需要,协调好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人的现实性存在;而面向未来、寻求对现实的超越是人的理想性存在。尽管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现实性是第一位的,但不是根本的,人不会满足于有限的生命存在,他要时时去追求无限的精神超越。这样对无限的追求,对生命的超越就使人进入了信仰领域。作为一种精神理想和价值目标,“人类信仰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主体力图自觉地对现实关系的积极的创造性克服,它不仅是适应世界而且是改造世界,不仅趋利避害有效有用,而且是合法合理尽善尽美。”[6]对于终极的关怀,对于人生根基的寻求,对于无限和永恒的依托,是信仰最高的价值追求,无论信仰对象或信仰方式如何,超越现实指向未来是信仰最为独特的本质和功能。“正是由于信仰的存在,人类才得以从其具体生活的狭小时空范围和基本的生理需要的限制中超越出来,从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缺陷和限制中解脱出来,从而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领域、秩序和方向。可以说,信仰构成了人类精神寻求逃避永恒和无限的压迫以及驱除人类自身在宇宙存在中的漂泊感和孤寂感的驿站和家园。”[7]一句话,信仰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出现实的功利主义和人生焦虑的困境,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的意义。
2.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精神支撑信仰之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具体而现实的功利,而在于它是人从主观上为自己设立的一个终极目标来作为自己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费尔巴哈认为:“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信仰使人的愿望从自然理性之桎梏中解放出来;信仰允诺了本性与理性所不允的事情;信仰使人福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8]信仰只服从自己的主观内心诉求,不易受外界影响,具有专一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正是信仰的专一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才使得人永恒地追求它、向往它,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和坚韧的意志克服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和不幸,使生命变得有意义。我国学者李太平教授指出:“信仰的功能在于它通过使人相信在某种神圣的帷幕之后可能存在着一个有意义的地方,从而以此信仰去弥补人类及其社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并为人安置了一个崇高而又神秘的精神生活的空间,为人勇敢地生活下去提供勇气,为人提供必需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9]反之,信仰的缺失或偏离不仅会导致人们对其自身生存意义的茫然和孤单,对幸福的无望,而且也会导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迷茫和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法在心中形成时时约束自己的道德律令。所以,信仰论证了人的坚韧与威力,指明了人前进的方向,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三、高校信仰教育的重要使命
人生信仰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德育作为系统的自觉的社会活动不去关心这一问题,个体的人就会盲目自发地寻觅求解,在盲目性中失去理性,在价值失落中感到精神饥渴。由此德育工作者应自觉面对大学生的生命困惑,加强对其人生信仰的引导,帮助他们释放生活的压力,启迪他们虚无的心灵,促其生命健成长。1.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人生信仰 引导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前提是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在当代中国,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压力和日益空虚的精神世界,人们越来越渴望内心的宁静,渴望心灵的归宿。大学生中信教的人越来越多,对耶稣的虔诚、对教义的笃信已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学业生活。这些情形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需要已经觉醒,对信仰的寻求日趋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信仰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如果大学生没有对信仰问题的清醒认识,没有教育者及时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使之在这种需要和渴求的驱使下2014年全国注册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青年人忘掉了真实的世界,不愿走进现实生活,甚至丧失了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市场社会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而真诚、信任、关怀等高尚的品质与深沉的爱却日渐淡化,不再成为第一要义。这样人们在交往中虽变得日益自由,却日益品尝着孤独。没有知心朋友、缺乏社会支持成为部分大学生陷入抑郁和焦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生信仰:解除大学生人生困惑的超越性力量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从表象上看源于激烈的社会变迁带来的个体生存困境,根本却源于生活意义的失落,源于人生信仰的丧失。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没有科学的信仰,没有理性的追求,也就没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1.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意义哲学家们认为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信仰的无限超越本质。人的存在具有两极性,一极是他的有限性或现实性,另一极是他的无限性或理想性。满足现实的生理需要,协调好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人的现实性存在;而面向未来、寻求对现实的超越是人的理想性存在。尽管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现实性是第一位的,但不是根本的,人不会满足于有限的生命存在,他要时时去追求无限的精神超越。这样对无限的追求,对生命的超越就使人进入了信仰领域。作为一种精神理想和价值目标,“人类信仰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主体力图自觉地对现实关系的积极的创造性克服,它不仅是适应世界而且是改造世界,不仅趋利避害有效有用,而且是合法合理尽善尽美。”[6]对于终极的关怀,对于人生根基的寻求,对于无限和永恒的依托,是信仰最高的价值追求,无论信仰对象或信仰方式如何,超越现实指向未来是信仰最为独特的本质和功能。“正是由于信仰的存在,人类才得以从其具体生活的狭小时空范围和基本的生理需要的限制中超越出来,从生命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缺陷和限制中解脱出来,从而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领域、秩序和方向。可以说,信仰构成了人类精神寻求逃避永恒和无限的压迫以及驱除人类自身在宇宙存在中的漂泊感和孤寂感的驿站和家园。”[7]一句话,信仰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出现实的功利主义和人生焦虑的困境,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终极的意义。
2.人生信仰赋予大学生生命以精神支撑信仰之于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具体而现实的功利,而在于它是人从主观上为自己设立的一个终极目标来作为自己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费尔巴哈认为:“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信仰使人的愿望从自然理性之桎梏中解放出来;信仰允诺了本性与理性所不允的事情;信仰使人福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8]信仰只服从自己的主观内心诉求,不易受外界影响,具有专一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正是信仰的专一性、排他性和坚定性,才使得人永恒地追求它、向往它,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和坚韧的意志克服生活中 的种种磨难和不幸,使生命变得有意义。我国学者李太平教授指出:“信仰的功能在于它通过使人相信在某种神圣的帷幕之后可能存在着一个有意义的地方,从而以此信仰去弥补人类及其社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并为人安置了一个崇高而又神秘的精神生活的空间,为人勇敢地生活下去提供勇气,为人提供必需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9]反之,信仰的缺失或偏离不仅会导致人们对其自身生存意义的茫然和孤单,对幸福的无望,而且也会导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迷茫和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法在心中形成时时约束自己的道德律令。所以,信仰论证了人的坚韧与威力,指明了人前进的方向,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三、高校信仰教育的重要使命人生信仰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德育作为系统的自觉的社会活动不去关心这一问题,个体的人就会盲目自发地寻觅求解,在盲目性中失去理性,在价值失落中感到精神饥渴。由此德育工作者应自觉面对大学生的生命困惑,加强对其人生信仰的引导,帮助他们释放生活的压力,启迪他们虚无的心灵,促其生命健康成长。1.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人生信仰 引导大学生坚定自己的人生信仰,前提是引导大学生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在当代中国,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压力和日益空虚的精神世界,人们越来越渴望内心的宁静,渴望心灵的归宿。大学生中信教的人越来越多,对耶稣的虔诚、对教义的笃信已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学业生活。这些情形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需要已经觉醒,对信仰的寻求日趋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信仰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如果大学生没有对信仰问题的清醒认识,没有教育者及时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使之在这种需要和渴求的驱使下,在一些人的诱导下,从一些不正当的方面寻找信仰。因此,在大学生的信仰需要觉醒之时,在面临着信仰选择之时,教育者应及时引导他们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掌握信仰选择所应依据的基本标准。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建军教授提出了信仰选择的四个标准值得我们借鉴:一看是否理智;二看是否现实;三看是否崇高;四看是否健全。[10]大学生选择自己的信仰,应当做到科学、理性、健康和崇高:即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科学规律;体现人的本质属性及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对人生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自己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关怀。只有这样的信仰,才值得为之奋斗一生;也只有这样的信仰,才能真正促进生命的成长和生活的幸福。2.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
选择人生信仰首先离不开人们的理性。先哲们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因为人是思想的存在物。马克思也说过:“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11]恩格斯还形象地把思维着的精神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高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会思维,能够分辨出主客体关系,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意义与价值,并按照意义在意义的世界中行动,理性的自我意识特别是理性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前提。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理性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中。以信仰本身而言,如果说早期的信仰是建立在非理性的朴素意识和盲目崇拜的基础上,那当代的信仰已不可能完全拒斥和避免理性的追问。在一定意义上,当代人往往是经由理性的自我意识的引导而走上信仰之途的。真正的信仰就应当是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把信仰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使理性和信仰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维持动态的平衡,理应是当代人类具有的一种健康的信仰态度。因此,德育工作者在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时,应重视其理性思维的养成,让信仰成为他们自己内在的精神生活选择和理性思考的结果。3.引导大学生坚守国家的主导信仰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里,国家主导信仰的确立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开放性的。因为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存在,不可能或缺其内在的某种价值一致性——这种价值一致性不是指价值体系的一致性,而是指某些基本价值要求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保持一个社会自身完整性所必需的,这就恰如一个社会不能缺少为社会公众所共同认同的并用以调节自身的最基本道德规范一样。共同的信仰要比信仰自我有力量得多,尤其是对目前处于多元化信仰包围之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找不到权威解释,人生信仰已经日渐迷茫的大学生来说,国家主导信仰的确立显得尤为迫切。有学者就指出:“社会倘若不能给其成员提供一套值得信任的人文价值系统和可以接受的人文价值标准,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出现价值紊乱、信仰真空和精神危机。”[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最适合社会的发展,具有最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开放性的思想意识或时代精神。它因全社会的人逐步认同接受,而成为社会的共同信仰,从而引导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统一为共同的精神,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以帮助大学生明确方向,走出迷茫,走向更高的生存境界。4.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人生实践
人生信仰的形成来自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社会阅历的沉淀,尽管存在一定的情感或非理性成份,但其基础是客观的人生实践。信仰的确立有多种途径,每个途径都离不开生命的体验和社会的实践。一个人在最终确立自己信仰的过程中,总要对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和选择。他经历得越多,考察过的信仰越多,则他确立信仰的过程就越曲折,而最终确立的信仰就越坚定。恩格斯曾提到过确立信仰的三种基本途径:实践的途径、政治的途径和哲学的途径。他认为英、法、德三国的工人和知识分子各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接受共产主义学说,确立起共产主义信仰。他指出:“„„英国人由于国内贫困和道德败坏的现象的迅速加剧,他们通过实践达到这个学说。法国人是通过政治达到的,他们起初只是要求政治自由和平等,但当他们意识到这还不够的时候,除政治要求而外,他们又提出了社会自由和社会平等的要求。德国人则是通过哲学,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为共产主义者的。”[13]在这里,实践的途径指的是直接的生产和生活,政治的途径指的是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哲学的途径指的是包括哲学研究在内的理论活动。恩格斯提出的这三种途径各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但都归结为人生的各种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大学生确立科学、崇高的人生信仰,关键还是要引导大学生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在丰富的人生体验、科学的理论学习和积极的政治追求中获得对生命的认知、对社会的情感和对理想的信念,并把这种信仰转化为生命活动的动力在一些人的诱导下,从一些不正当的方面寻找信仰。因此,在大学生的信仰需要觉醒之时,在面临着信仰选择之时,教育者应及时引导他们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信仰,掌握信仰选择所应依据的基本标准。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建军教授提出了信仰选择的四个标准值得我们借鉴:一看是否理智;二看是否现实;三看是否崇高;四看是否健全。[10]大学生选择自己的信仰,应当做到科学、理性、健康和崇高:即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科学规律;体现人的本质属性及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对人生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自己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价值关怀。只有这样的信仰,才值得为之奋斗一生;也只有这样的信仰,才能真正促进生命的成长和生活的幸福。2.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
8.价值源于使命 篇八
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从来都是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确定的。翻开我军历史,忠实履行使命,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我军成长壮大的全部过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承担着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的历史使命。这一时期出现的红军长征精神,延安大生产运动的艰苦奋斗精神,董存瑞等战斗英雄身上的不怕牺牲精神等,都是军人在履行使命中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使命任务。祖国一声召唤,一批批优秀军人来不及洗去军装上的征尘,就毅然“跨过鸭绿江”,其中许多英烈长眠于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军主要担负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重任。华北和东南沿海军事演习、大兴安岭救灾、’98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疫情……我军官兵依旧用自己的赤胆忠心和满腔热血证明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代军人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无愧于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望,尽职尽责地跑好自己手中这一棒,谱写了一曲曲忠实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英雄壮歌。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赋予我们这一代军人新的历史使命。胡主席关于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军事力量、如何科学运用军事力量”的问题,也深刻回答了新一代军人“肩负什么样的使命、应当怎样履行使命”的问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只能来自强大的国防和钢铁的军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必然依赖新型军事人才和高素质的官兵。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军人的肩上。新的使命召唤着新一代军人建功立业。从视使命为军人天职的杨业功,到“独臂英雄”丁晓兵;从关注当代国际安全领域重大战略问题的金一南,到在“小兵”岗位书写“大写”人生的宗道辉,都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不论是在历史还是现实当中,作为一名军人,他的使命感、责任感总是与心中的热血一起激荡,总是与时代的号角一起飞扬。
价值观,是对人生追求什么、怎样追求的总的看法。军人的价值观,与常人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特殊的一面。对军队来说,使命重于泰山;对军人来说,使命高于生命。忠实履行使命,是军人的核心价值所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体现了我们这支军队在长期的战争和建设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并与当代军人的价值追求紧密相连。
评价一支军队的存在价值,主要是看其是否为国家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是否满足国家发展的防卫需求。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影响力,也是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清末政治腐败、国防孱弱,李鸿章出访德国,却不知羞耻地对德国首相俾斯麦说,我被一些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不知阁下有何感想?俾斯麦笑答:可我没听说有人叫我为西方的李鸿章。操办北洋海军的大臣尚且被人如此羞辱,晚清时中国军人在世界军队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因此,军队的成败往往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也与个人的荣辱紧紧相连。
古往今来,军人作为国家的保卫者,从来都是与国家唇齿相依、存亡与共。在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利益需要时,军人必然首先挺身而出,为国家建功,为民族赴义。军人的这种使命感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更是核心价值观对军人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价值观是通过人们日常的习惯、技能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人类的品行和美德。”军队的核心价值观支撑和左右着军人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每个军人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并构成军队战斗力的主要精神因素。一位基层军官曾这样袒露过自己认识军人使命的心路历程:1998年抗洪大军从大堤上撤下来时,一些部队即将被撤编,很多战友即将转业复员,有些同志心情比较压抑。但当道路两旁欢送的人群中,投来无数热切的目光,发出无数欣慰的赞叹;姑娘和孩子们往军车上抛鲜花,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则递上鞋垫和煮好的鸡蛋,我们似乎感觉到了那肩上沉甸甸的使命责任,在那一瞬间重新意识到军人存在的价值。这一事例表明,军人的个体价值与军队的核心价值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并通过履行使命来实现。
我们并不反对想学技术、想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等官兵的个人价值诉求,但如果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履行使命对立起来,没有对履行自已肩负使命的坚定信念,就很难达到个人价值追求的目标。翻开军史可以发现,每当军队建设与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都要呼唤大批社会优秀青年到军队服役。这些有志青年都出色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履行使命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实践充分证明,军人,只有完全融入军队发展建设的大潮之中,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军队的事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为每个军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每个军人都应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用历史使命来统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争创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责任是以能力为前提和基础的。考察人类军事发展史可以看出,每次军事变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都是使人的才能能够得到充分释放。冷兵器时代,开发和扩大军人的体能;机械化战争时代,开发和扩大军人的技能;信息化战争时代,不但要开发体能、技能,而且重点要开发和扩大军人的智能。未来的信息化战场,知识将由潜在的、间接的战斗力跃升为现实的、直接的战斗力。战斗力的核心因素是人。完成从机械化军队到信息化军队这一革命性转变,需要靠军队肌体每个细胞的“裂变”,需要每一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力争达到履行使命的要求。如果你是一名指挥军官,就应该想一想自己是否具备指挥信息化战争与领导信息化军队建设的能力;如果你是一名参谋,就应该想一想自己是否具备在信息化条件下为军队建设出谋划策的能力;如果你是一名科技人员,就应该想一想自己是否具备自主创新意识和技术攻关的能力;如果你是一名战士,就应该想一想自己是否具备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手中武器装备的能力。
本职岗位是履行历史使命、实现军人价值的最佳平台。说一千道一万,履行历史使命,最终要体现到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体现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各个岗位上去。我们所在的每个岗位、所从事的每项工作,都是履行历史使命的组成部分。量的积累必然会出现质的飞跃。每个人达到了自己本职工作的小目标,整个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大目标就能早日实现。是不是从本职岗位做起,能不能在本职工作中有所作为,是对我们能否真正履行历史使命最实际的检验。只要广大官兵自觉把本职岗位与履行历史使命联系起来,竭诚努力,顽强拼搏,孜孜求索,勇于奉献,就一定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和军队的强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再次,从国内情况看。一方面,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社会发展和进步不断取得辉煌成绩,但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增多,导致转型期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压力。所有这些矛盾和问题,无论哪个方面处置不当,都有可能影响和冲击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虽然海峡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加深,人员往来不断增多,但岛内的“台独”势力并未消除,其活动也从未停止,我军被迫实施反“台独”作战的可能性并未完全排除。除此之外,我国西藏、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活动仍在持续。**集团在国外建立流亡政府,成为外国势力“分化”中国的工具。所有这些,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峻的现实威胁。
9.个人使命宣言 篇九
http:// 2004/08/04 11:52 新浪教育
想像在一间挤得水泄不通的电梯里,你被淹没在人群中。正当电梯门合拢时,又有两个人挤了进来。你认出他们是跟你在业务上打过交道的人(你可以把他们想像成同事、客户、下属或者上司)。你能够看到他们,而他们对你却毫无觉察—电梯里实在是太拥挤了。你在无意之中听到他们正在谈论你。那么现在,扪心自问:在你的想像中,关于你,他们会说些什么?
你想像中的谈论所反映出来的,正是在你心目中别人对你所持的看法。你也许认为下属们会把你看成一个处事公允、广纳建议的人,或者他们会觉得你无法接近。你希望上司能够对你的贡献表示认可,但你无从证实这一点。你乐于认为客户们把你提供的服务看作是独一无二的,但你从来没有跟他们探讨过这个问题。你希望同事们把你看成团队中颇有价值的一员,但除了开例行会议之外,你跟他们疏于沟通。
你的看法—不论它们是什么—或许是百分之百正确无误的,或许是十分荒谬、离题万里的。它们所反映的,可能是你的希望,也可能是你心底最深处的恐惧。无论是哪一种情形,你对于其他人如何看待你的这些看法完全属于主观臆断。事实上,由于你也在揣测别人的看法,所以这种行为就带有了双重主观性。
尽管如此,许多人任凭他们“对看法的看法”来驾驭自己的行为、表现,甚至人格。他们往往会对人们如何看待他们做出不够准确的假设,然后以这些假设为依据,在情感的驱动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结果,他们可能过分轻视或重视某些问题,或是展现出一副伪装的人格。他们所缺乏的是一次实际的检验。这使他们就像在黑夜里驾驶一辆没有车灯的汽车一样盲目从事。
我们中的许多人所陷入的最大陷阱,就是根据我们心目中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来做出假设。这变成了一个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陷阱;我们在原地不停地兜圈子,同时却毫无建树。就像一辆云霄飞车一样,除了在路上遇到的惊险刺激之外,我们又返回了原点。
展现你“形象”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考虑你自己希望怎样被人看待。你拥有的哪些品质、天赋和能力是别人应该加以注意和予以重视的?是什么使你独一无二?今天,作为一名专业人员,你的真正实力来源于你的内在品质、内心信仰和核心价值。无论对于那些已经颇有阅历、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还是对于那些刚入门的新手,这一策略都是相当重要的。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显然并没有多少经验。尽管如此,他们能够、而且必须努力在别人眼中树立自己的形象,使之能够反映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工作渴望、勤学好问,以及他们对成功的追求。
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包括那些正处于事业转折点的人们,与这些年轻的见习员工一样,需要建立和遵循一个以自身内在为核心的计划。在事业的每一级台阶上,你都应该对自己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天赋和才能,以及你通过日积月累掌握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并把行动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这是你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没人能把它给你,也没人能把它拿走。偶尔得到关于你“干得漂亮”,或是满足了一定工作要求的反馈还不够。每天你都应该评价自己的表现—你的工作质量和与他人交往的质量—以便确认你的生活符合自己的标准。
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公司工作,你都必须在了解你是谁及你所拥有的品质和才能的基础上采取行动。你再也不能享受等着一份总结来告诉你,在老板或客户眼中你的表现如何这样的奢侈待遇了。那样可能就太晚了。
那么,你怎样才能凭着个人的能力、才智、正直和可靠来工作呢?最简单的一条实践经验就是以你希望留下的“遗泽”为标准来衡量一切行动。无论你是25岁还是有着25年的工龄,这道工序都别无二致。无论你所期望的形象—比如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性、领袖风范、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出色的沟通本领、高质量的顾客服务—是什么,它必须能够控制你的行为表现。无论在一天的结束之际还是在事业的落幕之时,你都应该有意地留下你所希望的遗泽。
你的遗泽
几年前,我曾应邀为一群高层销售管理人员组织一个项目,这些人在他们的公司都工作了20年以上。他们正处于事业的顶端。他们的贡献赢得了认同,同时也得到了高薪的回报。他们每个人的资产都超过百万美元。我能够说些什么来激励他们呢?为了准备我的发言,我采访了这些杰出人士。他们每个人都表达了对自己获得的一切的感激之情,并正在设法寻找给予回报的机会。他们希望能够在退休之际留下一份遗泽。他们想知道的是,自己在那些年轻而经验没那么丰富的销售代表面前扮演教练和导师角色时,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这一精英群体所接受的挑战和机会与你的状况毫无区别。无须考虑你现在的职业环境—不论你是在工作中走进了死胡同,还是最近刚刚被解雇;无论你是在公司里步步高升,还是刚刚创办自己的公司—你都能够对留下的遗泽进行控制。记住,你给人留下的印象—在每次业务交往中、每次客户演示中,甚至每次随意交谈中—都是久久不会褪色的。它包括了你的真正本质、你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你对他人的尊敬和评价。当我有一天漫步于一座墓园中的时候,我这样提醒自己。
角色与贡献
人们对你的记忆建立在两样东西基础上,那就是你在与三种关键人群—家人、朋友和业务伙伴—的交往中扮演的角色和作出的贡献。对于每一个群体,想想他们对你的“角色”有何体会。这反映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特点、品质、才能和个性。想一想对你来说最重要的特点和价值,例如有同情心、诚实、受人尊重、有正义感等等。现在,想想你的家人、朋友和业务伙伴对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下一步,确定你对每个群体已经做出(或者想要做出)的贡献。换句话说,这种贡献应该是你扮演自身角色的结果。在这项练习中,我加入了一些我的个人评价,它们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见表1-1)。
这张角色/贡献表是对其他人对你的体会的直观描述。你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多好,决定了你多么成功地留下了遗泽。这张表还可以成为你追求的关于别人对你的体会的目标。例如,如果你在工作中的角色是“团队中的一员”,那么你希望作出的贡献可能就是“有效地与他人一同工作,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而你所作出的贡献则可能是“使他人有最佳的表现”。即便你还没有在所希望的目标上作出贡献,这张表也可以成为帮助你决定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最终结果的重要工具。这被称作“在开始阶段就具备结局意识”。
在开始阶段就具备结局意识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职业的开端是不会考虑别人会在我们的退休宴会上说些什么的。然而,这个“结局”却是我们必须经常铭记于心的目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声称,在开始阶段就具备结局意识使你对自己的目标了然于胸。它意味着了解你前进的目的,以便更好地了解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并帮助你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此外,在开始行动时就具有结局意识能够给你每天的工作赋予更大的意义和目标。
“提高我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技巧来变得更加易于亲近”和“进行更多人际沟通以出人头地”,这两种宣言哪一种会更有成效?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的工作得到认可和报偿,当我们的工作具有更伟大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时,我们会得到更大的满足。
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定的时代里,我们中的许多人追寻着生活中更深层次的意义或目标。在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日常工作中,我们寻求着更大的关联和满足。我们不愿意仅仅对生活“敷衍了事”;我们希望感到自己很重要。由于事业占用了我们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认为我们的工作—每天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有其服务的目标是弥足重要的。
看看朱迪斯的例子,离婚之后,她很快就对面前极为繁杂的文件事务感到不堪忍受。个人记录、银行账户、交费账单—一切都得改成她未婚时的姓氏。每天她都要处理一部分改名工作,这是一个令人在精神上疲惫不堪的过程,既占用了她的时间,又侵犯了她的尊严。一天,她给有线电视公司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顾客服务人员,朱迪斯解释说她离婚了,需要改变她账户上的名字。电话那头的妇女既没告诉她“找错了部门”,也没让她“先等着别撂”,而是回答说:“我知道这有多麻烦,我也离婚了。我可以告诉你,事情很快就会好起来的。”那位妇女记下了朱迪斯的名字,修改了账户信息,变更了姓名。然而,她简简单单、带有善意人情味儿的行为带来了深远的变化。她是用一片同情心来对待朱迪斯的。
确定目标
对于确定和接受你的目标而言,相信自己能够扭转乾坤是非常有力的一步。不过,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自身独特的天赋、才能和经验上是非常重要的。你有哪些东西是可以用来为他人造福的?
此刻你可能在想:“这些跟我眼前的需要有什么关系?想像人们在我退休的时候会说什么好话虽然很不错,但我现在有其他事情要考虑!等我经济条件好些了,我会想想自己能作出什么贡献的。”或许你现在需要另一份工作,或许你需要保住现在的工作,或许你摆在第一位考虑的,是为新业务招揽客户。
与那些眼前需要一样重要的是,如果你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上面,却忽视了众所周知的“远大蓝图”,那么你的成功就可能是短暂的。如果你在保住现有工作上费尽心思,而对你在部门、公司和行业中的长期角色毫不考虑的话,你就会很快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同一点上—努力维持你的工作。如果你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寻找客户”上,却丝毫不考虑你所接触的那些人对你扮演角色的体会,那么你很快就会需要寻找新的客户了。
时刻铭记海伦·凯勒的至理名言:“许多人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有着错误的看法。它并不是通过自我满足得来的,而是通过忠于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得来的。”
格纳德·库舍尔博士的发现强调了上述观点,他是一名作家和鼓舞人心的演说家,他确信真正成功的生活是有目标的生活。虽然这是在12年前发现的,但它们的效力却是永恒的。在1991年9月30日那一期的《个人底线》上,库舍尔博士根据人们的成功事业、满意工作和丰富的个人生活,对他们的生活加以区分。他研究了1200个人,包括律师、艺术家、推销员、蓝领工人、教师和学生。所有人都取得了成功。不幸的是,他们当中有15%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没有得到乐趣。他们享有的只是一个层面上的成功。在其余人当中,有80%从工作中得到了乐趣,但他们的个人生活却不尽人意。虽然他们拥有成功而充满乐趣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却只建立在这两个层面上。只有大约5%的人享受着他们的工作和个人生活。这一小部分人取得了全方面的成功。
此外,库舍尔博士声称这一小部分人有三个共同特点。第一个是内心的平静,这使他们能够保持聚精会神。第二个是明确的目的和一种目标感,它们指引着他们的生活。第三个是一种“冒险的感觉”,它帮助他们避免了过于看重自己,并为他们提供了担当必要风险的勇气。
这些调研结果强调了你为所做的事情找一个目标的必要性。如果你仅仅把自己看成一个“无名小卒”,或者认为你的工作是为了“还债”,那么无论多少经济报酬都不会让你感到快乐。
使命宣言
在对你的目标、你想给人的印象,以及你希望赢得的最终结果有了一定的看法之后,就到了展开下一步的时候了。这一步要拟定和明确你的个人使命宣言。这一宣言—通常不过一句话长度—包含了你的目标,你对自己的才华、经验和能力的运用,以及你希望得到的最终结果。
使命宣言在公司中是非常普遍的,面向的是员工和顾客,就像公司的目标一样。人们很少把这一概念应用于自身。如果你问某个人他的个人使命宣言是什么,他的反应很可能是耸耸肩和干瞪眼。然而,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对所有职业人员来说都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不论他们是公司的领导、老练的专业人员,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手。使命宣言能帮助识别和明确你的信仰和你自身的核心价值。这一高度个人化的使命宣言会变成你的动力,以及你用以衡量未来的行为、计划和策略的标准尺度。
简而言之,使命宣言是在对你是什么样的人和你为公司带来了哪些独一无二的价值进行内心评价后得出的结果。作为你所有行动和表现的指南,随着时间的流逝,使命宣言在他人对你的看法和体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样,使命宣言就会帮助你采取行动来确立你的声誉。
你拥有哪种独一无二的才能和天赋?你希望如何使用它们来实现怎样的目标?这些就是你的个人使命宣言中的关键因素。
对这三个词的思考有助于你草拟自己的使命宣言:谁、什么以及如何。
谁:描述你自己。你带着什么样的才能、天赋和特质步入商界?
什么:简述你运用这些才能、天赋和特质想要实现的目标。
如何:描述结果,包括你希望造成的影响和留给他人的印象。你将如何扭转乾坤?
你的个人使命宣言也许会是这个样子:
我的个人使命宣言是,运用我的领导才能和沟通技巧,帮助他人在公司领域中增强个人能力,并提高他们独有的才能。
我的个人使命宣言是,用我的聪明才智和目标意识,以最高程度的诚实正直,帮助他人实现梦想。
我的个人使命宣言是,运用我的领导能力,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最好的表现,并且促进公司及其产品的发展进步。
我的个人使命宣言是,用我的创意指引方向,激发他人的灵感。
我的个人使命宣言是,用我写下的这些话来指导、激励和支持其他人,使他们成就伟业。
除你之外,没有人能写出你的个人使命宣言。不过,挖掘出比你眼前的需要—比如“我的使命是挣足够的钱来还债”—更为深刻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你也不会希望自己最后得出“做人们希望我做的事情以保住工作”这样以工作为目的的宣言。
虽然“干好一份工作”和挣一份薪水来“还债”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宣言远远不能达到你个人能力的水平。你拥有独特的才能、天赋、环境、人生经历和品质。那么,你会选择怎样利用它们、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呢?
使命宣言的力量
那些清楚地了解并能明确说出个人使命宣言的人,比那些做不到这一点的人更能接近他们的内部资源—他们的个人力量。换句话说,对自己的特殊天赋和才能有着更多了解的人会享受更大的成功。他们在面对逆境时更有弹性。
成功遗泽的目标
Ø受到注意
Ø被人记住
Ø受到信任
Ø由于你的专业技能而被选拔出来
Ø对他人付出
Ø引发某种变化
我对一个人记得特别清楚,他在同一家公司里做了许多年的行政人员,结果那时候失业了。他态度粗暴,而且通过他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对失业过程非常排斥。我询问了他迄今为止的应聘面试经历。
“人们在头两次见到我时往往会不喜欢我,但是等到我第三次与他们见面时,他们就会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解释说。
“可是你怎么得到第三次见面的机会呢,”我问他,“如果在头两次会面的时候人们不喜欢你的话?”
这个人的态度其实是用来弥补他对被人拒绝的恐惧的一种防卫机制。这无意中使人们很难了解他。在第三次会面时,他才能够解除防备,让其他人跟他沟通。如果这个人选择按照他所希望的别人对他的看法—温和而聪慧—来采取行动的话,他本可以使自己处于更有力的状态。
比起遵照你想像中的他人对你的期望来采取行动,当你依靠自己的个人力量采取行动时,你就会更加受欢迎—,无论你年龄多大都没关系。如果你选择被动的话,你就总会慢一步。你如果孤立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仅仅让“工作”自己说话的话,你可能就会发现所有人都对你置之不理,你被抛在了路边。
蒂姆是我接待过的一名失业律师,他在同一家工业公司干了25年。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故步自封、随波逐流。那些与他有着密切工作关系的人真的很喜欢他,但他却拒绝在职业中营造一个更高大的形象。他从来都没有花费时间—事实上,从没认为有这个必要—去考虑他给周围那个圈子以外的人留下了什么印象。他在与世隔绝的世界里感到安全,因此对于在公司里留下遗泽不作丝毫努力。
一天,蒂姆接到了一个公司总部打来的电话。他与素昧平生的新任首席财政官(CFO)进行了10分钟的会谈,并被告知公司再也不需要他的效力了。在25年之后,他的工作给他的感觉并非一种职业,而是有如一个婚姻。而这种结局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一次没有任何解释的离婚。
蒂姆不得不去参加应聘面试,显然这种事情他有25年没做过了。在第一次面试中,他的呆板和不安使人们并不认为他是个说得过去的应聘者—而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把自己结结实实地裹在一身三件套的盔甲里,试图扮演他这些年来一直充当的角色。然而,如果他有着一份个人使命宣言的话,他本来能够更好地控制其他人对他的体会。
幸好,你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具体的策略来帮助你掌握事业、在工作中得到更大的满足,并且诚恳而真实地把自己推销出去。这些积极的步骤是我许多年来与许多成功人士一同工作所达到的巅峰,这些成功人士不但掌握了那些有可能得到的机会,而且扩大了它们的范围。
走向成功的步骤
Ø使命。你为商业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才能、经验、知识和价值?你打算如何利用它们来实现工作目标和取得更大收益?你希望在身后留下什么样的遗泽?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希望营造的感觉上—而不是对你心目中他人对你的看法作出回应上—能够使你有个崭新的方向。
Ø展望。你前进的方向是什么?想象你已经树立了正确的形象。对别人对你的看法了然于胸—无论是工作中的还是私人的—能够有助于使你出类拔萃,并且创造出你所追求的结果。充满自信—知道当你走出一间屋子时,你留下的是正确的印象—使你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所希望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展望并不一定意味着清楚你5年内的发展状况,而是意味着使你走上正确的方向。
Ø策略。你完成使命的策略是什么?例如,有的人可能有一些伟大的见解,但却缺乏充满自信地把它们表达出来的能力。对公开讲话的恐惧,是商业世界中一种普遍但十分严重的弱点。毕竟,沟通是通往领导地位的关口。因此有一种策略可能有助于提高你的演说技巧。如果某些人由于不知道如何有效处理面对面的对抗而在会议上表现欠佳,那么接受冲突控制方面的训练就会成为其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或者,如果某个人经常在开会时迟到,而这损害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责任意识和投入意识的话,那么一项时间管理课程就会对他大有裨益。简而言之,你的策略使你能够对自己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作出评估。
例如,安是一个非常具有科学头脑的人。毫无疑问,她聪敏过人、富有创意。她工作的一部分是与政府官员们打交道,以便建立有助于批准研究项目基金的关系。然而,问题在于,安对她工作中的公众角色部分感到不适。她在绘图板前可以挥洒自如,但在鸡尾酒会上或是会议室里却只会躲避在阴暗角落里。
作为她策略的一部分,安本来可以在两种做法中选择其一来付诸实施。第一种做法是,她应该在人际交往技巧方面接受训练,使她在那些业务性和社会性环境中更有信心、更为放松。另一种选择是召集一组人来从事“销售”工作,而让她来扮演幕后军师的角色。不幸的是,安一样也没有做。最终,她离开了现在的职位,在公司里充当一个没那么重要的角色。如果安能够采取措施,诚实地评价自身缺点的话,她的职业道路将会多么不同啊!
Ø时间框架。在宣布了你的使命和实施了你的策略之后,你必须设定一个想要完成的时间框架。此外,当你创建了计划后,就要把它写下来。付诸笔端的做法会使你在无意中对自己作出承诺。这样,如果你希望通过参加当地的演讲社团来提高表达能力的话,你最好给自己一个行动的时间框架,并且把它写下来。
例如,西奥是一个聪明的生意人,但他没办法扩大自己的生意。他有许许多多的点子和策略,但却好像没把它们派上用途。“你把它们写下来了吗?”我问他。“没有,它们全在这里。”他拍拍脑袋说。我告诉他,由于缺少一份书面计划,就不难想见他为什么会原地兜圈了。最后,西奥同意把他的点子、策略和目标写下来,并为它们设置了一个时间框架。这个办法起作用了!由于对他的期望进行了更为集中的关注和更为有力的投入,西奥在发展业务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Ø教练和导师。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教练,每个人也都需要一位导师。教练指的并不是那些知道所有答案的人,而是那些能够鼓励支持(有时是刺激)你采取必要措施来推进事业的人。你的教练应该鞭策你去大显身手和实现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你可以在同事和朋友当中找到教练。我发现那些为我工作的人成了我最好的教练。我还有一位业务教练,他鞭策我从舒适地带走出来。
导师指的是拥有你尚未拥有的智慧的人。通过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他们掌握了使你开启通往更大智慧之门的钥匙。导师往往是一个你在偶然之间通过其建议和专业知识而发现的人。导师所给予你的帮助可能是免费的,但是记住,这种帮助并不是全无恩惠的—要说“谢谢”。有太多次我们对导师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一切浑不在意,由于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而忽视了他们的存在。奇怪的是,我们的教练和导师所告诉我们的,可能与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说了多少年的话完全相同。然而,往往是来源不同的话,我们会更加听从。
Ø时刻铭记。把你希望给人带来的印象和留下的遗泽时时记在心头。当你信心百倍而不是趾高气扬地迈进一间屋子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你,你也就很容易跟任何人搭讪交谈。当你在会议上积极聆听、给出建议、提出聪明的问题和贡献你的见解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你;当你由于对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并且相信它会扭转乾坤,从而在工作上出类拔萃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你。当你使自己和他人都发挥出最优秀的能力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你。
【个人使命与人生价值】推荐阅读:
个人使命宣言范文07-28
光荣与梦想 责任与使命10-01
使命与担当演讲比赛09-26
财务部门的使命与职责09-30
年轻干部的使命与担当10-16
组织收看《使命与担当》有感11-30
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06-25
青年使命与担当演讲稿09-04
五四演讲稿——青春与使命12-02
依法治国与青年使命活动总结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