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两平台培训提纲

2024-09-25

三通两平台培训提纲(精选4篇)

1.三通两平台培训提纲 篇一

石莱希望小学信息技术“三通两平台”建设培训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各完小教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和学校信息化发展状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根据《新泰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教学应用电脑配置及使用管理办法》,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实现我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人人会”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从2015学年至2016学年,使我校所有专任学科教师接受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各完小教师利用学校标准化建设“校校通”、“班班通”等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达到“人人通”,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培训对象

全校所有一线学科教师。

四、培训内容

3、培训教材:多媒体设备安装方专家提供的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培训组成员编写的教案教辅材料。

4、参训人员:全校一线教师。

6、培训安排:

(1)由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到一所石莱镇中心小学进行多媒体应用的两学时的集中学习。

(2)集中培训2天,每天2学时,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一线教师参加专家直接培训。

(3)分别培训。学校每周一、三下午5:00到6:00分别组织一学时培训。

7、考核方式:培训笔记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培训笔记基础分50分,现场操作基础分50分。其成绩与考核方案挂钩。

六、组织管理

成立我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实施领导小组,校长马继金任组长,教导主任陈成水任副组长,各教研组组长为成员,负责培训实施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

石莱镇希望小学 2015年10月20日

2.三通两平台培训提纲 篇二

在上一期专栏中, 我们讨论了“三通两平台”之“三通”, 在这期专栏中, 我们将聚焦“三通两平台”中的“两平台”。所谓的这“三通两平台”之“两平台”, 就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称之为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 它们是教育信息化的两大支柱。

要讨论这“三通两平台”之“两平台”, 恐怕必须从“平台”说起。这里所说的“平台”, 既不是通常所谓的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 也不是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 它是一种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在许多计算机教科书中, 平台的概念基本上有三种, 第一种是基于快速开发目的的技术平台, 第二种是基于业务逻辑复用的业务平台, 第三种是基于系统自维护, 自扩展的应用平台。技术平台和业务平台都是软件开发人员使用的平台, 而应用平台则是应用软件用户使用的平台。

回头看这两平台, 分别是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 从教育业务和应用的角度来讲, 它们都是非常急需的。前者主要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后者主要是为教育管理人员服务的。为此, 这里的两平台, 既不是技术平台, 也不是业务平台, 而是第三种, 一种应用平台。它们是以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管理人员为用户的应用软件平台。

建设这样的平台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为了应用了。让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两类平台:

先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 教育资源是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必需品。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 各个国家以及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 都非常重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但是在资源设计开发的方式方法、资源的质量与数量以及资源应用的水平与层次等方面参差不齐, 尤其是在东、西部地区的学校之间, 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系统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系统之间, 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

为此, 重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不仅有利于加快教育资源建设的步伐, 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 而且有利于提升资源开发的质量, 形成一批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要求相适应、具有学科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此外还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应用的效率, 并通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逐步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终身教育资源体系。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再说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所谓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在我看来, 其至少应包括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和教育评估信息系统三个子系统, 它们是为广大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的, 是为教育管理业务服务的, 其核心不仅涉及教育办公管理平台 (OA系统) 、各级各类教师管理系统、各级各类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育内部即时通讯系统等一系列具体的、符合实际情况和具体业务需求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核心涉及相关数据的采集、统计、分享和传播。为此, 通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 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行文至此, 不难看出, 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但是, 究竟如何建设好这两类平台?再进一步讲, 即便是建设好了这两个平台, 如何提升应用的效率呢?毕竟, 平台是死的, 人是活的。无论多好的平台, 总归是要人来使用的。毕竟, 是人在改变这个世界, 不是平台在改变这个世界。

对于教育信息化而言, 与“三通”一样, “两平台”依旧是基础设施建设, 是“物”, 是“东西”, 是“软件”, 教育信息化还需要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乃至文化建设。设想一下, 没有共建共享的机制, “资源”从何而来?没有“创用共享”之类的版权机制, 人们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没有教师和学生的良好的信息素养, 即便是有了海量的、优质的、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资源, 高品质的教学和高质量的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吗?即使建设好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否用好这些平台?它对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 提升管理的质量与水平?这些问题, 都可以说是无法回避的、关乎“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实际效果的重要问题。

再退一步讲, “三通”也好, “两平台”也好, 假设我们已经建设好了, 校校通了宽带网, 班班都有优质资源, 人人皆有在线学习空间, 之后呢?如何用好这些优质资源?人人在“在线学习空间”里做什么、怎么做?教师在里面做什么?学生在里面做什么?究竟如何做?这些问题, 似乎与基础设施建设同等重要。

记得今年五月, 在阿拉伯教育峰会上, 在被问及如何理解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时, 我曾讲到, 一提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人们脑子里立刻想到的是宽带网络, 是平台终端。的确, 它们都是教育信息化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但是, 在我看来, 基础设施建设, 远非只有这些宽带网络和平台终端, 还应该包括作为基础的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线参与式学习方法、数字化学习与生存的文化等人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没有后者, 有了前者, 也是白搭。

不仅如此, 前者的问题, 归根结底, 其实是经费问题和投入问题。宽带网络, 有钱就能通;硬件终端, 经费到位便可采购, 这些方面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无非是钱的问题和时间的问题。而资源建设, 绝非钱的问题。想想看, 教育信息化企业和公司给教师和学生建设的教育资源, 怎么可能被教师和学生所喜爱呢?在教育信息化的历史上, 外行给内行建资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研究表明, 教师最喜欢的资源, 并非教育行政部门采购的资源, 而是自己在互联网上搜集整理的资源。

在今天这样一个日益开放的时代, 在世界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浪潮中, 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教育资源的大同世界, 我们根本就不缺少资源, 我们缺少的是快速高效地检索和获得资源的能力, 缺少的是对信息、资源和知识的管理, 缺少的是内容策展之类的“让信息精准地来找我们”的素养。

至于我所理解的更软的“基础设施”, 即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线参与式学习方法、数字化学习与生存的文化, 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研究、去探索、去培养, 它们不只是钱的问题, 也绝非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三通两平台”之“两平台”, 作为整个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抓手和工作台, 不仅让人想起了唐杜甫《重过何氏》诗中的意境。

落阳西斜, 一抹金色的余晖透过山林, 投射在平台 (两平台?) 上, 一片绚烂。石阑上悠哉悠哉地斜靠着一个人 (他是谁?) , 正沐浴着熏风, 一边把盏迎风啜茗, 一边握管题诗桐叶, 清芬的茶香糅着淡雅的墨香和桐叶的清香在山林缓缓飘散。不远处, 翠鸟正在衣架上欢快地啾啾鸣唱着, 体态轻盈的蜻蜓停落在钓丝上。此等胜景, 何其美妙!

愿“三通两平台”之“两平台”, 在将来, 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 能创造出“落日平台上, 春风啜茗时”之诗意。

3.三通两平台,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篇三

关键词:教育 信息化 “三通两平台” 机制创新

1 教育信息化

1.1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及内涵。教育信息化,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教育领域,深化教育改革,不断调整其信息教育发展方略,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信息化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运用科技信息手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优化学习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1.2 信息化教学中教学设计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育更为重视学习者的作用,要求通过种种有效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合理配置资源,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升了教学质量。

1.3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推动信息产业不断升级,深化信息化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信息教育化发展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共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国于2012年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其目的在于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2 “三通两平台”

2.1 “三通两平台”的提出。要说三通两平台的出身,那就是2012年9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就在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首先提出的概念,这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一点。其后不久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推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2.2 “三通”

2.2.1 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宽带网络建设,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预警手段和防范措施保障校园网络安全,优化网络管理,增进对外交流,学校还要定期进行网络维护及保养,以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学校要扎实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定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通过教学应用和学生实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2.2.2 建设优质数字资源,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想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及时输送到每个班级,就必须加强三个课堂建设,即:专递课堂(各类新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组织具有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级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个人空间和相应工具,开设学科重点难点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汇聚若干基础教育名校和职业教育示范校的优质资源,开设网络学校,为学校集体组织学生选名校网络课堂,修高中网络课程和职业学校新开专业提供服务。

2.2.3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要积极打造一个实名制网上学习空间,为学校师生开展网络学习,进行跨区域网络协作科研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学校还可以将网络技术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当中,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按照“教师优先、发达地区优先、职业教育优先”的原则,先试先行,有序推动。全面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程,加快研发推广与现行中小学课程标准相配套、适合学校课堂网络化教学需要的数字互动教材、教辅材料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检测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于网络的教研平台和城乡校际结对帮扶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听课、远程协作以及互动听课等活动,积极推动城乡学校网络一体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的“远程培训”及其他培训项目。

2.3 “两平台”

2.3.1 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要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其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大力服务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科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率提高到30%。大力服务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积极创建师生共享共用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平台,紧紧依托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断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范围、提高共享程度。大力服务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工程,形成一批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要求相适应、具有学科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高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继续完善网上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区域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2.3.2 加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努力做到家家用。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提升教育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发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学科资源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优质资源率提高到30%。加快终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强化终身教育资源规范标准、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研究,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推动,逐步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终身教育资源体系。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的核心任务。“三通”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校校通”是基础,“班班通”是近期工作的一个关键,而“人人通”才是真正要实现的目标,是本质的核心点。这一点既然是本质的核心要求,它代表的是方向,代表的是创新。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具体要求可概括为:其一是要体现国家和地方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统筹部署;其二要立足现实,加大落实力度,使广大基层学校与师生能够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新成效、并努力形成阶段亮点;其三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有序、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

2.4 三大主要任务

2.4.1 硬件升级改造

网络物理接入云平台建设(终端、云眼等)

数字化网络教室建设(投影、白板等)

2.4.2 教育资源建设。创新推广数字化学习模式,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建成学校“数字化社区”,重点做好三个“空间”建设:即教师空间、班级空间、学生空间。

2.4.3 教师应用培训。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

3 “三通两平台”的实现

当国家首先提出一个政策方针时,从上到下落实这样的政策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所以,在这样的时间段中,政策里面的内容要落实必然会有先后顺序。结合“三通两平台”的政策,笔者认为,①宽带网络校校通的落实,就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硬件基础的完善是最基本的工作,因此,让尽量多的学校完成网络覆盖也是推进后两个通的基础;②关于优质资源班班通的落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研究员曾在多个场合提及,这项工作是国家正在做的,也是需要科研与市场相结合的一项工作,从其口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层面的意思。

3.1 国家可以从物质和政策两方面鼓励企业做班班通,这对企业来说,必然是百益而无一害的,据其介绍,去年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有两万亿,其中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约占到2千亿的比例,可见,这样的政策环境是教育装备市场前所未有的局面,教育装备企业若能顺势而上,必然收获颇丰。

3.2 国家要和企业一起做优质资源的班班通,换句话说,哪一个企业班班通做得好,国家就联合哪个企业做,也就出现了各大教育装备企业竞相参与到诸如《中国教育技术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中来一样,笔者认为,在当下,如果国家还未出台某些项目的建设标准的话,企业在研发产品的另外空隙,参与到国家制定相关标准的过程中,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至少不会偏离国家轨道。

3.3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一通的实现,是三通工程的核心,也是未来需要大力做的事情,笔者为什么说是未来呢?因为就目前看来,将教与学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之中,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不是说硬件设施具备了,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生活就通了,而是从意识上引导其这样的观念。所以,硬件设施的完善需要靠企业,意识上的引导需要靠国家,因而,企业在生产相关产品时,从学生和老师这些用户的角度考虑进行研发,就会很好地适应整个趋势。

3.4 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从这两个平台的建设过程来看,前者和后者分别交予不同的国家单位去做,而对于教育装备企业厂商来说,不论是跟随哪一个国家单位去做生产,都必然掌握“资源”和“管理”两个关键词,基于此去搞研发,思考如何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最大范围的实现资源集中效应,如何去方便校方、教师和家长管理,建成简单实用的管理平台,哪怕是傻瓜似的操作,依次打开市场,再进一步做产品的升级换代。

4 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国家主动提出与企业共建教育信息化的市场环境下,对于教育装备龙头企业和准备进入教育市场的潜在者而言,都极为有利。从企业发展角度而言,当下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无非是两条路,一是走集成解决方案的路线,集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硬件和软件为一体,集中推向市场,二是走窄而精的路线,结合公司产品,集中精力生产专一产品,做到极致。而对于那些正在犹豫不决又想成为唯一的产品生产商,又想统揽所有装备的企业而言,最好择其一条路,以保障信息化发展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邵晋蓉,王桂香.宁夏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建设构想[J].现代情报,2004(04).

[2]刘芳.浅议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2).

[3]张臣文.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1).

[4]李金辉.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4(05).

[5]谢丽平.教育信息化下独立学院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2009(33).

[6]何雪松,赵罹淞.普及开源教育,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4.三通两平台培训提纲 篇四

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

按照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的要求,随着黑龙江省“三通两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省电化教育馆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利用多种渠道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挖掘省内中小学校在“三通两平台”应用过程中的创新工作案例,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以点带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成果,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一、典型案例,引领应用

黑龙江省内中小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策略,努力打造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高素质学生。

案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哈尔滨市香滨小学”的教育信息化探索

该校从教学内容呈现上,突破书本和黑板的限制,转为多维电子教材和电子平台,提出了具有普适性、能够有效支撑学习方式变革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方式,并对每一种教学方式,梳理出共性操作程序,建立了“信息技术支撑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这个基本方式基础上,学校结合学科内容、支撑环境、学习方式,形成了不同学科的教学方式。如数学学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语文学科的“基于多维电子课文的情境阅读教学模式”、英语学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双主合作教学模式”、科 学学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观察记录教学模式”、音乐学科的“基于移动终端的音乐创编教学模式”、“基于个人空间分享的主题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改革。

2013年该校承办了国家级、省级两次教育信息化现场会。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视察了香滨小学,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教育部有关司局及直属单位相关同志、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相关负责同志、省内各市(行署)教育局局长和基础教育相关负责同志及城市学校校长220多人观摩了哈尔滨市香滨小学的信息化教学现场,全国一区三校进行了经验交流。

该校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 1.硬件环境

第一,每个教室都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实物投影仪,满足整合教学的基本需求;

第二,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网络环境与移动终端;

第三,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满足电子备课、课件制作、查找资料等日常工作需求,为了实现交互体验更丰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购置了学生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安装了个性化学习软件,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

2.软件资源环境

学校建成了软件资源的三个库:一是校本库、二是项目库、三是广域库。这些内容已集成在学校服务器中,老师可以随时随地从资源库查找资源、应用工具软件编辑资源、应用教学平台集成资源,学生可以在课上、课下,课外通过班 级网站、专题网站进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练习测试、交流互动。

二、多种渠道,保障应用 1.强化培训,引领应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给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除了具有新课程理念下的专业素质外,还应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因此,要创设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的环境,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与提高的培训,进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信息搜集、筛选、整理、加工及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探索与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案例:“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专项培训

针对为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配备的电子白板和为教学点配发的触摸电视一体机进行专项培训。培训采取分学科、分年段的方式开展。培训课程的设计新颖,打破了以往的以技术传授为主的思路,不仅仅通过厂家专员培训、校长和一线教师现身说法、学员实践操作体验的过程,提高学员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触摸屏电视基本功能的操作水平。而且广泛收集了一批基于应用白板的教学案例,以深入探讨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法,为学员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并且通过应用与不应用白板教学的课例,采取同课异构的研究思路,教研员、一线教师与学员展开对话与交流、分享。培训人数达1173人,惠及2个学段,13个学 科的地市教研员和项目学校的教师。由于培训针对性强、效果良好,受到省教育厅领导和学员的好评。

2.推送资源,保障应用

在“三通两平台”推进过程中,还有部分边远地区的学校没有接通宽带网络,为保证这一部分学校尽快使用上优质的数字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省馆通过天网和地网两种渠道,坚持下载教学点专项数字教学资源,截止2013年11月底,共整理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的数字资源200G,教学点专项教学数字资源120G。利用硬盘拷贝的方式向我省还没有实现“校校通”的教学点推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工作,保证每个教学点能够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开好一门此前无法开好的国家规定课程。

为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优质资源的内容建设与共享受省教育厅委托,起草了《黑龙江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推送方案》,争取今明两年做好国家开发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推送工作,帮助更多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三、机制创新,促进应用

黑龙江省于2014年3月28日启动了“三平台一体系”项目,此项目包括: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教研平台、黑龙江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三平台一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教师培训平台、教师教研平台中生成的资源都可以作为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重要内容,在基础教育资源平台上不可缺少的就是教研员在平台上引领全省教师利用国家级、省级基础教育资源平台的资源来开展教研活动,教师 培训平台上的教师也要利用基础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则是按照央馆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来搭建省、市、县、校四位一体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创新思路、借鉴经验,在全省逐步形成各级电教部门牵头,覆盖全省中小学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和运维体系,做好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上一篇:“四心”彰显人民满意党员本色下一篇:见义勇为个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