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单位财务管理

2024-08-01

水利单位财务管理(精选12篇)

1.水利单位财务管理 篇一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类定性初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资源的日益紧缺和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矛盾,如何有效地解决水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益,在抓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 者:李品山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水利局 刊 名:发展 英文刊名:DEVELOPING 年,卷(期): “”(4) 分类号:F2 关键词: 

 

2.水利单位财务管理 篇二

近日, 笔者对镇 (街)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调研。作为水利主管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有的是担负着行政执法、行政事业收费职能的全额、差额预算管理单位, 而镇 (街) 水利事业单位担负着水利工程建设、管护、防排、供水、经营等职能的自收自支管理单位。例:朝阳镇水利站事业单位为了搞活经济, 于1998年4月即成立了《连云港市朝阳水利管理站》企业, 其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饲料加工、养殖、销售等多种经营, 为朝阳镇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2009年8月又成立《水利建筑工程队》企业, 其经营范围包括水利工程施工及维护, 土石方工程施工。其实朝阳镇水利站是一班人马, 三块牌子。随着不同性质的企、事业务中, 自然就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 内部控制不健全, 没有一套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 无法实现按制度办事, 按规定办事。有的单位截留资金, 私设小金库, 搞“体外循环、挪用资金”隐蔽收入, 造成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或损失。二是财会人员配备不合规, 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不高。会计基础工作不完善, 甚至出现账面混乱, 财产物资流失, 会计信息资料不真实现象。三是自我约束能力差, 部分资金使用不当, 支出混乱。财务人员受本单位领导影响, 在本单位领导有违规行为时, 不敢管、不敢说, 致使一些单位的开支失控, 花钱大手大脚, 讲排场, 先斩后奏, 使会计监督失去了有效性。针对水利主管单位所属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要扭转财务管理上的松动局面, 实行财务、水利资金统一管理势在必行。

2 镇 (街) 水利建设及财务管理的概况

朝阳镇、中云街道办事处是连云港市第一批入选为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单位。从2006年7月开始, 连续 6年省财政共投资0.18亿元, 支持开发区镇 (街) 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首期项目实施地点位于朝阳镇的韩李水库, 工程总投资468万元, 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 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该项目由开发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处作为项目法人, 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水利局的业务指导下, 通过精心组织, 克服困难, 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运作, 整个工程进展顺利, 198天完成全部除险加固工程。为了确保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质量, 我区严格把关, 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工序, 关键环节, 重要隐蔽工程, 水利部门都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工程现场, 确保重要部位的施工质量。

开发区镇 (街) 按计划实施对朝阳、新县、黄泥塘、胜利、云门等22个库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面完工。完成投资0.29亿元, 占批复总投资100%。按时完成了东陇海铁路以北的基本农田综合配套项目工程, 排淡河南岸的5000亩农田。主要实施内容为:农田机耕路9800米;浆砌石干渠8200米;开挖电灌站引河1780米;闸、桥、渡等建筑物枢纽工程74座;改造110及45千瓦电灌站五座等工程项目。特别是前年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改变了我镇东陇海铁路以北农田布局零乱, 田坎、沟渠占地面积大, 农田道路狭窄、雨天泥泞等降低耕作效率现象, 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 改善了5000亩农田的灌溉。道路、沟、渠通畅, 农田耕作、输水、提水、排水及时且满足农作物灌排需求, 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闸、桥、渡等田间工程全面配套, 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农田灌溉率达95%。经测算, 年增产粮食20余万公斤, 增加粮食产值40余万元。每年可节约用水60万立方米, 节约供水成本费10余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002年实行镇 (街)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由各财政所集中统管, 2007年《水利管理站》企业账实行了统管, 使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明显提高;支出、资金规范化管理逐步完善, 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 堵塞了管理的漏洞, 减少了领导者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范错误的机会和可能性, 从而保证了领导者的安全。

我们围绕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职能任务。在镇 (街) 水利建设单位项目资金的管理中取得的成绩。既是区管委会正确领导的结果, 也是我所人员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晶。在保证本单位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必备的开支情况下, 并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项目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3 完善镇 (街) 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3.1 全面规范制度管理, 科学架构考核机制

倡导“以制度管人、管事”, 从内部管理制度入手, 完善《区财政局内部管理制度》及《局内设处室及个人的考核评比办法》;此颁行即是硬化考核要求, 体现人本理念, 并突出考核体系的导向与激励作用。

3.2 长抓廉政建设不懈怠, 狠抓警示教育不放松

针对2011年“七一”共产党90华诞之日区局组织财政系统全体员工签署《廉政承诺书》主动对东部城区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成为全区首个参与互动学习的部门, 有针对性的警示教育使廉政意识深入财政全体员工。

3.3 实行统筹方案, 标准化管理

为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保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 树立量入为出的原则, 统筹合理地调度资金, 财政所在支出的管理方面严格把关。 (1) 严格审批制度, 实行镇长“一支笔”批字。 (2) 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执行上级财政财务制度和相关财经纪律, 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财政资金设专帐户、建专账, 实行专人管理。工程款的使用实行报账制, 严格按进度、按程序办理资金的拨付业务,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建立内审制度, 由内审人员对各个工程项目进行跟踪检查, 监督和审计, 项目完成后, 及时组织上级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为工程竣工验收创造条件。

4 结论

实行镇 (街)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集中统管, 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更有效对水利建设资金流转的监控, 预防各种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项目招标、评审、申报等, 严把内审、监督关口, 强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明确落实水利工程建设责任,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加大自筹资金投入, 在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 严抓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浅谈公共财政体制下水利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J].海河水利, 2004, (2) .

[2]何晓丹.对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水利, 2004, (14) .

3.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小议 篇三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水利关系着国家农业、生态等多方面行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水利发展的好坏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与否,加强和改善水利行业发展成为重要任务,这要求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而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的基础,有必要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特征,探寻解决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水利事业单位特征

水利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其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需要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在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属于行政性事业单位;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提供的供水、发电、旅游等商品性产品和服务,又具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单位性质。

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统一体,其管理模式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模式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因此水利事业单位采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别。在具有混合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里,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具体会计项目难以确切计量和界定,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复杂及财务管理的困难。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财政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并且逐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规范和管理,这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改进财务管理也存在很多挑战。首先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检查与管理,使很多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压力加大,各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各类形式的检查,用于经营管理的精力减少,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财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使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不利环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财务风险加大。

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缺少健全的内控环境

首先,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要使财务管理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乃至国企的普遍问题。由于没有经过市场化改革,所以对市场经济相关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存在歪曲。水利事业单位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反而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看成强化员工束缚和管制的条条框框。

其次,财务管理内控系统不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有许多水利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内部控制系统,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便没有时间限制,再加上意识薄弱,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处于原有的管理模式下。有的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缺乏合理性,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迎合形势的需要,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操作性。

最后,財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是内控制度运行的保证。水利事业单位受到财政支持,不存在市场上的压力,对资金只注重分配和使用,不重视其使用效益,因此也缺乏内部审计和会计控制的环境。偏行政性的水利事业单位往往缺少内部审计机构,偏经营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也不够重视,已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二)财务预算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效果与预算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水平不高,影响了财务管理整体效果。

首先是财务预算的理念没有在水利水利事业单位深入。集中表现为领导对于财务预算不重视,编制的预算不合理。预算管理面较窄,很多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既定预算方案的执行不严格,存在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其次,财务预算的编制不科学。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保留了计划经济编制的痕迹,方法比较简单,新的预算是以去年的预算计划为基础,往往重视数据的变动,没有考虑本单位人员、项目的实际情况,缺少对预算计划的宏观性和前瞻性规划,一旦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特殊的情况,便会使资金陷入短缺的境地。

最后,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水利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管理时,采用分部门预算最后汇总的方法,预算缺少整体性和协调性,无法对资金的使用做出弹性调整,增加了预算执行的被动性。

(三)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

规范的收支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保障。没有规范的收支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便会无法覆盖整个单位,无法做到单位情况相符,也无法达到财务预算的目的。水利事业单位收支的不规范涉及到诸多情况。

1.私设“小金库”。水利事业单位既有行政性质又有企业性质,每年会有财政性转移收入,但是转移性收入管理并不规范。存在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情况,或者不将财政性资金转移,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私设小金库。另外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经营收入核算,逃避财政的监督管理;将正常的经营收入等转移到工会或单位食堂账上,用于发放福利津贴或请客招待等也存在。

4.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急管理制度 篇四

应急

枣庄市山亭区水务服务公司

二○一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应急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结合青石拦河坝(闸)除险加固工程的特点,特制定的青石拦河坝(闸)除险加固工程应急管理制度。

2.原则

应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2.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和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应急响应的指挥作用。

2.2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3 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2.4 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对策简练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2.5 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3.管理机构

3.1领导机构

青石拦河坝(闸)除险加固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

3.2办事机构

青石拦河坝(闸)除险加固工程生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3工作机构

各参建单位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项目部有关决定事项。

4.运行机制 4.1预测与预警

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4.1.1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潜在突发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三级:公司级(重大——可能产生特别严重后果)、部门级(较大——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和班组级(一般——可能产生较重后果)。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有线广播、有线电视、信息网络、警报器;特殊情况下目击者可大声呼叫、敲击能发出较强声音的器物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4.2 应急处置 4.2.1 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最迟不得超过10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4.2.2 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4.2.3 应急响应

4.2.2.1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2.2.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4.2.2.3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由该类突发事故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4.2.2.4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队、消防队等。

4.2.4 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4.3 恢复与重建 4.2.1 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4.2.2 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4.2.3 恢复重建

根据事故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4.4 信息的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5.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5.1 人力资源

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动员全员有组织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5.2 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对受突发事故影响较大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

5.3 物资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5.4 交通运输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5.5 人员防护

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的疏散。

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5.6 医疗保障

会同120急救中心,积极组织现场救援,及时把伤员送到医院抢救。

6.监督管理 6.1 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预案的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作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

6.2 培训教育

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保持培训记录。

6.3 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5.水利单位财务管理 篇五

广西国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运行困难,亏损严重.为此对亏损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措施及扭亏为盈的弥补思路.

作 者:苏方伟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局,广西,南宁,530023 刊 名:广西水利水电 英文刊名:GX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ENGINEERING 年,卷(期): “”(3) 分类号:F69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   亏损   分析   措施  

6.水利单位财务管理 篇六

浅析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类型划分和性质确定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类型划分和性质确定,水管单位定性的核心是对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认定.为此从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出发,对水管单位自收自支的范围及具备自收自支的条件认定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

作 者:赵玉红 穆范椭 张大力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98刊 名:水利经济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年,卷(期):21(1)分类号:F203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 类型划分 体制改变

7.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小议 篇七

一、水利事业单位特征

水利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 其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 水利事业单位需要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转, 在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属于行政性事业单位;另一方面, 水利事业单位提供的供水、发电、旅游等商品性产品和服务, 又具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单位性质。

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统一体, 其管理模式并不是全国统一的, 具体的管理模式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 因此水利事业单位采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别。在具有混合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里, 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 具体会计项目难以确切计量和界定, 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复杂及财务管理的困难。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 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入, 财政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投入也不断增大, 并且逐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规范和管理, 这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改进财务管理也存在很多挑战。首先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检查与管理, 使很多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压力加大, 各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各类形式的检查, 用于经营管理的精力减少, 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 财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使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不利环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财务风险加大。

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管理缺少健全的内控环境

首先, 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要使财务管理发挥作用, 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监督机制不健全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乃至国企的普遍问题。由于没有经过市场化改革, 所以对市场经济相关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 甚至存在歪曲。水利事业单位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 反而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看成强化员工束缚和管制的条条框框。

其次, 财务管理内控系统不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有许多水利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内部控制系统,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 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模式, 各地要求也不一样, 对于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便没有时间限制, 再加上意识薄弱, 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处于原有的管理模式下。有的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 但是缺乏合理性, 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迎合形势的需要, 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 缺乏实际的操作性。

最后, 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是内控制度运行的保证。水利事业单位受到财政支持, 不存在市场上的压力, 对资金只注重分配和使用, 不重视其使用效益, 因此也缺乏内部审计和会计控制的环境。偏行政性的水利事业单位往往缺少内部审计机构, 偏经营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也不够重视, 已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二) 财务预算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效果与预算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水平不高, 影响了财务管理整体效果。

首先是财务预算的理念没有在水利水利事业单位深入。集中表现为领导对于财务预算不重视, 编制的预算不合理。预算管理面较窄, 很多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 既定预算方案的执行不严格, 存在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其次, 财务预算的编制不科学。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保留了计划经济编制的痕迹, 方法比较简单, 新的预算是以去年的预算计划为基础, 往往重视数据的变动, 没有考虑本单位人员、项目的实际情况, 缺少对预算计划的宏观性和前瞻性规划, 一旦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特殊的情况, 便会使资金陷入短缺的境地。

最后, 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水利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管理时, 采用分部门预算最后汇总的方法, 预算缺少整体性和协调性, 无法对资金的使用做出弹性调整, 增加了预算执行的被动性。

(三) 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

规范的收支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保障。没有规范的收支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便会无法覆盖整个单位, 无法做到单位情况相符, 也无法达到财务预算的目的。水利事业单位收支的不规范涉及到诸多情况。

1.私设“小金库”。水利事业单位既有行政性质又有企业性质, 每年会有财政性转移收入, 但是转移性收入管理并不规范。存在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情况, 或者不将财政性资金转移, 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 私设小金库。另外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经营收入核算, 逃避财政的监督管理;将正常的经营收入等转移到工会或单位食堂账上, 用于发放福利津贴或请客招待等也存在。

2.逃避收税。主要通过会计手段到达逃避税收的目的。采取将本应作当年的收入挂往来账、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办法和标准, 调节成本和利润、对外经营项目不开票不结算等手段调节收入, 达到减少利润少交税金的目的, 造成水利事业单位收入反映不真实。

3.票据使用不规范。规范使用票据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规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抵制财政和上级统一票据的现象, 继续在使用自制的票据和市场渠道购买的收据。再加上票据使用管理不严, 出现领用票据不登记, 开出的票据多少不清, 票款两空的情况。

(四) 基建管理亟待规范

与一般事业单位不同于, 水利事业单位要向社会提供服务, 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基建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建设项目资金延迟到位的情况, 部分项目不能严格按计划和批复的项目内容实施, 存在超规模和超预算的情况, 而前期项目的经费支出也存在费用串项现象。

三、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 完善财务管理内控环境

1. 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

水利事业单位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的财务管理理念, 应该接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 形成开放、动态、有活力的财务管理理念。必须认识到内控制度的建立是财务管理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水利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重视内控的规范和实施。将目光转到市场中去, 自觉以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管理事业单位, 把内控制度看成财务管理提高效率的保证, 而不是单位和员工的束缚。

2. 健全财务管理内控系统。

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对内控制度持有正确的态度, 积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 参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 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内控体系, 使其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3. 重视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有效执行的保证。改变过去那种对财政的依赖思想, 用开放的眼光看待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 提高经营管理的紧迫感, 重视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改善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环境。

(二) 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主动的和科学性。全面预算管理是实施时代形势的预算管理方法, 水利事业单位是为市场经济各个主体提供服务的特殊事业单位, 只有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各主体提供服务。应该改变过去预算分割汇总的旧方法,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编制单位预算时, 应给结合单位自身的人员、资金和项目情况, 提高资金预算的前瞻性, 防止出现资金短缺, 逐步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强化全员教育, 贯彻财务预算的思想。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往往有个贯彻推广的过程, 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在全单位内部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领导层要首先做到重视, 然后从上到下逐层强化, 一旦形成执行的环境, 全面预算管理的才能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贯彻实施。而原有预算方案执行不严格、资金被挪用、违规操作等现象便会杜绝。

(三) 规范财务收支

一方面要清理“小金库”,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规范管理财政转移性收入, 发挥内控的监督作用, 杜绝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现象, 规范管理预算外资金;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服务观念。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具有企业性质, 但是其使命是为市场主体服务的, 因此要防止事业单位成为部分个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要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达到规范收支的目的。

(四) 强化基建财务管理

做好基建的资金预算, 并严格按照预算加以执行。同时建立基建项目应急准备金, 以便应付可能出现的预算资金延期到位以及超预算的情况, 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提高基建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五) 加强财经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

水利事业单位是为社会主体服务的, 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财经法规也随着市场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判断决策, 必须要了解相关规定和宏观经济形势, 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

摘要:水利是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支撑,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投入也逐年提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没有经过市场化改革, 水利事业单位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财务管理暴露出诸多问题, 影响了水利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文章结合水利单位的特点, 分析了其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秋林, 张国华, 王小林.英法等国非营利农业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会计研究, 2001 (11) .

[2].桑琳.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审计, 2008 (3) .

[3].李娟.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的解决及几点建议[J].对外经贸财会, 2006 (1) .

[4].黄定芳.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 2006 (6) .

8.水利单位财务管理 篇八

摘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是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它直接涉及到国家水利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并且直接关系到水利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水利单位已经逐渐向现代化转变,在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下,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必须对目前相关形势进行有效分析,一定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本文针对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意见。

关键词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加强

水利事业单位是公益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具有经营性的企业单位。在以往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水利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如水利工程管理、服务收费、利润的分配等制度都显得相对落后。这些导致了水利、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使单位资产界定模糊。最终造成财务管理困难,影响了水利管理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基层水利单位的发展也正不断完善,通过防洪、水力发电、资源治理等方案,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以水养水的目的,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水利水电服务。因此,作为基层水利单位,更加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不断加强财务的管理工作。

一、目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

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本文进行主要的分析:

1.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我国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通病。要有规范的财务行为,就必须要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规范行为,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基层水利事业单位有着独特的财务管理方法,但是其方法非常简单,只是针对经费的支出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工作,往往忽视了单位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规范,没有发挥其真正的职能。

2.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科目分类不规范

目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明显滞后。即使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事业单位在某些性质、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新的会计事项的出现。然而这些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工作并没有明确地确定,导致了会计业务的处理工作并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主要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目的,它们并不像其他企业生产物质那样,对物质的成本和费用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事业单位的精神产品以及劳务服务工作,有时候很难将成本和费用界定出去。正因为如此,基层水利单位对于有形资产的管理以及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分类都有着一定的困难。财务科目的分类不规范严重地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加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针对上述的几点问题,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文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1.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以适应水利建设的需要

为了推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一定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制度规范:一,切实加强对水利单位中的专项转移资金的监管工作。由于基层水利部门需要做好民生水利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在单位运转的各个方面(项目的安排、工程的落实、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都需要不断加强管理、落实安排、安排责任,对财政转向资金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二,对财务票据进行规范的管理。水利事业单位财政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了税收的收入。为此,财务管理者一定要不断规范财务的票据。例如,在使用每一笔工程资金的时候,财务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主动配合税收部门的工作,规范税收工作,并有納税人主动向当地的税务机关提交申请,经过相关的审核之后,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实际的纳税税额进行核定、并开取专用的发票,缴纳税收。

2.加强对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水利工程发展需要

关于这一点,主要包括了两点:第一,不断加强水利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要保障目的,以水利经营管理为主要补充工作,资产管理为主要基础,不断推进基层水利单位的发展。通过不断开展多种方式的经营,对单位的资产进行强化管理。例如,在目前全国3000多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中,75-80%左右的资产是投资于社会公益服务中区的。这些资产在进行最终的竣工验收工作之后,工程所带来的收益就得不到很好地体现。因此,单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对这些资产的价值进行规范管理,让其在寿命期限之内一定要有价值方面的体现。第二,除了要加强有形资金的管理工作之外,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也必须要重视。经过多年的配置和发展,水利事业单位拥有宝贵的资源以及科研经验、成果。包括了水库区域的土地使用权、水库河道水文地质资料、水利工程建设的研究成果等,这些无形资产一定程度上给单位带来良好的声誉。然而,由于产权观念的相对落后,单位的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和管理。为了改变这种方法,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改善单位的经营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

3.不断促进农业水价的改革,改善农田水利的运行

早在2007年的时候,我国中央财政已经明确地点名支持13个粮食生产区域以及4个主要省份开展农业水价的改革试点,其中包括了我省。作为改革的试点区域,我省的水利的、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到务实、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推行各种水自治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措施。对于收费的相关工作一定要落实好,其中收费的标准是以单位的成本核算为主要依据。水利事业单位要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能够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另外,水利事业单位一定要不断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努力降低成本。在单位的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征收机构,对于机构内的各个部门、分工要明确落实。

4.要积极争取公共财政的投入,以适应水利改革的需要

为了能够适应水利改革的需要,基层水利事业单位一定要不断紧密围绕水利中心进行工作,积极争取公共财政的投入,将其视为水利财政工作的重点。对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方针要密切关注。同时一定要立足于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情况、矛盾和问题,以争取更多公共财政的投入为主要目的,不断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对各项公共财政体制进行配合,完善单位的管理机制。对于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一定要积极进行配合。单位内部一定要加强支出标准体系,不断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5.不断优化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的设施建设工作

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直接会影响到该单位资金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当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能够确保工程资金的安全。因此,财务人员对此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不断拓展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将基建财务的管理工作和财政改革相结合,将工程造价管理和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业务水平等。通过不断地学习,对工作岗位和实际情况结合出发,不断促进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关于这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水利工程的财务分析工作。主要从投资者和管理单位这两个角度进行出发,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格和财务制度进行计算,计算得出实际费用以及实际效益,并通过对结果的评价,预测财务的可行性。例如,对水利发电、城市供水等水利项目,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进行严谨地财务分析工作。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正确处理好财务和工程建设的主要关系。要尽量防止财务工作凌驾在工程建筑工作之上,并且要运用相关的制度,对工程进度进行真实地反映,并切合实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相关需要。

三、结束语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一定要适应国家的发展需求,也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经济状况、制度上的要求,不断与时俱进。此外,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改革内容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如祥.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甘肃农业.2012(11).

[2]于爽.浅析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

[3]郭志君.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中国外资.2012(13).

9.水利单位财务管理 篇九

鄂水利发〔2008〕18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水利(水电、水务)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施工管理,规范监理、施工单位及相关执(从)业人员市场行为,增强其信用意识,提高整个行业的诚信度和服务水平,保证全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根据国家及省政府有关规定,我厅制定了《湖北省水利水电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水利厅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二日

湖北省水利水电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施工管理,提高整个行业的诚信度和服务水平,保证全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水利部《关于建立水利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信用档案的通知》(水建管〔2004〕415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防治工程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暂行办法》(第308号令)等法规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水电监理、施工单位的信用监督管理活动。在我省境内从事水利水电建设活动的监理、施工单位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用监督管理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水利水电监理、施工单位在我省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上行为表现的监督管理,包括招标投标活动、建设活动、优劣档案的建立、信用行为的认定,发布信用信息以及对信用情况进行表彰或处理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水利水电监理单位,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取得相应从业资质的水利水电监理企业;所称水利水电施工单位,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依法取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

第五条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施工单位参与水利水电建设活动应当遵循科学、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建设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各类技术规程、规范及标准的要求。

第六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省从事水利水电建设活动的监理、施工单位的信用认定及监督管理工作。市(州)、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从事水利水电建设活动的监理、施工单位(含驻地监理、施工单位)的信用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信用等级申请、受理和认定

第七条申请水利水电监理、施工单位信用等级,除应当具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监理、施工资质等级证书外,还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1、在我省设有完善的办事机构(外省企业可以为分支机构),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且有完善的公司章程、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2、在我省省内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场所应有与管理相适应的办公设备(办公室、固定电话、电脑等);

3、在我省管理人员必须是本企业人员,且相对稳定,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人员不得低于主项资质所要求的条件。外省进鄂和省内非水利系统企业必须指定相对固定的1~2名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人,全权负责企业在我省的水利建设活动,委托人必须是本企业的正式职工,且提供其劳动聘用合同和为其办理的社会保险关系证明。其中施工企业相关人员须持水利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在鄂有不少于3个与主项资质等级同等的项目经理或建造师,持水利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在鄂有不少于3个专职安全员。

第八条首次申请监理单位信用等级,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核原件、收复印件);

2、在鄂开户银行证明、税务部门税务登记证(核原件、收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或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人委托书(提供委托人的劳动聘用合同和为其办理的社会保险关系证明);

4、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信用承诺书(原件);

5、监理单位组成人员资料;

6、最近2个会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7、监理单位信用等级申请表。

第九条首次申请施工单位信用等级,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资质证(核原件收复印件);

2、在鄂开户银行证明、税务部门税务登记证(核原件收复印件);

3、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或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人委托书(提供委托人的劳动聘用合同和为其办理的社会保险关系证明);

4、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信用承诺书(原件);

5、施工单位组成人员资料;

6、外省企业还必须提供本企业拟在鄂从事水利工程施工的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企业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工程财务负责人、工程质量负责人、工程专职安全生产管理等组成人员名单及岗位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资料;

7、最近2个会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8、施工单位信用等级申请表。

第十条评价定级、申请晋级、重新认定、延续信用等级的,除以上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原信用等级证书(原件);

2、项目法人出具的期限内已完工程信用证明(原件,需要相应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盖章确认);

3、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信用等级的初步意见;

第十一条根据监理、施工单位在全省水利水电建设市场行为表现的档案记录,将对其信用行为的评价认定为AAA、AA、A、B、C五个信用等级。AAA级,信用很好,表示受信单位在湖北省水利系统诚信度很高;AA级,信用好,表示受信单位在湖北省水利系统诚信度高;A级,信用合格,表示受信单位在湖北省水利系统诚信度合格,为基本级;B级,信用一般,表示受信单位在湖北省水利系统诚信度一般;C级,信用不合格,表示受信单位在湖北省水利系统诚信度差,失信。颜色分别为绿、蓝、白、黄、红五种颜色。

第十二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本办法规定之相关申请材料之后,将组织进行评价,核定等级。

第十三条监理、施工单位如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且无第十七条所列之情况的,可核定为AAA级:

1、内监理单位所监工程、施工单位施工工程验收的有5个(至少是单位工程)或者连续两年有10个被评为优良,且连续5年参建工程信誉较好,无因申报单位的原因引起的合同纠纷(业主证明件);

2、连续5年信用等级为AA级;

3、有符合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的业绩,且连续5年无按湖北省水利厅鄂水建函〔2007〕624号《湖北省水利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核定的不良记录。

第十四条监理、施工单位如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且无第十七条所列之情况的,可核定为AA级。首次申请信用等级最定级为AA级。

1、内监理单位所监工程、施工单位施工工程验收的有3个(至少是单位工程)或者连续两年有6个被评为优良,且连续3年参建工程信誉较好,无因申报单位的原因引起的合同纠纷(业主证明件);

2、连续3年信用等级为A级;

3、有符合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的业绩,且连续3年无按湖北省水利厅鄂水建函〔2007〕624号《湖北省水利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核定的不良记录。

第十五条不具备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之条件,无本办法第十七条所列之情况,且没有按省水利厅鄂水建函〔2007〕624号《湖北省水利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核定的不良记录时,核定信用等级为A级。

第十六条信用等级为AAA~A级的监理、施工单位无本办法第十七条所列之情况的,但有按省水利厅鄂水建函〔2007〕624号《湖北省水利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被认定一年内有情节严重不良行为记录1次或情节轻微记录3次的,其信用等级降低一级,首次申请的,直接核定为B级。

第十七条信用等级为AAA~B级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其信用等级将降级,直至C级:

1、按照省水利厅鄂水建函〔2007〕624号《湖北省水利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核实该单位一年内有情节严重记录2次或情节轻微记录6次(情节严重记录每次按3次情节轻微记录计)的;

2、查证有出借或借用资质证书承接施工业务的;

3、查证存在围标、串标等行为的;

4、查证有业务转包行为或违法分包行为的;

5、查证有因申报单位原因造成工程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

6、不接受或阻碍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质量监督机构监督检查,情节严重的;

7、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质量监督机构监督检查被发现有严重的违法、违规或其他问题连续通报两次的;

8、申报单位疏于管理,本单位工作人员在建设活动中违反规范规程,并造成恶劣影响的或被司法部门认定构成犯罪的;

9、由于申报单位不诚信履约或有欺骗行为被相关方投诉,经查证核实年内发生2起或2年累计3起的;

10、资质复查不合格的;

11、营业执照年检不合格的;

12、受到其它被限制投标处理,且在限制期限内的。

此外,施工单位内有被经查证属实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且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整改的。

第十八条被确定为B级或C级的单位,信用等级证书期满后,按本办法之第十三条至第十五条之规定重新申报核定等级。

第十九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信用等级认定或者不予认定的决定。决定予以认定的,在10个工作日内颁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信用等级证书》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信用等级证书》;不予认定的,将以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决定前,将对评审结果在省水利厅网站(网址:wwhubeiwatergovcn)上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7日。

第二十一条信用等级设书面和电子文档两类记录载体。电子文档载体为《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施工)企业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布;书面载体为《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施工)信用等级证书》,包括正本一份、副本四份,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效期为发证之日起2年,期间违反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有关规定后,省水利厅直接决定予以降级并换发新证,符合第十三条、第十四条之条件,正常情况下在原证满一年时可申请升级换证。升级或降级后,原证自动失效并由原发证机关收回。

第二十二条信用等级证书有效期内,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工商注册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30个工作日内向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信用等级证书变更申请并附工商注册事项变更的证明材料,办理信用等级证书变更手续。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变更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三条信用等级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或升级的,申报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40个工作日前,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向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续或升级的申请。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资质等级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第三章信用管理

第二十四条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政府第308号令第七条,建立水利监理、施工单位信用管理档案制度和举报投诉制度,实行信用动态管理,构建水利水电建设市场的信誉管理体系,对水利水电建设市场的监理、施工单位的信誉情况进行记录、逐级上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信用动态管理与水利水电建设市场准入挂钩,监理、施工单位的信誉等级将作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招标资格审查、评标工作和单位资质换证的重要依据。监理、施工人员的信用档案将作为注册年审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被确定为C级信用等级的单位,湖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将根据其情节轻重,作出3个月至2年不予受理申请晋级、重新认定、甚至投标申请的决定。并将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披露,外省企业同时上报水利部。

第二十七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重视监理、施工单位的信用管理工作,明确承办机构、人员及职责,严格执行信用管理规定,对在工作中玩忽职守的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湖北省水利厅网站将对监理、施工单位信用等级进行公布,社会各界可直接查询。

10.基层水利单位工作总结 篇十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兴利除弊并举,防汛抗旱并重的工作方针,千方百计为社会发展提供供水安全、防汛安全、生态安全的水环境,一年来为确保春灌用水,我们以节水增效,降低群众生产投入出发,抢抓灌溉管理,全方位控制抗旱情况,科学调度水源。采取大流量、速灌速停的方式、既满足了灌溉用水,用降低了灌水用额,确保了全办事处农田能浇及时水,确保小麦产量得以丰收。

在防汛工作中,8月9日我区遭遇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袭击,我们办事处降雨量达246毫米,是全区最大降雨量照成我办事处全部4.6万亩地块积水严重,平均积水达0.47米包括受客水直入据统计本次降雨共造成农田受灾面积4.6万亩,绝产1万多亩,倒塌房屋893间,冲毁路面3300米,冲毁或塌方地岸4600米,损坏桥涵87座,倒塌养殖用棚舍及蔬菜大棚72座,照成直接损失很严重。抗洪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灾情发生后办事处党委政府立即启动防汛Ⅲ级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按照预案职责分别赶赴现场责任区域,重点地段查看灾情,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农田内积水能外排的抓紧组织机械抽水10日夜间连夜从省防办调来4台大功率抽水设备,当夜安装及时抽水,同时发动群众开展自救,组织机器和人工,抢速度抢时间抽排水,同时办事处组织挖掘机5台采取开沟疏导相结的方案,力争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当时全办事处共投入抗灾机械800台,投入抗灾人员8000余人,投入抗灾资金达40多万元,经过全办事处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田间积水已基本排净,冲毁的道路目前已基本修复。水利站全体人员坚持做到:一是要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防汛形势,“天有不测风云”,极端恶劣天气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一定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二是要切实落好各项应急措施,加强督导检查,深入一线进一步督促排查各类险情隐患。三是要加强防汛值班,尤其要坚持领导带班,确保指挥通信系统畅通,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各单位各部门要职责分工,各付其责,密切配合,强力合作,确保防汛安全。

二、全面提升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

今年办事处水利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总体要求,明确了20xx年全面提升的总体目标: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以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我办事处将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作为加快全办事处水利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改善群众民生的重点工程来抓,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发展节水灌溉设施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规划实施了项目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该项目区具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实施沟渠清淤、配套建筑物、节水工程、新打机井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现有的农业条件,建设成高效基本农田,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成为农业增收增产的必要条件,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涉及周店、宋庄、前屯、后屯、蔡庄等10个村庄,农业人口11078人,耕地面积20533亩,水利设施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设的,老化失修严重,沟渠淤积严重,机井数量较少,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该项目从4月27号开工建设,分8个施工班组,投入2部挖掘机,三台打井钻机等施工机械,截止目前主要工程以施工完毕,进入扫尾阶段。共完成投资100万元,新建节水U型渠68条,全长1.88万米,U型渠配套建筑物153座;新打机井22眼。从各项技术工作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施工工序、建设环节严格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

该项目区建成后,将使2.0万亩基本农田的生产条件产生根本性的转变,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排灌双保的良好局面,灌溉设施保证率达到99%以上。水之源利用率达到95%。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建立管护制度和管护组织,各项工程设施保持完好,长期发挥效益。

三、自来水供水良性运营

面对特大降雨为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生产、正常运行、水利站专门派人负责值班水厂工作保持高度警惕,做好雷电和大暴雨等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工程渡讯工作对输变电设备.变频设备等机电按技术要求做好防雷防潮处理.进一步明确饮水安全生产的具体任务的责任人.层层落实细化责任。将村饮水工程安全生产抓紧、抓好、抓实努力实现供水工程的持续发展。面对今年的特大暴雨我们采取了《凤凰办事处供水应急预案》对通过这次大的考验,去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征地移民实物调查工作

11.水利单位财务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 会计委派制 财务管理

早在1999年我省部分灌区先后推行会计委派制,2005年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全面试行会计委派制,经过十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应该看到其作用的局限性。下面笔者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简称水管单位)的会计委派制度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会计委派制的现状

会计委派制,是让单位会计人员从单位中独立出来,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会计人员代表上级主管部门对所辖单位、部门的经济活动实行监督和管理。目前,在我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推行会计委派制,主要是在五大灌区试行。从当前的现状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委派会计人员到下属基层单位,一种是委派会计主管(财务科长)到所属企业,还有一种就是在主管单位集中核算。这三种形式都是通过会计管理机构(财务处或财务科)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统派统管,被委派人员的人事、工资等关系都留在委派机构,委派的会计人员不受服务单位领导的直接控制,也与服务单位利益无关。

二、会计委派制推行中存在问题

会计委派制作为在特定时期一种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有许多值得推广的优点,但它并非没有缺点和弊端。

1.法律支持不足,过分地强调了人治

《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财政部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章第六条又再次强调这一规定。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实行岗位责任制是企业内部事务,是企业的最基本权利之一,这是任何人不能侵犯和干预的。因此对水管单位所辖企业而言,实行会计委派制缺乏必要法律依据和支持,而且過分的强调了委派人员的地位,这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宗旨。

2.会计委派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委派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监督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委派的会计人员在企业既要从事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参与企业重大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的计划方案的制订,又要从事监督工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故很难客观公正地履行监督职责。同样,其独立性和公正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监督效果可想而知。会计信息失真的真正责任承担者应是企业经营负责人,这是《会计法》赋予的义务。如果单位负责人的政治素质不提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难以解决,即使实行了会计委派制,也很难保证会计有效监督,甚至还会出现某些负效应。

3.会计委派制不能超脱代理关系的局限性,会计职能也难以全面发挥

会计人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在企事业中所处的地位更加尴尬,如果被委派的会计人员行使监控权,出于人们逆反心理的本能,就会增加协作过程的难度。如果被委派的会计人员不仅行使监控权,而且在管理层中担任一定职务,不仅享有经营成果索取权,还拥有改变利润的权力,这显然会加剧被委派的会计人员与经营者的利益趋同,从而导致会计与受派单位领导合谋问题的产生。

三、建议和措施

1.实行会计委派制要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做保障

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面临着法律的支持问题,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一条法律条款规定会计人员应由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统管统派。相反,倒是和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冲突。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联系,出台一套相应的法规做保障,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会计委派制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正常轨道。

2.规范会计委派制委派方式

在会计委派制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主管部门实施会计监管的不同要求,以及水管单位的业务规模,选择不同的委派形式。对于水管单位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创办的大中型企业,可以向其委派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监控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于一般小型企业可以由主管部门委派财务科长(处长);对专项资金和建设资金,宜采用“直接管理”形式;对灌溉站、泵站、抽水站和小水电站宜采用“财会集中制”形式,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对临时派出单位可采用“零账户统管”形式,即取消单位银行账户,实行统一核算,使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融为一体。

3.实行会计委派制要处理好委派和受派两者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委派会计要坚持以单位负责人为主,委派会计为辅的原则,为单位生产、经营服务,为其出谋划策。委派会计是监督的主体,派入单位及其负责人是监督的客体,委派会计监督权的行使,必须在为单位提供会计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开展监督。

4.做好委派会计选拔工作,提高委派会计综合业务素质

选拔被委派人员要高标准,严要求。委派的会计必须德才兼备、廉洁公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会计法》和各项会计准则,坚持会计原则,执行财务会计制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增值;必须是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具有会计职称,从事财务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对符合任职资格的人员要进行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协调能力的考试考核,并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录用、竞争上岗。

四、结语

会计委派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水利系统实施会计委派制需要有一个不断磨合、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出现的新问题,并且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适时调整策略,使之与深化水利体制改革相配套,成为改革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2] 张晓琴.刘莉.关于在集团公司多元企业中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的几点设想.《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4)

[3] 高文权.对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实行财务委派制的构想《中国水利》.2005,(4)

(责任编辑:何秀秀)

12.水利单位财务管理 篇十二

(一) 资金筹集与调配职能

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量的资金。资金是生产经营中资金循环周转的起点, 筹集资金和如何调配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首要考虑的问题。水利事业单位筹集资金来源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 一是省财政拨的事业经费 (人头费) ;二是专项经费 (防洪、防汛、修缮费用) , 主要是省水利厅、黄河 (长江) 委员会拨款形成;三是来源于参加综合治理招标、竞标基建项目外部形成的收入;四是从下属单位收取的管理费。

在整个资金筹集过程中, 首先要预测、衡量企业各项资金的需要量。资金量确定之后, 选择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确定最佳筹资的组合方式。并且要求资金在运用中贯彻“确保合理、勤俭节约、加速周转”的原则。对下属事业单位根据预算进行拨款, 在项目资金调配过程中贯彻“确保重点, 兼顾一般”的原则;各单位使用资金中应确保合理、勤俭节约、不截留、不挪用, 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下属企业单位筹资时应先充分考虑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在此基础上考虑从外部获得所需资金。筹资有银行借款、通过体制改革吸收投资者入股等多种渠道和方式, 但要考虑其成本、偿付期限、担保条件、可能性、资金提供者的有关要求、本企业的偿付能力等因素, 还需考虑其对企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然后确定企业筹资的最佳组合方式。对筹集的资金应充分有效地进行分配, 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和分布,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考虑自身的扩展、兼并、购买所需的资金投放。

(二) 资金安全与资源 (资产) 管理职能

资金安全和资源 (资产) 管理职能是指在生产经营中, 要保证资金的安全, 对资源 (资产) 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 要克服“重资金使用, 轻实物管理”的倾向, 变“资金”观念为“资产”观念, 强化资产和资金管理意识, 并把资产和资金管理纳入单位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 从而督促单位领导自觉重视国有资产管理。

资金管理中最容易产生舞弊的是货币资金, 水利事业单位也是如此, 因而应把重点放在货币资金管理上。资产管理的管理实际就是对大量固定资产的管理, 而固定资产管理恰恰就是水利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在对资金重点监控的同时, 也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加快预算管理的改革步伐, 全面推行部门预算, 制定科学的分类定额标准, 合理配置资产, 扩大政府采购的对象和范围, 从预算管理源头上加强国有资产投入的监控;并且要做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 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密切配合、明确责任, 共同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水利事业单位要依据现行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资产的处置制度;严格资产处置行为, 防止出现擅自、随意处理国有资产现象, 对于报废、变卖、调拨的国有资产, 必须以相应的制度为依据, 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资金安全和资源 (资产) 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首先可以通过集中核算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 可以有效防止挤占、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其次有利于保证重大项目支出的及时到位, 促使项目顺利实施。另外,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变事后对财务报告的审查为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三) 预算管理与财务规划职能

预算管理和财务规划职能是执行情况, 人员等平均消耗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对建设性经费即项目经费的经费分析, 主要分析建设程序执行情况, 资金的拨付与工程进度情况, 建设规模和预算执行情况, 建设质量和时效等。三是做好对不同时期经费使用的动态分析。

(四) 财务核算职能

为加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核算, 科学调配并安全使用资金、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正确处理财务关系, 做好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 实行集中核算。单位可以设立“大财务”核算中心, 下设财务结算中心和预算中心。其中财务结算中心处理日常经济业务, 面向职能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以及下属实体企业单位。预算中心负责全面预算管理, 面向职能部门和下属事业单位。结合水利事业单位情况, 财务核算建立两级管理、三级核算体制, 实行“事、企”分开的财务核算体制。通过现行的运行体制, 减少核算层次和人员, 同时避免资金的沉淀、占用与挪用, 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且需进一步理顺财务关系, 撤销中间环节财务,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

(五) 财务监督 (检查) 职能

财务监督 (检查) 是指对单位筹集、投资、税后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所行使的监控和督促, 建立在财务管理基础之上, 是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自然延伸, 是单位不可缺少的财务管理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下,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将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其投资主体 (即国有资产代表者)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监事制度;二是国家政权机关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经济执法。这两种财务监督形式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监事”主要负责监督事业单位提供盈利情况和偿债能力的真实信息;“国家监督”主要负责监督事业单位依法纳税和其他法律义务的执行情况。两者虽然侧重不同, 但真实盈利和资产变现信息, 必然可为准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为防止偷税、漏税提供可靠的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体制包括财务预算的约束和内部审计监督。每年定期检查两次, 同时对重大项目资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审计, 并组织绩效考核。

(六) 财务分析与考核职能

财务分析是在财务报告基础上, 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整理、比较、分析, 为财务预测、决策和计划提供有用信息。考核职能是考察预算执行情况, 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通过财务分析和考核可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营面临的困难, 减少对预感、猜测和直觉的依赖, 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为未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对事业单位进行预算财务分析和考评, 实现以事业单位战略为导向, 将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相连接进行绩效评价,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下属企业单位主要考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指标,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来衡量和评价企业。

二、财务管理原则设计

(一) 事前管理、量出为入原则

事前管理、量出为入原则是指在日常业务开展、资金调配使用之前, 进行事前预算, 根据资金的需用量 (出) 确定资金筹集量 (入) , 保证资金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中心履行“量入”和“量出”、事前管理职责。在“量出”方面, 应摸清家底, 根据下属单位的项目轻重缓急来调拨资金, 什么时间拨, 拨多少, 以什么方式拨。在“量入”方面, 应组织好预算工作, 确定事业收入, 保证资金充足供给。做好事前预算的同时, 还应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评估, 做到量出为入和量入为出相结合。

(二) 责任落实、责权利对等原则

责任落实、责权利对等原则是指责任具体落实到单位、部门、个人, 实行分级管理, 赋予每一主体责任和权利, 同时也要求每一主体履行一定的义务, 责权和义务对等的原则。为了贯彻责任落实、责权利对等原则, 应建立“金字塔”型责任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总部为投资中心, 下属实体单位为利润中心, 职能部门和个人为成本费用中心。整体分为四级, 层层考核, 一级对一级负责, 逐层分解落实目标, 形成权责明确、协调运作的责任体系, 从而确保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责任中心划分后, 必须把预算目标在责任中心之间按照资源要素进行分解, 只有分解了的目标才是可控的。分解时应从财务与非财务两方面着手, 要注意层次性, 从上到下逐步落实, 同级责任中心之间做到协调平衡。

(三)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财务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 这些关系实质上体现了利益关系, 理财固然要理清单位的财产资源, 还应理顺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合理分配收益、协调利益关系应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根本原则, 其关系到所有者和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及其投资回报的满意程度, 也进一步关系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 在处理经济利益关系时, 要处理好单位管理者、立法和监督机构、政府主管部门、投资者、社会赞助者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四) 重点项目优先保障原则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必须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财务配置财力资源的内在功能, 进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应遵循“从实际出发, 统筹安排, 确保重点, 兼顾一般”的原则。编制收支预算, 要从局及下属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 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根据单位的各项收入来源, 统筹安排各项支出, 保证各项收支进行综合平衡。同时, 根据“适当集中”的原则, 集中必要的财力, 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分配, 保证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解决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做到专款专用, 重点监控, 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分析考核相结合。

(五) 整体效益最优化原则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财务管理, 就是要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专业管理, 从价值角度遵循资金的运动规律, 通过一系列方法对资金运动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 密切控制投入与产出、耗费与盈亏、努力使企业资产得以高效运行。财务管理通过财务预测和决策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开展财务检查和分析。在整个财务管理体制体系中, 应以整个水利事业单位的利益出发, 一切业务实施和管理决策均以整个水利事业单位价值最大为前提。将过程和目标相结合, 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保持稳定性和高效性, 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化。

经济越发展, 水利越重要,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适合自身发展的需要, 借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 正确处理改革与加强财务管理的关系, 遵循财务管理基本原则, 实现财务管理职能, 更好地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服务, 推动水利事业单位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润泉、陈进、娄英煌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财会通讯》 (综合) 2007年第9期。

上一篇:友谊的伤感句子下一篇:违纪事件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