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2024-08-07

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共19篇)

1.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篇一

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泱泱大国,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也许匠人的传统工艺让你拍案叫绝,也许古村的三坊七巷让你记忆深刻,也许民间的独特艺术让你不由惊叹……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有一些文化却在无声无息地消失,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别让我们的宝贵文化消失。

方言,几乎每个不同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的`方言。有研究者说: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承载了一个地方从古至今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保留了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性信息,是不可恢复的历史记忆,是不能再生的文化基因。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在我们身边却渐渐消失。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有报告指出,平均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并且无声无息。

方言,本来是人人都会,或者大部人会,而现在渐渐变成了少数人专有。必须承认,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无需多说,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在维护社会协调运行和增进沟通理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普通话日益强大的另一面,却是方言的逐渐消失,这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

汪涵说过:“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及其顺畅,而方言可以让你感到无限的温暖。”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拯救正在消失的方言,培养方言保护意识。在不影响社会交际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应多营造方言氛围,让人们受到更多的方言熏染。

中华民族多样的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与保护,别让我们的宝贵文化消失!传承与保护文化印记人人有责,共同行动吧!

2.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篇二

善于引发孩子的倾诉

孩子的情感直接而外露, 从他们的面部表情, 身体的姿势、动作, 行为的变化等等方面, 都可以了解到其内心情绪的变化。例如, 一向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耷拉着着脑袋一声不吭, 此时, 父母不要不理不睬或急于哄他开心, 而应引导他将内心的感受倾诉出来, 要让孩子感到:凡事不能憋在心里, 而应告诉爸爸、妈妈, 这样心里才会舒服些。同时, 也要让孩子明白, 爸爸、妈妈是在关心他, 而且会给予他帮助。

耐心倾听孩子诉说

当孩子向父母倾诉时, 父母应该当一名好听众, 让他尽情地宣泄一番, 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语, 更不要表露出不耐烦或敷衍的神情。孩子对此十分敏感, 一旦发现父母并不用心听自己的倾诉, 他就会中止倾诉, 并对父母失去信心。为了表示对孩子谈话内容的关注, 父母可在孩子倾诉时使用“嗯”、“噢”、“是吗”、“后来呢”等语气词, 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有时还可进一步询问有关细节, 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确实是在关注他, 这样, 他才会更乐意倾诉。

对孩子的感受表示共鸣

共鸣意味着父母和孩子有同感, 父母是理解他的, 并且父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例如:孩子告诉父母他得了一朵小红花, 父母可以设身处地地说:“噢, 真棒, 你一定很高兴。”当孩子说他不愿上幼儿园时, 父母可以说:“我知道你不愿去幼儿园是因为不想离开妈妈, 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当孩子觉得父母能够理解他的感受时, 他会感到父母很亲切, 并且会很乐于接受父母进一步的建议和帮助。

明确地告知孩子自己的态度

大多数情况下, 孩子的倾诉是想听听父母的看法, 并由此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 成人听完孩子的倾诉, 切不可不了了之, 而应诚恳、直接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并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 简洁明了, 这样才会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对于孩子的过激言行, 父母应保持理智的态度, 和颜悦色地加以疏导, 切不可火上加油, 也不可粗暴地呵斥。例如, 当孩子诉说小朋友推了他一把, 他非常气愤时, 父母可以说:“听起来你很生气, 甚至想打他, 但你不能这样做。告诉老师, 她会帮助你的。”

3.如何正确对待南京古迹文化的建设 篇三

摘 要:一个国家文化的缩影往往可以从建筑上体现出来,而那些具有悠长历史文化背景的建筑就更加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的见证了。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同时处理好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充分利用古建筑文化的经济价值,使得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并行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保护;古迹文化;南京;夫子庙;门西

1 探索保护文物古迹的意义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时期,不仅是城市的规模在扩大,对其内部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在计划经济不断过渡于市场经济之时,人们对于遗产的价值总是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大部分人所关注的头等目标往往是经济利益。由于人们总是更倾向于将古迹文化看成一种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所以其整修目标也总会与初衷背道而驰。

现在的情况是政府部门缺乏旧城改造的资金,同时要处理好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我们要充分利用古建筑文化的经济价值,使得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并行成为完全可行。

2 知晓保护文物古迹的中国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文物古迹的保护采取了很多方法,渐渐形成了采用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的文物古迹保护体系,有《文物保护法》和《实施条例》作为主要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作为辅助保护法,《刑法》则是最终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地方政府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文件的基础上,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些保护文物古迹的切实可行的文件。目前中国在采取措施应对文化古迹保护时常出现以下几个题:①历史建筑和它周围的环境遭到了难以修复的毁坏。②刮起修复历史古迹的热潮。虽然古迹遗址需要我们去维修重建,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却只是一味的修复建筑,而对于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却没有重视起来,从而我们只能看到单一的建筑却看不到它的文化精髓。③很多人并没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利益,根本意识不到历史对我们的重要性。更不用说要花这么多的金钱和时间来真正的维护历史古迹文化,有的也只是把古迹打造成商业街,打着文化遗产的名号来实现它的经济价值。

3 走访调查文物古迹的现状

3.1 国内的研究现状。在这个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两种流派,一类认为,古迹文化也要顺应时代潮流,为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做贡献,可以在保留部分建筑的情况下大范围整修;一类高举原貌保留的旗帜,反对过度整修以致景区遭受完全商业化而丢失原有韵味的风险。例如周庄,几年前还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现在已无处可找,一路上走过周庄,除了像张厅这种主要建筑的根基还保留着原本的面目让旅客参观外,其他建筑只保留了外表的古建筑面貌,里面则都在卖着千篇一律的没有太多收藏价值的纪念品。

3.2 南京夫子庙的现状。①没有充分开发名人资源,而且各个景点之间也没有合理的布局,显得较为凌乱。②有典型秦淮传统特色商品比较少,也没有什么新奇的小玩意,导致秦淮传统文化内涵不高;“小而全”的专业市场使得商品销售处于底层次级别,纪念品质量不高,珍藏价值也不大。③秦淮还有一大特色的文化便是它的民俗文化和戏曲文化,然而我们却完全没有好好发扬和展示,只有在元宵节举办过花灯等,其他日子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展示。

3.3 门西历史街区的现状。据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所说,南京最早的原住民实际是从门西开始的。比起门东,这里主要是传统居民和手工作坊的所在地,具有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特色,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动脉。位于南京老城区西南角,中华门以西,占地面积53.72万平方米。

在小组队员的走访过程中,发现门西街区大多数的老宅子也已变成“遗址。”其中具有标志意义的是高岗里。它位于南京城南门西地区,保存着很多区级文物,还有晚清潘氏故居。但是慢慢走进去你会发现,本该是秦淮区的古建筑的高岗里16号和18号已经被改建成宾馆。在这砖瓦楼墙和铁栅栏之间你很难看到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

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很多都年久失修,有很严重的损坏,像墙体剥落这些问题就让建筑看起来残旧不堪,屋顶残缺导致漏水严重,有些居民选择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建筑进行改造,同时存在一些居民担心房屋重建不久后将因政府改建而拆毁,所以不愿意维修,街区中普遍存在破旧、杂乱的情况。

4 分析文物古迹的保护方法

4.1 不改变文物的原貌,坚持历史文物的原真性。

4.2 在尽量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整修。确保修复部分与古迹原貌风格、特征相吻合,保持整体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降低其原本所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4.3 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物遭遇意外破损,一定要谨慎重建。有时重建会给文物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耗资巨大,还无法还原其历史的真实性。但当某些文物传载着一个地区的精神特征而被要求需要重建的时候,政府一定要秉持了审慎重建的原则进行修建,并且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格局特征。

4.4 对于历史开发价值尚未明确的古镇、古建筑,应当保持维护态度,不能盲目拆毁。它们虽然在目前还未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也同样是古代遗迹的体现,具有相当高的保存价值。

5 相关建议

5.1 对夫子庙改造的建议。在对文物古迹进行改建扩建的同时,应尽量保持其原貌不受损坏,不能因为过度追求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优势,就破坏了其原有的特点和格局。随着当地居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于是开始将傣族式的传统民居重新修建。当游客们来到此地,看到了和都市中相差无几的现代化建设后,也都大失所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在对夫子庙的改造过程中放眼长远,在开发城市建筑中使文物幸免于难。

4.试论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之异同 篇四

论文关键词:中外文化;异同;交流;理解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各种文化之间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各有不同于他者的独特之处。中国自百年前被迫打开国门,三十多年前自主对外开放以来,关于中外文化异同的讨论就一直是热门话题。既有长期旅居海外人士乃至华裔后代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也有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学者的潜心研究,深入分析,更有许多“老外”也乐此不疲,这对于我们的思考和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都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我仅就学习和工作中的体会,对怎样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异”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承认、尊重

文化主要指某个民族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包括显形的和隐形的,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合不合理的一切,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可以说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各种文化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原因。我们对中外文化要一视同仁,要承认它的客观存在,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能采取“鸵鸟”态度闭上眼睛当作不存在,也不能自我否定采取民族文化上的虚无主义态度认为外来的一切都比本土的好,更不应采取文化沙文主义,视一切外来文化为蛮夷,唯我中华文化独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既不利人,也束缚自身的发展。

比如希伯来文化,已有至少三千年的历史,虽然犹太民族两千多年来散布世界各地,直到二战后才有了以色列这个国家,但却能保持自己的传统,维系着民族的延续。靠的就是文化的强大力量!伊朗总统内贾德先生扬言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怎么可能?犹太民族受到的迫害,遭受的苦难还少吗?有文化在,这个民族就不会消亡,谁能把深入骨髓血液中的文化轻轻抹去呢?

5.正确对待教师语言 篇五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

1.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对待做的不到位的同学并不一定非要正面否定,去表扬做的好的同学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批评。特别是对那些不遵守纪律、任性顶撞老师的学生,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学生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伤害,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情。

2.教师的语言运用也要因材施教

对待傲气十足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一点要求但并不上挫伤其积极性;对待差生就要多给予机会,课上可以故意给他们回答容易题的机会借此鼓励一下。他们会更加有信心,从而由畏惧抵触英语心理慢慢对英语产生好感。课下与这样的学生谈话时语气应该柔和轻快,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平等待人的。同时,教师应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加以真诚、赞许的肯定;信任后进生,多鼓励。

3.课上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的效果

教学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语言作为教学传播思想的工具也必须具备准确性和思想性。讲话时的语气应该抑扬顿挫。柔美与热烈、平缓与高亢、平静与紧张的语气再加上不一样的表情、夸张的动作都能很好的表现故事内容。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语气,则会表达不一样的内容,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4.教师语言要准确

尤其是地理教师,在地理学中,有很多专业词汇,天气与气候,地势和地形,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误导学生。

5.语言要幽默生动

6.正确对待口供 篇六

●随着刑事诉讼中人权观念的兴起,对被告人权利的保障,被告人成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而非消极的司法客体,因而逼取口供已经不可能。

●被告人没有自证其罪的义务,对于犯罪的举证责任是由控方来承担的,因而口供在刑事诉讼中的价值大为降抵,尤其是不能采用刑讯的方法逼取口供。

●沉默权制度限制了警察违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意志获取口供的权力,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沉默权,那么,就不存在任何口供。

●“零口供”与沉默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零口供”只不过是贯彻刑事诉讼法关于不以口供定罪规定的一种具体措施。

陈兴良(以下简称陈):在古代司法制度中,口供定罪几乎是刑事诉讼的规律。即使在犯罪已经有其他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口供对于定罪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整个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着获取口供而展开的。

周光权(以下简称周):这个时期的刑事诉讼可以说是实行口供中心主义的原则,口供至上,罪从供定。在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制度中,十分强调口供在定罪中的决定意义。定罪通常都必须取得被告人的“服辩”即认罪的供词。在西方中世纪法定证据制度中,口供也是定罪的主要依据。因此,流传着“口供乃证据之王”这样一种说法。

陈:在当时的情况下,定罪之所以如此依赖口供,有两个原因是不能忽视的:第一个原因是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毫无地位,没有任何诉讼权利,只是消极的司法客体。因此,可以对被告人逼取口供。在这种情况下,罪从供定就成为一种最节省司法成本的手段。第二个原因是当时的科学技术落后,在今天已经十分普及的痕迹检验、尸体解剖、血液鉴定等获取物证的方法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更不用说DNA检测等尖端科技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以口供定罪也就具有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现实合理性。

周:在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中,口供意义的降低也同样可以从上述两个方面得以说明,即随着刑事诉讼中人权观念的兴起,对被告人权利的保障,被告人成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而非消极的司法客体,因而逼取口供已经不可能。尤其是在采用沉默权制度的情况下,是否供述完全取决于被告人的意愿。在一个刑事案件中,根本没有口供也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广泛采用,获取物证的能力大为提高。正如德国学者拉德布鲁赫指出,科学证据理论的现状是:一方面从心理学上对各式各样轻信误解进行深入分析,从而降低了人证的价值;另一方面对例如指纹、血迹等勘查对象用改进的技术进行分析,相应提高了物证的证明价值。

陈:在实行口供中心主义的刑事诉讼制度中,由于口供对于定罪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采用各种手段逼取口供就成为十分正常。在中国古代社会,审讯时为获取口供可以依法刑讯。刑讯是获取被告人口供的法定手段,使刑讯制度化。所谓“锤杵之下,何求不得”,就是对于通过刑讯获取口供有效性的生动说明。

周:刑讯逼供在西方中世纪刑事诉讼中也是广泛采用的。在当时的法定证据制度下,实行纠问式诉讼形式,被告人自白(即口供)被确认为完全证据,具有最高的证明力,从有罪推定出发,把被告人看作特殊的证人,是认罪的对象。因此,为获取口供,对被告人实行刑讯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陈:刑讯逼供本意是要通过口供获得对案件真实的认识,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刑讯逼供往往造成冤假错案。对于刑讯制度的抨击,最为有力者当推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贝卡利亚将刑讯称为合法的暴行,指出为了迫使罪犯交待罪行,为了对付陷于矛盾的罪犯,为了使罪犯揭发同伙,为了洗涤耻辱――我也不知道这有多么玄虚和费解,或者为了探问不在控告之列的另外一些可疑的罪行,而在诉讼中对犯人进行刑讯,由于为多数国家所采用,已经成为一种合法的暴行。在贝卡利亚看来,刑讯抹杀了罪犯与无辜者之间的差别。这种方法能保证使强壮的罪犯获得释放,并使软弱的无辜者被定罪处罚。其根据就是这样一种明确的推理:“我,法官,责任是找出这一犯罪的罪犯。你,强壮者,能抵御住痛苦,我释放你。你,软弱者,屈服了,我就给你定罪。”在这种情况下,刑讯就成为冤假错案发生的根源。

周:贝卡利亚对于刑讯的抨击是极为深刻的。同样,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对拷问即刑讯

7.如何正确对待留守儿童 篇七

关键词:交流沟通,正确对待,积极引导,提高交往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 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打工,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而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大多留在农村,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在农村学生中占了很大比例。他们跟着爷爷奶奶或亲戚生活, 而农村的老人大多文化素质较低, 不能全面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 有的回家后, 还要做饭、洗衣服, 没有时间学习。这样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一些不良的问题, 如生活没有规律、上网成瘾、早恋、学习成绩差等。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盛则国盛。少年肩负着建设中国未来的重大责任, 中国的未来与他们密切相关。如果中国的少年都像留守儿童一样, 那么未来的中国何谈强盛, 因此, 作为教师应该多关心爱护留守儿童, 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 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那么如何正确对待留守儿童呢?

一、多和他们交流沟通, 要有耐心

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都不一样, 不能一刀切, 要有针对性, 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细致的调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之爱, 性格孤僻, 不合群, 比较自卑。作为教师应该多关心爱护他们, 多和他们交流沟通,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交流时, 教师要耐心, 千万不能着急, 因为留守儿童开始很可能不愿意交流, 甚至一言不发, 越是如此, 教师越要有耐心, 不能着急, 要引导他们, 还可以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打开他们的心扉。但交流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尽量不要触到其痛处, 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 达不到目的。行之有效的交流沟通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爱护, 这样会让他们敞开心扉, 更容易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教师也能有针对性的做工作。如果有足够的时间, 教师还可以家访。通过家访可以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的情况, 还可以让其爷爷奶奶知道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并且告诉老人不要溺爱放纵孩子, 要配合学校对其严格要求。

二、多和其父母沟通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 由于工作繁忙, 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偶尔通一次电话也是匆匆结束, 这样就导致孩子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有的父母为了弥补, 在金钱上满足孩子, 认为只要孩子有钱花就可以了, 在学校有老师管着, 不用担心, 这样就容易养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孩子需要的不是金钱, 而是父母的爱。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教师到边远地区支教, 在她的班级里有个瘦小的男孩。这个男孩学习成绩差, 性格孤僻, 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还经常和别人打架。有时候他被别人打了也不哭, 把眼泪忍住。于是这位教师开始注意男孩, 经常和他谈话。通过谈话了解到男孩的父母都在外打工, 很少和他联系。于是这位教师联系男孩的父母, 告诉他们多和男孩通电话。后来, 男孩变得开朗了, 也不再和别人打架了。有一天, 男孩没有来上课, 这位教师就到男孩的家里看看什么情况, 原来男孩的父母回来了, 她看到男孩呆呆的望着自己的父母, 泪水慢慢的流了下来。她知道那是喜悦的泪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滴泪流下来要多久》。可见, 留守儿童最需要的不是金钱, 而是父母的关心。

三、多开活动, 提高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 性格孤僻、自卑, 往往把自己封闭起来, 不愿意和别人交往, 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作为教师, 我认为应该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并且要求全班学生参加。在活动中, 教师应注意留守儿童的言行, 多关心他们, 并让他们发言, 给其表现的机会, 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 也能让其他学生认可接纳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还可以把组织活动的任务交给班里的一个留守儿童, 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其他留守儿童的积极性,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重视他们的, 老师并不歧视他们。这样他们可以积极地参加活动, 尽快地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

四、积极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 他们平时要干农活和家务, 没有太多的精力教育监管孩子, 并且对孩子溺爱放纵, 约束不够, 导致留守儿童出现逃课、深夜不归、上网成瘾、早恋等现象, 甚至有的和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 干些不好的事。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告诉他们上网成瘾的危害, 并告诫他们远离社会闲散人员, 放学后早早回家, 晚上不出去, 在家复习功课。对于一些出现早恋的孩子, 教师不要避讳, 不要当成洪水猛兽, 要告诉他们不要错把对异性的好感当成所谓的“爱”, 过早地涉及感情只能耽误学习, 耽误自己和他人, 最后结出的不是甘甜地果实, 而是苦涩的果实。

五、让留守儿童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现在农村的有些人认为孩子上学没有用, 即使考上大学, 国家又不分配工作, 大学毕业就是失业, 还不如早早不上学, 出去打工, 早早赚钱, 因此一些孩子认为上学确实没有用。教师对此应该告诉孩子知识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钥匙, 只有好好学习, 掌握丰富的知识, 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 才能改变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不上学, 早早赚钱只是眼前得到利益, 将来是没有好出路的, 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心智。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介绍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案例, 让他们切身体会知识的重要性, 还可以组织一场有关知识是否重要的辩论, 让孩子参与, 从而达到让孩子喜欢学习的目的。有条件的, 还可以邀请一些通过知识获得成功的人士举行讲座。

六、呼吁社会重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已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此只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帮助。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身份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 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 让他们能够安心的生活、学习。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留守儿童会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的生活、学习。

8.正确对待孩子生病 篇八

首先,要持客观的态度。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孩子生病和不生病都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是身体素质好,平常又注意卫生的弦子也难免得病。因此,孩子生病时,父母应客观对待,不要埋怨任何人,更不要埋怨孩子本人。不应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的紧张、忧虑、急躁等不良情绪,都会感染孩子,给他增加紧张、害怕的心理压力。

其次,要正确地投医。一般来说,在没有足够理由时,不应随便改换医生。假如孩子的病经许多医生看过,且诊断意见又不一致,那就要权衡一下,选择一位医生就诊。看病如同打仗,总得听一人指挥。那种以为找越多医生看病就越好的做法,只能延误治病时问,甚至不能对症治疗。同时,给孩子吃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有位母亲,看见孩子发烧不退,“一急,把医生开的两天安乃近,一天就让孩子吃完了,使孩子出现严重药物反应。

再次,要科学地护理。有些父母只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三七=十一,剥夺他的玩耍机会,强迫卧床,或给孩子添衣加被,关门关窗。这样做,往往是事与愿违。孩子生病,食量减少是正常的,这时父母不要强求孩子进食,也不要以为只要有营养,就什么都给他吃。完践证明,治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饮食不当,既增加孩子身体的负担,又有可能降低药物疗效,甚至会产生其他疾病。

9.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篇九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理性地对待。只有理性地分析、汲取失败的教训,认真整理、总结成功的经验,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学习脚踏实地,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次成功的背后,会有千百次难言的失败。当我们处于失败时,往往会颓唐、惆怅于

自己所设的重重迷雾之中,看不到光明的前途。其实,一次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再爬起来,继续前进。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六百多次,如果他萎靡于第一次失败之中,他还能有以后的若干次失败吗?他还会有那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吗?我们能生活在今天华灯初上、霓虹四射、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的不夜城吗?正是爱迪生在许多次失败中的一次次不懈努力,最终走进了成功的“殿堂”,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只有理性地正视失败,在失败中不气不馁的人,才会在失败的中,逐渐找到通往“柳暗花明”的成功路口。

成功,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纵使成功的概率为亿万分之一,我们仍然有成功的机会。成功了,鲜花、赞扬、荣誉“铺天盖地”,我们会因此高兴、喜悦,同时也会沉浸在陶醉、自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之中。此时,最需要的是冷静、反思与总结,最需要的是理性正视成功。的确,成功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幸事,是对过去为之曾经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汗水的回报,是对已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但它只能代表过去,它不可能代表下次和永久的成功。往往看重一次成功的人,他只能获得此次的成功;理性正视成功的人,才会有再次获得成功的机会。

理性对待成功与失败是一种思想境界。具有这种思想境界的人,成功时,他会心态平静、不骄不嘈,认真总结经验;失败时,他会不气不馁,分析原因、汲取教训、查找“症结”、以励再战。

理性地对待成功与失败,不只是人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规则和游戏,更是潇洒走向下一个成功的“弹跳板”和助推器!

10.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 篇十

黄某是我前两年教的一个高一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还担任班干部。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想和异性接近,班上有些男女同学谈恋爱对他有一种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影响。同班女生严某,漂亮且有气质,黄某不知不觉地暗自喜欢上了她,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上课时无心听讲,而是老在看严某;下课时总是走到严某身旁,希望严某能够注意到他;心里老想着如何给她写信,整日心神不宁,幻想和她在一起的情景。同时,黄某渐渐地不愿与同学们在一起,唯恐同学们发现他心里的秘密,学习热情开始下降,成绩明显退步。他干什么事情都是满脑子严某的影子。他感到很压抑和苦闷,备受煎熬。

一、原因分析

黄某的情况属于情感受挫问题。经分析,黄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有:

1、性成熟。青春期开始逐渐进入性成熟期,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感情,对异性的知识感到神秘好奇,这是自然现象。

2、心理的不断成熟。

3、单相思倾向。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

二、解决方案

1、针对黄某出现的问题,我向他指出早恋的危害性,以提高他对早恋的认识。

2、详细分析他目前的状况,向他指出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是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正确引导他走出困境。

3、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帮助他走出困境,鼓励他战胜自己,自尊自爱,学会把握,驾驭自己。(合理的宣泄、自我安慰法、转移的方法、升华的方法)。

三、体会

从黄某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各种性生理和性心理反应,克服焦虑、恐惧、烦躁不安、自责、自卑的心理障碍。

2.鼓励并引导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特别注意引导女生在男女生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把握好分寸;教育男同学在与女同学交往中应该学会尊重、爱护女同学,并着重向学生指出早恋的危害性。

11.正确对待企业裁员 篇十一

在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冲击下,企业裁员越来越普遍,这个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对待企业裁员,减少和消除失业造成的消极影响,是我国经济克服困难、重新步入上行周期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历经挑战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充分认识企业裁员的客观必然性。企业裁员引起失业,是由诸如竞争规律、周期性规律等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客观普遍现象。企业经济技术结构优化,技术改造和升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应用,淘汰缺乏竞争力的旧产业和落后产品,都不可避免地引起永久性裁员;宏观或微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暂时性裁员是企业降低成本、渡过难关、维护股东利益的有效手段之一。企业裁员或失业,不仅出现在经济危机时期,也会出现在经济上行和繁荣时期。充分认识发展市场经济必然会有企业裁员这一客观规律,是根本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前提。

政府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最重要主体。解决失业和扩大就业问题,事关众多家庭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是政府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目标。政府要坚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缓解失业人员生活压力;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经济政策手段,促进充分就业,解除失业人员后顾之忧。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明显不足是,失业保险基金规模较小,失业保险水平和能力较低。建议完善我国《失业保险条例》,主要对第2章第5条失业保险基金构成“财政补贴”条款做出具体明确规定,即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在年度预算中按排一定比例或金额用于补贴失业保险基金,同时加强征缴督查,防范失业保险费偷逃漏缴和流失,为提高失业保险水平和扩大失业保险范围提供财力保障。要坚持把扩大就业、提高就业率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在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既要强调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又要重视从基本国情出发,大力发展就业弹性高的传统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就业率的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道路。

12.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医患矛盾 篇十二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 人们的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医患在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常常发生冲突。此外, 我国现阶段卫生资源较为贫乏, 且存在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医疗保障的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同时有的医务人员素质不高, 特别是以医谋私情况的存在, 严重伤害了医患情感, 导致医患冲突加剧。因此, 我国的医患关系正处于利益冲突加剧和发展不稳定、不平衡的特殊时期, 这也很容易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1]。

1 医患关系概述与基本模式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 是医疗人际关系的关键, 其实医疗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医生与患者的关系[2]。医患关系在医疗活动中由技术性关系和非技术性关系两大部分组成。非技术性关系是指在求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产生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在医疗过程中对医疗效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主动与被动型的关系, 医生与患者完全主动, 医生的权威不会受到怀疑, 患者也不会提出异议;第二种是引导与合作型的关系, 医生和患者都具有主动性, 医生的意见受到尊重, 患者也会产生疑问;第三种则是共同参与型, 医生与患者都具有主动性, 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3]。

在我国, 患者普遍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 医务人员掌握控制着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所以, 绝大多数患者对医务人员仍旧是一种依赖的状态, 患者仍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医患之间未建立起被普遍称道的合作与指导或者共同参与关系。

2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2.1 医方管理与人文关怀不到位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 医疗服务提供方对患者的平等意识滞后, 而患者却逐渐以新的理念定位现实的医患关系, 他们日趋要求医患之间的平等, 因此, 在医疗过程中, 医疗服务提供方如果缺乏对现时医患关系清晰的认识, 缺乏对患者主体权利的尊重, 就会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埋下隐患。同时, 医疗机构往往会片面的注重追求经济效益,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没有同步跟上, 由此医护人员的价值取向将会发生倾斜[4], 他们非旦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不愿与患者交流沟通, 更有医务人员为了经济利益而开大处方、大检查, 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医护人员精神面貌。一些医医疗机构对医疗纠纷反应不灵敏, 处理不及时, 甚至激化了矛盾。

2.2 患者期望值过高

在疾病诊疗过程中, 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 有时患者会因自身体质变化、疾病的特殊性变化或并发症等引发医疗意外事故, 这并非医务人员本身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所能预见的, 但患者及其家属却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事实, 医务人员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患者的不满情绪, 加之患者被“顾客上帝说”的商业舆论误导, 部分患者存在心理偏差, 成为医疗争议频发的潜在导火索[5]。

2.3 第三方的原因

2.3.1 社会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迫于生存压力, 医院逐步走向市场化, 而国家政策和相关的市场竞争规则尚未形成, 致使医疗服务“市场失灵”和外部化不能及时纠正, 加之国家对医疗资源的配置缺乏法律规制, 使有限的医疗资源逐步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 重复建设、高密度建设愈演愈烈, 影响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此外, 低投入使政府很难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宏观管控, 客观上迫使医院过高追求经济效益以维持医院的生存, 从而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2.3.2 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医疗体制改革之后, 相应的医疗保障体制却没有跟上, 即使是后来实施的保障制度, 因其覆盖面有限, 也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社会统筹的作用。医患矛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 如果能建立确实有效的医疗保险制度, 降低医疗支出在居民收入的比例, 增加患者的报销比例, 医患矛盾就会小得多。

2.3.3 媒体的介入

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 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 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 放大部分医疗工作中的不良现象, 在现实社会中, 社会地位差异造成医疗消费的不公也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经济与社会地位差距产生的医疗消费悬殊日趋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由此引发社会群体对社会公正信念的质疑, 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 无疑对医患冲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时, 患者情绪处在一个负性状态, 以致引发紧张的医患关系, 酿成医患之间的冲突。

3 缓解医患矛盾的对策与方法

3.1 加强医疗机构建设, 增加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

在目前医患纠纷快速增长的时期, 医院需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 建立一套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 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 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 而医生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 更要有为人们所敬佩的职业精神, 在医疗活动中, 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医生的职业精神, 没有医生的职业精神, 没有高尚的奉献精神, 没有深刻的思想认识, 便不会有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医务人员应积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及时整改和完善, 要以病人为中心, 转变服务理念, 提高医疗质量, 同时必需提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沟通技巧[5], 提醒自己时刻为患者着想, 使病人产生尊敬、信任的感情, 医务人员更应该秉承公平、认真的原则为患者服务,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让患者深刻感受到环绕医疗机构的浓浓的人文关怀。

3.2 对患者开展法律宣传和普及工作

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医疗卫生政策与法律教育, 逐步引导患者客观地看待就医过程中各种突发情况, 与院方建立并维系好和谐的医患关系。社会各界要积极宣传医药卫生知识,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能力。

3.3 针对第三方的对策

3.3.1 调整卫生资源配置, 深化内部改革

国家应着力健全财政补偿制度,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设建设, 提升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的调控, 提高服务质量。改革人事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和价格体系, 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综合目标责任制[6]。

3.3.2 政府要完善法制、健全机制

完善卫生法制, 健全运行机制, 国家立法机关应加快卫生立法工作, 理顺卫生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制订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有关医疗纠纷处理、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保障, 医疗场所治安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使医患双方权益都得到维护, 构建和谐社会[7]。

3.3.3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

作为一个为大众服务的医疗机构, 应改变以前不重视与媒沟通的观念, 医疗卫生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也是新闻宣传的焦点.要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 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 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从而在公众心目中竖立一个良好的医院形象, 同时让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 缓解医患矛盾[8]。

一个和谐的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冲突的社会, 而是一个可以有效缓解矛盾的社会, 是一个可以协调运转的社会。正如医患关系, 医方与患方两大群体, 是以双方在医疗过程中发生、以现时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为背景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医患矛盾是永恒存在的一个问题, 我们不能试图让它消失,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其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 医患矛盾的成因错综复杂, 它的改善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有赖于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为一个医护人员, 我们要做的就提高认识, 在思想上正确对待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 然后, 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一个医护人员的身份, 决不做有损医护人员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以此来为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摘要: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原来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和再划分, 医疗领域中的医患关系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改变, 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态势, 正常的医疗行为受到干扰, 医患矛盾的原因错综复杂, 一直以来存在的医患矛盾在今后也必将长期的存在下去, 为了缓和矛盾必须做出最大的努力, 作为医疗服务提供方也必须提高思想认识, 积极客观的面对。

关键词:医患矛盾,现状,问题与对策,思想认识

参考文献

[1]郭永松, 吴水珍, 张良吉, 骆啸等.国内外医患关系现状的比较与分析术[J].医学社会学, 2008, 21 (11) :1-3.

[2]黄峪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21 (6) :418-420.

[3]陈晓琴, 邱慧成.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J].医院管理, 2009, 2 (9) :81-82.

[4]尹峥凯.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J].医护论坛, 2009, 6 (22) :251-252.

[5]张京航, 王晓燕.医患关系现状的医方因素及对策研究[J].医院院长论坛, 2009, 3 (2) :46-49.

[6]耿涛.对基层医务人员思想动态分析及觉悟提升[J].基石理论与实践应用, 2010 (8) :227.

[7]刘朝晖.目前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5 (4) :36-40.

13.正确对待班级中的 篇十三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装入水后,水平面最终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因为无论其它木板比最短的木板高出多少,其超出最短木板平面的水流都将会很快溢出,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如果把一个班级看作一只木桶,那么班里的学生就是组成木桶的那些长短不一的木板,班主任在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短”,要善于弥补他们“短处”。只有这样,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班级才会有凝聚力。

“木桶理论”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管理工作中,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最短的那块“木板”,并尽快使最短的那块“木板”变为“长木板”。长期以来,短板(后进)生在有些教师眼中,往往视若稗草而不加以培育、浇灌、修枝、剪蔓。他们不是没有希望,而要看我们教师有没有给他们转化的机会,有没有帮助他们扬起“逆水行舟”的风帆。只要教育方法得当,时时留心,真诚善待,他们的潜力也能被激活。西方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孩子一时的过失,连上帝都会原谅地。作为教师更要善待学生并加以引导。对他们教师也绝不能吝啬自己的爱心,必须给他们以慈母般的温暖,用一颗热乎乎的爱心去熏陶、感染他们。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放弃对短板生的教育,就等于空谈素质教育。教育没爱,就如池塘没水。在实际的教育生涯中,老师如能尊重每一位短板生,让其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地改正错误;如能抓住每位短板生的某一闪光点,用师爱去呵护他们、鼓励他们,催其奋进。在上课外教师要与他们多接触,多交谈。当教师发现谈心初见效果时,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甜头,形成继续前进的动力。科学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就好像不吃口苦瓜,就感觉不到白开水是甜的一样。教育是连续的,你进行了恰当的教育,如果他接受了,会提高他以后的学习效率。转化这类学生不会一帆风顺,教师如果没有十足的耐心教育,只能是浮光掠影。同样,教师没有恒心,也只能是前功尽弃。因此,我们的主要关注点应放在短板生身上,挖掘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早日进步,不让任何学生掉队。同时,对优秀生,我们也要找出他们的“短板”,让他们明白素质缺陷贻误人生的道理。也就是说教育要讲究方式和艺术,要讲究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例如:对“吃硬不吃软”的学生,要坚持立场,就不能姑息迁就或过分宽容;而对于“吃软不吃硬”的学生,教师要心平气和以避免“顶牛”,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只要我们细细体会,用心挖掘,我们的班级建设会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14.正确对待促销品 篇十四

作为产品的提供方(厂家、经销商、零售商),在完成产品、价格和渠道相关营销的架构建设之后,就要考虑产品的快速销售问题,尽快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换,将为营销链中各环节企业攫取更多的利润。促销就是为了促进产品销售上量,并保持良性循环的一种营销手段。

促销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精美的店内布置、各种店外陈列促销,以及直接返现金,或将产品作为赠品,或者由线上对线下的提货奖励,或者是针对目标消费群的直接优惠,不一而足。

很多家电企业每年都要计提一定的促销品费用,用来吸引消费者并刺激购买行为,力度则或强或弱,一般占总营销费用的2%~10%左右。其实,促销品对于厂家、经销商、零售商而言都是利润增幅的助推剂,正确、高效的应用促销品将为营销各环节增长利润额和销售量,低效、浪费促销品将是对营销各环节利润的不负责任。

对待促销品,终端态度不同、方式有异

对于促销品,有的终端市场非常珍惜,而有的却是不予重视,总结发生这些不和谐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促销品的相关度不高:促销品在设计和制作方面粗枝大叶,在礼品选择上没有深入分析品牌和产品卖点的相关性,不能起到助推品牌和拉升销售的作用。比如有的冰箱厂家给节能型冰箱配发的却是宣传大容量的海报,有的厂家卖冰箱却送洗衣粉,卖洗衣机却送微波炉手套,使消费者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它们联系起来,这种促销品的设计和选择就很失败。比如某厂家卖洗衣机送内桶清洁剂(一种高效清除套筒洗衣机内污垢的清洁产品),就获得了很好的消费者认同。

促销品的吸引力不够:目前,常规家电品牌的竞争愈演愈烈,平面宣传和产品布置物料的设计难度加大,礼品选择也失去了新意,送杯子、被子、红酒、甚至室内高尔夫、抽奖小轿车,可以说能想到的都用过了。比如两个品牌在竞争,在产品功能、价格和品牌价值相当的情况下,通常消费者会选择宣传物料和派送的礼品更具吸引力的购买,促销品在很大程度上就起到了这种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见它在营销行为中临门一脚的威力。而吸引力不够则会变成给其他品牌做嫁衣。

促销品的价值感不足:比如礼品,“没有重量的助销,等于阻销”,曾经看到某冰箱品牌宣传“买**型号尊贵冰箱,送价值300元精美水具!”,而实际这套水具价值也就30-50元,这种赚眼球卖吆喝的手法早就被消费者不齿,甚至因此,就连本来想购买的顾客因为厌恶这种低价值认同感的促销活动,也拂袖而去,

促销品的供应量过多:如果零售终端很容易就能获得大量促销品,就会产生对促销品的贬值印象,甚至导致随处乱丢,对于礼品可能就会出现贪污;消费者也会养成对礼品的依赖,当有一天取消掉促销活动时,就会出现销量下滑。

促销品不做成本核算:尤其是对于总部下发的市场促销资源,在各片区由于不做成本费用考核,这种“白给”的东西当然多多益善,失去了有效的评估机制和监管当然导致浪费发生。因此,总部建立发放和考评机制,销售人员合理申请使用,并将促销品和企业利润挂钩,才能提高市场促销品的利用率。

要明确各环节的管理重点

通路方面(经销商、零售商):

培养促销员的正确态度:加强终端操作人员对促销品的正确认识,将促销品当作是增长企业利润、提升销售额的手段,强化善待促销品就是对利润负责的意识。

建立促销品监管制度:作者建议应该对促销品进行量化管理,明确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监督,提高市场投入的有效性。

形成信息反馈机制:通路方面应该经常掌握各种促销品在终端的表现,消费者的认可度和更好的建设性意见,并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市场支持方式和力度,保持促销品的吸引力,与时俱进,随时调整。

厂家方面:

制作相关性强的促销品:促销品是营销费用的一种表现形式,等同于现金,因此促销品要为产品的利润负责,从制作的第一步起,就应该认真构思。促销品与产品的相关性越强效果越好。大而全的平面设计、随手拈来的促销礼品都会使促销品失去应有的意义。

制作(或引导)有吸引力的促销品:促销品除了应具备相关性外,还应有对目标消费群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会让准顾客产生购买兴趣进而引发购买冲动。比如某品牌在夏天销售冰箱产品,平面设计凸显清凉温馨、礼品选择遮阳伞或小型保温箱,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各区域计算市场费用:为了促进各地区合理使用促销品,将各地销售人员的市场物料申请进行营销费用核算,并计算出投入产出比,引导和监督各地区对市场物料投入的利用率,助推利润增长和避免资源浪费。

促销品强化供应:对于零售终端,合理的卖场布置和阶段性的礼品促销支持将会有助于销售的达成,而超量的资源供应在长期来看会减弱营销各环节的盈利水平。因此,强化供应管理,使厂家、经销商、零售商都能够正确看待促销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15.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 篇十五

聪聪哥的话:

同学,通过你的来信,我能感觉到你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但是对于新学的数学知识,你感觉比较吃力,成绩也有所下降。我认为这种情况应该是学习中的“停滞效应”——本来成绩蛮不错的,可是慢慢就很难再提高,甚至还有下滑。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几乎都会发生停滞效应。我清楚的记得,自己上初中时,数学一直是尖子生,但是一学到几何中的圆,一下子就傻眼了。简单的还能做,稍微复杂的题目根本就没有思路,经常一节自习课只瞪着一个圆抓耳挠腮。

其实,每个人成绩的提高,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往往是时快时慢,尤其到了最后,多半还要经历一个平台期。在这个平台期,即使自己非常努力,成绩就是很难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台期就不该用功了,只要坚持下去,渡过这一段时期,成绩便能继续上升。别看聪聪哥初中时被圆困住了,但是上了高中后,我可是打了翻身仗,高考的数学成绩很不错呢。

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候在理解和掌握上可能会慢一点。遇到这种情况,最重要是相信自己,千万不能丧失信心。你应该把这次成绩的下滑当成一次人生的磨练,考验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坚持下去,顽强地战胜困难。

至于成绩,虽然一定程度上能检验你的学习,但它不是绝对准确的。也许你知识在增长,却没在成绩上反映出来。所以别担心成绩,只要你坚持刻苦学习的优点,认真听课,多向老师同学请教,相信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再次好起来!

16.正确对待“分数” 篇十六

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分数,我们常说“五个手指不一样长”,每个学生必然存在个体差异。

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优秀,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佳就十分担心,甚至对孩子的前途失去信心。其實,只要自己的孩子生理上没有什么缺陷,就不必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分数往往不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更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老师和家长应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要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只要你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始终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孩子的自信心,你就根本不必担心孩子日后不能成才。并非分数高的孩子将来一定就有大的出息,也并非分数低的孩子将来就没作为,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成败得失不仅仅是考试分数的高低。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故事、影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重要性。科学是一个五彩缤纷、任人自由驰骋的天地,教师要使学生想学习、乐于学习。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仅看结果,要为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而高兴和鼓励。

当学生的分数不理想时,老师、家长一方面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赶上去的办法,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孩子别灰心丧气,要正面鼓励孩子增强信心,迎头赶上。

再次,全面认识学生,考试只看重语、数、英、物、化等文化科目。有的学生虽然文化成绩一般,但在音、体、美方面有一定的才能和天赋。

在各种文娱活动中,积极分子往往以“学困生”居多,他们除了学习成绩有欠缺,其他方面诸如歌舞、绘画等方面却能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在我的学生中,当时在“差生”之列的,有很多在生意场上得心应手,入伍的很多上了军校,并没有“一无所成”。

17.格言: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 篇十七

伟大的东西总是围以辉煌的光彩,辉煌的光彩就会激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又很容易引起激动或我们心目中的激动;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引给他的方向扑去。于是,他的社会地位已不由他自己抉择,而取决于机缘和幻想。

——马克思

在我们的事业里,主要的不是名誉,不是光荣,不是以前我所幻想的那些,而是要善于忍耐。„„要有信仰。

——契柯夫

我觉得当一名无名英雄是最光荣的。今后还应该多做一些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少说漂亮话。

——雷 锋

光荣不会给予一个专门去寻求它的人,然而它自己会走向一个并不想望光荣、但却诚恳地和自我牺牲地为公共福利而劳动的人。

——伊萨可夫斯基

在荣誉上不伸手。

——王 杰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和事业。

——何塞·马蒂

河流向山谷流去,它因此受到赞扬吗?鸟儿歌唱,它受到称赞吗?这是很自然的,我所以为革命服务,是由于内在的必然性使我必须为革命服务。——克拉拉·蔡特金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别林斯基

谦虚的人并不希望别人夸奖,尽管人们常常夸奖他。骄傲的人时时想叫别人夸奖,但除了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夸奖他。

——加里宁

荣誉使我变得越来越愚蠢。当然,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就是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往往与别人认为他是怎样很不相称。比如我,每每小声咕噜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

——爱因斯坦

每一个人的虚荣心是和他的愚蠢程度相等的。

——阿·波普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柏格森

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不过我却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法拉第我不盼望我的墓碑上饰着诗人的桂冠,却只要战士、宝剑和盔帽。

——海 涅

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要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

——普列汉诺夫

勿屈已而徇人,勿沽名而钓誉。

——詹天佑

※ ※ ※

在胜利面前,我认为有两种不好:(1)胜利冲昏了头脑,使自己的头脑大大膨胀起来,犯出“左”的错误,这当然不好。(2)胜利吓昏了头脑,来一个“坚决收缩”,犯出右的错误,这也不好。

——毛泽东

既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

一个人永远不要居功自傲,„„即使自己有点功劳,也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有什么可骄傲的?

——朱 德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 舍

生命的衰老并不可惧,思想的衰老是可悲的,而骄傲正是思想衰老的铁证。——鲁 迅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高尔基

一个人只有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才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会进步。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估计过高,始终认为自己比别人强,那永远也不会进步。——王 杰

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列夫·托尔斯泰

真正的学者就象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得温顺的样子,抵垂着脑袋。——蒙 田

口袋里装着一瓶麝香的人,不会到十字街头去叫叫嚷嚷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因为他身后飘出的香味已说明了一切。

——萨 迪

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巴浦洛夫

哗啦哗啦把自己的事业讲给大家听的人,他的价值一定是毫不足道的。切实苦干的人往往不是高谈阔论的,他们惊天动地的事业显示了他们的伟大,可是在筹划重大事业的时候,他们是默不作声的。

——克雷洛夫

啊!夸奖的话,出于自己之口,那是多么乏味!

——孟德斯鸠

谦逊可以使一个战士更美丽。

——奥斯特洛夫斯基

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他们的不足。

——卢 梭

※ ※ ※

你们有许多的长处,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你们切记不可以骄傲。你们被大家尊敬,是应当的,但是也容易因此引起骄傲。如果你们骄傲起来,不虚心,不再努力,不尊重人家,不尊重干部,不尊重群众,你们就会当不成英雄和模范了。过去已有一些这样的人,希望你们不要学他们。

——毛泽东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

只有决不骄傲自满并且继续不疲倦地学习,才能够对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做出优异的贡献,并从而继续保持你们的光荣称号。

——毛泽东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鲁 迅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得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巴甫洛夫

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华罗庚

立功,不是在胸前挂上了一朵红花;不是让你拿着红花站着不动,而是要求你挑起重担往前跑。

——欧阳海

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奥斯特洛夫斯基

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做的事。——巴斯德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18.正确对待人生随笔 篇十八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位置,不要无端抱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许多客观环境无法改变,如你出生的家庭,你生存的年代,你所处的社会地位等等,有许多条件,从你一出生能注定拥有的。有人生来富贵,有人生来贫穷,你无法一时改变身处的环境,你只能去面对和承担。

你不必抱怨老天的不公,生存于世界上,幸福不是靠物质来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心态。穷人无法体会富人心中的无聊,富人无法体会穷人的撩倒,你处在某一环境,你就要拥有相适应的心态,有与之匹配的态度。

幸福向来属于心胸豁达的人,只有达到一定心境的人,才会担然接受生活给予自己的一切,生活的苦与乐,并不能影响他开心一世。

老天再让你拥有一些东西时,必定缺乏一些东西,富人虽生活不愁,可是也有无尽烦恼,有着空虚的内心和难以捉摸的心情,穷人虽匮,需要付出艰辛的劳作,但劳动可以让人拥有坚韧的毅力,吃苦的.耐力和勤劳的作风,这未尝不是人的一种富足。

当你明白,生活里从来都是有失有得,你就不必为自己的处境担忧,也不必怨天忧人,学会面对,才会生活得坦然自如。再者,世上所有人注定都会面对失亲的痛苦,任谁也逃不过,无法更改时,只有淡然面对,学会勇敢,才会不那么悲怆,因为生活就是苦与乐的交织。

19.党员干部要做到“四个正确对待” 篇十九

关键词:党员干部,四个正确对待,社会

1 正确对待组织

一是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组织。要正确认识组织、了解组织, 看到组织的力量和价值作用。要学会感激, 个人的成长进步固然与自己的努力奋斗分不开, 但更重要的是归功于组织的培养教育。要正确看待当前的一些不正之风, 虽然存在, 但只是个别现象, 主流是好的, 要看到我们党、军队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所做的大量工作、付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可喜成绩, 从而增强对党、对组织的信心, 不因个人得失而动摇, 不因一时委屈而怀疑, 不因个别现象而泄气。

二是任何时候都要依靠组织。依靠组织, 就是要向组织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不能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背后做的是另一套;依靠组织, 就是靠组织立身进步, 用优秀的品质、优异的工作成绩, 赢得组织的信任和重用, 不能走门子、拉关系, 通过旁门左道达到个人目的。那些热衷于跑官要官、搞不正之风的人, 只能得意一时, 并不能得意一世, 要做到不羡慕、不追捧、不效仿, 始终保持良好的人格、品行和操守。

三是任何时候都要服从组织。对于组织的决策部署, 最重要的是要从大局的高度认真理解、主动宣传、坚决贯彻、积极维护。党员干部自觉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单位的规章制度, 就是对组织纪律最有力的执行、对组织权威最有力的维护。要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 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既要按组织程序积极发表个人意见, 又要按原则自觉维护集中统一, 认真贯彻执行集体的决定, 不能因一己之利、个人私利而凌驾于组织之上。

2 正确对待荣誉

在荣誉面前, 理智是一道闸门, 在获得荣誉之后, 有的持无所谓的态度, 有的则大加庆贺, 并把荣誉作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没有获得荣誉时, 有的心灰意冷、不思进取, 有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以上几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荣誉呢?

一是得到荣誉常怀感恩之心, 更加积极进取。荣誉是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努力得到的一种回报。得到荣誉当然值得高兴, 但是不要得意忘形, 这荣誉中既有自己的努力, 同时也有他人的汗水, 千万不要把功劳全归功于自己。“大加庆贺”更不足取, 这样往往会使别人觉得自己有成绩了, 不求进取, 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从此再也得不到什么荣誉, 以前得到的荣誉却成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使自己驾驭的生命之舟误入歧途。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球王贝利。当贝利创造了踢进1000个球的纪录时, 当记者问他, 最满意的是哪一个球时, 他答道:“下一个。”在荣誉面前贝利没有冷漠、麻木, 更没有忘乎所以, 他的回答闪烁着理智的光辉, 反映了他谦逊的品质。

二是追求荣誉, 努力工作, 使自己增长才干。每逢“七一”党的生日、年终岁末或者完成重大任务、取得重大成绩时, 都会进行按功行赏、表彰奖励, 或者行政干部评优考核。各单位很重视, 大家很关注, 当事人更关切, 这是好事, 说明大家在情绪上被调动起来了, 心态上是积极要求上进的, 是非常可取的。但在整个评功评奖、评优活动中从过程到结果来看, 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不少的问题, 那就是有个别的同志把它看得很重, 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心态, 甚至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 如拉选票、直接找组织伸手要荣誉、拉关系走后门、投机取巧等, 以上几种情形, 有的可以理解, 但不值得肯定, 有的则不能容忍。荣誉是集体和组织对一个人工作、学习等劳动付出的一种肯定, 是一个人不断努力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结果, 自己应得的荣誉可以积极去争取,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给自己荣誉的集体和组织的负责。所以, 为单位集体争光添彩的事情要多做。莫要向组织伸手要荣誉, 不属于自己的荣誉不要强求, 那样只会降低自己的身份。

三是追求荣誉常怀平常心, 不为名利所诱。荣誉, 是考验人的一面镜子, 在这面镜子面前, 有的人表现得很有修养, 也有一些人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个人私利主义观念, 想的更多的是:我得了这个荣誉后会从物质上得到什么, 或者对自己调职调衔有什么好处等。荣誉是暂时的, 进步是永恒的。荣誉只代表过去, 不代表现在和未来, 这次评优没有你, 找到原因, 找到方向, 好好努力, 争取下一次的成功, 这才是明智的做法。另外, 把追求荣誉变成追求名利更不可取, 古人云:“非淡泊不以明志, 非宁静不致远。”

四是要缜密地“界定”荣誉,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平等”。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选过程中, 组织领导者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平等的原则, 对于所有参评单位或者个人一视同仁;在事先策划时, 要对参评对象的客观条件、评选工作的人员要求、对于先进的衡量标准等进行科学安排, 尤其要对弄虚作假、评判不公等现象坚决遏制, 力争做到科学性、可行性和激励性兼顾。只有这样, 才能使先进评选和荣誉的授予发挥应有作用, 并在整个单位产生一种推动力, 继而激发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实事求是、改革创新, 坚持不懈地追求荣誉。

3 正确对待同事

一是要宽厚豁达, 扬大气。俗语说:“量小失众友, 度大集群朋。”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恢弘的度量, 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我们作为革命军人, 要襟怀坦荡、胸怀全局、宽厚豁达, 具有容人之心、容事之器、容己之能, 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同事之间相处要大度, 多交流、多沟通, 以诚相待, 要比、学、赶、超, 不要勾心斗角;要互相学习、成人之美, 不要嫉贤妒能;要宽容大度、与人为善, 不要斤斤计较。面对同事误解和埋怨, 要沉得住气, 受得了委屈;面对同事的批评和指责, 要坦然处之、坦然容之, 真正具有“宰相肚子能撑船”的气度,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受到表扬不窃喜, 作出成绩不夸耀, 以宽容大度获得理解、赢得赞誉、彰显大气。

二是要团结协作, 育和气。我们要讲团结, 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 多一些谦让, 少一些计较;多救台补台, 少拆台搅台。多用宽厚包容之心对待同事, 多用换位思考之法对待分歧, 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将心比心, 达成共识。在事业上同心、同德、同志、同力, 不貌合神离;在工作中要互帮、互助、互谅、互爱, 不尖刻计较。做到开诚布公、团结协助, 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不为一己之利、一时之利去争、去斗、去夺, 坚持“一日三省”, 扫除“报复之心”、“嫉妒之念”和“不平衡之态”, 打造一种分工不分家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力争上下一条心, 扭成一股绳, 努力创造“以和为贵、和谐关爱”的氛围, 真正打造一支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钢铁队伍。

三是要谦虚谨慎, 避锐气。俗话说, 十个指头有长短。大家的经历、性格、习惯各不相同, 认识水平有高有低, 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同事间朝夕相处, 分歧、争执、摩擦、误会在所难免。所以, 在与同事相处时要谦虚谨慎, 要有“弹性”, 面对非原则性矛盾要善于“钝化”, 不要让“自以为是”这把双刃剑切断了友谊的桥梁。我们可以借鉴三种方法:“后退法”, 在发表观点或态度前要克制自己, 在考虑周全后再发表, 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会伤害到某些同事, 可以索性就不发表;“忘却法”, 与同事相处, 要多看优点, 努力使自己忘掉那些容易使自己产生偏激情绪的因素, 本着“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的原则, 很多事情就可以简单化;“三问法”, 说话办事前先问问自己“我现在冲动么?如果冲动会造成什么影响?后果会怎样?”这样问过后, 你就会找到与同事和谐相处的办法。

4 正确对待自己

认识自己是自觉人生的起点, 也是修养的起点。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 才能正确地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负起责任、发挥作用, 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 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正确把握自己、保持良好心态, 实现内心的和谐。

一要实事求是对待自己。老话讲, 人贵有自知之明, 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孔子讲“一日三省吾身”, 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常反思自己, 经常对自己做总结, 要全面分析自己, 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些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成绩“估价”过高, 在成绩面前飘飘然、昏昏然, 不知不觉地产生一些“自满”情绪, 特别是在评功评奖中, 总有一种“非我莫属”的自我定位, 评不上时就说说讲讲,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 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 要对自己进行“三查三看”, 即:查思想, 看有无“看人家是豆腐渣, 看自己是一朵花”的自我陶醉心理;查言行, 看有无“听表扬就笑, 听批评就跳”的骄傲自满行为;查标准, 看有无“不求过得硬, 只求过得去”的自我放松现象。要学会给自己“照镜子”, 客观地为自己“画像”, 养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不自满的好品德。

二要客观公正对待自己。要对自己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素质, 正确看待自己的职务晋升, 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进步, 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不足。特别是要多看看自己还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 多找一找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要正确看待取得的成绩。不能把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一点工作成绩作为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筹码, 要当做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础。要找准“参照系”。老话讲, 人比人气死人。参照系不正确必然带来不良后果。不少同志总喜欢和进步快的同志比, 总喜欢拿自己的长处比人家的短处, 越比越吃亏、心里越不是滋味。要以先进英模人物为榜样, 不比职务比贡献, 从而比出差距、比出干劲、比出方向来。要正确看待正方两方面的议论。对好的方面的评价, 不能骄傲自满, 要当做自我勉励的动力, 更加勤奋工作, 争取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不良的议论, 要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不能自暴自弃。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两个方面的议论, 心理就会失去平衡, 势必影响工作, 影响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上一篇:写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作文下一篇:江西公务员考试网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