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作文

2024-11-29

构建和谐社会作文(精选11篇)

1.构建和谐社会作文 篇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都忽略了一种品质——善良,一些恶毒的想法在当今21世纪的人们心中产生了,好人好事也在不断减少着,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变得冷漠,一些本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友谊馊了,人情味淡了,建和谐社会,可是昨天那一幕却让我很震惊。

陈彦达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成绩并非名列前茅,可是,昨天,他做出来的事却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昨天放学的时候,马路中央有好些人围成一团,我忍不住去看一看热闹,一了解原来是这位骑电动车的叔叔将一位小孩撞倒了,小孩似乎在苦苦呻吟着,那位叔叔也很着急,立刻打电话给这位十来岁的学生家长,这是我看见陈彦达从马路那头向这儿走来。“嘻嘻,他也是个爱凑热闹的人。”我正心想着,陈彦达说话了:“这位同学腿都流出血来了不如我们送他去医院吧。”话音刚落,七嘴八舌的人们有的说要上特长班,有的说要回家写作业,有的说要回家做饭,都以各种理由回避了,这时,我想这个小孩与我非亲非故,我凭什么打“120”,还浪费我电话费5毛钱呢?况且今晚作业太多,肚子太饿,我才不干这种不划算的事情呢,“喂,是120急救中心吗?”陈彦达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里,看他一脸认真样,我心想,一定是装的,今天上午老师刚说过,要学习雷锋,当我们班的活雷锋,他一定想受到老师的表扬的。我怀着这样的心情继续往下看,陈彦达扯下脖子上鲜红的红领巾,“唰、唰、唰”地为小同学包扎着伤口。哈哈,原形即将显露,狐狸的尾巴将冒出,以我的逻辑,陈彦达下一步就是告诉别人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以及让别人给他些一封表扬信,让自己闻名全校。120车来了,小孩被送上了车,人群逐渐散去。可是陈彦达却找不到了。原来,他是做好事不留名。我不禁为刚才的想法而脸红,同时也深深地被陈彦达的这种优秀的品质所感动。

回家的路上,我哼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支欢快的歌曲,边走边想:我要以陈彦达同学做榜样,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同时也呼吁大家,奉献爱心,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家园。

2.构建和谐社会作文 篇二

1 企业家要加强自身修养, 强化责任意识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联组会上指出, 广大民营经济界人士要以强国富民为己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

根据对承德市民营企业的调查结果, 并结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对目前民营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如下:

2.1 生产竞争力方面

被调查企业中产品生产周期在10天内的占50.9%, 及时供货率达到80%以上的占到被调查企业的75.6%, 产能利用率在70%~80%较合理范围内的占34.5%, 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占42%, 68%的被调查企业售后网点在1~10家之间。

调查表明, 多数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生产组织能力, 在面对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变化时, 具备一定的生产调整适应能力, 总体的生产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民营企业产品的质量还是比较理想的, 但目前民营企业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力度不够, 售后服务网点较少, 反映了民营企业在追求卓越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的不足。

2.2 管理竞争力方面

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 大多数按生产性企业组织形式构建。可能是由于股权集中等原因, 集权型是民营企业重大决策的主要类型, 被调查企业中有48家, 约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7.3%, 而采用民主型决策的企业不足10%。同时民营企业具有较快的决策速度, 重大决策时间在1周内的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1.3%。这些都为其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 但民营企业需要加快向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方式的步伐。

2.3 创新竞争力方面

调查显示, 承德民营企业中约80%以上主要从事工艺创新, 而民营经济界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民营企业家必须加强个人修养, 自强自律, 自信自爱,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放开眼光, 与时俱进, 拥有爱国报国的信念和宽厚博大的胸怀,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不断通过正确的财富分配途径, 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对员工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和关爱员工,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 将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事业结合在一起, 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在一起。

2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六中全会《决定》指出, 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民营企业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 坚持科学管理, 增加投资、增加利润、增加就业、增加税收, 不断充实、发展和壮大自己, 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就是对社会和谐的最大贡献。

3实行人性化管理,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基本保证, 对于能够创造较大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创新的企业不足20%。另外在创新方式上, 模仿创新的企业有16家, 占样本总数的29.1%;引进创新的有14家, 占样本总数的25.5%;自主创新的有19家, 占样本总数的34.5%;与其他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有6家, 占样本总数的10.9%。表明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联合开发能力有待提高。被调查民营企业本身的R&D (研究与开发) 投入平均水平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1%。在被调查的企业中, 进行R&D (研究与开发) 活动的仅有23家, 占全部调查企业的41.8%。表明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差距较大。

2.4资源整合竞争力方面

根据调查结果, 承德民营企业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人数比例超过10%的企业只占16.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人数比例低于5%的企业接近50%。表明目前在民营企业中, 高层管理者的结构和素质尚不能达到现代企业的要求, 员工文化层次不高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同时, 民营企业还存在着管理技术人员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另外, 民营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总体上说明民营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还需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丁伟斌, 荣先恒, 桂斌旺.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选择的实证

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05, (10) .

[2]李富忠.山西省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 2008, 5.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民营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员工权益, 保证员工享受各种保障, 做到尊重劳动者、保护劳动者、善待劳动者。

民营企业要认真执行劳动法规, 尊重和保护员工合法权益, 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 办理社会保险及工伤保险, 按时全额发放工资, 提高员工的待遇, 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 正确看待员工作用和贡献,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劳工标准接轨的劳动标准, 富有人道和尊严的劳动标准乃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广泛开展“关爱员工, 实现双赢”和“企业家关爱员工, 员工关爱企业”活动, 努力促进和谐劳资关系的建立。

4 坚持诚信守法, 维护社会公德

道德和诚信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与核心。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本道德规范, 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前提, 也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和发展之基。法制是社会和谐的制度保证, 民营企业要遵守一切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 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民营企业应当以法规为准绳, 以诚信为基础, 以关爱为责任。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提倡勤俭节约, 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讲诚信、重信义、守信用, 依法经营, 质量取胜, 公平竞争, 打造诚信企业,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是企业立身之本, 也是企业与社会、与政府、与企业、与公众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这样做, 既有利于社会平衡和社会和谐, 更有利于企业家个人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5 争取公平公正, 维护企业权益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民营企业既要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更加公平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 要积极争取和维护自身享有公平公正的权益, 如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支持、土地使用、外贸出口以及财产权维护等, 企业要与政府的互动, 积极配合政府落实各项政策举措, 使企业在平等、和谐中加快实现新的飞跃。

民营企业也要公平地对待社会其他群体、特别是自己企业的员工, 努力维护他人的公平权利与利益。民营企业要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多做贡献, 在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同时, 要积极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这也是民营企业创和谐、树形象的重要实际行动。

6 建设生态经济,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 滥用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造成今天这样与自然不和谐相处的局面, 企业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其中包括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要承担相当责任。

民营企业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 积极投身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 节约能源资源, 严格按照环保局的要求, 对所有项目进行环评认证, 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 从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购、工艺制造、安装使用等所有环节和活动都严格按标准要求, 自觉采用循环工艺, 加大科技型、节能型的设施投入, 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 在企业内部建立立足于生态文明的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体系, 逐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也为自己创造绿色GDP。

7 积极承担公益慈善责任, 倾情回报社会

民营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要增强感恩和回馈意识, 热心社会慈善事业, 积极参与支持公益事业, 踊跃投身慈善与公益事业事业。要把企业发展的宗旨定位在“服务社会, 造福人民”。在民营企业中积极倡导“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危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奉献精神,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鼓励企业参加文化、卫生、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改革和建设, 鼓励企业扶危济困, 援助鳏寡孤独和失学儿童等, 鼓励企业向希望工程、彩霞工程、红十字会等捐款捐物, 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爱心和力量。

“实际上, 现在许多企业家已经在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截止到去年, 据不完全统计, 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最先提议发起的‘光彩事业’在全国共实施光彩事业项目9765个, 到位资金523亿元, 培训人员200万人, 安排就业210多万人, 帮助495万余人摆脱了贫困。”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王鹤龄先生表示。

为民营企业如何通过慈善事业发挥社会责任感?一些政协委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最先富起来的企业家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 就应该履行帮后富的责任, 可以把资金投到那些利润很薄, 但对贫困地区能起到带动作用的项目;可以把财富直接投向教育、残疾等社会福利事业。另外, 国家应该通过税收政策, 来鼓励企业向社会捐助。

有社会学家表示, 由最初的单纯追逐利益到现在的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是社会发展和企业家成熟的必然历程。将对人的关爱和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与追求企业利润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是中国的企业家日渐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标志。

总之, 民营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 运用战略眼光, 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注重公平正义, 恪守诚信经营, 规范经营行为, 倡导生态经济, 热心公益事业, 倾情回报社会, 勇于承担起促进企业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 推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实现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杜兰英, 杨春方, 吴水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博弈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 2007, (1) .

[2]Kernaghan Webb.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的最新发展[J].管略, 2006, (9) .

[3]张峻峰, 张锋.全面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与机制[J].WTO经济导刊, 2007 (1) .

[4]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经济出版社, 2006.

[5]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6]崔江水.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核心竞争力稳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J].WTO经济导刊, 2006, (5) .

[7]正在制定中的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6, (8) .

3.企业社会责任和构建和谐社会 篇三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社会责任 为己利他

一、 企业社会责任释义

学术界和企业界都一直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由于侧重点不同,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不同定义。每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都是有价值的。笔者认为阿奇·卡罗(Archie B Carroll)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和模型更有助于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因此,特别加以介绍并以此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

卡罗的社会责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济责任。企业首先须承担经济责任。企业应该是一个以生产或提供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为目标,并以公平的价格进行销售的机构。二是法律责任。企业须在社会规则——法律的框架内开展活动。三是伦理责任。包括那些为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那些活动和做法。消费者、雇员、股东和社区认为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能尊重或保护利益相关者道德权利的,凡能反映如此信义的所有规范、标准、期望都是伦理责任所包括的。四是企业的自愿/自由处理或慈善责任。企业的自愿、自由处理或慈善活动或行为被视为责任是因为它们反映了公众对企业的新期望。慈善是企业与社会之间契约关系的一个构成部分。伦理责任与慈善责任是有区别的,后者一般不是道德或伦理上的要求。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就须同时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四方面责任。用更实际更能体现管理目的性的词语来说,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应该努力去:盈利;遵守法律;合乎伦理地做事;成为好的企业公民。这个定义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具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企业作为多元社会的一个利益群体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又是企业与社会的契约。而企业自身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秉承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在平衡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企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力

据统计,到1998年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位,其中23.8万户国有企业拥有资产总额13.5万亿元,国有大型企业拥有资产占到56.4%。大企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小企业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据统计,31999年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的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2.企业可利用自身资源协调平衡各种关系

企業可发挥自己的资金优势,为地方筹措社会事业发展资金做出贡献;为整个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为吸纳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优先的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意图做出贡献;为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存量基础优势和增量的最大可能,并由此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和极大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为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并通过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带动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缩小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最终形成资源——产业——市场的良性发展体系。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于秩序的社会,她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劳动、知识、管理、资本和技术的活力,发掘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来自于国家所有企业组织的集合规模和优势。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企业通过增加投资,新增项目,扩大就业,同时通过科学安排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尽量避免把人员推向社会。ISO8000是一个旨在解决劳动力问题,保证工人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国际认证体系。这一标准明确规定了企业需保证工作环境干净卫生,消除安全隐患等,切实保障了工人的切身利益。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获得ISO8000国际认证,不仅可以吸引劳动力资源,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管理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美誉度和信任度从而实现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此外,通过公益事业与社区共同建设环保设施,净化环境,保护社区及其他公民的利益,缓解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严重,人居环境恶化间的矛盾。

第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隐患。一方面企业可集中资本、管理和人力资源优势对贫困地区资源进行开发,扩展生产经营,获得新的增长点,同时弥补贫困地区资金的不足,解决当地劳动力和资源闲置的问题,帮助当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公益活动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事业,既解决当地政府因资金困难而无力投资的问题,又通过公益事业提升企业形象和消费者认可程度。

三、“为己利他”的社会责任

过去很多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是尽义务,就连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都称此为“善举”。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不计成本的善举,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持续多久呢?

笔者认为,应该从更深层次来挖掘切实可行的机理。阿马蒂亚·森指出,建立在契约协议上的行为可以使囚徒共同选择最佳策略。因为,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要增进别人的利益,有时也需要牺牲自己的短期利益;甚至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也应该积极增进别人的利益。程恩富、胡乐明在对罗尔斯均衡进行检验时假设:买卖双方分割1000单位货币,买方出价,看卖方是否接受。假设买方出价X,卖方接受,则卖方可得X,买方可得1000—X;若卖方拒绝,则双方收益均为零。作为一个追求最大化的理性主义者,无论买方提出何种分配方案,卖方的最优策略是“接受”。实验结果表明,就买方出价而言,500的出价占有最大量的比例,就卖方而言,卖方的拒绝率在7%~23%之间。就买方的收益来说,若他出价是X,被拒绝率为Pi,则他的平均收益是(1—X)(1—Pi)。其平均收益与出价的关系见下图,它表明,买方出价越接近500,其得到的收益也越大。

买方指定出价的平均收益图

上图买方指定出价的平均收益图实验结果表明,在信息对称和公开的情况下,任何一方想要增进自己的收益,都必须要增进对方的收益,至少要在对方能接受的一定区间内开价和还价。而买方的收益分布表明:随着对让渡对方的收益的增进,自己的收益也在不断提高。它证明为已利他可以促进双方收益改进从而保证持久合作。

综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和主动的。因为只有企业所在的社区、地区、国家的经济、社会都发展了、进步了,企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企业也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目标。

四、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首先企业应该履行好经济责任,为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最直接的说就是盈利,尽可能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正确决策,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出表率,包括遵守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劳动保护法;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承兑保修允诺;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

第三,伦理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企业应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企业,增大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定尽职尽责。

最后,企业的慈善责任。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也直接决定着社会安定与否,和谐与否。企业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为发展社会事业,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而对外捐助,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参考文献:

[1]Carroll & Buchholtz: Business & Society: 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 4e, Stratford Publishing Service, 2000

[2]张大军白津夫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人民出版社,2002年

[3]卢希悦主编:当代中国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4]程恩富胡乐明主编:《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西方主流与多学科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构建和谐社会作文 篇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爱心,美好生活需要互助,良好人际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是人类最朴素最珍贵的情感,是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润滑剂。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我们,也许仅仅是少买一点零食,少买几件饰品,就可以让一个孩子享受到知识和爱的雨露。当我们寄去一份爱,看着自己的爱化为孩子脸上欣喜的笑容时;当我们的绵薄之力,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时,那是多么的快乐!爱心,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其实也不单单是对弱势群体要播撒爱心。当前我们面临的诸如污染严重、土地流失、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倘若人人都能奉献一份无私的爱,像爱护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一样爱护土地、环境和生态,又何至于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能让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爱,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能催生我们顽强的斗志和毅力。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人类永远需要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步和发展。爱作为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它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的美好言辞,它应该是更加具体、直切地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互相帮助的行为中去。“勿以善小而不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每一个人都献出点滴爱心就会汇成一股暖流,让社会更加温暖,我们也就会更加靠近和谐社会的理想。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但我们不是为了投资。因为我们每一个善举,都会闪烁着爱的光芒,充满着人间的真情。爱心缘于人的本质,善意折射出道德的高尚,让我们进一步唤醒心灵深处的美好和关爱,让我们用爱心去构建和谐社会,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握紧它,人们就有了攀缘向上的呵护,就有了生活上风霜雨雪的遮蔽,就有了心头上的温暖与希冀。

5.构建和谐社会作文 篇五

朱昌球

2013年广西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大意:4月29日,尚先生手机落在出租车上,他随后拨打了该手机,但对方接通后又挂掉,尚先生又发信息过去,表示愿意花2000元“买”回手机,一个小时后,收到回复,对方愿意归还手机,见面后才发现,捡到手机的是一个年轻人,尚先生要酬谢对方,年轻人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开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个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手机,但是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我不能见利忘义,不用贪心对待爱心,我也要像尚先生一样,多一份爱心。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八百字以上。

材料作文,“卒章显志”,是其共同特点。“多一份爱心”,就是材料的主旨。

捡到手机,归还手机,构成因果关系。“不能见利忘义,不用贪心对待爱心”,所以就归还了捡到的手机。

“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是失主爱心的见证,也是拾主归还手机的动因。

这个故事虽不复杂但也经历了一些曲折,让事情发生转折的关键就是拾主年轻人的“发现”。

年轻人“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了失主献爱心的见证,从而自己也良心发现,“不能见利忘义,不用贪心对待爱心”。

这是一则“爱心传递”驱动“良心发现”的故事。

2000元“买”回手机,这是手机的经济价值;爱心驱使拾者无偿归还手机,这是手机里面内容的道德价值。

经济有价,道德无价。人与人之间如果一切以金钱来衡量,那只能讨价还价,商量来商量去,或者尔虞我诈,玩尽伎俩,伤透情感,还美其名曰“商战”。如果一切以道德情感来衡量,那就变得十分简单,平心而论,天地良心,社会当会是纯洁、和谐、公正。

公正自在人心,和谐自在良心,纯洁自在爱心。这就叫作“人之初,性本善”。

不受外物诱惑,保持内心平静,这就是佛家子弟“禅”的根本。所以说“佛在心中”,“我心即佛”。可见,普通人所谓的“爱心”就是“佛心”。你具有爱心,就是具有一副菩萨心肠。

保持社会的纯洁和安定,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难的是人们时时处处都保持心中的那份纯洁和爱心,容易的是人人有爱,社会有爱,时时有爱,处处有爱。

让世界充满爱,“从我做起”,极为关键。

6.构建和谐社会 篇六

构建和谐社会

企业也需尽一分力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威海XX集团始终以“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 的经营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劳动关系和谐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文化孕育和谐,着力打造和谐企业,实现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双赢”。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统一思想,不断深化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深化学习,统一认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董事会先后多次组织中层干部集中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并就构建“和谐企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学习讨论,大家深刻认识打到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劳动关系和谐是实现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性工作,提出了“依法办企,以德治企”的和谐企业发展思路。

(二)是突出重点,努力处理好企业发展的“五种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石,它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为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认真处理好“五种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关系、企业文化和职工行为的关系、企业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的关系、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氛围,努力实现企业的多赢。

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力度,着力提升企业和谐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构建和谐企业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了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为职工着想,处处为职工谋利;始终坚持依法治企,德法并重,不断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力度,形成有效的构建和谐企业的保障机制,努力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重点做到“六个加强”,着力构建“六个环境”:

(一)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的法制环境。构建和谐企业离不开法治,也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就不会实现和谐。我们广泛开展《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的普及教育活动,逐步提高了广大职工学法、懂法、用法的意识;并结合企业现状,依法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劳动关系和工作行为,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还依法签订职工集体劳动合同,在劳动社会保险工作方面,我们做到了及时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招用童工、损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

(二)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企业重大事项必须董事会讨论决策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我们积极支持企业工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和纽带作用。企业工会也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充分代表和体现广大职工主人翁的地位。

(三)加强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的安全环境。近几年来, 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文明生产,落实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制,改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条件,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培训,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都按照国家规定参加政府相关部门的培训取证,强化安全意识,配备安全帽、眼镜、防尘面具等劳动防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防止人身伤害及质量事故,连续三年未发生工伤死亡、中毒和职业病危害死亡事故。

(四)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的人才环境。企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对工人开展技术比武、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外派干部学习,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努力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观,全面贯彻“有德才有得,德就是得”的方针,坚持实施人才动态管理,通过每月工作业绩考核,竞争上岗,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

(五)加强文明创建,构建和谐的精神环境。企业职工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没有良好的文明规范,也就无法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在构建和谐企业实践中,坚持以文化铸魂,不断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强化文明行为的养成,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

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力量。去年以来,我们全面启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把集团公司“做大、做强”的战略理念、“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职业道德观和“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全面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切实解决职工关心问题,设立了厂长信箱,建立起了有效的沟

通交流渠道。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精神境界。去年,我们组织举办了职工文艺晚会、中层干部家长座谈会,增强了企业的自豪感、归属感和亲情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同群体的职工积极参与,有效发挥了先进文化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寓教于乐的良好功效,职工的凝聚力明显增强,和谐相处的关系更加融洽,在精神层面实现了和谐统一。

(六)加强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我们始终牢记环保重任,着力抓好自身环境整治,着重解决喷漆问题,做到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另外,我们还加强对环境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投入大量经费对厂容厂貌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整治工作,厂区、住宅区照明装饰焕然一新。

四、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体会

在构建和谐企业实践中,我们认为要牢牢把握好劳动关系和谐这个关键,不断夯实队伍稳定这个基础,始终围绕谋求发展这个主线,坚持着眼于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根本目标。

一是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的企业,也就没有了和谐的社会。当前,我们要充分发挥好企业工会的职能,坚持把工作的重点定位于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基点上,既让企业自觉规范管理行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又让广大职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做到制度约束与荣誉激励的有机相结合。

二是队伍稳定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确保企业稳定放在首位。在利益分配中必须建立完善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待遇方面体现职工自身价值,通过合理拉开分配差距,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重大事项广泛发扬民主,做到民主决策,努力把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导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谋求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主线。从本质上讲,和谐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因此,加快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就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条主线。企业加快发展,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和发展目标,一是加快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加大全员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创造公正、向上、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企业,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三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在经营活动中兼顾效率和公平,努力促进就业,加强环境保护,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社会全面进步贡献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不发展就会落后,就要被淘汰。面对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当前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谋求企业扩建发展,也只有用科学发展才能解决企业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

五是提高效益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目标。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企业失去了效益,职工没有了收益,和谐也就没有了根基。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作为根本目标,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几年来,我们始终着眼于“做实”和“效益”这个基点,坚持在工作思路上求实,在工作方法上要求新,在工作成果上求效,深入开展了“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专题活动,坚持对内抓安全、治设备、严管理,对外跑政策、求效益、促发展,不断强化管理,着力提高效益,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我们先后落实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狠抓安全生产,职工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设备健康水平逐步提高;企业实力逐步壮大;主动出击,积极争取。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职工的收入福利也在逐年稳步持续提升,中层干部住宅楼顺利竣工,职工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充实。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中处处充满着安定、和谐、幸福的氛围,呈现着政通人和,融洽和睦,工作热情高涨,安全形势稳定,经济效益良好的喜人局面

7.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篇七

教育公平的内涵

社会公平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它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的焦点之一,许多学者基于哲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分析和探究教育公平问题。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公平思想,近代以来,太平天国运动曾要求开展儿童教育,并主张男女平等。梁启超主张男女平等接受教育,孙中山高呼“平人类之不平等”,主张建立普及、平等的学校教育。柏拉图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亚里士多德则提出通过法律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提出要“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人人都应学到关于人的一切事项”等。马克思在1886年就提出了“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个公民的真正利益”的教育平等的思想。综合各种教育公平的观点能够看出,对于教育公平,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即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权利公平、教育环境公平。

教育机会公平是指给所有人创造公平的发展和竞争的教育机会。根据瑞典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的教育理论,教育机会公平包括教育机会的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教育起点公平就是要使每个人不受任何歧视地接受政府所提供的教育的机会,包括儿童、少数民族、残疾人以及成年人在内的一切人。教育过程平等是指教育过程不区分性别、种族、贫富,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待每一个人。教育结果平等指每个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社会提供的教育资源,取得同等的学业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教育权利公平是指在法律上、政策上、制度上保障每个公民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全民教育宣言》、我国的《宪法》和法律等都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在各国,法律上的教育权利平等已普遍实现。

教育环境的公平是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包含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公平以及居民负担教育经费的公平。目前,我国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的教育环境还存在很大差异,教育环境公平的实现还需长期努力。

促进教育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和组成部分,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1. 教育公平确保社会公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公平正义、民主法制、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包括教育公平在内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首要的、内在的、基本的内容。目前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社会转型期,保持稳定发展是社会的首要任务。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自由与公平,往往直接取决于教育公平。在任何社会,社会的阶层分化都客观存在,现代社会的分层与个人的教育水平相当。教育的不公平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甚至形成底层民众无法上升的“断裂的社会”。经济上处于弱势的群体往往把扭转这一局面的希望寄托在培养自己或下一代的教育上。因此,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社会的和谐。

2.教育公平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社会和谐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任何国家在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时总是强调教育先行。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输送优秀的建设人才、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是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促进教育公平能使广大公民享有广泛的教育机会和权利,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对于个人来说,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一个人终身的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教育不公平会影响未来的国民素质。实现教育公平,保证大多数人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使人们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资源,培养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促进教育公平的途径

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需要全国人民共同长期努力的重大工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实施教育公平,必须从实际出发,依据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原则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手段,从多方面入手,争取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实现教育公平。下面从政府、社会、学校三个方面来谈谈促进教育公平的途径。

1.发挥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是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者,因而是实施教育公平的主体,离开了政府,教育公平无从谈起。近几年,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政策来缓解教育不公平,但是这些政策多数是一次性的或局部性的“工程”,因此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主要是:

(1)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的公益性。资金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资金投入,教育改革和发展很难进行,教育公平也无法实现。

(2)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均衡。要遵循平等和补差的原则,在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高等教育中的专科、本科与研究生之间进行科学的资源分配。

(3)加强教育司法建设,以法律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必须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制体系,从法律上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对于教育领域中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予以制裁和打击,对于教育收费不规范和乱收费的现象要花大力气纠正,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强保障,杜绝教育腐败、以权谋私等伤害教育公平的事实发生。

2. 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确保教育公平

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仅是政府应当关注的问题,每一个社会民众也有责任和义务维护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做法体现在:

(1)确立公平教育的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进步,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改变思想,树立一个男女平等的观念,彻底改善边缘地区女童入学难、女大学生就业难、高等教育中女性参与的劣势地位等问题。

(2)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办学形式。社会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社会中潜在的教育资源也是多样化的。当前我国存在的教育不公平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教育资源不足。充分利用社会上分散的教育资源,可以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来满足人们受教育的愿望。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是社会和个人应当树立的一个新观念。

3. 学校和教师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是否受到公平的教育,对学生本人的发展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是学生参与受教育活动的两个重要对象,所以加强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做法如下:

(1)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的公平意识。学校和教师具有公平科学的管理意识,是实现学生在学校和班级获得公平发展,实现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的前提条件。

(2)学校和教师应树立公平的评价观。教育首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个别“尖子生”,而在于所有的学生。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应切实树立公平意识,转变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促进学生获得公平的发展。

(3)全面提高师生素质。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教育,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民主、公平的现代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的发展。

结束语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教育公平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在党、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教育公平,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间离我们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彭芳芳.和谐社会的教育公平对策探讨.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著.2002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8.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篇八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1年2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温家宝说,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我们特别强调民生,把它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材料二2011年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会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2010年,全国政协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积极帮助党和政府排忧解难。贾庆林表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材料三2011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指出,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轉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知识链接]

一、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均衡。

二、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

1、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公平正义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能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促进公平,彰显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改善民生是根本,社会和谐是保障。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4、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5、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四、我国应如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从国家的角度:(1)在经济上,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2)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发扬人民民主;加强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3)在文化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等。

2、从青少年的角度:作为当代青少年,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从小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观念;要胸怀天下,承担社会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为解决民生问题献计献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考预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命题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再次向人们送出“民生大礼”,备受人民关注,也必将成为2011年中考设题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民生问题,2011年中考可能会结合具体材料,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探究实践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解决民生问题、深化改革、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共同富裕原则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冲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方面做了几件大事: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接补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些举措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一些农民说:“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国家这样做()

①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③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关于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之间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只要经济发展了,民生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别强调民生,把民生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政府这样做()

A.目的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说明了民生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C.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②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③表明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人口问题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时说: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好,要让每一个人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一定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一目标()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③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有利于全体人民同步、同等富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这()

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说明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执政为民;③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④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是改善民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被人们称作新“三座大山”的“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问题,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我国要解决这三大问题,最根本的是()

A.实行改革开放

B.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8、“十一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

A.坚持了科教兴国战略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D.坚持了基本经济制度

9、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说明()

A.必须把发展教育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B.国家严厉惩处不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不法行为

C.国家注重改善教师待遇,促进教育发展

D.国家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材料二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诸多民生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并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2)你的身边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试列举三例。据此,你认为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民生问题?

(3)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11、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1)为什么说“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2)怎样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12、材料一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A,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材料二漫画《求职》。

(1)我国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这表明了什么?

(2)一位网友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解决就业问题。”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3)请结合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为当代青年选择职业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3、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一项项民生措施,汇聚成闪亮的民生新亮点。

围绕民生问题,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学校宣传栏中要刊载2011年全国“两会”十大民意热点,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查找出哪些民意热点?请列举。

(2)在学校组织的“生活变化大家谈”活动中,请你介绍:2010年你家生活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学校的黑板报上有这样一句话:“改善民生既要靠政府,又要靠自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就业的角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C;2.B;3.D;4.A;5.B;6.D;7.D;8.B;9.D

二、10.(1)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改善民生问题,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等。(2)上学难、看病贵、就业难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1.(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第一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当今世界,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2)国家: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家长放心的学校;社会:尊师重教,保护学生权利,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发展;学校:关心爱护学困生,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困难,提高他们面对挫折和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12.(1)表明党和政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集中力量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积极解决就业难问题。(2)这位网友的说法是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关注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选择职业时要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正确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正视竞争,敢于竞争;要学有所成,拓宽就业渠道;要勇于自主创业等。

9.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篇九

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时间2013-10/01——11/0

5调查地点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领队姓名高远刚指导教师陈若松班级建工1104班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义革命时就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同样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牢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在社会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当前,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转换、社会阶层和社会成员转化,经济成份、经济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思潮和人们思想多样、多元、多变,各种社会矛盾、思想矛盾凸现。在这种社会转型期,尤其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多样、多变、多元中统一人们思想,在各种社会矛盾交叉多变条件下凝结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增强全社会创造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团结文明、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形成公平正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利益矛盾,重视保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全体人民主人翁意识,团结、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它能够紧紧抓住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个环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自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主题提出新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核心

价值目标的确定,但这种目标能否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同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得如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这一目标和主题,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丰富和谐内涵,推广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精神,创建和谐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和谐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和谐精神力量,满足人们和谐社会的精神需求,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环境、思想保证、价值观念、文化条件。

对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方法提出了新要求。经过长期努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保证各个历史时期任务的完成等方面取得了很好实效,为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但也必须看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应在坚持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内容、形式、方法上增强亲和力、渗透力。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努力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新机制。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探索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思想精神文明需求的新方式。要紧密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趋势,探索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和占领思想阵地。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特征,就在于能以科学理论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使之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态度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规律,内涵要求、方针、举措。以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群众,用真理、真知教育人民群众。战斗在思想政治工作前线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理论,掌握理论,创新理论,深入阐述党为构建和谐社会所提出的新理论、新方针、新政策、新主张,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做法中解脱出来,以科学理论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同时要善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服务群众,以鲜明事例感染人民群众。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优势,就在于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立足于人民群众创建新生活的伟大实践,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努力运用各种形式,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要加强改进流动人员、进城务工农民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改进下岗职工、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改进困难企业,老、少、边、穷农村等薄弱环节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覆盖,全过程覆盖,全领域覆盖,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方针、政策进村入户,进企业班组,进学校课堂、入耳入脑,进而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10.基层构建和谐社会 篇十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应不断调整目标定位、内容任务和机制方法,有效激发农村党建工作的活力,以“三级联创”为主线,扎实组织开展好“堡垒工程”建设活动。一是实施“基石工程”建设,认真抓好乡村两级党组织“五好”建设和创建基层满意县(区)部门、群众满意乡镇站所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执行政策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阵地标准化建设,按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活动经常、管理规范、突出服务的要求,坚持建、管、用并举,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阵地办公履职、便民服务、党员议事、科技培训、村务公开等作用。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在行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产品示范服务基地、农村工业集中区、经济示范园区和流通市场中建立党的组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实施“头雁工程”建设,深化“三个培养”和“学带”活动,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强化措施,提升和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把1000名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100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500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或后备干部。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实施“民心工程”建设,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村级民主恳谈活动,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开展农村党员“一帮一”活动,不断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力量。四是实施“旗帜工程”建设,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服务承诺制度,组织开展“星级党员”评比活动,建立党员责任区,激发农村党员争先创优意识,使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五是实施“富民工程”建设,组织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新变化,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强势产业。

围绕打造平安和谐辽源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生活为载体,努力把街道社区建设成为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街道社区建设的实际,进一步理顺街道大党工委管理体制,探索研究大党工委工作运行机制和党建工作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党的工作的各项制度和协调机制,激活社区每一个细胞,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社区群众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建设,充实社区干部队伍,优化队伍结构,选好配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服务进社区活动,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进一步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典型引路,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活动舞台,不断增强街道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围绕推进“五大”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按照“四好”标准,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攻坚破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以“五个好”为目标,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要创新工作理念,牢固确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核心作用、投资者的政治导向作用和政府、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创新工作路径,加快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采取“建、联、挂、派”等多种形式,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做到应建尽建。要创新工作实践,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在打造企业文化、推进生产经营、提升员工素质、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中创新党的工作的途径渠道和方式方法,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创新工作机制,构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发挥非公经济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进一步探索“街道商会+商会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管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依托商会党组织有效加强对中小型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典型的总结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不断推动和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

11.楼市调控与构建和谐社会 篇十一

初期政策难抑楼市高温

一系列政策促使楼市迅速升温,2001年后,长三角城市呈明显牛市特征,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后房价上涨加速,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部分城市房价都以两位数快速上升。中央及时觉察了形势的变化,早在2002年8月,央行在重申鼓励个人住房信贷的同时,首次提出要“防止产生房地产泡沫,防止信贷过度集中于房地产业”;2003年2月发布的《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提出要防止房地产泡沫及其引发的金融风险,但商业银行、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房地产投资和贷款继续猛增,房价加速上涨;2003年6月,央行终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所谓121号文件,但受到了部分开发商的猛烈攻击;2004年,由于房价加速上升,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继续猛增,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土地、信贷等政策给楼市降温,然而效果不明显。就拿上海来说,2004年央行提高基准利率0.27%后楼市沉静了很短日子,但房价从4季度又开始以更猛幅度大涨,到今年一季度达到疯涨高潮情形。为什么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房价仍如此疯涨?

调控偏重供方

2004年的调控主要偏重于限制供给(土地和信贷资金收缩),而针对需求的措施仅只是提高利率0.27%,这对投资者来说反而成了更大胆去炒房的助推器,因为房价每月涨5%,而信贷成本一年才上升0.27%,对抑制楼市投机实在无用。投资和投机需求增加而房产供给受到限制,使人们产生了房价必涨的心理预期,于是,市内外和境内外的资金大量涌向楼市,房价哪有不涨之理?

缺乏投资渠道

中国人缺乏投资渠道,钱存银行,利率跟不上通胀率;钱投股市,投多少亏多少。在房价节节攀升情况下,炒房显然是最好的赚钱途径之一。

热钱助力增温

国际上热钱赌人民币升值,因而千方百计挤到国内楼市上来,一来可获取房产升值利益,二来可获取人民币升值的利益。这些热钱尽管数量有限(中国实行外汇进出口管制),但对房价上涨能起导火线作用,使房产投资者更大胆地进入楼市,使购房消费者更加快买房步伐。

信贷有利投资

银行信贷的低利率政策使房产投资和投机者获利空间放大。由于他们可以动用信贷杠杆购房,花20万元或30万元可买100万元房子,因此几倍地扩大了购房能力,2004年资料表明,大约有40%的炒房人在几个月内就出货。而对银行来说,房贷是最好的一块业务,因此银行也纷纷争食房贷这块领域。

和谐社会需要楼市调控

房价持续迅速上涨使政府受到了巨大压力。从上海的“两会”到全国的“两会”,代表们带来了老百姓莫大的呼声和要求。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房地产发展要按照“满足消费、规范投资、抑制投机”的3句话原则,落实“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这3个“为主”的方针,并且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准备建造2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整顿市场秩序,对一年内就转手倒卖的炒家要征收购销差价5%的营业税和相关税费等。不久以后,央行又采取了取消房贷优惠利率的措施。为了抑制楼市投机,上海各银行签订协议,统一对一年内转手的炒房者停止“转按揭”,市房地局又大力打击开发商和中介商相互勾结、弄虚作假、哄抬房价的违法行为,曝光和处罚了一些开发商和中介商,于是,上海楼市的形势开始出现变化。

2005年5月11日终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简称新八条,可说是近年来政府调控楼市力度最大、决心最大的一个文件。

试问,近几个月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调控楼市的政策措施为什么会如此紧锣密鼓,我国最高决策层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为何发生如此大变化?皆因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央落实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举措。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需要

与1998年我国面临通货紧缩煤、电、钢铁和大量生产资料过剩局面不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是,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煤、电、油、运全线告急,钢铁、水泥等供不应求而连年涨价,一个根源就在于房地产投资高烧不退,而房地产投资过猛又在于房价上涨太快而造成的行业暴利引诱。

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房价的持续猛涨,不但抬高了城市商务成本,降低了竞争力,而且扩大和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开发商和投资商赚得盆满钵溢,而广大老百姓尤其是尚未买过商品住宅的中低收入群众(包括广大要成家的青年)在天文数字的房价面前穷得一辈子都买不起房,这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完全背道而驰。

及时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经过几年高速增长,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已占银行贷款总量很大比重,一些城市房贷已占新增贷款的70%。在上海,中资银行人民币房贷在2004年累计增加1023亿元,占各项新增贷款的7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增加728亿元,占中长期贷款增量的48%。在房贷高速增长同时,房价一路飙升,许多楼盘在最近两三年内上涨了2倍,一有风吹草动,风险会全部转嫁到银行。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需要

这些年来,美元与欧元、日元等货币的比价不断下调,而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事实上人民币也跟着美元不断贬值。因此,尽管进口也因需求增长而增长,但出口却大幅度持续增加,引起我国经济与外部环境摩擦增加,一些与我国外贸额较大的国家(如美、日等)一再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我国不肯贸然实行汇率市场化,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境外一些游资千方百计想挤进中国沿海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以坐收房价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利益。显然,热钱涌进越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就越大。这时如实行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就会大幅度升值,外资获利后一旦撤出,经济就会大起大落。现在通过调控楼市令房价适度回落,并形成一种调整预期,境外游资就可能收敛,给人民币市场化改革造成宽松环境,可使这一改革出其不意地逐步推进。

上一篇:素质教育“六个一”工程计划下一篇:生态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