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亮点课(共15篇)(共15篇)
1.六年级下册亮点课 篇一
一、走进信息世界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网络及网络的利弊。2.学会申请电子信箱、博客
3.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好的网站推荐给小伙伴。活动重点、难点: 了解网络的利弊 活动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活动 1.芝麻开门
(1)什么是网络
网络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把电脑一个一个连起来,让不同地区的电脑通过它能相互交流信息,而且速度非常快,可以形象地称它为“信息高速公路”。
(2)了解周围的人利用网络做什么。(3)介绍自己所知道的网站。2.点击问号。
(1)了解网络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功能。(2)了解网络的利弊 3.携手共享
(1)如何申请电子信箱
a.登陆“新浪搜狐.163”等网站 b.注册申请免费信箱 c.注册成功后,电子信箱的地址将自动默认为你输入的“用户名加上@sina.com.@sohu.com或@163.com
第2课时
一、谈话入引
二、活动
1.什么叫博客.“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译音。,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人们通常把撰写Blog的人称为Blogger,也翻译为“博客”。因此,“博客”既可以指撰写网络日志这种行为,也可以指撰写网络日志的人。
2.怎样建立博客
那么怎样能拥有自己的博客呢?当前,大多数博客是免费的,只要你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一个有效的邮箱,一个ID就可以了: 1.登录该网站网页,按步骤申请一个有效的用户名,即ID; 2.用新申请的用户名重新进入网站主页面,点击进入“天涯博客”页面,在这里,会看到醒目的“博客使用手册”,点击后按照页面提示操作,3.怎样让很多人都能看到你的博客?
博客人人都可看到,但要吸引更多的人不断的来看你的博客,一要有新意,内容要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或喜欢的内容,二要不断更新,最好每天都有新内容.二、巧用太阳能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叫太阳能及太阳能的作用。2.了解太阳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叫太阳能及太阳能的作用。2.了解太阳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太阳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芝麻开门
(1)什么叫“太阳能”?
太阳是一个自己能发光和热的天体,太阳发出的光和热是一种能,叫“太阳能”。
(2)太阳能的作用
太阳能供给植物、动物及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光和热。没有太阳能,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2.观察在线
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光浴场 晒盐
太阳能灶 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住宅
三、课内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情况。2.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3.学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太阳能?
二、学习新知
1.了解社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情况。2.你知道人类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3.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4.根据提示制作太阳能热水器。(1)材料
印制卡纸1张、铝箔纸板1张、墨汁、毛笔、易拉罐、小刀(2)制作方法 a.做太阳能反光板。b.做吸热水箱。c.调试。
三、酷站漫游
三、亲近自然
活动内容:水果大观园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水果的名称、品种、价格及产地。2.了解一些水果的美称。
3.背诵一些关于称赞水果的诗词。4.了解水果的用途。5.会制作水果拼盘。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一些水果的美称。2.了解水果的其他用途。3.学会制作水果拼盘。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水果的名称、品种、价格及产地。2.了解一些水果的美称。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一些水果的美称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芝麻开门
(1)说说自己知道的水果的名称。(2)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名称。2.观察在线
记录各种水果的品种和价格。
水果名称 品种 价格 产地 备注
3.点击问号
了解水果的美称:
记忆之果: 热带水果: 天然水果罐头: 百果之王: 水果皇后: 万寿果: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摘录一些称赞水果的诗词 2.了解水果的用途 3.学会制作水果拼盘 教学重点、难点:
1.摘录一些称赞水果的诗词 2.学会制作水果拼盘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你知道哪些水果的名称
二、学习新知
1.摘录称赞水果的诗词 食荔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课,不辞长作岭南人。2.了解水果的其他用途。3.测水果的电压
水果名称 电压 水果名称 电压 苹果
梨子
橘子
猕猴桃 葡萄
西红柿 4.学做水果拼盘
5.评“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和“最佳制作奖”
三、课内小结
四、畅游中国水果网
四、情系母校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校园生活,抒发心中的眷恋之情。
2.了解学校的发展、变迁以及学校所获得的荣誉,令人瞩目的成就。3.用灵巧的双手为母校留下永恒的精彩。活动重点:
了解学校的发展、变迁以及学校所获得的荣誉,令人瞩目的成就。活动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校园生活,抒发心中的眷恋之情。
2.了解学校的发展、变迁以及学校所获得的荣誉,令人瞩目的成就。活动重点:了解学校的发展、变迁以及学校所获得的荣誉,令人瞩目的成就。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明确活动内容。
二、活动: 1.芝麻开门
(1)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抒发心中对老师、同学、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2)交流 2.观察在线
(1)重温记忆中的美好往事,把自己最喜欢的校园一角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走访校长老师,了解学校的发展、变迁以及学校所获得的荣誉,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结束活动,教师略作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用灵巧的双手为母校留下永恒的精彩。2.把心中珍藏的情与事与同学交流。活动重点:
用灵巧的双手为母校留下永恒的精彩。活动流程:
一、复习导入
叙述学校的发展史
二、活动 1.巧手作坊
在即将告别母校之际,把对母校的眷恋之情融入大脑,用灵巧的双手,为母校留下永恒的精彩。
(1)畅谈心中的设想。
a.为母校种植一株株小树,开辟一个植物园。b.召开主题队会,为低年级同学留下优良的学风。c.制作学校模型,献给学校。
d.建立一个 班级网站,方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实施心中的设想 1.携手共享
(1)把心中的一段情,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写下来。(2)交流
三、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难忘的启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 小学即将结束,我想同学们一定难忘最初入学的情景,也最难忘自己的启蒙老师,在你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二、课件出示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自读材料,说说你的体会和收获。你的启蒙是怎么样的,你能对全班同学说说吗?
三、课件出示阅读材料《老师领进门》。教学过程同上。
四、同学们,你能将你最难忘的启蒙用你的笔写下来吗? 学生自由作文。
第四课时:
活动内容:学生继续作文
一、学生继续作文
二、教师巡视辅导。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
五、找出一篇优秀习作,全班在一起评议好在哪里,为什么?还可以进行修改。
六、出示一篇中等习作,让全班同学读读,然后说说还怎么修改。
七、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八、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认真誊写,然后教师编写成文集《难忘启蒙文集》
第五课时
内容:难忘师恩的朗诵比赛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上几次的学习活动中,品读了一篇篇优秀习作,自己也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习作,那今天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对小学阶段教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二、分小组朗诵。
选出最佳朗诵者参加全班的角逐。
三、分小组活动。
四、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1.选出评委。
2.确定统分人员。3.各位选手抽签。4.比赛开始。
五、宣布比赛成绩。
六、颁发奖品。
七、教师小结。
第六课时
活动内容:感恩后勤工作人员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除了教师的辛勤教育,父母的细心呵护外,还离不开哪些人的关爱和帮助呢?
学生讨论:
二、是啊,同学们,我们能在学校里愉快的生活学习还离不开后勤工作人员默默无闻的付出。那他们到底为我们做过些什么呢?
1.为我们的每一步铺好道路。2.为我们打扫卫生。3.为我们的安全负责。
4、生病了为我们治病,避免了家长的奔波之苦,也可以让我们不因为生病而耽误学习。
三、同学们,在你们以往的生活中,有没有埋怨过后勤工作人员,不理解后勤工作人员的事呢?你做的对吗?为什么?
四、同学们,哪位后勤工作人员为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为什么?
五、现在我们动笔来写写为我们默默无闻服务的工作人员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
六、学生习作。
七、全班评选出优秀习作,推荐到红领巾广播室。
第七课时
一、继续分小组办报。
二、教师在一旁相机指导。
三、手抄报评比。
1、选出评委。
2、讨论评选标准。
3、参观打分。
4、统计分数。
5、公布优秀手抄报。
四、借来展板,将优秀手抄报张贴,然后在校园里展出。
第八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建议书的格式吗?
二、复习建议书的格式。
三、课件出示〈〈给校长的建议〉〉 你从中学到了些什么?
四、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你认为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呢?应该给谁提建议呢?
讨论交流。
五、学生动笔写建议书。
六、小组内交换了读读建议书,你从他人的建议书里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他人的建议书还有什么问题?
七、学生修改建议书。
八、教师收集建议书,将有意义的建议书投入学校的意见箱。
第九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展示自己学生的同学录,让学生欣赏。
二、欣赏诗歌〈〈同学录〉〉 说说同学录有什么好处?
三、同学录里最主要的内容有什么呢? 毕业赠言
四、教给学生毕业赠言的写法。
1、学生读读书上的毕业赠言。
2、说说写毕业赠言应该注意什么?
3、你能仿照这样的毕业赠言给你的老师同学写下你想说的话吗?
五、学生先自己装扮自己的同学录,然后相互写毕业赠言。
六、无法在当堂课里的完成的同学请在课余时间完成。
七、小结:
请同学们好好珍藏自己的同学录,这是你们美好的小学生活的记载。
第十课时
内容:筹备联欢晚会
一、激趣导入
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用自己的舞姿,用自己的才华来锁定我们六年酸甜苦辣的时光。
二、分小组讨论毕业联欢会的时间以及相关问题。1.时间 2.组织形式
3.主持人的选择
4.串词的编写
5.摄影以及其他事宜
三、学生分小组准备联欢会 主持小组 节目报名组 教师布置组
音响设备准备小组,摄影小组 演员组
四、学生自由准备
第十一课时
内容:学生联欢晚会
一、邀请嘉宾
二、布置好教师和舞台
三、联欢开始
四、整理教室
五、学生写出有关联欢晚会的习作。
2.六年级下册亮点课 篇二
小嘎子通过暗道, 直奔韩家祠堂后面而去。东墙根插着十几个苇子, 好像一排大屏风。他熟练地把第三个苇子轻轻挪开, 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了进去。他又把苇子原封摆好, 猫着腰往前摸, 摸进一个窟窿。他悄没声地来到老钟养伤的地方, 只见老钟在削一件什么东西。
小嘎子近前细看, 原来老钟叔 削的是一 支木头手 枪。枪筒是用子弹壳改成的, 衬着柄儿上的鱼鳞纹, 像真手枪一样。小嘎子乐得一把抢过来。 老钟叔说:“慢, 我这枪要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英雄! ”小嘎子眼珠骨碌一转, 说道:“我就是! ”老钟微笑着说:“好, 就送给你吧。可你要当得起一个小英雄啊! ”小嘎子把纯刚大伯的话告诉了老钟叔, 然后把枪往腰里一插, 搂住老钟说: “老钟叔, 这回可以带我去当侦察员啦。”老钟笑笑说:“有支木头手枪就能当侦察员, 没这么简单哪! ”
老钟霍地站起来说:“罗金保是 个机智勇 敢的侦察 员, 有回路上给两个汉奸拦住, 他一下挡开两把刺刀, 掏出盒子枪, “砰砰”两下, 两个汉奸就完蛋啦。”小嘎子正听得出神, “啪! 啪! ”村外真的响了两枪, 接着就是马蹄声, 吆喝声…… 老钟拿起 盒子枪、手榴弹, 小声说:“这回, 敌人来得可不善啊! ”
敌人突然包围了“鬼不灵”。“嗵! 嗵! 嗵! ”有人在砸韩家祠堂的大门。老钟打开小门, 想跳到西院去, 却见老奶奶房上正有两个鬼子四处张望。老钟急忙把小门顶 个结实, 回头看见小嘎子有点儿慌张, 就轻声说:“沉住气 , 我叫你怎 么样就怎 么样! ”
“哐啷”一声 , 大门给砸开了, “嗵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钟拿起一把镰刀, 比试着问:“小嘎子, 他们进来, 你敢不敢拿这个剜 (wā) 他们?”小嘎子接过镰刀说:“敢!”
刚准备好, 门外忽然一声大吼 : “里头的 八路 , 出来! ”小嘎子脸色发白, 脚动了动要往后抽。老钟把头一点, 他赶紧站稳了。外面两个伪军原是乱吓唬壮胆的, 见里面没有动静, 又用刺刀乱戳。“嚓”的一道白光, 一把刺刀伸了进来, 险些戳在老钟的头顶上。小嘎子打了个寒噤, 急看老钟, 只见他大气不出, 不慌不乱, 就像正待捕鼠的猫儿似的蹲着。小嘎子胆子不觉一壮, 便也鼓着劲等待。伪军闹腾了一阵, 见屋里全无动静, 一个说:“到底有没有人? 你上窗户去看看。”另一个说:“有什么好看的, 里头给你一家伙! 万一是个地道口 , 还说不定 有地雷呢! ”两个家伙溜走了。
3.六年级下册亮点课 篇三
二、“明辨是非”我会判。(8分)
三、“择优录取”我会选。(12分)
把它改写成数值的比例尺是( )。
A. B. C.
3.骑车的速度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有一种手表零件长4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 )。
A. 25∶1 B. 1∶25 C. 1∶100
四、“神机妙算”我会算。(12分)
五、“动手操作”我会画。(15分)
六、 “解决问题”我真行。(每题6分,共36分)
解析:图①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不能直接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巧妙解答:
解法1:我们可以“借”一个与图①同样的图形,把两个“不规则”的形体变为“规则”的长方体(如图②),这样所拼成的长方体就是这块不规则形体的2倍。先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再除以2就是图①的体积。即:16€?0€祝?2+8)€?=1600(立方厘米)。
解法2:把图①中的形体分成两个部分,如图3 ,下面是一个高8厘米的长方体,上面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把上面这个不规则形体平均分成两部分,即将右上角剪下高为(12-8)€?=2(厘米)的部分,再把剪下的部分拼到原图的左上角,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为8+2=10厘米的新长方体,所以原图的体积是:16€?0€?0=1600(立方厘米)。
解法3:把图①前面的梯形看成是底面,原来的宽当作高,那么原图的体积就是底面积乘高。即:(8+12)€?6€?€?0=1600(立方厘米)。
4.六年级下册12课预习教案 篇四
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带着上节课疑问,我们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找出体会深刻句子画一画,简单作一下批注,汇报时可结合自己熟悉事例来介绍。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2.小组内交换自己看法,准备在全班交流。
二、相互交流,突破重难点。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句子,谈自己体会。
①结合生活熟悉事例谈自己对生死观看法。(学生可从李大钊或郝副营长等熟悉的事例谈谈对生死观的理解)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②引导学生读好二段。
③同学们理解的很好,出示课件“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你怎样理解这段话?
(三层意思:1.总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怕别人批评;2.是阐述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或缺点;3.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去做。)
④指读课文
出示重点句子“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谈谈对此句话的理解。(因为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要搞好团结,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2.读课文1段,谈谈各自理解。从“完全”、“彻底”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齐读1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小学阶段首次接触的一篇议论文,说一说你领悟到什么?(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
2.“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会议上的一篇著名演讲,同学们赶快用自己喜欢方式把课文背诵下来。
四、说演结合,提升素养。
5.六年级下册语文6课预习教案 篇五
1、作者的旧时同窗在美国的事业、生活怎么样?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
写她的生活、事业与本文的中心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明确:事业如意、生活优裕
衬托思乡爱国之情在同窗心中的地位
2、作者老友的思乡之情主要通过她倾诉思乡的心理活动,尤其是慰藉思乡的种种行为表现出来的。
问题:1、你能找到她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吗?
2、作者老友怀念家乡,除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枣树,她还做了些什么?她所做的一切又表现了什么?
(手栽垂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北海泛舟的情景)
明确:国籍虽改、感情不改、心系故土
(二)语文活动
1、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借助哪些寄托物来表达他们对于祖国的一片深情呢?
(乡井土、节日、举办一些活动)
2、看看谁想到的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多。
(三)布置作业
1、运用下列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60字以内。
风烛残年、故弄玄虚、感慨良深
2、摘抄三首表现乡愁的古诗。
3、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6.阅读课教学 (S版六年级下册) 篇六
--------新课程标准下阅读课的教学
【理想表述】
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才算得上一节好课呢?众说纷纭,名师名家的说法也是各有千秋,靳家彦认为一节好课要具备十大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以生为本;4、流程科学;5、注重内化;6、体现沟通;7、启迪创造;8、媒体得体;9、讲求实效;10、多元评价。孙双金认为好课像登山,上课的过程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过程。王崧舟评价一节“好课”要有三味:1、语文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2、人情味:情趣、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人文关怀。3、书卷味。窦桂梅认为“绿意在课堂生长”,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没有“围场”的课堂(生成),应该是家常味的课堂(朴素)。
纵观名家所言,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完成语文学科任务,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人格修养,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一堂好课对学生是种享受,对教师更是种享受,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肤浅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做到:1、教学目标明确、准确,能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2、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教学设计要重点突出,环环相扣;学生要有足够的读写时间、独立思考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时间。3、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4、教材处理正确、灵活,能正确地把握教材,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及拓展。5、教学方法恰当、灵活,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改变原定教学方法。6、教学手段恰当、自如,所用手段要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心理特点;7、教学理念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8、教师素质良好,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语言、教学板书及媒体运用等。9、可推广性。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示范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都应该被同行所借鉴,可以推广。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保证,老师的作用是“导”---导(学生)读、导(学生)思、导(学生)行,就好比旅行,老师就好比一位导游,正如特级教师周益民所说:“好课如旅游,时间有限,景点多多,如何尽兴?导游设计最佳线路,鱼和熊掌兼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贮足何处,歇脚哪里,游客们各取所需。游玩中,间或碰到一口枯井,几块怪石,左端右看不明就里。这时导游上前细数古典,指点一二,却原来曾沐过秦时的风汉朝的雨,感慨之情顿生。好的课堂总是以简驭繁,以少胜多,广阔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自己去翱翔。”借鉴名师之理论,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阅读课,就像一次快乐的旅行,在旅行中学生能体验情感,再将情感回归生活。
【实践呈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把握好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母爱的内涵,感受“爱母”的思绪,感悟生活之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句子含义,抓住细节,深刻领会文章包含的深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母爱的伟大、无私与平凡,延伸、拓展,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珍贵,感悟“好好儿活”的深远含义,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培养感恩的意识和行动,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
二、 课前设计思考题: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了解的?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答案,能够以此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好教学思路:
1.走进文本。
在作者叙述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在作者对母亲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就是走进秋天的故事,走进作者的怀念。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在和学生一起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语境,理解生字、词,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母爱的内涵,感受“爱母”的思绪。即知识与能力的达标。)
2.走出文本。
(设计意图:走出文本,就是走出作者的怀念,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学了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学后思考,让学生明白,母爱(父爱)的伟大、无私与平凡,生命的珍贵,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热爱亲人的情感,培养感恩的意识和行动,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这一教学思路,我想达到的目的,就是围绕这篇课文,体现出“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的教学层次,使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完整地凸现“三维体系”,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 实施教学过程,当好“导游”,让学生深入角色,体验情感,回归生活。
(一)、导入课文。
1、出示作者史铁生的生活照,简介作者。
(1)课件出示:史铁生,1951年生入北京,著名作家,,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煤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他撰写了一段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2)教师引言:史铁生伯伯,是个瘫痪了三十多年的残疾人,他却凭着自己的坚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经有那么一段日子,他对生活绝望过,就是在这段日子里,有一个人,给了他希望,给了他勇气,让他感受到了伟大、无私的爱,这个人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
2、请同学认真读课文,思考:
(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了解的?
(二)、集中交流,解决生字、词,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板书:“娘俩--好好儿活”)
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找出课文中的语句,好好读读。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②“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③“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教师总结:作者当时正是青春年华,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我们真的可以理解,他对生活已经绝望了,而这个时候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教师总结:母亲的痛苦儿子知道吗?母亲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吗?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在儿子面前发脾气,有没有像儿子那样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小组讨论)
集中交流,教师小结:母亲为了儿子,坚强地面对疾病,她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希望儿子也像她一样,勇敢地面对现实,顽强地活下去,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坚强、无私。
2.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请再细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课件出示:
(1)“……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小结:母亲知道此时的我需要宣泄,她要留给我一个宣泄的空间,而又放心不下我,所以连用两个“悄悄的”,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注意细节“挡”,思考:母亲挡住的究竟是什么?)
小结:母亲怕落叶会影响儿子的情绪,落叶象征着生命的终止,母亲挡住的不是落叶,挡住的是儿子郁闷烦躁、绝望的情绪。
(3)“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小结:母亲担心‘踩’和‘跑’的字眼会刺痛我,母亲的爱好细心!
总结:母爱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课文的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无处不在,作者正是抓住这些细节表现自己的情感。母亲将自己所有的爱浓缩成一句话“好好儿活”,她要让儿子好好地,坚强地活下去!
3.走进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母亲走了,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能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体会作者的心情吗?
课件出示:
(1)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儿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2)“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想到母亲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儿子又是什么感受呢?
(3)“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一段描写又表达了儿子怎样的感情呢?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话呢?我们懂了吗?(齐度最后一句话:我俩在一块,要好好活))
教师总结:母亲走了,儿子无比悲伤,无比自责,无比惭愧,自己只顾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连母亲病入膏肓都不知道,如今再也没有补偿的机会了,只有深深陷入对母亲的怀念之中,他记住了母亲的话“好好儿活……”,他勇敢面对困难(双腿瘫痪),坚强地扬起了生命之帆,作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四)走出文本,读出思考。
1.史铁生伯伯和他母亲的故事很感人,学完之后我们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生一: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生二:我们要爱自己的母亲。
生三:伟大的不仅仅是母爱,还有父爱……
生四:我们要报答父母对我们的爱。
2.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不过还有一点你们没有感受出来,请再读读母亲的话“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读后好好思考,从中我们还能感悟什么?史铁生伯伯写出这篇文章,除了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外,他还有什么要让我们明白的吗?
师生共同总结:生命是珍贵的,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无论怎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活成个什么样?这就是在我们一生中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自己觉得很多不如意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对字词教学还没有深入。在最后的“走出文本,读出思考”的环节中,学生对母爱的体会,感恩,很容易答上来,但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还不能上一个高度,教师的启发、引导,多少有些牵强、生硬。这可能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关,也可能教师作为一名“导游”,还没有很好的将游客引入这片风景之中,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总的来说,这节课,基本上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通过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又走出文本,将体验到的情感回归生活,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懂得了要感恩,也就是让学生明白了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多多少少也明白了一些生命、生活的含义。
7.六年级下册亮点课 篇七
一、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 也就是要使学生学习现实的生活空间, 学生的空间感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 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生活数学”来拓展学习背景, 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数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教学学生认位置, 我们可以以学生坐的位置为例, 就可以认识前后、左右等位置, 说明某个同学所在的位置, 就要说清楚第几组, 第几排, 第几个, 也可以说在哪个同学的前面、后面、左面或右面等。
二、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
学生对现实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所处方位的感知, 对物体视图的初步认识, 以及常见的平面图形的了解, 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等, 都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猜测验证以及交流与讨论, 可以了解现实的生活空间和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 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 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案例1】观察物体
1. 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小汽车, 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个部位。
2. 用屏幕显示小刚、小强、小芳三
人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的情境图, 并给出他们三人所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
3. 让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讨论:
小刚、小强、小芳三人分别应该看到的是汽车的什么部位?你是用什么方法认知的?
4. 交流汇报:学生合作讨论后交流汇报他们三人应该看到的汽车的部位图。
5. 猜测想象:
小芳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 于是她乘上了热气球, 想一想她现在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的, 猜猜她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让学生先想象再自主观察、选择判断。
通过这种活动情境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他们用眼去看, 用口描述, 用脑思考, 用心感受, 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案例2】观察物体
1.先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再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然后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 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 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也可能是不同的。
3.出示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 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学生自主探究后,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交流拼拾方法。
通过这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不断认识、了解和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在切身感受和体验中建立空间观念。
三、积累经验,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
学生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 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发展空间观念。
一直以来,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心是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 学生课堂中的大量时间被牵制在解答形式问题中, 这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将这种只关注计算的教学向关注观念、能力、计算并重的教学转变。加强操作探究题的训练, 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分析、探究、推理中生成与发展空间观念。
操作探究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1. 探究平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出示一个长方形, 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从而提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2) 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注:不满一格的按一格算) , 学生独立数一数, 数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并找出它们的长和宽, 再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长、宽和面积进行比较。
(3) 学生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后,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长与长方形的长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宽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根据你的发现, 你能想到什么?
(4)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一步:提出假设:是否可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第二步: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拼。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你发现了什么?
第四步: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 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8.六年级下册亮点课 篇八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9.六年级下册亮点课 篇九
11灯 光
任课教师
吕德祥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11*《灯光》 教学时间
2015年3月19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漫步、围 歼、突击、歼灭、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璀璨、震天动地、千钧一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憧憬。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
《灯光》课件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家里晚上用的是什么灯?(电灯),晚上,家家户户都打开电灯,景色怎么样?是啊,我们今天家家户户都用上明亮的电灯,甚至还买了大彩电等家用电器,同学们的生活真是幸福,你们可曾想过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吗?
2.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王愿坚的《灯光》,学完了以后,我想同学就明白了。(出示课题)
二、听课文朗读,想想课文主要内容,划出文中的新词(课件)。
三、学习新词(课件出示):
1.教学读音:学生各自读,齐读,然后老师纠正读错的音节。2.指导书写:陷
3.理解部分词语(出示课件):(1)齐读句子。
*
(2)让学生说说句中画横线的词语的词大致意思。(3)出示词意。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学习倒叙开头和结尾的照应的写法。
四、重点学习第二段,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1.认真读读课文,思考:“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课件出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带有“多好啊”的句子。
3、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火柴,借着微弱的光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他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后续部队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那本书,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五、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1、讨论(课件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发言教师补充并总结(课件出示)。
(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今天我们生活在这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我们要加倍努力学习,才能对得起他们。)
10.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预习题 篇十
哽住___ 诧异___ 惩罚___ 督学___
祈祷___ 郝叟___ 气氛___ 干脆___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 ( )___ ( )___ ( )___
散( )___ 帖( )___ 宁( )___ 强( )___
( )___ ( )___
三.形似字注音组词
晴( )____喊( )____悄( )____赚( )____
倩( )____减( )____峭( )____谦( )____
靓( )____缄( )____俏( )____嫌( )____
四.课文内容填空
1.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____讲解过。
2.个个都那么____,教室里那么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____,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
11.怎样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策略
复习课是一个学段结束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复习课知识层面无新鲜感,讲的都是旧知识,学生倦怠,教师难有激情。相对来说,平时的课堂教学容量少,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们只需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好预习、探究、尝试、巩固、拓展等各个环节,一节有成效的课就有保障了。但到了复习阶段,反而有了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处处皆是问题,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进展不大,效率不高,好像没解决什么问题。复习课真的是浪费时间,没有必要吗?当然不是。要上好复习课,就得先分析复习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复习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当然是平时教学中难以解决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最普遍、最典型的问题。这就要从教师平时教学的侧重点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入手进行分析。首先,平时的教学重点在解决一个问题,学习一个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展开活动、练习、应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横向联系思考问题的意识较弱。其次,平时的教学,面对新知,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理解基本概念,探究出解决方案后,更多地注重建立模型,形成固定解决模式,难以在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上下工夫。从学生的学来看,经过平时的积累,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知识间的关联、思维的方式方法有了积累,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急待拓展,积累的各种活动经验有待总结、验证。第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什么地方强调不够、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暴露出问题已基本定型,而这也就是复习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想上好六年级的复习课,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复习教学应着眼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健全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分四大块: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采取分段教学,认知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逐步展开。学生在某一段学习中受年龄特征、个人兴趣、外部影响、认知能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记忆呈现零散化,块状化分布,因此很有必要在学段结束时对联系密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链接,对邻近知识点加以类比、沟通、对比、辨识,在相关知识间架设起四通八达的桥梁,并从中收获一种思维的习惯和反思能力,感受数学思维严谨的魅力。比如在空间图形的认知过程,一年级从常见的物体中认识长正方体,感受面的存在,感知面体的不同;二年级从体中引出长、正方形,感知边与角的存在及特点;三年级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会区分线与面的不同;四年级学习线的分类,及线与线的位置关系,认识角的组成、大小、画法等;五年级系统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正方体的体积;六年级研究圆柱、圆锥的体积,学生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及繁的学习过程,有了众多具体经验的积累,再回过头来梳理总结后,就会发现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在研究点、线、面、体,任何一个未知的形体都可以从这四点出发去认识、去解析、去复制、去利用,回归到生活中也就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视野、思维水平相应也会得到提升。
第二,复习教学重在方法指导,重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突出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生发点,在多样化中寻找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复习课不在于去见识多难的题型,更应侧重于提升思维水平,开阔思维视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基础上体现数学思维的奇妙,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的学生在多样化的解题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让平时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三,紧扣学生学习中带普遍性的易错点、理解中的难点,专项训练,有的放矢,打通学习道路上的节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养成积累易错点的好习惯,并对学生此处易犯的错误做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题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练习,采取学生最易理解的方式,最常见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强化对错点的辨析,修正个体认知,健全正确的认知体系。
12.六年级下册亮点课 篇十二
关键词:阅读课模式,有效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目的是乐于阅读, 基本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概括大意、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基本阅读方法, 基本掌握常用阅读策略, 初步形成语感。但在实践过程中阅读课要么成了枯燥, 烦闷的汉译英课, 语法课;要么就是气氛热闹但不讲究阅读策略的听说课, 游戏课。是侧重完成阅读课文中的语法教学, 还是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抓语言点, 英译汉?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对阅读课模式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究和实施, 在教学实践中有意加入一些高中阅读教学的理念, 将每堂阅读课分为:读前 (Pre-reading) , 读中 (while-reading) , 读后 (after-reading) 。从教学的结果来看, 效果比较好, 不仅增强了阅读理解教学的有效性, 参与性, 而且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创造性, 克服了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操练, 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现以其中一篇 (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下unit 7 Cooking is fun Section C) 为载体, 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前pre-reading
教师需要对即将进行的阅读进行有效的铺垫和引导, 使学生对本课的背景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
1. warm up:
enjoy the song。欣赏一首欢快的韩语关于食品的歌曲, 朗朗上口的旋律, 便于学生跟唱, 烘托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课的导入方式有许多。可以是:头脑风暴式、竞赛式、背景铺垫式、分享经历式、预测式、多媒体导入式等。但无论哪一种, 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切合自己本堂课的教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热身。
2. listening:
听短文判断正误, 完成教材2 work alone的教学 (此篇听力文章是有关西方的就餐习俗) 。此篇听力本是阅读后的内容, 我在上课时将它提前放在此, 是因为发现材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也能对即将学到的文章作一个有力的铺垫。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整合改编教材, 做到不受教材的限制, 以学生为主体, 整合教材, 让教材更加适合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阅读中:while-listening
在这一阶段要注重过程, 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侧重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设置任务时要由易及难, 引导学生进行由略到细的阅读。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课文, 主要的步骤为:1.粗略地阅读全篇, 掌握大意梗概。2.通过跳读抓细节, 找主题句, 猜词义。3.详细、逐行反复阅读课文, 通过选择、True/False判断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4.找出段落、重点和疑点, 掌握全部内容。用Yes/No和Wh问题、短文填空等形式检查学生阅读情况。5.从所读内容中获取知识受到启发,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针对性地解决语言点。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如果说前面的阅读前, 阅读中是输入过程, 那这一环节就是输出的过程。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改写、续写、仿写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如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的题目:Table manners in China。为了扫清学生仿写的障碍, 我先进行了:Guessing game:Is it polite or impolite?让学生们就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哪些是有礼貌的, 哪些是不礼貌的行为进行讨论。然后再让学生来仿写。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阅读中学到的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13.六年级下册亮点课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倍加珍惜。教学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教学难点:
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电视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新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最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暧?
(“万盏灯”一一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暧。)(2)文中郝副营长说的“多好啊”“该多好啊”是指什么?(郝副营长的话道了他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这句话贯穿全文,是连接全文的纽带,令人回味无穷。真正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郝副营长做的舍身引路的壮举就更容易理解了。他就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能使千千万万的人用上电灯,才置生死于度外,用年轻的生命照亮了革命前进的路。)
(3)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灯光
14.六年级下册亮点课 篇十四
(时间:90分钟 分数:)
一、填空题。(16分)
1.把21.75亿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亿。
2.3.2立方分米=()升=()毫升
1吨50千克=()吨
3.()÷12=6()=9∶6=()%
4.○○☆☆☆○○☆☆☆……左起第21个图形是(),前50个图形中○有()个,☆有()个。
5.在上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买了一些红山动物园的参观券,号码为K0310~K0322,现要拿3张连号的券,一共有()种不同的拿法。
6.下图中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个生日蛋糕重2千克,把它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块蛋糕的()(),每个小朋友分得()千克。
8.一套《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共12本,每本的单价都相同。“六一”期间,新华书店与图书大厦同时出售这套丛书,采取了不同的促销方法,如果要买一套书,到()买比较便宜。
新华书店:购一套按定价的80%
图书大厦:买3本赠1本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6分)
1.把10根短绳打结连起来,变成一根长绳,可以得到10个结。
()
2.用一个放大10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这个角还是30°。
()
3.如果a×b=1.2×7,那么a∶b=1.2∶7。
()
4.一件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便宜80%。
()
5.把120平均分成3份,就是按1∶1∶1的比进行分配。
()
6.若ab-8=12.5,则a与b成反比例。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不可能得到的是()。
A.长方形 B.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D.正方形
2.在长a米、宽b米(a>b)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平方米。
A.b2
B.ab
C.(a-b)b
D.2a
3.把1升水倒入容积为220毫升的纸杯中,最多可以倒满()杯。
A.3
B.4
C.5
D.6
4.把一根绳子连续对折两次,每一小段是全长的()。
A.12
B.14
C.18
D.116
5.一枚硬币投掷3次,有2次正面朝上,1次反面朝上,投第4次时,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13
B.23
C.12
D.14
四、计算题。(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3分)
0.24÷0.6= 56×1.2=
16÷20%=
38-38-17=
12÷0.25÷4=
4.8÷(0.4+1.2)=
2.解方程。(8分)
x-35%x=5.2
12∶x=21.5
23x-14×7=72
14x+13x=1.4
3.能简便计算的要简算。(9分)
920÷12×25+45
2-1516÷78-1314
3.2×12.5×0.25
4.按要求计算。(8分)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五、动手操作。(12分)
1.下图是某市世纪联华超市附近的平面图。仔细观察,填一填,画一画。(6分)
(1)若从世纪联华超市往北走50米,记作+50米,那么从世纪联华超市往南走150米,记作()米。
(2)幼儿园在世纪联华超市的南偏东60°方向4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幼儿园的位置。
(3)金箔路与上元大街平行,并垂直于竹山路,距上元大街500米,请在图中画出金箔路的位置。
2.看一看,画一画。(6分)
(1)请在图中用数对表示出正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
(2)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并画出这个组合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3)将原正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请画出平移后的正方形。
六、解决问题。(33分)
1.在“玉树抗震救灾献爱心”捐款活动中,科学园小学五、六年级的同学共募捐善款2800元,其中五年级募捐的善款是六年级的34。五、六年级各募捐善款多少元?(用方程解)(6分)
2.一个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形水杯(数据均从杯子内测量的),能装下500毫升的牛奶吗?(6分)
3.在标有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为9厘米。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一地到另一地,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7分)
4.小明沿6米长的路走了3次,第一次10步走完,第二次9步走完,第三次11步走完。他平均一步的长度是多少米?他沿着一个圆形花坛走了一圈,刚好是157步,这个花坛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7分)
5.甲、乙、丙三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加工的占其他两人加工总数的12,乙加工的占其他两人加工总数的13,剩下300个零件由丙加工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7分)
参考答案
一、1.217500 22 2.3.2 3200 1.05 3.18 4 150 4.○ 20 30 5.11 6.9.42 7.110 0.2
8.图书大厦
二、1.✕ 2.√ 3.✕ 4.✕ 5.√ 6.√
三、1.B 2.C 3.B 4.B 5.C
四、1.0.4 1 80 17 12 3
2.x=8 x=9 x=638 x=2.4
3.34 0 10
4.(1)周长:71.4厘米 面积:357平方厘米
(2)100.48立方厘米
五、1.(1)-150(2)提示:画出的线段长2厘米。
(3)提示:画出的线段距上元大街2.5厘米。
2.(1)A(3,9)B(7,9)C(7,5)D(3,5)(2)略
(3)略
六、1.解:设六年级募捐善款x元,五年级募捐善款34x
元。
x+34x=2800
x=1600
34x=34×1600=1200
2.8÷2=4(厘米)
3.14×42×10=502.4(立方厘米)
502.4立方厘米=502.4毫升
502.4毫升>500毫升 能装下
3.9×40=360(千米)360÷60=6(时)
4.6×3÷(10+9+11)=0.6(米)
157×0.6=94.2(米)
94.2÷3.14÷2=15(米)
152×3.14=706.5(平方米)
15.六年级下册亮点课 篇十五
一、“为什么写”:抵达儿童心灵需要
儿童怕写作, 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习作教学与自身没有关联, 是一项繁重的心灵和体力劳动。最好的习作教学, 就是指向儿童的内在需求, 使之产生心灵的“牵挂”。因此, 习作教学应当从儿童当下的内在需求出发, 借助言语交往达成他们自身的意愿, 这就是笔者倡导的小学“功能性写作教学”。习作指导课《我要……》就是面对儿童的内在诉求, 引导他们借助言语“说服”他人, 来满足自身的意愿。
作为生活中的人, 对现实和未来都充满着各种希冀和渴望。特别是儿童, 由于处在成人的“摁绑”之下, 其内在欲求一直处于压抑状态。习作教学就是在儿童和成人之间架设一座言语桥梁, 写作就是一次“开闸放水”, 写作就是一次书面语言“说服”活动, 写作就是将“说服”的知识和技能与自身意愿融会贯通, 让自己言之有理, 以理服人, 获得读者 (听众) 的认同和许可。“说服”功能一旦引入习作教学中, 它的内在品质就会发生本质变化:写作不再是教师布置的一项作业, 而是儿童为实现自身愿望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语言手段;教学不再是教者的自说自话, 而是对于作者的表达困境有所作为;作者不再是被动地达到教者的需要, 而是主动满足读者需求。
“说服”功能为本次习作教学孕育了动力, 让“教”纲举目张, 一目了然;让“学”目标清晰, 言说针对。因此, 本次习作教学来得不矫情, 教得不唐突, 学得不多余, 让在场的每个儿童都积极响应, 乐于表达。
二、“写了什么”:抵达儿童当下生活
习作教学走向儿童, 最紧要的就是抵达儿童当下的即时性生活, 去引导儿童为展现和改善自身的生存状态而写作, 这样的教学才会“接地气”, 才会从根本上“撬动”儿童言说的欲望。习作指导课《我要……》在教学过程中, 经历了两次习作:第一次习作是片段练习———运用其中一个说服方法写一段“说服”语;第二次习作是整篇练习———使用两种以上的“说服”方法, 将自己的一次“说服”经历写下来。“说服”是儿童生活中俯拾皆是的场景, 向父母、向老师、向同伴, 由于缺乏方法、技巧“, 语力”不足, 常常导致事倍功半。而本次习作, 让儿童的言语表达在“说服”知识和技能的支持下, 信心大增, 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书面言说的尊严和荣耀。
第一个层次是片段练习, 这是儿童初次运用说服技巧进行的“牛刀小试”, 着眼于重点段落铺陈, 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整篇练习, 是一个完整说服过程的真实再现, 一方面是片段情节的再继续, 使故事“曲折化”。因为现实生活中, 说服不可能一次见效, 常常需要“一计不成, 再生一计”;另一方面是片段故事的再完善, 补充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使之“完整化”。
第一次习作, 是体现教学生活的真实;第二次习作, 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教学的步步为营、逐层深入, 又呈现了“说服”这一习作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形。
三、“教了什么”:抵达儿童表达困境
一堂习作课是否有真实的指导, 主要取决于是否有清晰的教学内容, 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主要落点是“具体而真实的文体写作知识”。“写作知识”教学是一堂习作课的重要作为, 也是解决儿童写作困境的重要手段。
习作指导课《我要……》针对儿童“说服”言说的困境, 力图在知识和技巧方面给予儿童“说服”真实的支持。借助具体的情境让儿童明白“, 说服”有“表情“”动作“”语言”三种方式, 而本堂课以“语言说服”为重点, 借助“广告”与儿童展开对话, 现场生成“良性循环法“”立竿见影法“”众口一词法”等, 为儿童习作提供技术支撑。在教学的尾声, 我采用了“口诀”的方式, 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再次进行巩固和提升“:说服别人有礼貌, 神情动作不可少。以理服人要有招, 直到愿望达成了!”
四、“怎么来教”:抵达儿童文化窗口
知识教学让习作教学充满“技术含量”, 而怎样教知识, 则是一项“艺术活”。在习作指导课《我要……》中, 知识生成主要从三个层次出发:
第一层次, 漫画生成。出示网上流行的漫画《跟老爸要零花钱的步骤》, 通过阅读、猜猜、拓展等方式, 与儿童讨论出“说服”的三种方式:表情说服、动作说服、言语说服。漫画活泼动感、寓意丰富, 能吸引儿童积极参与, 激发他们创生习作知识热情。
第二层次, 广告生成。广告在儿童生活中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教学借助广告语、广告视频、情境模拟三种方式, 探讨隐藏在广告中的说服“秘密”。从“蓝天六必治牙膏”的广告中, 生成“良性循环法”;从“达克宁喷雾剂”的广告中, 生成“立竿见影法”;从学生“相互推荐一本书”的模拟情境中, 生成“众口一词法”。这三种言语“说服”方法, 是儿童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 但是却处于没有抽象化、知识化的“愤悱”状态, 借助广告创设情境, 促使知识呼之欲出, 鲜活生动, 让在场的每个儿童喜闻乐见。
第三层次, 相似唤醒。教师承认在场的每个儿童都是“说服高手”, 每个儿童都藏着说服他人的“独门绝技”, 给他们搭台展示, 让他们相互切磋, 这正适合儿童的表现欲。在广告的启发下, 孩子们情趣盎然、乐此不疲地投入到“说服”知识的创生中“, 恶性循环法”“优点罗列法”“强烈对比法”“设身处地法”……此时, 儿童成了知识生成的主体, 教学也由此进入到高峰体验状态。
成功的习作教学、知识教学一定不是“告诉”, 而是师生在儿童文化的情境中“共生”。因此, 知识充满着儿童气息, 饱含着儿童文化味道;因此, 知识能够与写作内容相融相渗, 成为本次习作文体样式上的结构性支持。
五、“教得怎样”:抵达儿童言语成长
一堂习作课的实效不在于课堂的热闹氛围, 而在于儿童言语和精神的真实成长, 这是考量每次习作教学成效的基本逻辑思路。因此, 一堂习作课, 必须安排写作环节, 特别是最能体现教学内容的片段训练。在《我要……》这个教学案例中, 我安排了如下写作环节:
(1) 选择一个你最擅长的说服技巧进行说服; (2) 为了让说服更成功, 可以在说服过程中加入一些动作、表情来辅助; (3) 比一比:谁最能以理服人, 谁最能以情动人, 谁是我们班的劝说高手!
在儿童完成习作后, 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说服”情境, 进行现场说服, 力求让在场的每个儿童成为读者, 参与到习作的品评中, 切实做到没有最好 (因为功能对象不同, 理所当然会对功能言语产生不同的反应) , 只有更好 (力求让自己的表达“服人”“动人”, 无限逼近追寻的“语用”价值) 。如果对方能满足作者的意愿, 说明说服语写作成功;如果对方不能满足作者的意愿, 说明说服语的表达中还有缺陷, 随即当场进行修改和补充。在一堂习作课上, 要切实做到教与学的一致性, 即教什么, 就写什么, 最后评什么。在这样的教学检视中, 儿童的言语被置身于现实的功能交往平台上, 评价只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教学内容的落实性, 二是“语用”的畅通性。
【六年级下册亮点课】推荐阅读: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09-03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07-31
六年级下册每课知识点08-03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公开课教案09-19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早晨文本感悟教学设计06-19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桃花心木》教学案例07-09
六年级美术下册08-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测试08-23
六年级下册名著阅读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