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共19篇)(共19篇)
1.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一方面,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自主性的高度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最大推动力。另一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也不能偏废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是高效性。现在我仅就导学案的设计浅谈一下我的思考和看法。
第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这种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前老师下发导学案,学生事先做好导学案,他们也愿意展示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长积极给组员分配任务,因为小组评比的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贫僧的准备。这样就充分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班每个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都会自主看教材,查阅资料,请教同学。
第二,学案导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的常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精神,压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的提高,更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面对这一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模式,在讲知识的时候,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搜集材料,初步感知基础知识;再去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老师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共享,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共同努力下,学生往往表达出自己的合乎道理的观点、看法和答案,这就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用语文,感悟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加深了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导学案,为他们创造了自由施展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放飞智慧,放飞梦想,以促使他们的成长,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和谐发展。
第三,合作学习,密切了师生,增强了友谊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复兴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是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对不同意见的学生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决不强制、苛求、压制学生,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而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第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老师用分数去评价学生知识学得怎么样,达到了什么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能力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评价从评价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确立,到评价内容指标的制定、评价方式方法的采用等,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为衡量的主要标准。据此,我总结并运用了“走进生活”这一栏目,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运用语文相联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近实际,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使学生在一个自我的评价体系中,主动参与,得到锻炼,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学案导学,给老师提出新要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老师既轻松又劳累。所谓轻松,是指45分钟的课堂老师确实轻松了。但“打铁先要自身硬”,学案导学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要变“真鸭式”的消极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边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为此语文老师应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根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情趣横溢、活泼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有这么几个问题希望和同事们一起商讨:
一、导学案是不是=教案;二:导学提纲是不是=练习题;
三、导学提纲是不是必须人人都要完成。
以上是我在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实践中的一些思考,虽然还很肤浅,但毕竟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毕竟我已经在路上摸索着前进。
2.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二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 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小组的组建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比例相当.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 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 让学习优良的学生能获得更多自信.
二、组员全员参与, 明确个人职责, 明白合作规则
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要使学生真正合作, 首先必须明确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 杜绝陪客现象, 即每一名学生都应该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 例如汇报者、裁判者、记录员、检查者等.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定期轮换, 以增强学生责任感, 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学会合作.其次, 建立一些基本小组合作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前事先做好安排, 讲清合作规则.如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想法记录下来, 再由组长安排, 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他人倾听, 然后讨论, 形成集体的意见, 最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 每个成员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开展活动, 适时把握契机, 激起合作愿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后应当给学生留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 有值得合作的地方, 学生愿意合作, 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1. 在学习的重、难点处引导合作
在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 有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 有利于每名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 从而使每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是这样设计的, 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想知道圆面积计算的热情, 合作探究圆面积公式推导, 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相互质疑问难, 并不断修改补充完善, 最后师生总结概括.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攻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在巩固和应用新知识的练习时,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内容之一, 它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 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通过合作学习, 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我出了一道判断题, 让学生对照竖式看横式的结果写的对不对, 0.67÷0.22=3……1.开始, 多数学生都不加思考的答“对”, 只有少数学生说“不正确”, 这就引起疑问, 我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共同探索, 气氛十分热烈.最后他们分别从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不变性质、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等不同角度发表意见, 阐明余数1错了, 并探索出正确的余数是0.01.这样, 通过合作学习深刻理解并掌握了如何处理小数除法中的余数问题.
四、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 热衷于分数排队, 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 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十分强调以所有成员成绩的综合作为评价的标准.作为老师, 必须认识到你评价的不只是某一名同学, 而是某一组同学, 要以所有成员的合作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 从而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避免一些缺乏学习技能的学生遭到忽视和冷落.例如: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 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奖励改为小组奖励, 把小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 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也更加喜欢参与到今后的合作学习中.
3.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三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102-02
农村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因而学习的自信心和原动力不足。另外,由于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导致农村初中生的英语起点低、基础差、发展慢。从教25年来,笔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孩子对于英语学习的畏惧,然而,“有效教育”和“高效课堂”教学法的实施让笔者看到了希望:经过几年“有效教育”实践,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有了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会了分担与合作。在有效教育课堂上没有了“游离学生”,也没有了“边缘学生”,学生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享受学习,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
2010年笔者有幸成为天等县首批“EEPO”(有效教育)实验教师当中的一员,随后多次参加了县级、区级培训会。在培训过程及之后的实践中,笔者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2013年12月,在县教育局组织一批县级骨干教师到蒙山县考察学习的过程中,笔者亲身感受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2014年12月,县教育局再次组织一批县级骨干教师到湖南株洲的景弘中学学习,笔者在学习中发现,景弘中学将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到了极致,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有学习共同体,有小展示,有大展示……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协作性和互补性。可以这样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能确保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一下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操作方法和一些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建与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来说,是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或学生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使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获得较好学习成效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组员要细致分工,细分为组长、副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发言人、声控员等。小组可按兴趣和爱好分组,也可按学生学习成绩分组,分组时要兼顾男女比例,学习小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在课堂活动中,组员要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之中。最后各小组用不同方式展示其成果。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一)学生分组
笔者执教的班级有36名学生,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因素笔者将学生分为6个组,每组6个人,每个小组设有AB两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有1、2、3号,如A1A2A3,B1B2B3,每组的1号是成绩最好的,3号是最差的。在小组活动时,1号侧重监督和帮助3号。在课堂上,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笔者巡视每一个小组并仔细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对于不同课型的教学步骤和环节,要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表演对话、游戏、课本剧、问卷调查、情景发言等。这些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下面笔者着重谈谈以下两种合作学习活动。
活动实例1:表演对话(对话课)。
这是BookⅤ Lesson 13“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2d活动:第一个环节是抽测,抽测的内容可以是上节课的重点单词或句型,也可以是本节课的重点单词或句型。在课前10分钟,每组3号(A3B3)同学上展板听写,由主持人读音,然后A1B1上去批改打分,A2B2交叉打分。第二个环节是小展示,各小组打完分后全组同学就到自己展板前面进行朗读,由组长教读讲解,确定全组同学都会读后才返回自己的座位,3号同学则拿出错题本记下错题,以便复习时使用,其他同学就预习新课。第三个环节是呈现新知。教师对新内容进行导入讲解操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并在展示过程中进行评价,由一个同学负责记分。第四个环节是大展示,学生围成半弧形,主持人在展板前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拓展,教师适当地进行补充和点拨,其他同学认真听课做笔记。第五个环节是能力的提升。根据对话内容,各小组合作自编对话:1在组内轮流进行角色表演,组员之间互相校正语音、语调和语言运用的准确度。2抽选几个小组进行角色表演。3根据语言的语音语调准确、表演自然等标准评出“最佳表演奖”。4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将组内自编的对话进行修改并形成文字上交。
活动实例2:编课本剧(阅读课)。
这是BookⅤ Lesson 11“Sad movies make me cry.”3a活动,题目为“The shirt of a happy man.”课前教师布置预习:自学书本第83页的重点单词;个人大声朗读第83页的课文,然后再与同伴交流。温馨提示:1.用红笔标出自己不会读的单词。2.读的时候要看清楚单词的读音和发音。3.与同伴互教单词和句子,并用红笔将不会的单词做上记号。在课堂中,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带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划出短语和知识点。播放完后,教师布置任务:1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然后小组长再组织群学,规范生词发音(3号同学读句子、2号同学纠正、1号同学再做补充)。2请小组组员在各自的展板上写出知识点和考点,由组长解释,组员认真听做笔记,并质疑。3比一比,看看哪个组表现得最踊跃;评一评,看看哪个组倾听得最认真。4请其他小组点评质疑。5小组排练展示内容。6A、B两大组推选表现最优秀的小组进入班级大展示。最后,各小组运用所学课文内容自编课本剧。对此,学生们趣味盎然,并主动分配角色,认真进行排练。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倾情投入,考究动作的幅度、神态的展现、对话的语音语调……通过表演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合作,也体验到了学习英语带来的乐趣,充分显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魅力。
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总结
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成效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积极地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潜力生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杜绝课堂上出现“游离学生”的现象,教师很有必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如口头评价和物质奖励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在几年的课堂实践中,笔者越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把课堂让给了学生,使学生有了展现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从而享受到了生成知识的快乐。实践证明,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我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了更多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英语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4.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模版) 篇四
赵恩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近两年,学校倡导全体教师构建道德课堂、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全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我班实际情况,一学年来在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也一直在努力探究和尝试。
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定期周结、月评,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④鼓励组间要能提出问题。一切科学始于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问题促发现,借问题促创新,这正是我们老师设计精妙之处。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考的方向,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让学生自主提问,自己回答,自我评价,正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很好的反馈。这样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任务多,时间紧,学生学习产生困惑,又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获取更大的总体效果。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最后把有价值的信息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
第三、科学地进行分组,合理分工。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同学组成,性格各异,能力参差,但我们必须给每位同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境界,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因此,在之前的分组准备阶段就应该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感受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拓展教学时空。因此,科学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分工,虽然每个人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但更需要通过分工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从每个同学各自的不同角度来解决共同的问题,在“共同”与“不同”之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了合作精神。每小组成员的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这样小组合作成员,就可以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分工一般分成五种:组织、记录、汇报、总结及评价。每位成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任务可以自己挑选,也可以相互轮换。这样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确保每一次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适时地引导深入。
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就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供足够的时间,以往课堂上采用四人小组学习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以听、看为主,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各组的学习情况,从而迅速的进行相应的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哪些要点学生遗漏了,这就需要一个教师灵活机动的课堂宏观调控能力。要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完成任务,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小组询问,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教师要及时把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置于小组的讨论中,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成为“促进者”;当小组间提出问题,产生争论时,应深入到小组中去参加小组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是鼓励、引导、促进学生寻找答案,决不是给出答案。
第五、合理地评价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小组目标实现,从而达成班级目标的,与此同时,自身也有所收获和提高。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个人,还要针对小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鼓励评价为主,同时参照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学习效果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否完成、与别人合作交流是否积极等方面来评价。通过小组自评、互评,组员自评、互评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5.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通过这次学习,受益匪浅,从中看出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2.教学过程精彩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均分”、“而中间的字随着课堂的进行逐渐变换,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3.学生自主学习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整堂课轻松、自然。教师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田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精美的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高新课堂的重要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通过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6.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走进小组合作,展示自我个性
**县**乡中心小学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换角色,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
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许多的教师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用到实处,只局限于在形式上的模仿,从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性。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或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学困生(一名或二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还是假?”“蔺相如与秦王拼命是真还是假?”“蔺相如怕廉颇是真还是假?”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小组合作,策略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 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并不是在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良好的运用。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 多数教师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把握不正确, 意义理解不深刻, 在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 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 农村小学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 农村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的途径有限, 缺少课外书。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相对薄弱, 诸多原因限制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但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 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看似简单, 却值得探究。本人身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 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效果如何呢?下面本人就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简单做法和想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中可以发现,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是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 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 评价的方法、手段。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 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 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 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 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学习的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 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让学生在合作中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二、合理分组,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1. 合理分组, 营造和谐氛围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优势, 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 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人组成, 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 如组长, 记录员, 资料员, 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 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 教师要深入研究, 联系实际, 改善分组方式, 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 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2.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去倾听别人的想法, 学会进行言语交流, 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 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并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体会到自己的长处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对课文精彩章节, 可以“打擂台”演讲, 小组间演讲, 从而达到预定的效果。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编排一些课本剧。如:《孟母断织劝学》, 首先, 它能张显孩子的个性, 有的孩子平时看上去默默无闻, 胆小, 可一旦表演起来就会绞尽脑汁, 发挥想象, 制作一件件的道具, 一个比一个逼真, 真没想到孩子们这么用心, 配合得如此默契。而且小组之间竞争意识很强。还有, 经常表演课本剧, 会让孩子们越来越自信。
3.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挖掘农村特有的语文学习资源, 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 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 如抄对联、识农具、观察家禽、家畜, 找路边招牌中的错别字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 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和乐趣。去年三月份, 我组织孩子们在教室里养几盆花, 鼓励孩子们根据花种的生长过程写观察日记, 而且写得好的有奖励。活动中孩子们合作得很愉快, 而且在小组交流成果时, 各个都想展示自己写的日记, 气氛非常活跃。
三、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
1. 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 选取一人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持人, 在主持人的组织下, 一人先说, 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 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 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 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2. 学会讨论
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 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 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 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 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
3. 学会表达
听、说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敢说、会说,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 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 要鼓励使用礼貌用语。
4. 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 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 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因此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 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 用手势表示对或错, 找出不足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 以增强学生评价的能力和勇气、提高学生评价的水平。
四、选择合作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 使学生有话讲, 有一定的争论性, 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因此, 提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力求具备以下“三性”:
1. 内容具有客观性。
学习内容来自于语言文字, 但不能仅靠学生的个性解读来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而应让学生充分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并加以概括, 再通过讨论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趋于全面、完整。
2. 内容具有深究性。
文章中的句子, 看似平常, 却能引起学生的热情, 值得细细咀嚼一番。学生只有联系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作深入思考, 才能体会文中的情味。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 我直接由“我”受到了什么启示入手, 让学生通过深入读文, 讨论詹姆斯在情感上的一系列变化。指导小组合作交流时, 学生活动有序。学生在深入读文后, 分别对詹姆斯在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以及把鱼放回湖里后的心情进行了讨论, 最后学生把讨论的焦点放在了詹姆斯到底应该怎么做上, 持不同意见的小组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次小组活动气氛热烈, 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而且不是独立的, 是相互依靠的一个整体。在合作交流、实践体验中学生学会了相互配合, 懂得了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道德修养。体会到要想做好一件事, 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 集体智慧和力量是无穷尽的。
3. 内容具有新颖性。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易引出不同观点的, 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 通过多样性的答案, 让学生透过问题的表面, 触及问题的本质, 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 使认识更清晰, 从而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 潜能得到开发,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帮助, 相互启发的合作学习中共同提高。让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时机, 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 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殿堂。
参考文献
8.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小组合作;体育课堂;学习平台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锻炼,会学、会自我规划,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当代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主动学习为宗旨、探究创新为核心、互助互励为原则,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锻炼,在学习知识和锻炼中得到乐趣。
一、减负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学进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学习运动技巧和技能,练习时常会出现习惯性的错误、多余或不良的动作,而这些都需要去帮助他们纠正、改良,力求动作标准化,以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在短时间内过多地重复同一种活动,会使他们对这种活动产生强烈的厌恶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如果很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纠正和帮助,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整体的纠正时间,也就节省下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和练习的任务。相应地,教师只需要在旁边指导学生,并不用全部亲力亲为,工作量便可大大地减少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新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浪费于纠正动作。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可节省更多的时间以加快教学进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参与能力
要想达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首先要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体育锻炼本是一件单一的、枯燥的事情,易使少年儿童产生厌恶感;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对他们来说更愿意倾向于趣味性强的活动、游戏、比赛等,这些更能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宽畅而又若渴、和谐而又振奋、生动而又执着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对课堂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不知不觉、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
三、搭建相互学习平台,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兴趣和发展的影响都更直接、更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同的等级,在心理上,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良好关系,更愿意接受来自同伴的建议。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师生处于积极的状态,相互配合协调,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和技能,不仅使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上,而且在思想情感上、合作技能、互相了解、尊重、宽容上,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既全面地培養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又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终身体育锻炼的扎实基础,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起到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一三三团一
中小学部)
9.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1、与同行之间多联系,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消息。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要真正带好一个兴趣小组,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有时投入跟产出是不能成正比的。除了加强学生训练,自己不断地探索创新外,也不能一味地闭门造车。例如:在这次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同音乐组一样我也在早在暑假里就开始了准备,只不过我所做的准备是单枪匹马的做的,为了收集材料光商业城就去了十多趟。最为重要的是,一开始就与朝晖初中的黄金堂老师就研究了制作的方法,集中两个人的思维。之所以与朝晖初中的黄老师合作,就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益的竞争,可以毫无保留的分析。为了做这只船,我还请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的施泽民老师来指导。
所以我想,很多时候做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完成的。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请一些比自己强,甚至是专家来指导。当然,专家的指导有时你也只能做为参考。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施泽民老师的指导,我也只是参考了他的部分意见,我觉得不合理的,也就不用了。
2、训练工作有层次,比赛战术合理。
科技比赛,同其他的比赛可能不太一样,如果说要找一个相似的,那我觉得就是体育比赛。有很多的内容,也都是竞技型的。一是要找冷门,二是要讲战术。科技比赛每二年就有八大类比赛,每个学校可以选择其中的四类比赛。比如智能机器人比赛、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就是偏冷型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一些学校用大量学生进行人海战、运气战。但是随着萧山区科技比赛的发展,从xx年到现在已经有xx个年头了,这些冷门的项目,现在也已经不冷门了。
就拿智能机器人比赛来说,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举办过四届,前三届都是我带的学生拿团体第一,但去年到了银河后我们只拿了个团体第二,赛后我自我分析找出不了少的原因,冷门不冷也算是其中一条吧。讲战术,就是指根据比赛的要求和项目分类合理调配好学生在你这个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比如无线电测向比赛,简单说它可以分为三个项目,这就要求你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侧重他发展的方向。再细小到你上报比赛名单时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在外场比赛时的出发顺序,我们知道,什么比赛都是先比的吃亏,然无线电比赛是先比后比吃亏。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吃鱼吃中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3、结合新课程,运用探究模式,提高训练实效。
,我新进银河时,从未上过科学课,也不晓得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到学校的第一年,几个德意班的学生让我很是头痛。心里想想除了带好几个兴趣小组外,也没有什么进步。但是从进新学校到现在,我已经感觉不一样了。现在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的准备。也越来越体会到科学探究在本门学科中的重要性。由此,我想到了科学探究也应是我们兴趣小组进行训练改进的重要方面。很多的项目都可以将探究活动贯彻进去,如OM、电子百拼、无线电、机器人等等。
不仅可以提高兴趣小组训练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对兴趣活动的热情的持续性。目前,我现在带的兴趣小组也在这方面做努力。
4、多参加外面的一些活动,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训练能力非常有帮助。
xx年,第一次带学生远赴湖南长沙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xx年,我跟随教育局领导利用一周时间专门到上海崇明的各个学校考察过头脑奥林匹克这个项目,回来后在区首届科技节开幕式上作了汇报表演。xx年,到江苏要塞中学考察他们学校科技馆的建设。xx年,到广州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的培训。杭州的几个机器人公司的老总也比较熟悉。我现在是省业余电台的会员,如果省里有一些无线电比赛,省协会的秘书长也少不了要我们帮忙。这里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出去过多少次,走过多远。而是指这样的活动对于自己在做科技兴趣小组这件事上,可以看得比别人远些,思维可以打得更开阔些。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能去见识见识,建议大家不要错过,也希望领导们给大家多多创造这样的机会。
5、构建持续、和谐兴趣小组队伍
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的次数越多取得的效果越好。而很多学校或很多兴趣小组中第一次去参加比赛的同学是没有收获的。这其中不乏教师的训练和带队经验,但也反映出兴趣小组的梯队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不让兴趣小组的链条段掉,我们每年可以从三年级开始选拔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入。由高年级同学先带他们,等他们掌握一定技能时再由他们带同一年级新加入的同学。当然,这是我理想中的一个兴趣小组建设方式。
但是由于我们比赛项目多,科学组与学校其他教研组也是最薄弱的一门学科。众多的原因,使我的这一想法还迟迟不能启动。一些科技活动像车辆模型,有时要花费家长一定数量的费用。大部分学生家长能接受。有些优秀家里经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我希望学校能全额资助他参加,不让有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被挡在科技活动外。
6、兴趣小组的发展依赖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10.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小组合作是指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交往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
合作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启动阶段。
1、鼓励全体数学教师主动参与本课题研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实施“小组合作”有效性进行研究和套索,从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有效性。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师生运用“小组合作”方式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和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构。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2、立足课堂,实施研究。课题组成员要将平时的每一节课都作为自己的“实验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敢于创新,大胆探索。
3、课题组成员还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每学期进行的定期“教研活动”中展示或交流,供全体教师学习、指导,使大家共同提高。
(三)研究总结阶段。
及时总结,深化研究。总结是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总结、及时反馈能使我们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实验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教师能明确小组的内涵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训练的策略,总结实施小组合作的基本教学过程,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11.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篇十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类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他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包容、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地主动参与,它与个人的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相结合,最后形成互补,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突破了个人与个人的竞争,上升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上课的形式由传统的单一的师对生增加了生对生的多向交流。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更多了,因为交流的对象发生变化,学生更愿意表达,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容易得到彰显,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愉悦的课堂体验。
所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学会大胆地、有序地表达,能较好地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潜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像呆子一样被动地坐着看教师的表演。要交流,就要思考、就要开口,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时间久了,这样的学生肯定比那些坐着享受教师讲解的学生强,尽管他们最初都不被看好。
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信心建立的过程。学生由不敢说到学着开口说,这是需要勇气的。他们或是思考,或是模仿,终究他们要互相交流,没有教师在场的那种拘束和尴尬。最后越来越会表达和沟通,自信心也日益增强。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学习小组并非一定数量学生的简单组合。要想使小组学习发挥应有的效力,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我摸索了以下几个策略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建构原则。遵循“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原则,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下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而小组之间则是竞争的。
2.组合方式。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一般来说,4人一小组的建构方式是最为理想、最为科学的学习小组。安排好座位,4个人座位都在一起,合作时不需要东奔西跑;这样的小组能保证每个成员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去。每个小组的搭配都是根据教师对全班情况认真分析后的组合,而并非学生自由组合,尽量做到各小组的差异较小,力求各小组间平衡。
3.小组命名。小组名称就以组长的名字命名。主要是好记,教师印象深刻,另起组名往往不方便教师操作。
4.组间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竞争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组与组的竞争分为学习过程的竞争与学习结果的竞争两个方面。
学习过程的竞争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发言、组织讨论、课后帮扶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我把每个小组的名字都贴在黑板的右边,实行加减分制,随时加分和减分,但主要是加分。每周总一次分,取得前三名的小组奖励一枚奖励贴。
学习结果的竞争是指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过关监测等学习结果的评比竞争,凡是能在评比中取得前3名的小组,都会得到一个奖励贴,贴在评比栏的小组名称后面,期终进行最终评比。
通过这样的竞争机制后,班上的学生发言更加积极了,作业完成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班级内的学习氛围便浓厚了。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系统控制过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是当代课堂的主旋律,发挥小组合作中有效评价机制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只有科学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和谐、有效。
参考文献:
12.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精选合作内容,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 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 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 会使学生厌倦。因此, 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
首先, 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其次, 要了解学生, 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如在教《蚂蚁怎样走最近》时, 把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作为合作内容, 课本上的3个问题先让每位学生自行读书、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 参加讨论有兴趣, 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 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营造信任氛围, 使小组合作学习言、思活跃
小组合作学习, 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 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在合作学习中, 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 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 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但, 部分学生数学上的“畏难”情绪、怕“出错后遭同学笑话”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正常进行, 于是真正实现教学的民主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堂上, 我努力营造信任、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 让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因此, 我反复告诉学生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 没有嘲笑、失败, 只有继续努力。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 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我都以积极的态度和百遍的耐心来对待他们的问题, 让信任连接我们师生;同时要求各小组成员间也要有耐心, 会表达更会倾听和分享, 让学生之间也架起信任的桥梁。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敢说、乐于学习, 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 思维活跃, 情绪高昂, 创造性火花不时闪现, 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很自然的事。
三、教师进行及时指导, 做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故, 我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做学生合作的成功的指导者。
1. 在学习数学知识做好心理引导, 如在教《无理数》时
先给学生介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希伯索斯为发现真理而献出宝贵生命, 从而导致第一次数学危机的产生, 从全班学生专心、认真的倾听中我知道下面的合作学习有了积极的心理保障。
2. 在学生具体合作学习前要及时指点, 提出一些合作
要求, 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如指导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 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 (诸如要尊重别人, 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 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等) , 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 达到预期合作效果。
3. 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尽量多走
动和观察、倾听, 必要时可进行干预, 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 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 教师适当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进一步深入。
四、创设多样活动, 让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丰富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于是, 我的数学课堂就出现了“手工课”、“小老师汇报课”、“小组PK课”、“我讲数学小故事课”、“影像课”等多种形式。就拿“手工课”来说吧, 学习了《勾股定理》就穿插一节, 内容1:剪出4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正方形。内容2:制作七巧板。学习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后制作简单又别致的图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制作剪纸图案如“囍”等, 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 感受数学的美和应用, 更能让动手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强、电脑水平高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了展现的平台, 有了对自己正确的认识, 在班级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建立了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成了很开心的事。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差异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 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问, 学生答”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 而且成为交往的过程和发展的过程。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 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13.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十三
1.分配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组长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运用学习的章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问题相联系,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次小组在讲《商务报告的类型》一课时,我们提前三周布置小组成员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的知识。然后分类汇总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等到课堂展示时在内容的讲解上达到了预先估计到的结果,通过这次的实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提前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并认真准备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
2.合作探究。每个成员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位同学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让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成员准备的情况,让其他成员提出的疑问,以便在课堂展示时向提出问题的同学们介绍解决办法,小组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PPT的制作
小组成员负责讲解的内容不同,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每个人分别把PPT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相互审核,通过之后由同学统一制作PPT,从而达到格式,色彩等统一。制作完工后由小组共同提出改进意见。反复研究努力做到最好。最终PPT成为我们小组展示的亮点之一。
4提前演练。为了达到预想中的效果,我们在课下进行适当排练,努力克服怯场的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调整讲解的时间。再次熟悉讲解的内容。只有通过模拟,我们才会真正看到问题所在,从而避免在正式讲解时出错。
优点时间把握恰当
我们是第二节课做的展示,考虑到放学时间,因此在时间安排上我们把握在35分钟左右,以免耽误同学们的时间,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
2内容详略得当
我们小组讲解的是商务报告的类型,这一部分的内容十分多而且比较枯燥。大多数内容都是了解性的内容,因此我们主要讲解长报告和短报告,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区别,然后列举合适的例子,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其他相关内容我们选择性的做了补充。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把重点内容展示出来。同学们也容易接受。PPt制作精美
在PPT制作时我们为了防止同学们产生视觉疲劳,内容都是经过压缩提炼之后才往上填写,以确保不重不漏,详略得当,看上去一目了然。同时PPT的背景颜色我们也是经过反复试验讨论决定。增加了动画等特效,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4顺利回答问题
因为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我们对讲解的内容都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因此对其他成员提出的问题我们都能做出适当的解答。
缺点
1服装不统一
我们组5个成员都是女生,本应该做到服装统一的要求,但在这次的展示中因为其他原因没有统一服装,这是我们最明显的不足。
2声音比较小
可能展示时大家比较紧张,平时说话的声调就比较低,这使得在讲解时我们的声音比较小,后排的同学听起来比较吃力。
3课堂互动少
我们在课堂安排时较多的是用口述的形式给大家举生活中的例子,缺乏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互动,这使我们的课堂展示缺少了几分色彩。
改进
1通过这次的实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使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分任务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同学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讲解需要看大量的内容,而且是英文版的,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工,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相互讨论,自由选择讲解的部分,如果有冲突,就相互协商解决,尊重和理解是我们沟通过程成功的重要因素。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大家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每个人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2、营造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
(1)我们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其他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活动。
(2)提供充裕的答问时间。在答问环节之前,还要留给同学们适当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同学们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使学习更加有效率。
3、采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
互动环节对激励同学们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个互动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更多地去关注同学们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14.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魏冬梅
小组合作学习已在我县推广了一年多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存在着消极的看法,虽然也听观摩课,也学习,我认为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直到今年我校强调必须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和陈老师的多次督导,我才对此模式多加关注和研究,并给学生按成绩来分组和编号。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专门组织了听课小组,听课人员每天必听两个人的课,评价也以小组合作来打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验和尝试,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以下是我在使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学生的参与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我们的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上学生们都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课堂效率有所提高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更深刻,更牢固了。在课上,小组活动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参与面广。因为教学中直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下,学生积极预习学习任务,积极复习,查阅字典,讨论疑难问题,正是由于课堂上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扩大,所以提高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了学习效率,使两极分化在缩小,合作学习中评价的是整个小组的情况,不突出某个人的成绩。每组1号2号即“尖子”要充当“小教师”的角色,为了在课堂上演好这个角色,又为了让老师和同学看到自己的“势力”他们必须时刻提高自己,不断钻研,为了本组的利益,1号2号同学必须帮助3号帮4号,这种手把手,一帮一的模式又会使本组稍差的同学成绩有所提高。于是班级的差生数量就会不断的减少。也树立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避免了两极分化,同时也保护了差生的自尊心,使得整个组的成绩都得到提高。
三、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活动需要组内的合作和小组之间的竞争,久而久之,组内每个人都树立了良好的自身形象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比赛中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展开竞争,优生对优生,差生对差生。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差生也不会凉到一边,他们同样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公平的制度让他们找到自信,只要我在努力,只要我在进步就行,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形成你追我赶的趋势。在这种学习氛围的感染下,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15.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十五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迄今已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在教育理论界和教学实践中都备受青睐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现代教育要打造一个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进传统教学改革,就一定要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在我们传统英语教学中有一个词叫“pairwork”,即:“对子活动”,也叫“伙伴活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对子活动”在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演变成“groupwork”即“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既有利于培养的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与传统结对子学习的差异
合作学习是否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合作小组的构建是否合理。下表比较了小组合作学习和结对子学习的区别:
传统的“结对子”学习最主要的优势在它是一种帮扶性学习,它的优势是帮扶双方随机性强,灵活机动。它的弊端主要在于在这种合作中帮扶的受动者(the getter)能从中得到较大的受益,而帮扶的施动者(the doer)获益相对较小,从而限制了这种学习模式的发展。合作小组构建是否合理关乎高效课堂实施的成败,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分配要合理,一般以6人为最佳。二是分组应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干部分配等。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使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视野基本保持一致,构成竞争态势。
二、小组学习的组合优势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David W.Johnson and Roger T.Johnson)提出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素,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责任到人(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面对面促进性互动(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人际和小组技能(interpersonal and small group skills)和小组自治(group goals)。在明确的小组目标下,共同协作以求双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提出小组要共同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达成这一目标,约翰逊兄弟提出了许多用以构建积极互赖关系的具体要求,如:
1.学习目标的积极互赖。每一学生都应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只是小组总目标中的一个小部分,小组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2.学习资源的积极互赖。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只拥有某种资源,也就是自身特长及个人能力,小组成员必须为小组的成功而相互分享资源。
3.学习角色的积极互赖。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助以及互相交流的角色分工,以使小组责任能够具体化。互相分担了学习任务,主动融入到小组任务中。
4 . 学习奖励的积极互赖。学生个体所获取的奖励如名次、表扬等不再是个人成功的象征,而是归功于整个团体的出色表现。使得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具体对比演示
在A课堂(传统课堂),教师面向全班提问:“谁能用英语说出商场里几种水果的名称?我们来看一看谁能用英语说的最多?”在B课堂(合作学习),教师不但要求学生在6人小组中讨论,还会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我们先两两配对,每人轮流用英语说出商场中水果的名称。”要实现积极互赖,学生就必须回答,“我所获得的是否同其它小组同伴所获得的联系在一起,是否必须通过互助合作?”积极互赖要求小组同伴荣辱与共,不可能一人独赢。在A课堂中,这一点是做不到的,因为许多学生都想吸引教师的注意,都想被指名回答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互助合作是稀罕物,帮助他人是对别人的施舍和同情,能否合作靠的是觉悟高低而不是机制保障,个体的学习成就完全靠自己打拼,同伴之间没有彼此支持和协作的需要。在B课堂中,情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两两配对”、“轮流说”的具体要求使小组成员必须互助合作,协同努力,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包揽一切。
16.谈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篇十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小组的组织和建设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组织和建设,而多采用原有的传统分组方式。一个传统小组并非只要贴上合作的标签就可以成为合作学习小组。传统分组虽有利于教师对课堂和学生的控制,但却无法满足学生交往学习的需要,因而难以满足有效合作学习的要求。因此,要想有效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建设。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策略
1确定小组规模
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分组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学生的交往技能。如果学生的交往技能水平较高,小组规模可适当扩大;而当学生交往不够密切时,小组规模就要有所减小。
(2)小组学习的时间。如果每节课用于小组学习的时间较多,小组规模可以扩大,反之则要减小。
(3)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如果学习任务较难、涉及范围较广、需要时间较长,小组规模就要适当减小,反之可适当扩大。
(4)学生的年龄。一般看来,年幼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和控制力,小组规模要略小一些,而年长学生的小组规模则可适当扩大。
(5)合作学习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对小组规模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的小组规模为4~6人。切块拼接法为5~6人,小组游戏竞赛法为3~4人。
(6)学生的参与程度。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增加而减少的。小组规模越大,某个学生被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
2异质分组
合作学习通常和异质分组联系在一起。异质分组如此被合作学习普遍接受,以至于它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组内异质将含有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便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能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推理的质量,从而为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借助组内异质连带产生的组问同质,则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力。必须注意,小组有效性的一个潜在的障碍就是小组异质的不充分性。
异质分组需综合考虑以下学生的因素。
(1)学习成绩。教师要尽量保证每组都有学习成绩优、中、差的学生。优等生通过辅导同伴,可巩固学习效果,还可增强责任感与利他行为。另一方面,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得到同伴帮助,可提高成绩,增强信心,降低焦虑程度。
(2)性别。男女生在认知、情感和个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能产生互补共进、相得益彰的效果。很多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混合小组合作学习比相同性别的小组合作效果更为显著。
(3)能力。将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的各尽所能和全面发展。能力互补的学生比非互补的学生更能有效地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4)气质和性格。不同气质和性格的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承担不同性质的任务,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要注意将不同气质和性格类型的学生组合到一起。
(5)家庭背景。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往往带有家庭的烙印。从本质而论,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应该扩展为一种生活方式。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的经验将有助于他们应对真实的社会生活。
3确定小组长
小组划分后,教师要为各组指定一个比较有才能的小组长。在合作学习的开始阶段,特别要求小组长应该由成绩优、能力强、威信高、人缘好的学生担当。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相应的角色和技能培训,既要给他们一定的权力,又要预防他们成为垄断和包办小组学习任务的“小权威”。小组长主要负责召集并主持小组学习活动、组织小组讨论;领取与分配学习任务;安排值日、做好总结等。随着合作学习的深入,小组长可以由所有成员轮流担当,以充分发挥更多学生的积极性,锻炼组织领导能力。必须注意的是,各组更换小组长最好不要在同一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4合理安排小组座位
小组座位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临时会晤型。教师可将小组成员座位按照传统的“秧田式”就近排在一起。当需要小组合作时,二人组可直接进行;四人组的,前排两个学生向后掉头就可进行;六人组三排座位的前排两个学生掉头向后,中排两个学生分别作向左、向右转即可。会晤型的优点是较为方便快捷,缺点是空间较为拥挤,需要花费时间拉动桌凳,且噪音太大。
(2)固定型。固定分组主要包括“田”字型、“U”字型或“T”字型等方式。固定型分组的优点是可免除课堂上拖拉桌凳的麻烦,能增加学生合作学习机会,有利于讨论活动的开展;缺点是部分学生座位的视角和方位不佳,不利于课堂知识信息的获取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策略
1创建小组形象
小组形象的创建能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并能指明小组的努力方向。小组形象主要包括组名、组训、组标和奋斗目标。
(1)取好组名。较好的组名能象征小组互助共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还能昭示小组发展的方向。
(2)创建组训。组训就是小组的口号,能振奋人心,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进取心。
(3)设计组标。组标既可以是小组的组牌、组徽,也可以是组旗。组标上面有组名、组训,还有小组成员的名字以及一些图片。通过组标把小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让老师和其他同学直观地了解本组情况。
(4)确立奋斗目标。一切合作性学习开始于一个互相共享的小组目标。一旦目标确立,小组成员就能够学习有方向,行动有力量。
2组员角色分工与角色互换
根据角色互换原理,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所有成员均需承担一定的角色,并履行相应的职责。就6人组而言,除小组长外,还可设协调员、监督员、记录员、统计员、检查员和观察员等角色。协调员负责调解纠纷;收集意见,并向老师反馈。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同学遵守小组活动规则,控制噪音,制止个别不守纪律的现象,督促同学专心学习。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为小组发言人写提纲。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小组成员全部参加学习活动。如果小组人数不满6人,则可以将角色整合,如果超过6人,则可将角色细化。
在学生能熟悉原有角色,并能熟练履行相应职责的情况下,为了使学生能有机会扮演更多角色,丰富角色体验,不断强化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
色规范,为了增强学生沟通、理解和合作等社交技能,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情感体验和社会态度,形成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必须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
3,小组定期重组
小组成员应该有足够长的时间在一起学习,以便小组完全成熟。Vemette强烈倡导“小组必须保持完整和足够长的时间,以形成一种舒适和承诺的感觉,获得一种同一性的感觉,给小组成员提供被接纳的感受”。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后,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同质性会增加,而异质性相应减少。为了保证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防止因组间差距拉大而使落后小组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勇气,也为了避免产生小团伙而影响班集体的团结,教师需要定期重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重组能使学生与更多的拥有不同特质的人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学会与更多人相处和交往,特别是要学会和那些自己“不太喜欢”的人相处。小组重组能使学生意识到他不仅是在与小组同伴进行合作,也在与全班所有同学进行合作。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小组每6~10周可重新组建一次。
4明确学习责任
教育的一种重要目标是培养每位学生对公益事业及自己的行为具有责任感。学生只有能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习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所有的合作学习方法都包括这样一种思想,即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并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负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必须承担的责任。
(1)个体责任。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都必须尽最大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因为个人的成功将成为被同伴接纳的条件,而不负责任的失误则可能成为同伴排斥的因素。
(2)小组责任。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奖励评价是以小组集体成绩为依据。每个学生都要为同伴的学习负责,个体与同伴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要想获取小组成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他们还必须帮助同伴,以保证所在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学会。
5教授小组合作技能
为了确保学生将来能有更多的合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正式的小组技能的教学。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可能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项有效的干预必须训练学生的社会技能,他们需要以此来建设性地与同伴互动并提供参与机会。因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技能。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运用合作技能的情境,可利用班会课、社会课和课外活动等来引导学生加以练习。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小组加工,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般而言,小组合作技能有四个维度。
(1)基本礼貌,包括表达感谢——接受感谢、诚心道歉——接受道歉、鼓励赞赏——接受鼓励、公开认错——谅解宽容、耐心等候——尽快答复。
(2)交流沟通,包括先想后说——仔细聆听、积极提问——合理应答、合理建议——接受建议、分配任务——优化组合、据理说服——接受说服。
(3)控制协调,包括解决冲突——接受调停、适度批评一接受批评、委婉拒绝——接受拒绝、礼貌打断——一接受打断、部分否定——反思让步。
(4)互助共进,包括寻求帮助——提供帮助、同伴支持——表示感谢、主动检测——接受检测、寻求反馈—提供反馈、主动监督——自控自律。
6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规则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小组学习规则能规范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自我管理,包括不讲废话、控制音量、不扰他人、发言有序。
(2)听人发言,包括不要插嘴、边听边想、听完再议、恰当评价。
(3)自己发言,包括口齿清楚、耐心解释、独立思考、先想后说。
(4)互帮互助,包括虚心请教、关心同学、主动热情、耐心细致。
17.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七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学校也进行着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而且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本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整体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比较喜欢数学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其中也有许多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自己的困惑。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以及平常的数学教学我来谈谈自己的困惑与感受。
困惑之一:我们如何来设置问题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许老师在备课时认为这个问题不错,但在课堂中学生觉得太难或太简单,以至于合作交流只是流于形式。比如:点M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x+6=0的距离小2。求点M满足的方程。这道题在理科班学生提出平移点的方法,学生讨论的很激烈。但在文科班学生不甚理解,效果很差。“你认为每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价值怎样?”49%的学生认为有,43%的学生认为有时有。教师应站在“导”的地位上不失时机、巧妙地以变式题组呈现,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互动中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所以在选题与设置问题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课堂合作学习进行预测来设置问题。
困惑之二:如何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情况进行评价。
我们的误区是小组合作教学只注重对小组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在课堂上往往采取量化积分的方法对学生所在的小组回答问题及做题情况进行评价加分。刚开始学生可能觉得很新鲜,表现活跃。但时间长了,就有问题。学生对这种评价方法感到厌倦,流露出不太配合的态度。而且对于“你做的很好”“做的真棒!”诸如此类的表扬已经不感冒。老师也慢慢减弱了评价。所以在“你们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情况有评价吗?”57%的学生选有时有。可见我们的评价制度不健全,对学生个体的好表现没有强化。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应更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更注重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困惑三: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学习最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如何调动组内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
在“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吗?”29%的学生选择经常,63%的学生选择偶尔。也就是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这些学生在他们那个组表现突出,经常回答问题。而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小组内不积极,不经常回答问题。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调动了三分之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许他们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那么这样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学的好的越来越好,学的差的越来越差,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们也发现组内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次数少,表现也不积极。优差搭配,互帮互助就会促进学习?是否我们在分组时一定要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
18.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八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适应各种学习风格,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比起班级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来,更能有效地掌握、保持和迁移概念、定律和原则。合作的集体成员可以逐渐形成更高超的概念学习策略,更有效的探寻和利用他人的信息,更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复现或用自己的话阐述正在学习的材料,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许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认同。80年代以来,它也成为了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所研究的对象。小组合作学习和中学英语教学已经被紧密的联系起来。许多的教育工作着都为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以期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有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使用及心得:
一、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学英语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四十多人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过去一年中,我通过到外校听课观摩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发现这是一个中学英语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Pair work),让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以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组左右的学生,而且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但是成对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后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四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几个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见解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二、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这一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分好小组,明确任务。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四、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族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等。每周、每月都要评出优胜小组,并及时给予奖励。
19.高效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九
关键词:小组讨论,多向交流,共同研究
教师的教学关键在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小组讨论法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在学习活动中每位同学都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都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判断正误。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在主动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并进行多向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共同钻研、共同探索和集体主义精神。小组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辨别真伪是非,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在小组范围内想说、敢说、大胆说。小组讨论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传授为导学、设问和学生听学为讨论、辨析,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实施小组讨论学习法中,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基础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除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 主观能动性外,还取决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形式与方法。小组讨论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在问题情境下相对稳定的小组同学进行自学、讨论,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也有听取小组同学发表意见是机会,同时, 小组同学间还会相互肯定优点和成绩,相互指出错误和不足。因小组人员较少,每位同学表达自己的见解的机会更多,长此以往,在讨论时学生便会敢说、想说、大胆说。
为了使小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活动,我认为应先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在实施小组讨论法前,教师先对全班同学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摸底,根据知识和能力的不同分成四大组,每一个小组各从四个不同层次的大组各选一名。这样每一个小组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就具有相对的同一性,为共同学习、公平竞争创造客观条件。其次,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四名同学组成的一个小组,通过长期的共同学习,彼此互相了解、互相帮助,最终达到共同进步。为了通过学生的工作能力,每位同学轮流当一天的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发言讨论、组织回答问题补充答案、组织订正作业并向教师反馈一天的学习工作情况。最后,小组回答问题时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小组讨论后,由小组长指明回答,其他同学也可以自觉回答,回答问题同学的见解、主张、结论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回答的结论若不全面,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自由补充。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心理负担,又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说中增长知识,在议中增强能力,并能愉快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二、设计问题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前提
目前,我校正在五环教学。在小组讨论前,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宜太浅,也不宜太难,让学生跑一跑、跳一跳能“摸得着,采得到”。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复习梯形的特征,特别强调梯形的上下底平行的特征,然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先自学讨论: ( 1) 怎样的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 上底加下底的意义是什么? ( 3) 梯形的面积为何要除以2? 学生在问题情境下自学、讨论,并在小组内互说,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 1) 一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就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3)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所以除以2就是得到一个梯形的面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和讨论,寻求答案,同时在小组中“互说”( 即会说的同学说出答案后,不会的同学可以跟着说、学着说) 讨论,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三、深入讨论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关键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小组讨论和发言的进程和深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主题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学生获得本质的、系统的知识。
在教学被除数、除数的变化引起商的大小变化时,先让学生自学、讨论、互说,从而获得表象的知识: ( 1) 被除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 2)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商反而缩小( 或扩大) 若干倍。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因数、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再进一步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互说,根据乘法、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 因为被除数相当于积,除数和商各相当于一个因数。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积也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所以被除数、除数的变化引起商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本质是相同的。学生经过深入理解、讨论,掌握知识,并且使知识更加具有系统化。
四、归纳总结是实施小组讨论法的升华
在小组讨论学习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缺乏系统的、比较粗糙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教学讨论后一定要进行归纳总结,阐明正确的观点和结论,指出讨论中的缺点和不足。当然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学生一时想不通、不理解,教师要允许学生保留其看法,但教师一定要讨论结束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系统的、概括的结论。
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学生会把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相混淆。因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也可分为锐角等腰三角形、直角等腰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因此,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正确引导,说明三角形的分类方式,可以从角的角度去分,也可以从角的边度去分。经过小组的讨论、反馈,最后教师和学生总结归纳出结论: 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任意三角形( 三条边都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 ,和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 。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归纳总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并会正确地进行分类。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2-26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体会07-14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10-24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06-11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11-24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09-03
历史小组合作学习06-15
小组合作学习英语07-23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07-3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