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相关题目

2024-06-28

垃圾分类相关题目(共12篇)

1.垃圾分类相关题目 篇一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在宇宙里是一个非常美的蓝星,可是在地球里却有很多臭水沟、黑色浓烟……这都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大部分都是垃圾填埋法和垃圾焚烧法造成的,让我细细道出它们俩办法的特点吧!

垃圾填埋法:简单地说也就是把垃圾放进人类事先挖好的大坑里,在用泥土稍微盖上去。可这种办法根本没用,除了可以不在生活中看见垃圾。可是在垃圾上面的土壤是寸草不生,不能在房子,也就是说这里是一个弹丸之地。经过人类多年来的改进,将衬垫隔离了土壤与地下水,将臭气从排气管排到高空,下雨造成的污水不会外泄,可这里还是不能造房子,所以这个办法怎么说都是不好的。

垃圾焚烧法:这种办法可以快速将垃圾“消失”,缺点有费电、有遗留物、黑色费烟……可这个方法受到了大多数政府的一致肯定,因为填埋法又破地又破财而且没什么用。垃圾分类主要用于垃圾焚烧法,第一步将可回收垃圾排去,剩下别的垃圾;第二步是将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这些干垃圾用普通火烧掉;第三步将厨余垃圾用电烧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费电情况。

虽然垃圾分类很重要,但是减少垃圾“生产”更重要,所以人人都要担当起这个责任

垃圾分类的作文题目

2.垃圾分类相关题目 篇二

关键词:垃圾分类,节约型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 旨在结合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 北京市政府已向全市市民发出“参与垃圾分类, 建设绿色北京”的号召, 清运垃圾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 而且有碍卫生, 影响人体健康, 甚至危机人类生命安全。

我校作为市级环境教育学校和绿色学校, 师生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已深入人心, 并已初步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目前正在进一步提高绿色学校的整体创建水平。

2. 研究目标

(1) 知识。寻找并理解学校现行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关系, 进而明确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技能。通过系列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倾听、讨论、想像、交流、统计、推理、分析、决策等技能的运用与培养, 发展学生的各种环境保护技能。

(3) 价值观。从现实状况入手, 通过研究使学生从认识到实施垃圾分类, 在构建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理论支撑

本课题以《环境学》《生态学》《绿色学校构建理念》等理论为支撑, 通过绿色学校的深入创建, 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还要通过学校的环境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着重加深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创建节约型学校的关系的理解, 使学生从小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 并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目的:探索实施垃圾分类的有效方法

2. 意义

(1)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把在师生中开展节约教育活动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使全体师生从过去那种“地大物博”的思想中醒悟过来。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能、全体师生共建节约学校的同时, 借助社会、家长的力量, 形成一股学校、社会、家庭携手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力量。从而达到让“节约是福”的歌声唱满校园, 并实现“教育一个孩子, 带动一个家庭, 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的目的

(2)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功德之举, 是建设绿色家园, 建设绿色北京的需要。

(3) 是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大事。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管理情况。

2. 培训、宣传教育情况。

3. 垃圾容器管理。

4. 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检查监督。

5. 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日常检查。

6. 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处理办法。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 调查法。引导学生调查校园内垃圾数量、种类情况等。

(2) 行动研究法。从生活实际出发, 从身边发现问题, 亲身研究, 得到体验, 寻找解决垃圾分类的途径。

五、研究的实施过程

1.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学校垃圾分类情况 (2006年9月)

学校布置各班积极开展“校园浪费我知晓”的调查活动, 小调查员们开始观察学校的各个角落, 用相机拍下浪费的现象, 走访学校的后勤副校长, 询问学校浪费水、电的情况……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拉开了“节约, 我能行”全校节约共同行动的序幕。在“校园浪费我知晓”的汇报会上, 很多同学都表示要从我做起, 从小事节约, 使更多的同学都有了节约的意识。

2. 第二阶段: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明确各自职责 (2006年10月12月)

(1) 成立领导小组。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 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 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认识, 我们成立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担任组长, 分管教育教学、总务后勤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总务处、德育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为组员。通过管理、规划、建设、宣传教育、行动、总结, 把握实际、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 负责全校师生的宣传动员工作, 明确各处室的相关任务;负责资金、场地落实和学校的全面规划。支部、办公室:是核心部门, 负责协调、监督各处室的相关工作;负责定期研究、检查、总结等有关工作;整理原始数据、文件等资料;并负责工作总结及各种总结汇报工作。德育处:负责师生环保意识与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系列活动使全校师生树立绿色观念, 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 开设图文并茂的专栏;校园洁净, 教室整洁, 卫生无死角, 垃圾分类统一处理, 不对校园及周边环境产生污染。教务处:负责各学科环境渗透教育, 各学科教育中有渗透环境的计划、教案及有关资料。总务处:为活动提供支持与保障, 有表格记载。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学校各个管理层面的创建工作, 从学校的环境是否已满足了使用者需要, 学校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 学校的行动对当地环境美化的贡献等方面来评价学校的环境, 并就好环境的标准和如何改变学校环境提出建议, 在此基础上, 领导小组根据校情和已有的绿色教育基础制订详细可行的行动计划。

高度重视课题的研究, 考虑到此课题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投入, 将课题组人员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研究层, 由7名教师组成, 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挑选出热心于绿色教育事业, 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强的教师担任, 他们主要负责在理论的指导下, 对课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研究, 并指导其他教师实践研究成果, 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第二层次是实践层, 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 主要任务是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 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 确定课题研究模式:确定理论核心—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分工协作—开展课内外活动—总结提高。

(3) 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 提出鲜明目标。加强校园环境硬件建设, 使校园清洁优美、再生资源得以回收和利用。

为提高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相关知识, 总务处主任作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北京市市政管委、区市政管委组织的培训, 掌握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组织、指导方法及相关业务知识。

(4) 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 (1) 垃圾分类:分塑料瓶类、铝箔包类、纸类、废弃物。 (2) 回收时间及地点:物品按类分放, 不可回收类放垃圾筒集中处理, 每周四下午将可回收类交学校废品收购站。 (3) 回收收入:各班回收收入充作各班班费。 (4) 资源垃圾回收检查:各班资源回收列入整洁竞赛评分, 由环保小组每日下午检查, 若发现班级垃圾未分类、分类不全, 除立即登记, 扣除班级整洁竞赛成绩外, 并且要求当场分类, 始准予存放, 废弃物封口丢入垃圾筒。 (5) 实施要点: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工作。校区划分垃圾整理责任区, 依各班分配之整洁区实施。资源回收品, 各班各自整理集中于各班存放处, 收购站每周四回收一次。树叶、树枝、杂草及木制类垃圾放到校垃圾筒集中处理。一般废弃物之垃圾丢入垃圾箱, 每日由清洁人员清运处理。列入整洁竞赛评分。

3. 第三阶段:对师生、清洁工进行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及培训 (2006年10月12月)

为提高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 学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 对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发动。如:在国旗下讲话时结合学校环境现状, 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 明确我们做到什么, 可以做些什么。学校专设有宣传栏, 利用广播、教学网络播放有关知识及录像, 采取横幅、橱窗、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宣传形式, 教会学生正确科学地扔垃圾,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提高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 倡导绿色生活行动, 使更多的资源从源头分离出来, 正确、科学地收集、处理垃圾, 使其尽可能地成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保护环境, 从而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小竞赛、可再生废品回收行动, 学生不但学到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方法, 还增强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环保的意识, 提高了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学校增设了分类垃圾桶, 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各班召开主题班会, 黑板报开辟宣传专栏,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利用晨会、思品课等教育阵地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综合实践课堂上进行区别、分辨, 并进行模拟练习, 防止学生混淆。另外, 学生们用易拉罐或矿泉水瓶两种貌似无用的材料, 经过自己的创意, 制作成有用的东西体现创新的价值。

我们意识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 对广大家长的宣传也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在家长学校的活动中, 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成了一项重要内容, 让环保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了社会。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同学们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 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生活垃圾种类很多, 且成分复杂, 燃烧排放后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 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但是, 很多生活垃圾通过处理后, 能变废为宝, 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4. 第四阶段:

研究实施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能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垃圾处理实践中去检验, 通过反馈进行调整, 真正达到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节约能源,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目的 (2007年1月至7月)

(1) 提倡垃圾分类。学校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 统一部署, 将垃圾分成三类:一类为废纸、废书、废报、废本;二类为塑料瓶、袋, 易拉罐;三类为不可回收利用物品。一、二类垃圾回收, 并做好记录, 其余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则及时倒掉。增设了几个垃圾分类箱, 方便师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 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合理的物质消费方式, 尽量限制和减少危及环境与个人身心健康的日用消费品。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不去接受太多的废弃物, 增加有限能源的利用。

在全校开展“爱护环境, 整洁校园”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全体师生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 传播环保的理念。为地球妈妈许下承诺:随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果皮纸屑;从今天开始,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总之,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 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 绿色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保护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

(2) 建立学生环保协会, 环保协会会长与会员层层竞选, 学生有了自己的环保组织, 他们的环保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环保小卫士”也积极行动起来, 对分类垃圾桶进行擦拭后张贴分类标识, 指导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并由保洁员进行收集和贮运。加强了卫生的督促职能和管理机制。每天中午和课间有“校园环境卫生督察队”的巡视, 对校园内师生的绿色行动进行监督, 成为绿色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使随意扔垃圾的学生减少了, 促使了各班卫生清扫的更干净、更彻底。

为充分开展环保活动, 各班都由同学们自己组织成立了环保小队, 他们不但平时坚持学习、搜集、交流、宣传环保知识, 而且自觉开展活动, 负责班内环境卫生保洁, 随时清除污物。

(3) 各班也积极开动脑筋, 想办法, 有的废物利用, 把家里不用的纸箱拿到学校做垃圾分类用, 有的班收集可回收垃圾,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班级对卫生区认真打扫, 还要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节约回收, 有效控制学校自身资源的污染。这样既保持了教室的清洁卫生, 培养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学校校园环境明显改哪, 学生乱丢乱扔的现象大大减少, 学生环境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还出现了学生主动捡拾垃圾的现象。

(4) 环境教育联系家庭, 走向社会。我校坚持环境教育与家庭、社会互动, 形成“绿色行动”的合力。我们组织了“我和父母谈环保”活动, 让孩子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 要求孩子和父母利用节假日一同去参观生态教育基地, 在基地做一件好事、实事、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等, 有的家庭就针对旅游景区内人们随地吐痰, 乱扔废弃物、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垃圾箱的摆设及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开展“为了家园更洁净”“节约能源”活动等, 促进家长与孩子的同步发展。

(5) 我们还将绿色行动向社区延伸, 我们与居委会签署了“为学生提供社区服务活动基地”的协议, 使学生能经常搞一些公益劳动、宣传等;我们建立了“红领巾文明街”, 进行宣传、实践活动。各种活动的扎实稳步开展, 优化了社区环境, 密切了社区关系, 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扩大了社会影响, 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 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 带动了家庭、社区的绿色行动。

5. 第五阶段:

进一步深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并着手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题 (2007年8月至9月)

六、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研究报告、材料的展示方式:现场活动。

七、研究成果和结论

自从加强了对垃圾的分类回收, 这项工作已有条不紊的在进行中。从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情况看, 效果还是不错的。学校环境卫生有了一定的改观, 各班的清洁卫生比以前打扫的干净、彻底, 多数班级的教室随时检查都是干净、整齐的, 楼道卫生保持也比以前好。大多数班级养成了自觉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生卫生习惯好转, 乱扔垃圾的人少了, 多数学生养成了把垃圾装入垃圾筒的习惯, 学生备有垃圾袋, 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垃圾放在自已的袋子里, 明显的减少了垃圾乱扔的现象。师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对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的正确率、容器投放的正确率明显提高, 师生知晓率达100%, 现支持率达80%左右。

工作成效指标:

1. 班级分类情况:

80%左右的班级基本能按要求进行分类, 但部分班级分类不够仔细。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宣传和师生的逐步适应, 此项工作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 实际投放效果:师生能够将分类好的垃圾投入相应的容器。

3. 垃圾减量率:约15%。

4. 垃圾资源的利用、分类后可利用物的情况:

可回收的送到收购站, 垃圾处理后变成的有机肥料, 计划用于养花种草。

在市级检查验收中, 我校获得了好评, 被授予先进单位, 平谷区一小的环境教育有了可靠的途径、手段和适宜的方式, 环境教育初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 绿色校园、绿色生活正逐步深入人心, 不仅使师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学校的环境品质得到改善, 而且通过学生带动家庭, 通过家庭带动社区, 通过社区又带动社会公众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校园美化、绿化、净化, 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垃圾分类, 环保理念永在师生心中。

参考文献

[1]张益, 陶华.国外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郭广寨, 陆正明, 石峰.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系统的选择[J].上海环境科学, 2002, 21 (7)

3.垃圾分类相关题目 篇三

2、垃圾分分类,大家都不累。

3、垃圾分好类,生活没烦恼。

4、垃圾分类,举手之劳。

5、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化家园。

6、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7、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和谐港城因你美丽。

8、垃圾分类呵护,成就美家美沪。

9、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10、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

11、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

12、垃圾分类扔,节约环保又卫生。

13、垃圾分类三步走,一干湿,二有害,最后挑出可回收。

14、垃圾分类一小步,低碳生活一大步。

15、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

16、垃圾和人一样,应该各有所归。

17、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18、垃圾减量分类放,共建美好张家港。

19、垃圾科学分类,文明你我同行。

4.垃圾分类相关题目 篇四

目前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如何?记者探访发现,街道小区多数已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有街道引入智能化设备降低居民分类投放难度。还有企业实施无垃圾桶化办工,三个月垃圾减量超50%。多数学校也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垃圾分类相关课程和实践内容。

11月25日,崇外街道新怡家园,环卫集团工作人员正把小区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运输车。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场景1

智能垃圾桶自动为垃圾称重积分

11月25日上午,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新怡家园3号楼前,年过六旬的孙奶奶来到小区智能垃圾桶站,按响了扶手上的呼叫按钮。10多米外,垃圾分类指导员韩瑞香手上的电子表震动起来,上面显示着发出呼叫的垃圾桶站位置信息,她小步快跑来到了孙奶奶身边。

“几个月前小区引进了这个智能垃圾桶,我刚开始学,就请指导员教我怎么积分。”孙奶奶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她家专属的二维码塑料牌交给指导员。韩瑞香把二维码对着垃圾桶一刷,桶盖自动打开,同时垃圾桶身上的屏幕立即显示出了垃圾桶类型、是否已装满、桶内温度等信息。

孙奶奶把厨余垃圾倒进对应的投放口,并将塑料袋投入其他垃圾桶。在她操作的同时,智能垃圾桶已经完成了垃圾称重,并为孙奶奶的账户积了分。如今,她的账户上已经有800多分。

引入智能垃圾桶以后,指导员韩瑞香感觉到参与垃圾分类的年轻人变多了。“年轻人工作忙,很多人怕脏,有了智能垃圾桶以后,扔垃圾全程不需要碰垃圾桶,指导员下班了他们也能自己积分,很方便。”

智能化是崇外街道垃圾分类的一项特色。今年4月,崇外街道在新怡家园首次试点引入了二代智能垃圾桶站,目前智能垃圾桶可以分类收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其中有害垃圾进一步细分为灯管、化妆品、电子垃圾等数个投放口,可回收垃圾细分为塑料瓶、金属、纸张、织物等。

居民用家庭垃圾分类账户对应的纸质或电子二维码,在智能垃圾桶上扫码,完成分类投放后即可积分。在智能垃圾桶站对面摆放着一个积分兑换橱柜,居民可以用积分兑换垃圾袋、扑克牌、纸巾等。

目前,积分兑换奖品已经成为北京市多数垃圾分类小区通行的鼓励方式。在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朝阳区劲松五区,都设置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站点,并且配有垃圾分类指导员。东直门街道还开设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

11月25日,崇外街道新怡家园居民把纸盒投入智能垃圾桶的可回收物投放口。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场景2

街道引入大数据“监管”垃圾分类

在日常垃圾分类顺利实施的背后,是多个街道在管理方式上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去年7月崇外街道在东城区率先使用了垃圾分类全过程监管系统,对街道小区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等全程监控。

新怡家园的每个垃圾桶上都装有一个小黑块,这是垃圾桶的“身份证”。崇外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涛介绍,垃圾运输车通过扫描芯片,将垃圾桶的数据实时上传到监管系统,将垃圾桶的数据实时上传到监管系统,实时监控各类垃圾产生量。

街道工作人员李羿在笔记本上远程操作监管系统,查看街道垃圾分类信息。系统以数据、图表等形式汇总了每天街道各类垃圾投放、收运情况,甚至每辆垃圾运输车的行车轨迹也能被实时监控。记者在屏幕上看到,11月24日,系统记录崇外街道共分出厨余垃圾14141.9公斤,其他垃圾2827.26公斤,餐厨垃圾3595.3公斤。他介绍,这些数据还会同步上传至市区两级系统平台。

目前,垃圾分类已经覆盖崇外街道全部12个社区,街道每月厨余垃圾分出率基本超过20%,居民参与率达到54.74%。

与崇外街道类似,西城区德胜街道新风街一号院小区引入“智能垃圾分类云平台”,用大数据分析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小区的绿色生活馆内有一块电子屏,显示的数据信息包括每天回收各类垃圾的动态、正确投放率、各类垃圾占比等。

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居民每月可以免费领取两卷垃圾袋,垃圾袋上印有二维码。后期清运垃圾时,如果发现有垃圾投错,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这袋垃圾是谁投放的,并通过小程序对用户进行提醒和扣分。

也有社区在前端投放方式上作了更多尝试。六里屯街道甜水西园社区是朝阳区第一个试点“撤桶撤站”垃圾分类方式的社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居民养成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

社区卫生环境因为撤桶得到改善。居民贾大爷说,没有实行撤桶撤站时,小区内垃圾桶数量多,夏天经过垃圾桶边,“孩子们都捂着鼻子跑”,现在社区的蚊蝇、臭味少多了。

在崇外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涛看来,不论用什么方式和技术,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居民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11月25日,指导员韩瑞香帮助居民孙奶奶操作智能垃圾桶。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场景3

企业无垃圾桶化办工登街道“红榜”

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也是一个全民习惯养成的过程。如今,众多企业、餐饮单位、学校也已经加入垃圾分类队伍。

今年10月,朝阳区六里屯街道组织辖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超市、餐饮单位成立社会单位垃圾分类自律协会。街道每月发布一次垃圾分类“红黑榜”,得分较高的列入“红榜”,予以表彰奖励;得分较低单位列入“黑榜”,进行约谈和查处。

曾入选六里屯街道“红榜”的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是六里屯街道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企业,也是街道内首个试行无垃圾桶化的社会单位。

11月25日下午2时50分,保洁阿姨推车来到5层,收运员工们分好类的垃圾。方案设计师刘女士把桌上的一小桶餐巾纸倒进保洁阿姨的“其他垃圾”袋,又把一叠用过的A4纸放进“可回收垃圾”桶。像刘女士这样每天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公司员工们的日常习惯。

维拓设计党委书记李振龙介绍,楼内员工办公区域,甚至董事长办公室也没有垃圾桶,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2点由保洁阿姨到每层定时定点分类回收垃圾,只收其它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员工快递不能进公司,在楼下收完快递后需将快递盒扔到公司外的可回收垃圾桶,外卖剩菜和包装也要自行扔到公司东侧的垃圾桶站。

“一开始员工们非常不适应,觉得太不方便了,通过不断宣传引导,大概两个月后大家逐渐就接受和习惯了。”李振龙回忆,开展垃圾分类后,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在单位食堂吃饭,公司的外卖减少了。垃圾分类试行三个月来,公司内的垃圾减少了至少50%。

新怡家园智能垃圾桶屏幕上显示居民投放的垃圾重量,以及可以获得的积分。新京报记者 李凯祥 摄

场景4

餐厅按需定量烹饪 让垃圾“瘦身”

餐饮企业由于餐厨垃圾产量大,也是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一些餐饮单位在垃圾源头减量上想出了各种办法。

“冷荤”“面点”“切配”……每个垃圾桶都有专属“名字”。“其他垃圾”也并不是一扔了事,塑料、泡沫等都要全部归入标有各自分类的垃圾桶。在华天凯丰餐厅所服务的某食堂的垃圾分类存放处,16个垃圾桶整齐排成两排。自从进行了垃圾分类,餐厅存放餐厨垃圾的地方再也没有了异味,环境也更加整洁卫生了。

餐厅以前就实施垃圾分类,不过与现在相比“粗放”很多。餐厅负责人刘吉桐回忆,过去垃圾分为三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和餐厨垃圾。现在餐厅将三大类再细分,可回收垃圾分为废纸箱、废塑料油桶、废瓶罐三种,不可回收垃圾分为废塑料,其中包括保鲜膜、塑料袋等,泡沫、废纸、碎玻璃四种,餐厨垃圾则是残食和厨余垃圾两种。

扔垃圾时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垃圾扔进去了,可垃圾桶周围粘上了不少污物。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华天凯丰餐厅特意出台了一条硬性规定,要求保持垃圾桶清洁,倾倒之后保证垃圾桶密闭,垃圾不得溢出桶外。

除此之外,餐厅还有不少配合垃圾分类的规定。餐厅的九类垃圾每日清运一次,由一家垃圾回收企业的不同部门分类回收,回收企业将它们加工成肥料进行再利用。

餐厨垃圾最大的问题是体量大,这需要在减量上下功夫。为此,餐厅为每一个部分都配备了专门的垃圾桶,哪个部门扔了多少垃圾,一看垃圾桶便一目了然。“我们每天都有原料量记录单,废弃了多少都在自己的垃圾桶里,我们会计算‘原料出成率’,督促各部门控制原料成本,垃圾量自然就减下来了。”

5.垃圾分类相关题目 篇五

日本是世界上将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做的最好的国家。日本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法律用于督促日本民众对垃圾进行分类, 而且在日本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是形状各异但标识相同的垃圾桶, 而且当地人们也相当重视垃圾分类, 自觉地把垃圾投放进垃圾桶之前进行分类。从而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混放、乱放, 实现了垃圾的分类回收。在英国, 每个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 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 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 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美国、澳大利亚政府也明确要求每个家庭必须将垃圾装入对应的垃圾桶中。我国在垃圾回收利用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比如设立不同种类的将垃圾桶将垃圾进行分类;将投放在各种垃圾桶里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厂, 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等等。垃圾处理厂对垃圾的分类往往依靠手工分类, 一直以来显得效率很低。而且特别是在各种垃圾的围绕下进行工作, 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当大, 长期以往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虽然能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但是这些措施只是对部分垃圾进行了回收利用, 大部分的垃圾还是通过传统的焚烧方式和掩埋方式进行处理。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资源, 长期处理下去就会对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污染。

在中国, 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厨余垃圾包括剩饭、菜叶等食品类垃圾;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旧日光灯管、过期药品;其他垃圾包括除以上垃圾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的废纸等难于回收的废弃物。将可回收垃圾进行高效的、低污染的回收利用是对垃圾资源的再次利用, 符合我国一直以来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情。我们设计的自动分类垃圾桶, 就是通过不同垃圾的不同特性将可回收垃圾进行高效的分类。

1 对金属的分类

在投放垃圾的时候将垃圾放在自动分类垃圾桶中, 此时垃圾就随着传送带进入金属探测器模块。在这个模块里有金属探测器和机械手臂, 机械手臂用来将金属垃圾挑选到金属垃圾桶。当垃圾进入金属探测器模块中, 金属探测器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 利用有交流电通过的线圈, 产生迅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能在金属物体内部能感生涡电流。涡电流又会产生磁场, 倒过来影响原来的磁场, 引发探测器发出鸣声。当金属探测器检测到金属垃圾时, 对该垃圾定位并将信号传递给机械手臂, 机械手臂根据相关数据将金属垃圾放入金属垃圾桶。剩余的垃圾进入下一模块进行分类。

2 对玻璃的分类

当垃圾从传送带上来到振动平台模块时, 就要对玻璃进行分离。首先在振动平台上将传送带送来的垃圾加以一定频率的振动, 使得质量重的垃圾例如玻璃位于整个振动平台底部, 而振动平台表面就是塑料、纸张这些质量较轻的垃圾。在垃圾进入该平台的入口位置放置一个吹风口, 一直以设定的速率对准出口吹风, 将塑料和纸类垃圾吹出出口, 最后把留在振动平台上的玻璃垃圾扫进对应的玻璃垃圾桶, 完成对玻璃的分类。

3 对塑料和纸的分类

垃圾经过最后一个模块的时候, 就要对纸类和塑料进行分类。因为在生活中纸类垃圾普遍较多, 而且纸类垃圾主要包括报纸、书籍、各种包装纸等, 但是由于纸巾和厕所纸的水溶性太强, 所以归为不可回收垃圾。在该模块中, 把上一模块吹出来的纸类和塑料放入一个装有水的大盒子里, 用机械手臂进行搅拌, 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后, 纸会因为吸收水而沉入水底, 而塑料就在水的表面上, 然后用机械手臂把浮在水面上的塑料分类到指定的塑料垃圾桶。而对纸的分类其实就已经在分离塑料的同时实现了, 所以就可以直接用机械手臂将沉入水底的纸类垃圾分类到对应的纸类垃圾桶中。最后剩余的垃圾就可以归属为不可回收类垃圾, 对这些垃圾就可进行填埋等处理。

经过自动分类垃圾桶的分类, 混杂的垃圾就能根据其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 再将分类好的垃圾重新利用。自动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既回收了垃圾资源, 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垃圾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环境, 更会在中国垃圾回收利用领域具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大骐.垃圾[分类在国外[J].科海故事博览 (智慧) , 2010 (01)

[2]仲环.国外如何进行垃圾分类[J].老年教育 (长者家园) , 2010 (10) .

[3]李露一.日本的垃圾分类[J].社区, 2010 (06) .

[4]聂永丰主编,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固废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5]孟伟, 赫英臣著.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2.

[6]李国刚编著.固体废物试验与监测分析方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6.垃圾分类相关题目 篇六

对于北京市民来说,“垃圾分类”已成其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其实,除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外,北京的酒店、景区等旅游相关业态,也将面临垃圾分类这一新课题。

据悉,本市在旅游等行业将制定适合各自特点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其中,除了此前曾引发高度关注的酒店试点不主动提供“6小件”之外,北京的A级景区也将强化实施垃圾分类。

具体来说,市文旅局将加强对A级景区的宣传教育引导和培训,督促落实好垃圾分类。在新评A级景区,以及存量A级景区复核中,凡未能按规定做到垃圾分类的,实施“一票否决”,即:非A级景区不能评定为A级景区;存量A级景区,要求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降低A级景区等级或取消景区A级资质。

“垃圾问题,从来都是让景区最头疼的问题。”某景区负责人如是说。据统计,目前北京共有A级景区244家。此前,每逢旅游高峰期,部分景区内出现大量塑料袋、空瓶、食物残渣堆积的情况,确实一直困扰着景区经营者和景区内的卫生清洁人员。

但另一方面,个别景区对于游客垃圾收集设施的设置和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一直备受各界诟病。就在今年7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一日游”消费体验调查结果也显示,本市仍有一些景区存在垃圾清理不及时的问题,例如,故宫垃圾桶有过满现象;世园会景区内的卫生间与垃圾箱没来得及清理;长城垃圾桶太满,清理不及时;动物园内个别动物排泄物清理不及时等。此前,驴妈妈旅游网还披露了一份面向网友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81.8%的游客承认自己曾在景区随意丢弃过垃圾;超过一半的游客认为自己在景区乱丢垃圾的原因是景区垃圾箱布置太少或垃圾箱位置不明显。不过,在这份调查中,也有72.6%的游客赞成景区垃圾回收行为,其中近九成的人保证自己下次去景区游玩一定注意垃圾分类。

欢乐谷、天坛已实施

“在景区内垃圾分类的问题上,共有两大类社会责任主体,一类是景区,一类是游客。”北京旅游学会会长安金明表示,景区要按照相关标准落实垃圾分类政策,确实需要这两类主体形成合力才能顺利推行。

然而即便如此,在调查中,不少景区和游客均表示,景区内实施垃圾分类还需要跨过多道难关。据悉,目前本市已有A级景区开始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比如北京欢乐谷相关负责人就表示,7月园方就已初步确定了垃圾分类试行方案,并在逐步落实。北京天坛公园相关负责人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按照现行规定,天坛已经实施了对绿化垃圾、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的措施。

但与此同时,还有多个景区表示,垃圾分类落实在实操层面,仍然有不少难题待解。北京某A级景区负责人就表示,虽然园区内已实现一般化垃圾分类了,饮料瓶、纸壳、动植物产生的生物垃圾、厨余垃圾、游客的生活垃圾等,都能够实现基本的分类,但如果真的要严格实施垃圾分类的标准,还需要确定具体如何分类;配套垃圾桶、垃圾袋的投入成倍增加如何解决;游客错投分拣环节由谁来负责;后续垃圾清运、处理环节能否跟得上园区实施垃圾分类的进度等,“垃圾收集后的运送和处理环节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后方真正能做到分类处理,前端下大力气进行分类才有意义”。而上述天坛公园负责人也表示,对于景区来说,设置分类垃圾桶、对游客进行引导、教育等还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后方垃圾处理配套环节能否跟得上。

游客认知不同

公开消息显示,目前,景区内的垃圾根据来源划分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其二是旅游经营开发单位和个人在开发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如建筑垃圾、“三废”垃圾等。

“不可否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景区内进行垃圾分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表示,虽然目前具体实施方案还未披露,但如果启动初期分类标准就非常严格的话,确实需要给景区和游客留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吴丽云直言,与居民实施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不同,景区的游客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他们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基础各有不同,不少游客自身可能并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和知识,在此过程中,景区运营方就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对游客进行引导、教育。安金明还提出,在北京垃圾分类实施初期,可能还需要景区方单独聘请清洁人员对游客未正确分类的垃圾进行再处理。

由此,吴丽云建议,新政实施应该设置一个过渡期,在逐步推行、宣传这项制度的同时,让后端的垃圾分类清运、处理等环节都能跟上前端的分类需求,这样才能让垃圾分类充分地发挥效果。

7.说话题目分类及提纲 篇七

30题中:

最好作记叙文处理的有: 《我的学习生活》《我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难忘的旅行》《我的朋友》《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的成长之路》《我和体育》《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

最好作议论文处理的有: 《我的愿望》《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我喜爱的职业》 《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谈谈卫生与健康》《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谈谈服饰》《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谈谈美食》《我喜欢的节目》《谈谈社会公德》 《谈谈个人修养》《我喜爱的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我喜爱的书刊》《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我向往的地方》《购物(消费)的感受

最好作说明文处理的有: 《我知道的风俗》《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

可以作兼类处理的有:

《谈谈美食》(说明文或议论文)

考前可以列出命题说话稿的提纲(切不可将短文写出背默)

(一)《我的愿望》

1.我的愿望是考取研究生(获得二级甲等以上较好成绩、拥有自己的实业公司)„„“它”为什么是我的愿望„„

2.因为我有这样一些经历(讲述一段难忘的经历、故事)„„切记:尽量往“讲故事”这里靠拢,因为容易凑满3分钟!当然议论文、说明文不能忘记议论和说明,只要形式上像就可以了!以下同。

3.所以说,“我的愿望”是„„

(二)《我的学习生活》

1.我的学习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读小学的时候,有哪些学习内容。记忆深刻的有哪些„„ 3.读初中的时候,有哪些学习内容。记忆深刻的有哪些„„ 4.读高中的时候,有哪些学习内容。记忆深刻的有哪些„„

5.现在,我在某大学读什么专业,有哪些主干课程,老师怎样,同学如何„„

6.现在,我是在职学习„„

(三)《我尊敬的人》 1.我尊敬的人是我的某老师(爸爸、妈妈„„)

2.我尊敬他(她),因为他(她)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应试人讲故事 3.我尊敬他(她),还因为他(她)特别关心我„„应试人讲故事

4.所以,某老师(爸爸、妈妈„„)是我所尊敬的人

(四)《我喜爱的动物(或植物)》

1.我喜爱什么动物(或植物)

2.它具有什么样的生理特性(强调惹人喜爱的方面)

3.我喜爱某种动物(或植物),还因为我曾经与它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讲述故事。

(五)《童年的记忆》(可以与《难忘的旅行》一齐准备)

讲故事。故事里要有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与《难忘的旅行》一齐准备,则强调这次旅行在童年就可以了。加一句:“这次童年时期的旅行,对我后来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影响。”

(六)《我喜爱的职业》

1.我喜爱的职业是教师(或编辑、警察„„)

2.我为什么喜爱这个职业

3.这个职业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4.一段经历(讲故事)„„

(七)《难忘的旅行》 何时在何地的一次旅行 有哪些景点让你难忘„„ 有哪些美食让你难忘„„

有哪些经历(旅行过程中与他人的交往)„„讲故事

(八)《我的朋友》 1.“我的朋友”是谁,肖像、性格、为人„„ 2.“我的朋友”在学习上帮助我:有一次„„

3.“我的朋友”在精神上安慰我:有一次„„ 4.我也经常帮助“我的朋友”:有一次„„

(九)《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 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是„„ 有什么样的特性让我喜爱

3.我怎样喜爱它„„讲故事:什么时候开始喜爱它的、小学时怎么做的,中学时怎么做的,现在在大学里,又做了些什么„„

(十)《谈谈卫生与健康》

1.关系:讲卫生才能健康,不讲卫生则易生病;

2.个人不讲卫生的情形:(1)贫穷,“讲究”不了。(2)懒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3)“吝啬”,老年人过于节约,舍不得倒掉变质的剩饭菜„„ 3.人类:环保与健康。(十一)《我的业余生活》

1.学习

2.游乐:旅游、下棋„„ 3.串门,走亲戚„„

(十二)《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

第四、第六、第九、第十二、第二

十二、第二十六可以在结构上合并。

1.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是什么

2.它有怎样的特性(让你喜欢„„)

3.在这样的季节(或天气),曾经发生了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

(十三)《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1. 很重要

2. 人际交往:如与不同方言区的老师、同学相处;旅游到外地„„ 3. 3.学习生活:课堂学习、课后交流„„

(十四)《谈谈服饰》

1. 恰到好处的服饰可以使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别人看起来舒服。

2. 服饰是否恰当,与经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不穿名牌也能吸引别人的眼球。例如,我的一位同学„„

3.服饰恰当与否的关键在于搭配。例如„„

(十五)《我的假日生活》可以考虑与《我的业余生活》整合。

(十六)《我的成长之路》

我今年××岁了。××年来,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娃娃成长为一名大学生,其间,我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成长之路。我的老师、父母、同学都曾给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讲故事:小学的时候;初中的时候;高中的时候;如今„„

(十七)《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1.科技发展使社会生活发生很大变化。2.穿的:面料更多样化„„ 3.吃的:保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吃到很多以前极不容易吃到的食物,尤其使新鲜水果,如荔枝、鲜桂圆等„„

4.住的:楼层更高也更安全。

5.交通:更方便。火车大提速„„

6.联络:更快捷。手机的普及,功能多样化„„

(十八)《我知道的风俗》

1.我知道的风俗很多:情人节送花、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或者是结婚、生小孩的风俗„„

2.我对××节(或具体事情)的风俗更加熟悉:介绍这个风俗的一些内容

3.记得有一年的××节(某一次什么场合),我见到这样一些令人难忘的情景„„

(十九)《我和体育》

1.我从小就喜爱体育运动,例如„„

2.我特别喜爱××体育运动项目。

3.小学的时候„„中学的时候„„现在„„(讲故事)

4.体育运动给了我强健的体魄,我喜爱体育运动。

(二十)《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 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是哪里„„

那里的人勤劳、善良、好客„„有一次(讲故事)„„

那里有哪些名胜古迹„„(穿插一些神话、传说、先烈事迹等)

那里有哪些美食:名称、特色„„(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吃„„)

(二十一)《谈谈美食》 1.“美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美食包括一切好吃的、让人喜爱吃的食物。

2.狭义的美食有很多,我吃过(南京夫子庙的、苏州观前街的„„)的小吃(大讲特讲是可以的)

3.中国的美食已经形成了文化系列,有根据地域不同形成的八大菜系,有根据文

4.中国的美食已经形成了文化系列,有根据地域不同形成的八大菜系,有根据文艺作品的描述而形成的专门菜谱,例如《红楼梦》促成了“红楼菜谱”„„美食资料:

(二十二)《我喜欢的假日》 1我喜欢什么样的假日

2.这个假日的设定有很多优点:(1)意义重大;(2)时间长,可以旅游或休息;

3.在某年的这个节日,有一件事情使我难以忘怀„„

*假日资料:“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二十三)《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

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有严明的纪律、像家庭一样温馨„„ 集体中的领导:„„有一次„„

集体中的同事(同学):„„有一次„„

(二十四)《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

1. 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需要社会成员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对于从事某项职业的人而言,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 社会公德的内容很丰富。我着重讲讲有关诚信的问题。

讲诚信的重要性:社会经济生活可以良好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提高等;

不讲诚信的害处:经济生活受影响、人和人之间缺乏必要的相互信任„„金华火腿、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等„„我的一次遭遇„„

(二十五)《谈谈个人修养》

1当今社会,强调得多的是弘扬个性,但也别忽略了个人修养。2个人修养的内容主要有:

(1)内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3.加强个人修养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有一次„„(讲故事)

(二十六)《我喜欢的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 我喜欢的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是谁

他有哪些高尚品德和精湛技艺让我喜欢„„有一次„„

(二十七)《我喜爱的书刊》

1.我喜爱的书刊是什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笑的文学》幽默讽刺小说集

2.这些书刊为什么让我喜爱:哪些优点„„ 3.特别是其中的„„(讲述情节等)

(二十八)《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很重要:大到人类的生死存亡,小到个人的身体健康。例如„„ 当前环境保护中存在哪些问题。有一次,我看到„„ 环境保护要讲究科学性。不能先污染后治理。

(二十九)《我向往的地方》

××可以和《我的家乡(或熟悉的地方)》整合起来准备 我向往的地方是哪里(我在外地读书或工作,现在最向往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2.那里的人勤劳、善良、好客„„有一次(讲故事)„„

3.那里有哪些名胜古迹„„(穿插一些神话、传说、先烈事迹等)

4.那里有哪些美食:名称、特色„„(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吃„„)

(三十)《购物(消费)的感受》

1.感受是什么?(累)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1)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拿不定主意;

(2)科技含量高,很难短时间内完全弄明白;

8.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 篇八

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建设不配套

2009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委托专业机构组成专家组, 对我国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实践情况进行了调研。可以说, 从2000年试点工作开始至今, 近十年来, 垃圾分类落实工作并不乐观。比如说, 绝大部分居民小区设置的分类投放垃圾箱形同虚设, 混装垃圾、混合收集、混合运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系统建设不配套, 表现在垃圾收运体系与资源再生企业、末端处理处置环节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对接。

具体讲, 就是分类出来的垃圾缺乏适当的处理模式, 更别说产业化供求体系的建设了。比如餐厨垃圾处理, 只有北京市建设有单独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 其他城市的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后仍然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完成其末端处置。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也没有相应的收集处理办法, 大量的废电池、废旧荧光灯管收集后集中堆放, 挫伤了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

政府对垃圾分类引导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的主导宣传力度不足,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比如说, 多数市民不知道垃圾该如何分类, 更不知道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垃圾分类宣传的范围、层面、途径、形式不明确, 特别是分类后的处置是个盲区, 这样民众无法感受到垃圾分类的环保意义何在。其实, 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如果你的工作毫无意义, 白浪费时间, 你还有兴趣做吗?

当然, 也有宣传方式得力的范例。2008年, 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搭建了社区环保公益平台——“上海市社区绿色循环基地”。2009年3月, 绿色循环基地整合发展升级为“上海绿色账户”信息化平台。“上海绿色账户”通过发展“绿色账户”成员 (包括个人和单位) , 开展学校、社区、楼宇三方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市民通过参加各类活动, 积累个人“绿色账户”的积分, 换取环保生活用品。截至2009年7月, 活动已经在黄浦、静安、徐汇、浦东、卢湾的123个小区试点开展, 得到了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家庭主妇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再有, 环卫部门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由于部门条块管理、职能分割严重, 导致执行力不强。举例来说, 生活垃圾收集工作由街道、居委会、物业等有关部门负责, 垃圾清运、处理工作由环卫部门负责, 废旧物品回收、再生资源利用工作由城市商务部门负责, 有害垃圾由环保部门负责, 医疗垃圾由环保和卫生部门负责, 电子垃圾由各地市发改委负责。多部门管理造成垃圾回收再利用利益上的纠结, 难以形成合力。

资金不足阻碍垃圾分类深入

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要得以持久地进行下去, 首先要在硬件设施、人员经费、科研经费以及奖励措施等方面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比如说, 政府财政投入要到位。可以说, 这个问题不解决, 垃圾分类收集难以为继。根据调研, 除北京市、区两级财政近年来投入了较多的经费用于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相关工作外, 其他城市在分类收集工作上并没有投入较多的资金用于分类收集设施设备的配置, 仅仅是在宣传教育方面投入了一些经费, 如广州市。

北京市2009年前垃圾分类处置每年投入2000万元;2009年投入15550万元, 且北京市在2009年还加大了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的投入, 按每年度10%的进度开展分类试点, 实施垃圾收运设备和处理设施的建设。据统计, 截至2008年底, 北京市有2459个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配置了源头分类收集容器, 涉及人口约520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40%。2010年该市按照各区县10%的城镇常住人口计算, 在183个乡镇以及全部党政机关学校, 准备用两年时间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分类收运处理体系, 届时600个小区将成为示范单位。可以说, 北京市在垃圾分类体制机制、资金配套、政策法规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在分类收集试点、示范区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海市试点小区覆盖面较广, 一定数量的试点小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组织协调机制缺乏、宣传培训工作不到位, 部分试点小区的居民对正确分类的要求还不能完全理解, 主要依靠保洁员的二次分类, 生活垃圾仍然以混合投放、混合收集、混合处理为主。

厦门市开展分类收集试点伊始, 市财政给予了一定资金投入, 用于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收集桶、分类收集车辆、清洁楼集装箱的改造, 生物处理机的购置和全市性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但近3年来也没有继续安排相关经费, 并存在垃圾分类收集新标准无法推行, 原先采用旧标准的垃圾分类收集桶、收集车辆更换不到位, 生物处理机运行经费不足等问题。资金投入不足阻碍了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

分类方式宜“大分流小分类”

全国垃圾分类工作调研组专家建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每两年组织一次对全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抽查, 检查内容包括分类收集硬件设施设备配置、运行管理、实施效果等, 并根据评分情况对受检城市进行排名公示;省厅、市应每年度开展分类收集试点小区、单位评比考核。

9.垃圾分类宣传资料 篇九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垃圾分类靠大家,健康生活你我他”。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唯一一种不断增长,永不枯竭的资源”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的著名论断。但是在垃圾成分中,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给垃圾分分类,也给它们找个合适的家。

一、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方法进行分类。人类每日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再使用并任意弃置会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二、我国垃圾分类方法

(一)、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二)、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三)、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四)、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三、垃圾分类的优点

垃圾处理的方法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蚊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同学们,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而这些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程。只有充分做到物尽其用才能避免资源枯竭。

10.垃圾分类总结 篇十

垃圾分类

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可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设一个绿色、和谐、美丽、节约型的校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学校,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废纸、塑料、废电池、果皮等,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现将本班垃圾分类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到减少校园垃圾和节约资源的重大意义。

校园垃圾混装堆放,极易孳生蚊蝇、细菌、老鼠等,是疾病的传播源;且处理方法是将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的垃圾运去填埋,既侵占土地,又使垃圾中的多种污染成分长期存在,污染成分就会通过水、空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而我们将垃圾分类处理加以回收利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填埋占地、避免污染,还能按类别回收资源、保护资源和环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我们在“垃圾的分类”活动中的收获:

1、可换芯的原珠笔、自动铅笔,可自行充电的干电池,不必换封套的年历,可再使用的化妆品用具(如目线液、腮红)都是可自行充填的物品,此类产品可减少资源的浪费。

2、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如免洗餐具、纸杯、纸巾等,或减少不必要物品的使用量,如漂白剂、衣服柔软精等化学用剂,不但可减少开支,更可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尽量选用可再填充式之复印机、传真机或打印机墨水。

4、多使用天然肥皂以代替清洁剂,可减少水源污染小学垃圾分类活动总结小学垃圾分类活动总结。

5、拒绝接受不环保的广告传单。

6、离开教室后随手关灯并关闭其他电源。

7、有害废弃物如电池、日光灯管,应另外存放,再利用的资源如废纸、玻璃等,应和其他垃圾分开,累积一定数量交由旧货商或回收队处理,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11.垃圾分类相关题目 篇十一

据记者了解, 上海作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针对垃圾分类事宜出台了不少法规、标准, 鼓励市民积极加入。目前, 垃圾分类势头很高, 市民也表示乐意参与, 但推进仍存难题。

热情很高, 法规不断

据统计, 上海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倘若垃圾处理无序, 垃圾围城绝不是危言耸听。”一位城市研究者感叹。

2000年6月, 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作为其中之一, 上海市积极探寻破解城市垃圾围城之“道”, 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规定:《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 提出了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处理的要求。

2010年3月, 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若干意见》, 明确推进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2012年1月, 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和市绿化市容局联合印发了《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导则 (试行) 》, 明确了分类标准、收集容器设置、分类标识等规范。

此外, 上海的垃圾分类标准也是多次变更, 备受市民关注。从2000年开始, 上海采取了“一市两制”的分类法——在焚烧厂服务地区实行“废玻璃、有害垃圾、可燃垃圾”的分类方式;在其他区域实行“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方式。

自2007年起, 上海又在居住区开始实行“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种分类方式, 对应的垃圾筒颜色分别为绿色、红色、蓝色和黑色。但据当地市民回忆, 效果不太理想。

“当时要求把垃圾分成四种, 分别扔进绿、红、蓝、黑四色垃圾筒, 许多老年人因为视力欠佳或者识字障碍, 根本没法做到。而且许多家庭对于垃圾的分类方法也知之甚少, 错分、乱倒的情况时有发生, 分类也形同虚设了。”一位负责垃圾分检的人士说道。

2010年世博会后, 通过借鉴台北案例, 结合上海实际, 上海市从2011年开始在一些居住区推进以“干湿分类”为基础的“2+X”模式, 但推行效果也不乐观。有业内人士认为, 上海在地域范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客观条件方面都与台北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制度设计、执行效果、执法成本等都会有较大区别。

直到今年5月, 《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开始施行, 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果皮、 (湿垃圾) 、其他垃圾 (干垃圾) ”为垃圾分类标准, 但目前仍然存在推进难题。

分类标准标识不清

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状况调查报告”, 反映出垃圾分类推进缓慢的三大症结:垃圾分类标准标识不清、市民垃圾干湿分类意识较差、垃圾混装运输影响市民分类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 目前, 上海市内各个小区垃圾分类的标准, 收集容器的颜色、形状和标志等尚未统一。有的小区垃圾分为两类——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的为三类——干、湿和有毒有害垃圾;有的分为五类——干、湿、玻璃、旧衣物和有毒有害垃圾, 还有的则是分为九类。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专家表示, 上海市从上世纪末开始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当时, 生活垃圾末端处置方式以填埋为主, 所以上海最初尝试单独收集电池等有害垃圾。随着末端处置方式逐步向填埋、焚烧、综合处理等多样化发展, 垃圾分类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末端处置决定前端分类, 因此出现了多种不同的专项分类品种。

但对于这些复杂的垃圾分类, 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观点认为, 垃圾分类应该更加细致, 由于市民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 分类应该尽可能细化, 比如直接将可回收物细分为塑料类、玻璃类、纸类、金属类等, 有害垃圾分为灯管类、电池类、过期药品类等, 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 四类的基本标准已经过于复杂, 由于需要改变市民长久以来形成的混合垃圾投放习惯, 所以起步阶段垃圾分类应当尽量简单, 以便于市民识别。市民代表孙德麟则提出, 关键是全市垃圾桶的标识、颜色都应该统一, 方便市民投放。

“由历次分类方式的调整可以看出, 垃圾分类方式的改变, 其实是由垃圾末端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能力决定的。随着末端处置技术的不断提高, 分类标准也会相应调整, 将出现更多的专项分类品种, 是大势所趋。”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要想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 与末端处理技术的提升息息相关。

末端处理与分类的矛盾

自2011年5月起, 上海推行“百万家庭低碳行, 垃圾分类要先行”政府实施项目, 3年来, 已有超过120万户上海居民参与了干湿垃圾分类。至2012年底, 共有1580个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干湿分离, 200个企事业单位、100所学校、100个机关、100个菜场、50个公园完成垃圾分类收集处置。

但有市民反映, 尽管垃圾分类形势大好, 但运输过程中却存在混装运输的情形, 使各种垃圾经过分类后很难进入不同的资源回收产业中, 前期的分类也成了虚设。

对此,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废弃物管理处生活废弃物管理科科长李雅芳明确表示, “上海的垃圾分类, 后续收集及利用渠道分工明确, 不可能产生分类之后再混合的现象。垃圾分类开展至今, 我们虽然接到投诉, 但经查, 未发现一起后道混合现象, 投诉通常是市民未看到二次分拣而产生的误解。”

据了解, 上海市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有着严格的工作要求, 要求各区县环卫部门配置与源头分类需求相适应的分类收运能力, 落实分类收运。分类后垃圾的混装混运, 是对环卫考核一票否决的项目。上海市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处置体系正逐步完善, 针对废旧衣物、玻璃、有害垃圾、湿垃圾等, 分类后有了较为明确的处置流向。

然而, 即便杜绝了混装运输, 有专家表示, 垃圾分类与其末端处理仍然存在矛盾。据资料显示, 按我国2004年发布实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 如采用焚烧来处理垃圾, 可以分为可回收物、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如采用堆肥来处理垃圾, 按可回收物、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目前, 上海的垃圾分类方法很显然在终端选择堆肥做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 厨余垃圾占垃圾总量的一半多, 而其他垃圾约占两成, 经过分选后, 可燃部分用来焚烧, 惰性部分送去填埋。也就是说, 现在上海的垃圾分类方法, 要求终端建设大量的堆肥厂和少数的焚烧厂。”专家对此分析。

该专家还表示, 如果市民在前端做成了垃圾分类, 末端没有大量堆肥厂来承接厨余垃圾, 或者环卫部门已经制定了垃圾处理设施以焚烧厂为主的规划, 决定用垃圾焚烧厂处理全部垃圾, 都会让前端的分类白费功夫。

此外, 据了解, 在垃圾中占比极大的餐厨垃圾的末期处理, 目前在我国仍存在法规和技术问题。“耗氧堆肥技术虽然简单, 但鉴于是垃圾堆出的肥, 目前农业部门始终没有对这类堆肥发放合格证;厌氧处理技术在西方发达, 但中国餐厨垃圾油水多盐分多, 西方技术直接引入中国, 不太适用。”某业内人士表示, 对于垃圾的末端处理技术, 目前很多都是实验室技术, 无法进行工业生产, 直接影响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成效。

人口结构与认同度制约

“98.9%的市民愿意进行垃圾分类, 不愿意的仅占1.1%。”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67.6%的市民表示, 上海已具备相应条件推行垃圾分类。

而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完成的《关于优化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机制的若干建议》则显示, 在上海市部分小区, 60%的垃圾分类是靠专职人员的二次分拣完成的, 居民主动参与分类的热情不高。

为何市民纷纷表示乐意参与, 但实际上参与却不够?据记者调查, 小区垃圾分类是否能推行下去, 与小区人口结构、小区规模、社区干部工作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

“多年的生活习惯难改变, 所以自主性还比较低。有督导的时候, 分类效果明显就好, 但往往过一段时间, 乱丢混丢的又多起来。”某小区清洁工小杨说, 还是应该加强宣传, 强化意识。

记者了解到, 上海的普陀区绿洲公寓目前在垃圾分类上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际上, 其在十多年前就开展过垃圾分类工作, “1999年第一次试点, 区里为其配备过一台当时技术相当先进的厨余垃圾处理机;2008年第二次试点。这两次试点, 后来都不了了之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负责推进绿洲公寓垃圾分类工作的“爱芬环保”工作者宋慧讲, 2012年5月, 爱芬的工作团队再一次推进绿洲公寓垃圾分类工作。这一次, 吸取了之前政府部门和居委会的经验教训, 用时6个月, 爱芬进社区宣传、动员, 并进行硬件改造, 随后于2012年11月12日才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1个月后, 该小区垃圾分类参与率也只不过达到70%, 垃圾减量率提高到46%。再过了6个月, 垃圾分类减量率提高到了59%, 这就是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认同度后的效果。

另一处小区, 上海闸北区的扬波大厦垃圾分类更是已达11种之多, 垃圾中80%以上的可回收资源得以回收。为何能有这样的成效?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该小区只有两栋楼, 仅一百多户, 住户主要为教师、干部、知识分子和七浦路市场企业主等, 规模不大, 人户分离现象少, 由业委会自我管理, 因而效果显著。

而在规模较大的新航域社区, 垃圾分类则因人户分离现象多, 不易管理, 推进困难。当地物业表示, 有10%以上为非法群租, 由于居住者成分复杂, 在管理上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你能让群租客、二房东来听垃圾分类讲座?他们不进行高空抛物就谢天谢地了。”

为了进一步吸引市民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 今年4月, 上海市政府首次提出, 要探索垃圾分类的“上海模式”, 其中包括借助绿色帐户等形式, 以正向激励为主,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上海去年已在静安、松江、黄浦等区域部分社区试点“绿色帐户”激励机制。2013年底, 上海人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自2011年的0.82公斤降低到0.7公斤, 今年将把试点拓展到全市范围的20万户居民。

在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的向新小区, 记者看到居民的绿色帐户是一个钥匙圈上的条形码。居民王女士兴奋地介绍道, “垃圾箱旁的志愿者会检查分类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 就用扫描枪扫一下钥匙圈上的条形码, 攒下10分, 早晚丢两次垃圾, 可以各攒10分;积分则可以兑换生活用品, 去年就用积分换过牙刷牙膏和保鲜袋, 听说今年还有机会换体育馆里的乒乓房使用时段呢。”

这种方法也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称赞, “应该多拓展这种活泼的方式, 吸引市民自主进行垃圾分类, 同时也要进一步普及细化的分类方法, 促进分类的落实。”

汲取经验, 奖惩结合

对于上海如火如荼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 众多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许多建议, 并希望可以更多汲取成功地区的分类经验。

有专家指出, 上海市垃圾分类的机制设计不够完善, 只有奖励, 没有惩罚。台北对分出的玻璃、有害垃圾、报纸等不收费, 分不出的则需收费, 最终市民越分越细, 从而使整个机制得以良性循环。而上海市短期内征收居民生活垃圾处置费的条件尚不成熟, 目前以正向激励为主的推进机制, 虽然提出了“个人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 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但从未实施。

还有业内人士称, 实施方面可以向日本学习,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学校、社区、家庭、企业等进行环境教育, 有些地方政府开始推行“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粗分制度。在此基础上, 各地方政府开始实施详细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每个地方设立多个垃圾回收点, 每个回收点在固定时间回收固定类别的垃圾, 居民需要从地方政府购买专用垃圾袋, 并且从小学开始普及垃圾分类教育, 使民众在2000年左右形成垃圾分类习惯。

12.垃圾分类处理 篇十二

一、引言

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目前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主要方式仍是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这必然要带来垃圾污染、资源浪费和垃圾处理场地紧张等问题。垃圾分类回收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出路。其中,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已有多年,而且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中国城市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可以参考这两个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垃圾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最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促进废品的回收利用,以提高垃圾的资源化水平。彭述刚(1999.4)指出要改善我国城市卫生情况:1.必须做到促进公众的广泛参与;2.通过经济手段规范公众行为;3.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处理以减少垃圾存量。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厦门、杭州、桂林8个城市,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工作,其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

发达国家从1970年代开始,就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孟帮燕、唐龙(2010.11)提到日本以立法为基础的垃圾分选模式,一是构筑严密的垃圾回收组织体系,确保完成该项工作的人手;二是制定具体的垃圾回收细分目录;德国采取市场化的垃圾分选运作模式,积极推行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在垃圾处理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也充分调动企业的力量,市场机制在垃圾的分类处理中得到充分运用。此外,周宏、涂晓玲(2007.4)也提到日本强调立法,通过法律明确列出需要处理的垃圾种类,并明文规定垃圾处理主体和处理方式等问题;德国侧重于发挥行业协会在垃圾处理中的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力量来推进垃圾的分类和处理。王燕、施维蓉(2009.2)提出1.完善的法律法规,2.构建管理体系,3.对垃圾控制源头,分类回收和处理,4.垃圾处理等级,5.环保儿童教育。本课题试图借鉴德、日两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经验和政策,并结合中国国情,寻找一套适合中国的垃圾回收处理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要寻找一套适合中国的垃圾回收处理的方法,首先,要了解影响城市居民对

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认识的因素。如刘海燕、韦新东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到,居民对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的认识,主要与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居住楼层有关。苟剑锋等(2004.12)的问卷研究中提到实行垃圾处理的收费可以促进垃圾合理回收和利用。如美国采用对容器征收押金的瓶子票据,来促成人们养成重复使用的习惯。而日本强调立法,通过法律明确列出需要处理的垃圾种类,并明文规定垃圾处理主体和处理方式等问题。王燕等(2009.2)提到德国生活垃圾处理走在世界前列,是与其较高的国民素质及全方位的环保宣传教育紧密相关。田忆凯等也提到在日本从小就重视对儿童的环保教育。所以毫无疑问提高国民素质,经行环保宣传是提高环境水平的重要手段。此外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经过提炼后,用于中国是很有必要的。

结合上述理论依据,设计问卷。城市居民小区上门经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杭州市区的居民小区,根据小区居民结构的不同分为三类:一类为小区居民为本地杭州户籍为主的住宅小区;二类为小区居民非本地户口为主的住宅小区;三类为单身公寓为主的住宅小区。这些小区住户由于生活习惯、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和婚姻状况的不同对所反应的问题也不会相同。此外,杭州曾被评为全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杭州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比较高,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在杭州经行试点,与其他城市相比更能被城市居民接受。

四、参考文献

[1] 彭述刚(1999.4)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的国外经验及启示

[2] 孟帮燕、唐龙(2010.11)日本、德国的垃圾分选模式及其启示

[3] 周宏、涂晓玲(2007.4)日本生活垃圾的管理及处理

[4] 王燕、施维蓉(2009.2)德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现状及启示

[5] 苟剑锋、曾正中、张明泉、赵转军(2004.12)兰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居民认知度调查分析

上一篇:37经典中英文电影对白下一篇:最美村官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