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差生的自白专题(精选8篇)
1.一个差生的自白专题 篇一
一个青年教师的自白
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我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那样动人。我爱草的绿色,花的芬芳; 我爱山的挺拔,水的清澈;
但我更孩子天使般的脸庞,水晶般的梦想; 于是,我作了这样的选择,于是,我定了这样的终身。也许有人会说 教师太平凡,忙忙碌碌,默默无闻。也许有人会讲 教师太辛苦,夙兴夜寐,风雨晨昏。
然而,我要骄傲地告诉他们: 我无怨无悔,一诺千金;
在这里,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在这里,我的生命得到了延伸
我变成了太阳,给大地送来了清晨,我变成了雨露,给田野披上了绿荫,我是崇高的丰碑,矗立在孩子的世界,我是神圣的色彩,涂上了童年的底蕴。就这样
在别人的生命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在别人的成功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欢欣。我的双手,捧着孩子的夙愿,我的肩头,承担着父亲的责任,我的耳畔,激荡着民族的呼唤,我的双脚,紧跟着时代的追寻。我愿意每天
夹着开拓的笔记本,把生命的田野耕耘,我愿意每年
带着跋涉的旅行包,向着崭新的生命挺进!这就是我
一个青年教师的自白
一个新时代的——教育人!
2.一个差生的自白专题 篇二
有时候面对一些需要关爱与帮助的人, 我们也不禁会产生纠结与疑惑:施与关爱是否反而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应该选择帮扶还是漠视?其实, 生活中有很多此类小事, 我们也常常出现这样的“纠结”, 比如傍晚拖着一身疲惫下班回家, 坐在好不容易等来的座位上, 刚刚轻松了一下, 一位老大爷上车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按照常理, 尊老爱幼是最基本的道德, 为老人让座是理所应当的。但从自己的角度讲, 一天的疲惫、等座的无奈、N站之后的抵达……真的不想再站起来了。看着旁边的老大爷, 起身与不起身之间, 心里的那种纠结我相信很多人都懂。
然而, 去年参与的一次活动触动了我。一位在贵州支教的女教师在网络上呼吁, 希望他们的学生能去上海世博会看看。我们公司就策划了一场“圆梦世博”车主爱心接力的活动。从贵州黔西县起拔, 我们组织了沿途六地的车主, 通过接力的方式, 将贵州朴素小学的几名贫困学生, 接到上海观看了世博会。
精彩的世博会圆了孩子们的世博梦想。后来, 与我一同行走的学生涛涛对我说, “于叔叔, 我从来没出过县城, 也没坐过汽车, 这次却看了上海世博会。我不会忘了你们的。”
这种话从一个小孩子的嘴里说出来, 那么真诚。我还记得他说话时的那种眼神, 透着真心与感激。这种感觉触动了我, 我突然发现, 对别人施与关爱和帮助, 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义。
其实, 实现孩子们的这个小愿望, 对于我们来说简单、平常。而对孩子们来说, 又显得那么珍贵和值得收藏在记忆中。一路上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和打闹, 我的疲惫也烟消云散了。活动结束后, 在送孩子们去机场的路上, 我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们。
因为“圆梦世博”, 点燃了我和同事、以及车友们的爱心, 让我们深感帮助别人的幸福, 在当时也点燃了社会的一股爱心洪流。其实, 公益和爱心就是如此简单, 我们只需举手投足, 就可以帮助很多人,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今年4月, 我再次前往贵阳素朴小学, 代表我们公司向孩子们捐赠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学习用品。我再次见到涛涛, 他远远看见便高兴得大喊:“于叔叔!”眼神里有止不住的兴奋。这一次学生代表向我讲述了大山里的渴望, “作为一名贫困山区的孩子, 在大山深处, 我们只知道太阳从山顶升上来, 再从山的另一边落下, 在山的那一边是否也有太阳?在童年的梦里, 我们是如此渴望走出大山, 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听到这, 感动之余, 更想尽自己的能力多帮帮他们。我凑到孩子们中间, 尽力向他们描述大山外面的世界, 每个孩子的眼中都闪烁着满满的好奇与兴奋。现在, 我与涛涛一直保持着联系, 我会一直尽我的一点力量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这些对我来说是平凡的, 对他们来说却是感动的。我想, 也许因为我们的举手之劳, 却让很多人有了梦想启程的勇气。爱心与帮助不在于大小, 在于行动。公益, 并不仅限于捐款。小小的善举, 并持之以恒, 就是行公益路。
而作为一名公关人, 我觉得更有必要做出表率。作为不同企业组织或机构间沟通或者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我们的公益之举, 将带动更多人的参与。公益之路, 漫漫且修远, 但靠一个人的力量, 就算是富可敌国, 也不可能救助所有人。公益, 更多的意义是倡导一种风尚、鼓励一种善举、营造一种氛围, 从而建立一种机制。一滴水能映照太阳的光辉, 无数爱心便能温暖世界。
3.一个“惯三”的自白 篇三
杨素自嘲地说:“我就是传说中的‘惯三’,老婆们人人喊打的角色……”从18岁起,她就不断与已婚男士有感情纠葛,这一次,恋人大她十岁,有妻也有女。但她自认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两人之间并不存在金钱关系。她喜欢的,是男友从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十足呵护。只是,男友永远不可能做到像真正的丈夫一样,日夜陪伴她身边。
同龄未婚男,在她看来未免轻浮幼稚。而已婚男,却永远给不了她渴望的家庭归属感。
【对话一:已婚男有温馨和睦的家庭?】
杨素:“我正在扮演第三者的角色,但并不想破坏别人的家庭。只是我到了适婚年龄,希望有个家。
栾静媛:“能谈谈男友哪些方面对你具有吸引力吗?”
杨素:“他大我十岁,有个女儿,念初中,长得很像他,他对她很好。我跟他交往两年多,喜欢他沉稳体贴,有分寸的男人总能让我感觉温暖,但他却有一个外人看来温馨和睦的家庭。”
栾静媛:“为什么会产生有一个外人看来温馨和睦的家庭的概念呢?”
杨素:“一次他陪妻子逛超市,和妻子推着手推车出来,两双手,一左一右地握着推车的把手,还不时交换下眼神、说句什么。然后他弯下腰拿出外套给她披上。其实头天他就给我说了要陪妻子逛超市,但我就是忍不住想去看。看后我心里又发酸,为什么不是我站在他旁边?”
栾静媛:“方便聊聊你的初恋吗?”
杨素:“18岁谈第一场恋爱,包括当时的男友在内,此后都是已婚男。也遇到败露后被对方妻子找上门羞辱的情况,但我似乎无法逃离爱上已婚男的命运。”
栾静媛:“那你清楚在感情上,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吗?”
杨素:“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人妻,为人母。但我总在充当招人恨的第三者,而且还是‘惯三’。单身男人不是没接触过,但他们浮躁、缺乏耐性,很难更深入地交往。”
【分析】
从18岁开始,杨素就不断与已婚男士有感情纠葛,可见其对婚姻的本质缺乏成熟的理解。片面的渴望,导致杨素急于求成,但对如何建立一个家庭却又明显信心不足。
很显然,支持她的动力并非表面上已婚与未婚男士在性格、情商的差异,而是内心深处的隐藏动机——只有成熟的已婚人士、现成的温馨家庭,才能够带来幸福。这个动机让她回避了理智判断,即家庭的组成是两个独立的人点滴努力的结果。即便男友离异与她在一起,她可能还是体会不到幸福和满足。
现实与理念发生冲突,往往是了解自我的最佳时机,可以通过自我审视、问题分析,重新整合情感和物质需求,明白欲望和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因。但,如果在情感认知上对冲突进行趋避,就会被外在不合理的信念和诱惑左右,陷入想鱼与熊掌兼得的两难境地。
【对话二:失去父爱的孩子】
栾静媛:“杨素,我可以知道你的家庭状况嗎?”
杨素:“在我大概快小学毕业时,我爸有了外遇,离开了我和我妈。父母离婚后,我感觉我妈很可怜,虽然我也很想念父亲,但我不想我妈伤心,所以从没有表现出来过。”
栾静媛:“那你和妈妈聊起过这方面的事情吗?”
杨素:“很少,尽管后来她挺过来了,但是她心里的伤肯定还在。所以我一直刻意不提和父亲有关的事,怕她伤心。”
栾静媛:“怕母亲伤心,所以压抑了对于父亲的感情。当时感受到母亲的无助和痛苦时,你怎么做的?”
杨素:“无能为力,想去揍那个第三者一顿都不行。”
栾静媛:“这种想法和感受告诉过妈妈吗?”
杨素:“没有。小时候只是单纯地很想那个第三者失去我父亲的爱,这会让她痛苦。”
【分析】
家庭环境及父母的关系决定人的健康心理和人格。当年正值青春期的杨素,思维情感及心理状态都处在快速迈向成人化的阶段,因而非常敏感。
而遭遇离异这类重大应激事件,父母容易沦陷在个人情绪中,难以给孩子提供释放情绪和表达内心困惑的机会。如果孩子本身的个性是内敛和不善表达的,在这种负面情绪影响下,对成年人事件的片面理解就会内化。
虽然孩子表面上似乎情绪波动不大,甚至还能够主动分担大人的痛苦、安慰母亲。但这往往是一种被迫成熟的内伤反应,已经形成孩童时期的伤害。而这个孩童时期的伤害,显然没有获得及时疏导,使其固守信念不放,伴随着成长进一步强化认知,给改变带来更大难度。
【对话三:和母亲谈谈当年事】
栾静媛:“那恭喜你,你做到了。你承认自己正在扮演第三者的角色,很好。而在‘扮演’过程中你都经历了什么?经历了与已婚男性的感情纠缠,已婚的男人象征——父亲;而你——第三者,最后的结局是——第三者受伤、痛苦。”
杨素:“你是说,我扮演第三者,然后失去他们,让自己痛苦,就等于报复了那个曾经抢走了我父亲的人,是这样吗?太不可思议了!”
栾静媛:“的确很奇特,我们的潜意识有时做出的事,真的需要费一番周折才会发现答案。父母婚变对那时的你而言,最直接的体验是痛苦、无助和愤怒。一个孩子无法真正明白父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当年的负面体验却留在了内心深处。随着年龄增长,当初痛苦的原因被掩盖,可在遇到了面临与异性交往、渴望婚姻和家庭时,幼年的负面情绪则被唤醒,引导你和已婚异性纠缠却难以自拔。”
杨素:“也许吧,我只想改善这样的状态。”
栾静媛:“两个建议。一,和母亲谈谈当年你眼里的父母离异,及对第三者的恨,还有你眼中母亲的痛苦无助,这些是幼年的你的判断。而事实究竟是什么,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听下母亲怎么说;二,尝试联系父亲,看看他的真实态度,然后告诉他,你想他。
【分析】
我们最初的感情模式,是来自儿时在父母关系中的习得。父母离异致使杨素在成长过程中父爱缺失,成年后,一方面在已婚成熟异性身上找寄托,另一方面,年幼的她又认定是被第三者破坏了家庭。
这导致在选择婚恋对象时不懂如何建立理想家庭,潜意识里又隐藏着报复第三者的动机,通过自己化身为第三者的方式,寻找第三者被伤害时的快感。同时灌输自己不破坏对方家庭的概念,又间接达到保护家庭、释放仇恨的目的。
所幸一周后,杨素给我发来电子邮件。一天晚上和母亲聊起当年的事,母亲的愤怒已逝。母亲说,就算没有第三者,价值观不一的他们也是两条路上的人。母亲很感激生活,至少女儿健康长大。至于父亲,杨素偷偷给他拨了电话,只一声“喂”,就传来父亲的哽咽。杨素说这应该就是内疚吧,她已经很满意了。
专家观点:“惯三”应摆脱依赖心
我们身处一个物质和情感诱惑甚多的时代,面对诸多选择,很多人的感情无所寄托,前途未卜。
“惯三”是一个价值观骤变的社会现象,一些男人将包“二奶”视为宣扬实力和拥有地位的象征,而“惯三”却通常看轻个人能力、好逸恶劳或好高骛远,或感情方面有情结,依赖心理严重,往往容易轻信已婚并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男人难易兑现的承诺。
尽管已婚男性无论在经济能力、社会阅历、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比有依附心理的女性经验丰富,但不论有意无意,让女人陷入第三者的尴尬境地,就已对女性缺乏起码的尊重,也就更谈不上对其未来和人生承担责任了。
4.一个演讲者的自白 篇四
一个演讲者的自白 - 读后感 2
位置 可能因为刚工作时,入行导师的影响,我习惯在站在屏幕前讲,如果让我坐着讲,会觉得气息不太通畅,说起来不够自信。 由于我面对的环境一般都是普通教室,一排一排的座位,或是会议室一张大桌子,围着很多人,如果坐着的`话,有些人会看不见了,这种感觉不太好。 如果我是听众,有个人坐在电脑后面讲,而且只看着他的电脑屏幕,我估计不会太集中精力听他讲,而是去看屏幕的ppt演示,如果是这样还需演讲者吗,只要把ppt打印出来分发给大家就好啦。 如果只是站着讲,却还是站在电脑后面,两手杵着桌子,呵呵,那说明我还是有点紧张,而离开桌子讲,要翻页的时候再回来会让我的演讲被打断,我曾经给boss翻过ppt,他讲我翻,也是因为他意识到如果自己翻会影响讲的效果,这时就需要遥控器了,有了遥控器,就可以比较自由的走动和不同方向的听众接触,远离电脑。 我有一个遥控器,是那种可以插到电脑的pc卡插槽保存的,用的时候拿出来,插到usb上使用,现在还在用的5年前的T43,一个原因就是这个遥控器可以插进去,现在笔记本很难找到当初那种比较大的pc卡插槽了。 比喻 人们总是更容易理解自己身边的东西,对于定量管理,数据分析方面的这种抽象的概念,如果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做比喻则更容易让人理解,其实业内很多时候会把数据分析和做饭相比较,或者把CRM比作一段如何开始并维持一段恋爱关系,也是这个道理,除了容易理解,人们对于找出不同事物中的相同点总是会会心的一笑:“有意思”,这无疑为你的演讲增添了很多乐趣。
5.一个乡镇公务员的自白 篇五
春节已经过去了很久,但王磊光博士授权识局发表的《博士春节返乡记》引起的举国关注依然历历在目。再次感谢王磊光博士。
今天,识局授权发表王磊光博士的又一篇文章,这是其与一个乡镇公务员隽儿的对话而写成的内容。读完或许对于这个群体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识局君也有几个同学当年被作为选调生在乡镇做了几年公务员,感触和隽儿颇为类似,都有点想逃离的感觉。识局微信公共账号后台也有读者提醒要关注乡镇公务员这个群体。所以,今天,推出这篇文章以飨读者。(本文略有删节)
九年前,我认识了隽儿。那时她正在重点高中读书,不是十分刻苦,但在班上总能保持中等偏上的成绩。在大人面前,她话不多,有几分羞涩。她有着敏锐的感受力,热爱写作,文字优美。与她接触,你便会感觉到,她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女孩。
隽儿出生在一个山区县城,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家庭条件优越。“比起农村孩子,我很幸运,但是比起我的那些大学同学,他们很多是生长在大城市,就要差很远了。”当我再次见到她时,她这样说起了自己的家庭。“我爸是干公安的,高考报志愿时,他把我填报的师范院校改了过来,要我报公安院校。——其实,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因为我喜欢跟孩子打交道。我觉得吧,老师,还有医生,是两个特殊职业,是真正关乎民生国本的。结果呢,大学毕业那年,我报考公务员,还真考上了,然后就来到了这个鸟不下蛋的地方,在镇政府当科员。规定总是跟年轻人过不去,要求应届毕业生在基层必须呆满两年。”
“看来,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是很满意?那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考公务员?”
“等到大学要毕业时,就业非常难,我们那个学校大部分人都在考公务员。家里人对我督促得很紧,就这样,我考上了。我当时的理想是,考到我男朋友的城市,当公务员;跟他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我男朋友有大学文凭,但其实不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因为是退伍军人,考公务员比我容易,他考取了他所在城市的政法干警,不能离开当地,结婚的房子也在那里。结果,我考到了这里。
而且,我之前并不知道乡镇机关的含义,报考的时候也根本没多想。当时就想着,只要是个公务员,总不会差的。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把当公务员作为最高理想?甚至我还觉得,乡下有好山好水好风光。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叫农村。整个镇政府养着30多个人,就我年纪最小,成天被他们当奴隶使唤。早上起得最早,烧开水,打扫各个办公室的卫生,然后接听电话,通知会议,复印材料,做会议记录,管理公共财产等等。晚上睡得最迟,要去完成领导布置的新闻稿和总结类的文章,全是歌功颂德,其实哪儿来那么多丰功伟绩啊!全是官样文章,——我现在真是讨厌写东西啊!其他人,平均年龄45岁以上,什么事也不做,总在倚老卖老,成天就在那里喝喝茶,上上网,翻翻报纸,或者干脆不来。很多人就是寄生虫。比如这里有一个40多岁的女的,他爸以前是个小干部,她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先是在政府打杂,后来却转成了公务员,每天来政府溜达一圈就走了。大家的工资也不高,但大多数人有车,成天开车上班,还动不动出去旅游,也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你说,在这样的地方,有什么前途?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明白。”
“关于你在乡下的见闻和感受,能展开谈一谈吗?”
“农村的问题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比如说老人吧,太悲惨了,经常有老人死在家中尸体发臭,还没有人去管。中国的农村永远都这么可怜,永远都比城市穷,而且差距是越来越大。镇除了利益还只有利益。比如说吧,国家给这个镇拨了十万扶贫款,结果到村里只有七万,镇政府拿走了三万,莫名其妙地拿走了三万,还有,你根本搞不懂他们是怎么样将非法收入转为合法收入的。只要上面有钱拨给农民,就会被盘走一笔。上次镇政府以某村要修补一个水库的名义申请钱,上面拨了好几十万,实际上,那个水库根本没有修补,国家的钱就这样被瓜分了。上面来的各种款项,层层克扣,真正贫困的很少能享受到补助。镇长书记一年的正常收入可能就在四万多,但事实上,他们的收入大得很。(识局君注:资金被“雁过拔毛”的现象的确比较普遍,根据此前新华社对危房改造资金的报道,克扣资金的有村干部,也有乡镇干部。)
还有,我去年负责了一个雨露计划,就是专门帮助贫困大学生的计划,镇政府这群人懒得很,把所有事都交给我做。镇政府不是有好些人的子女正读大学吗?于是乎,他们都给自己的子女申请了,而许多真正需要照顾的,得不到照顾。”
“面对这一切,你愤怒吗?”我问。
“我愤怒他们什么事都交给我做,自己什么也不干!就知道欺负年轻人,总喊着什么年轻人就应该多吃苦。年轻人吃苦是可以的,但就该这么被你们糟践是吧?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渎职找借口!我敢说,这里的人,出了镇政府,去社会上就是废物。有些普通科员不是嫌工资低,跑出去打工吗?没出一个月,就回来了。为什么?在政府呆久了,根本适应不了外面的苦日子!”隽儿越说越激动了,“好几次,我都想着辞职不干了,但想到外面的工作也不好找,还是硬着头皮留了下来。也曾想着去考编制当老师,但是,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只见过纷纷放弃教师职业去考公务员的,没见过公务员辞职去当老师的。我们的工作毕竟比做老师轻松多了。在这里,你想来就来,想不做事就可以不做事,在外面,一天八个小时,还要加班,他们这群寄生虫怎么受得了!我上周就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不会扣工资,理由是我病了,事实上,是我失恋了。我的男友,现在应该称呼前男友了,为了工作的升迁,背着我去找了一个比他年纪还大的女人,那个女人的父亲是领导。你看,一个很好的人,很快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社会真是个大染缸啊!
“你问我贪污腐败愤怒吗?愤怒有什么用!我能改变什么?你愤怒有个毛线用!我们跟社会过不去,社会就会跟我们过不去。我受不了这种环境你晓得吧?我都看透了,我学不来厚黑学,只能洁身自好,在这里卑微地生存,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
我只得无奈地苦笑,问起她今后的打算。
“我一定要考走,就算为了下一代,也不能留在这个大山坳里。好些人给我介绍男朋友,我都拒绝了。这是个恶心的地方,我一定要考到城市里去,至少是个地级市。”隽儿非常坚定地说,“你不知道,这里人的素质要多低有多低,简直就是野蛮。昨天早上,我在小饭馆里点了一碗面,结果一个大男人进来,直接端走了我的面,说是他饿了,先吃。我已经是第二次碰到这种情况。还有一次乘车,天很冷,窗边的男人竟然把窗户整个打开,我身边的女人实在受不了,就去把窗户关上了,结果那男人破口大骂,还要打那女人,连我也要打。你想吧,长久地呆在这样的鬼地方,我真的会发疯的。
像我这个年龄的女孩子,都是经常出入于商场,经常外出旅游,而我呢,每个月的工资不到1500,还要扣除餐费、报刊费,以及上面按定价摊派下来的各种书籍的费用。去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单位只给报销培训费,连餐费和路费都得自己掏。每年从十一月份开始,单位就停发工资,快到过大年时,一连发几个月的工资,一直发到二月份,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大笔年终奖呢!对于我们这些无职无权的人,公务员的工作就是给人一种虚假的幸福感!你看我弟弟,今年刚大学毕业,进了个大公司,年薪就有十几万!”
隽儿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但乡下行政生活的百孔千疮已让她纯洁的心灵蒙上了沙尘,乡下的环境让她的日子充满了挣扎。或许,我们都很困惑,到底是隽儿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生活,还是社会生活本就如此?如果我们说,生活原本不是这样的,那么它是什么时候才变成这样的呢?
“逃离乡下,定居城市”已经成为隽儿当下唯一的的理想。我想,凭借她的聪明,在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实现这个理想的。但是,对于那些无数的农村青年,他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没有富裕的家庭作为后盾,更没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让他们得以安定,而家乡又养不活他们,他们又能向何处逃离呢?
谈话结束的时候,隽儿问我:“你当作家,写的这些能引起上面的重视不?”我讪讪地说,恐怕不能。“那你还当作家搞啥子?你只能写,不能改变,有啥子用?别人也就看看,好点儿的会在心里泛起点涟漪,过后该怎样还不是怎样!”
6.《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个人感想 篇六
A09营销 张瑞 090802123 观看了影片《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之后,印象颇深。
影片中的女主角瑞贝卡就像是一个被诅咒了的女孩:当一个女孩失恋的时候,需要面试的时候,需要感受温暖的时候,需要感受人们尊敬的时候,需要上电视的时候,她的内心深处都会蹦出来一个声音对它说,“你需要XX。”然后她就会冲进一家商店,为自己买一堆化妆品,买一条丝巾或一件裙子。瑞贝卡深知自己的这种购物冲动一时难以戒掉,并且只会更加加深自己的债务危机,所以在失业之后丽贝卡向往已久的Aletle时尚杂志投递了应聘资料,可是却误打误撞的凭借一篇从女性购物的角度解释投资学的文章进入了金融杂志社。可是讽刺的是,在她引导比别人如何理财的同时她却把自己的账单藏在床下。
即使瑞贝卡成名了,她也不得不面对她沉重的经济负担。在面对史密斯先生追债与Aletle的工作机会时,瑞贝卡选择了谎言,然而却因此失去了与苏西的友情。但是在父亲与好友的帮助之下,瑞贝卡终于通过变卖衣物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但是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消费在某些人某些时刻而言,并不是只是出于需要,也可能是出于其他心理,甚至是出于习惯。丽贝卡参加完会议之后,在路上捡到了一张打折宣传单之后,就毫不犹豫的奔向目的地,并在商场里为了一双打折的鞋子和其他顾客大打出手。其实这个血拼的场景并不是编剧构想出来渲染剧情的,而是当时商场的真实镜头。由此可以看出刺激消费者购物的因素也不在于商品本身,也有可能是价格的降低。
也许,瑞贝卡的故事在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看看我们的周围,看看我们现在种种的杂志,媒体正在灌输给我们的观念,想想银行的各种广告,想想在中国,办张信用卡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容易的事,其实你就会发现,中国的今天,正是美国的昨天,而今天美国的丽贝卡,也正是中国未来的一代年轻人。所以,我个人对购物狂,其实是没有什么责备之心的,他们充其量只是内心脆弱的牺牲品而已。
处于大学生活的我每天奔波于看似并不繁重的专业课程,对人生的迷茫,对人生目标的取向已被这沉重的社会压力所压迫。有人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对于我们这些多如牛毛的大学生来说,前面的道路荆棘密布。最近看着校园里大四的学长学姐拖着沉重的行李离开校园的场景,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祈祷着为他们祝福,也数不清有多少次难过得想要掉下眼泪。
7.一个差生的自白专题 篇七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1986年,乾丰的董事长管仲海毕业分配到国营企业沈丘县暖通设备厂工作,先后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等工作。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近10年,管仲海也从生产一线走到了市场前沿,整个行业的情况及国营企业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这是个前景广阔的产业,必须要打破行业桎梏,认清形势、统一发展意识、大胆决策,管仲海决定投身这个行业,跳出来自己干。
1995年2月,经历了国企改革,乾丰的前身河南恒春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在原厂的基础上开始组建。管仲海回忆说,当时启动资金仅有50万元,30多名员工,一边要租赁厂房,一边购买设备。全公司仅有2台冲床,5台电焊机,生产简单的手工焊散热器。打破先前的用人模式,大胆高新聘请技术人员,建立企业的产品研发中心,并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结合中国实际供暖环境,开发我国自有的散热器。2001年,乾丰成为国内首家开发出钢制3-7柱系列散热器的企业,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至此,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开始猛增,企业年产值、利润均较以前翻了一番还多,企业发展有了转机。
2005年经过扩大规模,管仲海组建了河南乾丰散热器有限公司,使企业初步走上了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之路。2007年,乾丰投资5 000万元建设60 000平方米的新厂房,旧貌换新颜。2008年,乾丰成功开发出高大空间空气处理系统。2009年,乾丰建设了高大空间空调系统实验室。2010年,乾丰成功开发出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依靠科技创新,乾丰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在高大空间暖通空调领域里,崭露头角、成为翘楚。
“求高求大”的发展战略,让乾丰步入了“滚雪球”式持续迅猛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乾丰被授予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河南省暖通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乾丰荣获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纳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并获得国家高大空间空调制冷设备生产许可证。2014年,乾丰建了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检测实验室……
大浪淘沙,方显本色
乾丰散热器通过多年的发展,结合散热器的发展方向和使用环境,在不断提高效率,提高舒适度的同时,将围绕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不断提高散热器的耐用性,调整技术结构和自身组织结构,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让乾丰散热器在同类产品中形成鲜明的高耐用特色,把乾丰打造成中国暖通行业的精品。这是乾丰进军暖通市场的“行军口号”。
以人为本兴企业,乾丰深深懂得,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竟争。在当今社会,谁拥有人才,谁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金钥匙。乾丰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为了吸纳人才,还开设了人才招聘网站,面向全国吸纳人才。为了实施人才本土化,集团公司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曾多次聘请专家、学者到公司讲学。“用事业激励人,用温情感动人,用待遇留住人,为员工创造一个能够充分施展才能的环境和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倡导“团结、务实、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营造出团结友爱、温馨和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
这一路坎坷走来,乾丰的路走得并不平稳,但每一步都脚踏实地。在乾丰展品馆里,有满满一面的荣誉墙,各种奖杯和证书。特别是色彩艳丽、琳琅满目的产品打破了钢制散热器呆板冰冷的形象。多年来乾丰凭借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活力,荣获了中国暖通设备行业十佳品牌、中国采暖散热器知名品牌、中国绿色环保节能建材产品、中国钢柱散热器产品创新奖、中国建筑金属结构科技创新企业等上百项荣誉称号,不仅是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还是《国家钢之采暖散热器标准》、《国家采暖空调系统水质标准》、《国家铜铝复合散热器行业标准》、《焊接作业厂房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编制单位,并拥有国家级暖通设备工程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
乾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品研发与功能研究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学术优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设施优势,在高大空间暖通空调领域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的高等院校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建立多个产学研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相继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管六柱散热器、钢制扁管对流散热器、钢制搭接散热器、一体多排搭接散热器、钢制D型管三柱散热器、新型暖风机配风叶片、导流翅片管复合式散热器、高大空间空气处理单元等20多项专利产品,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7项。
如今的乾丰,已是中国民用采暖散热器及工业厂房采暖领域,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暖通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产品、全方位服务的公司。产品涵盖采暖散热器、高大空间空调系统、燃气采暖系统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拥有暖通制造业最大的客户服务体系。同时,乾丰公司也是最早把欧洲的采暖理念引进中国的企业。乾丰以其绝对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优秀品质,在客户心目中将知名度、美誉度上升到极高的忠诚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典范,在国内、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
顺应时代,节能降耗
其实,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号召,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乾丰早在2008年6月就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使之成为公司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成为公司推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乾丰根据多年生产采暖散热器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工艺改造和技术革新,购置节能高效的加工设备,减少生产的耗能问题,目前拥有国内一流的先进生产设备一百多台套。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自动喷涂生产线,喷涂工序在密闭的操作间内进行,所用涂料为环保性涂料,不含二苯、二甲苯、稀酸等有机溶剂,废气为表面喷涂车间产生的塑粉,其颗粒物浓度为28 mg/m3,利用静电吸附装置吸附后通过排气筒排放,收集的塑粉颗粒物重新利用,废气排放浓度为0.028 mg/m3,远低于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乾丰先后投入220万元建立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过的水可以进行循 环利用 ,通过处理 的废水排 放浓度满 足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A标准的要求。生产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剪板、切割、金加工产生的金属废料,塑粉废包装材料和职工生活垃圾。金属废料作为废品外卖,塑粉废包装材料送生产厂家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处置,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做到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切管、冲压、修整工序等高噪声设备经隔声减振、厂房加装隔声板降噪后,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并加强厂区生态绿化,使厂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
如果没有了解过,关于高大空间的概念,初次进入高大空间实验室里,那种空间的震撼着实很让人吃惊。乾丰的年产2 000台高大空间空气处理单元项目,选材严格,优先选用先进的高效节能设备,生产设备采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用人少、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和节能效果显著。
项目实施后,所生产的高大空间空气处理单元设备,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控制了空气温度梯层,解决了温度分层耗能问题;二是使用时不用风道,减少能量损失;三是可以对热空气进行回收,环保节能;四是节省地面空间,安装维护方便;五是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配风装置能自动调整送风角度,覆盖面积大,吹送距离远,人体无风感等优点。
以QFNL-58型高大空间空气处理单元为例,一台覆盖面积500 m2,与普通空调覆盖同样面积相比,平均每年使用180个工作日,可节约用电71 472 k W,折合为标准煤28 588.8 kg。项目达产后,每年2 000台可节电约14 294.4万k W·h,折标准煤57 177.6吨。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发展,也充分满足市场对新型节能的空气处理设备的需求。形成批量生产后,将有效降低高大空间空气处理成本,为解决大学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暖通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的快速发展。
8.一个归隐者的自白 篇八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属湖北)人,与其兄宗道,其弟中道,在思想家李贽的影响下,创“公安派”,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宗旨,倡导文学解放运动,号称“公安三袁”。袁宏道是明代最富个性和独创性的作家之一,其小品文最为精妙,并且以尺牍大师享誉文坛。明万历二十三年,27岁的袁宏道出任吴县县令。上任之初,他颇有几分得意,以为从此可以悠游于太湖风光、苏州美景之间,自在地享受山水茶酒的闲情逸致。然而他很快就发现官场生活与自己所想象的生活大相悖离。于是他开始不断写信给友人,诉说做官之苦。他在给友人丘长孺的信中写道:“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拜迎上官,自己这个一县之长成了奴才;接待过往的公差,自己又如娼妓一般,不论对什么人都要笑脸相迎,而且要论人对汤,看客上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治理银库粮仓,自己又要像老看守一样细心周到?此外,自己还要像老保姆一样苦口婆心地去向百姓宣传政策,晓之以理。这对那些一入官场,便如鱼得水的人来说,当然不算回事,但对洒脱狂放的袁宏道来说,真可谓“苦哉!毒哉!”。
袁宏道原以为去做县令,便是吴县名山胜水的主人,可以尽情享乐其间。上任之后,他才知那名山胜水只属于民间富豪、山林隐士以及远近的游客。而自己却整日被公务缠扰,脱身无术,根本无法去他所神往的地方寻找快乐。他在给兰泽、云泽两位堂叔的信中写道:“令所对者,鹑衣百结之粮长,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虮虱满身之囚徒耳。……身非木石,安能长日折腰俯首,去所好而从所恶?语语实际,一字非迂,若复不信,请看来春吴县堂上,尚有袁知县脚迹否?”袁宏道之所好,自然是寄情于山水,醉心于诗文。当他痛感自己做官是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而在做自己所厌恶的事情时,便萌生逃避官场之念,决心要挂冠归隐了。
袁宏道对官场的丑恶看得太多,对做官之苦感受太深,积郁于胸臆间的苦闷与无奈,已非一两封信所能倾诉尽净,于是他在任期之内,多次给友人,给同道写信,描述他当县令的苦状。而每封信中都有穷形尽相的精彩之笔。他在给同为县令的朋友杨廷筠的信中写道:“吴令甚苦我,苦瘦,苦忙,苦膝欲穿,腰欲断,项欲落。嗟乎,中郎一行作令,文雅都尽……”整日拜迎长官,膝盖都要跪穿了,腰都要哈断了,点头点得颈项都要落了,这对那些以做官为至乐的人来说,倒是一个讨好献媚,邀宠固位的良机。但袁宏道却感到身心备受折磨,痛苦不堪。他在给好友沈凤翔的信中写道:“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尤苦,若作吴令,则苦万万倍,直牛马不如矣。何也?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承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然上官直消一副贱皮骨,过客直消一副笑嘴脸,簿书直消一副强精神,钱谷直消一副狠心肠,苦则苦也,而不难。唯有一段没证见的是非,无形影的风波,青岑可浪,碧海可尘,往往令人趋避不及,逃遁无地,难矣,难矣。”做官做得人格丧尽,饱受屈辱还不算,还有那些没证见的是非、无形影的风波,连青山也可以起浪,碧海也可以扬尘,真叫人防不胜防,避之不及。这时的袁宏道,归隐之心已是十分急切了。然而只因他要尽县令的责任,还有一些事未能了断,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来春。他在给沈博士的信中写道:“若夫桃花水发,鱼苗风生,请看渔郎归棹,别是一番行径矣。嗟乎,袁生岂复人间人耶?”当来春桃花盛开,春水潮涌之时,他这位宦海中的“渔郎”,将乘一叶扁舟,归隐故里,到那时,他袁宏道哪里还是人间人,那简直像天上的神仙一样啊!
袁宏道任吴县县令一年之后,一病数月,归隐之心更切,他在给友人管东溟的信中写道:“病来五月,鸡骨支床,面貌如烟,肘指如戟,宦心灰冷,归肠迫切,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不肖行矣!……奈何低眉事人,苦牛马之所难,貌妾妇之所羞乎?不肖行矣!”他给冯其盛的信中以鸟喻人,哂然自嘲道:“夫鹦鹉不爱金笼而爱陇山者,桎其体也;雕鸠之鸟,不死于荒棒野草而死于稻粱者,违其性也。异类犹知自适,何以人而桎于衣冠,豢养于禄食邪?”在池看来,鸟类尚知顺性自适,不爱金笼,不食稻粮,而人却要被衣冠所桎梏,受禄食所豢养,真是可笑之极!也正由于卧病太久,他的辞呈得到了上官的批准。他在给王孟夙的信中幽默地写道:“以官得病,此官苦也;以病得归,此病乐也。”他再三向友人表达自己脱离官场的痛快心情,并对自己以前的谋官之举深为后悔:“乍脱尘网,如巨鱼纵大壑,扬鳞鼓鬣。不唯悔当初无端出宰,且悔当日无端波波吒吒,觅什么举入进士也。”在给聂化南的信中更是显出欣喜若狂之态,他写道:“败却铁网,打破铜枷,走出刀山剑树,跳入清凉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投冠数日,愈觉无官之妙。弟已安排头戴青笠,手捉牛尾,永作逍遥缠外人矣……”此时的袁宏道,把自己比作逃出樊笼的鸟,挣脱网罟的鱼,从此可以回归自然,得享自由,把自己比作逃出牢狱,坐上仙车的人,从此可以逍遥于世俗纠缠之外。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官本位贯穿始终,知识分子除了以做官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之外,几乎别无选择。而自有科举制之后,千百万读书人更是苦读于寒窗,挣扎于考场,以求取功名,换取富贵。袁宏道就是靠读书读出个进士来,而后得以任县令的。这对那些以做官为人生终极目的的人来说,可谓已踏上了仕途的第一个台阶,此后势必要小心谨慎,再接再厉,以求能更上层楼。一些庸官俗吏,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忙着夸官亮职于市廛,衣锦还乡于故里;拜迎长官于道旁,徇私舞弊于暗室。然而,这对鄙弃世俗观念,粪土功名利禄的袁宏道来说,却感到一百个不自在,因此能早日从名缰利锁中逃出来,恢复自由之身,享有独立人格,便成了他在任时最大的期盼。
袁宏道的归隐,不是消极的归隐,他于辞官之后,潜心著书立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小品文,直到四百年后的今天,仍在影响着一些作家,这在中国历代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中,也堪称凤毛鳞角。
【一个差生的自白专题】推荐阅读:
一个乡镇公务员的自白12-18
差生的自述12-31
如何对待班级的差生07-16
对一年级差生的评语12-22
差生的小学生期末评语07-20
给九年级学生差生的期末评语07-02
如何做好弱差生的教学工作论文01-17
差生教研设想06-10
转差生案例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