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版画特色文化 提升学校教育品牌

2024-11-06

发展版画特色文化 提升学校教育品牌(共10篇)(共10篇)

1.发展版画特色文化 提升学校教育品牌 篇一

建设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品牌--以双语为契

机 挖掘个性文化

建设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品牌

------以“双语”为契机 挖掘个性文化

农三师伽师总场中学 李素云

“心系教育,以民为本”。因地制宜,多方探讨,打造品牌,建设特色学校,提升知名度,造福一方子孙。XX年11月25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学校品牌管理高级论坛,感触颇多……伽师总场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汉合一的农三师“双语教学”试点单位。在新的办学理念和农三师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下,伽师总场中学认真地对学校所处的背景、地理环境、学校规模、硬件设备、师资、行政人员、生源、家长以及地方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走访了各级领导、家长对学校总体规划及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各级领导、家长、学生的愿望及社会需求,也看到了我校的良好机遇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我校的发展追求及办学方向----发扬“双语”特色,展示个性文化,把我校由薄弱学校打造成知名学校。

一、以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以及师生员工追求的共同目标、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师 生的精神面貌,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为此,我们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智慧和热情,集思广益、总结借鉴、概括提炼、完善升华,形成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以“教好一名学生,幸福一家人;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为办学宗旨,确立了“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基础扎实、全面发展、个性鲜明、人格健全、习惯良好、兴趣广泛”为培养目标,积极打造“成长乐园、和谐家园、人文校园”三园式学校;以“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发展策略,努力创建师市级品牌学校、兵团级特色学校。

二、以兵团精神为底蕴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用生命、鲜血和汗水铸成的,是兵团事业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精神源泉,是兵团文化的核心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坚持弘扬兵团精神,用兵团精神推进新时期屯垦戍边新的伟大实践。

学校成立了“兵团精神文化历史” 展览室,充分利用场电视台、场广播站、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班级板报、楼道文化、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兵团精神文化知识;开设了《可爱的兵团》课程,并邀请退休老 干部、老职工专门给学生上弘扬兵团精神的专题讲座,收看宣扬兵团精神的影视资料,慰问兵团老职工,开展以热爱兵团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兵团精神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兵团精神、行动上落实兵团精神。

“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核心追求,“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品格,“艰苦创业”是兵团人的历史写照,“开拓进取”是兵团人的时代风貌。弘扬兵团精神,就是要塑造核心价值观、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就是要提升职工素质、推动跨越发展、更好地履行使命。只有牢记兵团历史,使老一辈兵团人的光辉业绩和他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广为人知、代代相传,才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兵团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他们开创的兵团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新时期,只要我们人人都成为兵团精神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播者和弘扬者,积极投身到推动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去,兵团精神就一定能发扬光大,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三、以民族团结 构建和谐校园

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主义安定团结,才能更好地把各族群众团结凝聚到党和政府的周围,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新疆是我国西部边疆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构建和谐新疆,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完善社 会管理,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作为一所民汉合一的学校,民族团结尤为重要。伽师总场中学由校领导带头,进行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教研组与教研组“手拉手、结对子”,相互进行联系、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联谊活动,重大节日互拜活动,大课间共跳民族舞,使同在一个校园里的民汉老师、学生之间加强联系,促进了解,增加友谊,加强团结,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民汉老师、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机会,使我们伽师总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加以宣传,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学校被评为兵团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四、基于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双语”教学工作

作为农三师“双语教学”的试点单位。伽师总场中学在农三师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制度环境:从学前班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小学起始年级直接入模式三,其他班级根据情况组建“双语”班,实行了民汉合校、民汉教师合署办公、民汉教师混合编班、开设“双语班、汉语班、母语班”,学前“双语”纳入学校管理。

师资培训:每周两晚,每晚两个课时,分层次分学科地对民族教师进行“双语”培训,建立教师月考制度,组织“双语”教师汉语学科专业知识和汉语考试,加强校内外民汉教师合作交流及互动,“一帮一”结对子,建立师徒关系,要求每学期教研组内民汉教师互相听、评课不少于15节,实行民汉教师交叉任课,按照农三师校本培训教研五环节,每学期两次汉语课堂大赛,汉语教师参与“双语”教学,引领“双语”教师专业发展,把我校建成为农三师、乃至兵团的“双语”教学示范单位,推名师,建名校!

氛围营造:通过民汉师生每天说一句汉语、班级手拉手活动、汉语作文比赛、汉语歌唱比赛、汉语书法比赛、专业教室布置、收听收看汉语影视节目等实践活动,通过张贴“双语”宣传标牌、名言警句、汉语文化知识半月一次的黑板报等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师生学习和运用“双语”良好的氛围。今年成功的承办了农三师第一届“双语”课堂大赛,并且作为兵团“双语”教学现场会的观摩点。

著名教育学者 朱永新 先生这样描绘他理想中的学校:“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全面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校取得卓著成绩的一个制高点。今后,伽师总场中学仍将一如既往地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与 时俱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开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谱写教育辉煌的新篇章!

2.发展版画特色文化 提升学校教育品牌 篇二

一、创新产学研战略联盟, 推动培罗蒙人才培育体系有效运行。

2010世博年, 培罗蒙总公司为了建设人才高地, 吹响了与高校及大集团战略合作的集结号, 通过创新产学研战略项目给力于企业的人才培育和文化积蓄, 从中提升旗下各品牌的内涵。

1、成立培罗蒙首个男装工作室, 培育高端定制专业技术性人才。

培罗蒙男装工作室, 是该公司首个与高等院校合作的男装研究项目, 7月7日的揭幕仪式正式拉开了培罗蒙西服公司与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共同建设产、学、研基地的“精彩大戏”, 成为培罗蒙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突破口。以此为平台, 校企双方积极探索服装高端定制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为培罗蒙品牌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在合作期间, 培罗蒙派出以培罗蒙西服公司技术部经理为首的专家组, 与学院同学一起实践、一起研究、一起创意, 共同为培罗蒙成为全国男装第一品牌而努力;公司还努力为学院学生创造在南京路、外滩黄金地段上的国际时尚品牌店内进行社会调研的机会, 积极和学院合作邀请世界著名时尚设计大师、一流品牌CEO等进行授课, 共享时尚信息资讯。通过培罗蒙首个工作室平台, 加强了校企双方在设计理念等方面的互动交流, 同时也为培罗蒙现有中青年专业技术员工, 搭建了创新技术的实训基地。

2、引进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增强企业品牌产品创新发展新水准。

为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建设良性互动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机制, 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培罗蒙总公司在与上海商学院校企合作共建的基础上, 2010年在公司内挂牌“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实践教学培训基地”, 为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和指导的机会, 培训最新的服装技术资讯、设计流程以及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同时还以“培罗蒙”命名设立专项奖学金, 激励应用型艺术设计的优秀人才的培养, 为培罗蒙今后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推动企业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3、联手纺织集团强强合作, 为公司业务骨干引入新理念。

为开阔业务骨干的视野, 4月7日, 培罗蒙总公司组织行政业务干部赴上海纺博大厦聆听由法国路威酩轩LVMH集团中国区总监吴越先生所作的“奢侈品市场与世界品牌”精彩讲座。现场还就奢侈品的品牌宣传理念和时装周效应以及如何做好品牌运作、维护和投入等进行了热烈地交流互动。吴越先生充满激情的演讲和独到的解答使与会者收获颇丰。该公司还拟将继续与纺织旗下的“创意园”合作, 紧紧围绕“科技与时尚”的发展理念, 坚定地走高端服装定制之路, 重点发展科技、绿色、品牌、时尚为一体的上海品牌男装, 实现后续服务价值链的延伸, 努力打造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男装服务业, 增强培罗蒙设计、制作和服务能力。以创意园的特色充分挖掘培罗蒙悠久历史及深厚的文化积淀, 汇聚时尚纺织, 实施时尚品牌发展战略, 推进培罗蒙的品牌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抓住世博会机遇, 建设企业文化彰显品牌形象。

共享世博机遇, 培罗蒙总公司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参与世博, 以实际行动弘扬企业文化、宣传和实践企业的基本价值理念, 展现了一个民族品牌员工所特有的风范。

1、营建世博氛围, 激发职工为世博争做贡献。

迎博和办博期间, 培罗蒙总公司党委设立“迎世博优质服务专项基金会”, 奖励在迎世博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和集体;借助公司内外宣传媒介平台, 营造迎世博氛围;开展“我与世博”感言征集, 文明礼仪迎世博知识竞赛;“我眼中的世博会”职工摄影和征文比赛, 为每个班组发放一本《文明观博200问》, 激励一线职工争当三个文明示范者, 为世博加油, 为世博做贡献。4月9日又以“保世博、创佳绩、展风采!”为主题的党员干部、先进员工代表的誓师大会, 表达了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和奉献世博的坚强信心和决心。同时建立统一《培罗蒙世博志愿者活动登记表》专项档案, 动员党员积极成为世博的“急先锋”, 除了参加地铁安全志愿者、平安志愿者和单位社区联动志愿者外, 世博期间公司还有8名同志成为世博站点志愿者“蓝莓”, 参与了步行街的志愿者服务, 受到了各级世博工作组肯定和表彰, 为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作出了贡献。

同时在行政召开的两周一次业务会议上, 专题培训, 以竞赛方式和参加网上答题形式, 着力提高职工的文明素质。

2、投身世博立功竞赛, 先进人物不断涌现。

抓住上海世博的契机, 引导职工为成功办博、精彩办博作贡献、立新功, 展现良好的服务窗口形象。培罗蒙总公司工会从5月起, 开展以南京路、天津路、福建路、金陵路为中心, 以服装、纺织品、旅游纪念品、彩票四大行业为重点的“比形象, 看品牌影响力的拓展;比服务, 看服务质量超一流;比效益, 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比安全, 看守土有责, 为平安世博多做贡献”的“四比”劳动竞赛。培罗蒙、老介福、旅游品和金光都结合实际开展各自特色的竞赛活动, 推出的“个性化服务”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也涌现出了一批服务团队和个人。任雯华、何福兰获得了黄浦区“快乐服务”先进个人;周雅丽等4名员工先后获得了黄浦区“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第一批、第二批先进个人;陆建国、赵雅娟获得了黄浦区志愿者之星称号;陈鸿等5名志愿者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之星”、黄浦区世博志愿者月度之星、黄浦区世博志愿服务活动月度优秀组织者;培罗蒙西服公司外建站站点获得了黄浦区世博志愿服务月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培罗蒙CAD定制中心、老介福金陵路店获得了黄浦区“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第一批、第二批先进集体, 旅游品商厦获得了黄浦区“无忧消费”单位称号。

3、精心设计制作“培罗蒙·中国风”, 展示品牌服装的文化内涵。

2010世博会为上海城市的国际化和城市不断成长带来重大机遇, 作为上海西服老字号企业, 积极接受世博局的高级设计的任务。培罗蒙西服公司CAD智能定制中心在年初就成立了以设计、制作技术为主创人员的专项小组。经过前期的反复讨论确认以“培罗蒙·中国风”参赛主题, 设计人员在查阅大量服装流行资料后寻求设计灵感, 多次修改设计样稿的款式、颜色及制作工艺流程等, 多处找寻适合的面、辅料, 最终确定了四套以“中国馆的中国红”为主基调的一组系列服装设计样稿。并使用培罗蒙传统手工和先进技术相融合的品牌工艺精心制作, 按时完成的展示成衣受到世博局和评审委员会肯定和表扬, 作品还在5月的《解放日报》上专页展示。

三、响应“商旅文”联动机制, 强化旗下品牌文化提升竞争力。

作为黄浦区域内的老字号品牌企业, 培罗蒙总公司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品牌文化管理, 以商旅文联动广纳行业精英、资深学者和企业高层领导的新思路、新观念、新设想和新提议, 以此作为企业发展新动力、新能源。

1、举办《时尚与商旅文》系列论坛, 让员工参与品牌文化建设。

今年的5月和9月假座南新雅大酒店, 培罗蒙总公司举行的《时尚与商旅文》两次系列论坛, 分别特邀了LVMH集团中国区总监吴越先生、万宝龙 (中国) 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陆晓明先生和太美全球主题旅行聚乐部董事长胡恃珲先生为主讲嘉宾。黄浦区副区长郭芳, 黄浦区商业联合会会长、新世界集团总裁王龙根等莅临祝贺。嘉宾的精彩演讲, 让培罗蒙近20%的员工有机会共同感受奢侈品牌的文化内涵, 体会到品牌的创新要始终保持先发的优势, 大家期望通过共同努力, 为培罗蒙品牌文化建设主动迎合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业务创新, 来保持品牌的历久弥新。为发挥黄浦区域特点, 推动商旅文联动发展提供新动力、新能源。

2、完善品牌标准化, 深化培罗蒙品牌文化的内涵。

培罗蒙总公司旗下的培罗蒙西服公司、老介福家纺和金光纺织品等连锁网点的发展都是以总公司经济发展为主线, 打造经典, 统一形象, 展示品牌文化。特别是培罗蒙西服公司, 今年在全国新增的52家销售网点中, 以培罗蒙品牌文化统一风格的标准化管理来设置新增网点的布局, 同时在男装系列产品的研发上加大创新力度, 结合企业品牌定位, 积极与相关行业联手合作, 引入新元素、新工艺, 推出男士系列新品30多种, 进一步推出新款高档男款皮鞋, 年末又力推高级成衣、礼服专卖定制业务, 打造经典企业的文化同时促进企业品牌竞争力。

3、打造百年老介福, 扩建拓展呈现传统品牌的新形象。

公司旗下的老介福家纺专卖在短短几年里已发展到了10家。今年为全面提升老介福家纺连锁网点营销竞争力, 在拓展网点同时还开始逐步进行战略性调整或扩大经营面积改造, 增加服务设施和销售种类, 以全新的网点形象和商品面貌, 展现在世人面前, 重现“老字号”的光彩形象。为体现老介福150周年的品牌文化, 今年10月28日该公司又一新连锁店在南京大楼 (外滩名店) 内重新以怀旧经典形象喜迎宾客, 店外橱窗以手工绘制的牡丹和中国传统旗袍制作为背景, 映衬出店内陈列的中国传统真丝面料的高贵气质和怀旧经典的氛围。在响应了黄浦“商旅文”产业联动发展的要求的基础上, 整合老介福的品牌文化, 让喜欢中国传统工艺纺织品的消费者, 在购物之时感受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3.构建校园特色文化 提升教育品牌 篇三

一、丰富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文化,它既能凸显校园文化氛围,又能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我校始终注重环境文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温馨的校园“雅文化”。我们精心制定的校训(勤奋守纪、文明健康、爱国诚信、拼搏创新),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成为全校师生思想行动的指南;用精美瓷砖烧制的《教育方针》《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三大文化墙,引导师生心系教育、热爱祖国、放眼世界;走廊沿壁上“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大长进”等100余条励志名言,时刻激励着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教学楼前墙悬挂着固始古今名人彩绘展板,增强了对师生“爱我家乡、爱我固始”的根亲文化教育;四个不锈钢双面橱窗布置了安全教育、作文展览、优生展示、报刊阅读等内容,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知识,无不体现着“让每一面墙壁说话”的思想。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校园环境中,广大师生的情操受到了熏陶,思想得到了升华。

二、彰显理念文化

学校的办学思想、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等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目标意识,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明确的方向发展。我校借被列为“明德项目学校”的契机,大力实施“全人教育”理念,通过开展作文书画竞赛和经典诵读等活动,把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目标,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充分自主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提升。目前在我校,参加书法、舞蹈、绘画、钢琴、小提琴、乒乓球等特长学习的学生比比皆是,先后有200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

三、拓展科研文化

近几年,我校每期组织开展校内同年级学科“三课”评比活动,每周四下午召开教研例会,集中进行学习和研讨,并观摩外地名师优质课录像和教学课件等;我们还承担了国家、省、市等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验与研究》获全国课题成果一等奖,《留守儿童的学困转化》获省级一等奖,《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获省级二等奖;我们成为《河南教育》理事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参考》和《素质教育论坛》国家级教育期刊联谊单位;开通了实验小学校园网,加强了与社会和家长的沟通互动;创办《希望》校刊,刊登优秀家长的家教心得、学生优秀作文、教师优秀教学论文等内容,已出版的四期被“中国教育阅读网”全部选录,开创了我省中小学校刊被国家级网站选登的先河,并获得全国优秀校报校刊奖。同时,今年暑假,我校在参加“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获河南省一等奖之后,被首次推荐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总决赛,在全国80多个代表队1000多位选手的角逐中,我校同学最终获得了3金、11银、18铜以及团体铜奖的好成绩。

四、创新德育文化

我们致力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调整和充实德育内涵。定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和感恩励志报告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爱心意识;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并开展国旗下的主题讲话;每年“六一”期间开展“十佳少年”“百名优秀家长”“千名六项小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范;开设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此外,我们还适时举办法制报告会、歌咏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文体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优化管理文化

近年来,我们在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团队。学校成立了由各班优秀学生组成的校文明监督岗,每逢上学、课间、放学等高峰期,在校园里监督学生文明守礼、遵守校纪。同时把开展家教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定期开展家长例会、专家讲座、家长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共同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去年,我校被评为全省家教工作先进单位。

正是基于我们对于校园文化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深挖细琢,近年来我校逐渐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色。良好的环境给我校的育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隐性力量,使全校学生在“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

(责 编 莫 荻)

4.发展版画特色文化 提升学校教育品牌 篇四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内驱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发展学校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彰显和久深邃的传统公园

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所学校没有历史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校园历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文化成果。如何总结和创新学校的历史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色,是舒活学校发展脉

1络的重大工程。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社会与生活的内容,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继承性,更彰显了学校发展中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髓和独具特色的博大情怀。

二、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构筑和融温馨的幸福家园

学校人文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是人文文化的灵魂——在分析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和要求,逐步提炼、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是人文文化的中心内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校训是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训导、激励的信条和法典,具有至高的权威性。

学校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舆论宣传阵地。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陈列,呈现学校的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大师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风貌精神,使全校师生员工自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形成学校人文景观。

三、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花园

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而存在。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灌输着某种观念、思想和价值倾向,更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力和明确的导向性。

(一)、精心设计“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说话。”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要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设计式样新颖、制作工艺精细,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便于教学和维修。从每幢建筑物的外观形状到每间教室的内部装修,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要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教学设施尽量包含较高知识量的艺术水准,从中渗透出学校高雅的文化品位。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凝聚着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信息,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学生在与其无数次的“视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升华。

(二)、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文化。如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举行班级集体宣誓,举办学校运动会及文艺汇演,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组织学生进乡村、厂矿、福利院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家在交往中相互尊敬、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使整个校园形成和谐统一体,从而促进学校各个方面得以良好地发展。

(三)、创设快乐课堂文化,让学生愉悦成长。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为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积极改进课堂教法,情感式批语,无劣质评价,课本剧大

阅读的实施,使学生自主乐学,师生关系和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愉快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语言,创造和谐的氛围,突出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学生走自己的路,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环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四、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搭建和谐灵动的成功乐园

(一)、构建教师管理文化。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层面、有着鲜明的思想个性、有着强烈自尊心和成功欲望的特殊群体,就是这个群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迫切地呼唤“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他们的自尊心需要呵护,积极性需要保护;他们渴望真诚的沟通、人性的关怀和人格的平等。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文化制度,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只有以道德引导为核心的人本化管理文化,才可以使教师产生和谐共振,凝聚强大的学校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凝聚强大的工作责任心、自觉性和创造性,把振兴学校、促进发展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春风化雨,温情浸润关爱。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管理者应该是教师的主心骨,生活的贴心人,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情感的依托之所,成功的归属之处。为此,建立倾听制度,了解教师的心声,关注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搭建与教师沟通的温馨桥梁,就成了学校管理文化的关键所在。树立“教师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理念,关心教师关心到细微处,成长教师成长到最大处,让来自关爱的力量促使教师工作能量的全部释放,从而主动积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分忧担责。发展成就未来。会

教学仅是教师工作的手段,会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着眼于人的发展,构建教师学习化管理机制,拓展班主任培训和青年教师培训两条主渠道,为老师们提供充电的良机,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二)、构建学生管理文化。学生管理文化是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处世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取向,是永不泯灭的内化在心灵深处的取向文化。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内化为学生思想深处的精神动力。

润物无声,激情迸发活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灵的陶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学生满意所处的校园环境时,他们无形中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会自觉将学校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几年来,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用名人名言来武装人,让学生心向名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名言;用校园媒体引导人,让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细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用升旗仪式鼓舞人,让学生坚定信念;用人文景观感染人,使学生身在校园、胸怀世界;用环境来熏陶人,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5.发展版画特色文化 提升学校教育品牌 篇五

全面提升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

——扎赉特旗教育局学校管理经验材料

扎赉特旗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4所,其中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苏木镇中心校8所,旗直小学7所,教学点46个;小学在校生17777人,初中在校生8031人;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2985人。

近年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方针和目标。均衡发展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注重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和特色发展已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的主旋律。

2011年是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盟“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旗委、旗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以教育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超前发展已经形成了全面奠基、整体提升的大好势头,全旗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资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应试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二是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三是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管理水平,内涵发展程度差距较大。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局采取了“三大常规、八项严格、五个加强”的强有力措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发展等方面 1 工作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与同行们汇报交流如下:

一、落实三大常规,加快学校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创建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目标,几年来,扎赉特旗教育局一手抓“两基”巩固提高,一手抓学校规范化管理,牢固树立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工作从抓常规管理入手,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学校的各项工作在目标管理、制度管理、计划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不断趋于科学规范,促进了全旗学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进一步加大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常规的执行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三是2005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扎赉特旗中小学开学工作常规》、《扎赉特旗中小学放假工作常规》、《扎赉特旗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等三大常规,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开学到放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从工作重点、工作细节、工作职责等方面作了全方位、科学的梳理和归纳,在工作检查指导过程中加大了对“常规”的执行落实力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对“常规”进行了完善。几年的实践证明,“三大常规”的出台和进一步的贯彻落实,加快了我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二、落实“八项严格”,采取“三种途径”强化督查“减负”禁止“四超”

自2005年到目前为止,扎赉特旗教育局先后下发《关于继续做好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义务教 育阶段中小学办学行为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等3个文件。上述文件重点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不规范办学行为,旨在着力解决当前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即学科教学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超标”,加班加点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超时”,布置大量机械重复作业和随意增加考试次数的“超量”,任意违背入学条件规定和招生限制范围的“超限”等“四超”问题,并提出了“八严格”要求:一是严格学区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学龄制度;三是严格执行班额限定制度;四是严格执行学校规模限定制度;五是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六是严格执行借入生免试入学制度;七是严格执行免收费制度;八是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

我局通过明确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督导检查以及加大查处力度等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建立了四项制度,形成“减负”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二是加重课业负担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建立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四是减轻课业负担的检查制度。

与此同时,我局还通过“三种途径”强化督查,确保“减轻”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一是充分发挥督导作用;二是对各校师生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三是构建社会监督平台,教育局纪检室、督导室、教育股设置并公示了接受社会监督的电话、电子信箱,自觉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一系列措施,使全旗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12月份,我旗音一小、音三小、音三中、音四中、绰勒中心学校参加全盟“规 范办学行为示范校”评比检查,经过学校自评,盟教育局复评,5所中小学均被命名为“全盟规范办学行为示范校”称号,受到盟教育局的表彰奖励。

三、坚持“五个加强”,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激发学校活力的源泉,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盟教育局下发的《兴安盟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2010年2月份下发了《扎赉特旗教育局关于加强全旗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成立领导小组,并在局机关专门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经过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与各校校长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后提出了“理念支撑、文化引领、特色发展、品牌打造”的校园文化建设16字方针和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人际文化”等“五种文化”的具体措施,结合校安工程的实施制定了全旗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计划,目前正在进行各校的校园文化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这一举措推动了全旗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整合优化育人资源。我们认为物质文化建设,应注重“文化”意识,注重考虑如何发挥学校物质设施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发挥隐性的教育作用。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 生的智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基于这种认识,我旗大部分中小学校园环境建设打破了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师生熟知的领域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天地,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如音德尔一小、二小、音六中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板块栏目,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音一中、音二中、绰勒中心学校、音三小、巴达尔胡中心校、巴彦乌兰中学等大部分中小学在教学楼和教室张挂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

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育人机制。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与效益,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制度文化是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与深层的精神文化之间,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全旗中小学在制订规章制度过程中,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赋予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功效。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我局以狠抓德育队伍建设为突出口,建立了培训网络。一是以评选创新型班主任、优秀班主任、首席班 主任为契机,组织班主任外出培训学习,全面提升班主任素质。近三年来,先后组织30余名班主任人赴北京、呼和、上海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培训;二是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各校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三是每年举办学校管理干部培训班,对各校德育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教育局的正确引导下,全旗各校德育管理工作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如音德尔三中学校建立了《发展性班主任多元评价制度》,充分考虑了班主任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发展时期不同,评价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对“适应期”的班主任,重点评价其常规管理能力;对“成长期”的班主任,重点评价其建设班集体和班级文化的实绩;对“成熟期”的班主任,重点评价是否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形成了个人风格;对“专家型”班主任,重点评价科研能力和示范作用的发挥。评价力求彰显班主任的个人的风采,每学期期末评选出勤恳敬业的“师德之星”、科学有效的“管理之星”、笔耕不辍的“科研之星”等。音德尔五小还构建了具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校长室工作职责》、《教务处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职责》、《师德考核方案》、《备课组工作职责》、《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校本教研成果奖励制度》、《体卫艺活动奖励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制度》、《升旗制度》、《学生每月之星评比表彰制度》、《星级示范班级评比制度》、《少先队代表大会制度》等等。

全旗中小学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并在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及优秀学生颁奖仪式上,都尽可能创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动情动心、催人奋进。三是加强校园活动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位。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训练活动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和心理、生理特征,我们组织全旗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益。

首先,从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及表现和传承校园文化精神入手,开展好“六大活动”。一是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科技节等“四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技能、规范学生言行、陶治学生情操、展示学生才华、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舞台,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二是组建舞蹈队、器乐队、合唱队、运动队、文学社、书画社,打造笔墨校园、活力校园、雅韵校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创建和形成各校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特色和品牌。如音一小在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中,经典美文诵读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同学都登台诵读中华经典美文,气势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音五小的读书交流辩论会精彩纷呈,学生们慷慨激昂、争先恐后,通过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从行为习惯到理想信念的升华;音三中以舞蹈、剧本的形式将中华经典进行创新性的编排,形式新颖,内容充实,让人叹 为观止;音六中充分挖掘校内人力资源,将学校有特长的师生调动起来,创造出了以健美操、校园集体舞、民族舞为方队同场活动的大课间活动形式,使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日、纪念日,精心组织各种庆祝纪念活动,使每一次活动都能够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四是以落实《中小学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行为,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不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五是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校园、先进人物进校园、现代科技知识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安全法制进校园为主要内容的“五进校园”教育活动。六是以建立有效课堂为重点,加强对课堂教学文化的实践和研究,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的课堂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动。

其次是在每年3月份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爱祖国、爱学校、爱学习、爱做“好人好事”的热情;5月要结合形势开展“献爱心活动”、全旗中小学生球类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德育、文体活动,展现中小学生的助人为乐、活泼向上的精神风貌;7月份开展“城乡儿童手拉手,结伴同行共成长”联谊体验教育活动,使我旗德育管理工作由灌输说服教育向实践体验教育转变。2010年11月,我局被盟委宣传部授予全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同年12月份,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9月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深刻认识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之精神; 10月份开展的全旗民族中小学《朦根绰尔杯》母语诗歌朗诵比赛,激发了广大蒙古族中小学生“爱祖国,首先爱自己的民族,爱民族,首先爱自己的语言文字、学好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才干。

四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内涵。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抓办学目标的制定,使之成为全体员工一致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成为学校工作的凝聚点;二抓价值观念的确立,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共同享有的学校内评价人与事的价值,评价成功与失败,成绩与缺点的观念和标准;三抓精神作风的形成,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内化、培育师生员工的精神作风,来推广学校的行为规范,发挥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四抓校园礼仪的普及,在学校目标、价值观念和精神作风的指导下,利用互致问候、升旗仪式、颁奖仪式、春节慰问、穿校服、戴校徽、升校旗、挂校标、唱校歌等形式很好地激发和强化了师生员工的文化意识、礼仪规范,使师生受到浓烈的感情熏陶,产生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是加强人际文化建设,拓展师生人格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内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影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基于这种认识,我局制定下发了《扎赉特旗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进一步明确了在学校大家庭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工作中,“爱”是学校精神的最高境界,首先让教师明确爱自己才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醒目的校训是对自己无形的鞭策,优美的校歌是自己心灵的和弦;其次让教师明确爱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师德,才会有无私奉献的心灵,才会有孜孜不倦的追求;最后让教师明确爱学校才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才会有相互关心、相互沟通的理解,才会有团结互助、民主和谐的氛围。

6.打造一流品牌提升发展水平 篇六

——关于加快推进“宝应湖”品牌建设的思考

徐 进

我县是全省淡水养殖大县、高效渔业养殖第一县和全国河蟹养殖重点县,水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宝应湖”牌大闸蟹、中华鳖、地方小品种及“虾类”等特种水产业规模化发展迅猛,特水养殖连续多年在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全国有名。近年来,我县又相继成功承办了“江苏省优质水产品暨宝应湖水产品(上海)推介会”、“全国渔业科技服务年暨科技入户春季行动启动仪式”等重大活动,水产业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轨道。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新标杆新举措推动水产业发展新跨越,就必须认真剖析全县水产业在渔业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距和压力,进一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举全县之力,全力打造“宝应湖”品牌,提升水产业发展水平。

立足生态高效渔业基地建设,夯实“宝应湖”品牌基础。坚持从源头抓起,发挥我县得天独厚的水面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加快生态高效渔业规模化发展。一是行政推动。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意见,积极引导广大渔农民加快生态高效渔业基地建设。对此,各地应认真抓好科学引导,不断调动广大渔农民发展生态高效渔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生态高效渔业持续发展。二是园区带动。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计划地建设渔业示范园,培植高效渔业示范户,到2010年,全县计划建设20个单体规模在1000——10000亩的高效渔业园区,培植1000户带动力强的典型示范户,带动全县面上高效渔业的整体发展。三是科技促动。重视培训科技创业型新型渔农民,通过素质技能培训,提高其科技消化应用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渔业科技入户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重点渔业科技项目工程,以人为本抓培训,因地制宜抓推广。四是“四改”助动。“四改”(即大改小、粗改精、普改特、洼改水)是发展现代高效渔业的基础配套工程。要研究相关政策,结合水面承包期,加快水面资源流转,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结合申报项目和招商引资等途径,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投入力度,增加民间资本和外地资本的注入,努力破解发展难题。

立足渔业科技服务创新,提高“宝应湖”品牌含金量。在培养创业型新型渔农民上下功夫。拓展培训内容,促进渔农民由传统养殖型向现代产销复合型转变,着力增强养殖户的创业创新技能,以养殖者素质的提升促进水产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在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继续探索完善我县作为全国4个水产服务体系改革运行机制创新试点的方式方法,加强渔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县、镇、村各级各类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的联系合作,形成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协会+渔农民的新型渔业技术推广应用有效运行机制。在培植推广生态高效实用模式上下功夫。结合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渔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突出围绕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到塘的要求,加大完善推广力度,进一步彰显宝应地方渔业特色。稳定全县25万亩河蟹养殖面积,着力推广“稀、大、高”生态养殖模式,全县到2010年确保“稀大高”模式推广10万亩以上;重点投资发展宝应湖中华鳖野生养殖,全县力争每年递增1-2万亩,确保到2010年形成10万亩养殖规模;大力发展龙虾养殖,全县按照每年不低于5000亩的发展速度,加速形成龙虾产业园,确保2010年龙虾养殖突破5万亩;加快“六小”品种上市批量,到2010年全县形成10万亩粗放养殖面积,其中精养比例占50%,努力形成1万吨的上市批量。

7.发展版画特色文化 提升学校教育品牌 篇七

自今年2月, 北京特色商品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工作启动以来, 市商务委、有关区县商务委、北京品牌协会和有关协会的同志们,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广泛开展宣传动员, 深入品牌企业调研, 先后三次组织召开座谈会, 了解企业商品创意设计现状和需求, 促进创意设计专业公司与品牌企业之间启发式的交流与沟通。艺术没有标准, 但有规律。通过交流, 相互启发, 为全面推进北京特色商品创意设计和品牌提升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一、北京特色商品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 开始重视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相结合

产品包装不仅影响着顾客的购买意愿, 还代表着企业的品牌形象, 折射出企业文化, 蕴涵着巨大的无形资产。产品的创意, 应该企业一把手亲自抓。菜百、张一元等品牌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亲自参加创意设计与品牌建设活动, 并做经验交流。张一元今年加大了创意设计团队的建设和投入, 新推出的一系列符合企业内涵和个性的设计方案, 色调鲜活透亮, 风格现代典雅, 让人耳目一新。灵芝秀将创意设计融入到企业的正规化建设之中, 从种植有机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品种系列化、销售规模化入手, 达到自身的品牌提升。据初步统计, 今年全市有18家企业制定了特色商品创意设计计划, 总计划投入资金约1000多万元。不仅一把手重视, 而且还有投入, 这是第二个进步。有目的有意识的开展创意设计工作, 我们将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探路者技术总监陈百顺

华江文化副总经理吴晖

(二) 指导企业整体形象的创意设计实践

张一元、菜百等几个企业的发言, 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经验。菜百从团队建设讲述怎么来保障创意设计工作的开展, 张一元主要是老总亲自抓创意设计工作。

4月29日, 程红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为24条特色商业街授牌, 命名为“市级特色商业街”。之后, 开展了两项活动, 一项是商业橱窗的设计大赛。商品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竞争, 这里所说“产品设计”包括产品的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店面促销设计以及售后服务设计等, 所有的设计都是基于该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 或者说都是企业形象设计的应用或延伸。目前, 全市范围内正在开展商业街橱窗展示大赛活动, 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和促进企业的整体创意意识和设计水平。另一项活动是, 5月举办的两场商业街橱窗展示设计专题培训会, 专家们以案例教学, 生动详实, 新颖时尚。比如, 有的专家讲到色彩学、光的运用, 培训效果非常好, 企业反响热烈并建议继续举办。

今年, 红螺食品在对其产品进行优化组合的同时, 开发精致产品包装, 并计划对“北京果脯专卖店”进行统一规划。盛锡福根据去年广交会的市场需求, 从产品装饰性入手, 开发新的产品设计。这些都是我们企业对整体形象创意设计进行的有益实践。

菜市口百货副总经理关强

(三) 不断推出融合文化内涵的创意设计产品

爱国者代表讲到, 将创新技术与中国宋代哥窑完美融合, 生产的哥窑数码相框, 在市场上赢得了70%的份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吴裕泰、内联升、京华茶叶、天福号、王致和、稻香村等企业利用今年春茶上市及春节、五一、端午这些节日市场, 纷纷推出一批融合文化内涵的包装创意设计产品, 创意独特, 设计新颖, 品牌层次得以有效提升。同仁堂、老舍茶馆的创意设计工作也在顺利推进。

(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探索转变经营方式时, 应从哪些角度进行突破?程红副市长在今年广交会调研时指出, 北京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全国最大的城市消费市场, 这为北京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自主品牌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势条件。

在转变经营方式方面, 也有不少成功的企业案例。竟园由一个传统物流企业, 探索新的经营模式, 成功走出了一条与首都定位和经济发展相符合的道路;探路者、菜百公司都建立了高标准的专业设计团队和研发中心, 并始终坚持设计、研发和推广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商品;吴裕泰的发展理念则是利用外脑、博采众长、提升品牌、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 企业间加强了特色商品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工作的互动和交流, 比如大家开会时互相留电话、名片。看到好的创意设计、好的产品就主动上门学习和请教,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有的企业计划学习其他企业, 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合作开发产品和包装的经验;还有的企业计划把协会请到单位, 就具体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些都是企业在潜心研究和注重学习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当然, 在特色商品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一是我们的企业普遍存在对特色商品创意设计认识不足、经费投入不够、商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二是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借用外脑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较少;三是在创意设计方面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 企业商品的包装水平参差不齐、一般化居多, 文化内涵明显不足等等。

二、进一步做好特色商品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工作的几点意见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促消费工作。我们做好商品的创意设计, 提升品牌的价值, 对促进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容之一就是要实现从以投资驱动为主向以消费驱动为主的转变。做好特色商品创意设计、提升品牌价值是促进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也是市商务委的重要工作。

(一) 要进一步提高对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6月初, 我们刚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这次最大的一个成果就是, 从明年起中国服务贸易大会将更名为中国 (北京) 服务贸易交易会, 简称“京交会”, 并永久落户北京。大家知道, 我国已经有了货物贸易的“广交会”, 现在又有了服务贸易的“京交会”。

现在,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高端”, 十二五规划的核心任务其实就是要打造“高端”。去年北京人均GDP10000美元, 而香港是44800美元。人均GDP要提升, 靠什么?北京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发展?政府要打造高端, 着力打造“五都”, 即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我们举办服务贸易大会, 目的就是在着力打造会展之都, 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创意设计属于服务贸易, 从此我们在家门口有了自己的交易平台。

北京特色商品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工作会会场

近年来, 创意经济发展表明, 特色商品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联合国贸发会议、开发计划署、教科文组织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共同发布的《2010创意经济报告》显示, 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正在兴起, 它把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包容了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创意、知识和信息成为全球化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急剧缩减, 国际贸易额减少12%, 但创新设计产品与服务的世界出口额仍保持增长态势, 其中, 中国的创新设计产品出口将近850亿美元, 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1%。这也表明, 与传统产业相比, 设计与创意产业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时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力, 创意经济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打造“北京服务”品牌的进程下, 传统的价格战对消费的拉动效应正在逐年递减, 通过创意和文化特色树立品牌, 将是未来商业企业的主要方向, 谁能率先树立自己独有的商业文化, 并建立与之相符的特色服务体系, 谁就将在未来的竞争中产生区域聚拢效应, 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二) 推进创意设计、品牌提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从2006年开始, 消费一年一千亿的增长, 北京市已连续三年成为国内最大城市消费市场;消费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我市最终消费率逐年攀升, 自2006年起连续4年超过投资率, 2009年达到55.6%, 超过投资率12.4个百分点, 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消费拉动型经济。

刚才有企业讲到“微笑理论”, 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 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 附加值更多就体现在设计和销售两端, 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的中间就是制造, 左边是研发, 属于全球性的竞争, 右边是品牌、运营和销售渠道建设。

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 全球制造业也已供过于求, 但是研发和营销的附加值高, 因此企业应朝着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从“微笑曲线”可以看到, 创意设计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提升企业的创意设计能力, 不只在于减少加工制造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出发点, 就是减少设计缺失带来的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平衡。

我们常常在讲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不转变, 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发展难以为继。提高企业的创意设计能力, 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 是从根本上保持和提升经济发展潜力、维护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许多国际知名品牌, 更主要是发展成为以创意设计和质量为核心的标准体系, 创意设计己形成一种整合的力量,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我们的企业要深刻认识到创意设计的驱动力, 想方设法把资源向创意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倾斜。整合资源, 通过创意策划, 提升形象和品牌。从被动的生产经营转向主动的创意设计, 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 加强与国内外专业设计机构合作, 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 通过创意来提升品牌价值。

(三) 政府与协会要搭建为北京企业服务和发展的平台

品牌协会要充分发挥宣传、培训、信息服务、辅导引导等作用, 配合政府共同搭建为企业服务和发展的平台。

第一是结合政府部门中心工作和主题活动, 进一步深入企业调研, 了解企业商品创意设计现状和需求;要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和专业设计公司深入企业进行具体指导。

第二是要引导企业一方面抓好自身设计团队的建设和设计人才培养及设计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胸怀, 学会借用外脑, 在世界范围内挖掘商品创意设计高端资源, 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加强与国际名牌创意设计专业公司的合作, 善于借用外部专家的智慧, 设计出国际一流的商品与包装。

北京特色商品

第三是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商品创意设计著名公司、机构以及企业成功案例, 建立特色商品创意设计数据库, 以备企业查询利用;要利用协会的网站和《时代经贸》杂志, 介绍企业特色商品创意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好的案例和经验。

第四是针对企业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 咨询培训, 普及基础知识, 引导企业关注和重视商品创意设计。

第五是继续挖掘品牌资源潜力, 不管是什么企业、什么性质, 只要是在北京注册的, 愿意参与此项工作的都纳入进来, 争取用1-2年的时间使本市品牌企业的商品创意设计意识普遍增强, 设计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 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

自去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北京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以来, 创新驱动被写进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成为“两个率先”的主要目标之一, 即“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创新驱动与要素驱动、资本驱动的根本区别, 要素驱动是常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资本驱动是形象的“修马路、建高楼”、而创新驱动则是注重内生增长, 好比汽车安装了一台能够自动补充能量的引擎。

1、各区县商务委要主动引导企业重视创意、提升品牌、促进消费。

各区县商务委要结合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认真贯彻落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商务工作会议精神, 主动引导企业重视创意、提升品牌、促进消费, 加强与品牌企业、重点项目的跟进对接, 要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尽可能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2、政府、协会与企业要形成合力, 狠抓各项计划的落实。

各区县商务委要明确主管领导和主管科室负责特色商品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工作, 各区县商务委和企业领导都要抓好企业工作计划的落实, 要充分调动企业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政府、协会与企业形成合力, 力争在年内工作上有进展、有突破。

3、要加大政策研究力度, 推进创意设计与品牌提升。

8.发展版画特色文化 提升学校教育品牌 篇八

学校地处顺德区陈村镇,是全镇唯一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是碧桂园连锁学校中的一员,在人事和经费方面由集团公司管理,业务则归属于陈村教育局。学校十分注重属地管理,陈村教育局也是非常重视学校的健康成长和迅速发展,教师的培训、学校的评优等方方面面,陈村教育局都十分重视。尤其是近两年,陈村教育局更是加大了对学校的引领和指导,使得学校得以迅速的提升,获得了诸多的殊荣。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意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全镇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陈村镇教育局专门出台了《陈村镇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为此,围绕《意见》,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了打造特色优质品牌学校的一系列工作,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学习、管理机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首先,创建规划引领。学校立足校情、师情、生情,因地制宜,从德育、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等领域寻找特色创建的着力点,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定好规划。确定每学期的工作任务、举措,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其次,加强对行政干部和教师的培训。通过考察学习、现场观摩、交流研讨、专业研修、校本培训、沙龙讲座等形式开展有效的培训,促进行政干部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务实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管理方式。积极参加各类各级的教师培训,尤其是镇教育局开展的“强师工程”,选派骨干教师到省内外的名校、大学跟岗学习,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教育、学校管理经验,开阔视野,增强综合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执行能力的行政干部和骨干教师,努力形成一支稳定的、热心并能胜任学校特色建设的“特长教师群体”。

再次,教育科研支撑。充分发挥教科研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先导和促进作用,以科研支撑特色学校建设,以科研促进特色学校建设。针对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推动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目前,学校的特色工作已初见成效:英语特色——浸泡式环境、仿真式学习,读写特色——高擎读写之炬、点亮特色之塔,科技小发明——为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艺术特色——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之美丽,安全教育特色——为孩子们的人生保驾护航。特色建设,优化了学校的管理,丰富了学校的内涵,提升了学校的品位,亦创造出了骄人的教育教学业绩,使花城学校精彩纷呈,声誉日增。

英语特色方面,学校被评为“全国小学日常英语口语示范校”“全国英语写作教育示范基地”,英语科组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全国一等奖。

读写特色方面,学校先后有1000余篇次学生作文在国家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150余篇学生作品发表于《作文大王》《课堂内外》《珠江青少年报》等报刊杂志,还有5期沉甸甸的学生文集。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百佳作文教学特色示范校”“全国特色语文示范校”“全国特色建设先进学校”。

科技小发明方面,学校学生已有100多项科技小发明参加了市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科技创新比赛,并获得多项大奖,其中28个科技小发明项目申请了国家专利,获取了专利证书。

安全教育特色方面,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广东省安全教育基地学校”“顺德区德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今天的花城人,已经初见“特色之花”,初尝“特色之果”。这一切,都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陈村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悉心的指导和科学的引领,这也正是我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结果。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碧桂花城学校)

9.发展版画特色文化 提升学校教育品牌 篇九

沙坪坝区西永中学

李光均

摘要:教育的终结目的是指向人的幸福的,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是教师们长久投身教育事业的动力保证。本文讨论了幸福的内涵、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策略:重塑教师的幸福观;倡导教育民主;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幸福观 幸福指数 策略 途径

生命是一曲动听的旋律,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神圣使命。生而为人,人人追求“幸福生活”,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能为我们的人生抹上一层意义,拥有幸福就拥有了生命的意义,幸福总牵引着我们去过有意义的生活。

教育的终结目标是指向人的幸福的,践行生命教育理念,关注教师职业生活,提升学校每一个教师的幸福指数,正成为学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幸福的内涵

近年来,学校在践行生命教育特色的办学过程中,提出了“生命教育,奠基幸福”的办学理念,它是学校教育走向理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承认市场经济、社会竞争、开放社会等等,是实现人的存在价值的手段与过程,但它不是人的存在价值的终极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如果把这个世俗过程作为人的终极目的来认同,将人生的幸福意义抵押在这种高节奏快捷、输赢竞争也就丧失了教育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和批判,也就会出现幸福感的迷失。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普遍愿望。有人说“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就是幸福。有人却说,幸福与金钱、地位不相关。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物质条件极为优越的现代社会,真正感到“幸福”的人却越来越少。在学校,许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什么是幸福,不幸福的原因在哪里?怎样才能创造幸福,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一)教师幸福缺失的探究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缺乏幸福感的原因可大致归纳如下:

1、心态消极

个别教师把学校、家庭、个人的暂时困难,无限延长;怀疑自己,贬低自己,长期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

2、缺乏信念

尽管改革开放30余年来,区划调整16年,西部新城建设已经8年,但个别人除了想挣钱,忙于物质欲望而奔波(事实不可能),却忽略了精神领域的探索,不知道作为教师自己一生应该追求些什么,自己究竟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支撑的教师职业生活状态,令人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3、处处攀比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把许多人包括教师卷入到各种竞争中,参与到比职位、比房子、比车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通过诚实劳动获得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4、缺少奉献

根据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在生活中如果多去关心帮助他人,就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成天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觉得生活得很痛苦。

5、不知满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人的欲望似乎无止境,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摩托想换小汽车、有了洋房想换别墅,当了教师想当公务员,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驱使着人们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甚至不惜一切手段去索取物质利益。如果不加强修养,不注重精神世界的建设,人性的贪婪将使更多的人变得缺少温情,从而失去幸福体验。

6、缺少信任

由于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形势复杂化、生活多样化,过去单一的“主义”受到冲击,核心价值观没有根本确立,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金钱、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低,人们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信任度降低,幸福的感觉就会更少。

7、过多焦虑

购房购车、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继续教育、职称评定、年度考评等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教师的“压力源”。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各种转型带来的改革与适应,使中老年教师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教师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二)解读幸福内涵

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马克思则说: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一、什么是幸福指数

(三)解读幸福指数

衡量幸福感受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就是幸福指数。

教师幸福指数,通常与教师个人的人生经历、所处文化背景、价值目标认同、个性人格、心境情绪、安全环境、个人成长等诸多因素相关。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个人的幸福观,即教师对幸福的观念、追求幸福的途径和看法、标准。一个人的幸福观决定着我们的幸福感。有的人处境孤苦,他却志存高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几经贬谪,但却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同一件事情如课堂研究、班级建设,有的人觉得苦不堪言,而 有的人却乐此不疲。如沙外教师戴茂萍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酷爱,王中群对小课题研究的潜心。因此,正确的幸福观是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三、教育铸就幸福

(一)学校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策略

1、引导教师重塑幸福观,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源泉(1)提高职业认同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

近年来,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不断下降,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前些年个别教师调到条件较好的重点中学,个别教师交流到公务员行业,步入仕途。个别教师离开教育岗位下海而成为爆发户。这让部分教师产生不安和不服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困惑;

二是媒体对教育系统的招生、收费、以及个别教师师德行为进行渲染,并作负面报道后,让个别教师觉得“冤、屈”,导致教师职业认同感下降;

三是教育立法的不完善,特别是对校方责任和教师教育责任的认定司法部门一直坚持是“同情弱者”和“弱势群体”的原则在研判,学校和教师被认定为所谓的“强者”,有的甚至是个别家长的无理取闹,学校和教师也只好忍气吞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严重挫伤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作为学校,首先要引导教师正确看待人员流动和选人用人机制的改革,同时,也要正确看待行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体现。其次,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主动接受媒体监督。要把教好书,育好人作为教师的本分,把为家长和学生服好务作为我们的职业追求,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满意的教师。再次,作为学校,我们更要引导教师明白各行各业都充溢了激烈竞争,我们只有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守住心灵的宁静,打造教育的净土,仰望教育的蓝天,以教天下英才为己任,以桃李满天下为人生追求,才能大彻大悟:一心只教圣贤书的人生境界。才会有“我教书,我快乐”的正确的职业观。

(2)正确看待收入分配,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比较。在物欲横流,多元文化的现实社会,作为教师,很难独善其身,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晒工资成为许多人的热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积极参与,热评热议,这种视觉和心灵的双重冲击,使许多的教师无法接受:原来我们吃的是草,却要我们挤出奶,甚至是血!。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制度不健全,必然是现实而且终将是发展并不断完善的过程。

作为学校,我们要引导教师学会三比:

比过去,要引导中老年教师主动与自己过去的工资水平,特别是与绩效工资兑现之前的收入水平比;

比同龄人(同学),要引导青年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比,与自己的同龄人比,特别是同是一个大学毕业,现在连工作也未找到的同学(同龄人)比;

三与周围的人比:诚然,在我们周围,的确有一部分人的收入比我们高,但我们不能否认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的人收入比我们还低;只有引导教师找准参照物,从比较中比出幸福感。

在比出幸福感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引导教师知道:人的社会价值并不等于经济收入。教师是一个需要奉献的职业,但奉献并不是无谓的,而是能够换来无限的感恩和回报。在为许多退休教师召开的欢送会和重阳节的座谈会上,老教师们谈得最多,也是他们最引以为自豪,甚至眼中放出光彩的时刻,就是自己的学生成长了,成才了……他们虽然离开了讲台,但他们的精神并未泯灭,他们的教育理想还在呈现夺目的光彩。金钱只是我们谋生度日的物质等价交换物,而不是我们的全部。化己渡人,让我们的生命和理想在学生身上增值,才是我们作为教师永恒追求的价值目标。

(3)理性思考工作和生活,确立正确的苦乐观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个人的不幸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世界观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其实,无论你身处何境,都需要有一颗平和的心,在《论教师的幸福》中刘次林先生说:“对于一个具有幸福感的教师来讲,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把工作当成幸福的人,并不会从奉献中受到什么损失,事实上,他甚至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在奉献,他只是从实际工作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的确,现实生活中的教师要进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科研等日常工作,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教育不是工业化机器生产,学生更不是知识的容器。学校要引导教师眼中有人,心中更要有人,让教师感觉到每天都如沐春天,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更重要的情感熏陶和人格塑造,我们要让学生成才,更要成人。只有从这种一生的“修练”中去不断发现和创造教学工作的美、校园生活的美、创造和领航学生人生之美,我们才能从繁复的教学苦旅中解脱出来,去感受每天不同的朝阳。

2.倡导教育民主,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基础

(1)倡导民主办学,使教师成为学校发展坚定的拥护者

当今世界主题是发展,时代的中国呼唤民主。在当前,强力推进“优质均衡,内涵特色”发展战略和“五个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全区教育系统发展共识。统整学校发展合力,实现学校内涵特色发展必然会加快学校教育民主化进程。众所周知,在学校发展进程中,一切能动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一支和谐、高效的教师队伍。学校发展,教师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因此,学校必须倡导民主办学,让每位教职工尽可能为学校的每一件重大事项民主决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挥毫泼墨”,把学校发展目标,转化为大家的发展共识,甚至是每个教职工自我加压,奔跑前行的动力,让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每个人都共同分享学校发展成功的喜悦,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定拥护者。

(2)倡导民主管理,使教师成为学校制度的自觉维护者

学校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都对生命有个性化解读,对生活都有独特感悟的人,我们学校需要的是一群极富爱心、责任心,更加富有工作激情和创造性的教师,所以,在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中,我们要让管理制度变成学校各项工作、各类人员之间空隙的粘合剂,而不是学校人际关系的凝固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校长应该尽可能地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并且能够在刚性的制度和执行制度的灵活性上寻求平衡,更多地体现民主和人性的光辉。如果,我们在学校管理中不讲民主,甚至有悖于人性,那么,我们的教师又怎么会对我们的学生有教学的民主和包融之心呢?所以,在学校管理中积极倡导民主,让我们所 4 有的教师都生活在一个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渡人的生活环境中,制度终将成为一种外在的形式,教师都将成为学校制度自觉的维护者。

(3)倡导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成为学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教师,都是有爱好、有思想、有追求、有家庭、有个性的独立个体。承认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共性和个人丰富多彩的人生是构建民主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作为校领导,首先,要走下讲台,不要为自己建立神坛,要让自己和广大教师在学校即生活或生活即学校的角色中自由转换,台上是学校领导,台下是知心朋友;其次,要具有包融之心,切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再次,在学校既要“亲贤人,还要亲小人”,只有建立好了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校长真正能够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与教师真正心贴心,教师才会有“士为知己者死”思想和行为,教师才会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真正成为学校真心实意的主人。

3.坚持以人为本,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关键

让教师家中有一定积蓄,在经济上富有是重要的。我们常说富贵吉祥,富,然后贵,一个经济上比较富有的人,才更有可能表现出大气从容,不会有那么多的斤斤计较,不会有那么多的讨价还价,或者是过分的在乎蝇头小利,过分的急功近利,一个经济上富有的人,也更有可能表现出慷慨或慈善的行为。但作为生命幸福的教师,应该具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自豪感、优越感

第一是安全感: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人,安全感是比较强的,家中有积蓄,身边有亲友,手中有事做,都会增加你的安全感。

第二是归属感:身边有亲友,你寻到归属感,工作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就是寻找到归属感,我是西永中学的教师,教师有这种归属感,能够结成同事关系。

第三是成就感:所谓成就感就是,教师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自己是乐于去付出的。

第四是自豪感:如果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一流的国家,如果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世界优秀的民族,我们都会有很强的国家自豪感或者是民族自豪感,如果你的亲友里面有特别杰出优秀的人,你会为她自豪,如果你工作的学校社会声望很高、社会美誉度很高,你也会有自豪感,像大学,你是在名校还是在一般的大学,那个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第五就是:幸福感里面或多或少包括一些优越感,就是悦纳自我、优越感。

(二)改进完善学校工作、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

1、落实教师待遇

教师待遇包括政治、经济、学习培训、福利环境等因数。政治待遇包括入党,提干、代表推荐、评优评先等,经济待遇包括职称等级评定、奖励绩效分配、单项奖励等。学习培训包括学历提高、骨干送配、科研参培、外出考察等;教师福利包括校本研究、党团工会活动、节假日慰问等。学校绿化、美化、文化及现代化的有型环境及以人为本、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都是教师的待遇。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学校,真正能够影响教师喜怒哀乐的人主要包括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学校力求创造一个待人谦和、友善、坦诚、宽容、大气、理解、欣赏、尊重、支持、维护、关怀、达观,有时甚至是妥协的容人共事学校环境,力求做到教师与学生和谐、领导与教工和谐、教师与家长和谐、教师之间和谐、学生之间和谐、领导之间和谐、自己与自己和谐、级科组之间和谐、处室之间和谐、学校与上级和谐、学校与社区和谐、物质与精神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让每一个教师都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贡献力量。

3.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学校全面落实“减负十条”,不上晚自习、周末补补课,课后不拖堂。实施小班教学,减少作业批改量;开展活力课堂改革,提倡教师讲授不超过20分钟;学校不搞寄宿制学校,减轻班主任管理压力。在教师超编背景下提高教师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

4.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什么叫做教师的专业的自主权呢?就是教师这个职业作为一门专业,它的从业人员所拥有的权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创新,让教师在常规背景下,赋予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参与教育探索和发表教育研究成果,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等等这样的一些权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都有重要意义。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 专业素养就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到教师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同样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比较高,就更能够感受到那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胜任愉快,就能够很好地享受工作过程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高,就能更多的得到专家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在所归属的团队中就能够享有更加良好的个人声望,更好地满足你自尊的需要。6.改善学校的物质生活环境。

环境,包括校内环境和周边环境。近年来,学校为教师修建生活食堂、厕所、改善校园环境,规范教师办公室、为教师配备办公桌凳、配臵笔记本电脑,实现无 线上网,为教师营造整洁、干净、亮丽、宁静、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如果走进一个学校乱糟糟的,非常喧闹,我们老师一定会感觉不好。学校所在的社区环境,应该是宁静、有序和治安状况比较好的地方。让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保持学校的整洁和干净,我们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7.完善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修建实验楼,建立六大功能室,建立教师阅览室、添臵健身器材等等,为教师生活工作创造条件。8.教师职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安全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是搞好教育教学,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前提。近年来学校投入几十万,改水、改电、改气、改厕和改路,修建围墙、建立护校队和保安室,立路灯,建立监考系统,为教师建立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在分配中体现公平,兼顾绩效,但不搞平均分配。在教师上岗中,不搞末尾淘汰制,当然,过于稳定也容易导致有些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所以,学校将建立起一个好的机制,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度。

9、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影响

近年来,学校注重教师的培养和提升,现有7个导师制学员,在沙区各学科教学中都有一定影响,在各种大赛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学校注重在各种场合进行宣传,提高教师的社会声望,在公众眼中,西永中学的教师正在受到社会尊重。10.完善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机制好比是杠杆撬动物体时的支点。这个支点的位臵,直接决定杠杆撬动的难易程度。一套好的评价机制,往往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对教师的评价,最好每一个学期都有一个评价,这个评价应由教研组组长,年级组组长来评价。因为他们对教师日常表现非常具体、清晰。评价会上首先应该给教师一个对自我工作状况的一个总结、回顾、反思、评价的这样一个机会,然后这个评价者基于你的平时对教师的了解,和教师的岗位职责要求,做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中肯的评价。如果一个老师几年下来他的评价都是很棒的话,那我们可以考虑,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对这个教师评价一次,不必每学期。我们倡导的发展性评价,就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教师成长的评价。11.制度好学校游戏规则。

学校游戏规则即制度是不是比较人性化,是不是充满了温暖的、关爱的,会影响到每一个教师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学校应该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制度建设,让教师体验到作为学校的主人翁这样的一个感觉,会使得教师更好地明了,更好地理解学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有助于增强他们遵守学校制度的自觉性,有助于增强学校的亲和力与凝聚力。

12.爱惜学校的声誉

学校加快特色优质内涵学校建设,增强在学校社会的认可度、美誉度,让他教师有更多的职业自豪感,有团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自觉地维护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师的生活的幸福指数非常必要。

13、确立适度的教育发展期望。

学校提出建设“沙区西部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特色初中”,教学质量居西部前三的发展定位。经过近2年的努力,我们三个年级分别达到西部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成绩,特色文化、教师发展、教育科研等都迈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让教师感受到职业了的自身的人格尊严和社会价值。

14、关心教师的健康。

学校践行生命教育理念,让教师找到心灵的灵境,每年体检一次,关心教师身体健康,定期开展讲座,让教师身心健康,愉快工作。

以上因素,对不同的教师的影响程度会不同,这取决于每个教师的价值观、生存境况、生命境界。但可以肯定这些因素对所有教师的生活的幸福指数或多或少会产生影响,影响到一个教师对于职业的安全感、认同感、成就感以及最终的幸福感。我反复所做一切,就是一定目的,关注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

(1)引导教师自我实现,是教师创造幸福的起点;

马斯洛把人的幸福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层次基本上是按照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的思路逐渐上升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伦理道德幸福在完整的幸福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三者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然而,自我实现却是处于幸福需要的最高层次。作为校长,我们要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划蓝图,让他们看到光明的人生前景;要为中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让他们充分感受事业成功的喜悦和辉煌;要为老教师寻找跟上时代要求的快车道,获得年老志坚,享受工作的快乐;只要引领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教学和工作生涯中,得到了差异化的自我实现,那么,教师创造幸福之旅就已经起航。

(2)助推教师自我超越,是教师创造幸福的终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步步高最精典的广告词,其实,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同样极富哲理。人生不过百年,在历史的苍穹里,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为什么在大千世界,别人总能取得成功?不是因为别人比我们聪明,只是别人比我们更善于坚持;为什么别人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惊天的伟业?不是因为别人卓越,而是别人比我们更执著,能够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作为校长,我们要引领教师作一个有格调的人,同时,要不遗余力地为教师的自我超越搭建平台,因为理念决定观念,格局决定结局,“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立志作一个不平凡的教师,你就可能做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干出不平凡的成就,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直至卓越!所以,一个真正懂得幸福的教师,才能真正地体验幸福,一个会体验幸福的教师,才能创造幸福,一个会创造幸福的教师,才能成就卓越。

作为教师,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的高低究竟用什么样的指标体系来检测呢?这个指标体系应该有这样两个一级指标:身心愉悦的程度和精神充实的程度。前者意味着是否有疲惫感、压抑感、挫败感、沮丧感,这些消极的体验都可以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后者意味着教师是否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教师比较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是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绪饱满、热力四射,并能真切地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觉得有成就感。现在不少老师感到压力大,常有力不从心、沮丧、焦虑、情感枯竭之感,感到“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帮助这些教师从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快乐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都需要为此作出努力。

幸福是一种人生体验,能否感觉或获得幸福,关键在于每个人对人生所持的态度。要获得更多的幸福,需要学习、更离不开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家庭、学校、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开展幸福教育,提高每个人的幸福意识,而每个人都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全面提升幸福感,拥有幸福的人生。

1、过度索取无益,幸福需要付出

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说,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从一生下来,就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着长大,因此大多都感觉不到他人的关爱,错误地把爱等同于“照料”、“索取”。整天泡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走进社会,只知索取,不知奉献,是禁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的,也就很难体会到幸福。每一个家长,每一位教师,在付出爱的同时,要教会孩子感受爱,学会爱自己、爱他人,让他们懂得只有适度的“索取”和乐于“付出”,才会让自己和他人都得到幸福。

2、找准“不幸”根源,增加幸福体验

现代社会中,心态消积、缺乏信念、处处攀比、缺少奉献、不知满足、缺少信任、过多焦虑是造成幸福感缺乏的根本原因。每个人,只有通过教育和学习,找出“不幸福”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摆脱“不幸福”的阴影,获得“幸福”。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切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东西,都是甜蜜的!付出的努力越大,就感到越甜美。”他还说:“其实,做个幸福的人是很简单的!什么是幸福呢?就是知足……别的没有什么……”。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劳动能够换来幸福,知足才能体会幸福,而感觉到幸福的人,不在于拥有多少,而是能知足,不计较。有时,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自古有言:乐此不疲。当我们做自己感觉有乐趣的事情,那么自然就不会感觉疲惫和劳累,当我们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时,就会有成就感,一次又一次体验到幸福。

不攀比,会感恩,就能常常感受幸福。当你看到一束鲜花的时候,当你与妈妈聊天的时候,当你与朋友分享快乐与成果的时候,当你为了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努力拼搏的时候……这个时候,只要认真体会,幸福,就在你的心中。

3、选择正确方式,谋求长久幸福

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但如果把个人幸福看得高于一切,并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就不会获得真正的、长久的幸福。

对幸福的谋取,有精神的与物质的两个方面。人类谋取物质幸福的方式有四种:“损物”以致“益己”、“益物”以致“益己”、“损人”以致“益己”、“益人”以致“益己”。人类谋求精神幸福的方式也有四种:“益物”以致“损己”、“益物”以致“损物”、“益人”以致“损己”、“益人”以致“损人”。只有选择正确的谋求幸福的方式,才能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得到幸福。作为担负起教育功能的学校,一定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选择“益物、益人、益己”的方式,正确取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大众的方式追求幸福,才能拥有真正长久的幸福。

4、形成强大合力,着力实施教育

幸福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应重在引导每个人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掌握获得幸福的正确方式。同时,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将幸福的内涵悟透,才能增加幸福感,从而拥有幸福人生。当今的幸福指数,往往被扭曲以财富排名、以金钱标榜的形式出现。这是当代人心灵污染的重要源头。心灵是人生的主宰,是无尘的圣殿。而人的心灵一旦被物欲、钱欲等尘埃所污,人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异,就会由善良变为邪恶,由明智变为愚蠢,由高尚变为卑劣,由慈悲变为歹毒,由美好变为丑陋。厚德明智是教育永恒的两大天职,在幸福教育的实践中,必须让受教育者明了这样的道理: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奋斗,一种拥有,一种追求,核心的财富概念应该是美德和智慧,拥有这无形的财富,就拥有了人生的幸福之源。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人生活实践中,在感受到目标实现时的精神满足和主体状态,是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得到的自我愉悦和欣慰,是一种从理想到现实最美的情感体验。幸福和快乐不同,幸福更多地表现在精神方面,快乐更多地体现在感官方面。幸福具有持久性和较大的动力性,是一种强大、持久的动力;而快乐本身则是短暂的,动力性十分有限。物质的刺激或许可以带来快乐,但长久的动力则来自于内心的幸福感。要想刺激教师长久地为教育事业工作,最大的着眼点就在于设法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让教师拥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幸福感!

二、校长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策略

二、怎么创造和追求“幸福”

1、创造幸福的过程是痛苦的2、创造本身就是幸福

3、学会创造幸福

1、要学会享受幸福

第三,如何分享和享受幸福。

2、幸福不能独享

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要与公民的幸福目的一致

第一,安宁。第二,用社会的方式生活使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福利。

幸福教育内涵

★幸福教育两个体系:

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只有充分张扬个性,肯定自我,才能使教育成为一种让人幸福、令人羡慕的职业。

其二,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是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指为孩子今后人生奠定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

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在这种体验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就是将相对较高的教师的幸福能力“移植”到幸福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身上去,使学生从主要由教师赋予其幸福逐渐转变为主要由自己去创造和享受幸福。★幸福教育的内涵解读:

1.幸福教育的起点:树立正确幸福观:生理、心理、伦理。2.幸福教育的核心:优化内心情感。

3.幸福教育的目标:培养健康人格。(小胜靠智慧,大胜靠人格。)

培养健康人格需要:开放心、积极心、信念心、自信心、梦想心、抗挫心、快乐心、情绪心、行动心。★幸福教育的理念与理论

1.理念:人本观念。把学生当人看,不要把他当罪人、病人、犯人看,要培养学生的幸福观念、多元观念、素质观念、开放观念、健康观念、未来观念

2.理论:积极心理学(幸福的浪潮):塞里格曼。积极的体验、积极的特质、积极的情感、积极的环境。★幸福教育的目标实现: 1.教师的实现:

(1)内在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个性化表达;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教师处理好个性自我与角色自我的关系。

(2)外在实现:物质保障;精神愉悦;心灵充实 2.学生的实现:

(1)快乐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自主趣味互动和谐)(2)自主的管理:让学生体验真实生活。(3)多元的评价:让学生扬起自信风帆。(4)丰富的生活:让学生享受快乐成长。

即让学生:学会做人——体验感恩的幸福;学会学习——体验智慧的幸福;学会锻炼——体验健康的幸福;学会审美——体验美好的幸福;学会劳动——体验自立的幸福。

3.学校的实现:

10.校园文化,学校发展的独特品牌 篇十

一、把握校园文化特性,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背景条件、师资结构状况、生源素质情况,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所以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众多学校中的“这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的价值,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

一个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史,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内部各种元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校园文化必然要随着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历史规律。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传承性是校园文化永葆生机的法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流水不腐”,恰如我校“长流及远”的精神。

二、发挥校园文化辐射作用,打造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使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和爱护,这种凝聚性增强了师生的向心力。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凝聚集体的纽带。校园文化推动了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员工的进步方向。

不仅如此,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和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定辐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会里,校园文化也成了社会景观。诸如北大、清华、人大等就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每年到这里朝圣的人们络绎不绝。一个学校要想在社会中立足,要想在人们心中立下一块丰碑,必须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精益求精,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成学校发展的独特风景线。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高格调、高质量的校园文化

《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校园文化的主体结构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晶核,教师和学生永远是校园文化的最宝贵财富,因此,我校把“以学生成人成才为本、以教师幸福发展为本”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始终把师生冷暖挂在心头,就一定能够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建设高格调、高质量的校园文化。

1.以人为本,营造闪烁人文精神的学校物质文化

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充分发掘利用校园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了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教室里、宣传栏,悬挂的是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的优秀作品,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两次动员各年级全体学生收集各班的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灌输一个信念:只要努力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经过加工制作分别布置在校门口的宣传栏中,一月一换,及时更新,鼓舞了孩子的士气,扩大了学校的影响。通过班级承包,将走廊的花坛装点一新,孩子们群策群力,自己动手选花种、挖树坑等一系列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2.情理兼顾,建设充满人文气息的制度文化

一所学校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时,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我们根据学校特点,师生共同制订了体现时代要求的校训、校风、校歌、校服等,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这样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

3.曲径通幽,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首先要走出去,单纯而又缺乏与社会充分接触的校园活动当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却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育者要使学生走出校园,充分接触大自然,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的心灵慢慢成熟起来。其次是引进来。校园文化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把其他学校的学术讲座、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引进校园。这种建设的思路既可以塑造校园形象,加深外界对学校的了解,又可以拓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endprint

4.拓展渠道,借助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充实校园文化内涵

活动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打造风格各异的班级文化

有人曾形象地把班级比喻成学生磨炼本领、学会生存、创造人生的“驿站”,进行知识信息交流、体验快乐与忧愁、酿造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我校一向重视班级建设及其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一方面,我们借助“学讲计划”的契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展示了同学们的才能;另一方面,我们派专人到全国各地名校参观学习,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在校内进行集体研讨,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诸如,要求每个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门口悬挂班级名片,还可以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

(2)充分利用身边的社区文化

学校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同样,学校文化也是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成立了社区家长委员会,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沟通,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及家庭的文明和谐,提升家庭教育效能,从而达到对社区文化的辐射。我们还经常组织师生走访社区各单位,同时邀请社区各届代表人物走进校园,为学校做报告、进行法制讲座、交通法规宣传等,以社区文化来推动校园文化,以加强“亲密接触”,使之成为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窗口。

(3)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

将学生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带动校园文化的开展。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书香校园读写大赛”,五月份“我为社区留片绿”,九月份“庆祝教师节”,十月份“秋季师生运动会”和“祖国颂诗朗诵”,十二月“元旦迎新长跑”……每个活动均由社团发起,同学们参与,从而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如今,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师生的观念、品位、学养……也都在逐步升华,校园文化也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着校园文化的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现代文明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从校园内涵文化的建设到校园外显文化的营造,从静态文化的加强到动态文化的生成,校园文化林林总总,五彩缤纷,形成了各个学校独特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

上一篇: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势在必行下一篇:高一军训仪式校长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