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2024-10-07

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精选11篇)

1.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一

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事业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学前教育对人的发展十分重要。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 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的认知方面的落后,适宜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非常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诸多研究和事实均反映, 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适宜的学前社会性教育有助于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帮助他们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学前教育影响到教育事业发展。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我国已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学前教育则可为有效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学前教育关系家庭和社会和谐。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这就使独生子女很自然地成为整个家庭关注的焦点。众多事实表明, 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决定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 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一个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每一个幼儿都连接着一个或几个家庭,因此学前教育牵动了全社会,成为大家关注的民生问题。当前幼儿入园率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 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 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安心地工作。所以,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 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等具有的重要作用。

(四)学前教育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 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为例,OECD现有30个成员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总人口11.5亿,大多数OECD成员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据统计,2005年,OECD成员国平均生均教育费高达4882美元,学前阶段的政府预算占各级教育总预算的8%,其中公费占学前教育总花费的比例高达80%。近年来,我国学前阶段的预算只占全国各级教育总预算的1.2%到1.3%,这一数据相对比,只有匈牙利的1/12,西班牙的1/10,法国的1/9。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普及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的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对我国追赶发达国家,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二

一、切实提升对幼儿舞蹈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1. 舞蹈艺术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 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 是培养人们审美兴趣, 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舞蹈这一直观性、可感性强的艺术, 又恰好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也就促使舞蹈成为千百万幼儿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和舞蹈形象, 既能陶冶少儿的情操, 又能使幼儿感受到美的教育。这种美育教育方式有助于幼儿在形体、举止、行为和人格形成美的内外统一。

2. 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生理素质

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 是一种以肢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舞蹈来源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 表现生活的美, 歌唱生活, 并借此陶冶人的情操。舞蹈训练跟体育运动一样, 有助于少儿身体健康发育。如舞蹈基训中的压腿、踢腿、下腰等都和体育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长期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耐力和灵敏度, 并增强体质。动作的协调性训练还有助于少儿大脑的发育。形体训练, 则有助于少儿形体的健美, 培养他们的内在气质。

3. 舞蹈教学有利于提升幼儿智力开发

优美动人的舞蹈能调动孩子们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从而发展孩子的有意注意, 通过高度的指向和集中去感受舞蹈的内在情感、韵律、节奏。同时幼儿有着奇特、美丽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和多变的情绪, 甚至我们常人乍看起来不太合乎常理的情趣, 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通过采取常识教育和形象引导, 充分调动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 由被动学习变主动探索和创新。正因为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 才会对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起到推动作用。

二、当前幼儿舞蹈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

1. 以单一动作学习为目的

在舞蹈教学中, 有的教师只注重让幼儿单纯地模仿学习舞蹈动作, 并以学会教师的“规定动作”为主要目的, 而忽视藏在舞蹈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他们片面地认为舞蹈教学是为了排几个精彩的节目获奖出名, 或完成某种应酬任务, 或为供人欣赏;有的则是为了培养少数舞蹈尖子, 对大部分幼儿而言舞蹈只是可有可无的娱乐活动。这种认识与我们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

2. 缺乏愉悦的情感体验

由于在舞蹈教学中忽视幼儿情感的愉悦, 幼儿常为学习新的动作感到疲劳, 为重复旧的动作而感到厌倦。部分幼儿还为不能完成一些“别扭”的动作而感到沮丧。

3. 幼儿舞蹈教育体制有待规范

目前一些私立的以舞蹈教育为由开办的学校, 单纯地以追求市场利益的最大化, 而忽视了整个社会对于舞蹈艺术氛围的培养, 使得舞蹈与艺术渐行渐远, 与市场却越来越近。

三、对于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几点建议

1. 进一步规范现有幼儿舞蹈教育市场

通过制度对现今存在的幼儿舞蹈教育体系进行规范和制约。不仅仅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把舞蹈教育纳入正常考学、升学序列, 还要进一步规范在市场运作下的幼儿舞蹈教育体系, 真正让舞蹈成为人们对行为艺术美的追求。

2. 因材施教, 科学编制幼儿舞蹈教学大纲

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 幼儿舞蹈动作编排要简明、活泼、形象, 在孩子们接触舞蹈动作前应该想办法让他们感兴趣, 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用形象性语言进行启发、暗示, 讲解舞蹈动作。如通过“波浪组合”模仿小鸟的飞翔、小鱼游动等。这样的舞蹈课堂既不会空洞, 孩子们的动作也不僵硬, 表情也丰富多彩, 一个舞蹈组合就在启发与想象中完成了。

3. 把舞蹈艺术与形象教学相结合

平时我在舞蹈教学中非常注重形象启发法。在形象展示中, 首先示范动作要准确, 节奏要鲜明, 要有充沛的感情。如, 在示范舞蹈《浪花一朵朵》的时候, 就要感觉自己像一朵浪花在跳舞, 这样幼儿才会投入更多的情感去表演。

4. 舞蹈艺术离不开感情倾注

在规范、模仿的舞蹈教学后, 这个时候的舞蹈是凝固的艺术, 而感情却可以让舞蹈变成流动的艺术。幼儿往往只注意舞蹈步伐和动作而表达不出内心深处的感情, 这样的舞蹈是没有灵魂的。感情首先是通过眼睛来表达的。在训练中要启发幼儿的内在感情, 就要让幼儿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方向移动, 能在空间利用假设目标而转动, 这样的舞蹈才真正注入了灵魂。

幼儿舞蹈教学的动作应形象、直观, 决不能追求难度。由于幼儿年龄小, 语言表达能力弱, 在表达意愿时往往需要借助自然的形体动作, 往往喜欢手舞足蹈, 受身体比例的限制, 动作短促, 节奏快, 为了让幼儿对舞蹈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我们要悉心观察, 捕捉幼儿动作的造型加以提炼, 逐步丰富幼儿舞蹈语汇, 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舞蹈艺术修养, 积累丰富的舞蹈素材和方法, 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摘要:幼儿舞蹈教育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 来反映幼儿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 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 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 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促进全面发展。下面就教授幼儿舞蹈, 所总结经验收集来关于一些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 及其发展误区, 以及未来幼儿舞蹈教育发展的对策。

3.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三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渗透;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6-0151-02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活动通过欣赏、表现、创造音乐等审美活动,来使学生体验、理解和热爱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罗丹说:“艺术即情感”,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抒发和激发人的情感。它能对人的智慧和人格的完善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而要想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就要通过音乐本身来实现,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音乐的教育理念与实际的教育实践相联系。

1音乐教育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音乐的美育作用早已被人们所重视。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接受音乐教育才能最终完善高尚的人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他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在我国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前言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既然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在音乐教育中也应该重视美育,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对美的感觉能力,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2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②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③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为优秀人才。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到,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身心的健全发展。

3音乐教育中美育渗透实施的主要措施

3.1开设有目的的音乐欣赏课,陶冶学生情操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新的世纪里面,在人才的概念上的两种声音值得我们留意:①人才已由专门型向复合型转变;②对人才的人文要求更加强烈,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有创新精神、有兼容并蓄的思想,还要有对人文的关怀,对社会价值历史遗产的尊重。音乐欣赏作为美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拓展思维,启发灵感,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思想水平作用已得出定论。因此在新的世纪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列人教学内容,其重要意义一定会得到凸现。

3.2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体现美

声乐是用人的嗓音来演唱的音乐。一副好嗓子唱出来的音乐,给人的自然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想要唱好歌,光有好嗓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发声技巧训练,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同时还须具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和良好的音乐感,才能感受并表现音乐作品具有的各种情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3.3音乐教师必备的审美规范

依据审美教育学的观点,施教者的劳动形态应具有审美性。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而且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①教学仪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举止既要潇洒、活泼,又应稳重、端庄,表情、姿态应亲切、自然,手势准确、自如,充分展示教师的审美修养,给学生以优美感、高雅感;②教学语言。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尽力使用美的语言。板书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乐谱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③教学气质。教学气质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点的外化,音乐教师的优秀教学气质来源于其心理品质及学识基础;热爱生活——有着真诚美好的情感,有着良好的审美修养,对生活的美和教育的艺术有着独到见解与体验,总是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充满爱心——爱学生,爱音乐,爱教学工作;具有童心——纯洁、真挚、心灵年轻;兴趣广泛——视野宽阔,知识丰富。

3.4借助教材,让学生感受美

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实际中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音乐方面的爱好,学生往往是在不断地感染和培养中受到启发,产生兴趣的。那么平日教学时,应时时刻刻注意从美的音乐、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等方面提高学习情趣,从而去感受美;①感受美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可分的统一体,从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人们如不能很好地感知旋律,便失去了对音乐美的享受;②感受美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如果没有了节奏的依托,便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节奏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③感受美的音乐。一位美国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干练的教师应当是一个艺术家,他们教育学生,如同琴师一样,触动着人类灵魂的心弦,刺激之、兴奋之、鼓励之、安慰之;④联系实际,让学生鉴赏美。音乐能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激发人的情感,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鉴赏美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启发”和“对比”的教学方法,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评审美,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如《让世界充满爱》,学生不仅被优美的旋律深深陶醉,更被深沉的命题、博大的情怀和时代的朝气所感染,激发对世界和平使其的憧憬。通过鉴别《长城组歌》、《黄河大合唱》的内在美丽,并且互相讨论和陈述,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史,使其更加热爱祖国,激发了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激情。我们的每周升国旗、唱国歌,使学生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美育渗透。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能够使学生在娱乐中接受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其教学过程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审美愉悦。康德曾说:“非功利而生愉快。”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认识真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振奋精神。

参考文献

1 许玉兰.音乐美育与南京体院附校部学生的素质教育.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朱 波.音乐教学在美育过程中的表现特征及其作用

3 宋 瑾.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4 王 克、杜 光.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Of Music Education in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Ma Haiyan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the rol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usic education in the importance of infiltration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easures.

4.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四

马翠容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国是一个具有8亿多农民的国家,中国农村的未来最终要靠这8亿多农民的智慧和劳动,中国农民必将转换成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以及高收入的现代市民。占据半边天的农村妇女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进度和幸福村落目标的实现。

现阶段农村妇女整体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开放,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仍有大批农村妇女的思想解放程度与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如有的农村妇女受“男尊女卑”封建礼教思想和“小富即安”小农思想的影响,仍以“相夫教子”为荣,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成天围绕子女、锅台转,把自己局限于家庭之中;有的具有依附思想,消极保守,被动等靠,贪图安逸,很多留守妇女普遍认为干事业主要靠男人,男人养家糊口天经地义,因此出于无奈同意丈夫外出打工,平时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靠丈夫寄钱回家。另外,妇女思想解放的程度呈地域性分布,一些经济强村、产业特色村,妇女的思想在经济拉动、能人带动、舆论推动下得到解放;一些以粮棉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村,妇女的思想也相对保守,在农闲时节,多是聚在一起做针线活、扯闲话、打小麻将,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格格不入。

二是就业技能不够精深,导致自身潜能的长期埋没。近几年,随着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农村妇女逐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农村妇女发家致富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村的经济形势。有的妇女对周围一部分勇敢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女能人非常羡慕,却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不从自身素质方面找差距,而是过多地强调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外在因素的不足。有的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确实不能适应当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方式和高科技营销手段的需要。据调查,秭归县农村妇女的学历低,妇女劳动力中,初中以上学历的仅占57 %。受文化水平制约,妇女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差,即使学到一点技术,仅限于机械地运用,而不能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大部分妇女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差,加上基层组织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重视不够,有的妇女有学习的欲望,却无处学,不知该从何学起,缺乏正面引导,导致自身潜能的长期埋没。三是综合素质不够全面,造成子女家庭教育的畸形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妇女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受文化水平和教育经验的制约,大部分农村母亲空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只能满足孩子吃饱穿暖,在开发孩子智力和培育孩子良好品行方面力不从心。重男轻女的思想仍有一定市场,在个别村庄依然存在女童辍学的现象,无形中又造就了一代新文盲。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些妇女崇尚金钱至上,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妇女不讲究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方面,利重于情,盲目攀比心理严重,不赡养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婆,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风气。

农村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妇女的支持,更需要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淳朴善良、虚心好学等优秀品质的妇女同胞的直接参与,因此加大农村留守妇女培训力度,提高其整体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解放农村妇女的思想有利于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受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腐蚀,一部分农村妇女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网络等新闻媒体分散教育和课堂会议集中教育相结合,如组织妇女集中收看“生财有道”和“半边天”电视栏目,并讨论谈感想,广泛宣传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妇女树立发展为上的理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转变贪图安逸、陈旧落后的观念,倡导劳动光荣、创业光荣、再就业光荣的新风尚,激发广大妇女的干事创业热情,发掘树立宣传创业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优良创业氛围。

二是提高农村妇女的技能有助于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农村妇女在农业劳动力中占很大比重,释放出农村妇女的潜力将可为消除饥饿和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大贡献。很多农村妇女在发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心深处都希望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也为创业打基础。因此,要以科技培训为主导,带领农村妇女走出去学、开阔视野,把农技专家请进来教、与实践结合,实施教育致富工程。三是增强农村妇女的素质有益于良好村风家风的塑造。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农村留守妇女聚集的地方往往是非多,甚至矛盾多。妇女还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主要任务,自身需要及时充电,补充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因此,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弘扬主旋律的教育培训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聘请专家进行“道德与礼仪”、“人际交往”、“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开展“农村好儿媳、优秀母亲”等评先表模活动,切实提高她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转移她们的注意力。农村妇女这支力量一旦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将给每个农村家庭带来无限希望,也会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给农村社会注入了生机活力,进而加快幸福村落的建设步伐。

5.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五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国防是国家的事业,是国家的固有职能。任何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要防备和抵抗侵略,防止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并以此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活动的有序进行.国防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与国家的各个部门各种组织以及全体公民息息相关.加强国防建设,进行国防斗争,必须依靠国家的各个方面的综合力量。作为掌握较高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当代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将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和平年代,因而国防意识不够强,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拥有足够的国防知识又必不可少,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居安思危、矢志报国、磨砺青春、升华自我”的国防教育具有时代必然性和历史紧迫性。

《中华人民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对开展国防教育都作了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多年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国防精神是与国防需要相适应的观念和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公民对国防的关心、对国防建设的重视,以及对国防的义务感和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国防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习武精神、民族自强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在中国国防新世纪发展中,在校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未来,对他们加强国防教育,这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阐明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辨证统一的关系,从而说明了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由现实的世界局势和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一)当今世界局势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不安全因素仍威胁着人类安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各种力量此消彼长处于不断的分化组合当中.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能源争端日益尖锐。发达国家不断向世界各地施加影响。此外,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西化的企图从未放弃。

(二)我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目前活跃在世界舞台的各个角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到中国在国防安全上存在诸多不乐观的因素:

⒈陆海兼备,陆地疆界和海岸线漫长。这些地方在战时都极有可能成为侵略者入侵的门户。

⒉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复杂。陆上与14个国家接壤,在海上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领土矛盾资源争端日益凸显.某些邻国野心勃勃,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日益明显。有些国家内部不稳定因素多,一旦发生内战或冲突,必将影响中国安全。有些西方大国还将一些弱小邻国作为向我国渗透的前哨。此外,有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领土争端和海洋划界争议。

⒊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台湾当局公然叫嚣”一中一台”,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阴谋虽然没有得逞,却也得到了某些国家的支持。”台独”势力积极策划台独,拒绝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提出的回到”九二”共识的主张。民进党于2005年举行了首次台海风云兵棋推演,仿真2010年两岸”濒临战争边缘”时,美国与台海三方的决策互动状况与情境推演。

⒋边疆存在不稳定的因素。近年来东突势力日益猖獗,威胁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进而对我国领土的完整统一构成威胁。

(三)我国国防内容、手段

现实当中,存在着武装侵略和非武装侵略。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主权国家对主权国家的非武装侵略及其反侵略要以武力为后盾,而且有些所谓的非武装侵略,是非国防手段所不能抵抗的.因此国防所需防备和抵抗的”侵略”,不仅仅是武装侵略。我国的国防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⒈军事是国防的主要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备平息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所发动的武装**。

⒉政治。与国防密切相关的政治活动主要是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宣传等。

⒊经济。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通过经济战给敌人造成经济恐慌,是敌方经济陷入崩溃,以便战而胜之。通过经济制裁,可削弱被制裁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促使其国内不满情绪的产生和增长。

⒋外交.(由于涉及军事领域,由称”军事外交”,它集外交与军事与一体。)从事国防外交活动的主体不单纯是武装力量,还包括国家机关和民间的一些部门。

⒌此外,科技、教育等在现代国防中发挥的作用也愈睐愈大,重视科技、重视人才已成为共识。

(四)现代战争对兵员提出更高要求。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战争。高技术战争对兵员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大批掌握现代化军事技术和科技文化知识的现代人才,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战力。江泽民多次强调,要不装备发展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努力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同时,加快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科技水平,能有效掌握和使用先进装备的优秀人才。

(五)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作为掌握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是承前起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他们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因而当代大学生应该是能够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因此,作为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国防意识必须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使之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国防意识,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同时,对我国的国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不无裨益,反过来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通过对大学生的国防历史、中国国情、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居安思危意识教育,让每位大学生都具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使他们懂得“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格”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大好山河,热爱领导我们事业前进中国共产党,热爱保卫国家安全的人民军队。大学生代表了掌握当代最前沿知识和理论的阶层,未来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中间力量,他们具有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祖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内在的动力。同时当代大学青年担负着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责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安危,志愿为祖国的利益而战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做出奉献。

6.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六

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习’信仰暑期社会实践团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念状况如何,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爭业后继有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幵放的历史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汄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人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快速发展的今大,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土义远大理想,堤高高校人才培养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理想信念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怎样拓宽和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理想信念是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价值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自觉追求。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最高层次。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坚定,标志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形成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参与社会实践和自觉提升价值追求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不断展开,理想信念就会具备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就会成为指导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强大精神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社会思潮更加纷繁复杂。身处这样一个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思潮跌宕起伏的年代,当代大学生自然也难以摆脱思想剧烈变迁的深刻影响,特别是新媒体信息的良莠不齐,更是让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面临极大挑战,一些大学生出现了重功利轻信念、重实际轻理想的思想倾向。

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怎样在多样中谋共识,让广大大学生勇敢担当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头等大事。而其中之关键,就是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思想理念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理想信念主导地位的形成不是自动的,它必须要靠提升教育实效来占主导。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刻认识到,每一大学生个体对理想信念的认知与认同是有差别的,这也势必会导致众多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学习、领会、接受和践行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理想信念的教育在坚持多元中立主导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实现主导性和大众化相统一。那么,以怎样的形式展开理想信念教育更为高效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1]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现状

1、各高校对理想信念教育所采取的形式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部分,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方面采取了许许多多的措施,通过形式各异的方式方法,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方向。比如:

a.联系老党务工作者、党员老教师、党员杰出校友为广大学生现身说法,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政策,结合自身实际,讲解党性认识、人生感悟,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b.领导干部走进校园做形势政策报告,定期开展形势与政策学习讲座,举办“先进性在基层”系列报告会等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

C.组织开展“与信仰对话”活动,大学生党员与老院士、老专家党员共同交流对信仰的理解;组织开展“在寻访党史中成长”活动,学习整理党史书籍,通过各种党建文化活动的耳濡目染,涤荡大学生灵魂,进一步升华精神,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d.紧扣“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上涵盖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新农村建设,以及关注弱势群体、社区建设、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让“在实践中成长”成为大学生党员认识国情、了解社会、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的重要途径。

e.举行升国旗仪式。在各级各类学校精心组织升国旗仪式,组织学生集体奏唱国歌,举行向国旗敬礼、在国旗下演讲等仪式,开展在国旗下讲述抗战故事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f.开展主题党(团、队)日和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参观抗战主题纪念馆、瞻仰祭扫烈士墓、寻访抗战校友等形式,组织主题党日、团日、队日和班会活动。

„„

学校通过形式各异的活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寓教于乐,将教育融入到活动的乐趣之中。高校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理论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地方政府及社会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做法。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去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调研,我们通过走访村民,学校宣讲,与团县委领导座谈等形式对平山县政府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些做法进行了调查。

第一:学生在校期间。这个时期,平山县政府主要是采取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辅以各种赛事及活动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校方面:主要以县委领导走到校园,走进同学,切实感悟学生需求,然后针对一些问题做交流会,针对时事政治,方针政策做讲解分享报告等,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方面:在重大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抗日战争纪念日等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节日,开展相应的主题征文活动、文艺汇演、社会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等活动,通过对特殊意义的节日的庆祝,来提高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感悟。再者,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宣传,积极利用新媒体工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时代热点话题等进行正能量宣传;以青年力量,清朗网络。招募网络志愿者,在网上发表青春正能量文章,引导网络言论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第二:学生放假期间。在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学生相对空闲的时期,把握好这个两个时间点,对理想信念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与乡村之间,政府积极搭桥,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入社会之中,通过社会实践,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充分利用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招募景区讲解员,在通过培训之后,让学生为游客讲解革命历史,在讲解学习的过程中,深化自己的思想。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在暑期走进山区学生的生活,为山区孩子的生活带去别样的精彩,丰富他们的生活,同时也提高自己志愿服务社会的能力。过年前夕,招募社区志愿者,清扫街道,关爱社区,关怀社会,关心国家,在青年的心中树立“大家”意识,增强理想信念。

(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个人的生活、职业理想占主导,社会共同理想相对缺乏。当今世界,虽然地区冲突不断发生,但和平与发展已是整个世界的主题。在我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人们追求更富裕的物质生活,更美好的文化生活是自然的事情。在市场经济生活中,激烈的竞争性导致了个体必然去完善和体现自我,去获得生存空间,个人奋斗与自我实现成了适应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相对而言,注重自我的同时,集体的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就变淡了。大学生是社会中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有知识的一部分青年人,社会对他们具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和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单位人数,占到被调查对象的63.05%,选择国家最需要去的单位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3.17%。从就业选择中可看出,大学生们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较为普遍,这是社会现实生活在大学生们思想上的反映。[3]尽管大学生们也有社会理想与报负,但处在相对较为边缘的位置,这与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与社会现实生活间的差异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倡导树立健康向上的个人理想信念的同时,大力提倡树立社会共同理想信念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凝聚力,引导他们为社会和国家贡献力量。

2、在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时,只有少部分大学生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与无数的爱国先烈铸造了爱国主义的民族魂魄。在一次调查中,对“报效祖国在你心中的位置”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择“首要位置”和“重要位置”选项的大学生人数合计占总数的80%[3]。在另一项调查中,选择理想目标时,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占的比例最大,为43.35%[2]。在一项调查中,同意社会主义终究战胜资本主义的占44.7%,不同意的占16.4%,说不清的占38.9%;同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走向趋同的占36.4%,不同意的占39.6%,说不清的占24%[4]。在调查分析青年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状况时,在理想目标的选择中,选择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占9.99%;在入党动机中,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占7.34%[2]。由上可见,当代大学生心怀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是主流。我们所倡导的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只有在少数青年大学生中得到响应,这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现实是相适应的。在少数先进分子中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现实的客观反映,是崇高理想不断被人信仰和坚持过程中所经历的自然阶段。

3、多数大学生具有健康的理想信念,少数困惑迷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数大学生树立起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崇尚物质追求,崇尚自我实现,理想信念倾向于实用、务实是现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特征。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好工作成了许多人求学的内在逻辑。那些着重于引导学生人格和心灵纯洁美化的思想性、价值性学科及其课程,往往被一部分学生视为无用的知识而备受冷淡,而那些在求职时备受宠幸的实用性、技术性专业则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5]。在一项调查中,当问及人生目的时,选择“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正直的人”的人数占调查对象的65%[6]。在另一项调查中,当问及“追求有用比追求理想怎样?”时,有下列答案:更需要;较次要;都需要;无所谓;其它。大学生对上述答案的选择比率依次为32%、21%、43%、3%、1%[3]。从上面的调查可看出,理想与实用在大学生心中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大学生对个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尽管充满信心,但对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却表现出淡漠、迷茫甚至怀疑的态度。

4、高校对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客观、全面、完整的研究与应用。在许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不顾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往往唱高调,让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虚空”的感受。譬如,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远大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一直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每一个大学生。尽管青年大学生喜欢憧憬未来,追求理想,但过于遥远的未来理想信念他们没有实际体验,而现实生活与远大理想存在巨大落差,这往往使他们对理想信念产生“虚、空、远”的感受[7]。思想政治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现状,需要大力改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

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涵

革命传统是指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要教育群众学习和发扬革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其核心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这正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弘扬的主旋律。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它得以世代继承、延续、光大,从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对于抵御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和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政策的影响,防止和消除信仰危机,引导他们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革命传统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个人成才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树立崇高的人生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而努力奋斗。

红色资源在本质上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性,反映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取向,蕴含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导向功能。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产物,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素材,崇高的理想信念也正是红色资源的核心精神内涵之一。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铭记苹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指导大学生开展科学的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能不断丰富他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的政治方向更是关系到我们国家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在政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对我国的各项发展充满信心。但也应该看到,伴随经济的上升,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形成了巨大的思想冲击,部分大学生在政治态度和思想方向上出现了迷茫和困惑。因此,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当前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红色资源经受了人民、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并在传承和创新中得到发展,其内涵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有机契合。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和丰富的精神价值,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处革命遗迹都折射出革命先烈们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四)提升当代大学生科学、人文、道德品质

红色资源所展示出来的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敬业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化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特别是建国初期,我国科技的发展缓慢,没装备,没技术,但是我们的科研人员在沙漠里用算盘打出了“两弹一星”,学习我国科技发展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继承革命先辈们科学攻坚的优良传统,激发大学生的科学热情;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进一步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树立崇尚科学的信念和信心。

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综合体现。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有助于丰富心理世界,充实文化生活,确立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需要根据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结合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需要长期贯穿于教育活动始终,将其有机融合在人文理念的培养、人文素质的培育和人文环境的营造中。首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理念,主要通过红色文化知识的渗透来实现。利用网络媒介、专题讲座、参观展览、文艺演出等多元的途径,对红色资源中“红岩精神”“抗战精神”等优秀的人文精神进行挖掘和传播。再者,红色景点营造了较好的人文环境。红色旅游资源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资源共同存在或相互渗透。使大学生在在参观革命遗址和学习红色革命文化的过程中,得到觉悟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8]

四、新时期下革命传统教育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对策

教育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创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教育载体,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理想信念教育,除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进行灌输,更应借助一定的载体,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使大学生受到一定影响、熏陶、感染、感化而主动积极接受。革命传统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种载体,具有感染力强、直观生动等优势,这对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充分挖掘地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利用其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在此,我对新时期下革命传统教育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以实践队的形式形成队伍传承

高校组建红色实践团,利用平时的时间学习和探讨红色精神,学习红色知识,熟读红色历史,然后借助社会实践的契机,通过联系各地各地团省委,走访红色革命根据地。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展开大众宣讲。针对时势方针,国家政策,进行解读,以平实的语言将和群众相关的政策讲解给人民听,一边学习,一边影响身边的人。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影响,扩散活动影响力,使大家关注活动的本身,再关注到那一段历史,那一段革命,以及其背后的红色精神。以红色精神为核心,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以实践团为根据地,总结每次活动经验,以旧带新,传承革命经典文化。在新生开学时,为新生代带来一场宣讲活动,活动由师兄师姐带来,相互之间的距离更近,更容易在学生之间引发共鸣。在锻炼了老生的同时,也给新生展示了高校的魅力,塑造了集体荣誉感,加强了理想信念教育。

(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专题讲座

邀请抗战老战士为学生们做专题讲座,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老革命家讲故事不同于老师上课讲政治课,老师授课主要讲的多是国家政策性内容,较为空洞,且都为官方的语言,枯燥乏味,以此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更有甚者,在青春期叛逆的情绪下,可能造成反作用。然而,通过老革命家讲故事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一是老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更容易抓住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的心,再者,老先生讲述的内容多为抗战时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以及人生感悟。他给年轻人的建议也更加具有建设性,而少功利,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更具有意义,这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三)结合“互联网+革命传统教育”模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网络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给我与我们很多启示,同样,将“互联网+”运用到革命传统教育中,对于理想信念的正确引导是具有极大的作用的。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兴网络工具,在传统节日,红色纪念日等,进行相应的宣传,发掘这些节日背后不曾被人们关注的东西,以新颖,吸引人的内容提高关注度,扩大影响力。这对于提高网络时代的公民道德水准、加强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传统教育模式

高校还应借助墙报、校报、广播、网络等媒体和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及主题班会,有意识地营造革命传统教育的校园氛围。采取演讲、朗诵、知识竞赛和PPT比赛等的形式,通过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经典,演红色话剧、参与红色影片的拍摄等途径,把抽象的革命传统内涵还原成为具体丰富的革命形象,把革命传统的历史感转化为大学生耳闻目睹的现实感,使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在亲身经历中受到感染、熏陶,更具体、更深切地体会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激发革命斗志,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应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9]

五、结语

总之,不论是用革命传统教育助推理想信念教育,还是以其他的手法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要能够被人们所接受,一个必要条件是遵循人的心理规律,要按人的心理规律来进行。以人为本,从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过程出发去研究,才能揭示规律性,达到实效。首先,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客观事实,去证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正确的选择,去激励人们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列宁强调:“少唱些政治高调,多注意些极其平凡但生动的、来自生活并经过生活检验过的共产主义建设方面的事情——我们大家,我们的作家、鼓动员、宣传员、组织者等等都应当不倦地反复提出这个口号。”[10]其次,结合时代特色,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本身就有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中个人的理想信念之分,社会和个人的理想信念又各具层次性。把过去一讲理想信念教育,马上就上升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做法,转变为从青年现阶段个人的社会的理想、奋斗目标讲起,逐步上升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以往教育中存在重社会理想轻个人理想的倾向,要坚决改变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相互对立的观念,明确符合社会进步与人民利益相符的个人理想本身就是社会理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积极引导青年把个人理想实现和社会理想实现紧密结合起来。[11]以其大者兼其小,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梦想紫红,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推动国家理想的前进,最终达到中国梦的实现,铸就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杨宜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光明日报(2013年02月02日11 版)[2] 李卫东.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4):86~91

[3] 操良利等.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障碍及其克服措施.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2):45~68

[4] 戴金祥,骆家宽.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7(1):37~39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七

我们首先对目前算法验证过程的低效易错的原因做扼要分析。在传统的设计工作流程中,总体算法设计师提出设计规范及要求,然后将规范说明书递交给硬件和软件研发团队。而每个团队分别研发各自的测试方法,来验证自己的产品在功能上的正确性。这些测试方法通常都是依据工程师们自己对规划书的理解而专门和临时搭建的,由于工程师们通常缺乏正确理解规范书所需要的实用知识和工具,因此他们在实现规划书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问题。另一种情况是总体算法设计师也许缺乏经验和工具,他们不能保证完全清楚实际应用中的所有要求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开发过程的晚期,他们经常会发现他们的总体算法在实际环境中并不理想。同时,每个团队也是采用各自的工具和工作流程来研制数字、RF/模拟等硬件和软件的,这进一步限制了系统性能在这些交叉领域中测试效果,不同团队所研制的产品之间经常出现难以预料的相互影响。因此,系统测试只能等到整个设计流程的末期,即在系统整合的时候进行,而这个时候要对设计做出修改是十分困难和昂贵的。由于大多数错误是在系统规划阶段造成的,传统的硬件、软件和ESL工具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它们已假定系统规划书已经充分和准确掌握设计要求。

为了缩短设计周期、减少设计成本、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实现系统早期测试和快捷测试是十分必要的。系统测试问题必须把整个流程的各环节联系起来,在整个设计过程的开始阶段加以解决。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此我们就几种有效途径作出分析。

1 早期测试

基于模型的设计为系统早期测试提供了较好的方法。这种方法为系统的算法设计、模拟、定型和分析提供了一整套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把算法和测试整合到系统模型中。系统模型成为系统规划书的基础,所有团队以这样的规划书作为设计参考和检测基准。这种方法针对所有团队提出了共享的、清晰的设计要求。采用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对系统和各部件性能进行早期验证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模拟,可以尽早发现在设计和部件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并容易纠正;

2)为了确保规划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和设计可以协同研发;

3)在各部件研制过程中,不断以模型做基准,消除了人为的检测误差并减少了理解错误;

4)设计者可以迅速评估利弊、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系统性能指标。

早期验证的方法目的在于及早解决导致产品延期的关键原因,可使工程师在系统规划阶段发现和纠正错误。有关研究表明,这可以系统的开发时间和成本节省一半,并提高了设计质量。

2 测试自动化

测试工作的自动化对于系统研发周期和成本降低也十分重要。采用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同样为此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实现测试工作自动化,对于算法设计师而言,不只是意味着工作量的减轻,更多的是设计思想的进步。他们能够利用他们已经使用的工具和各个研发团队配合工作,对现有的测试工作实现自动化。由于算法设计师在检测自己的工作时,已经开发了测试平台,这样便可以借助算法和系统模化工具中的自动化接口重复利用这个平台,在此基础上,模化工具利用广泛使用的硬件模拟器和嵌入式软件工具来完成协同仿真。这样的协同仿真可以代替手工和基于脚本的比对技巧,使其实现自动化。测试平台的重复使用极大减少检测工作量,同时也允许各团队更有效利用现有工具和设计流程。

3 跨专业建立模型

传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软件、数字和模拟硬件等研制团队采用各自不同的工具和流程,这种情况就会限制跨专业的设计和验证,问题只有在系统整合阶段才暴露出来。为解决这种情况,就必须在设计流程的最初阶段完成验证工作。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通过虚拟整合、在同一环境下对系统各个部分进行仿真,有效地解决了上述情况。这种跨专业建模的方法可以使设计者在设计早期对设计质量、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系统指标作出评估。

跨专业建模和仿真可以把离散型的数字部件建模和连续型的模拟部件的建模结合到一起,也可以把时序和逻辑控制、有限状态设备、事件驱动模拟和定点模拟结合起来。设计者可以从抽象的模型入手,捕捉系统运行状况并验证设计要求。随着工作的进行,设计者可以不断改进模型以求达到时序和位真的精确。通过在虚拟整合中采用跨专业建模的方法,工程师可以观察到部件如何影响整体系统的性能,不必成为每个专业的专家。他们可以更快捷发现能够满足或超越设计要求的方法,提早处理那些通常要在系统整合期才发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现代系统设计中,构建完善的系统模型,实现早期、快捷、跨专业的系统检测验证是缩短设计周期、节省成本、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在系统设计过程中, 实现系统早期验证对于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的重要意义, 同时,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电子市场中, 从事嵌入式系统研发人员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早期验证,嵌入式系统,算法密集型系统

参考文献

[1]魏洪兴.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8.

8.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篇八

关键词:德育;奋斗目标;素质

学校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其中,德育是首要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意义重大而深远,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江泽民同志重新提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是确保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才能确保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学生进行无产阶级德育教育,是由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的人,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愿意为社会主义报务、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必须在坚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美育和心理卫生教育,以时代的精神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具有无产阶级思想品德的学生,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他往往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努力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反之,一个没有牢固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品德的学生,即使有较好的知识才能和健全的体魄,也不可能成长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因为他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没有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缺少成为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的中、小学生毕业后就是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生力军。二三十年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将逐步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只有加强无产阶级德育教育,才能造就出一大批具有无产阶级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不是天生的,也不能自发形成,必须从小培养。学校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无产阶级德育教育,才能使他们逐步掌握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形成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青少年时期思想尚未定型,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抵制不良风气影响,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相反,如果学生阶级思想的定向不正,就会走向极端,今后就难以扭转,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对学生进行无产阶级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09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会议的讲话上再一次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次又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见,学校德育工作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智育更为重要。因为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目前,社会上许多家长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只看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不看其他方面。如果一个学生品德方面不好,那么他的学识越高就越是危险的,可能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可以说学校德育工作做不好,学校教育工作也不可能做得好。因此,学校要重新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对学生、家长、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来抓好德育工作。

从教的二十年中,对德育教育工作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同志领导的党中央作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牢牢把握我校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第二,坚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为国家培养建设者的基本宗旨,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坚持我校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我校的地方资源优势,不断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后备军。学校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才能源源不断地输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加强无产阶级德育,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和不良倾向,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脆弱、理想淡薄、思想混乱,少数青少年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必须本着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力气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帮助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复杂变化的社会情况,健康、茁壮地成长。

9.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九

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为动员部署全党全社会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不久前中央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全面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热潮,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

一、深刻认识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注重整体谋划教育战略,进行超前部署,指明前进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处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必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改革和发展,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盼,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颁布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对高校建设的指导。

《教育规划纲要》科学地提出了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对高校建设起着引导性作用。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学校制度的实质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引导和鼓励学校自主整合资源、轻装上阵,努力办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办出优质教育,让人民满意,避免因循守旧,千校一面,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在去行政化方面的措施,我觉得越快越好。学校就是一个培养人的地方,重在思考如何培养人,不在于什么行政级别,更不要强化行政管理,应突出教育家治校。校长不应该是官员,切实减少官本位思想,所管理的人都是知识分子,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领。少用政治强制,多用依法治校。

三、对大学生成才的启示。

《教育规划纲要》科学地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的成才有着积极地意义。就我个人而言,有以下四点启示:

1树立应用型人才观。过去包括现在教育模式是考试,用考试验证知识学习水平,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中学是“满堂灌”,大学也是。但从当今经济发展层面讲,“应用型人才观”必须确立起来。在大学四年里与仅仅满足于上课、听课、做作业、考试,不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其收获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学会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2我们要根据社会需要、就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来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近年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机会,只要有能力,只要有才华就一定能成功,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3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仅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自己的任课老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选修其他的课,可以去听其他专业的课,还可以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知识的准备是多方面的,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在学校里尽情的锻炼自己,犯了错误老师会给我们指点,对我们今后有很大的帮助。

4在现有条件下奠定个人发展的基础。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出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

10.科研选题的重要意义 篇十

选题就是确定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目标,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是每项科研工作的起点和关键。科学研究的实践表明,选题恰当与否,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效果大小,成功与失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研题目,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领域的某一问题,在理论认识和实验手段方面的概括,是经过充分的思想酝酿和实践准备之后提出来的。所以科研题目集中地体现了选题者的科学思维、理论认识和实验能力,反映了选题者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程度。科研题目是贯穿于整个研究工作中的主题思想,是指导科研工作的主线。

11.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十一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学教育;重要意义

0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味地注重主要学科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成长路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没有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起到关键性的积极作用,反而造成了学生只会读书,不会变通的现象出现。美术学科的开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陶冶情操,发现中西方艺术领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及各自的优缺点,学习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文化,并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方面成长,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积极态度,对于构建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态及健全人格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1 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及技能

1.1 美术知识

中学美术教育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进行美术学探索的初期,涉及的课程内容简单易懂,重点介绍基本的美学图形,培养学生认识美术基本概念的能力;中学美术的开展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价值,传递的美术学内涵不再仅仅停留在表层知识,更多的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使学生获得更多中外美术发展的历程,探究不同时期美术学存在的艺术特点,使学生充分的受到美术学的感染,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美术的知识内容更深层次的为学生展现美术的存在价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体会作者深藏在作品中的深切情感,同时可以探究作品创作的初衷。每件美术作品都有其时代背景,学生通过作品背景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当时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状况,同时促进学生对于政治学及历史学的相关学习。

1.2 美术技能

学生在接受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技能,掌握绘画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通过对作品构图、色彩及内容一系列的思索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集中力。同时,通过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可以深挖学生潜在的美术天赋,对于培养专业性美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绘画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还可以成为学生的日常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

美术作品是对事物发生某一瞬间的定格,但所展现的主体内容却不仅是一瞬间,对于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下,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对于学生多方面了解美术知识有着积极作用。美术学的课程内容往往充斥着浪漫与现实、理性与感性、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面,可以多方面向学生传达重要信息,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审美能力的锻炼,养成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形式。教师在进行美术学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构成、形成及意义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的感受作品的主题内容,引发学生对历史发展及社会生活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构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情感。

2.2 培养学生的民族传统美德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但同时也使学生容易形成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而美术学的开展,使学生深入的感受我国艺术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优秀作品,感受民族文化氣息,培养民族传统美德。例如,教师在进行《清明上河图》作品的讲解时,可以首先简单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自主的鉴赏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画中富有感染力的人和场景,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社会发展的繁荣盛景,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文景观,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优良的民族传统美德。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对学生美术教育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的学习,善于发现美,帮助学生鉴别善恶美丑,对待不同事物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是非洞察力。通过对我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向学生传递优良的道德品格,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认识、情感、价值观及意志力上向更高层次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友好,让学生意识到具有是非观念及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2.4 使学生具有创造性

美术课程的开展,实则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鲜事物的过程,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积极乐趣,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发现事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的精神,虽然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但是要用积极的美术作品创作事迹感染学生,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鼓励学生养成坚定不移的学习毅力及有始有终的做事态度。让学生在对于色彩、线条等构思的过程中,积极的展开联想,运用创造性思维去体验、思考和实践,通过作品的创作过程带给学生精神上的享受。

3 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美术教育开展的成果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美术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后,进入社会发展后,在其他领域中也能够用到美术学,所以,学生学习美术学具有极大的发展价值。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养成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能够做到积极思考,辩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答案。同时,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过程能够延续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来,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探讨学习问题,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多方面思考问题,掌握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共同进步,促进学习。

4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需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技能,通过学生对于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培养多方面人才。同时,学生在进行一门学科的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美学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洞察力及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交流情感,提高鉴赏水平,发现事物的美好,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中学教育应积极倡导美术教育的开展,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发挥美术教育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成为勇敢、自信、具有顽强毅力的全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战霞.浅析高中美术教育的意义[J].学周刊,2011(07):62.

[2]郇宁,邱法宗,刘银凤,杜旭.中学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伊春林区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1):206-209.

上一篇:数据看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变化下一篇:优选世界卫生日学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