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学外语的方法(8篇)
1.丰子恺学外语的方法 篇一
我喜欢外语,也想学好外语,可恰恰是这辈子没有学好外语,这是我这辈子最为遗憾的事。
刚解放,学习苏联老大哥,中学开始学习俄语。我姐姐上初一时学的就是俄语,那时我才小学三年级。姐姐学了点俄语放假回家后就标榜俄语如何如何,并教我们学俄语,我弟弟小,不感兴趣。姐姐就单独教我。先教我发那卷舌音。我整天“特儿、特儿”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个星期我学会了发卷舌音,而且相当流利,可随心所欲。可以不加“特”的音,直接发“儿”这卷舌音。这为我以后学俄语打下了一基础。
跟姐姐学了用俄语说“早安”、“午安”、“晚安”、“你好”等常用语。最为奇异的是学会用俄语唱《共青团员之歌》,那是姐姐用中文注音,我根据注音唱的。以后我学俄语后发现有错误之处。例如,“伐”这音从字母拼音念“嘎”,但作为动词后带宾语时要念“伐”。可想我姐姐那时学得不怎么样。再说,用中文注音也不标准,后来我学了俄语后纠正了不少错误发音。
这歌,到现在我还能准确唱出,这也因为那时是小孩,记忆力强。以后我学的《喀秋沙》、《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统统忘记了,只会用中文唱。这歌后来我在市航海模型队时,我教会了全队,在一次航海俱乐部全体联欢会上,我带领航海模型队唱了这支歌(那时我是队长),得到热烈的掌声。
成亦俄语,败亦俄语。
我上初中,国家取消了初中学外语的规定,所以我到高中以后才学的外语。
58年,进入高中,一个月的预备班后就要进行文理分班。高一四个班,两个理科班,两个文科班。文理分科我那一届是首次进行。我不喜欢文科,要学理科。当时理科两个班全学俄语,文科一个班学俄语,一个班英语。我父亲要我学英语,我自己想学俄语,这是受姐姐的影响。我就以怕分到文科班为理由,填写志愿时填了俄语。那时候,轻文重理,“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有一个错误思想――“学文的,都是学习不好的”。不像现在,学文的,多吃香啊,上《百家讲台》的不都是文人?现在哪一个不是名利双收?而搞导弹的还不如卖茶叶蛋的呢?
就这样我被分到学习俄语的理科班――高一丙班,甲班是文科班。虽然“文理分科”,实际上我们学的课程几乎一模一样。甲班喜欢文的多,数理化不好,所以甲班是四个班中平均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班(四个班相比)。
最初接触的总是记得最牢的。我小学语文第一课就是:“鸽子的记性好,住的地方记得牢”。我俄语课本的第一课也到现在还记得,是:“MAMADOMA?DA,MAMADOMA。”。无法用俄语写,写了好多人也不认识,所以我用的是拼音注音。其意思是:“妈妈在家吗?是的,妈妈在家。”第二课就记不得了。
没有多久,上海师范大学来了一男一女两个大学毕业实习生带我们学俄语。我学习外语的列车车轮开始滚动了,汽笛已拉响,列车已出发。
2.学外语,就是学“读心术”? 篇二
你在学外语的同时,可能真的也学到了一种“读心术”!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双语者(一般指能够使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人)在行为抑制、对行为的监控、注意力的转换等认知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优势。这些都和我们大脑的中央执行系统密不可分,大脑主要负责这一功能的区域就是前额叶。通过功能性磁共振等脑机制的研究,也发现了双语者在进行非语言的任务时大脑的功能性改变(前额叶会得到更多的激活)。与大脑中央执行系统关联的一些能力还包括“心理理论”。善解人意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擅长理解他人的人,但是心理学家们有另一种恭维的方式——这个人拥有很强的“心理理论”。这是一种对其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感知和推论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读心术”。研究者们通过之前的结论推断,双语者在心理理论上也会存在优势。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招募了46名大学生志愿者(其中一半是双语者),让他们对他人的各种心理状态进行推论。结果发现,虽然双语者和单语者都能对他人的想法作出正确结论,但是双语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就作出正确反应,而对于那些单语者来说,可能他们还需要多进行一次反应,才考虑到其他人真实所处的情况,再依此做出对于他人心理状况的推断。对于这一结论,你感到意外吗?
shapeEars:
我觉得这个跟双不双语关系不大吧?有影响的应该是一个人的语言天赋,语言天赋好的人确实在“读心”方面更有优势,包括对潜台词、言外之意这些东西的理解,也就是所谓的善解人意。另一方面,我觉得语言天赋跟乐感的关系也很大,大学里面外语学院的十佳歌手水平往往就很高。以前看过一篇心理学文章,说唱歌跑调的人平时在理解别人话的时候,也经常会有偏差。
平平淡淡:
那学更多语言有没有更多的作用呢?
落雁戏飞鸿:
目前的研究也曾经探讨过三种以上语言的影响,发现掌握三种以上语言的人在很多地方会比双语者更优秀。但是反过来想想,本来学那么多语言就是一种技术活,你很难说明那些会说四五种外国话的人,是因为语言学习而变得聪明,还是他们天生就很聪明。所以人们也不是很看重这些结果了。
它山石:
那能不能反推回来,是不是“读心术”好的人学外语更容易?中国人向来善于体察人心,所以有着强大的学习外语的能力,然后学习外语又提高了“读心术”的能力。
Ganker:
增强“读心术”战斗力的,如果是语言掌握数量的倍数函数的话,看起来学三门外语能令收益最大化……
小熊吃饼:
天哪,这个千万别让老师看到,否则不是要再开一门外语课了?
清炒玫瑰花:
3.外语学院团学联二月工作简报 篇三
——寒假社会实践专版
思辨部、文艺部、财务部
题目:上海高校标语翻译错误分析与研究
走访上海各大高校,寻找校园中的双语标语,找出误译的标语,并在翻译优秀的标语中汲取经验,研究好的翻译方法来完善误译的标语,同时整理出一系列校园常用标语的规范翻译,用更加完美的双语标语提升高校的人文素养,让国际友人感受到高校中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塑造大学的国际化形象。
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寒假(一月初至二月底)
地点:上海各大高校(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
素拓部、体育部
题目:探索上海语言魅力——寻找上海语言角
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英语是世界使用最多的语言。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转而学习小语种。英语角作为英语学习者的口语练习地,遍布大江南北,而小语种语言角却不被大众了解。因此,寻找并研究小语种角的概况成为进行小语种学习中必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基于此,我们研究小组以我们熟悉的上海地区的小语种角为例,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结合其经营现状,为小语种学习者提供图文并茂的介绍,并以此为例总结并探究出小语种角的发展前景。
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寒假(一月初至二月底)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人民广场、徐汇区、华东师范大学等
助理、志愿者部、网宣部
题目:上海西方文化探寻——以徐汇区/静安区欧式建筑为例
本次寒假实践,项目组开展实践活动,考察海派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西式建筑,从建筑的形制、内蕴及其背后丰富的历史留存中体会到上海不一样的一面城市形象,感受作为新旧时代中的大都市的传承与更替,并且在增强个人感受的同时,将实践之路记录下来,并且将考察对象——建筑的具体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之合并,整理出一份生动有意义的西式建筑文化集锦,这不仅是一次体验和突破,也可以为青年重新感受城市的脉搏提供一个非凡的角度,并且可能激发青年一代对于历史留存的热情,这对于青年一代乃至社会各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发展的路上回望过去,脚下的路会踩得更加坚实。
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寒假(一月初至二月底)地点:徐汇区、静安区各大教堂等
团校部、学术部、外联部 题目:上海寻根之旅
1843年,中英《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签署,上海正式开埠,因此,上海港这一冒险家的乐园以华丽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上海为人所知是从中国的百年屈辱史开始的,在此之前的上海到底是怎样的呢?这次的寒假社会活动正是从此起航,寻根上海。通过实地调查来体验松江与上海市区不同的文化魅力,并寻找如今还残留的能证明松江是上海之根的证据。
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寒假(一月初至二月底)地点:松江二中、唐经幢、松江清真寺
组织部
题目:关于上海春节的文化传承
当今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身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学生,我们在积极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本国文化的发展。正值此寒假之际,我们成功开展了“关于上海春节的文化传承”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入手,依托上海对于世界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与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群一起探讨了相关话题。
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寒假(一月初至二月底)地点:上海各主要街头
4.经验:学外语易犯的7大错误观念 篇四
加拿大人Steve Kaufmann能流利地说十多种语言,包括汉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等,甚至在他55岁之后还学会了四门外语。他的这篇小文章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鼓舞。世界上的语言超过6000种,其中有些更重要些,有些则不是很重要。这不是说那些重要的就是更好的或者更高级的语言,而是因为使用者更多、分布也更广。芬兰语对芬兰人很重要,毛利语对毛利人也很重要,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而汉语普通话的使用者有十多亿,而且日语、韩语、越南语中有60%的词汇都来源于汉语,掌握了汉语,学习这些语言会容易许多,这是我的亲身体验。中国文化――包括艺术、哲学、技术、饮食、医药以及表演艺术等――几千年来不断影响着世界,如今中国经济又日益强大,所以汉语的应该是值得学习的。
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学会了一种,就能学会其他几种。我就是这样。如果你学会了西班牙语,你就打开了一扇通向8亿人的大门,包括他们的文化、历史、音乐,以及同他们做生意的机会。这些人分布在6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和加拿大。
如果抱负够大,你可以尝试一下俄语。过去的.两年里,我自己就在学习这门语言。一旦学会了俄语,不仅可以和俄国人交流,甚至可以和其他斯拉夫语系的人沟通。
不过你先别激动,让我们先看看语言教学的现状再说。根据一项加拿大的调查,在课堂上日复一日地学了法语后,每147名中学毕业生中只有一名能达到中等熟练水平,比例是0.68%。根据另一项针对美国入境移民的调查,课堂英语教学对他们的英语水平几乎没有什么提高。
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国家教自己的官方语言都如此失败,那我们还怎能教别人学会汉语、西班牙语等其他语言呢?更别说俄语和印度语了!
我能说10种语言,我知道会说外语的好处。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首先,我们要破除关于语言学习的7个错误观念。
1. 外语很难学
如果你不想学,那外语的确很难学。学语言要花时间,但并不难。你要做的主要就是听和读。相信我,就这么简单,我就是这么学的。只要不断地听和读,很快就能理解你所学的外语了,而且不知不觉中你就会说了。之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外语学习,是因为我们的教法不对。
2. 学语言必须要有天赋
不对。不管是谁,只要想学,就能学会。在荷兰和瑞典,很多人都会一种以上的语言。他们不可能都有语言天赋。北美的外国运动员学会说英语的速度往往快于那些在正规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英语的人。学习外语,重要的是态度,而不是能力。
3. 必须住在英语国家才能学会英语
实际上,一些来到北美的移民直到最后也只会说磕磕巴巴的英语。但在其他国家生活的一些人却能把英语说得很流利。1968年我住在香港时学会了流利的普通话,虽然那里几乎没人说普通话。现在有了互联网,只要有台电脑,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到语言材料,还可以下载到你的ipod里听。所以,住在哪里已经不是障碍了。
4. 只有孩子才能学好外语
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可塑性能一直保持到老年。很多成年人在失明后能学会盲文就是一个例子。成年人掌握了大量的本族语词汇,学外语比儿童更有优势。拿我自己来说,从55岁开始,我已经学会了4种语言。成年人需要做的只是像孩子那样乐于尝试,渴望交流,并且不怕被嘲笑。
5. 只有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才能学会外语
这是问题的关键。课堂教学比较经济,通过课堂学习还可以结交很多人,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历史悠久,已经成为传统。但对语言学习来说,这却是一种低效的方式,而且班里的的人数越多,就越低效。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语法讲解让人难以理解,难以记住,更难以运用,而句型练习和课后练习则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结果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了甚至更长时间的外语后,还是不能用它进行交际。
6. 必须通过说才能学会外语(没人跟我说,所以我学不会)
能说外语一般是外语学习的目标,但“说外语”可以先等一等。一旦你学会了一门外语,自然会有说的机会。但在这之前,更重要的是听,而不是说。记住几个常用的句子然后就去说往往会让你陷入麻烦。如果你遇到一个外国人,你将主要是听对方说,这是难免的事,除非你已经学会了对方的语言。总之,不必为了学而去刻意说外语,而应该为了会说去学外语。
7.我很想学外语,但没时间
5.岳母学外语 篇五
那年,我们添了小宝宝后,妻子在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她妈。岳母正寻思着怎么找个理由进城呢!于是,她在电话里主动请缨:“闺女,要不要我过来帮你们带呀!整天守着老头子,憋屈得慌。”
岳母把想得起来的家什收拾妥,一个人转中巴,再坐D车,一路打探问路,最后直接摸到家来了。岳母大驾光临,亲力而为,一下子使我们轻松了许多。她把家里拾掇得干干净净,小宝宝也养得白白胖胖。
没想到,在这期间,有两件事刺激了岳母学外语的热情。一是那次岳父来给我们送东西,电话里岳母一直在跟踪,告诉他咋坐车,再转几路车。岳父脑子笨,记不住,最后干脆叫了辆的士,花了笔“大钱”径直开到小区门口。岳父下了车,又打电话问是哪一栋,我们这儿是F座,可岳母也说不好,就叫他从右边顺着数,第六栋就是。虽然有几分尴尬,但老两口最后还是胜利会合了。第二件事是,那天岳母一时兴起,想带着小宝宝去同在城里带孩子老亲戚家里玩。亲戚家在市中心,岳母想坐地铁尝尝鲜。虽然要由四号线转二号线,一路上还算顺利。直到跟着人出了站,亲戚家的孩子打电话问她在哪个出站口。岳母左看右看,上面的那个“B”字说不上来。她急中生智,说牌子上画了个像半个羊肉串一样的图形。亲戚家的孩子闻言,哈哈大笑,当即明白了。
岳母感叹,大城市里的新鲜事就是多,时代变化得太快。我教她认识了英语的字母后,她用中文标注其顺序,F注音为“爱夫”,排在第六位;“B”读音为“比”,排序在第二,再也不是“半个羊肉串”了。
6.睡眠中可以学外语等 篇六
心理学家指出,人脑具有一种潜意识的学习能力——如果大脑受到某种信号的重复刺激,渐渐地你就会掌握这种技能。
为此,波士顿大学的学者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试验。他们找来一些志愿者,让他们读出屏幕中央一个圆盘上的字母。在圆盘外部布满了点状物,表面上这些小点儿只是无规则地“漂浮”在屏幕上,实际上有5%的点儿是沿着同一方向运动的,只是运动很不明显,接受试验者通过肉眼很难察觉到。
志愿者大概进行了1个月这样的无意识训练后,科学家开始测验他们是否能够观察到10%的点状物的运动,结果这种无意识训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由此科学家们提出结论:人可以通过在无意识状态下重复接受某种信号的刺激来掌握某种技能。
(张志军摘自《家庭生活报》)
何谓“大手笔”
王询,字元琳,东晋名士王导之孙。其人文思敏捷,善于写作,20岁时就受到大将军桓温的器重,成为桓温的属官。当时的皇帝是晋成帝,喜爱读书,喜爱诗文,对王询非常欣赏。
一次,王询梦见一个老者赠给他一枝特大毛笔,大得如同房屋上的椽子。梦醒后他感到很惊奇。就把梦境向别人描绘一番,然后肯定地说,这梦不一般。并预言当有大手笔之事!没过多久,晋成帝驾崩,朝廷要写悼词、祭文、哀册等,有人提及王询文笔好,且成帝平日对其非常信任、喜爱,于是就把起草这些文字材料的任务交给了他。人们都很惊奇,觉得预言很准确。
其实,这不过是一次巧合而已,但后来由此事生出两个词语:一是“如橼笔”;一是“大手笔”。两词意义相近,且相互联系。“如橼笔”,本义为笔大如房椽,比喻此人文字美,写作能力强;“大手笔”指能写出重要文章的人,现在一般指著名作家或重要作品。
(诸葛洪田摘自《临沂日报》)
你喝过用鱼泡的茶吗
你知道一种能泡茶喝的鱼吗?它生在何处?这种茶又有何韵味?
这种“琴鱼茶”系安徽省号称“皖南山区大门”的泾县境内特有的名产。距离城关约15公里的琴溪镇旁有一条大沙河,河上横跨着一座水泥结构的大桥,琴鱼就生活在大桥上下几十公里长的一段河流里。这种鱼浑身银色,体型奇特,长尚不盈寸,形似一根针,静听水中“铮铮”有声,据说就是琴鱼所发出的“琴声”。此鱼相传为仙人琴高所遗“药渣”所化,每年农历3月3日是其大量上市的时候。
将琴鱼置于盐开水中,佐以茴香、茶叶、食糖,炝熟烘干。茶泡好后,只见条条琴鱼在杯中上下“洄游”,悠闲自乐,犹如活鱼在水中嬉耍一般。而当香茶一入口,更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如此品茶,有情有味,非一般芳茗可比拟。正如宋代欧阳修《和梅公仪琴鱼》诗曰:“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溪鳞佳昧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
更值得一提的是:饮完茶汤之后,取杯中琴鱼放入口中,细细嚼来,肉嫩脆,咸中带甘,鲜美爽口,回味无穷,俨然绝佳佐茗茶食。
琴鱼除了做成“琴鱼茶”外,还可以调成美味佳肴。做汤时,将琴鱼干置汤中,鳍乍尾曲,口张目瞪,脊背朝上,鱼腹向下,宛如活鱼戏水,栩栩如生,其汤味自是鲜美醇厚。
(孙勤摘自《解放军报》)
营养不良的红灯警报
口部信号:若发现口角发红,长期干裂,而且口唇和舌头疼痛,可能是因营养不良而患上口角炎,多为缺乏铁质、维生素B2、维生素B6。
唇部信号:唇部开裂、唇线模糊是唇病的征兆.说明缺维生素B2及维生素C。
舌部信号:若发现舌头过于平滑、味蕾突起发红或舌头两侧发黄、发白,说明欠缺叶酸及铁质。
鼻部信号:若鼻子两边发红、油腻、脱皮,说明体内缺锌。
指甲信号:指甲上有白点或容易断裂,表示缺锌、缺铁。
头发信号:脱发、发丝易缠卷,说明缺乏维生素C和铁质。 (施祥云摘自《扬子晚报》)
葡萄糖也有毒性
葡萄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研究发现,其也有毒性作用。
一是导致糖尿病。美、法两国医生曾分别给猫注射葡萄糖和给狗注入牛垂体素,引发了这些动物高血糖,3~4周后发生糖尿病。实验证明,这与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有关。近年人们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认为长期、大量摄入糖类引起的Ⅱ型糖尿病,可能就是葡萄糖的毒性反应所造成的。
二是导致并发症。糖尿病的一些严重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尿毒症,其发病机理,前者是由于持续高血糖使蛋白质发生过度糖基化,造成全身大小血管损害,管腔变细,血栓形成,以致减少或中断脏器和组织的血液供应,引起各脏器病变所致;后者则为高血糖严重损伤肾脏毛细血管造成。此外,持续高血糖还会引起白内障、神经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
(李浩摘自《华西都市报》)
巧妙估量藏品价格
判断藏品价格是否恰当,有5个因素应予考虑:
存世量 1856年英属圭亚那发行了一种红底白帆船邮票,面值1分,现存世仅1枚。虽是4个角已被剪的残票,1980年拍卖成交价却高达93.5万美元。去年在我国一次拍卖会上,一幅宋代绘画以1800余万元人民币成交。
年代因素一幅无名氏的宋代绘画要比一幅无名氏的现代绘画价格高出许多,原因之一就是年代远近不同。年代因素与存世量有些时候会有因果关系。
证史性 凡具有证史性的收藏品,均具有相对高的价格。官窑瓷器代表着一个时代制瓷工业的最高水平,因而它理所当然地要比民窑瓷器价格高。一幅画、一部书经几代人题跋,就比没有题跋的价格高,因为它烙着明显的历史印记。
艺术性 作为个人收藏品,大多数人都很注意它的艺术性,需要注意的是同类品的比较。比如两件诗盒——一件仿铜器,一件原质品。哪件更具艺术性?当然是后者,因后者更能表现漆质美。
品相 一件古玩若保持着完全自然状态,就是全品相。若某部分拆损,它的价格就会大大降低。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上面所说的那枚邮票,若论品相,它就该扔掉,因此存世量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否则,你就可能与旷世珍品失之交臂。
(庄国伟摘自《集邮博览》)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需求
健康需求 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惧死的心理。
工作需求退休的老年人大多尚有工作能力,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希望得到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
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洽,互敬互爱,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哄哄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是“苦恼的星期天”。
支配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尊敬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低沉,为疾病埋下祸根。
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精神需求老年人心理素质逐渐弱化,感情脆弱,害怕孤寂,这比病痛更折磨人,需要得到及时排解和抚慰,否则会生病。
(吴初任摘自《老人报》)
“9·11”数字神奇巧合
美国遇袭,不少神奇数字聚在一起:不幸日9月11日,9加1加1等于11;这天是今年第254天,2、5、4相加等于11;9月11日之后,今年还剩111天;119是伊拉克及伊朗电话的国际区号;美国紧急求助电话号码是911。世贸双峰大厦也成11状;头一架撞向大厦的航机编号11;纽约州是当年第11个加入联邦的州;Mew York City共有11个字母,Afghanistan(阿富汗)及The Pentagon(五角大楼)也分别有11个字母;头一架出事美国民航载有92人,9加2等于11;另一架出事的美国民航载有65人,6加5也等于11。
(齐云鹏摘自《北方新报》)
“绿色住宅”有新释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日前在沈阳秋季房地产交易展示会上说,当前我国居民住房需求正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应当适应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大力推广营建“绿色住宅”。杨慎具体解释说,绿色住宅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房间光照充足,通风良好。
●房屋围护结构要有较好的御寒隔热功能,门窗密封性能及隔音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供热、制冷及炊烧等要尽量利用清洁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全年日照在2500小时以上的地区,应普遍安装太阳能设备。
●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供排水系统普遍安装节水器具。1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小区,应当设置排水系统,排水实现深度净化,达到二级以上可循环利用标准。
●室内装修简洁适用,化学污染和辐射要低于环保规定指标。
●要有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无裸露地面。
(王炜摘自《家庭主妇报》)
电池、酒、纸巾、洗衣粉也有保质期
很少人在买电池时,会留意印在其外壳上的有效期限,殊不知,电池在存放过程中也会“跑电”。国家规定的电池有效期限一般为1~2年。只要在阴凉干燥的条件下保存电池且未超过有效期限,就可以保证其正常使用。
对于“陈年酒”,专业人士解释,它是指在密封的酒桶里酿造存放的酒,所以酒瓶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应该是装瓶日期。装瓶后的酒最好在3年内喝完,存放时间过长即便不变质,也会产生酒精度降低、酒味变淡等问题。
国家轻工业纸张质量监督检测站的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卫生用纸放置时间过久很容易滋生细菌,超过了一定期限就根本达不到“卫生”目的。
国家轻工业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指出,洗衣粉在规定存储的条件下,从生产之日起,可保存2年或2年以上的,可以不注明保质期,但生产日期一定要有。而一些添加了特殊成分的洗衣粉,其使用年限达不到2年的就一定要标明有效期限。
(邸志坚摘自《家庭主妇报》)
由酷到仁的死刑
古往今来,死刑是刑罚中最严酷的一种。死刑的处刑方式已经历了架刑、绞刑、斩首、枪决、死亡注射等演变过程,不难看出它是沿着由严峻到轻缓的历史进程演变的。
从间接死刑演变为直接死刑的处刑方式最早是“石击”。在公元930年英国法律中,执行石击的人被确定为与罪犯同姓的人;而在德国,人们用石块击打罪犯的同时,还要向他念咒语;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用石块击打盗窃犯时,人们站成两道人墙,当罪犯从人墙中间跑过时,人们一边追赶他,一边用石块痛击他。
还有一种相当古老的死刑——“抛下悬崖”,因此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行刑者。此外,还有一种让动物把罪犯咬死的处刑方法,古罗马举世闻名的圆形竞技场就是这样的刑场。在这之后架刑出现了。在使用架刑时,罪犯被捆在树上或是岩石上,让他受尽折磨,一直到断气。那时又多把罪犯吊在树上,于是这种原始处刑方法就向着架刑和绞刑两方面发展起来。此外还有斩首刑。在古罗马,斩首刑是对付古罗马居民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处刑方法。
到了近代,美国研制出通过电流杀人的机器,即“电击”。1924年美国内华达州又率先为“普通刑事犯”设立了毒气室。在现代,美国又发明了“死亡注射”处刑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死刑处刑方法是枪决,这是军事法庭审判的产物。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100多个国家保留死刑,约有40个国家废除了死刑。
(安长军摘自《大河报》)
世界第一大“锅”
世界上最大的锅究竟有多大?《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上记载的一次最多只能煮几吨食品。而非洲赤道附近有一口长和宽为数百米的大“锅”,它一次能煮上千吨鱼汤。这口“锅”就是基伏湖,它与基多诺火山为邻。每当火山爆发,火红的岩浆流入湖中,把湖水煮得沸滚,整个湖就变成了一口大锅,湖里的鱼都被煮熟了。所以每到这时当地的居民就纷纷来到湖边,边吃这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法烹调出来的熟鱼,边喝用世界最大“锅”煮出来的鱼汤。可惜这样白吃白喝的机会并不是经常有的。
(庄国伟摘自《城市晚报》)
大豆纤维做衣服
以往只能用来作饲料和肥料的榨掉油脂的大豆豆粕,如今可以用来纺纱织布,织成的面料,制成的服装,具有羊绒般的手感、真丝般的光泽。
大豆纤维是从榨掉油脂的豆粕中提取植物球蛋白,经合成后制成的新型再生植物蛋白纤维,是由我国纺织科技工作者自主开发,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高新技术。这项科技成果,不仅改写了在化学合成纤维领域中国原创技术空白的历史,还影响到新世纪新型纤维发展的研究方向。
我国纺织工业作为传统产业,不能仅凭数量和廉价来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大豆纤维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不易仿造、性能优异的新型纤维,它的问世将提高我国纺织品的竞争力,并将成为纺织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悉,今年年底首批高档大豆纤维成衣将投放市场。 (刘谊人摘自《黑龙江晨报》)
电磁雾的危害
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热毯、电烤箱、电子计算机、组合音响等电器在工作时,都无一例外地会释放出各种电磁波。各种不同波长、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就形成了电磁雾。电磁雾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因为它无色、无味且无形,但它的确无处不在。
电视等家电发出的电磁波造成的电磁污染,会使人头痛、神经质、睡眠不安,起床后会感到疲劳,精力分散。有人统计,每周在计算机终端工作20小时以上的孕妇,其自然流产率比其他孕妇高出2倍以上,且胎儿的畸形率高达40%。德国专家指出,电磁雾能影响对人体生物钟起作用的激素和传递神经信息的激素,还能破坏细胞膜。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则表明,电磁雾可以直接损伤人体细胞基因里的脱氧核糖核酸,促使基因突变而致癌。女性每天操作电脑6小时,其内分泌要发生紊乱而出现月经不调或月经过多,连续4小时操作电脑,其辐射会使眼睛疲劳,从而造成视力模糊、近视。电脑周围产生的静电场,使操作者脸上的皮肤大量沉积粉末和灰尘,产生粉痘,并易使皮肤老化。
电磁雾还会干扰许多电器的正常运转,甚至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1982年,日本一家游乐场过山车安全系统突然失控,造成两车相撞的严重事故。经查,是附近电子游戏机的电磁雾跑来作怪!1989年,日本的无人工厂里发生了机器人将一名维修工强行塞入转机中绞死的事故。经调查,证实是电磁雾使机器人的内部程序发生紊乱,导致其误杀工人。
现在还没有一个根本解决电磁雾污染问题的办法,在科学家加紧研究之外,只能请电器使用者们多加注意了。 (马合哲摘自《河南电力报》)
让人呕吐的防盗器
英国一家保安科技公司研制出一种防盗装置,可发出低频使人感到恶心难忍甚至当场呕吐。该公司业务经理米奇利表示,它的音量并不大,关键能使人非常难受。米奇利说,他自己只能忍受10秒钟,而一批自愿接受实验的人最多也只能坚持80秒。
(周维迈摘自《特区时报》)
MBA、MPA和PMP的区别
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Administration)是最早引入中国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MPA(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Administration)和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Proi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是近几年我国新引入的。可以说三者同宗,都属于工商管理领域。所不同的是PMP是一种资格认证考试,是表明通过者自己在项目管理知识和应用方面达到了专业水准。PMP资格认证每三年由PMI会重新审查其有效性;MBA、MPA是“一朝在手终身拥有”的学位。其中,MBA是一个专门为生意人设计的研究生学位,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化意识的高级管理人才;MPA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培养的则是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
在我国PMP、MPA、MBA人员的需求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中发展最早、人数最多的MBA虽然每年的产出量已达到了3000人,但与目前国内35万名经理人才的总需求相比仍显得十分滞后;由于引入较晚,MPA、PMP在国内还未形成供求市场。但专家预测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MPA的需求将不逊于MBA。而与PMP相关的项目管理(PmiectManagement,简称PM)职业在西方国家更是炙手可热,美国《财富》杂志预测,项目管理PM将成为21世纪的首选职业。
7.国学大师教你学外语 篇七
嘉宾名片
辜鸿铭: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是清朝时期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精通英、德、梵等12种语言,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Q:在国内,学英文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是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的效果并不好。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解决方法?
辜鸿铭: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学英文最好像英国人教孩子一样地学,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經》,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
Q:先生的意思是说,在学习英文时,先要背诵英文的经典著作。但是这样做的难度会不会太大,让人难以执行呢?
辜鸿铭:此法乍看强度大,难度亦大,其实则不然。若由字母而单词再简单拼句,则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产生学外国语言的隔阂情绪了。我依此法教会我女房东简易的拉丁文,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工夫而已。
季羡林:以我自己学俄文和梵文的经历为例。在德国,俄文课每周只有4个小时,共20个星期。老师开头就把字母讲了一讲,原以为可以慢慢来的,没想到第三堂课时老师就拿了一本果戈理的短篇小说,让学生念!结果一星期4小时的课,学生起码得花上3天时间来准备:查语法、查生词……生词还只能查到前半个,后半个至词尾部分查不着,苦得很。不过20个星期下来,学原文、弄语法,念完了整本小说。
Q:在后辈学人看来,您二位都是极具语言天赋的大师,您二位认为学习外语最重要的是什么?
辜鸿铭:我学习希腊、拉丁文时,不知哭了多少次。开始,教多少页,背多少页,没感觉困难。后来,自己遍读希腊、拉丁文文史哲名著,吃不消了。我坚持背下去。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后来,不但希腊、拉丁文,其他各国语言、文学,一学习就会,会就能记得住。人们都说我聪明,其实,主要的还是坚持“困而学之”的办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说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人心愈用而愈灵,“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Q:为什么我们一般人学一门外语已经觉得十分困难,而像您二位,以及陈寅恪、钱钟书这样的大师,竟然能够通多国外语?
季羡林:外语愈学多了,就愈容易,尤其是印欧语系。美国我不知道,德国大学生,起码懂4门外语,不要问“你会不会英语啊?会不会法语啊?”多余的!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很要好,去度假,恩格斯当翻译。他一年就可以学3种语言: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当然他说的也是磕磕巴巴,不能那么流利。但他一年掌握3种,并不难。虽然欧洲人学习多国语言确实比其他地方的人得天独厚,但我们学了英语,要想再学法语、德语……一样不难。
8.学外语会使你更聪明吗? 篇八
语言与思维的最新研究
关于语言与思维的理论,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古代希腊哲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它不但影响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甚至可以说,讲不同语言的人所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些区别又是独立在文化差异以外的。
近代的实验心理学证明,说不同语言的人对于自然事物的分类、颜色的直觉,甚至声音的直觉都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希腊语里“蓝色”一词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以区分颜色深浅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颜色。这种语言习惯使得希腊人对于蓝色深浅的变化更加敏感。然而对于蓝色以外的颜色,希腊人和讲其他语言的人没有任何不同的反应。这证明他们对于蓝色的敏感源于语言的特性。语言学家萨丕尔-沃尔把这种现象总结为“语言相对论”。简而言之,人类通过感官接触到的大自然只是相对真实的,个体由于所使用的语言不同而会产生主观感受上面的差异。
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的比亚莱斯托克(Ellen Bialystok)教授最近的心情一定不错。她刚刚被授予了有“加拿大诺贝尔奖”之称的国家最高科学奖“基廉奖”,以鼓励在过去的20年中她在“学习第二语言与认知能力”方面的科学贡献。比亚莱斯托克认为,双语者必须控制两种语言,选择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适合的语言。这使得双语者大脑中的执行控制系统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从而产生了更加强大的认知控制能力。
比亚莱斯托克教授通过行为学实验证明了双语者在控制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其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是被称为“西蒙任务”的实验范式。这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发明并命名的实验,可以在不受语言干扰的环境下对被试者的认知控制能力进行测试。被试者看到显示器上出现的红色或者绿色的方形图案,并且根据指示用左手或者右手作出反应(例如,见到红色按左键,见到绿色按右键)。电脑会随机将带有颜色的图案呈现在被试者的左侧或者右侧,以形成与按键相对应的和不对应的两种情况。当图案出现在与作出反应的手相对应的一侧时(例如,红色出现在左手侧或绿色出现在右手侧),被试者的反应通常会较快而且较少出现错误,相反则较慢而且出现较多错误。这是因为当图案出现在与作出反应的手相反的方向时,被试者需要压制与实验目的不相关的信息,即图案出现的方位,然后根据图案的颜色作出正确的反应。
经过反复实验,比亚莱斯托克教授发现在双语家庭长大的孩子有较好的能力控制不相关信息带来的冲突。比如,他们在“西蒙任务”中的反应通常比只说一种语言的同龄人快,而且较少出现错误。这与比亚莱斯托克教授所提出的“语言控制经历增加认知控制能力”的结论是相统一的,也具体表明了在日常生活中交替使用两种语言可以增强人们对于干扰信息的抵抗能力。
更多的证据来自另一种经典的认知心理学测量机制——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在实验中电脑给出4张卡片,均带有不同颜色、形状和数目的图案。被试者需要将其与另一张单独出示的目标卡片相匹配。比如,图1中的目标卡片为两个红色十字。根据颜色可与1号卡片匹配;根据数目可与2号卡片匹配;而根据形状则可以与4号卡片匹配。被试者并不被预先告知匹配的原则,只是在每次分类后电脑按分类的正确性给予反馈继而提供下一张匹配卡片。电脑还会随机改变匹配原则。被试者必须反复试探,寻找新的匹配规则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比较单语儿童而言,双语儿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出卡片分类的规则,也可以更快地适应规则的变化,同时还更少犯错误。这充分表明了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不但可以增强认知控制能力,还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探索和适应能力。
学习外语真的值得吗?
近期对于老年人的追踪研究表明,双语者精神疾病的发病年龄要明显晚于单语者。就拿常常威胁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阿耳茨海默氏病(Alzheimer)和痴呆症(Dementia)来说,终生都在使用多种语言的人平均发病年龄要比终生都使用一种语言的人晚5~7年。结合之前的实验心理学证据我们发现,使用多种语言不但在青少年时期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认知能力,在中老年时期还可以对思维能力的减退起到延迟作用。由此可见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对于大脑功能和健康的影响是广泛而且终身的。
但是,巴塞罗那大学阿尔伯特·克斯塔教授发现,在双语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分清单词的语言属性(某个单词是英语还是法语),也无法在适当的语境中选择单词。这样的结果就使得成年后的双语者在阅读速度、发音速度以及单词量方面,会比只说一种语言的同龄人略有逊色。这些细微的差别虽然很难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但是这可能成为从事某种语言相关职业的阻碍。比如在竞争记者、律师、播音员的职位时,除非工作本身需要接触多种语言,否则从小就学习多种语言的人不但不具有天然的优势,比起在单一语言环境里长大的人反而处于某种劣势。
尽管如此,目前心理学界还是普遍认为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对认知能力和想象力的提高是具有确定性和普遍性意义的。语言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或者使我们变得更聪明,它承载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还有祖先的智慧。继承语言既是一种责任也鼓励着我们探索未来。
【丰子恺学外语的方法】推荐阅读:
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教学反思10-06
英语学习方法:外语学习的经验09-22
好听的外语歌曲歌词10-25
职称外语相关问题的说明11-22
职称外语统一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08-31
儿童外语学习的必要性11-19
外语教学科研中问卷的合理设计10-30
外语电化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其模式11-30
外语类专业毕业生的自我介绍09-07
外语课堂论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