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2024-09-22

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共14篇)(共14篇)

1.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一

关于基层人民法院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根据六安市纪委监委要求,围绕“营造党员、群众监督的良好环境”这一课题,结合驻在的舒城县人民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就当前派驻县法院纪检监察组信访举报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以及如何发挥驻的优势,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充分依靠驻在法院党员干警加强监督工作,略陈管见。

一、现状与成因

20xx年x月-20xx年x月两年半期间,驻县法院纪检监察组共受理信访举报xx件。其中反映裁判不公xx件(占xx.x%),反映执行问题x件(占xx.x%),反映程序违法x件(占xx.x%),反映法律文书低级错误x件(占x.x%),反映态度问题x件(占x.x%),反映廉洁问题x件(占x.x%),反映徇私枉法x件(占xx.x%),不属法院管辖x件(占x.x%)。市中院转xx件(占xx.x%),县纪委监委转xx件(占xx.x%),县委政法委转x件(占x.x%),邮寄x件(占xx.x%),举报专网转x件(占x.x%),来电x件(占x.x%),来访(举报)x件(占x.x%)。由此可见:

(一)涉纪信访举报比重较小。

反映违纪问题总体趋少、比重较小。20xx年x月-20xx年x月两年半期间,反映廉洁问题x件(占信访举报x.x%)。其中:x件经查不实,已答复举报人;x件给予党内警告x人,延长预备期x年处理x人;x件立案审查,已移送审理。反映徇私枉法x件(占信访举报xx.x%),经查均不实。

究其原因:一是强化了廉政教育。树牢“廉政建设抓不好,其他工作等于零”的理念,通过法规常学、开会常讲、警示片常看、微课常开、廉话常谈、节点常抓、制度常查等,前移预防关口。二是强化了制度建设。20xx年出台了《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及《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20xx年将最高法监察局《人民法院审务督察工作手册》印发人手一册。三是强化了司法监督。坚持随案向每一位当事人发放《廉政监督卡》,随时了解案件承办部门、承办人是否存在办案“三同”、接受吃请、作风粗暴等问题。四是强化了审务督察。坚持把审务督察作为司法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由原先每月督察一次,改为现在领导轮流带班“两周一察一通报”、重大事项“一事一察一通报”。督察整改情况皆纳入部门和干警个人绩效考核。五是强化了巡视、巡察整改。20xx年以来相继有省委第x巡视组、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中央扫黑除恶第xx督导组来舒城巡视督导,市委第三专项巡察组来法院巡察。一些违纪问题相继暴露,特别是一些存量问题在20xx年陆续受到查处,形成了有力震慑,有效遏制了增量。

(二)涉法涉诉信访举报较为集中。

20xx年x月-20xx年x月两年半期间,涉法涉诉信访举报占xx.x%(约占七成)。其中:反映裁判不公共xx件(占xx.x%),反映执行问题x件(占xx.x%),反映程序违法x件(占xx.x%)。

究其原因:一是绝大多数信访人对判决结果不服,认为法院处理不公,或认为执行违法、执行不力,继而认为程序违法。二是部分信访人担心承办法官偏袒对方当事人,诉讼程序尚未结束便上访施压。个别信访人把信访作为干预司法的一种施压手段,或运用网络媒体进行炒作,夸大其词混淆视听,企图“闹中取利”。三是极个别信访人认为上诉成本过高,通过“信访不信法”表达诉求,就同一问题逢巡视、巡察必信、必访,连其亲属都不堪其扰、防不胜防。有些信访人还采取电话骚扰、暗地录音、当面死缠、到处恐吓等非正常方式试图满足其诉求,严重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上级转办占比较大。

20xx年x月-20xx年x月两年半期间,上级下转派驻机构共xx件(其中市中院转xx件、县纪委监委转xx件、县委政法委转x件),占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xx.x%(约占x/x)。

究其原因:一是一些信访人因为对信访举报的程序不了解,加之“信官不信法”的思想根深蒂固,以为领导级别越高,批示解决问题越快。二是20xx年、20xx年,上级相继巡视、巡察,也成了信访举报集中爆发期。三是法院立案庭(信访办)成为日常分流信访举报的主渠道。如近两年半期间法院立案庭(信访办)就受理各类涉法涉诉信访xxx件(含省委巡视组交办xx件、派驻机构转xx件),其中直接受理xx件(占xx%)。四是法院职能的专业性决定了外部监督的局限性,派驻机构自行发现线索少成为派驻监督的短板。

(四)反映工作作风问题不容小觑。

20xx年x月-20xx年x月两年半期间,反映法院工作人员工作作风问题xx件(其中反映法律文书低级错误x件、反映态度问题x件、反映廉洁问题x件、反映徇私枉法x件),占纪检监察信访举报xx.x%(约占x/x)。虽占比不算大,但危害不可低估。

究其原因:一是个别裁判文书存在明显低级错误,反映出个别法官工作作风不严谨、工作态度不扎实、职业能力有欠缺。二是极少数法官、执行员态度粗暴、语言生硬、解答问题缺乏耐心,让当事人认为有倾向性,伤害了群众感情,使矛盾激化,导致本不该信访的信访。三是个别法院工作人员自律不严,违反廉洁纪律,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背离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初心使命,对法院“双提升”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矛盾与问题

当前,驻法院纪检监察工作面临双重叠加的工作压力。一方面,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对司法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法院案件呈“井喷式”增长(如舒城县法院每年案件递增约xxxx件,到20xx年将逾xxxxx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下矛盾纠纷化解难度也日益加大,法院干警往往处于各种对立冲突的风口浪尖,使人民法院履职的标准更严、强度更大、空间更广、风险也更高,人民法院信访举报工作面临着更多新的任务和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在纪检监察机关公信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信访举报数量也成倍增长。作为信访举报工作第一道关口的派驻机构,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责任心不强,是引发信访举报的根源。

少数法官调查案情、审查证据等方面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有时甚至张冠李戴,导致认定事实错误或造成不良后果,引发信访;有的法律文书出现低级错误,被当事人“挑刺”拍照“找茬出气”而信访;还有的是由于办案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卷宗材料未及时入卷归档,当事人便怀疑法官故意损毁卷宗材料“偏袒对方”而信访。

(二)少数案件办理质量不高,是引发信访举报的关键。

由于法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案件确实存在瑕疵,特别是因为法官没有对判决结果进行充分的说理,判后答疑的力度和有效性不足,个别法官就案办案,忽视案件的社会效果,不追求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致使当事人心存芥蒂,对判决结果不满,认为法院裁判不公,引发信访举报。

(三)个别法官司法作风不良,是引发信访举报的重点。

少数法官存在“官本位”思想,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对待当事人不热情,甚至冷硬横推,当事人感受不到必要的司法人文关怀,从而对法官品行产生怀疑,质疑法官所作出裁判的公正性。

(四)极个别法官司法不廉,是引发信访举报的导火索。

一些当事人为谋不当利益,在案件审理期间,对主办法官是百般利诱、千方“围猎”。一旦未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会和盘托出,多头告发。更有极少数法官存在接受当事人吃请等违纪违法行为,造成当事人或者其他群众对法院产生信任危机,一旦自身没有胜诉,就可能引发信访举报。

(五)主体责任没有压到“神经末梢”,是引发信访举报的深层因素。

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细落小不够,有的党组成员法律意识强,但纪律意识相对淡薄,对越往后执纪越严、动辄则咎的形势不够敏感。对“长”字号职责(抓业务建设)较为专心,对党内职务(抓党风廉政建设)往往不够上心,抓业务、抓作风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对分管部门干警违反“三个规定”“五个严禁”等情形不敢监管、不善监管、不会监管。对落实司法责任制,如何有效防范审判执行权力运行风险,尚缺乏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对审判、执行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因故意违反法律法规,致使裁判、执行结果错误,或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执行结果错误,没有严格执行《xx省高级人民法院错案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依法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和纪律责任等等,导致少数干警“八小时内”失职失责、“八小时外”与当事人不正当接触交往等问题频发。

(六)派驻监督聚焦群众关切不够,是加强群众监督的薄弱环节。

派驻机构主动发现问题线索少。日常审务督察,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审务评议工作,听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反映。随案发放的《廉政监督卡》回访的不多,且回访形式单一,隐秘性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个别信访件的处置缺乏深入调查,处置不够及时、到位。从纪律角度对审判工作、审判权力运行同步和实时监督不够,监督触角不够深入。

(七)内部监督存在缺陷和弊端,是加强群众监督的现实课题。

重事后监督,轻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法院内部监督,对审前、事中监督缺行之有效的手段,监督重点侧重于事后监督,如对生效的判决裁定按照错案对违法审判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作为事后救济措施的监督虽然可以纠正正效的错案,但其作用存在局限性,不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重视对案件的结果监督轻视程序管理。案多人少,从事监督工作人员的人更少,加之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审判、执行有些环节出现了监督真空、全凭法官自律,缺乏有效制约手段。

三、意见和建议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法院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审判执行工作的“反光镜”、法院政治生态的“晴雨表”、党员干警遵纪守法的“观察哨”,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也出现了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并存、纪律处分与过错追责并用的情形,迫切需要聚焦监督第一职责,发挥派驻“探头”作用,推进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人民法院司法监督、党员群众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共同发力。

(一)强化法院内部监督,促进公正司法。

由于法院职能所具有的专业性,使得法院的外部监督有很大的局限性,相应的有熟悉业务、反映迅速特点的内部监督就成为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监督体系的基础,其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一是发挥党员、干警监督主体作用。完善优化“信、访、网、电”全方位受理体系,一体受理违纪和职务违法犯罪问题。公布有关规章制度,激发党员干警监督正能量,引导依法有序监督、实事求是反映问题,营造党员、干警监督的良好环境,保障党员、干警行使监督权利。“党员有权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提倡实名举报。党员有权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二是发挥党组织纪检委员的“前哨”作用。组织机关党委、10个党支部纪检委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发挥纪检委员纪检监察工作的宣传员、监督员、联络员、信息员的“四员”作用,构建宣传教育、联席会议与研讨、监督检查、风险防控四个上下联动机制,提升纪检委员的监督工作实效,使位不空悬、职不空转、责不虚化。三是发挥制度的治理效能。从严格审判、执行责任入手,建立完备的审判、执行工作责任体系,如《案件质量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追究错案责任实施细则》等,用责任机制管理和监督审判、执行工作,实现权和责的高度统一。以严格执行“三个规定”“五个严禁”等铁规禁令为抓手,加强干警“八小时外”管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以廉洁司法确保公正司法。

(二)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淬炼铁军本色。

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信访举报工作。一是政治过硬。对党绝对忠诚是纪检监察机关的生命线,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点。信访举报工作较为敏感,信访举报干部掌握大量涉案信息,在忠诚和保密方面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二是本领高强。要加强对监督执纪问责业务的学习,主动地思考和研究业务,熟练掌握纪律、法律和政策,着力提高问题线索发现能力、分析研判能力、检举控告处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本领。

(三)建立甄别排查机制,突出主责主业。

针对人民群众多把涉诉问题当做法官违纪违法问题反映到纪检监察部门,大量涉诉信访涌入派驻机构,严重挤占纪检监察工作时间,导致真正的违纪违法信访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问题。明确纪内与纪外区分标准,严格甄别违纪违法信访和涉法涉诉信访,加强对纪检监察范围内问题的定性把握,将依法已经、正在、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途径解决的信访举报,转交驻在法院立案庭(信访办)等主责部门办理。上级机关在批转类似的信访举报件时,也应照此分流。以促进派驻机构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对职责范围内的违反党纪政务行为展开初步核实与纪律审查上,确保聚焦主责主业的同时,又防止问题线索遗漏、流失。

(四)建立逐案研判机制,规范线索处置。

针对一些信访举报件是属于涉法涉诉还是属于反映违纪违法界限模糊,或者虽未反映具体违纪违法线索,但所涉案件背后可能存在其他违纪违法情况的信访件,要通过开展初步调查,并结合对具体案件的分析研判,从不正常的审判、执行工作背后研判是否有违纪违法问题。对反映业务范围外问题的,在坚持不受理、不协调、不通报的同时,要耐心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如实、有序、有效举报,提高举报质量。对业务范围内外交织的问题,在严守职责边界的同时,积极督促有关部门履职尽责,做到推动不代替、到位不越位,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防止简单粗暴、一推了之。

(五)建立评审评查机制,促进司法规范。

将信访举报的处置和加强对司法权力运行的监督相结合,通过对信访举报所涉案件的评审评查,强化对审判、执行等具体业务工作的监督,提升司法规范化水平,促进司法公正。一方面,对信访举报研判发现所涉案件的判决、裁定结果和执行行为可能存在明显不当但未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的,建议法院审管办提请法官专业会议评审,专业会议按照有关程序评审后及时将评审意见报送驻院纪检监察组。另一方面,对信访举报件涉及在审、在执的案件,抄送给相关业务部门,将其列入司法监督检查的重点。

(六)建立反馈建议机制,深化成果运用。

树立“大数据”思维,把信访举报作为法院政治生态的“晴雨表”、党员干警遵纪守法的“观察哨”,通过分析研判信访举报,精准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函,深化成果运用。如20xx年,通过研判信访举报发现群众对执行干警有与当事人同吃、同住、同行的行为反映较为集中和强烈,向县法院党组提出强化执行监督、有效规范干警出差办案的建议,县法院出台了《关于严禁办案人员与当事人“三同”的暂行规定》。20xx年初,针对信访举报中反映少数部门和干警不作为、慢作为的情况,为提升工作标准、降低职业风险,强化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能,及时建议党组加强日常审务督察,出台了《审务督察工作暂行办法》,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确定督察重点事项,促进日常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二

1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不重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只有政府重视与支持才能够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当前, 政府并不重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广资金的缺乏, 政府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投入非常少, 不能够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阻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试验示范基地缺乏, 政府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方面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农机部门原有的试验示范基地被挤占掉。

1.2 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掌握的技术较少, 而且大部分都是相对陈旧的知识与技术, 不能够适应当前农机发展的需要。农机推广人员新老交替缓慢, 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 推广人员的技术力量较弱, 使农机推广的知识支撑力度降低。由于农机推广人员待遇较差、工作环境较为艰苦, 不能够吸引更多年轻的专业人才, 工作人员老龄化趋势的出现。而且由于长时间从事该工作, 很多工作人员没有积极性, 并没有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 只将完成下达的任务指标视为单一的工作目标, 使农机工作难以发展。

1.3 滞后的传统推广体制

传统的推广体制形成于农业机械发展之初, 是以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为前提的, 要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农机推广政策, 从而推动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与进步。随着农业机械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农机推广体制的制定应该适应当前的情况。如果依旧沿用传统的推广制度将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速度和需要。

1.4 农机推广的观念与技术落后于新形式的要求

当前的农机推广工作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产前与产中的机械化、产后的粗加工机械化, 而忽视了粮食生产过程的全程机械化与产后深加工机械化。这种情况就导致了重小农业机械化, 轻农机化大农业发展观念。农机推广工作中的观念肤浅、技术落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观念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观念更新, 才会有农机化的迅猛发展。

2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对策

2.1 加大政府对农机推广的支持

政府的支持是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 政府应该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 注重惠农政策的实施。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机械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 高度重视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 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2 增强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机推广人员素质不高、老龄化趋势等问题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必须要建立培训机构, 使推广人员能够通过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此外, 还应该设立奖惩制度, 明确奖励与惩罚的要求, 要严厉地处理那些不合格或者工作不认真的推广人员, 奖励合格的推广人员, 通过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3 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广制度

要彻底改变原来陈旧的推广制度, 依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 制定新的、相适应的推广制度。此外, 还要注重大力的宣传工作, 改变农民的旧思想, 为新体制的实施奠定基础, 实现推广体制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

2.4 扩大农机推广的程度与范围

农机推广的覆盖程度与范围决定了农机推广工作体系与思想的及时更新。农机推广的覆盖主要包括2个方面, 横向上覆盖范围的扩大和纵向上覆盖程度的加深。因此, 扩大农机推广的程度与范围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 将示范点作为了解产业点对农机需求的据点, 示范点可以选择街道、乡镇, 也可以选择生产基地、农机专业户、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等;改变农机推广机构单一的情况, 建立农机行业协会, 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机作业与需求信息进行了解与掌握;与专业的农机研究所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2.5 实现推广形式的多样化

要建立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机用户与农机推广部门相结合的农机新产品研发推广机制, 通过各自优势的发挥来提高农机推广的力度,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例如, 传统的示范基地推广模式、农机大户、科技大户带头推广模式、组织农机示范带头人出外参观学习等方式, 实现农机技术推广渠道与形式的多样化, 真正发挥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3 总结

当前,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发现的现状不容乐观。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同时也会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放慢, 最终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实现。政府与相关人员应该重视基础农机推广工作, 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农机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敏.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基于新户镇的农机推广调研[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 (01) :115+106.

[2]吴翠圆, 郭清珠, 黄祖兵.农机技术推广的问题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1 (16) :152+195.

3.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三

【关键词】基层人口统计;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我国计划生育等相关工作开展的基础,统计结果为一些工作的开展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依据。但是当前的基层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人员的任务繁重,并且许多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统计学专业人员,因此统计工作的效率比较低,工作质量也达不到要求,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对工作进行改善,提高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一、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现状

当前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开展都较之前更加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开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统计工作也已经是实现了信息化。在统计工作的开展中运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提升了统计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例如在对某地区2012年计划生育调查时显示,乡镇地区查体参与率较低,2012年上半年应查人数为1996人,已查人数为1365人,查体率为68.3%。2012下半年,应查人数为2011人,已查人数为1452人,查体率为72.2%,调查数据精准,可以充分反应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良好。但是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却不能完全依靠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还需要基层工作人员的走访统计,因此工作的难度依旧很大。一方面基层工作人员比较欠缺,许多工作并没有足够的人员完成,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另一方面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所欠缺,也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统计工作的重视问题

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领导对工作的不重视极大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领导的工作重心集中在经济发展领域,对于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开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统计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没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投入。统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财、物和人力的支持,在开展中就会面临许多困难,无法有效的进行开展,工作效率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管理,在统计工作的开展中,有关部门之间不够协调,配合度不足,在对信息进行收集时,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统计部门收集信息的效率就会下降,而且信息的准确性也不高,许多信息的更新统计部门都不能及时获得,因此影响了信息统计的效果。

2.统计队伍问题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队伍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开展,统计工作队伍人员不足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统计工作的效果不理想,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统计人员任务较重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收集大量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但是许多基层单位并没有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一些基层单位还存在统计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因此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人员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统计工作,在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进行统计时,经常会出现信息收集不及时,相关数据延迟报送以及信息准确性差等情况,影响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

(2)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基层工作单位的任务繁重而且福利待遇相对也不高,因此许多工作人员并不愿意从事基层的统计工作,导致基层工作人员的调动比较频繁,经常是一些工作人员刚刚适应了当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人员就发生了变动,新来的工作人员就需要从新适应工作流程,从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加上人员不断变动也不利于统计部门的工作和其他部门的合作,也会导致统计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

(3)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基层的统计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的统计学专业毕业,并且在上岗之前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都不达标,导致了统计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下以及工作质量达不到要求。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经常会造成工作的延误和信息错误,导致信息并不能做为其他工作开展的依据。另外,一些工作人员对统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不熟练也会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低下

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开展中,还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对于统计工作没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导致统计工作的混乱,另一方面基层单位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也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三、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改良建议

1.优化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待遇

促进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对统计队伍的建设和优化,首先应该给乡镇计生部门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对基层的人口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人员的配备应该满足基层统计工作的需要,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领导要加强对人口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避免工作人员的频繁调动,领导也要协助统计工作的开展,帮助统计人员与其他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人口统计工作的宣传,以便于群众能配合统计人员的工作,从而保障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重视基层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关系着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有助于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计生单位要招收专业的统计学工作人员,在招聘是加强对应聘人员的考核,招收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统计工作,以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在工作人员到岗之前要对其开展专业的培训,让工作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的法律和工作流程,以便于在规范内进行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交流工作经验和参加讲座等,来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提升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3.加强信息核对,创新统计工作

基层计生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对工作,建立完善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档案室,将收集的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保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指标的设定,提高统计数据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信息的统计还要根据数据的变动进行调整,保证统计信息适应当前工作开展的需求,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要加强基层工作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统计工作,让群众在网上进行一些数据的上传,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基层计生部门要创新统计工作,将统计工作效果与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相结合,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此外,也要积极联合新闻出版等部门开展人口计生等宣传工作,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为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控制人口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当前的统计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加强基层统计工作队伍的建设,增加对统计人员的培训,优化统计队伍,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素质和待遇,同时也要加强信息化水平,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国相关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金晶.试分析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11:235.

[2]刘成秀.浅议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科学中国人,2015,12:154.

4.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四

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浅析基层巡察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改进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宾川县于2016年7月在大理州先行先试首家开展县级基层巡察,截至目前共开展了三轮巡察,笔者有幸参与了三轮巡察,期间对巡察工作有了粗浅的认识和见解。巡察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有中央、省巡视和州巡察工作的经验可以遵循,但由于巡察地域较大、巡察人员较多、巡察时间较短,通过常规的巡察方式,只能发现一些共性和面上 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巡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一、基层巡察主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巡察人才选拔难,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县级巡察对巡察组组长、副组长的能力、水平、阅历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县一级由于体量较小,加之巡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直指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巡察干部承受较大压力,有相当部分巡察组组长、副组长人选参加巡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造成可选的人员不多。加之各巡察组成员均是临时抽调,虽经过简单的业务培训,但均未经过系统性、规范性培训,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未接触过巡察相关工作,缺乏业务知识的掌握,政治素质也未受过长期检验。因此,有的巡察人员在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照章办事、谦虚谨慎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巡察工作效率。同时,还存在抽调人员虽明确了巡察期间不参与原单位工作,但实际

操作过程中还两边负责两边跑现象,分散了巡察组人员的精力。

深入谈话难,震慑作用难以发挥。在巡察工作中,个别谈话是发现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很多谈话却浅尝辄止,一谈了之。虽然都准备了谈话提纲,提纲也与单位实际相联系,但是往往在触及一些敏感问题或干部个人问题时,被谈话人犹如惊弓之鸟通常会出现犹豫、胆怯的情况而转移话题,或及时补场、或进行否认,而谈话人这时也往往在左右权衡中会出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是一个地方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不能相逼过甚的念头,所以当时没有进行乘胜追击、顺藤摸瓜,在与被谈话人的心理博弈中输给了自己,从而错失了发现问题线索的良机,导致较少在谈话中发现有用的问题线索,就更谈不上震慑了。

巡察方法存在局限性,发现问题难。巡察主要是采取听取汇报、述职述廉、列席会议、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受理举报、实地调研、交换意见等,这些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和不适用性,不能满足于发现问题的需要。巡察组是按方案开展巡察的,被巡察单位事先会按照巡察要求准备了基础性工作,致使巡察组获得的一手资料有些失真,发现问题线索渠道单一,影响了巡察效果。另外,巡察内容全而不精。集中巡察工作几乎涵盖了党的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导致针对性不强,使巡察早发现、早提醒、早反映、早制止的职能作用不突出。

二、加强基层巡察工作的几点意见建议

合理搭配强化培训,提升巡察人员综合素质。针对县级巡察组工作人员是每轮巡察临时挑选组成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县级常设一定名额巡察组组长编制,以确保巡察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从而避免开展一轮巡察工作并熟悉掌握巡察业务后又没有再次负责下一轮巡察而导致投入太多的人员培训精

力。建议县委领导分期分批与巡察组组长、副组长谈心谈话,提气鼓劲,交任务、压担子,体现县委的信任、重托,以及巡察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严格把好巡察人员的入口关,严格标准、严格选配、严格培训、严格准入,从严管理,注重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才能确保高质量完成巡察工作任务。建议上级应加大对基层巡察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以达到开拓视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增强谈话针对性,提高发现问题线索价值。首先要精心拟定谈话提纲。先查阅被巡察单位相关资料,掌握相关情况,再结合被巡察单位的政治生态环境、工作流程、权力运行轨迹、干部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拟定谈话提纲。使谈话对象有话说、有事讲、有问题反映,能够产生共鸣。同时,根据谈话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补充完善谈话提纲,增强谈话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其次是细致安排谈话对象。巡察中做到

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必谈,近年退休的班子成员必谈,重大项目的参与者和知情人必谈,关键岗位上的人员必谈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谈话范围,以便更有利地发现问题。同时,在谈话中合理规避相关对象,避免因谈话了解问题时出现疏忽和泄露。最后要积极接受群众约谈。巡察组随时随地接受干部职工和群众之“约”,顺应基层群众的要求,随机选择时间和地点。同时,采取“一对一谈话”方式,变“高高在上”“冷漠以对”为“平等和气”“促膝长谈”,让基层群众放下顾虑对巡察组敢说话、说实话、讲真话,在与干部群众“唠家常”“掏心窝”中发现蛛丝马迹。

探索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精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巡察工作的主要任务。开展巡察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有问题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就是渎职”的理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巡察方式和手段,针对基层熟人社会、宗族势力、人情困扰等实际问

5.基层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篇五

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征求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的通知》文件精神,我社党委对照七个方面的问题,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系统内党支部、党员的意见、建议,现将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汇总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教育培训缺少制度化,内容形式有待创新。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趋于多元化,对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机关党支部比较重视业务技能培训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党员培训往往采取大课堂的讲课制,对学习者缺少吸引力,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原有的方式和方法。

(二)党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示范带头作用还需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主要取决于党员素质的提高,现在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削弱,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有待进一步加强,党员对自身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意见建议

(一)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方面。

1、对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要坚持年初有目标、年中有考评、年终有考核。经过绩效考核可以总结经验、找到差距、改进工作。

2、坚持“三会一课”要形式多样化。可以到党员教育基地进行党的传统教育;可以开展向身边爱岗敬业的同志学习,近距离感受到身边人说身边事,激励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方面。

1、党员设岗定责,民主评义工作要做到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用党章对照检查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和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关爱困难党员“一卡通”,对困难到了帮扶作用,减轻了困难党员的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三)机关党建方面。

1、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在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上下足功夫。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主要领导抓党建促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关党建工作成效评估体系,完善考核标准,严格奖惩措施,使机关党建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确保机关党建工作落实于日常工作之中。

6.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六

中共宁化县石壁镇纪委书记罗建强

乡镇纪委是纪检监察系统最基层的组织,承担着保持政治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的重要职能,是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现阶段,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和上级纪委的协调领导下,基本适应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为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取到了较好保障作用。但是,其组织建设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使乡镇纪委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对此,本人根据多年的乡镇工作经历,对现阶段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意见。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1、思想认识不足。在当前中国这种区域性竞争的经济体制下,乡镇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机制,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成为领导政绩的重要体现,导致一些乡镇形成了重经济发展,轻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局面。个别乡镇主要领导认为惩处了其管理和使用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对乡镇纪委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有的甚至错误地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同阻碍经济发展划上等号;还有少数基层主要领导存在求稳怕乱心理,对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抓的力度大、查办的案件多,就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损害当地形象,从而造成基层纪委书记该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受到很大程度的掣肘,怕这忧那,不敢大胆开展工作,更难以有新创新。

2、人员配备不强。乡镇纪委普遍由3-5人组成,包括纪委书记、副书记、看似配齐,其实不然。一是纪委委员有名无实。委员通常是

乡镇民政办、财政所、经管站等非纪检部门的人员担任,他们没有承当纪委的日常工作,平时都在忙于本部门工作,基本上是有名无实,导致纪检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难以开展;二是纪委书记、副书记并非专职。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都要兼管大量的其他的工作,主要的精力不是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而是主要忙于乡镇的计生、招商引资等兼管的工作中,工作头绪多,事务繁杂,身份的多重性,导致用于纪检监察工作的精力难以集中;三是专职不能专用。乡镇虽然设有专职纪委书记、副书记,但是,乡镇配套改革后因人手不够,同时也误认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平时没什么案件可查,所以安排纪委干部兼几项工作理所当然;还有认为既然提倡分工不分家,纪检监察工作与其他工作也应不分家,乡镇纪委干部直接兼管几项工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另外纪委是管人、执纪的,说话有分量,所以往往不分谁主管,就简单地把一些较难管的、不该纪委管的事交给纪委处理。导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纪委干部参与中心工作的时间多,真正用在纪检业务工作的时间少,“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地”。

3、体制机制不合理。在体制上乡镇纪委套用县级以上纪委工作体制,缺乏基层特点,针对性不强,乡镇纪委人员的组织关系、工资关系、人事关系均在乡镇,在查处案件问题上不同层度地存在着“四怕”:怕乡镇主要领导不支持,怕情面上过不去,怕遭到打击报复,怕得罪人丢选票。在机制上,乡镇纪委与其他执法部门沟通和信息交流不畅,纪检工作处于自我循环,监督乏力,难以发挥作用。在制度上,制度建设不规范,存在工作无主次,管理无制度,检查无资料的现象。在对基层站所人员的监督管理,由于许多站所都实行了条管、编制、工资福利,考核均不在乡镇,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导致乡镇纪委难以监督。

4、专业培训不够。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纪律性、独立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搞好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手

段。但是目前乡镇大部分纪检干部存在着“接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现象,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窄、内容过时、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相对滞后,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质量提高等问题日益严重。

5、执纪环境不优。当前,由于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范围窄,保密机制、保护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存在着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少了几分底气,具体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最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生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导致有的同志缺乏工作主动性,坐等领导指示。

二、对策

(一)健全管理体制,合理配备干部

一是乡镇纪检监察机构要配齐配强人员。每个纪检机构至少要配备2名以上干部,以便开展工作,乡镇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纪检副书记务必做到专职专用,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纪检工作。针对县乡机构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编制少的情况,建议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在人员编制、职数、准入资格方面给予协调解决,拿出一定的职位将现有的事业单位兼职纪检副书记招考进公务员。此举不会增加财政负担,又能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也对工作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的事业干部也有激励作用。二是建立健全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选拔交流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选好人是基础,用好人是关键,在选拔标准上,严格执行政治上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三句话要求,做到不降格以求,搞平衡照顾,影响整体素质,在选拔方式上,坚持不拘一格,做到广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在选拔的对象上,突出以领导骨干办案骨干、文字骨干为重点,实行优先选拔,把那些愿干纪检工作、能干纪检工作的人吸引到纪检干部队伍中来。乡镇纪委书记人选尽可能地从纪检监察机关懂业务、政治素质高的年轻干部中物色,或从其他行业文化程度高、懂经济、懂法律、政治素质高的年轻干部中选调,并做到依据工作业绩进行提拔重用或交流。三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可试行基层纪委由上级管理为主的垂直管理体制,以便于纪委独立开展工作,便于有效监督。

(二)、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

首先,要做到守土有责。乡镇纪委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的工作岗位责任制。纪委书记可以分管与纪检工作有关的工作,如政法,经管、审计等,这样,纪委书记才能专心履职,确保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并进一步明确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不得兼任与纪检无关的工作,确保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专职专用、主抓主业。其次,完善考核办法。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考核,做到统筹兼顾,一方面,考核其工作业绩时,对本职工作的考核占大头,其他分管工作占小头;另一方面,考虑到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与县以上纪检监察机关的差异,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人少,没有内设机构,在制定工作目标和考核方案时做到实事求是,不面面俱到,分别确定各乡镇工作重点,实行区域考核。第三,实行报告制度。乡镇纪委每半年至少向县纪委汇报一次工作,年终向县纪委述职。通过实行报告制度,可以使上一级纪委能及时了解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动态,以便指导工作,妥善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首先,在加强政治教育的同时,要狠抓业务培训。一是每年可举

办一次纪检监察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以及市场经济知识;二是可实行县纪委业务室与乡镇纪委挂点指导制度,由县纪委各业务室现身传授办案技巧,使他们了解掌握一些案件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增强实际办案能力;三是有计划的组织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到异地考察学习相关业务,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取长补短;四是每年可以通过挑选一些年纪轻、文化高、素质好的乡镇纪检干部到县、市纪委挂职锻炼。其次,要注重实践锻炼。对乡镇纪委能够承办的案件,可尽量交给他们承办,并派出县纪检监察干部下去同他们一起制定具体的责任制和工作方案,给他们教方法,让他们放手工作,定期汇报交帐,对工作中出现的责任问题由县纪委承担,以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

(四)、解决实际困难,稳定干部队伍

7.基层农机维修市场管理现状及建议 篇七

1 当前基层农机维修市场现状

近年来,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加大, 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 农业机械由以前的小四轮拖拉机运输为主逐渐向大马力拖拉机农田作业、小型多功能和各种专业作业机型等过渡, 使现阶段农机发展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 农机市场逐步向高、精、专方向发展。面对当前日益增加的农机保有量、不断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不断扩展的农机社会化服务, 迫切需要农机维修服务行业向更深层次发展。而现在的农机维修市场, 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局面, 首先, 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修不了, 汽车维修行业抢一部分;其次, 现在有机户普遍多少懂点简单的农机维修常识, 有时不用到维修点, 互相帮忙就能解决问题;再次, 农机大户作业量少时, 都自己检修机车, 简单的更换零件可以自己解决。以上种种因素, 制约着农机维修市场的扩大。

2 当前基层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2.1 主要以个体经营为主

大多数维修网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还是小作坊式作业, 修理作业时还是沿用几十年前的捶打棍撬的原始方式, 只能完成简单的更换配件, 不能完成复杂的系统性检修, 更不懂得执行修理标准及工艺。

2.2 维修人员素质偏低

现在基层农机修理行业利润比以前有所减少, 造成了有的网点有技术的修理工人转行, 年轻的不愿干, 就算干也缺乏经验的现象, 而且, 大多数修理工没有学过专业理论和受过专业技能培训, 缺乏系统知识培训及知识更新, 面对当前农机更新速度加快和向高科技发展的趋势, 现有的靠师傅传授老经验的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农机新形势的发展。

2.3 维修设备陈旧

维修设备陈旧, 适应不了农机行业高速发展的条件下高新机具的精准要求。出于成本的考虑, 大部分农机维修网点对维修设备的添置和更新没有意识, 大部分维修网点是只能做焊接、更换配件等简单维护, 只有必备的老虎钳和常用拆卸工具的综合性维修点, 只有一部分维修点有车床、钻床等大型工具, 但也大都是购置的工厂淘汰的陈旧设备, 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精度修复。

2.4 农机具技术检测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太低

受技术条件和修理技术影响, 由于缺乏系统的检测设备检校, 维修后机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超标、修理质量不达标现象严重, 普遍存在排放超标、噪音大、作业成本高、安全性降低等诸多问题。

2.5 农机配件质量影响维修质量

现在的农机配件市场由于多头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等因素, 造成农机配件市场质量混乱, 它不仅影响农机修理质量, 而且大大降低了农机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造成了有机户不必要的损失。

2.6 维修网点经济收入降低, 影响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近年来, 由于国家补贴力度的加大, 保有量大大增加, 造成农机作业竞争加强, 导致有机户收入降低, 有的有机户能自己动手解决的自己动手, 有的有简单问题也不维修, 用两年再通过补贴更换新的农机。再加上现在维修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市场竞争激烈, 使有些农机维修点因经济效益不好而关门, 导致维修网点逐年减少, 影响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2.7 监管力度不足, 导致维修业无序发展

近年来, 国家对农机维修业逐步重视, 先后出台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农机维修管理规章。但由于多部门管理, 互相制约, 能管的管不过来, 管过来的缺乏强有力法律支撑, 造成管不彻底的现象。加之维修管理收费取消, 基层农机部门对行业管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的地方农机维修管理科室是兼职, 只能做些文字工作, 导致农机维修管理市场管理没有达到一定力度。

3 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的引导和管理的建议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机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应作相应的调整和转移, 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机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 更好的为农村经济服务。

3.1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监管工作

强化维修行业的管理质询、服务职能, 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维修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教育, 要具备有关政策法规、疑难故障修理技术和新技术新工艺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1) 要严把行业准入制度。对维修点的审批要严格执行行业标准, 变注重维修网点量的增加为注重其质的提高, 建立完善的维修网点标准。严格行业准入制度, 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办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2) 要搞好农机修理技术培训及管理工作。对修理工培训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 考核时间要统一。对已取得从业资格证的维修工要加强在岗培训, 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3) 强化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由于维修方式已转变为以换件修理为主, 因此, 修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配件质量的优劣。强化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管理, 关键是从生产企业堵住假冒伪劣产品源头, 对重要配件实行质量认证制度。

4) 搞好农机维修质量监督队伍建设。重视农机维修监管, 健全农机维修管理机构, 从基层农机维修管理部门挑选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 负责所在地区的维修质量日常监督管理。

3.2 强化农机维修技术水平现代化

应用电子技术, 开发维修设备的工程化、智能化、综合化。配全配齐检测诊断设备仪器和拆装、清洗调试等专用设备。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及工具的功能要满足修理质量和效率的要求。随着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引进, 农机维修行业应有新的对策和新的农机维修理念, 应以大马力拖拉机和专业作业机具为主体, 进行具有针对性研究和完善体系, 应在原有的维修体系之外科学的完善未来的维修体系。

3.3 强化维修人才培养, 建立高素质维修队伍

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农机从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维修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从农机维修业发展的前景看:应以培养维修大马力拖拉机、进口拖拉机和各种专业作业农机的高技能人才为主题, 以适应机、电、液 (气) 一体化大农机的发展为目标, 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的管理体系。人才的培养应作为长期的战略目标, 必须纳入法制轨道, 应与大农业发展同轨。

3.4 研究制定农机维修网点的补助政策

8.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八

关键词:法律普及;教育;建议对策

一、在我国广大农村深入开展法律普及教育,对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意义十分重大

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是贯彻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部叫《被告山杠爷》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威信高,敢说敢管敢为的村委会主任,用游街示众这种极端侮辱人格尊严的手段方法惩治教训教育一个不敬孝道的儿媳,没想到逼的该儿媳自杀身亡,既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法治问题的广泛而深刻的思考,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村组、个人,都要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要依法治国。因此,在农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基层农村法律普及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行政村总数为691510个,11个区公所,19522个镇,14677个乡,181个苏木,1092个民族乡,1个民族苏木,6152个街道,即乡镇级合计41636个。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农村居民为6.74亿人,因此,抓好我国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和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宣传,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我国基层农村法律普及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部分乡镇、村领导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最重要原因。我国绝大部分市县领导对普法工作比较重视,但部分乡镇、村领导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法工作重视度不够,虽然成立了法制宣传教育机构,但真正重视这项工作的很少,工作敷衍了事等问题突出。部分单位、部门及领导对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重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法教育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畏难情绪较重。

(2)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创新普法工作困难大。全国农业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文化水平偏低,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低,在给村民讲解法律知识时常会遇到很大困难,同时,目前农村的普法骨干大多数是村组党员干部,文化水平偏低,虽然参加过一些相关培训,但由于基础差,培训时间短,所以,法律知识水平较低,这既不能宣讲法律知识,又不能为群众开展法律服务,更谈不上创新性开展工作。

(3)职能疲软,开展普法工作困难多。农村普法组织职能相对软弱,既没有法制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又没有普法工作的强制性规定,对不重视或者不积极参与普法者,缺乏强制约束措施。有的地方虽然将普法工作纳入综合考核,但所参与考核分数比例过低,更没有可操作性的量化考核办法。普法组织和普法工作者对此无可奈何,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四、法律普及教育工作建议和对策

(1)要建立普法教育工作长效机制。要开展好普法教育工作,就应及时建章立制,用法规、规章、制度等规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制度上巩固取得的成果。积极探索建立普法合格证制度,依法治理办要严格审查,对于普法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发证,未领到合格证,组织、人事部门不予办理年度考核手续,并将此情况记录在学法档案中,作为今后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2)要强化普法工作职能,进一步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要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农村的实际,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3)要重点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涉及土地征用、土地流转、房屋拆迁、失地农民就业、物业管理、农民的医保、养老保障、工伤保险、环境污染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会产生大量的矛盾纠纷。因此,在新时期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这一农村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宣传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

(4)要确实加强农村普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以村“两委”负责人及治保主任、调委会主任为核心的村级普法教育领导机构和班子,组建以村干部及村民小组长兼任普法宣传员、民间纠纷调解员、法律服务信息员的农村普法宣传骨干队伍,不断提高其法律知识水平和村务工作能力,以适应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普法教育工作的新需要。

(5)要创新普法形式,增强普法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要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实际情况,从农民群众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出发,坚持实用有效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普法实效。组织普法骨干下乡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以案说法”,用新颖性典型案例提高普法的效果。

五、小结

当前在基层农村开展法律普及教育工作要同我国城镇化建设、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从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创新广大农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普法教育形式,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不断增强基层民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韩德强、郝红梅:《论乡村自治权力区域效力的绝对性》,《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

[2]苏力:为什么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送法下乡》导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王果纯,肖丕国;关于依法治县四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5期

作者简介:

韩卫军(1971.9.9~),生陕西榆林人榆林市政法干校校长讲师主要从事法学教学与研究。

9.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九

近年来,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协助党委(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同时,充分履行监督职责,为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但作为最基层的纪检监察组织,我们在持续深化“三转”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基层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存在的困难

一是党委政府认识还不到位。

“三转”工作开展以来,部分镇办党委、政府和区直部门党组对“三转”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后的工作态势预见不够,受思维贯势影响,仍然习惯于将一些紧急任务交由纪检监察机关来督办落实,将纪检监察机关吸纳进各种各样新的议事协调机构,简单的将纪检监察职能等同于党委政府自身的督查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边清理边参与的不良循环,致使“三转”工作与要求有差距,监督责任

二是基层落实还有差距。

就现状而言,我区镇办纪委班子都按要求配备了一名纪检干部和1至3名纪委委员,2015年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又多方争取为各镇办设2-3名纪检专干,基层干部力量增加130%,但事实上,镇办纪委受双重领导,专司其职有一定难度。全区各镇办配备的纪检干部在检查考核时都说是专职,但真正专职专用甚少,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参与了镇办中心工作,有些还身兼数职。从实际情况看,全区18个镇办还兼管其他业务的有3个镇办6人,大部分兼任综治、信访、重点项目建设等业务,致使镇办纪委监督责任在基层落实不到位,上热下凉。

三是干部心理仍有顾虑。

开展“三转”活动后,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接触面变窄,以查办案件为主,容易受到调查对象和其他人员的诬陷和攻击,特别是在当前票选干部的情况下,纪检监察干部出路有限,交流不畅,对落实“三转”要求心存顾虑,尤其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时间较长的个别人员工作激情减退,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起来放不开手脚。

四是履职监督能力还不足。

从我区实际情况来看,镇办纪委书记多由副镇长转任,纪检干部大多是没有从事过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兵”,在纪检业务工作上有一定差距,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对办理信访件和查办案件的知识欠缺,对程序性、政策性、业务性的问题把握不准,对上级纪委有较重的依赖思想,对群众反映问题的核实,不擅长发现一些深层次、本质性问题,信访件成案率不高,不愿办案、怕得罪人的现象比较突出。整体专业素质而言,全区纪检监察干部从事过财务、审计、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与纪检监察业务密切相关的专业人才缺,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和业务考察的机会较少,业务知识得不到有效地补充,使执纪能力滞后,协调能力不强,能办案会办案的人员不多,直接影响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五开展同级监督难度大。对同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监督的难题长期存在,主要存在两个障碍。一是思想上有障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作为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一口锅”里吃饭,监督主体在人、财、物方面依附于监督客体,一些基层纪委书记把履行同级监督职责与服从同级党委领导剥离开来,过多地强调服从,而忽视了监督,“怕得罪人、怕丢选票”的思想坎难以逾越,不愿、不敢大胆履行同级监督职责。比如:有的派驻纪检组长,在监督同级党委(党组)时,对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上级纪委报告,怕受到“爱打小报告”的指责;向班子成员本人指出又怕引起别人反感,思想顾虑压力大。二是制度机制上有障碍。党章等法规制度明确了监督要求,但配套的监督制度不完善、未跟进,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同级监督没有抓手、缺乏依据,“抓与不抓一个样、抓好抓坏一个样”现象客观存在。

二、对策和措施。

一是落实“两个责任”打破“三转”瓶颈。

在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扎紧责任体系“笼子”的基础上,要把“考核、问责”这根“牛鞭子”作为推进“两个责任”落实的重要手段,出台“两个责任”考核办法,健全责任考核体系。在总体规划上,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为以上级党委为考核主体的“主体责任”考核,变纪检监察工作绩效考核为以上级纪委为考核主体的“监督责任”考核;在“主体责任”考核份量设计上,应与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平行,结果运用同比重;在考核指标设计上,应以定性定量科学、注重实绩、方便操作为目标;在责任追究上,建立刚性的问责追责机制,突出考核追责、问题倒查追责、履职不力追责三个重点内容。通过强化考核和追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以落实“两个为主”激发干部活力。

要针对纪检监察岗位的特殊性质,建立单独的干部提拔考核体系,全面落实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由上级纪委会同上级组织部门实施的规定,建立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度,对工作时间长,做出一定成绩的干部应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委以重任,加快纪检监察干部成长步伐,从而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干部培训力度提升履职能力。

加大对镇办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镇办纪委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机关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对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除搞好岗前培训外,经常举办业务培训,特别是对法律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方面的学习教育,促使他们熟练掌握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功,提高在新形势下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

10.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十

作者:祁文虎 发布时间:2014-01-01 21:16:45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近年来,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体要求,为冷湖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现阶段,要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发热爱海西、建设海西,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海西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1、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古人说得好“郡县安,天下治”,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固,社会稳定的基础才能得到巩固,正如古人说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加强热爱祖国、热爱海西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打牢海西稳定的的思想基础。

2、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宣传思想文化则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通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社会氛围,形成自力更生、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健康、科学发展的精神风貌。

3、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打牢共同理想信念基础的“凝固剂”。没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民族就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思想解放、文化引领,使广大基层群众不仅知道“惠”在何处,更能体会“惠”从何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必然更加牢固。

4、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调色板”。文化是灵魂,氛围产生亲和力、凝聚力,古语中“见贤思齐”就是这个道理。基层文化部门利用群众的空闲时间,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村队、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将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在年初的计划安排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被列入计划,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往往在经费、人员以及制度的落实上都得不到保障。

2、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形式单一,宣传资料与基层群众需求差距大。当前,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形式自上而下几乎都是开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课、宣讲等。这种强制灌输,简单给予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压抑了其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积极性,虽灌入了人耳,却难入人心。同时,各项政策、精神的学习读本虽然众多,但真正符合基层群众需求的却少之又少,其理论之高深,用词之晦涩,让基层群众望尘莫及,不知所云。

3、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各地州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却不容乐观。有些文化室长期无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级通知说有检查时才会临时开门,打扫卫生,组织人员,待检查团一走,又恢复铁将军把门。尤其是在冬天,随着燃煤价格的不断上涨,有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队根本无钱买煤,更不用说组织群众在文化室开展活动了,文化室的“阵地”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4、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匮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随着广大农村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基层文化却始终呈现“文艺队伍年年岁岁人相似,文艺作品岁岁年年产不出”的现象,用老百姓的话说“嘴一张就知道唱什么歌,脚一抬就知道跳什么舞”。虽然每年有“三下乡”活动,但一年只有一次,而且受众人数非常有限。

5、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一方面乡镇宣传干事大多为兼职,据调查,当前乡镇宣传干事70%以上为兼职。身兼数职,任务繁重,使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中;另一方面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不稳定,搞宣传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出色,知名度一般较高,这也为上级部门选拔人才提供了条件,使得基层宣传干事更换频繁,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

三、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炼提升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积极推进海西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1、高度重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海西的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作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判断海西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调研基层群众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基层宣传工作的形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注社会大众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话语表达,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人们。一方面在党的方针政策、惠民措施的宣传上,探索改进单一的灌输式宣讲的方式,应努力将宣讲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剧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另一方面在宣传资料的编印上,应结合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宣传品,如挂历、口袋书、折页,还可将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音像制品,多种语言解说,满足不同民族群众的需求。同时还应考虑建立一支基层宣讲员队伍,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体现发展的变化。

3、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一直以来,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宣传文化干部始终承担着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的职责,而基层群众却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热爱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逐渐高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积极引导他们,将自己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层总有一些文化能人,他们或会弹会唱,或会舞会讲,应对其中有热情、有影响力的骨干给予经济上、政策上的扶持,将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活跃群众文化。二是结合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能够吸引大多数群众广泛参与的民间活动,如民间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节庆活动等,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对集体的热爱。

4、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新形式新任务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一是创新体制,保证基层干部数量。当前基层干部普遍紧缺,尤其是南疆地区基层懂汉语的干部人数更少,许多乡镇虽招录了公务员进行补充,但这些公务员往往工作1-2年即被上级机关调走,自治区应制定方案,专向培养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或者也可给长期在基层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对基层有深厚的感情、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又有丰富工作经验但始终在身份、待遇上得不到保障的干部明确身份,保障待遇,使他们能安心工作。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尤其要通过学习教育,使基层干部队伍能真正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把基层当作施展才华、展示能力的舞台,这同时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无限热情。三是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发挥好基层党团员队伍、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等的作用,建立起一支多触角、多成份、多功能的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一片领域。

11.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基层;电力企业;宣传

基层电力企业的宣传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如何贯彻上级党委在基层的路线、方针、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企业形象,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是基层电力企业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一、基层电力企业宣传工作现状分析

(一)缺乏专职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基层电力企业的宣传人员一般为兼职人员。这些员工平时有自己专门负责的工作,宣传只是他们的临时工作,并不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缺乏专职人员,是基层电力部门普遍存在的现象。基层宣传主要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反映基层工作与生活,但由于是兼职人员,很少接受专门的宣传报道训练,写作能力不强,摄影、摄像水平也有待于提高,对于要报道的事情,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二)思想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意识

思想认识不足表现在员工和主管几个层面,大部分基层兼职宣传人员认为宣传工作是上级部门的事情,与基层毫无关系。大部分基层主管也存在这一问题,表现在各部门并没有将宣传工作纳入考核,即使有的纳入了考核范围,也是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地兑现。部门主管把宣传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分开,认为基层宣传工作可有可无,无指标、无考核也无关紧要。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员工对基层宣传工作的责任意识淡薄。

二、解决途径浅析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我们近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做好基层电力企业宣传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观念,强化宣传意识

通过了解,大部分职工对企业的发展规划、目标任务都一无所知,对部门的各项经营指标心中没数,只知道完成手上的事情,加上基层工作辛苦,上下沟通不足难以排解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和谐与稳定。“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的一个基本原则。宣传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严守宣传纪律,确保正确导向。要建立健全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像抓各项经营指标工作那样,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机制,将指标层层分解、量化,把任务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严格干部与员工责任制,强调领导与职工一个样。落实奖惩机制,与年底评先等挂钩,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坚决否定“重物质、轻精神”或“光讲精神不讲物质”的倾向,从而真正调动基层抓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二)形势发展,需要文武双全

实践也证明,不能一味埋头苦干,让员工了解电力系统所处的位置和今后企业肩负的重任和要求,激发员工的能动性,自觉适应当今潮流发展,既要扎实工作,也要能干能写,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大胆探索,强化宣传创新

基层不乏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先进典型,也不乏求实上进、勇于创新的员工,还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近几年,在感动客户奖的评选中,基层员工力拔头筹的不在少数,这里面许多都是通过宣传,人们通过网络投票、媒体报纸投票等方式选拔出来的。基层员工的事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宣传工作要主动和各部门多联系、多沟通,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灵活运用新闻报道、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典型事例,能进一步弘扬企业精神,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通过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确保宣传报道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广泛性,使舆论引导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提升素质,强化队伍建设

宣传工作队伍素质的建设首先是要抓好新闻宣传人才的培养、利用和提拔,要建立相应的用人机制。对热爱新闻宣传工作又具有一定的新闻宣传能力的人才,要关心、培养、支持、任用。其次是要加强新闻人才的培训力度,不但要坚持经常性的培训制度,而且要把握好培训的方法和角度。提高新闻人才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新闻采写水平,通过送外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以及部门培训和自学成才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高宣传人才的业务素质。最后通过各支部活动和班组建设,让党员、团员、业务骨干学习有场所、资料有来源、宣传有渠道。为基层提供开展各项活动必要的经费,丰富文化生活,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宣传,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及时宣传“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事例与典型,及时发现和把握员工思想的“火花”、工作上的“细节”、生活中的“亮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提炼,彻底改变基层宣传关注少、消息来源少、人员队伍少的工作局面,不断丰富基层员工的精神食粮,展现企业良好形象,才能始终保持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12.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十二

关键词:基层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改进,建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的背景下,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要想充分地发挥出自身在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 就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模式, 以提高自身的管理质量。而基层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应管理工作落实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因此, 这就需要事业单位要结合当前基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实现完善解决对策的落实。

一、当前事业单位基层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 我国事业单位在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一直以来局限于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之中, 进而致使事业单位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下的发展形势。在此背景下, 事业单位在逐渐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的基础上, 以“放权、脱钩”等改革措施来落实了人事体制改革, 以试图通过这一方式来优化并盘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 为逐渐实现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但是, 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发展的现状看, 依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亟待解决。

(一) 相应管理理念滞后

在实际落实该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事业单位尚未给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充分重视, 相应管理理念滞后, 以党政机关人事管理模式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 致使相应管理工作的效率过低, 难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进而使得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偏低。在实际配置人力资源时, 并没有以人力资源的能力素质为岗位划分标准, 且很多情况下岗位人员的配置以领导的意识为转移标准, 进而致使难以充分发挥出基层人力资源的作用与价值。

(二) 人力资源配置不佳且后续开发力度不足

首先, 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以合理岗位配置来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作用与价值, 而在实际落实这一管理内容的过程中, 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引进上缺乏透明性与公正性, 相应人才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且一岗多职的问题凸显, 致使人力资源严重浪费。其次, 在人力资源后续开发上。通过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能够为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奠定基础, 而基于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意识不足, 加上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目标不明确, 致使相应后续培训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 尚未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当前, 事业单位所采用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趋向于平均化, 而利益的平均化不仅有失评价的公平性, 同时也难以激发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基层员工作为事业单位的主要力量, 其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而过于落后的考核评价机制致使事业单位缺乏竞争氛围, 薪酬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进而阻碍了事业单位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步伐。

二、当前事业单位实现基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完善落实的有效途径

(一) 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

对于我国事业单位而言,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要想承担起自身的职责, 实现自身的服务功能, 则就需要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充分重视, 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提升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促进自身的稳健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则就需要事业单位要以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基础, 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等各环节始终, 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作用, 为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二)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 为了提升该项工作的效率, 就需要在整合人力资源的过程中积极将竞争机制引入, 以激发基层人力资源的潜能, 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作用与价值。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求事业单位要提高对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重视程度, 结合当前事业单位基层工作的岗位需求状况, 明确岗位任职标准与资格, 在此基础上, 通过公开且透明的社会招聘来选择人才, 并以考核手段来激励员工, 同时根据岗位调整变化情况进行人力资源的重新考核与分配。

(三) 完善落实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并制定健全的激励机制

首先, 在人力资源培训上。为了切实提升基层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力素质, 确保人力资源具备后续开发的潜力, 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人力资源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就需要提高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实际落实这一内容的额过程中, 要结合员工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 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 并实现系统性的培训再教育, 以提升员工的能力素养。其次, 实现激励机制的完善构建。实现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完善搭建, 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 首先要实现岗位的科学设置, 并优化薪酬制度体系, 将工资待遇与岗位职责与工作业绩挂钩, 进而以灵活的薪酬分配机制来充分发挥出激励机制的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 事业单位要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 事业单位需要在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基础上,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并构建出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与激励机制, 为充分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健前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彩云, 祁艳朝.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4:264-265.

[2]宋云霞.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1:265-266.

13.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十三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关键的生产资料,其中种子的纯度和质量是衡量种子好坏的主要指标,两者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玉米生产中种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利益。因此,经营者和种植者正确掌握玉米种子的鉴别方法,对确保玉米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玉米杂交种子市场现状

梨树县是全国重点产粮大县之一,玉米常年播种面积305.6万亩,玉米杂交种子年销量900万斤左右。随着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国有种子部门已彻底退出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种子的供给工作全部由种业公司和个体经销户来完成Ⅲ。

二、玉米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

1.经营主体较复杂,市场监管难度大

国有种子部门退出种子生产经营市场后,玉米杂交种的经营主渠道虽仍为种业公司和个体经销户,随着个体种子经营户的数量迅速增加,经营主体由高素质的单一体变为复杂的混合体。个体经营者素质不一,一些不合理、违规的经营行为如个体经营户间换种或再次批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种子市场秩序。

2.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经营活动不规范

玉米杂交种子是季节性强的特殊商品,经营时间相对较短,购买时间较为集中,在经营种子时,种子销售者不具备相应的素质条件;在销售种子时无法出具销售凭证,使得其所售种子无可追溯性,无经营档案可查,有的经营者甚至在到自己经营场所所在地之外的乡(镇)去摆摊设点,销售种子。

3.假冒伪劣种子在市场上时有出现

有些陈种在第2年甚至第3年仍进行销售,由于个体户仓储条件有限,种子保存不规范,很难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国家标准,对农户造成过多成本投入或直接经济损失。一些个体户或不法商贩,为牟取私利,甚至冒用别人品牌,盗用他人成果,直接欺骗农户,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4.农户缺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不少农户在购种时,为图方便和省钱,或盲目求新,不到正规的种子经营场所购种,不索要销售凭证。有的经营者以促销为由,发放一些纪念品,使很多农户为贪图小便宜而上当受骗。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很难索取赔偿,使得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三、建议

1.强化玉米种子选择与鉴别

(1)选种原则。明确当地自然条件是否适于玉米生长,如土质、地力、积温、降水、光照、无霜期等,预先了解市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正确选择适宜品种,特别要明确所选品种的特性能够适应于当地环境条件,明确所选品种栽培技术,最好选择有信誉的大型售种企业的良种,同时要注意种子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有效,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品种说明是否满足需求。选购专用玉米品种一定要到诚实守信的正规商家或育种科研单位购买。此外,在玉米生产上,最好不要使用陈种,尤其不能使用贮存3年以上的陈种。另外,种子的生育期对玉米产量也有很大影响,过早收获使植株不能合理利用当地的有效积温,达到高产的目的,过晚则玉米不能正常成熟,致使收获时水分过大,不易贮藏而发霉。

(2)鉴别种子。一般陈种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和干燥,颜色变得深暗,胚部较硬;易受虫蚀,将手伸进种子堆内拔出时,手上有粉末。新收获的种子色泽鲜亮,隔年陈种色泽较暗,自交籽粒有浅色粒存在。此外,如果自交系或杂交种中混入异品种种子,则可根据籽粒类型鉴别。杂交种的形状、大小一般都与母本种子相同。一般一个制种区的玉米杂交种形状大小比较均匀一致,购种时应注意。

2.加强种子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完善检验、行业管理、品种管理、综合管理等科室的制度,使之相互协调,规范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体系,完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试验示范力度,提高玉米种子试验、示范、推广的水平,为新品种审定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玉米种子的市场准入提供依据。

3.相关部门加强合作

加大玉米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与工商管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或单位的合作,在玉米种子销售的旺季,大力开展种子市场清查工作,严厉打击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的行为。特别要加强对走村串巷的游商小贩的清查力度,对证照不全和种子经营档案不全的经营户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对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4.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对于新引进的品种,特别是省外品种,由于不同区域,其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种子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不适宜在梨树县进行种植的种子,一律不准进入市场,并禁止其销售。此外,还需定期或不定期对经营者的种子经营档案进行检查、核对,从而保证其所销售的种子具有可追溯性,严格把好玉米种子市场准入关和种子源头关。

5.加强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在全县各乡镇的集市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讲授识假辨假的相关知识,让制假贩假者无利可图。同时,教育种子经营者自觉遵守市场秩序,自觉接受监督检查,自觉建立健全的种子经营档案,共同维护种子的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徐玉峰,蒋先林.玉米种子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农业,2009(8):49

[2]李娜.玉米种子选购原则与播前种子处理[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10):8

[3]张晓华.快速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的两种方法[J].中国种业,2009(3):30-31

[4]郭润莲.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技术[J].种子科技,2009(9):36-37

[5]蒋先林.玉米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徐玉峰[J].种子科技,2009(8):16-17

14.浅析基层统计工作现状及建议 篇十四

1992年,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nternationalSwapsandDerivativesAssociation,ISDA)将信用衍生品正式确定为一种特殊的金融衍生品,标志着信用衍生品的发展进入起步阶段。作为一种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信用衍生品在90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取得了令人震惊的发展,甚至在1995-交易额增长超过480倍。但是,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和金融危机的加深,信用衍生品也逐渐暴露出其背后的巨大风险。中国信用衍生品乃至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一直都发展较为缓慢,滥用信用衍生品带来的金融危机也在全世界敲响了风险管理的警钟,前车之鉴下,本文就中国应当如何稳健地推进我国信用衍生品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一方面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创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健全市场风控体系和法律法规。

一、信用衍生产品的本质和特点

信用衍生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双边金融合约安排,它将证券、贷款等金融产品中的信用风险剥离出来,转嫁给愿意投资并承担该风险的交易一方,但是不同于其他金融衍生品,信用衍生品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整个过程中,不转移标的的资产所有权。

一般我们将发行证券、贷款等金融产品的经济主体称之为第三方参考实体,因为它通常不直接介入交易双方的信用衍生品买卖。众所周知,金融衍生品最大的特点在于杠杆化,即用更小的成本博取更大的收益,而信用衍生品同样具备此类特质。同样,正是基于金融衍生市场高杠杆的影响,以小博大的情况下,高风险也随之而来。在这两点最为基础的特点下,金融衍生品还具有跨期性、全球化程度高以及定价复杂性和联动性等特点。那么,作为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信用衍生品当然也具备上述特质,因此本文不予赘述。本文将就信用衍生品的独有特点进行分析,以区别于其他金融衍生品。

(1)债务不变性

由于信用衍生品并不转移标的所有权,双方契约对象仅为信用风险,因此并不会对贷款、证券等资产进行实质上的运作,即原债务的债权债务关系保持不变,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法律程序要比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简单得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管制强度。

(2)保密性高

信用衍生产品作为一种双边金融安排合约,大多是在交易双方之间私下进行的,尤其是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交易所等公开平台上的衍生品交易将大大削减交易双方的利润,因此大交易商偏爱双方私下交易的形式。同时,由于交易双方的.实际交易对象是信用风险,并不直接接触交易对象,因此对于投资客户的保密性远高于贷款证券化以及贷款等产品。

(3)灵活性高

信用衍生品可以根据交易双方的意愿,灵活处理交易对象、金额和期限等,以应对市场需求,因此较之传统信用保险和担保工具,它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加庞大的交易对象群体,更能够根据需要,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相结合形成新的有特定风险收益结构的金融产品。

二、信用衍生产品的产生与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受经济衰退和大量商业按揭违约的冲击,每况愈下。因此商业银行急需通过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对冲掉以往均由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并降低融资成本,改善已经千疮百孔的资产负债表。在此背景下,90年代纽约互换市场推出信用衍生品。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展现了非凡的对冲信用风险的能力,保护了银行等商业机构,因此以CDS(信用违约互换)和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CDO)代表的信用衍生产品随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逐步完善和发展,而我国也在引入首个中国银行间信用风险衍生品CRM工具交易。根据《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的相关内容,我国设计了两类场内金融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来启动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

由于我国传统场内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都尚不成熟,为了控制金融风险,因此,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开放晚,产品设计较为单一,产品结构也更加简单。CRMA实质上就是国际通行的CDS,买方根据双方金融合约向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而卖方则就标的债务为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当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在试行中,CRMA的标的债务必须明确,且仅限于贷款和证券两种最简单、最基础的信贷资产,以规避复杂信用衍生品带来的不可控风险。而CRMW略有区别,是一种提供信用风险担保的有价凭证。中国目前信用衍生品刚刚起步,20末以来,由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发布了四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选择信用增进合约(中债Ⅰ号)、贷款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中债Ⅱ号)、信用风险缓释合约(中债Ⅲ号)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中债Ⅳ号)。

《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指出: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监管不足、投机过度,而我国情况却截然不同。我国金融市场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金融市场现状是市场规模过小、产品种类少且不全、缺乏合理的创新机制,因此很难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当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第一要义仍是发展,大力推动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和发展,对创新性地促进信用风险合理配置、完善市场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和分散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及促进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均具有深远意义”。

近几年来中债四项基本信用衍生产品推出可以看到我国金融市场正处于较为缓慢而稳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和市场机制与监管措施的不断完善,我国信用衍生品必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三、信用衍生产品隐含的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的高速发展极大的影响了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投资与资源配置。一方面,信用风险资产成为机构投资者眼中的一项剥离开的独立资产,使信用风险也成为资产组合配置中可计算的重要一环,优化了原有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信用衍生品作为一种有效分散、转移风险的工具,使商业银行对冲高风险变得相对容易,摆脱了以往由商业银行承担全部信用风险的历史,即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信用衍生品“卖掉”自己不愿意承担的部分违约风险,但同时又能够保持原有债务标的所有权。

但是,所有上述的优点也带来新的隐患和风险。高杠杆低风险高收益的完美产品绝不存在,只有承担风险才有相应的收益,因此大量信用衍生品的滥用背后仍有未被对冲掉的风险。

(1)流动性风险。信用衍生产品必须基于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次级市场的高流动性。有些信用衍生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次级市场流动性中断的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尽管一级市场上信用衍生品表现出较强的流动性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次级市场流动性中断将给一些机构和信用衍生品持有者带来巨大冲击。

(2)操作性风险。由于信用衍生品本身高杠杆的特点,有时极为微小的失误也可能带来风险的急剧放大。作为一种新型金融衍生产品,银行或金融机构对于信用衍生品的操作业务流程并不完善和规范,从业人员规范风险的相关技能仍然有待提高。

(3)信用风险。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仍属于新兴市场,防范交易对手的不当套利手段方面欠缺经验,因此如果对于交易对手的信息了解与披露情况并不充分,则容易出现信用履约过程中的违约现象。

四、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发展建议

我国信用衍生品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我国目前仍要以金融产品发展创新为主,但作为一个欠缺流动性、体制和监管均不完善的新兴市场,我们仍要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更加稳健地推进中国化的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

(1)大力推进信用衍生品发展和创新。正如《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中提到的,目前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才刚刚起步,而市场上的信用衍生产品还仅有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推出的四款极为基础的信用衍生产品,商业银行信用衍生产品尚未放开,因此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开发更为齐全的信用衍生产品类型和缓步放开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显得尤为必要。同时,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开发适合我国的信用衍生品也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2)加强风险管理。一方面,风险管理者应当引导金融行业参与者制定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及时交流和信息分析发现潜在的市场风险,并对引发风险的源头及时追踪;另一方面,金融业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培训和规避风险的职业技能水平也应当与时俱进,并进一步加强信用衍生品操作业务流程的规范性。

(3)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晚,且由于金融产品并未完全市场化,因此很多时候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法律法规。在摸索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国情尽快制定和完善信用衍生品市场的法律法规,提高信用衍生品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同时,应当加强监管合作,公开财务报告信息,加强信息公开和披露力度。

信用衍生品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信用衍生产品的滥用一度引发了金融危机,但其本质上是一种“中性产品”,仍然是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为了加快中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引入并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势在必行,但同时也要进一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对信用衍生品的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上一篇:帮助四年级学生作文下一篇:最新国际购货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