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潜能测试题(8篇)
1.文理分科潜能测试题 篇一
常德市2017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O年的距离,等于我们现在此距离嘉庆朝的时间。
②《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③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④《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B.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权。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
C.《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B.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C.《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
D.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6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地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持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小院里人们关注郑若奎和潘雪娥二人发展的感情变化过程;暗线是郑若奎和潘雪娥两人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
B.小说开头对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写,“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末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边来愈见多”的作用是为文章创设出浓厚的现代气息。
C.邻居们不清楚,潘雪娥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的确没有结过婚,这说明邻居们有猎奇心理,对潘雪娥的人生充满了好奇。
D.郑若奎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带回来一束鲜花,而潘雪娥在西街花店工作,这里作者埋下了伏笔,郑若奎去潘雪娥那里买花实际是为了表达爱意。
E.文章以“永远的门”为题目,可谓匠心独运,一方面它在小说结尾处出现,这里读者感觉情节发展出人意料,另一方面,它也蕴含了全文的主旨,发人深省。
(2)在文中,邻居们的情绪随故事的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在形象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归纳。(6分)(4)小说中多次出现对高脚花瓶和鲜花的描写,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3分)
①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卜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 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而受命怀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孩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大。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祈了对方可能面临的馆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备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苏试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迫害,元丰二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3年。
②诗老:指苏试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其诗《边梅诗》中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清枝"之句。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③中国古代的许多不朽诗篇,往往源自失意文人郁积于心的明珠暗投之感伤,李白的《将进....酒》即是其中的明证。
④有专家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要....遵守竞争秩序,不能无序竞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 “最后一公里”的隔阂。
⑥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首次实现万米海底的巡航遥控和实时视频影像传输播放,这一最新科技成果靠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海斗号” 自主遥控水下潜水器取得的。
B.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这无疑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C.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冇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 “一带一路” 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当今,打通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车单车,以其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品类繁多等诸多优势,深得人们的喜爱。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何弥合杜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④②⑤⑥①③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①②④⑤⑥
有意塑造邻居们特征。D文章中并没有明确交代花是从潘雪娥那里买的,写郑若奎买花插花,是为了揭示他对潘雪娥的暗恋之情。
4(2)①每次听到郑若奎和潘雪娥简单而缺乏温情的交流邻居们都感到泄气。
②邻居们曾热切地盼望郑若奎送花给潘雪娥。
③邻居们对郑若奎产生了遗憾和同情。
④当得知噩耗时,邻居们内心充满了哀情和敬意。
⑤看到墙上的门时,人们心里充满愤懑。
⑥当发现门是画在墙上的时,人们大吃一惊。4(3)
①都是对爱情有着渴望的老单身。
②都是内敛含蓄,极力将感情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人。
③都是受古老观念束缚,不敢大胆追求爱情的人。
4(4)①对花瓶的擦拭,瓶里鲜花的永久鲜艳,象征郑若奎纯洁、执着的爱,体现他对爱的渴望。
②文后花瓶里没有枯萎的白菊,暗藏了老姑娘潘雪娥对这份感情的认可,以及她对永久失去这份爱恋的遗憾和痛心。
③瓶中的白菊吸引人们的目光,合理引出了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造成波澜,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花瓶和鲜花,与男人的外貌、家里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增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5.C 6.A 【解析】“前倨后恭”应该改为“倨傲无礼”
7.B 【解析】B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
8.(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采分点:弃反、捐、以、且各1分,句意1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采分点:中国、王、使、遽各1分,句意1分)9.A 10.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形象传神。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批评石曼卿仅从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而未见其精神品质,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
1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就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2.对文理分科的看法 篇二
目前多数的教育家、学者及部分教师、家长对文理分科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文理分科让学理科的学生不再学习政治、历史、地理,更少阅读文学经典等,使理科生知识面偏窄,致使缺乏人文精神,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懂,如理科生不知巴尔扎克或雨果是何人;而同时这也导致文科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的陌生,不知道基本的自然学科知识,导致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缺乏,如一些文科生不知光年表示的是长度。文理分科将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部分人甚至指出文理分科将对中华民族的复兴造成负面影响,将其视为大毒瘤。
我们国家文理分科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其间,为高中该不该分科考试,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也进行过多次论争,但最后还是维持了现状。人大常委朱永新认为,“太早地分科,可能让我们损失了一大批像苏步青、钱伟长一样文理兼容的大师”。他举例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可以从文科生转学物理,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可现在,还有哪个文科生可以转学物理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中说到不支持文理分科,文理分科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学生负担加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理分科的弊端在什么地方,其次就是寻求解决的思路或者解决的办法。弊端首先就是现在中学阶段的过早分科造成了知识结构的不完善,文理偏科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形成多多少少都造成了影响。另一方面,过早的分科对于年轻人、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来讲,他们的思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缺陷。我们现在要提倡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就是要完善地把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将来出成果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学科,创新的思路不仅仅是单纯凭一种思维能够解决的。我们关注最近一些诺贝尔经济奖的获得者,大部分都是有着深厚的数学底子的人,用现在的方法去解决传统的问题,这种文理分科对思维方式是有影响的。
取消文理分科有明显的好处。第一,扩大了考生的知识面,更好地为他们的未来作准备。我本人就是在文理分科的制度下考进了北大中文系,后来学了历史,虽然是严格的文科,但因为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史的内容,文理分科所留下的数学训练不足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尽管我当年高考的数学分数在文科学生中高得罕见。而中文系前后班的许多学生,好几位如今已经成为计算机工程师或从事其他需要数学的工作。从这个角度看,文理分科对考生的未来不负责任,必须取消。第二,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使高考复习更有建设性。在文理分科的条件下,考生只能在几门课上重复劳动、死记硬背。文理分科取消后,如果一个考生必须准备十门课,就谁也不可能在一门课上没完没了地重复。而且,某门课较弱的考生,用其他强项对弱项进行弥补的空间也大一些。第三,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取消文理分科更有助于选拔最优异的人才。
如今的世界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没有边疆,考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在于能否在短时间内吸取纷繁庞杂的知识。所以,高考要给考生创造一个知识的大世界,而不是把他们变成井底之蛙,要把那些什么都学得进去、学什么都快的考生选拔出来。
也有不少老师和家长赞成文理分科。“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因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长、兴趣倾向已经显现,他们有的擅长文科,有的擅长理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学生选择侧重文科或理科,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
础。”琼山中学王老师说:“现在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分科招生,所以高中分科也是为了与大学接轨。”
对于学习的知识分科后势必会细化.不会像之前没分科那么笼统性的.学生家长宋先生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分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并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有利于高校择优录取新生,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文理分科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上能有最大的收获。”
需要应对的考试科目少了,对于偏科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热情.海南师范大学张老师说:“我认为还是要分科。人有不同的性格和脾气,各有所好。再者现在高中生已经很辛苦。还眉毛胡子一把抓吗?真正的补偿应该是进大学后,文科生要求必须选修理科的课程,而理科生必须选修文科的课程。”
海南大学大三学生林珂说:“我赞成文理分科。如果科目太多,复习面太广,学生的压力太大了。分了文理科可减轻学生很多负担,从而不会因为要应付高考(论坛),花时间在自己不擅长或是不喜欢的科目上了。”
高中文理分科实际上解除了相当多学生的厌学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学习的必要性,进而“术业有专攻”。正是对文科与理科的正确认识,有的学生很早就放弃了自己不想学又学不好的科目。如果强制性地不分科,真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难而退,中辍学业。
高中文理分科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看看在读的高三学生是怎样度日的!一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一科一章试卷,我们狠不得把一秒钟分成60分。这是文理分科后的状况,要是文理不分呢?再加三张试卷总共八张,怎么让我们受得了呢!不妨让我们专心地去学理或文吧!
有专家这样认为从目前来看,无论分科也好,不分科也好,应试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好,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培养目标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借鉴外国教育改革的经验。
1)设置综合化课程。当今的时代是以综合取胜的时代,美国在<2061计划>中提出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综合。这个计划把中小学课程分为12大类:科学、数学、技术的本质(以上属于总论);自然界构成、生存环境、人体机能、人类社会、技术的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现,共同主题和思维习惯。
2)强化全国统一设置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英国规定了人门核心课程(数学、语文、科学),7门基础课程(历史、地理、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现代外语)。并得出全国统一课程应注重平衡性和宽广性,以促进学生精神、道德、智力等方面的发展。
3)加强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许多国家,从幼儿园起就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还注意由浅入深地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在发展中国家和国家都要求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经济和职业意识与能力。
4)注意吸收最新科学成就和本国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瑞典政府提出对于体现本国传统文化课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而在此基础上去适当吸收最新科学成果。
在文理分科这件事上,我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真不好轻易给下结论。但我觉得,起码在目前,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还有些操之过急,需要三思而慎行.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分科,文理兼修,培养“全才”,无疑更好。但问题是,三年高中学期是不会改变的,不分科,则意味着学生课业要增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数量多了,质量势必要下降。培养的结果,很可能是方方面面都懂点,但方方面面却都只知皮毛,不知血肉,是个“懂行的门外汉”。
但分科,确实会如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培养出大量偏科人才来。但仔细想想,从古到今,世界上的所有人才哪一个不都是“专才”而非“通才”?放眼高校,哪一个学校又不分院系,不分专业?如此看来,分科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潮流;而不分科,是理想,却不现实。
合宜之策,不是盲目取消文理分科,而是应该让学科分得更科学合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管分给孩子啥样的课,一定要让他们学之有用,而且能学精学深,学成专才、人才。千万不能培养出机械呆板,死背书目,一做变通便立马不适应的“高分低能”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出人头地,实际上不需门门精,只需精一门—这个道理恐怕大家都不难懂吧?
我个人是赞成不分科的,赞成文理兼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不分科不等于学生都学习一样的课程,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给学生选择的自由空间。如果一定要分科,那也不能简单地分为文理两科,而是要多种分科,同时加强文理基础知识教育,真正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础。
3.文理分科将成历史? 篇三
文理分科将成历史?
[教育部]不分文理是大势所趋11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上海参加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年会”时告诉记者,文理不分科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他认为,在高中阶段过早对学生划分文理科,并不利于他们的真正发展,因为现在的教育年限正在延长,学生的发展需要也更加丰富。为此,教育部门计划采取相关措施,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淡化文理分科现象。[高校]不喜欢“瘸腿人才”陈大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作为大学老师,我最不喜欢高分低能的学生。我欣赏那种各方面知识都很扎实、学习很有灵气和心得,那种全面发展的学生。遗憾的是,目前的高中文理科制度却很少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在我看来,中学的文理分科制,其实质就是应试教育。中国的学生往往被指为基础好,但创新精神差,就是这种应试教育的后果―――学生发展不平衡,大大制约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取消中学阶段的文理分科制。当然,大学的教学、选拔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到大学的后一阶段才可侧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项家祥(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其实,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已经是个老话题了。它带来的学生不能平衡发展已是很普遍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不分文理是个趋势。之所以一直没有推行,应该是操作上有很多问题的缘故。不过这肯定是大势所趋。可以看一看国外的中学教育和考试制度。拿美国来说,中学生毕业时也要进行类似于我国高考一样的水平测试,不过它不像高考那么复杂,只是分为语言文学、数学(SAT联考)和科学三种科目,大学在招生时主要看重这些科目的成绩。虽然考得少,但考得很全面,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考察了,他们不存在文理科的问题,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才逐渐向不同专业发展。在国内,在目前文科生、理科生各自为营的阶段,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不平衡是每一所高校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高校老师,我们经常会碰到文科生的逻辑能力一团糟、理科生的历史地理素养近乎零的情况,这些“瘸腿人才”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要解决这一问题,的确要从高中阶段抓起,让高中生全面发展、平衡发展。[学生]对我们长远发展有益对于春季高考实行文理不分科、大综合的考试方法,部分同学表示赞成。他们认为,文理不分科可以起到引导教师日常教学的作用。同学们觉得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过早地分科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决断。这对尚未成熟的高中生而言压力太大,个人的`思想、能力、见识尚不足以做出正确的人生决断。如果不实行文理分科,那么就不会出现文理两难、徘徊难决的情景,更有利于同学全面发展素质。当然,也有较多同学认为高考文理不分科,考试大综合的手段存在诸多弊端。第一、现今的日常教学仍然是围绕原来的高考模式,一时的改换将会导致师生、家长、学校的多方面不适应,反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虞;第二、个体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分科的方式将使部分“偏科”同学顾虑尤多。在提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应当重视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对“跷脚生”亮起红灯在上海春季高考实行的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中,作为学生,尤其是已经高二的学生,我觉得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数学、综合均不分文理的措施。如果说数学的不分文理相对于理科生有益、而对文科生没有较大影响的话,综合不分文理意味着学生们必须参加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功课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也就是说,考试对学生具有广泛知识面的要求更加高了。专家分析说,这一举措使文理的界限变得更为模糊,也更强调学生专业的平衡发展和综合能力。我觉得,这样的举措,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至于偏科。这就给目前一些普遍存在的“跷脚”学生加上了紧箍咒。以前你文科不好,还可以通过选理科避开不擅长的历史、政治等等,对于文科“跷脚”也是如此,可如今却只能原形毕露了。于是就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对待每一门课程,做到文理均衡、通晓了。所以,我认为,春季高考这一改革,虽然在近期对学生来说苛刻了点,但对于长远的学习教育,肯定是有益的。
4.是否应文理分科的调查报告 篇四
1、我国文理分科的历史渊源 :文理分科是指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所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即:将教学课程分为文科和理科,让学生选择后进行分别教育。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高中就实行了文理分科。一般,文科包括语数外三大门以及文综(历史、地理、政治),理科除三大门外,还包括理综(物理、化学、生物)。但分科教育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新中国建立初期。当时国内教育很大程度上模仿了“苏联模式”,即:教育要培养专才,知识的学习都朝着专业化路子迈进,学科有分化的趋势,因此也有了上世纪50年代的高校合并,即:将各高校的相同专业合并成为新的单科院校。60年代至文革结束前,高中一般不分文理。
2、国外实行文理分科的情况: 国外普通高中明确分科制度的很少,他们提供给学生选择的科目范围十分广,并不只是局限于非文即理上。例如美国,高中不明确分科,学生根据选修的课程,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类似于中国的大学。又如日本通常从高二开始文理分科,为的是适应高考不同的科目。俄罗斯普通中学也分科,但专业性较强的中学不分科,与中国学生相比,俄罗斯中学生的负担要轻的多。再如瑞典高中生有十个科目可供选择,并且大学录取看重的是高中三年的全部考试成绩。总的来说,外国的高中教育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复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其分科并不只是服务于考试。
3、我国文理分科制度争论的产生 :上世纪末,受欧美国家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也由“分学传统”走出,有了“合并”的趋势。与此同时,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理念也被人们大肆提倡,取消文理分科因而有了思想上的背景。教育家梁思成曾在1948年就提出,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意思是说:当时的文理分科,使得搞文的不懂理,搞理的不懂文,只能培养出半个人来。近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日前“炮轰”我国现行教育的三大“病症”,其中之一就是“高中文理分科”,也由此引来了我国近来的争论高潮。
二、主要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取舍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其次,文献法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它具有历史性、灵活性、继承性和创造性。我们在具体研究中,首先选定课题,之后根据需要进行检索确定查找文献的范围和深度。首先根据自己对课题的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现有的资料,确定所需要查阅的文献范围。并通过图书目录、期刊目录、索引、文摘、网络等渠道丰富强大课题的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亦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而针对调查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和工作条件的不同,抽样调查通常采取四种组织方式: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类抽样和整群抽样。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分类抽样。即根据事先了解将总体单位预先分类,使各类之内的单位性质尽量接近,从每类之内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调查单位,共同组成样本。
(3)访谈法:深层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在访问过程中,一个掌握高级技巧的调查员深入地访谈一个被调查者,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深层访谈法适合于了解复杂、抽象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只有通过自由交谈,对所关心的主题深入探讨,才能从中概括出所要了解的信息。
三、主要步骤:
1首先,查找文献。
2针对于文理分科关系较密切的三个年级初三,高一,高二设计调查问卷并按相同数量分发。3回收问卷,并逐一统计。
4访问
5得出结论。
四、调查得出数据:
高一:(总150份)
1关于是否该分文理:是64%,否36%
2关于文理的爱好和实际选择:相同74%,不同26%
3理想的分班时间:高一上23%,高二61%,其他时间16%
4分科时选择的想法:
(1).感兴趣,想从事相关工作47%
(2).另一科不擅长27%
(3).就业原因22%
(4).家长指定4%
高二:(总100份)
1.关于是否该分文理:是66%,否18%
2.单一的文(理)学习的影响:
(1).认为符合兴趣目标的41%
(2).不感兴趣不得已18%
(3).无所谓17%
3.文理分科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1).顺和我的自身发展35%
(2).太单一18%
(3).没影响17%
4.选文科(或理科)想法是:
(1).感兴趣,想从事相关工作38%
(2).不得已,另一科不善长17%
(3).选理(文)找工作容易(难)11%
(4).家长指定3%
初三:(总100份)
1.关于是否该文理分科:是54%;否38%
2.从兴趣爱好方面愿意选文科21% ; 愿意选理科35%;文理都想选的22%
3.大多数人认为,理科找工作容易而文科多走仕途,从自身考虑选文科(政史地)是19%;选理科(理化生)66%
4.对不分文理科的看法是:认为学的科目太多37%;有利于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30%;只擅长单方面5% 五结论
通过对与文理分科关系较密切的三个年级初三,高一,高二调查问卷,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有61%的学生赞成分科,占大多数。有31%的学生不赞成分科,其他占8%。但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虽有61%的学生赞成分科,但原因不同,有的是兴趣爱好,有的是环境诱导,有的是不得已,有的想到是找工作。
从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希望分科,而教育改革提出的文理不分科与其相悖,多数学生希望通过文理分科发展自己的特长或扬长避短。而由于应试教育,文理不分科也会导致学生压力过大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文理分科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弊端。第一,它事实上削弱了文科的水平,因为目前选文科的除了文科特别优秀的基本上都是学理科学不下去的同学,因此文科的水准在逐步地下降。第二个,它降低了国民的素质,因为过早地分科之后,文科学生再不学理化,再不学自然,所以他的科学精神,他的逻辑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理科学生,再也不学历史、人文,再也不关心人类、社会、民族,这样一些重大的问题,所以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发生了分裂。第三,它加剧了应试的竞争,因为一分以后,文科不断地在加码,理科也在不断地加码,所以造成了很多学生实际上成为一个“陪读生”。
但是,单纯的文理不分也是行不通的。第一,文理不分的话,高中学生总共有九门课目
按晚自习每天90分钟算,每门课平均只有10分钟。如果每天英语复习20分钟,数理化生每天各做30分钟作业,其它科目每天十五分钟回顾,那么我们的晚自习就要从八点整上到十一点二十,这是不可
想象的。第二,各地的师资力量有限,文理不分的改革必然会十分艰巨。另外由于老师可以授课的班级数目并不会随着任务减少而发生明显变化,这必然会使学校增加老师的数量。这样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但新招老师的质量无法保证。
由调查结果看来,赞成分科的学生明显多于赞成不分科的学生,并且功课太重和自身偏科问题是其赞成分科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学生对分科后的成绩表示乐观,并且愿意认真学习没有选的科目。另外,选文和选理的人数基本平衡。
但是仍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赞成不分科,这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最终,我们得出结论,单纯的分科和不分科都是不完美的,我们提出三种解决方案:
一 借鉴他省经验,文理分科但学生必须选修一门或几门非对应学科。例如,某生若学理,它必须选修历史、政治和地理中的一或多门。选修课程同样进行考核但要求较低。
二 分文科班、理科班、文理不分班三种班级,逐步过渡到文理不分。
三 将初中教育延长一至二年,完成基本的素质教育,高中文理分科。
六经验
5.文理分科潜能测试题 篇五
w w
w.5 Y K J.Com 1
教育随笔:写给马上面临文理分科的孩子们
马上就要进入6月份了,高中生只要已进入六月份,就已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这种兴奋感尤为强烈,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1)高三的高考。6月7、8日是高考的日子,每年有很多学生从中浴血奋战,闯入自己理想的高校,虽然高考离高一的学生还有点早,但是心中的那点不真实感随着高考的临近,也慢慢的清晰起来。
(2)中考的到来。伴随着中考的到来,很容易让高一的学生回想起去年的他们,去年这个时候,他们还是某个初中学校的娇子,老师的掌上明珠,一年后的今天,坐在了历城一中的教室中,成绩没有了原来的辉煌,心中的那份怀旧感慢慢的用上了心头。
(3)马上到来的文理分科。进入高中一年来,所学的九大科目,让学生们吃了不少苦头,史地政的背诵,理化生的思考,面对一门门不争气的学科,甚至都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终于到了分科的时候,终于不用背史地政了,终于不用做理化生了,天终于亮了。
面对以上几个原因,中考和高考就不在说了,毕竟是过去式和将来式,我们还是说说正在进行式的文理分科吧。
虽然省教育厅在前几年的课改当中不提倡文理分科,但是在高校招生大环境不变的前提下,不分科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学校采用了什么走班教学,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反而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实在是得不偿失。教育部准备在2017年施行新的高考政策,但最起码我们这一级,2016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估计文理分科是不会变的,所以我们还得慎重面对文理分科。
对于高中生来讲,文理分科是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专业选择是人生第二次重大选择,文理分科将影响到专业选择,两次选择关系到大部分人的长远发展(当然不是全部)。
文理分科将影响到专业选择,专业选择与职业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选择前你做好准备了吗? 很少有学生了解专业,甚至很少有学生认为专业选择很重要,大多只是能考上大学就可以了,忘记了自己考上了大学要学的就是专业,很多学生也都是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现自己选了一个根本不感兴趣的专业。因为专业,2001年湖南考生肖喆703分放弃北大再考清华、2003年清华直博生刘立早放弃化工退学再考清华......这些事例说明了这点。
一、文理科选择的几个误区
1、情感取向型误区
认为某某教师有魅力,分班了,某某老师去当文科班主任我就选文科,某某老师去教文科我就选文科,反之,某某老师去当理科班主任我就选理科,也是说一句话,跟着老师走。某某同学和自己关系特别好,随之选择,跟着同学走。认为目前班级好、和谐,感情深,对陌生的环境恐惧,不愿意离开本班,本班若是定为理科班就选理科,本班定为文科班就选文科,在分班选科前就想尽办法去了解自己班是不是分拆分。同学们:它们不应是择文择理的障碍,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去延续师恩与友情,不一定非要学习生活在一起。还有一种是和父母赌气,家长想让我学理,我偏学文;班里或者学校里,哪科报的多,我就报哪科。
2、功利取向型误区
根据传统观念,不认真了解现在的实际情况,自认为哪种类型好就选哪种。
基础差的最好读文科,有不少学生认为,文科比较好读,除了数学,大多学科只要背一背,记一记,多花一些时间就容易拿到分数。实际上这是一种逃避心理。试想,你现在的学习都成问题,换了学科就一定能学好吗?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如果全力以赴地学习,肯定能学好。之所以成绩不行,一般是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上出了问题,找出原因并解决问题比简单地换个环境重起炉灶要重要。
在人们印象中,认为理科的选择的机会会更多一些,其实现在很多学校的很多专业已经文理兼报了,大学都在倡导大类招生,不用界限明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用过于担心。
文科老师说文科上线率高就去读文科,理科老师说理科上线率高就去读理科,这都是不对的。
3、性别的误区
女孩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盲从学文的很多。从而限制了女性向理工领域发展的机会,不少女孩子因此放弃了男生如云的理科,而改选把握似乎更大的文科。其实女性所拥有的许多特质正是一个成功的科技人不可缺的条件。女性在决策、组织能力、工作投入等方面均胜于男性,所以千万不要埋没自己的才能。
二、文理科选择应当注意的四个因素
目前文理分科主要从能力、特长、兴趣、志向与性格四个方面来考虑规划。
1、能力:好好分析一下你的现实情况,看看你的优势在哪里。你的文理水平差多少,你的潜力在哪儿?长于语言、写作方面还是运算、逻辑推理?在每次大考中你是凭什么取胜,又是什么拖了你的后腿,这就要认真分析,整体把握。
如果你有下面几项可考虑理科:
(1)你有较强的逻辑推断能力,动手能力较强;
(2)数学、理化基础比较好 ;
(3)记忆力较强,能准确记忆各类公式;
(4)以后想从事理工方面的工作,比如:计算机、生物学、医生等;
如果你有下面几项可考虑文科:
(1)数学、理化基础差;
(2)记忆力强,善于联想;
(3)自己知识面广 ;
(4)喜欢看各类书籍;
(5)有一定的文化积淀。
2、特长:如果你对某科感觉特别好,或用相同的时间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你自身的某些特长与某科的联系很密切,都说明你有学习这一科的特长和能力。你就应该考虑,哪一科能更好地发挥和促进你的特长的发展。
3、兴趣: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因素。有了兴趣,可以使高
二、高三学习变得多姿多彩。有了兴趣,才可以让你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不会抱怨声不断。因为你兴趣所在,所以你的学习是为你自己学,而不是因为是父母让你读这个科目而显得压力重重。
4、志向与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且它可能就是你的奋斗目标。选择与自己理想接近的学科,将对此学科的学习起促进作用。比如喜欢文学,将来想做记者,编辑,或者对政治经济感兴趣,将来想从政或研究经济等等,这样的一般选文科。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或者对科技感兴趣的,将来想当工程师,或医生等,一般选理科。
三、选择文理的几个具体的建议
以上所说的四个因素,可能有的同学觉得很模糊,因为他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规划过自己的以后的日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更不了解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如果我们大家如果仅仅从考上一个理想大学作为近期规划的话,我不妨在来告诉大家几个选择文理的具体建议:
1、科目优势比较明显的应该扬长,即理科强的选理、文科强的选文。
2、凡总体成绩一般,科目弱势比较明显的应该避短,即理科弱的选文,文科弱的选理。
3、凡各科成绩比较均衡,并对文史类没有特别兴趣的一般应该选理。因为学理不仅报考时选择院校及专业的余地更大,而且以后考研、就业的范围更广,就业机会更多,适应岗位的能力也更强。须知学理的今后若从事文史类专业的工作大多能够胜任,反之则不一定。
4、对于数学成绩特别好、文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如果对理工类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文科尖子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文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理科成绩(包括数学)不太好的学生。如果文史类科目不比他们差,而数学却比他们好,自然就成尖子生了。
5、同理,对于语文、外语成绩特别好,理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如果对文史类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理。
6、选择文理,还要考虑学生家庭背景和力量,比如,有的家庭有经商的条件,可以让学生以文科为起点,学习企业管理等专业。
四、了解高考的具体情况
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成绩是它唯一的标杆,我们只有越过它,才有可能被高校录取,但是在文理中,这种标杆的尺度又不一样,为了让大家在接下来的分科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把2013年高考的相关数据汇总如下:
1、山东省2013年高考文理类本科实际招生人数
(1)本科一批:文科11073,理科49842;
(2)本科一批征集:文科78,理科759;
(3)本科二批:文科30300,理科88148;
(4)本科二批征集:文科4888,理科8422.合计:文科46339人,理科147171人。
总计:193510人。纯文科实际参加高考人数209525人、纯理科实际参加高考人数276453人。
纯文理类本科录取率:文科22.11%、理科53.24%。文理总录取率39.82%。
以上数据,只是纯文理类,不包括艺术类、体育类等等。
2、2013年高考文理科一批、军检、本科线
(略)
3、2013年高考各分数段统计(截止一批线)
(略)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整个高考中,虽然文科的报名人数比理科少了近7万人左右,但是整体的录取率,理科比文科整整高了近30个百分点。文科三个分数线均高于理科,但文科的高分远远少于理科。
如果我们的高中仅仅以升学为目的的话,理科的升学率远远高于文科。
五、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
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自己的专攻方向,对于我们学校来说,2013级毕业生理科生1300余人,文科400余人,高考中,除去艺体考生,一批纯文化科重点上线360左右,其中理科占到320人左右,文科仅有40左右。(以上数据只是一大体数据,具体数据因个别原因不能详细说明)
文理分科,是高中生的第一个抉择,这个抉择将决定学生两年以后的高考的走向、也将决定学生今生职业的选择,我希望我们两个班的孩子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规划好自己的今后的人生,从文理分科开始,走上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
人类的文明是一个高峰,有三条路上去,一条是科学,另一条是艺术,还有一条是人文。在山脚时,这三条路离得很远,当中可能也有阻隔,但当你爬到顶峰时,这三条路就会合了。所以现代教育追求培养通才。文理不是绝缘体,而应是半导体,可以互相沟通。不相通不成器,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有很多。高中学生接受的仍是基础教育,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无论今后学文学理,我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真正做到科学与人文并重,力争成为人品高尚、身心健康的全面型人才。
文章来 源w w
6.文理分科潜能测试题 篇六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
本报讯备受关注的“高中是否取消文理分科”征集意见已经结束。昨天,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证实,经过统计,反对分科的声音占到54%。这意味着,大多数人认同取消文理分科的做法。
7.文理分科潜能测试题 篇七
施
4月18日,备受关注的《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从2021年开始,高校招生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3门必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参考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择优录取。高职院校入学考试调整至每年春季进行,并全面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方案》明确,我省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打破唯分数论,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适时制定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实施高校统一考试招生综合改革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目前,我省统一高考考试科目有4门,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方案》提出,从2021年开始,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科满分仍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其分值和等级划分、计分办法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作出具体规定。《方案》明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为确保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可信可用,制定出台我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同时分散备考压力,减轻过重学习负担,《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式和评价过程。
高职考试招生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
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人才,又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案》明确,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从2021年开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时间安排在当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高职院校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报考条件和录取标准,并提前在招生章程中公布,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成绩为基本依据,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中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2021年前,高职单招和职教对口招生两类入学考试时间和录取办法不变,逐步扩大“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的试点专业类别,加大技能测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逐年扩大高职单招等现有分类考试形式的招生规模,2017年分类考试招生计划达到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0%左右。
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研究制定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施意见
在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政策和办法中,《方案》提出,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高考升学率,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改进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完善中小学招生入学办法。
据悉,我省将逐步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减少高分考生落榜,全面推进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在进一步完善以学校为单位按专业大类划线投档办法的同时,积极探索“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
同时,探索成人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方案,逐步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研究制定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施意见,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及其他教育形式之间学分转换,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鼓励省内高校单独招收残疾考生,增加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的升学机会。《方案》还提出,全面推行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合并进行的办法,推行考试科目成绩等级呈现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多元录取机制。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教育部备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6年4月18日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权威性、公正性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公平和多样的教育提出更高期盼。但现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唯分数论、学习负担过重、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国务院《实施意见》确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出发,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着力完善规则,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坚持把促进科学选拔人才作为改革的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围绕《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按照“先专项改革、探索试点,再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的原则,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到2021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实施步骤
第一步(2016年至2017年):逐年扩大高职单招等现有分类考试形式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的试点专业。2016年起,普通高考开始分步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并恢复外语听力考试;2017年起,普通高考各科全部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逐步推进招生录取机制改革。
第二步(2018 年至2021年):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全省统一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进行录取,初步形成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2021年起,高职院校入学考试调整至每年春季进行,并全面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高校统一考试招生综合改革。
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打破唯分数论,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适时制定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1.改革高校招生考试科目设置。
从2021年开始,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科满分仍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其分值和等级划分、计分办法在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作出具体规定。
2.完善普通高中考试评价制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为确保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可信可用,制定出台我省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为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同时分散备考压力,减轻过重学习负担,《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改进评价方式和评价过程,严格程序,突出写实记录,加强公示,强化监督,全面真实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情况。
3.建立综合评价录取机制。
高校招生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3门必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参考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择优录取。
高校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二)深化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改革。
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人才,又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从2021年开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时间安排在当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高职院校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报考条件和录取标准,并提前在招生章程中公布,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成绩为基本依据,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中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2021年前,高职单招和职教对口招生两类入学考试时间和录取办法不变,逐步扩大“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的试点专业类别,加大技能测试成绩在录取中所占权重。高职单招文化素质考试由省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招生学校组织实施,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3科,由招生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各科成绩所占权重;职教对口招生文化考试科目不变,已进行职业技能测试的专业类别不再组织专业综合考试。高职单招的职业适应性测试和职业技能测试由招生学校组织进行;职教对口招生的职业技能测试,由省教育考试机构组织制定考试大纲,逐步实行按专业大类统一布点、委托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负责实施。
逐年扩大高职单招等现有分类考试形式的招生规模,2017年分类考试招生计划达到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0%左右。
(三)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政策和办法。
1.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高考升学率。逐步缩小不同区域、城乡之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距,大力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我省地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积极支持高校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实施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省属院校继续招收免费师范生,努力增加我省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2.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为了引导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纠正少数人片面追求高考加分的倾向,确保教育公平,严格执行教育厅、省民族宗教委、公安厅、省体育局、省科协2015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意见》,取消体育特长生等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取消除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等项目外的所有扶持类加分项目。
3.改进高校招生录取方式。逐步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减少高分考生落榜,全面推进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在进一步完善以学校为单位按专业大类划线投档办法的同时,积极探索“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
4.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健全招生章程发布机制,高校按规定要求每年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在招生章程中实事求是、明确清晰地载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健全招生录取监督机制,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其管理和监督作用。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高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程序和办法,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
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探索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衔接沟通体系,在具有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资格的中职学校实行自主招生,逐步提高专科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本科高校招收专科高职院校毕业生比例、高职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比例。对中职毕业生中符合一定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经相关高职院校考核后可免试录取。探索成人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方案,逐步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研究制定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施意见,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及其他教育形式之间学分转换,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鼓励省内高校单独招收残疾考生,增加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的升学机会;积极创造条件,为残疾考生等特殊群体平等报名参加各类考试提供便利。
6.完善中小学招生入学办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建立更加科学、明晰、便捷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总结推动学区制管理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制定高中阶段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全面推行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合并进行的办法,推行考试科目成绩等级呈现方式。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多元录取机制。坚持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四)建立健全考试招生监督管理机制。
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健全国家教育考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成员单位职责,加强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考试安全体系。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学校自律机制,严格落实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确保考试公平。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四、保障措施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高度重视、合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办法。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考试招生各项工作高效、安全、有序实施。
(二)强化保障。完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满足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开设丰富多彩选修课的需要。完善国家教育考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考点建设,为命题、组考、评卷、录取等工作提供全面保障。完善高中考试评价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
8.山东2014年高考文理分不分科 篇八
山东2014年高考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已明确提出,“从201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中学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2014年对高考科目设置与考试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据介绍,2014年的高考方式改变为“3+综合”模式,综合分为综合1和综合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很多人认为,这种模式并非真正取消了分科,还是有文理科倾向。
【文理分科潜能测试题】推荐阅读:
高一文理分科如何选择12-23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阅读理解答案01-16
病历检查分科汇总07-09
广东高考文理11-06
文理科专业11-09
美国文理学院介绍07-26
文理分班主题班会06-20
西安文理学院毕业论文12-22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招生章程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