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2024-10-14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共11篇)

1.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篇一

倒淌河镇民族寄宿制小学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防止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有专门管理人员负责,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学校建立食品卫生安全小组

组长:东主尖措

副组长:才周加

成员:各班班主任

以上小组全体成员共同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二、食堂卫生安全制度

1、食堂的各种设备、设施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2、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食堂,防止坏人投毒。

3、建立试尝、留样制度,留样保存24小时。

4、采购各类食品时一定要新鲜卫生,采购大宗食品原料时,应到正规厂家采购并索取卫生检验合格证明,有包装袋的食品一定要有厂址、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5、库房一定要保持清洁卫生,安全通风,定期检查,防止库存食品霉变腐烂。

6、餐具每天清洗干净后严格消毒处理。

7、食堂卫生每天打扫,空气每天消毒。

三、食堂工作人员要求

1、必须持健康证上岗,每年体检一次,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期间患传染病、腹泻等应暂停上岗。

2、工作人员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便后洗手消毒,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不能对着食物,不能用手直接抓取熟食,工作服干净整洁。

3、具备必要的卫生知识和营养常识。

四、对学校周边小卖店及食店的管理

1、定期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食品、用品及时进行清理,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

2、禁止学生乱买零食及各种地摊儿小食品。

倒淌河镇民族寄宿制小学

2.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篇二

安全生产执行效果是指以人为本,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贯彻安全生产战略意图, 完成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及健康的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安全生产执行效果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武器, 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执行效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安全生产执行效果,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只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无法改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薄弱的现象。

企业领导虽然重视安全生产, 在各种场合都强调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确保安全生产, 但是实际到项目部的管理上却是“安全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不愿意对安全生产管理投入资金, 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没有得到落实。项目部施工往往是将工作进度和成本控制放在第一位, 而把安全、质量放在最后, 这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背道而驰的, 导致安全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安全生产管理流于表面,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安全生产执行效果。

2 分析项目部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不足的原因

项目部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主体, 安全生产执行效果不容乐观。由于项目部是在一定的时间内, 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 项目部的领导层主要是以完成生产任务为主要目的,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安全生产管理。不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掌握安全技术规程、不规范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对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下发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不认真学习领会, 对安全生产检查总是在敷衍, 导致项目部本身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改变, 安全生产执行效果中断。

2.1 项目部管理层存在问题

(1) 项目部在接到公司的某一项安全生产活动的指示后, 不认真学习领会指示精神, 不能真正理解执行该项活动的目的和意图, 而是大笔一挥交到安质部门办理。不能有效地将活动指示精神布置到管理层和执行层, 造成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疏于对安全生产的管理, 使得少数员工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淡薄, 存有侥幸心理, 习惯性违章现象难以消除。项目部的管理层和其他部门都普遍认为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工作只是安质部门的事, 在现场看到违章违规现象就熟视无睹了。项目部的安全员也只是看到表面现象, 做表面文章, 从而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效果下降。

(2) 个别项目部制定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但仅仅是履行了文件的管理程序,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根据项目部的自身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情况来制定, 或者从其他项目部直接拿过来, 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从而造成许多制度无法正常、迅速地执行, 致使安全生产制度只是静静地挂在墙上, 而执行效果下降。

(3) 项目部主要领导对某项安全生产的新制度或新规定、或是某项安全生产活动不了解掌握, 只是在文件上做个批示, 也不做出具体的策划和指示, 导致这些新制度、新规定或是安全生产活动在执行和开展的过程中走样;加上部门职能人员在履行新制度、新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活动中遇到问题, 不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及时、全面的沟通, 从而对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效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而执行效果下降。

(4) 项目部领导在安排工作以后, 往往不注重跟踪检查落实的情况, 发生问题后, 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从而导致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效果下降。

(5) 项目部领导不重视对施工队伍的管理, 认为施工队伍的管理是包工头的事, 所以造成班组安全活动缺乏针对性, 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甚至班组的安全活动记录是虚构的, 把安全活动当成一种负担。施工队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和“三工安全”制度 (工前安全讲话制度、工中安全检查制度、工后讲评安全制度) 流于形式, 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甚至出现真空状态。

2.2 项目部作业层存在的问题

(1) 项目部式的生产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产品固定, 人员流动。项目部施工队伍中绝大多数施工人员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 他们不但随着工程流动, 而且还根据季节的变化 (麦收、秋收) 进行流动, 施工队伍的人员始终处于动态。这就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 项目部的工作环境都是在露天作业和繁重的体力劳动, 有的项目部所处地区的天气环境也比较恶劣。混凝土作业又是以手工操作为主, 体力消耗大, 导致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违章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 安全隐患多。

(3)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大多数施工人员是放下锄头就来项目部施工, 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项目部的岗前安全培训也是流于形式, 我们在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过程发现有的人甚至是文盲。习惯性违章非常严重, 有的农民工虽知道是违章作业, 但是确实心存侥幸、冒险蛮干, 农民工安全意识的提高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4) 特种作业人员不能持证上岗, 在我们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电工、电 (气) 焊工、龙门吊司机、司索工、司炉工、水质处理工、叉 (铲) 车司机等特殊工种。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 但是多数项目部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3 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效果

安全生产事关企业员工的生命、企业的发展, 是员工的根本利益所在。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今天, 安全生产工作尤其重要。本人曾在项目部担任安质部部长, 后因工作需要调到公司安质部工作, 于2008年9月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根据这几年在项目部和公司安质部的心得认为, 企业提高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度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3.1 领导重视是提高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

安全生产是一把手工程, 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把手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一个单位的安全工作理念, 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如果领导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那么就会出现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项目部只重视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 而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最后, 从而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使得安全生产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只有项目部的领导高度重视, 真正的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第一位,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扎扎实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把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作为提高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 安全生产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执行, 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

3.2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提高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 所有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核心, 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是安全生产执行效果的关键。责任落实不到位、有制度不执行和执行不严都同样等于零, 在执行制度方面, 关键在于认真负责, 在于不折不扣, 这样才是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关键在领导、重点在现场、要害在一线岗位、主体在全体员工, 而贯穿于其中的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能不能落实。公司在每年的职代会上, 都与项目部签订《安全、质量责任书》, 就是要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名员工,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总而言之, 在安全生产管理上, 就是要突出强化执行效果问题, 做到不因简单而松懈, 不因熟悉而麻痹, 严格责任制落实、严格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这才是提高安全生产执行效果的根本。

3.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每一个项目部永恒的课题, 是安全生产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是提高安全生产执行效果的必要内容。首先是做好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安全培训, 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新颁布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相关规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 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特别是项目部的管理层应当认真并主动参加安全培训, 并应当取得任职资格。

从人的因素看, 员工的安全素质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项目部分别在各个时期 (项目部成立之初、员工转岗、春节长假后复工前) 都在认真做好员工的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岗前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一是学习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和撤离的知识。二是学习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三是学习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为保证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质量, 所有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员工都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同时在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做到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按照预制桥梁的生产工序, 将安全技术交底交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工序、每一名作业人员, 真正做到“横到边、纵到底”。确保每一名作业人员都懂得从事该工序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技术操作内容以及应对紧急情况所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所有的作业人员施工前都必须要经过安全技术交底方能上岗工作。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有针对的安全技术交底是提高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

3.4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和监管力度, 使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的常用工作方法, 也是预防事故、发现隐患、指导整改的必要工作手段。检查的目的就是要辨识和查处施工现场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 确认危险状态, 提出消除或控制这些危险因素的要求和方法。在各项目部都设置了安全生产总监、专兼职安全员, 在农民工队中设置了群众安全监督员。在生产过程中, 有效地遏制了“三违”现象的发生。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项目部都要制定具有可操作安全生产奖罚细则, 加强对施工现场各岗位、各工序的习惯性违章的检查, 对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奖惩制度进行处罚。既做到有章可循, 严格管理, 也要有奖有罚, 每发现一起违章行为, 一定严肃处理, 绝不徇私。

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效果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执行效果, 施工现场将会是一片混乱, 安全隐患无人排查, 重大危险源无人辨识, 加大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最终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使企业失去社会信誉, 同时也会失去市场。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天条”, 企业中的任何人触犯了都要受到惩罚。近期铁道部开展的“铁路工程质量五条红线”和“铁路工程安全三条红线”就是铁路施工的安全质量的“天条”。

4 结语

3.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高校;安全管理;大学生犯罪;制度化建设

一、高效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高校校园日益“社会化”,各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总规模达2700万人,学生规模居世界第一[1]。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 Trow)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已初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高校扩招,一方面是符合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毋庸置疑,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经济文化价值观念也会趁机侵蚀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造成部分在校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据调查,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2]。与此同时,伴随着在校大学生犯罪数量的增加,在校大学生犯罪社会危害性增加的趋势也愈来愈明显。在校大学生犯罪不仅极大地影响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也不利于我国在高速发展时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高的要求,当然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面对日趋严重的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当前高校安全管理还存在的不足,在制度的落实和实施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囿于各个高校的情况不同,在构建的安保机制上也有差异。本文系统的构建高校安全管理制度。

二、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原则和特点分析

(一)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

实践中各个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有着不同的处理办法。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依法处置原则

现代社会无论是对犯罪的打击还是对犯罪的防控都必须坚持依法处置。同样作为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构建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时也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首先,依法治理原则强调了制度的规范性及预设性,防止了防控工作的随意性,维护了防控机制的正当性。其次,依法处置原则使防控机制成为成熟的、技术化的、普遍适应的制度。这对促进和保持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得正当性、合理性,为今后有效、合理地应对同类问题的处置可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案。最后,坚持依法处置原则可以防止因犯罪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和加害人对处置工作的不满和对其公正性的怀疑,避免在处置过程中损害政府和高校的形象。

2.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原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要有适当的比例。比例原则着眼于法益的均衡性,以维护和发展公民权为最终归宿,是行政法上控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一项重要原则。法学上比例原则是贯穿立法、执法等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司法机关判断行政机关是否公正、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原则。构建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时,我们也必须坚持比例原则。它既是实现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立法目的的有力保障,又是监督高校和相关部门依法行使职权、保护在校大学生权益的不容忽视的、积极有效的手段。高校和相关部门在防控的行为、目的及手段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防控目标的实现和在校大学生权益的保障,避免无谓的侵害,使犯罪防控工作具有监督性、节制性和针对性。

3.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新时期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工作要制定正确的处置策略,即做到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防控机制的制度构建上应坚持以下三点:首先是常规预防。所谓常规预防是指通过常规力量、常规渠道的预防[3]。一般是指在应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时必须坚持由学校宏观牵头,学院全力配合,保卫部门主要处置的原则。其次是技术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高校在应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时需要技术化的处置和技术条件的支持,使其能够有效运转。如情报信息系统应當健全,以便能够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最后是分层预防。分层预防是指高校在应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时,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预防主体的职责。各预防主体应按照职责分工要求积极开展犯罪防控工作。将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其他人员的矛盾或者各种可能导致在校大学生犯罪的诱因解决在基层、控制在局部。

(二)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特点分析

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特点就是系统性,这一特征表现为体系内的各构成要素分层次排列组合,互为联动,整体运作,并不断完善,促使整个体系持续、稳定、有效地发展。它又包含整体性、协同性、层次性与开放性四大系统性特征。

1.整体性。任何系统都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防范工程,高校在建立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时,更应该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优势。构建防控体系的目的是要将学校的保卫力量和教师力量以及学生骨干力量,按照系统优化原则组建成一个经济(少内耗)、合理(能够互补)的高校防控力量体系,以极大地提高高校各机关、各部门的整体效能。

2.协同性。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分工的多样性。近年来,受变化多端、纷繁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了地方政府机关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政府各部门与高校相互协作,高校内部保卫干部、校卫队员、教师和学生骨干等多群体配合联动的工作格局。在维护高校和谐稳定这一基本价值目标的统领下,各部门、群体应统一起来,加强横向联系,促进相互配合、协作,确保信息畅通,充分体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当而且必须具有的协同性。

3.层次性。根据系统学原理,系统是否有效以及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地划分层次。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体系是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加强系统的层次化建设,实现职责和权力的平衡与统一,形成合理、高效的职责分工与权力分配。因此,高校在构建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机制时既要保证信息、指令的迅速传递,又要科学、合理地考虑管理的幅度和效果。

三、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工作

目前,关于高校校园安全保障和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方面相关的主要立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些地方为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根据本区域特点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如《浙江省学校安全条例》、《宁波市学校安全工作条例》、《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制定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对促进在校大学生犯罪防控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已制定的法律法规在适用的对象上来讲相对较为狭窄,大多侧重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所制定的又多是一些程式性的规定,内容上缺乏实体规范的支持,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弊端。当前,校园安全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明确校园安全主体,建立健全校园各类安全机构,确认他们在校园安全管理活动中的职责与职权。实践中上海和江苏等省份已有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二)构建犯罪防控预警机制

目前高校涉及在校大学生之间的信息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一方面,对于犯罪的在校大学生的犯罪动机在没有外化为行为之前根本就不容易觉察,只能是外露些许痕迹,且这些痕迹也只能是少部分身边的同学才可能发现;另一方面,高校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缺少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信息处理不明确,收集的渠道和体系也有待扩展和完善。因此,高校要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高校和高校后勤服务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络机制,搭建由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学生骨干等组成的统一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协调平台,通过开展学生身心普查、学生状况调查等方式,了解掌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生活中的现实表现。促使此类学生改变一些不良的倾向,防微杜渐,将他们的犯意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健全犯罪防控疏导机制

现实生活中,一般在校大学生自尊心较强,具有较强的个性特點,但由于个体性格、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他们中的部分人可能会在大学生活适应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疏导,他们的人格就可能会慢慢发生扭曲,一旦遇见不顺心的事情,他们就会莫名地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在别人的身上,引发各类案件。因此,高校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咨询师队伍,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和挫折教育等形式,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整体心理水平,增强他们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促使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

(四)加强和改进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是培养人的机构,它不仅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场所,更是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境所在。高校要积极探索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来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素养。首先是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学生思想动机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是专兼职结合、有技术保障、师生共同参与的队伍。一方面需要他们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行为的引导和监控,另一方面需要他们能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掌握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相关信息,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创建新型的高校安保机制

高校的安保机制是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关键制度,建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安保的预防机制:第一,重视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保卫工作队伍。加强对高校保卫干部在新形势下的安全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校卫队在岗位执勤和校园巡查中的生力军作用,做好校园动态治安巡检工作;通过校园“110”建设,科学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明确高校各职能部门安全管理的职责与处置程序,及时掌握各类事件、案件的苗头,使各类矛盾和纠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先期处置,预防和控制各类案件的发生。第二,加大投入,增添设备,提高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作为防范措施的“三铁一器”,即“铁门、铁窗、铁柜、报警器”,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治安防范形势的需要,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高校要舍得花钱保平安,配备必要的安全监控装置,通过在相关部位安装监控摄像装置,提高破案效率,打击和震慑校园违法犯罪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延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EB/0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22/info123105103205

4322.htm,2009-3-14.

[2]张丽萍.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防范[EB/0L].http://www.lunwentianxia.com/,2008-9-25.

[3]顾培东.试论我国社会中非常规性纠纷的解决机制[J].中国法学,2003,(3):15.

[作者简介]叶卫树(1973—),男,硕士,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保卫处干部,研究方向:教育学;李茂久(1981—),男,硕士,助教,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刑法学。

4.安全制度管理制度 篇四

1、全校供电供水安全由总务处负责,总务处副主任分管,其职责是:与供电段衔接水电供应,水电设备大修、维护,交水电费、停水停电的工作安排,回收食堂、工厂、单身宿舍、学生宿舍、营业网点的水电费,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使用水电的安全教育、检查,组织水电工对学校的供水电设备进行大修、维修、改造、巡检。

水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操作,安装的用水电设备必须保证用户使用安全。需停电检修的.,应在控制闸上挂警示牌。遇意外停电,恢复供电后对用电器监察至少10分钟。高空作业应带安全带。教室、学生宿舍、电铃计时器发生停电故障,在夜间22:20前或节假日,只要接到请修信息,应在半小时之内赶到现场检修。

水电工每周一至五上午、应对教学楼、综合楼水电设备进行巡检,发现故障应及时安排维修,重大故障应马上向分管主任报告,对违章用水电的责任人要按校规查处,直至停供水电。

2、各处室、部门、班级、根据“校产管理制度”中的责任区划分,对自己管辖的教学、办公、工作、生活场所的用水、用电设备安全负责,要教育师生员工爱护设备,节约水电,严格做到:不毁损设备,不随意增加用电器,不私拉乱接水电线路,人走必须关闭水电开关,发现故障及时报告总务处。故意损坏水电设备的按购进原价双倍赔偿。

3、夜间遇停电,在19.00时仍不能恢复供电时,总务处应在19.00时前通知学校值班干部,学校应有组织的通知师生安全退出教学.综合楼,到21.00时仍不能恢复供电,总务处应关闭教学.综合楼总电源,次日7:00前打开电源。

夜间遇停水,到21.00时仍不能恢复供水,总务处应关闭教学.综合.办公楼水源,次日7:00前打开水源。

4、以下设备严禁使用

(1)学生宿舍内严禁使用应急灯、电炉、简易电开水器(水乌龟),一经发现由生活教师收缴。

(2)全校范围内不准使用电炉,所有教室、办公室不准为应急灯充电,一经发现由电工收缴。

以上禁用电器,被收缴后,一律不退还,生活教师、电工不履行职责的由主管主任查处。

5、对违反水电安全行为的查处

总务处分管主任不履行职责,由校长查处。

水电工不履行职责或违章操作,由分管主任查处。

各处室、部门师生员工违规,由水电工按校(99)05号文件查处,并报总务处。

夜间、节假日不关灯、不关水的,由保卫科检查,总务处分管主任处理。不关水电责任人按浪费水电价值的2倍赔偿给学校。

5.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篇五

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和安全表彰奖励制度

一、安全工作定期检查制度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专人专项检查,每学期至少检查四次。发现危房立即停止使用,对破旧房及时维修。

2、每月对学校水、电安全进行检查,对老化的电线马上重装更换,检查好电风扇、各电教器材,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3、如遇暴雨洪水,学校先派人了解路途安全情况,由老师专门护送学生回家。

4、定期检查班级安全教育落实情况,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安全须知》、《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细则》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让每位学生都知道。

5、根据不同季节对学生安全进行检查,一切游览活动经审批,有安全措施,就近徒步,不骑车、不乘坐车的情况才可外出活动。学校严禁学生外出游泳,以家长信形式通知家长看好夏季学生午休、游泳注意事项。

6、对安全教育周专门检查,针对主题制定计划,活动开展措施有力,及时总结。

二、安全表彰奖励制度

1、班主任组织安全教育,并落实管理好学生,没出现安全事故,作为班主任学期优秀评比重要事项。

2、各任课教师按照学校规章制度,责任到人,认真落实,列入教师考核。

3、在班主任会议上对安全落实好的经验进行交流,对有经验教师给予表扬,发扬学习。

6.研究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篇六

近几年, 我国的一些学者专家教授对校园安全管理开始有了一些深入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 所谓安全管理, 是指某组织或个人为全面预防事故的发生, 减少或者减弱事故所可能造成的不必要危害, 所采取的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与程序管理等。当然, 也有其他一些学者认为, 安全管理是一些部门为了减少事故中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威胁, 而从事专门性学习、及长期规划的过程。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学者认为安全管理是组织为避免或降低事故情境所带来的损失, 所进行的管理措施或相关对应策略。

在此, 笔者认为, 校园的安全管理是指与学校的公共及个人财产还有人身安全等相关的, 以及高校灾害事故的处理和防范, 校园内治安管理和预防等;安全管理抓的是发生在校园的公共部分, 不可否认校园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目的, 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研究生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等。一般来说,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 (1) 涉及到广大研究生在校园中的人身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问题; (2) 某些学生做出的严重阻挠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办公秩序的行为的问题; (3) 某些学生从负面的声誉等方面严重危害到广大师生或者学校的行为。

二、研究生安全管理研究意义

学校作为广大研究生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阵地, 对研究生各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有关部门及老师等通过对研究生校园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 将是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路径, 同时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优秀的自身素质。因此, 科学地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广大研究生, 对于促进广大研究生成人成才, 形成正确的安全观有重要价值, 也能有力的保障社会和校园稳定。加强研究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不仅能提高整个国民安全意识, 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安全水平。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强化, 促进和谐文明校园的构建。因此, 笔者在此可以这么总结, 加强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的需要, 是整个校园安全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三、研究生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是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的方面都平安健康, 不发生什么事故意外。研究生人身安全是指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 这也是学校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生除面临着人身安全问题外, 还会面临着财产安全问题。当下, 在学校所发生的研究生盗窃案件频发, 是财产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学盗窃案件是指以研究生的财物为主要作案目标, 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非法行窃。

(二) 消防安全问题

在学校校园内, 防火等消防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 一旦出现或者发生, 后果将不堪设想。学生宿舍哄着公寓是广大研究生休息、生活、学习的公共场所, 研究生在这里度过大部分时间时间。只有做好研究生自救教育管理和宿舍火灾隐患预防, 才能更好的维护校园安全, 从最源头杜绝火灾发生、减少甚至避免人身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 强化校园宿舍防火安全管理对整个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三)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因食用不安全的食品而致使数亿人患病, 造成许多人死亡, 因此,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研究生的身体健康, 还关系到高校的威望和社会的稳定。这些年, 学校食品安全警钟一次次敲响, 振聋发聩, 让人心寒。

(四) 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的加大,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 已经成为校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 互联网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校园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安全问题。尤其对于需要学术创作的广大研究生来说, 网络已经离不开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需要, 网络安全事关整个研究生的校园安全管理。上网成瘾本身对研究生来说, 就是妨碍或破坏研究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不安全因素, 而且可能会导致学生误入犯罪的歧途。

(五) 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高节奏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竞争也日趋严重激烈。面对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大环境, 许多研究生可能会不适应这种情况, 并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 导致产生心理各种问题纠结。现在研究生正处于人数中的重要时期, 面临许多选择和问题, 难免会产生各种情绪化反应, 导致心理障碍等问题。因此, 关注广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

四、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领导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大家都知道安全管理很重要, 但是目前学校有关领导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安全问题是一个隐性问题, 一般不会发生。但是, 我们却忘了, 安全问题一旦发生, 其产生的后果将很严重, 不堪设想。学校某些领导对校园安全问题不重视, 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只知道事故发生后再去抓一抓, 缺乏长效机制, 许多学校对安全管理只停留在一些表面形式, 高校在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方式简单, 各种安全措施和安全设施都不完善, 学校投入给安全方面的实在是较少, 这将会影响到整个校园的安全稳定维护, 不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二) 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 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 严重忽略了对于安全管理教育, 更是疏于管理工作。学校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 严重忽略了对于广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导致研究社的思想产生偏差, 不会注意安全的重要性, 严重偏离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导致严重安全问题发生。所有这一些问题, 都会对了研究生安全意识产生严重影响, 导致意识偏差的存在, 从而可能会引发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三) 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 在研究生安全管理上, 管理者与广大研究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研究生很少参与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 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 没有认真的听取广大研究生的意见, 严重忽略的广大研究生的看法, 以偏概全, 不能有效全面的制定出安全管理规章。因此, 笔者在此认为, 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校规章制度制定者都应该认真的听取广大研究生意见, 以事实为根据并且以法律为依据, 以身作则把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努力全面有效做好广大研究生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四) 学校安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大学校园基础设施问题也是以校园安全一个很重要起决定性的方面, 大学校园各种场所都潜在火灾隐患, 其中研究生宿舍是高校重点防火安全部位。宿舍是广研究生休息、生活、学习的综合场所, 学生主要活动范围和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并且当前学生人数增多而学校基础条件设施没有跟进增长。空间范围仍然有限, 电脑、电视等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增多, 容易引发火情的不利因素也随着增多。一些公共场所人员更多密度更大, 还有其他一你发火灾的可能因素, 都可能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引发。

(五) 研究生自身对安全意识不足

在安全问题上, 部分研究生错误认为自己不发生事及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 研究生安全意识远没有上升到大安全观的层面。研究生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紧迫研究生感。加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 这样的安全意识, 使得部分做事急于求成、做事不思考不加选择, 很容易引发自已不安全或他人不安全。研究生社会经验少, 思想单纯, 安全意识差, 容易掉以轻心成为被侵害对象。这也是目前研究生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研究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对策

(一) 改善管理方式, 完善管理制度

要改革完善安全责任制度, 有效维护保障安全责任书的签订, 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做到每个安全责任人都能尽到自己职责。要明确研究生安全挂脖能力老师的各项职责和责任, 让广大教职工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 有效落实自己的责任, 层层把关保障校园安全。要根据安全职责岗位需要, 把相关人员职责和安全教育与管理责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去。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的工程, 高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 做到扎扎实实。作为小院的安全保卫部门和管理部门, 应该抓实抓细, 互相配合好,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二) 加强研究生安全常规化教育

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常规化的积极推进, 落实好研究生安全教育, 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的作法, 争取做到常规化、经常化。从整个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出发, 强调大局, 各方面兼顾, 认真有效维护好校园安全建设发展。同时就要从一开学就开始, 全方位、全时段的教育宣传广大研究生, 从根本上全面宣传到位, 让广大研究生形成一种思想意识, 对于自己人参、财产等各方面都要有安全防范意识。要多引导、宣传、鼓励广大研究生要有自我防范意识, 要有防微杜渐观念。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研究生教育, 从思想上提高研究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价值判断的水平,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这才是搞好学生安全工作的根本。 (1)

(三) 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应急预案是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事先方案 (预案) , 是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基础。学校学校应该做好各种演练准备工作, 从各方面思想上、认识上以及现场准备上, 切实做好有效预防, 而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形式。当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时,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于事故的突发性缺乏应急性, 心理等各方面都难以应对这种局面, 手无足措, 心慌意乱, 因此, 学校应该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让广大师生有所准备、有所预防, 做到万无一失。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学校首先应建立危机心理预警机制, 其目的是为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对危机的发生起预报作用;其次, 要是只专门的协调处理机构, 统一安排组织协调, 有效地控制住场面, 保障最基本的安全;再次, 学校制定出一条安全信息预警机制, 一旦出现意外险情, 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互相通知或者得到警告, 及时梳理, 分散相安全地带, 有利于整个事态的稳定。学校有必要从大局出发, 组织制定出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的体系方案, 一旦发生事故, 快速启动有效地应急预案, 把可能有的各种损失都要降到最低的限度。

总之, 做好研究生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整个校园的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维护校园乃至国家社会的意义都很重大。因此, 切实有效建立能够适应当代校园安全管理系统体系, 加强研究高校安全管理建设规律, 才能确保高校安全和促进研究生高素质发展人才途径, 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广大研究生稳定的学习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卢斌, 贾鲁晶.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呼唤更高位阶立法[J].理论月刊, 2011 (09) .

[2]吴迪.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6) .

[3]朱光钛.构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体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

[4]王海燕.提升高校安全危机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6) .

7.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篇七

我国将推行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制度,强制标示能量和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值及参考值。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大陆人口总量为13.47亿人,比2002年增加6000多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53‰,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2年的6.45‰降至2011年的4.79‰。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一项新研究显示,怀孕前服用促排卵药的女性,所生孩子患白血病的风险可能增加一倍以上。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研究会聘请的专家经过研究认为,饮食不当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大原因。改变膳食结构,注意饮食安全,可以预防和避免大约50%的乳腺癌、75%的胃癌、75%的结肠癌等癌症。

美国新研究发现,“倒头就睡”的人要当心中风。专家表示,入睡一般需要15~30分钟,入睡时间太长为“入睡困难型失眠”,而入睡时间太短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很多这样的人同时伴有睡眠呼吸暂停问题。

丹麦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发现,只要每个星期花一个多小时慢跑,可以延长大约6年的寿命,比起任何的极限运动都有效。

一项调查显示,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现在已接近76.2厘米。也就是说,25年间,中国男性的腰围,膨胀了15%以上。

卫生部就修订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办法拟规定入学新生和相关从业人员应查肺结核。

国家统计局日前消息,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

卫生部正在修订《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近日公布了修订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及相关资料等。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在近期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牛初乳禁令是指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其他食品可以添加使用牛初乳。

近期,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正式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首批15名志愿者在北京佑安医院接受了疫苗接种。

数字

1%——英国牛津大学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母乳喂养6个月,50岁之后肥胖率会降低1%。

1.6%——澳大利亚科学家对9000多名45~50岁的女性进行调查发现,在两年时间内55%的被调查女性都长胖了,平均增重1.6%;每周工作超过49个小时的女性平均增重达到1.9%。

9.2%——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戴红近日表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全球约有3000万患者,每年导致约50万患者失明,在我国5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15.5%,然而我国公众知晓率仅为9.2%。九成多公众不知“老年黄斑变性”眼病。

26.9%——最新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状况较差的占26.9%,且这些人中有不少具备较高技术水平,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和领导管理经验。

1000万——目前,我国血栓性疾病呈现高发病、高死亡、高致残、高复发的“四高”特点,患者总数1000万以上。血栓性疾病犹如潜伏在人体内的活火山,它什么时候爆发,爆发程度有多猛烈,往往难以预测。

10%——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全球每年死亡人数为5700万,其中10%的病例与缺乏运动有关。

41%——我国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是心血管病患者。而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约有350万,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

2770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2770万名青少年处于糖尿病前期,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科技

全球最健康国家,中国第55名

据《生命时报》报道,美国彭博社于近期公布了2012年“全球最健康国家”排行榜,其中排第一的是新加坡,紧随其后的是意大利、澳大利亚和瑞士。

在亚洲国家中,日本排名第5位,韩国排名第29位,中国则排名第55位。排名垫底的是非洲国家斯威士兰,排名第145位,该国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全球最健康国家”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的多半是欧美国家。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仅列第33位,在发达国家中排名靠后。

长白发或是抗癌反应

日本金泽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毛囊和人类的DNA一样,会受到外在压力的破坏。当压力过大时,毛囊中分化为黑色素细胞的干细胞就会死亡,头发就会失去乌黑亮丽的风采。

主持这项研究的成员、哈佛大学皮肤科系的主任戴维·费希尔指出,白发的生成其实是身体的一项自我保护机制。长白头发表明生成黑色素的干细胞基因遭到了破坏,并且被清除了,如果这些被破坏了的干细胞没有被清除的话,就会疯狂复制从而形成癌细胞。也就是说,同等压力下,头发变白的人更不易患上癌症。

周末睡懒觉,对健康至关重要

据《医药养生保健报》报道,周日清晨大喊大叫把孩子从床上过早拖起来,可能不利于他们的健康。科学家发现,周末睡懒觉不是懒散放任,它可能对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对志愿者的测试显示,偶尔睡懒觉是抑制因睡眠影响健康的重要的“解毒剂”。该研究结果肯定受到周末有幸多睡一会儿的人的欢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大卫·丁格斯说:“长期缺乏睡眠之后早晨多睡一两个小时对于持续恢复行动的灵活性有重要益处。足够的睡眠恢复时间对于大脑应对长期缺乏睡眠造成的影响至关重要。”

8.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篇八

一、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坚持落实每天检查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状况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

三、每日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四、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

五、发现问题,应有人跟踪改正。

六、检查内容应包括食品储存、销售过程;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和周围环境卫生。

七、对损坏的卫生设施、设备、工具应有维修记录,确保正常运转。

蓬莱市紫荆山兰州风味拉面馆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明方可上岗,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从业人员患上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时,应立即离开原岗位。病愈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重新上岗。

2、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金银首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勤洗被褥、勤换工作衣帽。

3、从业人员进入经营场所前必须清净、消毒双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应当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蓬莱市紫荆山兰州风味拉面馆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本单位采购食品,应当认真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建立索证档案,不从无合格经营资质的供货者处进货,不接受来历不明的上门送货行为,不经销三无(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食品和过期变质等违法食品,保证所售食品质量安全。

2、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销)货日期等内容。

3、妥善保管书式台帐档案,条件允许情况下,建立电子台帐,台帐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蓬莱市紫荆山兰州风味拉面馆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1、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的防范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予以处置。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2小时内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防止事故扩大。

3、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9.保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九

(门店)2018年1月1日

一、进货查验及索票索证制度

二、购销台账管理制度

三、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四、食品安全自查与报告制度

五、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七、卫生管理制度

八、保健食品专区专柜销售和提示牌管理制度

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十、不安全食品处置制度

一、进货查验及索票索证制度

(一)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批次产品的出厂检验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法证明文件(保健食品注册证书、保健食品备案凭证),以及有效地进货凭证。进口保健食品还应当有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向供货商索取食品的相关许可证、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

我公司实行统一配送保健食品,所有门店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保健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通过信息化系统保存。配送单随货同行分发到各门店。

(二)建立保健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三)购入保健食品时,索取销售凭证(配送单)应当记明保健食品名称、批准文号、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销货日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四)验收保健食品时应注意:

1.验收人员对到货的保健食品进行逐批验收。验收时应对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票据逐一检查。

2.验收保健食品包装的标签和说明书上应有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保健食品专用标识、产品名称、批准文号(备案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健功能、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条件等。

3.验收时应对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票据注意检查。

4.对验收中货与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标示模糊或有其他问题的品种应拒收,并按规定的程序上报及退货等处理。

二、购销台账管理制度

(一)使用计算机系统建立进货台账。保健食品进货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二)门店建立保健食品销售记录制度,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查阅进货台账和检查食品的保存与质量状况,对即将到保质期的保健食品,应当在进货台账中作出醒目标注,并将保健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并追回已经售出的食品。食品的处理情况应当在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

三、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一)食品与非食品应分库存放,或设专门区域,不与有毒有害物品同库存放。

(二)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三)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四)保健食品应按说明书规定的贮藏方法贮存:贮存场所应保证通风干燥、必须配备防暑、防虫等设施。对有特殊唯独、湿度要求的保健食品,还需有保证所需温度、湿度特殊要求的设备

(五)建立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六)工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

四、食品安全自查与报告制度

(一)每年至少组织实施一次全面自查,检查本单位各项食品安全相关制度的合法合规、执行及改进状况。

(二)当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有相关重大投诉时,应立即启动食品安全自查。

(三)自查发现不符合规定的立即纠正。发现有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经营活动,并向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每个季度开展定期自查,自查内容应至少包括:(1)经营资质是否合法有效;(2)经营条件是否符合规定;(3)经营的保健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4)经营的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规定;(5)是否按规定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6)经营的保健食品是否已履行进货查验等相关制度;(7)经营场所摆放的保健食品广告(包括宣传材料)是否纯在虚假宣传或夸得宣传情形。

(五)如发生事故,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危害扩散。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如下:

1.采取措施立即停止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及原料的食用和使用; 2.密切注意已食用可能导致事故的人员,一旦出现不适症状的,立即送至医院救治;

3.保护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现场,控制好保存可能导致食品事故的食品及原料,以便有关部门采集、分析等;

4.被污染的食品工具和用具进行停止使用,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消除污染后才能继续使用。

5.及时向相关的行政主观部门报告发生的事故情况并采取相关的措施。6.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五、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

(三)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四)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档案。

(五)食品经营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过期限使用健康证明。

(六)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经营许可证,无食品经营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七、卫生管理制度

(一)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企业全体员工均应保持经营场所的干净、整洁。

2、经营场所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3、经营场所内不得随地吐痰、乱丢果皮、杂物等。

4、任何员工不得将易燃、易爆等物品带入经营场所内。

5、不得在经营场所内用餐,如需用餐需在企业统一规定的区域内。

6、灭蚊灯、老鼠夹、杀虫剂应保持有效状态,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卫生管理员,卫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仓库卫生管理制度

1、仓库划分为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各区应放置明显标志。

2、所有入库产品应分区、分类摆放在规定的区间,出入库帐目应与货位卡相符。

3、应根据保健食品的性能及要求,将保健食品分别离墙、离地整齐存放,并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

4、库存保健食品应按保质期远近依序存放,先进先出,不同批号保健食品不得混放。

5、仓库内应保持干燥、整洁、通风,地面清洁,无积水,门窗玻璃洁净完好,墙壁天花板无霉斑、无脱落,防虫、防鼠、防尘、防潮、防霉、防火设施配置齐全、措施得当。

6、仓库应定期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每日进行防蝇、防鼠、防蟑检查和打扫卫生,每月进行一次消毒、杀菌,并作好记录。

7、仓库内不得吸烟、喝酒、进食,不得存放与保健食品存放无关的私人杂物,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

(三)食品运输卫生管理制度

1.运输食品时运输工具和容器要清洁卫生,并生熟分开,运输中要防蝇、防尘、防食品污染。

2.在装卸所采购的食品时要讲究卫生,不得将食品直接与地面接触。

八、保健食品专区专柜销售和提示牌管理制度

(一)按照保健食品储藏的要求进行存放。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的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摆放整齐、挂牌存放。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存期的食品。

(二)保健食品销售,应当在经营场所划定专门的区域或柜台、货架摆放、销售。

(三)保健食品销售,应当设立提示牌,注明“保健食品销售专区(或专柜)”字样,提示牌为绿底白字,字体为黑体,字体大小可根据设立的专柜或专区的空间大小而定。

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予以处置。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2小时内向食药监部门报告,防止事故扩大。

(三)积极配合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十、不安全食品处置制度

(一)不安全食品的确认:

1.质量验收人员验收时发现的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及包装质量不符合法定质量标准的食品(保健食品);

2.在自查过程中发现过期、霉烂变质及其他质量问题的食品(保健食品); 3.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抽查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保健食品),或者发文通知停止销售的食品(保健食品);

4.公司质量管理部门抽样送检确认不合格的食品(保健食品); 5.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保健食品)。

(二)不安全食品的处理:

1.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食品,质量验收人员不得验收商家销售,并立即与公司产品配送部门联系,作退货处理;

2.自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食品,应立即下架暂停销售,并报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10.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篇十

关键词:薪酬管理;制度创新;安全生产

一、关于薪酬管理与煤矿安全的思考

首先从煤炭企业自身来说,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由四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是以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矿党委书记、副书记、矿工会主席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煤矿安全生产委员会,对煤矿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督促、处理。注重干部管理、形成整体合力。

第二层是由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层是由煤矿的各级各部门、各区队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兼职安全员负责本部门本区队的日常安全检查、措施制定、现场监护等方面的工作。

第四层是由党组织、团组织、工会组织及职工家属委员会等各类组织成立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委员会、安全生产协助管理委员会等,组织职工及家属广泛开展遵章守纪和预防事故的群众性检查、教育活动,组织群众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搞好安全生产,形成自上而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煤矿安全管理监督网络系统。稳步推进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质量标准化。

为什么煤矿企业有这么严格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和安全管理监督网络系统,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安全事故呢?剖析事故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利益驱动下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在现有人员素质和市場经济大环境下,不能仅靠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对职工采取“要我安全生产”的管理方式,必须换位思考采取经济手段和经济措施,改变管理方式,使职工形成自下而上的“我要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加强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只有达到这种管理水平,规范监督检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煤矿企业发生事故。

煤炭企业薪酬管理的不足和缺点:

(一)煤炭企业薪酬分配过于简单化,不能全面反映职工的真实贡献。从煤炭企业目前的薪酬分配方式来看,煤炭企业薪酬对资本要素的参与在分配上已有所重视和考虑,但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却明显不够,大多数职工的角色单一,取得薪酬的方式也就单一。从目前的薪酬水平来看,企业薪酬水平增长缓慢。

(二)薪酬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现阶段煤炭企业完善的薪酬考核体系比较少,即使制定了薪酬考核体系,也往往束之高阁,薪酬管理过度人性化,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考核也往往是停留在上级对下级的经验判断上。职工的薪酬很难与个人贡献紧密结合,从基础数据着眼,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的依据。

(三)混淆了薪酬体系效能的正确含义。煤炭企业过度崇尚薪酬的激励效能,把薪金制度看作是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万能钥匙,把激励等同于现金奖励,忽视激励因素中领导赏识、自我实现、社会认可等非物质因素的作用;与此相对应全面提升职工素质,有些煤矿企业则过度轻视了薪金制度功能,尤其是部分国有煤矿企业的企业文化过分强调“讲奉献、讲效率”,漠视薪酬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中的巨大作用,不注意调整薪酬制度以适应煤炭企业外部的市场大环境,从而导致了员工积极性。更严重者,致使企业的核心员工有外流现象、企业竞争力不强,给煤炭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针对煤矿职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可采取多种形式的经济与人性化管理方式,适合市场机制的措施来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责任。运用薪酬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的方法是最简洁易行的。

二、薪酬管理作为煤炭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薪酬管理广义上讲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薪酬体系,实现激励员工的强化管理意识;狭义上指具体制定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福利政策、员工培训计划及选择薪酬支付方式、时间、次数、每次金额等活动,达到管理员工,实现管理目标的目的。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激励的方法很多,但是薪酬激励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运用的方法。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所付给的相应的回报。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可,甚至还代表着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

利用薪酬管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和有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管理对员工具有可塑性,煤矿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行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薪酬管理就可明确引导。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薪酬管理对员工具有的可塑性,充分运用其特殊性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

利用薪酬管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具有规范安全管理的作用。没有与利益挂钩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利益直接关联,是最见成效的管理手段。薪酬管理中明确了全体人员的责权利,全体员工为了自身利益必须严格执行制度,因此,薪酬管理是员工安全管理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具有规范安全管理的作用。

利用薪酬管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有利于节约安全投入费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可估量,他们一旦自觉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主动排除不安全隐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将给企业节约大量的安全投入费用。

三、煤炭企业加强有效薪酬管理的措施及对策。创新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内涵水平得到深化

(一)加强与公司管理制度相匹配的薪酬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内部管理。

员工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者同一个员工在不同的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对于低工资人群,奖金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特别是知识分子和管理干部,晋升职务、尊重人格、授予职称、鼓励创新以及工作的自由度等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从事笨重、危险、环境恶劣的体力劳动的职工,搞好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岗位津贴等可能就更为可行有效。

(二)运用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注重基础管理、创新工作思路、提升理念。

解决煤炭企业薪酬体系的问题要抓住三个重点:薪酬要反映职位价值、薪酬模式的合理性、绩效与薪酬的挂钩。对此,一是建立科学的职位体系,并按价值创造理论进行公平、公正的职位评估,以职位的价值创造作为进入职级与薪级的主要依据:二是改变现有的薪资结构,根据责任与贡献的级层,确定不同的固定/浮动比例:在薪酬体系中,给出员工晋升的双通道。三是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并真正与薪酬挂钩。业绩管理系统包括公司整体、部门和个人三个层面。其中,整体与部门指标,可采用平衡记分卡的办法确定。如高管层实施年薪制,进行年度考核:其他管理人员实施季度考核;研发人员的奖励与研发项目完成情况直接挂钩:生产工人采用计件奖励的办法等。

(三)科学运用薪酬激励手段。薪酬总额相同而支付方式不同也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要想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就要在薪酬制度上增加激励功能,同时在实际操作运用中学会使用一些技巧。一是设计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福利项目设计得好,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望。二是在薪酬支付上注意技巧,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会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减少常规定期的奖励,增加不定期的奖励。四是重视对团队的奖励。五是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科学的绩效管理能使企业进人“高工资、高效率、高效益”的良性循环,用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事业,这样企业和员工都会有一个加速度的发展壮大。

(四)建立科学的薪金制度考核体系,完善健全增资机制

煤矿企业在确定薪酬标准和考虑增资时,必需依据科学的考核体系,全方位考核相关行业、煤矿企业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结合劳动力市场价位详细了解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劳动力状况,综合评价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职位差别来决定。同时,还要理顺职工追求个人报酬最大化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对立统一的关系,科学运用分享经济理论,把职工作为企业经营的合作者,建立职工与企业同荣俱损的工资管理方案,坚定执行、安全高效发展战略。

四、设计多层次的薪酬管理机制。创新薪酬管理战略的基本原则

动态薪酬的核心是企业薪酬总量以及员工实际薪酬所得能够随着市场薪酬、业绩贡献和提高工作标准、工作理念。能力发展进行变化,其关键就是企业必须依据环境变化对薪酬进行调整,决定薪酬的调整时机和方法。首先,煤矿企业应及时关注所在行业的薪酬变化情况,以及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者采取的薪酬竞争策略,增强薪酬的动态适应性:其次,员工业绩贡献应在绩效工资或业绩奖金中得以体现,而不是在薪酬等级晋升中体现。

利用薪酬管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设计时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四个公平原则:即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个别公平和程序公平。外部公平是指煤矿职工的平均薪酬要在煤炭行业中具有竞争力:内部公平是指煤矿内部应有一套公正客观以衡量薪资差异的准则;个别公平则是职工个人业绩应在薪酬中得到充分反映:程序公平则是煤矿与职工之间就薪酬问题应该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程序。

(二)战略性薪酬体系原则: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必须有战略意识,不能局限于解决煤矿眼前的安全问题、薪酬问题及人力资源问题等。否则暂时解决了眼前问题,新问题一旦出现,薪酬制度无法适应又加以调整,经常变动薪酬制度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三)80/20效率法则:薪酬分配向煤矿企业的相对少数关键职工倾斜,少数职工在保障安全生产和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和一般职工有较大区别,也起到激励作用。

(四)全面薪酬原则:将外在的报酬与内在的报酬有机相结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也就是将直接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激励和以各种非直接用货币表现的奖励相结合。

(五)安全业绩挂钩与简洁性原则:即设计的薪酬体系不能太复杂,狠抓现场,靠前指挥,要突出安全和收入成正比的关系,使职工牢记安全才能生产,安全才有绩效的理念。

11.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篇十一

近年来,我国医院在规模、技术能力、装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许多大医院在医疗仪器设备方面的配置已非常先进和完善。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目前国内对于临床环境下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管理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处于资产管理水平,缺乏对临床使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和质量监管。2010年1月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下称《规范》)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该规范的实施,给医疗质量管理指明了方向,使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有章可循,为医疗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下面我结合医院的实际工作,就规范中与医院相关的条例加以解读,使规范在临床上更有执行力。

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前提

规范第5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据本规范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由院领导负责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医疗行政管理、临床医学及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器械保障管理等相关人员组成,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

这是总则中对医疗机构的要求,核心问题就是“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没有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管理部门,缺少统一有序的内部管理机制。我们认为,医院安全管理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委员会(下称管委会)、医工处质量安全管理科(下称安管科)。管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对设备的采购、使用、检测、维护保养进行全过程管理;安管科在管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执行设备的采购、使用、培训、维护保养等工作。

管委会工作要从全局着手,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实行医疗器械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3]:(1)制定本单位医疗设备的长远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确定当年购置项目。突出抓住购前论证的关键环节,大型设备的选型必须经过管理委员会的论证。(2)协调临床医学及护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部门,对医疗器械设备使用、消毒管理、保养维修情况进行监督。分析研究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提出改进措施。(3)监督检查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情况,论证医疗器械新产品的临床可行性。

国外的医学工程部都有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器械安全使用与质控相关方面的工作[1]。国内医院没有安全质控部门,需在设备科建立该部门,使其独立于采购与维修,3个部门共同完成全院设备的质控工作,指导监督采购与维修部门的工作。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后,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就能随之建立,安全才有保障,从而使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范畴。

2 规范设备采购前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规范第7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技术评估和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

这个要求对医院的设备采购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这个环节缺失或者执行力度不够会给设备采购带来诸多问题,如符合标书要求但质量不可靠的设备中标;标书参数设置过高或者有针对性,参加投标的多数供货商会因不符合标书要求造成流标;或者高价购买了高端设备,而实际使用却发挥不了其应有的性能,这些情况都会给医院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给医疗安全管理带来隐患[2]。管委会应该对医疗设备的梯度配置(尖端、高端、常规)有明确的计划,有的设备能提升医院水准与核心竞争力,以科研为主,应具有国际尖端水平,比例大约占10%~15%;有的设备应处于某个学科发展的高端水平,既可以完成科研任务又能承担一定的常规检查,占35%~40%;有的是常规设备,以临床辅助检查治疗保障为主,占40%~50%。这个理念是我们招标工作的指导原则,在其指导下进行采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要求论证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使用科室全体人员一起讨论所购买设备的性能指标、功能要求,设备应该到达的水平;设备科按照科室的要求收集厂家相应档次设备技术参数信息,进行标书的制作,制作完毕以后再请医院相关专家及院外专家对标书进行可行性评审;经过评审专家评议一致通过以后,在报安全管理委员会审议,才能进行正式的招标。整个过程还应该有纪委、审计、财务人员参加,进行监督。只有经过这种严格的民主评议和流程控制才能保证购买到符合医院发展、满足临床需要的设备[3]。

3 相关技术培训是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的保障

规范第16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技术人员和从事医疗器械保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培训、考核制度。组织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前规范化培训,开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等相关培训,建立培训档案,定期检查评价”。

医疗设备的有效性、安全性不仅取决于设备本身,还与设备使用过程的诸多环节有关,其中人员的问题就是最重要的一环。世界卫生组织做过一项研究指出,在所有医疗设备不良事件中,产品本身的缺陷造成的约占10%~20%,设备运行环境、性能退化和故障损坏约占20%~30%,而由于临床维护管理不善、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约占50%~60%。

对临床医护人员来说,学会使用和操作不同的医疗设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必须强化岗前培训,减少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带来的医疗安全问题。培训必须达到两个目的:(1)纠正错误匹配(Mismatch),即因使用者、设备、使用目的之间没有达到相互配合带来的问题;(2)纠正使用错误(Use Error),即因缺乏合格的培训,不熟悉设备操作,操作不规范带来的问题。

医疗器械有其特殊性,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不仅决定于医疗器械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使用人员对医疗器械了解与熟悉的程度。首先,任何器械都有他的适用领域与范围,使用者要清楚地了解器械的特性,考虑使用适合度,避免使用禁忌症及发生不良反应。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探索和积累操作技巧,使之成为得力的工具。要使医疗器械的使用医生真正做到上面所述,需要通过产品供应商请专业老师讲课、讲解操作、培训考核来完成。这种讲课和培训不能只进行一次,需反反复复不断举行。既能帮助医师提高使用水平,也能满足医院新生力量的培养。

对医学工程人员来说,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多层电路板以及元器件表面封装焊接技术的广泛使用,各种高新技术运用和整合到医疗设备中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医学工程师单纯以维修为其主要职能的传统工作模式面临巨大的困难:设备的可修性越来越小,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得不到保证,新技术新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等,造成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低下。传统的医学工程部门的职能定位已经无法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设备的维修维护,而是将工程学和工程管理学的知识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起来,保障与工程设备等有关的一切医疗活动,贯穿于医疗设备进入医院以及其后的整个过程,它是多方位多层面的,工作重点应是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2]。要达到这个目标医学工程人员也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培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使自己首先成为设备使用方面的专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及质控标准,配合厂家对本医疗机构的医护及医技人员进行培训。

4 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保养、计量质控制度的建立是设备安全管理的手段

规范第24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的预防性维护、检测与校准、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以保证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内容与程序、技术与方法、时间间隔与频率,应按照相关规范和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

该规定主要是针对目前医疗设备在应用于临床之后,缺乏相应的安全使用、维护保养及安全质控等问题提出的。如今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复杂,无故障、不报警并不一定是最佳工作状态。定期的检测和校正可以保障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是医学工程师重要的职责之一,是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PM)是周期性地对仪器设备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4],以确保设备使用安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医院在用医疗设备,尤其是与病人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医疗设备,临床医学工作部门都应负责开展PM工作。作为临床医学工程师,首先要密切关注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如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的清洁度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事实证明在优质的环境中设备的故障率可大幅降低。其次,要做好设备的应急维修和预防性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功能检查,并做好记录,建立设备档案,动态观察设备运行状况,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减少故障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医疗机构要构建医疗设备安全运行信息系统,将每一台设备的信息:预保养、设备维修、校验与校准、计量等信息输入数据库,然后通过信息系统对相关数据集进行分析与挖掘,进而对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5],衡量趋势,给予正确诊断,预计差距,采取纠正措施,评估结果将会反馈到管委会,为医院今后的规划、决策、设备采购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要将规范第24条在临床上贯彻执行,关键的问题是医学工程人员的配置问题。目前,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素质参次不齐,人员数量缺口大。在美国,医院医学工程人员(临床工程师、物理师、放射工程师、信息工程师和生物医学工程技师)编配比例约占其人力资源的15%~20%,国内三级甲等医院的比例则不足1%~3%,二者差距明显。少数人员担负着价值数亿元数量庞大的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保养工作,仅维修一项就疲于应付,根本没有精力去实施众多设备的预保养、安全质控等工作。而国外维护人员配置比较合理:每一类设备都有相应数量的专业人员、技术专家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全程管理,国内医院是有限的人员参与了所有设备的维修,专业分工不明确。如果人员配备不到位,医疗安全质控就无法实现,因此必须加强临床工程师的人员配置。

5 小结

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是医院立院之本,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医院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规范》在临床上的实施必将使医疗安全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我们应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与完善《规范》条文,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安全质控之路。

参考文献

[1]倪萍,陈自谦,张鲁闽,等.当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和任务——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71-72.

[2]刘俊松,吉琳,王全才.完善和健全医疗设备招标工作思路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0):86-89.

[3]叶佳,刘麒麟.浅析医疗设备招标采购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77.

[4]张力方.在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重点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4):9-11.

[5]闫亮.医疗设备持续性安全质量管理危机与挑战[J].医疗保健器,2008,15(6),61-62.

[6]付晓华,李军,陈金根,等.浅谈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和安全应用[J].苏州医学,2009,32(1):63-64.

上一篇:送东阳马生序逐句翻译下一篇:优秀的自考毕业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