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管理办法(精选8篇)
1.小学教师管理办法 篇一
保靖岳阳小学教师支教管理办法
1、支教教师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守师德规范,刻苦钻研业务。
2、支教人员的选派,原则上由学校安排。(要晋级的教师可优先报名),选派人员一般在45周岁以下。夫妻双方都在同一学校任教的不得安排双方同时支教。
3、凡获得一年以上支教经历并考核合格者,在评优、评先、提拔任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4、支教人员工资由原单位核发,并同时享受原单位的福利待遇,每周补助支教人员一次往返交通费。
5、支教期间必须服从接受支教学校的工作安排,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教学科的教学质量达到接受学校的中等以上水平,担任班主任的确保所任班级的巩固率。
6、支教人员支教期满,接受学校要根据支教人员的德、能、勤绩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考核意见,考核合格者回原学校任教,不合格者继续支教一年。
7、支教期间要做到下得去、蹲得住、教得好。切实完成“四项”任务:教好一门主课,带好一个班级,承担一项教研课题,培养一名教师。
8、凡按以上要求支教满一年的教师在评优、晋级时可附加15分的量化分(女教师年满45周岁以上,男教师在50周岁以上,未获中级职称的,可不去支教,但在晋级量化分时可参照支教人员量化。)3年内年记15分,3年以后逐年减2分,减完为止。
9、凡新调入梅花学区的教师到后山支教(帕比小学附加10分、梭西小学附加7分)一年.支教期满可参照:3年内年记满分(10分或7分)3年以后逐年减2分,减完为止。(哺乳期或当年家庭情况特殊者除外,但期满后应补支教一年)。
2.小学教师管理办法 篇二
美国具有完备的教师管理制度, 州、学区、学校依据法律规定的许可权对教师进行管理。但同时, 美国又是联邦国家, 各州对教师的管理也存在着种种差别, 尽管如此, 在职业性质上中小学教师都属于公职人员, 由学区 (School District) 进行管理。有的市由选民直接选出社会各界有影响人士组成教育董事会 ( Board of Teacher) , 再由董事会选出学监;而有的城市学监是直接由市长任命, 中小学校长由市或学区的学监任命;有的师范学院开设有中小学校长培训班, 只有取得这种进修资格才能上岗。教育行政部门把许多行政权力都下放给学校, 而自己的职能主要是指导、服务[1] 。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中小学教师不评职称, 没有职务级别之分, 但分临时教师、长期教师两类。根据法律规定, 教师资格证书由州教育厅颁发, 教师的聘任则是由各学区教委负责。校长参与招聘、审查、面试, 录用与否需报请地方学区教育委员会决定。校长由学区教委任命, 由校长协会参与培训和管理。
二、美国中小学教师管理的特点
1.以法律为基础的“合同”管理
美国对教师实行合同管理 (Contact Management) , 他们对中小学教师的任用, 既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又实行聘任制度;前者由联邦教委颁发, 而后者是由学区行政当局负责。这种教师雇佣合同借鉴了一般法律合同的要求[2] 。
从总体而言, 美国对教师的合同管理主要是关注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首先, 明确教师的权利范围。该合同从以下三方面的目的出发, 即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资格与教师质量的关系以及董事会和联合会的真诚协商, 就教师工资、工作条件、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合同期限等方面对教师的权利加以明确;其次, 明确教师的义务范围。这是以董事会的权力为前提条件的, 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制度、财产设备的管理控制、职工的专业责任和义务分派, 进一步理解发展董事会通告管理人员履行职责, 行使权利的权力;依据现有的法律聘用所有的员工, 决定续约的资格和工作环境以及解雇员工;确定教学水平, 建立制度和教学课程, 包括特殊计划, 为学生提供运动、娱乐和社会实践场所;决定选择并购买教材和教学器材;决定谈判小组成员在课程和非课程领域的变化。[3]
2.以质量为中心的“标准化”管理
教师的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为了确保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美国重视对教师的考评, 制定了一系列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新教师一般每两年评价一次, 老教师每五年评价一次。取得初任教师资格三年期满后, 需经过学校、学区考评来判定其能否取得长聘教师的资格。美国各州的教师聘约多半要求教师要接受州法所规定的考评, 以作为其续聘、调动或调整工资的依据。教师不得以宪法工作权保障为由, 拒绝接受考评。各州对于教师考评的要求并不一致, 有的以法律规定, 有的则以行政命令加以规范。各州一般要给经考评表现不利的教师, 提供改进机会。美国学者提出的各种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法, 可以按照“评价者身份”和“评价资料来源”这两个标准进行分类。[4] 但是用得最多的是同行评价法, 即属于前一种方法。这种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他们渴望得到的关于自己教学的建设性反馈, 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美国是一个追求民主自由的国家, 在教师管理上还十分重视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的有机结合、注重做人的工作、 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关心教师、尊重教师、培养教师、督促教师、鞭策教师和激励教师等方面。在培养教师方面, 美国政府采取工作中培训——在校园内开展互帮互学和职外培训, 让中小学教师在任教以外接受不同形式的在职教育。以两种方式满足教师发展和自我实现, 并且还将教师是否接受在职教育与教师的晋级加薪联系起来, 以激发教师参与进修的积极性。按照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确定工资档次, 实行“单一工资制”。
同时学校会给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机会, 如: 假期学校、大学进修部、教师读书会、教师研习所等。近年在联邦政府的推动下, 各地区纷纷设立了“教师教育中心”和“教育服务中心”, 以便及时为在职教师举办各种进修活动, 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5]
4.以工资为动力的激励性管理
美国有各州政府规定教师的最高和最低工资标准, 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没有很大的差别。在1983年底, 美国教育部长在全国提高教育质量大会上提出, 到1989年各州都要制定新的教师职称和工资级别, 改革以教龄和证书为基础的传统工资制度。新的教师工资系列应该重视工作职务 (以教师所负责任的大小来确定工资) , 资格证书的水平 (有专业资格委员会确认) , 教师的教学能力、资历、效益 (学生的学业进步) 。[6] 一般而言, 高级教师由于经验丰富, 工资是很很高的, 最优秀的教师能够得到相当于大学正教授的工资待遇。美国政府也很重视教师的工资待遇, 布什一直把表彰奖励教师作为政府方针之一。并且还设有专门的美国教师联合会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简称AFT) , 主要是在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方面发挥作用, 对教师工资问题进行及时调查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 以便及时针对工资问题寻找对策以增进教师职业吸引力。
三、对我国教师管理的启示
1.注重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建设, 寻找新的制度生长点
教师资格证书制以及教师聘任制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大力推广和落实的政策法规。我国的《教育法》和《教师法》都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聘任制”, 《义务教育法》也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教师资格条例》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的颁布更使其内涵得到深化, 但由于我国公众对这项政策的法律后果缺乏完整意识, 从而显示出其内在矛盾, 在教育实践中引发诸多争执。要深刻理解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教师聘任制内涵, 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政策。教师管理是一种人事管理, 是对教师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它们分别包括对教师的认定、安排和使用, 同时还包括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为加强教师管理, 使教师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国家需要将教师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教师聘任制和资格证书制即为我国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教师管理制度, 是一种教师在获得资格认定的前提下, 学校和教师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以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确认教师职务职责以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教师任用制度。它的实施意味着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人事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人事行政管理关系转变为劳动合同关系, 完成了教师队伍人事关系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化, 应该说这也是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向产业管理模式转化的一项重要决策。[3] 我们可以试图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相关的问题, 使得问题解决方式多元化。
2.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满足教师对成就感和自尊心的渴求
教师职业是高尚和受人尊敬的事业, 教师有很强的自尊心, 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希望自己的奉献在精神方面得到同等的回应。人本主义观点告诉我们, 人人都有追求成功、追求自我实现的愿望。作为特殊职业的教师而言, 他们努力寻求的就是不断努力以得到学生、家长社会、领导的认可和尊重。所以, 我们应该借鉴上述有益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注重做人的工作, 体现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首先要做到目中有人, 关注教师的存在, 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 不断激活教师的生命热情。教师本身的工作热情加上特有的奉献精神、领导们的鼓励打气、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肯定和认同, 以及奖罚公正分明, 将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次, 在培养教师方面, 学校应给教师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校长可以定期举行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会, 促进教师听课, 鼓励教师进修, 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观念。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能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3.注重建立以质量为中心, 促进教师有效发展的评价制度
评价工作的好坏、制度是否适切, 关系到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 最终影响到学习教学质量。我国现在主要依靠学校内由校长、人事干部、教导主任、工会主席以及骨干教师代表组成的考评小组, 对教师进行德、识、能、绩等方面考评。但是各校人员与组织结构不一, 掌握标准不一, 教师评价工作不平衡。并且教师评价过于形式, 只是着眼于当前评价而没有较多的着眼于未来教师的发展。继而应当结合我国实际, 建立一种当前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保证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既能很好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 又能很好地为教师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4.注重发挥激励机制作用, 着力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我国有关部门近年来采取了相关措施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比如提升教师工资, 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改善医疗条件等。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教师队伍也比较稳定。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某些地区或部门依然对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问题认识不足, 一些政策不配套, 落实不到位, 甚至拖欠教师工资现象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以及教育事业的后续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同有关部门共同协作, 密切配合, 切实履行教育法中关于提高教师待遇的各种规定。抓住这一有效而具现实意义的激励策略, 使教育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美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管理一瞥[J].四川教育学学院报, 1995 (1) .
[2]Haslett Board of Education.Contact Management ofTeacher in Haslett[M].1996.
[3]丁笑梅.美国教师管理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 2002 (34) .
[4]周海成, 靳涌韬.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法[J].人民教育, 2007 (9) .
[5]吴文侃, 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350.
3.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管理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教师 心理压力 压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21(2010)05-0043-03
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较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认清压力并有效地管理压力,是摆在每位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压力?
1.压力的含义
压力(stress)又称应激,是由紧张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压力既包括“紧张”也包括“应激”。“紧张”侧重于压力的内部体验;“应激” 侧重于压力的内部反应,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生化基础,伴随一定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和变化。例如,在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时,个体会感到紧张、焦虑,处于一种不安的情绪状态;同时他的机体内部也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变化和反应,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血压升高等,处于一种准备应付紧张情况的“应激”状态。
尽管对压力或应激的理解千差万别,但现在都普遍接受压力是个体的生理、心理反应和刺激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拉扎洛斯(R. Lazarus)的认知交互作用模式是目前最有影响的应激观之一。他在表1【1】中对stress一词的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应激。
2.压力的身心反应
当我们承受心理压力时,身心系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应了解压力反应的机制,从而可以更好地觉察压力所引起的身心变化。心理压力会影响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过程,而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也在影响或改变着心理压力,对心理压力有着“放大”或“缩小”的作用。一般来说,适度的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促进认知过程,提高行为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压力过度则可能引起我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消极反应,产生种种身心失调的现象,会带来焦虑、紧张、不安、沮丧、烦躁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还会带来种种身体上的不适,如头疼、心悸、胃肠不好、肌肉酸痛、失眠等,甚至诱发癌症、心脏病、溃疡等严重的疾病。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造成恶性循环,最后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例如,某个教师带的班在全年级表现较差时,他的心理压力会很大。这种心理压力可能使他产生这样的认知:“我能力不行,别人都比我强。”这种认知会让他产生自卑、无助、抑郁、焦虑等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又影响了生理,产生失眠、疲劳、食欲不振等种种不适。反映在行为上,他就可能工作懒散、交往退缩、试图逃避目前的环境。而所有这些,又会让他更加没有自我控制感,更加不能适应情境,从而“放大”了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他的心理就有可能陷入危机状态。
二、小学教师的压力现状和压力源
1.小学教师的压力现状
我们先来看一些近期的关于小学教师压力的调查结果:
杨宝忠(2009)【2】对天津市688位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37.6%的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43.9%的教师反映压力很大,两者加起来占到被调查教师的81.5%。赵现中等(2009)【3】对河南省驻马店市322位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73% 的教师感到总体职业压力较大或很大,其中76% 的人感到工作负担方面的压力大, 72% 的人感到考核评聘压力大, 71% 的人感到考试评比压力大, 69% 的人感到发展前景上压力大, 46% 的人觉得规章制度方面压力大。
袁锦芳(2009)【4】对河北沧州市181名小学女教师的调查表明,沧州市小学女教师压力属中等水平。陈妍、吴玥函(2009)【5】对北京市和河北省105位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96% 的小学教师感觉自己承受着压力,其中58% 认为压力较大甚至很大。杜道雯等(2008)【6】对湖北潜江市643位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有58%的教师对“工作压力大”表示出了“中度”以上的认同。
从以上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我国的小学教师承受着中等偏大的压力,并表现出如下趋势:主科教师的压力高于副科教师,重点小学教师的压力高于普通小学,中年教师的压力高于其他年龄的教师。
2.小学教师的压力源
压力源是指能够引发内心紧张的刺激性事件。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既有社会的,也有文化的;既有自身的,也有环境的。引起压力的既包括一些重大事件,如亲人去世或遭遇地震,也包括生活中的小事件、小烦恼,如钥匙丢了、家里水管漏水等。小烦恼累积起来对人的心理危害也很大,正如谚语所说:“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梁。”
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小学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可以归为以下六个因素:职业期望、工作负荷、学生因素、考试压力、自我发展需要、家庭因素。其中工作负荷大是最主要的压力源之一。教师的劳动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支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是教师的劳动, 课后调解学生矛盾、处理学生心理问题、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家长沟通等等都是教师的劳动。除了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之外,小学教师还要应付名目繁多的评比、检查、竞赛等活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社会和家长对小学教师越来越高的期望、小学生较难管理的现状、应试教育的评价导向、学校过于量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工资待遇较低、家庭事务繁重等因素,使不少小学教师不堪重负。
三、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
压力管理是指对压力的主动调节和有效应对,使之保持适度的水平,压力太小时需要增加,压力太大时需要减轻。但小学教师更容易感受到的是过度的压力,所以,我们的压力管理策略也主要是从如何应对过度压力的角度来谈。
1.觉察压力的预警信号
要有效地管理压力,首先要觉察到压力的存在。严重的压力反应往往存在着预警信号,觉察这些信号,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压力,辨别压力是否过度,从而及时调整工作和生活模式。压力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7】:
生理信号:头疼的频率和程度不断增加;肌肉紧张,尤其是头部、颈部、肩部和背部的肌肉紧张;皮肤对压力特别敏感,皮肤干燥、有斑点和刺痛都是典型的压力反应征兆;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消化不良或溃疡扩散;心悸和胸部疼痛等。
情绪信号:容易烦躁,喜怒无常;焦虑、消沉和经常性的忧愁;出现疑病的心理倾向;性格发生变化,如爱整洁的人变得邋遢,细心的人变得粗心,个人原有的一些不良性格会进一步趋于严重;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情感的自控力下降,极端性情绪的发生频率增加,经常烦躁不安,歇斯底里;自我评价降低;感觉精力枯竭且缺乏积极性;对人或事产生疏远感。
精神信号: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思维中断的现象增加,经常遗忘正在谈论和思索的事情;优柔寡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差;思维紊乱,分析能力下降;持续地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
2.了解压力的应对方式
在管理压力时,我们要对压力应对方式有充分地了解。应对是指人们为了防止压力对自己的伤害而做出的努力。面临压力,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应对方式是健康、积极的,而有的是不适当的。例如,面临工作任务繁重,有的老师怨天尤人,有的消极怠工,有的牺牲所有的休息时间拼命加班加点,这都是对压力的不适当应对。如果能分析一下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分配时间,或主动寻求帮助,都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
按照个体的积极性来分,可以把应对分为主动认知应对模式、主动行为应对模式和回避型应对模式三种。主动认知模式表现为:从有利方面看待压力;回忆和吸取过去的经验;考虑多种变通方法等。主动行为模式表现为:向专家求教;不等待而采取积极行动;找出应激情境中更多的信息,做有益于事态发展的事情。回避型模式表现为:封闭情感,自我忍受;通过吸烟、喝酒来消除紧张等。研究表明,主动认知模式和主动行为模式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按照应对的指向性来分,可以把应对分为情绪指向的应对和问题指向的应对。情绪指向的应对是指个体试图控制和减弱压力源带来的负性情绪,如愤怒、受挫感和恐惧等,但不去改变压力源本身;问题指向的应对是指通过直接的行动来改变压力源,处理引起压力的事件本身,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动手解决。情绪指向模式对于应付那些不可控的压力源更为有效,而问题指向模式对于应付那些可控制的压力源更为有效。例如,“亲人去世”,这一压力源本身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情绪指向的应对来减轻负性情绪;“很多工作没有完成”,这一压力源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就可以通过问题指向的应对来消除它。
3.寻找和化解压力源
当我们感到有压力时,首先要找到压力源,分析哪些事件或情境给我们带来压力,它们为什么给我们带来压力,哪些压力源是可以控制和化解的,哪些是无法化解的。如果压力源是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就应该采取主动行为模式和问题指向的应对模式,直接针对压力源去解决问题。
一般而言,化解压力源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①认清压力事件的性质;②理性思考及分析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③确认个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④积极寻求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信息,包括如何动用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⑤运用问题解决技巧,拟订解决计划;⑥积极处理问题。如果自己已经尽力,问题仍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则表示问题本身处理的难度过高,有可能需要长期奋战,或长期承受。这时,可以动用其他策略,如改变认知或缓解压力下的各种情绪。
如果有太多的压力源需要解决,还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提高工作效率。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围绕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对重要的任务马上完成,对次要的任务可以先放一放,等时间充裕时再完成;要把精力最充沛、最能产生效益的时间用在重要工作上。
下面是一些管理时间的小建议【8】:①建立固定的日常工作模式;②不要为你不喜欢但重要的事情或者有难度且耗时较多的工作找拖延的借口;③一次只做一件事情;④把事情做得足够好,但要避免完美主义;⑤在办公场所的台历或记事本上,标注当天或预定的工作计划,也可以在电子记事本设置发声装置以便及时提醒;⑥在处理工作时不要同时开着网上通讯工具如QQ、MSN等,如果工作无需电脑,不要开启电脑;⑦利用整块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⑧每项工作都需要限时。
4.改变对压力和压力事件的认知
改变认知是应对压力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当压力源无法化解时,改变认知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感。
首先,要改变对压力的看法。不要把压力看成是完全负面的东西,要认识到压力的积极意义。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当个体试图逃避压力的时候,压力就有可能带给个体更大的危害。有的老师在压力大的时候,总是幻想着如何逃避,例如幻想着换一个轻松的没有压力的工作。其实在现代社会,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压力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还在工作着,就无处可逃。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驾驭压力的积极态度。
其次,要改变对自己抗压能力的看法。事实上,大多数人能够承受的压力都超出自己的想象。认识到这一点,会增强驾驭压力的信心和勇气。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学院曾进行过一项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多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第二个月,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南瓜承受了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进行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结果,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才会瓜皮破裂。研究人员打开南瓜后发现,它已经无法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纤维,试图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以便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八万英尺,最后这个南瓜独自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9】人类同样如此,我们都可以在压力中生存。但当个体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他的行为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就像南瓜的畸形改变一样。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对自己承受压力的能力有信心,另一方面又要寻找一条不危害身心健康的抗压之路。
最后,要改变对压力事件的看法。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比如面对半杯水,有的人说“太好了,还有半杯水”,而有的人却说“真倒霉,只剩半杯水了”。前一种人是善于驾驭压力的人,因为他经常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后一种人是自寻烦恼的人,因为他看问题的角度是消极悲观的。如果能对压力事件赋予积极的意义,我们的压力感就会减轻。“小学教师不良情绪的调节”中所讲的运用情绪ABC理论进行认知转换,同样可以应用到压力管理中来。
5.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从他人那里所能获得的精神支持。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是他人提供的一种资源,有了它,也就意味着知道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尊重、照顾和爱护自己。父母、夫妻、朋友、老师、同事、同学、专业人士等,都是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寻求社会支持是我们应对压力的有效手段。当一个人在遇到心理压力时,他能够从这种社会支持中获得有效的帮助。寻求社会支持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如向别人倾诉、获得他人的安慰和鼓励等;二是寻求工具性的支持,如征求他人的意见、多方信息咨询、与能够提供具体帮助的人商讨等。
6.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有可能成为压力的来源。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作息时间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 营养全面、均衡、适量,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良好习惯,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经常锻炼,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的休闲方式。
上述压力管理策略是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谈的。要从根本上消除小学教师过大的压力,仅让教师自我调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Phillip L. Rice著,胡佩诚等译. 健康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P141
【2】杨宝忠.天津市区小学教师压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09,1(上):27-30
【3】赵现中,马兵,王明辉.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50-551
【4】袁锦芳. 小学女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47-549
【5】陈妍、吴玥函. 小学教师压力及压力源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9,(17):211
【6】杜道雯等.小学教师压力现状调查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0):144-146
【7】【9】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P79-80,111
【8】许思安.教师心理保健[M].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P63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 510631)
4.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办法 篇四
(2012-20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和《关于印发金塔县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为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流动有序、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结合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聘用
1、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及教育教学需要,在编制限额内由教育局提出增人计划,经县编委批准,由教育局、人事局统一组织考试,公开择优聘用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条件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受聘任教人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予以正式聘用,服务期5年。
2、中小学教师实行全员聘用制管理。教师的岗位聘任实行按需设岗、依岗定员、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聘任。学校应依法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对工作态度较差、表现欠佳的,1 要限期改正,否则,依法予以解聘。
二、流动
3、教师的流动要有利于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鼓励教师从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重点学校向薄弱学校,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严格控制教师向城区、县属学校及超编乡镇流动;严格控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4、建立教师交流制度,积极开展教师对口支教和轮岗交流工作,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各种形式开展教师交流工作。凡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教师,原则上要在学区范围内进行交流。提倡、鼓励教师到条件艰苦、师资紧缺的地方任教。城区中小学、农村完职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初中、中心小学和超编学校教师均要分期分批到农村缺编及边远学校支教。有农村任教经历,原则上作为中小学特级教师评选、省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定、县以上优秀教师评选依据之一。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必须要有在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或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5、编制限额内,教师在本乡镇范围内流动的,由中心校提出初步意见,报县教育局批准,每年暑期集中办理。超编学 2 校应通过竞争上岗等方法,将富余人员分流到本乡镇缺编学校。
教师跨乡镇流动,由县教育局根据编制余缺、学科需求情况,统筹考虑,实行有序流动;鼓励教师由超编乡镇、学校向缺编乡镇、学校流动;超编乡镇、学校严禁进人。
县属学校教师在县内流动,编制限额内由县教育局负责办理。每年年终由县教育局统一报人事编制部门备案。进入城区学校的,须经县编委同意。
6、教师借用须经县教育局同意,并办理借用审批手续,明确借用时限。未办理借用审批手续或借用期满未返原岗超过15天的,由原学校按擅自离岗人员上报予以辞退(解聘)。
7、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须经县教育局批准,未经批准的,须办理辞职手续,否则,由原学校按擅自离岗人员上报予以辞退(解聘)。
为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县教育局根据需要可指派专人到民办学校承担教学任务和指导工作。在批准同意的期限内,行政、工资关系保留在原校,工资保存在教育经费核算分中心,由原单位使用。其考核由民办学校出具工作表现,原单位定等次。期满返回原单位工作,恢复原待遇。不按时回原单位工作 3 的需办理辞职手续,否则按旷工论处。
8、辞职人员须提交个人申请、辞职申请表,经学校及中心校同意,报教育局批准后,方可办理辞职手续。与所在单位订有聘用合同的人员,其辞职按聘用合同的规定办理。
三、进修
9、提倡和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有计划地脱产进修。在教师缺编的情况下一般不同意教师脱产进修。未经学校同意擅自外出脱产进修的人员,或进修期满不按时返校连续旷工达15天以上的,上报予以辞退(解聘)。
10、教师参加本专科脱产进修,须工作满3年以上,个人申请,学校、中心学校同意,签订回校工作协议。协议须明确进修时限、待遇、双方责任、权力及义务等。入学后15天内,由学校、中心学校报教育局备案。
教师脱产进修期间,停发绩效工资及相应的津贴补贴。
11、脱产攻读教育类研究生的,必须工作满五年以上。由个人申请,学校、中心学校同意并签订回校工作协议,报县教育局批准后方可报考;经批准同意读研者,行政、工资关系保留在原校。入学之日起停发工资。工资保存在县教育经费核算分中心。学习期满返校工作满三年后分予以返还读研期间 4 的基本工资。变动工作单位的,自变动次月起不予返还。
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在规定的脱产学习一年期满后,须回原校工作。脱产学习期满15天内不返校者,由学校按擅自离岗人员上报予以辞退(解聘);
对脱产攻读非教育类研究生的,自入学之日起停发工资,并由其本人在离校15天内将行政、工资关系转出,或办理辞职手续,否则按程序予以辞退(解聘)。
12、在职教师不予参加普通高校非师范类专业学习,否则按擅自离岗处理。报考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的,须经学校、中心学校同意,并与原工作单位签订回校工作协议,保留关系,工资存放县教育经费核算分中心,学习期满返校后分予以返还。学习期满15天内不返校者予以辞退(解聘)。
四、病、事假
13、加强教师考勤管理,实行上班签到制,禁止教师顶岗代班。
14、教师因病请假,须由本人书面申请。乡镇中小学,3天以内的由所在单位校长审批;4-7天的,由单位班子集体研究决定;8-14天的由中心学校校长审批;15-30天的,由中心学校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县属学校,14天以内由校长审批,15 5 -30天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有重大疾病须请假30天以上的,由所在单位派人陪同到县级以上医院鉴定后,由所在单位及中心学校出具书面报告并附相关医疗资料,报县教育局审批;事假须严格控制;婚、产假由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病假超过半年、事假超过3个月或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的人员,不参加考核。
病、事假必须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否则按旷工论处。病事假期间的生活待遇按省人事厅《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事假期间生活待遇的通知》(皖人发[1997]83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考核
15、县教育局和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及工作业绩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岗位聘任的主要依据。
16、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将教师绩效工资的分配权放给学校,由学校按国家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施办法执行。
17、建立教师奖励制度,每年在教师节期间表彰奖励一批 6 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18、教师有违反从业规定行为的,按《六安市中小学教师违反从业规定行政处分暂行办法(试行)》予以处理。
六、纪律
19、严禁教师擅自离岗。凡旷工连续15天以上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以上的,由所在学校或中心学校上报县教育局按程序予以辞退(解聘)。
20、任何单位和部门未经县教育局同意不得擅自借用中小学教师;擅自到外地外校任教的教师,按旷工论处。
21、学校校长对教师在岗管理负有直接责任。因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散,或是有章不循,有法不依,造成人事管理混乱,教师乱借用、乱调动的,县教育局将对有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对包庇、纵容擅自离岗人员达2人次以上的学校、中心校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2、县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统一管理。各中小学校必须严格遵守本办法,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本校教师的管理工作,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本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职工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 7 行。
三合学区
5.小学教师管理办法 篇五
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依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7号)、省人社厅《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条例》(粤人社发„2010‟89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加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粤教继函„2011‟22号)和《2011-201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中小学教师,是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小学、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及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市、区两级教研部门、科研部门、电教部门、少年宫和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其他事业机构中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在职人员(上述人员以下统称“中小学教师”,上述单位以下统一简称“中小学”)。
第三条 参加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参加继续教育的结果作为中小学教师资格再注册、岗位聘任、验证考核、职称晋升、名优评选等的重要依据和必备条件。第四条 为加强继续教育信息管理,我市中小学教师实行全市统一编排学号、统一学时管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必须真实准确地载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网”),并与“广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统一对接。
第五条 我市中小学教师必须完成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中,公需课不少于3天或18学时,专业课不少于7天或42学时。每天按6学时计算,每学时为45分钟,一天不足6学时的,按实际学时计算。
第六条 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验证以“继续教育网”)登记的继续教育公需课、专业课和其他培训记录为依据,按照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内容及学时要求进行验证。
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周期为我市中小学教师从事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工作的年限,超过5年的以最近5年计。周期验证的要求是: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周期内须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累计总学时要求,其中包括每年对公需课、专业必修课等的要求。
今后,继续教育验证将作为继续教育周期验证的依据。以5年为一个继续教育周期的验证为例,须提供5年内每年验证的结果。
第七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及登记分为三大类:
(一)公需课 公需课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公需课目录中的课程为准。每年我市中小学教师可参加由市教育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指定的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在 “继续教育网”上学习考核合格者,由“继续教育网”自动记录课程学时。参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基地组织的公需课学习,须由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并把学习结果证明(佐证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后,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二)专业课
专业科目指南中规定的必修内容由省教育厅提供。专业科目指南必修以外的学习采用以下方式学习、登记: 1.面授培训:参加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培训机构实施的课程学习或其他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专业培训,通过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并把学习证明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后,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2.远程培训:通过“继续教育网”学习的网络课程,其培训学时由“继续教育网”自动记录。参加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网站组织的网络课程学习,凭获取的成绩单,扫描或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上,经所在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3.专项培训: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施教机构组织的专项培训,其参训学员的学习成绩由施教机构在“继续教育网”上进行登记。
4.校长培训: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校长培训(含校长专项培训),其参训学员的学习成绩由委托实施的校长培训机构在“继续教育网”进行登记。参加国家级、省级组织的校长培训,由学员将参训成绩单或证明扫描(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上,进行培训学时申报,经学校核对原件、初审,所属校长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5.教研培训:由市、区两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教研培训,凭教研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每年登记10学时,由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并把学习证明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6.学历教育:在任职年限内参加各种在职学历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的,每年登记不超过28学时,凭其所读院校的考试合格成绩单,通过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把学习结果证明(佐证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7.企业实践锻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每两年参加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实践两个月,视为完成两年专业课学时,由学校或组织机构出具实践证明,个人将证明扫描或拍照并上传“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学时申报,经单位初审,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培训学时。
8.课题、论文、专著等成果:当年取获得专利、出版专著、完成省级以上专业课题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等,成果的主创人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课28学时,成果的非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科目14学时;完成市级专业课题或在市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等,成果的主创人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课14学时,成果的非主创人员可计算完成当年专业课7学时。个人在“继续教育网”上申报,把学习结果证明(佐证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后,由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学时。
凡作为培训者身份参与培训授课、开讲座、作报告、实践指导、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活动,按实际开展的学时数的双倍计算所获得培训学时,其中在“继续教育网”上推广新技术或学习成果,按浏览人次计算每100人次登记1个学时。由施教机构给予培训者任务证明书,个人将证明书扫描或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学时申报,经单位核对原件、初审同意,所属教师培训机构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审核确认学时。
(三)其他培训
1.校本培训:参加校本培训活动,由学校申报课程、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后,统一在“继续教育网”上为教师申报校本培训学时,再经所属教师培训机构审核确认其他培训学时(每年登记10学时-24学时),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区、县级市制定。市直属学校校本培训的实施由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制定。
2.相关活动: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活动,按实际学习天数每天6学时计算,不足1天按实际学时计算。由施教机构给予参训证明书,学员将证明书扫描或拍照上传至“继续教育网”上,进行申报,经单位审核同意后,所属教师培训机构确认学时。
第八条 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竞争、择优机制。通过开展项目公布、实施方案征集、专家评审,遴选一批符合资质要求的培训机构(基地),委托组织实施。
第九条 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培训绩效管理。
(一)面授培训。我市将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市、区两级专项培训项目,实行网上项目注册,统一在“继续教育网”进行登记,包括:培训机构名称、培训项目介绍、参训学员资料、培训方案及培训总结等。参加专项面授培训的教师,在培训结束后或完成阶段性培训任务后,必须在“继续教育网”填写调查问卷,并作为其获得培训学时或项目培训结业的必需内容。市级重点培训项目将组织专家进行培训绩效评价。
(二)远程培训。参加网络远程培训的教师,需要按照学习流程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填报反馈意见。通过整理分析网络课程的培训满意度,作为已有课程保留或淘汰的重要依据,并为考核在线辅导教师工作情况作参考。
(三)校本培训。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业务管理,认真审核申报课程,加强指导,定期组织工作检查、督促,确保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第十条
各单位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档案管理,做好中小学教师申报学时证明材料的保存工作,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检查。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做好参训学员的培训情况档案管理,培训结束后给参训学员发放培训学时证明,给参加培训的培训者发完成任务证明(包括:记录参训时长、学时等)作为申报材料,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或擅自中断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要及时通报,所在学校和有关单位应督促其改正,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对在继续教育中弄虚作假、骗取成绩的个人和单位,要严肃处理;在试用期内的新教师不参加培训,不得转正上岗。
第十一条 按照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原则,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性培训者队伍。选聘高等院校、教科培单位的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企业的管理者和专业技师,以及中小学名师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 政府财政拨付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或挪用。第十三条 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施教机构要严格按照市物价部门核定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第十四条 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面授课程和网络课程进修,其学费由本人负责25%,任职单位负责75%;参加提高学历层次进修的,凭学业成绩证明或学历(学位)证书和学费发票向任职单位申请报销学费,其学费由本人负责30%,任职单位负责40%,市教育局负责30%。各区、县级市可参照市级的规定,制定本区、县级市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进修的学费报销比例。
参加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境外短期培训,市直属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费由本人负责20%,任职单位负责30%,市教育局负责50%。各区、县级市属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费由市教育局负责20%,其余80%由教师个人、任职单位和区、县级市教育局负责,具体分担比例由各区、县级市教育局确定。
6.教师管理办法 篇六
关于印发《蔡甸区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的
通 知
各中小学校、区直各单位:
现将修订后的《蔡甸区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联系。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日
主题词:教育 教师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 报:市教育局 抄 发:各中小学、区直属单位 武汉市蔡甸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2年8月20日印发
共印170份 抄 送:区政府办公室、区编办、区人事局、区财政局
蔡甸区中小学教师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支数量适当、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和国家、省、市有关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区内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管理的范围及权限
第一条 凡区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以及区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合办学而由区教育事业费支付工资的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以下称教师),均由区教育局管理。中小学校由区教育局授权,负责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管理工作遵循的原则
第二条 坚持满足需求与提高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第三条 坚持开放性与均衡性并重的原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第四条 坚持开放、流动、竞争、有序的原则,正确处理流动与稳定的关系。
第五条 坚持依法治教、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原则。
三、教师任教资格
第六条 教师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第七条 教师应具有《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相应学历、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尚未取得所任学段相应资格要求的教师,必须在3年时间内取得相应任教资格证件,达到所任学段规定资格要求,逾期仍未达到规定资格要求的,应予以调整岗位或待岗。
第八条 中小学原则上不得拔高聘任教师。确因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拔高聘任教师,必须征得区教育局审查同意,经过一定的程序选拔,试用一年期满考核合格后,再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 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实行一年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由学校办理聘用手续,并报区教育局备案。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延长试用期一年。
第十条 不具备中小学相应学历、教师资格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严禁进入教育系统担任教师。
四、教师编制管理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会同区编制主管部门核定全区中小学的编制。中小学人员编制原则上一定3年不变。
第十二条 按照“总量控制、精简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中小学人员编制。中小学必须在核定的编制数内聘用教师,不准超编聘用人员,也不得聘请临时代课教师。特殊情况需使用编外人员,必须报区教育局批准并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第十三条 教师在系统内流动,必须先办理编制转移手续后,再上岗工作。因重大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连续病休1年以上,又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人员,有指定的区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和治疗证明,经区教育局审查同意并报区人事部门审核批准,病休人员,可暂列编外。
五、教师聘任管理
第十四条 中小学教师实行合同聘用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由学校法人代表与教师在平等自愿、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学校与教师的人事关系及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十五条 按照法定程序和聘任合同的约定,学校可以解聘教师、教师也可以向学校辞聘。实行教师告诫制度,对聘任期内不能履行合同的教师先进行告诫,要求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区教育局认定,并报区人事主管部门同意后予以解聘。解聘或辞聘后,学校与教师解除人事关系。
第十六条 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实行教师职务聘任与岗位聘任的统一,并按实际聘任的职务岗位享受相应的待遇。中小学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蔡甸区中小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教师职务结构比例控制试行标准》和《蔡甸区中小学教师职务(岗位)聘任竞争上岗实施办法》执行。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设立“特设岗位”或“单列岗位”聘任。作为干部交流到使用的教师,调入其它学校任职的,可按原聘任教师职务(岗位)直接重新聘任。
六、教师调配与流动
第十七条 教师调入或调出区教育系统,区教育系统内学校之间调动调整等情况,均由区教育局负责办理调配手续。
第十八条 教师调配工作应坚持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教育系统控制编制,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教师队伍稳定的原则,并兼顾解决夫妻分居和家庭特殊困难以及个人其他正当要求。
第十九条 教师调配工作应根据工作需要,鼓励中小学教师坚持教学一线,引导教师顺向流动(指城区流向农村,农村中心学校流向非中心学校,经济发达或交通便利地区流向边远湖区),严格控制教师逆向流动。
第二十条 中小学校在核定的编制数和职务岗位职数内安排教师流动。满编单位要根据“宽出严进”、“先出后进”的原则,对调入人员从严控制。缺编单位本着“优选适用”的原则补充教师。重点学校、教育教学业务部门补充的工作人员,必须符合相应的的学历、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职务和学术称号要求,且教育教学质量或业务水平得到公认,并经过一定的程序选拔。
(重点学校、教育教学业务部门补充教学、教研人员的基本条件: 区一中:须至少有三年及以上高中教学经历,近五年曾获高中段教学优胜奖,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公认;
其他高中学校:须具有本科学历,高中教师资格证,在职教师须至少有两年及以上初中教学经历,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公认;
教研室、教科所: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至少有五年以上教学经历,曾获教学优胜奖,具有区学科带头人或市优秀青年教师学术称号和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资格,教科研水平得到公认。以上人员经过一定的程序选拔,试用一年期满考核合格后,再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凡要求调动工作者,应向学校书面申请,按管理权限逐级上报有关部门审批。教师在申请调动还未批准之前,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对申请调动还未批准之前而擅自离岗人员,由其原工作单位通知本人,责令其回原单位工作,离岗3个月后仍不回原单位的,由区教育局核实后,作自动离职处理。
第二十二条 教师在正式批核准调动之前,确需要在区外学校试用期达3个月以上,不能在原单位坚持正常工作的,可先办理辞职手续,经区教育局批准后,人事关系档案转入人才交流机构中心。
第二十三条 未经区教育局批准,学校自行调出的人员,按擅自离岗论处,擅自离岗时间达3个月的,作自动离职处理。学校自行接收其他学校教师,区教育局一律不予认可,并责令其予以纠正。严禁街乡镇和学校之间自行借用教师。
第二十四条 实行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全区中小学需补充新教师的,报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控制人数、控制学历、控制学科、控制上岗范围的要求,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聘用。
第二十五条 按照招聘要求新补充的教师,必须在原单位工作满5一定年限年后,才能根据工作需要在系统内流动,顺向流动的教师除外。
第二十六条 建立城乡教师支教、轮岗交流制度。每所城镇学校及其它超编学校教师都有到农村或缺编缺科学校支教、轮岗交流的义务和责任。支教、轮岗交流任教和在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作为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和授予骨干教师称号的条件之一。跨乡镇轮岗交流交流任教教师的计划选派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街、乡镇范围内轮岗交流交流任教教师的计划选派由街、乡镇教育干事负责安排,学校根据计划确定交流任教教师并报区教育局备案。交流教师的政治、经济待遇按市、区规定落实。
七、教师请假制度
第二十七条 教师请假类型为:公假、事假、病假、婚假、产假、丧假和探亲假。
(一)公假。公假应持有关部门通知按实际需要确定假期时间,并办理请公假审批手续。
(二)事假。凡确因私事必须占用工作时间由教职工本人处理的,可以请事假。教职工请事假每学期一般不得超过7天,一年累计不得超过15天。超过规定假期期限的,按工作日扣发核减基本工资(每工作日扣发工资按月基本工资除以21.5天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奖励性绩效工资。
(三)病假。凡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需要离岗医疗1天以上者,必须凭指定的医院(急诊除外)诊断、治疗证明,按教职工请假批准仅限,经批准后方可休病假。街、乡镇所属学校教师请病假7天以内的,经学校校长批准; 7天以上,不满30天的,经街、乡镇教育干事批准; 30天以上的,经区教育局领导批准,局人事部门备案。区直学校教师请病假15天以内的,经校长批准; 15天以上,不满30天的,经学校领导集体讨论批准;30天以上的,经区教育局领导批准,局人事部门备案。工作人员长期休病假的工资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婚假。教职工本人结婚的休婚假3天,凡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且均系初婚)增加婚假15天。
(五)产假。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妊娠的女职工可休产假,正常生育的给予产假90天(其中包括产前可休息的15天),难产的可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个增加产假15天,23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增加产假30天;妊娠3个月内流产的产假30天,妊娠3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45天。接受节育手术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假期。
产假在寒暑假期间的产假可顺延。见习期休产假的见习期相应延长。
计划外分娩和妊娠的按省、市计划生育方面的规定处理。
(六)丧假。教职工的父母、配偶、子女、配偶的父母死亡,可在1-3天内酌情给丧假料理丧事(外地途中往返时间除外)。特殊情况确需超正常假期的,按事假办理。
(七)探亲假。凡符合国家关于享受探亲假规定条件的,可享受探亲假待遇,探亲假应安排在寒、暑假期间。第二十八条 在计算假期时,休病假、产假、探亲假时应将假期间的双休日及法定节日包括在内。
第二十九条 请假手续
(一)凡需请假者,应将本人的有关证明,按管理权限上报有关部门审批,经批准并办理好交接手续后,方可休假。因急病或紧急事故,来不及事先请假,应及时委托他人代为履行请假手续,经批准后方为有效。
(二)因病、因事确需延长请假期限,应在原请假期满之前,按规定要求办理续假手续。连续请病假者,应按期交验指定医院诊断、治疗证明,不得一次请病假,长期休息。
第三十条 假期待遇
(一)凡履行请假手续经批准正常休假者,其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病假2个月或一年累计3个月以上者除外)。奖金和绩效工资类等待遇按相关规定执行。
(二)休病假1个月以上者,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6个月以上者,只进行个人总结不确定考核等次;休事假一年内超15天者,当年考核原则上不能评为优秀等次。
(三)休病假期间不得从事其他有经济收入的活动,否则,停止假期间的一切工资福利待遇。
第三十一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按旷工论处。
(一)未办理请假手续,无故不到校者;
(二)本人虽提出请假、续假或委托他人请假、续假,但未得到批准擅自不到校者;
(三)请假期满,不按时到校又不按时续假者。
第三十二条 教师旷工者,按工作日核减扣发工资(每工作日扣发工资按月基本工资除以21.5天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核减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当月各种津补贴、奖金,旷工连续超过10天或1年内累计超过15天的,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个月者,报区教育局批准,作自动离职处理。
第三十三条 教师擅自离岗时间超过1个月的,由学校上报区教育局,区教育局审核后报区财政局停发其工资;超过3个月的,由区教育局按自动离职处理;超过1个月不足3个月返回学校的,教师个人必须向学校写出离岗检讨书和上岗申请,经区教育局同意后,商区财政局同意从返校的下月起恢复其工资关系。
八、教师继续教育
第三十四条 中小学校应鼓励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并保证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期间按规定享受工资、福利等待遇。
第三十五条 中小学教师有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参加继续教育。不按规定时间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当年考核评定为不合格。
第三十六条 教师学历进修以在职、业余为主,力求专业对口,学用一致。脱产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必须由个人申请,本单位推荐,报区教育局批准。脱产进修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后,必须在原单位继续工作满5年后,方可申请调动。
第三十七条 教师报考研究生者,必须在原单位工作年限满三年,由个人申请,学校推荐,经区教育局同意,方可报考研究生。鼓励被高校录为研究生的教师,与原用人单位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带薪进修,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九、教师考核
第三十八条 教师考核分为平时考核、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原则,实行考核工作实绩与考核工作态度相统一的办法,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中小学必须根据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制定可行的考核细则,保证考核工作公正、公平、准确。凡考核定为优秀等次的,其当年师德考核必须为优秀等次。教师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按市、区《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申请复核和申诉。
第三十九条 教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考核等次:
(一)见习期未满的;
(二)脱产学习6个月以上的(组织安排除外);
(三)请病假6个月以上或事假3个月以上的;
(四)师德考核不合格的;
(五)接受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
(六)受纪律处分尚未解除的。
第四十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考核等次应确定为不合格:
1、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0天以上,或全年累计旷工15天以上的;
2、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考核当年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
3、考核当年受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藉处分的;
4、考核当年受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的;
5、职业道德差,服务态度恶劣,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
师德考核不合格的
6、违反《武汉市计划生育条例》有关禁止性规定的;
7、无正当理由经教育拒不参加考核的;
8、上一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当年考核中符合基本合格等次标准的,当年考核可直接确定为不合格;
9、有其他严重问题的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完成工作任务、教师业绩通报连续三年列末位、工作严重失误或造成责任事故的。
第四十一条 教师考核结果应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按国家规定晋升工资和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奖金;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奖金,并予以批评教育,有行政职务的,予以降职,降低岗位薪级工资;无职务可降的,可降岗位薪级工资;专业技术人员可给予低聘或解聘,低聘的同时降低岗位薪级工资。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予以降职、调整岗位、低聘、解聘直至辞退。
十、工资、福利和离退休
第四十二条 教师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教师工资调整及津补贴发放由区教育局配合区人事局、财政局,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执行。教师工资按照“三核一代”(编办核编、人事局核标、财政局核资、银行代发)的体制发放。教师绩效工资在区人事、财政、教育部门核定的总量控制范围内,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占总量的70%)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总量的30%),由学校确定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形式和分配办法自主分配,根据教职工的工作量和实际贡献,在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和提出分配方案,报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审批后发放,发放周期全区统一确定(或教职工按学期发放,书记校长按学发放,其他人员按发放)。在(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中设立农村教师补贴。书记校长的绩效工资水平按与教师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比例控制在1.5:1范围内。
第四十三条 教师的病、伤医疗实行医疗保险制度。教师死亡后的丧葬费、抚恤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等,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教师符合离休、退休、退职条件的,按规定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并享受相应待遇。各单位应配备专兼职干部负责做好离退休教师管理工作。
十一、档案管理
第四十五条 教师的人事档案,统一由区教育局集中管理。教师录(聘)用、转正定级、进修培训、晋职晋级、任命聘任、奖惩、入党入团、考核鉴定、离退休(职)等有关材料,必须及时整理归档,不得遗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抽减、添加、涂改、销毁档案材料,如发现以上情况者,必须严肃处理。
第四十六条 查阅或利用教师人事档案,必须由有关组织出具的介绍信,并指派专人到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办理查阅手续。
第四十七条 凡作自动离职处理的人员,其人事档案由区教育局保留五年,五年期满转人才服务中心或档案局。五年内要求调档者,凭区、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的调档函件,按档案管理权限调取档案。
十二、奖惩与责任
第四十八条 对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勤工俭学、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表彰。奖励表彰按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和省、市、区有关要求办理。
第四十九条 教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区教育局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或对学校管理失当,给教育教工作造成损失的;参与有偿家教、以教谋私等违反师德规范,经教育不改的;
(二)体罚学生,影响恶劣的违反师德规范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四)其它违法违纪行为,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
(二)、(三)、(四)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中小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违反本办法的,对主要负责人予以相应处理:有下列情况之1项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有下列情况之2项的,给予通报批评;有下列情况之3项的,当年考核不定等次;有下列情况之4项及以上的,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情况严重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1、对擅自离岗的教职工隐瞒不报的;
2、对请病假3个月及以上或一年累计4个月及以上或事假30天以上的教职工在考核中评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
3、教职工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或不定等次而发给其绩效工资和奖金的;
4、未经区教育局批准,擅自聘用人员或使用编外人员的;
5、教师在系统内流动,不事先办理有关调动手续的;
6、校际之间自主借用教师的;
7、不按照岗位设置管理办法《蔡甸区中小学教师职务结构比例控制试行标准》对晋升职务、岗位具备中级及以上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实行竞争上岗的;
8、其它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十三、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今后上级如有新规定,则按上级新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中小学其他工作人员和区教育局所属中小学以外其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参照本暂行办法执行。
7.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篇七
一、转变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思想与理念
1. 加强学习, 转变落后的课堂思想与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与训练, 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体育新课标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因此, 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管理中, 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与管理理念。不断变换管理方法和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 使学生不仅能通过体育活动获取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 还能体验到平等、尊重和信任, 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2. 灵活运用新课标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要勇于打破以“权力”为基础的课堂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不断去尝试新课标提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并灵活运用。努力做到:第一, 转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 有意识地多安排学生自主练习和合作练习, 让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下相互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验体育课的乐趣。第二, 多选择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 尽量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自主地参与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三, 多表扬。在课堂上, 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多一些爱心和帮助, 对课堂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二、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提升课堂管理能力
调查显示, 不少中、小学生因为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 课堂上无所事事, 才出现一些课堂问题。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防止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发生不必要的课堂问题, 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 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效能。
1. 备课
备课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 是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 教师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效能呢?首先, 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认真编写教案。其次, 要利用好网络。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发挥好网络的作用, 利用网络中的体育知识和信息, 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和时代感。最后, 还要多参加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把好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吸纳到自己的教学中来,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讲解
讲解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是教师通过简单、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方法。讲解能力强的体育教师, 能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 教学秩序井然;讲解能力差的教师则不得要领, 使学生学习茫然, 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解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形象、直观、简单、易懂。
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解能力:第一, 提高普通话水平。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是提高讲解水平的基础和前提。第二, 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现状可采用不同的讲解形式。如单一或简单的技术动作教学可采用完整讲解法, 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学要采用分段讲解;当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讲清原因, 共性的问题应集中讲解, 而个性问题则采用个别讲解或分散讲解。第三, 讲解时要突出重、难点。讲解时突出重、难点能有效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 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体育技术动作的质量。第四, 讲解时可结合提问进行教学, 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还可培养中小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示范
示范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 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漂亮的示范动作能使学生迅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激发中小学生模仿、学习的愿望;生硬、不协调的示范动作则会使中小学生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 从而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效能。目前, 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专业示范能力在逐渐下降, 那么, 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才能保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示范能力呢?首先, 要经常加强自身的锻炼, 保持一定的体力和身体素质, 使自己拥有充沛的体力和能力来完成运动技术的教学示范。其次, 教师在课前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复习所教的技术动作, 努力把自己的身体状态调整到能够充分示范的状态。第三, 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 选择相应的难度、幅度和速度的示范动作, 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 给学生一个美的印象,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达到有效管理课堂的目的。
4. 口令
众所周知, 由于教学环境和组织形式等原因, 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比其他学科更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会利用口令来指挥学生练习和调动学生, 简明、清晰、准确的口令是教师组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因此, 口令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喊口令时应把握如下几点:第一, 准确、规范。口令必须简明、正确, 准确是口令的首要条件, 同时规范传达口令是让组织教学做到统一、整齐的前提。第二, 清晰、洪亮。口令必须让每个学生明白口令的意图, 切忌含糊不清。第三, 有节奏。教师要有明显的动、预令, 节奏感强, 预令的长短快慢、洪亮程度, 可根据学生人数多少来确定。要突出主要部分, 如“跑步走”突出“跑”字、“向左转”突出“左”转、含有数字的口令突出数字等。第四, 教师喊口令时要注意站位正确。第五, 要精神饱满, 严肃认真, 要发挥口令提示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起到振奋学生课堂精神的效果。
5. 社会体育知识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 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着迅猛变化, 中小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中小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 许多预设之外的提问常常会在课堂上发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 教师如果连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新闻与知识都不能解答, 势必影响到教师的形象, 影响到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给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 作为一名中小学体育教师, 在平时要多关心一些体育时事和重大体育比赛, 特别是学生喜欢的一些体育比赛, 如美国职业篮球赛、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在中小学体育新课标的要求下, 体育教师更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丰富自己的社会体育知识, 满足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需要, 以适应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掌握体育课堂管理方法和技巧, 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出现课堂问题时, 教师必须迅速分析、判断原因, 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和管理, 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管理中, 灵活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
常用的课堂管理方法和技巧有:第一, 正面教育法。当个别学生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时, 教师应正面加以严肃批评, 制止其不良行为, 以免影响正常教学。第二, 幽默法。当学生注意力下降, 课堂气氛沉闷时, 教师可通过讲几句幽默有趣的话来调节气氛, 防止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第三, 暗示法。当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做小动作和交头接耳等时,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暗示动作来提醒和警告学生。如走到学生的身边稍停一会, 用手指放在嘴边, 用眼睛盯着他等。第四, 提问法。当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解时, 教师可通过提问该学生或与他近邻的同学来提醒和警告他。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批评他, 帮助他把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当中来。第五, 停顿法。当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点时, 由于体育实践课是室外课, 学生注意力往往不集中, 思想容易开小差。此时如果直接批评学生, 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 较理想的处理方法是教师突然停止片刻,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这边来, 然后继续上课。第六, 表扬法。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总会不一样, 有的专心上课, 有的会开小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适当地表扬那些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学习的学生, 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使全体学生精力都能集中起来。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 教师还可以应用以下几种课堂管理方法和技巧:首先是游戏法。当活动量较大, 学生出现疲劳, 不专心听讲时, 教师可适当创设一些情境游戏活动,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是议论法。当教师讲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时, 他们往往会自发地进行议论, 如果教师立即制止这种现象, 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推荐代表把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 调动学生的学习与练习积极性。再次是分身法。有时体育课堂出现突发事件, 如前后排学生吵架或打架, 如果教师集中批评学生, 势必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致。教师可采用分身法, 即迅速布置教学任务由小组长带领同学进行练习, 抽身处理课堂问题学生。这种方法既可保障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又能及时处理好突发事件。
四、保持良好的课堂管理环境, 提高管理效能。
建立科学的体育课堂常规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管理效能的前提和保障。
1. 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是学生每堂体育课必须遵守的规则。科学的课堂常规不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迅速制止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不良行为, 还能使学生提前了解和熟悉教师的教学模式, 顺利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因此, 建立科学实用的体育课堂常规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和保障。
中小学体育课大多是实践课, 除了下雨天, 体育课都是在操场上进行。教学活动场地范围大, 外界干扰多, 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体育课的课堂组织教学难度较大。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因此, 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在教学之初, 体育教师就要根据体育实践课的特点, 向学生明确宣布课堂常规。尤其是头几次课, 要狠抓课堂常规, 帮助学生熟悉并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常规不仅可以约束学生课堂问题的出现,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能为体育教师的教学造就一个良好课堂管理平台。在制定课堂常规时, 以下几点必须要注意:上课服从指挥, 排队做到快、静、齐;身上不放尖硬的东西;穿合适的运动鞋、运动服;上课认真听讲, 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 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怕脏、不怕吃苦;有安全意识;有相互帮助和团队精神等等。
2. 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中小学体育课堂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有些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 不是因为不懂课堂纪律和规则, 而是出于一种故意对抗教师扭曲的想法:“既然你对我不好, 那我就给你惹点麻烦。”因此, 教师要保持好与学生的关系, 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效果。那么, 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第一, 要树立正确的爱生观。许多教育实践证明, 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 教师付出的爱越多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如对表现好和进步快的学生要多表扬, 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鼓励;对犯错的学生要有耐心, 要充满热情地去教育他们, 使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第二, 要有宽容心。宽容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连接师生感情。当学生出现课堂问题时不能讽刺、挖苦、体罚, 应该宽容对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 尊重和爱护学生, 这样学生才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第三, 要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必须以诚相见, 决不能对学生说谎话, 欺骗学生, 这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前提。特别是在教较难的体育动作时, 如果学生不信任教师, 练习时就会躲避教师的帮助。相反, 教师平时如果能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课堂学习氛围自然就浓, 再难再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在教师的帮助下也能掌握, 课堂教学与管理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
[2]刘银蕊.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研究.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08 (5) .
8.中小学校长的教师管理方略 篇八
一、用人格的力量去凝聚教师
常言道:“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校长人格的优劣,是决定教师向背的关键因素。作为校长要对教师实施有效的指挥,就必须修炼良好的人格。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有强烈的法纪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言行举止,正派的生活作风,具有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健康的情绪,才能影响和团结周围的教师。
校长为人处世的言行举止都在教师的监控之中,要教师心向于你,校长就得处处心向教师,方能产生向心力。当然,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也是人格魅力不可缺少的。
二、用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
“公正”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公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待遇上的公正。待遇包括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对待教师,政治上要平等,无论是入党提干、评职评先、进修学习,乃至会议上的表扬、批评,都要以无私的政治眼光对待每一位教师。不可任人唯亲,随心所欲。秉承实事求是、按劳分配、公开公正的原则,分配好学校可用于教工福利的财力,是校长管理好教师的重要方略。笔者认为,在利益分配上,校长不要以老大自居,宁可负己,不可负人,方能赢得民心。
二是教师任用上的公正。科学、恰当、公正地任用教师是一门学问,也直接显示校长的管理水平。首先校长要花气力去全面地了解每一位教师;其次要知人善用,不要因偏信和成见而用错人。公正、合理地使用教师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是情感分配上的公正。人是有血有肉的,既要经济上的支持,更要情感上的抚慰。尊重、信任教师。关心、爱护教师,和教师交朋友,是校长的一项基本功。作为校长要以同样的态度、同样的热情、同样的行动对待每一位教师。济贫助困、嘘寒问暖要一视同仁。
三、创造优良的环境吸引教师
优良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每—个教师所向往的。改善环境是校长管理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太差,人心涣散,教师的有序管理就无从谈起。
一所学校,从现在的形势看,—般来说,经费都不是很宽裕。作为学校的指揮者,在考虑教师的个人利益的同时,一定要花气力、花资金,尽力改善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是学校硬件的建设,二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三是学校教学氛围的营造,三者缺一不可。
学校品位的提升,环境的改变,固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只有学校的每一位指挥者都能有所认识,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四、制定科学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师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的教师多则几百人,少则几十人,不制定一套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管理不好的。作为校长,在制订制度前,要有全盘的考虑,全面的了解,广泛征求意见。制订的规章既要科学又要严格。此处所说的科学,就是要符合党的政策,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更要符合本校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所谓严格,就是要行为规范到位。奖罚制度落实,扬抑条款分明。不可统而言之,要没有随意性。
制度的制订是为了规范教师而不是为束缚教师。要在制度允许范围之内,留有让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次要达到规范的目的,不能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只有落实才谈得上规范,才能真正管理好教师。校长与教师间一定要约束与激励并举,服从与协调共存,求同与存异同在,这样才会彼此信任,为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工作。
【小学教师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小学教师值周管理细则06-30
浅谈农村小学校长如何管理教师09-09
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11-17
小学教师教学成绩计算方法及奖励办法08-26
2.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行办法06-24
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发放实施办法11-06
泉州德化县中小学支教教师考核办法08-18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09-04
中心小学教师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06-18
聘任制下的中小学教师管理效能问题探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