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

2024-06-26

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精选8篇)

1.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 篇一

过村中学

召开“关键在于落实”干部教师作风整顿活动

大讨论座谈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教育系统“作风效能提升年”活动推进大会精神,根据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干部教师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的实施方案》(肥教党字[2011]11号)文件的要求,过村中学于2月13日,召开了 “关键在于落实”干部教师作风整顿活动大讨论座谈会。

会上认真领会了本次作风整顿的目的和意义。结合文件精神,校领导、各处室、各教研组负责同志查摆了自己在工作、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当前学校管理及教师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工作不务实,管理不深入,工作只重安排,检查督促不到位,动的脑筋少,下的功夫少,造成工作效果不高。

2、办事拖拉,不雷厉风行,多次工作失误给学校造成损失。

3、管理不坚持原则,怕得罪人,不敢碰硬,对歪风邪气不敢制止,遇问题、遇矛盾绕边走,有意无意助长了不正之风。

4、服务意识淡漠,高高在上,对教师态度僵硬,漠视教师呼声,对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意见建议和困难不闻不问,不主动解决。

5、个别干部不顾大局,各自为政,过分强调分工,处室之间、条线之间缺乏协调合作。

6、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责任意识淡薄。

7、个别教师法纪观念淡漠,大局意识不强。

8、个别教师教风浮躁、工作不落实。

9、个别教师不正之风明显,片面追求名利,以教谋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家表示要迅速行动起来,及时整改,力求作风要明显转变,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迅速解决,工作要取得实际效果。

最后学校支部书记、校长马利民作了总结发言,他希望大家站在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积极投入到干部教师作风整顿活动中去,真抓实改,狠抓落实,着

力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思想作风水平,进一步树立良好形象,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干部作风整顿大讨论,全体同志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端正了工作态度,强化了工作纪律。

(邵运超 刘涛)

2.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 篇二

各种专业角色的定位, 原本旨在为教师摆脱发展的盲目性,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较为明确的方向, 殊不知它反而模糊了教师发展的视野, 将教师陷于失去自我的泥沼。“教师应当如何”“成为怎样的教师”对于身处不同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而言, 其认识必然是不同的。然而当前一系列专业角色的定位, 每一种都有具体的要求, 并且被诠释得非常详尽, 这为教师发展设置了一套不容置疑的标准, 告知教师应该“做什么”、应当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 并设置了一系列相应的“达标细则”来考核教师, 仿佛达到了这些条条框框的要求便成了“专家型教师”和“智慧型教师”之类, 便能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要求, 达不到这些标准便是教育改革中“拖后腿者”、不配合阻碍改革的“罪魁祸首”。

正如克兰丁宁提出“许多课程改革方案以教师观点而言都是控制性”的相同, 各种所谓的“教师专业角色”的内涵, 通常都是由学术界或教育行政体系界定的, 教师仅仅是“被要求”符合一套既定的专业标准而已。而这些角色的设定通常源自于社会的期待, 诉求学校和教育实现某些功能, 把教师作为一类人、一个群体与其他群体加以区别。当教师致力于向这些专业角色转化时, 需要不断检视自己是否符合所谓规范的内涵, 致力于达到其既定的专业标准, 却忽略了对自己身为教师的价值和行动方向的关心, 逐渐变成一个自己“原本不是”的人。这些被虚构出来的角色造成的人为的、刻板的意象, 要求教师努力将自己嵌入一个他人既定的“模板”中, 教师个人的声音被压制, 界定情境的权力被剥夺, 真实的自我被逐渐掩盖, 从而迷失了自我。

当然, 这并不是说教师不该顺应教育的变化而改进发展, 只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应该被视为完成“角色”的转变。因为角色总是被赋予期待的规范要求, 而这些外在的要求未必能获得教师本身的认同, 其权威性却容易使教师失去对自身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专业身份的认同是决定一个人做些什么的最基本的因素, 外在的要求是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因而要寻求教师的发展、教育的变革, 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而不是越俎代庖地为其设定发展标准。

3.教师成长核心在于内心成长 篇三

一、内心认同——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

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的一个热词。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教师成长的“源头”和“动力”。究其源头教师成长应当包括“精神成长”和“专业成长”两方面,而且,教师的“精神成长”比“专业成长”更重要。但是今天,一说到“专业成长”,往往是指能不能做课件,会不会说课,或者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参加过什么级别的科研课题,这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所谓专业成长,就是这样几个硬杠杠。很容易产生“技术第一”的倾向,很容易把教师变成教书的工具。只重视单纯的硬件改善和技术提升,忽视了心灵归宿和价值取向,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成长。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整。”这是美国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里的观点,笔者极为赞同,这也是在实践中检验过的道理,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内心认同是源头。

(一)悦纳自我

教师成长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愿意”和“认同”上。如果我们自愿选择这个职业,我们的认同感就强烈,有了这种认同,才不会产生“这山望到那山高”和怀才不遇的感觉。有了这种认同,就会在遇到困难时,迎刃而上。有了这种认同,就会坚守教育净土,体悟教育的幸福。

(二)认同现实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时空里,肯定会受具体时空的限制。在我们目前的时间里,再落后相对于过去,也是进步,再进步相对于未来,可能也是落后。教育是理想的事业,而理想是一定超越于现实,走在现实的前面。作为教师,一方面,我们要努力从自己开始,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尽量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和局限,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承担。教育不是万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不能完全改变社会,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包打天下,而我们能做的是让自己与事业更“匹配”,与学生更“般配”。

(三)享受教育

有认同感才会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才能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能有幸福感,有幸福感才能有归宿感。朱永新老师《享受与幸福》自序里的一首诗这样表述:

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就会激情迸射/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而你,也就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你会把每一个挫折看成是考验/你会把每一种困难看成是磨难/你时时刻刻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你会把每一堂课精彩地演绎/你会把每一句话精心地锻造/你会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

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钱理群教授曾经说:“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成为青少年学生回忆中美好而神圣的瞬间。”如果学生很多年后回忆起和我们在一起时的学习生活,能够在心里感觉到温馨、幸福、感激,哪怕只是“瞬间”,也是“美好而神圣”的,这种幸福是教师独有的幸福,这种守望是教育者独有的守望。

二、自我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特别喜欢杨澜在北大演讲时说的一段话: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现代社会变得多元化,对于什么是成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因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更多的是周围的人评价和判断。正如古人所说: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再者,成功有很多因素,机遇,外界的环境等等的影响,很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一种简单的复制,而成长是我们自己可以把握的,如果说有“捷径”的话:我一直坚持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就是“行思读写”,希望这四字口诀成为教师成长的秘籍。

(一)行——成为思考的行动者

教师首先是“行动者”。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话、跟家长交流,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的行动。美国教育学者卡尔·罗杰斯曾说: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成为一个积极的建设者,“哪怕生存的环境再逼仄,哪怕现实的土壤再板结,也总有空间让我们可以见缝插针”。只要愿意,我们至少可以让自己的教室变得更加美好,至少可以为班上的学生创造一个“局部的春天”。看看《56号教室里的奇迹》里的雷夫老师在56号教室里创造的“奇迹”,我们就该有动力、有能力、有激情为学生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去创造我们教室里的“奇迹”。

(二)思——成为实践的思考者

波斯纳有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著名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谓“经验”,就是经历和体验,所谓“反思”,就是回头去看你所经历和体验的,思考曾经走过的路,更容易让我们找到和校正前进的方向。停下来反思,看起来好像浪费时间,会让我们更累,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往前走。就像我们的拳头,要先收回来再打出去,才会更有力量。当然,事前的“预思”、事中的“正思”也是重要的。教师是行动者,但前提应该是“思考者”。只有建立在思考基础上的行动,才可能真正有效,只有用思考指引的行动,才可能更加正确。因为如果观念不对,方向不对,前进得越快,离目标越远。

(三)读——成为主动的阅读者

读书是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书人必须是读书人,可是现状是教师被许多杂事缠身,读书竟成了奢望,抱怨归抱怨,书还是要读的,读书的理由有千万种,最喜欢余秋雨的这句: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市教育局组织了读书活动,推荐了必读书目,下发了《教师发展手册》,在这些必读书目中选自己最需要提升的领域,选一本精读,精度需要大段时间,可选在假期了完成。而《教师发展手册》则可以用见缝插针法,就是我们在忙碌之余,每天挤出二十分钟或一节课,读两篇小短文,当然其他非大部头书籍也可以这样见缝插针的去读。时间真像海绵里的水,你若想挤总会有的。

(四)写——成为勤劳的写作者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那用什么来记录曾经拥有的岁月和时光?用文字记录时光,因为文字会比我们的记忆更耐久,比我们的生命存留得更悠远。写作其实就是表达,表达就能改变。写作是对内心的清洗和过滤,是对自己的净化和提升。

教育写作可以改变生命状态。坚持写作的人,心灵会越来越沉静,面容会越来越皎好。

教育写作可以改变教育行为。写作是思考的真正开始,长期的专业写作,会不断校准我们的教育方向,不断修正我们的教育行为,让我们成为更好的教师。

教育写作可以改变他人对教育的感受。当然,前提是通过写作,表达出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我们的理解,会影响他人对教育的理解,我们的思考,会改变他人的教育行为。

教育写作甚至可以改变中国教育的面貌。每个教师都是中国教育的一分子。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变得更美好一些,中国教育的面貌,也就会更美好一些。所以,教师要教书,要读书,更要“写书”,哪怕读者只有小众群体。时光悠远,成长无边,握住手中的笔,舞动起手中的鼠标,抓住写作这一捷径,去征服成长这座高峰。

综上所述,专业成长道路很多,重在坚持,贵在自觉,做一个安心的教师,以一颗柔情舒展的心,一双努力跋涉的脚,一份漫浪至纯的情怀,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做一个深邃的教育者,用灵魂来行走,用思想来导航,勤于读书,坚持写作,让心灵诗意地栖居在教育这片我们坚守的大地上。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教育局 江苏宿迁市马陵中学)

4.关键事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篇四

一、成功型事件:成功、信心、成长

成功型事件使幼儿教师获得专业认同感,增强其专业信心。居里夫人有句名言: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而个体的自信心决不是在封闭着的自我意识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是在与周围的人们交往中,注意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想像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以此作为素材,并把它作为一个客观标准内化到自己的心理,从而形成自我形象。换句话说,个体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周围人评价的影响。领导的评价、认可对于教师的信心及成长来说尤为重要。对幼儿教师来说,这意味着教师在组织中的地位高低、自己获得发展机会的多寡。教师成功的事件可以给领导留下好的印象,使教师得到领导认可和赏识,从而增强自信心,为以后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奠基石”。比如,一位教师谈到:“我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开了一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那时候,有一位老教师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抠得非常细,细到每一句话,从那以后我的发展还是很顺利的,因为第一次给领导留下好印象真的很重要!”还有一位教师说到:“(第一次公开课)我上得非常成功,可以说是一炮打响,之后有什么公开课的机会园长都首先考虑我。”

成功型事件使幼儿教师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职业满足感。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教学中的成就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二是幼儿的成长与进步。尤其是后者更能带给教师职业满足感。有位教师谈到:“大班毕业的时候,园长让我搞一个活动,我的主题是健康、快乐、自信、成功,我的理念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这个活动的主角。活动搞得很成功。很多家长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自信这样快乐地出现在这么多人的面前,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孩子也那么能干。由此我也体验到了我工作的价值。”教师透过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回报,感受到了自己付出的价值所在。

成功型事件使幼儿教师发现自己的潜力。个体潜力对于成长的作用如同一种内驱力。“一旦满足它,人就会发展良好”。美国学者奥托也认为,如果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在功能,你的一生都会充满令人激动的探险。而生活中或者工作中一些成功的事件往往会触动你去发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潜能,而这些潜能也许是过去从来未被发现的。比如,一位教师第一次发表了论文,她感到这件事增强了她科研的信心。这位教师通过论文发表这个关键事件发现了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潜力,也增强了其对于本职工作的兴趣。成功型事件使幼儿教师增强自我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能力的信念。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积极、有效地影响儿童,促进儿童的发展,更能激发自己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班杜拉认为,个人的成败经验是自我效能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来说,多次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有位幼儿教师的公开课多次获得成功,那么这类成功的事件就会使这位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在活动中或是在课堂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多次在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的教师就更相信自己有能力进行科研工作。

二、挫折型事件:挫折、反思、成长

挫折型事件促使教师反思,进而改变其教学态度。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1989)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而挫折型事件可以引发幼儿教师对其教育行为、态度进行自我反思。一位教师谈到:“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开公开课,我们都是开的音乐欣赏,我记得我开的是《惊愕交响曲》,我同事开的是《狮王进行曲》,开课之前我只花了二点点时间和精力,但是我的同事把她的那首曲子听了20遍,所以后来开课的效果她就比我好很多。后来我就开始反思我自己做事的态度,觉得我应该用一种认真的态度来做这些事。”由此可以看出,关键事件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并改变其教育态度。挫折事件揭示幼儿教师隐性教育观念,改变其教育行为。教师的隐性教育观念“是个体的教育知识背景或教育知识图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解释教育现象,规范自己的教育实践,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内隐的解释陛框架。田教师的隐性观念虽然难以意识,但它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一位教师就谈论到她的一件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有一次,有两个孩子发生纠纷,我批评了那个我印象中攻击性行为比较多的小朋友,他当时看上去很委屈,但是什么也没有辩解。第二天,他的妈妈跟我交流了这件事。我经过调查,发现是另一个孩子先动的手,而这个孩子只是还击。我知道自己错怪了那个孩子之后,就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向那个孩子道歉并请他原谅。这件事使我认识到了作为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印象处理问题。”在这件事情之前,这位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倾向,并且习惯性地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和原有经验来处理问题。而这件事的`发生触动了教师内心深处的教育观念,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隐性教育观并改变自身的教育行为。

三、启发型事件:启发、更新、成长

启发型事件能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启发型事件是指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方法有所启示的关键事件。它可以是教师参加的一次培训、听的一次讲座、看的一本书、观摩同事的一节课以及与专家进行的一次研讨等等。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是教师终生教育的过程。它包括专业准备阶段和实际任教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并非通过职前的教师教育一次性形成的和固定不变的。如果一直固步自封,不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这种教师就不可能成长。而参加培训、看专业书籍和杂志、观摩同事组织的教育活动等都是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工作期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主要是通过看专业书籍和参加专业培训班得来的。启发型事件能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教育的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儿童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新世纪要求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教师对儿童学习的支持体现在鼓励儿童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骨干教师谈到她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去上海学习,我记得是一些德国的老师进行现场音乐教学展示,讲的是音乐教学法,教学方式灵活,而且很有创意,能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我受益很多,那一直激励着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与创新,努力促进儿童独立思考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四、感人型事件:感人、体验、成长

感人型事件使幼儿教师满足了爱的需要。一位教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季的中午,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在桌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小朋友们在议论:‘你们别吵了,别把老师吵醒了。’‘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教师作为普通的人同样有爱的需要。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来源。这种“爱”是一种力量,是―种激发教师活力的力量。这种“爱”坚定了教师从事本专业的信念,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动力。

5.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到位 篇五

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到位,执行力不行管理就等于为零!

执行力不到位,强调客观困难等问题,重抓执行力、关注细节才是营销营销创新的最佳举措,暂总结为“十个等于零”,

一、有工作没努力等于零

对于每位营销人来说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金融危机下营销人更应该珍惜当前的机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才会笑到最后,有了工作如果不加以珍惜,金饭碗也会变成泥饭碗。

二、有能力没表现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晓自己的长处并通过实践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他人认同,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自认为是匹千里马,请先日行千里路,在展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伯乐也会出现。千万记住:潜在优势只有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优势,否则就会变成包袱。

三、有计划没行动等于零

计划只是执行的前提,而行动才是执行的真谛,如果计划不能通过行动去实践与总结,任何完美的计划都只能是一个永不能实现的童话。所以说,营销创新的关键不是制定多么完美的.方案,而是即刻行动。

四、有机会没争取等于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份薪水,工作中,市场上涌现的种种机会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良机,争取机会、把握机会只需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五、有布置没监督等于零

工作要有布置、有落实、还要有监督,他们不能代替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总结、才可能从监督总结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可能在最后把工作开展得更好。

六、有进步没持续等于零

每个人都积极谋求进步,团队才能进步,持续的进步将是团队不断成长,“无功就是过,功小也是过”,如果进步没有持续、或有一点小进步就原地不动,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末位淘汰。

七、有发现没处理等于零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任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小小的疏忽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

所以,除了完美的计划、细节的把握及时地实施外,还需要对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处理、弥补,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八、有操作不灵活等于零

营销重在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忌生搬硬套,经验主义,任何流程操作、操作,面对灵活易变的市场,才可能无差异致胜。

九、有价值没利用等于零

营销人必须是一个会算账的好管理者: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是价值,甚至公司价值也是价值,只有合理利用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件物品没一分钱的价值、甚至从无价值中挖出价值来,才算是合格的营销人员。

十、有销量没利润等于零

如果说销量是衡量业务人员业绩的标杆,那么利润就是标杆上的标尺,仅仅完成销量任务是不够的,只有实现利润基础上的销量才能算真正的销量,只有既能完成利润又能保证销量的营销人员才能算优秀的营销人员。

6.学习关键在于落实的心得体会 篇六

学习关键在于落实的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学习,品味书中其中的哲理,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我深深地感觉到,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我们每一名干部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具体到我们教育系统来说,就是要充分履行职责,把抓落实与当前教育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牢固树立“落实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落实就是实干,落实就是水平”的工作理念,真抓实干,抓出成效。

当一个想法产生的时候,它只能算作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而只有我们用行动来把它转化为现实的时候,才真正赋予了它生命。拿破仑曾经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法国前总理若斯潘称自己的执政原则是:我说我做过的,我做我说过的。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这句话对落实做了精辟的概括。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才会实现它的价值,否则,也只能是一个空想。工作成败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抓落实。

工作也是这样,无论目标定的好,计划的再好,没有落实,都只能是空想。

抓落实,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抓落实,是把决策变为人们的实践行动。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抓落实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始终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也才能使各项落实工作保持不竭的动力。抓落实,就是紧密结合工作付诸实施。

抓落实,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才能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我们在各项工作包括抓落实工作中,不要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

目前,许多单位研究人的比研究事的多,作报告的比调查的多;指挥的比指导的多,批评的比关心的多,指手画脚的比实际干事的多,要求人的比严律己的多。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信奉“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推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今年王厅长在一次讲话中也对厅系统存在的八种现象做了深刻剖析:“一曰理想淡漠,得过且过。二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三曰不思进取,学业无进。四曰小权在握,乱发号令。五曰不懂政策,恣意行事。六曰推诿扯皮,逃避责任。七曰办事拖沓,萎靡不振。八曰追名逐利,乐于评说。”并强调:“凡此种种,是可忍孰不可忍。要克服以上种种----------------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弊病,必须扶正祛邪,对症下药,下猛药,这剂最好的猛药就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倡导人人争做有思想的实干家。”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落实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执行力。要真正落实,必须要做到对工作怀有满腔的热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天;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注意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满足需要的复合型多面手技术人才;踏实肯干,养成尽职尽责的做事风格,对工作高度负责,精益求精,抓好各项工作。

7.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 篇七

教师职场生涯虽只有短暂而又不失漫长的13年,但也目睹或演绎着教师这个职业或事业的精神世界———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精神疲惫状况甚为严重。如,有的教师依旧热衷于应试“老办法”主抓升学率,课改环境下如何教书育人茫然;晋升为“中高级职称”,就迫不及待的“退居二线”到“后勤教辅”,更有甚者“内退”了之;少数“能力教师”“师优而仕”远离课堂,教师追逐名利也成“时尚”;“草根教师”又只能疲于“应付”各类“教育检查”,无心“静心”“创新”教学,即使“甘于平淡、耐得寂寞”也缺少“教育激情”……所有这些不是危言耸听,只是表明教师缺失精神成长的“内动力”。“教育之计在教师”,从学校发展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谈不上学校有长远发展。因此,引领好教师的精神成长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是打开教师精神成长的“钥匙”

细数教师的各种疲倦状况,笔者认为,与学校管理相对滞后有关。很多学校的管理理念不放眼长远发展,只顾眼前利益,追“称号”拿“牌子”,忽视了教育持续发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如,教师职评应该是教师专业完善、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当下职评只是教师加薪的“跳板”,远离了职评的专业发展初衷,不仅如此,教师为职评“买论文制证书”已成为“习惯”。学校方面只重视职评前的引领,只重视职评的结果,而职评后的考核跟进和聘后管理几乎为零。更有甚者, 有些学校明文规定,45岁以上教师可以不参加各类教研活动,35岁以上教师不上公开课,不参加各类赛课活动,甚至不参加教学常规检查……表面上尊重了“老教师”的“老资格”,其实却完全“剥夺”了他们的“成长空间”。管理理念是把“双刃剑”,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能助推学校科学发展,滞后的管理理念能制约教师的精神成长。因此,教育管理者应该理性思考,拥有、调整、规划并运用好这把“教师精神成长的钥匙”。

二、“和谐平等的工作氛围”是引领教师精神成长的“关键”

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不仅需要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更需要调动教师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管理者要有“慧眼识英雄”的才略,寻找适合每一位教师个性发展的道路,创设适合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平台,挖掘每一位教师智慧潜能,这些工作实效的“关键”是建设“和谐平等的工作氛围”。如,“教师评优”工作,在一些学校一直是棘手问题,其实“教师评优”是发现“名师”、培养“骨干”、提升“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学校的“评优”都是唯“资格”“证书”“称号”是条件,教师戏称为“滚雪球”,其实就是谁的“证多”,谁就是“优秀”“楷模”,这种状况就让年轻的教师“望而却步”。如果按学校某学科教师10人,每两年举办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并且只要参加就取得“优质课证书”计算,20年后每个人才能取得“证书”,才有“资格”参与“评优”,这对于“年轻教师”显然是不公平的,势必造成教师的精神压力,造成教师群体间的“不和谐竞争”。这就需要管理者均衡“评优条件”“均衡”不代表“平均”,只是能创设相对公平、和谐、平等的氛围,权衡不同年龄段教师的“长处”,老教师的“精力”、年轻教师的“精力”、甚至是“发展的智慧”制定和谐公正的“长远规划”,避免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

三、“丰富多元的展示舞台”是引领教师精神成长的“载体”

黑格尔有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这让笔者想到了有关教师成长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是将教师成长矮化为简单的技术培训,导致教师培训只“关心脚下”,虽然不能说这样做没有成效,但是总让人感到教师总是处于被动发展之中,欠缺内在的发展动力;一是始终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坚持激发教师成长的潜能,帮助教师在脚踏实地探索的过程中坚持“仰望星空”,促使教师不断从现实进步中主动汲取未来的力量。如,有的学校认为“阅读”能使教师的精神畅游于古今中外,能使教师的胸怀开阔、境界提升、理想高远。因此,“一刀切”“齐步走”刚性要求教师“阅读”“摘录”,使得不少不喜欢阅读的教师“疲于应付”、对学校的这种做法产生“厌恶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其实,我们“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我们不一定是“阅读者”,我们也可以是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一个有故事的教育人,一个孩子精神成长的关怀者。因此,学校应以丰富多元的展示舞台为载体,以教师体验到真正的职业幸福感为最终目标,才能做到真正引领教师精神成长。

8.善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篇八

关键词:误区;善于反思;教师专业成长;关键

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最好的证据。作为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教学是无止境的,才會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会成为一名研究型、反思型教师。

一、对写反思存在的一些误区

杜威曾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这正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与寻找问题,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这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境界,历练教学艺术,形成教学特色。实施新课程后,写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不少地方考核教师的一项内容,然而从教学反思的现状看,还存在一些误区:

1.流于形式,应付检查

为了便于检查与管理,不少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都统一印制了备课本。在这些备课本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教后记”或“教学反思”等栏目。由于宣传不到位,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撰写教学反思的真正目的,于是就出现了“八股”格式的教学反思: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这样的教学反思,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

2.强调不足,忽视成功之处

部分学校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对反思缺乏正确的认识,要求教师多找自己的不足,而对同样重要的可取之处、成功体验采取弱化处理。结果是教师把反思当成了“挑刺”,当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批判”。长此以往,教师缺少成功的体验,难免不对反思另眼相待了。

二、进行反思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把教学反思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反思的方法与技巧,也就是说要善于反思。

1.从写学习新课标反思入手,循序渐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思作为一新鲜事物,没有多少可供直接参考使用的经验。可以先从学习新课程理念入手,来完成教学反思的“开门红”。具体做法为:可以先让教师根据视频或文本资料自学,然后组织各年级组进行讨论,最后让每位教师针对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相信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体验”,以后写起反思来就容易多了。比如,我们可以从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入手,可以写“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可以写“三维目标整体设计”方面的,可以写“尊重个体差异”方面的,可以写“探究教学”方面的,可以写“发展性评价”方面的,还可以写“开发课程资源”方面的等等。

2.写好教后记,既谈不足,又找可取之处

教后记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对初中英语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应及时写好教后记,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说来,初中英语教后记可以记录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教学过程中的“败笔”、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对某些问题独到的见解、记录教学中的偶发灵感、记录教案的修正等。

3.接受名师的指导,写好反思,提高水平

名师引路,助推成长。接受名师的指导,写好反思,提高水平,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请看,以下就是笔者在名师指导下所归纳的记忆单词的小窍门:

(1)联想记忆

“宽广”一词,可用b与road组成,联想为big road,即“宽广”——broad;可以把“ight”这几个字母当成一个来记,常见的单词有light,right,fight,night,might,sight等。

(2)卡片记忆

用小卡片或纸张记下要记的单词,另一面写上该词的中文意思,随身带着,只要有时间就方便地拿出来记,看着中文想英文,看着英文想中文。

(3)学以致用

如学完了基数词,每次上下楼梯用英语数一数;每次去商场购物,看到已学过的东西就用英语说出,如果说不出来,回来赶快复习。

三、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

目前,反思在基础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写教学反思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1.要及时动笔

及时动笔有利于培养教师“我手写我心”的一种感觉,而且效果比较显著。同时刚上过的课的成败得失印象深刻、体会真切,这些瞬间的感受常常稍纵即逝,可以把觉得非写不可的事先记下来,把理论分析留待以后从容进行。

2.要长期坚持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英语是基础学科,后进生的数量比较多,我们更应该重视教学反思,抛除功利思想,长期坚持,真正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英语教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反思,要善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们的专业化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就能够不断挖掘出有价值的资源,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善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李长吉,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实验中学)

上一篇:投资顾问合作协议下一篇: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