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2024-08-31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16篇)

1.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超声科质量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l、科室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小组,组长为科主任,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2、根据医院有关要求及科室医疗工作实际,制定科室相关的质量管理措施,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3、质量管理小组按照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落实科室质量控制工作,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4、科室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安全工作会议,总结上个月工作完成情况,找出不足,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交流研究科室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不断改进。

5、科室质量管理重点包括:超声诊断质量控制执行情况的考核,临床患者满意度的管理,报告完成是否及时,报告单的书写质量,以及设备管理使用情况等。

6、质量检查结果与科室考核密切结合,做到有纠正措施,体现持续改进。

2.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输血是临床上救治患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2012年卫生部以部长令的方式下发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输血科必须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 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输血无小事, 我国在输血领域的矛盾日益突显, 大医院的“血荒”和基层医院的“血液过期报废”, 全国各级医院不断增加的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使输血界倍受各方观注, 因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临床输血, 保证输血安全迫在眉睫。

ISO 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准则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说明》和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输血科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此定义中的“质量”, 包括管理和技术能力两方面的内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安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医院的重视是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成功运行的关键

医院法人代表是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整个输血过程的管理必须在院长为首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运行, 临床输血是临床医师、护士和输血科技术人员三方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 涉及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 涉及的环节较多, 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均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据统计, 临床输血出现的差错和事故70%是人为因素所致, 与疏于管理密切相关[1]。院领导对输血科工作重视与否决定输血科的发展进程, 欢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 提高医院对输血工作的认识, 输血科负责人也有责任经常与院领导沟通, 让院领导对输血工作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 大力支持输血科工作, 按照输血科执业标准加大对输血科的投入, 协调各部门配合输血科工作, 建立输血绿色通道, 推动医院的输血事业发展, 否则没有医院的支持与协调, 输血科作为独立因素, 无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更无法保证输血安全。

2 输血科内涵建设

2.1 资源管理

2.1.1 资源提供

输血科负责人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要的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 , 向院长和总务后勤、人事部门提出申报, 资源配置必须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准入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源是贯彻落实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输血科的实验室建筑与设施应符合ISO 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准则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05: 2006《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要求, 具有与输血科开展的输血服务相适应的工作场所, 总的原则是流程合理、采光明亮、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单独设置生活区和工作区, 且符合卫生学要求, 便于取血。

输血科按要求配置数量适当的仪器设备, 其性能满足临床输血相关检查等工作的需要;由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 负责仪器的确认、维护和校准并做好各项记录, 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并且其性能符合预期使用要求;输血科的计量器具要定期检定, 有明显的定期检定合格标识。

2.1.2 人员培训

①输血科质量负责人的培训, 输血科质量负责人是质量管理者, 不仅要技术过硬而且要有很强的协调管理能力, 要深刻解读《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掌握行业标准, 抓住关键, 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负责人可以选择参加《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班》, 将学习的内容形成材料培训本科室成员及相关人员。②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培训,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全员参与, 每个人都要清晰地知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自己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因素, 不仅要提高实验技术, 而且要有临床输血相关知识, 提高沟通、交流、服务于临床的能力, 明确自己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③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培训, 输血科医生或有资质的输血科工作人员可以对全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也可以请专家现场授课或远程教育, 更新医生陈旧的输血理念, 向医生和护士讲解输血新技术应用于临床。

2.1.3 信息化管理

日常工作繁琐和管理混乱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2], 输血科的LIS系统和医院的HIS系统无缝连接使血液从入库到输血疗效评估整个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 可将输血科的各项记录、表单、临床医生的输血申请规范化管理, 而且输血科工作人员、临床医生和护士可以实时从相关科室获取信息,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如能和当地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再无缝连接, 将可以实现从组织献血员到医院输血疗效评估的整个工作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血液预警机制能将输血风险控制最低, 这也是我们全体输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

2.1.4 安全与卫生管理

输血科的建筑设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并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相适应。加强对输血科工作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定期进行体检, 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2.2 做好室内质量控制积极参加室间质评

由于国内输血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 近几年才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化室内质控品出现。在此之前除了一些有条件的大医院能自制室内质控品外, 绝大多数医院室内质控是空白, 只要求做试剂质控, 虽然国外有质控品, 但价格昂贵让很多医院望而怯步。很多医院因为输血科经济效益差不愿意投资输血科的建设, 虽然不断有法律法规出台强制要求做室内质控, 但仍然有很多医院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给输血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为了确保输血安全, 各输血科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积极主动地和领导沟通, 不能满足于只做试剂质控, 输血科不仅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 而且要积极参加室间质评, 室内质量控制用于监测输血检测系统的精密度, 必须常规化每天操作, 室间质评用于验证参评实验室的准确度, 这两项工作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环节。

2.3 流程优化

输血科的工作要流程优化[3], 流程优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可发现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方面面, 将繁琐的工作流程从简, 强化员工的优化意识, 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3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3.1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准备

3.1.1 首先要建立输血科的组织机构, 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 各组织间协作机制。输血科质量负责人要和科室全体员工进行交流, 统一认识, 落实责任, 群策群力, 发挥全体员工的能动性;依托现有条件, 客观分析, 制定工作计划, 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方案,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3.1.2 确定临床输血相关过程、输血关键控制点, 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序。

3.2 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编写

坚持“写我之所做, 做我之所写”的原则编写文件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程类文件、记录和表单四个层次。第一层文件:质量手册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描述 (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 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总纲领;第二层文件:程序文件是指导相关活动或过程管理所规定途径的文件, 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指导性文件;第三层文件:规程类文件是输血科所需过程的实施和控制的具体的操作性文件;第四层文件:表单和记录可以证实输血科的工作质量符合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质量手册必须由质量负责人编写, 上报主管院长批准, 另外三部分可由相关负责人编写, 但最终由质量负责人统一审核发放。

4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4.1 对输血科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 每位员工都要按照文件的要求去做, 使输血科的管理工作真正地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4.2 监控和持续改进

4.2.1 培训内审员, 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内审。

4.2.2 质量负责人按计划进行管理评审。

4.2.3 在内审和管理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和不符合项, 应及时地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2.4 经过输血科管理层讨论及时地将纠正措施写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运行, 涉及质量手册内容报主管院长批准。

参考文献

[1]田兆嵩, 何子毅, 刘仁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

[2]李桂萍, 邢矩斓, 张晓玲.医院血库管理质量控制.河北医药, 2007, 6 (1) :627-628.

3.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 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117-01

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输血科由以往简单意义上的“血库” ,转变为涉及多个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科室。输血科建设,不只单纯地局限于原有旧的管理方式,而是全方位地建立输血管理体系,纳入整个临床医疗质量的大框架下来进行管理的模式。如何利用现代的循证医学,推动输血医学的持续发展,笔者针对目前输血实验室ISO15189全面质量管理体系(QMS)的构建与实施进行探讨。

1 建立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与必要性

1.1 公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

因输血导致的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通过实验室QMS建立起准确的、完善的检验结果程序和原始记录,控制所有关键岗位和环节,可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1.2 对献血者的传染性标志物严格筛检

采供血机构的严格筛检使经血液传播病毒的感染率明显下降,但病毒基因型的变异,窗口期的长短不同,仍存在输血后感染病毒的风险。通过QMS的建立,使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条理化,降低了实验室的技术性风险。

2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标准和依据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简称ISO15189)、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简称ISO/IEC17025)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 88,简称CLIA 88)[1];ISO15189是针对实验室的专用标准,除了具备ISO17025的所有优点外,其专业性更强,并根据医学实验特点弱化了ISO17025中测量的不确定度、测量、溯源性等要求[2]。按ISO15189的理念进行构建,依据ISO15189标准的同时还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相结合进行受控管理,建立全面完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3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和要素

QMS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规定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实验室管理层应负责QMS的策划、实施,输血医学实验室ISO15189的认可从领导层到全员认识、体系策划、都有严格的评审,策划贯穿于整个体系的建立工程中,ISO15189 QMS强调实验室的质量和技术。体系包括组织与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合同的评审等管理要素和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及检验前、中、后程序等技术要素。

4 ISO15189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实施

4.1 QMS文件控制和贯标培训

制定形成文件并维护程序,对体系运行的依据性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受控:通过质量监控来保证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

4.2 实验室环境和设施、设备

输血实验室应每日监测并记录温度和湿度,配、发血室按二级实验室标准建设,对操作台和储血室每日紫外线消毒1 h,冰箱、桌地面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擦拭,每月进行院内感染学监测。设备应有制造商、型号。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应对试剂的采购、批号、效期、批检报告严格控制。

4.3 输血检验前、中、后程序

①ISO15189把医学检验全过程分为三个程序。在输血科检验前程序是血样的采集、运送和接收,血样采集是血样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抽取,由专人送至输血科进行接收登记,收到输血申请单和血样时应核对患者信息,血样的采集、交接、保存、处理是受控文件的一部分;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EQA,建立输血相容性室内质控SOP[3]。②输血科根据库存情况和临床用血申请向血站订血,如库存无法满足临床,应与申请医生联系,必要时及时与血站保持联系。③交叉配血相合后,由医护人员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签字后发出.,检验后过程结果的临床咨询和反馈,输血反应记录程序等。对IQC的失控处理、失控原因等有详细的记录。

4.4 输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输血实验室应保证输血信息系统(LIS)数据/信息的完整性,输血科通过计算机同步联网后进行血液的入库、出库及掌握血液库存情况,血站同时可了解输血科的血液库存[4];ISO15189要求要有完整的计算机程序手册,能进行数据的检索与存储,对系统的安全性充分保护。

4.5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

QMS的运行需要管理层的重视,成立由院领导、科主任等组成的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考核小组,定期对采供血工作或临床输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反馈输血信息,针对成分输血率、输血申请单、同意书等记录填写的完整情况,不合理用血、输血实验室室内质控等进行考核,并追踪评价整改效果[5]。

5 小结

ISO15189认可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使输血管理程序化、规范化,ISO15189不是最终的管理体系,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实验室认可QMS 后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张印则,章昊,孟庆宝,等. 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解决方案[J]. 中国输血杂志,2008,2(3):214-215.

[2] 王海宝,庄远,王德清. 输血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2):14-16.

[3] 汪传喜,刘相福. 建立血液监测体系提高输血安全[J]. 现代医院,2006,6(7):128-130.

[4] 罗水仙. 血液科输血过程中的零缺陷管理[J]. 现代医院,2011,11(7):107.

[5] 郭春江. 转变输血观念规避输血风险[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8(4):143-144.

4.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整改措施

本月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认真研读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制定了与我科密切相关的各项制度,并组织实施,制定出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具体目标和计划,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解读、《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进行了多次业务学习及常见传染病的相关诊疗流程培训演练,与医院签订了《行风责任状》。

经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小组开会研讨本月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状况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条例学习理解不透彻,十三项核心制度及相关制度落实

不到位。质量控制管理力度不够。

二、工作缺乏创新,新知识、新理论学习掌握不够,开展新业务少,科研缺乏临床

实践;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差,一些急救设备操作不熟练。

三、病历书写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如:中间诊断书写不及时、不规范,项目不全、签字不到位,医嘱变动后病程中未详尽记录。

四、医患沟通、医护沟通不及时、不到位,给日常工作造成不便。

五、住院条件相对较差,医务人员缺乏,工作压力大、负荷重。

商讨确定进一步整改措施: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有关条例及管理办法,学习公立医院改革文件精神,学习核心制度等及各级各类人员行为规范、岗位职责,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到团结上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业务素质,应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病例讨论,通过学习讨论使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能做到对技术精益求精、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医德水平和人文修养,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转化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质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要进一步完善质控管理体系,加强质控管理。推行医疗质量与安全问责制,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考核 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格式及医学用语,做到书写完成及时、项目齐全、签字到位、病情变化时医嘱与病程记录相符,及时向患者家属履行告知义务,严把病历质量质控关,杜绝不合格病历存档。针对目前抗生素滥用或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加强培训指导及督查到位,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并开展合理用药学习及考核。规范处方书写,定期对处方进行抽查、点评。切实提高医疗风险防范意识,杜绝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认真学习急救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我科室全体医务工作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学习各种急救设备操作。

四、强化药事管理小组职责,确保病人临床用药安全。

药事管理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条例》,加强培训、监督和管理,以保证临床用药、医用材料等质量合格、安全,符合临床使用要求。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按时上报。及时清查并上报近效期药品,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2012年4月感染科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现状及进一步

整改措施

本月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继续学习《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项制度,进行了多次业务学习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加强培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开展病历书写质量评比。

经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小组开会研讨本月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状况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门诊日志登记不全、登记不祥或未按要求登记,当时未明确但过后确诊的传染

病未补登记,地址不详细是普遍的问题。

二、病历书写仍有如:中间诊断书写不及时、不规范,项目不全、签字不到位,医

嘱变动后病程中未详尽记录的问题。

三、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仍不够娴熟。

四、纪律管理有所松懈,存在迟到、早退现象。

商讨确定进一步整改措施:

一、利用管理日,统一检查门诊日志,地址必须登记到门牌号,检查传染病上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进一步加强流感样病例检测、不明原因肺炎检测及腹泻病例检测,麻疹病例必须留血样并送CDC,同时上报传染卡。

三、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认真学习急救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我科室全体医务工作人员急救知识培训,针对既往发现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性;根据感染科病种情况及特点,制定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要求各级医生熟练掌握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四、制定并认真实行病人安全目标,建立和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在医院医务部及感染科领导下对消化道、呼吸道、血液、体液等传染疫情及发热疫情等传染病进行及时有效的上报、隔离、控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护制度,落实执行门诊患者预检分诊制度。

五、严肃劳动纪律,认真履行岗位责任,认真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制度,有无故迟到、早退、脱岗、窜岗现象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扣罚当月奖金,并与年底考评直接挂钩。“门诊时间神圣不可侵犯”,任何医生不得以任何理由脱离门诊岗位。

六、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对我科全体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密切联系本科室的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三基训练等的业务学习和心肺复苏、穿脱隔离衣、胸膜腔穿刺、腹腔穿刺等技能操作强化培训并进行有效的考核和改进。

七、优质服务,端正行风,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优化流程,方便病人,优化就医环境:要求我科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务必做到:不私自收取病人和家属的现金,不接受病人和家属的红包、物品等,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回扣、提成等不正当收益,不推诿和拒诊病人,不出具假证明。

5.疼痛科准入申报和规范化管理 篇五

一、医疗机构疼痛科专业设置准入基本标准(一)医疗机构要求

开展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的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可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医疗机构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后,方可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

疼痛科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为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在医院属独立临床科室。

(二)疼痛科内涵及业务范围

疼痛科是运用临床、影像、检验、神经电生理和神经生化学等方法诊断,并运用药物、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疼痛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科室。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专业疼痛诊疗服务。(三)科室机构设置 1.门诊:疼痛科诊疗区域应相对集中,设独立的诊室和治疗室及疼痛治疗准备区域。疼痛科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50-80平方米(含诊室、治疗室、治疗准备室);有创疼痛治疗操作应在符合相应标准的治疗室内进行;医师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1名具备中级以上职称;门诊护士不少于2人;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2.病房:病房必须独立管理,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4-6平方米,病区内应设有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等。

设置疼痛科病房,一般6-20张床以上。人员配备比例,床位:医师:护士为1:0.4:0.4。至少有2名本专业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2名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高级职称医师的比例应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和值班的需求。(四)人员资质

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应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并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

独立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应具有疼痛科、麻醉科、神经科、骨科、风湿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临床工作经历2年以上,须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疼痛学专业中级考试),成绩合格。已取得相应专业主治医师资格者,应在在具有疼痛诊疗培训资质的医疗机构培训至少1年,考核合格。疼痛诊疗培训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培训方案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另行制订(纳入专科医师培训)。

科主任一般应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临床疼痛工作5-8年以上。(五)设备配置

1.疼痛治疗室必备的基本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

(1)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2)麻醉机或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3)吸氧装置。(4)机械或电动吸引器。(5)气管插管器具。(6)急救药品。(7)应急照明设施。2.具有与开展疼痛诊疗项目相应的设备:

射频治疗系统、激光治疗系统、臭氧治疗系统、经皮电刺激系统以及其它疼痛治疗设备。

(六)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医师职责、诊疗常规、查房制度、技术或治疗分级制度、介入治疗制度、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应以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等为指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岗位责任制,首诊接诊医生必须认真检查和处理,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诊断明确。由于许多疾病以疼痛为首诊症状,对其它专科疾病的患者,可转他科诊治。诊断有疑问者,可请有关科室会诊,不得借故不给检查或处置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住院医师查房 :主要任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诊疗计划原则下对病情作对症处理,遇疑难复杂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决定。每日至少查房二次:病情变化情况随时查房。特殊情况应在病程记录中记载,并向上级医师报告。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报告单:分析检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督促病人配合执行医嘱,如按时服药,卧床休息,适宜活动、饮食要求等。做好上级医师查房前的准备:备好病历、影像检查片子、检验报告和所需检查器材,上级医师查房时要报告病情,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查房记录。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上午带领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进行系统查房一 次,接到下级医师或护士报告应随时到场重点查房。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及疗效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和讨论,必要时报告主任(副主任)医师或提交病例讨论。检查病历并纠正错误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提出治疗及手术方案,决定出、转院问题。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每周查房至少2次。查房前下级医师应作好有关准备,查房时经管医师简要报告病情后作必要的补充。主任医师应认真听取下级医师的报告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严格要求下级医师。内容:审查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解决疑难病例诊疗问题,决定重大手术新及特殊检查治疗,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审查和决定会诊、讨论病例。科主任查房

目的意义:实施业务技术管理的重要形式,是住院诊疗质量管理的 重要环节,解决业务技术疑难问题,及时发现、纠正质量偏差,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考核科内医护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进行临床教学。

要求:科主任查房由科主任组织进行,参加人员应有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一次。查房前应准备好需提交科主任查房解决的疑难病例和问题,并提前一天向科主任报告。科室应建立专用科主任查房记录本,详细记录科主任查房情况。科主任查房应对查房结果进行小结和讲评。

查房内容:重点审查重危、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治疗计划。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问题,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治疗。解决各诊疗小组提出的其他诊疗问题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和各项诊疗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并予考核讲评。发现和纠正质量偏差,分析质量偏差因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认真听取医护人员意见,协调相关人员工作。注意抓住典型病例分析,进行临床教学,提高科内医护人员技术水平。3.会诊制度(1)科内会诊 一般由诊疗组长(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并召集有关人员参加。会诊前应完善有关检查和特殊检查,并形成初步分析意见,明确会诊目的,以便利有计划的组织会诊。会诊时,由经管医师报告病历,分析诊断、治疗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诊意见可将最后取得的意见归纳,及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2)科际会诊

住院病人病情伴有他科情况,需要他科协助诊治时,应及时申请科间会诊。科际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会诊单由经治医师填写,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初步诊断,会诊科室、应邀医师、会诊时间和病情摘要及会诊目的。普通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任务,急会诊15分钟内到达被邀科室并作会诊记录。邀请科室原则上应执行应邀会诊医师的诊疗意见,如有不同意见,由科主任决定是否再会诊或讨论等事宜。(3)院内会诊

对于复杂疑难需要多科协同诊治的病例,应及时组织院内会诊。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会诊前科主任应向医务处报告会诊情况,提出院内会诊的理由和目的,计划邀请人员名单和会诊时间。申请科室应整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在会诊前送应邀有关人员,以便会诊人员作好准备。院内会诊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院领导职能处室领导酌情参加,医务处参加。院内会诊应由主治医师报告病历,会诊意见不统一时,由主持人做出诊疗决策。申请科室有专人负责院内会诊记录,记录归入病历存档,包括参加人员名单、时间、地点、主持人及会诊人员发表的意和会诊意见结论。(4)院外会诊

对于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人应及时进行院外会诊。由科主任申请,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主任(副主任)医师称职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申请前应完善检查、明确会诊目的。应在科内会诊和院内会诊的基础上考虑申请院外会诊。会诊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主治医师简要报告病历,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邀医师应详细对会诊病例进行检诊,提出会诊意见,并在病历中记录。会诊医师意见如无特殊理由应予执行,科主任应综合分析作出诊疗决策。(5)紧急会诊

急诊会诊是指病情发生紧急变化时的会诊。由经管医师直接申请,特别紧急时可电话邀请。院内急会诊须在15分钟内到达。急诊会诊记录应及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抢救情况下,可待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整理记。录并予以注明,会诊医师应签名以示负责。

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疑难病例明确诊断;讨论不同意见的诊疗计划;提出合理治疗方案; 讨论内容 :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提交科内病例讨论,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确定讨论时间;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可能作重大诊疗决策的疑难病例讨论,应报告医务处派员参加;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经管医师报告病情,主治医师或主任(副主任)医师分析病例遇到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讨论的意见由科主任小结并决策讨论的意见应全部归入病历存档。5.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完善术前检查,把握手术适应症,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质量,防范手术风险,增强责任意识。

内容: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应报告病例的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术式及准备情况。术前讨论应认真研究手术医师提出的手术方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讨论记录存入病历。所有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尤不可缺。6.出院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疗效果,提升业务水平。

内容:科室应在病例归档期限内按照病案管理要求对出院病历进行最后审查。出院病例讨论一般以诊疗小组为单位进行。死亡病例讨论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办法。7.交接班制度

值班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新入院及当天手术病人的病情和处理事项及需要连续观察病人的注意事项记入交班本,做好交班工作。接班医师应认真阅读交班记录,认真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诊疗过程及检查报告等,并到床头巡视,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检诊。危重病人应床头交接班。交接班必须完成阶段诊疗工作后进行,检查值班装备情况及通信联络是否畅通,发现情况应作记录,及时解决。交接班医师均应在交接班本上签名。8.查对制度

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9.新技术准入制度

鼓励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必须具备相应条件要求,必须遵照技术准入制度,由项目负责人认真填写“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申请表”,经科室论证、同意,由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处及相关职能科室。先申报审核,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10.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抢救病人时,在班医务人员要及时到场,措施得当。在班最高职称医务人员要承担抢救指挥责任并立即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报告。抢救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据实补记。抢救记录应在抢救后即时补记,特殊情况6小时内一定要补记。抢救时需要他科会诊的,应按急会诊要求办理。11.其他制度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分级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学习制度等。

三、业务范围

头面部痛、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疼痛、颈肩腰腿等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痛、癌性痛、与神经相关的非疼痛性疾病等、注意处理好学科交叉问题

四、科室建设

对从业人员必须要求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向上,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对专业人员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培养目标和计划,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学科建设规划,同时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使学科能健康发展。积极参加学科交流,不断汲取各专业成熟的专业理论及技术知识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及公益活动,扩大学科影响。

五、初级医师基本任务及能力培养 1.常规医疗内容 接诊:与患者建立治疗性医疗关系,对患者初步分类。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问诊:掌握主要症状及特点,掌握伴随症状及特点,全面系统采集病史。

查体:全身/系统体格检查。有选择性重点查体。施行常规穿刺检查项目。准确记录查体结果和体征。

分析:根据查体结果形成诊断。使用常规临床检验项目并解释意义,使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并解释意义,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确诊,通过临床逻辑推理做出初步判断,综合应用多种方式作出诊断,说明和解释诊断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病历书写:归纳、记录主诉及病史,书写住院病历/入院记录,书写首次/常规病程记录,书写其他医学文书。

治疗:施行常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置,危重患者监护与抢救,预后判断。

2.医患沟通

就治疗措施与方案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诊断结果,结合诊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配合治疗,观察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

3.内部沟通

与上级医师沟通,获得指导;与本级医师沟通,提供或获得帮助;与护理、医技等沟通合作。4.日常工作

参加科室、小组业务活动,查房,评估分管患者情况。开写和复查医嘱,检查执行情况。查房,报告病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值班时对病房常规情况的处置。住院患者突发情况的处置。5.素质培养

6.质量安全科工作总结及 篇六

2010年,质安科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分局安全生产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公司及分局相关文制度的要求,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做到大层面有法可依、公司和分局有制度可查、落实各项责任制、加强监控、严格检查、整改到位的工作步骤,扎实有效的开展各项安全/质量工作。通过努力分局安全生产状况有了较大改观,现将2010年安全/质量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今年质安科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公司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针对分局施工的实际特点在原有相关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中修改了《安全检查考核办法》、《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和统计暂行管理办法》、《重大危险源及管理方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等新的管理办法,在公司二级单位层面上率先设立安全总监及任命五位三级单位的安全总监,超过三十人的项目部都设有专兼职安全员。并与各三级单位、分公司都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将责任层层落实,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落实到人。

二、安全培训、三级教育情况

今年7月份,质安科对新分配来大中专生进行了为期7天的入场前教育,教育形式为集中培训。教育内容是:

1、学习本单位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

2、介绍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讲解相关的

事故案例及教训;

4、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

5、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6、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所有新员工都通过了安全考核。全年选送多达35人次参加省建委、集团公司、公司组织的“三类人员”换证、取证培训。通过培训,使安全管理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掌握在新时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分局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安全生产投入情况

分局今年全年预计投入安全资金174.17万元,上半年累计投入各类安全资金91.57万元,符合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

1、安全工程费用:12.71万元。

2、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安全活动费用:3.01万元。

3、劳动防护与职业健康费用:9.98万元。

4、日常安全管理费用:15.01万元。

5、应急救援设施,物资费用:1.66万元。

6、其他安全费用:14.15万元。

7、环境保护投入:9.66万元

四、安全宣传活动开展情况

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安全生产活动,以达到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增强、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根据《关于机电制造安装分局“安全生产心中有数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全国安全

生产年”、“安康杯”、“青安哨”三项竞赛活动,分局与6月29日在水工机械厂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防护用品穿戴规范赛》、《不同圆钢捆扎与吊装》、《正确使用氧、乙炔气切割工作及磨光机安全操作》、《灭火器使用演练》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活动竞赛。各分公司也在各自分片的项目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大大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及操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分局的安全文化建设。

五、安全信息系统运用情况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各单位、项目部分散在全国各地,点多面广。为了方便各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信息交流和沟通,及时传达上级指令和精神、及时填报各类安全报表。各单位、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通过积极学习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现已基本掌握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各单位、项目部输入的安全信息内容达到及时、准确和完善,从输入数量化向输入质量化转变,从而达到远程动态监管效能的目的。

六、2010年安全事故情况

2010年1月至11月底为止,未发生生产性职工死亡、重伤事故,未发生承担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和管理责任的自然灾害事故、未发生机械设备、火灾等事故。安全管理工作可控、在控。

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为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我们要求各三级单位安全总监、小项目部(总人数少于三十以下的)专兼职安全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预

防控制,紧紧把好作业活动准备状态的控制,认真进行作业活动运行过程控制。对危险源(点)的监控情况,以及使用管理、安全警示标志、施工机械、临时用电、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现场消防、环境保护、安全自检、特种设备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按照安全管理目标的要求,安全员随时对现场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加强对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的检查,坚决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性违章作法,杜绝由于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截止今年11月底各单位、项目部综合性检查16次,专项检查4次,设备检查27次,日常检查11次。共排查出安全隐患60项,治理隐患60项,其中一般隐患50项,较大隐患10项,整改率为100%。安全管理部门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及时下达指令进行整改,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充分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保证了项目部生产顺利开展。

2010年5月11日至5月19日,为帮助和提高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水平,质安科会同党政、工会、等部门组成安全检查组对湖南贵州等工地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各项目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明确指出,并提出13项整改要求。各项目部针对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和整改要求进行了认真落,实现已全部整改完毕并上报。质安科还将对各单位、各项目部进行年终安全检查和考核。安全检查和考核工作将在12月底前完成。

八、质量工作方面

在质量上,我们从质量意识、质量责任、质量规范、质量监管四个方面狠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ISO9001质量体系,全面推进落实质量责任制,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2010年分局工程项目质量总体处于良好状态。根据各单位共上报质量评定单元,合格率100%。优良率95.08%。

九、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2011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动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一、抓基层基础。按照“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的工作思路,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健全监管网络、充分发挥安全监管职能,使安全生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防线。

二、狠抓隐患治理。切实加强和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常态化,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监管办法,落实监管措施,真正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抓重点防范。突出抓好重点时段、重大节日和重点项目的安全监管,强化防范,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生产企业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定期不定时的对分局所属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开展安全大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督促其及时整改,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其他方面的安全监管,强化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四、是抓宣传教育。针对个别员工安全意识不够强,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侥幸、麻痹大意的思想,习惯性违章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加强警示教育,对典型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及时曝光,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关注安全、防范事故的良好氛围。

质安科

7.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 篇七

【关键词】优质护理 术后疼痛 外科

外科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多由于术后人体在修复组织时所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有报道,75%的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术后疼痛如处理不及时,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亦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手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护理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疼痛的发生,减轻疼痛程度。笔者为评价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机体术后疼痛的疗效,选取了我院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190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190例外科手术患者,男106例,女84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2.4±11.6)岁,行甲状腺手术43例,阑尾炎切除术49例,肝胆手术38例,胃部手术28例,胰腺手术11例,肠道手术2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组给予外科术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术后疼痛评估措施 科室护理人员经过专业的疼痛护理培训,对疼痛的相关生理学和心理学进行学习并考试合格,能熟练掌握疼痛的评价方法。护理人员及时观察病情,并鼓励患者及时报告疼痛,护理人员通过详细询问和仔细观察了解其术后疼痛程度。

1.2.2心理护理 有些患者因惧怕术后切口疼痛而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可降低患者的疼痛耐受力,使疼痛程度加重。因此,术后心理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方法。护理人员可根据每例患者身体情况耐心疏导,帮助其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和恐惧心理,从而降低疼痛感,帮助患者病情恢复。

1.2.3加强健康教育 做好疼痛教育对手术患者而言,术前是提供疼痛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患者讲解疼痛相关知识,使其了解镇痛药物的作用原理,告知患者只有清楚疼痛程度才能采取相应的止痛方法。

1.3疗效评定

分别于术后24h、48h、7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难忍,分数越高疼痛越强烈;并记录患者术后24h镇痛需求,首次下床时间,进行满意度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同一观察时点干预组评分低于常规组,经t检验,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术后24h镇痛需求、首次下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术后24h内镇痛人数少于常规组(=5.581,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常规组(t=15.321,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8.426,P<0.01),见表2:

3讨论

随着对临床手术患者疼痛基础理论的研究,人们对其发生机制和应对措施有了新的认识。疼痛成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生命体征之一,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术后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患者术后疼痛相比常规组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因此,外科术后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早期镇痛药的使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庞家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12):3277-3278.

[2]陈珊,陈俊春.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3(11):103-104.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19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及镇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同一观察时点干预组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术后24h内镇痛人数少于常规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对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 术后疼痛 外科

外科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多由于术后人体在修复组织时所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有报道,75%的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术后疼痛如处理不及时,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亦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手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护理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疼痛的发生,减轻疼痛程度。笔者为评价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机体术后疼痛的疗效,选取了我院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190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190例外科手术患者,男106例,女84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2.4±11.6)岁,行甲状腺手术43例,阑尾炎切除术49例,肝胆手术38例,胃部手术28例,胰腺手术11例,肠道手术2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组给予外科术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术后疼痛评估措施 科室护理人员经过专业的疼痛护理培训,对疼痛的相关生理学和心理学进行学习并考试合格,能熟练掌握疼痛的评价方法。护理人员及时观察病情,并鼓励患者及时报告疼痛,护理人员通过详细询问和仔细观察了解其术后疼痛程度。

1.2.2心理护理 有些患者因惧怕术后切口疼痛而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可降低患者的疼痛耐受力,使疼痛程度加重。因此,术后心理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方法。护理人员可根据每例患者身体情况耐心疏导,帮助其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和恐惧心理,从而降低疼痛感,帮助患者病情恢复。

1.2.3加强健康教育 做好疼痛教育对手术患者而言,术前是提供疼痛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患者讲解疼痛相关知识,使其了解镇痛药物的作用原理,告知患者只有清楚疼痛程度才能采取相应的止痛方法。

1.3疗效评定

分别于术后24h、48h、7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难忍,分数越高疼痛越强烈;并记录患者术后24h镇痛需求,首次下床时间,进行满意度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同一观察时点干预组评分低于常规组,经t检验,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术后24h镇痛需求、首次下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术后24h内镇痛人数少于常规组(=5.581,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常规组(t=15.321,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8.426,P<0.01),见表2:

3讨论

随着对临床手术患者疼痛基础理论的研究,人们对其发生机制和应对措施有了新的认识。疼痛成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生命体征之一,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术后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患者术后疼痛相比常规组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因此,外科术后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早期镇痛药的使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庞家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12):3277-3278.

[2]陈珊,陈俊春.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3(11):103-104.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190例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及镇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同一观察时点干预组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术后24h内镇痛人数少于常规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对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 术后疼痛 外科

外科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多由于术后人体在修复组织时所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有报道,75%的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术后疼痛如处理不及时,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亦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手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护理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疼痛的发生,减轻疼痛程度。笔者为评价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机体术后疼痛的疗效,选取了我院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190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外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190例外科手术患者,男106例,女84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2.4±11.6)岁,行甲状腺手术43例,阑尾炎切除术49例,肝胆手术38例,胃部手术28例,胰腺手术11例,肠道手术2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组给予外科术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术后疼痛评估措施 科室护理人员经过专业的疼痛护理培训,对疼痛的相关生理学和心理学进行学习并考试合格,能熟练掌握疼痛的评价方法。护理人员及时观察病情,并鼓励患者及时报告疼痛,护理人员通过详细询问和仔细观察了解其术后疼痛程度。

1.2.2心理护理 有些患者因惧怕术后切口疼痛而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可降低患者的疼痛耐受力,使疼痛程度加重。因此,术后心理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方法。护理人员可根据每例患者身体情况耐心疏导,帮助其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和恐惧心理,从而降低疼痛感,帮助患者病情恢复。

1.2.3加强健康教育 做好疼痛教育对手术患者而言,术前是提供疼痛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患者讲解疼痛相关知识,使其了解镇痛药物的作用原理,告知患者只有清楚疼痛程度才能采取相应的止痛方法。

1.3疗效评定

分别于术后24h、48h、7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难忍,分数越高疼痛越强烈;并记录患者术后24h镇痛需求,首次下床时间,进行满意度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逐渐降低,同一观察时点干预组评分低于常规组,经t检验,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术后24h镇痛需求、首次下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术后24h内镇痛人数少于常规组(=5.581,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常规组(t=15.321,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8.426,P<0.01),见表2:

3讨论

随着对临床手术患者疼痛基础理论的研究,人们对其发生机制和应对措施有了新的认识。疼痛成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生命体征之一,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术后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患者术后疼痛相比常规组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因此,外科术后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早期镇痛药的使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庞家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12):3277-3278.

8.关于疼痛科实习心得 篇八

我们起步就要比别人低,以我们现在的学历我想工作还是很难找的,但是又因我们这个职业的非凡化,所以在目前的 就业应该是黄金时间,我也希望我们能找到好的工作在工作稳定的情况下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社会在进步我想我们应该向前看我们也需要进步,明白活到老学到老, 时时刻刻都要学习丰富自己的真理!

胥主任的话肯定我们的工作,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之后护士。求疼怎么回事护理学在疼痛科实习鉴定。

护士内科实习总结怎么写 内科护士实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呼吸道专科医院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血液内科病例分析试题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实习生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内科实习生小结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

急需要一篇实习护士在普外科实习的总结,谢谢 这个你是不是要发表的帮助你晋升吧,我是医学出版中心的工作不员,如果有什么帮助可以与我联系,020-2891-8316,联系人陈编辑,1. 护士普外科实习总结 本人通过半年多的护理工作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认真学习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某护士长工作述职报告范文:我被任命威病房护士长至今已九个月。说句实话,刚接管该病房对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心中产。

9.成立疼痛科分析报告 篇九

关于成立疼痛科的可行性报告

一.市场前景和政策支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对缓解疼痛的需求也日渐增加。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经常受到各种急慢性疼痛的困扰,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血压、体温、脉搏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随着疼痛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卫生部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文件中明确“疼痛科”为一级诊疗科目,代码为“27”,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对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

10.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

【关键词】细节管理;护理质量;精神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29-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不管提高,人们逐渐发现,护理工作在临床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上人们所理解的仅仅对疾病的护理,而是要在护理的同时做好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护理管理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和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有效管理可以更好的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而细节思维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精神科的患者具有特殊性,因此,细节思维管理在精神科的安全管理中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200名患者期间注重护理人员的细节管理。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1]。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3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200名患者和90例护理人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中男性占62人,其中女性占38人,年龄最小37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为60.2岁,平均住院20.2天。文化程度中:小学文化23例、初中文化44例、高中文化25例、大学文化8例。对照组中男性占59人,其中女性占41人,年龄最小42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为58.3岁,平均住院21.6天。文化程度中:小学文化18例、初中文化42例、高中文化28例、大学文化12例。而我院的90例护理人员中男性占27人,女性占63人,其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为35.4岁,平均工作年限5年,文化程度为31例中专,59例为大专以上。所有被选择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

1.2方法

选取这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100例为实验组,剩余10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护士采用细节管理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包括强化护士理念和提高素质,对护士制定护理细节管理机制,完善护理工作考核标准等措施,并充分发挥好护理管理监控体系的作用,把细节管理落到实处,并重视对患者的细节服务,使患者可以感受到我院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而对照组则仅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1.2.1管理方法

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①通过对精神科护理成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从而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班次职责,细节护理等流程,从而使得各项工作安全、科学有序、人性化的进行。②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通过对护士仪容仪表以及言谈举止方面进行培训,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包括每个动作、各项操作、使用语句等均要符合医院的管理标准并使患者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接触后可以感受到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并可以使护理人员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③要重视对患者的细节服务,对患者提供人文关怀,从而使患者可以满意而去。同时,还要讲人性化护理作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采取树立人性化护理的观念加强人性化护理培训落实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使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可以使得病患的心理上得到安慰和支持。并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最终的治疗效果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所无法取代的。同时,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还要对患者进行四看、七查,充分发挥护理监管体系的作用,使护理人员将细节工作做到实处。

2.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士的出错次数为32次,病人的满意率为95%。对照组的护士的出错次数为83次,病人的满意率为71%,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细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4.讨论

护理工作在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和对医院医疗水平与服务的评价。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在进展的过程中也不仅仅局限在对患者的常规护理,而是通过一定的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而通过细节管理则可以有效地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效果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细节管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精神科患者冲动、出走、烫伤、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对危险的防范能力则有了明显的提高,且患者及患者的家属对医院的服务能力、服务态度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因为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最终的治疗效果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所无法取代的,可以让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对医生怀有感激之情,对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重要的意義,同时也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艳,李继平.医疗纠纷中的因素分析及护理防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29-30.

[2]谭杏飞,蓝惠兰,张秀浓,等) 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1645-1647.

11.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一

XX公路建设管理处质量安全科科长

XXX

XX二级公路起于昭通南通道经XX寨子、XX、XX湾、XX垭口、XX、XX、XX、止于XX,全长XX公里,大中桥梁XX座,隧道XX个。沿途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山峡谷,XX公里的施工便道就有160多公里,特别是田坝大桥的材料需要二次转运(XX至XX大桥就有16公里便道,26个回头弯),从XX到田坝大桥小车需要2个多小时;地质结构复杂,可以说是一部地质百科全书。面对如此复杂的地形情况,安全和质量的稽查就显得非常的艰难和重要。

一、工程安全和质量

1、以身作则,深入施工现场稽查安全。

我们坚持每个月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稽查,XX二级公路属典型的山区公路,地质地形复杂,高边坡、桥隧比例大,安全管理难度大,为了搞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我们现场下发了44个质量安全隐患排查通知单和多次口头教育,要求现场的监理和施工负责人签字,限期整改,现场监理工程师监督执行。在一些重要部位的施工中,我时常带领监理人员、安全员稽查施工现场,为确保现场施工安全登上XX大桥正在施工的钢构箱梁(最高处94.5米)检查安全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建立。

在2010年12月24日下午17点35分接到施工单位电话汇报KXX+180-+260段发现上边坡远处有开裂现象,有极大安全隐患,我立刻带领科室人员赶往现场勘查,经勘察滑坡体长约XX米、宽约XX米、高约XX米,约XX多万立方,最远处的裂缝已达XX多厘米,滑坡体上的泥土还不时下掉。根据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在向处长汇报情况的同时立即作出决定:①立即停止该路段的施工,所有人员和机械必须立即撤出该施工路段。②立即封闭该路段的交通,在该路段的两端设立警戒线,设立标志,滑坡路段严禁通行。滑坡体在19时30分左右下滑,将原来施工的路段全部掩埋,由于处理果断及时,避免了一场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工程质量常抓不懈

工程开工时我们进行质量稽查:①稽查监理是否到位;是否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是否能按照监理的程序进行。②稽查施工单位是否有项目负责人;总工;现场是否有技术人员;施工队伍是否经过培训;开工前是否有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是否按照相关工艺进行。我们除了管理处甲方代表的日常质量稽查外,坚持每个月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稽查,对监理单位、第三方试验检测和施工单位人员落实的情况逐一核实,逐渐完善形成《XX二级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卡》,内容涵盖姓名、电话号码和身份证,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从分部一直到工区,这样施工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就基本形成。在稽查时发现的质量问题,该返工的坚决返工,绝不姑息迁就。宁当“恶人”,不当“罪人”。通过第三方试验检测出不合格的混凝土预制块XX多块,全部就地销毁,其中二分部一工区的XX块预制块,二工区负责人沈贵林自己主动全部销毁。通过第三方试验检测出挡墙砂浆不合格的工程已全部返工。我们也借这机会,通知相关工区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到现场,召开现场会议,说明情况,现场返工。体现了管理处对质量的高度重视,强调工程质量的重要,施工单位必须服从监理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我们还通过检查各种施工设备是否通过质量监督局的标定。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到桥梁的施工从基础的开挖到梁片施工都必须通过监理的认可,混凝土的拌合必须试验监理工程师到场,并有理论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和坍落度的通知单,才能拌合混凝土。桩的检测还必须通过第三方试验检测合格后才能施工下一道工序。梁片的张拉,必须通过监理回弹测试满足强度要求后,监理到现场才能进行张拉(张拉设备必须标定),张拉必须要有原始记录,压浆必须监理在现场。梁片必须满足强度要求后才能吊装,负弯矩的张拉,也必须是监理在现场,张拉必须要有原始记录。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达到让施工单位明白,不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是不行的。

质量安全科每月都把质量安全稽查的情况定时向处领导进行书面汇报。按照处领导的安排,调整思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安全和质量稽查工作。

通过以上的方式方法,XX公路未出现安全事故。

二、以身作则、廉洁从政、起好表率作用

自己处在科长这个职位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做到自警、自重、自省、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把精力用在工作上,做到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人。

1、二年多来,维护科室的团结统一,服从领导安排、坚持原则,为提高单位工作效率,积极谏言献策,同志之间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2、严格要求自己,无贪污受贿、吃、拿、卡、要的现象,工作上脚踏实地,说实话、办实事。

三、存在不足

1.由于路线太长XX公里,地质、地形复杂,工作也有不到位的地方。

2、人员不足,我们科室连驾驶员在内,只有三人,按照相关规定,安全必须是专职人员,不能兼职。而我们科是安全和质量稽查工作都在做。再加上由于工期紧,任务重,虽然努力了,但工作还是有不如意地方。

四、结束语

12.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根据中华医学会和有关专家建议,经研究决定:

一、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文附件1)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

二、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有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

三、目前,只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具有符合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条件执业医师的二级以上医院可以申请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门诊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其他类别医疗机构暂不设立此项诊疗科目。

四、拟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二级以上医院应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严格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

五、医疗机构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后,方可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应以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等为指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七年七月十六日

13.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篇十三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26-01

1 精神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患者情况分析:患有精神疾病的的病人自身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来自病人的精神症状。有些病人不受控制,在病态的思维下进行活动,潜意识中不受支配,这就会产生很多状况,比如说,幻听幻觉、被控制感而出现的自杀、妄想症、伤人、摧毁财物等怪异的行为。一般有精神病的病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有病,且拒绝住院治疗,而且精神病人都会想的特别多,以至于造成思想顾虑隐患。有很多正在康复期的病人,回忆失去的东西,惦念家里的杂物或者工作,害怕没有人来接出院等顾虑,自然而然加剧了病情,或者因产生自卑感而自杀的隐患。再者就是精神病人自身躯体方面的安全隐患。人体的结构复杂,有时候很多病症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病人无法及时正常反应,医护人员也无法了解,因此得到延误治疗[1] 还有就是那些老年人,因为体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失去自我安全防范能力,这很容易让病人受伤。

1.2 护理人员情况分析:因为精神病人是特殊疾病,病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有时会失去理智拒绝治疗和护理人员发生矛盾,相比较其他科室,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突发事件多,更为辛苦。同时护理人员也存安全隐患,如工作没有够强的责任心,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这些隐患不仅会影响病人还会导致医院风气恶劣。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严格遵守或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和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 医院管理情况分析:其实很多隐患都和医院管理有联系,比如,医院缺乏对新上任的人员的培训,不给新人一些必要的安全实践。由于精神病人不受大脑控制,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事,如,伤人、毁坏财物、逃跑、自杀等行为。由此可以得出[2],在护理过程中,当班人员不仅要坚守岗位,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对于医院来说,医护人员的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不足,无疑是最大的不利因素。另外,护士在精神病院工作,每天要面对各种危险事件,夜班频繁,待遇较低,这无疑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社会上对护理这行的评价也不好,护理人员又受到思想上的影响,导致护士频频离开医院,进而导致剩下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再者,医院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也是一大弊端。目前很多专科医院还是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虽然这种管理模式给那些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提供了更系统的观察和治疗,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常常会使病人感到生活无趣、单调,想早点脱离这个环境,从而更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2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及整体素质

2.1.1 要提高整体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加强医院的医德教育,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去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为患者排解。护理人员应平常注重业务技术训练,强化训练,医院要经常进行应急预备案的实战演练,这样能很好地提升护理人员的应急抢救能力,以此保障病人安全。

2.1.2 加强护士安全管理和教育,安全管理是对护理人员保护的基础,也是对病人优质服务的关键,同时也是减少和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医院应有规划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理论,然后进行各种演练,在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尽量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要做到预防为主,事情发生之前控制事态。

2.1.3 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自我保护意识要极其重视。医院要为医护人员提供法律讲堂,在医院图书室里多增加些关于法律方面的书,以便让护理人员更好的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更好的明白自己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真实客观、全面完整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2.2 分工明确,规范护理流程:要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尽量平均工作量,严格执行和遵守护理的工作流程。在医疗上,护理人员要完成很大一部分工作,如,治疗护理、生活服务等工作,所以要给护理人员分工明确,不然超负荷劳动会出现事故,还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2.3 完善病房設施条件,加强环境的安全管理:对于精神科这种特殊科室,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是很必要的。比如说,医院里发现门、窗、锁等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时,要及时报备然后进行修复。再者就是对那些重要设备用完之后要锁上,做安全检查,不要让病人有接触钥匙的机会,以防以防病人趁机夺走或用私藏的工具撬锁。同时,对病人的刻意讨好、刻意接近不要排斥,但要警惕。

2.4 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及完善,注意环节控制: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爱心和耐心都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那些没有封闭式管理病房,护理人员要认真交接班,对特殊患者要根据情况特别进行交接,护理人员一定要看着病人吃到肚里面,然后到半个小时后才能离开护士的视线。再者就是,医院要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问题的隐患,结合医院的的实际情况来改善护理安全措施[3],医院要制定《护理安全事故防范措施》、《交接班制度》等,规范工作的各个流程环节,特别加强夜间查房的工作,系统观察护士的自律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是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关键,而护理人员的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要积极支持护理工作,多为护理提供发展机会,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因为精神障碍病人因受症状支配,经常出现冲动、伤人、毁坏财物等特殊行为,在这情况下,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护理人员的危险性很高,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做好护理安全,不仅能保障病人的安全,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医疗技术,值得临床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 闫成美,李丽,李妮.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护理安全隐患[J].中华护理杂志,2003,3(34):274.

[2] 穆娜新,燕云,李丽红.等.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8,7(8):20-21.

[3] 胡启华,王海霞.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4,10(30):689-690.

14.特检科质量管理计划 篇十四

1.质量管理

1)科内设质量管理人员,科主任担任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制定质量控制方案、质控标准;

2)质量管理人员熟悉质量控制方案、掌握质量控制标准,定期开展质控活动,有质量分析报告,做到奖惩分明;

3)质量管理工作有月计划和年度计划,年度有总结;

4)每月开展质量控制活动不少于1次。活动有检查、有讨论、有分析、有整改措施、有总结和对问题的跟踪等内容,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2.特检科各专业人员资格及培训

各专业人员要有执业资格证及大型设备上岗作证原件; 每月一次业务学习记录、继教培训计划。

3.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超声要有临床随访纪录,住院病人月随访达标率>90%,并记录资料;影像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科室对影片质量、诊断符合率、随访记录要保存资料,月评价与改进措施要有记录;要有疑难及误诊病例登记。

4.报告及时、规范,临床对影像部门服务满意

诊断报告要按要求书写准确、规范。

填写报告及急诊报告送签制度,临床及病人对功能科的信息反馈及纠正处理情况要有记录;

5.医护人员着装整洁,用语规范,举止文明,服务态度好 1)医务人员着装整齐、挂牌上岗;

2)医务人员精神面貌好,用语规范,举止文明;

3)工作人员服务耐心、细心,尊重、关爱患者,主动热情为患者服务;

15.医院疼痛科合作协议 篇十五

第一章总则

为推动中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实施强强联合,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地区形成以特色专业品牌。

经双方友好协商,省*县中医院(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组建“ 中医院疼痛科”(以下简称疼痛科科)的合作事宜达成如下意向。

第二章合作双方

甲方:

乙方:

(身份证号码:)

第三章合作目标及范围

合作目标:

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本项目科室乙方进行管理,负责医务人员岗前及在岗培训。甲方负责科室的控制管理,提供必要医护人员。

疼痛科经营范围:

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肩周炎、面神经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疼,网球肘,狭窄性腱鞘炎等相关疼痛性疾病。

第四章合作方式

一、甲方为乙方提供医疗用房(门诊及病房)及相关诊疗

活动的设备,乙方投资拓展疼痛科医疗业务。

二、乙方提供有:

1、射频放射器;

2、三氧发生器;

3、进口电极针;

三、营业额每月结算一次。

第五章双方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责任和义务

(一)执行对疼痛科的医护质量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检查。

(二)监督疼痛科开展许可范围内的相关医疗服务工作。

(三)甲方不得重复设置乙方经营的科室范围。

(四)甲方为乙方安排所需的医护人员。甲方安排医护人员应服从乙方管理及工作安排。

(五)甲方应确保对外行医权,各种合法手续,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行医环境。

(六)甲方不再另外收取乙方工作场所的水、电等相关费用。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乙方必须遵守甲方医院所制定规章制度。

(二)乙方经营的疼痛科除经营范围类的病源以外,其他科室病源有义务推荐到甲方就诊。

(三)乙方根据实际所需投资购买疼痛科所需的医疗设备,并负责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

(四)乙方根据业务需要,开拓市场、制订对外宣传计划,所需费用由乙方承担;如需媒体进行业务宣传,必须以甲方名义进行,并报甲方审核同意,开拓市场不得损坏医院声誉。

(五)乙方负责聘请具有专业技术医护人员,负责门诊、治疗、护理,确保医院的诊断、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乙方科室应根据业务水平、能力,相应地处理病人、病情,安全及时地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不得收治重、大、急病人,以免处理不当引起纠纷。

(七)乙方不能超范围执业,不能单独进行诊疗甲方已有的科室执业项目。

(八)疼痛科若发生医疗纠纷和差错。由乙方按医院的相关程序进行调解和处理。

第六章利益分配

一、甲方与乙方利益分配

1、甲方、乙方治疗费分配比例为3:7。

2、治疗费用包括手术费、护理费、注射费、诊疗费、床位费、相关科室中医治疗费。

三、不参与分成项目甲方(检查费、麻醉费、术中C型臂透视费3次药品费);乙方(一次性射频针、600元)。

四、乙方在诊疗活动中出现医疗纠纷所产生 的费用,甲方与乙方按分配比例(3:7)承担。

五、乙方应承担甲方所安排的医护人员工资和奖金及相应的待遇(与甲方单位相同待遇)。

第七章合同期限

本合同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双方盖章、法人代表签字之日起生效。

第八章其他事项

一、甲、乙双方合作期间,均应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双方责任和义务,本着“求大同,存小异”和互谅互让的原则,尽力维护病人和甲、乙双方的权益,确保合作顺利进行。甲、乙双方如违反合同,守约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

二、本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并以附件形式体现。本合同及附件经双方签字、盖章后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本合同签字后,双方合作依此合同书各条款实施。本合同修改、变更、补充条款等,经双方签章后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四、凡因执行本合同所产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或调解解决。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签定日期:签定日期:

(本合同共6页)

附件:

甲方负责每月10至15日按时结算乙方所产生的实际费用;

16.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 篇十六

【摘 要】加强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和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强化责任意识,提前制定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尽一切可能消除掉人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辨别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隐患,制定出全面、有效、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管理控制

0.前言

质量安全控制是一个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正是体现了质量安全目标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工程质量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质量职能的具体体现。加大质量安全管理力度,进行全方位的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狠抓落实质量安全生产已经成了不可回避的责任与要求。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准则

对施工项目而言,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就是为了确保落实合同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在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遵照以下几点准则:一是坚持“质量第一”;二是“用户至上”;三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压倒一切”的理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要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从而促进工程整体质量;四是以“预防控制为主”,这是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的前提,预防为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五是遵循“质量标准”,一切用实际数据说话,遵守国家的规范、设计文件和合法的合同规定要求。

运用现代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的管理办法,能有效控制项目的进程并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 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能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 增强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工程质量安全是施工企业的生命,发挥质量优势,以精品工程赢得信誉和市场,对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控制中存在的隐患

2.1工程质量安全控制中的材料问题

在建筑施工中,原材料的选择是极其关键的环节,原材料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每一种原材料都有不同的型号和批次,很多开发商为了投机取巧,选用型号不符的材料进行施工,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是施工的安全问题却得不到保障。此外,在选择原材料的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员把关,得过且过的思想极其严重,在施工过程中,工人们也不关心材料的质量问题及整体建筑的质量问题,他们利己思想太强,对除了工钱以外的其他因素漠不关心。

2.2工程质量安全控制中人员的素质问题

建筑工程本身是由人来完成的,工程的质量是由人来控制的,整个工程的监督与审核也是由人来实施的,因此,人员的素质问题是工程质量控制中的首要问题,是贯穿于建筑工程各个环节中的,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决定性因素。首先,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应该拥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在一项建筑工程中,领导者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和决策者,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未来前景。其次,建筑单位应该大量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人员,将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尽量摆脱原始的工程技术,尤其是在工程流程上和工程进度上加以改进,从科学的角度实施工程的质量控制。最后,监理工程师应该直接负责建筑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他们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监督实施的过程当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监管。

2.3工程质量安全控制中的施工过程隐患

2.3.1缺乏健全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工序与工序之间,工种与工种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的,如果上一道工序质量出现问题,下一道工序就很难正规的完成下去。而如今很多工程队伍缺少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每一道工序没有安排合理的质量检查,没有规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因此,工人们都很懈怠的工作,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做着自己工序的工作,即使发现了上一道工序的质量问题,也没有及时的弥补和排除隐患,结果造成了质量问题的出现。

2.3.2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管理混乱

一项建筑施工任务其实就是一个封闭的组织,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尤其像建筑施工这种高水平的工种。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应该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周密的管理体系。而在施工现场,我们会经常看到半成品与成品混乱堆放,工序前后颠倒等现象,这些不仅浪费了原材料,提高了施工成本,也会造成整个建筑的安全隐患。

2.4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机械设备问题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劳力施工了,而已经变成了机械化施工。因此,我们要对机械化设备的质量问题做好控制与监督。在追求高水品,高效率的同时,也要确保高质量的原则。不仅仅是对机械设备本身的质量严格考察,施工中采用质量过关的机械设备,确保操作者的生命安全,确保设备的经久耐用。如果设备质量有问题,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影响。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的治理方法

3.1对建筑项目中原材料与设备的安全进行改善

(1)购入的材料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择优选购,杜绝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及设备。

(3)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社会。

(4)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要慎重使用。

3.2对建筑项目中的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培训进行强化

建筑企业施工队伍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组成,由于人员多,知识层次差别较大、流动性强,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各层次人员的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等。这样做不但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和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3.3对建筑项目中的技术推广及施工水平进行强化

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组织施工。我国现在已经推广的新技术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模板与脚手架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该积极鼓励建筑施工企业采用新技术,强化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水平。

3.4对建筑项目的安全监督机制进行强化

监督机制是有效进行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的保证。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多起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损失,其根本原因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因此,强化监督机制是十分重要的。监督机制不仅是在建筑工程的表面实施,也应该深入到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论证、招标等各个环节。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有效控制的关键。

4.结束语

上一篇:关于合作的寓言小故事下一篇:五年级可能性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