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治理管理制度

2024-09-11

校园欺凌治理管理制度(共14篇)(共14篇)

1.校园欺凌治理管理制度 篇一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据了解,这是近年来,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校园欺凌进行治理。

各校治理后将开展专项督查

专项治理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包括前期加强各方面教育,建立制度措施和应急机制,完善体系建设和如何处理。根据《通知》要求,第一阶段各地各校将按照“学校自查、县级普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的程序,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并逐级上报。

对于此次专项治理,《通知》给出了时间表。专项治理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4月至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9月至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除了全国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也在此次治理的范围内。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

教育部部长两会期间多次表态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就校园暴力问题多次表态。

3月8日,袁贵仁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表示:“如果你们问,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我告诉你们,就是安全问题。”

3月10日下午,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校园暴力”提问时表示,“我们要通过修法、释法,让恶意造成重大伤害的欺凌者,受到纪律、法规、法律的惩治。”

3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新京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最高检今年将重点关注“校园暴力”,加强对相关行为的惩处和预防。

延伸阅读:

1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拍视频上传也可构成欺凌

根据《通知》要求,校园欺凌指的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一旦发生欺凌事件,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表示,“校园欺凌”不是法律上用语,也不是一个具体的法律罪名。一般指肢体和心理及精神上的侵害,主体主要是在校生,学生之间的行为。

新京报记者留意到,《通知》指出,语言、网络等手段也可构成欺凌行为。

“比如同学将拍摄的欺凌视频发布到网上,或同学间的辱骂等都属于这个范围。”皮艺军说。

近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肢体冲突新闻也见诸报道。那么,此次整治的校园欺凌包括师生之间的相关行为吗?

皮艺军认为,上述行为应该限定在在校生,学生之间,不应把理解范围蔓延扩大,“比如师生间或者外校人士进入学校造成的伤害,都不应该在这一范围内。同时,对于网络及语言方面的伤害,也特指的是在校生群体之间,比如一个外省人士对在校生进行语言攻击或者侮辱也不在这一范围中。”

2 如何整治校园欺凌?

建立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

梳理媒体报道,多国针对“校园欺凌”均建立了从预防、干预等相对齐全的措施。比如,美国学校对“欺凌”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在挪威,国家鼓励学校对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如制定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新京报记者发现,此次《通知》则呈现出全链条整治的举措。

一是加强各方面教育。各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二是建章立制。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三是完善体系。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四是及时处置。一旦发生欺凌事件,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3 如何保障整治效果?

视情况组织督查组实地督查

记者发现,此次专项整治有精确的时间表:7月之前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9月到12月用近4个月的时间开展专项督查。

根据这份《通知》,各地各校将按照“学校自查、县级普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的程序,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逐级上报。

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根据各地治理情况,组织督查组对各地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实地督查。

《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精心组织部署,加强对专项治理的监督指导;责任督学要对责任区内学校的专项治理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校方沟通,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当地教育督导部门报告。

什么是责任督学?9月1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该《办法》规定,教育督导部门根据区域内中小学校布局和在校生规模等情况,按1人负责5所左右学校的标准配备责任督学。

皮艺军表示,对于此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最主要是学校要专门拨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宣讲并组织讨论,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发言,让学生自己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判断。其他方面,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到位即可。

■追问

为何校园欺凌屡禁不止?

最近两年,国内一些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和2015年两年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有43起。

面对校园暴力时有发生,今年两会时,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应从法律上对校园暴力加以约束,建议尽快出台反校园暴力法。对此,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认为,从现有法律上讲,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足够可以处理这项事件,严重的还有刑法。目前更重要的是,形成社会道德压力的氛围,社会、学校等主体在整治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应成为治理霸凌行为的重要力量。

皮艺军表示,治理校园欺凌,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这也是最难的”。专项治理很可能是一个短期行为,不能为了治理霸凌而治理,重要的是形成环境预防,当对霸凌“零容忍”的环境、条件、理念形成的时候,霸凌事件自然消失,这应该是长期的人文精神普及的行动。

据皮艺军介绍,美国洛杉矶案件的审判结果(注:中国留学生绑架并施虐同胞案,涉案三人被判6到监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从中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对于人与人之间侵犯的判断具有很大的价值差异。国外可以达到零容忍,我们过于放纵轻微、微小的或者比较普遍的霸凌行为,一般要等到发生比较大的事件时才进行关注,但这都属于事后的关注。

因此,皮艺军建议,应该转变观念,对霸凌的行为从它还很微小、不严重的时候就要及时关注和制止,加强学生有关人的权利的教育,营造对霸凌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比如对于学校中出现的比较小的霸凌行为,老师应该严格处理,让霸凌者作出非常正式的道歉,这样让其他学生也得到教育。

2.校园欺凌治理管理制度 篇二

教育部网站12月15日消息,消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学校安全的总体要求,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中小学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5章19条,主要包括总则、督导内容、组织实施、结果运用和附则等5个方面,对学校安全专项督导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全面规定。《办法》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主要检查各级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治理体制、机制和治理能力、措施的建设、落实等情况。主要包括6个方面:一是督组织管理;二是督制度建设;三是督预警防范;四是督教育演练;五是督重点治理;六是督事故处理。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是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学校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学校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举措。这项制度的建立,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维护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3.治理校园欺凌的法律视域分析 篇三

一、学生法律规则意识淡薄是校园欺凌产生的内在原因

(一)学生法律规则意识与校园欺凌

首先,学生法律规则意识淡薄直接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现代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元素。任何社会,都有其运转的基本规则;任何单位,都有其运转的基本规则。生活在社会和组织体系中的个人,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造成社会、单位运行秩序的混乱。法律并不对所有的社会运转规则进行规范,而是仅规定社会运转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规则,将其他规则交由道德、团体自治等进行调整。换言之,法律规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底线,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保障。分析校园欺凌现象,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规则意识是导致校园欺凌的直接原因。例如,恃强凌弱是对平等原则的违反,敲诈勒索是对等价交换原则的违反,谩骂、嘲笑、戏弄、殴打他人则是对主体人格的践踏。

其次,学生法律规则意识的畸变加剧了校园欺凌现象。任何主体参与社会活动都有其行事规则。在校园欺凌者身上,欠缺的是法律规则意识,取而代之的是畸变的社会规则。一方面,成人世界中潜在的“丛林法则”在部分孩子的心目中代替了法律规则,他们以恃强凌弱的成人为榜样确立自己的行事规则。另一方面,伴随着教育功利化现象的加剧,一些所谓问题学生的“江湖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些“兄弟帮”抱团取暖,形成校园灰色文化共同体,以“江湖规则”作为行事规则。这就加剧了校园欺凌现象的蔓延。如果说欠缺法律规则意识,校园欺凌只是可能发生的话,在畸变的规则支配下,校园欺凌则必然发生。

最后,对生命权利的漠视使校园欺凌现象变得触目惊心。生命权利是人生存的基本保障,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漠视生命权利,这就使得他们在实施校园欺凌时毫无顾忌,肆无忌惮地殴打其他学生,将自己的快感建立在受辱者的痛苦之上。欺凌者对生命权利的漠视与网络上流行的暴力游戏有很大关系。在暴力游戏中,游戏角色的生命是虚拟的,即使被杀死了还可以复活。游戏所展示的血腥、暴力行为也是虚拟的,但可以给游戏者带来感官上的强烈刺激。一些孩子沉迷于这类游戏,久而久之,就会漠视生命,崇尚暴力。他们如果将游戏规则带入现实生活,就会导致校园欺凌甚至犯罪行为。

(二)校园欺凌反映出法治教育的短板

校园欺凌现象的日益严重,反映出我们法治教育的低效。法治教育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培育学生知法的规则意识基础上,培育学生信法的规则意识和守法的规则意识。目前的法治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一,重视对学生法律知识的灌输,轻视对学生法律规则意识的培养。其二,只重视对学生知法层面的规则意识培育,轻视甚至忽视对学生信法层次的规则意识的培育和守法层次的规则意识的强化。其三,功利化倾向严重,多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应付上级的检查,较少重视实际教育效果。其四,目前的法治教育教材或者只重视法律规则体系的编排、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或者充满说教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行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本来应当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但由于其中宣示性的内容较多,且缺乏对各种情形后果模式的设定,削弱了应有的教育效果。

法律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通过简单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对学生行为的反复矫正才能完成。矫正学生错误的过程离不开教师、家长的批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敢轻易批评学生,不敢指出学生在行为规则上的错误。目前,不少学校和教师在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时很少用法律手段明辨是非,而是一味强调采用调解、教育、感化、挽救等人性化手段,这容易使欺凌者形成错误的观念:犯了错不要紧,家长可以摆平。不同于其他侵权行为,校园欺凌事件中往往有许多协助者、围观者,协助者本身就是校园欺凌的参与者,围观者则加剧了校园欺凌的气氛。在处理校园欺凌的时候,我们一般是重点处理直接欺凌者,对协助者从轻处理,对围观者则不作处理。这就起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

二、法律制度不健全是校园欺凌产生的外在原因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求。以此审视校园欺凌现象,法律制度不健全应是校园欺凌的外在原因。

(一)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过分保护与迁就,不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现象

从法律定性角度分析,校园欺凌属于单独或者共同侵害他人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的侵权行为,严重的话可能构成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遏制校园欺凌现象,需要综合运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法治方式处置校园欺凌事件。

民事责任是对受侵害者利益的填补,但是对违法行为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目前的民事法律,如《侵权责任法》规定无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责任由监护人承担,这就导致监护人、未成年人对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后果产生错误认识,不能起到遏制校园欺凌的作用。

行政责任着重于通过对违法行为人的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来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我国目前关于未成年人行政责任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对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歧义,很多监护人不同意送孩子到工读学校接受专门教育。《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不满14周岁违反治安管理者,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至于监护人怎么管教,则缺乏细化的规定和落实监督措施。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收容教养制度,但在实践中用得很少。

刑事责任是对违法犯罪人最严厉的处罚,对违法犯罪的遏制作用最为强大。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仅对故意杀人、故意重伤或致人死亡、抢劫、强奸等重刑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这种规定过分保护未成年欺凌者,不利于遏制校园欺凌、保护受欺凌者的合法权益。校园欺凌中常见的侮辱、轻伤害等暴力行为在《刑法》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受害学生或家长往往不提起刑事诉讼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从而使刑事责任遏制校园欺凌的功能落空。

(二)惩治校园欺凌的程序性规则缺失,导致学校对校园欺凌束手无策

即使法律规定完备,如无合适的程序进行追究,法律规定也将落空。目前,我国缺乏细化的惩治校园欺凌的程序性规则,导致学校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束手无策。首先,教育惩戒可以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效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但是教育惩戒经常被视为体罚或变相体罚,缺乏操作规程,结果导致教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学生违反规则的行为以及不良习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恶”就这样在没有批评、矫正的环境下,慢慢演变为“大恶”的校园欺凌。其次,学校在处理具体的校园欺凌事件时,缺乏追究欺凌者责任、保护受欺凌者权利的程序性规定。这就导致有的学校将学生打架斗殴等丑闻加以掩盖,仅作内部处理,放纵了校园欺凌;相反地,有的学校对欺凌者处罚过重,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同样也起不到遏制校园欺凌的作用。

三、治理校园欺凌现象的法律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校园欺凌的惩处力度

首先,完善刑事法律规定,增强对校园欺凌者的法律威慑力。立法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必要的保护人身安全的罪名,加强对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公民人身安全的保护力度;可以考虑加大对手段恶劣、屡教不改、主观恶性大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甚至可以考虑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其次,完善行政法律规定,加大对校园欺凌者的惩处力度。平衡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双方的利益,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遏制校园欺凌最合适的法律措施。例如,美国新泽西州2010年的《反欺凌法》规定:任何欺凌行为都将受到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将欺凌者暂时停课或者开除出校。在德国,学校有权把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进行强制管教。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加大公权力对校园欺凌案件的介入力度,细化对严重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强制送工读学校接受教育的制度规定。同时,要完善对制止校园欺凌不力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

最后,完善民事法律规定,强化欺凌者个人的责任意识。为避免家长直接承担责任导致学生对民事责任的漠视,民事立法可以考虑规定由校园欺凌者直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只有在其个人财产不足赔偿时才由监护人承担补充责任。

(二)健全惩治校园欺凌的程序性规定,为治理校园欺凌保驾护航

在建立健全教育惩戒规则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惩治校园欺凌的程序性规定。上文提到的美国新泽西州的《反欺凌法》详细设计了对欺凌的处置程序、学校安全小组的组建、反欺凌专家和反欺凌协调员的任命等。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应建立由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校园欺凌处理机构,规定严格的调查程序,全面了解校园欺凌事实,充分听取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意见,公平、公正地做出处理。

(三)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自觉抵制校园欺凌的法治意识

4.预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方案 篇四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教办〔2016〕393号)和《安阳市教育局安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方案>的通知》(安教督〔2016〕168号),决定在我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目的

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职责分工

组 员:全体班主任

三、治理范围

1、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行为。

2、学生之间,蓄意以强欺弱、以多欺少,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行为。

3、学生之间,蓄意相互勾结、拉帮结派,形成势力,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行为。

四、具体工作安排及措施

1.要加强宣传教育。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力度,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要利用国旗下讲话、法制报告会、班会、广播室、黑板报等教育学生珍爱同学友谊,远离校园欺凌,明白校园欺凌带来的严重法律后果。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各任课教师要把防校园欺凌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2、要完善制度。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3.要加强预防。要组织各级部、各班级对存在的校园欺凌隐患的可能施暴人员进行摸排登记。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好。要加强学生在校时间的点名考勤工作,不让学生流入社会。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班主任要联系家长及时发现和疏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必要时可邀请司法、公安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辅导班,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校园欺凌将带来的法律后果。要加强大门口和学校院墙的管理严禁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内,或学生私自外出。学校保安要加强对校园,特别是一些人员少到的地方加强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学校宿舍管理和值班人员要加强晚休时段的学生管理,防患于未然。

4.要及时处置。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造成恶劣影响的要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汇报,并认真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5.重视三防建设。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学校要对校园内的监控设施加强维护,并安排专人盯防。要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五、责任落实与考核。

5.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篇五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根据常教通〔2016〕62号关于印发《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治理目的

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治理范围

城南小学全体学生,特别是六年级学生。

三、工作安排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6年5月至7月

1.开展教育。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完善制度。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3.加强预防。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4.及时处理。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第二阶段:2016年9月-12月

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自查报告并报督导责任区办公室、县教委安全法制科和督导督查办。

1.学校自查。按照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和总结,于2016年9月30日前形成自查报告并督导责任区办公室、县教委安全法制科和督导督查办。

2.县级督查。2016年10月,接受县教委督查组对各校开展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3.市级督查。2016年11月,接受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组织督查组对专项治理情况进行督查,四、工作要求

1.成立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组长:周世莲

(校长)副组长:万

许宏伟

成员:陈峰、颜俊、肖陈晶、各班主任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德育处,由万琴负责日常办公。

2.周密安排部署。开展好宣传教育,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预防,及时发现、调查处置类似事件,有效避免直至杜绝该类事件的发生。

3.加强督导检查。认真开展好自查和总结工作并接受县教委对此项工作的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强化整改,将工作落到实处。

6.小学校园欺凌治理实施方案 篇六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xx号)和《市教委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x教委办〔2016〕xx号)精神,依据《xx区教育系统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为更好地开展我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治理活动目的

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治理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喜凤

成 员:所有教师

三、安排及要求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教育 2019年9月

(一)开展教育。学校集中组织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同时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制定《西先贤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依据《方案》组织、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自查工作,达到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目的。

1.专题教育启动仪式。学校德育处负责在9月1日开展“校园欺凌治理”活动启动仪式。内容包括升旗仪式、德育主任宣读《方案》、学生国旗下发言《我们拒绝校园欺凌伤害——校园欺凌治理倡议书》

2.专题宣传学习活动。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文件,了解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等。利用课前十分钟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向师生宣传“预防校园欺凌伤害,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时时警醒师生。

2.主题班会教育。学校组织各班在9月20日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伤害,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为主题的班会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性。同时适当开展品德和安全教育。

3承诺签名活动。学校少先队将组织所有少先队员于9月27日进行“我拒绝校园欺凌伤害”签名承诺活动。

5.学校协调心理健康教师冯海芹,根据《心理工作计划》,协同班主任,适时适当地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团体辅导,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疏导教育(档案存档)。

(二)完善制度。学校由德育处负责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三)加强预防。学校由校安办负责,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检查校园一键报警线路,确保畅通;让学生知晓遇到欺凌伤害时,及时向学校汇报,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及时制止校园欺凌伤害事件发生或将伤害降到最低。

(四)及时处理。学校将强化责任意识,一旦校园欺凌伤害又发生必须做到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厉教育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第二阶段:自查整改总结 2018年10月

1.自查。学校校园欺凌治理活动领导小组针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整改和总结,形成报告并上报。此项工作于2019年10月15日前完成。

7.校园欺凌治理管理制度 篇七

校园欺凌可能造成的恶果是多方面的, 它不但对 “受害者”造成伤害, 而且对 “ 施暴者” 和 “ 旁观者” 也带来危害。 “受害者”被人欺负, 留下心理创伤, 难以治愈;“施暴者” 总是欺负别人, 对同学缺乏爱心、同情心等, 导致人格出现缺陷;而 “旁观者”会因为没有帮助受害者而感到愧疚、不安等。 同时它还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校风校纪以及给涉事学生和其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是什么造成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呢?第一是家庭教育的缺位。常言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 一些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 或者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问题, 使得孩子的品行教育缺失。 第二是学校德育和法制教育的缺位。 一些学校注重学生的成绩, 对思想品德教育忽视, 同时学校缺乏相应的惩戒手段, 对犯错的学生处理方法存在盲区或误区。第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比如, 受一些充满暴力的影视、 游戏的影响, 孩子们盲目模仿。 第四是一些孩子自控力较弱, 情绪一激动就容易失控, 容易采取极端手段。

8.刘集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总结 篇八

2017年7月

校园欺凌危害巨大,为彻底消除各种校园欺凌现象,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紧密结合本校实际,多措并举,积极开展预防和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现将落实情况进行简要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准确把握上级的精神、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是开拓奋进的力量源泉。为了更好的开展好校园欺凌整治活动,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我校认真学习省、市、县教育局下发的一系列关于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各类文件,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和进行专项整治的必要性、迫切性,从而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工作的有效开展蓄积思想势能。

二、健全组织,建章立制。

学校成立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校长刘总结任组长,分管领导任组员,强化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成立工作小组,成员涵盖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落实。两个小组的成立,为整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建章立制。先后制定下发了《刘集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刘集小学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刘集小学校园欺凌预案》等一系列文件,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了整治工作的思路、措施、责任人,为整治工作勾画了明晰的蓝图。

三、认真反思排查。

药。为此,我们发动全校师生,用一周的时间,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对学校存在的各种欺凌现象进行了周密细致的排查,然后把结果分类汇总,反复仔细研究推敲,寻找现象背后的根源,然后以此为据,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四、紧跟形势,紧锣密鼓,开展一系列教育整治活动。

(一)加大宣传的广度、力度,提高师生、家长的认知度。

利用周会的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大集会时,专门拿出时间,带领教师学习上级下发的各类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文件,让教师及时了解上级的精神和要求;小会时,则组织教师对上级的文件和学校的各种制度、预案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明确要求,同时,也加深了认识,提高了落实该项工作的水平。

借助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室内外板报、校园广播等,大力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和整治的意义,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校园欺凌其实就在身边。

(二)、分类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整治教育活动。

1、教师方面。

(1)召开包括家长在内的全体师生集会,启动专项整治仪式。通过启动仪式,使师生、家长更加明确了整治的原因、目的和措施。

(2)加强班主任工作。可以说,班级是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主战场,班主任则是主力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

任的管理力度,提高班级常规管理的水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极大降低了校园欺凌的几率。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是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主要管理力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实现管理的无缝隙。我校进一步落实教师“一岗双责”,乃至“一岗多责”,让教师既重教书育人,又兼顾预防校园欺凌,大大增强了该项工作的管理力量。

(4)最美教师评选。为了提高班主任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们还进行了最美教师评选。评选标准涵盖多个方面,但是,校园欺凌是重要一环。评选注重过程,把评选的过程和校园欺凌整治的过程同步进行,两项工作相得益彰。

(5)坚持校园巡查。根据学校的校园巡查制度,健全了各级巡查组织,定时、定区域进行巡查,尤其是对校内的主要危险点和学生上学路上的危险路段,增加巡查人员,加大巡查的密度,把校园欺凌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校园欺凌预防为主。

2、学生方面。

(1)召开专门的预防校园欺凌的校会。举办题为“同学难得 和睦相处”的主题讲座,用深刻的道理和生动的案列告诫学生,同学有缘相聚不易,要互相善待,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

(2)跟进召开相应的主题班会。校会后,各班级立即跟进召开相应主题的班会,进一步对校园欺凌进行宣讲、讨论、反思、整治,使学生时刻紧绷校园欺凌这根弦。

(3)最美学生评选。评选着眼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于欺凌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强化对学生心灵的冲击。用评选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远离校园欺凌。

(4)整治个别欺凌学生。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戒。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总有学生以身试法。对此,我们及时发现,先批评教育,个别执拗的,耐心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拒不整改的,逐步、适度惩戒,特别严重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5)及时小结反馈。任何方案都不会是完美的,所有的措施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定期不定期进行调整,这就要求要经常对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而提高工作实效。

9.校园欺凌治理管理制度 篇九

依据国家和市区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榆次区教育局下发的《关于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对我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

一、领导重视,规章制度完善

1、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有中层以上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组 长:要秋兔(校长)

成 员:李娜(政治处主任)

何翠鱼(教务处主任)

于艳萍(大队辅导员)

赵志梅(后勤主任)

2、学校制定了校园欺凌工作的实施方案,内容具体详实,包括治理目的、治理内容、安排及要求及重点工作等。

3、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相关制度、方案、措施等均在知校平台发布,强化监督和指导;学校计划、总结、规章制度中均有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方面的内容。

4、学校制定了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现场防护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组等相关岗位教职工职责明晰。能够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及物资的调动,能及时向公安、医院、教育局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人员到达学校后,学校能配合这些部门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二、特色鲜明,开展专题教育

1、学校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班会。

2、学校将校园欺凌治理工作与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有效结合,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展示,是学生明确“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做等相关问题。

3、学校多次对全体教职工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学习,使教职工知晓国家、市区相关政策要求、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方法。

4、学校通过知校平台、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体家长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相关培训,宣传国家、乡教委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政策要求。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促进校园欺凌治理工作的开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注重宣传,加强预防工作

1、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多种途径开展校园欺凌治理的排查工作,及时预防、干预。

2、学校注重“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建立并完善校园欺凌治理的“三防”相关管理机制与措施。

3、学校知校平台设置校园欺凌工作栏目,有专人负责;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或校园文化展板等形式进行校园欺凌相关知识普及和专题活动的宣传。

4、学校制定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方案、措施,能充分利用支持性资源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5、学校在知校平台公布了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四、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发现,处理得当

1、班主任认真排查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2、学校加强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管理,摸清底细、建档造册,防患于未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

3、通过排查和调查了解,暂未发现我校存在校园欺凌事件。

五、专项治理效果

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效果明显,特色突出,学校法制教育全面,校风校貌有序,学生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六、存在的不足与需要完善与规范的工作。

经过第一阶段的校园欺凌专项工作治理整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新学期新气象,在后阶段专项治理工作中,学校要将校园欺凌工作继续融入到课堂教学、德育、安全教育等常规活动中,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庄子小学

10.校园欺凌治理管理制度 篇十

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学校出现的一些形成式、固化式的问题源于缺乏情感教育。中小学生的人际情感主要表现在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同龄伙伴之间关系的细微性与人道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在温馨和睦的家庭里, 父母的恩爱、尊老爱幼、邻里和谐、与人为善、热心公益、彼此互相鼓励, 家庭凝聚力与亲和力向孩子无声地表明并使之深信:人间是美好的, 温馨的家庭是心灵完全可以得到慰藉和放松的地方。学校里应当充满尊师重教和师生相互信任的良好的情感氛围, 师生关系融洽能够促进中小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 会使师生间推心置腹、赤诚相见、心灵相通, 在这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感召下, 学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正能量来, 这正是人际情感在情感教育中的重要所在。

校园欺凌从理论上看, 国内家庭和各中小学校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比较抽象和笼统, 教育内容有些滞后, 实效性不强。从实践上看, 当今学生普遍受到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困扰, 在面对冲突时缺乏必要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尤其是独生子女在面对由人际关系引发的矛盾时更无计可施。由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大多数父母的生活重心在工作上, 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 导致一些孩子的心理产生问题, 且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 探寻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以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思考成为当务之急。

一校园欺凌的原因探究

1. 人际情感淡薄化是校园欺凌的起因

随着经济发展, 流动人口增多, 外来务工者 (下称“新居民”) 都是租住本地居民的房子, 呈现出大杂居现象, 但新居民和本地居民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方面很难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 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新居民的子女不免会产生人际关系冷漠无情的思想。再加上这些新居民子女的父母工作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平时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 极大地降低了中小学生对家庭情感的眷恋, 以致其从外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为其产生欺凌行为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2. 家庭结构的改变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 助长中小学生欺凌性格的形成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的缺失是形成欺凌行为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显示, 家庭结构是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家庭结构的改变导致中小学生社会化主体的缺失, 易导致其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本次实证调研时, 在“哪些学生容易成为欺凌者”问题中, 有74.2%的家长、86.5%的教师选择了“家庭结构不完整的学生”, 在众多选项中位居首位。最常见的家庭结构包括核心家庭、夫妻家庭、单亲家庭等。

(1) 核心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双亲或多亲宠爱下成长。在核心家庭中, 以独生子女为多数, 子女都是在双亲或多亲宠爱下成长, 这易造成与同龄伙伴交往相处的时间减少了, 致使他们缺乏集体环境成长的氛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团结协作精神、缺乏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以及缺乏中小学生之间的诚信、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包容心态等。同学之间、同龄人之间以及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薄, 导致这些孩子在学校里非常自我、唯我独尊, 习惯于放荡不羁, 与人相处缺乏谦让容忍, 遇事易暴跳如雷、大打出手。因为这些孩子从小与同龄伙伴共同相处的机会很少, 不懂得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长大后, 一旦遇到问题就可能采取欺凌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增加越轨式犯罪的可能性。

(2) 在传统夫妻家庭和单亲家庭中, 父母双方扮演不同的角色。父亲表现威严, 可以约束子女的行为, 而母亲相对温柔, 有利于双方沟通, 及时了解子女的想法, 但在单亲家庭中的父母必将独自承担所有的养育责任。如果离异家庭中孩子跟父亲生活, 在母爱缺失的单亲家庭中,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仇恨会越发强烈, 转而将情绪转嫁到同龄女性身上。反之, 如果跟随母亲生活, 在父亲缺失的单亲家庭中,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尤其是父亲的仇恨会越发强烈, 转而将情绪转嫁到同龄男性身上。他们会通过一些极端的行为来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如果不及时干预, 容易出现心理扭曲或人格问题, 导致欺凌性格的形成。

(3) 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对家庭眷恋关系的冷漠是造成校园欺凌的主要原因。根据笔者担任班主任26年的实践经验得出,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暴力的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中, 会经常使用权威性、命令性的语言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孩子在棍棒打骂面前学会了沉默和服从, 或者阳奉阴违、暗中抵抗, 易导致他们不善沟通。研究发现, 多数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实施者早年生活在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中, 他们耳濡目染了家长的暴力和不良行为, 受其影响孩子形成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心理与习惯, 其不良的影响渗透在中小学生整个生命历程乃至人生各种不同的领域。

3. 对学校眷恋关系的减弱也是校园欺凌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不仅仅是教书的场所, 更应是一个育人的大学堂。中小学生与学校应该密切联系, 眷恋感更加深厚才行, 但是学校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减弱了中小学生对学校的眷恋感。

(1) 对后进生的帮扶效果有限。学校教师在对后进生帮扶方面, 一直努力做工作, 但由于有些学生基础差、家庭和社会以及其他因素等影响, 帮扶效果是有限的。但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只能天天紧盯这些后进生, 在这步步紧逼的情况下, 这些学生会认为老师故意刁难自己、歧视自己, 心中不由地产生怨恨和仇恨, 这种怨恨和仇恨不仅恨在老师身上, 而且还会连带老师喜欢的学生, 在特定的场合可能会将怨恨和仇恨爆发出来, 对记恨的学生甚至老师进行言语攻击、行为伤害。

(2) 集体活动匮乏。学校教师出于安全考虑, 导致今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不断减少, 而中小学生又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强烈的娱乐活动意愿, 在学校得不到满足时, 就对校外一些充满刺激性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感兴趣, 大大增加了过激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4. 道德情感的缺失, 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促成欺凌行为的产生

中小学生自身辨别能力、自控能力比较弱, 缺乏相应的道德、法律意识和观念, 不能正确地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这使中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欺凌行为。

(1) 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父母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职业类型和婚姻状况等导致家庭教育的欠缺, 很容易使部分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的中小学生形成消极的认知、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些中小学生的是非观念较差和情感波动较大, 很容易被“暴力英雄观”“快乐至上”等消极落后思想所影响。这种错误的认知与世界观容易导致中小学生逃课、吸烟酗酒、沉溺网络游戏, 甚至做出打架、团伙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

(2) 家风不正促使中小学生不良性格的形成。“家风纯正, 雨润万物;家风一破, 污秽尽来。”现实生活中, 一些欺凌案件的发生无不与其家规不严、家风不正有很大关系。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不高, 有着玩世不恭的心态, 父母在孩子面前总为一些小事满口脏话、大打出手。有些家长有文化、有地位、有权利, 平时在孩子面前总爱显耀自己无所不能, 贬低他人、作风不正、行为不轨等, 这往往都成了孩子形成不良品行的示范行为, 有些家长甚至怂恿孩子干一些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促使孩子不良品质的进一步发展。家风不正、管教不严, 孩子很容易招惹祸端, 是促成欺凌行为产生的罪魁祸首。

校园欺凌行为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产生,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对校园欺凌的遏制

1. 转变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1) 转变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态度。家长要转变教育的方式和态度, 对子女宽严适度,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与独立性, 要以平等的地位与孩子相处、沟通, 用自己真诚的爱心、丰富的经验、亲切的态度, 赢得孩子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佩服。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 孩子才会向你交心言谈, 这个时候父母要及时了解孩子思想上存在的迷惘、心理上的苦闷乃至生理发展方面的问题, 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 探讨解决事情的最佳办法。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除了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外, 还要更加关心孩子在学校与同学们、同龄伙伴们等交往的情况, 既要分享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喜悦, 又要分担和破解孩子遇见的不愉快的事情。既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可以得到尊重、树立自信, 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 又要使孩子感受到家庭是自己一生眷恋的地方。

(2) 改变家庭教育的内容。即增加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 强化孩子对道德规范与法制观念的认同。要求孩子必须懂得礼义廉耻、尊重长辈、诚信友善, 在日常生活中把伦理道德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牢记法律规范的红线不可逾越、法律法规的底线不可触碰。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对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要教育孩子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不要害怕、逃避挫折。家长还应重视对孩子的忍耐、宽容、礼义廉耻和尊老爱幼教育, 并将其落实到生活中。

(3) 切实加强家庭家风建设。家长要经常对中小学生进行崇德尚善教育。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据心理之前, 极早就去占领孩子的心理, 引导孩子宽宏大量、与人友善、爱护环境、热心公益事业, 对于孩子的善行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以激发他们对于善行的进一步追求, 逐渐形成善良的品格。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孩子思想行为的管教。注重孩子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孩子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2.改变学校教育的方式和建立预防机制

(1) 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预防机制。要防止校园欺凌的发生, 学校需要建立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多方共同参与的一个有效的预防机制, 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对特殊的家庭和学生要建立一个动态的信息渠道。学校不仅要定期开展家长会, 还应该聘请有关教育专家或法律专家给家长、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以及交流会, 通过真实的案例教育起到震慑教育的效果。学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 深层次了解学生不愿意报告的欺凌事件, 针对具体事件分析其原因, 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产生。

(2) 改变“重才轻德”现状。增加社团活动、课外拓展教学,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眷恋情感。学校除了要重视教学成绩, 更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日常教育中, 要教授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善于团结合作、掌握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能力。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如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等特性, 积极开展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 调动中小学生的内在动机, 激发中小学生的参与热情, 将时间、精力投入到有益的社会活动中。

(3) 适当惩罚。在教育管理方式上除了要对学生的违规违纪做适当惩罚, 也要加强个人情感的关怀。适当的惩罚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 有利于锻炼中小学生的坚强意志力, 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抵抗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只有小惩大诫, 才可以让中小学生从遵循最基本的学校规章制度到遵守法律法规, 从而降低犯罪的可能。同时, 学校应推行教师一对多的帮扶工作, 平时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 要让中小学生感受到学校教师的温暖之情, 激发其感恩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心怀, 要坚持教师的家访制度以拉近师生、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 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善于判断正确与错误、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维护什么与反对什么, 以及爱憎分明、明辨是非能力。各位家长和各类教育机构要切实注重从小培养这一情感基础, 在思想上能对好的行为敢于支持, 对坏的不良行为敢于反对。这样, 学生就能够理解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的实质, 培养学生深邃细腻地体察和感受事物的本质及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忧患、不幸和郁闷的情感。要求中小学生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 懂得自我与他人生命的可贵, 将信念内化为行为准则, 抑制自身暴力倾向的产生。只有增强中小学生对家庭、学校的眷恋, 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交往以及培养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 才可以有效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M].唐其慈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1.校园欺凌治理管理制度 篇十一

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自查报告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根据阳城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转发上级《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们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 周密安排,精心组织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4月—7月,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1、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2、开展教育。学校集中中对学生开展了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了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的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3、加强预防。学校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了实施欺凌的学生。

4、监督指导。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防校园欺凌制度及措施。具体如下:、相关岗位教职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实行全体教职工一岗双责制,对玩忽职守,对学校安全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责任。

5、及时处理

如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向班主任老师汇报,班主任要及时到位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6、组织部署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责任分工明确。具体如下:

(一)领导组成员 组 长:郑培允

成员:李志涛 李保福 李巧莲 王霞 潘亚丽 吕萍

朱红霞 工作职责:

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负总责。对此次治理活动督查并评定实施情况。

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安保员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家委会主任委员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向家长朋友宣传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知识,确保学生安全无事故。

第二阶段:2016年9月—12月,学校自查,接受普查。学校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上报。对不足地方及时弥补。

为贯彻落实郓城教育局、郓州中心校《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部密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紧急通知》相关精神,根据通知要求,我们对围绕法制专题教育、规章制度完善、开展自查自纠、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四个方面对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总结,现将自查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扎实开展行之有效的专题教育。我们坚持把搞好教育、打牢思想基础作为专项治理的首要环节来抓。自九月开始,利用周一升旗、学生集会对全体师生进行以“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的主题教育。9月12日,行政例会上由校领导组织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二)为进一步做好校园欺凌事件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安全分块包片人员、后勤处、各室负责人员、班主任等签订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安全责任书,将安全工作列入教师期末考核内容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恶劣的安全责任事故,或在各级工作检查中,受到批评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如下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情节和后果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四)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处置预案,为了及时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成立了现场指挥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临时性机构。并对可能发生的欺凌事件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应对措施。

12.校园欺凌事件专项治理的自查报告 篇十二

省教育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科室职责分工,组织各科室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整体推进,扎实做好开展教育、完善制度、加强预防、及时处理、监督指导、组织部署等具体治理工作。

二、切实做好督导。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针对专项治理的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完成学校自查、县级普查和市级复查工作,撰写督查报告,并总结典型做法和事例。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分别组织督查组对各地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实地抽查。

三、建立月报制度。

13.校园欺凌治理管理制度 篇十三

首先,提高意识和提高预防意识。

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将安全防范措施纳入重要议程。通常举办安全工作会议,加强校园安全措施和学生防范自身安全意识,特别是禁止外国学生上学和严格执行学校,学校校长在校门系统。要求所有教师和工作人员充分理解校园暴力和社会危害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班老师认真组织 主题课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处理校园暴力的能力。

二,完善制度,落实岗位职责。

学校建立了健全的校园欺凌预防治疗体系,措施,建立了校园欺凌应急预案,明确了职工的相关岗位,防范和处理校园欺凌职责。建立特殊的校园欺凌特殊治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领导:黄汝在校园里欺负特殊管理的责任。审查校园欺凌特殊治疗计划,治理活动,以监测和评估实施情况。

团队副组长:周太中校园欺凌特别管理计划科学,运行审查,班主任的监督督导,安全人员,宣传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工作到位。并举办了关于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的讲座。

三,调查隐患,做好预防工作。

加强人防,材料防御和技术防御建设的校园欺凌,丰富和完善相应的设备和设备。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梳理,发布学生援助或校园欺凌电话号码,并清除负责人。仔细调查 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好解决矛盾,避免冲突加剧,激进行为的发生。加强特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查明细节,归档书籍,积极运用良好的家庭学校交流平台,针对性地开展帮助工作。当值领导和安全人员要及时发现,调查和处理校园欺凌,严肃对待欺凌学生。

四,加强检查,全天候执行职责制。

学校严格执行领导与班级和安全人员24小时轮值班制。学校有外国人进出校园的严格注册制度。在上课期间,学校门关闭,学生有特殊情况需要出班的老师必须发出。家长将报名参加一个学生,他们将在没有使用暴力设备和危险物品的情况下进入校园登记和检查,社区将不允许进入校园。任何车辆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校园。发生强迫入学情况时,学校门口工作人员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严禁将工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并确保学生立即入学。在学校每天,学校等关键时期,组织安全部队在校门口及周边地区进行巡逻,守卫,及时预防和制止各种 危害教师和学生安全的罪行。每个安全人员在学校都可以按时上班,执行良好的守卫职责。为了防止安全人员突然暴力的发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校配备专门的防堵杆和防喷器,加强安全防护工作。学校和地方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校内学校及周边地区的不稳定,特别是那些可能导致暴力的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第五,加强教育,加强自我意识。

学校以学生为主题,以学校欺凌为主题,开展道德,心理健康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对学校开展法律教育。组织教学人员学习防止校园欺凌和应急响应相关紧急情况。教育学生面对暴力时的战略和勇气,暴力后应该如何等待。如面对高中生和犯罪者及时向家长和教师报告;为教师的违规向家长和学校领导及时报告;对严重违法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报告。

14.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方案 篇十四

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方案

全国中小学生各种死亡案件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也再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根椐《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22号)要求。为加强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我校决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经研究,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治理目的

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治理范围 本校全体学生

三、工作安排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3月—5月

1.开展教育。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纪校规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围绕《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共建平安校园》主题,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讨论反思。通过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

交往、沟通、交流能力。

3.完善制度。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4.加强预防。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5.排查建档。学校领导班子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排查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发生过激行为。要加强对特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摸清底细、建档造册,积极利用好家校沟通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防止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引发事故案件。要对与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存在纠纷和积怨的人员、精神异常人员、有暴力倾向或过激行为人员、仇视社会或扬言滋事报复人员等重点对象和人员,进行细致排查,属于校内人员的学校要切实做好工作,并逐一建档,落实专人加强管控,如涉及校外的应立即向公安等部门报告。对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物品进行清查。

6.及时处理。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第二阶段:2018年7月—12月

我校要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排查建档、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按照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和总结,于2018年9月15日前形成自查报告并报平安区教育局督导室。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深刻汲取以上事故教训,结合实际,举一反三,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严防因管理疏漏发生意外。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按照“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教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坚决防止有规定不执行、有制度不落实、有责任不追究的倾向。

2、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个人的提拔任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绩效工资挂起钩来,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按照有关规定,全体教职工要及时上报安全工作信息,尤其对重大情况和突发性事件要第一时间上报,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

平安区石灰窑中心学校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研教改计划下一篇:安全宣传红领巾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