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是什么意思(精选12篇)
1.风雨飘摇是什么意思 篇一
风雨如晦的意思: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晦:黑夜。
英文解释
wind and rain sweeping across a gloomy sky -- a grim and grave situation;It blows and rains like a dark night. ;
【解释】: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示例】:游子归来了,在这~之晨,游子归来了。
◎郭沫若《星空·归来》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后边与“鸡鸣不已”连用
【近义】 风雨如磐、凄风苦雨
【反义】 天朗气清、风和日丽
【用法】 后边常跟“鸡鸣不已”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2.风雨飘摇是什么意思 篇二
关键词:青年教师,学校发展,重大举措,管理
一个发展的学校离不开教师, 一个面对发展的学校更离不开青年教师, 作为来自教学第一线的管理者, 应清楚地认识到: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注重青年教师的心理疏导, 让青年教师的心灵就像“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样明亮
我们调查得知, 青年教师们的压力, 特别是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有少部分教师面对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心理的调节。甚至有40%的教师在有转折的机会时会选择不做教师职业。在学校里, 我们往往把视线多放在学生身上, 他们的生理、心理是否健康成长, 他们的特长是否得到培养, 他们的成绩是否得到提高。是的, 教师的职责就是“为了一切学生”, 让他们能健康的成长。但反过来思考, 如果教师们的心理都不正常, 他们都没能健康地工作, 孩子们的未来又在哪里呢?但我们同时可以看到在“面对未来竞争, 你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题上, 态度是积极面对的教师占了99%, 这让我们看到了青年教师们乐观, 积极的态度的, 他们仍然充满着对事业的憧憬与希望。所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一关键, 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疏导, 如:聘请心理专家作为学校心理顾问, 经常为教师开心理讲座, 疏解教师压力, 正确引导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另一方面, 学校可开设沟通信箱、网络教师论坛及多组织心灵交流会了解他们的想法。如此循循诱导, 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教师角色”, 疏导青年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让青年教师的心灵就像“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样明亮!
二、青年教师成才的激励机制让广大青年教师看到教育事业的“明天会更好”
学校管理者要多予鼓励, 激发青年教师的上进、拼搏欲望。对青年教师的管理, 我觉得, 只要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 因势利导, 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就能把他们蕴藏的潜力激发出来。
勇于追求, 积极进取, 这是青年人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必然导致自我改善的强烈欲望。这就是说, 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对事业、对理想有执着的追求。因此, 我们必须在“诱发”、“强化”和促进进取方面多做工作。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要多看到他们的长处, 多给他们鼓励。任何人都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希望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发挥, 使自己的工作成果博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青年教师尤甚。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顺应他们的心理需要,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激发他们上进、拼搏的欲望, 使之成为推进学校工作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 采用竞赛、评比、表扬、奖励等手段, 正确诱导和培养他们的这种进取心理, 激发他们的成就需要。使每个青年教师在事业上积极努力、建功立业, 鼓励支持他们多总结、整理教育教学经验, 并著书立说, 大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在此须注意的是, 我们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 应该有意识地把他们的自尊心逐渐引向树立集体荣誉感和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上来, 从而在青年教师中造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气氛。这样, 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学校工作。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让全体青年教师唱着“同一首歌”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发展中来
学校管理确立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意味着一切管理工作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体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的指导思想。具体来讲, 对青年教师来说, 要满足他们多层次的需求, 特别是满足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
以人为中心, 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根本利益。教育的任务是按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活动, 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但是, 相当长一段时间, 学校教育并没有体现教育的本性, 而追求的是教育本性以外的目标, 以致学校管理工作也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最近, 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推行素质教育的文件, 但是, 如果高考的指挥棒没有更改, 素质教育又是否真正能顺利推进还值得我们思考!适合中国国情的素质教育方式又该是如何?谁能知晓?
以人为中心, 是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的需要。未来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影响学校办学效益和水平的诸因素中,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他因素, 诸如投入、校舍、教学设备、学校发展目标和方向及各种信息资源等固然也重要, 但与人的因素相比, 则处于次要地位。我们要知道, 办学经费要人来统筹掌握, 校舍、设备要人去运用, 学校规划、目标要人去制定, 管理的任务、措施要人去落实, 各种信息需要人去分析处理, 而且只有人把这些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 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实践也证明,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所以, 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水平, 必须重视人的因素, 并且要把它放在首要位置。可以预见, 在未来的学校管理中, 以人为中心成为了一种主导的价值取向, 具体来说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第一, 学校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管理, 使学校与青年教师形成一个整体。第二, 更多关心、爱护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需要是多种类、多层次的, 如事业上的需要, 生活上的需要, 情感上的需要等, 学校的任务是想方设法满足青年教师的需要, 做到关心每一个人, 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第三, 重视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素质。知识剧增是未来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文化变迁又使得学校教育的对象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必须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这种变化, 很显然, 教师的培训就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使教师成为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技术, 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
3.是什么意思? 篇三
这个说法最初来源于橄榄球运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橄榄球比赛的基本规则:每个队力争将橄榄球传到对方的底线之外,并尽力保持球不被对方夺去。其中的一条规则规定,一个队必须在四次传球后,至少将球传出10码(约9米)远,如果这个队不能把球传出这么远,球就要交给另一个队了。
橄榄球比赛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一个队在三次传球后,球仍未能传出10码远。这时,这个队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将球踢出界外,承认暂时失利,要么孤注一掷,最后搏一次。这时,看台上的观众有人会喊:“Kick the ball!”(把球踢出去!),也有人会鼓励球队铤而走险,搏一次:“Go for it!”(拼一次!拼一次!)。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在不同场合用这句话来鼓励别人勇敢地行动。例如,某个学生想和班里最漂亮的女生约会,但心里没底,不知道是否会被拒绝,他的室友就会对他说:“Go for it and ask her.”
4.风雨飘摇是什么意思 篇四
这故事一转又回到以前发生的事情。
Who holds the world record for the long jump?
跳远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是谁?
He jumped to his feet when they called his name.
他们叫到他的名字时他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You seem to have jumped several steps in the argument.
你在论证中似乎略去了好几个步骤。
Prices jumped by 60% last year.
5.风雨飘摇是什么意思 篇五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2004年,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启动二期建设。
6.风雨飘摇是什么意思 篇六
在困难群体医疗保障问题上, 我们应首先明确“问题是什么”, 或者, 更确切的说是“问题有哪些”?笔者认为有两个关键问题要明确, 一是困难群体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这是根本, 直接关系到所需资金数量和医疗保障水平的确定。二是困难群体急需的医疗保障内容有哪些, 以及优先提供的顺序问题, 这是关键, 直接关系到受助对象的主观感受和保障的可获得性。
面对上述两个问题, 答案是什么?一要合理界定困难群体范围和补偿标准, 积极探索支出型贫困测量方法。支出型贫困是指由于家庭成员出现重大疾病、子女就学、突发事件等原因, 导致家庭财力支出远远超出承受能力而造成的绝对生活贫困。由于这些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无法享受低保, 实际处于社会救助的“夹心层”, 一旦遇到不测, 往往比低保户更困难。根据家庭支出而非个人经济收入水平界定困难群体的办法虽然复杂, 但公平性和有效性也是最高的。上海、南京、廊坊、镇江等地已经实施的支出型贫困救助制度的有益经验值得推广。二要增加向门诊大病医保付费的倾斜力度, 尤其要提高困难群体的门诊补偿比例。对于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来说, 长期的门诊医疗费用支出对其生活影响最大、直接感受也最明显。优先提高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比例, 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还可以减少“小病拖成大病”的人头数, 这也符合《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 》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
7.钙磷比是什么意思?等 篇七
问:我去药店买补钙产品的时候,店员向我推荐一种新的钙片,说这种钙片的钙磷比特别合理。什么是钙磷比?
天津刘志强
答:钙磷比,顾名思义,就是钙元素和磷元素的比值。
在人体中,钙与磷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好兄弟”。钙和磷的代谢在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无机磷酸盐与钙结合,构成坚硬的骨骼和牙齿,可以说,磷和钙共同承担着构成机体支架和负重的任务。而血钙和血磷含量的也会相互影响,如果血液中钙磷比例失调,有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因为钙与磷之间的特殊关系,膳食中也应该注意钙与磷的比例。高钙摄入会影响膳食中磷的吸收,同样,过量的磷可与钙形成复合物,减少机体对钙的吸收,尤其是膳食中钙的含量很低时。根据骨骼中钙与磷的含量推算,婴儿膳食中钙磷摄入量的比值以2:1为宜。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钙磷钙磷比值的耐受增加,所以在成年人的饮食中,应该注意钙磷比,但不必过分强调钙与磷的比值。
痛风患者能吃馒头吗?
问:我是一个痛风患者,有人说痛风病人不能吃包子、馒头之类的发酵食品,是这样的吗?
北京郁纬
答:食品发酵的方法有化学的、物理的和微生物的。对于痛风病人来说,只要不违背饮食治疗的原则,可以适当食用化学发酵食品如油条、饼干和物理发酵食品如蛋糕等。但对微生物发酵食品,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可以食用。微生物发酵食品包括馒头、面包、酸奶、奶酪、甜酒、啤酒、果酒、腐乳、腊八豆、酱油、豆豉、豆酱、红曲鱼、红曲肉、红茶等。微生物发酵食品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鲜味,是因为这类微生物本身含有丰富的核苷酸所致。核苷酸中的嘌呤经氧化后转变为尿酸。显然,痛风病人不宜大量进食这类发酵食品。
不过,笼统地说痛风病人不能吃发酵食品是错误的,这要根据病情与食物品种、数量来决定。从酵母嘌呤含量来分析,每100克干酵母含嘌呤高达589毫克,所以痛风病人肯定不能直接吃干酵母。但是,发酵面点使用的干酵母量都比较少,例如,500克酵母可以发100千克面,其比例为0.5%,一天吃300克馒头的话,等于只吃了1.5克酵母,也就是说只食入了大约8.8毫克嘌呤,而临床上对痛风急性发作期病人要求饮食嘌呤控制小于每天150毫克。可见,吃几个馒头、包子对痛风病情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当然,如果食品本身含比较丰富的嘌呤,再经发酵后,其嘌呤含量就可能更高。比如,每100克黄豆本身含嘌呤高达166.5毫克,发酵成腊八豆、腐乳后,其嘌呤含量更高。这类食品,急性发作期痛风病人是禁止食用的,即使是在病情缓解期也要少吃,以防诱发痛风发作。
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吗?
问:我的韩国朋友一直向我宣传泡菜是一种健康食品,但是我在杂志上看到,腌渍蔬菜中一般都含有致癌的亚硝酸盐。泡菜的制作过程也是腌渍。那么其中会不会也含有亚硝酸盐呢?
辽宁黄正尧
答:泡菜是一种腌渍蔬菜,主要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辅以低盐来保存蔬菜并增进其风味,白菜、甘蓝、黄瓜、萝卜、甜椒等是常用加工泡菜的原料。蔬菜腌渍是以乳酸菌为主的多种微生物并存的发酵过程,形成亚硝酸盐不可避免。大量实验证实,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比同种新鲜蔬菜高出几倍,同时,由于泡菜生产及销售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保藏期问,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腐败现象,会积累更多的亚硝酸盐。
不过对此不必过于担心,市场上正规厂家出产的泡菜,一般都可以达到国家制定的亚硝酸盐限量标准,食用是比较安全的。食用泡菜时,为了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随着保存时间的推移,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规律。研究发现,保存40天以后,亚硝酸盐含量降到最低。所以,在泡菜制品允许的保质期内,可以适当推迟食用时间。
2.采用低温保藏、加热等物理方法可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3.在腌渍液中加入维生素C可以降低泡菜申的亚硝酸盐含量。
砷是必需微量元素吗?
问:我一直在关注前几天某矿泉水的砷超标事件,大家都说砷是有毒的,但我看到一个报道,说砷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到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砷有没有保健作用呢?
江苏陈淳
答:首先,砷的化合物,尤其是五氧化二砷(砒霜)肯定是有毒性的。同时,砷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有很多种,譬如皮肤和内脏器官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都与高砷摄入有关,尤其是饮水中摄入的砷。
关于砷是否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这一问题还在讨论当中,迄今为止尚无充分的科学证据,关于砷的“适量”界值也无法确定。但不同的动物实验结果均证实缺砷对动物会产生不利影响,当一些动物体内缺砷后,可能会出现不孕、流产、死产、巨脾、红细胞脆性增高、皮毛粗糙无光泽等现象。而把砷添加到饲料中喂饲小鸡,可以增加动物体重,并作为一种生长因子促进生长发育,这说明砷至少对动物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另外,砷也确实具有一些保健作用。《神农本草经》曾记载:“长期服用雌黄(三硫化二砷);具有躯体变轻、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之效果”。18世纪时,我国有人将无机砷化合物用于治疗牛皮癣、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砷及其化合物是人类最早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一些砷的化合物可以抑制血液肿瘤细胞和许多实体瘤细胞生长。
食品增稠剂有什么用?
问:很多食品的配料标签上标有增稠剂,请问它是做什么用的?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热心读者
答:食品增稠剂是指在水中溶解或分散,能增加流体或半流体食品的黏度,并能保持所在体系的相对稳定的亲水性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在食品中主要是赋予食品所要求的流变形态,改变食品的质构和外观,将液体、浆状食品形成特定的形态,并使其均匀、稳定、提高食品质量,保持食品具有黏滑适口的感觉。
8.谚语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篇八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谚语大全
1、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2、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3、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4、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5、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6、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7、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8、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9、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10、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11、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12、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13、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14、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15、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16、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17、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8、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19、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20、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1、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22、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23、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24、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5、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26、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27、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28、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
29、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30、不见兔子不撒鹰。
31、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32、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33、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34、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35、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36、不怕穿得迟,就怕脱得早。
37、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38、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39、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
40、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41、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42、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43、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44、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45、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46、不怕事难,就怕手懒。
47、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48、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49、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50、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5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2、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53、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54、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55、不笑补,不笑破,只笑日子不会过。
56、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脏不均狗咬狗。
57、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58、馋人家里没饭吃,懒人家里没柴烧。
59、常赌无赢家。
60、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9.风雨飘摇是什么意思 篇九
问:最近我和交往已经一年多的男友去云南旅游。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旅行,我们的关系可以走得更近一步。但是到了目的地以后,我发现我本想住大床房的,可他订的是双床房。他是对我没有兴趣吗?
答:一个成熟的人办事,总是进可攻,退可守。如果他真的对你没兴趣,他会开两间房的。
她是矜持还是不喜欢我?
问:我追一个女生一个多月了,每次出来吃饭她都叫几个闺蜜,我不是怕埋单,但我想多一点两个人的时间。她抽烟,但从不带烟,出来时都是要我买。她对我若即若离开始我以为她是矜持,但一个多月了,又说没感觉,我是不是很蠢?
答:傻了吧,你以为每个女生都清纯可爱不作的吗?一个月也不算长,钱也花得不冤枉,就当买个教训吧。
现在妥协,他会不会更过分?好困扰。
问:昨天跟男友吵架了,他直到晚上12点下班了以后才来给我道歉。我觉得他很忽略我的感受,可他觉得他事业才刚刚开始,工作比较累,如果我受不了可以暂时分开,如果可以包容他的状态,就继续。如果我现在妥协了,他以后会不会更不在乎我了?
答:我觉得挺好一男生呀,够直白,也不耽误人,反正现在你肯定没他的事业重要,以后也不是非你不可。想留住他,你还得加把劲,不想努力的话就撤了吧。
付出了这么多,我应该分手吗?
问:我跟男友在一起三年了,可他一直没有工作。每次出去吃饭、玩、买东西都是我花钱。逢年过节也是我出钱给双方父母买东西。可他现在一有不顺就对我大吼大叫,而且越来越不耐烦。三年了,我好累,我想分手,又舍不得,怎么办?
答:在你说了你男友这么多不是以后,你告诉我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
他不再理我,可我想复合,怎么办?
问:跟男友分手已经三个月了,可我还是忘不了他。分手那天,他说好聚好散。可一个月以后他把我微信、QQ都拉黑,电话也设成黑名单。可我好希望我们可以复合。
答:复合?好聚好散的重点是在最后一个字,OK?
老公还跟前任有联系,我要怎么做?
问:刚结婚那会我老公还跟前任有联系,在我知道后,他们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可前不久,我竟然看见她给我老公朋友圈留言了。我当时气得骂那个女人很贱。可我老公说留个言怎么贱了?我气得哭了一晚,可老公都不来哄我。我好心寒。
10.风雨飘摇是什么意思 篇十
处暑是属于秋天的季节。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处暑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度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度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度、华南东部高于35度的天气出现。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的处是什么意思:躲藏、终止
处暑,“处”是躲避之意,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的意思是:暑天到此处就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11.百尺竿头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篇十一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语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自】: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示例】:功名~,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元·张养浩《折桂令》曲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很高的境界
典故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号招贤大师,人们称他“长沙和尚”,他经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起来,向他提了几个问题,大师慢慢地作答起来。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到: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为“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解析
12.风雨飘摇是什么意思 篇十二
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多么野鸡,多么山寨。
于是冲突迭起,于是舆论哗然。不是“当惊世界殊”,是“世界当惊殊”——怎么会有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本都是常识,却被丢到九霄云外。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