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措施

2024-10-07

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措施(13篇)

1.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措施 篇一

选矿厂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措施和方法

为了顺利完成并超额完成2012年朱日和铜业选矿厂生产技术及经济指标,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必须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结合朱日和铜业选厂客观实际,通过正确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措施,保证生产工艺平稳运行,保证选厂生产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矿石选别前的准备工作的管理

选矿厂矿石选别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项内容,即碎矿和磨矿工序。它的最终生产目的是为矿石的选别提供矿物间充分解离而又不过粉碎的物料。

1、碎矿生产工艺技术的管理

(1)矿石的堆放

不同井口的矿石在碎矿的堆矿场必须单独堆放,不能一起混杂堆放,矿石的生产按安排进行。朱日和铜业矿山各井口矿石性质有差异,矿石的单独处理有利于生产工艺的掌控。混杂一矿石起处理,会增加原矿性质的复杂性,从而增加选矿的技术难度。

(2)碎矿产品粒度控制

碎矿产品粒度大小直接影响球磨机的处理量和选矿的成本。要达到合格的产品粒度(≤13mm),首先第一段碎矿产品粒度(≤150mm)和第二段产品粒度(≤50mm)必须保证。各段碎矿必须在生产中认真检查破碎粒度,发现产品粒度超出允许粒度则应及时调整碎矿设备排矿口宽度。

其次,振动筛筛网的破损同样会使不合格的大粒级矿块进入破碎产品。因此,对于各段碎矿产品粒度的检查和对振动筛筛网的检查应作为碎矿生产巡回检查制度重要内容组成。

(3)严禁各类润滑油污染矿石

碎矿工序在生产和检修中对设备进行润滑时,应认真检查防止润滑油类污染矿石。润滑油进入浮选工序时在浮选槽内产生大量粘性极强泡沫,引起泡沫“跑槽”,给操作带来极大困难,并且降低浮选产品的质量。

2、磨矿生产工艺技术管理

(1)给矿量的均匀

球磨机必须做到均匀给矿,即生产时单位时间内给入球磨机的矿石量应保持均衡。给矿量的均衡才能保证磨矿浓度和磨矿细度的稳定。所以磨矿人员应注意检查球磨机给矿是否均衡稳定,发现变化应及时调整。

(2)浓度、细度的检测

球磨、分级机组在生产过程中应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保持浓度和细度的稳定。达到要求的磨矿细度是矿石中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之间单体解离的前提,磨矿细度的变化会引起产品质量和回收率的变化。所以磨矿操作人员应按时进行磨矿浓、细度检测,发现变化及时调整。

(3)球磨机及时补加钢球

及时补加钢球是球磨机处理量及磨矿细度的生产保证,所以各班组磨机操作人员应根据上班矿石的处理量及时补加钢球。

(4)巡回检查、按时检测制度化

磨矿工序对给矿量、浓度、细度的定时检测应当作为一种工艺操作制度固定下来,相关生产操作人员应做好检查记录,并且填写要真实。原始检测记录可以作为生产指标波动时的分析资料使用。

二、矿石选别的工艺技术管理

选矿厂矿石选别的主要目的是:将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进行分离,并将有用矿物有效富集;丢弃尾矿;富集的有用矿物中有害成分含量达到有关规定要求范围。

1、矿浆PH值(酸碱度)的检测

生产中矿浆的PH值需保持稳定,PH值发生变化,操作人员应及时调整。矿物的浮选都有各自最佳的PH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目的矿物的可浮性将下降,其他矿物不能有效抑制。

2、药剂添加量的检测

浮选操作人员应按时检测各种药剂的添加量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要求并及时调整。矿石的浮选药剂添加量是通过选矿实验并在工业生产中调整后固定下来,过大和过小的药剂量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指标。

3、精矿和尾矿的淘洗

浮选操作人员应经常对精矿和尾矿进行淘洗,以判断精矿质量的好坏和尾矿中有用矿物的损失情况,并根据结果对药剂和操作进行调整,以保证精矿品位和金属回收率。

4、工艺检测制度

浮选作业应该将矿浆PH值、各种药剂添加量的按时检测制度化,并做好检测记录,同时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也应做好记录,以作为对生产指标进行分析的原始资料。

三、产品处理的工艺管理

选矿厂产处理的目的是脱除选别产品中的水份达到冶炼对精矿水分含量的要求。它包括浓缩和过滤两个工序。

过滤操作人员应认真按技术操作规程,按时洗车,且洗车时间应达到规定要求,保证过滤产品水份含量达到规定要求。

四、选矿试验室工作的管理

目前我选矿厂试验室的工作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是针对矿山各井口矿石性质有所差异,分别进行系统的选矿试验工作。第二是检查、督促生产岗位人员认真执行工艺生产条件。

1、选矿试验

现我公司矿山供矿的井口有23线、21线、四号井、13线、25线,其中23线和25线进行了选矿实验工作,但也并不彻底,而主要的供矿井口21线矿石还未进行选矿试验工作。所以试验室应按照从主要到次要供矿井口的原则,对各井口矿石进行系统的试验工作,从而为生产现场提供最佳的生产条件。

2、生产现场的检查、督促

试验室人员应在生产检查各岗位人员对工艺条件的执行情况,督

促岗位人员认真执行生产工艺条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并将检查情况做好记录。

3、解决新问题

朱日和铜业矿山矿石种类较多,矿石性质变化性质大,即使用一井口的矿石有时也会存在性质上的变化。这就要求试验室人员深入现场,即时了解生产情况,应对变化。对较复杂的变化,及时现场取样进行试验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五、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执行制度

1、工艺指标体系的建立

选矿厂从碎矿到脱水率问题应建立相应的工艺操作参数及指标的标准。其中碎矿包括各破碎段的给料粒度、产品粒度。磨矿包括给矿量、各段的磨矿浓度、溢流浓度、产品细度、钢球补加量。浮选包括矿浆酸碱度、药剂浓度、药剂添加量。产品处理包括各浓缩机排料浓度,过滤产品的水份。各井口矿石生产的数质量指标,包括铜精矿和硫精矿产品的品位和金属回收率。

2、工艺条件执行制度

选厂应建立工艺条件的执行制度和检查制度,对不按工艺条件执行的岗位人员做相应处罚。并按月对取得良好生产指标的班组、个人进行奖励。

六、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

选厂应举行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工作,包括集中培训、生产现场的交流指导,技术竞赛等,不断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朱日和铜业选厂实验室

2012.2.10

2.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措施 篇二

1 品种选择

冬暖大棚越冬茬黄瓜, 要求在一年中温度最低、光照最差的季节开花结果, 因此, 品种要求耐低温, 耐弱光, 根瓜节位好, 抗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能力强, 瓜条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快等特点。目前山东仍以新泰密刺、长春密刺和津春3号为当家品种。搭配种植的品种有中农5号、鲁黄瓜5号、鲁黄瓜10号。

2 适时播种

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10月上旬, 采用靠接法嫁接育苗的黄瓜提前7天播种, 5天后播种南瓜;插接法嫁接的南瓜提前7天播种, 4天后播种黄瓜。

3 嫁接育苗

3.1 靠接技术

靠接法是用竹签将2种苗子取出, 以南瓜苗作砧木, 先将南瓜苗的顶心剔除, 从子叶下方1cm处, 自上而下呈45°角下刀, 割的深度为茎粗的1/2, 最多不超过2/3, 割后轻轻握于左手, 再取黄瓜苗从子叶下部1.5cm处, 自下而上呈45°角下刀, 向上斜割1/2深, 然后将2种苗子对挂住切口, 立即用嫁接夹夹上, 随后栽入嫁接苗床。

3.2 栽植方法

用小木棍或小铁铲在育苗床按东西向10cm行距, 划出5cm深的沟, 浇透水。水渗到2/3时, 按株距10cm将嫁接苗的2条根轻轻按入泥土中, 用土把沟埋平 (不能埋住嫁接夹, 刀口处不能沾泥土和水) 。边栽边盖棚膜, 棚室顶部随之放草帘遮荫。

3.3 嫁接后的管理

3.3.1 遮荫:

遮荫是为了保持苗床的湿度和防止高温, 阳光强时放下草帘, 阳光弱时拉起草帘, 秧苗有萎蔫现象时进行遮荫, 栽植2~3天后减少遮荫, 7天以后不再遮荫。

3.3.2 保湿:

保持一定的湿度, 是嫁接成败的关键措施, 嫁接后2~3天内, 小拱棚要覆盖严, 不能通风, 苗床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上。

3.3.3 温度:

黄瓜接口愈合的适宜温度为25℃, 温度过低, 接口愈合慢, 影响成活率;温度过高, 易导致嫁接苗失水萎蔫。嫁接后3~5天内, 白天保持在24~26℃, 不超过30℃;夜间18~20℃, 不低于15℃, 3~5天后开始通风降温。

3.3.4 通风:

嫁接3~5天后开始通风, 初始通风要小, 以后逐渐加大, 一般8~10天后进行大通风。若发现秧苗萎蔫, 应及时遮荫喷水, 停止通风。

4 定植

4.1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10~15天扣棚。扣棚后整平、深翻土地, 然后浇透水, 闷棚4~5天后通风散湿。采用南北向双高垄地膜覆盖的畦式。

4.2 定植方法与密度

定植要选晴天午后光弱时, 顺垄开沟浇水后定植, 摆苗时子叶方向要一致, 培土深度以保持苗坨与垄面相平为准, 不要使秧苗嫁接切口接触地面, 避免接穗黄瓜产生不定根而感染枯萎病。定植密度每小垄1行, 株距25~27cm, 4000~4500株/667m2。嫁接苗可稀一点, 自根苗可密一点。水渗后盖地膜, 然后破洞引苗, 再把地膜两侧压少量土固定。

5 定植后的管理

5.1 温度管理

定植至发棵时, 以促根为主, 白天25~30℃, 夜晚不低于15~20℃, 缓苗后陆续通风降温;发棵后, 随着天气情况的变化, 将温度控制在适温下限, 晴天白天最高温度不超过28℃, 夜间最低温度10~20℃;阴天白天尽量提高温度, 夜间最低8~10℃, 保持昼夜8℃以上的温差;2月下旬后, 气温逐渐回升, 黄瓜进入结瓜盛期, 晴天白天不超过30℃, 夜间12~14℃。

5.2 草苫子的管理

上午揭苫的适宜时间, 以揭开苫子后棚内气温不下降为准, 晴天当阳光照到棚面时及时揭开。盖苫时间, 原则上是落日前, 在棚内气温18~20℃时覆盖, 最早不得早于下午3点。

5.3 通风排湿

定植至发棵缓苗前不进行大通风。缓苗后要加强通风。至严冬前, 棚内温度达到要求时, 夜间要留通风口, 即盖苫后将通风口间隔扒开, 减少湿气, 防止夜温过高。随着气温逐渐下降, 通风量逐渐减少。棚温较低时, 中午前后仍要通小风, 以排出棚内有害气体及湿气。2月下旬后, 随着气温回升, 通风量要由小逐渐加大, 依照棚内气温变化, 通过通风, 尽量维持棚温于适宜温度的下限范围。

5.4 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 定植至深冬季节一般不进行追肥, 但可结合喷药, 叶面喷施2~3次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 或0.3%三元复合肥交替喷施;2月中旬667m2追施尿素5~7.5kg;3月上旬追施三元复合肥20~25kg;3月下旬、4月上旬各追1次尿素, 每次5~7.5kg。在浇水管理上, 从定植到深冬季节, 以控为主, 如土壤及黄瓜植株出现缺水现象, 可选稳定的晴天上午, 将2小垄间的地膜揭开, 进行膜下浇小水, 午后适当提前盖苫, 次日和以后几天加强通风排湿。但此期内切不可浇大水、浇明水。2月下旬气温回升, 黄瓜需水量逐渐增大, 可适当加大浇水量及浇水次数。为防病害发生, 可在浇水前喷药保护, 浇水后加强通风排湿。

6 病虫害防治

6.1 蚜虫

可选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4000~8000倍液喷洒。

6.2白粉虱

选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5000倍液喷洒, 也可用敌敌畏熏蒸。

6.3 霜霉病

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烟。方法是:百菌清烟剂200~250g/667m2, 傍晚收工后闭棚, 分几堆点燃, 第2天早晨通风, 每隔7~10天熏1次。

6.4 白粉病

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粉锈宁乳油2000~300倍液或30%DT胶悬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6.5 炭疽病

选用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3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6.6 灰霉病

3.浅谈油田档案资料有效管理措施 篇三

关键词:油田企业;档案资料管理;有效性;措施

0 引言

油田档案资料是指油田在生产实践、经营管理等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影像资料等,它记录着油田企业的发展历史,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油田企业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油田企业的经营建设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长期为油田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项工作服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油田企业档案在油田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油田企业档案资料的价值,油田企业应该改进档案资料管理的方式,不断提高油田档案资料管理的有效性。

1 油田企业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的管理观念淡薄 油田档案资料对于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保障油田工作人员对油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然而,目前部分油田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档案资料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管理观念淡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不能切实保证企业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甚至部分油田企業的档案管理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切实发挥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不利于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油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制度覆盖面并不全面,对已有的制度落实不到位,结果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缺少系统的档案资料管理程序,很容易造成档案资料丢失、混乱等现象。

1.3 档案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较低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油田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档案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又要熟练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等。而从目前油田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和业务水平来看,这种高素质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缺乏。因此,油田企业必须加快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知识型人才战略,加快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挖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潜能,提升其工作能力,进而提升企业档案资料管理的整体水平。

1.4 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油田企业普遍存在对于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只是走个过场,响应现代化信息建设的发展要求,很难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的要求。比如,企业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大大降低了油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2 提高油田企业档案资料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2.1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油田企业要想切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首先,油田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高对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其次,还要加强油田企业文化建设,做到具有油田特色的档案资料个性化管理,根据油田的具体发展情况,扩大油田档案资料收集范围,丰富油田档案馆藏资源,从而提高油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2 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提高油田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统一指导油田档案管理工作;其次,要建立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档案管理范围、原则和方法,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然后,规范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的程序,完善档案材料的传递、登记制度,提高归档质量,从而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

2.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必要的信息能力。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信息收集和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其次,在思想政治方面,档案人员要认真学习档案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热爱档案事业,在工作中做到严谨认真,求真务实,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然后,在业务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档案资料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从而适应新时期社会对档案人员的需求;此外,油田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和激励档案管理人员,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从而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保持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保障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数据库是实现油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油田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建立功能完善的档案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将档案管理工作逐步由纸质档案资料向电子档案资料进行过渡,并通过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实现档案资料数据库的共享与智能查阅,最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油田企业档案资料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油田企业应该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为提高油田企业档案资料管理的有效性服务。

参考文献:

[1]赵闽.档案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17):212.

[2]夏亮.论加强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2011(13):64-65.

4.技术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篇四

(1)强化施工图审核,在组织施工图审核时对高风险工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审核、优化和完善。

(2)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实施细则编制高风险工点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报建设单位批准。施工单位按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标准,组建专业作业队和专业作业班组,机械设备,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坚持技术复核制,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做到对施工图纸审查、技术交底、施工测量及时、准确、无误,各项资料保存完好,以备核查。对收到的设计文件,开工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会审,对存在的疑问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解决。

(4)将监控量测纳入正常施工工序进行管理,施工单位项目部必须指派一名领导具体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确保监控量测项目齐全,数据采集及时、准确,监控频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信息反馈及时、到位。

5.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篇五

---渤海道(鄱阳湖路-镜泊湖路)热力一次网工程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评价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见证材料,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生产以及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修、管理、使用、改建、扩建、工程结算、决算、审计的重要依据。

通过我的工作经历和查阅相关资料,对目前工程施工阶段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了归纳和分析:

一、工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

1、技术资料不完整,缺项的问题

资料不完整是建筑工程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工程项目竣工后没有工程资料,或只有工程主体资料,没有配套工程资料,2、工程资料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的问题

(1)工序质量评定表,表中的检查项目及外观、实测项目及允许偏差、质量等级、工程数量等均有遣漏现象。

(2)施工表格填写中会签栏签名不全,各级审查意见填写不全,或空白的。

(3)工程名称有漏填的,或各个表格填写不统一的现象。

(4)在竣工图中存在标注不清晰,或有的关键尺寸未标注的现象,竣工图中出现“设计”等字样的。

3、装订问题

(1)原件、复印件出现混装现象。

(2)分类不清晰,装订顺序混乱。

(3)无页码的。无编号的。

(4)单册厚度超过城建档案馆要求25㎜的。

(5)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中无合同原件,预算书、中标通知书等装订入册的现象。

4、资料的时效性较差,资料遗漏现象严重

5、流程中个别环节执行不力,造成上下环节脱节。

如混凝土拆模报告有时不能及时从试验室取回,影响了拆模申请,继而又延误了现浇结构外观尺寸检验批验收;工程资料的编制填写不够严谨。如试验报告中个别代表数量缺失

二、加强工程资料管理的措施

1、重视工程资料管理工作

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对工程资料管理工作不太重视的情况,到工程完工即将交工验收时,才开始应付整理,这给资料整理带来很大难度。其主要原因 在于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企业对建筑工程资料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资料整理琐碎,不产生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中现场又非常繁忙,施工人员绝大部分精力 集中在工地,对资料整理一般都是被动应付。

2、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施工图纸,提出疑问并解决工程开工前的准备是最重要的,首先熟悉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从事不同的工作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抓住重点。

(2)填写和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填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开工条件验评表、建筑工程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附七 大员责任制)、开工报告、见证取样计划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准备齐全后就找相关单位办理签字、盖章、审核的手续。

(3)分类存放各种资料。为便于日后竣工资料的整理,在平日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就按照资料馆的建筑工程竣工资料检查清单顺序分类归档;对于施工 中与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来往资料虽不归档,也应分类整理;对于用于施工中的各种表格分编号、单位放好,便于使用时拿取。工程资料分为施工技术管理材 料、工程质量保证材料、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材料和竣工图四部分。

3、工程开工后应着手的工作

(1)原材料送检。开工时原材料必须送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检验,取现场有代表性的土样送实验室做击实试验。送检应注意严把质量关,检测合格的材料才允许使用。

(2)同时可进行的收集工作。将工程预算、测量交桩复核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与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许可证一起归档。

4、施工过程中收集和填报资料的注意事项

(1)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会购进各种材料,就需要收集每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有效的检测报告(有CMA标志的),必须是 原件。有效证件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特别是水泥要有28天强度的出厂检验单;钢材的标识、规格与出厂合格证相符。

(2)填报资料。对于质检资料的填报需填写监理规范用表,书写要求规范,不能涂改,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如碳素墨水,或现在常用的中性 笔。监理表格一般一式三份、隐蔽记录与工序表格一式两份。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表格,不同的监理对资料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填写报验资料前应 积极与监理沟通,达成一致后填写。

(3)收集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工程质量保证材料,70%的试验报告为自检报告,30%为见证取样报告,由市政质 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出据,这30%为强制规定,在进入每道工序施工前后都有相应的试验,需要熟悉各种试验,试验完成后的试验报告应收集完整,跟资料中的桩 号、时间、混凝土浇注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合,工程中的大多数资料都相互联系,不仅相符,汇总和评定记录也需要根据试验报告进行填写。

5、工程接近尾声时可提前进行的竣工资料整理工作

(1)汇总资料。检查报验资料中有无报漏、书写错误等情况;将所有工序评定表的点数汇总并计算填写工序质量评定汇总表、部位质量评定表、单位 工程质量评定表,所有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都在这三种表格中反映,完成后需监理及业主方的签字盖章手续。将所有施工技术、质量保证、评定资料和竣 工图按城建资料馆统一的资料清单顺序整理、汇总到一起。

(2)复印装订。复印所需的套数(业主、接受单位各一套;监理与设计只看不存档),装订成册。送备案馆的一套需用牛皮纸装订,送资料馆的一套为不装订的原件,且资料馆对竣工图有特殊要求,编制竣工图目录,有监理盖章。

(3)竣工图的编制要求。竣工图应画出所有变更内容,如实反映竣工后的现状,道路所处地段若有大型设施的也须标注,完成后加盖竣工图章,签字手续完备。

6、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收集工作 填写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和质量保修书,必须是原件,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6.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运行管理措施 篇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安全技术运行管理措施。第二条 本安全措施适用于氨制冷系统安全运行操作、维修和管理。第二章 安全装置 第一节 安全防护

第三条 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

第四条 氨压缩机水套和冷凝器须设冷却水断水保护装置。蒸发式冷凝器须另增设风机故障保护装置。

第五条 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必须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装置。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装置。

第六条 在机器间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事故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氨压缩机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应增设按钮开关。

第七条 机器间和设备间应装有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8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机器间门口,并应用事故电源供电。

第八条 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氨泵、油泵、水泵等的转动部位,均需设置安全保护罩。

第九条 禁止闲人进入机器间和设备间。

第十条 设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设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墙或栏杆。贮氨器(即高压贮液器)设在室外时,应有遮阳棚。

第十一条 检修氨压缩机、辅助设备、库房内冷风机、蒸发管道、阀门等,必须采用36伏以下电压的照明用具,潮湿地区采用12伏及以下的。

第十二条 机器间外应设有消火栓。机器间应配置氧气呼吸器、防毒衣、橡皮手套、柠檬酸等必须的防护用具和抢救药品,并设在便于取得的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操作班组的工人,应熟练地掌握氧气呼吸器等的使用和抢救方法。

第二节 仪表和阀门

第十三条 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氨器、分配站、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低压贮氨器、氨泵、集油器、热氨管道、油泵、滤油装置以及冻结装置等,均须装有相应的氨压力表。

第十四条 氨压力表不得用其他压力表代替,且必须有制造厂的合格证和铅封。氨压力表量程应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不大于最大工作压力的3倍,精度不得低于2.6级。蒸发压力侧应采用能测量真空度的氨压力表。

第十五条 氨压力表每年须经法定的检验部门校正一次,其他仪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第十六条 氨压力表的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须避免冻结及强烈震动。若指示失灵,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铅封损坏等,均须立即更换。

第十七条 每台氨压缩机、氨泵、水泵、风机,都应单独装设电流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

第十八条 氨压缩机间应设有电压表,并定时记录电压数值。当电网电压波动接近规定幅度时,要密切注意电流变化、电机温升,防止电机烧毁。

第十九条 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完好性。电缆管用不燃的绝缘材料包裹,大功率负荷电缆不得直接与聚苯乙烯或聚氨脂隔热板型建筑物接触。

第二十条 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分配站供液、热氨站的集管上,应设置温度计,以便观察和记录制冷装置的运转工况。

第二十一条 氨压缩机上的高压安全阀在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1.6Mpa时应自动开启;双级压缩机之低压机(缸)上的中压安全阀,当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0.6Mpa时,应能自动开启,以保护氨压缩机。

第二十二条 冷凝器、贮氨器、排液器、低压循环器、低压贮氨器、中间冷却器等设备上均须装有安全阀。当高压设备压力达到1.85Mpa,中、低压设备压力1.25Mpa时,安全阀应能自动开启。

第二十三条 制冷系统安全管公称管径应不小于安全阀的公称通径。几个安全阀共用一根安全管时,总管的通径应不小于D32毫米,不大于D57毫米,安全阀泄压管应高出氨压缩机间房檐,不小于1米;高出冷凝器操作平台,不小于3米。

第二十四条 氨压缩机和制冷设备上的安全阀,每年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校验一次,并铅封。安全阀每开启一次,须重新校正。

第二十五条 在氨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道和氨泵出液管上,应分别装设气、液止回阀,以避免制冷剂倒流。

第二十六条 冷凝器与贮氨器之间应设均压管,运行中均压管应呈开启状态。两台以上贮氨器之间应分别设气体、液体均压管(阀)。

第二十七条 贮氨器、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氨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集油器等设备,均应装设液面指示器。玻璃液面指示器应采用高于最大工作压力的耐压玻璃管,并具有自动闭塞装置。采用板式玻璃液面指示器则更好。

第二十八条 中间冷却器、蒸发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液器等设备的节流阀禁止用截止阀代替。

第二十九条 在氨泵供液系统中,应设自动旁通阀保护氨泵。中间冷却器亦可采用自动旁通阀。

第三章 安全操作

第一节 氨压缩机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条 除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外,氨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标志为:

(一)系列化氨压缩机的油压应比曲轴箱内气体压力高0.15-0.3Mpa,其他采用齿轮油泵的低转速压缩机应为0.05-0.15Mpa。

(二)曲轴箱内的油面,当为一个视孔时,应保持在该视孔的1/3~2/3范围内,一般在1/2处;当为两个视孔时,应保持在下视孔的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油温最高不应超过70℃,最低不得低于5℃。

(三)氨压缩机高压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Mpa,压比等于或小于8。

(四)单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50℃,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双级氨压缩机的高压级吸气温度应比中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5~15℃。

(五)氨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的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应过高,密封器温度不应超过70℃。

(六)氨压缩机在运转中,气缸、曲轴箱内不应有异常声音。

第三十一条 当库房内热负荷突然增加或系统融霜操作频繁时,要防止氨压缩机发生湿冲程。

第三十二条 当机器间温度达到冰点温度时,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应将气缸水套和曲轴箱油冷却器内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第三十三条 当湿冲程严重而造成停车时,应加大汽缸水套和油冷却器的水量,防止汽缸水套或油冷却器冻裂。为尽快恢复其运转,可在氨压缩机的排空阀上连接橡胶管,延至室外水池内,将机器内积存的氨液通过排空阀放出。必要时可用人工驳动联轴器,加速进程。

第三十四条 将配组双级压缩机调换为单级运行,或将运行中的单级压缩机调换为配组双级运行时,须先停车、调整阀门,然后才能按操作程序重新开车。严禁在运行中调整阀门。

第三十五条 禁止向氨压缩机吸气管道内喷射氨液。

第二节 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六条 热氨融霜时,进入蒸发器前的压力不得超过0.8Mpa,禁止用关小或关闭冷凝器进气阀的方法加快融霜速度,融霜完毕后,应缓慢开启蒸发器的回气阀。

第三十七条 冷风机单独用水冲霜时,严禁将该冷风机在分配站上的回气阀、排液阀全部关闭后闭路淋浇。

第三十八条 卧式冷凝器、组合式冷凝器、再冷却器、水泵以及其他用水冷却的设备,在气温达到冰点温度时,应将停用设备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第三十九条 严禁从制冷装置的设备上直接放油。

第四十条 贮氨器内液面不得低于其径向高度的30%,不得高于80%。排液器最高液面不得超过80%。

第四十一条 从制冷系统排放空气和不凝性气体时,须经专门设置的空气分离器放入水中。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的供液量以其减压管上结霜呈1米左右为操作适宜。

第四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有可能满液的液体管道和容器,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以免阀门或管道炸裂。

第四十三条 制冷装置所用的各种压力容器、设备和辅助设备不应采用非专业厂产品或自行制造。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或自制时,须经上级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批准,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四十四条 制冷系统的压力容器是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定期外部检查和全面检验。除每次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外,使用达十五年时,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严格检查缺陷和气压试验。对不符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更新。

第四十五条 制冷装置中不经常使用的充氨阀、排污阀和备用阀,平时均应关闭并将手轮拆下。常用阀门启闭时要防止阀体卡住阀芯。

第三节 设备和管道检修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六条 严禁在有氨、未抽空、未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焊接管道或设备,拆卸机器或设备的附件、阀门。

第四十七条 检修制冷设备时,须在其电源开关上挂工作牌,检修完毕后,由检修人员亲自取下。

第四十八条 制冷系统安装或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

系统气密性试验的压力值,处于冷凝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8Mpa,处于蒸发压力和中间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2Mpa。

第四节 充氨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九条 新建或大修后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试压、检漏、排污、抽真空、氨试漏后方可充氨。

第五十条 充氨站应设在机器间外面,充氨时严禁用任何方法加热氨瓶。

第五十一条 充氨操作应在值班长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充氨操作规程。

第五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的充氨量和充氨前的氨瓶称重数据均须专门记录。

第五十三条 氨瓶或氨槽车与充氨站的联接,必须采用无缝钢管或耐压3.0Mpa以上的橡胶管,与其相接的管头须有防滑沟槽。

第四章 安全规定

第五十四条 为防止损坏库内的蒸发器,货物堆垛要求:距低温库房顶棚0.2米,距高温库房顶棚0.3米,距顶排管下侧0.3米,距顶排管横侧0.2米,距无排管的墙0.2米,距墙排管外侧0.4米,距风道底面0.2米,距冷风机周边1.5米。库内要留有合理的通道。

第五十五条 温度为0℃及0℃以下的库房内,应设置专门的防潮灯光.第五十六条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涂色(按国家安全色标),库房内的管道可不涂色。

第五十七条 氨制冷系统中设备的注氨量按下表所示: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冷 凝 器

| 15

|非氨泵强制循环供液|

洗涤式油分离器

| 20*

| 排管

| 50~60 贮 氨 器

| 70

| 冷风机

70 中间冷却器

| 30*

| 搁架式排管

50 低压循环器

| 30*

|平板蒸发器

50 氨液分离器

| 20

| 壳管式蒸发器

80 氨泵强制循环供液:|

上进下出排管

| 25

上进下出冷风机 | 40~50|

下进上出排管

| 50~60|

下进上出冷风机 | 60~70|

----------------------------------

*设备注氨量按制造厂规定,氨液注入量不得大于上表规定。

第五十八条 制冷系统应采用纯度为99.8%以上的工业用氨作为制冷剂。

第五十九条 检查系统氨泄漏应用化学试纸或专用仪器,禁止用点燃硫烛的方法。

机器间和辅助设备间内严禁用明火取暖。

第六十条 氨压缩机所使用的冷冻油,应符合机器制造厂所提出的要求。一般规定:360转/分的氨压缩机可用国产13号、18号冷冻油,720-960转/分的可用25号冷冻油;1400转/分以上的可用30号、40号冷冻油。

第六十一条 由制冷系统中放出的冷冻油,必须经过严格的再生处理,经化验合乎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

第五章 安全管理

第六十二条 各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必须特别注意氨制冷装置的安全技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和技术培训时,要同时列入安全技术的内容。

第六十三条 各制冷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从组织上保证落实安全技术工作。

第六十四条 各制冷单位要妥善保存有关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更新、事故等技术档案复印件,机械设备应具备产品合格证、并作永久性保存;制冷装置的车间运行记录至少应保存五年。

第六十五条 对从事氨制冷系统操作的新工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徒工必须在老工人指导下才能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并由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操作许可证书,无证不准独立操作。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不违章作业并有权阻止他人违章作业,积极参加各项安全生产活动,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防护用品。

第六十六条 氨制冷装置发生事故,应按上级和公司的有关规程办理。凡属重大事故,公司立即报告市安监局等部门。各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每一起重大事故报告时,也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发生事故不准隐瞒、虚报或拖延不报。同时,公司各单位、部门要迅速组织抢险救援。

7.蚕种催青技术管理措施 篇七

1 前期准备

1.1 检查设备

首先,彻底地整理蚕种催青要用到的设备或工具,对催青室和催青用具必须在充分洗刷的基础上严格进行消毒。其次,对一些蚕种催青需要的加温、换气等设备进行认真检查或修理,以保障其在催青过程中的运行稳定。若经济条件许可,还可以购置一些先进的装备,以实现催青过程的自动化。

1.2 人员安排

在开始催青工作之前,应筛选有高度责任心、催青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在上岗前做好培训工作,保证每位成员对催青的各个环节均能熟练掌握;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催青标准等,确保催青工作顺利开展。

1.3 时机把握

催青的时间要结合桑叶的长势及当地的气候综合控制,若过早,则桑叶熟度不够,营养价值不高,不利于蚕的健壮发育,加上采叶时间提前,也会降低桑树的产量及桑叶的品质;若过晚,则桑叶过熟,降低蚕生长速度,不利于其产量的提高,且会对当年夏秋季节以及第2年桑树的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一般适宜的催青标准:早生桑长出的叶片数为4~6片,晚生桑长出的叶片数为3~4片。

2 催青环境控制

2.1 温度调节

催青的过程中,蚕卵最为敏感的环境因素即为温度条件,丙1胚胎最适宜的发育温度为15℃,而丙2胚胎则最适的发育温度为20℃。因此,春期蚕种出库后,宜先在15℃的温度中保护2~3 d,保护到全部胚胎进入丙2(即起点胚胎)时开始催青,使以后的胚胎发育齐一。在胚胎发育前期(丙2至戊2)用22.0~22.5℃,后期(戊3至己5)用25.5℃。若过早转入高温,影响后期胚胎发育不齐,过迟转入高温影响化性,因此戊3胚胎以后,温度不可低于25℃,否则不能有效改变化性。

2.2 湿度调控

催青过程中的湿度环境对蚕卵的孵化和蚕的强健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在催青室内及时进行补湿,特别是对于催青的后期,应保证湿度处于适宜的范围。一般在戊3胚胎前为75%,戊3后为80%~85%。补湿的方式有很多种,目前使用较多的方式为超声波自动补湿器补湿,可使环境中的湿度条件处于适宜水平。进入温度较高的夏秋季节后,要在降温的同时,采取自动与人工补湿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控制催青湿度、提高发育整齐度的目的。对胚胎的发育不够整齐、发育速度过慢的情况,可将室内的湿度适当提高,以使其发育一致。

2.3 光线控制

催青中的光线对蚁蚕孵化齐一影响很大,蚕卵胚胎因光线明暗而发育速度不同。从催青开始到点青期之前明比暗胚胎发育快;点青后,则暗比明发育快;到最后的孵化阶段,黑暗对孵化有抑制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当具有约30%点青时进行遮光黑暗保护,到收蚁当天早晨进行感光,可使蚁蚕孵化齐一。若控制昼夜均有光线或者均没有光线,则孵化的程度不齐,可延长孵化的整体时间,因此光线的控制规律宜控制为昼明夜暗。在对蚕种或温湿度条件进行检查时,可用红色灯泡,发种时宜采用红灯照明,运输途中也要遮光。

2.4 通风换气

随着蚕卵的孵化,催青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加,当达到0.5%以上时,会降低蚕卵的发育速度,造成孵化整齐度不够、孵化效果差、蚁体体制弱等问题。因此,要及时进行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为卵的正常孵化创造条件。若室内和外界存在较大的温差时,可适当地缩短换气的时间,或先将室内的温度适当升高后再换气[3,4]。

3 关键胚胎管理

3.1 起点胚子调节

起点胚子的整齐度,直接对后期胚子的发育等造成影响。在温度超过20℃的环境下,丙2胚子发育的速度很快,在温度处于15℃的环境下,其发育的速度逐渐变缓;在丙2胚子之前的阶段则正好与之相反。若胚子不能整齐发育,则不宜立即升温,要保证大部分的蚕种胚子进入丙2期,再适当地提高温度至20℃左右。一般起点胚子发育稍偏老的阶段再适当地提高温度,利于后期胚子的发育。

3.2 戊3胚子掌握

根据戊3胚子的情况,对发种日期进行初步推算,由此可知戊3胚子是胚子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为了正确把握胚子进入戊3阶段的时间,当进入戊2阶段后一般每天需要解剖2次,分别在8:00和16:00;结合催青标准,及时对湿度及温度等条件进行控制,保证每日感光时间达到18 h。解剖过程中若戊3胚子发育整齐度不一致,则要适当将温度提高至25℃进行催青,保证胚子的发育一致。

3.3 己4胚子观察

结合己4胚子的发育进度,可以对发种的时间进行确定。蚕种的催青若温度条件适宜,则只需5 d的时间即可见点齐。在进入己4时期,在前期每天解剖2次的基础上,每天下午增加1次解剖。适当地调节光线,可以有效地抑制或促近胚子的孵化情况。一般蚕种在见点后,主要的管理工作即为控制好环境中的湿度。

4 催青后管理

4.1 发种准备

蚕种分发到各养蚕户涉及到较多的环节,有些地区较为偏远,加上转青种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提前准备发种工作非常有必要。在发种前1 d,结合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具体情况,对催青室进行适当地降温,并根据各地所需蚕种的批次、数量进行分箱,切记此过程要动作迅速、轻缓,保证蚕种按时、按质、按量地分发农户的手中。

4.2 补催青

蚕种发放到农户手中后,要按照标准的温度及湿度环境进行补催青工作。其是农户在饲养前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可直接对蚕种的孵化率产生影响。若补催青不能按质、按时完成,则会使蚕种的孵化程度不一致,对蚕后期的整体进度产生影响,造成收蚁时间无法统一,增加蚕病的发生几率,最终影响蚕茧的品质,降低蚕农的收入。因此,要及时按照标准做好补催青工作,是保证蚕种孵化程度统一与孵化率提高的关键措施之一。

摘要: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从前期准备、催青环境控制、关键胚胎管理及催青后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蚕种催青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蚕种,催青技术,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亚琴,吴海荣,杨燕.抓住蚕种催青关键技术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J].中国蚕业,2012(1):75-76.

[2]李晓松,黄桂辉,黎明.蚕种催青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78-280.

[3]黄晓平.加强蚕种催青管理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J].广西蚕业,2012(4):41-42.

8.甘蔗田间管理主要技术措施 篇八

关键词:甘蔗;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71

2015年横县甘蔗种植面积22万亩多,其中:宿根蔗10.18万亩,冬春植蔗11.2万亩。宿根蔗与3月底前种植的冬春植蔗出苗齐断垄少;受4月~5月中旬连续50天无有效降雨影响,蔗苗生长慢、长势差,清明节后种植的甘蔗出苗弱,断垄多。

1甘蔗施肥大培土

1.1宿根蔗

宿根蔗最大特点是“早”字,芽萌早、发根早、分蘖早、封行早、伸长早、缩尾早。现在要及时进行宿根蔗破垄大施肥大培土。大培土每亩施复合肥200公斤、尿素50~60公斤、钾肥25~30公斤、蔗乐乐或棵棵无损4~9公斤。

1.2冬春植蔗

1.2.1及时大培土对足苗的冬春植蔗和长至8张叶以上的冬春植蔗,及时进行施肥大培土。这个时期甘蔗的管理本着宁早勿迟的原则,及时施肥满足甘蔗生长的需要。

1.2.2重施攻茎伸长肥目前甘蔗进入生长中期,开始拔节伸长,进入发大根、抽大叶、长大茎的旺盛生长期。施肥量是决定甘蔗产量的关键因素,在该时期必须重施拔节伸长肥。结合大培土一般每亩施:复合肥150~200公斤、尿素40~60公斤、钾肥30公斤、蔗乐乐或棵棵无损4~9公斤。

1.2.3抓培土质量大培土的高度为20厘米,蔗株间不要留空隙,用碎土填满,边培土边踏实,这样有利于根的生长和防止倒伏。最好在培土前剥除蔗茎基部的枯叶和无效分蘖,使基部蔗节的根点能与土壤紧密接触。旱坡地应在培土时进行封畦筑埂,分段蓄水。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沙围田、滩涂地要注意防涝。结合大培土加深田中排水沟,疏通各级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田间积水。

2防除杂草

蔗田杂草种类繁多,对甘蔗生长特别是幼苗期、分蘖期影响最大,不注意防治会造成甘蔗严重减产。

2.1结合大培土除草

蔗田杂草出土后3叶前及时进行施肥大培土,将杂草翻埋覆盖。蔗田杂草已达3叶龄以上难翻埋覆盖时杀灭或清除再大培土。

2.2使用除草剂除草

使用芽前封闭除草剂比使用芽后除草剂效果更好。

2.2.1芽前除草剂甘蔗大培土后,一星期内(最好雨后土表湿润时)在地表喷施芽前封闭除草剂,每亩用40%莠去津胶悬剂250克混合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对水30~35公斤喷施。

2.2.2芽后除草剂杂草充分萌发出土后3叶前,应喷施有叶面处理功效的除草剂,将杂草及时杀死。叶面处理除草剂主要有:阿灭净、二甲四氯、莠灭净、敌草隆等蔗田除草剂。

3防治病虫害

3.1螟虫

甘蔗在生长中期蔗茎易被螟虫(钻心虫)为害,特别是部分宿根蔗会有中等程度发生,造成螟害节或死尾蔗,易引起风折茎和降低糖分。除在种蔗前采用水旱轮作、犁翻浸水、蔗田清园和释放寄生蜂外,要及时剥除去病叶减少虫源,改善迎风透光条件,常规的化学防治措施是结合大培土,每亩施用3%的呋喃丹3~4公斤或呋甲混合剂4~5公斤。

3.2绵蚜虫

8月~9月为成虫多发期,成虫多集中在叶片背部中脉两旁,吸食叶汁,致使蔗叶枯黄,并排泄粪便于叶上,诱发烟煤病,影响甘蔗糖分和产量。防治方法:在绵蚜虫为害处用40%乐果800~1000倍液喷雾。

3.3黑穗病

是甘蔗生长中期常见的病害,受侵染的蔗株蔗茎细长,顶端抽出黑鞭,蔗株不能成茎。目前有效化学防治方法很少,只能通过采取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预防黑穗病。田间发现病株时,最好在黑穗未抽出前拔除并集中烧毁,防止孢子扩散。

4结语

当前是甘蔗生长的关键时期,根据甘蔗生长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是确保甘蔗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何静燕.宾阳县提高甘蔗产量的技术措施[J].广西热带农业,2009,(03).

[2]陈传娟.提高甘蔗产量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3,(09).

[3]雷崇华,江翠平,覃剑峰.甘蔗测土配方施肥经济效益的研究[J].广西热带农业,2010,(02).

[4]唐仕云.甘蔗伸长期不同水分处理的效应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5.

9.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措施 篇九

(一)技术措施

1、节能、节材措施

通过科技进步的方式,研究新型材料,达到原料替代。譬如大豆(4276,49,1.16%)蛋白纤维,就是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实施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譬如新型数码印花设备,实现了按需喷射、无浪费、无污染,既节省了染料和助剂,又大大减少了水消耗,并且没有废水排放。

2、节水措施

(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

大力发展和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和回用水系统。推进企业用水网络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优化企业用水网络系统。鼓励在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中采用水网络集成技术。发展和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技术。优化企业蒸汽冷凝水回收网络,发展闭式回收系统。推广使用蒸汽冷凝水的回收设备和装置,推广漏气率小、背压度大的节水型疏水器。优化蒸汽冷凝水除铁、除油技术。发展外排废水回用和“零排放”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外排废(污)水处理后回用,大力推广外排废(污)水处理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技术。在缺水以及生态环境要求高的地区,鼓励企业应用废水“零排放”技术。

(2)冷却节水技术

发展高效冷却节水技术是工业节水的重点。发展高效换热技术和设备。推广物料换热节水技术,优化换热流程和换热器组合,发展新型高效换热器。鼓励发展高效环保节水型冷却塔和其他冷却构筑物。优化循环冷却水系统,加快淘汰冷却效率低、用水量大的冷却池、喷水池等冷却构筑物。推广高效新型旁滤器,淘汰低效反冲洗水量大的旁滤设施。发展高效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在敞开式循环间接冷却水系统,推广浓缩倍数大于4的水处理运行技术;逐步淘汰浓缩倍数小于3的水处理运行技术;开发应用环保型水处理药剂和配方。发展空气冷却技术。在缺水以及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推广空气冷却技术。鼓励研究开发运行高效、经济合理的空气冷却技术和设备。在加热炉等高温设备推广应用汽化冷却技术。应充分利用汽、水分离后的汽。

(3)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技术

工业生产的热力和工艺系统用水分为锅炉给水、蒸汽、热水、纯水、软化水、脱盐水、去离子水等,其用水量居工业用水量的第二位,仅次于冷却用水。节约热力和工艺系统用水是工业节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生产工艺(装置内、装置间、工序内、工序间)的热联合技术。推广中压产汽设备的给水使用除盐水、低压产汽设备的给水使用软化水。推广使用闭式循环水汽取样装置。研究开发能够实现“零排放”的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水处理技术、锅炉气力排灰渣技术和“零排放”无堵塞湿法脱硫技术。发展干式蒸馏、干式汽提、无蒸汽除氧等少用或不用蒸汽的技术。优化蒸汽自动调节系统。优化锅炉给水、工艺用水的制备工艺。鼓励采用逆流再生、双层床、清洗水回收等技术降低自用水量。研究开发锅炉给水、工艺用水制备新技术、新设备,逐步推广电去离子净水技术。

(4)洗涤节水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洗涤用水分为产品洗涤、装备清洗和环境洗涤用水。推广逆流漂洗、喷淋洗涤、汽水冲洗、气雾喷洗、高压水洗、振荡水洗、高效转盘等节水技术和设备。发展

装备节水清洗技术。推广可再循环再利用的清洗剂或多步合一的清洗剂及清洗技术;推广干冰清洗、微生物清洗、喷淋清洗、水汽脉冲清洗、不停车在线清洗等技术。发展环境节水洗涤技术。推广使用再生水和具有光催化或空气催化的自清洁涂膜技术。推广可以减少用水的各类水洗助剂和相关化学品。开发各类高效环保型清洗剂、微生物清洗剂和高效水洗机。开发研究环保型溶剂、干洗机、离子体清洗等无水洗涤技术和设备。

(5)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节水技术

推广使用新型滤料高精度过滤技术、汽水反冲洗技术等降低反洗用水量技术。推广回收利用反洗排水和沉淀池排泥水的技术。鼓励在废水处理中应用臭氧、紫外线等无二次污染消毒技术。开发和推广超临界水处理、光化学处理、新型生物法、活性炭吸附法、膜法等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发展纺织生产节水工艺。推广使用高效节水型助剂;推广使用生物酶处理技术、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冷轧堆一步法前处理工艺、染色一浴法新工艺、低水位逆流漂洗工艺和高温高压小浴比液流染色工艺及设备;研究开发高温高压气流染色、微悬浮体染整、低温等离子体加工工艺及设备。鼓励纺织印染加工企业采用天然彩棉等节水型生产原料,推广天然彩棉新型制造技术。

(二)管理措施

首先,通过加强管理的方式,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系统,节约原材料、辅料的使用量,节水、节电,同时减少污染排放量。譬如企业采用设备检测、空调在线监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纺织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从而大大降低各类能源的消耗。

其次,采用自动、高效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品种档次。在装备上,推广使用智能化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高效节能的拉幅定型机等。譬如紧密纺技术、中高支转杯纺纱工艺技术、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技术等的使用。在工艺技术上,推广使用冷轧堆一步法工艺、一浴法工艺和生物酶处理技术。加强对微悬浮体染色技术、等离子体加工技术的产业化研究。

最后,尽快在纺织各类分行业中建立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示范企业,并以此为样板对现有企业进行整改,建立各类分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从而实现纺织行业节能、降耗、减轻环境负担的目的。

10.园林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论文 篇十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物质的丰足,而需要具备绿色的生活环境以及健康的居住环境。当前所有城市已经将绿化面积当作权衡城市的一个主要标准。大范围有效绿化可以提高城市形象,符合人们对环境的所需,因此政府也逐步将城市绿化提到日程。可是对于园林施工而言,技术管理措施与技术规程依旧需要不断完善。

2、园林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

2.1 将施工前准备工作做好

进行园林施工时,应当有效掌握施工设计图纸,并且还需加强施工设计,保障植物习性与生态环境乃至所有层面相符。比如植物的生长环境、气候因素等方面,这一环节在不断审核确定以后,还需要融合施工设计图纸和相应数据打造一套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将场地平整、给排水工程乃至定点防线等工作准备得当,这对于保障后期施工工作的有效执行极为关键。

2.2 严格依照设计图纸施工

园林绿化指的是透过人为方法把植物种植于某一范围,保障植物可以自然成长,体现了植物具备的生态之美。以某一角度而言,园林绿化工程内的设计具备特有的灵魂,园林施工一旦未将良好的设计当作支撑。则无法依照设计图进行施工,否则较难在施工中进行掌控,从而对园林施工的最终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2.3 严格掌控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

对于园林施工而言,想要保障施工质量则应当由施工方法及工艺中入手,可是也需要注意园林施工材料的质量,其显著影响到园林的施工质量。比如在建筑材料的质量、土壤质量、控制设施、苗木规格、铺装设备等方面,假如无法符合相应的标准,则较难保障园林施工的质量。所以严格掌控园林施工材料及其关键。

2.4 依照植物生长规律,把握苗木栽植时间

园林施工质量情况从某种角度而言与植物成活率紧密相连。由于在园林绿化中使用的苗木材料尤为具备生命体征,并且对各种植物而言均具备相关的习性及生长规律,不论在配置的季节、时间以及方式上均具备较大的不同。只有在最适宜的时间通过良好的方式栽植苗木,才可以保障园林的施工质量。

2.5 提升员工总体素质

在执行树木栽种时,大多均通过承包的方法进行,透过农民给予完成,当然也具有一些外地民工组建的团队,可是其并不了解苗木的栽植技术,还有的员工并不具备应有的责任感,因此,令一些苗木出现死亡的现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所以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而言,必须强化员工的素质,打造有效的管理方式,以此提升绿化团队的总体素质,掌握工程质量,令工程更加合理,更为科学。

2.6 后期维护管理

在园林工程进行完植物栽植后,则完成了前期工作,可是由于园林施工极为漫长,只有将后期维护管理工作做好,才可以展现出园林的效果。对园林后期维护而言,虽然没有前期工作投入大,可是由于时间超出前期工作,令其重要性也高于前期施工。因此后期维护管理需要引发管理人员的重视,对于维护管理而言,监督需要依照各种园林的地域差异设定标准,从而则能够当做维护园林的根据。切不可在维护管理中不够认真,虽然这时大多数植物已经成活,实则由于生态环境较为单一,应当通过正确的方式给予管理。而最关键的维护则为预防植被的病虫害,在这一方面,预防大于治疗,如果处于治疗的环节,则意味着遇到了较大的损失。对于园林后期维护管理中常见病虫害的预测及预防极为关键,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常会通过不同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给予治理[1]。

3、园林施工中的技术规程

3.1 场地适合施工标准

园林使用工程技术与艺术方式,透过改变地形、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建筑、设置园路等方式建立的美好的自然环境。施工工作执行以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应当及时清理场地,且进行平整处理。这些准备可以有利于后期施工的工作环境。依照普通状况,40cm属于场地深度的最低限制,场地周遭状况一定要干净、整洁,花草的规格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则为需要低于路面5cm。绿化施工技术追寻的是精华所在,不可太过封闭,多多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以此提升工程的效率与生产率,降低施工周期,减少绿化工程的成本[2]。

3.2 将土壤处理工作做好

对于园林施工而言,市场会产生场地不充分的现象。假如土壤不足,如何依照土壤数量使用相关的方式则十分关键。通常状况下,施工人员会通过回填土的方式给予补充,可是使用这一方式时,则应当保证场地的平整度符合施工建设的基本标准。并且,挖坑提案不执行时,则需加强垃圾的清理,完成之后,假如土壤较难达成回填的标准,应当确保会回填土工作以及施工工作的有效执行。

3.3 挑选适宜的生长苗种

在选择苗种时,不但要符合设计标准,还应当掌握设计的原则,尽可能挑选对园林施工建设具有美化效果的苗种。特殊的植物均具备其特有的生长周期,挑选的种植苗种不但需要具备较长的生长周期,还应当符合季节与环境的发展所需。栽种苗种以前,应当知晓当地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地形,融合自身挑选苗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执行。有效编排施工季节,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持续性。由于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在施工时,季节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有效编排施工季节,且融合植物本身的生长状况给予有效规划。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施工成为园林建设的代表,为了令城市建设及自然环境可以有效的融合,可以通过栽花、植树、种草等方式进行打造。对于园林绿化工程而言,养护管理与补救苗木成为最主要的环节,只要不违背自然规律,令植物可以随意生长,即便无需使用繁琐的方式,也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可是通过细致的照顾以及适宜的养护,则一定可以将园林工程内的科学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相融合,从而才可以打造出更加经济适用、美好的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单丽玲,张晓杰.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J].江西建材,(21):201+205.

11.冬春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篇十一

1.1 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

1.2 防治小麦黑穗病,可选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

2 冬春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2.1 提早进行耙地作业,破除土壤板结,松土保墒,提高地温,促冬小麦根系生长及麦苗早发。

2.2 对于早播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应做好冬麦返青后的跟踪调查,及早动手准备好春麦籽种,做好补种或重播工作。

2.3 对于病害发生较轻和较晚播种的冬麦,应争取早春分蘖,以促为核心,保证冬麦群体结构。

2.4 做好春季追肥工作。

小麦整个生育期一般应追施速效氮肥2~3次,依据播前施底肥情况,建议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20千克,分次追施,第一次追肥结合浇头水进行,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0~12千克。叶面追肥,促苗早发。早春喷施如绿风95、喷施宝、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快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2.5 做好小麦灌溉工作。

小麦一生需浇4~5水,分别在起身拔节期、孕穗期、灌浆初期和乳熟期,头水应在三叶一心期进行。缺水的地方应及早做好抢洪春灌工作。

2.6 做好麦田杂草防除工作。

12.绿色施工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 篇十二

施工中的能源消耗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材料的场外运输、场内运输(垂直运输)、钢筋的切割加工和连接、模板和块材的锯切、混凝土的泵送和浇筑、土方开挖等施工过程产生的油耗和电耗,以及施工现场的生活用电、办公用电、公共照明等能源的消耗。建筑材料的场外运输主要受工程所在城市的建筑材料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所提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仅限于施工现场。

1 绿色施工节能管理措施

1.1 用能计量核算与控制

在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和主要耗能设备(施工电梯、塔式起重机、混凝土输送泵等)分别安装电表。定期(一般按月)进行抄表记录,并进行月度用电统计分析、阶段用电统计分析和整个施工阶段用电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不同阶段万元产值的耗电量、单位建筑面积的耗电量、办公和生活区的人均月耗电量、主要耗电设备单位运输量耗电量的统计报表,且可以统计办公用电、生活用电占整个施工阶段的用电比例。然后与绿色施工方案中的能耗目标进行比较,对用电量超标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绿色施工工程常用的电表配置如图1所示。

1.2 办公室空调使用管理

选购空调时要考虑制冷、制热空间大小与空调功率相匹配。一台制冷功率不足的空调,不仅不能提供足够的制冷效果,而且由于长时间不间断运转,会使空调能耗增加,降低空调的使用寿命,增加空调产生使用故障的可能性。另外,如果空调的制冷功率过大,就会使空调的恒温器开关过于频繁,从而导致空调压缩机的磨损加大,也会造成空调能耗的增加。

夏天环境最高气温高于32℃时,开启空调制冷,制冷温度控制应不低于26℃。制冷温度设定得太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会促使空调长时间运转,增加空调能耗。据统计,空调在制冷时,设定温度从24℃提高到26℃,可节电10%~20%。

冬天环境气温最高温度低于10℃时,启动空调制热,制热控制温度应不高于20℃,避免由于室内外温差太大,使空调长时间处于运行状态,增加能耗。

同时,当办公室无人办公时,应及时关闭空调或采暖设备。

1.3 宿舍管理

在员工宿舍内除了满足要求的照明、手机充电、风扇或空调用电外,应避免使用大功率的用电设备,如电饭煲、烧水壶和电磁炉等,因此,应对每间宿舍安装限流器和漏电保护开关。员工的用餐、洗漱、饮用热水应集中烧制。员工宿舍安装的限流器如图2所示。

1.4 巡查制度

施工现场应每天安排管理人员值班,对生活区、办公区和施工区进行不定期巡查,对于长时间不在办公室而开着空调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关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对白天卫生间开灯的情况及时进行关闭。对上班期间宿舍仍然开着灯、风扇、空调的情况应进行批评和处罚。

1.5 员工教育

项目部应对所有员工进行相关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的教育,使员工自觉遵守项目部的各项规定,自觉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

2 绿色施工节能技术措施

2.1 公共照明系统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安装在塔式起重机上用于夜间施工照明的大灯应安装光控或时间控制开关,在正常施工期间根据太阳光的照度或定时装置自动启动或关闭大灯。同时该大灯还需要安装人工控制开关,遇到节假日夜间不施工时,可以人工切断电源。

办公区、生活区的公共照明灯也应安装光控或时间控制开关,同时串联手动开关,遇到节假日可以手动关闭公共照明灯(见图3)。

卫生间、淋浴间的照明可以安装声控感应开关,这样可由人员进入时的脚步声启动照明,延迟10分钟后自动关闭照明,当然这种照明控制方式只在晚上使用。

2.2 施工平面布置时节能技术措施

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时要充分优化平面布置,降低场内运输能耗。优化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的数量和布置位置,确保既能覆盖到整个施工区,又能减少塔式起重机和施工电梯的用量,充分考虑材料堆场、钢筋加工车间的位置,避免材料在场内的二次搬运。

2.3 机械设备方案优化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械设备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械设备。在选择机械设备时,应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设备,避免大功率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并尽可能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

2.4 人工补偿无功功率设备“电容屏”技术

交流异步电机在建筑施工机械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操作不频繁的场合。在施工中运行机械多为连续运行,不调速,如施工电梯、塔式起重机、水泵等多为结构简单、易维护的异步电动机。不少电动机负荷率低,经常处于轻载或空载状态,功率因数普遍不高。负荷率低,则功率因数愈低,无功功率相对于有功功率的百分比更大,浪费电能明显。因此对异步电动机采用无功功率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节约电能,减少运行费用,提高电能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无功功率补偿的方式如下。

1)集中补偿在高低压配电所内设置若干组电容器,电容器接在配电母线上,补偿供电范围内的无功功率。

2)组合就地补偿(分散就地补偿)电容器接在高压配电装置或动力箱的母线上,对附近的电动机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3)单独就地补偿将电容器装于箱内,放置在电动机附近,对其单独补偿。

2.5 主要耗电设备的节能改造

使用变频调速技术,通过对塔式起重机和施工电梯电力拖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起重机和施工电梯实现平稳操作,可提高运行效率,改善超负荷作业,消除起制动冲击,减少电气维护,降低电能消耗,提高功率因数等。同时还具有过电流、过电压、欠电压和输入缺相保护,以及变频器超温、超载、超速、制动单元过热、I/O故障保护、电动机故障保护等。施工中常用设备的变频改造技术措施如图4所示。

2.6 选择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钢筋加工连接时采用直螺纹套筒机械连接施工工艺,代替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降低钢筋连接时的电能消耗。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代替普通的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浇筑时的能耗。

2.7 太阳能利用技术

员工洗漱用水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或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烧水,以节约电能的消耗。生活区和办公区的公共照明可采用太阳能灯(见图5)。

2.8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临时设施设计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临时设施设计时,朝向应尽量选择南北向,便于自然通风和日照,楼间距满足消防要求,尽量选择具有保温性能的活动板房建造,上层屋顶尽量吊顶。办公室的气密性须符合设计要求,以尽量降低空调能耗。南方地区夏天应采用遮阳设施,避免阳光直射,仅此项可节电约5%左右。

3 结语

1)绿色施工的节能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对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和主要耗能设备的单独计量,定期抄表统计分析,并实施监控;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人自觉节约用能的习惯。

2)在施工总平面布置设计和主要的施工工艺设计上,做到减少二次搬运、设备资源共享和选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选用能耗少能效高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对传统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如采用电容屏技术、变频技术,有效降低主要耗能设备的能耗是绿色施工技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连健,张同波,苗晓峰.海逸景园3号楼绿色施工用电量统计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6):90—94.

[2]黄凯,丁长云,薛叶飞,等.浅谈中海油大厦(上海)项目绿色施工节能技术应用[J].绿色建筑,2014(1):63—64.

[3]沙萍,王国佐,李国建.苏州现代传媒广场工程节能减排绿色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5,44(10):56—60,71.

13.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措施 篇十三

根据公司放假安排,为保证井下局部通风安全,经生产、技术、安全等部门领导共同研究决定,制定如下局部通风安全技术措施,望各单位在放假期间(1月25日至1月30日)严格按以下措施执行,其它时间按正常局部通风管理执行。

一、放假前最后一班,各局部通风工作面派专人检查风筒对接、吊挂情况,保证风筒对接严密、吊挂牢固可靠,风筒必须接至距迎头不大于5米处,瓦斯探头严格按相应作业规程要求吊挂。

二、放假前最后一班班末,切断局部通风工作面出风口至迎头范围所有电器设备电源,并立即挂上停电牌,禁止任何人复电。

三、切断电源后,在出风口挡挂金属网,禁止人员进入。

四、放假期间,瓦斯员按检查区域范围负责该区域内局部通风机运转情况的巡视工作,发现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立即汇报调度室,调度室做好相应记录,并指定瓦斯员在局部通风机开关上挂停电牌,严禁任何人复电通风。

五、瓦斯员按检查区域范围,在各局部通风工作面出风口检查瓦斯,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工作面重点检查,出现瓦斯异常情况,及时汇报调度室,调度室做好相应记录。

六、放假期间,严禁任何人随意停开风机,即风机正常运转时,严禁停风机;风机停止运转时,严禁随意开风机,需请示调度室。

七、复工时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一)任何局部通风工作面,瓦斯员、安监员不在现场,严禁复电复工。

(二)复工前的确认、瓦斯排放工作由当天公司值班领导负责监督落实。

调度室负责向当天公司值班领导提供放假期间井下局部通风机不正常运转情况,值班领导根据提供情况重点监督局部通风不正常工作面的瓦斯排放工作。

(三)放假期间局部通风正常的工作面,由瓦斯员携带瓦斯检测仪等仪器和现场班长共同进入工作面检查瓦斯情况,确认工作面迎头至出风口范围瓦斯、一氧化碳、氧气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等都符合规程要求后,现场班长方可通知送电复工。

(四)放假期间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的工作面,要严格按以下方法进行瓦斯排放工作:

1、排放瓦斯工作由通风队具体负责,并派负责瓦斯、通风的管理人员到现场统一指挥。安质科派安监员现场监督,施工单位负责截人和回风流中的断电工作,并派管理人员到现场协助通风队排放瓦斯。

2、排放前,凡是受排放瓦斯影响的硐室、巷道和被排放瓦斯风流切断安全出口的工作面,必须停电撤人停止作业,所有通往此范围的巷道必须设置栅栏、揭示警标或设专人警戒(专人警戒位置要在新鲜风流中)禁止与处理瓦斯无关人员进入。排放瓦斯前的切断电源工作,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并在变电硐室设专人看管。

3、排放瓦斯之前,必须检查局部通风机及供电没备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超过0.5%,确保局扇不发生循环风时,才可进行排放瓦斯。并在出风口吊挂便携式瓦斯检测仪。

4、以上所有工作完成后,在出风口处断开风筒,启动风机,将风筒对接不大于三分之一往里供风,由瓦检员在出风口处检测瓦斯、二氧化碳浓度,当两者浓度均不超过1.5%,其它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中规定,并且稳定20分钟后,可将风筒口对口范围扩大到二分之一,然后按同样方法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将风筒全部对接,达要求并稳定30分钟后,方可由瓦检员和现场班长两人共同进入工作面进行检查,确认工作面迎头至出风口范围瓦斯、一氧化碳、氧气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等都符合规程要求后,由班长安排电工打开巷道内所有电器设备开关盖进行瓦斯检查,确认没问题后,班长方可通知送电复工。

5、按上述4方法排放瓦斯时,出口处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或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中规定时,立即缩小风筒对接减少往里供风量,如采用该方法上述气体浓度还超过规定时,应立即停止供风,由瓦检员(携带相应仪器)和班长两人前后相距5米,从外口开始进入检查气体浓度,每次检查10米范围,当该10米范围氧气浓度不低于18%、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其它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中规定时,断开该10米范围处的风筒,按上述4方法进行排放,稳定5分钟后依次每10米一个循环按同样方法进行排放。

6、瓦检员(携带相应仪器)和班长按上述5要求进入检查气体浓度,发现氧气浓度低于18%或瓦斯、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或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中规定时,应立即停止检查并撤出停风区域,汇报公司值班领导,请求矿山救护队负责排放。

7、其它严格执行《一通三防十五项管理制度》中“排放瓦斯管理制度”的相应要求。

八、开掘单位管技人员、通风队管技人员、通风队瓦检员、调度室调度员、复工当天值班领导等要求认真学习本措施,复工当班班前会认真贯彻到

各开掘单位职工,并由安质科监督落实。

九、其它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山西省煤矿一通三防管理规定》及公司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技术科 2009.1.13

签批表

编制人:

技术科科长:机电科科长:

安质科科长: 调度室主任:

通风队队长: 生产副总经理:

安全副总经理:

机电副总经理:

总 工 程师:

春节放假期间

局部通风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技术科

上一篇: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下一篇:申论练习如何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