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9篇)
1.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 篇一
康复科护理质控小组会议记录
时间2013年11月日地点 康复科办公室 参加人员
会议内容(上月整改情况、本月护理工作重点、护理质量分析、整改措施、护理工作小结)
上月整改情况
一、xxx:病房管理:个别病人家属在病室内抽烟。现病房内已无病人抽烟。
二、xxx:基础护理:个别夜班入院病人卫生处置部彻底,三短六洁未能达到质量了标准。现抽查入院病人卫生处置部彻底,三短六洁已能达到质量了标准
三、xxx:技术考核:对全科护士进行无菌技术,火罐操作考核,存在问题:个别护士操作不够熟练,火罐操作完毕用物处理不规范。经过反复练习现该护士能熟练进行此操作,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用物处理规范。
四、xx消毒隔离:对各个班进行检查考评,存在问题:配 制的消毒液未未注明配制日期。责任护士已认识错误并改正
五、xxx:护理文书:抽40人次,存在问题:体温单漏血压,输液卡漏签字。现责任护士对护理记录记录完成后重新检查一次,杜绝了上述问题发生。
护理工作重点
一、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组织学习杂志、报刊护理安全方面的案例,从中吸取教训,保证护理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二、学习、提问护理风险紧急预案。
三、加强临床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四、,加强加强基础护理和病人的康复指导工作。
五、加强科内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管理活动,每周检查一次,平时还要不定期抽查,发挥其监督检查职能,保证科内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六、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感染管理,重点是医疗垃圾的管理。护理质量分析
一、xxx:病房管理:治疗室床单未及时更换。
二、xxx:基础护理:个别夜班入院病人卫生处置部彻底,三短六洁未能达到质量了标准。
三、xxxx:技术考核:对全科护士进行静脉输液,艾条灸作考核,存在问题:个别护士操作不够熟练,艾条灸作完毕用物处理不规范,理论回答不全。
四、xx:专科护理:饮食标识与医嘱不符。
五、xx:护理文书:体温单漏体重。
六、xx:护士仪表仪容:有部分护士帽不整洁。
整改措施:本月病人较多,存在的问题较多,组质量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及时整改。
病房管理在病室:加强责任制护理,勤巡视病房,及时更换床单。
基础护理未达到质量要求,责令责任护士及时改正。
技术操作考核存在问题的,要求护士多练直至熟练。
专科护理存在问题:组织学习专科护理的知识,加强责任制 护理,对责任护士批评教育,并及时更改。
护理文书:存在问题属于责任心问题,认真学习护理文书管 理规范,对责任护士批评教育要求所有记录完成后重新检查 一次。
护士仪表仪容存在问题属于责任心问题,对责任护士批评教 育并及时更改
护理工作小结:要求各班次要认真落实护
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护理,认真学习护理风 险紧急预案,对上月存在的问题按整改措施进行整改,顺利 完成本月的护理工作计划。
2.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 篇二
2009年, 重庆市科技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 以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和市政府70号文件为契机, 坚持科研与产业互动、管理与服务并重, 着力引导科技资源“下乡入园进企”, 着力引导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切实服务“五个重庆”建设, 科技事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一是科技投入高速增长。预计全市R&D经费支出达到7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3%。新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82项, 市级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支出3.0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8.6%和34.3%。企业投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资金达到160亿元、增长29%, 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入科技经费近28亿元, 增长20%。
二是创新绩效稳步提升。全年专利授权量7501件, 同比增长55.6%。登记科技成果494项, 增长12.1%。全市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3项, 评出拟奖市级科技奖项153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7家、高新技术产品501个。通过国家和市级审定的动植物新品种17个、中药材新品种4个。预计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第12位。
三是成果转化务实推进。市政府成立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化) 领导小组, 童小平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全市确定重大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20个, 启动实施5个。落实财政资金6580万元, 促成一批重大成果转化。全市重点新产品产值2203亿元, 同比增长35%。新产品产值率32%, 提高3个百分点。预计科技进步贡献率45%, 提高1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 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 加强与科技部等中央部委对接争取国家科技资源, 充分发挥国务院3号文件政策效应
对接国家科技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 促进国家项目和经费在渝落地。重庆市科委组织科研单位成功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834项、计划拨款8.3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5.6%和8.7%。其中, 新参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个, 新增拨款3.8亿元、增长36%;“肿瘤干细胞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获得国家“973”计划支持, 计划拔款2700万元;新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86项、经费1.42亿元, 分别增长27.5%和40%;成功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81项、经费1.08亿元, 实现“双翻番”, 分别增长178.5%和172.4%。同时, 科技部还对我市组建的天使基金支持2000万元。此外,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成功争取一批国家科技项目和资金。
对接国家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支持方向, 促进科技平台和示范基地在渝布局。全市新增“救灾应急装备”和“海上风力发电”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汽车NVH及安全控制”和“瓦斯灾害应急信息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超临界精细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大足县生产力中心成为国家级生产力中心, 涪陵金渠科技孵化园成为国家级孵化器,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重庆市被列为国家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城市、半导体照明“十城万盏”首批试点城市、国家生产力体系建设重点省市。国家首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性能齿轮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重庆。
(二) 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调整市级科技计划投入方向, 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集成国家和市级资金4.6亿元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46项, 新启动“信息制造业”、“半导体照明”、“交通基础设施”、“森林工程科技支撑”、“高效蚕业”、“农村清洁能源”市级重大科技专项6个, 切实加快“风力发电”等17个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进度, 攻克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50余项。其中, 轨道交通“屏蔽门/安全门系统”、“可挠式道岔”2项技术和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设备”、“血液透析设备”2项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E225、D400等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球首台磁共振导航的超声治疗设备和国内首款气电混动客车、首台全新模式的万吨级氢氰酸反应器、首家药物安全评价中心、首套荣昌猪BAC文库在渝诞生。2MW和850KW风电机组实现批量生产, TD-SCDMA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产业化项目新增生产线1条。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轨道交通和医疗器械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崭露头角。
加强科技示范推广,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全市调配4000万元资金重点投向“一辆车”、“一盏灯”、“一口气”三大科技示范工程, 在出租车、公务车、公交车领域投入一批混合动力汽车示范运行, 在公路隧道、医院手术照明等领域建立LED灯具应用示范点35个、节电900万度左右, 在江北、渝北和巴南等区县建成集中型沼气试点工程7个、初期受益农户2109户。同时, 在工业板块, 智能变速器传感器技术促成四联集团与“世界500强”霍尼韦尔合作, “甩帐表”软件示范应用使企业库存资金占用下降30%、管理成本下降10%, 船舶数字化设计平台使生产设计周期缩短25%。在农业板块, “万薯7号”万州示范片亩产鲜薯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00公斤, “Q优12号”水稻两季平均亩产突破1200公斤, “渝荣1号猪配套系”出栏优质肉猪21万头。在民生板块, 移动储能式高频X射线诊断机、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等产品实现出口, 新型手术动力装置等产品在新桥医院等86家医院成功应用, 拥有远程会诊、远程挂号、远程教学等功能的“广义数字化医院”系统使奉节、酉阳等18个区县人民医院与西南医院成功联网, 燃煤电厂烟气治理新技术新工艺在华能玉环、九龙电力等27家企业得到推广。
建设科技产业基地,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加快全市“6+1”重点产业发展, 按照“一园一孵化器”发展方向, 依托特色工业园区建成综合性、专业性孵化器23个。推动中冶赛迪、重科院、市畜科院等科研院所在江津、大渡口等区县兴办成果转化基地和分支机构6个。大足五金科技城、荣昌畜牧科技城、忠县柑橘科技城, 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江北奶业科技示范园、酉阳渝东南农业科技园、九龙坡都市农业科技园“三城四园”, 以及“丰都肉牛”、“石柱辣椒”、“永川中华梨村”、“开县蔬菜”等科技示范基地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亮点。
(三) 围绕促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三大科技平台建设,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扩大规模和完善功能, 发挥科技平台创新服务作用。研究开发平台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工程研究中心18个、企业技术中心37个;建成市级示范开放平台9个。全年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221项, 发表论文2681篇, 申请发明专利223项, 转化科研成果801项。资源共享平台新发展会员单位5家, 入网仪器累计达到1532台套, 服务企业2213家, 测试样品105万件, 开机时数91万小时, 支持科研项目6407项;开通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 集成重庆大学、“两车”专利中心等6个单位的馆藏资源和数字文献, 涵盖数据库140个, 文献记录达2.6亿条。成果转化平台新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0个和中试、孵化基地15个;全市29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咨询服务3957次、技术服务880次、产品检测63017次、信息服务201万条, 服务总收入2.09亿元。
启动技术创新工程, 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全年安排由企业牵头实施的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10项, 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创新, 并为迪马股份、圣华曦药业等63家企业鉴定研发项目307项、税前抵扣研发费用4.5亿元。加大重点新产品计划实施力度, 306家企业的472项产品列入市级重点新产品计划, 华邦制药公司、徐港电子公司、力帆乘用车公司等企业开发的25项产品入选首批优秀重点新产品, 获得政府奖励10万元以上。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百人行动”计划, 在交通大学、理工大学、市农科院、市医工院等2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遴选100个科技特派员团队入驻紫光化工、远达环保、太极集团等企业100家。海装风电、四联集团、轨道交通公司等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个。认真组织开展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新增长安公司等国家创新型企业4家、渝安公司等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西南铝业、金山公司、亚德科技等企业被评为首批市级“十强”高新技术企业。
推进学科和人才建设, 发挥高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全年组织高校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554项, 同比增长31.3%, 占我市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总数的66.4%。其中,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5个。高校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01项, 同比增长12.2%, 占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总数54.7%;实施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研项目69项, 提供科研成果163项, 参与市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比例达到80%。涂铭旌院士加盟重庆文理学院;王正国院士成为军队首位获“吴阶平医学奖”的专家。全市新增国家“杰青”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15名和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新增“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5名、巴渝科技创新人才正式人选10名和后备人选10名。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投入, 发挥科研院所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安排院所专项经费6000万元, 提升市属开发类院所、公益类院所创新能力。重科院组建新材料、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等研究中心4个, 承担国家项目6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9项。市农科院组建“生物质能源”和“杂粮”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并全面启动“城郊环保农业”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市中药研究院启动重庆中药博物馆规划建设工作, 在研国家项目达到18项。市质检院筹建的国家压缩天然气 (CNG) 气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市人口计生院启动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市电子所与瑞士SGS公司合作组建“重庆电子信息产品ROHS”检测实验室并投入使用。钢研所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四) 建立“投、保、贷”一体化融资体系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切实破解科技投入瓶颈制约
创新政府投入方式, 放大公共财政资金效应。利用市政府10亿元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国内外的社会资本和优秀创投机构聚集重庆, 成功组建7只总规模35亿元的创投基金, 在原有存量基础上全市风险投资基金规模达到近50亿元。同时, 重庆市成为获得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支持组建创投基金的首批城市之一。全年创投基金投资项目4个、金额2.37亿元, 其中促成硕人海泰新能源公司将自主研发的炼铁炉鼓风除湿技术在重庆钢铁厂推广, 降低焦比2~3.5%, 提高产能1.5~2%。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与重庆财鑫工贸公司投资组建重庆科杰实业有限公司, 加强乘用车发动机用塑料进气歧管研发及产业化, 先期投资的“莱美药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扩大科技保险试点, 分担企业科技创新风险。重庆市科委与市保监局、科技保险承保机构、科技保险中介服务机构紧密合作, 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科技保险保额达到131亿元, 获得理赔资金4060万元;协调保险企业向12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出口企业支付保费620多万美元。
加强金融机构合作, 拓宽科技项目贷款渠道。重庆市科委与市银监局、重庆银行、国开行重庆分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与重庆银行开辟“授信绿色通道”, 与农发行重庆分行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会同市银监局牵头建立涉及13个科技项目领域、共310人的信贷评审科技专家资源库, 在重庆银行成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 金融机构发放科技项目贷款超过3.5亿元。
(五) 立足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科技开放, 扎实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坚持“内外联动”,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首次举办“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 签订国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2项、国际科技产业合作协议27项。全年举办各类学术会议137次, 其中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20次。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合作项目3项、政府间合作项目5项, 获得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经费3265万元, 促成重庆市企业与英国牛津大学、瑞士SGS公司等知名机构达成以科技为纽带的全面合作关系。新增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重庆市与加拿大滑铁卢市、日本北九州市、挪威南特伦德拉格郡和威尔士议会政府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重庆驻日本福岗技术经济事务所挂牌运行。
坚持“上下联动”, 加强与中央大院大所合作。市政府与中科院签署《深化市院合作共同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合作协议书》。重庆市组织中科院30余名专家来渝调研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以及三峡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形成《重庆市产业科技需求调研报告》。组织建设摩托车公司等20家企业赴京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力学研究所等13家院所开展技术对接活动, 达成合作协议47项、金额2.1亿元。
坚持“左右联动”, 加强区域科技合作。成功举办“宁波—重庆科技合作洽谈暨成果推介会”, 组团参加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成都西部博览会、昆明大院名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和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促成长安汽车公司、神州龙芯公司等59家企业与外地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达成科技合作协议103项、金额10.2亿元。全年签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共2546项, 总成交额45.62亿元。
(六) 围绕助推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 切实凝聚自主创新合力
积极整合科技发展力量, 构建联动创新机制。市政府出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明确“10+23”项科技发展重点任务, 集成八部门和20多个重点单位的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出台《关于创建保护知识产权模范城市的意见》, 举办第九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纪念活动,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同时, 首次承办十一届全国科协年会并获得巨大成功。重庆市科委和市委宣传部、市科协联合举办2009年重庆“科技活动周”, 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和志愿者近5万名、基层群众近100万名。重庆科技馆建成开馆;新增市级科普基地17个。开展创新方法 (TRIZ理论) 培训8次, 科技部刘燕华副部长亲自赴渝开班授课。
深入实施“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 引导科技资源服务基层。向区县和企业选派首席科学家1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22名、区县级科技特派员1788名。依托农村科技特派员推广新技术1045项、引进新品种752个, 建成示范基地53个, 培育科技孵化园6个, 扶持科技型企业119家。新增专家大院89个, 其中市级专家大院22个, 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69家, 受益农民近9万人。新增黔江区、开县等富民强县试点县5个, 20个试点区县引进推广技术成果52项、搭建创新服务平台46个, 示范带动农户45.3万户、增加就业岗位3.5万个;试点区县依靠科技进步, 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农民人均增收350元。
积极引导区县对接全市科技工作部署, 提升科技进步水平。各区县本级应研资金达到6.97亿元, 同比增长48.3%, 其中长寿等8个区县增幅超过50%。主城九区和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落实创新基金配套资金, 不少区县对市级科技平台、科技计划项目实行1:1资金配套。37个区县出台加大科技投入和奖励的政策。33个区县成立专利工作机构。34个区县与高校、25个区县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联合实施重大工程和技术攻关项目成效明显。如秀山与重庆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 攻克锰矿浸取除杂关键技术, 浸取率提高7个百分点, 仅此一项使武陵锰业公司年增收1500万元;巫山与广东茶叶研究所共建茶叶科技示范基地, 茶叶产量提高30%。全市区县科技呈现竞相发展态势, 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 九龙坡区、渝中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超过50%;沙坪坝区成为全国首批20个创新型试点城市 (区) 之一。全市科技进步监测评价结果显示, 江北、沙坪坝、南岸列区前三甲, 璧山、忠县、铜梁列县前三甲。
着力完善地方性科技法规体系, 营造自主创新环境。市人大颁布实施《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在国内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其中, 《条例》建立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社会参与创新、科技人员考核评聘、科研诚信等制度, 出台的财政科技经费稳定投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产品扶持、鼓励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 把全国地方性科技立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 重庆市科委会同市财政局、市银监局等部门制修订《重庆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管理办法》、《重庆市科技保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重庆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制度, 全市科技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 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 着眼建设“一中心一基地”的黄金定位, 面对金融危机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 科技工作中还存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市和区县、部门之间的科技资源整合不够、合力不足, “大科技”工作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对外合作开放较多停留在交流互访层面、实质性合作不多, 科技开放水平不够高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三是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缺乏、中试基地较少、中介服务缺失, 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快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扭转。四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 科技人才不能满足科技发展需要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消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继续认真地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的一年, 全市科技战线团结拼搏, 锐意进取, 在工作中创造了一些有益经验。特别是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思路创新带动工作创新、制度创新, 在创新实践中拓展科技事业的发展空间;二是坚持把科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在创新和转化中提高科技工作显示度;三是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在整合资源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坚持发挥城市科技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互促互动中推进城乡科技统筹发展。五是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 在交流合作中集聚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经验, 全市科技事业必将沿着科学发展轨道阔步前进!
二、2010年科技工作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2010年, 是重庆市实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 也是谋划“十二五”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 必须紧紧围绕落实“314”总体部署、建设“五个重庆”的大局, 从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出发, 认真分析宏观环境的新变化, 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准确把握科技战线的新使命, 科学确定工作思路和目标。
当前, 我们已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温家宝总理指出, 要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让科技引领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 要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提出, 要加强自主创新, 争取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我们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也要求我们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1月4日, 科技部万钢部长听取了重庆市科技工作汇报后明确表示, 将继续支持重庆“一辆车”、“一盏灯”和“一口气”示范推广工作, 科技部将出台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推动重庆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具体意见。这有利于我们加速对接国家部署、争取更多国家科技资源落户重庆, 也要求我们把建设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 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改革路子, 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巧实力”和科技创新绩效, 及早为全国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 今年的科技工作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加强科技创新与“调结构”结合起来, 既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进科技事业发展, 又依靠科技进步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二是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 既在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配套环节上取得重大进展, 又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三是把增强科技发展后劲与建设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结合起来, 既在保证科技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上夯实基础, 又打破制约城乡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制度障碍。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今年全市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五次、六次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全国科技工作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为主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着力加强产业技术攻关, 着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着力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着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切实加快“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步伐, 努力推动全市加速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今年科技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R&D经费支出增长30%, 突破100亿元大关。争取各级政府加大科技经费的支持力度, 争取社会资金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以上。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20项以上, 推广重点科技成果150项以上。专利授权量增长25%以上。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80亿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在全国第12位。
三、重庆市2010年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 以研发产业技术为关键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安排1.5亿元实施科技攻关项目, 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示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重点支持新型锂离子电池、自动变速器、智能充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实施纯电动汽车研发计划, 加快技术商品化进程。在电子信息领域, 重点支持智能传感网、实时智能监控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开发和应用。在现代农业领域, 重点支持良种创新、新型动物疫苗研制、丘陵山地节水灌溉系统等开发和推广示范。在生物医药领域, 重点支持新药合成和制剂技术、小型数字化医疗器械等开发及推广。全年争取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 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100项以上, 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0个以上、重点新产品500个以上。对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争取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庆市试点工作;策划并申报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100项以上。
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投入强度和项目立项率, 鼓励以高校为主的科研力量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加大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力度, 在人口与健康、农业、资源环境、能源、信息、材料、综合交叉七大领域23个方向实施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创造更多原始创新成果。围绕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促进重点学科发展, 积极在电子信息、智能电网、化工等领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启动战略高新技术研究计划, 支持科研机构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 开展新能源、新材料、宽带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前瞻性技术研究, 超前布局技术制高点, 争取制定一批技术标准, 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二) 以转化科研成果为核心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 支撑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示范工程。整合国家和地方项目资金3亿元, 推进23个市级重大科技专项、4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实施,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启动重大科技专项3~5个, 支持已有工作基础、对重点产业振兴和扩大内需具有带动作用的电子玻纤、轨道装备、风电装备等科研成果产业化。扎实推进六大科技示范工程, 推广混合动力汽车500辆以上, 大规模应用LED灯具5万盏以上, 建成集中型沼气示范点15个以上, 推广低成本计算机10万台套以上, 应用小型数字化医疗设备的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达到10个以上,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生产能力达到900台套、推广应用100万平方米以上。
大力实施科研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实施节能减排“科技接力”行动, 推广示范项目100项以上, 建成示范园区2个、示范企业30家。加快发展医疗器械产业, 新培育和引进企业10家以上, 开发新产品20个以上。重构提升中药产业, 建设GAP种植基地10个, 攻克中药提取、临床研究等新技术40项以上, 开发新品种20个以上。提档提速原料药产业, 开发新产品、新工艺30项以上, 建成原料药研究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实施数字企业及制造服务工程, 支持基于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云制造、制造企业服务化发展。推动轻合金新材料在3C制造中应用和保税物流系统集成平台建设及示范。加快发展绿色再制造技术, 在汽车摩托车、机床、工程机械、电子电器四大领域培育年产值上亿元的重点企业8~10家, 逐步建成全国绿色再制造基地。加快物联网 (传感网) 技术在工业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领域示范应用。启动农业成果转化专项计划, 在林下经济、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转化推广“食用菌”、“柑桔皮渣”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动建设一批农村新型节能住宅, 以及村镇生活垃圾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示范样板工程。
加强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市级高新区建设, 支持有优势、有特色、符合条件的科技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支持重庆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依托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园、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园区吸纳和转化科研成果,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国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和化工新材料、移动通信、高性能齿轮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 争取国家物联网、电子级玻璃纤维、功能材料、工业设计及创意产业等基地落户重庆。以继续推进“三城四园”建设为重点, 支持资源特色鲜明、产业要素集中的区县发展以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 加快建设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加快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及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争取企业研发经费达到销售收入2.5%以上。安排专项经费继续支持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百人计划”行动, 向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争取国家创新基金1亿元以上, 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开展市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 在全市科技型企业中培育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0家以上, 在软件、创意设计和医药领域的服务外包企业中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以上。继续评选优秀新产品, 奖励开发新产品的企业30家以上。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
(三) 以建设平台、人才和联盟为支撑提高自主创新硬实力, 增强科技发展后劲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围绕电动汽车、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依托大企业 (集团) 、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以上, 培育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以上。投入1000万元, 启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试点1~2个。启动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评估工作, 支持市级示范开放平台10个。从今年起, 在科研机构中探索开展自主创新能力评比, 每年认定一批优秀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为科技创新服务的网络环境, 着力提高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文献利用率, 提升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功能。建设中国西部科技成果协作网站, 支持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 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壮大, 鼓励区县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发挥后勤工程学院全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作用, 加快军民融合技术转化。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科技人才“双千计划”, 统筹用好2000万元专项经费, 推进“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巴渝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面向市内重点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30名以上, 面向境外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15名以上。在实施“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计划的同时, 以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为载体, 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1000名以上、科技创新团队100个以上。支持各类小发明、小创造, 发掘一批科技创新“苗子”。进一步加强科技顾问团工作, 充分发挥顾问团专家决策咨询智囊作用。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认真贯彻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和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实施意见》, 理顺联盟运行机制, 建立联盟共同投入创新的机制。将联盟建设纳入科技计划支持范围, 对联盟实施产学研合作的重大科技项目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给予配套支持。推动联盟建立信息共享协同平台, 组织开展区域性、专业性技术对接活动10次以上。推进联盟与区县“点对点”试点和科技金融“链对链”试点, 促进技术优势与产业特色、创新链条与创投链条的有机结合。
(四) 以完善投融资体系为目的加深科技金融结合度, 强化科技发展保障
推动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进一步放大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 充分发挥引导基金公司、风险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协会的作用, 封闭已组建的创投基金3只, 引导社会资金和管理人才新建创投基金10只并封闭3只。引导创投基金投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实现创投基金股权投资5亿元以上、天使基金股权投资3000万元以上。启动社会资金对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增资扩股工作。探索与区县或工业园区联合组建创投企业。
完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三年内从市应研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专项组建科技担保公司, 有针对性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支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开发推广更多适应重庆市特点的科技金融服务产品。深入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城市建设, 将科技保险试点覆盖面由高新技术企业扩大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转制科研院所, 由工业领域扩大到农业领域。
提高科技金融服务水平。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创投协会服务功能, 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500万元, 对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给予贴息和保费、担保费补贴, 完善银行贷款和科技项目联动机制。举办“资本走进万州”等系列项目对接会和“科技金融高峰论坛”。建立“创投、银行、担保”共享网络平台, “创投备选企业库”企业达到500家。培育辅导上市后备企业10家。
(五) 以引导科技资源服务基层为重点增强指导区县实效性, 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 进一步完善政策与激励机制。从今年起, 每年确定科技特派员重点区县10个。重庆市科委以项目代补贴方式, 每年支持重点区县科技特派员项目30万元以上, 推动区县按1:1配套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 落实对科技特派员的支持政策和工作待遇。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科技特派员保险, 支持建设服务平台等工作。每年选择10个区县, 择优支持具有科技含量的科技特派员项目, 探索建立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的长效机制。
加大区县科技平台建设支持力度。以建设农业专家大院为重点, 推动区县建设各类科技平台。重庆市科委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经费, 采取新建专家大院后补助和已建专家大院项目支持两种方式, 支持区县建设市级专家大院。今年争取新增市级专家大院20个以上。同时, 安排一部分经费支持区县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平台, 争取新增孵化器20家以上、生产力促进中心20家以上。
健全区县科技工作指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 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0个、培养乡土人才和新型劳动者1万人以上, 建设市级可持续发展区县5个。实施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行动和特色农业科技示范行动, 帮助区县应用农业创新成果, 指导区县创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或园区10个以上、区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或园区20个左右。开展国家创新基金与市区 (县) 联合打造产业集群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星火12396”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继续鼓励区县申报富民强县试点县, 支持区县立足自身基础创造性地加强科技工作。继续加强区县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发布区县科技进步监测报告, 推动区县科技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
(六) 以保持发展动力和活力为方向增强制度创新针对性, 深化科技改革开放
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层次, 减少交叉重叠, 推行由自然科学基金、战略高新技术研究、科技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科技平台与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促进六类基本计划和重大专项计划组成的“6+1”科技计划体系, 引导科技资源向产业、企业集聚。创新科技计划支持方式, 立项支持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除实行过程定额资助外, 探索验收补助、捆绑资助、绩效奖励、见单补贴等多种资助方式。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对财政科技资助经费30万元以上的科技项目, 在全面推行科技项目预算评审评估制和结题财务验收制的基础上, 建立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系统, 信用评价结果计入信用档案并作为申报和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依据。探索一般项目、面上项目委托管理机制。
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投入资金6000万元以上加快全市科研院所“二次创业”步伐。进一步整合资源、转换机制, 推动中汽院、中冶赛迪、煤科院、化研院、医工院等开发类科研院所做强做大, 加快成为产业技术创新骨干力量;稳定支持农科院、林科院、畜科院、质检院、人口计生院等公益类院所加快发展, 推进中药院建设园林式科研院所, 提高公共技术供给和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重点围绕配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上下游技术, 联合企业、高校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二次开发, 提高成果集成性和工程化水平。
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加强国际合作, 建设重庆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库、项目库和技术需求库, 策划并争取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项以上, 支持“世界500强”来渝设立研发机构, 鼓励国外大企业与本地企业、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5个以上, 新增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以上, 积极引进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跟踪落实2009年“重庆行动”签约项目, 启动2011年“重庆行动”筹办工作。加强与中科院合作, 争取与中科院签订第三期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力争在渝建立中科院三峡生态与环境研究院和中科院龙芯重庆产业园, 组织企业赴中科院引进先进技术成果50项以上。深化与清华、北大、北航和十大军工集团等重点高校、中央企业合作, 争取建立清华大学重庆科技产业园和北大方正重庆产业园, 加快建设重庆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园, 争取汽车锂电池等重点项目落户重庆。加强与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省际间科技合作, 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和实施跨区域的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共建研发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进一步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七) 以推动持续发展为基点加大科技政策执行力, 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推动科技政策法规落地见效。以贯彻《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为重点, 部门联动开展《条例》配套实施办法的研究起草工作。加大对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等科技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 细化相关政策办理流程、条件以及所需材料等, 增强政策可操作性, 真正使各项科技政策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保障, 切实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鼓励创新、参与创新、投身创新的浓厚氛围。
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深化“重庆制造走向海外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和“促进招商引资知识产权服务行动”, 开展重大经济活动专利特别审查评议, 健全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重点产业集群专利引领、重点园区专利促进、优势企业专利提升“三个工程”, 解决一批专利难题, 突围一批专利瓶颈, 化解一批专利纠纷。依托各类园区培育和认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80家, 培育“科技促进标准上档提速示范企业”8家。加快有利于产业配套的小发明、小专利推广应用, 完善技术创新服务链。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建立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联系机制, 组织召开科普工作联席会议1~2次。争取在全国先行开展“公民科技素质基本标准”测试试点工作。强化科普基地管理, 加强科普基地考核评估工作, 认定市级科普基地10家以上, 使市级科普基地达到30家以上。组织开展首次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奖的申报、评选、表彰和奖励工作。策划并办好2010年“科技活动周”。
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 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对重庆科技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和全市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 充分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改善民生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提出未来五年全市科技发展目标, 谋划好新阶段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开展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证工作, 加快编制我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八) 以坚持统筹兼顾为方法推动科技管理科学化, 加快工作职能转变
加强科技工作统筹协调。推动建立市级部门之间、市和区县之间的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 促进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 推进市和区县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 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统筹部署, 加快构建目标统一、分工协作的“大科技”工作格局。
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 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规划、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工作上。坚持依法行政, 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 提高行政效率, 推进科技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加强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 持续推进创新方法研究和应用, 积极推广技术路线图等方法, 提升管理科学化水平。
推进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 启动实施“科技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安排科技管理干部培训专项100万元, 采取集中培训、市外考察、联合办班、上挂下派、境外培训等多种方式, 加强对全市科技管理干部的培训教育。积极争取科技部支持举办专题培训班。继续实施互派交流挂职锻炼工作, 在区县科委、院所、企业、高校选派50名科技管理干部进行挂职锻炼, 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 进一步强化科技事业发展的组织保证。
夯实科技管理基础。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专家库, 建设科技计划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 促进信息共享共用。完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 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认真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推进科技评估机构、评估队伍及能力和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加强科技系统党的建设, 深化科技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科技经费监管, 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今年, 在做好八项重点工作的同时, 还要着力办好三个重要会议。一是第九届重庆高交会暨第五届国际军博会;二是科技部与市政府的第三次部市会商工作会;三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大会。这三个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影响较深远, 要精心谋划、抓紧筹备, 确保会议质量, 助推全市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 篇三
近年来,云南省非通用语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在培养模式方面,省内各高校均采取多样化的模式,通过“1+3”“3+1”“2+2”等多种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在对象国语言环境下提高语言能力。
我校自2011年招收非通用语专业学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2+1+1”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三学年前往语言对象国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学习,目前已经派出三届学生。如何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对学生在语言对象国学习期间进行有效管理,使学生既能满足专业方面的学习,又能愉快生活,健康思想,是摆在我校非通用语种专业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近两年的探索,笔者发现充分发挥党小组或临时党支部的作用,对学生在外学习管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一、外语学院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党员情况
我校派出的第一届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党员比例为42.3%,正式党员比例为30.6%;第二届学生党员比例为38.5%,正式党员比例为38.5%;第三届学生党员比例为20.2%,正式党员比例为2.2%。
二、临时党支部以及党小组的相关解释,学院对派出学生设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情况
临时党支部是为执行临时任务需要一段时间或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成立不起来正式党支部而临时组建的党组织。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经县(团)或相当以上党委决定,可以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的支部委员会成员可以由党员大会选举,也可由上级党组织指定。
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组成部分,不是党的一级组织,它是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对党员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党员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工作、生产、学习等实际需要划分党小组,是为了具体地组织、推动和指导每个党员的日常活动,保证党的指示和决议的贯彻落实。每个党小组至少有3名党员,其中至少有一位正式党员,党员人数不足三人的可以同党员数较少、工作性质相近、联系方便的邻近部门或单位合并一个党小组。
外语学院党委对2011级和2012级派出学生实行了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做法,由于2013级正式党员较少,就实行了临时党小组的做法,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管理。在以传统的专业班级为单位的纵向划分支部的基础上,我院结合学生宿舍、网络等灵活设置党小组,扩大支部工作的覆盖面,使得党组织的影响力辐射落实到个体党员。临时党小组的建立,夯实了学生党建的基础,同时对我校学生派出学习过程中,在学习、生活,尤其是在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的考验面前,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三、临时党小组开展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一)创新组织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最有效的组织生活开展方式是“因材施教”。了解受教育者的特点是实施有效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实现其实效性的可靠保障。如今,当代大学生中,90后成了主力军,而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多样化,自我意识更强,更喜欢尝试新鲜事务,对因循守旧的组织生活形式多有厌倦。结合这一特点,我校对于派出学生采取了自主实践的方式来开展组织生活,即将党小组的组织活动交给学生党员来筹备开展,而老师仅起指导辅助作用。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党员既能参与活动策划,又能参与到活动中,有利于加深对党的认识,对学生党小组组织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党员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了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DV拍摄留学生活点滴等活动。另外,学生党小组尝试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组织生活,利用QQ群这一平台,开展网上党组织生活会,进行专题学习和问题探讨,极大地促进小组内党员间的充分交流,并督促了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小组组织生活的关注。
(二)党风带学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最具代表性的反映,在各种风气中具有总揽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特征。在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在高校学生中是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生党支部的作风建设在学风建设中始终起着引领、示范作用。对于派出学生来说,面临着异国他乡陌生的环境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没有了老师家长的反复叮嘱和细致安排,没有了熟悉的大学环境,课程少了,课余时间多了,受到的约束与管制少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大了,因此,很多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帮助他们迅速适应相对自由而陌生的环境,进入学习状态,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对于后进学生,党小组成立了学习帮扶小组,不定期地为后进学生查缺补漏,及时肯定、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党小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团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业余生活质量。比如,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兴趣和爱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小组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健康成才。此外,党小组还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召开学生大会,及时总结表彰学风优良的典型班级和个人,对营造勤学氛围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党员带团员,关心学生生活
针对大多数学生党员同样是共青团员的双重身份特点,党小组打破了党团传统的单向交往模式,开展全方位的组织间互动。一方面,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和团员意识教育结合起来,把党小组会议作为开展团员意识教育的重要渠道,提出“既要做好组织的党员,也要做好个人的党员,为身边的团员做出表率”,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奉献意识、忍耐意识”。全体党员自觉成为广大团员中的先进分子,发挥党员在学习,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为切实发挥每名党员的细胞功能和旗帜效应,将党小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党小组让优秀学生党员做学生的工作,以党员的先进性影响和带动团员,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和党员本色,做到思想上互相指导、学习上互相帮助、行为上互相监督、生活上互相关心。
(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对于派出学生,面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是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巨大的考验。因此,怎样教育和管理好学生党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带领周围的同学共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前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发生突发事件后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成为党小组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党小组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规范党小组组织生活,加強党性锻炼,为学生党员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组织生活,使学生党员们提高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时刻关注一些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观察、关心、帮助周围同学,遇到情况及时通过正当的渠道向学校、老师汇报。另一方面,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由学生党员、班干部、宿舍长组成。让他们在承担学生干部工作的同时多留心眼,将发现的信息及时汇报给党小组。在发现紧急情况时,党小组在掌握确切情况后到现场进行处理。
总体看来,对派出学生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的管理模式,已收到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管理机制,为促进学生党员干部、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挥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2]阮永生,马跃.浅谈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3(03):65-66.
4.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 篇四
2月份 xx科 科室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会议记录
一、会议时间:2017-2-25
二、主持人:xx主任医师
三、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
四、会议内容: 成分输注红细胞剂量和方法 1.红细胞输注剂量
☆正常人每周生成红细胞150-200ml,慢性贫血每2周输注红细胞2单位为宜;
☆输注2单位红细胞约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血细胞容积升高0.03。
☆一般成人2ml/kg.h;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儿童患者不宜超过1ml/kg.h。
2、输注方法
☆输血途径是静脉内输注;
☆输血时,ABO、Rh(D)血型相同;
☆输血前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合试验(盐水,酶和抗人球蛋白三种介质)。☆严格检查血制品外观,☆核对无误。患者和供血员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ABO和RhD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类型和血量等。
☆输注最初10-15分钟或30-50ml血液时严密观察; ☆发生不良反应需停止输血调查原因。
五、本月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部分临床输血记录不规范,无输血评价。
六、上月整改情况的落实反馈。
重新学习输血适应症后严格执行,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宣教。
5.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 篇五
时间:09年5月19日,周二,14:00地点:学院会议室
与会人员:学院年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会议记录:周化斌
会议由刘锦明院长主持,全体成员学习了《关于开展2008/2009学年教职工年度考核的通知》,《温州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行政〔2009〕64号),《温州大学科研奖励实施办法(试行)》(行政〔2007〕17号),《温州大学教师育人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行政〔2007〕84号)。会议决定学院年度考核工作将认真严肃执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公开、公平、公正对待教职工年度考核和学年教学业绩考核;会议认为年度考核工作按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和年度考核二个方面同时有机结合展开工作;会议学习《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并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对有关指标内涵做出具体说明明确;会议希望全院教职工能够以平常心对待考核工作,相信学院年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的客观公平,共同努力将年度考核工作圆满完成。
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有关指标内涵具体明确如下:
1、教学工作量(Y1)
(1)课程教学中,教师讲授和辅导的课程教学工作量,理论课程按教学计划课时数量化计算;
(2)课堂技能小课特指专业英语师范技能课工作量,由基础教研室提出分配方案,由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确认通过;
(3)依据校行政[2007]34号文件《温州大学校内津贴分配暂行办法》中附件1“温州大学本专科教师教学工作编制计算暂行办法”中的有关校院二级分配的计算办法,指导毕业论文工作量9.4当量课时/本科每生,7.7当量课时/专科每生;指导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工作量7.5当量课时/每生;非师范专业实习(包括师范方向和非师范方向)工作量 2.5当量课时/每生。
(4)兼职教学工作量依据《温州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行政〔2009〕64号)和《外国语学院津贴分配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规定如下:教研室主任补贴学院平均教学工作量的15%,学科工作室负责人补贴学院平均教学工作量的10%,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会负责人补贴学院平均教学工作量的8%,党总支委员、工会委员补贴学院平均教学工作量的5%,身兼多职就高补贴。
2、教学效果(Y2)中的质量评价方面:
(1)取二个学期学生评教分的平均分;只有一个学期的取一学期分值;
(2)本学年没有学生评教分的,由学院教学督导组安排听课评分;
(3)本学年没有学生评教分的,又不接受院教学督导组听课安排评分的,取其最近学年的评教分。
3、教学建设与改革研究(Y3)中的教学改革方面,增补院级项目2分/项(结题当年计),教改论文以2008年度科研业绩分为准,对应《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量分。
6.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 篇六
社会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时间:2013年3月2日下午9点30分
地点:翠林山庄社区二楼小会议室
主持人:王泽波记录人:朱宗琪
出席人:翠林山庄社区协调委员会全体成员
议定事项:
一、社区综治干部朱宗琪汇报了社区矛盾协调小组今年二月份完成的工作情况和二月份的工作要点,并和与会同志共同学习了省市两会的相关工作精神。
二、社区书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领导小组组长王泽波对当前工作作了要求:
一要定期排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二要做好矛盾纠纷的调查摸底工作,尤其是对当前社区发展中的矛盾要做到底细清、情况明。
三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进行疏理分析,拿出解决的方案,重点纠纷抓紧解决,综治干部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要及时与社区书记、主任联系。
三、综治干部朱宗琪就省市两会期间社区安保工作、社区矛盾纠纷协调向大会提交总结归纳:
1、省市两会期间社区范围内,安保工作落实到位:
7.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 篇七
会议听取了信息技术部关于信息安全工作、信息化建设规范管理检查工作、信息化建设投入情况以及业务支持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等四个方面的专题汇报, 就研究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建设规划以及下一步重点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
会议指出, 当前发展形势对信息通信安全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 各部门要切实注意配合信息技术部开展做好保障工作。在信息化建设规范管理检查工作方面, 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深入分析系统功能需求, 提高系统效能, 同时完善公司绩效考核内容, 促进信息化考核与绩效考核的有效结合。会议就全面落实公司“十二五”信息化规划, 确保信息化全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作出具体部署。
1) 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的、累积的和厚积薄发的过程。“十二五”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依然繁重、深化应用任务更为艰巨, 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坚持工作热情不衰减、工作信念不畏难, 以开放的心态, 坚定不移地开创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2) 加快信息化与业务的协同推进。抓好公司自建系统与国网部署系统的有效融合, 促进系统建设与业务发展协调适应。
3) 加强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要在满足国网公司技术要求的情况下, 实现公司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标准和数据模型定义的标准化, 实现公司各系统数据模型统一与主数据管理的统一, 做到部门间数据共享充分, 杜绝数据重复存储且不一致的现象, 解决好数据应用这一核心问题, 有效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
4) 提升业务应用及分析决策水平。随着公司管理方式创新, 业务流程不断优化, 各业务应用也不断提出新要求、新需求, 现有业务应用系统需要强化支撑, 进一步按照公司业务运营及风险管控的要求, 升级系统, 开展流程深度集成, 大力提升对战略层、经营层、操作层的分析决策支持。
5) 推进一体化信息运行和管控体系建设。要建立信息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协同推进信息化的机制和体制;提升信息管控能力, 强化公司架构管控, 确保信息系统技术路线的一致性, 实现公司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8.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 篇八
一是健全组织形式,明确运行机制。其一,转变办案模式。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采用小组化办案模式,由两名以上的检察官共同办理案件,配备适量书记员承担案件辅助工作,形成办案合力,提升案件质效,降低办案风险。其二,建立适应组织。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成立“2+1”小组办案模式,由两名检察官加上一名书记员共同组成办案小组。其三,明确运行机制。明确小组成员职责,明确了主任检察官对承办案件的组织、指挥、协调以及对办案组成员的管理工作,并对办案事项作出处理决定或提出处理意见,助理检察官在主任检察院的指导下配合案件的办理工作。
二是组织分析研讨,明确工作重点。一方面该院组织长期在办案一线的办案骨干力量,先后5次开展对“2+1”办案模式构建的探讨,研讨中,检察干警围绕“2+1”办案模式的队伍构成、成员职责、工作机制,结合该院实际办案工作,纷纷建言献策,为“2+1”小组办案模式的建立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近5年的公诉案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明确了将职务犯罪案件、可能判处十年以上的刑事案件、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新罪名案件這四类案件纳入到“2+1”办案小组中办理,在案件受理后,只要符合这四类案件,就临时成立办案小组。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案件质效。其一,建立案件合议机制。建立案件合议制度,要求办案小组对案件事实、证据情况进行内部合议,对有异议的事实、证据提请科室讨论,确保案件证据充分到位。其二,深化案件过程控制机制。强化案件办理的过程控制,出台了《案件质量过程控制管理办法》,强化了案件责任意识、案件沟通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案件顺利开展。其三,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在赋予小组办案职权的同时,也强化了对小组权力运行的监督,案件起诉前,对案件事实,适用罪名,量刑建议等情况进行科室汇报讨论,确保了案件办理的质效。(文/李虎俊)
9.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 篇九
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9月20日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作为医院开展活动的第一责任人,结合医院的开展情况,我有如下一些心得体会。
一、活动的开展要与医院发展紧密联系
我院作为全县的唯一一所综合性二甲医院,全县的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如何更好地肩负起全县36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任务,这是作为院长的我时常深思的头等大事。当前,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借此活动,把面临的问题亮出来,把解决的办法想清楚,把职工的动力调动好,在学习提高上下功夫,在反对“四风”上下功夫,在从严抓班子带队伍上下功夫,在推动工作、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共同推动医院发展,为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的方式要做到自上而下逐级带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医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先学先行、先查先改,作出表率和示范,各科室党员领导干部及时跟进、联动开展,形成上级带下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因此,在后面的活动开展中,还要继续坚持上行下效的方式,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坦诚和勇气,真正让活动出成果、出实效,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三、活动的成效要以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为准绳
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我认识到,活动到底开展得好不好,应该由群众说了算。群众从哪些方面来说?我认为,一是从改进作风上,群众认为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作风有改进,工作氛围有新气象,整个医院充满生机活力,活动就有成效;二是从推动工作上,群众认为解决了问题,改进了机制,促进了发展,得到了实惠,坚定了信心,活动就有成效。
因此,在随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两个准绳,努力推动全院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实际的工作业绩,向党和人民群众提交一份满意答卷。
对于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总书记提出了5点要求。这些要求,既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敏锐洞察,也是对反腐倡廉现实教训的深刻反省。他审时度势,敏锐意识到只有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走为民务实清廉的正道,不入贪腐奢靡的歧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勇气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出台八项规定,雷厉风行、率先垂范、深得人心,为全党和全社会做出了表率;省委书记王儒林对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抓常、抓细、抓长”的具体标准,对反对“四风”提出了更高要求;市长王清宪进一步要求强化尊重规律、敬畏法纪的意识,真正做到想透说清干实,尊重规律抓落实;有识有谋有勇,敬畏法纪敢担当。
针对习总书记、省委书记王儒林、市长王清宪的要求,作为县级医院院长,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定要求。要牢记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自警自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保持政治本色,守好廉洁底线。
二是要将“为民务实清廉”内化为从政信念,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改造,时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不忘“人民医院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三是要从我做起、从医院做起,按照中央、省、市、县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共同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从政环境。要对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自觉将“三严三实”作为安身立命、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
四是要坚定信心,积极履职,全力抓好医院当前工作,抓好医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对于上级安排的事情,对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对于群众期盼的事情,要不推不拖、不等不靠,高度负责、抓好落实。
学习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9月1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自己认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上来,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坚决贯彻落实刘云山同志和王儒林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央、省委工作大局,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富民强省、弊绝风清作出新的更大贡。
刘云山同志和王儒林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省今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山西“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和重点,讲得及时、讲得透彻,自己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是狠抓作风建设,切实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再梳理、再对照、再检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大力弘扬务实精神,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强化行业作风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杜绝一切形式的腐败,营造廉洁行医、文明服务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公立医院改革、帮扶乡镇卫生院、临床路径管理、抗菌素应用等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下真功夫、出真举措,着力缓解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四是统筹兼顾,相互促进。把教育活动与医院当前的各项工作相结合,和班子成员一道认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听取职工呼声,拓宽工作思路,积极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寻找新的思路。同时,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五是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要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责任,要以进取之心对待从事的事业,要以真诚之心对待群众,始终保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认真履职,以身作则,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医院的发展设做出积极贡献。
倡导“六种风气”
重在坚持学习
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在省纪委十届二次全会上说,要下大气力改进作风,要大力倡导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加强作风建设、弘扬六种风气,我想要特别注重学习。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这样提醒全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多次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全党兴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热潮。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目标,强调的还是加强学习。江泽民则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把学习提到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学习提升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十七届四中全会我们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充分肯定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再次对学习型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把“学习型”放在“三型”的第一位置,可见建设“三型”执政党必须坚持以学习为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号召全党“必须大兴学习之风”。总之,我们党一路走来,从没忘记过学习,从没忽略过学习,一直把学习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力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对作风之弊和行为之垢来一场大扫除,特别是对那些长期见怪不怪的官场旧习惯和潜规则来个釜底抽薪,并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确保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全党全国层面上明显改善了政治生态。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以“四风”为代表的各种歪风邪气得到有力涤荡,从政环境正在迅速澄净。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决非朝夕之功。唯有切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抓常、抓细、抓长”,让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扎根落地,让已经取得的成效巩固发展,才能彻底改善政治生态。
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起决定作用的在于党的各级干部,必须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从政环境,是围绕着从政的动机、行为、规范和与之相匹配的风气和舆论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的整体环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是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提出的明确要求,也向全党旗帜鲜明地指明了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建设好的政治生态的目标。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将“为民务实清廉”内化为从政信念。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政以德”,领导干部恪守为官用权的官德,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才有坚实之基。此次,总书记对领导干部提出的“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肃纲纪、疾恶如仇”“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5个方面的要求,思想性和实践性兼具,是指导各级领导干部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有力思想武器和重要方法。“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对照中找差距查不足,常怀戒惧和敬畏,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环境影响人,人也影响环境。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我国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里也说:“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良好从政生态的营造,离不开良好的大环境,也离不开每个干部自身的努力。现在小学课堂里大多有一出《小行为大环境》的“环境情景剧”,让学生分析平时生活中的行为哪些是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从而提出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建议,倡导人人都来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领导干部的从政环境同样需要每个干部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党员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从政环境。保护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每个领导干部自己。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当前,党员干部要克服政治生态“事不关己”“只求自保”等模糊认识和消极观念,正确把握“大环境”与“小环境”的辩证关系,树立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党员干部自己就是“小环境”的理念,从我做起、从本部门本单位做起,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共同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从政环境。西晋思想家傅玄说:“有正心必有正德,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党员干部是社会风气的先导者,只有正心正德,才能“不令而行”。要对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自觉将“三严三实”作为安身立命、从政为官的基本准则。领导干部恪守了“三严三实”,从政“小环境”就能清朗,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根本转变的目标也就能够实现。
营造良好从政环境,需要我们拿出治理生态环境的恒心和决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些地方和部门从政环境恶劣、政治生态不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形形色色的潜规则更是积弊成疴,需要我们掘地三尺,彻底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如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跑门子走关系找靠山,自拉山头搞“小圈子”。近年来查处的贪腐窝案怵目惊心,“拔起萝卜带出泥”,贪官被查处后,往往带出其权力“圈子”里的一批腐败分子,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弄权、搞钱、玩乐的“圈子”,演变为严重危害政治生态的腐败雾霾。“圈子”的实质,是“弄权联盟”,毫无党性与组织纪律,互相利用,互相拉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圈子”的实质,是从政把政治生活私人化,培植家奴、形成默契,给形形色色的腐败创造条件。凡领导干部大搞“小圈子”的地方和单位,从政环境必然恶劣。这突出表明,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是多么紧迫!
用制度保障清廉从政,用制度的笼子“关住”权力,建设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是形成好的政治生态的关键。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政者能否清正廉洁的风险点在于权力的运行上。制度建设是政治清明的根本途径。导致腐败发生的诱因多种多样,但潜规则的作用和权力行使的失控这两条,基本是共同的。干部要做到正确、规范使用权力,仅靠自律远远不够。从根本上看,有效防治腐败、实现政治清明,必须通过制度建设科学配置权力,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规范。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四个监督”正在落实,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大大提速。随着巡视、纪检监察、信访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正在整体性、全面性地推进,制度的篱笆扎得越来越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完备、严密的制度设计制约权力的使用,尽最大可能挤压腐败发生的空间,正在成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有力保障。
王儒林在讲话中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以作风建设促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净化党的肌体、净化党的队伍,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筑牢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这项重大政治任务圆满完成好。
王儒林强调,要把握中央精神,认真落实好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具体工作中,要始终做到“五个坚持”:一要坚持把活动总要求作为重要遵循,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二要坚持把整风精神作为重要保障,着力在真查真改上下功夫;三要坚持把领导带头作为重要方法,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四要坚持把开门搞活动作为重要途径,有序组织群众参与;五要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重要措施,健全完善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每个党员干部都不应是旁观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已经大为转变的今天,我们完全有信心把党的作风抓得更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王儒林强调,要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要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不落实”这一顽症。“不落实”问题,不仅是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也与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带有综合性,是我省作风建设的一大顽症。一定要把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四风一顽症”上,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要对准焦距、找准问题,坚决防止跑虚、跑空、跑偏。要注意解决好八个方面的倾向性问题:一是不要只查找工作层面的问题,更要查找作风上的问题,不能偏离解决“四风”问题。二是在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不要只查找群众利益诉求方面的问题,更要查找群众对干部作风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把落脚点放在群众利益诉求得不到解决所反映出来的干部作风问题上。三是不要只查找基层和下级的问题,更要查找本级的问题。基层的问题、下级的问题,最终反映的还是本级的问题,必须把更主要精力放在查找本级的问题上。四是不要只查找班子集体的问题、更要查找自身的问题。班子问题要查、要找,更主要,更突出的是查找每个班子成员自己的问题。五是不要只查找“虚”的问题,更要查找“实”的问题。找问题决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和观念层面,必须把问题找具体、找实。六是不要只查找问题的表象,更要分析问题的本质。要通过归纳梳理和深刻总结,进行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研究,进而把握总体情况、明确整改重点。七是不要只查找容易解决的问题,更要查找需要深入研究并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作风上的深层次问题,要深挖根源,明确思路和办法,切实加以解决。八是不要只查找客观问题、更要查找主观问题。对于一些涉及政策方面的问题,必须稳妥把握、慎重对待,同时立足自身实际、加大创新力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努力寻求解决办法。三要边查边改、边整边改,真正解决问题。要重点解决“四风一顽症”问题,大力倡导“六种风气”,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切实强化正风肃纪,着力推进制度建设。
王清宪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尊重规律、敬畏法纪的意识,真正做到想透说清干实,尊重规律抓落实;有识有谋有勇,敬畏法纪敢担当。努力克服陈旧思维惯性,坚决杜绝把违法当担当,把鲁莽当担当,决不能把民主过程当寡断,把遵纪守法当胆小,把尊重规律当作书生气。运城文化底蕴深厚,当务之急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方法,认真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新思维、新论述、新要求,强化现代意识,提高对趋势的把握能力、对规律的认识能力,增强推动发展的专业能力,把运城的人文优势转化为加快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王清宪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理论联系实践”与“实践联系理论”的关系,坚决克服经验主义。经验很宝贵,经验主义很可怕。如果不正面新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所有的工作都靠经验去应对,那么经验就很可怕,有可能变成包袱。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去认识和把握,在对规律把握的前提下去实践,提高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王清宪强调,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倍加珍惜运城当前良好发展局面,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履职尽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既定的目标任务,狠抓农业现代化、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始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成效全面检验活动成果。
【党小组会议记录2月】推荐阅读:
召开党小组会议记录12-09
党小组会议范文06-24
党小组会议纪要07-06
成立党小组会议流程08-12
党小组会议上的发言稿11-24
校工会小组会议记录08-12
普法领导小组会议11-14
公司团小组会议记录06-24
平安创建领导小组会议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