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期期末试卷

2024-08-16

高一地理上期期末试卷(共11篇)(共11篇)

1.高一地理上期期末试卷 篇一

作业考试化,考试中考化,平时考试当中考,中考考试当平时。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2.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

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10~11题。

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布拉万”气流运动状况的是()

13.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14..下列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反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分布状况的是()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6.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7.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19.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20.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

21.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2.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2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读右图回答18~19题。

24.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5.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 的是:()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6.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7.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

28.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29.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30.人类在20世纪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了20%。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的措施和“温

室”现象无关的是()

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 人工降雨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写出自然带名称:A,B,C。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

32.读右图,回答问题。(8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 环节,④表示

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 作用。

33.下为我国某日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图中乙地的天气系统是(高、低)气压,从大气运动看属于(气旋、反气旋);在甲系统的控制下空气_______(上升、下沉),多(晴朗、阴雨)天气。

(2)图中乙—丙为(冷、暖)锋,该锋面过境时,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图右面图是这类锋面的剖面示意图的是(填字母)。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速最大的是_______。

34.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甲处放大图为___________(南极或北极)俯视图,弧线AC为____________(晨线、昏线),此时甲位于_________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A点的昼夜情况为____________。

(3)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开普敦比北京市的白昼________(长、短);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北京市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_____。

答案

1—5DDAAA 6—10BBCAA 11—15 DBDAB 16—20ABBDC 21—25CBCCB 26—30 AABCD

31.(9分)

(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水分

(3)因地制宜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

2.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二

甲卷必考题(142分)

一、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4题。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唯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质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1. 仔细阅读本节文字,你认为本节主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在第二段中描写了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作者这些精心描写的深刻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快结束时,作者写道:“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这两句简短的话含有意味深长的“潜台词”。请你揣摩文意,尝试一下用同样简练的语言把这些“潜台词”的意思表达出来。(6分)

(1) 当然,那不是我。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但是,那不是我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完这篇文章以后,你对人生包括死亡是怎样看待的?请用几句简洁的语言表达你的真情实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5~8题。(18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6.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 南亩:泛指农田

③ 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 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 独夫:孤单的人

⑥ 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 楚人:指刘邦

⑧ 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⑥⑧

C. ①③⑤⑧ D. ②④⑥⑦

7.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8. 翻译下列句子。(9分)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一地理上期期末试卷 篇三

高一年级 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部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部分。

2.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口增长的过渡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共同之处是()A.高出生率 B.低出生率 C.低死亡率 D.高自然增长率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

B.资源状况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3.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旅客前往西藏,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迁移 B.国内迁移 C.人口流动 D.省际迁移

下面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5.图中甲至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右图为“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读图回答小题。

6.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 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 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 D.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

下图为某城市地区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城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7-9题。

7.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何种功能区的付租能力()A.工业、商业、住宅 C.住宅、工业、商业、8.图中可以形成商业区的有()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

B.商业、住宅、工业、D.工业、住宅、商业

9.在③处a种功能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该处商品丰富 C.该处交通发达

B.该处居民购买力大 D.该处环境优美

10.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11.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A.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B.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C.人口增长速度在不断变缓 D.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变缓 12.城市家庭轿车数量猛增,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臭氧空洞 B.地下水质变差 C.酸雨危害 D.空气质量下降 13.修建城市轻轨铁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A.改善城市的景观 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 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 14.下列关于生产协作叙述正确的是()A.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之间存在着生产联系

B.绝大多数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是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 C.甜菜制糖厂与钢铁厂之间存在着生产联系 D.有些工厂为了共同利用资金、技术形成空间联系

盐湖区某村春、夏季节生产粮食,秋、冬季节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养猪场,各项收入都占一定比重。读下图,回答问题。

15.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6.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读右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黑粗实线为较大范围的大陆轮廓),据此回答小题。

17.该农作物是()A.油菜 B.水稻 C.亚麻 D.玉米

18.下列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科技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 D.机械化水平低

某地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 “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据此回答19~20题。

19.该地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A.国家政策和措施 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市场需求 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20.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害虫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21.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便利 B.高技术人才密集 C.工业基础雄厚 D.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2011年7月,珠三角、长三角众多电子工厂落户成都、重庆。据此完成22题。22.从东部沿海地区移往西部地区的工厂多属于()A.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23.关于交通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公路运输的应用最广,对各种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B.大宗需要长距离运输的货物,应选择铁路或水路运输 C.水路运输历史悠久,运输量大,且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小 D.目前,交通运输的联系范围越来越广,运输速度越来越快

24.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网点,如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等,不再布局在城市中心商业区,而是配置在城市边缘交通优越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有()

B.技术密集型 D.能源密集型 ①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②城市快速道路网的形成③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缺乏停车场 ④城市边缘环境优美 ⑤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25.我国某市有两家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近年该市也多次发生酸雾事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该市准备采取的一些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对金属冶炼厂实行关停并转

B.增加化学设备,通过化学手段消除废气中的SO2 C.在有色金属冶炼厂附近办硫酸厂,回收利用废气中的SO2 D.缩小工厂生产规模,控制废气排放量 26.改善地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①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 ②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 ③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④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请据此完成27~28题。

27.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的结果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28.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渔眼 C.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D.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 ②城市垃圾焚烧、集中填埋

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A.提供新自然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 C.减少污染 D.节约资源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道大题共有4道小题,共40分)

31.下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解答:(8分)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A ; B。(2分)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A ; B。(4分)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 ; B。(2分)32.读甲、乙两幅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乙中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来看属于__________农业,该地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与我国____________地区的类似。(2分)

(2)图乙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国家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6分)

。(3)图甲中B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与图乙中A 地农业相比,它们发展的相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3.下图是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若图示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

。(1分)(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该市规划在A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3分)

(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

地。(1分)(5)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原因是

(4分)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字母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1)

(2)(3)

(4)

1)_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 4)________((大庆十中2017——2018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 期末考试

地理答案

B.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道小题,60分)1——5 CBCDA 6——10 DBACA 11——15 BDCAC 16——20 BBACB 21——25 BCCAC 26——30 CDACC

二 非选择题(共4道小题,40分)(4)(8分)

(1)A国人口严重老龄化 B国少年儿童比重大(2分)(2)A国人口死亡率回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B国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社会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4分)

(3)A国鼓励生育或移民 B国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2分)32.(12分)

(1)商品谷物 东北、西北(2分)

(2)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

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 降水丰富

灌溉水源充足。(6分)(3)大牧场放牧业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农业科技先进 工业发达(4分)33.(12分)

(1)南风或偏南风(1分)

(2)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区(3分)(3)丰富的铁矿(煤炭)资源:交通运输便利(铁路):水源丰富:地处城市外围,低价便宜,适合建大型工厂等。(3分)(4)C(1分)

(5)D 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4分)34.(8分,每空2分)

4.9年级历史上期期末试卷分析 篇四

分析人:罗依清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分析:

1.本次试题紧扣教材,没有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题目,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例如材料解析题,不是单纯的材料,而是图文材料,并融合新课程的理念,注重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师重视图文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习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比较新颖别致,一返过去题目枯燥、单

一、死板的特点。

3.试题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广而浅的历史知识。

4.具体试卷分析概况:

选择题题型特点:(1)、覆盖面广:15道选择题涉及范围比较广。(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如第3 4 6 10 14等题。

原因分析: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22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题干所提示的内容学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6题、第14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第二小题中的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做的很好,活学活用,善于对所学知识理解,善于对比比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一题可以看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的能力很强。

总体来说,其它填图题、材料题做得还可以,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还是比较熟悉的,准确率较高。学生的卷面整洁

5、建议及构思:

(1)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再多渗透一些能力考查题,多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开卷考试尽量避免学生直接翻书抄书,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

(2)本次试卷涉及范围也比较广,多侧重近代史;重点不太明显: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两次工业革命等涉及的比例太少。

(3)在学习中鼓励他们多问、多探讨,强化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爱学、乐学,力求全面培养学生。(4)加大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答题技巧,平时注意纠正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小学六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试卷分析 篇五

2013秋

一、答题总体情况,本次测试,本班有40名学生参加考试,试卷总得分为2677分。语文科的平均分数为66.92分,及格率为 65%,优秀率为45%。总体来看,学生的成绩比开学时有进步,但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很多不足。

现将学生各部分的答题情况简述如下:

三、答题分析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8分,得分率约90%。得分较高,但从这题的答卷中,不少学生未能拼出“哭泣”的正确读音及未能正确书写“魁梧”;还需要再加强。第二题:选择正确读音6分,得分率约80%,,大部分学生能选出正确的读音,第三题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写话。9分得分率约95%。得分较高,说明学生能真正理解并利用这些成语。

第四题: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5分得分较好;

第五题;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得分率约70%。得分一般,学生对转述句、关联词成句,古文掌握的还好。双重否定句,缩句还要再加强。

第六题:积累与运用 9分本大题覆盖面较广,有讲读课文和诗歌、有日积月累的和课外的。从不同方面考察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答案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新教育的思想。本大题学生失分较少。错误率最多为第4题锦官城指的是什么,第七题;口语交际。3分 得分较好,学生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第八题:我会阅读,我来填空这部分共两个阅读分析题,满分为17分,得分率约60%。第一个阅读中的第1小题,学生正确回答率较高。第2题加标点错误率较大。第3题画句子并回答问题得分较好。

第二个课外阅读分析,1小题大部分学生选择错误,第2小题完成较好第3小题画中心句,很多学生都可以画出。第4小题中有学生把握住文章重点来回答得分较好。显示出学生尚缺乏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努力提高。

第九题:作文满分为30分,主要是让学生写出什么真让我着了迷。依固定的情节开头,展开想象续写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平均得分约21分。试题难度不大,选材范围虽然为确定事因,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选择有利于发挥自己水平的内容来写。很多学生都能围绕事情发生过程来写,但内容空泛,缺乏真情实感,语句不够通畅,书写不够工整、规范,这也是我班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努力方向)

本次检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的教学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任务很重。我今后会根据以下两点改进

1.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积累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知识积累多了,基础才能厚实。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语文能力不断提高。而积累和运用,均离不开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不需要每时每刻都依赖老师,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发展速度。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6.高一地理上期期末试卷 篇六

一、试卷特点

从试卷测试的内容上看:

1、整套试卷依据课标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没有偏题、怪题,考查的内容都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大事件。如三大宗教、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等等。

2、试题引用图片和文字材料较为丰富,增加了试卷的可读性、灵活性,改变了单调枯燥的一问一答方式。

从试卷范围来看:重点考查的还是近代史部分。

从试卷难易程度来看:

1、难易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再现,也有对学生迁移能力、归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卷86%是客观性试题,只要学生学习努力,落实到位,就容易完成,照顾了大面积的学生。14%属于通过学生理解答题的主观性试题。比如选择题的11、13、19、20题,材料分析题31题的第四个问题,33题的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这些试题学生都要通过理解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答案,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显得困难一些,容易失分。

2、测试方式多样化,试卷内容叙述较为灵活,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材料题中“对于美国历史奇迹,你有何认识?”,问答题中“说说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面„„”这些叙述都较为灵活,学生理解偏差就会失分。

总之,整套试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又能拉开一定的距离。最亮的地方就是重基础、重能力、灵活不呆板。

二、学生答卷中的可取之处。

(一)1、期末测试是大型考试,学生都较为重视,态度比平常更为端正,竭尽全力答题,所以答卷整体来看是规范的。

2、大多数在学习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

3、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如对材料题33题“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欧美社会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的总特征”的回答,学生能概括出来,真是难能可贵!也很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能答出英国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争,并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新课程改革之下,一部分老师身先士卒,充当了新课改的先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答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期末阅卷过程中,各组题目阅卷的老师都发现了学生答题中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1、错别字严重。

比如列举题三大宗教的创始人,学生能念,但不能写,错得是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也有的关键字词,学生用同音字代替,如《权利法案》答成《权力法案》,说明平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得注意强调对学生错别字的纠正。

2、学生审题不严密,不准确。

如材料31小题第2问,谈谈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明没有认真审题。又如问答题31题第2问中的说说日本改革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结果有的学生把这次改革五个方面的内容都答上来了,审题极不严密,不准确。

3、学生对有的历史概念模糊。

如材料题32小题第2问,答出属于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学生对“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是模糊的,混淆的,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答在了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横线上,这样失去了本不应该失去的分数,因为学生是记得这些基础知识的,只是历史概念上的混淆罢了。

4、学生联系新旧历史知识,联系中外历史有一定难度。

这套试卷有意设计了一道练习旧知的试题,问答30题,要求学生回答英国工业革命是如何引起中国历史发生转折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变化?估计答出这个题目的学生不到1/3,说明学生学完就完,没有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5、学生答题不完整,语言叙述不规范。

6、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模糊、混淆。

比如材料 33题“罗斯福新政”学生的答案总是混淆不清,说明这种最基础的东西学生没有掌握牢固,是模糊不清的。

7、学生把握历史总体特征的能力比较差。

材料题34第3问“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信息技术历史阶段总特征是。”答对这个题目的学生是微乎其微。其实答案不难得出,这一时期的总特征就是九年级上册近代历史的总特征之一,只要学习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稍加留意,这个答案就出来了,但很多学生和老师平常都忽视了这一点。

三、教学反思

好的试卷对教学是一种良性的导向。认真分析学生考试是老师丰富教学经验的绝好机会,是教师进步的阶梯。通过这次对试卷的仔细分析,我感觉获益匪浅,下面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强课改意识。

初中新课改的步伐已经迈开了,高中新课改也即将开始,做为新一代的教师,只有迎着新课改的步伐前进,才能使自己更好地立足于教师之林。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素质。这次考试命题符合新课改要求,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不是简单地把历史知识搬到试卷上来,也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把历史知识搬到答卷上来,从选择题灵活而非直接的问法,从文字题谈认识,概括特征,完成知识结构示意图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看来我们按照传统的“教教材”的办法教学是不能应付当前形势的,只有实施“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才能真正改变学生完全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考试改革的新形势。其实新课改并非我们想象的,就一句话而已,它已经真实地,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不欢迎它都不行!

2、立足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历史考试,不管难易程度如何,都是万变不离其中,都离不开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哪次考试都一样,都得考基础,这次考试大多数也是考的基础知识,我们就应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上本上的基础知识。

而初中历史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除了一周两节课堂外,其它是基本上是没有时间的,老师上课就像与时间赛跑一样,时间非常紧!但是考试与其它学科要求又是一样的,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得立足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有所获,而不是等到要考试的时候才要求他们去记忆。

当然,要帮助学生课堂上掌握书本基础知识并非易事,虽然比不上难于上青天,但老师是要费一些精力的。如果能灵活驾驭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好办一些。根据这次考试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教学方法,比如上课请学生到黑板上写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或者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写写易错的字词;学生多动,代替老师多讲,请学生绘制表格梳理知识点,或者请学生设计问题训练他们思维能力,或者请学生讲讲课,或者请学生自己找找知识的相似点、不同点等等,学生动起来了,我们的课堂也就轻松了。

3、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答题技巧指导。

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在历史老师的眼中是很简单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复杂的,对好多学生来说是难以记忆的,所以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学效益。比如什么对比记忆,熟读记忆,谐音记忆等等,在平时上课时有意无意的灌输,学生自然就跟着这样去记忆了。考试是老师进步的阶梯,也是学生进步的阶梯,每次考试后,都做针对性的评讲,适时给学生答题技巧上的指导。

4、教学时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7.高一地理上期期末试卷 篇七

„„„„„„„„„„„密„„„„„„„„„„„„„„„„„„„„封„„„„„„„„„„„„„„„„„

既往不究()娇揉造作()戒骄戒燥()脍灸人口()

五、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声调

2、调值

3、韵母

13级 普 通 话 口 语 交 际

郑州创新科技中等专业学学校班 级姓 名考 号

(此次考试分为口语和笔试两部分,口语60分,笔试40分。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40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分)

1、一篇完整的演讲稿分为()、()和()三部分。

2、辩论的前期准备是()、()、()。

二、指出下列音节的声母(每空0.5分,共8分)

nì()xiāng()zhēn()guó()luán()â()jiě()hâ()kuài()wǒ()suì()ruǐ()ā()cáng()yīng()xióng()

三、指出下列音节的韵母(每空0.5分,共8分)

zhuàn()shēng()nüâ()ǎo()yí()ēn()biàn()zhōu()wǎng()chuàng()xiù()shāng()cuō()dǎn()yǘ()cǔn()

六、简答题(共7分)

1、如果你是公交车的售票员,你看到一位跛脚的乘客上车,该怎么样招呼在座的乘客让出座位?能否这样说:“这里有位乘客是瘸脚,哪位给他让个座?”如果上车的是一名孕妇,怎样说更好呢?写下来(3分)

2、与陌生人打交道或来到陌生的环境,为了让别人了解熟悉你,作自我介绍是少不了的。请写一段自我介绍,不少于150字。(4分)

四、下列词语中都有错字,找出来并在()里写出正确的汉字。(每空0.5分,共8分)

哀声叹气()按步就班()不可思义()陈词烂调()出类拔粹()初出茅芦()穿流不息()调兵遗将()鬼计多端()汗流夹背()和霭可亲()记忆尤新()

8.高一期末试卷作文 篇八

青春需要奋斗,奋斗需要理想,理想就是人生指路的灯塔,能给你光明,给你带来希望。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他满怀热情,为了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正是这理想塑造了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情操。而也正因为理想最终他才能走向成功的殿堂。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时常迷路,时常受挫,时常绝望,但这都不足以让我们屈服。因为我们有理想,他能使我们坚定,使我们明确方向,使我们能够排除万难。如果你渴望成功,渴望人生的光芒,那就奋斗吧。

青春需要奋斗,奋斗需要自信,自信就像十字路口的路标,一个转折就使你更接近成功。音乐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次发现音符的错误时,一次次地否认,最终用自信夺得桂冠,取得成功。自信是一种力量的源泉,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都应该微笑面对。因为我们的青春之旅充满了神秘,充满了坎坷。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作文/“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命运的齿轮一次次把我们推向了绝望,我们亦不能灰心丧气。我们要拥有一颗积极自信的心,成功之神一定会眷顾我们的。渴望成功的我们,就该把自信和奋斗结合起来,不断进取。

9.高一年级物理期末试卷 篇九

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在下列单位中,属于力学单位制导出单位的是

A、千克B、米C、牛顿D、秒

2.关于能源的利用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能量守恒,所以不需要节约能源

B、煤炭和石油产品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C、能量耗散表明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D、一座城市的能量耗散使其环境温度略高于周围农村的温度

3.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

C.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D.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4.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犹如挂在天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步卫星处于平衡状态B、同步卫星的速率是唯一的

C、同步卫星的高度是唯一的D、各国的同步卫星都在同一圆周上运动

5.在水平面上转弯的汽车,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提供?()

A、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B、静摩擦力

10.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十

凤庆县第一中学

甘凤仙

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评卷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结合本次考试学生成绩,我所教的438班、445班的语文整体成绩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语文试卷共有四大题22小题,主客观题的分值分别为44分和106分。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一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学生整体成绩较好,合格率84%。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本次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语文积累和运用、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五大板块。其中语言知识约占12%,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鉴赏约占16%,语言积累及运用占7%,现代文阅读占25%,写作占40%。全套试卷长度为8页。现代文阅读材料为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是小说,一是新闻;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诗词鉴赏选自课外。

本次试卷课内的基础知识占比例较小,但失分现象仍普遍存在,可见学生对知识掌握运用能力熟悉程度不够。

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本册课本主要的知识点,但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普遍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日常积累做得不够扎实。失分多出现在第2、4两道小题,成语应用与病句辨析仍为学生的丢分点,以后应加强训练。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主客观题型都有,涉及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断句、文学常识、文意理解和翻译,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断句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常识题、翻译题都来自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即使这样还有不少学生做错。选择题翻译题,难度都不大,但我们的学生还是没能准确地翻译出来。不少内容是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过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做对率还了低。我们的学生文言文的语言功底还是比较薄弱的,这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3.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为课外诗歌。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从答题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诗意还是理解不到位的,并且很多学生还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以后的教学要注意长期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对诗歌鉴赏的知识传授和方法引导。

4.默写:名篇名句默写共3句,所考的句子选自必修

三、必修四及初中的课本,但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得不了高分,很多学生记住了句子,但是致命的是错别字太多。消灭错别字需要从日常做起,今后一定要格外注意这一点。

5.现代文阅读:这部分共有两篇阅读,主观题和客观题都有,文学类文本阅读为汪曾祺《看水》题型设计比较合理,实用类文本阅读为新闻材料分析。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学生理解基本到位,但是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能力欠缺,应在平时多做一些阅读加紧练习。

6.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成语的辨析能力与病句的分析的能力。19题病句学生的分析仍有欠缺,20题为语言得体,结合句子意思能分析出对应错误的词语,但本部分学生依然能力欠缺。21题表达题学生的逻辑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差。

7.作文:本作文是分析性材料作文,学生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和以前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相比,文章的限制性增强了,但题目中本身还是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选择空间,要求比较开放,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卷面反映学生普遍有话可说,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力,学生写起来基本都很顺手。但显示出生活积累的缺乏;构思立意缺乏新意,显示学生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字体规范工整有待加强。此外,很多学生写作不规范,漏写标题,缺少字数,潦草书写。作文教学需要讲求长效性和循序渐进性,需要从细节抓起。

四、启发与反思

1.长远规划,整体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扎实的积累。

我将从高二上学期到下学期,针对自己所带班级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放眼高考,立足现状,从整体上规划自己的日常教学任务,明确设计自己每一学期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的放矢进行教学。例如基础知识的夯实,尤其对方言影响较大的县区学生来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从现在开始引导学生经常积累,以期两年后能具备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

2.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切实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需要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形成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当对每一篇课进行适度的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拓展教学,不可拘泥于一篇课文的讲解,适度拓展,能让学生一篇课文有更多的收获,懂得如何能触类旁通,因而及早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理解表达能力。

1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期期末测试卷 篇十一

一、填空。(10分)

1、()可是地方戏曲中的一绝。

2、农历的新年就是()。

3、我国有()个民族。

4、西北人特有的家真的是()。

5、北京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二、单项选择。(10分)

1、那达慕大会是(A、彝族B、蒙古族)

2、泼水节是(A回族 B傣族)节日。

3、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A、民族 B、地方)特色。

4、“(A、李白 B、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医药学家。

5、马踏飞燕是(A、西汉 B、东汉)时期的杰作。

三、判断题。(以下的说法,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х”。)(20分)

1、马头琴是一种抒发草原人心声的乐器。()

2、赌博是一种陋习,我们应该远离它!()

3、春节是壮族的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

4、我国是瓷器的故乡,英文中的“CHINA”就是“中国”的意思。()

5、窑洞是西北人特有的家。()

6、黄土高坡——信天游的故乡。()

7、铺设了下水管道,街道和人们的生活才变得越来越清洁。()

8、妈妈让小明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小明却说,长大了,一切事情自然会做。()

9、从两千年的西汉时期起,中国的丝绸就流传到了非洲。()

10、峨眉山水天下秀,黄山归来不看山。()

四、简答。(10分)

1.五岁的小明生病了,常会在半夜啼哭。奶奶认为是触犯了鬼神,因此,不让小明去看医生,而是花钱请巫婆消灾。(5分)

上一篇:教师节诗歌——《师蚕》下一篇:小学教师工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