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

2024-07-28

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精选13篇)

1.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 篇一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刻,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通知既对“两学一做”教育做出了总体安排部署,又对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进一步深化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大举措。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长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和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从“古田会议首次确立用无产阶级思想建军建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后开展过十次重要的整党整风和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教育贯穿了我们党建设发展的始终,成为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和重大课题。

与往常学习教育活动不同的是,通知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要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这就意味着,“两学一做”教育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一次“运动”,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它是党员干部终身学习和行动改进的恒长过程,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构建的是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向“终身制”转化的一种“新常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党员干部不加强学习教育,见识就不开阔,观念就会落后,党性就会弱化,甚至会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不少铛锒铛入狱的腐败分子对自己过去放松了学习追悔莫及,枉叹当初“理想信念动摇”、“法制观念淡薄”,从而由一名党员干部沦为“阶下囚”。教训固然深刻,关键在于不断充实更新,补足精神之钙、扫除行为之垢、强化担当之责。党员干部是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引领者,如果不去构筑自己的思想高地,必然是一知半解,井底之蛙,即使没有蜕化到违法犯罪的地步,也只能当“落后乌龟”。倘若如此,这样的党员干部又怎能算合格的党员干部,又如何能引领事业,榜样示范,体现先进?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关键在党员干部,落脚点也在党员干部。党员作为党组织建设的细胞,必须全身心融入到组织中,始终向党“看齐”。坚持学习党纲党章,才能时时懂规矩、守底线,才能铭记宗旨牢记使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只有全面理解把握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才能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有主动担当作为的思想觉悟;在学习中不断纯洁,在进步中不断学习,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然要求,也是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

2.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 篇二

关键词:党员,接受,监督

自觉不但是一种自尊, 自觉也是一种可贵, 尤其是党员干部。俗话说:“人以正为贵、家以和为贵、富以劳为贵、学以精为贵、穷以志为贵、官以廉为贵”。所以说, 自觉接受监督, 就是一种可贵。那么, 我们党员干部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可贵品质呢?

首先, 面对利益要“知足”, 很可贵:中国有句古话:“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说的是人对物质需求的态度。人要无所物欲, 就无所物求了, 精神世界就达到一片清明的境界了。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里, 我们每名党员干部, 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 能否达到“事能知足心常泰, 人到无求品自高呢”?很多腐败的事例已经告诉了我了我们, “知足“是多么的可贵, ”贪得无厌“的下场是多么的可悲。所以, “知足”更在于的, 是自己对世界观不断的改造。几乎每个腐败分子, 开始都很知足, 最后都放弃了对世界观不断的改造。便丢掉了可贵的精神世界, 留下了可悲的下场。其实, “知足”也不太难做到, 经常比较也是一种思想改造。常言到:“看人骑马我骑驴, 心理里总觉不如意。回头一看还有走道地, 哎!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你把世界看明了、你把事情想开了, 你就难能可贵了!你就能接受别人的监督了。

面对人情要“大公无私”, 很可贵: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也是具备明辨是非、思维发达的动物。面对公与私、情与法, 能否正确的去认识?是这种可贵的关键。从古代的“正大光明”, 到现在的“人民民主”, 都在本着治国安民这一理念, 来达到“政通人和”, 维护着社会的发展。因此, “大公无私”, 成为官民一致的基本条件。也是当今我党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官就要公正, 为官不徇私情。以身作则、廉政爱民, 群众定会恪尽职守, 爱岗敬业。

由此看来, 把住人情关, 靠的是原则性。因为人情面前, 公与私是有界限的, 如果颠倒黑白, 无论是团队、企业或国家, 都达不到政令畅通, 也就谈不上公正了。春秋时期的鲁庄公, 在与齐国开战前, 回答了曹刿的提问。他说:“无论大小公诉案件, 虽不能———明察, 但必定按实情审判处理”。曹刿回答说:“这算是终于本职了, 可以凭着这个条件与齐国作战”。最后他们以少胜多, 打败了齐国。使“齐鲁长舌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为此我们可以说, “情大于天, 也不能大于法”。每名党员干部, 无论你权利大小, 都应上好“大公无私”这一课。“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得与失之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看的宽一些、远一些、高一些。便能达到一个清明的境界了。陶铸有一首留给组织和亲人的绝笔诗, 这样写道:“重上战场我亦难, 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 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 孤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去, 心地无私天地宽”。他戎马一生, 文革遭受了迫害, 还那么“胸怀坦荡”, 是何等的可贵。值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所以, 我们今天谈起接受“监督”, 不仅是一种自我约束, 更应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就不会失去原则。

敬业是党员干部的优良品质, 是民主社会的道德风尚, 是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面对工作求敬业, 也确实可贵。我们每一个党员, 都举起过右手。每一个干部, 都经受过组织的考验。我们不能忘记当初的誓言、我们不能抹去走过的脚印, 我们更要牢记今后的目标、责任和使命。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以企业和国家的大局着想, 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能把职位当作享受的资本, 把别人的监督当作自己享乐的绊脚石。那还谈什么自觉, 谈什么敬业呢?

三国时期, 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就是一个敬业的典范。刘备临死时对他说:“如果我儿子不行, 你可以当皇帝”。诸葛亮明知他儿子不行, 还是兢兢业业的辅佐幼主,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可现在我们的个别领导, 官位与丞相比还差得很远, 没人让位于他, 他自己先坐上了皇帝。大庆会战时期的铁人王进喜, 在很多“不可能”的条件下, 硬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看到诸葛亮的《出师表》, 无不为他的“鞠躬尽瘁”所感动。看到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壮举, 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振奋。

3.谈党员干部应如何自觉接受监督 篇三

摘要:自觉不但是一种自尊,自觉也是一种可贵,尤其是党员干部。俗话说:“人以正为贵、家以和为贵、富以劳为贵、学以精为贵、穷以志为贵、官以廉为贵”。所以说,自觉接受监督,就是一种可贵。

关键词:党员 接受 监督

自觉不但是一种自尊,自觉也是一种可贵,尤其是党员干部。俗话说:“人以正为贵、家以和为贵、富以劳为贵、学以精为贵、穷以志为贵、官以廉为贵”。所以说,自觉接受监督,就是一种可贵。那么,我们党员干部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可贵品质呢?

首先,面对利益要“知足”,很可贵:中国有句古话:“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说的是人对物质需求的态度。人要无所物欲,就无所物求了,精神世界就达到一片清明的境界了。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能否达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呢”?很多腐败的事例已经告诉了我了我们,“知足“是多么的可贵,”贪得无厌“的下场是多么的可悲。所以,“知足”更在于的,是自己对世界观不断的改造。几乎每个腐败分子,开始都很知足,最后都放弃了对世界观不断的改造。便丢掉了可贵的精神世界,留下了可悲的下场。其实,“知足”也不太难做到,经常比较也是一种思想改造。常言到:“看人骑马我骑驴,心理里总觉不如意。回头一看还有走道地,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把世界看明了、你把事情想开了,你就难能可贵了!你就能接受别人的监督了。

面对人情要“大公无私”,很可贵: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也是具备明辨是非、思维发达的动物。面对公与私、情与法,能否正确的去认识?是这种可贵的关键。从古代的“正大光明”,到现在的“人民民主”,都在本着治国安民这一理念,来达到“政通人和”,维护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公无私”,成为官民一致的基本条件。也是当今我党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官就要公正,为官不徇私情。以身作则、廉政爱民,群众定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

由此看来,把住人情关,靠的是原则性。因为人情面前,公与私是有界限的,如果颠倒黑白,无论是团队、企业或国家,都达不到政令畅通,也就谈不上公正了。春秋时期的鲁庄公,在与齐国开战前,回答了曹刿的提问。他说:“无论大小公诉案件,虽不能——明察,但必定按实情审判处理”。曹刿回答说:“这算是终于本职了,可以凭着这个条件与齐国作战”。最后他们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国。使“齐鲁长舌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为此我们可以说,“情大于天,也不能大于法”。每名党员干部,无论你权利大小,都应上好“大公无私”这一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得与失之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看的宽一些、远一些、高一些。便能达到一个清明的境界了。陶铸有一首留给组织和亲人的绝笔诗,这样写道:“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孤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去,心地无私天地宽”。他戎马一生,文革遭受了迫害,还那么“胸怀坦荡”,是何等的可贵。值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今天谈起接受“监督”,不仅是一种自我约束,更应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就不会失去原则。

敬业是党员干部的优良品质,是民主社会的道德风尚,是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面对工作求敬业,也确实可贵。我们每一个党员,都举起过右手。每一个干部,都经受过组织的考验。我们不能忘记当初的誓言、我们不能抹去走过的脚印,我们更要牢记今后的目标、责任和使命。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企业和国家的大局着想,尽职尽责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能把职位当作享受的资本,把别人的监督当作自己享乐的绊脚石。那还谈什么自觉,谈什么敬业呢?

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就是一个敬业的典范。刘备临死时对他说:“如果我儿子不行,你可以当皇帝”。诸葛亮明知他儿子不行,还是兢兢业业的辅佐幼主,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可现在我们的个别领导,官位与丞相比还差得很远,没人让位于他,他自己先坐上了皇帝。大庆会战时期的铁人王进喜,在很多“不可能”的条件下,硬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看到诸葛亮的《出师表》,无不为他的“鞠躬尽瘁”所感动。看到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壮举,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振奋。

4.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 篇四

党员干部要增强法制观念,做学法用法模范

洛龙区旅游局党支部

教学目的:

根据区委宣传部6号文件通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讲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增强法制观念,做学法用法模范”为主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形成学法用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促成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为加快洛龙富民强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一堂法治党课,我讲课的题目就是“党员干部要增强法制观念,做学法用法模范”。希望通过这堂党课,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让我们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切实做好本职工作,进而齐心协力把我区旅游工作做得更好。教学重点:

围绕“党员干部要增强法制观念,做学法用法模范”这个主题,我想谈几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做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对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

二、带头学法用法守法是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和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三、党员干部必须在学法守法用法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谈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授课对象: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 授课时间:6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做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对党员干部的必然要求。

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我们中的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人治思维、特权理念在其头脑中根深蒂固,什么“我是政府的,我就是王法”,“谁耽误发展一阵子,我就让他难受一辈子”的官员雷人语录不断被媒体曝光。这些官员们在开展工作中,往往不按规矩出牌,决策靠拍脑袋、干起来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的“三拍”作风盛行。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为党员干部治国理政划定的底线和红线:法治观念淡薄的官员要丢乌纱帽,拍脑袋作决策出了问题要终身追究,不作为乱作为将受到严厉问责直至罢免。常言道:国无法不立,法无严不威。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视法律法规为悬在头上的“三尺利剑”,心存敬畏,做到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任何时候都要严守思想防线,道德底线,法纪红线,自觉在实际工作中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1、学法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能力要求。法为国之本,学法用法,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各种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阶段,法治是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手段和重要工具。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管理者、带头人,有很多事情是党员干部作出的决策,有很多决策是党员干部进行执行,这就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学法用法,强化法学理论素养,提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自觉性,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2、守法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一项重要品质。打铁要靠自身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要求人民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人民群众不做的,领导干部就不能自己坏了规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干部就要带头守法。

《论语》有句话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级领导干部严于守法,做守法的楷模,本身就是最好的普法,必将有力地带动广大群众学法守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风尚。实际上,只要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在法定权限范围内,遵循法定程序,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办事,老百姓是服气的,也是拥护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是我们党的重要优势,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能不能坚持原则,守住法纪防线,做到“言必合法、行必守法”,就要切实将法纪标准变为自觉行动,坚决反对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常存“慎独”之心,保持清醒头脑,变他律为自律。要谨言慎行,循规蹈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要公行权,慎交友,严治家,常把自身“廉洁门”、常吹廉洁“枕头风”、常念家庭“廉洁经”。要尽公仆之责,守党员之本,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求、最基本职责和最基本素养,时时事事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清廉自守,洁身自好。

3、用法是党员干部的处事准则。党员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不能依法办事的问题。因此,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做懂法、守法的表率,真正做到依法用权、理性用权、谨慎用权;要把法律意识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之中,做任何事情特别是重大决策都要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不仅考虑经济效果、社会效果,还需要考虑法律效果;要把学法、用法、守法与依法办事实践紧密结合,在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中,要不断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要自觉在受监督的环境下掌权、用权,自觉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要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发现违规违纪现象或一些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批评教育,督促纠正,防微杜渐。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要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自觉拿起法纪这 一有力武器,与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才能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才能使民主法治理念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心中,也才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最终实现。

二、带头学法用法守法是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紧迫课题和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大家都知道,自1997 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诸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部门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体上实现有法可依。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大党,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据自己的国情,扎实推进立法工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立法路子,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体系,使我们站在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依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封建专制传统、人治文化根深蒂固、经济社会发展又不平衡的国家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面对比其他国家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三个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有法不依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有法不依的“短板”效应愈发明显。有的同志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割裂开来,把法律制度视为障碍、绊脚石,甚至撇开法律另搞一套,形成法律规定与权力行使“两张皮”。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人治思维和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依法办事的意识弱,信奉“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习惯于“拍脑门”决策、“拍胸脯”表态,甚至以“土政策”“土规定”代替法规制度,“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口头”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还有的严人不严己、严疏不严亲、严下不严上,对别人讲法纪、对自己讲私情。这些人“脖子以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头脑还没有得到法治化武装,身体已进入法治化时代,唯上、唯己、唯众、唯旧,就是不唯法。他们习惯独断专行、拍脑袋发号施令,甚至侵犯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党的威信和法律权威,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因此,坚持有法必依,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和攻坚环节。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可能成为依法治国的“瓶颈”和阻力,而且会影响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的成就受到削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受到影响。二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比较突出。有法不依更多的是乱作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更多是不作为。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在 现实生活中,权力、金钱、人情、关系等因素屡屡影响法律的有效实施,经常出现“明规则”干不过“潜规则”的情况。究其原因,与一些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对宪法和法律缺少敬畏,不习惯在法治轨道上用权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有的徇私枉法,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在执法上不作为,讲人情,不讲原则,造成“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比较普遍,结果是老实人吃亏,既放纵了违法行为,又打击了守法的积极性。有的信奉“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只看眼前、忽视长远,重经济建设、轻法治建设,只顾政绩、不顾群众。大家可能会对招投标有所了解,当前,在工程建设领域里,招投标存在的乱象已普遍到举不胜举。典型的如借用资质参加招投标,中标后再转包分包。人们或许会说,有关法律不健全有空白,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其实,在招投标方面,关键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我国有关招投标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这些法律都或多或少对于招投标等有规定。《招投标法》明确规定联合投标的双方都必须有相应的资质。该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行为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政府采购法》对于借用资质投标的行为也有相关的规定。借用资质投标,应该承担什么法律后果呢?《招投标法》规定,以此方式中标的,中标无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政府采购法》也规定,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的,要处以罚款,列入不良行为名单,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工程 转包分包,法律也有规定。《招投标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此类分包无效,视情节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不同的处罚。汝阳县就发生过许多这类案件,汝阳县滨河公园大门曾经招标四次,重建四次,一个大门先后投入五六百万元,高速引线路灯先后更新三次,资金投入数百万,县里几大重点工程会被同一家公司中标,这都和时任县领导侯俊义的干预有直接关系,侯俊义被双规、汝阳城建局、土地局、公安局领导被逮埔都是很典型的案例,所有这些行为既损害了法律权威,又难免造成新的社会热点问题。三是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还不够强。当前,全社会“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法律权威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来。“法不责众”的心理比较普遍,一些人只想享受权利和利益,而不愿承担责任和义务;一些人信“访”不信“法”,不习惯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热衷于“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不理性、非法治效果。

因此,学法守法用法和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紧迫课题和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三、党员干部必须在学法守法用法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 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紧迫课题和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为此:

(一)必须充分认识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要意义。

1.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一个现实紧迫课题和重大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了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并列举了主要表现。这些问题及表现,有体制机制方面的,有社会层面的,但绝大部分是直接反映或关系到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等等。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4)》分析指出,行政执法不规范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中组部干部监察局在分析违法犯罪的多名领导干部反省材料后发现,81.4%的人认为自己犯罪与不懂法有关。《决定》强调: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党员干部,其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关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大业,关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大计。《决定》号召,全党同志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不断前进。

2.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决定》要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强调“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习近平同志也曾经说过“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法、懂法、用法”、“只有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 部真正成为法律的模范遵守者和执行者,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才能让老百姓服气,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对于牢固树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从而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对于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他们的日常行为之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表率示范作用和社会引领意义。

(二)、提高党员干部自身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实现路径 提高党员干部自身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我觉得重点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树立法治观念,争做尊法模范。党纪国法是党员干部必须恪守的“警戒线”,不能逾越的“高压线”,也是挡在悬崖边上的一道“护栏”。我们要在尊法上更加坚定自觉,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强化守纪律讲规矩的意识,严守“红线”,党纪国法明文禁止的,我们决不可为,但纪律规矩没有明文规定或明文禁止的,也要掂量是否符合党的纪律原则,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二是强化法治思维,争做学法模范。在法治已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如果党员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有的连基本法律常识都不知道,怎么能发挥表率作用?怎么能保证不出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不仅要学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而 且要学法的原则、原理,学法的价值、精神。通过学习,知道法律授予了什么权力,这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权力行使的原则、程序是什么,不依法行使权力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等,提高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权力的素养。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参加各种法治教育培训,把宪法法律作为学习内容,切实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真正让法治精神深植于脑,内化于心。同时,还要坚持把法治学习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严格约束言行,争做守法模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的具体执行者,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其一言一行对一般干部和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因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严格约束自身言行,在守法上更加严格自律,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时时处处以宪法法律为准绳,谨言笃行,努力做到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做廉洁自律、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牟私利、清白做人的表率。只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法律才可能得到平等执行,法治精神才能得以彰显,法治信仰才能得以塑造。

四是坚持依法办事,争做用法模范。法治思维的养成特别是法治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实践。学法守法,关键是要学会用法,我们必须学会用法治理念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险阻,我们要坚守法律底线,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在用法上更加积极主动,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注重用法治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善于引导群众回归到法律层面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时刻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对那些不依法办事,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制止,依法处置。我们一定要扑下身子、躬身实践,凡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第一原则就是按法律办事,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治原则、法治原理。同时,要深入法治工作第一线,注意剖释个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篇五

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笔谈

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言简意赅、质朴凝练,充分体现了 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修身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也是干事创业做 人的行为准则。

锤炼党性,严以修身立境界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严以修身”既是全面深化改革语境中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要求,又是对中华优良传统的弘扬和继承,是价值观层面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严以修身,要修信。修信,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或前进方向,就会 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严以修身,就要解决好思想的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这个“钙”,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避免得软骨病,否则政治上就会变质、经济上就会贪婪、生活上就会腐化、道德上就会堕落。

严以修身,要修德。修德就是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我们党历来强调,领导干部要有高尚健康的生活情趣,党员 干部的道德境界、生活情趣连接着党的性质和宗旨,连接着党风和政风,连接着为官从政的价值取向,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社会 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用权为民,严以用权按规则

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意味着奉献。行使权力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严以用权,要谨记公与私的界限。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决策前要看一看,是不是站 在人民立场、从群众利益出发。干工作时要问一问,是不是解决了人民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看成效时要想一想,是不是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把群众满意 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急盼的地方做起,确保我们的工作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

严以用权,要明确权与法的界限。权力运行要遵循法律的轨迹,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不滥用权 力、设租寻租。要做到用权不逾矩。对一般市场主体来讲,法无禁止即可入。对各级干部来讲,只能是法律规定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法定授权不能干,任何级别的领 导干部都没有法外之权,有权也不可任性。

为政清廉,严以律己存敬畏

古人讲“君子求诸己”“持身要严”。严以律己,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严以律己,要心存敬畏。“头上三尺有神明”,共产党人要把对信仰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对组织的敬畏、对群众的敬畏奉为“头上神明”,日三省之;化为手中 戒尺,日恒量之,树立并恪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安身立命,以此取信于民,才能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不偏离为民利民的轨道。严以律己,要慎独慎微。“腐由心内生,败自细微起”。慎独,指的是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慎微,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 手。做到一辈子“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洁身自 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严于律己,要遵纪守法。要着力解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的突出问题。各级干部要牢记法纪“高压线”,坚守廉洁底线。对于 “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来讲,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带头厉行法治、依 法办事。

求真务实,谋事要实下真功

谋事要实,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这是坚持唯物主义实践论的应有之义。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 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才能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 规律、符合科学精神。

谋事要实,要俯身亲民。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懂得广大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把群众的诉求当做谋事的核 心内容,把群众的所思所盼当做谋事的要义关键,端正作风,务实求真,戒躁戒虚,把工作精力集中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管用的地方、最见实效的地方。“民之所 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是各级干部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敢于担当,创业要实求实绩

“为官避事平生耻”。对领导干部来说,发现问题就是水平,回避矛盾就是失职,勇于担当就是态度,破解难题就是业绩。

创业要实,要有担当。领导干部必须有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担当精神。担当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就要坚持党的事业第

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 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

创业要实,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力戒工作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倾向。要有“功成不必在 我”的境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中精力抓落实,真正把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做实做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公道正派,做人要实讲忠诚

做人要实,要做忠诚的人。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做对得起党、让组织放心、让人民爱戴、让同志信任的领导干 部。对党忠诚,就要一以贯之干实事,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业环境;对人民忠诚,就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对组织忠诚,就要胸襟坦荡,自觉 遵守组织纪律、维护组织利益;对同志忠诚,就要真心诚意、尽心尽力。

做人要实,要做老实的人。习总书记曾指出:“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老实人不是庸人,是能干 事、会干事,并且可以干成事的人。老实人忠厚善良,诚实守信,老实本分,服从命令,认真踏实,埋头苦干,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当前,各领域全方位深化改 革,党的工作特别需要这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有力作风保障的人。

做人要实,要做公道正派的人。公道正派是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政治品质。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身 正”“言规”“行不逾矩”,是公道正派人士基本的身份标识。党员干部要成为公道正派人士,必先正其身,把好“欲望关”,经受住权力、金钱、美女的诱惑,做 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以优良务实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在我们面前展开。各级领导干部惟有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 使清风正气积聚起来,使队伍的精气神昂扬起来,以严与实的过硬作风,担当起“四个全面”的历史重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华章。

6.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 篇六

当前,人才培养中的近亲繁殖现象,困扰了干部的成长,损害了人才的培养,滋生了腐败。我们作为年轻的干部必须要用“国家利益至上”来统览自己的思想行动,必须要加强实践,加强学习,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健康成长。

我们现在年轻干部大都是80后的年轻人,具有很多优势,知识面宽,朝气蓬勃,富有活力,充满抱效祖国的热情。但也要看到,年轻干部经历单一,意志品质缺乏艰苦环境历炼,依赖父母依赖社会的思想仍然存在,仲祖文提出的《人才培养不能搞近亲繁殖》,已经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当前人才队伍存在的现状,这就要求我们年轻干部只有去基层,了解基层的生活需要,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才能更好的了解基层,才能更好的为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浅谈增强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性 篇七

摘 要:本文从思想观念、落实工作、遵守纪律等方面对党员干部加强组织纪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问题原因,从增强党性修养、健全组织制度、严格组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性的对策。

关键词:增强;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性

党的组织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政治生活准则。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坚定地执行党的组织纪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也存在少数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意识淡化、组织观念不强的问题。

一、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思想观念上,理想信仰缺失

少数党员干部不能适应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坦然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缺失,法纪观念淡漠等问题。例如,个别党员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不够坚定,对落实上级党委的决策和要求拖沓推诿。

(二)在落实工作上,严谨求实不足

个别党员干部不能牢固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存在“庸、懒、散”等问题。甚者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付态度。例如,片面强调本部门甚至个人利益,对上级部署的工作,有利争着上,难事绕道走,存在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情况。

(三)在遵守纪律上,严于律已欠缺

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在对待事业上夹杂着个人私利,甚至为一己私利,钻政策的空子,拿原则送人情、做交易。个别党员干部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下属要求令行禁止,遵纪守法;对自己则我行我素,自由放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理论学习抓得不紧

有的党员干部在业务学习与政治学习上投入精力失衡,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弱化了政治理论学习。少数些党员干部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比如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既不能从自身找毛病、找问题,又不愿或不敢给其他党员干部指出问题与不足。听不得批评,也不愿作认真的自我批评,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效果打了折扣。

(二)党性锻炼抓得不够

党员干部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或游离于组织之外。突出表现为个人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弱化;本位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弱化;名利意识增强,公仆意识弱化,难以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民主与集中、个人利益与党和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

(三)制度执行抓得不实

在制度执行上,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能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导致民主不够或集中不够,出现执行纪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状况。

(四)底线意识抓得不牢

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组织纪律是碰不得的高压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应自觉做遵守纪律的表率,既在八小时内严守纪律,也在八小时外严守纪律,自觉摒弃从众、侥幸、麻痹心理,心存敬畏、守住底线。但出现问题往往是从漠视纪律开始的,而且有较强的侥幸心理,认为被查处的机率极小,在含含糊糊和左右摇摆中丢掉原则,迷失自我。

三、增强党员干部组织纪律性的对策思考

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最根本的就是要严格按照党章办事,通过日积月累的强化、潜移默化的规范和坚定不移的约束,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增强党性修养,强化组织意识

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一是要恪守党章规定。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把党章中各项纪律规定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二要强化组织意识。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对组织开诚布公,表里如一,执行组织决议要一贯到底,不打折扣。三是要加强党纪教育。充分重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将党规党纪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抓实,真正使组织纪律规定内化于心、力践于行。

(二)健全组织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组织基础。一是要认真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党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对于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党的组织和增强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是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议事决策制度。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健全议事规则,完善决策、议事、沟通、协调机制。三是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决不允许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斩而不奏,决不允许对重大事项隐瞒不报或不如实报告,对违规人员,视情节追究责任。

(三)严格组织管理,增强纪律观念

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一是加强组织管理。教育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好组织和个人的关系,下级和上级的关系,不能把个人意见强加给组织,也不能用个人决定代替组织决定,坚决防止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二是严格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党员干部述职述廉、谈心谈话等日常管理制度,及时掌握党员干部各方面情况。加强党员干部的考核工作,突出现实表现,把从严管理的要求贯穿于党员干部考核的全过程。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究违纪责任

8.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 篇八

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恢宏场面,大家还记忆犹新吧。当江主席乘着检阅车检阅三军将士的时候,那从钢铁的洪流中喊出的“为人民服务”的声音响彻寰宇。为什么我们大家每次阅兵,都要说“为人民服务”?根本的原因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我们军队的唯一宗旨。从1921年到现在,我们党已走过78年的光辉历程。这78年,我们党正是靠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过了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了50年的艰难探索,使国家从极贫极弱走向繁荣富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每一个党员任何时候,都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自身素养,自觉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时代的要求。

《焦裕禄》电影大家可能都看了。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个充满凝重、悲壮气氛的场面,成千上万的群众为焦裕禄送葬,无数招魂的灵幡在一片哭泣声中飘动,那是人民对“心里只有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永生的盼望,那是人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无尽的思念,那是人民对一心为公的好干部的呼唤!可是现在,我们有的少数党员干部信奉“有权就有利”的处世哲学,不择手段地占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说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途,把“为人民服务”看成是“为人民币服务”等等,更为可气可恨的是少数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抛到九霄云外,把等价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抵御不了名利的诱惑,就象那飞蛾扑火一样,明知前面是火炕,也要往里跳,从而走向人民的对立面,跌入了腐化堕落的深渊。原湖北省在香港的“窗口”企业宜丰公司总经理金鉴培,从1997年上半年至1998年8月,利用职务之便,先后55次贪污、挪用公款共计人民币1.9亿多元,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金鉴培忘记了自己的党员领导干部身份,肆意豪赌,生活靡烂,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听了这个案件,不知在座的党员心里是什么滋味?!同志们,2亿元啊!2亿元可以帮助多少下岗职工度过生活难关、可以解决多少户的住房难问题、可以盖多少所希望小学,可以让多少失学儿童重新回到自己心爱的课堂,而这些钱却让金鉴培一个人挥霍一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干部本应当好人民的公仆,为一方百姓谋福利,然而他最后却蜕变成为吸取人民血汗的害虫!我认为对于这样的人,枪毙他算是便宜他了,应该给他来一个五马分尸才解以头之恨!大家知道,我们党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推向21世纪,党的十四大确定,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民根本利益在新时期的要求和体现。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暴露,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化,我们党及党的每一个同志,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要自觉地实践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取更大的利益,迎接时代的挑战。

二、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性的体现。

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对此,刘少奇同志曾做过精辟的论述:“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前进,党性也有其时代的特点。建国以前,共产党员的党性主要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流血牺牲,去推翻“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为夺取国家政权而斗争。建国以后,共产党员的党性主要表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坚

持党的领导,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而奋斗!大家知道,深受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后,联合国总部降了半旗,所有联合国会员的国旗,都不升起,全部折成小方块放进抽屉。在联合国总部,自1945年10月24日升起联合国旗以来,还没有因哪一国元首的去世降过半旗,各会员国的国旗也没有因哪一个人物的逝世而叠成小方块收起来。因此,有些会员国就有意见了:我国的总统、主席去世,联合国大旗没有下半旗,而中国的一个总理去世,降半旗还不算,还把我国国旗收起来,这是为什么?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出来说:“为悼念周恩来,这样做是秘书处的决定,为什么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富不计其数,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在国际银行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一个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照样为他下半旗,在场的人默然了。这正是周总理一心为公、人民利益至上的高贵品质的体现,不仅为广大中国人民无限崇敬,而且为国际友人折服和敬仰。我在这里感觉还应该给大家补充一条,那就是总理决定在他去世后,要把他的全部骨灰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生是人民的儿子,死后还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有人说的好:总理生前没有自己,死后也无须保留自己,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给我们留下,其实,他把什么都留给了我们。我们无数的党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凯歌。邓小平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讲,那就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准绳。”他在讲到战争年代党员时,曾深情地说:“那个时候当个共产党员很不容易啊!行军中,党员身上的背包和枪支最多;就餐时,党员碗里的米粒最少;冲锋时,党员冲在最前面;撤退时,党员走在最后面,为什么能够这样?因为党员深知自己肩负着比一般士兵群众更重的责任。”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亚于是一场战争,作为新时期的党员,不要求大家再象董存瑞那样去炸碉堡,象黄继光那样去堵枪眼,但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我们在自己的收入没有同龄人多时;在自己的亲人下岗时;在面临“酒绿灯红”的考验面前,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以为人民谋利益为荣,以为个人谋私利为耻;不追逐名利,视事业重如山。

9.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 篇九

作者:李道明 《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9日 11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问题,他深刻指出,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军情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深度交融交锋、改革发展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为建军治军的中坚力量和强军兴军的指挥员、战斗员,培养和增强政治定力是必须首先解决的现实问题。

定力源于信仰、信仰铸造忠诚。政治定力强不强首先要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军队领导干部来讲,最根本、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党绝对忠诚、坚决听党指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上。随着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价值取向深刻变化、社会思潮深刻影响,少数党员干部心随“风”动、魂随“浪”摆,在多变中迷失方向,在多元中丧失原则,在多样中动摇立场。尤其在信息网络时代,网络谣言、网络恶搞、网络暴力以无形之刃,悄悄地剥离着那些意志薄弱者的政治灵魂和政治坚守,忠诚在一些领导干部心中开始变得模糊。有的把忠诚当成抽象概念和空洞口号写在纸上,喊在嘴上;有的平时表态忠诚、关键时犹豫,符合意愿时表现忠诚、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抱怨;有的是政治上的两面人,两张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说一套、做一套,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领导干部要带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科学理论,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特别是要认真地用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灵魂,固紧固牢“总开关”,自觉锤炼忠诚品质,在知行统一、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上下功夫,真正做到绝对忠诚、心无杂念,绝对纯洁、德无杂质,绝对可靠、行不动摇,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指挥。

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核心。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枕戈待旦、练兵胜仗、带兵打仗,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使命任务的日益繁重,面对深化改革利益调整的各种考验,强调政治定力不是一句政治口号,必须忠实而坚定地履行使命任务。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担当意识,时刻紧绷打仗这根弦,始终把备战打仗、矢志打赢的使命职责牢记心头、扛在肩上。要聚精会神谋打仗、抓战备,坚持从战略全局谋划打赢的各项工作,把握信息化战争融战略、战役、战术于一体的特点,既要有战术思考更要有战略头脑,始终从打赢使命出发,把握和履行好岗位职责,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把打仗要求做的事坚决做起来,把打仗要求干的工作必须抓到位,经得起组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和考验。要激发战斗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注重用“残酷”“流血”“对抗”等战争特性磨砺官兵的铁骨血性,引导官兵平时敢担当、战时敢亮剑,切实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说到底是党性问题。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发生问题,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关键在于党性不纯。党性一旦丧失,就像吸食“精神鸦片”一样不能自拔,就会心无所畏、言无所戒、行无所止。当前,制度规矩的笼子越收越紧,但仍有一些现象应当引起高度警觉:有的嘴上讲按规矩办,往往还是按习惯做、按经验办;有的场面上不敢为之,私下里还在悄悄干;有的明规则立起来了,潜规则还有市场;有的当老好人,规矩面前讲人情顾面子,规 2 矩往往严不起来、究不下去。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规矩不能立起来、严起来,很多问题就会慢慢衍生出来。要从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做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党规党纪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将其作为从政之律、工作之纲、人生之镜。要从党性品格修起,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性原则的人和事做斗争,真正把坚持党性原则这条根本政治品格立起来。要从执行制度规矩严起,一切按原则按制度按程序履职尽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真正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行有所止。

10.党员干部要坚守“三线” 篇十

一、党员干部要坚守理想信念防线,在各种各样的考验和冲击面前,坚定正确的理念信念,决不能迷失方向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我们共产党人奋斗不息的最可靠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党历史经验时深刻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取得胜利。过去我们的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一直具有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我们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有了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奋斗信念,就能前赴后继、坚贞不渝、英勇不屈,为党的事业义无反顾无私奉献;就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拒得了物欲、经得起腐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行动的总闸门、总开关。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的新情况和党的执政条件、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决不能动摇理想信念,不能丧失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全党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全国人民就有主心骨”。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当前,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不懈努力中,因此,坚定理想不动摇,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不动摇,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信念不动摇,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动摇。这就是今天共产党人的现实追求。

二、党员干部要坚守思想道德底线,在各种各样的考验和冲击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决不能腐化变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正在不断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存在着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给权力寻租留下了许多空隙。面对更多的利益诱惑和欲望冲击,面对新旧道德规范的碰撞激荡,有的党员干部没能经受住物欲横流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种诱惑面前思想道德溃堤,令人扼腕心寂。

党员干部是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代表,是建设党的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既要永远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更要永远保持自身的纯洁性。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守思想道德底线,决不能堕落于金钱利欲之中,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首先,要永远对党忠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于党的性质、宗旨、理论,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其次,要密切联系群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走基层察民情,看民生听民声,解民困聚民心,真正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谋求民利的实践中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党员形象。再次,要时刻自我反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自重、自警、自励,主动查找不足,反省缺点,不断查摆思想差距、政治差距、道德差距、作风差距和工作差距,自我修正、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不断摒除思想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党性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最后,要时时廉洁自律,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严守底线,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秉公用权。巴尔扎克说:“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可能有金钱上的廉洁,丧失了金钱上的廉洁,也就导致了道德的堕落”。因此,党的干部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不为关系所累,不为亲朋所扰,不为私情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诚如是,我们共产党人就能做到“一念之非即竭之,一动之妄即改之”。则党风正,民风纯,事业兴,国运昌。

三、党员干部要坚守法制纪律红线,在各种各样的考验和冲击面前,强化法制和纪律意识,决不能铤而走险

古人云:“法者,天下之仪也”。洛克也说过:“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不能凭他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更是不容践踏,不论涉及到谁,无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必须严守法律法规。不管是谁,只要违了法,犯了罪,都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内不允许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党员,任何人尤其是任何党员干部,都不能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违法犯罪的人都不可能逍遥法外。

同样的道理,共产党员在纪律面前也必须人人平等。决不允许有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党员,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组织之上而不受党纪条规的约束,不允许超越党组织所赋予的职权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一切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都应毫无例外地遵守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在党内不论是谁,只要违犯了党的纪律,都要接受党的纪律检查,甚至纪律处分。

11.学校中层干部要增强执行力 篇十一

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家办学的思想以来,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校长选拔、任用的力度,一批专家型、学者型校长走上了校长岗位,同时,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落实干部交流政策,“空降校长”的比例加大,迫切需要学校的中层领导增强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是一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也是干部素质的具体体现。学校中层领导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政策领悟力、实践结合力、团队建设力、协调沟通力、过程控制力等等。中层领导在学校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自己分管的管理工作,有时做了大量的工作,还不被教职工认可,不乏辛苦和委曲。为适应当下的教育形势,中层领导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增强执行力,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诸葛亮事必躬亲,历来受到人们的批判,但失去了这位事无巨细的丞相以后,蜀国很快灭亡了。中层领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班子的整体形象,必须以德立身,以绩服人,时时处处做老师们的楷模。中层领导要结合所分管工作的实际现状,创造性地去完成学校所布置的工作,不当话筒,不能将上级的意见和要求停留在口耳相传的环节,应该身体力行,敢于下水,不能将所分担的工作分解完事。

不找借口,勇于担当。在美国卡托尔的新员工录用通知单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最优秀的员工是像恺撒一样拒绝任何借口的英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许多干不好工作的借口——“领导给我的权力太小了”、“这一级学生的基础太差了”、“我们的师资力量太弱了”、“后勤保障不到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局面:每个人都努力地寻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实际上,中层领导在自己的岗位上都独挡一面,不要为工作的过失寻找借口,要勇于担当,凡事多分析自身的主观原因。力争做到:如果不能改变手里的牌,那就要改变出牌的方式,在现有的状况下争取最大的成绩。

提高素养,关注细节。中层领导要通过学习,提高德行修养和管理素质,努力克服个人英雄主义,追求团队成功,因为团队的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中层领导要关注细节,要督促、去指导,认准的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忍受压力、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凡事该快的时候要“动如脱兔”,该慢的时候要“静若处子”。

12.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心得体会 篇十二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维国,市委副书记龙良文,市委胡超文、吴世杰、师永学、傅继成、宋继光、沈学强、张歌莺、刘荣山、王永浩出席会议。市人大会主任王铁军、市政协主席陈家义等列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全省党委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的实施意见》等,审议《市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委文件审核工作的意见》(送审稿)、《市委办公室关于创新大监督体系构建大监督格局的实施方案》(送审稿)等文件。会议指出,党委办公室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上,任何时候都必须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体现对党绝对忠诚,做到绝对一致、绝对服从、绝对可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要自觉践行高度自觉的大局观,胸怀全局、把握大势,把推动落实作为党办工作的基本职能,确保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工作机制的有效建立。要进一步改进文风,落实“短、实、新”要求,可发可不发的文件要严格把关,要有否决机制,形成倒逼机制;进一步规范会议、活动,举办重大会议、活动要按程序报市委办公室审批。要严格执行报告和报备制度,督促全市各级各部门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改革举措、重大项目进展等,按规定及时报告市委。全面推行市“四大家”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外出向市委办公室报备制度。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决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换理念、换脑袋、换轨道、换方式,切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方面重点工作,精准持续发力,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会议指出,建立健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对引导和约束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研究,统筹考虑本地资源禀赋、发展实际、未来发展要求等,抓紧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并及时上报,待国家发改委审核后,抓好该负面清单的管理和落实。

会议指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省委、省政府改革的重头戏,是审计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十堰确定生态立市战略,此项工作更应走在前列,要将其与履职尽责工作紧密结合,形成责任落实的闭环效应,树立和强化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要办好试点,全面推开,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

会议就贯彻落实全省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调研会精神提出要求。会议审议《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送审稿)、《十堰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送审稿)等文件。

13.党员干部要多点儿勤俭意识 篇十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广大党员干部依然能发扬勤俭这一党的优良传统,但是有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越是和平年代,越要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有些党员干部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蚀,奉行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相互攀比,特别是在公款吃喝的浪费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为狠刹这股不良风气,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说,这是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狠抓作风建设的决心。

当前形势下,党员干部要正确理解增强勤俭意识的意义,正确认识时代赋予勤俭的重要内涵。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与时俱进、积极向上、健康有为。过去我们讲勤俭是因为物质缺乏,我们的经济总量有限,要想克敌制胜、搞好建设,必须节省。现在讲勤俭,有了时代内涵,并不是让我们像过去一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是要站在节约资源的角度,既要增产、又要节约,既要开发、又要保护。要抵制过度消费,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毛泽东在1934年《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中深刻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勤俭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它能够起到砥砺意志、催人奋进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奋斗勤勉、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一个奢靡盛行的执政党,自上而下地追求奢侈生活,整个国家必然管理无序,停滞不前,以致衰亡;而一个崇尚勤俭的执政党,必然充满生机与活力,持续健康发展,极大地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党员干部还要深刻理解勤俭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这也代表一个人的品质和人格。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态度。崇尚勤俭的人,必然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追求奢侈的人,必然成为金钱的奴隶。党员干部如果一味追求奢侈,必然会拿着权力去换取能够支撑奢侈生活的经济条件,其结果就是权力成为了私权,工作中必定会置人民利益而不顾,更有甚者会以国家机密去换取所需的奢靡生活。这降低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品质和人格,而且危害到了国家安全,其后果不可预料。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勤俭意识。可以说,这是国情赋予广大党员干部的义务,是一个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的原则问题。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勤俭意识,作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表率。

第一,要把勤俭意识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党员干部的勤俭意识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而党员干部的作风又是衡量党员干部称职度的重要方面,群众评价和认识党员干部也往往是从干部作风方面着眼的。所以,党员干部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要在树立和落实勤俭意识上下功夫。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改造世界观,保持勤俭的清醒头脑;严格要求自己,崇尚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和保持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高尚情操,做到一身正气;自觉规范行为,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追求勤俭这种文明的行为方式,做到工作上艰苦奋斗,生活上艰苦奋斗,作风上艰苦奋斗,剔除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以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达到快乐的精神境界;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追求卓越,不负重托,提速办事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落实,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把勤俭放在重要位置,从而引领整个社会不断增强勤俭意识。

第二,要把勤俭作为衡量自身是否合格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把勤俭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不断提高勤俭持家的意识,坚决抵制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在有监督的情况下坚持勤俭,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自觉地勤俭、艰苦、勤奋。要坚持从个人生活、工作的大处着眼,从小事、具体事情做起,在勤俭方面时刻为人民群众起到“榜样”和“标杆”的作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第三,要把勤俭作为政绩观的重要方面,并成为一种持之以恒的生活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和对党的事业以及群众利益的态度。政绩观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也有十分错误的。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领导干部因为头脑中缺少正确的政绩观,做出了许多欺世盗名、劳民伤财的事。如有些贫困县的官员不是去想用国家给予的经费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经济,而是盖华而不实的政府大楼,极尽奢侈地去享受;还有的官员在公款吃喝、公款接待上造成很大的浪费。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财力是不断增加了,但决不能大手大脚糟蹋浪费!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想想困难群众,多想想贫困地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发生旧社会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党员干部要把勤俭作为政绩观的重要方面,在任上多干一些事情,多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些贡献,多为一方百姓谋一些福利。唯如此,人民群众才会拥护你,跟随你,才能齐心协力搞建设。同时要把勤俭作为一种持之以恒的生活态度,有了勤俭,人的内心才会宁静,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琢磨工作上的事情,才能处乱不惊,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改革之路。

上一篇:新机遇下一篇:班主任随笔:被冤枉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