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习题集(精选4篇)
1.《内部控制》习题集 篇一
内控复习资料(判断题)
1.职责分工等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2.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3.企业对关键岗位的员工,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确保在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
(√)
4.会计系统控制体现了记录的核心作用。(√)
5.特别授权一般是临时的、应急性的,时效较长。(×)
6.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不属于控制措施。(×)
7.风险评估可以一劳永逸。(×)
8.风险按可能结果分类可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9.预算编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程序,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
10.风险应对是指识别所有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损失风险,即找出影响预期目标实现的主要风
险。(×)
11.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中最复杂、最困难的部分,是风险决策的基础,最能体现风险管理工作的科
学性。(√)
12.在信息的质量方面,要求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内容适当、及时、准确,并且要求信息是最新的。
(×)
13.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
14.日常监督主要有管理层监督、单位(机构)监督、内部控制机构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等。(√)
15.供应商的选择与审批与采购合同、协议的拟定、审核与审批可以是同一人。
(×)
16.管理效率低下,错失发展良机是企业初创期常见的风险。(×)
17.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18.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应当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作出内部控制无效的结
论。
19.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办理存货业务的全过程。(√)
20.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应当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作出内部控制无效的结
论。
21.对于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及整改方案,应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并审定。
22.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目的是预防、发现和及时纠正内部控制缺陷。(√)
23.财产保全控制中限制接近原则限制的对象只限制接近现金、其他易变资产,不包括存货(×)
24.企业应以内部控制目标的最终实现情况和程度作为唯一依据直接判断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
效性。(√)
25.各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收支全过程,不能由一个人保管所有的银行预留印鉴。(√)
26.企业预算管理体制一般具备全面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工作机构和执行单位三个层次的基本架构。
(√)
27.预算调整由预算管理工作机构批准即可。(×)
28.注册会计师基于基准日(如年末12月31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只
关注企业基准日当天的内部控制。(×)
29.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应该全盘照搬成熟企业的内部控制。(×)
30.公司治理结构是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2.《内部控制》习题集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库存现金控制中对挪用现金舞弊所采取的控制是(A)。A.将现金日记账中收入方记录日期与收款凭证上的制证日期进行核对,来查证出纳是否收到现金后未及时编制收款凭证并登记入账,从而挪用公款
B.单位现金收入和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以保证现金的安全 C.填制收款原始凭证(收据或发票)与收款的职责分开,由两个经手人分工办理 D.控制发票或收据的数量及编号,建立收据销号制度,监督收入款项入账
答案解析:选项B为大量使用现金所采取的措施;选项C为无证无账和大头小尾所采取的控制;选项D为撕毁票据或收据,盗用凭证所采取的措施。
2.下列有关货币资金基本业务流程控制设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一般单位,应由营业人员开具一式三联的发票或收据,收款人员收款时,应仔细核对营业人员开给顾客的销售发票或收据的金额与交来的现钞金额是否一致,收款并加盖戳记后,将第三联留下,其余两联,一联交由顾客留存,一联编制营业日报
B.根据规定,超过规定限额以上的现金支出可以使用支票,也可以不使用支票
C.所有支票必须预先连续编号,空白支票应存放在安全处,严格控制,妥善保管,有权签署支票人员不得保管空白支票
D.付款记录应及时登记入账,一切凭证应按顺序或内容编作会计记录的附件 答案解析:根据规定,超过规定限额以上的现金支出一律使用支票。
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列不属于其所遵循的原则是(B)。A.归口管理原则 B.收支单管原则 C.统筹兼顾原则 D.积极稳妥原则 【答案解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原则之一是收支统管原则,即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切收入和支出都必须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4.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行政事业单位要改变过去单纯的“零基预算法”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基数+增长”为基础,采用综合的方法编制预算
B.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现预算目标,促进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C.支出预算的编制,要量入为出,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D.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一旦经过本单位预算管理决策机构集体决策审查、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预算管理部门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由预算编制部门下达各内部预算执行部门严格执行
答案解析:行政事业单位要改变过去单纯的“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以“零基预算法”为基础,采用综合的方法编制预算。
5.下列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原则的是(D)。A.综合预算原则 B.定员定额管理原则 C.优先保障原则 D.注重完整性原则 答案解析:选项D属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入预算编制的原则。
6.下列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原则的是(C)。A.综合预算原则 B.合理排序原则 C.追溯调整原则 D.科学认证原则
答案解析:选项C应该是追踪问效原则,而不是追溯调整原则。
7.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
A.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支出审核制度,加强支出审核控制,一切支出必须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结算 B.经费自给率是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在计算该指标时,分子的各项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
C.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核定,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 D.人员支出预算可以按实际标准编制,也可按预算定额编制
答案解析:经费自给率公式中分子的各项收入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
8.下列有关固定资产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分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应职务分离 B.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与执行应职务分离 C.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应职务分离
D.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根据情况可以由同一人执行 答案解析: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应职务分离。
9.下列有关固定资产控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制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验收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
B.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核算时不用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C.对于一般固定资产采购,应由采购部门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情况,采取比质比价的办法确定供应商 D.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答案解析: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并根据风险、报酬转移情况,明确固定资产租赁业务的审批和控制程序。
10.下列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是(D)。A.职责分工控制 B.授权批准控制 C.维护保养制度 D.不定期盘点制度
答案解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之一是定期盘点制度,而不是不定期盘点制度。
11.下列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作用的是(D)。A.了解固定资产的放置地点和使用状况 B.发现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固定资产 C.验证账面各项固定资产是否真实 D.了解固定资产是否属于单位所有
答案解析: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的作用:①验证账面各项固定资产是否真实;②了解固定资产的放置地点和使 用状况;③发现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固定资产。
12.下列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的是(B)。
A.促进单位关于固定资产招标、采购、使用、日常维护、处置等办事效率的提高 B.确保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比性 C.保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D.保证国家关于固定资产业务有关法规、政策和指令的贯彻执行,保证固定资产业务的合法性
答案解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下列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在立项时应考虑的风险是(D)。A.人为风险 B.经济风险 C.自然风险 D.法律风险
答案解析:工程项目立项时应考虑的风险通常可以归纳为三类:即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
14.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评价标准更应关注(C)。A.市场需求 B.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D.竞争优势
答案解析: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评价标准更应关注社会效益。
15.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控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A.招标人必须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的正式授权
B.招标文件用词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但有时也允许使用“大概”、“大约”、“可能”等无法确定的语句 C.招标文件用词尽量不要用那些解释困难的条款,否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D.招标文件编写前要针对本工程特点和要求进行认真、详细的研究,对其他标书的套用要慎重,特别是对国外的一些格式条款的应用更是要注意
答案解析:招标文件用词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一是一,二是二,不允许使用“大概”、“大约”、“可能”等无法确定的语句,尽量不要用那些解释困难的条款,否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16.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监理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监理工程师(非总监理工程师)应主持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
B.监理工程师应验收批复施工单位测定的地面线,并作为工程计量的依据 C.总监理工程师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的复测报告后,应对复测结果进行审核和平行复测检查 D.监理工程师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合同工程开工报告后,应对合同工程的开工条件进行核查。具备开工条件的,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合同工程开工令,并报建设单位备案 答案解析:总监理工程师应主持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
17.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工程剩余物资的管理,对需处置的剩余物资,应当明确处置权限和审批程序,并将处置收入及时入账
B.竣工决算的内容由文字说明和决算报表两部分组成 C.竣工验收的程序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项工程验收;第二阶段为全部验收 D.竣工时间的审查不属于竣工决算应重点审查的内容
答案解析:竣工决算应重点审查下列内容:准确性和完整性;审查竣工决算表内的有关项目填列是否正确;工程项目支出的审查;竣工时间的审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针对现金支出业务采取的常见控制有(ABC)。
A.会计主管或指定人员审查现金支出原始凭证数量、单价、金额、合计等有无漏洞,签发日期有无疑点,审核无误后,签章批准方可办理现金收付记账凭证
B.主管会计或其指定审查人员审查现金支付有无真实完整的原始凭证 C.薪金的现金支出,应先由单位的人事部门编制薪金支付单,财务部门应根据人事部门主管签字同意的薪金支付单来提取和发放现金
D.单位现金收入和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以保证现金的安全 答案解析:选项D属于针对现金收入业务采取的控制。
2.银行存款的控制要点是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具体内容包括(ABCD)。
A.出纳员负责办理存款、取款和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工作,但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会计账簿的记录工作
B.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
C.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D.加强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3.下列有关其他货币资金具体项目控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CD)。
A.外埠存款只能用于采购商品或材料支付款项,该账户除可提取少量现金用于差旅费外,一律通过银行转账,外埠采购账户只付不存,并不计利息
B.银行汇票的金额起点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定额本票,二是定额本票 C.银行汇票存款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外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属尚未办理结算之前的票据存款
D.受理本票,应查明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是否为本收款人,印章以及不定额压数机金额是否清晰等 答案解析:银行本票的金额起点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定额本票,二是定额本票,所以选项B不正确。
4.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方法主要有(ABCD)。A.预算管理组织控制 B.授权批准控制 C.预算工作岗位控制
D.内部报告控制和内部审计监督控制
5.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收入预算控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AD)。A.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是由财政部门一般预算内拨款形成的收入
B.预算外资金收入的编制应合理确定征收范围;遵守批准的征收标准;加强征收管理 C.预算外资金收入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和其他预算外收入
D.其他各项收入包括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但不 包括利息收入、房租收入
答案解析:选项A错误,财政拨款(补助)收入是由财政部门一般预算内拨款形成的收入;选项D错误,其他各项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房租收入。
6.行政事业单位在收入执行和调整中,主要的控制方法包括(ABCD)。A.岗位分工控制 B.授权审批控制 C.会计核算控制 D.人员素质控制
7.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的测算过程可分为(ABCD)阶段。A.制定定额标准 B.审核基础数据
C.形成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 D.控制数下达
答案解析:基本支出预算的测算过程可分为定额标准制定、人员数据核实、控制数测算和控制数下达四个阶段。
8.根据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A.风险导向原则
B.不兼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
D.单位负责人责任原则
答案解析:除了上述四个原则外,还有一个原则是合法并符合实际原则。
9.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控制意义的有(ABCD)。A.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控制,是加强公益性资产的管理
B.与流动资产相比,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取得,通常要花费较大的代价
C.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转的必要条件 D.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控制,是加强经营型国有资产管理
10.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控制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有(BD)。
A.对需要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到相关部门办理 B.财会部门也可以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主体角色
C.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明细及标签,确保具备足够详细的信息,以便固定资产的有效识别与盘点
D.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移动可以根据需要直接进行,无须得到授权
答案解析:选项B财会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资金管理。财会部门没有条件掌控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主体角色,主体因此而缺失或错;选项D固定资产移动应当得到授权。
11.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A.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B.盘点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应当进行固定资产账簿记录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 C.对封存的固定资产,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D.行政事业单位应至少在每年年末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分析
12.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转移程序控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BC)。A.对于重大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当采取集体合议审批制度,并建立集体审批记录机制 B.固定资产处置涉及产权变更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C.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或人员办理 D.固定资产处置价格应报经行政事业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批后确定
【答案解析:固定资产处置涉及产权变更的,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固定资产的处置应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办理。
13.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控制的目标包括(ABCD)。
A.确保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提高该项目的经济效益 B.降低项目建设的风险
C.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D.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项目资产的安全、完整
14.下列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立项时的经济风险的有(BC)。A.资金筹措不力 B.通货膨胀幅度过大 C.宏观经济形势不利 D.恶劣的现场条件
答案解析:选项A属于人为风险;选项D属于自然风险。
15.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招标前期的风险控制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有(AD)。A.向通过资格预审的合格投标人发售招标文件的发售时间最短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B.投标人研究招标文件和踏勘现场后,如有疑问以书面形式提出,招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应以书面形式给予解答 C.资格预审采用的评分方法,一般是根据事先确定的评分标准,采用比较简单的百分制进行定向评分,对申请资格预审的公司作出一个综合评定,然后报送招标人 D.招标代理机构应严格按照法律之规定,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最短不得少于15日来安排开标时间
答案解析:文件的发售时间最短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所以选项A错误;招标代理机构应严格按照法律之规定,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最短不得少于20日来安排开标时间,所以选项D错误。
16.下列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招标实施阶段风险控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有(BCD)。A.评标委员会的专家选取方式只能是“随机抽取”,不能采用“直接指定”的方式 B.专家抽取采用一次性抽取,不得剔除、筛选 C.除非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或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招标人才可以确定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D.评标报告必须要全体评委及监督、公证人员的签字认可才是合法的
答案解析:评标委员会的专家选取方式主要有“随机抽取”和“直接指定”两种。
17.下列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控制中材料质量检验方法的有(ABCD)。A.书面检验 B.理化检验 C.外观检验 D.无损检验
答案解析:材料质量检验方法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四种。
三、判断题
1.单位应当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这样足以保证现金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相符,不出差错。(错)答案解析:单位应当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还要增加不定期抽查盘点,保证现金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相符,不出差错。
2.内部审计人员或其他独立的职员应不定期地清点备用金,备用金的余额和已支付凭证的合计数应与备用金的固定金额相等,这属于备用金内部控制的事前控制。(错)
答案解析:这属于备用金内部控制的事后控制,而不是事前控制。
3.单位对“小金库”的控制措施主要有:控制银行开户、控制各项收入和支出、建立健全举报有奖机制、加大惩处力度。(对)
4.由非出纳人员逐步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项控制可以防止单位某些人员套取利息。(对)
5.行政事业单位应成立预算编制和控制组织,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向有关决策机构、审批机构报告。在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和控制组织的情况下,这一控制职能由销售部门行使。(错)
答案解析:在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和控制组织的情况下,这一控制职能由财务部门行使。
6.行政事业单位非财政拨款(补助)收入增加或减少,需要相应调整收入预算时,行政事业单位可根据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预算单位或财政部门备案,主管预算单位或财政部门在批复单位决算时审核确认。(对)
7.行政事业单位支出预算主要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其中项目支出预算又包括人员经费支出预算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预算。(错)
答案解析: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性项目支出预算、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预算、其他项目支出预算等。
8.行政事业单位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协议、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或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
9.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范围和政策,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但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不用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公司。(错)答案解析: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范围和政策,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应当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公司。
10.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
11.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行政事业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错)
答案解析: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注明报废理由、估计清理费用和可回收残值、预计出售价值等。行政事业单位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 行报废清理。
12.行政事业单位对封存的固定资产,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对)
13.行政事业单位在工程项目控制方面,其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的设置均要合理,方便易行,讲究实效。(错)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关键控制点的设置要合理,方便易行,讲究实效。对于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
14.工程设计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基本上决定了工程设计的规模、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了设计概算。(错)
答案解析:工程设计的初步设计阶段基本上决定了工程设计的规模、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了设计概算。
15.对于重大的工程项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考虑聘请具备规定资质和胜任能力的中介机构(如招标代理、工程监理、财务监理等)和专业人士(如工程造价专家、质量控制专家等),协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工程项目业务的实施和管理。(对)
16.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的评标报告必须要全体评委及公证人员的签字认可才是合法的,但无须监督人员签字认可。(错)
答案解析:评标报告必须要全体评委及监督、公证人员的签字认可才是合法的。
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习题答案 篇三
一、名词解释:
1、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2、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的相对移近量,顶底板的相对移近量。
3、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
4、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亚现象称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5、回采工作面:在煤层或矿床的开采过程中,一般把直接进行采煤或采有用矿物的空间称为回采工作面,简称采场。
6、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7、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
8、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9、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作用的各种方法,均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的现象称为老顶初次来压。
11、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之承压力。
12、关键层:将对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3、冲击能指数:在单轴压缩状态下,煤样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值C前所积聚的变形能Es与峰值后所消耗的变形能Ex之比值。
13、沿空留巷:在上区段工作面采过后,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将上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保留下来,供下区段工作面回采时作为回风平巷。
14、沿空掘巷:回采工作面采过后,沿采空区边缘掘进的巷道。
15、软岩: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具有显著塑性变形的复杂岩石力学介质。
16、底鼓:底板向上鼓起的现象。
17、煤矿动压现象:煤矿开采过程中,在高应力状况下积聚有大量弹性能的煤或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破坏,冒落或抛出,使能量突然释放,呈现声响,震动以及气浪等明显的动力效应,这些现象通称为煤矿动压现象。它有三种形式:冲击矿压,顶板大面积来压,煤与瓦斯突出。
18、冲击矿压:冲击矿压是聚积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和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等灾难的一种现象。
19、浅埋煤层:通常将具有浅埋深,基岩薄,上覆厚松散层赋存特征的煤层称为浅埋煤层。
20、开采沉陷:(p177)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上向下发展至地表引起地表的移动,这一现象称为开采沉陷。
21、充分采动与非充分采动(177)。
22岩层移动角::地表下沉边界和采 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称为岩层移动角。
23、锚固力:锚杆对围岩的约束力。
(1)根据约束力方式可分为托锚力、粘锚力、切向锚固力;(2)根据锚杆作用阶段定义锚固力可分为初锚力、工作锚固力、残余锚固力。
二、简答解析:
1、研究“孔”周围应力对研究矿山压力有何实际意义?有那些重要结论可以借鉴? 由于地下巷道和回采空间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以及巷道和回采空间周围岩体也是属于非均质,非连续,非线性以及加载条件和边界条件复杂的一种特殊介质,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用数学力学的方法精确地求解出巷道周围岩体内各处的应力分布状态。根据采矿工程的特点,通过将巷道及回采空间简化为各种理想的单一形状的孔来近似的求出巷道和回采空间周围的应力状态,对了解巷道变形的机理是十分有益和非常必要的。重要结论: 1)孔周围形成了切向应力集中,最大切向应力发生在孔的周边。2)应力集中系数的大小,对于单孔来说,圆形孔仅与测压系数有关,对于椭圆来说,则不仅与测压系数有关还与孔的轴长比有关。3)不论何种形状的孔,它周围的应力重新分布,分布从理论上说影响是无限的,但从影响的剧烈程度来看大都有一定的影响半径。4)孔的影响范围与孔的断面大小有关。
2、原岩应力分布的基本特点(43)通过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大量的地应力测量资料,原岩应力分布的主要规律归纳如下:
实测铅直应力基本上等于上覆岩层重量; 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直应力;
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相差较大。
3煤柱下方底板岩层中应力分布特点及其实际意义?
分布特点:在煤柱或煤体下方的一侧为增压区而在采空区下方的一侧为减压区,在集中力作用下,将岩体内铅直应力相等的点连起来则形成卵形的压力泡。实际意义:由此我们可得到一些在底板中布置巷道时的规律,并且在实际工程中很少遇到集中载荷作用的情况,但通过这个解,可以知道应力在岩体内的传递规则,并且可以用积分的方法解决其它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问题。
4简述岩石破碎后的碎胀特征及其在控制顶板压力中的作用?
岩石破碎后,杂乱堆积,岩石的总体力学特征类似与散体。由于岩层破碎后体积将产生膨胀,因此直接顶垮落后,堆积的高度要大于直接顶原来的厚度。影响碎胀系数Kp的重要因素是岩石破碎后块度的大小及其排列状态。岩石破碎后,在其自重及外加载荷的作用下逐渐压实,碎胀系数变小,压实后的高度将取决于岩石的残余碎胀系数Kp。随着老顶的初次断裂,老顶破断岩块的变形迫使直接顶变形方向支架方向加载荷,此时直接顶就不在可能形成放顶是可能发生的离层状态。但是老顶破断岩层形成的变形失稳与滑落失稳将对直接顶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5原岩应力场的概念及主要组成部分。
天然存在于原岩内而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场称为原岩应力场,它主要包括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
.6分析采场上覆岩层结构失稳条件(☆)
上覆岩层的岩体结构主要由坚硬岩层组成,软岩层只作为载荷,坚硬岩层断裂成岩按后排列鳖齐并互相咬合,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势定的力学模型。根据力学计算,岩体结构的平衡条件为:
1)岩块间应有足够的水平推力,且不可过大。
2)岩块的下沉量Sl要小,厚度h较大,且Sl要远小于ho。
3)岩按闷的断裂角θ要小于岩块间的摩擦角ψ
4)岩块间的剪切力Q要小于岩块问的摩擦力,即岩体结构上作用的载荷不易过大。7分析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与改善顶板状况的关系。(112)
从实测的“s一t”曲线中可以看出,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实质上意味着减少了工作面的控顶时间,也减少了时间因素对顶板下沉的影响,无疑可以减少顶板的下沉量,改善顶板维护状况。但是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却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增加了工序的影响次数,即缩短了相邻两个工序的时间间隔,同时也必然使顶板的下沉量加剧。当工作面推进速度加快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出现前一工序影响的顶扳下沉还未稳定,后一个工序的影响却已来到。这样,会使工作面顶板始终处于剧烈活动的情况下。显然,这种信况对项板的渠护是非常不利的。
在工作面推进速度很慢的情况下,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对于减小顶扳的下沉虽,改善顶板曲维护状况显然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已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工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不但不能减小顶板的下沉量,反而会使顶扳活动更加剧烈。从理论上来讲,用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方法来减小顶板下沉量,改善顶板维护状况是有一定限度的。因而企图用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来甩掉矿山压力的想法更是不现实的。
在目前的实际生产中,工作面的推进速度还远没有达到不能再提高的地步。从矿山压
力的观点出发,即使是年产百万吨的采煤队,再提高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以减小质板的下沉
量也还是可能的。
8回采工作面测定的“S-T”曲线说明了什么?
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用顶板下沉量s与时间t的坐标关系表示。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时间t本身包含有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因素,在实际的测定中也常常反映出顶板下沉量是时间的函数。在有些工作面中,当推进速度比较慢时,容易出现局部冒顶等不利与生产的矿山压力现象,而此时当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时,则顶板状况明显好转,当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顶板下沉量变化将逐渐减小。但同时,随着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加快,顶板下沉速度也明显加快。
由“s-t”曲线可知,在工作面中进行落煤与放顶时,顶板下沉表现最为剧烈,平时则比较缓和。
9试分析开采深度对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显现的影响? 开采深度直接影响着原岩应力大小,同时也影响着开采后巷道或工作面周围岩层内支承压力值。因此,开采深度对巷道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可能比较明显。但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不尽相同。在一般条件下,一定的开采深度是出现冲击矿压的一个必要条件,开采深度对巷道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可能比较明显。但开采深度对采场顶板压力大小的影响尤其是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并不突出,因为顶板压力大小主要受煤层采高、直接顶和老顶的力学性质、厚度等因素而定,因而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也不明显。
11解释:支撑式,掩护式,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支撑式:指在结构上没有掩护梁,对顶板的作用是支撑的支架称为支撑式支架。
掩护式:指在结构上有掩护梁,单排立柱连接掩护梁或直接支撑顶梁对顶板起支撑作用的支架。
支撑掩护式:具有双排或多牌支柱及掩护梁结构的支架,支柱大部或全部通过顶梁对顶板其支撑作用,可能有部分支柱是通过掩护梁对顶板起作用。
12分析采场支架工作阻力与顶板下沉量的“P-△L”曲线关系
支架工作阻力与顶板下沉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从P-△L曲线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①不同的顶板条件,P-△L曲线的斜率不同,但都呈双曲线关系。
②在一定工作阻力以上,支架工作阻力增加对顶板下沉量影响较小,但低于此值则提高支架工作阻力将减少顶板下沉量。
③支架的工作阻力并不能改变上覆岩层“大结构”的总体活动规律。
④回采工作面支架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性:一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可缩量;二是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支撑性能,即一定的工作阻力。
因而在支架选型与支护设计中,最主要是确定支架的最大可缩量与最大工作阻力。
13简述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特点? 支架与围岩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在小范围内,围岩形成的顶板压力可看做一个作用力,支架可以视为一个反力,两者应相互适应,使其大小相等,而且尽可能的作用在一个作用点上。2)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分布规律与支架的性能有关。3)支架结构及尺寸对顶板压力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证明,在支架架型选择合适时,可以用最小的工作阻力维护好顶板。
14简述开采后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破坏方式及其分区?
根据采空区覆岩移动破坏程度,可分为“三带”垮落带,裂缝带,弯曲带。1)垮落带。破断后的岩块成不规则垮落,排列也极不整齐,松散系数比较大,一般可达1.3-1.5.。但经重新压实后,碎胀系数可降到1.03左右。此区域与所开采的煤层相连,很多情况下 是由于直接顶岩层冒落后形成的。2)裂缝带。岩层破断后,岩块仍然排列整齐的区域为裂缝带。它位于冒落带之上,由于排列比较整齐,因此碎胀系数较小。关键层破断块体有可能形成“砌体梁”结构。垮落带与裂缝带合称“两带”,又称为“导水裂缝带”,意指上覆岩层含水层位于“两带”范围内,将会导致岩体水通过破断裂缝流入采空区和回采工作面。“两带”高度和岩性与煤层采高有关,覆岩岩性越坚硬,“两带”高度越大。一般情况下,对于软弱岩层,其“两带”高度为采高的9-12倍,中硬岩层为18-28倍。准确的确定“两带”高度,对解决水体下采煤问题及下解放层开采瓦斯突出煤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弯曲带。自裂缝带顶界到地表的所以岩层称为弯曲带。弯曲带内岩层移动的显著特点是,岩层移动过程的连续和整体性,即裂缝带顶界以上至地表的岩层移动是成层的,整体性发生的,在垂直剖面上,其上下各部分的下沉差值很小。若存在厚硬的关键层,则可能在弯曲带内出现离层区。15简述绿色开采技术体系?
包括以下内容: 1)水资源保护---形成“保水开采”技术。
2)土地与建筑物保护----形成离层注浆,充填与条带开采。3)瓦斯抽放----形成“煤与瓦斯共采”技术。4)煤层巷道支护与减少矸石排放技术。5)地下气化技术。
16简述控制岩层移动的技术?
岩层移动控制技术可分为3类: 一)留煤柱控制岩层移动1.部分开采2.留设保护煤柱。
二)充填法控制岩层移动1.采空区充填(1)水力充填(2)干式充填(3)胶结充填。2.覆盖离层区充填。
三)调整开采工艺及参数控制岩层移动,如限厚开采,协调开采,上行开采等。
17简述回采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分区并分析其应力状态? 分为应力降低区,应力增高区,应力不变区。
18采区平巷在其服务期内沿走向的矿山规律有那些?采动影响带的前影响压力与后影响区内矿压显现时间和机理有何不同?
规律:采区巷道从开掘到报废,经历采动造成的围岩应力重新发布过程,围岩变形会持续增长和变化。围岩变形经历五个阶段:(1)巷道掘进影响阶段(2)掘进影响稳定阶段(3)采动影响阶段(4)采动影响稳定阶段
(5)二次采动影响阶段
不同:巷道受上阶段工作面的回采影响后,在回采引起的超前移动支承压力作用的影响下,巷道围岩压力再次分布,塑性区显著扩大,围岩变形急剧增长。在工作面后方附近,达到了最大值。远离工作面后方,巷道围岩变形速度逐渐衰减。巷道围岩性质、护巷煤柱宽度或巷旁支护方式、工作面顶板岩层结构对该时期围岩变形量影响很大。19沿空留巷矿压显现基本特征?与沿空掘巷矿压显现的主要区别? 沿空留巷上区段工作面采动时受力情况
1.巷道顶板的下沉,破坏必然受到采空区上覆岩层沉降总规律的制约。
2.上区段工作面采过后,沿空巷道经历老顶岩层从即将断裂前的极限状态到发生断裂的失稳,然后到回转下沉采空区的过程。3.由于老顶的剧烈运动,引起沿空巷道煤帮和巷道支护体发生剧烈变形。沿空掘巷破坏了原有平衡,在巷道边缘的煤体会出现新的破裂区,塑性,支承压力向煤体深部移动。
20.跨巷回采卸压的基本原理
煤层开采以后,在煤层底板中形成一定范围的应力增高区和应力降低区。位于煤层底板的巷道,若处于应力增高区,将承受较大的集中应力而遭受破坏;处于应力降低区,则易于维护。根据采面不断移动的特点以及巷道系统优化布置的原则,可在巷道上方的煤层工作面进行跨采,使巷道经历一段时间的高应力作用后,长期处于应力降低区内。跨采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巷道与上方跨采面的相对位置,即巷道与上部回采煤层间的法向距 离z,巷道与上部回采煤层煤柱(体)边缘的水平距离x。
21.如何根据锚杆对围岩的约束方式定义锚杆锚固力?
托锚力:托锚力包括安装锚杆时,通过拧紧螺母产生的锚杆托板对围岩的预紧力,水胀式管状锚杆杆体纵向收缩,使托盘对围岩产生预紧力,以及锚杆托板阻止围岩向巷道内位移时,对围岩施加的径向支护力。
粘锚力:粘结剂将围岩与锚杆粘结成整体,由于围岩深部与浅部变形的差异,锚杆通过粘结剂对围岩施加粘结力来抑制围岩变形。粘锚力就是锚杆杆体的轴力。摩擦锚固式锚杆通过杆体与围岩之间摩擦力对围岩施加锚固力来抑制围岩变形。切向锚固力:围岩的变形大多从岩体的弱面开始,在围压作用下围岩沿弱面滑动或张开。锚杆体贯穿弱面,限制围岩沿弱面滑动或张开。这种限制力称为切向锚固力。
22.为什么说锚注支护是软岩巷道支护的新途径? 锚杆支护与棚式支架支护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锚杆支护的锚固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体的力学性能,软岩巷道可锚性差是造成锚杆锚固力低和失效的重要原因。利用锚杆兼做注浆管,实现锚注一体化,是软岩巷道支护的一个新途径。对于节理裂隙发育的岩体,注浆可改变围岩的松散结构,提高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封闭裂隙,显著提高岩体的强度。注浆加固为锚杆提供可靠的着力基础,使锚杆对松碎围岩的锚杆作用得以发挥,进一步提高岩体强度。但注浆只能在围岩的一定深处进行,需要与锚喷支护共同维持巷道周边围岩的稳定。因此,采取锚杆与注浆相结合的方法,使锚杆和注浆的作用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挥,可提高对软岩的支护效果。
23简述软岩巷道变形力学机制。
从理论上分析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力学机制,可分为三种形式,即物化膨胀类型、应力扩容类型和结构变形类型。
膨胀变形机制
膨胀岩含有蒙脱石、高岭土和伊利石等强亲水粘土矿物,这几类矿物由于其晶体结构特殊,能将水分子吸附在晶层表面和晶层内。既具有矿物颗粒内部分子膨胀,又具有矿物颗粒之间的水膜加厚的胶体膨胀。同时通过毛细作用吸入水,使岩石体积膨胀。
(2)应力扩容变形机制
变形机制与力源有关,软岩在构造应力、地下水、重力、工程偏应力作用下,岩体产生破坏变形,微裂活动迅速加剧,形成拉伸破坏和剪切面,体积扩胀。工程偏应力即本书中的矿山压力,是应力扩容变形中不可忽视的力源。
(3)结构变形机制
变形机制与硐室结构和岩体结构面的组合特征有关。结构面的成因类型,结构面的结合特征,结构面的力学性质,结构面相对于硐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它制约下形成的岩体结构控制着软岩变形、破坏规律。
24简述冲击矿压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根据发生冲击矿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有两方面,一是降低应力(能量)的集中程度;二是改变煤岩体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能。主要方法吧:
(1)合理的开拓布置和开采方式(2)开采解放层 浅埋煤层。
1、原岩应力分布的基本特点(p44):①、实测铅直应力基本上等于上覆岩层重量。②、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直应力。③、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岁深度增加而减小。④、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相差较大。
2、分析采场上覆岩层结构失稳条件(p86):①、结构的滑落失稳,剪切力大于咬合点处的摩擦力,此结构将出现滑落失稳。即失稳的与否取决于老顶破断岩块的高长比,高长比较小,结构抗滑落失稳能力越大,一般情况下,失稳岩块的高长比要大于0.4-0.5。即岩块长度要大于2~2.5倍的岩块厚度;②、结构的变形失稳,这是指在岩块的回转过程中,由于挤压处局部应力集中,致使该处进入塑性状态,甚至局部受拉而使咬合处破坏造成岩块回转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整个结构失稳,当岩梁破断后,岩块互相咬合中间下沉量到达△时,即形成岩块结构变形失稳。
3、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与改善顶板状况的关系(p115):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只是缩短落煤与放顶两个主要生产过程的时间间隔,能减少顶板下沉量,但同时也使顶板下沉速度加剧,只有在原先的工作面推进速度比较缓慢的条件下,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才会对工作面顶板状况有所改变,当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顶板下沉量的变化将逐渐减小,并不能甩掉顶板压力。
4、开采深度对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显现的影响(p115):①开采深度对巷道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可能比较明显,如在松软岩层中开掘巷道,随着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的“挤、压、鼓”现象将更为严重。随着深度增加,巷道围岩的变形与支架上承受的压力都将增加。岩层受重力而变形,它所积聚的能量与深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对有冲击矿压危险的矿井,随着深度的增加,发生冲击矿压的次数与强度将显著增加。②但开采深度对采场顶板压力大小的影响并不突出,因而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也不明显,尤其是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③随着采深增加,支承压力必然增加,从而导致煤壁片帮及底板鼓起的几率增加,由此也可能导致支架载荷增加。
5、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圆孔周围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p51):①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圆孔周边全处于压缩应力状态;②应力大小与弹性常数E、μ无关;③σt、σr的分布和角度无关,皆为主应力,即切向和径向平面均为主平面;④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孔周边的切向应力为最大应力,与孔径大小无关,σt=2rH超过周边围岩的弹性极限时,围岩进入塑性状态;⑤其他各点的应力大小则与孔径有关;⑥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圆孔周围任意点的切向应力与径向应力和为常数。
6、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假说的内容及其特点(p67):①压力拱假说,此假说是认为在回采工作空间上方,由于岩层自然平衡结果而形成的一个“压力拱”。拱的一个支点在工作面前方煤体内形成前脚拱,另一个支点在采空区垮落的矸石上形成后脚拱,随工作面的推进,前后拱也将向前移动。优点是对回采工作面前后的支承压力及工作空间处于减压范围做出了解释。缺点为主种假说简单不能从数量上解释矿压问题,对松软破碎顶板还适用,对坚硬顶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②悬臂梁假说,认为工作面和采空区上方顶板可视为梁,其优点是可解释工作面近煤壁处顶板下沉量支架载荷小,支承压力及工作面出现周期来压的现象。缺点是由于未查明开采后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利用悬臂梁计算顶板下沉量的支架载荷与实测数据相差较远。③铰接岩块假说,认为工作面上方岩层破坏可分为垮落带和其上的规则移动带,工作面支架两种不不同工作状态,给定载荷状态和给定变形状态。些假说优点是正确阐明了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分布情况及其内部力学关系可能开成的结构。缺点是未能对铰接岩块间的平衡条件做做进一步探讨。④预成裂隙假说,些假认为在回采工作面周围存在着应力降低区、应力增高区、采动影响区,这三个区随工作面的推进,同时也向前移动,同时还认为支架应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工作阻力,应及时地支撑住顶板岩层,使各层岩层之间保持紧密状态阻止相对滑移,张裂与离层。
7、支架-围岩相互作用的基本状态(p237):①当巷道顶板岩石与上覆岩层离层或脱落时,支架仅受到离层和脱落岩石自重压力作用,支架这时处于给定载状态。②当巷道顶板岩石与上覆岩层没有离层或脱落时,支架的受载和压缩变形将取决于上覆岩层的运动状态。这种情况下只靠支架本身的支撑力无法阻止上覆岩层的运动,只有当上覆岩层下沉过程中受到采空区已冒落矸石或充填物阻挡时,支架的收缩变形才停止,这时支架处于给定变形状态。
8、初次来压的特点(p102):①工作面顶板急剧发生下沉;②工作面直接顶破碎甚至产生台阶状下沉;③煤壁内支承压力增大,煤帮变形与塌落;④老顶初次来压较突然,工作面易出现事故;⑤顶板出现断裂声,并有顶板掉渣现象,顶板产生裂隙。
9、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特点(p149):支架和围岩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要分析支架性能、结构对支架受力及围岩运动的影响,以及在各种围岩状态下支架呈现什么反应,从中分析支架应具有的最合理的结构和参数。
1、支架与围岩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
2、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分布的规律与支架性能有关。事实证明,刚性、急增阻性、微增阻性或恒阻性支架在工作面的受力是不一致的,恒阻式支架的受力比较均匀。
3、支架结构及尺寸对顶板压力的影响。实际生产中证明,在支架架型选择合适时,可以用最小的动作阻力维护好顶板。
10、开采后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破坏方式及分区(p70、182):根据采空区覆岩移动破坏程度,分为“三带”:(1)跨落带。破断后的岩块呈不规则跨落,排列也极不整齐,松散系数比较大,一般可达1.3~1.5。但经重新压实后,碎胀系数可降到1.03左右。此区域与所开采的煤层相毗连,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直接顶岩层冒落后形成的.(2)裂缝带。岩层破断后,岩块仍然排列整齐的区域即为裂缝带。它位于冒落带之上,由于排列比较整齐,因此碎胀系数较小。关键层破断块体有可能形成“砌体梁”结构。跨落带与裂隙带合称“两带”,又称为 “导水裂缝带”,指上覆层含水层位于“两带”范围内,将会导致岩体水通过岩体破断裂缝流入采空区和回采工作面。(3)弯曲带。自裂缝带顶界到地表的所有岩层称为弯曲带。弯曲带内岩层移动的显著特点是,岩层移动过程的连续和整体性,即裂缝带顶界以上至地表的岩层移动是成层地、整体性地发生,在垂直剖面上,其上下各部分的下沉量很小。若存在厚硬的关键层,则可能在弯曲带内出现离层区。
A区域(煤臂支撑影响区):一般在回采工作面前方30~40m处就开始变形。其特点是水平移动较为剧烈,但垂直移动甚微。甚至出现负位移。
B区域(离层区):回采工作推过钻孔4~8m后,垂直位移急剧增加,各层位移越向上越缓慢,形成离层,易发生顶板事故。
C区域(重新压实区):已断裂的岩层重新受到已冒落矸石支撑时,邻近煤层岩层的运动速度要缓于其上覆岩层,各岩层又进入互相压合的过程。
11、控制岩层移动的技术(p191):岩层移动控制技术可分为三类:
一、留煤柱控制岩层移
1、部分开采。部分开采包括:条带开采和房柱式开采
条带开采:是沿煤层的走向或倾向,将开采区划分为若干个宽度相等或不相等的条带,开采一条,保留一条,利用留下的条带煤柱支撑顶板,以减小地表沉陷的目的。条带开采可划分为走向条带开采和倾向条带开采。
2、留设保护煤柱。
二、充填法控制岩层移动
1、采空区充填。充填开采就是用充填材料来充填己采空间,这相当于减小了煤层开采厚度,从而减少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变形与破坏。
2、覆岩离层区充填。覆岩离层区充填减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移过程中覆岩内形成的离层空洞,从钻孔向离层空洞充填外来材料来支撑覆岩,从而减缓覆岩移动往地表的传播。
三、调整开采工艺及参数控制岩层,如限厚开采、协调开采、上行开采等。
12、研究关键层的意义(p186):①实验证明,岩层移动由下向上成组运动,岩层移动的动态过程受控于覆岩关键层的破断运动;②关键层理论进一步表明覆岩层关键层不仅对地表动态下沉过程起控制作用还对地表移动曲线特性产生影响,地表下沉是关键层与覆土耦合作用的结果;③关键层的变形破断及其运动规律,在运动过程中与软岩层间为相互耦合作用关系;④为煤矿绿色开采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平台。
13、支掩式掩护支架的优缺点:优点:①缩短了控顶距,减少了托梁与顶板之间反复支撑的次数,提高了支架对机道上方顶板的支撑力;②在顶板局部冒顶情况下,可以考虑不勾顶;③支架的结构可以承受一定的水平推力,因而可以实现承载前移;③挡矸性能良好,采空区矸石不能涌入回采工作面空间。缺点:支架空间小、通风断面小、行人不方便,除此之外由于增加了掩护梁,支架重量有所增加。
14、支架工作阻力与顶板下沉量的关系(P-△L曲线)(p151):顶板条件不同,曲线斜率不同,但都为近似双曲线关系。①支架的工作阻力与顶板下沉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②在一定工作阻力以上,支架工作阻力增加对顶板下沉量影响较低,但低于此值则影响极大。③采场支架的工作阻力并不能改变上覆岩层的总体活动规律。④事实上只能在工作阻力偏低的情况下,提高工作阻力才有可能对顶板下沉有显著的影响。⑤并未给出顶板下沉量与顶板完整情况的关系,事实上,各类岩层的允许下沉量也是不一样的。
15、简述回采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分布规律(p198):煤层开采过程破坏了原岩应力场的平衡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对于受到采动影响的巷道,它的维护状况除了受巷道所处位置的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取决于采动影响。煤层开采以后,采空区亡部岩层重量将向来空区周围新的支承点转移,从而在采空区四周形成文承压力带。工作面前方形成超前支承压力,它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向前移动,称为移动性支承压力或临时支承压力。工作面沿倾斜和仰斜方向及开切眼—侧煤体上形成的支承压力,在工作面采过一段时间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称为固定支承压力或残余支承压力。回采工作面推过一定距离后,采空区上覆岩层活动将趋于稳定,采空区内某些地带冒落矸石被逐渐压实,使上部未冒落岩层在不同程度上重新得到支撑。因此,在距工作面一定距离的采空区内,也可能出现较小的支承压力,称为采空区支承压力。
支承压力的显现特征通过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分布形式和应力峰值表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位置距煤壁一般为4—8m,相当2—3.5倍回采高度。影响范围为40—60m,少数可达60—80m,应力增高系数为2.5—3。工作面倾斜方向固定性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一般为15—30m,少数可达35—40 m,支承压力峰值位置距煤壁一般为15—20m、应力增高系数为2—3。采空区支承压力血力增高系数通常小于l,个别情况下达到1.3。相邻的采空区所形成的支承压力会在某些地点发生相互叠加,称为叠合支承压力。例如,在上下区段之间,少区段采空区形成的残余支承压力与下区段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叠加、在煤层向采空区凸出的拐角、形成很高的叠合支承压力,应力增高系数可达5—7,有时甚至更高。
16、采区平巷沿走向的矿压规律(采区平巷在其服务期内沿走向的矿压规律有哪些?采动影响带的前影响区和后影响区内矿压显现时间和机理有何不同?)(巷道围岩变形规律)(p204):采区巷道从开掘到报废,经历采动造成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过程,围岩变形会持续增长和变化。以受到相邻区段回采影响的工作面回风巷为例,围岩变形要经历五个阶段。
1、巷道掘进影响阶段。煤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出现应力集中,在形成塑性区的过程中,围岩向巷道空间显著位移。随着巷道掘出时间的延长,围岩变形速度逐渐衰减,趋向缓和。巷道的围岩变形量主要取决于巷道埋藏和围岩性质。
2、掘进影响稳定阶段。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趋于稳定,由于煤岩一般具有流变性,围岩变形还会随时间而缓慢增长,但其变形速度比掘巷初期要小得多,巷道的围岩变形速度仍取决埋藏深度和围岩性质。
3、采动影响阶段。前影响区时,巷道受上区段工作面(A)的回采影响后,在回采引起的超前移动支承压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塑性区显著扩大,围岩变形急剧增长。在后影响区时,在工作面(A)后方附近,由巷道上方和采空区一侧顶板弯曲下沉和显著运动使得支承压力和巷道围岩变形速度都达到最大值。远离工作面后方,巷道围岩变形速度逐渐衰减。巷道围岩性质、护巷煤柱宽度或巷旁支护方式、工作面顶板岩层结构对此时期围岩变形量影响很大。
4、采动影响稳定阶段。回采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走向稳定后,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再一次显著降低,但仍然高于掘进影响稳定阶段时变形速度,围岩变形量按流变规律不断缓慢地增长。
4.《内部控制》习题集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按商业银行风险表现形式划分风险,不包括:(D)
A 信用风险 B 操作风险 C 流动性风险 D 会计风险
(还有国家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投资风险、竞争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共11大风险,见教材P13)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三个核心问题:(B)
A 风险来自哪里 B怎样规避风险 C银行面临哪些风险 D如何管理这些风险 见教材P17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石是:(B)
A公司制改革 B 组织框架C股份制 D企业战略 P31
4、下列选项中,不是GARP关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三大支撑体系是:(C)
A上侧管理 B下侧管理 C业务管理 D不确定管理 P37
5、下列选项不属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是:(D)
A最低资本要求 B监管监察 C市场纪律 D组织框架 P80
6、《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作为银行经营管理新思想的播种者,确立了未来以(A)为核心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A资本管理 B风险经营 C市场纪律 D国家监管
P87
7、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是:(C)
A VAR法 B外部评级系统 C内部评级系统 D德尔菲法 见教材P103
8、在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中,被称为“立即死亡”的风险是指:(C)A操作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风险 D市场风险 P115
9、下列选项,不是常用的市场风险限额是:(B)
A交易限额 B缺口限额 C风险限额 D止损限额 P136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货款三查”的是:(C)A 货前调查 B 货时审查 C 货中抽查 D 货后检查 P157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操作风险管理一般框架中的风险战略是:(A)
A 风险评估 B 业务目标 C 风险偏好 D 风险政策 P169-170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操作风险管理中风险评估的方法是:(D)A记分卡法 B 检查表法 C 叙述法 D 德尔菲法
(P173,还有工作间交流法,共4种方法)
13、下列不是商业银行的三性是:(D)A 安全性 B 稳定性 C 流动性 D 风险性
二、填空题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规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总体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P181-182
2、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四个环节。P21
3、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颁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根据新资本协议的初衷,资本要求与风险管理紧密相连。新资本协议作为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框架,由三大支柱组成,是指(最低资本要求)、(监管监察)和(市场纪律)。P80
4、巴塞尔委员会,英国银行家协会以及GARP,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即都是围绕(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和(事件因素)来展开的。P152
三、名词解释
1、操作风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给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该定义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但包括法律风险。巴塞尔委员会突出强调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和业务系统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P144
2、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简称ALM)是指一家商业银行为了在可接受的风险限额内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对其资产负债组合所进行的计划、协调和控制,以及前瞻性地选择业务策略的过程。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P129
3、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或借款人的贷款要求,或者筹资的成本超出了银行可承受范围内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银行经营中最常见的风险,具有“突然死亡”的特征,是危险程度最高的风险。P115
4、风险价值法(VAR法):即Value-at-Risk,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某项资金头寸、资产组合或机构造成的潜在最大损失。通常由银行的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来估算,包括: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洛法。P133
四、问答题
1、简述为什么说风险管理不等于管理风险。P17-19
2、简述风险管理应遵循的三项原则。P38
3、简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P74-76
4、简述西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特点。P120-121
5、简述操作风险管理的一般框架。P169
五、论述题
1、结合相关案例,谈谈你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认识。
案例:某分理处发生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
2004年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因员工严重违规操作:违规办卡、违规放贷,网点员工基于自身利益,合伙违规、隐瞒不报,引发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经查,涉及金额2599万,形成巨大风险。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
第一、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一是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没有把握和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关系。二是缺乏审慎经营的思想,没有把握和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合法守规的关系。三是缺乏对零售贷款的管理经验,没有把握和处理好新业务品种的风险点,缺乏对新业务品种必要的操作风险评估与防四是零售贷款的风险系统管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预警、可控体系,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发生案件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缺乏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建立起防范约束机制。
第三、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利益误导驱使少数员工为完成考核铤而走险。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银行正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在商业银行规模越来越多,业务领域越来越广,风险点越来越多的新形势下,再加上我国转轨的制度因素、银行的管理以及员工素质等问题的客观存在,操作风险越来越突出,成为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同样重要的银行管理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操作风险又有着难以计量的特点,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就更显重要,也更需要下大工夫。结合以上所分析的案例,我们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操
作风险管理的四点建议: 第一、加强人才队伍和激励机制建设。
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仍然是对人的管理,包括对人的道德、能力和一个良好的激励相容框架的实施等,为有效引入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1、从商业银行人才结构看,操作风险方面有实际经验的人员相对较少,客观上需要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培训和引进相应的人才。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筑严思想道德防线,防范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2、从激励机制方面来说,即便商业银行建立了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动态地介入整个管理过程,那么这个体系的运作效果也难以保证。所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同样十分重要。
第二、注重操作风险评估和控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操作风险的评估和控制(RACA)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于风险能够进行动态控制,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决策、监督和报告四个主要环节,进行循环管理,使风险评估与控制成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首先是识别风险,这是最基础的,只有认识到风险的存在、正视风险的大小,才能对风险进行控制,对银行业务进行决策。
其次是对风险进行评估,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没有进行控制之前的风险进行评估,即不作任何控制时的风险评估;二是对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如制度设计是否完善等。国内银行通常将制度细化,尤其是管理部门,只要发现有案件后隐患,就“举一反三”地从“责任”角度去细化制度,但对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却考虑较少,对制度的执行成本问题考虑得更少。由于制度可执行性较弱,所以屡查屡犯的问题几乎在每个行都存在,也直接影响到控制的有效性;三是对剩余风险的评估,即对没有在之前环节考虑到的风险进行评估。这一领域在国内银行尚为空白。
再次为决策环节。按决策的结果划分,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对于高风险业务选择规避;二是通过外包、购买保险的方式将操作风险部分转移出去;三是选择从事该项业务,通过将潜在收益与潜在风险进行比较后,认为收益大于风险,并且风险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即接受该风险,并采取一定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目前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认识。
金融危机,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美国在次贷市场上的购房者,其次是放贷机构,然后是购买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机构。目前来看,美国和欧洲的放贷机构和投资机构因大量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损失最为惨重。日本和韩国的银行也因为次贷危机产生了损失。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涉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不多,因此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对全球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挑战,中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美国次贷危机无疑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很多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金融监管等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美国次贷危机银行业的打击很大,所以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尤其关注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扬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比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以及抵押贷款
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的还款违约率将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因此,银行对住房抵押贷款必须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具体来说,我们应在以下方面做好应对工作。
第一、我国应积极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
第二、我国的金融机构创新要适合中国的国情
【《内部控制》习题集】推荐阅读:
政府内部控制11-08
会计内部控制研究07-23
资金内部控制案例08-26
内部控制论文提纲09-23
高校内部控制手册09-28
内部控制外文翻译10-20
邮政系统内部控制11-26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探析08-20
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11-04
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