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精选8篇)
1.广播新闻评论节目 篇一
从“自己走路”到“走自己的路”——谈电视评论类节目的演变、发展与未来走向
涂光晋
在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即将走过50年的历程,中国电视已经走过4O年历程的今天,“电视评论性节目”(或“电视评论类节目”)已成为一个新的专用名词。它的存在,它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作用,都表明了一个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新闻学术界到新闻实务界都普遍认可的事实—中国电视已经有了自己的评论性节目;长于表现的电视在纪录与展现事实性信息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收集与传播意见性的信息;电视评论类节目在遵循新闻评论基本规律、体现新闻评论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包括多种节目形态、表现手法与风格样式在内的“大家族”,这一“家族”的出现不仅丰富和扩展了评论的体裁与形式,而且滋养和生长出新的评论理念与评论手法,实现了从“自己走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性跨越。
从“蹒跚学步”到走向成熟
——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发展轨迹
1958年诞生的中国电视在第一个20年里,新闻评论还没有学会“自己走路”,除在新闻节目中口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发表的重要评论外,尚未出现过电视台自己的新闻评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新闻事业进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尚未真正起步的电视评论与已有百余年历史的报刊评论、有30余年历史的广播评论同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1980年至今,又一个20年过去了,这20年里,电视评论大致经历了尝试期、探索期与发展期三个阶段。
(一)尝试期(1980年至1958年)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在此前仅7个月,《人民日报》最有代表性的群言式的小言论栏目《今日谈》开办),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固定的评论性栏目的问世,也标志着一种不同于报刊与广播评论的、新型的、独特的电视评论样式—电视述评的出现。它融音响、画面、文字于一体,融现场采访与即时分析于一体,融各方人士参与议论与记者点评于一体,融纪实性与思辨性于一体。虽然当时的节目形态、手法与质量还很不稳定和完善,但它的出现说明,中国电视评论类节目虽然起步很晚,但一旦自己抬脚走路,就开始尝试着走一条自己的路。
尝试期的中国电视评论并不拒绝对由报刊、广播沿袭而来的评论样式的移植与借用,如在新闻节目口播的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编前话和编后话等。在这一阶段,一种类似于报纸上专栏小言论的群言式口播评论形式也相继出现在一些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如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的开办了一年左右时间的《观众论坛》。虽然后来因这种节目形式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电视特征而停办,但仍然不失为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一种积极的尝试。
(二)探索期(1988年至1994年)
1988年11包括确定固定的节目周期与播出时间,设立固定的节目主持人,栏目的风格与包装也相对固定,以培养较为固定的收视群体。此外,这一阶段的电视评论性节目还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评论类栏目的相继出现和评论性节目表现手法的不断丰富。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栏目有福建电视台的《记者观察》、安徽电视台的《社会之窗》、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广东电视台的《社会聚焦》、北京电视台的《18分钟经济?社会》、《BTV夜话》等等。各栏目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断创新,其中,《18分钟经济?社会》较为注重纪实风格与思辨色彩的融合以及隐性采访手法的运用,《BTV夜话》比较注意演播室访谈或座谈方式的引人,《观察思考》栏目中开始采用调查性深度报道的形式,并开始运用系列评论与连续评论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持续追踪与深度评析„„对电视评论性节目如何更好地体现其媒介特征,发挥其传播优势,各栏目都在进行大胆的探索。
二是评论类节目的选题范围得到较大幅度的扩展。事件性选题、社会性选题和常规性选题在这一阶段都相继进人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视野。新闻策划的意识开始介人评论的选题。选题所涉及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一些禁区被逐步突破。
三是评论类节目个性化特征的日益显露。随着不同电视媒体评论类栏目的增多和同一媒体不同评论类栏目的竞争,电视评论性节目的个性化特征日益受到重视。中央电视台经济部1993年5月开始的《一丹话题》,不仅是我国大陆各电视台中第一个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评论专栏,而且其主持人敬一丹以及此前已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徽电视台记者汪清等人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采编播合一、具有一定个性特征的、固定的电视评论类节目主持人。
(三)发展期(1994年至今)
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开播,被很多人视为为中国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大发展的开端。它以比以往此类节目更强烈的时效性、更生动的纪实手法、更多样的评析方式、更自觉的喉舌(包括政府和群众的喉舌)意识、更大的舆论监督力度,同时,又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特殊位置,以每天一期的高频率,以关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视野,使电视评论类节目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应。此后,各省、市电视台纷纷成立自己的新闻评论部,改版或开设《焦点访谈》式的电视评论栏目。这一阶段电视评论性节目的主要特点包括:
一是评论性节目功能的广度与深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朱熔基总理在视察《焦点访谈》时的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中的前三条,即是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中的一部分,此外,新闻评论所具有的解释、表态、深化、引导与协调等功能,在电视评论性节目中也正在得到较大程度的体现。特别是这类节目中前馈与反馈方式的引人,如《焦点访谈》中的《焦点回声》,北京电视台《点点工作室》中的《声音》等,也使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功能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与良性循环。
二是评论类节目的形态与样式更为丰富,配置更为合理。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为例,除电视述评性栏目《焦点访谈》外,还先后开设了主持人评论栏目《面对面》、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和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这几个栏目代表了电视所特有的四种评论类节目形态。对同一选题,也运用不同的评论样式进行系统配置。如同是围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焦点访谈》推出了系列述评,《新闻调查》进行了解释性报道,《面对面》自北约轰炸南联盟开始,连续播出了50多期题为《关注科索沃》的主持人评论,各种评论样式在评析范围、切人角度与表现方式等方面互为补充,更好地形成评论合力,以增强传播效果。
三是评论类节目竞争的日趋激烈。评论是媒介的旗帜和灵魂。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生存环境的复杂、人际交往的减少、民主意识的提高、媒介竞争的激烈等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不同大众传播媒介间的竞争以及同类媒体间的竞争,必然直接体现在最能代表媒介水平的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评论性节目上。随着电视媒介内部竞争的加剧,除新闻评论部开设评论类节目以外,新闻部、专题部、社教部、经济部、国际部、体育部等也纷纷开设自己的评论类节目。来自内外各方面的竞争使此阶段的电视评论类节目感受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的压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
从“先天不足”到扬长避短
——电视评论类节目对新闻评论传播方式的冲击与探索
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关心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提供解释,表明看法,直接反映媒介或作者的立场及态度,以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的体裁或节目形态的总称。
电视评论类节目具有报纸评论与广播评论的共同特征,同样具有新闻性、政治性(或思想性)、群众性与论理性,同样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的目的或手段。但由于电视具有传播迅速、声形兼备、形象直观、转瞬即逝等特性,对于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评论而言,电视评论类节目具有先天的劣势。但是经过近20年来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艰苦探索,电视评论类节目开始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使其在节目形态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节目体系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扩展了新闻评论的外延,对新闻评论的内在特质与表现手法等方面也带来了新的冲击与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由媒介“代民立言”到公众开口说话—新闻评论群众性特征外延与内涵的扩展
素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其精英人士一直以“为民请命”、“代民立言”为追求。中国古代的议论文、论说文之所以源远流长,代有名篇,应该说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这种思想文化传承直接有关。近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政论家,如王韬、梁启超、严复、章太炎,以及后来的陈独秀、李大钊、张季莺、鲁迅、邹韬奋、毛泽东等等,其评论作品虽特色与风格各异,但在代表舆论、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上是有其一致之处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评论(特别是报纸评论)的群众性主要体现在“默察国民多数对于各重要事之舆论,取其正当者,著论立说,代为发表之。言其所欲言而又不善言者,言其所欲言而不敢言者,斯无愧矣。”(徐宝瑛:《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而这类新闻评论,往往是具有相当文字水平与文化素养人士的“专用”文体,阅读它的人,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识读与理解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以《人民日报?今日谈》为代表的群言性专栏小言论蓬勃兴起,使新闻评论群众性的特征得到第一次拓展,即从写作(或制作)方面所体现的群众性(包括选题上关注群众所关注的事件或问题,论述上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语言上通俗浅显,文风上平易朴实等等),拓展为作者范围与读者范围上广泛的群众性(包括刊登尽可能多的群众来论,拥有广泛的读者群等等)。广播电视评论、特别是电视评论的兴起,为评论群众性特征注人了新的内涵。首先,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评论类节目意见性信息的发出者与接受者的范围,即使不具备文字识读能力的人,也可以面对摄像机和话筒直接开口谈话,或收看、收听节目。广大受众通过热线电话、有奖征集等方式直接参与评论选题过程,也可以报名参与演播室谈话或接受电视记者的采访。媒介在满足公众知晓权的同时满足了公众的话语权,使评论性节目真正成为“群众喉舌”。从某种意义上说,公众话语权最终实现的前提之一,是公众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觉醒与提高。事实上,电视评论性节目将群众手中间接的话语权转化为直接的话语权,对政府和社会实行有效的舆论监督,这又会反过来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促进公众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其次,电视评论类节目丰富了评论群众性的表现方式,变零散的“群言”,为集纳式群言;变被动地等待群众来论,为主动地采集来自群众的意见性信息;变媒介“代民立言”为媒介“借口说话”„„通过对直接出自群众之口的意见性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传播,辅之以主持人或记者的评点,体现媒介的立场和态度。
(二)由转述描述到展现再论—新闻评论各类信息采集与表达方式的变化
新闻评论所包含的信息主要有三类:一是事实性信息,常作为引发或佐证论点的证据;二为意见性信息,常作为论点的组成部分或中心论点分论点;三为情感信息,常作为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的粘合剂或发酵素。在以文字符号传播的报纸评论中,对事实性信息往往用叙述的方式表达,对意见性信息往往用转述的方式表达,对于情感信息往往用描述的方式表达。读者通过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的解读与思维转换来感知事实、观点与情感。但电视评论性节目将这一切变得真实直观了,它必须经历一个展现或再现事实发展、意见传达、感情经历的过程,即必须有事实过程的展现或再现(可通过当事者或旁观者的转述),意见性信息发出者的议论,以及采访对象情感变化的展示等等。而这一过程的展现与再现,是电视评论类节目难点所在,也是其魅力所在。电视述评、深度报道与电视谈话(包括Talk Show)虽节目形态上有所不同,但对于这一过程的处理原则是相通的。为了使这一过程得以还原,电视工作者必须经历两个过程:在选题确定之后,第一个过程主要用于收集事实性信息,采集意见性信息,捕捉情感信息。通过这个过程,理清思路,确定论据,形成论点。在第二个过程中,将经过选择的三类信息按第一个过程的前后顺序进行还原,让观众在收看电视评论时经历由事人理、情理交融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遵循三个基本的逻辑顺序:一是遵循事物发展内在的逻辑顺序(原因→过程→结果;背景→经过→前景);二是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上的逻辑顺序(现象→本质;个别→一般;肤浅→深入);三是遵循人的感情变化的逻辑顺序(酝酿→积蓄→生成→爆发;起伏波澜间的自然过渡与转换)。电视评论类节目形成过程在逻辑顺序上与报纸评论是相同的,主要的区别在于这一逻辑过程的实现方式有所不同。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付出比报纸同行们更多的气力和心智才能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这份辛劳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电视评论类节目往往比同一选题的报纸评论更具可信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由个性化评论到人格化评论—传播者自身角色的转换
个性化评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评论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报纸上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兴起,个人耕耘或个人署名评论专栏的开辟,如《经济日报》的《尚德专栏》、《冯并专栏》,《中国青年报》的《小川快语》、《方向专评》、《熙东评论》等,自90年代以来这类专栏层出不穷,作者以其某一方面的专长(或专门知识)、独特的视角和与众不同的文风张扬自己的个性和评论专栏的个性。这种个性化评论体现在电视评论中,除以上特点外,还多了一些人格化色彩。随着电视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地位与作用的日益显著,往日只是以抽象的媒介形式或“只见其文不见其人”抽象的个体形式存在的评论,借助于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性格、有语言有表情的实实在在的“人”发出,使电视评论类节目在个性化之余又增添了一种人格化魅力。在主持人(评论员)评论及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常常把个人的经历与感受带进节目之中,他(她)也随之成为具有某种人文色彩、体现出某种人文情怀的具象的个体与实体。媒介的意向借他们之口得以表达,在传播过程中又融人了他们个人的理解与发挥。这种媒介人、社会人与自然人之间的角色转换与重合,加之个性化与人格化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拉近了媒介与受众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距离,使电视评论类节目更具亲和力和易受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特殊的角色定位,为媒介留下了一定的回旋余地,也为主持人留下更多的张扬个性的空间。
(四)由单向传播到双向交流—新闻评论传播方式的延伸
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以单向传播为主,但电视评论中一些节目样式,把人际传播引人其中,将人际传播的双向交流特征引人大众传播过程,使现场观众直接参与这种双向互动式传播,使电视机前的受众置于一种拟态的双向交流氛围之中。在电视评论的各种节目样式中,Talk Sha协是最能体现这种现场交流感的节目形态。《实话实说》栏目近几年来之所以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受观众欢迎的栏目之一,除话题的贴近性,角度的平视,主持人机智幽默与平民化个人风格之外,把人类传播初始状态与日常状态下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搬上电视屏幕,让电视“与人类发达的语言系统接近或接轨”(《实话实说》制片人时间语),应是其成功的要诀之一。这种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沟通的传播方式,使新闻评论这一素以单向传播为惟一手段的体裁或节目样式得以翻新,使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克服。当然,目前我国的Talk Shaw节目尚处于初始阶段。考察国外较为优秀的同类节目,它们往往借助于新的媒体和新的传播技术,通过电话或E~1等方式与演播室中的主持人及嘉宾进行交流,如CNN《拉里?金现场访谈》,BBC《世界论坛》等节目。在主持人与新闻人物或嘉宾的现场对话中,时常插播世界各地打来的热线电话和发来的电子信函,身处外地以至异国他乡的观众可以直接向主持人及嘉宾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有关看法。类似做法在目前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已开始进行尝试,这在传统的报纸评论中是无法实现的。这种方式,使受众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取和传播信息,有力地促进了传者与受者间的良性互动,也使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传播空间得以无限延展。
电视评论类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走向
虽然近年来我国电视评论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我认为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电视评论功能的单一。《焦点访谈》的出现,使电视评论类节目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现,但它毕竟只是新闻评论功能的一种,假如《焦点访谈》的绝大部分节目,或全国电视评论的绝大部分栏目都以“揭丑”、“曝光”为自己主要的选题范围,势必带来选题的单一化与节目的单调感,使受众将这种类型节目单纯视为宣泄与出气的窗口,以致影响了电视评论其他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应明确媒介就是媒介,评论就是评论,记者就是记者,不能角色错位,也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或法律。
二是电视评论风格手法的雷同。在我国,“一窝蜂”的现象由来已久,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例如看《焦点访谈》火爆,就一拥而上;看《实话实说》走红,就一哄而起„„只是《焦点访谈》占中央电视台的“天时地利人和”,各地方台很难“照方抓药”;崔永元只有一位,一些主持人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刻意模仿只能“东施效颦”。只有依照特定地区、特定媒介、特定受众、特定栏目、特定报道与评析范围,确定特定的节目表现方式和风格,才能保持自己栏目的个性与生命力,才能迎来电视评论“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
三是高水平电视新闻评论人才的匮乏。由于电视的年轻,电视的高速发展与电视自身的传播优势与垄断地位,带来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矛盾:一方面是电视机构与电视从业者队伍的急剧扩张,另一方面是高水平电视人才的严重匮乏。电视大工业生产的流水线工作方式与节目源的稀缺,也使得不少与报纸、广播相比本来就年轻而略显浮躁的电视从业人员无暇静心思考与充电。这种矛盾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除少数精品栏目外,相当一部分电视评论类节目的质量和主持人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面对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严峻挑战,中国电视评论类节目将走向何方?我认为主要有四点趋势:
一是电视评论类节目的某些形态(如电视述评与深度报道)间的分野将日益模糊,新闻与评论因素将呈现继续融合的趋势。
二是电视评论类节目中的一部分将顺应分众化传播趋势,在选题范围、受众对象、节目形态与风格特色上有所区隔;谈话类节目中时事性、政治性“硬话题”将成为一类节目的追求,并与以“软话题”为主、带有一定娱乐性的谈话类节目分离。
三是电视评论性节目中主持人(评论员)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个性化特征将通过人格化特征得以更为充分的展现。一批从事其他媒介或领域的工作、具有新闻传播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资深人士将成为未来更具个人魅力和权威性的主持人,从而增加电视评论类节目的深度与厚度,并因此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公众的审美取向与价值取向。
四是新的传播媒介和新的传播技术将直接影响和介人电视评论性节目的发展,使其双向性、交互性特征获得新的表现方式和传播渠道,随之而来的是与此相配套的法制管理与行业规范的建立;传播者在意见性传播方面的主流地位将继续保持,其“把关人”角色将更多地展现在对信息(特别是意见性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传播上。
中国电视评论类节目刚刚走过不到20年的路程,实践的积累远远多于理论的梳理。在历时2000余年的论说文体、100余年的报刊评论、50年的新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演进中,它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方面军。继承与超越,探索与创新,既可以作为中国电视评论类节目过去20年的总结,又可以说是21世纪对中国电视新闻工作者新的挑战。
2.广播新闻评论节目 篇二
一、选题立论要兼顾导向性和本土化
优秀的广播新闻评论具有共同的特征:导向性强。在选题上, 必须坚持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为主要指导方向, 选取切实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典型性和评论价值的选题;在立论上, 对新闻事件的要点、难点、重点问题作出有针对性和导向性的评论、分析, 在坚持党的主张的同时, 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 依靠透彻、中肯的评论, 实现新闻评论的导向目标。
广播新闻评论在确保整体正确导向的基础上, 还应寻找具有本土特色的选题。广播媒体不同于电视和网络媒体, 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受众一般是当地的民众, 他们在关注国际、国家重要新闻之外, 更原意收听本地的新闻。因此, 广播新闻评论在选题上, 除了涵盖必要的国际、国内要闻评论之外, 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 增加对本地新闻事件的评论和分析, 展现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 满足当地受众的需求, 提高收听率。以第17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广播电台评论《沉重的翅膀》为例, 该评论以江西九江当地的庐山机场“几飞几停”为指向对象, 通过严密的说理, 向听众阐明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并进一步挖掘了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深刻教训, 让听众明白了一个道理:经济工作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的指导, 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成功。这篇评论选题上体现了本土化, 立论上坚持了导向性, 是一篇极具特色和说服力的评论典范。
二、评论角度, 要变纵向深度剖析为横向短评、速评
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新闻评论偏重于纵深剖析新闻事件, 挖掘新闻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 在严密的推理、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论述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这样的评论视角并不适用于广播媒体, 因为广播是一种仅以声音为传播符号, 诉诸于听觉且具有伴随性特点的线性传播媒体。受广播特性和受众注意力有限的影响, 长篇大论式的深度剖析往往会使受众抓不住评论重点, 容易跑神, 获取的是不完整的片断信息, 会大大降低评论的效果。因此, 广播新闻评论应尽量避免纵向深度的剖析, 充分利用广播线性传播、快捷、迅速的特点, 尝试把长篇大论分解为短篇评论, 并在各篇评论中找到重点内容, 把深度剖析转变为横向的短评、速评。力求在有限的评论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信息, 并呈现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观点和看法, 让受众快速了解和掌握各方关于新闻事件的不同观点, 并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以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为例, 该电台的新闻评论坚持化整为散的原则, 采用现场连线评论和主持人点评相结合的形式, 对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同步的直播和评论。这样的形式既提高了广播新闻评论的有效性、时效性, 又加深了听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三、在节目形式上, 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 加强参与互动
主持人评论、谈话类评论是广播新闻评论节目中最为常见的形式, 但是, 这些传统的评论形式并没有充分挖掘广播媒体交互性的优势。如今, 微博和手机上网的广泛应用, 为广播新闻媒体和听众之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互动交流平台。广播新闻媒体可以突破传统的评论形式, 利用此平台实现播音室与现场记者、听众、远程专家的交流沟通, 鼓励各方发表自己的见解, 集中各方观点, 增加评论的客观性、针对性和影响力。杭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快线快评》就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一交流平台, 在节目开始前把将要评论的话题发布到杭州新闻广播的官方微博上, 开通留言、评论权限, 吸引听众针对新闻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不仅拓宽了评论内容的来源, 也增加了评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提高了节目本身的影响力。
四、评论语言要力求口语化、生动化
在对重大要闻进行评论时, 评论语言会显得比较专业和严肃。但由于受广播线性传播、实时传播特点的影响, 广播新闻媒体要注意口语化播报, 多使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是因为通俗的语言不仅富有感情色彩, 感染力比较强, 而且能够使评论准确地指向关键信息。因此, 广播新闻评论要保证听众能正确、充分地理解广播内容。例如辽宁广播电台在评论“海城豆奶事件叩问知情权”这一新闻事件的过程中, 引用了家长的一段话:这个事情怎么处理得这么含糊, 毫无透明度可言, 咱得给老百姓一个说法, 就算不给说法, 最起码也得给一个准确的答案吧!专家则指出:信息的流通渠道不够通畅, 导致了一些小道消息的飞速扩散。这些通俗的话语准确地表达了评论的主题, 提高了评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广播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媒体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电视、报纸以及新兴媒体的新闻评论相比, 在策划、选题、制作等方面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 广播新闻评论的作用尚未被充分挖掘。因此, 广播新闻应充分利用电视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为代表的时评热潮所带来的契机, 推进广播新闻评论的改革, 形成一套特色化的发展模式。相信在每一位广播新闻媒体人的共同努力下,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必将取得新的发展。
摘要:广播新闻评论对广播新闻媒体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媒体多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广播新闻评论已经到了改革的关键时期, 必须拓展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3.体育新闻评论节目的整体风格改进 篇三
多元化风格
技术化。随着大众需求的多样化变化以及电视新闻技术的发展,电视体育新闻评论呈现了技术化发展趋势。这主要是源于国内体育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发展,广大的体育类爱好者已经不再仅仅追求能看到体育赛况、能知道比赛最后的得分。大多数的体育爱好者更加关注运动员的身份、现场状态、技术、团队战术,以及比赛进程等情况,这种强烈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评价的专业化发展。
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需求,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诞生了一批技术化的评论员,对体育比赛进程进行解说,对运动员现场表现、团队战术等进行评论。这些评论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如果一些评论员没有真正从事过体育实践工作,若要想成为著名的评论员,则需要具备足够的体育运动技术,以及常年的工作经验。作为一名资深的电视体育新闻评论员,他们拥有专业的技术,能对比赛进程、赛场得失、战术,以及运动员的赛场表现、未来可能出现的比赛趋势、比赛成败的原因等进行专业、细致的分析,因此得到了广大体育运动爱好者的追捧,使其技术化趋势更加明显。
散文化。随着工作的深化,电视体育新闻评论散文化的风格趋势也凸显出来。所谓电视体育新闻评论散文化,就是体育新闻评价中带有浓重的历史情节和文化色彩,语言风格类似于散文,让听众在体育新闻评论过程中感受到文学审美的享受。和散文一样,这种风格特征无疑使得评论员在评论过程中具有浓厚的个人感情倾向,这也是其与技术化风格的评论员的区别所在。
娱乐化。电视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趋势在最近几年十分明显,特别是网络化技术迅速发展后,娱乐化的电视体育新闻报道被大量的网络观众所追捧。电视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与体育赛事商业化发展有必然的联系,如此增强电视新闻评论的娱乐化风格,可以获取更高的观众、提高收视率。电视体育新闻评论娱乐化最主要的表现是评论语言犀利、风趣幽默,显然与前面的散文化和技术化两种风格迥异。由于电视体育新闻评论不拘一格的特征,在其评述中解说员往往具有独到的见解,甚至可以不符合主流传媒文化,这样评论不再重视技术性,而是更加重视评价的幽默、风趣。
不得不说,近几年我国电视体育新闻报道在多元化报道风格中,以娱乐化最为突出。从正面角度评价,笔者必须承认这种风格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同样也给电视新闻媒体带来了更高的收视率,实现了媒体的经济效益;这种娱乐化无可厚非,其满足了我国体育爱好者的心理变化需求,是顺应大众传媒发展的产物。但是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过度娱乐化的电视体育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使其评论偏离了轨道,也是其发展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改进策略
要选题独特,观点鲜明。社会主义市场下,电视体育新闻评论也要参与市场竞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要想生存和发展,就需要选题独特,切入新颖的评价视角,办出自己节目的特色,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观众的心理,吸引观众的眼球,给广大的体育爱好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走格式化和套路,从而在体育新闻评论事业领域获得一席之地。笔者不妨举一个例子,当一提到篮球运动员姚明,体育爱好者首先会想到的是“巨人”。不到17周岁的时候,姚明参加全国八运会比赛,当时姚明的出现,电视媒体纷纷加以评述,评价姚明的身高优势,格式和套路一般,观众收视一般。在此背景下,央视的记者却独具慧眼,他们发现在每次的比赛中,在争夺篮板球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摔倒现象。针对此种问题央视专门制作了一期专题,指出地方盲目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让姚明过早参与比赛,可能对其未来发展具有毁灭性。这样的选题视角是站在了整个社会的角度上,深入分析了当时这一忽视长远利益做法的利弊和可行性,传递了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忧虑。央视的这一套节目播出以后,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促使人们对当时的这种风气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制作手法应新颖和细腻、富有冲击力。心理学家对人的听力、视力及记忆力进行实验研究发现,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外界环境传递给人时的信息要经过加工组合以后,才能更加强化人的记忆能力。因此当最初的外界信息传递给人时其记忆并不深刻,只是形成了大体的印象,这时候就要进行细化、总结、归纳和分析,经过加工,信息就更加具有条理化,这样才能将外界信息纳入人的记忆系统,形成新的认知。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也是这样的,要遵循人的记忆规律。与传统纸媒评论相比,电视体育新闻评论节目最大的特点是带有极强的现场感,其画面带给人的冲击感比较强,真实再现了体育现场赛事。另外由于加上配音、文字等,声色并茂,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感觉器官。因此,为了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电视体育新闻评论的制作手法必须新颖和细腻,使其画面现场感十足,从而对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造成冲击力。
提高制作人员的从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电视体育新闻制作是一个十分专业的技术工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电视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中央和地方的体育类电视频道不断涌现,电视体育新闻的评论的同质化趋势明显。此外,越来越多的体育新闻记者也转行投身于电视体育新闻制作中,其中有一部分人对其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因而影响了电视频道的经营。因此,加强对电视体育新闻制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升其专业知识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讲作为一个体育新闻节目制作人员,首先要对我国体育新闻行业进行全面把握和了解,知道哪些是热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抓住观众心理,挖掘素材,创作更好的体育新闻节目。其次更要增强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和技能。随着体育爱好需求的广泛化,观众想了解的内容也更加宽泛,这就要求电视体育新闻评论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专业的技能,通过全方位的解释,满足观众所需。
根据发展实践可见,我国电视体育新闻评论多元化的风格发展满足了广大体育爱好者的个性化需求,丰富了我国电视体育新闻文化发展。电视体育新闻多元化发展反映了我国体育传媒事业的发展,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市场各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和产物。但是在认可我国电视体育新闻报道评论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多元化发展所伴随的负面影响,例如娱乐化过度发展,电视体育新闻发展受到商业化影响明显、电视体育新闻评论更需要增强专业化评述,要求评论具有专业化的评价技能,保持客观精神和全局意识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我国电视体育新闻报道的多样化风格才能更加满足观众需求,推动我国体育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4.广播新闻节目策划 篇四
一 节目名称:
新闻早读
二 策划背景分析:
新闻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必不可少要去关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去了解当今各个国家各个地方所重要的新闻事件,给受众在足步出户的情况下去了解现在社会上发生的最新鲜的新闻事件。
三 节目宗旨
播报最新的新闻资讯,使听众及时获得新鲜资讯。
四 受众定位:
广大受众,集中于早起的上班族和中大学生
五 节目播出时间:
每天早晨的 8:00-8:20
六 栏目长度
每期均为20分钟
七 播出频率
每周一至周五
八 栏目性质
《新闻早读》为一档新闻类专题节目,旨在为听众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适当配以评论。其次,该节目播报的内容以及时新闻为主,并附带一些健康类和娱乐类的版块,为上班途中的人们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九 栏目构成元素
新闻资讯播报(及时的新闻资讯,娱乐类资讯,民生类资讯融合,适当的配以评论,和听众进行短信平台的交流)
健康小贴士
天气资讯
十 节目风格
传播有效信息
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
给听众带去轻松舒适的听感
十一 栏目来源
1.报纸上的即时本埠新闻
2.网络上更新的新闻和评论
3.对新闻上的事件上进行论坛和短信平台上的讨论
十二 主持人的选择和条件
有亲切感,交流能力强,判断能力强
十三 制作时间安排:
每早的 6:30录制播出
十四 节目的可行性报告
本档节目定于早晨播放,将主要听众群定位上班族和学生,拥有广大的听众群。节目在轻松的气氛中播报新闻,既让要让受众获得一定的信息和资讯,又要给受众带去轻松的心情。
十五 栏目录制要求以及经费
1.录制场地(设备齐全的房间)
2.具体设备等
十六 节目的预期效果:
在目标听众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目诉求,培养并逐步扩大稳定的听众群,十七 4月20日节目流程
播放片头:
片头词:
清新的早晨,让我们一起共享新闻资讯,开始新一天的旅程。(片头结束后播放固定的音乐,背景音乐渐淡出)
主持人开场: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本期的新闻早读。新闻早读,让我们在晨光中一起读新闻,聊新闻。今天的节目依然包括三个版块。资讯整合,麻辣点评,和健康小贴士。欢迎大家通过短信平台和我进行交流。今天××我又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新鲜资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资讯整合。
插入第一个版块的片头
片头词:资讯整合,整合资讯。快速了解新闻信息。
主持人:
资讯整合,整合资讯。
资讯1青海格尔木市发生4.7级地震 震源深度6公里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4月20日0时27分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北纬34.3,东经90.0)发生4.7级地震, 震源深度6公里。
资讯2我国拟修法规定醉驾一律吊销驾照,五年内禁重考
据悉,道路交通安全法本次修改或将醉酒驾车“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改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对于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终生禁驾
资讯3财政部部长:个税起征点将提至每月3000元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今日审议,财政部部长表示草案拟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每月3000元,并将现行税率分档由9级缩减为7级。
资讯4 第95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公布 纽约时报获两奖项
第95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18日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公布。《洛杉矶时报》获得公众服务奖,突发新闻奖今年缺失,调查性报道奖为《萨拉索塔先驱论坛报》获得,《纽约时报》分获评论奖和国际报道奖,《芝加哥太阳报》记者获得地方报道奖。
资讯5三聚氰胺限值范围扩大到所有食品
卫生部、工信部、农业部等部门就我国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发布公告,明确了上述内容并于本月6日起实施。根据公告,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每千克1毫克,其他食品中的限量值为每千克2.5毫克,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了解完新鲜资讯,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版块,麻辣点评,让我们一起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插入第二个版块的片头
片头词:麻辣点评,家长里短说新闻。
主持人:家长里短话新闻,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有色馒头的问题。上海多家超市销售违法使用色素的馒头产品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起公众的质疑。“用色素化妆的馒头,居然能够堂而皇之摆上大超市的货架”,食品安全领域频频拉响警报,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监管力度都成为拷问的对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也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现在外面还有什么可以放心大胆的吃呢?最近有新闻报道称法国要求运动员到中国参赛不得吃中国肉制品,以免无法通过兴奋剂的检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让外国人对中国的形象大打折扣。但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相关部门互相推诿责任,警告消费者要加强警惕,但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不是加强警惕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惩处力度,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下面让我们看看短信平台上的听众是怎么说的。
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啊,不过我们要相信政府会给我们的食品安全一个有力的保障。聊完这个话题,大家是不是有点累了呢,让我们听一首歌放松一下,然后进入第三个版块。健康小贴士。
第三个版块
立夏将至,在暮春立夏交接的时节,我们应该怎样保重自己的健康呢?今天的健康下贴士,xx我将为大家介绍几样适合春季养生的食物疗法,如果有听众有自己的独家秘方,也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和大家交流。
春天对大家困扰最大的可能就是恼人的春困,昏昏欲睡的状态对学习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那么你知道预防春困的饮食法则吗?下面我们就教你防困春季的饮食疗法。
1、吃蔬菜和水果:春季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时令蔬菜和水果,保证膳食结构平衡,这对人体维持正常功能,保持旺盛精力有积极的作用。
2、吃鱼和瘦肉:多吃鱼对学习和记忆都有好处,鱼肉不会增加脂肪的堆积,还有健脑作用。科学研究发现,人类进化与吃鱼有关。牛肉、鸡肉等瘦肉富含蛋白质,它们的能量高、脂肪少,经常食用能使人有效保持旺盛的精力,西方人吃牛肉多,所以欧美运动员相比东方运动员更善于长时间的对抗性运动项目。
3、饮食要清淡:食用了过于油腻的脂肪类菜肴后,人体消化脂肪时血液就要聚集到消化道上,这势必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人饭后产生疲惫现象,工作效率下降。
4、吃姜:姜有辛辣味,能使身体从内部生热,增强免疫能力,提神健身。
5、喝加入茶或咖啡的牛奶:不能单独喝牛奶,否则越喝越困。应在加热的牛奶中加入茶或咖啡,也可放入提神的薄荷叶,薄荷油有助于血液循环。
春季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预防春困对生活学习的干扰。
结束语
5.广播新闻评论节目 篇五
广播部分
一等奖(7件)
消息(2件)
绿博会不见绿色包装
刘崇智、万 芳、王文彦、熊丽萍 江西全力分流京珠高速滞留车辆,力保南方灾区主干道畅通 蓝 蔚、邱乐群、周俊杰 评论(1件)
“无车日”为何成了“堵车日” 黄志兴、蓝 蔚、周俊杰 系列、连续报道(1件)
生死营救(1)(4)(8)集 郭明瑜 李兴满 何华英 刘照龙 李勤 现场直播(1件)
冲破与跨越 程 普、徐建华、罗春瑜、王征球等 专题(2件)
冬天到了春天不再遥远──透过江西赛维看光伏业应对金融危机 陈 影、杨 芳、廖晓琴、熊 芳 一位基层工会主席与世界500强沃尔玛的较量
曾先林、王 琍、占 伟
二等奖(14件)
消息(6件)
相聚在青花瓷的故乡
何 灵、朱 敏、黄 芳 国家电网最后一个受灾县孤网运行21天终于恢复联网 危志娟、谢慧星、仇小达、袁志鸿 新余市采取“拆一补三”方式集中安置失地农民 陈广宇、李 璐 大爱与火炬同辉
李兴满、郭传城 宜春市阳光操作破解拆迁难题 杨雪平、刘建锋、马小涛 情系一湖清水 王征球、邹淑芳 评论(2件)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丰蜜桔”如何走出困境 谢慧星、张志珍、李睿、田芸、仇小达、袁志鸿 红歌何以如此“响亮” 李华慧、刘 悦、李 丽 连续(系列)报道(1件)
众志成城战冰雪 蓝蔚、李磊、邓翔、丁佩芬、揭婷、周俊杰 现场直播(1件)
冰封赣北,九江告急 蓝蔚 邱乐群 蔡静 袁斌、邓翔、李磊、周俊杰 专题(4件)
江西台 江西台
江西台
赣州台
江西台
新余台 江西台
江西台 抚州台 新余台 赣州台 宜春台 江西台
抚州台 南昌台
江西台
江西台 奥运来了
何 灵、邹淑芳、陈月珍 一位加拿大老人的情暖之旅
邓 斌、程玉香、蒋 飞
李玉川的故事
黄 燕、黄 芳、何 灵 满腔热雪融坚冰,一片丹心系光明
仇小达、李 悦、危志娟、谢慧星
三等奖(40件)
消息(14件)
经营城市的杰作 资本运作的典范 新赣州黄金机场何华英、刘照龙 建设给赣州市财政盈利32亿元 赛维LDK产能跃居世界第一
何 灵、汤云柯、陈广宇
三清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江西实现世界周青松、左 骞、夏玲玲、丁 旭 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神七”助三清山濒危植物实现太空育种 丁 旭、周青松、姚小林、卢丽丽 除夕夜 雪战界山岭 饶 茵、谢慧星、杜惠娟 冰雪夜,为了新生儿的降临 袁建兵、邓国丽、兰韶强 九江市在全国首设抗冰雪救灾服务站 程玉香、郭颖哲 保护鄱阳湖 人鸟共和谐 程玉香、郭颖哲 我省粮食连续五年丰收 刘 剑、向朝晖、何 灵 “救”字专列完成万里大运转 邓 翔、蓝 蔚、周俊杰 “硬骨头六连”特殊的“战士” 肖剑冬、郭春贺
深山坞里的广播声
汪 洋、雷汇敏、魏望来、肖远义 我市企业用工逆势而上不减反增3.3万人 熊 芳、杨 芳、陈 影 “文化低保”满足困难群众的求知欲望 徐洪伟、范 弘、李华慧、罗 秋 评论(3件)
不能被忽视的文明“角落” 周乐丰、吴兰兰 毁地的财政何时休 占 伟
从冰冻灾害看应急体系建设 李兴满 何华英 刘照龙、温永玲、曾海勇、李勤 连续(系列)报道(4件)
“亲情守望”在社区 徐洪伟、范 弘、曹 雷 小法庭“念”出和谐“经” 周青松、夏玲玲、卢丽丽
永保一湖清水,建设生态新区 罗春瑜、刘崇智、李悦、刘 剑、朱 敏、黄 芳 万众一心,化雪为情 程 普、罗春瑜、刘崇智、刘乐明 现场直播(2件)
江西台 江西台 九江台
江西台 江西台
赣州台
江西台 上饶台
上饶台 抚州台 分宜台 九江台 九江台 江西台 江西台 吉安台 景德镇台 新余台 南昌台
鹰潭台 江西台 赣州台
南昌台 上饶台 江西台 江西台 见证新生命的诞生 战斗在抗灾第一线
温燕霞、曾学优、官 雯、徐迎华、张东武 温燕霞、曾学优、詹青、张东、舒展、竺毅、张 江西台 江西台
专题(17件)
宜春三星鼓传人:杨细华
农民导演周元强 为了5个矿工的生命 高山村的故事
农民戴向阳和他的博客 畲族农民兰念瑛的绿色致富路 爱与希望
为人师表的残疾人汪冬冬
用爱延续生命 中国夏绣第一人张小红 走过哀伤 他用生命点燃光明
瓷都奥运火炬手情系地震灾区 地方戏发展,路在何方? 声音的力量 万里大转运 洪城抗击冰灾记
消息(3件)
温总理:党中央惦记你们
“中国红歌会”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轰动北京 李长春观看演出并要求继续办好中国红歌会
东、徐婷
陈小萍、邓 斌、杨文轲、马小涛
谢桂凤、汤云柯 邱 珺、黄海鹰、胡晓鹏 邓 斌、张中华、黄海鹰、胡晓鹏
邓 斌、周青松、夏玲玲、丁 旭 袁志鸿、危志娟、仇小达、谢慧星、汤云柯 徐洪伟、范 弘、王 珺、李华慧 周乐丰、汤云柯、陈燕玲
温燕霞、曾学优、汪勇、谢莹、徐欣、聂静 陈 影、汤云柯、杨 芳、熊 芳 黄 芳、朱 敏 李冬发、陈文燕、游耀东、冯 媛
何华英、郭明瑜、李兴满、李 勤、刘照龙 彭 芸、刘 豪、袁 娟
邓 翔、蓝 蔚、蔡 静、黄志兴、周俊杰 范 弘、陈 超、尹小玫
电视部分
7件)
吴乐明、刘荣锋
张 龙、张小辉、曾 佳、曾 军
宜春台 江西台
景德镇台 萍乡台 江西台 萍乡台
上饶台 江西台
抚州台 南昌台 江西台 鹰潭台
江西台 新余台 江西台 丰城台 景德镇台 赣州台 赣州台 江西台 南昌台
抚州台 江西台
一等奖(雨雪中与你同行:志愿者为被困人员送温暖 系列、连续报道(1件)
江西农民惜售粮食现象调查一、二、三集 专题(3件)热血军旗红 白鹤王国 正义许俊
许运交、张崇盛、翁文荣、葛晋军、李 丹
温 俊、尹毅剑、陈吟影、肖赣生、章 洁
朱 林、杜云志、陈 岩、王清平、刘 静、韦 静 郑忠杰、崔国强、林嘉俊、黄 培
董群、王为冬、孙颖、付东、高明、陈慧、张苏萍
江西台
江西台
江西台 江西台 九江台
消息(5件)
江西:斥资65亿新建85个污水处理厂 江西首创“医调委”破解“医闹”难题 骆家花园社区“一分钱”保平安 大爱与火炬同辉 6·4级余震中的手续
评论(1件)
井冈山:红色旅游如何“红”下去 系列、连续报道(2件)佳佳看奥运 画说30年 现场直播(1件)
2008北京奥运圣火瑞金传递活动电视直播 栏目(1件)七色光 专题(4件)宜春——禅宗圣地 夺冠
厚田沙漠护路人
急救室里的电话
消息(16件)
L15猎鹰高级教练机亮相第七届中国航展
二等奖(14件)
熊 辉、乔 梁 谢永芳、肖 瀚
李良生、魏 翔、李海涛、舒 丹、谌艳霞 罗 璘、罗伟成
梁祖衍、辜金涛、史 丰、刘帮仁、谭 琼
孔 弘、邱 明、郑云军、欧阳健、郭文琼
曾 佳、周 伟
许运交、颜宗祥、刘玲、王甜、刘熙、李丹
集体创作
胡迎春、叶伟萍、应源、陈瑶、刘海平、何章敏、陈超
孙卫东、黎向农、吴玉锋 吉 喆、程景宏、陈 力、吴子健
谢 斌、万义华、张 莉、熊丹宇、付燕飞、孙路路、韩莉洪、史新福、刘 昱、郭 琛
李良生、郑益邦、陈小婷、徐志坤、吁 海、赖颖江
三等奖(40件)
张小辉、上官海滨
江西台 江西台 南昌台 赣州台 省电视台 公共频道
吉安台
江西台 江西台
赣州台
萍乡台
宜春台 景德镇台 南昌台
南昌台
江西台 全国最后一个因灾停电县宜黄县恢复供电 罗慈锋、徐 剑 南昌市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因大雪发生崩塌 卢美联、赵 耀、余 川 食言的卢国平万沪金、熊 辉、乔 梁、肖赣生 圆梦之夜 北京无眠 曾 佳、陈 鹏、付忆静、周 伟 一部手机换来一个投资项目 张庆圣、李胜波 芦溪:村民营救水鹿放归山林 漆 威、杨柳青、贺俊成 两岸艺术家喜聚瓷都共绘《和谐之春》
曹济仁、李 祥
芭(香)焦纤维将成为我国一种新型环保纺织品原料 陈 强、陈 瑶、敖湖萍、刘志刚、周 宇 九江消防成功救出被困百余小时生还者 柯书波、江 睿、胡宁娟 喻建生的452份税票
王晓峰、曾庆恺、江 河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首次公演 孔 弘、邱 明、郑云军、欧阳健 新余光伏产业:从“一头大”到“一条龙”
黄 涛、黄 慧
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在江西调研考察张 龙、曾 军、武 丹 侧记 为了万家灯火 许运交、张宗盛、张红清、卢 宇 “钥匙管家”李新莹 温小力、王 敏、武 丹、谢祥震、刘 昊 评论(3件)
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真正成为南丰蜜桔产业发展助推器 张志珍 李睿 田芸 谢慧星 黄海霞 杨静 木材市场大火是天灾还是人祸 王为冬、罗 丹、郭 亮、徐希宏 谁动了我的廉租房补偿金 肖明海、何伟江、钟鸣海、肖 宁 连续(系列)报道(4件)
金融“寒流”中的吉安人
王欣苑、樊远平、陈云峰、莫春盛、岳绪敏、张珍珍、叶舒浩、吴家芳
百姓档案
万沪金、易文斌、王小平、刘建彬、肖赣生 带父上学
(一)(二)
(三)(四)集 李俊平、王晓峰、王 宇、张 丽、何文婷 解读“百路佳效应”
(一)(二)
(三)集 李良生 唐慧敏 姚建新 罗志伟 舒丹 张清婷 栏目(2件)
成长是我们的快乐 王炜 江映虹、饶明武、杨小军、章华、罗芸 晚间800 集体创作 现场直播(1件)
祥云舞南昌 圣火红江西──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南昌集体创作 站
专题(14件)
抚州台 江西台 江西台 江西台 萍乡台 萍乡台 景德镇台 樟树台 九江台 新余台 吉安台 新余台 江西台
江西台 江西台
抚州台 九江台 赣州台
吉安台 江西台 新余台 南昌台
上饶台 江西台
江西台
大孝无声 王炜 黄琦琳 祝福炎 缪志坚 甘慧萍 张剑波 足迹
梁小灵 陈晓健 朱志宏 叶常青 罗璘 郭琳 无声有爱──何盛华 张 君、李彦俐、谢君诚、龚 丹、张苏萍 迟来的婚礼 朱 林、杜云志、余志坚、王清平、吉 潇 坪塘村里选村官 朱林、杜云志、陈岩、刘静、王自明、吉潇 哈佛博士的奇特景观 杨文娟、胡次英、徐一雳 生命大接力 吴运星、万年仔、陈月华、周 宇 搜“虫”记 廖志洪 王晓峰、钟杰、肖微、张丽、柳少群 血慢慢地流
吴学敏、张翔宇、胡次英、徐一雳
突围──江西农民自主创业纪实
刘建芳、杨省萍、彭猛昇、李 珍、张 勇、陶 珺、饶昊熙、刘 波、杨 蓬、郭小会
守护秋沙鸭 王绪华 龚宏亮 曾蓉 王宝玲、阎青、李婧 奶牛村里的两家人 罗璘、钟瑞龙、李帆、肖渊、龚海、赖凤珍
中国瓷都景德镇
马玉玲、赵彩泉、陈雨前、曹济仁、王建、李祥、沈天红、付 歌
绿色崛起──现代化花园城市新加坡规划之路 王国昌、杨虹、李良生、魏翔、罗强、衷亮、章 晶、雷婧、杜文、胡君
新闻专栏(1件)
新闻夜航
温小力、田海宏、朱新伟、赵耀、杨侃、杜婧
上饶台 赣州台 九江台 江西台 江西台 江西台 靖安台 新余台 江西台
省电视台 公共频道 鹰潭台 赣州台
景德镇台
南昌台
6.广播台评论 篇六
——记热爱广播事业的同学们
文化的气息漫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文明的传递着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奉献的渔火感染着每个试图奋斗的学子。在教学楼的某个角落总有一些人在默默奉献着……………..每个工作日的早上你不会因为沉睡而忘记起床,他们总是按时呼唤。每个工作日的中午你不会因为疲劳的学习而绷紧神经,他们总会用那最柔和的分贝呼唤着你!
当代的我们是一株株待润的小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守望着家长的或社会的呵护,我们的成长大多是受到父母的赠与和社会的关爱。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树总会长出一根根枝丫,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小树也会散发出氧气,给它的母亲一点回报,而母亲是不求回报的,母亲总会在睡醒之后给小树阳光,就这样没有期限。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疼爱自己的孩子。有些人长大了他是长大了,因为他们懂得回报母亲、关注社会。有些人长大了他不是长大了,因为他们那强壮的身躯总是缺少奉献精神,抹杀文明风尚。
XXX说过,人之所以成为人…………….拥有当代奉献精神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成功与否的调试者,是“十八大”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见证者和建设者。一个国家必须有目标,一个民族必须有目标,我们青年人同样应该要有所发展的目标。目标不是随口浮夸,目标不是停停走走漫无边际,成功的目标需要实躬践行,需要勇于担当。
拥有当代奉献精神是必须践行的。“空谈误国,务实兴邦”总书记在“复兴之路”的讲话深刻的诠释了实践的重要性,空谈的错误性,道路的正确性,使命的前瞻性。我们这一代是负责任的一代,是勇于担当、甘于担当、乐于担当的一代,我们必须摒弃趋炎附势、敷衍塞责的行为方式,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使命落实到责任上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从理论上武装头脑,从行动上贯彻落实。我们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党和国家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加强“三观五爱”的培养,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培养奉献精神将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它是对人生的一种收获,它是跨向成熟的代步车,它是迈进成功的归属点!
7.广播新闻评论创新思考 篇七
一、引言
新闻评论是新闻类节目的旗帜和灵魂, 它主要是针对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 或者思想界、文艺界、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思潮进行评论的一类节目。广播新闻评论具有引导社会舆论、提升节目质量、阐发媒体立场等一系列重大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根据新近发生的典型事实, 邀请新闻评论员与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互动中展开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评论。因此新闻评论员和相关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对于新闻评论的效果起着关键作用[1]。为此,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想办得有声有色就应当注意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而新闻工作者也要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加强这种修养。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对于发表客观公正的真知灼见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新闻评论节目毕竟也属于大众传媒, 他的传播对象是普通大众, 这就决定了只有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方可算是有效的传播。因此, 新闻评论节目也应当兼顾观众和听众的接受程度。视情况而定评论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说, 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是难以做好新闻评论工作的, 而满口艰深晦涩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术语也会使新闻评论的效果大打折扣。评论的特性之一是新闻性, 广播新闻节目要在鱼龙混杂的新闻事件中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新闻事件展开分析评论。如何选取这些事件是新闻评论者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新闻工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二、当前新闻评论中特点和问题
中国广播媒体的新闻评论节目自诞生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比以往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犹如一个新的生命, 走过了步履蹒跚、伤痕累累的童年, 新闻评论正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成熟之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新闻评论节目的健康成长。例如央视著名新闻类节目《焦点访谈》热播后, 各地方台纷纷模仿, 结果如邯郸学步, 《实话实说》走红后模仿者也一哄而起, 模仿、山寨几乎成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大顽疾[2]。就新闻评论主体而言,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论员们观点重复, 同一评论员也在不同节目中经常出现, 且经常表达同一个观点。以凤凰卫视何亮亮为例, 这是一位资深的新闻评论员, 他参与的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节目有《时事亮亮点》、《腾飞中国》、《时事开讲》《新闻今日谈》等几档节目, 有的评论员还会在新闻资讯类节目的连线环节中出现, 因此有时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评论员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反复出现。而且, 评论类节目在选择题材的时候往往都是针对社会热点, 而社会热点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就那么几个。所有新闻节目都在评论, 造成个性化缺失, 观众不知道看哪个好, 谁说的对。凤凰卫视以关注大事件著称, 他们的目标是满足全球华人的信息需求, 但是华人中一个重大群体就是中国大陆的普通民众, 关乎这部分人的民生问题却很少在该电视新闻节目中见到。影响了节目传播效果。
2.评论员分工不明确影响评论权威性。例如央视新闻评论员杨禹在前一个节目刚刚评论完习近平访美, 紧接着又出现在财经类节目解读中国的财经政策, 一个是国际关系, 一个是财经政策, 跨度如此之大难免会给观众留下评论主体“样样都通, 样样不精”的形象, 从而对其观点也会产生一定的质疑, 最终影响评论的权威性。另外, 一些评论员在新闻节目中反复出现, 例如凤凰卫视何亮亮、央视白岩松、泉灵等, 他们作为主持类评论员经常对时事大加评论, 观众对此早已产生视觉疲劳。因此, 评论员队伍需要新面孔、新权威。并且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专业分工, 例如评论政治的只能对重大政治事件进行评论, 评论财经的专门评论财经, 评论军事的专门评论军事。
3.专家、学者在点评时语言缺乏“通俗性”。在新闻评论节目中, 有些特约评论员都是某个领域或者行业的资深专家学者, 他们一般从专业的角度对某一具体事件展开评论。因此他们的言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 这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弊端。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一般都是艰深晦涩的专业术语, 观众很难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刚要明白过来的时候评论却已经结束了[3]。实质上这种新闻传播总体上来说是无效的。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专家类评论员大量使用书面语, 评论把握不准节奏性和评论性, 评论没有照顾到大众接受的效果。一些来自于高校科研教学和各种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长期的学院和书斋生活, 使他们早已习惯于一些专业术语的罗列和堆砌, 观众听不懂, 从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 笔者认为, 新闻评论节目的评论员不宜专家化。
另外, 专家评论员对领域内的知识可以挖掘的很深, 但是在面对某种需要由点到面的思维扩散性话题时, 他们则显得捉襟见肘。而在这一点上特约评论员和主持类评论员则显得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这是由于这些专家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早就习惯了缜密的逻辑思维, 喜欢有理有据、刨根问底式的解说话题。但是对于直播类的新闻评论来说, 时间有限, 他们的长处很难发挥出来。但是诸如央视的杨禹、凤凰卫视的阮次山、何亮亮等这些特约评论员一般都在媒体混迹多年, 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对镜头的捕捉和自我形象的展现早已游刃有余。确切的说, 他们更懂得观众需要什么, 而且他们的即兴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早已出类拔萃。广播传媒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最终目的和使命就是满足大众的需求。若大众不能理解评论员的评论, 作为媒体人, 我们就可以说这种评论是无效的。
三、创新广播新闻评论的对策思考
1.拓展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题材。今天的中国不缺选题, 所以编辑选题时需要广开思路, 敢于触碰类似劳教、户籍改革、收入分配这样的敏感点。过去在中国做时政新闻有一种本能的畏意、退缩。其实在全世界任何一个主流新闻里, 时政新闻都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新闻, 关键在于编辑、主持人和评论员如何把握度, 在这点上考验着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功力, 一旦获得突破, 将直接提升新闻评论节目的质量。
另外, 新闻评论节目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老百姓的参与, 广开言路, 大量收集新闻线索, 提高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质量, 尽量选择大众关心、感兴趣的大事、新鲜事为评论话题, 例如到街巷公园、田间地头征集群众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具体而言, 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选题的“可论性”, 评论性节目的选题十分重要, 一般性的新闻事件不宜作为评论大谈特谈, 动态消息也没有必要动用大量的传播资源。因此增强新闻评论的互动性最重要的就是选择较为普遍的和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对于一些平时少见的, 稀奇古怪的新闻事件最好安排在新闻消息类的节目中播出, 例如中国足球1:2不敌韩国之类的体育、娱乐、民生话题和新闻事件都尽量避免在新闻评论节目中出现。因为这些话题只是作为一个信息点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某种特殊需求, 不需要深度解读, 对社会也没有重大的意义, 更不能广泛的引起传播受众的注意和兴趣。不利于增强评论类新闻节目的互动性。
2.构造个性鲜明的评论员队伍。鲜明的个性对于新闻评论员来说十分重要, 评论员的个性主要是指在媒体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具特质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综合。这与评论员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这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积累和养成的个人特点[4]。另外, 新闻媒体的定位和形象包装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这种外力的影响对于新闻评论员的个性影响不大, 但是在技术层面上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媒介传播而言, 新闻评论员的独特个性往往能起到吸引观众, 增强传播效果, 打造品牌节目的关键作用。
《东方时空》自开播以来就建立了一支自己的评论队伍, 敬一丹、水均益、崔永元、白岩松, 这在当时都是新面孔。但是他们独特的个人气质和对事件的解读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这些新闻评论员也都凭借自己的个性巩固了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在媒体中的地位。敬一丹的亲和知性, 白岩松的沉稳犀利, 水均益的内敛文雅, 崔永元的风趣幽默都成为他们吸引观众的标签, 这些标签背后的产品则是他们在新闻评论中的高深造诣。这样的评论员队伍既能贴近现实, 又能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将事件的来龙去脉, 重大影响讲的清晰透彻, 喜闻乐见。
这些新闻评论员依旧活跃在荧屏上, 但是自从他们进入公众视野之后, 我们可以发现, 央视很少再有这样的评论员队伍和成员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专家评论员。虽然他们能针对某一事件发表专业性的、权威性的观点, 但是人员、风格的不稳定和语言上的艰深晦涩, 大不如主持类新闻评论员得到观众赞赏多, 甚至连相关新闻节目的吸引力也大不如从前。为此, 建立一支有个性有魅力的评论员队伍势在必行。在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中始终保持新闻评论员队伍的活力和稳定, 才能保证新老正常交替。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当注重鲜明的个性, 而鲜明的个性往往又与深邃的思想息息相关, 为此, 相关领导应当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充当伯乐角色,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建立一支个性鲜明的新闻评论员队伍。
3.新闻评论员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参与者包括主持人、评论员、现场嘉宾。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每个角色都是影响节目制作效果的重要部分。在当前一些新闻评论类节目中角色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依然存在, 主持人充当评论员、喧宾夺主的现象时有发生[5]。在谈话访谈式新闻评论节目中评论主体是评论员, 他们应当具有独立的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时间, 这个时间和节奏则应当由主持人把握, 主持人应当引导、帮助评论员完成对新闻事件的解读评析、现状判断、未来预测。对此, 主持人应当最大程度地提供便利和制造机会抛砖引玉, 引出评论员的思想火花。最后再归纳概括他们的观点, 将它们直观地呈现给观众。为此, 评论员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 主持人也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任何一方的越位都会打乱整个谈话和评论的节奏, 从而出现尴尬场面。
现在很多新闻评论节目, 特约评论员参与节目的方式都是电话连线、网络视频连线。从日常操作来看, 省事。但是, 从节目呈现来说却不好看。主持人与评论员之间缺少话语交流, 感觉就像在读自己写的评论稿件, 画面呆板。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建立本台评论员队伍的重要性。
在新闻评论节目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影响着节目整体的质量, 评论员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的某些言论也代表了一部分老百姓的看法, 同时评论员的立场也影响传播受众的立场和方向, 他们在广播电视媒体中是“意见领袖”。因此打造一支个性鲜明、分工明确、风格多样的评论员队伍对于对于满足不同层次和风格的受众的需求至关重要, 也是推进新闻评论节目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之笔。
注释
1[1]赵琳琳.从两会报道主持人的点评艺术看央视与凤凰卫视新闻评论的差异化报道[J].音乐生活.2011 (09)
2[2]骆新.谈电视新闻评论员如何选择话题与阐发观点[J].电视研究.2010 (08)
3[3]曹怡平.创造媒体价值的最佳方式凤凰造星术[J].新电视.2007 (Z1)
4[4]马津津.电视新闻评论需要记者型主持人[J].当代电视.1999 (11)
8.广播新闻节目怎样创新研究 篇八
【关键词】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编排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电视媒体趋向平面化,听众在听取节目的同时已不再仅仅获取新闻,而开始关注其伴随功能。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已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搜索特定的节目,而是希望在听取新闻节目的同时从中获取他们想要的各种信息。因此,广播新闻节目必须与时俱进,并提供大量准确的信息资讯,实现自我创新。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也是当今很多广播人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1.广播新闻节目思想与内容的创新
能否准确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是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的核心,在实际广播报道中,由于日常工作习惯容易出现创新“盲点”。因此要实现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摆脱传统思想,需做到以下几点:
1.1思想观念创新
新闻报道创新的核心在于深度挖掘并重新组织新闻资源。摆脱常规思维,以新的思维方式传播新闻,将枯燥的政策性、政治性的报道转变成与老百姓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报道,不仅有助于人们正常的接受,更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果,打破传统会议式传播的索然无趣。因此,只有不断创新新闻节目,不断加入新的元素、新鲜素材,不断满足听众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创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听众对广播新闻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台的传播模式也在以“我”为核心向以“听众”为核心方向转移。
1.2内容创新
新闻内容的创新体现在:新闻要及时、准确的反应事实。这充分体现出新闻工作者要具有专业的新闻素养、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广播新闻节目要根据听众的特点,推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栏目,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迹进行编辑,以更好的新闻资讯满足大众的需求。另外,广播新闻的创新还体现在“快”,因此要求新闻节目能够尽可能的从新闻现场进行报道,从而保证听众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这在城市交通道路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2.广播新闻节目编排的创新
广播新闻节目内容的编排是吸引听众的一大优势,编辑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实现最优的收听效果。因此要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必须重视新闻内容的创新与策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合理选择新闻头条
新闻头条是广播新闻节目的主要卖点。选取头条新闻的主要原则是其独特性、时效性以及受关注程度。因此,编辑在进行编排审稿时,要切合听众的实际需求合理进行删减。优秀的新闻头条可以激发听众收听节目的兴趣,还能吸引更多的听众。当然,大多数新闻头条是政府的经济、政治的体质改革,但一味的以此为广播新闻的重点,难免会出现节目乏味、丢失更多的听众,有碍于广播新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新闻编辑要适当的加入新闻播报新鲜元素,扩大新闻头条范围,吸引更多的听众。
2.2合理策划新闻编排
合理编排新闻节目,通过对节目的编辑,实现新闻广播资讯的最合理。很多情况下,新闻编辑对新闻创新编排上受宣传报道、稿件质量的影响,进而很难做出最好的策划,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从众多稿件中选取优点,并经过最佳整合,实现新闻节目的最优编排。另外,新闻节目的编排还受社会经济环境、宣传报道要求、新闻稿件之间的关联程度的影响,因此,新闻编排策划在广播新闻节目中至关重要。
2.3保持编排的节奏感
听众在收听广播新闻时,不可能关注每条新闻,因此新闻编辑在进行编排时要注意新闻内容的节奏感。在新闻播报时就像有跳跃感的音符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听众的收听兴趣。新闻纲要以结构匀称、长短适度为好,特别注意要善于主动句简介的主、谓、宾的使用,使新闻提纲“活”起来。充分挖掘新闻的特点,寻求新的角度,准确表达新闻主旨,通过反复磨练,在神韵上形成一种美。另外,在广播新闻节目时要适当的建立缓冲带,及时的将一些不相关的新闻有机的分割开,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新闻主持人要具有强烈的创新的意识
广播新闻强调的是新闻的“广播”,因此主持人在进行新闻播报时不断丰富播报内容,改变传统的播报模式,以“口语化”或“说、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新闻的传播。目前,我国大多数新闻主持人思维模式比较固定,过分依赖新闻编辑,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另外大多数主持人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遇见问题不经思索就向互联网寻求方法,过分模仿别人而缺乏新意。只有敢于探索和实践,认真思考,不断学习创新,才能使主持语言更加流畅、丰富,更加犀利。新闻广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听众能够更好理解新闻,确保听众听得满意、听得舒服,这就要求新闻主持人和听众之间具有亲和力,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因此,广播主持人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提升自身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工作水平。
4.新闻形式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广播新闻主要是以“广播”形式传递信息,而听觉上的审美感知会稍纵即逝,因此要确保听众能够过耳不忘,必须突出新闻形式的新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如微博、论坛等方式,激发听众与广播新闻节目的互动,突显新闻广播的特色。
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并做好准确定位,努力提升节目质量。要想将广播节目制成精品,必须加大创新节目的管理机制。完善广播编辑制度,实行节目负责制,并将个人工资与实际功效挂钩,不断改进精品节目,淘汰“劣质”节目,彻底打破传统广播新闻的运转模式,确保广播新闻日久月新。
5.总结
广播新闻创新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但广播新闻不同于娱乐新闻,它具有严谨性、真实性等特点,因此在广播新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编辑形式以及播报方式上创新,同时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崇高的职业理想,通过不断进行尝试,制作出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的新闻报道。[科]
【参考文献】
[1]王声骋.互动新闻:广播新闻改革的新突破——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7.
[2]童幼芬.平民化:城市广播新闻改革创新的新指向[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5).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推荐阅读: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09-01
电台新闻节目广播稿07-13
广播新闻的种类12-22
体育新闻广播稿11-23
广播电视新闻学VS新闻学11-11
关于校园新闻的广播稿09-11
校园广播站 新闻动态栏目流程11-01
2009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0-12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10-26
青岛滨海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团队简介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