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环境绩效评估成果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

2024-06-16

德国环境绩效评估成果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5篇)

1.德国环境绩效评估成果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 篇一

日本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实行统一的、区域性的自然公园管理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创建了完整的管理体制,完善了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法律与政策,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其独到之处。而我国旅游资源环境管理还相对落后,实施的是分级、分块的管理体制,造成了管理部门分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等诸多弊病。学习借鉴日本经验,对我国健全完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日本资源环境管理政策规定,日本自然公园的管理机构为非盈利的政府机构,其运转靠财政拨款。公园内的住宿、餐饮和娱乐等商业设施严格按规划建设,并通过特许商业经营处批准,由承租人经营。

在管理模式上,日本对旅游资源管理实行政府与民间合作运作的形式,推行公园管理员和社区参与的政策。政府部门要寻找良好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主要有学术团体、社区和私人。各方履行和承担相互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地参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充分考虑人与自然资源和谐、环境友好的长远利益,各自做出贡献。

一、自然公园管理员的政策

1957年,日本建立了自然公园管理员制度。任命了119名“国家公园管理员(ranger)”。最初的公园管理员是根据自然保护事务所长,都、道、府、县长官及国家公园协会会长的推荐,受自然环境局长委托,担任国家、国定公园中清扫、事故防止、动植物保护等业务的自愿者。随着战后复兴的推进,国民生活不断改善,日本迎来了旅行大众化时代,到自然公园的旅游者数量剧增。自愿者的业务发展到限制高山植物的采集,指导露营地,还有登山装备、食品携带、景区美化、火灾预防等事项。1965年自愿者被更名为“自然公园管理员”。此后,业务内容又增加了对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提议、公共设施的毁损和垃圾等环境污染行为问题的处理通报等。至2002年,共有2976名自然公园管理员,在旅游资源环境管理、利用、开发保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社区参与的政策

自然公园的国家管理机关是环境省。其中,国立公园由环境省指定,由国家管理;国定公园由环境省指定,由所在区域的都、道、府、县管理。县立公园由县政府指定、管理。自然公园经营管理的基本政策是:政府实施管理权;经营形式多样化;社区积极参与三者有机结合,互相制约促进。

在经营方面,有的公园由政府出资建造有关设施,由经营者负责经营和维护,利益共享,政府从中获得一定股份;有的由经营者自行开发建设,上缴管理费或利税;有的采取基金会的形式,向社会募集资金,用于自然保护和公益事业等。任何形式的经营都要求经营者必须签订风景保护协议,履行一定的义务。如积极采取措施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向社区特别是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在促进社区参与方面,通过组织观花会、观鸟会、讨论讲座等不同形式,引导社区的公众参与,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及其可行性必须有社区代表参与讨论决策

上述可见,日本实行以政府为主导,辅之民间合作运作。实行公园管理员制度,加之社区参与有机结合。与此相比,我国个人及社区公众参与的程度还相当低,各主体难以形成合力。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矛盾日渐突出。在日本,社区有权监督经营管理者对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情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制约和防止经营者的武断决策、盲目开发及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行为,从而避免造成的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所以日本的这种公园管理员制度和社区参与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中国向来缺乏的不是人,中国可以根据自身的国情灵活的运用公园管理员制度,任命一批有能力的管理者,辅之以社区居民参与政策,吸纳那些平时闲着没事干的大妈大叔作为志愿者,成为公园管理员,给于一些象征性的报酬,授予诸如“绿色使者”此类的荣誉称号或徽章,在他们的带动下来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资源保护意识。这样一来,打麻将的人就会减少,更多的人会参与到资源保护这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去,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变化!

2.德国环境绩效评估成果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 篇二

一、德国的会计模式

会计模式就是指一定的会计环境中对会计活动各种要素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综合描述, 会计模式又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会计规范、会计核算、会计报告、会计监督、会计教育等会计的方方面面。

在西方学者看来, 德国会计模式的基础就是宏观经济, 会计制度受到政府、税收、法律的影响比较大, 在处理会计事务上注重法律的指导作用。德国会计制度在受到政府和法律两方面的有效引导和控制之下, 发展的比较健全和完善。尤其是会计理论和审计实务比较先进, 其会计规则主要是服务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德国会计模式的独特性, 使得其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 会计规范法典化

德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是一个典型的成文法系国家, 在会计记账的基本原则、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等各种会计事务活动中都具有相关法律详细的明文规定。德国除了在法律体系比较完善以外, 其中德国司法制度和执法能力上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德国的法律体系完善, 法律设计到德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 其中德国的会计规范相关法律主要是:《公司法》、《商法》、《税法》三大法律。

《公司法》是对德国会计最具主导影响作用的法律。比如, 《公司法》中对公司固定资产折旧中表述是这样的:企业的流程资产应该按照企业成本可变现净值或者重置价格中的最低者来计算, 企业的年末财务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严格审核等等。《公司法》对法律企业的影响比较大。

《商法》详细的规定了企业的核算规则、编制规则、记账规则等, 适用于全国所有有限责任企业。商法中的规定只是一个总括性的要求, 所以在实际的经济制度下, 对会计原则和准则的影响不起多大的作用。

《税法》在对德国公司的具体约束上比较细致。《税法》规定企业收入费用的计算方法、具体分配方法、财务记账等必须严格按照税收目标来处理, 企业的财务表表的收益情况必须与企业的税收收益保持一致。

(二) 会计核算注重稳健性

在德国企业中, 无论是公司法还是税法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都是具有稳健性的。例如, 企业的所有负债, 包括企业的还未实现的损失等都必须全面的纳入计提准备, 对于还未实现的利润不得予以确认;企业的流动资产按照企业的成本、可变现净值或、重置价格三者中的最低者来计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企业合法的低估其企业利润, 从而减少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 会计管理体制松散

德国在会计管理体制上还是比较松散的, 德国目前所具有的会计管理机构主要有:会计协会、会计委员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德国会计协会创立于1931年, 已经具有90多年的历史, 是德国会计职业界的代言人, 主要负责德国会计职业的具体标准等;德国会计委员会简称为GASC, 创立于1987年, 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会计管理机构, 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制定关于合并财务报告方面的会计准则;德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创立于1961年, 其主要职责就是, 维护全体成员的职业利益, 同时监督认真履行其所承担的义务, 注册会计师协会最终还是受到德国联邦经济部的监督。

(四) 会计准则和基本会计原则的制定注重国际协调

最近些年来, 由于受到欧盟的指令影响, 德国也在吸取欧盟对自己有理理的指令, 并为此不断的丰富其商法的内容。德国是欧盟工体的主要成员国之一, 德国的会计组织也是国际会计标准文员会的创始成员。在1993年, 德国参加IASC理事会的代表人数增加, 其发言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在1994年德国开始研究讨论会计国际化标准的必要性。在1995年3月, IA SC理事会在德国召开。

二、德国会计环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会计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了,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不同国家由于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宗教、名族、语言等社会环境的不同性, 导致各国国家的财务会计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 社会文化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和观念, 其中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想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文化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 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财务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法律政治等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世界各国的会计制度都受到其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 德国会计模式也受到德国其特有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德国会计模式受到其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法制观念强, 倾向集体主义, 权力距离较大。。德国属于日耳曼民族, 该民族长期生活在罗马帝国境内, 他们信奉罗马基督教, 直接受罗马文化下的国家制度及法制的影响。罗马国家的文化对德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德国社会里, 任何事情都是有法可依的, 德国全体市民都很自觉的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 严格以法律己。所以德国的会计模式也受到法律的影响, 受到法律的严格监督。

其二、在教育方面也非常注重长远规划, 特别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的教育事业只从18世纪就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到20世纪就已经名列世界先进行列。德国学生小学是五年制, 当学生念完5年小学以后, 就会对学生进行分流, 采取“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实质上就是学生在学校读书的同时还得兼职到企业工厂等实习实训基地去实习实训, 这样以来就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很好的提高。德国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也是高标准高素质, 这样为德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德国, 对会计注册师的要求也是相当的严格, 要想成为注册会计师, 那么就必须要从大学获取高级研究生学位。

(二) 经济体制的影响

德国是一个老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体制是私有制, 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限制垄断。市场经济的竞争次序不是单方面受到经济的自然秩序和国家的法律秩序来维护保障, 而是要依靠两者的共同来实现, 只有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 在由国家和政府来维护。市场的有序竞争会给市场带来活力, 但是过度的竞争将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结果, 所以只有国家政府的对其进行一定的干预, 才能体现竞争的公平性。

(三) 法制的影响

德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在德国无论是国家行为还是个人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约束, 在德国一切事情都是有法可依的。在德国的会计审核时, 就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来规范处理, 要有相关明确的报表。

德国的法律体系的条理性和逻辑性都很强, 任何规章制度都是有法可依可循的。在德国会计的规范主要是受到商法和公司法的影响, 税法对公司的约束又要比商法和企业法更具的明细。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德国会计模式有着其独特的个性, 受到其独特的会计环境的影响。德国会计模式有着国际化特征,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 有很多地方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如果将德国的会计模式能够灵活的应用在我们的会计模式中去, 那将是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一大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王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3]常勋, 常亮.国际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4]冯文伟.国际金融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3.德国环境绩效评估成果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 篇三

关键词 全球化经营;中国制造企业;环境战略;环境实践;环境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6-0017-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6.004

4.德国环境绩效评估成果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 篇四

德国篇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饲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对

外的战争(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荷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拿破仑三世吹嘘说,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军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生俘了拿破仑三世。至此,统一南德的障碍已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俾斯麦驱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

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

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

日本篇

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

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注脚。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

5.德国环境绩效评估成果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启示 篇五

【关键词】职业教育;分流改革;实践

前言

教育的分流是目前职业教育当中的新型教育方式,主要指的是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来将其安排到不同的学校和班级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使学生接受与自身适应的教育,以具备将来从事某项职业的能力,分流教育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筛选的过程,目前德国的职业教育内容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分流起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

1.脱离企业实践。我国职业教育虽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不稳定,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在实践方面较为薄弱,许多实践内容仍旧游离在企业之外,缺少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其中进行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仍旧为学校或者实训室,没有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实践的地点仍旧没有能够脱离学校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2.教学方式落后。职业教育当中的教学方式落后主要指的是课程建设方面,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建设与实践脱节严重,许多课程资料与企业的一线需要和进程不匹配,在实际的实践操作当中,所使用的教学实验设备落后于目前社会的主流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社会企业脱节的现象出现;一般情况下,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学生缺少一定的空间来进行实践和创造;最后是在教学方法上,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当中,课堂仍旧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在其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教育分流改革

教育分流是现代教育当中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适应性,对其进行不同的安排,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目前的初三教育当中,就采用了分流教育的方法。采用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帮助那些升学无望的毕业生寻找出路,这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另外一方面也对学校的升学率有所帮助;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教育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来将其分配到不同的班级当中,以具备将来从事某项职业的能力,这样的分流教育也可以被看成一种教育的选择。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当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内容,一般情况下,德国职业教育是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进行相应的理论培训,同时配于双师队伍的教学团队,这样的教育形式构成了德国职业教育所独有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指的是是一种由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一般情况下是一种教育制度,在这种教育模式当中,包含有职业学校和培训企业等两个方面的内容,由此被称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其中,职业学校是其中的教育主体,而企业在其中主要负责学生的实习和培训。在这种形式下的职业教育,一般都有着以下几种特点:首先是职业教育与生产等方面的内容紧密结合,在这样的过程中,有着相应企业的广泛参与;另外是各类教育形式互通;最后是考核办法方面,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采用的是培训和考核相互分离的考核办法。在这种双元制职业教育当中,最典型的教学方法就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指的是以培养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知识为目的,以学生为主,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收集专业信息和跟踪专业技术的更新,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职业教育分流改革的启示

1.教育理念。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当中,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培养,尤其是对其中沟通合作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整体上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具体的教育当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课程表和教学方法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法和合作教学法来进行职业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方式较为单调,仅仅是靠教师对项目的讲解来实现教学目的,缺少相应的团队合作和实践,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缺少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企合作。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当中的主要内容就是职业学校与校外企业相互结合,这样的合作使两者都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学生在学校当中接受职业教育期间,有较多的时间在企业的岗位上进行实习,而且根据相应的协议,企业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配备相应的师傅,在师傅的带领下,学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对相应技能的理解和操作,这样的合作模式理念较为先进。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当中,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较少,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影响下,部门地区的职业学校开始建立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以此来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合作模式和具体内容还不完善,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对这种模式的理解程度不够,认为这样的方式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外实践基地的应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说我国职业教育学校需要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和培训。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现状,笔者认为德国职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校企合作方面对中国职业教育分流改革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还在继续深入,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特点的基础上还需要借鉴很多国家的宝贵经验,相信我们中国的职业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

【参考文献】

[1]张策,岳亮.中国职业教育分流改革向德国的借鉴及考验[J].科学导报,2014(14):17-18

[2]尉书明.透过德国职业教育谈中国职教改革[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18):29-30

上一篇:餐厅前台员工个人原因辞职报告下一篇:试论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